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主题班会(精选10篇)
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班会主持人(周浩楠)(梁梦欣)。
男:三月,万物复苏,盎然春意。
女:三月,最令人向往的日子,在这样的天气里,我们充满活力,洒下一串串欢乐的笑声,你瞧„„
男:嗨!梁梦欣,你等等,先别说了,我要考你一个问题:你知道五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出去干嘛了吗?
女:当然知道啊,他们是去扫墓了啊!
男:你还真聪明!可是我的考验还没结束呢!别得意的太早啊!
女:啊!还要考验啊!那你想考什么呢?
男:那你知道他们为啥要去扫墓呢?
女:这有什么难的!我相信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都知道为什么扫墓吧!那今天的主题班会就是:
合:“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转身指向黑板)
男:你们谁能为大家讲讲为什么要扫墓呢?掌声有请:张家豪
女:还有谁来说说呢?好!薛杨航,你也想说对吗?
男:那你就赶紧为我们说说吧!
女:是啊!先烈们为了我们新中国的解放牺牲了自己,染红了江山;
男:先烈们为了我们新生活的建设奉献了自己,所以,每逢清明节,我们都要去扫墓,纪念逝去的革命先烈们,去感受他们那个年代的艰难困苦
女;说到清明节,我还不是很了解呢?不知道谁能帮我解答一下呢? 男:让我们掌声有请居佳俊同学为我们讲讲清明节的来由吧!
女:他说的可真棒,我呀!现在算是了解了什么叫做“清明节”了。
男: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其中也有和清明节相关的,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女:梁秉泽,你是我们班的小博士,你来说一说啊!
男:哇!你说的还真多,不过有一首相信我们大家都会背吧!
(全班齐背——清明:清明时节„„预备齐:)
女:背完了清明的古诗,那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下过清明时,又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1男:刘羽修,你来说一说吧!
女:你说的可真好,原来过清明还有这么多风俗习惯啊!你们知道吗? 男:那这些风俗在我们平常家庭里又是怎样的呢?
张鑫悦,你能帮我们介绍下你家过清明时是什么样的吗?
陈艳你呢?
女:瞧瞧,通过你们刚才说的,我知道了“清明节”原来也是我们中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啊!所以国家把它列为法定节日,我们都要放三天假!
男:是的!每到清明时节,天气逐渐暖和,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是个郊游踏青的好时节,所以人们都会从各地回到老家来祭祀、扫墓。
女:哎呀!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都累了吧!那现在就有请我们的可爱宝宝“李嘉禾”为我们讲个笑话吧!
男:哈哈,哈哈,,他讲的笑话真好笑。不过我这还有好听的歌曲等着大家呢?你们想听吗?
就让一首“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带领我们大家去感受这美丽的春天吧!掌声有请:韩雪和马星宇
女:放松过后,让我们回到本次主题班会中来,去了解清明、缅怀那些逝去的革命先烈吧!
男:同学们,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为啥是红色的吗?
女:那全是革命先烈们的鲜血染红的啊!
男:是啊!这面飘扬的五星红旗是革命先烈们的鲜血染红的,我们的美好生活也是他们无私奉献才有的。所以我倡议:全班同学全体起立,让我们面对墙上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唱国歌!
