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之心得体会(推荐14篇)
这次化工原理设计我们用了两周时间去做,我们这次的任务是做列管式换热器。时间不长,但却学到了很多东西。
由于第一次接触课程设计,我起初心里充满了新鲜感和期待,因为我认为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终于可以加以实践了。可是当我看到老师说的模板,完全不知所措。可是在这短短的两周里,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同学讨论,再进行整个流程的计算,再到对工业材料上的选取论证和后期的程序的编写以及流程图的绘制等过程的培养,我真切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的种种困难,也体会到了利用所学的有限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各种问题的不易。
绘图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麻烦,简直让人头疼。刚开始整体的布局规划就很麻烦,要布局得当才能使图既能够画完,又表现得十分清晰。而且因为换热器中有很多的零部件,它们的尺寸或者厚度很小,画的时候很难准确地按照比例将其绘画出来。即使老师给了模版,个人认为这还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但是,老天不负有心人,这我们一次次讨论,一次次的修正中,图纸也一点点的画好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训练,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这对我们的继续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指导方向,我们了解了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了化工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增强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使我们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加强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更尤为重要。
近年来, 由于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师资力量存在明显不足, 设计资料缺乏, 教师科研课题结题论文要求等诸多因素, 导致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比例不足20%, 教学计划安排中, 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只能通过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毕业小设计等一系列实践环节加以训练。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质量是值得思考的课题。鉴于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存在的设计时间紧、选题面窄、学生缺乏工程观念, 青年教师缺乏设计实践经验、考评体系不科学等问题, 我们对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组织形式、设计过程、考评方法等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 通过提前充分准备、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广泛选题, 流程模拟软件辅助设计、公平公正考核等一系列措施, 正确指导和严格监督, 结合教师科研与工厂实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和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及工程设计能力。
一、提前充分准备
盐城工学院化工原理理论教学一般安排在第5、6学期, 课程设计安排在第6学期末, 时间为2周。在两周时间完成课程设计显得时间紧、任务重。可将介绍设计题目和考核要求穿插在理论课教学中,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根据设计题目的要求搜集有关资料, 注意培养学生资料搜集和文献检索能力, 提前做好初步的设计动员。积极引导学生复习和补充设计所需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二、合理安排时间
为了保证设计能够顺利进行, 指导教师在设计说明书中应制订详尽的时间安排, 明确每天具体的任务要求, 使学生能够目的明确、紧张有序、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首先第一天做设计动员, 发放设计任务书, 指导学生阅读设计指导书, 查阅资料、拟定设计程序和进度计划。第二天进行现场调查, 设计指导教师负责帮助学生拟定调查提纲, 指导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第三天开设六至八学时的流程模拟软件学习课程, 采用教辅相结合的方式, 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完成设计所需要的软件功能。第四天开始采用集中讲授和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计算、绘图、编写设计说明书等过程。每个类型题目编写一份设计指导书, 指导书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的目的、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包括说明书和图纸的具体要求) 、整个设计进行的步骤、设计注意事项、设计中若干问题的说明、设计参考资料目录等。指导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计算结果和进展情况, 适当把握设计进度, 启发他们改进设计方案, 并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设计。此过程大概用时五天左右。最后一天进行设计考核。
三、科学广泛选题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类型以精馏、吸收、传热、干燥为主, 因为这些类型题目能较好满足综合应用本门课程所学知识的要求, 其它类型题目可根据需要逐步增加。为了增加题目的广泛性和设计的新颖性, 鼓励指导教师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和校企合作课题作为部分实际课题进行设计。这样理论联系实际, 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设计能力十分有益。
选题时要求在给定的物系 (料) 、操作条件、形式等方面尽量做到多样化, 每一名学生所设计的体系或处理量不相同, 这样不仅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抄袭, 以利学生独立完成, 而且使题目具有不同的难度, 以便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如对于精馏塔设计, 可以针对不同物系, 双组分或多组分, 常压或减压以及筛板、浮阀等不同板型和工艺条件立题;对于蒸发器设计, 可以针对不同物系的多效蒸发装置立题;对于干燥器设计, 可以针对不同物料、不同型式的干燥器立题。
在设计内容上各题目应规定必须完成的基本部分和酌情进行的加深部分, 即学生在完成基本部分后, 可以在流程、主要设备型式、设计方法的评选, 利用电算工具进行方案比较或制图等某一方面予以扩充加深。
四、流程模拟软件辅助设计
在课程设计中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应是提高课程设计质量的重要方面。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设计, 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减少设计内容雷同的现象, 也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目前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尤其是工艺过程计算主要还是采用手工计算, 大量的手工计算会耗费学生过多的时间, 尤其工艺计算中要使用一些经验公式, 这些经验公式通常都比较复杂, 有时还需要试差, 手工计算费时费力, 计算准确性差, 使学生对化工设计产生畏难心理, 教师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也很困难。因此, 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进行辅助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应用主要是编制大型程序和绘图, 但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生在建模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方面仍略显不足。采用流程模拟软件辅助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 具有工作效率高、结果准确、易于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及优化等优点。该方法与真正意义上的化工专业设计紧密结合, 有助于培养学生计算机辅助化工专业设计的意识和能力, 也为教师设计指导工作带来诸多便利。
Aspen Plus、Pro/Ⅱ、ChemCAD是使用较多的过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是由美国AspenTech公司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推向市场, 具有一套完整的基于状态方程和活度系数方法的物性模型, 包含5000多种纯组分的物性数据及九大类数据库, 完整的单元操作模型库, 并且具有方便直观的数据输入输出接口, 可广泛用于各种流程的模拟计算。Pro/Ⅱ是是美国SIMSCI科学模拟公司在结合了其前身Process和Aspen软件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的当今最为完善的化工流程模拟系统之一。该软件拥有完善的物性数据库、强大的热力学物性计算系统以及40多种单元操作模块, 并且具有方便直观的数据输入输出接口, 可广泛用于各种流程的模拟计算。一般认为, Pro/Ⅱ在炼油工业应用更为准确些, 因其数据库中有不少经验数据;而Aspen Plus在化工领域表现更好。ChemCAD是由Chemstations公司推出的广泛应用于化学和石油工业、炼油、油气加工等领域中的工艺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应用软件, 是工程技术人员用来对连续、半连续或间歇操作单元进行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核算的有力工具。通过ChemCAD可以在计算机上建立与现场装置吻合的数据模型, 并通过运算模拟装置的稳态或动态运行, 为工艺开发、工程设计以及优化操作提供理论指导。
