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湾猴岛游记-游记作文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南湾猴岛游记-游记作文(共10篇)

南湾猴岛游记-游记作文 篇1

距陵水城南14公里的南湾半岛上有一个猴岛,岛不大,却声名远播,就因为它是我国惟一的岛屿型猕猴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始建于1965年,总面积约10。2平方公里,曲折的海岸线却长达10公里。山上大小岩洞无数,怪石嶙峋,灌木丛生,林木成荫,花果飘香,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是猕猴生息繁衍的理想乐园,也是生态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岛上除畜养珍贵野生动物猕猴外,还有水鹿、小灵猫、豹猫、水獭、xxx等近20种兽类;鸟类有海南鹧鸪、戴胜等近30种;爬虫类有蟒蛇、蜥蜴等。

本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猴岛曾先后遭遇两次毁坏。1965年建立猴岛保护区时,只剩下5群约100只猴子。7月,猴岛组建了股份制形式的海南陵水猴岛旅业发展有限公司,把生态保护和旅游观光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建设猴岛主题公园。由于近几年的保护性开发,山更青,水更绿,猴子的数量已由1995年的1800只左右,增长到目前的29群,2500多只。近年来,猴岛公司又开始对野生猕猴进行驯养,化野性为机灵,让活泼好动而又灵性十足的猴子登台献技,使生态旅游更富欢乐和情趣。至今已有4群已被驯化成功,可供游人观赏。

去猴岛可乘跨海索道。从三特公司上缆车,全长2300多米的索道先是缓缓地跨越海面,海风夹着雨丝,一阵阵地侵袭着并无遮挡的缆车。头发湿了,接着衣服也开始湿润起来,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寒噤,而探索猴岛的雅兴却也因此而更加炽烈。探身俯视索道下的水面,粼粼波光中,养殖珍珠的网箱围成了跨海长堤。细雨迷蒙,挡不住往来穿梭的小船,勤劳的人们正不停地忙碌在越来越浓重的雨雾中。越过绿色深沉的海面,索道坡度陡然升高,缆车的运行速度也似乎加快了许多,原来缆车已经进入南湾半岛开始攀越高山了。从空中往下望,南湾半岛的景色真好,山峦起伏,林木苍翠,缆车行进在绿色的梯阶上,仿佛闻到了林木的清香,花果的芬芳。过了峰顶,缆车便缓缓向下滑行,不一会就到了公园的大门口。

一进门就受到猴子仪仗队的热烈欢迎。只听一声哨响,原本在地上嬉戏玩耍的七、八只小猴急急忙忙奔跑过来,举着红旗列队欢迎游客的.到来。看来猴子够聪明的,驯养员说列队五分钟,时间一到,猴子们便迫不及待地一哄而散,也不管驯养员如何千呼万唤,任凭那旗子、横幅乱掷一地,顾自打闹玩耍在一旁。猴岛真是猴的世界,山坡上,树林间,草地上,触目皆是猴子的身影。猴喜群居,性又好动,真个是“猴子屁股坐不住”,或是在树丛中急速奔走,或是在树杈上攀援窜奔,也有的在弥陀坐像前的空地上向人乞食,或三、五个,或一小群,来来去去好不忙碌。在进入猴岛之前,游客即被告知:手提包要锁上,手也不要插在口袋里,唯恐猴子误以为有食可吃而蜂涌上前。

在猴岛,最有趣的无过于观看猴子的表演。先是看马戏表演,那是在一个露天的“剧场”,舞台不太高,台前就是一排排的观众席。一声“演出开始”,猴子们就连袂登台表示欢迎,有拉横幅的,有放鞭炮的,有骑车的,有翻筋斗的,欢呼雀跃,气氛十分热烈。接着,在动听的音乐声中,猴儿们各显神通:又是高跷,又是秋千,又有车技,又有迭罗汉,还有山羊背着猴子过独木桥,节目煞是精彩。只可惜天不作美,细雨蒙蒙,观众们已难以安坐,台上的猴儿们也因为台面打滑,接二连三地跌倒爬起,但仍然继续着它们的表演,尽管“演员”是猴,人们还是报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看完马戏表演,已是大雨如注。幸好猴子的另一场表演是在室内进行的。兴许是为了营造一种气氛,猴子家庭的表演场所比露天好不了多少。一个用竹竿和椰树叶搭起来的茅亭,四周空空旷旷,屋顶也是百孔千疮。如果是在烈日当空的晴天,或许可以挡一挡炙人的炎阳。而在雨天,外面下着瓢泼大雨,里面则是流水淙淙从天而降。座位上尽是积水,观看演出时只能撑着伞围成一圈站着。好在猴儿家庭的表演引人入胜,淋湿了衣服似乎也没人抱怨。这个猴子家庭由祖孙三代组成,“家庭”的组成肯定是“硬性搭配”的产物,但经过驯化的猴儿倒是很配合。列队,点名,相互之间的辨认都是自自然然的,没出一点差错。

南湾猴岛游记-游记作文 篇2

《徐霞客西游记》是徐霞客所写游记中的主要部分,最近才被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研究室吴应寿先生在北京图书馆发现,尽管不全,却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关于《徐霞客游记》的科学价值和文学成就,已有不少人进行过论述,这里只就这两部著作的来源和相互关系,以及《徐霞客西游记》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谈点浅见,就教于同志们。

《徐霞客游记》得以成书和流传至今,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它经过了一系列曲折坎坷的道路,许多人为了这部书的流传和出版,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徐霞客去世后不久,其生前友好钱谦益(牧斋)写信给徐霞客的族兄仲昭说:“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仁兄当急为编次,谋得好事者授梓,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间亦不可无此书也。”后来钱氏又写信给刻书家毛子晋,希望他将游记“仅存数本”刻印出版,广为流通。①由此可见,徐霞客的旅游日记,一开始就受到他同时代人的重视和珍惜。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徐霞客游记》大约有下面几个主要版本,曾流传于世。最早的第一个本子是“季本”(即季梦良本)。明朝崇祯十五年(公元一六四二年),徐霞客的姻亲季梦良(会明)受霞客生前的委托,和友人王忠纫,对游记手稿共同进行整理,为之分其卷次,订其前后,装订成册。然而不幸的是,清朝顺治二年(公元一六四五年)清兵南下,徐霞客的家乡江阴被屠,霞客长子屺遇难,游记原稿全部被焚于火,季梦良的整理本亦遭散失。事后虽经季氏再为搜集,但仍缺滇游记一册及游太华颜洞和盘江考诸记。

今天被吴先生发现的《徐霞客西游记》,据考当为季本的残存部分。全书共五册,仅记载崇祯九年(公元一六三六年)九月十九日至崇祯十一年(公元一六三八年)三月二十七日的游历,即浙游日记、江右游记、楚游日记和粤西游记等部分。虽名为西游记,但缺黔游日记和滇游日记。首册中有初编者季梦良崇祯十五年(公元一六四二年)的题识,并每册皆注明:“友弟季梦良会明甫校录”。关于它的来源,吴应寿先生有过详细考证,他认为《徐霞客西游记》就是明末著名藏书家钱谦益推荐给刻书家毛子晋刻印的“仅存数本”,时间大约在顺治八年底至十六年间。根据书中钤有的朱文印,此书曾为汲古阁、莫友芝、刘嘉业堂等藏书家、刻书家和学者先后收藏过。解放后,才由刘嘉业堂将此书转给了北京图书馆。②这个分析是很有道理的。至于毛氏未能将游记刻印出版,我们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由于当时社会动乱不定,出版困难;第二,因为书中有不少关于政局、阶级斗争、人民生活的记载,对统治阶级不利,不敢出版。后者又是最主要的原因。

《徐霞客游记》的第二个本子是“李本”。

原来顺治二年以后,季梦良再次收集整理游记残稿时,曾经指出:“今全集唯义兴曹骏甫有之。初骏甫亦好游,慕霞客之高,闻其死,诣,兼求遗书校录,子依以原稿付去,逾一年而还。今其全集必存,访而得之,甚易也。”③但是不知是何原因,季氏未能完成这一任务。霞客庶子李寄(介立)有父风,生平亦好游览。他痛感季本残缺,经过多方打听和苦心访问,终于访得曹氏所抄游记在史夏隆处。可是发现曹氏抄本已被史氏涂抹删改,字多讹误。为了恢复这部游记的原来面貌,他“重请得其底本,从日影中得出曹氏原文,与季本互校成书,而史本乃不传,但存其序一篇而已”。④据陈泓考证:曹氏底本滇游首册,“亦仅载游太华颜洞数小记而已”。⑤故季本所缺,李本仍未能补齐。