女:起来,预备齐。
此次活动,各个中队都有自己的特色。低年级中队辅导员运用多媒体,播放革命先烈的影片片段,让队员们感受先烈的英勇事迹;中年级队员通过朗诵诗歌,缅怀革命先烈;高年级队员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先烈的敬仰之情。
队课结束后,三至六年级的队员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来到学校的微机房,开展“网上祭英烈”的活动。
50多年前,在中华大地上,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最后一滴血。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国家献出了生命;有的为了建立新中国而前赴后继;也有为了祖国的繁荣而献出热血。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危险的时候,是你们用自己的血建起了长城,他们是中国的骄傲。我们纪念烈士,就是要永远不忘他们为人民做出的一切,永远不忘他们的遗志和追求。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要为去世的亲人扫墓。而我和爸爸来到了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来看看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
————忆英烈
承先志
一、班会背景
清明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清明节既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孕育了丰富的饮食文化,人们在各种民俗活动中,更是把对死者的尊敬和对生的喜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心祭重于形祭,一束鲜花,一炷香,一本相册,几句追思留言,也可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记取祖先的辛苦,缅怀前辈的功德,是传统美德。清明节即将来临,借此时机,加强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班会目标
1、通过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更有具体、详实的了解。
2、通过讲故事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努力学习,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3、通过活动能认清自己的不足,学会好好学习、热爱生活、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
三、活动准备
搜集与清明节有关的资料。选择一些烈士的光荣事迹以及解放战争的故事
四、班会过程
1、了解清明节
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食品,清明节纪念方式。
谈到清明节,自然会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了。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清明节主要吃寒食。
祭扫烈士墓。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重破远及行孝品德的具体体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2、清明感怀
故事——刘邦祭祖
汉高祖刘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祖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只有爱父母的人,才会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提到烈士,说说自己知道的烈士。
下周就是清明节了,我们不会忘记那些英雄,更不会忘记那些屈辱。清明节成为了法定节假
日,放假三天,同学们普遍感到高兴,但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又让人感到淡淡的哀愁。下面让们怀着对先烈们的崇高敬意——诗朗诵:
1、《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结合革命先烈的精神,让我们谈一谈你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要怎么做,怎样把先烈的精神付诸到实际的生活中?
三、活动总结:
活动目的:
1.知道清明节的来历,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2.通过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对全体同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教育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发奋图强,知荣明耻,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争当新时期的好少年。
一、认识清明节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的4月4日是什么节日吗?
2.对,那天是我们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说起清明节的来历,我们就会想起一个人——介子推。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介子推的故事吧。(介子推的故事)3.清明节习俗的介绍
(1)到了清明节,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祖扫墓了。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2)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二、追忆先烈
1.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2.诗歌朗诵《英雄赞歌》
鲜花
像灿烂的火把燃烧在眼前„„ 五星红旗
像熊熊的烈焰映红了苍穹„„ 面对庄严的墓碑
我们心如潮涌 面对先烈的英灵
我们热泪盈眶„„ 耳边,仿佛还震荡着激烈的枪炮声
眼前,好像还弥漫着战斗的浓浓硝烟„„
永远不会忘记
身先士卒,革命志士逞英豪 永远不会忘记
力战顽敌,一片丹心照乾坤 一个声音高喊着
勇往直前,战斗不息„„ 是你们
使天空变得晴朗高远 是你们
使大地变得瑰丽斑斓 是你们
使阳光变得灿烂辉煌 是你们
使春风变得和煦温暖
高亢的国歌在耳边响起
鲜艳的国旗在空中飘扬 听,革命先烈
鲜红的热血
谱写的英雄赞歌
是多么的嘹亮,多么激昂„„ 3.小故事:《朱德的扁担》 4.讲述革命先辈李大钊的事迹 5.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三、班主任总结
一、活动目的1.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2.通过班会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诗歌等。
3.让学生知道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活动过程
(一)了解清明节的由来
1.师:讲述介子推故事,引出清明节的由来。
2.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清明节的常识。
(二)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课件演示: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插柳植树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三)学习有关清明节的诗句
《清明》、《途中寒食》、《寒食》
(四)介绍烈士陵园,讲述烈士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
(五)4月5日放假与家人踏青,到自己祖先的坟上扫墓,祭拜祖先。
(六)以清明节为题办手抄报。
“清明节”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但现在的孩子们了解甚少。本次举行的主题教育,让同学们了解了清明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知道了清明节的一些传统习俗,清明节的历史由来。本次主题班队会还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在缅怀革命先烈时知道了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要学会珍惜;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所负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为建设祖国,保卫先烈们打下的江山而努力学习、掌握本领的动力。
华研滨河小学
一三班
一、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有利于青少年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4、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让学生主动掌握防火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防火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促使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活动时间:2016.4.8
三、活动地点:78班教室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有一首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杜牧的这首诗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既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3、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清明,人们都会从五湖四海纷纷赶到自己先人的陵墓前,洒下一壶热酒,聊表思念之情,也会在烈士墓前,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对先烈的感激之情。
4、我国为清明节特别设定了假期,表示对节日的重视。不久前,清明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周我们迎来了今年的清明节,想必大家都过得非常有意义吧!