将Aspen Plus、Pro/Ⅱ、ChemCAD等模拟软件应用于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不仅能够避免手工计算所产生的不必要的错误, 而且还可以减少课程设计中的计算量, 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五、公平公正考核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成绩考核应贯穿设计过程的始终。以往主要依据图纸和说明书的质量评定课程设计成绩, 设计雷同、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难以体现公平公正。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通过设计过程考核和结束考核两方面考核综合评定设计成绩。设计过程考核应该从学习态度、学习独立性、学习能力等多个角度评价学生。对于表现积极, 在设计过程中, 能够提出问题, 并积极主动解决问题、有一定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 在考评成绩中予以体现。结束考核以答辩为主, 答辩内容涉及流程图、装配图、设计说明书的各部分和流程模拟软件计算设计及绘图。首先每位学生随机抽取1~2道题作答。提倡同组的学生相互补充答题, 教师再根据每位学生的图纸和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提问, 检查是否是其本人独立完成。考核的具体内容包括:说明书和图纸的质量占40%;完成题目的难度、设计创新性占10%;独立完成设计情况占10%;答辩情况40%。采取教师审定与公开答辩相结合的方式, 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记分。实践证明, 这种考核是比较公正、合理的,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设计积极性。
六、强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提高设计环节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高校年轻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到高校, 工程实际训练较少, 对工程现场、工艺流程、设备结构等不熟悉, 难以胜任设计指导任务。可以通过聘请工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工厂技术骨干来校开设培训讲座、将年轻教师送到工厂、设计院学习锻炼、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校企项目等方法, 切实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七、结语
通过课程设计, 学生能够把分布在各门课程中零散、片断的知识及实际生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设计成果, 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课程设计的改革,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 强化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摘要:针对传统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设计时间紧、选题面窄、学生缺乏工程观念、青年教师缺乏设计实践经验、考评体系不科学等问题, 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点, 通过提前准备、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广泛选题, 流程模拟软件辅助设计、公平公正考核、强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等一系列措施, 切实提高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马四朋, 钟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深层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 2006
[2].王任芳, 李克华.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 2009
[3].孙兰义.Pro/Ⅱ应用于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实践[J].化学工程装备, 2009
[4].王韵芳, 邱丽, 郝晓刚.提高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摘 要:化工原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起到由理论到工程的桥梁作用。本文结合该门课程的特点和本校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实际,就化工原理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化工原理课程是各高校中与化学化工相关的专业性很强的必修课,学习该课程需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技术等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类型生产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以及解决、分析实际化工问题的能力。化工原理的主要内容有流体流动、输送、传热和传质的基本原理以及主要单元操作如液体精馏、气体吸收、过滤和萃取等典型设备构造、操作原理、过程计算、设备选型、实验研究方法等。
由于化工原理课程原理较难、内容庞杂、操作多、公式繁琐,学生大多数都认为它是一门较难学好的课程,对它不感兴趣,有畏难思想。而且现在高校普遍压缩教学课时,化工原理课程内容多、学时少,教师几乎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知识点都讲到、讲透。笔者结合化工原理教学的实际,就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探讨。
一、从生活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化工原理的理论内容本身较枯燥乏味,学生在课上会出现开小差、昏昏欲睡等问题。在讲原理时与生活相结合,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洞察、想象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建立内在联系
化工原理课程中的单元操作都可分解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这三种传递过程和三者的结合,简称“三传”。三种传递现象中存在着类似的规律和内在的联系。传递过程是联系各单元操作的一条主线。因此在某些章节中,有很多理论、公式都非常相似。在授课过程中,若能将类似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和归纳,既有利于学生复习学过的内容,又有利于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热量传递中的给热问题就和气体吸收中的双模模型相似,间壁传热:(1)热流体以对流传热方式把热量向临近壁面传递;(2)存在温差的两个间壁面之间通过热传导传热;(3)另一侧间壁再通过对流传热把热量传递给另一侧的冷流体。气体的传质吸收与此类似,被吸收气体在气膜内通过分子扩散到气液界面,在界面处快速溶解,然后再以分子扩散的方式在液膜中扩散至主体。此外,吸收速率的推理可与传热速率相类似。
讲授中采用对比法,用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去理解新内容,可以使学生易于接受新内容,理解当中的理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把教师从粉笔板书的传统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既节省了课时,又能营造出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更为重要的是,像换热器、离心泵和塔设备等常用的化工生产设备,学生往往没有接触过,没有空间概念,如果还是用板书来讲解的话,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黑板上画图,而且图形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失真,最终事倍功半。倘若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话,可以用三维的立体动画清晰生动地展示这一过程,逼真地重现设备操作和设备内部结构,使得复杂结构直观化,抽象概念简单化,在课堂上就可以给学生一种很强的实物感。
多媒体的运用,将化工生产直接“搬入”课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会把自己在帮家里干活中遇到的问题也拿来问,真真正正让大家感受到化工原理的重要性。
四、重视实验,尽快建成化工原理实验室
化工原理课程包括教学、实验和设计三个环节,化工原理实验可以验证所学理论知识,也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技术工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上好实验课将有助于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本校化学专业的学生只是进行了化工原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学校、学院尽快地建立实验室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实验可以缓解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带来的厌学情绪。实验课内容有基本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两部分,前期可以先进行基础实验,如雷诺实验、离心泵实验、过滤实验、精馏实验、干燥实验等,实现对化工原理的工程概念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完成实验后,还要撰写一份符合规范的实验报告,后期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综合性实验。
对于实验的组织,可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即上课开始时教师不再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仪器使用等进行讲解,这些内容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起到督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实验过程仅提供一些意见。因此,为了能顺利完成实验,学生必须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通过不断的思考和资料查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准备工作,学生对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就会尝试着分析和解决,使学生加深对化工原理课程认识的同时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知识,学会解决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并掌握处理具体工程问题的方法,要求教师不仅要吃透课程内容,还要精心准备教学内容,讲究授课方法和技巧,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应用多种方法来组织、实施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快乐自觉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白薇扬,谭怀琴,赵清华,等.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设计浅析[J].广州化工,2011,39(23):146-147,150.
