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有感(精选16篇)
读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今天读李开复博士的《做最好的自己》感受颇多。文章主要说明要我们培养理智讲理、成功学习、自主独立、自信积极、快乐感性的孩子,让家长做孩子的朋友,鼓励孩子、宽容孩子、称赞孩子、认可孩子,让孩子学会分享、尊重,坚持正义、诚信,懂得感恩,做最好的自己。
从这本书中,我深深感觉到:李开复博士一直将他的母亲视为人间圣母,因为他的母亲既温和又严厉,既传统又开放,既独断又宽厚,母亲教育的可贵之处是让11岁的李开复去美国独立生活,给他自由的天地。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包办过多,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使孩子完全失去了自我的空间和时间。我们首先要学做李开复先生的母亲,解放孩子的空间,因为现代社会丰富多彩、日新月异,孩子不能像笼中鸟一样只有那么小的一个空间,应该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天地。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我们不一定需要孩子去行一万里路接受一个空间,但必须也要有个接受日月星辰、青山绿水、花草树木的自我空间。同时我们还要解放孩子的时间,孩子要有时间才能去接受空间,现在的父母都给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将孩子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除了上学,还要参加各种兴趣班,孩子没有时间休息,负重不堪,有的甚至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解放孩子,首先要为孩子争取时间的解放。李开复先生说:那些追逐自己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并发掘自身潜力的人更容易得到财富和名利的眷顾,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所以他们更加有动力、有激情将事情做到完美的状态——即便他们不能从这件事中获取财富和名利,也会得到终生的快乐和幸福。所以,对我们自己,认真做好现在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金钱,就是成功的,就是最好的;对孩子,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朝着自己喜欢的方面努力,就是最好的。
9月4日, 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宣布正式离职, 这使我们回想起四年前李开复从微软跳槽谷歌时同样的火爆。但与之不同的是, 他没有再选择一个和微软、谷歌同样的企业去跳槽, 而是选择了离开, 自主创业。9月7日, 李开复宣布创办青年创业平台“创新工场”, 并已开始招兵买马。
据资料显示, 李开复在今年8月5日即已提交离职申请, 并拒绝了谷歌向其续约的邀请。
尽管此前数年间一直不断传出李开复离职传言, 但这一消息确实仍然令不少员工感到震惊。包括谷歌CEO施密特在内的高管曾访华力挺李开复。
对于李开复的离职原因, 可谓是众说纷纭, 版本众多, 不少传闻认为李开复的离开与前一阵的“谷歌低俗内容”有关, 对此, 李开复9月6日在其博文中公开回应, 称该事件早已平息, 并对众多猜想加以解释。北京腾驹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国际人力资本网董事长景素奇分析, 李开复的创业其实是水到渠成, 之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日后的创业铺路。早在微软之时, 他在技术方面已经是元老人物, 微软这个体系给他养老也绰绰有余。他为什么要选择离开?他肯定是要创业, 并且想回中国创业, 因为机会多。但怎么回来呢?他生在台湾, 长在美国, 已经在美国工作那么多年, 对中国大陆没有概念, 到中国大陆创业怎么办?就得选这样一个机会完成自己从美国市场进入中国市场这样一个铺垫, 而谷歌当时的发展战略恰好提供了这个契机。他在谷歌完成了中国市场人脉积累机会的铺垫。
据资料显示, 创新工场是一个创业平台, 旨在培育创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业, 将吸引一批优秀的创业者和工程师, 对最有市场价值和商业潜力的项目进行研发和市场运营, 当项目成熟到一定程度后, 自然剥离母体成为独立子公司, 直至最后上市或被收购。创新工场将主要关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 并选择相关技术作为创业的起点。创新工场在未来5年将投入8亿人民币, 投资牵头者为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富士康集团的郭台铭以及联想控股的柳传志、新东方集团的俞敏洪、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等。
谈到创办创新工场的初衷, 李开复坦言:“过去10年来, 我的职业梦想一直与中国、中国青年牢牢结合在一起。这些年来, 我因工作吸引了一大批在美国工作多年的优秀华人回到中国。他们和中国青年的热情、才智、创造力和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极大地触动了我, 成为我今天转型的一个诱因。创新工场能够发挥我过去20年科研和职业经理人生涯积累的经验, 发挥我对中国和中国青年人的了解, 以一个可持续、规模化的模式, 更直接地帮助他们。”
李开复创业, 对大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开复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从个人角度上讲, 李开复是美国名牌大学的博士, 二十年的从业经验, 每到一个企业任职都取得过傲人的业绩, 在谷歌四年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新闻人物, 他的人脉关系极广, 深受巨头的赏识, 知识、经验、能力、资本积累均已达到创业的程度, 他可以自己开张了;从创业的角度讲, 李开复经过多年的摸索, 找到了中国风投市场的切入点, 以财加才的模式, 弥补中国风投市场的空缺, 首次将风投带入高度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境界, 并有效提高了创业项目的成活率, 大大降低了风投的风险。如果运作得当, 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从社会角度讲, 他依赖于有实力的集团参股和支持, 各方面都比较看好工场, 相信他能干出成绩。
创新工场不仅汇集了创业的资金, 更主要是集中了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使单个人才的创新走向人才队伍的集体创新。工场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工场内部的运营机制使资金使用和管理更加趋于科学合理化, 为投资人创造了更大的投资回报。因此, 可以预见, 工场会在运作中发展壮大。工场以科技资金和人才资源为优势, 批量生产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 创造了高端就业, 必将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
李开复创业, 对大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否有机会?
答案是肯定的。李开复一直关注青年学生, 并致力于帮助其成长, 创新工场的创办, 其主旨是扶植青年人创业, 扶上马, 送一程, 对于创业大学生来说, 资金将不再是头号难题, 科技成果转化也将更为便捷。李开复在青年人和其创业梦想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让青年学生的梦想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追逐梦想的道路也不再那么凶险丛生。此外, 相比传统行业, 互联网和商务是年轻人的优势, 在这一领域创业, 成功率也会高一些。不过, 北京汇瀛环保科技公司总经理赵琦先生认为, 不可过于乐观, 李开复的目光关注得更多的是社会上的青年社会精英, 经受过创业历练的人, 他们的创业项目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校大学生不可操之过急, 修练好内功是当前重要的事。
品读李开复, 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曾经在他的著作《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提出成功多元化的观点。在他看来, 世俗名利的一元成功标准, 使大多数人沦为失败者, 对于社会来说, 不利于杰出人才的涌现, 从而不仅给个人也给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那么, 怎样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呢?从李开复创业本身来看, 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一些宝贵品质, 也许正是你成为最好的自己所需的营养, 也可以成为我们准备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大学生的启示。有这样的人生明灯, 我们还发愁路漫漫吗?