二、清明节知识
那么,关于清明节的一些习俗,咱们班的同学已经搜集了许多资料,让我们来了解了解!
1、荡秋千 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粗树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踢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3、踏青 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5、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6、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原来,清明节有这么丰富多彩的活动呀!
三、清明节诗歌
其实,古人也经常用写诗的方式来纪念清明节,让我们有请几位同学来朗诵关于描写清明节的古诗词。
甲学生:《清明日》唐 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青树玉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他写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常年禁闭在后宫的宫女们,在清明节也得到了放松,在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中穿梭似的玩耍,一会儿碰下了花上的露珠,一会儿在柔弱的柳枝中穿行,真的是人在画图中一样。
乙学生:《苏堤清明即事》南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写出了当时作为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游乐之景:倾城而出寻春游乐,笙歌处处,杨柳依依,莺啼声脆,梨花风起。这是何等美好的清明景致啊。至今杭州仍有“柳浪闻莺”一景,就是从这首诗中化出。
丙学生:《苏堤清明即事》南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写出了当时作为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游乐之景:倾城而出寻春游乐,笙歌处处,杨柳依依,莺啼声脆,梨花风起。这是何等美好的清明景致啊。至今杭州仍有“柳浪闻莺”一景,就是从这首诗中化出。
四、清明节知识大考场
大家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清明节的文化,下面我们就考考大家,一起进入知识抢答环节。
1:请问清明节古时又称什么节?(三月节)
2:请问清明节开始于什么朝代?(周朝)
3:请问清明节在现代来说又称什么节?(踏青节)
4:每年几月几日到几月几日是清明节?(4月4日至4月6日)
5:请问清明节什么时候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
五、清明节故事
说到清明节,还会联想到一个人,他就是介子推,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
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3
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了。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
介之推真是伟大,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大家的安居乐业;古往今来,这样的人数不胜数,为了新中国的前进,革命先辈们同样抛头颅,洒热血,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再来听听几个革命故事。《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 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 5
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同学们,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立志报效祖国,是我们小学生应尽的职责
六、清明防火
1、着火了,怎么办?
发生火情,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火灾初起阶段,一般是很小的一个小点,燃烧面积不大,产生的热量不多。这时只要随手用沙土、干土、浸湿的毛巾、棉被、麻袋等去覆盖,就能使初起的火熄灭。如果火势十分猛烈,正在或可能蔓延,切勿试图扑救,应该立刻逃离火场,打119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救火。
2、怎样报火警?
(1)、牢记火警电话119。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如农村和边远山区,可以打锣敲钟、吹哨、喊话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一齐来灭火。
(2)、报警时要讲清着火所在地址。
(3)、说明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怎样。
(4)、讲清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和住址。
(5)、报警后要安排人到街道口等候消防车,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
(6)、遇有火情,不要围观。有的同学出于好奇,喜欢围观消防车,这既有碍于消防人员工作,也不利于同学们的安全。注意:不能随意乱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如发现有人假报火警,要加以制止。
七、辅导员总结:
通过今天的班会活动我们深刻理解了清明节的来历和节日含义, 中国人历来注重情感,不忘本,因此我们对先人的祭祀是发自内心的感恩与缅怀。我们相信亲人、先祖能够感受到我们的情意与祭奠,我们华夏儿女也一定会一代代延续而这种温情。我们还要沿着革命先烈走过的足迹,树立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6
男:每逢清明时节,我们总会想起那些可敬的革命先烈,
女:在这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四月,让我们一起缅怀革命先烈!