课程编号:01010102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Desig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
学时:2周 学分:2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生物工程、轻化工程、制药工程、应用化学、药物制剂
课程性质:必修
授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生物工程、轻化工程、制药工程、应用化学、药物制剂
执笔人: 曾庆荣 张卫华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机械制图等
后续课程:分离工程、化工工艺设计、毕业设计等
编写日期:2007年2月
修订日期:2008年2月
一、课程设计性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是综合运用《化工原理》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以化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通过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因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二、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以“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2、结合设计课题,培养学生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及物性参数的获取信息能力;
3、通过查阅技术资料,选用设计计算公式,搜集数据,分析工艺参数与结构尺寸间的相互影响,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化工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使学生了解一般化工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5、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掌握撰写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
6、了解一般化工制图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绘图基本技能训练。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应以化工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为对象,课程设计的题目尽量从科研和生产实际中选题。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内容包括:
1.设计方案简介:包括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简要的论述。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的选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
3.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和设备型号规格的选定。
4.工艺流程图:以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物料流向、物流量、能流量和主要化工参数测量点。
5.主要设备工艺条件图: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
6.编写设计说明书:掌握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方法和格式。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设计方案简介与评述、工艺设计及计算、主要设备设计、工艺流程示意图(Visio或AutoCAD),电算程序及符号说明,设计结果总汇,设计结果的自我评价和结束语、参考文献等,要求整个设计内容全部用计算机打字排版、打印(其参见打印文本格式)。设计结果汇总表、参考文献等内容,并附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结构图。
7.关于计算机的应用:掌握计算机编程计算。特别是优化设计计算,要求学生自编程序,自 己上机操作,在说明书中附上计算框图,计算机程序及符号说明以及设计说明书的排版、打印。
四、课程设计的题目类型及选题要求
1.精馏塔设计
针对不同物系,双组分或多组分,常压或减压以及筛板、浮阀等不同板型和工艺条件立题。2.吸收塔设计
针对不同的物系,单组分或多组分填料塔或板式塔立题。3.干燥器设计
针对不同物料、不同型式的干燥器立题。4.换热器设计
针对不同形式换热器立题。
五、课程设计内容及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题目可根据情况选择一题,题目不同,其具体的相同设计项目也彼此有所差别,但其基本内容和要求大体上是一致的。
1.设计方案的选定
掌握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流程生产条件和设备型式的说明,绘制示意工艺流程图。2.工艺设计计算
掌握根据选定的方案和规定的任务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的 3.辅助设备
了解典型辅助设备主要工艺设计尺寸的确定,设备规格型号的选定,汇总工艺尺寸的结果。4.工艺流程图
掌握以单线图的形式绘制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的方法,标出主体设备与辅助设备的物料方向,主要测量控制点。
5.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
了解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图面应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结构技术特性和接管表。6.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掌握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方法和格式。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中文摘要、前言、设计方案的选择和论证,工艺设计和计算,工艺流程示意图(Visio或AutoCAD),电算程序及符号说明,设计结果总汇,设计结果的自我评价和结束语、参考文献等,要求整个设计内容全部用计算机打字排版、打印(其参见打印文本格式)。
7.关于计算机的应用
掌握计算机编程计算。特别是优化设计计算,要求学生自编程序,自己上机操作,在说明书中附上计算框图,计算机程序及符号说明以及设计说明书的排版、打印。
六、教学安排及方式
课程设计学时: 2周。
课程设计时间:第五学期(适用于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制药工程、应用化学、药物制剂、生物工程专业)、第四学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专业)。1.下达设计任务书
2.阅读设计指导书,查阅资料拟定设计程序和进度计划。
3.查阅文献,收集有关数据,了解设备配置,安装和操作的有关知识。4.设计计算,绘图和编制设计说明书。5.设计考核及评定成绩。
考核的内容包括:考勤、计算草稿或笔记、说明书和图纸的质量,独立完成设计情况和答辩情况,考核采取个别审定与集中答辩,评议相结合的形式,成绩评定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分。
七、考核方式
以答辩方式,通过审阅设计说明书和图纸等,给出综合成绩(按五级分制计)。
八、推荐教材
《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课程设计》 匡国柱 史启才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九、参考资料
经过十余天的奋战,终于完成了一个还算可以的设计,这几天我过的很充实,是我大学生活里继两次数学建模竞赛后又一次最充实的生活,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毕竟自己的努力还算有所回报,我为自己的努力感到自豪,当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学习中的不足,看到了自己在运用知识方面欠缺,还有不够虚心,不能在别人指出错误之后立即改正,结果越来越难发现,以致导致全盘皆输。不过总的来说还算可以,能够认识自己的不足就是一大成绩,况且它还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锻炼了自己如何在经济中做事,相信自己的路会走好。最后向指导我设计的老师和帮我指正错误的同学表示感谢。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
一学期的通信原理课程结束了,但我对通信原理的学习永远不会结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通信原理有了深刻的认识,我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今后的日子里我要更加努力学习通信原理。学习是个艰难的过程,厌烦过,沮丧过,但同时也是充满着激情和快乐的。我想不管干什么都要自信,千万不要轻易的放弃,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有结果的。
按照我的传统理解,通信就是信息的传输,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和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命脉。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通信原理,可以预见,未来的通信系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更加重大和意义深远的影响。
通信原理是电子、通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重点是通信系统的性质、信号的传输、检测、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信号调制,量化,编码,处理和传输的应用。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比较抽象,分析求解所用的数学知识较多。该课程的难点是理论性较强和比较抽象,然而我的数学基础并不够扎实,因此在数学分析与计算方面是一个难点,还有就是缺乏工程背景,而这门课又结合实际比较多,所以学这门课程并不容易,但我们要好好学习通信原理。
对于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觉得很难,而且听学长们说通信原理是很难的课程,平时一定要好好学,不然自己学习习的日子根本就抓不到要点了。事实上好像也是如此,当然对于我这样的人,上课时也不算是比较认真的,但是半学期的学习,我对通信原理确实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我知道学好通信原理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所以我又翻阅了一下高数课本。翻阅高数课本之后,感觉轻松了一些。我认识到要完成通信,首先要对信号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与认识,为了对这个信号进行传输我们要进行调制,并选择合适的信道,当然还要考虑噪声的干扰;在接收端我们通过解调把原始信号解调出来以完成我们的通信。
虽然该课程在学习上很困难,但我发现该课程在组织上遵循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符合认识规律的顺序,由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到实际调制解调框图的设计等具体问题的应用的规律,后来又结合上机实验学习了MATLAB工具软件,通过Simulink或者MATLAB程序进行通信系统仿真,加深了我对通信系统的理解。
以上是我的学习心得,对于本门课程本想提出课程建议,但是老师讲的挺好的,基本没有什么建议可提。并且感觉老师讲的越来越好了,颜渊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现在我的感觉就是越来越发觉老师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讲课很好,对待学生也是循循善诱。在这里感谢老师的栽培,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我知道成功不是那么随随便便,不过,我相信,我可以做到!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二
这门课程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可靠地传输信息。本课程特点是系统性强、概念抽象、数学含量大。首先建立了通信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其次在各章深入介绍各个部分的性能。从整体到局部,思路明确,框架结构清晰。
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主要侧重研究通信系统中每个模块的实现和性能分析。在这门课程中,主要讲解了通信系统基本概念,确定信号和随机信号分析,信道研究,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带通传输系统以及信源,信道编码等内容。