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一七○三年)奚又溥为《徐霞客游记》作序,认为李本尽管还有少缺之处,“然不啻已毁之玉,复出昆山,既沉之珠,又还合浦”⑥陈泓则认为李本是“诸本之祖”。这些评价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李寄不仅从史夏隆处得到了曹骏甫所抄游记,而且利用了季梦良的成果(指第二次整理本),使《徐霞客游记》成为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本子,曾被后人误认为原本。虽然它已经失传,我们无法见到,但是,后来出现的各种《徐霞客游记》的抄本不少,绝大部分录自李本,其中以杨名时本最为著名。今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书库保存一部杨氏旧抄本,共十册,分为十二卷二十五篇,可说是目前留传下来最早的一部《徐霞客游记》。随后,陈泓又集李寄、杨名时等诸抄本校对数次,使之更趋完善。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一七七六年)九月,徐霞客的族孙徐镇又对李本进行了重新编订。他说:自李本问世,“传写益广,讹落多,兼之俗下书庸,竞于作生活计,而任意删节杂凑,一如彦和尝梦索源之文,往往使读者莫悉漏义,是可痛也!”⑦徐镇为了使《徐霞客游记》保持原来的面目,使霞客精神“不澌灭煨烬之余,更不灭于妄庸之手”,乃用杨、陈二人编定之真本作指南,各抄本作参考,与李本对比校勘,考其缺失,订其异同,然后刻本付印成书。《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个木刻本从此诞生,一直流传至今。从徐镇所写《辨讹》五十条⑧可见徐本在文字上花了很大的功夫,纠正了过去抄本中不少错误,不过内容和杨本基本相同,只是在编排上略有变动。徐本分十册,每册再分上下篇,并增添了书牍、墓志、诸本异同考略及辨讹,作为外编附于第十册下之末。

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八年)藏书家叶廷甲(保堂)又将徐刻本校刊、增补、再版。他在序言中写道:“嘉庆十一年冬,锡峪徐氏以所梓行游记之板归余。……翻阅之,朽蠹颇多。乃借杨文定公手录本,暨陈君体静所校本,与徐本悉心勘。……十三年春,延梓人于家,讹者削改,朽者重镌,又增辑补编一卷,附于后。”⑨

据我们查对,叶本实际上是徐本的翻版,除增辑补编外,正文和外编与徐本完全相同。

自叶氏校补《徐霞客游记》印行之后,遂在社会上广为流通,后来出版的各种版本(包括石印本、铅印本)达十余种之多,皆以叶本为底本。

目前通行的《徐霞客游记》主要是一九二八年丁文江的大字本和一九三四年的国学基本丛书本,前者根据咸丰年印本,卷首加添徐霞客小像一幅,又将清初潘次耕为《徐霞客游记》作的序(载于《遂初堂集》卷七),刻于本书之首。丁氏还为霞客作一年谱,与游记同印,又请人根据徐霞客的旅行路线,绘图三十六幅,作为副册。此外,丁氏从晴山堂帖中,录其完整者,汇入卷二十第五部分《家嗣丛刻》中。因此,丁本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综上所述,《徐霞客游记》原稿早已亡佚,三百多年来,经过许多学者的辗转传抄、校对、订讹、刻印,产生了各种抄本、校本、印本。其中最重要者,有季本、李本、杨本、徐本和叶本,季本仅存《徐霞客西游记》部分,李本已不传,杨本、徐本和叶本虽然保存下来了,但是他们都未见到原稿和最早的整理本——季本。由于传抄时容易产生错误,校对又缺乏原稿作依据,加之有些抄录者或校勘者为了显示自己的知识渊博,文字炼达,又往往故弄玄虚,随心所欲的对《徐霞客游记》进行增删、改纂,致使今天保存下来的《徐霞客游记》和通行本,与原稿的本来面貌已经有了很大的出入。如果只根据保存下来的《徐霞客游记》及其通行本进行研究,恐怕不一定能完全、准确、真实地表达作者思想的全貌及其成就。

关于《徐霞客西游记》的科学价值,吴应寿先生在其《徐霞客及其游记》一文中,已经作了精辟的论述,有助于对徐霞客思想及其成就的研究。下面我们还想就《徐霞客西游记》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再作几点补充。

第一,由于《徐霞客西游记》是季本的残存部分,自从顺治年间被毛氏汲古阁收藏后,虽曾多次易主,但被藏书家视为珍本,密不刻印,未曾在社会上流传。三百多年来,历次整理游记的人除李寄外,都没有利用过。因此是我们今天研究徐霞客最原始的资料。从文字上看,《徐霞客西游记》较现存各本更接近原稿的本来面目。钱谦益在《嘱徐仲昭刻游记书》中曾经写道:游记原稿“文字质直,不事雕饰,又多载米盐琐屑,如甲乙帐簿。”⑩《徐霞客西游记》则完全符合此种情况,能帮助我们更真实地反映徐霞客的思想品质和旅行考察情况,是非常难得的宝贵文献。

第二,据我们初步统计,发现《徐霞客西游记》的文字数量大大超过现存的《徐霞客游记》(包括抄本、刻本、印本)。徐霞客这段旅行时间(指崇祯九年九月十九日至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共一年零七个多月,计五七一天。《徐霞客西游记》中只有七十二天无记载,现存《徐霞客游记》则有一八九天缺记载。《徐霞客西游记》总计有二十二万余字,现存《徐霞客游记》只有十二万多字,前者比后者几乎多出十万字。季梦良在题识中说:霞客在旅行中“日必有记”。因此,《徐霞客西游记》又是记载徐霞客西南游最完整的本子,它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徐霞客西游记》是徐霞客所写游记的重要部分,主要记载了徐霞客对湖南、广西两省石灰岩地貌的考察情况。我们仔细地阅读了《徐霞客西游记》,并和现存的《徐霞客游记》及其通行本进行了校对,认为现存的《徐霞客游记》,除文字上比较通顺、简练外,都不如新发现的《徐霞客西游记》对石灰岩地貌记载具体、生动、真实,更能说明事物的真相和更充分地反映徐霞客在地理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兹举数例如下:

(1)湖南省南部系第三纪红色岩,岩层多垂直节理,常形成悬崖奇峰、山洞和石梁,《徐霞客西游记》在崇祯十年(公元一六三七年)正月十二日描写这种地貌特征时写道:“自会仙岩而东,其山皆不甚高,俱石崖盘亘,堆环成壑,或三面回环如者,或两对叠如门者,或高峙成岩,或中空如洞者,每每而是。”在现存《徐霞客游记》及通行本中则改为:“自会仙岩至此,山皆不甚高,俱石崖盘亘,堆环成壑,为为门,为岩为洞,往往而是。”这两段话的意思虽然相差不多,但前者较后者描绘得更为详细、生动、逼真。

(2)《徐霞客西游记》在崇祯十年闰四月初二日又写道:“自冷水湾来,山开天旷,目界大豁,而江两岸水之石,时出时没,但有所遇,无不赏心悦目。”通行本中却被改成:“自冷水湾来,山开天旷,目界大骋,江两岸瞰水之石,出没屡变,但有所遇,靡不霁心缀目。”按“”食也,“瞰”俯视也,意义完全不同。《徐霞客西游记》中采用“”字,形容恰到好处,通行本中改为“瞰”字,可谓失之千里矣。其它改动,亦均属画蛇添足,实无必要。

(3)《徐霞客西游记》在崇祯十年五月二十六日,描写漓江对画山的冲刷作用时说:“山受啮,半剖为削崖,有纹层络,绿树沿映,石质黄、红、青、白,杂彩交错成章。”今存《徐霞客游记》及通行本中,则把上面一句话简化为“石质错绮成章”。这就使原稿的意思受到很大的损害。

(4)《徐霞客西游记》在崇祯十年七月二十三日,即徐霞客旅行到浔州(今广西省桂平县)白石山时写道:“余谓泉之沸寂,自有常度,乃僧之候泉而鸣钟鼓,非泉之闻声而为沸寂也!”这就纠正了《西事洱》与《百粤风土记》的记载:“山北有漱玉泉,闻寺中钟鼓声而起,止则寂然”的唯心主义的说法。霞客通过实地调查,证明他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寺庙中的和尚根本不知道有漱玉之名。但今存《徐霞客游记》及其通行本中,却把上面一段记载砍掉了,这就抹煞了徐霞客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精神。

第四,《徐霞客西游记》中还记载许多有关当时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的情况,是研究明末社会的珍贵资料,这些都被后人无端删掉了。例如:崇祯九年(公元一六三六年)十月二十六日关于江西贵溪渔塘一带居民以造粗纸为业的记载,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关于江西吉安坞村居民靠捕鱼为业的记载,崇祯十年一月十九日关于湖南攸县和衡山县界诸山皆产煤的记载,三月三十日关于湖南兰山高梁原农民起义的记载,四月十三日关于湖南耒阳上堡市产锡的记载,六月二十日关于广西柳州河流的记载,十一月二十日关于镇远地区贩卖人口的记载,崇祯十一年三月关于河池南丹地区产银、锡的记载,等等,在现存各种《徐霞客游记》及其通行本中都不见了。此种事例还有许多,这里就不想一一列举了。

最后必须指出,《徐霞客西游记》中季梦良的题识可能被后人删改了,为说明问题,今将全文抄录如下:

“崇祯丙子秋,霞客为海外游,以别余而去,去五年始归,归而足俱废,噫嘻望之槎既返,章亥之步亦穷,今而后惟有卧游而已。余时就榻前与读游事,每丙夜不倦,既而出箧中稿示余曰:‘余日必有记,但散乱无绪,子为我理而辑之’。余谢不敏,霞客坚欲授余,余方欲任其事,未几而霞客遂成天游。夫霞客之事毕矣,而余事霞客之事犹未毕也。迨其后,纪尽为王忠纫先生携去,余谓可以谢其事矣。忠纫之任福州,仍促冢君携归,冢君复出以示余曰:‘非吾师不能成先君之志也。’启箧而视,一一经忠纫手校,略为叙次。余复阅一过,其间犹多残阙焉,遍遗帙,补忠纫所未补。因地分集,录成一编,俟名公删定,付之梓人,以不朽,霞客余不敢谓千秋知己,亦以见一时相与之情云尔。壬午腊月望日友弟季梦良录完识。”

按:上录题识只针对崇祯九年(丙子,一六三六年)徐霞客西南游而言,好象不包括诸名山游记在内,难道季氏于崇祯十五年(壬午,一六四二年)整理游记时,诸名山游记就已亡失,显然不可能,因为霞客死后并不久,江阴又未发生战乱。很可能是在王忠纫经手整理游记时有所散失,故季氏要“遍遗帙,补忠纫之所未补”。我们认为季氏第一次整理本应当包括诸名山游记在内,只是在顺治二年遭兵祸时才散失,经季氏再次收集“仅存数本”,即《徐霞客西游记》。后来藏书家或传抄者为了使题识符合西南游的内容,可能对题识进行了删改,并命名为《徐霞客西游记》。吴应寿先生认为《徐霞客西游记》是季梦良的第二次整理本,是正确的。直到李寄辑补游记时,才根据曹骏甫的抄本将诸名山游记编入。

总之,《徐霞客西游记》的被发现,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吴应寿先生已经整理注释,不久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我们殷切期待这一堙没多年的珍贵史料能够早日问世,为祖国的四个现化代作出它的贡献。

①《徐霞客游记》,第十册下书牍,嘉庆十三年水心斋叶氏藏版。

②见吴应寿:《徐霞客及其游记》,载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五期。

③⑤《徐霞客游记》,第五册上,嘉庆十三年叶氏藏版。

④同上书,第卜册下,陈泓:《诸本异同考略》。

⑥同上书,补编《奚序》。

⑦《徐霞客游记》刻游记原序,嘉庆十三年叶氏藏版。

⑧载于《徐霞客游记》第十册下,嘉庆十三年叶氏藏版。

⑨《徐霞客游记》序,嘉庆十三年,叶氏藏版。

三亚南湾猴岛一日游作文 篇3

国庆长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三亚旅游,整个旅游的过程中,给我留下最美好的记忆的是南湾猴岛一日游。

在前一天晚上,爸爸已订好了团。早上七点钟,旅游团的车就来酒店接我们了。我们坐了近二个小时的车,又转坐了几分钟的船,才到达南湾猴岛岸边。上了岸,又坐上来接我们的车,一路欣赏着沿途美丽的风景,路两边都是林立的椰树,坐在车上,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蓝蓝的天空,还飘着白白的云朵,我不停的用手机拍照,要把这美丽的景色留下来。十几分钟的`车程,很快就到达我们此次游玩的目的地:南湾猴岛海滩,这里因为是才开发不久,水质没有被人为的污染,水很清,站在水里,眼睛可以看到水底的沙石。

领队的人叫我们穿上潜水的衣服后,坐上一只快艇,来到潜水的岛湾。我是第一个潜水的人,潜水教练给我背上氧气罐,戴上潜水镜,就帮我潜入了大海里。海底好美啊,我看到了五颜六色的珊瑚、各种种样的洗澡、千奇百怪的海螺,海螺里面还有各种颜色、小心翼翼的探出头来的寄居蟹。我身边还有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海鱼在穿梭着,我手里拿着一包鱼食,不停地向海水里抛,鱼儿看到食物,都向我跑来,连我都好象要变成鱼的食物了。

潜水上岸后,爸爸跑去海滩上捡海螺,这里的海滩没有沙子,而是各种各样的珊瑚、贝壳和海螺;我在海水较浅的地方抓鱼和捡藏有寄居蟹的海螺;妈妈在有石头的水边抓螃蟹,妈妈抓到了一只很大的螃蟹,叫我去装,还没等到我来,螃蟹就从妈妈手里一滑跑掉了。

在潜水的海滩上玩了一会,我们又坐快艇回到了南湾猴岛海滩上。脱下潜水服,我们又去坐急速香蕉船。香蕉船是用一根绳子绑在一只摩托艇后面,在海面上急速前行,溅起来的海水打在我的脸上,感觉有一些细细的冰块打在脸上,凉凉的,有一点痛,眼睛在海水的冲击下,也睁不开。

玩完香蕉船,我们又去玩水上乐园。水上乐园项目不少,有水上跳跳床、水上滑滑梯、水上攀岩墙、水上跳台以及各种各样的水上闯关设施。我最喜欢的是水上跳台,跳台离水面大约有4米,从跳台上跳到海水里很刺激,我每次跳到水里爸爸都在旁边帮我从水里扶起来,而且我每次跳水都会喝几口海水,海水很苦,还有一点咸。

玩完水上项目,就到了吃饭的时候,吃完中饭,领队带着我们又玩了一些娱乐项目,大概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我们坐上了返程的车。快乐的一天就这样完了。

南湾猴岛导游词 篇4

大家好!

随着索道缓缓的前行,快乐也慢慢的蔓延。

到达索道的终点,便来到了猕猴们的家。我们会在景区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俗话说的好“客随主便”,来到猴岛我们就要尊重主人的生活习惯:首先为了不把人类的病菌带给猕猴们,因为他们的生理机能跟我们人类实在太象了,所以我们首先要通过消毒通道;

其次,您的相机等设备提前拿在手上,不要到了景区才从包里取,因为猕猴们会以为你们带礼物给它们,不由分说就上来抢走,要不说是“猴急、猴急”呢;

第三,您要真的想跟它们逗乐可以准备些花生或糖果到时喂给猕猴们,它们剥食食物的模样也煞是有趣可爱。当然食物也可以到景区买,不过“猴精”们可能会在你付过钱后出其不意地将食物抢走,然后躲到你可以看到又够不着的地方慢慢品尝,您还别生气,投诉无效,谁让人家“我的地盘,我做主”呢。如果食物没有了,就及时两手一摊表示没有了,千万不要假装拿东西来戏弄它们,因为猕猴也是有尊严的呀。伤害了它们的尊严,同样会受到它们不客气地“回敬”。

来到猴岛,主人首先请一支身着红衣的仪仗队,两列排开,手持彩旗,列队迎接我们的到来;不过各位同它们合影的速度要快些,动作慢了,它们早就丢了旗子跑到一边吃东西去了,因为每天造访的游客太多,它们经常加班加点的工作也实在不容易呢。

接着我们会经过观猴台和猴子水上乐园“浴圣池”,我们将看到没有任何人为雕饰,纯天然的猴子高台跳水、游泳、打闹、嬉戏等动人的场面。这里是猕猴们的乐园,这里浓缩了生活在猴岛的猕猴们的快乐和忧愁,是它们生活的缩略图。

猴岛的管理者为了给游客们带来更多的欢乐,特意在猕猴中挑选了一些有表演天赋的、相貌不错的、身材一流的猕猴,请来了有着百年驯猴史的“匡氏家族”,编排了一出人猴共演的情景喜剧《毛毛的一家》,看过之后保证您烦恼全消,笑一笑十年少,相信您会更加年轻,更加健康。剧中的毛毛虽然顽皮但也善良可爱,有正义感,所以不但有严父慈母,更有疼爱他的爷爷奶奶,可是在生活中毛毛却是只山上被猴群抛弃的流浪猴,饥餐露宿,生活根本没有着落。终于有一天,它被匡师傅发现,并在匡师傅的精心调教下,成为了景区中的动物明星,很多游客都因为它生动的表演而乐不可支呢,这真是“演艺改变命运”呀。

游览这个童话岛,全程可能要两个小时左右,这期间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在欢笑声中久久萦绕在我们脑海中的有猴妈妈时时刻刻紧紧怀抱猴宝宝的感人情景、有毛毛顽皮的滑稽表演、有群猴戏水的欢快场面、有仪仗队整体划一的迷人风采,更有着对人猴如此和谐相处的深刻思考――那就是对猕猴们充分的尊重!如今生物界已经把南湾猴岛成功模式称为“猴岛模式”,被国内18所大学列为首部MBA教材经典案例了。

南湾猴岛导游词 篇5

各位朋友,接下来我将带大家游览的景点是海南岛最著名的景点之一那里的主人就是猕猴,学名叫恒河猴,是国家二类珍稀保护动物,而这景区就是著名的南湾猴岛,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热带海岛型猕猴保护区。

猕猴属灵长类,十分的聪明、伶俐,所以猴和人之间的矛盾一向就是令当地农民哭笑不得的事情,因为他们辛辛苦苦种的瓜果常常被偷,好不容易抓到“罪犯”了,一看是猴子,又不能把他们怎样样而猴岛的管理者为此也没有少为他们的猴子主人闯的祸赔钱。