理想
李开复能够放弃高薪、优厚的待遇、耀眼的身份等所拥有的一切, 主动选择别人害怕面对的挑战, 在名利双收之后, 不像有些人一样去追求享乐, 或者无为静待功成身退, 而是去做自己内心一直渴望去做的事情——创业, 实现自己做老板的梦想, 无论结果怎样, 他追求理想的行为本身, 就值得世人敬佩和仰视。尤其在创业风险极高、创业精神稀缺的今天, 他的所作所为对青年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选择
职场当中很多人一辈子跳槽都是别人选择他, 是被动跳槽, 还有一类人是主动选择别人。李开复就是一辈子主动选择, 从战略发展、社会发展、产业的发展到自己职业的发展, 做全盘考虑。在成功地做了几任职业经理人之后, 他希望在他的职业生涯里再做最后的一次选择, 脱离他原来的环境, 投身到他认为和他理想更加接近, 又能够实现他理想的这样一个环境。职业生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困惑, 人到中年的时候能登到金字塔塔尖的人很有限, 而从头开始又需太多的代价, 这个时候有些人选择追求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李开复就是这样的人。
自我
李开复经常换一个新的环境来激励自己, 挑战一个新的领域, 进入一个新的组织, 不在一棵树上痛苦地吊死, 也不在一个地方幸福死。之所以这样, 就是因为他要做最好的自己, 而不是扮演好别人界定的自己。
创新
李开复性格当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创新, 创新是他的一个兴奋点, 从他开始进入职场就不断有所发明。不仅如此, 创新工场的商业模式弥补了中国商业的空白, 从人员上、结构上和整个投资者和创业者结合的模式上, 李开复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提出了很多目前在风投市场上解决不了的问题, 能够圆很多创业者的梦。可以说创新工场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创意。
选对行业
互联网产业是适合创业的。目前是新经济时代, 高科技、互联网能够实现很多年轻人的梦想, 年轻人最有创新精神, 而且他的投入又不是很大, 这种产业模式决定他成功的概率比较高。产业准入门槛低, 国家鼓励发展, 同时, 国家战略是要实现产业升级, 要追赶发达国家, 需要借助这一次技术浪潮的推动, 因此, 他投身这个产业来创业, 有很大成功可能性。
时代精神
当进入21世纪, 传统的贱商文化早已被颠覆, 企业家成为时代英雄, 企业家精神成为时代精神, 创业成为时代行为, 既成就社会, 也成就自己, 最终达到政府满意、人民满意、自己满意的结果。李开复的创业, 是对时代精神的一种呼应, 是对时代脉搏的一种把握。
兼济天下
有人说, 李开复有教师情结, 他总是心系教育, 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通过著书立说、高校演讲、乃至创办我学网来帮助广大的青年学生。如今, 他又创办创新工场, 扶持青年人创业, 通过带领年轻大学生和年轻一代从科技和市场, 从互联网新技术之间找到一种最好的模式, 以给青年人做出一个案例的方式, 来帮助有创业激情的青年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即使失败也是非常可敬的, 他对我们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来讲, 也起到一个示范标杆的作用。
专业
李开复几次跳槽, 身份也有所变换, 但始终没有离开互联网这个行业, 而创办创新工场, 他更专注于企业运营模式和管理思想的灌输, 这是他最擅长的, 李开复会把自己锻炼得更加专业。
结论:
1961年生于中国台湾。
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
在苹果公司工作了6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
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
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的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
你看到的永远是西装和眼镜搭配起来的李开复。
曾经的一位同事笑言,他总是儒雅的范儿:一次,让他穿休闲装参加私人聚会,他来了,竟然还是西装,就是把领带拿掉了。
“你知道为什么吗?西装显瘦。”李开复笑着打趣。
儒雅之外,这位Google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也有很“疯狂”的一面。比如他电影可以连续看6部,有空的时候就在跳舞机上蹦踏,还有疯狂迷恋桥牌。但是他知道,对于这样一个时常短兵相接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他必须放下某些耗费时间的奢侈嗜好。
在全球最负盛名的网络公司,尤其是在百度这个占有绝对市场份额的公司面前,他要拼尽成年人的理性,用最现实的创新带领天才工程师们冲锋陷阵。
学院派称他李博士,学生帮喊他为李教授,但从没人叫他李总裁,因为剩下那些人直接就叫他“开复”了。
加盟Google之前,李开复在微软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在微软期间,李开复曾创办世界瞩目的研究实验室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并任首任院长。此前,李开复还曾担任SGI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负责互联网和多媒体软件业务。他也曾在苹果电脑公司工作了6年,担任主管互动媒体业务的副总裁。而在加入苹果公司之前,李开复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助教,他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
李开复的父母是老来得子,母亲生他之时已年逾不惑,“不是天才就是白痴”,医生对母亲开玩笑。还没长大,李开复被玩笑似地拉去测智商,竟然有158。
于是,你终于发现,他完美履历背后的诸多身份都能平衡有加的秘密,感慨他在选择职业突围时的坚定,懂得他对于教育与公益事业的巨大热情。
硅谷来的辅导员
一个知名跨国公司的副总裁,为何又热衷于解决中国教育和中国学生成长的困惑,成为全国高校的“超级辅导员”?
1998年8月,受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的委派,37岁的李开复来到北京,组建微软中国研究院并出任院长。
当时,一位“来自名牌大学,成绩优异,智商和情商都非常出众”的学生来到李开复办公室,向他讨教成功之道。
“你认为,成功到底是什么呢?”李开复问。
“成功就是有财富、有地位,成功就是做领导、做管理。”
李开复没想到,“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才生对成功的认识竟然如此片面和肤浅”。长达几年的时间里,李开复与中国各地大学生面对面交流,与无数年轻人网上沟通,真切地感受到,这种令他惊愕的问题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而带有相当的普遍性。
2000年夏天离开中国回到美国后的5年里,李开复先后回国15次,做了50场演讲,写了4封“给中国学生的公开信”,并创办了一个专门与大学生交流的公益网站“开复学生网”(www.kaifulee.com)。
“我不是教育专家,如果被这样称呼,大家就会有更多期待,我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中国的年轻人,应该怎样过自己的人生。”
1972年,李开复离开台湾,去美国田纳西州读初中。台湾的应试教育让李开复将很多数学公式烂熟于心。一次数学课,同学都在持笔埋头将1/7换算成小数,李开复在老师话音落下的刹那,就脱口而出。
忽然间大家都把我当成数学天才。“其实是在台湾时死记硬背的,哪里是什么天才,不过当别人都认为你是数学天才,你就会对数学有更大兴趣,精力也更多放在这些方面。”这也为他后来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做足了准备。
事实上,哥大的读书生涯让李开复沉静下来,他自己也承认,性格中内敛的部分也是在当时养成,那段日子被李开复称为“从田纳西乡村走出的数学天才遭遇了美国真正的天才们”。