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就觉得很难,看到好厚的书、一大堆的数学推导公式就慌了。刚开始听课时,涉及到很多信号与线性系统、工程数学里的知识,老师讲课时,我们一脸茫然。后来通过下来复习前期课程,将以前知识重新拾起,而且老师在课堂上也不断引导我们回顾,慢慢地我们适应了通信原理的学习。学习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建立数学模型的学习方法。将通信系统模块化,我们并不需要了解各个部分具体的电路连接和实现,我们将其用一个模型来代替,研究这个模型的性能。例如在调制解调时,我们注重的是调制的几种分类,他们分别在带宽,抗噪声性能,实现难易程度上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条件需要来采用不同的调制。
2、总结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死记硬背的记模块的性能,相互对比有助于更好理解。模拟调幅波学习时,我们可以将AM,DSB,SSB几种性能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将他们优缺点相互对比,既简单又明了还记忆印象深刻。
3、简单逻辑推理的方法。在通信系统中,每种技术的使用都是有原因的。通过简单的推理可以将各种措施方法将相互联系,将各部分之间联系起来,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在数字基带通信中,很容易产生码间串扰,为了消除这种现象,我们采取理想低通和余弦滚降特性的设计。根据他们各自优缺点,我们又引进部分响应这一改进技术。这样我们很容易将这几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并更好地理解。
4、数学工具的应用。本课程数学推导多且繁琐,但是我们要记得,数学推导过程是我们借助的工具,并不是我们的重点。很多时候我们只要掌握了推导方法即可,千万不要陷入数学计算的漩涡中。
很幸运李世银教授带领我们学习这门课程。老师讲课很有经验,非常有特点。他系统概念很强,善于总结。每堂课前总会带领我们回顾上节课讲过的重点内容,将每章节之间都联系在一起。老师注重启发式教育,每次讲解新的概念时,他不会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前序章节的学习带我们分析现有系统的状态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引入新的概念。通信原理理论性强又比较抽象,李老师经常会举日常生活中例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他人和蔼可亲,上课与大家互动特别多,带动上课的积极性,避免一味讲课灌输式学习。课堂上我们的思想是活跃开放的,不断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和老师互动交流,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在线学习的新形式不断涌现,从2012年席卷全球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1],到针对MOOC的不足创建出的新模式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2,3],以及基于“MOOC+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等[4],这些在线教学新形式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同时,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的传统课堂教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并对高校主体、高校教师、高校课程与教学等都提出了挑战。[5,6]
从MOOC到SPOC
MOOC是大规模开放的网络课程,学习者通过在MOOC平台注册,就可以在网络上学习几十门甚至上千门的免费网络课程。与以往的网络教学不同,MOOC课程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完整的设计,学生可以从MOOC平台上在了解了课程的大纲、进度等基本情况后进行选课,选课后通过视频、讲义等学习课程内容,除此之外,还需完成作业、小组讨论、小测验、在线答疑等,最终通过课程考试获得学习认证。很显然,这种学习模式更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彻底颠覆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7]
毫无疑问,MOOC的优点是很显著的,但随着MOOC的快速发展,其不足之处日益显现:学生享有充分的主动权后,学习课程时可能会由于自身兴趣点的变化而降低了对全部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且教师督导的相对薄弱,也会进一步削弱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深度。另外,传统课堂中那种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以及非语言的信息传递是网络教学无法比拟的。同时,由于学生选择课程没有先修条件,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差异太大,所以导致MOOC注册率高而完成率低,并且MOOC平台、上线课程和注册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无法保障。正因如此,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顶尖名校开始跨越MOOC,并尝试小而精的课程类型——SPOC。[8]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与MOOC平台相比,SPOC的应用对象是单一学校甚至是班级这一类别的小规模用户群。SPOC的提出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OOC负责人Armando Fox指出:“SPOC是将MOOC资源用于小规模、特定人群的教学解决方案,其基本形式是在传统校园课堂采用MOOC的讲座视频或在线评价等功能辅助课堂教学。”[8]SPOC克服了MOOC中师生无法面对面交流的不足,是MOOC和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在线教学平台设计
良好的教学平台应具有管理课程、在线交流、网上测试等功能。[10]目前国内比较优秀的MOOC高等教育平台有中国大学MOOC、MOOC中国、MOOC网、“好大学在线”、在线学堂等。为便于学校师生的在线学习交流,以及更好地保留学校课程自身的特色,笔者所在学校教育发展中心开发了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如图1)。教师可以将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视频等资料上传至平台,并可以在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而且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了在线答疑、作业管理等。课前,学生提前观看视频等教学资料,完成部分习题,教师通过学生的浏览记录监督学生的学习行为,平台为SPOC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技术和资源支持。除此之外,学生可以通过其他的实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论坛留言等与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
基于SPOC理念的教学设计
SPOC的目标是克服MOOC的不足,将MOOC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因此授课教师需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内教学两个阶段,如图2所示。
课前阶段是学生借助MOOC平台自己完成任务,主要是了解课程的学习内容与目标等基本信息,观看微视频学习课程内容,学习后完成一定的在线习题,教师进行在线答疑等。课内阶段是通过传统的校园课堂在教室内进行,师生之间可以面对面直接交流。教师在这一阶段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的引导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所学知识是否有效内化,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式、项目式及研讨式等方法。由于学生提前进行了在线学习,因此SPOC教学模式设计可以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笔者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展开教学设计。
1.教学课程资源的整理
化工原理课程是联系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的桥梁,它既包含了高数、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又具有显著的工程性。化工原理课程的在线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日历、教案等教学指导性文件,并以指导学生自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为目标;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资料是学生自学的主要依据,包括教材、多媒体图片与动画、课件(PPT)、课件讲解视频、参考资料等,其中以教材、课件、课件视频为主,其他资料为辅;自学训练资源,如练习题及解答,供学生对照视频和教材完成自学后抽取相配套的训练题,考查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多媒体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料内容非常丰富,习题量也比较大,学习的难度较大。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的作用应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解惑上,因此应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问题建立案例库和试题库作为学生课内的教学资源,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巩固。
2.微视频的制作
MOOC的视频资料是学生自学基本理论知识的主要依据。视频的内容要与课程目标相符,而且应知识结构性好、逻辑性强、层次性丰富。视频采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多种多媒体手段展现,使得基础理论知识更加立体、生动、多维,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协调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段视频的时间长度不宜过长,根据心理学研究,学习者的高效专注时间长度为10~15分钟,教师可以基本按照这个时长制作微视频,方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高效学习。[11]由于SPOC教学模式面向的对象范围较小,因此微视频的内容应尽可能体现学校自身的学科特色,而且其内容的变化应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不同教师授课特点随时调整,或者根据不同的学生随时增减内容。
3.教师监督
SPOC教学是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即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课前准备的质量是课堂教学环节正常进行的保障,为评判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学习能力,确保其学习行为的有效性。
4.课堂知识探究的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重大作用是引导学生将自学后的知识及时加以巩固和内化,如何利用和设计课堂上的50分钟,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责任心、沟通表达能力都将是挑战。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有:(1)学生在课下自学时获取的知识往往是碎片化的,教师要进行相应的引导,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建构;(2)课前的自学使学生和教师面对面的思想碰撞和沟通交流成为可能,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设置生生和师生之间针对自学过程中出现疑惑的讨论环节,并及时对讨论情况进行评判;(3)针对课堂出现的不同情况,设计更多的应用性训练及研究性拓展,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点;(4)教师要有足够的学识和能力把控课堂,协调控制各个环节分配的时间,并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到更多更深的内容,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打牢基础。
结语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现代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而在MOOC背景下发展起来的SPOC是一种更适合校内教学的教学模式,其规模小、形式灵活,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晓明.MOOC:是橱窗,还是店堂?[J].中国大学教学,2014(5):15-18.