经过多年的摸索,猴岛的管理者最终探寻出一条人猴和谐相处的开发模式“卧室加客厅”,正如我们开头所说的:猴岛真正的主人是猕猴,他们拥有10.2平方公里之大的保护面积,而供游客游览的面积限定在80亩之内,那么游客就好像是来拜访的客人,而猴岛的管理者是猴岛的管家和工作人员。这样的定位的的确确起到了好的效果,猴岛的猕猴从建立以来的两群70余只,已经扩展到此刻的28群,多只了。

群队增大了,竞争必然更加激烈,每年的3月左右举行的猴位争夺战就异常的惨烈,那里的选举可是掺不得一点假,那靠得完全是实力呀!并且这PK的结果也绝对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猴王享有绝对的食物和选后的优先权,当然它的王后也必须是猴群中公认的“美女”。

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2月,是母猴的发情期,发情的母猴脸孔异常红。据说猴子的审美标准和人不一样,脸孔越红就越美,猴王就越喜欢。母猴一般一年产一胎或者是三年产两胎。对于自我的小猴,母猴十分地疼爱,不是抱在怀里,就是驮在背上,生怕伤着了小猴,这种伟大的母爱上了岛您自我去观察一下。

各位朋友到了景区要注意看看哪位是猴王啊,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尾巴是弯曲向上翘着的,别看就这么个小小动作,也是相当有讲究的,因为在猴子的世界中也是等级森严的,不是猴王,又向往成为猴王的猴子们只能趁没猴的时候偷偷的翘一下,属于“没事偷着乐”型,可是如果被猴王的侍从们发现,那就会遭到一顿群殴,严重的甚至会被逐出猴群。看看,在猴子的世界里可不讲究什么“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的说法,你要想称王,四年一届,自我用拳头和牙齿去征服别人吧!

华西村游记 篇6

我走进华西村还有一层意思——被“差异感”使然。中国菜南甜北咸,各有特色,久居一地的人吃腻了本地的口味,就想尝尝异地的口味。我在北方呆久了,城市看多了,自然寻找南方的乡村作为出游目标,所以华西村的成行的确让我有种“忽逢桃花林”的欣然。

去华西村行程非常方便,从北京到无锡飞机只一个半小时,从无锡到华西40分钟的汽车稳稳到达。沿途所见无锡的景观,建筑物极为好看,据说:一方水土,一方建筑,代表一方的风格,所以有“一座建筑就是一个城市里程碑”的说法。无锡的房屋江南风格,家家二层小楼,房体白色,房顶黑色。房脊两头高高翘起,像古官人的纱帽翅。一层大多是空的,二层住人,这样符合南方水多潮气大的特点。建筑是物,静静地看,房屋砖瓦中的雕刻就看到了。你便可以与它对话,听它讲出刻功的深厚,细腻揉和的韧度。

华西村的建筑又是一番风格,红、黄、蓝、灰彩色屋顶相间,座座小别墅,星罗棋布一般一大片。远远望去像是路标,引领你走进村庄。

华西村人早已住上了别墅,五年前就有了欧式别墅,中心村民居住,欧式窗型、门廊、罗马柱,洋派十足。轻轻敲开一扇主人家门,旋转楼梯、通体窗纱、西式餐桌、椅也是欧式风格。主人介绍说,大装修是村里统一作的,室内家具布置是自己搞的,她家3口人,夫妇俩都在村里工作,用两人工资去年买下的这套房,一百多万元,二百多平米的面积。还有一些建筑叫C式别墅,更高档一筹,车库、花园一应俱备。

看了中国传统地方建筑,又见华西村国外仿照建筑,几十里内各种特色尽收眼底,有种足不出户,便知天下的感觉。华西人管这叫“不土不洋,不城不乡”。我们的建筑学家,李瑞环总理看后改了一个字,叫“亦土亦洋,亦城亦乡”。

要知道这是农民的家,我们印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今已住上了城里人,绝大多数根本无法想象的房子。中国人习惯于有房就是家业,尤其是农民攒钱盖房是他们的目标,一辈子,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这就是他们的生活,而华西村的农民早已不只这一点了。

华西村的农民物质富足还体现于家家有汽车,几十万元的汽车家家有,最少的一辆,最多的三辆,有句乡语,“家里上车走天下”。华西村旅行社的计调经理,2005年工作业绩优秀,被奖励了一辆汽车。汽车在华西人眼中只不过是家里的一个平常物件,不足为奇,因为富裕。华西人富裕,还有更多的钱干自己想干的事,送孩子出国留学、到国外去旅游等等。

中国人衡量富足无非房子、车子、票子,华西村都有了。人们过上了美好的生活,而这美好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上。

在华西村没有失业人,人人都有事情做,各尽其材。有句话,家有梧桐树,不怕引不来凤凰。十里八乡,江浙一带的兄弟,乃至全国各地都源源不断奔华西来了。这里找得到工作,收入还好。华西绝大多数是外来工,普通一个电梯工,一个销售纪念品的导购一个月千元左右,吃、住不愁。夫妻共同来,还给配鸳鸯房,月租一百余元,单居小楼房。华西人看中的是才。外来人,有不少人走上了领导岗位,老书记吴仁宝的秘书,就是“外来秀才”,年薪几十万。难怪!来的人不想走,然而水涨船高,现如今想申请到华西村的“绿卡”可不是件容易事。

华西村的人气真好,七月一日我有幸在华西度过,旅行社接了102个团,1万余人,八方来的都是客,华西导游两团并一团,一起带,喊哑了嗓子累酸了腿,但心里高兴,还不是因为家乡美?华西人好客。北京人可看呆了,这样的客流,快比上故宫了。

华西村为什么富?为什么这么有人气?华西有好的带头人!老书记吴仁宝,当年也是破窑中创业,一个旧磨盘上闹翻身。到如今写他的书十几本,记录了走过的道路,不容易呀,

那是一种精神,一股顽强的信念打下了这爿天地。

如今的华西人还是凭一种狠劲干事业,他们上、下班看日头,那是农村农民的钟点,日出为耕,日落为息,我去的那几天,早晨六点多钟他们已经出门了,七点钟还没回家,然而村民们歇息的时候,干部们还要开会,一年365天,能开800多个会,大事小事民主议一议,时时想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华西的民主,既有激励,又有制约,既要搞好经济,又要搞好道德,好的政策、策略给华西的发展带来了保障。

如今的华西名声大了,出了市,出了省,出了国;村官们来学,县官们来看,高官们来访。人们蜂拥般地“朝圣”来了,他们崇拜华西,要目睹华西,更要学习华西,要把华西的“真经”带走,因为谁不想过上富裕的幸福生活呢?

畅游海南:南湾猴岛 看群猴戏水 篇7

话说悟空被压五指山下五百年后,受观音姐姐点化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留下了一部《西游记》,如今海南五指山还在,石猴已不见踪迹。

无妨,我们在三亚陵水的南湾猴岛,又找寻到了一群可爱机灵的猕猴。

南湾猴岛三面环海,草木四季常青,瓜果繁茂,是猕猴生息繁衍的理想乐园。

1965年岛上建立了猕猴保护区,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岛屿型猕猴自然保护区,现居住着两千余只猕猴。

在这里你会充分感受到猕猴的聪颖、顽皮、可爱以及人猴和谐相处的乐趣!

从陵水县县城沿海榆东线公路驱南行14公里,到达新村渔港。乘坐跨海观光缆车到达猴岛,进入茂密的热带丛林,就会看到这个得天独厚的“花果山”,看到齐天大圣的子孙后代们逍遥自在的极乐世界了。

漫步景区,随处可见猴子们三五成群地,在草地上、树林中、枝丫间旁若无人地嬉戏。如果你手中没有食物,它们是懒得理你的。但还是要看好你的包,拉链拉好。不怕猴偷,就怕猴惦记。

不过和峨眉山的猴群比,这里的猴子个头小一些,性情也乖多了。一般不会骚扰游客。一旦发现有偷盗抢夺或者调戏女游客的行为,公园管理方还会关他们禁闭。这里独有个猴子监狱呢。

公园内有部分被驯化的猕猴,会给游客表演滑稽节目,非常搞笑。但大部分还是自由自在的在野外生活着,很活跃很顽皮,

资料

成年的猴子脸是红色的,还第一次看到呢。原来不止猴子的屁股是红的呀。而小猴子的表情就像人类孩童一样多变滑稽,很好玩。而我们到的季节正好有很多哺乳期的小猴子,母子相依偎的深情画面,很感人。

景区还专门为这些顽皮的猕猴修建了五星级的`豪华温泉和游泳池。以前都是在山上看猴子。虽然说西游记里有水帘洞,但这真的是我第一次看猴子游泳。猴子们游泳的姿势还蛮专业的呢,很多还是潜泳。。。更有顽皮的还从旁边的遮阳伞上表演跳水,水花乱溅。在这样的盛夏里,泡在清凉的泳池里,多爽啊。

群猴戏水的有趣场面吸引住了我们,在这里站了好久,舍不得走。太搞笑了。看到好多猴子妈妈带着刚出生的小猴子直接钻到水下面半天不出来,害得游客们老担心小猴子被憋死。等猴妈妈终于浮出水面上岸了,小猴子顽皮的在妈妈身上乱窜时,大家才松了口气。原来他们的游泳技术是从婴儿就开始抓起呀,难怪游泳技术都那么高。

