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强化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精选8篇)

关于强化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篇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由于科学技术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已经从产品竞争发展到生产要素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则是这场竞争的制高点。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已成为国际竞争成败的主导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强化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有效降低科技创新的风险,促进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

一、国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现状

在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创新政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有明显扶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建设,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已较为完善,满足了各国(地区)中小企业在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创业辅导、管理咨询、资金融通等方面的需求,保证了这些国家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1、美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现状和特点

美国是私有制为主体的联邦制国家,政府在科技创新服务过程中的作用是相对有限的,但美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推进科技创新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刺激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

美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与科技创新活动相关的法律与法规,使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具有较完备的法律支撑,推进了科技创新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小企业投资法》、《加强小企业研究与发展法》、《美国联邦技术创新法》和《美国联邦技术转让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实施,为中小型企业的创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类:一是政府设立的综合性服务机构,负责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如1953年成立的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 负责美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SBTTR)等政府计划的执行与监督,确保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能够得到SBIR的资金支持,满足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需求。其服务几乎包括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各个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共建立了700余个面向中小企业的咨询服务机构和950个小企业发展中心,共有13000多名已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职业经济人随时为创业者提供包括从商业计划的制定、融资、企业管理到市场营销的全方位的免费咨询服务。二是行业协会,它们大多是某个行业的企业按照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需要而自发组织起来的如。三是民间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这是纯粹的市场需求的产物,其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活动可分为四类:一是信息和咨询诊断服务。通过遍布全国的咨询服务机构和个小企业发展中心,及时为创业者提供各种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信息和各种咨询及技术支持等服务。二是为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服务。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成果的商品化,推动非赢利机构向高技术中小企业转让科技成果。三是为科技创新提供场所和设备等硬件服务。四是培训服务。美国在许多大学设立了中小企业学院,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服务。

2、日本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通过实施“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战略,经过短短的的几十年时间,从一个经济、技术落后的战败国,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科技强国,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在日本的崛起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本有关科技创新服务的法律体系比较健全,从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建立到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职能和所提供的服务都有相关的法律条款可遵循。

在日本现有各种形式和规模的社会化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不下千余家,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类。一是国立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如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JST)和日本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JASMEC)等;二是行业协会;三是民营和私营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如关西TLO公司和东北技术使者公司等。其中,国立的研究机构、高校的研究机构和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等是日本国家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主体。

二、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状

我国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在国家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为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科技体制的改革应运而生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合同法》等,保证了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我国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具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已经达到了701个,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480余家,各种形式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6万多个,从业人员约为110万人。

我国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按其主要功能主要可分为四类:一是直接参与服务对象科技创新过程并提供全方位、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二是主要利用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为创新服务对象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机构,包括情报信息研究中心、科技咨询公司、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三是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场所、设施等硬件服务的创新服务机构,如高科技园区、科技创业园、孵化器和开发区等。四是主要为科技资源的有效流动和配置提供服务的机构,如技术市场和人才中介市场等。

2、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同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相比,无论是在服务质量上还是在机构数量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①政策法规不完善:现有的有关科技服务的法律法规还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创新服务这一特殊产品市场化的要求。有些法律法规的适用面过宽,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只规定了经纪人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业务范围、法律责任,却未就其地位、作用、权利、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在实际运作中缺乏可操作性,从而导致经纪人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权利难以得到保护。

②体制上存在缺陷:我国绝大多数的科技服务机构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隶属于政府某些部门,或者隶属于国有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属于有编制,有行政级别,有固定经费的事业单位。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经营粗放,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失衡: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已具备相当的水平,但经济欠发达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业务领域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现象,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发展较快,但为科技创新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科技和金融结合服务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发展较慢。

④人员素质,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对经营管理者和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从业人员不但要在所从事的工作方面有非常专业的知识和工作经验,还往往需要具有其它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但现有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从研究所、大学和机关事业单位等部门转化来的,存在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服务经验不足,服务内容单一,市场观念缺乏等因素,难于为创新者提供包括技术、资金、管理、市场营销、人才、法律在内的全方位的创新支持服务。