[2]俎云霄,侯宾,李巍海,等.MOOC和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1):5-8.
[3]张春英,刘盈,赵艳君.基于“MOOC+SP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网络化与数字化,2016(3):63-69.
[4]陈然,杨成.SPOC支持下的高校混合学习新模式[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2):44-48.
[5]吴伟龙.MOOC对传统教育的冲击[J].高教论坛,2014(6):20-21.
[6]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7):22-25.
[7]李志民.“慕课”的兴起应引起中国大学的觉醒[J].中国高等教育,2014(7):30-33.
[8][9]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福克斯,等.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13-21.
[10]吴淑苹.MOOC课程模式下云学习环境研究[J].软件导刊,2013(3):29-32.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是我们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因此学好这门课很有必要。这学期的这门课程安排了课程设计这一环节,使得我们真真正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们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光通信原理与技术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我们小组最终找出了原因所在,这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与我们之前经常做的验证性的物理实验不同,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在设计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小组的成员的团结协作下,终于将问题逐一解决。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我们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除了专业知识掌握不牢、经验欠缺之外,另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导致成员之间在团队合作一环节表现的不是很完美,实验开始后,尤其是在验证结束后进行设计这一环节,小组成员有些我行我素,缺少沟通,过分相信自己的个人实力,缺乏团队意识,在起初有人已经提出方案之时,仍存在自己一意孤行不予理睬,忘记了这是一次团队合作,可能是之前很少进行过类似的活动。但从这次实验中,从这一点上,我们也确实发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习中也好,现实生活中也好,很多事情都是要有合作的,人多力量大,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质量上同样适用。
4改进教学方法
课程讲授不仅是传递人类文化知识体系,而且是促进学生认识、能力、技能等全面发展的手段,而讲授方法将直接影响以上各项目标的实现,为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化工原理》课程是以数学、物理、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化工单元操作问题的工程学科。本课程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但工程问题具有非线性、复杂性的特征,导致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实验研究法、数学模型法、当量法、过程分解法及参数综合法等工程问题处理方法的应用。同时,根据“三传”的相似性,应突出类比推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针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我们在利用辅助手段配合课堂教学、加强实验与理论衔接、教学提倡“讨论式”和“启发式”而非“灌注式”、抓好习题讨论和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1 仿真实验概述
仿真是指模拟真实物体和过程进行系统实验和系统研究的一门应用技术。化工仿真就是借助计算机在仿真系统上再现化工过程的实时特性, 模拟真实的化工生产操作与控制系统环境,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常开车、正常停车、正常运行、紧急停车和事故处理等过程, 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实地感受并掌握化工过程各单元设备的操作方法, 它是一种新型实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根据仿真实验的功能, 可以把仿真实验划分为演示型仿真实验和操作型仿真实验。演示型仿真实验是对实验现象的演示, 可用Flash或其它多媒体软件制作动画进行演示。作为实验者, 只能从观众的角度观察实验。操作型仿真实验中, 实验者能够控制、参与实验, 是实验的主导者。使用者可以对其中的仿真仪器进行相应的操作, 并实时显示实验现象和结果。
2 仿真实验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化工原理课程可分为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运用不同功能的仿真实验, 可以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产生重要的辅助教学作用。
2.1 理论教学
传统的化工原理理论教学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一支粉笔一张嘴”, 教师在黑板上完成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设备结构和操作过程的讲授。由于化工原理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比较抽象, 学生对化工设备往往又缺乏感性认识, 因此, 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 学生根本无法理解, 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淡化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使化工原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真正明白复杂的设备结构和工程中的动态操作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多媒体课件出现在化工原理理论教学的课堂上, 在多媒体课件中, 可以穿插一定的化工设备的图片和立体图像, 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 尤其是可以插入一些演示型仿真实验, 直观生动的表现单元操作的动态操作过程, 演示丰富的实验现象。如在讲授流体的流动类型时, 可以将雷诺实验制作成Flash动画在课堂上播放, 让学生观察不同阀门开启度下有色水的流动状况, 使学生形象的看到层流和湍流状态下有色水在管内流动的不同情况。利用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来代替枯燥乏味的空口表达, 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化工原理的理论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实践教学
2.2.1 化工原理实验
在化工原理教学中, 化工原理实验是其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该课程所涉及内容多为化工生产中的单元操作, 故其工程实践性很强。传统化工原理实验是由教师在课堂上介绍实验内容, 然后到实验室十几个人围在一起看一套设备, 最后分组进行实验。由于学校实验设备的规模和内容都有限, 同时受教学时数的限制, 教学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为了提高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可以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于化工原理实验中。仿真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比较, 具有以下特性:
(1) 经济性:化工原理实验设备一般价格高、体积大, 在高校教学资源和教学经费相对紧张的背景下, 实验设备台、套数受到限制, 学生普遍动手时间不足。仿真实验只需将软件安装在电脑上即可运行, 购买仿真实验软件的花费远小于购买成套实验设备的费用。在使用过程中, 仿真实验没有实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实验药品的消耗, 在达到了实验教学效果的同时, 还能减少教学投资, 节约实验场地。
(2) 仿真性:仿真实验通过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在显示器屏幕上创建一个虚拟的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环境, 通过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来表达对实验装置的操作过程, 再借助于实验装置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的数值计算能力来模拟实验装置各种参数在操作过程中的变化, 构成一个有效的仿真实验系统, 其界面生动、形象、逼真。仿真实验中的实验环境和实验仪器具有高度的真实感, 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同置身于真实的实验环境, 对真实的实验仪器进行操作, 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3) 交互性:仿真实验使实验变成学生与计算机的双向交流, 学生利用鼠标或键盘可以自己对仪器进行操作, 自由选择实验内容和进程等,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安全性: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 由于学生的错误操作, 往往会发生一些事故, 如烧毁精馏塔的加热管, 损坏设备。仿真教学不会对操作对象如仪器设备、仪表、元件等造成实质性损害, 更不会因操作失误对学生造成人身危害。
