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班主任报告会有感(通用14篇)
新塘完全小学
唐美红
9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武家山的培训。会上听了优秀班主任吴玉霞等几位老师的讲座,我被她们深深地吸引。尤其是陶教授所做的报告,我们跟随着她的声音,时而聆听、时而思考、时而感叹,陶教授的思想左右着我们每一个人。具体感受如下:
一、特殊时代对我们教师的特殊要求
社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过教育,领导、家长、学生对我们教师的期望太高了,希望我们的课堂绚烂又平实,中看又中用;希望我们的教育无可挑剔、无懈可击;希望我们把教育搞得让整个社会都满意;这就要求我们在夹缝中求生存,要带着镣铐跳舞,还要把这个舞跳得让人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时代不同了,老师不容易当,我们感觉身上的担子又增加了分量。然而,我们无法改变,就必须适应这样的现实,那就是与时俱进,担当起这一时代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班级都稳定了,学校也就办好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上去了,学校的品牌也就打造出来了。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班主任。这是几位老师教育实践中最大的感受,这番话一出,让在场的老师都恍然大悟。“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班主任!”。后来想想,也正是这么回事。正如陶老师所说:“家长们把家里最值钱的孩子交给老师,是把一生最大最殷切的期望放在老师肩上,我们老师实在耽误不起。”责任之重我们无法承受。过去一家几个孩子,老大不行了有老二,但现在就不一样了,一家就一个孩子,一旦不成功,一家人的生活就会笼罩在一种失落的阴影之中。作为教师,我们实在耽误不起。一个好老师就是一班好孩子;一个差老师就是一班不成功的孩子,而一班不成功的孩子就造就了50多个不幸的家庭。其实,现状也给我们的班主任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班主任工作做好了,家长就放心了,家长放心了,社会也就满意了,社会也就认可了这个学校的品质,班主任在其间起的可是关键性的作用。俗语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就是班主任要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所以这个特殊的时代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二、班主任必须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管理班级的成功与不成功主要看学生服不服,学生服了一切都好了,学生不服,他不买你的帐,我们就是累死,把命拼上,把心掏出来给他,也不管用。因为他不服你,反过来,他就瞧不起你,他要是瞧不起你,他就会犯上作乱。但如果我们给学生留下了良好第一印象,第一次在全体学生面前亮相就打动学生的心了,那效果就不一样。
三、班主任要尽快成为一名教课能手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书教的不好,怎么育人?一个班主任教书不行,那么他就是再会忽悠也不成。我们第一次走进教室上课就要拿出我们自己看家的本事,通过这第一节课要牵引学生的魂。让学生们佩服、信服,从而认可、服从。所以,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她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来准备。因为,要通过这第一节课,向同学们展示自己,让他们服,只要他们服了,那么以后的工作就好做了。
第一节课至关重要,这是认同一个人的开端。如果他认同了,也就接受了。很容易接受了,就是服了。只要他服了,就好办了。以后你让他干啥他就干啥。第二节课就不一样了,如果第一节课学生认同了,他们就会带着有色眼睛,来观赏这第二节课了。即使这第二节课真的讲的不怎么样,学生们也认可。
班主任必须要尽快成为一名教课能手,而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们必须苦练基本功。要把这节课上好,我们最起码应该做到几点:一是要改进教学方式,学会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二是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三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四是要讲究语言艺术。这样学生们才能服你,只要他们服了,你就怎么干怎么有理。教书也好,当班主任也好,我们不要老强调学生的原因,我们应该先找一找我们自己的原因。我们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都得让学生服。
四、第一次班会要引起共鸣
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学校,面对陌生的环境,怎样才能让他们在短时间迅速拧成一股绳,真正做到一呼百应,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所以,我们要寻求一个点。这个点就是班会。我们的第一次班会一定要精心准备,要能够引起共鸣。对于这次班会,我们的班主任要下大力气,从创意到实施,每个细节我们都要把关。我们要使出浑身解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从教室布置到班会程序,从主持人到学生发言,每个环节我们都要很好掌控,要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要充分显示他们的才华。这次班会要的是气氛,要开得群情激昂,因为这是一个誓师会。
五、要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教育追求的是合力效应,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那么家长到底支持吗?配合吗?这取决于家长对我们的认可程度。所以,这第一次家长座谈会非常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第一次家长座谈会给家长留一个好印象,让他们感觉把孩子送到我们手里应该一百个放心,所以我们必须精心准备。比如:教室的布置、讲话的内容以及我们自身的着装等等。
六、班主任必须要处理好与科任老师的关系
当学生和科任老师发生不愉快时,班主任要安慰科任老师,比如问问老师“你说让我怎么做你才能消气”协助老师搞好善后工作,注意是协助而不是包办。在学生面前夸奖课任老师,学生是最好的传话筒,他们能讲你说的这些话告诉科任老师,老师听了当然高兴,这样就可以调动科任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学生中说这个老师如何如何了不起,也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追求教育的是合力效应,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如果我们班主任的一句话不注意,家长就不会买我们的帐,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辛勤劳动付诸东流。有些老师,一天忙到晚累得要命,反而觉得学生越来越难教,越教越烦心。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呢?韩玲老师告诉我们,不到万不得已,急需与家长取得联系,一般不要请家长。请来了,我们要把他们当作客人。态度一定要谦虚、和蔼、谨慎。讲话时,要推心置腹。评价学生一定要客观公正,先提优点,再指出不足。给家长出点教育孩子的主意,决不能发生不愉快。这样做了也就铺平了今后教育学生的道路。家长就会配合我们的教育了,我们的班会越带越顺心。我们当班主任的,凡事都要用脑筋好好想一想。但如果遇到不冷静的家长,我们要学会冷处理,切勿蛮干。