三、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1、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服务的法律法规

针对科技创新服务属智力产业的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律,确定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性质及市场地位,制定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服务标准和行为规范,明确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方向,在财政补贴、长期贷款、税收优惠、人才吸引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支持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事业的发展。在政府采购、税收、融资等方面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而增强其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职能应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彻底打破行业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组合。除少部分不适宜成为营利性质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改组为“半官方”的机构外,其余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应完全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转为独立经营的社会化服务机构。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经营规模,提高服务质量,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

3、加强科技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

由政府牵头动员社会力量,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开放式、网络化的科技创新服务网络公共平台,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立开放的,能够供各类服务机构共享的数据库如科技成果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科技服务人才数据库等。打破政策部门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垄断,降低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为各类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之间、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与政府之间、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与科技创新的主体之间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为创新者提供技术、信息、人才、金融、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咨询、培训、评估服务。

4、加快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质量

重视人才,加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是科技创新服务业发展的首要因素。要积极探索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充分调动服务人员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为人才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大专院校培养、出国进修或建立自己的科技创新服务人才培训计划等措施,培养出一大批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科技创新服务从业人员,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科技创新服务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规范的专业性教育,提高整个科技创新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积极引导和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富余科技人员,社会上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经纪人,企业家等投身于科技创新服务业,发挥其自身优势为科技创新者提供服务。

5、加强国际合作

关于强化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篇2

1 互助县水利工程及管理现状

互助县自建国以来, 建成的水利工程有653项, 其中:中型水库1座, 小 (一) 型水库7座, 小 (二) 型水库29座;涝池50座;治沟骨干工程20座;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41座, 梯田3万hm2;电灌站87座;机井48眼;小水电站8座;水轮泵站3座;万亩灌区10个, 民营渠道71条 (不抱括水库引水渠) ;各类人畜饮水工程270处, 集雨利用水窖3.24万眼;河道堤防工程总长81km。

上述工程控制灌溉面积1.42万hm2, 解决了4.6万户、21.56万人、19.27万头 (只) 牲畜的饮水问题。投资达5.2亿元, 水利工程固定资产达4.58万亿元。另外一些跨乡镇贯穿全流域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正在建成运行, 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运行及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 为互助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为水利基础产业夯实了基础[1]。

2 新体制下水利管理工作的目标与主要工作任务

新体制下水利管理工作的目标:一是以服务“三农”为首要目标。切实保证互助县范围内的各项水利工程安全正常运行, 保障广大用水户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供给。二是广泛宣传水利法律法规和普及水利科技新知识, 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合理用水和节约用水。三是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 作好水资源统一调配和统一管理。四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兴利除害创造人水和谐用水环境。主要工作任务有以下几方面。2.1进一步理顺流域管理所与各乡镇经济服务中心的管理范围

自2007年下半年乡镇机构改革完成后, 互助县划定了各流域管理所和乡镇经济服务中心的水利管理范围。即:跨乡 (镇) 及乡 (镇) 内跨村的水利工程主要有流域管理所负责管理, 受益范围在一个村及灌溉渠道末级渠系有各乡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负责管理。如南门峡灌溉工程管理所主要负责管理南门峡灌区工程、西山氟改水人畜饮水工程、台子东山干渠等水利工程的管理, 台子乡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负责台子乡受益范围在一个村的小型水利工程, 如出路沟村人畜饮水工程、峡门村人畜饮水机井工程、哇麻村人畜饮水供水点工程、菜子沟人畜饮水工程以及菜子沟水库、出路沟涝池等的管理。但由于目前管理职能还不明晰、权责不明确, 乡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基本没有对水利工程实施管理责任, 所有水利工程的管理责任基本都由流域管理所负责实施。因此, 在今后的水利管理工作中要逐步明确流域管理所与各乡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的管理范围, 明确各自的管理责任。预防在管理工作中互相推委、扯皮等现象的发生。