(5) 高效性:化工原理实验的数据处理大多数是一个繁琐的过程, 学生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数据处理, 才能完成实验报告。在仿真实验教学过程中, 记录实验数据后, 计算机可以将结果自动列表后进行处理[3], 大大减少了数据处理的时间, 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由此可见, 把仿真实验引入到化工原理实验课中, 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虽然仿真实验教学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实验教学, 但它们之间具有互补性, 在教学中可以先进行仿真实验再进行实地操作实验。化工原理仿真实验教学以真实实验为基础, 吸收和运用了先进的教学思想,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将实验改革引入了新的天地。所以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开展仿真实验已经成为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2.2.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结束理论教学之后的一次实践教学环节, 是学生综合运用化工原理以及有关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来解决某一化工设计问题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计算的认识与理解。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以下一些项目的设计工作:确定设计方案;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结构设计;编写设计说明书;绘制设计图纸。如果全部工作都靠手工完成,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运用课程设计的仿真软件,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各项设计计算工作, 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2.2.3 化工原理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工科院校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 加深学生所学理论知识, 获得生产管理知识, 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尽管学校安排了学生下厂实习, 但在生产现场, 学生往往不能上岗动手操作, 只能跟着看一看以增加感性认识, 其结果也只能是停留于流程装置的外表, 大多数同学仍然缺乏对化工设备内部的工艺结构及操作过程的了解。因此, 在实行校外下厂实习的同时, 结合校内仿真实习, 能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觉。
仿真实习技术是以仿真机为工具, 用实时运行的动态数学模型代替真实工厂进行教学实习的一门新技术。仿真机是基于电子计算机、网络或多媒体部件, 由人工建造的, 模拟工厂操作与控制或工业过程的设备, 同时也是动态数学模型实时运行的环境。利用仿真实习技术可以解决下厂实习“只准看, 不准动”的难题,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模拟开车、停车和典型事故处理训练,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仿真机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选择的学习。例如自行设计、试验不同的开、停车方案, 试验复杂的控制方案、优化操作方案等。可以设定各种事故和极限运行状态, 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在复杂情况下的决策能力。真实工厂决不允许这样做。高质量的仿真器具有较强的交互性能, 使学生在仿真实习过程中能够发挥学习主动性, 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 在化工原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运用仿真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之处,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教学手段更为灵活多样, 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更适合人类的多通道学习机制,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言文.化工原理实验CAI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5, 22 (3) :227-230.
[2]温利民, 刘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质量[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4 (4) :160-161.
在本次的化工原理学习中,虽然是短短的半个学期,却让我了解了到了许多平时会接触到,但又不明白为什么的生产原理及仪器构造原理。这门课程主要包括了流体力学基础,流体输送,非均相分离,传热,蒸馏,气体吸收与干燥。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我们收获到在学习的这些知识中,用这些知识可以解释生活生产中说用的各种器械,现象,还有处理方法等等。在流体输送机,换热器,蒸馏塔方面,我们懂得了这些器械的运用以及工作原理,懂得对对这些机械减小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损失,从而使效率最大化的方法。在流体的流动力学、密度、摩擦等各种因素中,热传导方面,蒸馏,干燥这些知识点,我们学到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化学工程原理,对于我们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学生来说,对我们以后不管是在食品的研究,以及食品分析仪器的运用方面,都可以很好的去理解器械或者是材料成型的原理以及构造,而不是处于陌生的态度去面对这些,这也就是我们所学的要在实际中的用途。如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就是简单的运用了传热的原理:在太阳的照射之下,真空管集热并最大限度的实现光和热的转换,然后通过微循环把热水送至保温水箱,再经过控制系统到用户。这就是替代了传统加热所需要的煤炭,节约资源,环保高效。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
虽然接触这门课的时候还是有些困难,但是每一个所学的知识点还是挺清晰明确的,但初次接触,难免有些内容还是理解的不是很好,在一些公式以及原理的运用上不能很好的去联想到实际中,但是我们相信,所学的总会用到的,通过我们的复习以及设计,我们又进一步的对这门课的知识理解了更多。
吉木萨尔中等职业学校
化 工 原 理 教 学 论 文
姓名:牛建良
化工原理教学论文
浅谈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点滴体会
摘要:化工原理实验属于专业基础实验课,它是化工原理理论的重要补充、辅助、验证和深化;它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现象的观摩、分析、讨论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结合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规范实验报告”三个方面浅谈了自己的看法,以提高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体会;实验
一、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学生画、学生做、学生讲、互相问答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总是老师先讲,讲完后,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工艺流程、操作步骤来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学生简单、重复、机械化的操作着。我初步的探索是将本校化工专业12级化工班分成两组,第一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第二组采用笔者提出的“学生画、学生做、学生讲、互相问答”的教学方式。1.学生画。
学生到实训室,我可以先让学生将实验装置的构造、设备结构、工艺流程、物料走向等用纸画出来。通过画图使学生对装置有个短暂的熟悉过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来认识、了解设备的名称和结构,设备的型号、位号、检测控制点、工艺参数等。画完后,老师在课堂及时做讲评并将成绩纳入到现场操作成绩中。2.学生做。