除了猴群,这里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静谧沙滩。开满了牵牛花儿的金色沙滩,我觉得它的美丽绝对不亚于三亚现在知名的那些海滩。 从景区的电瓶车一下来,别人都去看水上摩托艇表演了,我就直扑沙滩上的花儿了……沙滩上还经常爬过一种银白色的小蟹,可惜它太胆小,不肯和我亲近。这样本色而宁静的沙滩,让我呆上一天都不会厌。

玩够了,就到旁边的D家鱼排上吃海鲜。海面上密密停靠的船屋连绵数里,犹如水上城市。各种各样你能想到的,或者想不到的海味在这里都能找到。据说是三亚最好的吃海鲜的地方。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有美人腿之称的海螺肉和一生气就变气球的刺河豚。

千狮山游记 篇8

早有捷足先登的朋友返回大理后,充满激情地鼓动我:“剑川满贤林俊秀险奇的风光不能不游,千狮山上千头石狮不能不看,堪称世界之最的石狮王的风采,一定要去领略!”朋友的激情感染了我,让我产生了快去一游的冲动,我于是急急上路了。

从大理乘车到达剑川后,换乘面包车约有十分钟的车程,便到了著名的千狮山山门了。雄踞在山门两旁的巨大石狮,像两位威武的将军,守护着中间宽敞笔直的上山台阶,这些用坚固的青石条嵌砌成的千台石道,一眼望不到尽头,显出大气磅礴的壮美气势,为千狮山平添了几分庄严的气氛。进了山门,便进了石狮的世界,进了石狮文化的艺术殿堂。千狮山有着从东汉以来九个朝代不同的石狮造型。一路拾阶而上,两旁皆是千姿百态,错落盘踞的石狮。这些石狮,多是利用山上露出土层的岩石就地打凿,因此而千年不移,坚守故土。千狮山的石狮,不仅雕琢精美,形象栩栩如生,还极富人性化;有的群狮会聚,追逐嬉戏;有的俯首饮水,姿态优雅;有的母子同乐,温馨洋溢;有的故友重逢,喜不自禁……这些可爱的石狮,惟妙惟肖,撩人心扉,驻足观看,亦真亦幻,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让人浮想联翩,思绪难禁。

天上下着星星点点的细雨,我行走在湿湿润润的山道上,溪流时隐时现在密密匝匝的山林之中,小溪旁湿漉漉的石块上,长满绿茸茸的苔藓植物,色彩鲜艳亮丽,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清新可人的气息,不时飘来的雾气,更突出山峦的幽深神奇。渴了,喝几口清冽甘甜的山泉,倦了,在路旁找块石头坐下歇息片刻。虽是一人独行,却也倍感自在,游兴盎然。不时,徐徐的山林之风会断断续续的向耳中送进一些好听奇妙的声音,仿佛是天籁。但临近满贤林古禅,我便认定那些好听的声音应该是电视乐曲声,又想会不会听错了,这云飞雾罩的深山古寺,能听到的该是暮鼓晨钟,虫鸣鸟叫,庙宇飞檐翘角上的风铃声,还有泉流声,松涛声,抑或还会有朗朗的诵经声。待走到庙前一看,正殿旁的一间屋子里,果然是景点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收看电视。画面上映着一群鲜活的白族少女,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载歌载舞,让人感受一种新奇别致的情趣。

满贤林古刹建造于深山幽谷之中,始建于明朝朱元璋称帝时,历尽沧桑,其间几经损毁修复,到文革时损毁严重,至公元1993年重新修建。1639年2月15日,明代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抵剑川,游满贤林,爱其幽险,对名山奇观赞赏备至,在他的游记中有精彩的描述。在满贤禅院的前方,有一块如磐巨石,上面站立着一尊老者石雕像,就是徐霞客老先生。当地百姓敬佩他的云游壮举,便集资建造了这尊石雕,以示纪念,只可惜雕像不够高大伟岸,难以尽显其风采。在禅院西边陡峭的绝壁上,几座楼阁悬空而建,雄奇险峻堪称奇观。

离禅院西行100多米,便到了一棵千年古柏树下。这是一棵神奇的树,它与绝壁为伴,历经千年风雨雷电的夹击,却傲然挺立,郁郁葱葱,树高近80米,像一柄绿色的镇山宝剑,立地顶天,直刺苍穹。说它神奇,是因为在它的根部,树干曾被人用刀斧剐去近半,它仍能用剩余的部分,承担生命的全部责任,支撑巨大的身躯,面对厄运不屈不挠,坚忍不拔,显示强大的生命力,令人肃然起敬。我被这株古柏深深的感动,在他的身边伫立良久,一种生命的奇迹给人太多的启迪……

離禅寺上行,山道越来越陡峭艰险,必须穿越这些艰险,才能到达狮王雄踞的狮山之巅,这让人想起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著名诗句。为了一睹狮王的风采,我鼓足劲头,奋力攀登,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尊全世界最大的石狮,是历时10年,就山上的巨石原地打造的,它高达25米,仅张开的嘴中就能容下十余人,雄姿英发,居高临下,统率千狮,尽显王者气派。雄狮远眺壮美的玉龙雪山,威武地守护着剑川坝子,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之感。千狮山石狮工程的浩大和设计规划者的匠心独运,让人感叹敬佩。

丝丝细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夕阳的余晖把山林染上了一层暖色。飞鸟归林,我也将踏上归途了。而千狮山之旅,让人心里多了一份永久的珍藏。

太白顶游记 篇9

太白顶是桐柏山主峰,我就在太白顶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长大。

太白顶雄壮威武,气势磅礴。从小我便听说到许多关于太白顶的故事。

太白顶上有一眼井,这眼井的井水离井口三尺高,天旱三个月不见浅,天涝三个月不见深;桐柏山是淮河发源地,淮河的水向东流入了东海。听人说这眼井也通东海,有人不相信,在这眼井里放了一对白翅膀梢的黑鸭子,然后,在井口上盖了块石板,三个月后,人们果然在东海发现了这对白翅膀梢的黑鸭子。

太白顶的太白寺里住着一位老和尚,老和尚101岁,深谙医道,识百种草药;老和尚能掐会算,虽呆在高高的太白顶上,常能算出谁家小孩得了什么病,便带着草药下山给人治病,常能药到病除;老和尚还会武功,有一次,一个女孩在山上采药时遇到两个坏男人,两个坏男人正要对女孩行不轨时,老和尚来了,老和尚劝俩坏蛋放了女孩。俩坏蛋见老和尚年纪已大,不但不听从劝告,反而挥起油锤一般的拳头朝老和尚打来。老和尚看着拳头飞来,也不躲闪,任拳头打在身上,只听“嗵”的一声拳头像落在石板上一样。俩坏蛋一惊,正在这时,老和尚朝俩坏蛋的肩窝上一点,俩坏蛋便目瞪口呆,动弹不得。原来老和尚用的是点穴功,一直到日落西山,俩坏蛋的穴道才自行解开,而这时,老和尚早已将那采药姑娘护送到了山下。

还听说太白顶周围密林里有老扒子(老扒子是河南方言,传说是一种鬼怪之物,也把豹子称为老扒子),老扒子是桐柏山最厉害的动物,吼一声,整个桐柏山的动物都像打摆子一样簌簌发抖,所以,人们也称老扒子为山大王。老扒子虽然厉害,但从不伤人,即使你在山里和它走个头碰头,只要你让它三分,它也不会伤害你。我们村上头大王庄一个叫曾麻子的老头,就曾碰到过老扒子。那天,曾麻子上山拾柴,正走着,突然看见前边盘山道上下来一只老扒子,曾麻子想躲已来不及,跑又不敢跑,愣在那里,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老扒子也发现了他,停下脚步,两眼紧紧盯着曾麻子,嘴唇咧着,露出尖尖的牙齿;背上的毛耸立着,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吼声。曾麻子知道只要向老扒子求饶,老扒子就不会伤害他,于是,他“扑通”一声跪下,求饶着:“大王爷,行行好,让俺过去吧,大王爷,行行好,让俺过去吧。”过了一会儿,曾麻子见没什么动静,抬头看去,老扒子已没了踪影。

还听说山上有成群的野猪,野猪虽然没有老扒子厉害,但也不是好惹的主,公野猪嘴里长有一对半尺长的獠牙,发起狠来“呱噔”一口能咬断胳膊粗的树娃子,听说连老扒子都怕它三分……

太白顶的故事多,故事使太白顶显得愈发神秘,因此,很小时,我就向往太白顶,就想到太白顶上看一看。那时,我已经十多岁,翻山越岭如走平地,几丈高的树嗖嗖几下便能爬上去,我认为自己已很了不起。那时,我把见到过老扒子的人当成大英雄,我也很想见识见识这个“山大王”,但我一提到去太白顶,父亲的脸就黑了下来,大巴掌就扬了起来,我不敢再提,但我并不死心,决心瞅机会去一次太白顶。

机会来了,那是一个鲜花盛开的春天。那天是三月三,是人们传统的踏青的日子,我和我的几个好伙伴:栓柱、留柱、明山也向大人们嚷嚷着要进山踏青。大人们要我们报了要去的地方、同行的伙伴后,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个大饭团。我们走好远了,大人们还跟在后面嘱咐我们不要到太远的地方去。我们响亮地答应着,然后,像一群撒欢的小叫驴一样四蹄不沾地朝山上奔去。

我们好高兴哟,我们好激动哟,因为我们马上就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要去太白顶,要去会桐柏山最厉害的老扒子。要去会一口能咬断胳膊粗树娃子的野猪,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大英雄啦!