1983年开始,李开复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选修国际关系专业。教室里有一名黑人同学总戴着帽子,坐在位子上一言不发地“发呆”。
当时的情形是,两个不喜欢上政治课的家伙,也是两个最害羞的人,分坐在教室的两旁,偶尔在课上打盹。一个是李开复,另一个是奥巴马。“我很少和同学说话,和奥巴马更是一句话也没说过。奥巴马在大学时不是现在的样子,这说明人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
26岁,李开复成为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对许多中国大学生来说,他们在国内所受的十多年教育,还不如李开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大。这位微软副总裁在本职工作之外所产生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他的正业。
李开复已经出版了《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两本有关教育的书。
好友徐小平甚为感慨,“我觉得自己专业做教育的,出书应该是他的10倍也正常,事实却不是这样,一个职业经理人兼职做教育,竟然会有那么多追随者,让人羡慕。”
“精力超级充沛。”身边人员这样形容李开复,公司、家庭、学生、学生网都要兼顾,每天分配不同的时段,有时发现他凌晨3点还在线上,发一个邮件向他请教问题,早上起床,打开邮箱,已经回复了。白天,他照样容光焕发。
谦谦君子 温润如玉
李开复似乎天生一副好脾气,在工作中,他竟然从没发过一次火。“年轻的时候,和太太吵架,那时算是发过火,可是近些年,连在家里我们都没有红过脸。”
2005年7月24日,李开复来到北京开始短暂的两天之行。曾经的微软前全球副总裁,宣布离开微软转投Google,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从来只有我们斧头帮欺负人,今天却被人欺负,损失了二十几位弟兄。”这句《功夫》中的黑老大恼羞成怒的搞笑台词,被一些IT人士稍加改动来调侃微软,“从来只有微软挖人,今天却被Google挖角,损失了数十位弟兄。”
微软这次真的愤怒了,因为此前一直有微软的高级技术员工持续跳槽到Google,忍气吞声的微软在Google挖角李开复后,终于无法平抑积压已久的怒火,不惜以对簿公堂来阻止李开复为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效力。李开复不但是搜索技术领域的专家,还是微软中国战略的设计师之一。对于老东家微软的诉讼,李开复还是言语平和:“这些法律方面的问题我不想回答。我个人觉得这仅仅是很正常的职位转换。”
其实在那段日子里,李开复还是经历了人生莫大的危机。
“打官司本身是件很简单的事情,谁对谁错由法官来判”。当时最大的痛苦来自媒体和公众舆论的留言,甚至有些评论质疑李开复的人品和诚信。
几天低落的情绪之后,李开复迅速找到了恢复斗志的理由,这也成为他终身的座右铭:“我们要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去改变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再用智慧来分别两者的不同。”
李开复告诫自己,网上的留言已经不可改变,自己不应该把任何一秒浪费在此。眼前最重要的事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搜集有利证据,每浪费一分钟,可能就少搜集一项证据。
“他是温文尔雅的君子,最符合温良恭俭让的中国传统文化标准。”朋友们这样评价。
2005年,刚刚归国的李开复接受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的专访,当记者问及关于跳槽Google,遭微软起诉的事端。台下邀请的一些嘉宾语多不敬,甚至当场表达认为李开复此举有被判雇主的嫌疑。
“如果当时是我,我肯定和他PK,因为人都有自己选择职业的权利。”徐小平回忆这段往事时,还记得李开复当时的表现:面带稍微勉强的幸福,从容不迫,甚至条分缕析。
“在面对和自己针锋相对的观点时,能够保持这样酷,冷静的风度,是真君子”。
在Google中国公司里,老板的和蔼员工们心照不宣。员工们不但直呼老板的大名“开复”,还可以和老板嘻嘻哈哈地开玩笑。产品经理们当着李开复的面争吵得面红耳赤。年终聚会逼迫窘迫的老板穿上“彩裙”跳“肚皮舞”。
“很立体,很丰富的一个人。”与开复交往颇多的王肇辉说,“他既有成熟理性的一面,也有孩子气的一面,从不掩饰自己。”
李开复说,他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到员工们心事重重地坐在台下,听完他的沟通后士气高涨地离开。“如果这样,即使自己再煎熬,也从这样的回馈中获得勇气!”
创新思维的乐趣
从某种程度说,李开复从小是顽劣的“恶作剧之王”。为了数一下邻居家池塘里鱼的数量,他把整个池塘的水放光了;为了不再忍受母亲让他早睡的唠叨,他把全家的钟表都往回调了一个小时,最后导致家人上学上班全部迟到。
“母亲当时还是很生气,不过我能看到她眼睛里的小小自豪,她还是觉得我是有创新的行为。”
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民主和宽松,李开复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他总是尝试没试过的方法解决问题。
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没有成功的先例,微软的MSN在和马化腾的QQ较量中处于下风;eBay在和马云的淘宝对阵时,也暴露出它的脆弱,被迫于2005年退出中国;雅虎中国也遭遇兵败。
在2006年1月23日Google发布中文域名Google.cn时,在美国总部引起了轩然大波,总部的美国同事不理解。感受到总部的质疑后,李开复放下了日常的工作,奔赴美国总部,一一解答工程师们的质疑。那次非正式会议有500人参与,李开复得到了一个他想要的结果——高层和大多数工程师认可他的做法。
因此在2006年4月,Google中国发布中文名“谷歌”时,导致了与美国总部的明显冲突。矛盾冲突最激烈的时刻,Google美国总部的服务器一度将“谷歌”的信息给屏蔽了。
接下来,除了改善搜索质量外,李开复加速了Google产品的本地化:地图、图书,已及热榜、移动搜索等;或与迅雷、傲游等形式灵活的合作,都使得google.cn的流量日益攀升。
2007年4月26日,施密特低调现身北京,他对Google中国和李开复显然很满意。
施密特来华6个多月后,对李开复来说,一切似乎有点不同。2007年11月,加利福尼亚的气候非常宜人,阳光也不错,这次从中国来到美国,李开复是要跟Google全球董事长兼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汇报一件事情——要在中国推出正版MP3正版搜索。这似乎是一个让人愉快的汇报,几分钟就得到了默许。
“我们很早就知道MP3音乐搜索是我们产品的缺口。”而为了消弭这个缺口,李开复和他的团队花费了2年多的时间,一个“免费+正版”的音乐搜索平台才于近日在中国正式搭建。
在战略投资巨鲸网之后,广告片里,儒雅的李开复拿着一部3G手机,侃侃而谈。他成为中国电信天翼3G手机的形象代言人。
本着创新至上的李开复早就开始未雨绸缪。
正是在李开复的努力下,促成了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和Google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的见面,并且双方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李开复看重的除了PC互联网的搜索市场之外,更看重3G,拥有6亿用户的这一市场,无疑对Google而言意味着更大机会。
李开复习惯于打开Google的在线日历安排来查看秘书帮他安排的日程。几乎每天,每一个格子都满满的,从早到晚。和总部的视频会议汇报工作,和产品经理的会议讨论产品的方向,和中国本土公司讨论合作,重要职位的面试,每周例行的员工大会。和销售团队晚餐。但是,这远远并不构成他所有工作的全部。
就是这样一个重压之下的管理者,却一直保持宽容温和、从容不迫的心态。这是一个思维缜密,聪明过人,但是却礼貌儒雅,张弛有度的管理者。没有压迫感,甚至能从他说话的速度中,感觉出他性格中的慢条斯理。
他总是能在规定时间内奇迹般地把所有的工作完成。然后就如同游戏打到升级之后,感觉到过瘾和酣畅淋漓。“我不是什么魔术师,只是把握好时间,做最好的自己!”