先说中国电子媒体的发展, 近几年, 中国有三家发展最好的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比较一下百度和腾讯, 百度公司的用户为约40万人, 广告年营业额达到了800亿左右, 腾讯的用户量为约6亿人, 其网站qq.com的点击率仅次于百度, 但是广告收入却远远低于百度, 其收入主要来源在于增值收入, 比如说用户体验这一块:用户会购买游戏装备、或者qq特制的小道具等, 虽然每个人投入并不太多, 但腾讯其庞大的用户量使得增值收入成为很大的收入来源。
这是我这篇心得中想要探讨的问题, 在我的同事中, 从事传统媒体的为多数, 而面对前有电子媒体大行其道、后有整体广告量的成长大致呈现停滞状态的局面, 传统媒体如何实现其收入增长呢?套用现在很流行的词汇“蓝海战略”——发现别人所没有发现的市场。前段时间, 有机会参与到一个朋友的媒体公司经营过程, 他们按照传统制作公司的模式, 制作了一档儿童节目, 内容制作完成之后, 便是发行, 在发行过程中, 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个是渠道, 一个是盈利。而在公司寻求发行渠道的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别人问这个问题:“除了传统的广告收入以外, 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其他的盈利模式?”这或许是节目营销人员现在会经常思考的问题, 能否挖掘新的利益点, 不仅仅厮杀于有限的广告市场中。
举几个例子, 民营媒体公司中, 值得讨论的是李静成立的东方风行传媒公司, 东方风行前身为东方欢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0年, 以电视节目起家, 品牌节目包括《超级访问》、《美丽俏佳人》、《非常静距离》等, 其标榜的企业核心优势为:强大的节目制作能力、庞大的发行网络、独具特色的多媒体互动平台。2008年前, 东方风行传媒从最初的影视节目制作、发行扩展到互联网、自有品牌制造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 最为人知的是女性网“乐蜂网”, 在网站上可购买各类美容护肤用品、女性服饰等等, 而且内容和节目紧密结合, 节目中推荐过的产品在网站上都有购买。从最初的单纯电视节目制作进军互联网电子商务, “乐蜂网”成为东方风行传媒收入的一大部分, 可视为传媒公司在新的盈利模式上的积极探索。
另一个可以举的例子是前两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赢在中国》系列节目。最主要的收入应该还是广告, 节目有中国联通进行冠名, 同时, 节目开辟了两家核心网站, 雅虎中国 (作为节目官方网站) 以及中华英才网 (报名渠道) , 既是商业上的合作, 也是节目的有益补充。另外, 还开发了很多衍生产品, 比如出书、光盘、短信收入等, 这些都开拓了节目的盈利方式。
在寻求“蓝海战略”的过程中, 传统媒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研究, 第一是探索市场没有的内容, 做精做强, 第二就是前面两个例子所说的, 找新的盈利点, 很多媒体从业人员都会遇到一些短板, 那就是对内容的生产非常在行, 但是对于发行、未来趋势的判断、宏观走向的把握并不精通, 这或许是需要积极探索的一个方面。
相比较而言, 互联网媒体方面似乎更契合“蓝海战略”的需求, 刚上市不久的“摩尔庄园”是一个极为成功的例子, 它看准了“青少年健康上网”这一值得挖掘的领域, 很好地满足了青少年对于网络虚拟世界的需求, 在内容制作和盈利模式设计方面都比较成功, 新媒体只要找准一个好的点, 因为它在传播速度、用户数量、体验感受上都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故众多投资者果断地说:移动互联网产业是未来最具发展空间的产业。
拿电视栏目为例, 如国内目前很火的视频网站优酷、土豆、搜狐等, 都在强力打造自己的原创电视节目或者视频短剧, 这些短小精悍的节目点击率非常高, 影响甚至超过了在传统媒体上的播放。尤其是现在手机这个多媒体终端的出现, 打造适合在手机上进行播放和传播的内容产业一定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这也是内容制造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什么样的内容最适合快速浏览?最满足人们的需求?多媒体数字时代, 机会充斥, 只要有见识、有判断力的人迅速抓住, 便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如何发展出适合自己的“蓝海战略”, 是每个媒体从业者都要思考的问题。媒体从业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创意者, 不光制造内容, 最主要的是创新和思考, 应该开拓各种渠道, 在制作、发行、抢占市场先机、盈利模式上积极探索更多可能方式, 通过国际视野掌握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作者以聆听台湾学者赵怡博士的学术报告会有感, 结合当今中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现状, 提出媒体工作者应寻求“蓝海战略”, 不仅局限于目前的工作思维, 应该寻求更多、更新的发展模式。
时尚引领魅力征服爱心感化
东安县南桥中心小学:黎恢玉
2014年2月22日,带着早春的一丝寒意,我与同仁们一起赶赴芦洪市中心小学,参加了全国优秀班主任王文英老师的报告会。报告会以王老师的一首《相逢是首歌》拉开了序幕。王老师时髦的装束,不拘一格的打扮,像是从未来世界穿越到这里。她婉转的歌声,充满自信的笑脸,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位年过五十的人。她是一个很有诗意、很阳光、但又“另类”的女人,可以说是教师队伍女人中的极品。演讲中,她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案例诠释着自己管理班级的成功经验。声音时而高亢,时而深情,语言诙谐幽默,极富感染力,会场内掌声迭起。所有人都惊羡于她超人的智慧以及真诚坦然的心灵。不由地对她产生了敬佩之情。下面,就本次报告会感受略表一二。
一、时尚引领
王老师虽然年过五十,但还是三十岁的身材,二十岁的打扮,十八岁的心。作为老师,时常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引领学生走在时代的前沿。与学生为伍,实施零距离管理,这不正是新时期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吗?学生面对这样一位充满激情,自信洒脱的新时代阳光型老师,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被爱。
二、魅力征服
王老师多才多艺,学富五车,特别是语言功底了得,她说案例时,如数家珍,声情并茂,感染力特强。她就是用自己的才艺与智慧,彻底征服班上每个学生的心灵。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虽然不要求都是“专家”,但应是“杂家”。工作中应将自身独特魅力与教学工作有效整合,和学生共享荣辱,交换兴趣知识和互动爱好。
三、爱心感化 王老师用爱心和言行去感化和教育每一个学生,效果明显。“老姐”的称呼同样也让人倍感亲切。亲其师,信其道。作为老师应关心受护学生,接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起互相信赖、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工作中,既不能一味批评学生,也不能一味地表扬学生,应做到奖罚分明,恩威并施。
就这么短短一天的时间,就足以让身为教师的我打开一份明朗之窗,何况与她朝夕相处的孩子呢?爱如细雨,润物无声……
曲广波