山路上有许多人,我们从他们身边一闪而过。我们顾不上和熟人打招呼,我们必须要在中午前赶到太白顶,这样,才能赶在天黑之前回到家。有人问我们这么急匆匆要去什么地方,我们不敢说去太白顶,便说去歪头山。

我们一口气爬到歪头山才停下,到这里算是跑了一半的路程。我们看看太阳,太阳才两杆子高,也就是半晌的光景。这样,中午时分我们便可到达太白顶。在太白顶上玩两个小时再下山,赶在天黑之前便可到家,这样,大人们便不会怀疑我们去了太白顶,我们就不会挨骂。

时间充裕,余下的路我们便不急着赶了,一边走一边观察山景。突然一只刺猬从路边草丛里钻出来,顺着山路便朝上跑。小东西属决策失误:如果它呆在草丛里不出来我们便发现不了它,如果朝山坡下跑我们也不会去追它,可它偏要在我们前边跑。是你的腿长,还是你跑得快?我们感到很可笑。栓柱两步便跨到小刺猬前边挡住了它的去路。小刺猬想往旁边草丛里钻,我们将它围了起来。小刺猬跑不脱便将头往肚子里一缩耍起赖来。我们弄根小树棍拨弄,它的脑袋就是不伸出来。这时,栓柱提议用屁熏它,栓柱说狐狸制服刺猬就是用屁熏,说着便褪下裤子朝刺猬放屁,但放不出来,我们几个也轮着朝刺猬放,但没有一个人放出来。看样子这屁并不是想放就能放的,看样子在放屁方面我们不如狐狸老兄。没办法,我们只好遗憾地撇下刺猬,继续朝太白顶挺进。

昨天是下雨天,今天,天一放晴,太阳格外明亮,天空格外晴朗。山沟里、山洼间都是雾,只有山峰沐浴在太阳光中,在明媚的太阳光照耀下,这些山峰青是青、绿是绿,明净如洗,让人看着心里也舒坦得很。突然,对面山头传来黄羊叫声,我们定睛一看,一只黄羊正站在一块石头上看着我们,栓柱也学它叫了一声。黄羊见我们学它叫,又抬头叫了一声,栓柱又学它叫一声……就这样,它叫一声,栓柱学一声,待我们爬上一个山头时,它也顺山岭爬上对面的一个山头,像是非要和我们比个输赢似的,我们不愿和它玩个没完,便不再理它,继续朝太白顶进发。

翻过歪头山,前边是橡子沟,橡子沟里橡子树多,栗子树也多,所以,听人说这里野猪也多。栓柱说我们轻点儿走,说不定还能看到野猪哩。于是,我们便停止说话,放轻了脚步。突然,走在前边的栓柱蹲了下来,示意我们也蹲下,然后,朝左手一个山坡指去。我们朝着栓柱手指的方向看,只见一大群野猪正忙活在山坡上找食物吃。这群野猪足有二十头,大猪为黑色,小猪为棕红色,有黄色条纹。大野猪一边找食一边不时抬起头四处张望,小猪则撅着胖嘟嘟的屁股心无旁骛地寻食,一只小野猪脖颈上还拖着一根藤蔓,藤蔓上还有几朵小黄花,样子又滑稽又可爱……留柱忍不住吃吃笑了,没想到这很小的笑声也引起了野猪们的注意,它们立即抬起头来,鼻子一翘一翘着,机警地朝周围张望着……突然,野猪群像接到命令一样,一边发出阵阵吼声,一边朝山坡上奔去。阵势浩大如雷声滚动,动作之快如雷电闪烁,惊得我们目瞪口呆、毛骨悚然。这吼声转眼滚过山坡,消失在山的另一边……

虚惊一场,我们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后继续前进。眼看着太白顶越来越近,我们非常高兴,但又有些遗憾,遗憾的是没碰到老扒子。我们有点儿怕老扒子,但又渴望见到老扒子,不见到老扒子的人能成为大英雄吗?正在这时,一只大花猫在我们前边一闪,嗖嗖几下便爬上了一棵马尾松,伏在树杈上好奇地看着我们。我们从小便听大人们说山上有野猫、有果子狸。野猫、果子狸的长相都和家猫差不多,只是个头比家猫大许多。大概这就是野猫:家猫一样的脸,家猫一样的眼珠子,家猫一样的长长的胡须,身上有着黄黄的铜钱大小的斑点……我们好惊喜。捉住它,留柱提议,大伙儿赞成。于是,我们冲到大野猫所在的那棵树前。大野猫见我们要捉它,转身跳到另一棵马尾松树上。这里海拔高,山高风大,气候寒冷,这里的马尾松不像下边小山上的油松挺拔笔直,很少树杈,这里的马尾松树干粗壮虬劲,枝丫横曳,松针又粗又硬,很适应动物攀缘跳跃……我们又追到那棵马尾松树下,大野猫又嗖地跳到另一棵马尾松上。我们不依不饶紧紧相逼,当野猫跳到树林边缘的一棵树上时,没树可跳了,我们围上去,挥舞着镰刀冲它喊叫着。大野猫着急起来,伏在树杈上,眦着牙,咧着嘴,背上的毛耸立着,尾巴还一拧一拧地将松树皮打得纷纷落地,样子像要扑下来和我们决一雌雄。我们何许人也?会怕你一只大野猫!正在我们准备上树捕捉它时,树林里传来一声“哟嗬嗬”的长啸,声音很宏亮,山洼间到处都是回声,好长时间才静下来。深山老林里怎会有人?是谁?在我们发愣间,那只大野猫“嗖”地一下从我们头顶越过,消失在丛林中。

我们好生懊恼,转身寻找这不速之客,只见一位老人从林间闪出。他左手提个篮子,右手拿把小锄头,来到我们跟前,老人将小锄头递到左手,单手一揖道:阿弥陀佛,老僧有礼了。见老人白头发、白眉毛、白胡子,动作稳健,声音宏亮,我们估计他就是太白顶上云台禅寺里那位100多岁的老和尚,气立刻消了。我们齐向老和尚鞠躬,说了要到太白顶踏青之事。老和尚说:贫僧就是云台禅寺的主持,欢迎几位小施主……

来到太白顶云台禅寺,老和尚给我们烧水沏茶,然后,又忙着给我们做饭。我们细看这云台禅寺,由于年久失修,云台禅寺已破旧不堪:墙壁乌漆麻黑,墙角挂满了蜘蛛网;几尊佛像也被人砸坏,缺胳膊少腿的,但佛们仍面带微笑,神情安详,一副对人世间的冷落无理不在意的样子。

我们来到寺外,爬到太白顶的最高处朝远处张望。太白顶海拔1000多米,为方圆数百里最高的山峰,太白顶以南是湖北省地界,以北为河南省地界。太白顶上的水往南流入了长江,往北流入了淮河,所以,太白顶以南为长江流域,以北为淮河流域。如果是晴天,站在太白顶上肯定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由于昨天是下雨天,今日山下到处都还雾蒙蒙的,甚至比我们上山时还要浓厚,根本看不到什么,只有几座较高的山峰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像云海中的几座小岛一样亮晔晔的。

我们有些遗憾。这时,老和尚已做好了饭菜,我们回到寺里用饭。饭菜很简单,白米饭,炒野菜,菜都是刚采来的新鲜野菜,有珍珠花,有野韭菜,有娃娃拳等。跑了这么远的路,我们的肚子早已饿得前胸贴着了后背,便不再客气,端起饭碗狼吞虎咽起来。正吃饭间,一团云絮从门口飘进来,一直飘到我们跟前,我们感到奇怪,到门口朝外一看,眼前的景象令我们大吃一惊,不知啥时候,门外已堆满了白云,简直像个云海,原先能看到的几座山峰早已不见踪影。我们就仿佛站在云海之上。白晔晔的阳光洒在云海上,给云海镀上了一层银边,亮闪闪的好看极了。云海由成千上万团云团组成,这些云团像刚弹过的棉絮,又软又轻,让人直想扑到上边翻跟头,倒蜻蜓,尽情玩耍一番。

我们再看山下,千山万壑都映入眼帘:棋盘一样的麦田,火柴盒一样的房屋,甲壳虫一样的汽车,蚂蚁一样的人,桃花似霞的桃花洞,梨花似云的梨树沟,满目苍翠的松树湾,白练似的淮河……看,唐河县的塔!留柱惊叫着。我们一齐朝西看,果然看到了唐河县的塔。但是,是那样的小,像一个小木橛。我们寻找社旗县的春秋楼,但找不着,可能是离得太远了。

正看得入神,突然明山叫道,时间不早了,我们快下山!我们一看,太阳已经西沉。原来我们刚才看得入神,忘了时间。我们忙回到寺里向老和尚告别。老和尚见我们执意要下山,要送我们。