学院派称他李博士,学生帮喊他为李教授,从没人叫他李总裁,因为剩下那些人直接就叫他“开复”了。
在面对和自己针锋相对的观点时,能够保持这样酷,冷静的风度,是真君子。
06级统计学院白倩
仔细的阅读了整本书后,我对其中的第二部分印象深刻,现在我就对李开复先生第二部分的观点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望老师批评指教。
李开复先生在这本书的第二部分说道:“真正的成功有很多种:它可能是创造出了新的产品或技术,可能是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活学术成果,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而给他们带来了幸福,可能是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找到了最能使自己满足和快乐的生活方式。同样,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令人羡慕的名望和财富也是一种应当被尊重和认可的成功。一句话,多元化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从不同角度理解成功,尊重并鼓励年轻人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以便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实现他们各自的价值——这才是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我把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分为以下两个方面表述:
第一方面,成功并不是单一的,千篇一律的,成功可以是多方面的,用书中原话来说,是“多元化”的,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仅以成绩和名利来衡量个人,团体乃至社会的成败,那么我想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不能跻身成功者的前列,我们可以想一下,亿万富翁这个世界有几个,国家领导人这个世界有几个,这些人固然在自己的奋斗目标上取得成功,但其他人都是失败者吗?“神舟”系列背后大概有几万个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他们对神舟火箭和飞行器上的上亿个零件逐一进行检查,以确保神舟圆满的完成既定任务,神舟的起飞和成功返航增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可以说每个人都对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这巨大的历史功绩是谁取得的呢?难道只是那个电视屏幕上经常现身的总工程师?当然不是,我们大学生也是,不要轻易走入一元化的成功的误区,而应主动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我们人大的校训是“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即做一个对社会贡献良多的人,但我们学校的做法却似乎并不尽如人意。何谓有用?成为国家领导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工程是对社会有用,而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难道就不是人大的骄傲吗?就要以自己没能升官发财辜负人大的培养而感到可耻吗?别忘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的主体,而且我们人民大学的种种做法我却不敢恭维。前一段,十七大一次会议,马凯和刘延东当选国务委员,人大媒体上下弹冠相庆,大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势,一而再再而三的对我们说这两位爷可是咱们人大毕业的啊,好像人大突然抓住了这两颗救命稻草,人民大学,党的学校,人民的大学,已经沦落到这种地步了,小小一个国务委员,能让人民大学兴奋至此,那清华是不是要去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做广告了,常听外人说,清华北大的学生想的是为国为民,人民大学的学生天天想的是升官发财,于是乎人大和前两所大学差距日益扩大,在如此校风下,我和周围的本就觉悟不怎么高的人开始为自己以后怎样升官发财做准备,学校的种种做法让我们在歧路上迷失了自己。对于把分数当作生命的高中生来说,汤玫捷这个例子可有警示作用,复旦附中高三女生汤玫捷,在校成绩排在100名左右,在国内的许多老师看来,汤玫捷并不是特别出色的学生,但她却成为唯一被哈佛提前录取的中国留学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但汤玫捷不愿出书介绍成功经验,不愿把自己的经历简化成抽象的“成才公式”,因为我们是野生动物,不是园林动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
第二方面,就是年轻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我一直把大学看成是一个人认识自己选择人生道路的阶段,一个人越早认清自己的各个方面,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他就越能早早的规划自己的人生,为以后踏入社会先做好准备。如果你能在四年之内找到自己的career,那你这大学就算没白上;相反的,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是一味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即使你把自己的学分绩搞到很高很高,你以后进入社会也会发现自己的手足无措,你会发现自己对进入这个社会没有做好最起码的心理准备。大学四年是认清自己规划人生的四年,有的人擅长交际,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他就会跑去参加各种社团;有的人喜爱知识,喜欢钻研,他就会投身于图书馆,丰富自己的知识基础,厚积薄发;有的人立志于出国,他就会从入学就开始背单词,准备考GRE,托福。所以关键不在于他在做什么,而在于他是不是认清了自己现在所作的事适不适合自己,他是不是找到了值得自己奉献一生的事业。现如今,大学里,特别是名牌大学,大学生自杀现象屡见不鲜,想想他们费尽心血挤进全国高等学府,眼见就要熬出头了,为什么要突然放弃快要到手的一切呢?那就是他们对生活感到困惑,他们不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用,从本科上到硕士然后是博士,他们在为学习而学习,把自己与这个世界隔离开来,于是他们对生存的意义产生怀疑,他们最终决定结束这没意义的生命。但我想如果任何一个人,当他找到了自己愿意奋斗一生的事业时,他们根本不会去想生和死这个问题,他们每时每刻都会是生机勃勃,乐观向上的。
一、到底什么是成功
对于我们进入工作多年的人,在最初的几年中可能始终是开心和向上的,因为不停的在接受新的挑战、新的内容,不停在学习和提升。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员工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周围同事这样那样的议论,开始逐步感觉压力、感觉到“不公平”——为什么能力不差的我们落后于别人呢?除了个人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外,始终没有找到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直到读了李开复先生的书“成功不是一元化的,每个人在每个岗位上做到极致也是一种成功”,何必执着于你是否在领导的岗位上,只要在你的岗位上是极致的,你就是成功的。
二、对走向成功几个关键点的思考
(一)关于价值观
李开复先生认为走向成功首先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基于诚信的价值观,诚然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那么这个人“越成功”则带来的危害就越大,而这也与我们大学生支行长过硬的政治素养要求不谋而合,只有政治坚定、诚信从业务的人,才能为企业、为我党的发展带来正能量,而这是一个干部应有的基本要求。
(二)关于态度
1、积极与同理心的态度。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做人、做事,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如果没有积极尝试的态度、一味因循守旧,那注定不能为支行业务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在我们积极工作投入的同时,还要具备同理心的态度,要学会百思特网换位思考、站在同事、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读李开复先生《做最好的自己》有感)员工的角度去考虑自己的工作安排是否合理和完善。
2、自百思特网信和自省的态度。中国人常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李开复推荐的十本书在工作中我们要有自信,作为领导者如果不自信,那么他的团队和支行就没有自信。但是我们要自信不能过度、产生自负,那样也是对团队和自我的不负责。而自省则是确保我们在自信的基础上,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戒骄戒躁的态度——杯满则溢。
勇气和胸怀的态度。反应在工作中,就是要勇敢去开拓新的市场、新的业务,没有开拓创新的勇气如何带领团队走向新的高峰,并且工作会不停的有新的问题和困难出现,如果没有勇气去面对和克服,如何实现支行发展。在大胆开拓勇于尝试的同时,还需要有包容各项的胸怀,一个胸怀狭隘的人、注定看不到大海的宽阔,没有广阔的胸怀如何容得下各色的员工、各种的境遇和困难,如何能够成长。
(三)关于行为
简言之就是,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发现自己的理想、追寻理想,然后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并付诸于日常的工作中,通过有效的合作沟通达成目标,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人际关系的沟通顺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价值观也好、态度也好,归根结底需要付诸于行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放在支行也是一个道理。
三、心得感悟
《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
该行为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是否能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