2.2 加强管理, 确保各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加强流域管理所与辖区内各乡镇以及乡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水利管理工作的联系, 确保流域内各项水利工程的安全正常运行。《青海省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第二章第八条规定:水利工程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第八条第三款规定:受益范围在一个行政村内的小型水利工程或者灌溉工程的末级渠系, 由村 (牧) 民委员会或者用水者合作组织负责管理。根据目前互助县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 大部分乡镇都还没由能独立管理水利工程的用水户协会组织。因此, 村级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只能有各乡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的水利管理人员来负责。分工不等于分家, 在水利管理工作中流域管理所与乡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的目标是一致的。在水利管理工作中要互相补充、相互协作。经济服务中心负责小型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流域管理所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帮助。遇到大的经济中心无力修复的水毁和其他原因造成的破坏时, 可通过流域管理所上报到县水务局, 争取资金进行修复。而流域管理所对跨乡镇和乡镇内跨村的水利工程管理要充分依靠辖区内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及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要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充分发挥受益村群众“一事一议”制度, 让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各项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中来, 共同维护好现有各项水利工程的安全和运行。

2.3 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所区域优势, 更好地管理现有各项重点水利工程

近几年来, 互助县水利工程建设在不断提高标准的同时工程规模也不断增大。跨乡镇贯穿全流域的大工程不断建成并投入运行, 如南门峡灌区灌溉工程、塘川东渠、双树西渠、哈拉直沟西渠、西山氟改水人畜饮水工程、五十甘滩至红崖子沟人畜饮水工程、丹麻泽林至高寨人畜饮水工程等。对这些工程的管理, 原来以乡镇为单位分段管理的“块块”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工程管理的需要。“块块”管理的弊端不断显现:一是由于工程效益在区域间分配不均衡, 造成对工程管理的重视成度不同。一般跨乡镇的工程不论是灌溉工程还是人畜饮水工程, 其上游所在乡镇的受益面积和受益人数都比中下游乡镇的少。甚至有些工程, 上游的乡镇几乎不受益。因此, 对同一个工程的管理在不同的地段好坏不一, 这对工程的安全正常运行十分不利。二是各段对工程管理的投入与所得到的效益成反比, 同一个工程由于上游部分不论是渠道的断面还是人饮工程管道的管径一般都比中下游大, 运行管理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都较大, 但由于灌溉面积小、受益人数少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很少。相反中下游渠道断面和管道直径越来越小, 灌溉面积和受益人数却越来越多, 所能得到的效益也不断增大。而工程维护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越往下游越少。造成管理投入与获取的收益成反比例现象, 给工程的管理带来很多不利。三是各乡镇管理站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在管理中各种协调如水量分配、管理资金分摊等都很难达成一致。而以流域管理所为单位的“条条”管理可以彻底消除上述诸多弊端, 因为流域管理所统一流域内的人员管理, 统一水费使用。使人员和水费在全流域范围内统筹调配和使用以成为可能。因此, 以流域管理所单位的“条条管理”体制, 为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跨乡镇水利工程, 确保工程安全正常运行和渡汛等提供了可靠的体制保证。

2.4 积极培育和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 让用水农户参与水利工程管理

农民是各项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 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改革中, 鼓励和引导农民自愿组织起来, 互助合作, 承担直接受益的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责任, 可以解决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后集体管水组织主体缺位问题;解决大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的斗渠以下田间工程有人用、没人管及老化破坏严重等问题;适应农村取消“两工”以后, 建立农村水利管理新机制的需要。农民“用水户协会”是长期以来水利管理工作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直接有效的管理方式, 是进一步推进水利管理公开、民主、高效的方法和途径。为了适时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事务中来, 推进公开、民主、高效的管理体制。积极培育和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制度, 是基层水利管理工作者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