下山到橡子沟,天便黑了下来,好在我们走惯了山路,仍能摸黑下山。

入夜,山上不但没静下来,反而热闹起来:远处传来了深沉、悠长的吼声,听声音是大型动物的声音,我们估计是老扒子,不由得头皮一麻一麻的;猫头鹰的声音我们熟悉,但现在听着仍是那样的阴森可怕,它的叫声太难听了。远处传来几声黄羊的叫声,大概这家伙又要和我们套近乎,但叫了几声便不叫了,可能它意识到现在和我们套近乎不合时宜,老扒子正愁找不到它哩。

到歪头山,山下出现了手电筒的光亮还有喊叫声,听声音是我们的名字,我们一阵惊喜:大人们来接我们啦。老和尚见有人来接我们,便和我们告别,我们深深谢过老和尚,忙向山下的人打招呼。

大人们并没有责怪我们,而是又看胳膊又看腿的,看看短缺了什么,关切地问长问短。这下我们放心啦,我们问大人们怎么知道我们上太白顶了,栓柱爹说:你们尾巴一撅我就知道你们要拉啥屎。大人的话把我们搞笑了,一高兴,便七嘴八舌地诉说着今天遇到的事,当诉说到大野猫时,大人们站住了,一个个木头人似的,好半天栓柱爹才说,爷娃儿们,你们真是胆大包天,那是老扒子呀!一听说是老扒子,我们几个不由得腿一软瘫坐在地上,背上的冷汗顺着脊梁沟往下流……大人们见状,一边弯腰把我们背到背上,一边狠声狠气地说:回家再给你们算账。

我们不敢再说什么,乖乖地伏在大人背上,但我们心里都乐滋滋的:登了太白顶,见到了野猪,见到了老扒子,还看到了云海,不虚此行,回家换顿板子也划得来。

下了歪头山,大人们将我们放下来歇口气。栓柱凑到我跟前,说:我尿裤子了,你尿了吗?他的话提醒了我,我咋感觉到裤裆里热乎乎的哩,我抽动鼻子一嗅,果然有股尿臊味,我悄声答:我也尿了。栓柱又问留柱、明山尿裤子吗,他们俩竟也尿了。

“芯”西游记 篇10

6月11日上午,2008年度的Intel研究日活动在位于Mountain view(山景市)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举行,在现场展示了超过70项前瞻性实验室研究项目,涉及环境、医疗、可视计算、无线等领域。目前,Intel在研究领域的投资每年高达60亿美元,此次展示的内容就是其中的部分研究成果。

在Intel研究日开场活动中Intel公司首席技术官、高级院士贾斯汀介绍了当今的研究投入如何影响未来5年后的新技术,以及如何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方式。

贾斯汀还透露:“Intel研究人员一直与其他技术公司、利,学家、大学和政府机构密切合作,将在未来5年内推出一系列革命性的新技术。今天所展示的研究项目,以及我们在过去10年间大量的研发投资,将加速科学发现、改进医疗技术、改善环境、推动可视计算,并让广大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使用各种设备获得丰富的无线互联网体验。”

可视计算:多核将为计算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随着未来Intel芯片从几个核扩展到很多核,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计算机请求的并行计算将成为主流。届时,可视计算的功能将得到爆炸式的扩展,包括栩栩如生的三维立体环境、对视频输入进行即时、逼真分析,以及更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等。

Intel与东软合作展示了一项用摄像头充当眼睛、多核处理器计算机用作大脑的未来汽车应用。未来的汽车将能更加准确地识别距离过近的其他车辆和行人,并向司机发出警示或采取安全措施避免意外的发生。

此类可视计算需要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同时也带来了并行(多项同步的处理器请求)编程的挑战。该汽车展示利用了Intel的Ct编程研究,即一种Intel实验室创造的C/C++语言扩展,使得项目可以实现从2核到8核的无缝扩展,从而在不需要编写额外软件编码或编译器的情况下完成意外事故预防工作。

技术改善环境

Intel正在以各种方式大幅提升Intel产品和系统的能效,致力于在继续提高计算机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能耗。Intel研究人员正在探索的一种新型电源管理技术将重新定义未来基于Intel的计算机表现和电源管理需求。

这些被统称作“平台电源管理”的技术可以持续监控计算机运行中的变化,智能地自动关闭未使用的系统组件,例如无线设备或USB端口。研究初步显示该技术可以将系统闲置或部分活跃刚的能耗降低30%以上。Intel研究人员预计在未来数年内该技术还将进一步将计算机能耗降低50%,不论计算机是否处于闲置或高度活跃状态。从移动互联网设备(MID)到高性能服务器等全系列Intel产品将得益于平台电源管理技术。

新技术提高人类医疗水平

在近10年间,Intel一直专注于以人为本的研究,并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技术的产生,以改善居家患有慢性疾病老人们的护理。在此研究的个性化技术可以帮助解决患有慢性疾病老人们不断上升的医疗成本问题,而且还能让人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自我健康的管理中来。

Intel致力于多学科研究的例证之一就是独立生活技术研究中心(TRIL),这是由Intel公司和爱尔兰政府共同出资建立的全新合作研究,探索能够帮助各年龄层人群实现独立生活的技术。该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项创新是BioMOBIUS,利用这一低成本的研究计算平台,即使专业知识有限的用户也可以便捷地量身定制研究工具。

Intel还展示了另一项研究推动的解决方案,即一种步态分析系统。这种步态分析系统可以帮助发现人们步态中的关键因素(人用双脚走路的身体运动姿势或频率),并判断其跌倒风险的大小。虽然仍处于研究阶段,此类技术将帮助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减轻国家医疗系统的负担。

速度更快、设备更小巧的无线世界

随着Intel处理器与移动设备尺寸的不断缩小,人们越米越需要性能和互联网体验可媲美大型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的移动设备。Intel的研究人员目前正在探索相关技术,让小型移动互联网设备(MID)能够感知并与周围环境实现交互,而同时不会影响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或增加设备的尺寸。

举例来说,由于物理输入/输出信道的限制,语音接口特别适合小型移动设备。Intel研究人员展示的语音接口可以实现两个移动设备与无线显示器之间的互连,以实现资源与服务共享,比如,消费者可以通过自然的语音口令让移动设备中孩子们最新的照片在大屏幕电视上显示,这样孩子们的祖父母也可以轻松地观赏。

参观计算机历史博物馆

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是什么?在两千多年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发明了算筹。不过大家更加熟悉、更加认可的计算工具,则是算盘。在博物馆进门右手边的第一件展品,就是一个来自中东的算盘。在文字的介绍中,则指出早在公元1200年,中国就发明了类似结构的算盘。

而在欧美,近代主要的计算设备是各种不同功能的计算尺,以及三角函数数值手册。随后,加法机和穿孔式卡片计算机也开始出现,这些都是现代计算机的原型和前身,一些最基础的计算操作都借鉴了这些原始的计算工具。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IBM的创始人老托马斯·沃森提出了“Think”的标志,“Think”代表着公司的一种独立创新的精神,这一“Think”标志被翻译成了各种不同的语言,并在全球各地使用。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学童时代的我们更多地接触到了一种叫做计算器的工具,它可以进行各种数学运算,一些功能齐全的产品甚至允许你编制简单的程序,笔者在中学时最乐此不疲的玩具就是一台卡西欧的可编程计算器,并在数百个字符之内编制出了一个类似于赌大小的简单游戏。看到这密密麻麻的计算器展台,不禁让人感叹岁月流逝之迅速。电脑就是这样催人老。

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已经收集了2万件物品,2万张照片,5000部电影和录像,1.2亿页文献。在匆忙当中,我们并没有太多时间去细细品味这些计算机的历史,聆听详细的讲解,以及观看更多的图文视频资料,但相信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所见到的电脑及周边产品,在多年之后也将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一些较老的电脑用户,现在就已经能够向我们讲述286甚至8086时代的故事了。如果你的家中还存有软驱、ISA接口的扩展卡、CRT显示器,很快你也将有机会向新生代讲述那古老的故事。

从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计算机ENIAC诞生算起,现代计算机的历史其实仅有60年出头而已,你几乎能够见证全部。

回顾40年:参观Intel博物馆

在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市、Intel总部以创始人之一Robert Noyce(罗伯特·诺伊斯)命名的主楼内,坐落着一个包含了Intel四十年历史的博物馆,你可以从这个面积约300平方米的展区内,见证Intel每一个

不同时代的人物、产品和技术。同时这座大楼还是Intel核心办公区域,Intel的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德宁就在这座办公楼内工作。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Intel公司创始初期,公司最早的100位员工的合影照片。这些员工中不少人的名字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他们在这几十年间所开发出的产品和技术,对整个IT产品的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影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张巨幅照片上,印刻着一句Intel共同创始人之一Robert Noyce的名言:“Don't be encumbered by history”。当然,这句话的下半部分并没有出现在这张照片上:“Go off and do something wonderful(放手而为创绚烂)”。对于一个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的人或者公司来说,能够持续地保持自己的创造力、生命力和判断力,必须具备超乎寻常的思维方式,过于辉煌的成就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包袱,成为发展的阻力,成为前进的绊脚石。