价值观——
态度——勇气自信积极自省胸怀同理心
行为——发现兴趣努力学习追求理想有效执行合作沟通人际交流
成功
积极主动:拥有积极态度,乐观面对人生远离被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3.对自己负责,把我自己的命运
4.积极尝试,邂逅机遇
5.充分准备,把我机遇
6.积极争取,创造机遇
7.积极地推销自己
同理心
我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
想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就要首先理解他人。
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
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
真正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自信获取自信的六步骤:
1. 尊重自己,鼓励自己
2. 赞美自己,从潜意识做起
3. 用言行激发自信
4. 从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
5. 制定具体目标,由自觉达到自信
6. 发挥优势,放飞自我勇气四种最重要的勇气:
不畏失败,敢于尝试
承认错误,从失败中学习
远离恐惧,挑战困难
勇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东西
胸怀
务实宽恕自律尊重涵养
作为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96钳工班学生,1999年7月毕业后进入本村的一家私营汽车改装厂学习汽车维修。作为一名学徒工,从汽车改造的每一个环节如电焊、气割、修车、电路改装,什么都学,什么都做,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就这样连续工作了2年;之后又做了一年的汽配销售,做营业员,在三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之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7月经朋友介绍,开始关注不锈钢拉丝的产品,由于对该项目没有任何的经验,也不了解这一产品,他创业初期有一丝的害怕,有一丝顾虑,就像人家常说的两眼一抹黑,什么也不懂,但对创业有很大的冲动和浓厚兴趣的他,在父母、亲戚、朋友的鼓励支持下,决定创业。
创业初期是辛苦的,从筹款——建厂房——买设备——招工——原材料——生产——销售,在紧张的一步步实施进行。在整个实施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不耻下问,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
在这几步中,每一步都有它的难处,但是要数销售最困难,因为前面的困难在经过不懈努力之后,还是可以克服的,但是销售就很难说了。做好了产品要找客户,到哪里去找呢?不知道客户就在电脑上搜索客户资料信息,一家家打电话、发传真联系。联系了100家只要有10﹪的客户回复就已经很好了。大多数的回复都是先试试样,叫他们寄点样品(免费的)。但是只要客户肯试样,当时的他就已经很高兴了。
《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是由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博士创作的。他曾是美国苹果公司、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创建过微软亚洲研究院,曾是比尔盖茨的七个高层智囊之一。20xx年7月,跳槽到Google公司。读完李博士的 《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回味悠久,感慨颇深。他在书中倡导一种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 做最好的自己 就是成功。他认为,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多元化的,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的一生总是在做两样事情,一是追逐快乐,另一个是在逃避痛苦,可是快乐的事情总是过的那么的快 痛苦不堪呢?只有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情绪,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李博士在书中写到 用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界上最难翻过的山就是自己,但是当你翻过这座山的时候,你将会看到更美的风景 想想也是,上天赋予每个人的社会背景、才智资本和机遇是不均等的,成功不可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不是一窝蜂地追逐别人锁定的目标,而是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和需要,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而发掘出全部的潜力,一次次的超越自我,奉献社会,并因此使内心获得快乐。
做最好的自己,无论是谁,若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一定会很充实,很快乐,很成功。做最好的自己,说的很简单,但要做到这点,其实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第一, 要做你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有哪些独特的地方,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有什么兴趣和爱好,有什么理想和志向。其次你要接纳自己,无论你的家庭有多么贫困,你的父母多么无知,你都要承认他,坦然接受他,就你的长相,丑也罢,矮也罢,黑也罢,胖也罢,或者满脸的青春痘,甚至身有残疾,镜子里的那个人就是你自己,你都要满心喜悦的面对他,能够像欣赏艺术品一样欣赏他。最后你都要坚定自己,每一个人都是造物主在世上唯一的作品,没有复制,没有克隆。你身上的每一个特点也都染上了你的色彩,或红,或蓝。尽管时尚流行着其他的色彩,不用担心,也不用害怕,更不用盲从轻率地做出改变,造物者不是把你当作别人的附庸而产生出来的,你仅是作为你而存在。
第二, 要不断完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最好不是和别人比,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和别人比较,你永远都成不了最好的一个,你也永远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最好,是和自己比较,和过去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较,让自己成为今天最好的自己,努力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有收获,有进步。做最好的自己不在乎你昨天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在乎你底子有多薄,基础有多差,只要努力,你就可以比不努力的你更好,只要你坚持努力,你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完善自己不是盲目的完善,比如一个学生,压缩休息和运动的时间来努力学习,精神固然可嘉,但这样永远做不到最好。一天只有24小时,你不可能24小时不停的努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首先要保证在课堂上的效率,保证自习课的效率,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不断进取。那么晚上当你躺在床上的时候你就呢E够坦然的对自己说今天你做到了最好。
做最好的自己也便是做最快乐的自己!
今年,在我们的班主任韦征老师的推荐下,我读到了这一本有关于成功的书——《做最好的自己》。其实我对成功一类的书籍一直不感兴趣,我认为这类的书要略读,汲取其中的精神即可,包括这本书我也是这么做的。
先从这本书的题目说起吧。“做最好的自己”这一句话,就很特别,它仿佛就像一个你最亲密无间的朋友对你的一句鼓励,例如“干得不错”、“很棒”、“再接再厉”等一类的话,这对我们90后的年轻人从一开始就有了一种激励。
翻开书本,看看目录,十分明显,这就是一本关于成功的书。这本书让我联想到了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一句台词——“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之间追上你”。那么成功到底是什么呢?在一个亲近自然的摄影师看来,成功也许不过是在一个寒冷的清晨幸运地捕捉到了麦草尖端一滴孤独而美丽的露珠;在一个追星族看来,成功也许不过是在一个演唱会上冲上台与自己喜爱的明星来一个拥抱;毕加索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追求了在绘画上的卓越;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追求了音乐上的卓越;拿破仑和库图佐夫他们的成功在于追求了在军事造诣上的卓越„„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就有了不同的成功,但达到成功的方法都是一个——做最好的自己。
纵观全书,一切似乎都是围绕着成功同心圆展开的,关于其理论,我则不一一赘述,我认为主要有几点对我的启示特别大:
1、要有勇气,勇于追逐自己内心的理想。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中写到的:“有最大的影响力:‘Make a difference’。要能想到‘世界因我而更美好’”。或许我是年轻人却又生活在大人们统治的世界,我们影响甚微但却被特批可以发挥自己的影响、放浪不羁,我的棱角很尖,但却要在大人们那为了尽量把人打造得十分圆滑而建的地道中匍匐,但是现在的我很纯真,我宁愿去被这无情的地道把我弄得头破血流,我有勇气去接受去被这地道把我弄得头破血流,因为我有理想。引用徐华老师说的一句话吧,他是这么说的:“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缺乏大师的时代,那是因为我们一直太功利。”功利成了世界的游戏规则,而理想的力量却能打破这样的规则,当过了几年、十几年,人们在看你的时候,兴许你又变成了当初对你破口大骂、投以鄙夷的那些愚人口中所谓的“奇迹”、“大师”。也是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韦征老师对同学们的愿望——成为“大家”。所以但丁说得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2、我们要能发现自己的兴趣。李开复写到:“唯有接触才能尝试,唯有尝试才能找到最爱。有些兴趣(像演讲和写作)是因为理想需要而刻意培养的,有些兴趣(像我对教育和中国学生的关注)是无意间经过接触发现的。”为什么人们始终都在强调兴趣呢?想必大家都知道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这么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可以这么解释: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就学习而言,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乐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更表明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兴趣可以激发一个人对某个方面的内在潜力,才会主观上始终愿意去做那么一件事,而在客观上同时也具备着做这方面事情的能力(纵使没有,他也可以在不断的磨砺当中学习并同时增长他的这种能力)。但是关于兴趣,我还有几点想说的。例如李开复曾写道:“兴趣可以当饭吃。出问题的不在‘兴趣在何方’,而在‘能否坚持’。”对于自己的兴趣必须要忠诚,这样才能发展下去,否则只是三分钟热乎劲,那就不好了。但是有些情况下,兴趣还是要放下的:当兴趣遇见理想的时候,我们要明确的认识到,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兴趣固然重要,但人生目标更为重要。不必把某种兴趣当作自己最后的目标,但这也不表示要把任何一种兴趣的发展道路完全切断。
3、人要自信。其实广义地讲,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狭义地讲,自信是与积极密切相关的事情。没有自信的积极,是软弱的、不彻底的、低能的、低效的积极。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他人才会相信你,不要怕推荐自己,哪怕你觉得自己没有诸多诸多的闪光点,哪怕你觉得自己没有才华,只要勇于你推荐自己,你自己的闪光点就可以被发觉,才华就可以施展出来;但是如果你有各种各样的闪光点,是多么的学富五车,但如若不推荐自己,什么东西都显示不出来。
4、自省,并有效执行。自省即自我反省。孔子提出的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其实自省与有效执行这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不断的自省,才能不断的发现自身的缺点,才能努力让缺点不显示出来,最后就化为有效的执行。曾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就是自省最好的名言,也是自省的典型范例。同时还有一点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执行力=计划的能力+追求的毅力+执行的魄力,即周密的计划->明确的目标->差距分析->循环修正->坚强的毅力->良好的习惯->管理时间->多管齐下。
5、同理心与人际交流是很重要的。所谓同理心,又就是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透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来认识他人。在既定已发生的事件上,把自己当成是别人,想像自己因为什么心理以致有这种行为,从而触发这个事件。因为自己已经接纳了这种心理,所以也就接纳了别人这种心理,以致谅解这行为和事件的发生。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会博得大家对你的喜爱,可见这对你的人际交流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人际交流对于我们有重要在何处呢?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援引自亚里士多德的话:“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又如何做到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呢?李开复认为:“做个有人际魅力的人,就应该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真诚,对别人感兴趣;报以微笑;多替别人报名字;做耐心的倾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们自己很重要。同时要活泼主动,展示真我,即要略偏外向。同时要培养兴趣和爱好,让人觉得‘和他在一起可以学到知识’、‘他是一个开心果’、‘他是一个经常有奇思妙想的人’”
6、“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我十分欣赏这句话。我们已经谈过了勇气,更不用说智慧,所以就来谈一下胸怀。记得在三国演义里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所谓胸怀者,即隐中胸怀,胸中所怀。胸怀,同时也就是一股用天下之材、尽天下之利的气度,当然,还包括相当程度的包容——对异己的包容,对陌生的包容,对不如己者的包容。只有这样,你才会形成一种从广大处觅人生的态度,把生命的境界做大。
7、合作与沟通。我们追求的是团队合作,是一种团队至上、互信互助的精神。一个团队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这个目标要让团队成员一起参与目标的选择和确定过程。作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所应具备的个人品质有坦诚、信奉团队至上、宽容。再来讲讲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据研究表明,沟通的要素包括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方法、沟通的动作。就其影响力来说,沟通的内容占7%,影响最小;沟通的动作占55%,影响最大;沟通的方法占38%,居于两者之间。可见沟通的艺术,及方法及态度(动作)占很大的影响力。良好的沟通,益处多多,举几个例子吧:能获得更佳更多的合作;能减少误解;能使人更乐于作答;能使人觉得自己的话值得聆听;能使自己办事更加井井有条;能增自己进行清晰思考的能力;能使自己感觉现能把握所做的事。
总之,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对我是有很大的启发,已让我的思想境界提高了一层,这本被同学们戏称为“企业成功手册”的书籍,确乎还真是能带来不少成功的启示。
他1990年生于北京,从小聪明好学,成绩优异,却不是人们公认的乖孩子——
他喜爱足球,多次因踢球受伤,还因踢足球动过手术。
他爱好读书,从12岁起,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闯入艺术之门,从此,一有空闲就漫步于各种与课本无关的艺术书籍之中。
他特立独行。在某个本该有课的下午,他会骑车来到一个空旷的广场,带着耳塞发呆。他愿意去做任何事,却不想坐在教室里,任凭老师往自己脑袋里硬塞知识。
正好,他生于书香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思想比较开明,他所生活的环境相对宽松,因此,从小到大,父母从没有逼他上什么课外培训班、艺术特长班之类。
他小学毕业时,正赶上流行“非典”,受此影响,人大附中报名的日子就向后拖了几天,他最后一天报了名,之后他便接到了通知,让他到学校参加面试。爱好踢球的他,因为梳着别致的“西瓜太郎”发型,被面试的校长当场戏谑,但可能因为他小小年纪漫不经心的劲头,最终还是被人大附中录取,而且被编入实验班。
进入初中,他越来越显现出了他的特立独行:几年来倔犟地留着他招牌式的“西瓜太郎”发型,平时,觉得班干部做得不对就组织同学一起反抗。老师让一名迟到的同学罚站,他觉得不公平就给校长写信……
但他却十分幸运,并没有因为做过这些“大逆不道”的事件受到惩罚,反而得到了“有正义感”的正面反馈。其中的最大原因可能在于,他特立独行的背后还有一份不错的学习成绩。身为学生,学习成绩是一件关键的事,这一点他很清楚。
三年间,他的成绩一直处于中上等。中考时,却因几分之差没能进入人大附中校本部,只能被人大附中分校录取。
高中的时候,他已经读了很多艺术方面的书籍,涉及美术、建筑、音乐、文学、电影等等。他对各种艺术书籍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英国剧作家、诗人王尔德的作品,记住了他曾经说过的话:“一步步遵从内心的呼唤,写书就是在体验创造。”
读了这些话他为之一振,感到这些话就是憋在他心里很久的话,王尔德就是住在他心里的一个人。从此之后,他开始专注研究王尔德。很多时候,他都是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一边吃饭,一边看王尔德的作品。时间长了,王尔德的很多话,他已经能够倒背如流了。
考入人民大学后,他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更加有意义。带着这些思索,他推掉了一些课程,用9个月的时间写书,既对自己走过人生的总结,也是个人创作的一次尝试,同时也是对王尔德的致敬。
他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这条路不可避免地会留下时代的印记,只有那些遵从自己内心并一直坚持下去的人,才会在这条路上烙上自己的标记。后来,他认识到,中学让人怀念的,不是那漫天的卷子,而是在卷子底下埋藏的属于自己的理想。于是,他一步步跟随着心灵的呼唤,得出了一个结论:要做最好的自己。
就这样,他的名字连同他创作的作品《我不原谅》突然闯入了公众的视线,这是一部对我国教育进行批判和反思的作品,由著名学者易中天作序,在我国文学出版、教育、社会等领域引起反响。
看到这本书,听到这本书的作者,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书的作者一定桀骜不驯、离经叛道、长着反骨,事实上,他却是一个皮肤白净,梳着蓬松“锅盖头”,时常面带微笑,在稍显怪异中透出一丝顽皮的90后大学生。
他叫钟道然。一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三年级的在校生。他说:“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它跟Lady Gaga穿的衣服似的——每个都不同,每个都很特别。你没有资格拿自己的漏斗度量别人的大脑,拿自己那杆儿秤衡量别人的价值。”
有人说过,成长就是不断寻找妥协点,很多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就是在关键的时间点上做了关键的事。的确,一个人只有执著坚守,把握好人生的关键环节,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才可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最好的党员怎么想?特别能贡献:不只“为人民服务”,还要“全心全意”;特别能负责:让主人翁精神处处闪光;特别能自觉:不是被动应付,而是自动自发;特别能战斗:要做好事,共聚物要解难事;特别能团结:人心齐,泰山移。