2.5 抓好职工内部管理,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要抓好职工内部管理工作, 一是要从建立制度入手, 结合本流域工作的实际研究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制度, 约束职工的言行, 规范职工的工作、生活、学习、纪律。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罚机制, 对不遵守工作纪律、因工作责任性不强造成工作失误和损失的、对违法乱纪的行为等都要进行严肃批评至处罚。对工作认真负责、成绩显著的个人和管理站要给予适当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和鞭策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抓好职工的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和道德思想品质的培养, 职工之间通过经常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活动, 查找和改正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努力培养出一支工作作风良好、责任心强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三是要抓好职工的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工作。通过职工自学、集中培训等方式抓好职工的日常学习。在条件成熟时还可以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等办法来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

3 当前水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各流域管理所经济基础薄弱、技术力量不强, 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出它在水利管理中的优势。二是工程维修改造科技含量低, 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很多灌溉工程运行年久, 损毁严重, 长期以来因资金投入不足, 每年在小修小补下艰难运行, 维修欠账太多。许多人畜饮水工程由于建设标准低, 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维修和改造。所有这些都需要较大数目的资金投入, 而目前运行管理经费来源只有收取水费这一项, 没有专项维修改造经费。而水费征收难度大, 征收率低已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再加上农村“两工”的取消, “一事一议”政策难以落实, 使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资金投入雪上加霜。造成水利工程得不到及时维修或者维修不彻底, 工程运行状况不良, 不能正常供给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用水群众意见大、怨言多, 形成了资金投入不足→工程维修跟不上→不能满足群众用水供给→水费征收困难→工程维修资金更短缺, 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三是流域管理所经费短缺, 机构的正常运行开支、人员培训经费等严重不足, 导致流域管理所一些工作开展难度大, 尤其是人员培训等工作无法落实。四是长期以来由于对基层水利管理站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使流域内各管理站基础条件差。大多数管理站住房年久失修, 部分已出现跨塌。职工的吃、住、行等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 不能很好地安心工作, 对水利管理工作产生了影响。

4 发展对策

一是继续加强对灌溉工程设施和人畜饮水工程及水源的管理和保护。在加强日常检查维修等的前提下, 要对损毁严重的水利工程进行详细的现场查勘规划,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修复计划。争取项目, 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比较全面彻底的修复。对于人畜饮水工程, 在做好日常维修改造的同时, 要防止水源地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等, 保证水质、水量。二是加大水费征收力度, 保证必要的水利工程维修经费。在做好工程运行管理、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的前提下, 加大对水费的征收力度。通过宣传水利法律法规, 在群众中树立用水缴费、水是商品的意识。提高群众自觉缴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依照规定的法律程序, 对水费征收中的钉子户采用起诉手段强制收取水费, 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按照新水法的要求, 要逐步创造条件推行按方计量, 按量收取水费, 以促进农村节约用水[2,3]。三是组建一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 拥有一定机械设备的工程维修队伍, 专门负责全县或流域内的水利工程维修任务。四是争取资金和项目逐步改造各管理站的基础条件, 改善管理站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 丰富基层职工的文化生活, 使职工在管理站能安心工作, 舒心生活。五是开源与节流并举, 在励行节约、科学合理使用水费的同时, 多渠道开展多种经营, 争取创收弥补管理经费不足, 提高职工福利水平[4]。

5 结语

基层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把过去以乡镇为单位的“块块”模式, 改变成了以流域管理所为单位的“条条”管理与以乡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为单位的“条块结合”, “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实现了流域内人力、物力、财力的统一管理, 保证了水资源的统一配置和统一管理, 便于农村水利管理工作的相互协调。

摘要:阐述了互助县水利工程及管理现状, 论述了工作的目标、任务, 指出了当前水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水利服务体系,管理目标,任务,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贺英年.关于互助县水利管理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7) :252, 255.

[2]潘志富.浅谈基层水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8 (2) :101-103.

[3]祁万莲.青海省水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 2007 (6) :46-47.