11月24号日下午,有幸聆听了我校主办的师德报告会,听取了六位教师的优秀事迹报告,使人心潮澎湃,董慧玲老师的《家校沟通张扬个性》、武惠舒老师的《在平凡中品味幸福》、王晓燕老师的《在成长中做幸福教师》、石蕊老师的《一切只因为爱》、李威薇老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谢敏老师的《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做有思想幸福教师》,内心完全被他们的事迹所感染,使我感触更深,在师德问题上思想上又有了一次升华。
六位老师不愧是育人的模范,师德的楷模。他们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有不少老师在听取了他们报告之后,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他们的报告平凡之中见伟大,简朴之中见激情,使我们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师德教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能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师爱是师德的灵魂,“谁爱学生,学生就爱他,只有爱学生的人,他才能教育学生。”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在学校,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和学风,教师的形象也直 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
想想我自己,教书也十多年了,当初踏上三尺讲台,内心也是无比热爱,可几年下来,人却越来越疲,这次师德报告会无凝是一枝强心针,催我奋进!教育家们常常告诫我们:“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树立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爱自己的事业的话,那他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如果教师像父母那样爱学生的话,那他就会比那些虽然读尽万卷书而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得多。如果教师能够把爱事业和爱学生结合起来 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
透过这次法制报告会的学习,我了解到中学法制教育是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仅普及了法律知识,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促使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进而到达自律,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了解到了我们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变化时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构成,理解事物及决定是非的潜力也较弱。同时,使他们懂得公民应依法办事,违法务必受制裁,从而提高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职责感。
在中学法制教育资料上,要注意从公民与法律、道德与法制、民主与法制、国家政权制度与法制关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依法治国、依法办事以及个人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教育。我们须增强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潜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朗朗也是自幼开始学琴师从过很多名师, 连续二次获沈阳钢琴比赛第一名, 9岁获全国星海钢琴比赛第一名, 11岁获德国第四届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 并获杰出艺术成就奖。13岁获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 (金牌) 。2002年在施坦威公司150周年庆典上, 郎朗获得了该公司颁发的首枚艺术金牌。郎朗同时也是施坦威艺术家。
2002年8月31日, 由已故著名指挥家伯恩斯坦命名的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在德国汉堡颁布。这项大奖旨在奖励全世界“对艺术最有贡献的艺术家”, 郎朗是其第一位得主也是该年唯一得主, “一部钢琴的发电机”、一位“将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中国的莫扎特”、“中国的名片”看看这些殊荣, 最先映入眼帘的应是“首枚”“唯一”这些字眼了。首枚荣获大赛一等奖啊!某某比赛第一名啊!这些都是每年都会应任而生的, 我想“首枚”“唯一”才是一名钢琴家、艺术家最大的荣耀!
说到朗朗可能会想到同样是青年钢琴演奏家的李云迪, 可是, 朗朗和李云迪的音乐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李云迪的音乐中是透出的是一种高贵、典雅的贵族气
质, 太多的理智, 而朗朗的音乐是透漏的是欢快, 是不羁的风格。这从他们推出的专辑的曲目中就已经明显看出来了。李云迪演奏的梦幻曲, 优雅中给人一种如梦的感觉。可是过理性的演奏束缚了音乐的发挥。而我认为朗朗的演奏则超脱了现实, 引人无数遐想!
朗朗演奏是舒曼的《梦幻曲》----选自“童年情景”
听朗朗的演奏远不如边看边听来的过瘾, 似乎一个无法听到音乐的人看到他演奏的表情与表现都能体会并被带入那个世界, 有人说朗朗的演奏太过外在, 可我认为音乐重在表现, 而表演也是一名演奏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如小提琴家梅纽因所指出的:“演奏家的任务是什么?他处在作曲家和听众之间, 把活的因素传给写在谱表上干巴巴的音符, 把它们的生活脉动恢复起来。”表演的活化机制一方面体现在使符号形式转化为活生生的声音动态, 使欣赏者感受到具体可感的听觉意象;另一方面表现在优秀的作品都是经过一代代的演奏家们不断地传播 (也依靠录音手段) , 才使之得到保存、并在社会音乐生活中有持久的生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 音乐作品的发展史就是作品的演奏史, 每一次演奏的再创造都是音乐作品生命存在与发展的一部分。反之, 有些杰作被演奏家忽略而渐渐失去影响成了保存于博物馆的档案, 在演奏家的挖掘整理后, 才得以复活。因而表演是演奏者诠释作品的直接途径。
都说表演要抓住作品本身, 吃透作品, 了解作品;可有时弹出自己的风格与气质也是出色的演奏。朗朗你在演奏的过程中, 表情投入而专注, 听众受他感染, 与他一起如痴如醉, 几乎他的每首乐曲都得到听众发自内心的赞叹, 一位佛科院的教授对记者说:“他不是用手指演奏, 而是用心与观众交流。”霍洛维茨在莫斯科个人音乐会演奏舒曼的《梦幻曲》很感人, 但人们是在感叹这位80多岁的老人对童年的回忆、对童年的向往。而听朗朗演奏梦幻曲像是把每个人都带入自己的童年回忆中, 能触碰到每个人的内心而产生共鸣。
下面, 我谈谈我个人听后对乐曲的理解
一开始的音乐中有些许沉重, 有些犹豫似乎不愿去碰触那些回忆。旋律略带迟缓, 而此时朗朗的表情也很凝重, 一些重音的突出也表现出心里的矛盾。
第二遍主题重复, 此时心情已不再矛盾, 顺着回忆的小路一步步去重温那点点滴滴。
第三遍主题再次出现, 旋律放松, 在高音时出现延迟, 然后放开, 就像是洒落一地的玉珠般, 若然释怀, 情绪豁然开朗, 像是想起某些甜蜜温馨的事情又会然一笑。
随着主题的不断出现, 时而像是勾起某些淘气的神色, 时而又流露出认真的表情, 时而释怀微笑, 时而又叹声摇头, 这些丰富的表情变化都在他的手底慢慢流出……
有时一个音的出现会带动众多面部表情的跟随, 这不是做作的表现而是情到深处吧, 举手投足间他在自己的梦幻回忆中玩的不亦乐乎!