最好的党员怎么做?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到最好;要讲能力,共聚物要讲认真;要有一流的干劲,还要有一流的方法。
最好的党员怎么说?讲真话,不讲假话;讲实话,不讲空话;讲有益于解决问题的话,不讲不利于解决问题的话;多一点“生动调”,少一点“八股味”。
通过对此书的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一直以来,对“如何面对平凡而又很难出闪光点的岗位”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颇感困惑。以前大家容易抱怨工作太平凡、太枯燥、没有挑战性,认为换个工作就能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发挥到极致,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看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对最好的党员而言,只要是共产党员的工作岗位,必然是最能闪光的岗位。在最好的党员眼里,工作没有贵贱之分。最好的党员能将平凡的工作做到不平凡,能在人人厌倦的地方不厌倦,而且能够“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看了这本书后,也使我深深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对工作不爱、对专业不精的人,到哪里都不可能把工作做到最好。越是简单枯燥、挑战性小的工作越要做到极致。你做得最好,才能显示你潜在的能力,才有机会获得更多挑战的机会。
二是消除了一些误区。自己一直认为只有技术攻关、专业研究、发明创造才能体现创新。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创新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对于从事一般行业的人来说,创新就是从改善工作方法开始的。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降低我们的工作效能,我们通过不断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效能,这其实就是最好的创新。
我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做最好的党员》将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以家常的方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具备的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对身边的人肃然起敬,看到了自己的渺小之处,更坚定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决心。联系以前看过的《做最好的自己》,我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定位,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按照自己的目标,充实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始终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做一个快乐的、永远追逐兴趣并能发掘出自身潜能的人。而一个共产党人,就需要比一般人多一份执着和信念要求,“做最好的共产党员”更是一个境界的体现。我们需要正确的价值观来实现人生价值,现在社会上一些人把获取金钱和名利作为唯一的价值取向。这种片面的价值观使得许多人失去了正确的方向。不难看到,在这种价值取向下,即使是我们身边的某些优秀的人,也往往不甘心于“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他们时刻企盼着成为世俗评价体系中的“成功人士”,一旦遇到大的挫折,或是没有好机遇,就会逐渐丧失自信和快乐,甚至有可能就此走向迷茫或消沉。优秀的人尚如此,平凡普通的我们就更难感受“成功”和快乐了。共产党党员是一个政治身份,就需要我们每个党员有特定的价值观,把党的价值理念作为个人的价值取向,因此,周边出现了那么多普通的“人”在做“最好的党员”,时刻践行自己的价值。我是一名基层企业的党支部书记,做最好的党员是对我的基本要求,职业还要求我“最好的基层党务干部”。我们是最基层的党务工作者,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领导干部,也不可能人人都披花戴红,但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党的基层细胞添加活力这也是实现了我们的价值,也是一种“最好的自己”。我不谋求有多大的成就,只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运用成功同心圆”法则均衡自己的价值观、态度、行为的人;一个既有勇气又有胸怀,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自信又谦虚,既聪慧又善于表达的人;一个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不同的人;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共产党人。一个最好的人!一个最好的党员!
吴广新
厂党委为了打造一流企业,创建行业领先的采气厂,要求全体干部学习了《做最好的中层》和《做最好的干部》两本书,通过阅读《做最好的干部》一书,得到了良多启示。书中从“炼境界、炼思维、炼能力、炼作风、炼方法”这五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既有生动的案例,也有具体的思路分析,向我们介绍了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努力提升思想境界、优化思维模式、讲究方法策略,才能让自己更加适应厂党委的要求。
责任决定胸怀,责任创新办法。
责任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责任就是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毫无怨言地承担,并认认真真地做好,这就是责任。书中强调的炼境界必须过过四关:责任关、带头关、胸怀关和考验关。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大海般宽广的胸怀,是对一名干部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应该从加强岗位责任意识入手,敬业奉献,培养与提升责任感、使命感。
1、要树立责任意识
一个单位的管理层面既有生产安全管理,又有经营计划管理,同时还要对员工的思想动态进行管理,分工有不同、责任有大小,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树立责任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做好份内事情。作为一名主任,我的岗位要求我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拥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中心的每一项工作安
排、每一笔的支出和每一个人事安排细节都关系着中心的全面工作,绝不能有丝毫怠慢,绝不能出半点差错,协调好每一项工作是职责所在。
2、要培养博大胸怀
拥有博大的胸怀就是现代基层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一个拥有博大胸怀的领导者必定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一名干部,心胸要像大海一样宽广,豁达大度。决不能小肚鸡肠地去斤斤计较于一人一时一事之得失。宽容别人的过失,受得住埋怨和委曲。因为心胸有多宽广,学校的发展天地就会有多宽广。
3、要增强大局意识
试采维修抢险中心就如同一台庞大的机器,每个人都犹如一颗“螺丝钉”,每颗“螺丝钉”都有自己的位子和作用,如果哪颗有松动,不能良性运转,都将对整体产生影响,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就心生懈怠甚至怨气而影响工作。比如综合经营、工程技术和质量安全体系,虽然分工不同,但都是一根绳上的蚱蜢。只要其中一个部门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全中心工作。只有牢固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了解大局、认识大局、胸怀大局、服务大局,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充分发挥大局意识这支润滑剂,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整体联动,才能推动中心高效、良性运转。
4、把创新当作习惯
海信集团有句名言:“创新就是生活。”理念虽然是企业提出来的,但对各行各业都有作用。要发展必须要有创新,创新是推动事业
前进的生命力,是保持事业蓬勃发展的驱动力。创新出方法、创新出效率、创新出成果。我们不仅需要维修技术的突破,还得在管理创新工夫,善于吸收别人所长为已所用。要善于把不相关的东西联想到一起来,把创新当作习惯。如果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平时积累相结合,再经过思考、总结、提炼,必将为创新发展带来不竭动力。
5、善于总结分析
总结是为了调整和提高,提高要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总结归纳要及时进行,以免积淀太多的问题,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工作中难免百密总有一疏,有时难免出现一些低级或小错误,但这些看似微小的失误都会引起或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失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吸取教训、不总结经验,因此,凡是在压缩机保养,新井试采以及应急演练之后,还需梳理细节、总结得失,特别是对工作中出现的疏漏和失误,认真分析问题根源、找到问题出处,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尽善尽美打下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先别沮丧,你看那只不知道变成什么好的小老鼠,放弃了变身的机会,不是依然获得了快乐吗?因为一番思考之后他发现,还是做自己最好。
做自己最好,但要做最好的自己!