关于强化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篇3

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

(一)发展历程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启动了科技体制改革,确立了“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革方针,支持基础性研究、高技术研究和重大战略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活动。

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现产业化的决定》,提出全面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

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发布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做出战略部署。提出要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进一步消除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01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必须加强科技体制改革的统筹规划和系统推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2012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并对我国当前科技改革和创新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对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关的要求。

(二)现状研究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为支撑的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且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使得我国科技发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对严峻挑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带动生产力的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才能更好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第一,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技创新道路。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技创新道路。所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同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科技规划纲要。

第二,完善关于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在不断完善的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才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保护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创造有利于科技改革创新的政策环境。

第三,改革我国科研管理机构,建立现代科研管理制度。针对当前我国科研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科研管理制度。重点在于健全我国科技决策机制和宏观科技协调机制,改革科技评审与评估制度,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强各项资源的统筹协调,这样才能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科研管理制度。

第四,加大科技创新投资,建立科技共享平台。我们要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资体系,吸引更多社会资源的投入和使用,调整和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同时建立科学技术基础平台和科学技术创新共享机制,加大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力度。有效整合社会科技创新的资源,达到资源投入的优化,产出更高效的科技产品和服务。

第五,加强本国科技人才培养和国外人才引进的力度。我们要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吸引留学生和海外人才回国工作,发挥我国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这样才能为我国科技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加快我国科技制度的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罗南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考[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2]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N].人民日报,2012年5月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载新华社,2006年2月9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10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门户网站,2010年7月30日

关于强化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篇4

关于深化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季梅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9期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要高度重视为老人服务的工作,形成居家养老为基本、社区设施养老、家庭互相帮助养老和公益慈善服务为补充的基本模式,对经济困难、体弱多病和缺少家庭照料的老年朋友提供低偿、有偿及市场化服务,选项功能配套合理、广泛覆盖多个层次、全方位的区域性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关键词】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调查与思考

一、由单一化的物质供给转变为多样化、层次化

精神关注,服务内容日趋多样化服务项目划分为两大类:“社会福利性及公益慈善性服务”既是老龄工作体系方面的保留项目,也是需要在创建中不断创新开拓的新领域新思路,与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成分相互互助、互相补充。主要的是街道、社区依托国家福利设施组织的便民互助养老服务,老年协会组织的自助互助,辖区单位的参与共驻共建的服务等形式。有偿和市场化服务是创建活动重点的方向,也是传统养的老体系中所没有的领域,包括日托照料方面、互助托养、护理陪伴方面、入户照料、代购代买方面、卫生清整等劳动有偿的服务方面。这些服务项目可以由家政服务公司有偿提供或由辖区内商业网点提供的有偿服务。所有需求信息请专业的“居家养老管理员”及时反馈分流并联系落实。

二、由服务传统救济对象转变为全体老年人,坚持“保重点、广覆盖”的政策原则,服务对象的日趋公众化,将服务视野放宽到所有老年人,将经济困难、年老的体弱的、缺少照料的家庭困难的老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按照困难的程度、一对一建档设卡确定补贴的额度,以配餐自选的方式,提供服务多样化项目,困难不困,孤独不孤;对于突然发生事故、生活确实有困难的老人实施动态式救助,使其享受雪中送炭的及时服务,确保度过难关、欢度晚年;对于其他的老年人,按照政策方面提供的和正常享有的福利性和公益性服务,在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发展老年消费品市场开发,建立健全老年服务的信息反馈平台,依照市场机制因人而异的、因需而定的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由传统家庭养老为主转变为家庭、政府、社会全方位的新型养老方式

服务模式日趋多元化在传统养老服务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创新。一方面,积极扶持机构养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了机构养老以外的4种居家养老模式:一是依托社会组织开展政府补贴入户养老服务。把最需要社会扶助的经济困难、重病失能、高龄体弱、空巢独居等困难老人列为重点服务对象,每月享受补贴服务;二是依托服务设施开展日间照料养老服务。建起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均具备文化教育、娱乐健身、龙源期刊网 http://.cn