这段上行后又缓慢下行的旋律, 共出现了8次, 而每次起句的末尾都有所变化是这段美妙的动听的旋律更加的细腻化乐曲中的支体和声并不复杂但听起来很丰满, 给这充满儿时憧憬的乐曲增添了丝丝温情, 而且旋律与和声时而呼应, 时而对比给人无限想象!
就这样听他的演奏就像是看一场电影, 他是编剧而自己是导演般, 可以随心去刻画想象中的场景。
音乐, 无疑是郎朗的毕生追求。
郎朗认为弹奏乐曲其实就是一个探索、寻找人生的过程, 音乐是高级的语言交流。“必须在不失传统和灵魂的情况下加入新的见解, 音乐才会有生命力。”他每天都在探索这个世界, 尝试从新的角度看待同样的事情, 他到各国去演出, 把他的所感所思都融入到他的琴声中去。他的每一次演奏都充满激情, 富于想象力。
探索人生、诠释音乐是没有止境的, 目前郎朗在柏林师从巴伦博依姆, 还定期去巴黎向埃森巴赫求教。他说:“我练琴时, 会把今天所想的东西包括所有的内容弹进去, 把自己融化在其中, 这需要非常仔细和投入, 完全按照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时的标准在练琴。”“把所有感情都倾注到琴键上, 你就能让音乐很自然地流入观众的心中。”他相信, 成功的秘诀就是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去体会它, 热爱它。
参考文献
[1]帝姆-道雷.《舒曼》,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2]李斯特.《李斯特论肖邦和舒曼》, 音乐出版社.1962.
[3]张前.《音乐美学教程》,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4]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星期六来到十中,有幸聆听了华东师大周彬教授的讲座。他的讲座说教少,笑声多;笔记少,思考多。几乎每一个小例子都会引起在座老师的笑声与共鸣。
听了周彬教授的讲座,我感受到作为教师要能积极、乐观、幽默、风趣、宽容、包容。它们与教育无关,又与教育有关。它们是教师的生活态度、处事原则、个人修养的体现,又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极好诠释。
1、教师一定要积极、乐观,因为我们要用它来感染学生。教师一定要是积极的、乐观的、主动地,因为教师带给孩子的首先是情绪和态度的影响,然后才是知识的影响。一种悲观的氛围和一种积极的氛围传染的范围比知识传播的速度更快。
2、教师一定要幽默、风趣,因为我们要用它来吸引学生。学习是枯燥而又乏味的,因此孩子们希望自己的老师要幽默和风趣。要用老师的幽默和风趣去弥补知识学习的枯燥和乏味。
3、教师一定要宽容、包容,因为我们要用它来接纳学生。我们应该关心孩子而不是关心学习;我们的任务不是发现问题而是解决问题;我们的职责不是指出问题而是要解决问题。我们要用足够的宽容心、包容心来对待孩子。
2011年的12月31日上午,我们在学校聆听了长春市师德巡讲团做的师德报告。他们真实生动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让人听了灵魂受到强烈的震撼,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第一 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充满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解放大路小学的付老师为学生牺牲自己宝贵的休假时间,不到校外补课,把全部的时间跟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学生身上,她用自己的行为很好地诠释了师爱的真谛。只有爱孩子的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教师的爱会使学生受到感动,更使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赖的桥梁。
第二 热爱教育事业 潜心教学
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潜心教育,守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才能在这方沃土上培育出美丽的花朵。兴隆中学的杨春雷老师能在中考中取得惊人的成绩,赢得家长的信赖和好评,和那辆行走在朝霞夕阳中承载着责任和爱心的毛驴车是分不开的。只有这样把爱无私奉献给学生和自己的事业,才能有丰厚的回报,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第三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做为教师,我们不能选择受教育者,必须面对现实,我们所有的教育基础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实地热爱每一个生命,以尊重与爱构筑学生健康的人格,为他们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生命基石。看到长春市特殊学校王丹丹老师的教育耐心,我们怎么能不反思对学困
生的教育,做为教师的我们要懂得欣赏,欣赏每一个不同的个体,欣赏丰富多彩的生活,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每一点成功,为他们真诚喝彩,激发他们的生活学习热情,支持他们充满自信地走向下一个人生驿站。
对于乌兰托噶的作品, 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应该是那首《父亲的草原, 母亲的河》, 其浓厚的思乡情怀, 让所有听过此曲的人都为之动容, 甚至潸然泪下。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蒙古族女诗人席慕容, 其蒙古族名为穆伦·席连勃, 在蒙语中的意思是“浩荡大江河”。讲座就是从倾听这首歌开始的。