放开手、大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在实训教学中,先不要讲解、做演示,否则学生就会不思考、不观察,完全是老师牵着他们的鼻子走,这样也调动不起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兴趣。但是实训老师放手不能放眼,放手不是放纵,要勤于观察,允许失误、失败,发现学生操作有误及时去纠正,并理论解释。在学生操作中,我们可以在他们操作到不正常的现象或后果时,先让学生在装置上直接观察错误操作的现象或后果,然后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和后果,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学习正确的操作步骤。在操作中,我们也可以故意设置障碍来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板式精馏塔的操作及其性能的评定实验中,我们想知道什么是泡沫夹带,老师可以将装置的正常状态调为泡沫夹带不正常的现象,然后让学生来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再让学生将不正常的现象调成正常现象。通过这样,学生就知道哪种现象是泡沫夹带,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如何解决此现象了。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正确操作的记忆,同时也加强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3.学生讲。
通常在课堂上是老师讲、学生听,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为什么不尝试让学生来讲,老师来听,让学生当一当老师(尤其实训课)呢。同学在讲解的过程中既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熟悉了装置的结构、工艺流程、操作步骤等。所以在职业技能资格考试中或实验成绩中我们完全可以加上口试成绩。不论是在同学们的操作中,还是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多鼓励、多肯定他们,激发他们对实验课的兴趣,对学习的兴趣。4.互相问答。
化工原理教学论文
实训老师可以提一些如何改进装置的工艺、装置设备在设计中有什么弊端等相关知识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当然老师也可以询问学生老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以便老师改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学生也可以提一些问题让老师或学生来答,互相提问,互相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得出正确解答,师生彼此都有了进步和提高。
通过两种教学模式,最后发现前一组学生在实验中不积极、不主动,缺乏学习兴趣和创新思想,动手能力弱。实训结束后,在操作方面还不规范、不熟悉,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深等。而第二组采用“学生画、学生做、学生讲、互相问答”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后,实验效果、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
二、规范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本是实验过程的总结,但是在批改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学生不假思考地将实验讲义的内容抄一遍,记录的数据都是自己编的,更严重的是相互抄袭,实验报告内容一模一样,这纯属于应付、走形式,导致老师批改时也没有心劲。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首先要提高实验报告在实验成绩和化工原理整个课程成绩中的比例。实验报告也可以纳入到职业技能考试中,也可以定期举行实验报告展评等方法来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的操作步骤,我们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将实验操作过程做一总结、概括。对于数据处理方面,我们在上课期间,将学生记录完的原始数据及时核对并签字,同时指定某同学分开处理数据(实验一组中有3~4个人,记录的数据一样),学生上交实验报告时必须将原始数据一并上交。实验报告中,我们鼓励学生写一些老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装置工艺流程、设计等存在的问题,自己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及心得体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实验报告重视、认真,才能达到编写实验报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更有利于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三、学生辅助教学
我校实训老师在承担大量的实训教学任务时,还要负责分管教室的卫生,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化工实训课要提前做准备实验,这无形中占用了老师大量的时间,一天下来老师筋疲力,也影响备课、讲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鼓励和选拔在校品学兼优、素质比较高的学生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来负责教室的卫生、设备的清洗与日常保养,对于一些简单的设备故障、磨损,也完全让学生去修理,准备实验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帮老师去准备,如配溶液、清洗试管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也给老师挤出来了不少时间,老师可以利用这些时间认真的去备课、讲课、搞科研。当然为了能让这些学生更有积极心、责任心,学校在这些学生入党、就业、评优等方面应优先考虑。
四、结束语
1 精选教材与教学内容
化工原理的教材众多,但是从整体的结构来讲编排差别不大,只是章节顺序不同以及章节多少与章节内容多少的不同[1,2,3,4,5]。恰当合理的教材选取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对教材的选用,要针对环境工程专业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层次水平选取。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作者觉得,环境工程专业毕竟不同与化学工程等纯化工类专业,它所要掌握的是在一定理论
基础上的实际应用能力。一般情况下应选取那些理论与公式推导简单易懂,强调知识点运用以及与工程结合紧密的教材。
《化工原理》课程的内容众多。通过综合国内比较常用的《化工原理》教材可发现,大致可包含以下部分:流体流通,流体输送机械,非均相分离、传热、吸收、精馏、气液传质设备、萃取、干燥、蒸发、其他传质分离过程等内容[1,2,3,4,5]。作者根据专业的特殊需要,坚持基本性、基础性,适当选择教学内容。对于环境工程专业,主要是考虑学生在今后工作实践中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取舍。主要选择了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非均相分离、传热、吸收、气液传质设备、其他传质分离过程作为重点章节精讲。在这里舍弃了精馏、萃取、干燥与蒸发等章节,这主要是因为在水、气、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中,考虑到处理成本等方面的原因,采用精馏、萃取、干燥与蒸发等技术的机会很少。同时在教学中,还结合所讲章节,适当增加有关内容。①流体输送机械。对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来说,流体输送机械章节是重点。因为废水、废气在处理过程中都涉及到流体的输送问题。但是《化工原理》教材中有关流体输送机械的内容主要是讲述离心泵,有些教材也涉及了其他类型泵和部分气体输送机械,但是内容简单,针对性不强。在污染治理实际的工程设计与管理过程中,如废水治理工程中,很多是用潜污泵和液下泵,离心泵反而用的不多。因此,在这里作者增加这两种泵的理论原理,选型,安装与操作等内容的讲解。为今后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以及毕业设计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了该课程的实用性,从而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②非均相分离。此章节对环境工程专业来说也是重点。这是因为在废气治理工程方面,绝大部分的废气都必须进行除尘处理。因此在这里作者详细地讲解了重力与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与设备。除此之外,作者还引导性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其它方法完成除尘,借此机会简单地介绍了布袋除尘与电除尘,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在用生物法与化学沉淀法处理废水的工程中过滤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化工原理》教材中讲解了恒速与恒压过滤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板式压滤机。但是在实际的水处理工程中带式压滤机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作者根据自己的工程实践,搜集了这方面的设备资料制成了PPT课件,与板式压滤机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了对比讲解。实际的课堂效果十分明显,学生兴趣很高。另外,深层过滤也是《化工原理》非均相分离中的一部分,但是绝大部分教材该部分内容都很简单,有些只涉及基本概念。然而,在废水处理与生活饮用水制备过程砂滤却是常用的技术手段。因此,作者认为砂滤基本原理的精讲是必须的。③吸收与气液传质设备。二氧化硫与工业有害气体的治理都是用吸收的方法,因此吸收章节对环境工程专业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吸收的基本原理是重点内容。这是因为,不管是填料吸收塔还是板式吸收塔,还是脱硫常用的旋流脱硫塔在设计过程有关吸收的基本原理和所用的基本公式是一样的。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在大部分《化工原理》书中,有关吸收设备的计算举例都是以填料塔为主[1,2,3,4,5]。我们也知道,板式吸收塔在废气治理过程也有一定的用途,所以本作者在吸收及吸收设备这一章节的计算举例中,除了介绍填料塔的基本内容外,还增加讲解了板式吸收塔的设计型计算以及结构和操作。④其他传质分离。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作者并没有拘役于教材,而是分别用4个课时讲解了吸附与膜过滤一些基本原理和一些简单的设备。希望通过这些基本原理的灌输,为后面水、气、固体废物等专业课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这几门专业任课老师的反馈,效果良好。