心理疏导、餐饮服务等基本项目和理发、修脚、保健、按摩等特需项目;三是依托呼叫中心开展应急养老服务。为了更好地解除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的后顾之忧,建成养老呼叫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无忧服务。这种模式,有效发挥了养老机构的专业特长优势,并能吸纳有爱心的志愿者广泛参与,共同为周边老人,特别是失能、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护、医疗保健、配餐就餐、心理慰藉等服务。

四、由政府全程包办转变为政府、市场、社会全面联动

促进参与主体化、多样化、养老服务社会化,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而且更需要全社会各方利益群体广泛地关注,必须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基本方针,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形成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社会化运行机制。一是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将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纳入到地区发展规划中同步实施,纳入到重点政务目标、民心工程中同步督查落实,纳入到政府财政预算和创建和谐社区建设总体的规划中。通过政策引导,逐年增加政府投入,积极争取不同群体的支持,同时确保养老专项资金用得准花得值,保证老人合法的权益,形成较为规范的、区域性的养老服务格局。二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保证养老服务的质量,推进养老服务的市场化运动和产业化运作,已嫁接改造之经验,及时组建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中心,让政府买单。在原来“委托代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手段;通过衔接下岗职工再就业,形成了一支综合素质高养老服务优秀的老管理员专职服务队伍,将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与志愿助老服务二者结合在一起;通过项目管理方式协作与商业网点联合开展收费性服务,创造一条通过社会平台履行政府职能的探索之路。三是发挥社会不同利益的群体参与热情,彻底改变由原来政府和福利机构包办养老事业的格局,采取了民办公助的方法,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实施养老服务;为老年人积极参与养老服务社会化创造良好的平台,借助老年人协会的作用,积极倡导老年人与老年人之间,互助互帮、相互支持,不断拓展老年人群体文化生活阵地,精心培育和开拓老年消费产品市场,让更多老年人逐渐转变更新旧观念旧理念,主动走出家门,融入到群体社区、居委会和社会大家庭中,让养老服务覆盖全人类。

五、结论

养老设施建设问题关系民计民生,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聚集社会力量、吸收引进民间资本兴办养老事业。政府进一步完善兴建养老设施的投资鼓励政策、运营税费的优惠政策、服务队伍的奖励政策,通过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投资养老设施建设,兴办养老服务事业,完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让更多的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享受日间照料养老服务的实惠。

参考文献:

关于强化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篇5

——在赤峰市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梁素华 2010年2月24日

同志们:

全市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会议今天开幕。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上级纪委和卫生部、卫生厅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全市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工作任务。局党组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孟昭均局长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一、2009年主要工作回顾

2009年,我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紧紧围绕全市卫生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反腐倡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在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为推进卫生改革和各项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责任制进一步落实。