余音过后, 乌兰托噶为我们讲述了席慕容这首散文诗的由来:席慕容与其父亲在德国时路过一片漂亮的青草地, 父亲说虽然这片草地很清香, 但是终究没有家乡的草原味道更好, 因为草原上的草多种多样, 每个时间段会有不同的草枯黄, 不同的草冒出嫩芽, 伴着不知名的花香, 散发着草原特有的味道;在上学的时候, 学校离家很远, 草原又宽广无边, 孩子们经常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当他们问路的时候就会问两条河流交汇的地方在哪里, 因为他们居住的蒙古包就驻扎在那……1989年9月, 席慕容前往其父亲的家乡, 第一次踏上了父亲心心念念的这片草原, 并作了这篇散文, 而散文的第一句就是“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深刻的表现了草原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怀念。第二段中的“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 , 找到回家的路”也正是席慕容对第一眼见到这片草原的真实表达。当她慢慢地融入草原, 与牧民交流时, 她无比激动, 终于呐喊到“我也是草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 母亲的河”。从那时起, 她便开始了长达17年的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而这首散文诗也毫无疑问的为乌兰托噶所用, 并成就了这首情真意切的经典民歌。
乌兰托噶自小就受到家庭中浓厚的音乐氛围的熏陶, 8岁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2000年他受邀为鄂尔多斯婚礼作品的中间部分插入一个表现爱情的旋律, 于是那首悠扬婉转的《天边》就诞生了。这首歌我在大学的时候经常听, 但是从没像今天这样坐下来静静听一次, 其音乐让人听的过程中倍感放松, 听后总是觉得意犹未尽。歌曲音乐制作中包含各种乐器, 多种和谐交叉的演奏就像是乌兰托噶老师描绘情景一样:他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合奏, 有拉四胡的, 有吹笛子的, 有弹琵琶的。乌兰托噶家可称为音乐世家, 乌兰托噶的姥爷是一位音乐家, 精通四胡、三弦、笛子等乐器的演奏, 尤其是四胡;父亲虽然中年才接过姥爷手中的四胡, 却也演奏的颇有韵味;舅舅是内蒙古自治区有名的四大民间艺人之一;哥哥姐姐们也都是学过或从事音乐艺术的人。大家聚在一起时, 有拉中提琴的、弹琵琶的、拉四胡的、吹笛子的……真是令人羡慕的一家。
乌兰托噶老师对我们说“动机是点亮作品的火把”, 《天边》这部作品的动机就是duo re mi这样一组简单的上行音阶, 也正是这简单的音阶进行, 塑造了这部深入人心的作品, 把草原的完美, 河流的完美, 树干甚至树叶的完美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谱例如下:
“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 而创作绝不是模仿。”这是托噶老师的创作心得。乌兰托嘎从哈尔滨毕业后, 曾在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工作11年。那段时间他总是在工作之余, 聆听内蒙古各个地域的音乐, 还经常到牧民中找寻歌唱草原的声音。但他的创作绝不雷同, 多年的音乐创作让他找到了自己的风格, 并形成了不小的影响力。每一次到民间采风, 乌兰托嘎都会得到许许多多的收获。而当他听到别人唱到他的作品时他总是很平静, 他说“我就像一个饭店的厨师, 炒出菜来给人们品尝”, “作品就像孩子, 创作出来就长腿自己走了, 喜欢它的人都可以唱”。他还鼓励我们说“每个人都是一座金矿, 要努力的开发自己”。
乌兰托嘎对草原有着极为浓厚的情感, 他也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创作。感恩草原, 感恩母亲, 感念这里美丽的自然, 感念这里的朝露晚霞, 河流森林, 一草一木……随着社会的发展, 蒙汉交流越来越频繁, 蒙古族人民不断被汉化, 人们不禁担心起未来蒙古族音乐的发展, 乌兰托噶告诉我们, 当他在巴盟采风时, 听说一个喇嘛创作过很多民歌, 而在青海, 他也看到一位蒙古族牧民在写歌, 写完就唱, 而且一唱就是十几段。他说那时候他就知道, 只要有游牧生态, 就有草原音乐在。
乌兰托嘎, 在蒙语中的意思是“红色的旗帜”, 这个名字已经赫然成为草原文化的一面旗帜。现如今不仅是在呼伦贝尔, 甚至在哈尔滨, 在北京, 在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城市, 随处都可以听到乌兰托嘎的音乐。他的音乐总是能够让人陷入无限的沉寂, 那舒缓深情的旋律会与头顶的蓝天白云和谐的融合在一起。而他总是会让我想起那片难忘的草原, 那段平淡无奇但却永生难忘的大学时光……
在这样一个秋意深浓的季节,我有幸聆听了全国特级教师丁榕老师的讲座。
上千人端坐的大礼堂,我与丁老师遥遥相对。她不认识我,可她懂教育,懂教育者的甘甜心酸。我刚认识她,认识到她的风度与岁月留在脸颊的淡定。
全省中小学教师研讨会场因丁老师生动、深刻、深情的讲述而显得贴心,显得轻松。我像她生命里出现的所有学生一样,坐在下面,静静地听她讲时光与爱,讲过往与甘苦。
“更新观念、改进方法、 拓宽途径”这些抽象且生硬的概念在老师的口中就是一段一段岁月的故事。那刻骨铭心的感怀,流淌在会场中,惹得我们时而欢笑、时而唏嘘、时而默默无语。其实,打动我们的正是老师纯正的教育理念与理想!
她以人为本,严中有情,严中有爱。在严与慈中饱含着对生命体的尊重,在一时一事中透露出对学生一生一世的影响。
她以人为本,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按学生所需施教,智慧地变“要你做”为“你要做”。尊重个体生命的需求,宽容地俯身,静听学生的真实想法。
她以人为本,以心理教育作为突破口,真正做到亦师亦友、亦友亦亲。“亲其师,信其道”,不是一句冰冷的古语,而是有着人格温度的行为引导——引导她的学生阳光、良善,引导我们去爱,去收获爱的回报。
听着丁榕老师的报告,泰戈尔的《榕树》也款款地走进心来——“他想做风,吹过你的萧萧的枝杈;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
――听河南乡村小教师段惠民讲座有感
本周末,说好不过双休,却突然得到通知要休息一天半,还没来得及高兴,却又被通知要参加班主任培训。此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天上不会真的掉馅饼,真是快乐了学生,而痛苦了班主任。
通过打听得知,原来有个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成长讲座团要利用我校校园资源(也就是场地)进行一个针对小学和初中班主任的专业培训。我们是借光参加,也算是学校组织的一次学习吧!虽然是针对小学、初中。但其教育是相通的,听听也无妨。对于教师而言,也有了一次难得的向专家学习的机会。
学校并非只针对班主任要求学习,而是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参加学习。不过,选择在周末本该让大家休息的时间,对于愿意学习的老师而言,无所谓。然而,对于不愿学习的老师而言,内心的那份抗拒显而易见。面对这种无奈,学校只好采取惯用的强迫手段,通过点名查人来对教师约束。即使如此,也无法让老师真正从内心接受并认真聆听。这也许是教育的一种悲哀吧!