男: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烈士无限的憧憬;
女: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
男:历史将革命的接力棒传给了我们这一代人,
女:我们将以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名义承诺:
男:我们心有大志,勇敢坚贞,学习英雄追求真理的信念,
女:我们知难而上,勇敢攀登,学习英雄不屈不挠的意志,
男;我们胸怀祖国,壮志凌云,学习英雄无私无畏的志气,
女:我们不怕风浪,争做蓝天雄鹰,学习英雄战胜困难的勇气,
合: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告慰烈士忠魂!
我宣布二年五班《清明时节忆先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男:无数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热血、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美满的生
活,他们的故事万古流芳,直到今天还被我们传诵。下面就进入到我们下一个环节,请同学们讲讲自己知道的革命故事。
同学们陆续讲完故事后
合:请同学们起立,敬队礼,跟我们一起宣誓:
(敬礼)我以红领巾的名义宣誓:人民为先,祖国至上;诚实勇敢,自律自强;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振兴中华,再造辉煌!
结束语:
男:让我们记住这庄严的时刻,
女:让我们记住这郑重的承诺。
合:我们要让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旗帜永远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男:下面请我们亲爱的王老师对我们这次主题班会做总结,掌声有请! 王老师对班会做总结
主持词的写作要突出活动的主旨并贯穿始终。随着中国在不断地进步,主持人在各种场合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你会写主持词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主题班会主持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男:尊敬的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
合:您们好
男:沿着冬离开的脚步,春天款款向我们走来,带来希望,带来温暖,带来繁华似锦,带来莺歌缭绕。
女:而在这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春日里,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女:说起清明节,大家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
男:但是对于清明节的文化,大家又都了解了多少呢?下面就让陈XX来解说一下清明节的由来。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介子推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女:听了陈XX同学的介绍,我们对清明的由来了解得更多了。
男:我来问问你
女: 好啊,尽管问。
男:你知道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吗?
女:我知道,清明节有许多人要出去扫墓的。
男:清明节的习俗,除了扫墓还有什么呢?现在让廉欣雨同学来概括一下
晖:到了清明节,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祖扫墓了。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女: 我在帮她补充一下,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在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男:谢谢廉同学及王同学为我们做的介绍,现在,我们又多了解了一些关于清明节的知识了。
女:我也有一个问题想问你。最近你都吃些什么呀?
男:这还用问吗,当然是青团子了。
女:那你知道我们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子吗?
男:因为这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停顿,似乎想不出),我……我们的邻居都在吃呢。
女:我知道这是传统习俗,但你知不知道这为什么是传统习俗?
男:这……我也不知道。
女:就由我来给大家细细介绍。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清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男: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应该了解了很多清明节的文化,下面我们就要考考大家。
合:我们一起进入知识竞答环节。
男:请问清明节古时又称什么节?(三月节)
女:请问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始于什么朝代?(周朝)
男:请问清明节在现代来说又称什么节?(踏青节)
女:请问公历每年的几月几日之几月几日是清明节?(4月4日至4月6日)
男:请问清明节是几几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xx年)
女:清明节有着几千年的历史?(20xx年)
男:古时候,人们把春游叫做什么(踏青)
女:好了,今天我们的知识竞答环节也到此结束了。
——高一(3)班清明主题班会
一班会目的: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有利于青少年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 班会开展步骤: 1活动导入
主持同学甲:同学们,有一首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主持同学乙:杜牧的这首诗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既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主持同学甲: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清明,人们都会从五湖四海纷纷赶到自己先人的陵墓前,洒下一壶热酒,聊表思念之情,也会在烈士墓前,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对先烈的感激之情。
主持同学乙:我国为清明节特别设定了假期,表示对节日的重视,不久前,清明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周我们将迎来今年的清明节,让我们一起更深入地了解它,争取在节日里过的更有意义。