市卫生局年初召开了全市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会议,提出了2009年工作的主要任务指标和具体措施,各旗县区卫生局和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相继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全市上下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步调一致、责任落实。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各级党委《实施办法》、《实施细则》,卫生局制定了《中共赤峰市卫生局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0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方案》和《责任分工方案》,建立了《惩防体系建设2008-2012年重点工作任务台帐》,提出了《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责任分解意见》。重新调整充实了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一把手负总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明确了党组成员在分管工作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强化了责任追究,增强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旗县区卫生局和各医疗卫生单位在责任制落实中,把纠风工作纳入到整体工作中,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按“一岗双责”要求进行了逐级责任分解,层层进行了目标责任考核。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了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力度,把上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党风廉政和行业作风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围绕中心,强化监督,保驾护航作用进一步发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构把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决议作为首要任务,针对2009年工作重点,加大了对卫生项目 2 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工作的监管。在项目建设上,市和旗县区两级卫生局积极把握国家拉动内需政策机遇,争取并落实建设项目213个,总投资2.3亿元,在项目的立项到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了公开透明、集体研究、科学论证、群众监督等工作程序。为了加强监督监管,市卫生局制定并下发了《卫生系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和工程质量。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各地从提高补助标准、方便农牧民就医和报销、费用管理公开透明等几个方面加强监管,建立了“四公开、一公示”的阳光操作制度,有效防止了骗保、套取合作医疗资金等问题的产生。在2009年赤峰地区连续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新城区水污染、氨气泄露和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一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以赴,积极应对,另一方面加强了对资金管理、医疗费用等情况的监管。市卫生局抽调专人对新城区水污染中免费治疗的医药费进行了认真审核,严格把关,为新城区水污染问题的妥善处理、为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以人为本,强化教育,卫生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2009年,各地区、各单位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全面加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德医风、法律法规、形势任务、新医改政策和文明礼仪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干部和职工教育。市卫生局组织了学习培训会,特别邀请了自治区卫生厅、市检察院、市 3 委党校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就“国内外形势及当前主要任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内涵”、“预防职务犯罪,树立良好党风政风”以及新医改政策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市医院等市直单位聘请了市纪委、市委党校领导进行了专题讲座。在学习和讲解中紧密结合卫生工作实际,把科学发展观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贯穿始终,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反腐倡廉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卫生事业发展方向;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和内容。各旗县区卫生局普遍组织了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市卫生局组织了全市卫生系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演讲比赛,组织了有市直和三区医疗卫生单位参加的以“歌唱祖国、播散健康”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汇演,翁旗医院举办了“如何做一名好医生”、“做人民群众健康卫士”等为主题的讲座。各项活动主题鲜明、寓教于乐,从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上规范了广大医务人员的行为,从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觉性上发挥了引导和激励作用。在整个教育中,加强了典型示范和正反两方面教育。继续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了“白求恩式”卫生工作者和行风建设先进集体评选活动,经过层层推荐,评选出15个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在这次会议上表彰,并准备通过新闻媒体对拟推选的“白求恩式”卫生工作者进行公示,确保评选出的先进典型在全系统真正产生示范带动作用。与此同时,加强反面和警示教育,各地各单位通过典型案例等教材对职工进行教育,市卫生监督所组织全体卫生执法人员到市劳教所进行现场警 4 示教育。通过教育,进一步树立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遵守职业纪律、廉洁从政、廉洁行医的自觉性。

(四)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进一步推进。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全市卫生系统开展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市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共375名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及各级干部纳入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所有人员围绕岗位职责,查找了思想作风、岗位职责和制度机制风险,制订了防控措施,优化了重点工作流程,把廉政风险的预防和监督细化到权力行使的每个具体环节,进一步规范了权力运行。

加强领导干部监督。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免谈话等制度。市卫生局2009年在局机关实行了干部岗位轮换制度,并对选拔任用的17名副科级以上行政事业干部进行了岗前任职和廉政谈话。按要求继续开展了治理领导干部收送礼金专项工作和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八项要求自查清理工作,重新建立并完善了局机关和市直单位科级以上干部廉政档案。

加强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随着卫生管理和纠风工作的不断规范化,各地各单位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2009年市卫生局修改完善了领导班子建设、纪检监察、政务管理、卫生执法监督等79项规章制度。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的通知》等4个政策性和规范性文件。在卫生行政执法工作中,修改完善了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制度、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卫生执法投诉举报受理制度、卫生执法人员廉洁自律等制度。5 松山区卫生局修订了《医患沟通制度》、《廉洁行医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各级医疗单位围绕医疗服务工作完善了医疗质量、病人投诉、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收费价格公示等制度。在各项制度的实施中,更加注重政务、院务、医务公开制度的执行,增加透明度,强化群众和社会监督,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起到了源头治理的作用。

(五)纠建并举,突出重点,卫生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2009年,市卫生局坚持卫生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两手抓、两手硬”,政风行风一起抓,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实现了相互促进。