当然,对于我而言,是绝不会抗拒这种学习的,显得异常的兴奋和急迫。只是无奈大舅要在周六安葬,错失了一次专家学习的机会。好在回来后听同事讲,专家的讲座很是枯燥无味,偏重于理论,让大多数老师接受很是困难。这让我想起暑假在郑州进行培训时,听郑立平老师关于“专家”的`妙解:所谓专家就是训练有素的狗。脱离实践的理论让人望而生畏,同时听而拒之。怪不得网友戏称“专家”为“砖家”。不过,听说今天还有一场讲座,我又满怀着期待,渴望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助己成长。
今天的讲座是由河南一名一线班主任段惠民老师主讲。从上午至下午六个小时的时间里,让我真正见识了一个班主任精彩。生动有趣、诙谐幽默,掌声和笑声不断,虽然有着表演的成分,但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对班主任工作的那份热爱,以及热爱之下产生的那份激情。尤其是折射出来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智慧,让人油然产生一份敬意。
段惠民老师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他说其“小”是一种谦虚,听了他的讲座后,感觉到他哪里是“小”,展现的分明是一种大智慧嘛!他书写的一幅对联:身为乡村小教师,心系教育大事业。这才是他真实的写照。他主讲的题目是“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是什么?多少次在心里问自己,多少次为此而伤心不已。今天,通过聆听段惠民老师的讲座,让我真正明白教育就是把“人”当做“人”来培养,教育就是把“人”培养成“人”。而教育诸多悲剧的产生就是没有把“人”当做“人”来教育。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所持有的态度就是“想大问题做小事情”,而段惠民老师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听他的讲座,让我真正见识一个教育者的胸怀和对教育事业的炽热。听他的讲座,真的是一种享受,;听他的讲座,更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这也许就是听讲座的真正之目的。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学校里工作,只有当了班主任,才能真正体会当老师的幸福。”而王宝祥在《新时期班主任工作》中谈到:“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如果没有当过班主任或者做不好班主任工作,那么,他不能算一个完整的好的老师,只能算半个老师。他在育人事业中所作的贡献,就有了重要的欠缺。他所体尝到的教师职业的崇高和幸福,也会留下太多的遗憾。”然而,一个好的班主任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
段惠民老师在讲座中其实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这就是学习、实践、反思。“博览群书化思想,躬身践行生智慧”,如果再加上“勤于反思成名师”就更完整点。其实他也谈到了反思,只是没有总结罢了。从他讲的仅有的几个案例中,我分明看到了班主任工作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是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和研究的。而这恰恰是成为一个名班主任的成功之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想得深”才能“做得透”嘛!
记得他讲到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告诫自己的子女:“把工作当做乐趣,人生就是天堂;把工作当做义务,人生就是地狱”,这分明不是告诉我们,要把班主任工作当成一种事业来完成吗?而事业和职业的最大区别:职业注重工作的经济价值,强调通过付出获得相应的报酬;而事业则更注重工作的社会价值,更强调通过努力而自我实现。或许,我们不能把它当做一种事业,而仅仅把它看做一种职业。我们或许不能通过这种职业拯救人,但绝不能拿这种职业来害人。如果那样,我们就不是仅仅是失职,也许会真正下“十九层地狱”的。
做班主任需要修炼,而这种修炼是一种痛苦的过程,是淬炼也是涅。如果真能修炼成功,我们不仅能成家亦能成佛。
在教师们的潜意识里, “多媒体”成了公开教学的“必备武器”, 公开教学运用“多媒体“那是“必须的”。瞿老师开始上课了, 我发现原本展开的投影幕被“束之高阁“了, 原先讲台上的电脑也无影无踪了。我心里暗想:这课哪里是一堂公开课?带着这样的疑惑开始听课, 瞿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识字学词, 解词析句, 读段学篇。设计称不上“新颖”, 教法上也没有什么“花样”, 就是实实在在的师生“问答”……不知不觉就下课了, 学生们起立的那一瞬间, 我脱口而出:“语文课就该这样上。”
一、语文课就该这样上———充盈“儿童味”
小学语文课堂本来就应该是属于儿童的。语文课要面向儿童, 亲近儿童, 倾听儿童, 引领儿童。“儿童味”就是从精神成长和生命成长的高度关照儿童, 说到底是对儿童的理解、尊重和呵护。我们应该牢记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
瞿老师的这节课无疑充溢着浓浓的儿童味。他在课堂上的微笑憨厚而真诚, 没有丝毫的做作和伪装, 这微笑来自他心底对学生们的爱!周一贯先生提出要“保卫儿童”, “保卫儿童”就该从这样的微笑开始, 给予学生安全温暖的心灵空间。瞿老师课堂上的话语智慧而又充满慈爱。“让我们自己都舒服点。”“不要紧, 能说好。”“你现在不想说, 是因为你想有更出色的表现。”课堂成了儿童生活的一个快乐的组成部分, 教学仿佛成了父亲和子女间亲切的“聊天”。让课堂回归师生真实的“生活”, 让教学在师生真诚的“对话”中进行,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这样的语文课, “儿童”才是一个个思想、精神和人格独立的个体, 儿童才能有自己的感动、诠释、情怀和梦想!