2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化工原理》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课程实验另外是课程设计。实验是《化工原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实验方法,学会组织实验和处理数据;验证理论、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为毕业环节工作和今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打好基础[6,7]。作者根据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保证每章节至少一个实验项目。流体流动章节选取了雷诺、伯努力、流体阻力测定三个实验项目;流体输送机械选取了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非均相分离选取了板式过滤实验;传热选取了传热器操作及传热系数测定实验,吸收选取了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及传质系数测定实验;其他传质分离过程作选取了无机膜过滤实验。
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实践教学的必不可少的单元。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化工原理》理论课程所学的原理与基本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设备设计的基本步骤和主要方法,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为今后从事实际设计工作打下基础[8,9]。在这个教学单元中,作者制定了与化学化工类专业不同的设计项目。一般情况下化学化工类专业课程设计的题目中,换热器、填料吸收塔、板式精馏塔的比较多。作者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与实际需求,设定了换热器、板式吸收塔、旋流吸收塔、吸附塔等设计项目,自编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材。每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中选取1个设计项目。设计内容大部分是污染治理题目,如板式吸收塔与旋流吸收塔都是比较实际的二氧化硫污染治理课题。这样与本专业结合紧密的设计题目对本专业学生是很具吸引力的,他们表现认真。通过跟学生的交流,绝大部分同学坦言,通过课程设计才明白所学课本理论知识的作用,对环境工程专业也有了进一步认识。
3 结 论
《化工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有效的桥梁。环境工程专业与化学化工专业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化工原理》的教学不能完全雷同化学工程类专业,需要根据本专业的实际需求,创造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近年来,一些高校采用《环工原理》教材以替代《化工原理》,但是通过教材的对比发现,二者的内容相差不大。如何把《化工原理》与环境工程专业系统有机地结合,对于我们从事化工原理教育的从业者来说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摘要:化工原理在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过程中起着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作用,是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工程实践,提出了通过优化理论教学与优化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化工原理教学更加适合环境工程专业特色,满足环境工程专业需求。
关键词:化工原理,环境工程,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志魁.化工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邹华生,黄少烈.化工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等.化工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谭天恩.化工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姚玉英,陈常贵,柴诚敬.化工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6]王雪静,李晓波.化工原理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7]吴洪特.化工原理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8]柴诚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一、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投票统计器,完成投票、计票统计和票数显示等功能。
二、设计原理及方案
在8086最小工作模式下,连接一块8255A芯片。在 8255A的C端口连接8个开关,开关按下表示支持,灯亮,开关不按便是反对,灯不亮,从8255A的C端口输入投票结果,经8086运算统计出结果;在 8255A的A端口连接一块7段LED数码管,将输出结果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电路图:
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程序代码: A_PROT B_PROT C_PROT CT_PROT DATA DATA CODE
MOV DX,C_PROT IN AL,DX EQU EQU EQU EQU 200H 202H 204H 206H
;可通过计算获得,连接的是IO1 SEGMENT ENDS SEGMENT MOV AX,DATA MOV DX,AX MOV AL,10001001B MOV DX,CT_PROT OUT DX,AL
;控制字写入
;A端口输出,C端口输入 TAB1 DB 7FH,07H,7DH,6DH,66H,4FH,5BH,06H,3FH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DX,C_PROT MOV AL,0 OUT DX,AL
;C端口清零
AGAIN: TJ: XOR AH,AH
MOV CX,8 LOOP1: SAL AL,1
ADC AH,0
LOOP LOOP1
MOV AL,AH
PUSH BX
LEA BX,TAB1
XLAT
MOV DX,A_PROT
OUT DX,AL
PUSH CX
MOV CX,2801 WAIT1: LOOP WAIT1
POP CX
JMP AGAIN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统计1个数
;进位加CF,以统计出C端口中1的个数
;延时10ms
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三、运行结果
程序结果图:
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四、设计总结与体会
为期一周的微机原理课程实践终于结束了,回过头来,感慨万千。过了一个多月,书本上的好些知识已然忘却,刚开始拿到课题时,看到一大堆传说中的神器,霎时凌乱了,选来选去,从仅剩的课题中挑了“投票统计器”,上网搜索了一下,大体上把设计的方向搞清了,接下来,便是开始设计了。
画模拟图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8086那一块儿,大家参考网上的资料,反复讨论,着实花了不少时间。接下来的画图连线就比较简单了,为了节省时间,在做模拟图的同时,其他两个人便开始编写程序了。将设计流程图简略写下来,对照流程图,分块儿编写程序,显得很有条理,简单轻松些。
就这样,三次课之后,设计的图和程序都好了,只剩下调试程序,查看模拟结果了。这是检错和纠错的过程,轻松但也不轻松,因为那么多东西,如果看不仔细了,你就找不到错误,也就没法儿解决问题了,费事费力还一无所获,这是最伤脑筋的事情。还好,运气不错,只是程序出现了小小的问题,改好之后,得到了很满意的结果。
最后的验收,是对书本与实践知识的融汇总结,本以为毫无问题的我们,没想到被程序中的一个问题给秒杀了,大家四处找资料,和别的组的同学讨论,反复演算了半天,终于会了。当然,就算是会了,我们也只是懂得了微机原理中的一点皮毛而已,学的扎实很重要,因为这样才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地提高自己。
五、参考文献 1.周明德.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之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化工原理课程建设06-23
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简介11-30
吉林大学化工原理07-20
华理化工原理实验考试07-21
化工原理实训教学06-26
化工原理试题库总12-1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怎么写09-30
化工设备课程设计说明07-06
FDMA通信原理课程设计11-14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题目与要求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