Intel中国执行董事戈峻在今年6月3日发表的一篇博文中讲到:“Robert Noyce的这句话完全可以用来概括Intel 40年来的创新历程,对Intel来说,过去的40年是不断挑战极限、超越极限的40年。从1971年的‘4004’到最新的、基于45nm制程的酷睿2多核处理器,从单核时代到多核时代,从‘运算速度’主导到‘能效比’主导——由Intel参与制造的PC和互联网风暴几乎改变了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且推动着整个产业持续向前发展。”

4004、8008、8086、80286386486、Pentium、Pentium Pro、PentiumⅡ、Celeron、Pentium Ⅲ、Pentium 4、Pentium D、Pentium-M、Core 2 Duo、Core 2 Quad、Xeon、Itanium……这些处理器品牌和型号相信每一位熟悉电脑历史的老用户都会终身难忘。每一款处理器,都陪伴了我们数年的时间,并引发我们对于性能的评论与期待。而现如今,按照Tick Tock节奏如时钟滴答般不停走动的Intel处理器微架构,以及按照已经43周岁的摩尔定律不停向前增长的晶体管数目,在未来又将会给我们带来难以想象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贾斯汀:研究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

有许多现在看来很成熟、很平常的产品,在背后Intel可能已经进行了超过5年甚至近10年的探索和反复尝试。Intel有一个TSLRP的创新研究机制,每一位员工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设想,但经过轮番的拷问,最终能获批进行的TSLRP项目数量,不足每年提案的1%。TSLRP评判的标准比较宽泛,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该想法能为公司带来整体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影响到一个部门;其次,该想法必须具备足够的突破性,如果是在已有的路径上对已有的技术上提出变革,则会转入其他创新机制。

一个产品、一项技术是如何开发出来的?一个好的想法是否能够成为好的产品?那些夭折的想法都到哪里去了?这些想法为什么最终失败了?面对Intel公司首席技术官贾斯汀先生,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迫切想知道的。

贾斯汀介绍到:“一个研究项目的设立和运行是分为多个层面的,在研究部门和产品部门之间,通常是市场人员对市场人员,研究人员与开发人员对口进行沟通,此外还可能会直接与客户进行沟通。”贾斯汀为我们举了个例子——苹果的MacBook Air。苹果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将笔记本电脑做得又轻又小又薄,超过现有的一切产品。根据原来Intel的移动处理器规格,这样的产品原本是无法实现的,但通过与苹果公司开发人员的沟通,我们最终拿出了小型封装的处理器,并使得这一超轻超薄的笔记本电脑达成日标。“我们最终希望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来了解一项研究的价值,不仅仅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市场部门,而且也希望通过客户。”

并不是所有的想法都变成r最终的产品,不仅仅是对于Intel来说,相信列于所有的研发工作来说都是这样。贾斯汀说到:“有许多想法刚开始听起来很不错,但经过进一步的分析论证,我们发现它并不可行,或者价值不大。当然,这些被放弃的想法你们可能从未听说过。”

至此,笔者追问到:“根据您上午向我们介绍的资料,一个产品可能在5~8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可以说这种研究方向是基于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但是,这些判断并不总是正确的,那些被放弃、被否决掉的想法和项目,能否列举几个例子?这些项目被放弃的原因是什么?”

贾斯汀向我们举了个例子:第一个是不久前刚刚发布的Atom(凌动)处理器,这是现如今市场上低于3W功耗领域性能最强大的处理器,但这一处理器的开发,却走了颇长的弯路。早在1999年,Intel的Microprocessor Research Lab(简称MRL)就开始考虑一种基于简化的P6微架构、具备极低的功耗并保证IA架构的兼容性和足够高性能的处理器,最开始的想法是通过降低处理器的电压,来实现超低的功耗和超小的体积。不过,这条路最终没有走通,这一项目也就处于搁浅状态。

但是在2002年,面对竞争对手(例如Transmeta)超低功耗产品的推出,Intel开始重新考虑这一超低功耗处理器的研究项目,随后,MRL的成员开发出了代号为“Snocone”的微处理器架构,从而使超低功耗的实现成为可能。到了2004年,这一项目开始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相关的生产部门开始投入这一低功耗的IA架构处理器的实验、试产,最终在2008年4月2日的中国上海IDF大会上正式发布,并命名为“Atom(凌动)”。

第二个例子是有关无线WiMAX,最初2003年IDF大会上Intel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数字企业事业部总经理帕特·基辛格提出要建设无处不在的WiMAX无线网络,Intel要将所有的无线技术标准都集中在一个芯片中,实现无线局域网与无线广域网、电信网的整合与无缝连接,但最终Intel发现将这些不同技术规格的芯片整合在一起的代价太高昂,不仅体积难以做到理想,功耗、发热量更是难以接受,最终到了2005年和2006年,Intel开始做出改变,在不同的平台、不同应用模式的产品中整合不同的无线模块。

最后,贾斯汀总结道:“每一个开发者都希望得突破性的进展,但这却不是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的,我们必须不断尝试、不断论证一个设想是否可行,并且如果这个设想不可行,我们要尽早发现这一点,否则当花了几百万甚至数亿美元之后才发现,损失就太大了。从某种角度来说,并没有什么失败的设想和项目,我们至少知道了这条路不通,今后不会再浪费时间和金钱走下去,这本身就是一种成果和收获,这就是研究的价值。”

贾斯汀的这番回答,让笔者有了很深刻的感悟:

失败的价值

并非失败的项目就没有价值,失败本身就是研究的一部分,只去关心是否有成功的研究成果,只列成功与失败的比例感兴趣并不是正确的态度。越早发现此路不通,就能够为公司节约更多的钱。研究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不同的时间点,有时候决定了是否可为

回过头来分析Atom处理器的研究历程,在1999年那个时间点,处理器的性能往往是一台电脑的瓶颈,主频、外频、缓存容量的一点点增加,都能够引起整机性能线性的提升,换句话说,如果我们需要降低处理器的功耗,显然会带来性能上的牺牲,而在当时处理器性能并无多少余地可供牺牲,降低50%的性能完全是不可接受的结果。而在现在看来,酷睿架构的处理器应付现在的主流应用已经绰绰有余,许多时候我们都在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处理器的性能,挖掘架构、多核心、多线程、新指令集的潜力,让处理器能够变得真正繁忙起来,于是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可以接受性能方面的较大牺牲,来换取功耗方面的巨大突破,如果一个简化功能、较低性能的处理器也能够轻松应对那些不算复杂的办公和网络应用,那何乐而不为?

Intel核心实验室参观

在今年春天的上海IDF大会上,Intel已经向外界展示过一种万亿级研究用原型芯片,即在一枚测试芯片上连接80个简单内核。这一次,我们有机会走进80核处理器的研究实验室,近距离地接触这一未来万亿级高性能处理器的原型。

这块测试芯片是Intel的第一枚万亿级研究用原型芯片,它通过多块面的方式开发出一种适合万亿级计算的设计方法,每一个块面都包括一个微小的内核(或者是计算单元)和一个路由器。这些内核,含有一些能够生成数据的简单指令,而路由器则将每个块面与相邻块面和3D堆叠式内存(将在未来引入)连接起来。该原型芯片是一个8×10阵列的片上互连结构,由80个块面组成。这个万亿级研究用原型芯片的关键技术是Mesh网络互连和3D堆叠式内存。

ASCI Red是第一台在性能指标评测上达到万亿次浮点运算水平的计算机(1996年)。该系统采用了4510枚运行频率为200 MHz的Pentium Pro处理器。这个万亿级研究用原型芯片的计算单元能够产生高达万亿次浮点运算的数据流量。要把万亿级计算实现在个人电脑和服务器上,就要求使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制造处理器。

硅光子实验室主要研究的是既能发光也能传导光的芯片,这种基于硅片的激光技术可使光子学更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中,因为采用大规模硅基制造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

“这一技术使未来的计算机内部可采用低成本、万亿比特(TB)量级的光学‘数据通路’,并使高性能计算应用迎来新时代,”Intel公司光子学技术实验室总监马里奥·潘尼西亚(Mario Paniccia)指出。“尽管离商品化仍有很长距离,但我们相信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混合硅激光器会和其它硅光子学部件一起,被集成到单一硅基芯片上去。”

结束语:

有关芯片,有关研究,我们的西游记取回了不少“真经”。一项研究能够真正变为一个产品、一个成熟的商品,是一件极其复杂、极其漫长的工作。许多最基础的研究工作,或许在现在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用途或者商业化的潜力,但如果你不做这些工作,就无法去判断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从而可能会在错误的道路上摸索撞墙。半导体芯片、处理器这个产业,从当初诺贝尔奖获奖者肖克利实验室中8个年轻人开始,到后来的仙童半导体公司,再到后来的Intel、AMD和美国国家半导体的一路发展,虽然公司变了,但对于最前沿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锗、硅的半导体特性、点接触、面接触式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等)却是他们成功的必要因素,这些基础研究也造就了硅谷,造就了整个IT产业。

【南湾猴岛游记-游记作文】推荐阅读:

上一篇:银行竞聘述职报告下一篇:小学二年级写迷人的夏天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