二、语文课就该这样上———充满“语文味”
“语文味”就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 就是让语文课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身, 就是做语文教学应该做的事!怎样才是做语文教学“自己”的事呢?张志公先生说:“用了‘语文’这个名称, 表明在这门功课里要向学生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让学生掌握这种“工具”, 必须通过“训练”来落实。因此, 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就是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具体说来, 应该落实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这样三个维度的训练。
1. 理解语言的训练。
从儿童学习语言的心理规律看, 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才是有效的学习, 理解文本语言是语文训练的基础。在“解题”这一教学环节中, 瞿老师抓住“揠”字重点解释, 还“揠”于词理解课题, 学生们轻松解题。更重要的是, 瞿老师在解题的过程中自然渗透着学法指导。在学生解释“揠”的意思后, 瞿老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相机归纳出“查字典”“请教他人”“作比较”“联系课文”四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这正是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会让学生受益终生。长此以往, 学生一定会“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 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之成功”!教学中, 瞿老师还带领学生们理解了“巴望”“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等词语。在当前教学中, 词语教学是很容易被弱化和忽略的, 不少教师只把词语教学的功能窄化为扫除阅读障碍。其实, “遣词造句, 布局谋篇”最基本的单位是“词”, “词语”是构建“语言大厦”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诉我们:“学生应当成为词的‘音乐家’, 珍视词的正确、纯洁和优美。”“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鲜活起来, 欢蹦乱跳, 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所以说, 正确认读词语、理解词语, 用心触摸词语、感悟词语, 让词语融入学生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之中是这节课自然透露出的朴素亮点。
2. 积累语言的训练。
语言学家克拉申说:“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所接触到的各种语言素材, 是学习者学习语文的蓝本, 也是学习过程的起点。没有语言输入, 根本谈不上学习。语言输入的内容、数量和方式, 往往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质量和速度。”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量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大家都说“自古华山一条道”, 那么积累语言的那条道是什么呢?就是多读多背。在反复诵读中, 学生读出了“焦急”, 读活了“巴望”, 读懂了“筋疲力尽”和“兴致勃勃”, 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又主动地“吸收”言语形式。我相信,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 不少学生已经能背诵或复述课文, 将范文语言储存在了自己的脑海中。当然, 这种“储存”并不是简单的机械识记, 死记硬背, 而是建立在理解、品味和认同基础上的意义建构。如师生一起探究“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中的“总觉得”能不能改成“发现”, 通过换词让学生体会到了范文用词的准确精妙, 这样的语言积累也必定为学生运用语言筑桥铺路。
3. 运用语言的训练。
“理解”是基础, “积累”是前提, 学习语言终极目标是“运用”。所以, 叶圣陶先生说, 语文“这门功课是学习运用语言本领的”。如果没有“语言输出”, 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在教学中, 瞿老师让学生自由提问, 带着四个问题走进文本, 师生共同解决了疑问。在此基础上, 瞿老师提出要求, 用一两句话回答以上四个问题, 说说寓言主要讲了什么事。这样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这样的教学不是仅仅在于追求“结论”, 更注重在结论获得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品质和表达质量的提升。
这节课运用语言训练的最大特色就是“创设情境说话”, 也就是利用课文生成合适的情境让学生说话。教学中, 瞿老师相机提出要求:农夫“天天”去看禾苗, 读到这里,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读到“巴望”这个词你好像看到农夫什么样?禾苗全都枯死了, 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农说?这样的说话练习不是游离于文本之外, 而是紧扣文本内容设计, 其目标指向就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语文课就该这样上———充溢“家常味”
“家常味”就是去除“浮躁”, 摒弃“浮华”, 回到课堂最自然的状态。课堂上, 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也许是天太热, 也许是教室里人太多, 瞿老师额角上出汗了, 他没有犹豫, 很自然地就脱了外套。“热了就脱衣服”是我们平常生活中的正常反应和常规做法。正是这一细节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瞿老师的教学观, 那就是———回归真实, 回归常态。这样的教学一定是以学定教, 顺学而教, 依学而导。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让语文“回家”, 让语文课回归天然的本色!
新学期伊始,在xx县教育局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我们xx县的全体教师与2月21日聚集在xx县莲花中学的报告厅,聆听了六位xx县师德标兵代表的报告。听过这些优秀教师的报告,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不仅仅是我,我相信每一位教师在这里都真正地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王翠英、孙丽华、刘冰......这些教师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了我。他们都工作在教育第一线,都是普通的教师,但,他们多年来却用一颗火热的爱心书写了教书育人的华章,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它们用真情润童心,把挚爱献教育,他们甘当春蚕吐丝尽,愿做红烛照人寰,他们立足本职教书育人,务实奉献写就精彩人生,他们就是我所敬慕的实现爱的教育的人!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给生病的学生喂药,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顶风冒雪地去家访,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扎着吊瓶在为学生辅导,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扔下生病的孩子坚持在教室里上课,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把失去双亲的孩子紧搂在怀里,我仿佛看到了他们一颗颗的爱心在阳光下闪现出的美丽的光泽......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人梯”的风采,我更看到了“红烛”的光芒。他们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做小事,付大爱,用行动去感化寒冰,用爱心去温暖心灵,用信心去坚守职责,他们用爱心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上谱写了一曲曲平凡而伟大的乐章。他们付出了那么多,但是他们却深感幸福。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幸福的意义,那就是:为自己钟爱的事业无怨无悔地付出,懂得享受教学与生活的快乐与内涵的过程。