怎么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呢?让我们听听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是怎么说的吧——
我们是普通的人。我们可以努力做一个优秀的、有作为的普通人,做一个独特的自己,一个最好的自己。
一个人需要从小就有理想和志向。你也许会说,未来还太遥远,我的理想会变的。是的,孩子的理想是会变的,小豆豆今天想当电车售票员,明天又想当老师,她长大后,却做了演员。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在商店里当一个营业员,长大后,却做了作家。理想是会变的,但向上的心却不应该变。
向上的心就是我们常说的“上进心”。上进心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能让我们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一些,更优秀一些。
文章《我们与他们不一样!》里,李老师开学第一天给每位学生的一封信里,把一句话作为礼物送给了所有的孩子:“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我煞是感动。
李老师教育他的学生们,要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他在向学生们撒播着精神,传递着真情。而这何尝不是对教师的一种唤醒呢?做一个“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教师,不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敦促吗?
学生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了吗?会有有多少学生会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呢?是否有过让一个学生长大后能以一个成人的智力明白我曾经的用意和苦衷呢?
年前有一段时间嗓子疼,几乎说不出话。有一天早上,在教室门口,一贯可爱的禹辰羞涩地叫住我:“老师,这是妈妈让我送给您的润喉片,请您润润嗓子吧。”目送孩子走进教室,看到曾经因为不做作业被我狠狠批评过的卓来到我的跟前,悄悄问:“老师,您今天嗓子好点了么?”我努力清清嗓子:“还不好。但老师会争取尽快恢复。”他急急从口袋里掏出装在透明袋里的几颗胖大海,递给我,“老师,您泡茶喝吧!”一再地感谢着充满着爱与同情的孩子,看着他笑吟吟离去,也是快乐的。
如果不是读到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文中这一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或许我也只是感动和感谢。在批好作业的间隙,翻阅案头的《做最好的老师》,赫然看到这一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似乎将我一下子唤醒!为什么不用我的感动去给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幸福呢?为什么不让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呢?给禹辰的妈妈发了个短信,除了谢意之外还有孩子在校的表现!没有想到就这一小小的举动竟换来了禹辰妈妈长达四页的回信,让我甚是幸福了好久。
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老师!
何斌杰
一直以来都喜欢看励志的电影,却很少看励志的书,这或许跟大多数励志书的枯燥,索然无味有关。很久以前就听过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也发现身边有很多同学在看这本书,但我对励志书没有多大的兴趣,觉得看这类书很浪费时间,也就没过多的去理会它要怎么教我做最好的自己。最近比较悠闲,静下心来看了几本书,不过没有过多的感悟,更多的时候都是一笑了之。无意之中,我翻开了《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并被深深的吸引了,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自从签约广核后,我心中便开始有了一个困惑,幸运的是,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
李开复老师在序言中写到: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选择我的成功。在第一章就诠释了何谓成功,告诫我们不要陷入了一元化成功的误区,多元化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而后引入了成功同心圆,并以此为结构论述怎么去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在成功同心圆中,价值观是位于中心的,因为价值观是指导所有态度和行为的根本因素。有了价值观的指引,就可以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包括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它们构成同心圆的第二层。最后,还要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应用到追求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六种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它们构成了同心圆的最外面一环。李开复老师结合自己在求学之中,以及自己在微软,苹果,谷歌,工作中,和与学生的交流中的切身经历,详细的说明各个成功同心圆的要素的重要性。《做最好的自己》是一本写给大学生的励志书,目地在于消除大学生对成功的的误解,并给出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应该提升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最终引导大学生走向成功的道路。
《做最好的自己》里面有一句话给我的印象非常的深,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我对这句话的感触非常的深。前些天,自己考驾照,考科目三的场内,在考试之前,看到有人跟考官在争论考试时评分的问题,可能是考官没让他过,然后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变考试的结果。可是争论了很久都无济于事,最后还是只能无奈的离开,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面考试的人,大家对他也是
议论纷纷。下午考场外,我非常不幸的没能通过考试,虽然觉得考官对自己太过于苛刻,自己心中非常的不满,但还是选择了平淡的接受了这样的结果。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有勇气去改变一些看上去不可改变的东西,让一切变得更好;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有胸怀去接受一些不可改变的事实,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那些有意义的事情。
成功的秘诀:像鼹鼠一样,不断地挖通自己的道路。如果有人想要找到一条公式,所有人只要套用这条公式就能成功,那么他一定忘了,这个世上最强大的力量就是“自然力”。其实每个人都得找到大自然为他建造的道路,并沿着这条路不断地走下去。如同鼹鼠走的是一条路,松鼠走的是另一条路,都是由大自然量身打造的。我们不能因为鼹鼠不会爬树,就认为它是一个失败者;松鼠也不能因为自己不会钻地道而垂头丧气、闷闷不乐。你不可能期待轮船沿着干涸的陆地驶入港口,同样地,希望依循其他人的道路轻松获得金钱和财富,也是愚蠢的想法。
——易 铭《走自己的路》
成长路上,不管面临怎样的处境,都不要天真地等待机会的降临,而是要面对现实,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命里填塞的拖累愈少,就愈能发挥潜能。旅行家冈田有过一个有趣的亲身经历:有一年他和一群好友到东非赛伦盏蒂平原去探险。当时,正逢东非遭受严重旱灾。在旅途中,冈田随身带了一个厚重的背包,里面塞满了食具、切割工具、挖掘工具、衣服、指南针、观星仪、药品等。一天,当地的一位土著向导检视完冈田的背包之后,突然问了一句:“这些东西让你感到快乐吗?”冈田愣住了,这是他从未想过的问题。冈田开始问自己,结果发现,有些东西的确让他很快乐,但是,有些东西实在不值得他背着它们走那么远的路。冈田决定取出一些不必要的东西送给当地的村民。接下来,因为背包变轻了,旅行变得更愉快了。
——贺军成《随时清扫自己的心灵》
漫漫人生路,我们的行囊会越来越重,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我们沉重的包袱,妨碍我们欣赏沿途的风景。只有学会舍弃,才能在人生路上快乐地走下去。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周国平《要成为你自己》
对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作者所说的“成为你自己”,就是要保持独特的思想与个性,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
【读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有感】推荐阅读:
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10-21
《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读后感10-26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800字10-11
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05-25
读最好的党员有感09-25
读李开复自传后的感想06-29
做最好的自己美文随笔07-13
读做最好的中层有感10-03
做最好的自己作文650字07-22
做最好的自己观后感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