2《寒食节来历》由4个学生各讲一段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起出奔的臣子,大多离开了他,只剩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其中就有介之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之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成了赫赫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之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之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让人去请介之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去了好几趟,介之推都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晋文公来到介之推家,只见大门紧闭。原来介之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山里。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要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介之推便会自己走出来。晋文公便下令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终究不见介之推出来。上山一看,介之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之推的尸体哭拜一阵,发现介之推脊梁堵着一个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衣服碎布,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之推和他的母亲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之推,晋文公下令把那座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昭告全国,每年的这一天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走时,他砍下一段烧焦的柳木,回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登山祭奠。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之推一样。他郑重地走上前,掐了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百姓也得以安居乐业,大家都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之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叫做“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隆重节日。
3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四位同学课前搜集的《清明习俗四则》的资料:
1、清明节要荡秋千。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粗树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清明要踢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3、清明一定要去踏青。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清明也要放风筝哦。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4学生朗诵清明节的诗歌
《请明古诗诵》
甲学生:《清明日》唐 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青树玉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他写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常年禁闭在后宫的宫女们,在清明节也得到了放松,在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中穿梭似的玩耍,一会儿碰下了花上的露珠,一会儿在柔弱的柳枝中穿行,真的是人在画图中一样。
乙学生:《苏堤清明即事》南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写出了当时作为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游乐之景:倾城而出寻春游乐,笙歌处处,杨柳依依,莺啼声脆,梨花风起。这是何等美好的清明景致啊。至今杭州仍有“柳浪闻莺”一景,就是从这首诗中化出。
丙学生:《苏堤清明即事》南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写出了当时作为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游乐之景:倾城而出寻春游乐,笙歌处处,杨柳依依,莺啼声脆,梨花风起。这是何等美好的清明景致啊。至今杭州仍有“柳浪闻莺”一景,就是从这首诗中化出。
5全班同学分为六组进行清明节相关知识的竞答,答对小组有奖品,答错要表演节目哦。判断题
1有“清明燃灯”这一说法么?(错)元宵燃灯 2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东汉明帝时期(错)周代 3清明节不能吃凉食(错)吃!4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对 5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对)
6清明扫墓是秦以后的事了(对)7 7冬至不是节日而是节气(错)既是节日,又是节气 8关于寒食节的来源与介子推有关(对)选择题
1、关于元宵:道教“三元说”下元节为(A)A、十月十五日
C、九月十五日 B、十一月十五日 D、八月十五日
2关于寒食节的来源与(介子推)有关,此节又是从哪位帝王开始的?(B)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王
3清明节有插柳的习俗,柳在人们心中有(D)的功用 A、装饰 B、挽留
C、报春
D、辟邪
4清明节祭扫仪式(C)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 A、祭天 B、扫墓
C、烧包袱
D、放河灯
5清明有(A)年历史 A、2000多 B、1000多
C、3000多
D、500多
6在家门口插柳有避免(D)的意思 A、邪
简答题 B、鼠疫
C、生病
D、虫疫
1、风筝在古代叫什么?纸鸢
2、清明节又叫(扫坟节、鬼节、冥节、踏青节)3 清明节现在是不是法定节日?(是)4请问清明节古时又称什么节?(三月节)5请问清明节开始于什么朝代?(周朝)6请问清明节在现代来说又称什么节?(踏青节)
7每年几月几日到几月几日是清明节?(4月4日至4月6日)
8请问清明节什么时候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
三小组内交流班会体会
让同学们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的道路是先辈用鲜血铺成的。是他们为我们民族的解放,共产主义抱负的实现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险阻。“东方红,太阳升”,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掀开了我们祖国崭新的历史篇章。
【清明祭扫---主题班会】推荐阅读:
清明祭扫活动目的09-27
清明祭扫小学作文02-17
清明祭扫演讲稿10-11
清明祭扫忆亲人作文12-28
清明祭扫活动随笔作文03-26
清明祭扫烈士墓有感12-05
清明节祭扫活动的总结07-21
清明节祭扫活动总结201712104-12
守护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活动总结07-05
清明节祭扫活动策划书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