原来,我还一直以为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但今天,在他们面前,我也曾为自己的辛勤付出没有得到自己期望的所得而忿忿不平,我也曾在课堂上为学生的淘气而怒气冲天,我也曾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纠结,我也曾在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前徘徊犹豫......感谢这次报告会,给我的心灵进行了洗礼,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教育,当个好老师的信心和决心。通过这次报告会,我也更加明确了师德的重要性。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它是教师之魂,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发展都起到直接、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及国家未来的繁荣与富强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崇尚师德,弘扬师德,塑造师德,以师德标兵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事迹和精神,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等到自己两鬓斑白时,可以无怨无悔地说:我没有愧对自己的职业,我没有愧对自己的学生!现在,我们的党和政府给与了我们极大的关怀,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经济地位不断上涨,我们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重托,创新进取,努力工作,完成党交给我们的神圣使命。
————阳光如她、智慧如她
岚山区第一中学
杨加庆
11月22日,我在临沂参加了由中国基础教育编辑部举办的“班级管理创新研讨会”,有幸聆听了是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模范获得者、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六中王文英老师讲座,感触颇多。
王文英老师很“另类”,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很诗意、很个性、很阳光、很女人。
做新时代阳光型教师”。与其说是一场报告,不如说是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的阳光展示。一开始王老师就向大家展示了她优美的歌喉,一首《相逢是首歌》不但赢得大家的热烈掌声,同时也拉近了她和学员的距离。整整一天,我们都沉浸在王老师的班级管理故事之中,感受着一位智慧教师的阳光心态,欣赏着一位智慧教师的阳光才艺展示,分享着一位智慧教师的阳光幸福。她爱生活,主张“活出精彩,活出自己”;她曾学过声乐,获得过市级大奖赛美声唱法三等奖;她学过钢琴,已通过七级;她学过舞蹈,;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她学过指挥,荣获过省优秀指挥;她还学过美发,学过裁剪,喜爱编织……她用绘画呈现枯燥的板书,用歌声诠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用舞蹈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王老师的风帆十四班的班规中有这样一段:“我长大了,我懂事了,我自觉了;我有自尊,我力求做到不让教师批语,不让同学责难,不给别人填麻烦;我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愿望:每天都得到收获、进步、成功;我要让集体因我而光荣、同学因我而自豪、老师因我而欣慰、父母因我而骄傲、世界因我而美好;我要学,我要会学,我要踏踏实实的学......”王老师说,现代的学生其实不需要你管理,而需要关心;不需要责骂,而需要鼓励;不需要说教,而需要行动;不需要考验,而需要分担;不需要冷落,而需要疼爱;不需要寄予希望,因为他本身就是希望。每当新生走进她的班级里时,每人都有会收到一个带有她肖像的信封,里面有她真诚的寄语:你的过去不必提起,你的梦会在在这里实现!每当大家离开校园时,王老师都会开一个送别会。她穿上婚纱,一一与学生惜别,而且每次都送上别样的祝福和寄语。在她的班级里,值日生的名单中有她的名字;早操的队伍里,有她认真做操的倩影;学生生日的派对里,有她深深的祝福。她称班级是一个家,每个学生都是家人,她是学生的知心姐姐。每次讲学回去,都会给每个孩子带一份礼物。她对行为不好的学生或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很有一套。她不拘泥于课堂形式,或席地而做,或走出校园,或以舞蹈形式跳进教室,她以才华赢得学生的爱戴,她凭热情助人,赢得了同行和课任教师的支持,为班集体的建设凝聚了合力。她的招数一般人学不来,因为不具备她的才艺与智慧。但她的成功也给我们很多启示,譬如,我们在学生面前,应该有一两手绝活,这会让学生敬佩我们,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前提。王老师真情讲述了她的班级管理的几把钥匙,概括起来那就是:
一、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有坚忍顽强的毅力。
刚做班主任的时候,出于爱美的天性,王文英老师衣着打扮时尚亮丽,初次接触她的人都觉得她外表不像教师,以至于许多家长不信任甚至拒绝她。有的家长为了能使孩子不在她的班级就读 而托关系、走后门。更有甚者,个别家长竟然当着她的面前,让孩子像抓彩票一样做着决断。她难过、困惑、痛苦,但她也深知,在学校这个圈子里,这样的呐喊没有任何的意义,家长的选择可以理解,谁都不愿意将孩子寄托在一个不信任的教师的身上。“困难有时会压倒一个人,有时又会让人变得更加坚强。”于是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名最优秀的教师和班主任”。从此,王文英老师在教学和管理上用足了心,较足了劲,最后凭着她的倔强和执著,将一个不入流的班打造成了令人咋舌的优秀班集体。细细回味,的确如此,我们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丧失信心,因为一个学生表现不佳而对整个班失望,我们会因为领导的一句批评而懊恼伤感好几天,而这一切都在于我们缺少一种奋起的勇气,一种坚忍顽强的毅力。
二、要想走进学生的世界,先给他一个喜欢你的理由
学生喜欢老师的方面很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识,那么怎么用同一种方法让学生觉得你是与众不同的呢?王文英老师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开学初,每当新生走进她的班级时,每人都有会收到一个印有她肖像和一颗红心的信封, 在信封上写上她对学生的期望,让学生觉得这样的老师与自己的心是在一起的。信封里面放一张折成三折的白纸,她告诉学生:你的过去我不在乎,你的今天我很关注,你的未来我很期望。同时,她会给每个人的名字都附上一个美丽的喻意,或者是根据名字写上一首漂亮的小诗,这样就会让每个新生都觉得自己不但与众不同而且还有一个如此美丽好听的名字,他们的自信心就会油然而生,决心从此以后重新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还有每当大家毕业即将离开校园时,王老师都会开一个送别会。她会穿上红彤彤的礼服,一一与学生惜别,而且每次都送上别样的祝福和寄语。在录像里,我们看到家长们一个个诚挚地给她送上鲜花,学生们拥抱着她,泪水涟涟,依依不舍,只因为大家都喜欢她。
三、要把阳光洒进学生的心田
王老师认为,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以苦行僧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已经不再受欢迎了。现在的学生喜欢与时俱进、富有内涵、睿智聪慧的班主任,喜欢代表着时代,代表着新潮,代表着“年轻” 的阳光班主任。
王文英老师深情地说:今天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学习本身就已经够辛苦了,教师再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时时带到课堂上,岂不异于摧残学生? 如果学生每天看到的是清清爽爽、满脸朝气阳光的班主任,那是多振奋精神的事情啊!不再一脸严肃,不再一脸沉重,不再紧崩着神经,那是多么美好而轻松的心情!在这样的状态和心情下学习,学生不也就更阳光更灿烂了吗?阳光中的学生怎能不喜欢学习呢?所以,我要把阳光洒进学生的心田。
【听班主任报告会有感】推荐阅读:
魏书生班主任有感09-08
《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11-28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09-28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06-29
小学班主任述职报告-班主任演讲稿10-14
班主任工作艺术报告会学习心得10-08
高三班主任期末总结报告07-14
班主任教师述职报告11-02
技校班主任春季工作报告05-25
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报告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