围绕解决政风行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抓了专项治理和专项活动。

一是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根据市里统一部署,结合卫生工作实际,突出抓了服务效能、工作效率、工作作风和窗口服务工作。市疾控中心围绕争创“三大优质服务品牌”目标,与北京CDC合作实施人才培养交流活动,改扩建了预防接种门诊,增加了留观厅和服务设施,有效应对了甲流疫苗接种等重大疫情的防控。市中心血站以无偿献血的“两个转移、一个延伸”为重点,大力加强献血服务体系建设。市妇幼保健院强化了院内管理和基层服务工作。各单位在窗口服务中,从人员配备、制度建设、工作流程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工作水平。较好的落实“四公开、一监督”和超时默认、限时办结等制度。6 在准入管理方面,严格审核、严格程序、严把质量关,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二是开展政风行风评议。下发了《关于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方案》,重新调整充实了行风监督员队伍,制定了行风监督员职责和监督员联系办法。各地、各单位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多层次召开各类人员座谈会,并通过测评票、意见箱、行风热线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据不完全统计,全系统共发放行风征求意见表和测评票11000余张,征求意见、建议580条,梳理群众反映问题184个,各相关单位对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整改,并抓好落实。在内部监督方面,各级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等单位建立了医疗质量考评结果快速反馈机制,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分析。左旗医院对医德医风实行综合和单项双重考核,对考核结果予以全院通报,对存在问题的人员进行100-300元不等的罚款,有效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通过市纠风办2009年组织的政风行风评议情况看,虽然各地情况不尽一致,但总体上,全市卫生系统的群众满意率都在保持稳定和上升趋势。

三是开展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工作。根据卫生部《关于实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卫生厅《实施办法》,制定下发了《实施细则》,各地、各单位普遍成立了领导组织,制定了方案,细化了考核标准,建立了医德档案,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进一步规范了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赤峰二院结合医德考评,制 7 定了“服务规范标准”,细化了奖惩量化指标,增强了全体医务人员廉洁行医自觉性。

四是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市卫生局转发了卫生部等六部委下发的《2009年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制定了《赤峰市卫生局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和治贿工作,进一步落实完善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各项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继续实行《药品动态监测》、《超常预警》等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医疗收费的管理,并公开公示收费标准。根据卫生部和卫生厅的统一部署,适时推出对普通外科、神经内科、产科等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的临床路径。认真落实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各项制度,全市集中招标采购药品47428.98万元,占医院用药总金额的98%。

五是开展优质服务,改善医患关系。市卫生局积极协调司法、保险、仲裁等部门,对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建立进行研究和探讨,拟定了相关文件。各医院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惠民服务、送医送药下乡等活动。市医院组织开展了12次大型义诊活动,义诊2000多人次,向基层赠送1.8万元药品,投资7万元为敖汉旗克力代乡大哈布齐拉村建立了卫生所。各级医院不断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市医院通过新病房楼的使用,全面规范了医护质量管理,推行了电子病历,从挂号、检查到用药、治疗的各个环节实行一条龙服务。赤峰学院附属二院的社区服务中心免费为社区居 8 民进行B超、血脂、血糖检测,建立健康档案。红山区中医院继续开设“济困病房”,住院费用减免10-40%,实行化验套餐制度,部分医院对危重症病人实行了先救治后交费等人性化服务。各项惠民措施,进一步拉近了医患关系,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收到表扬信、锦旗等476件。医务人员拒收“红包”、回扣达141人次,金额3.45万元。赤峰学院附属医院、赤峰二院等部分医疗机构的一些医务人员将无法拒收的“红包”作为患者住院押金主动退回。

(六)协调各方,慎重查办,群众来信来访及各种案件得到认真处理

市和各旗县区卫生局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对上级交办案件、群众信访、电话投诉以及行风热线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市卫生局2009年通过纪检监察受理群众举报16件,全部进行了调查处理,做到了件件有落实。在具体工作中,林西县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市医院等单位对上级交办的案件和群众投诉高度负责任,及时组织调查,认真研究处理意见并按要求上报调查结果,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各级纪检监察部门案件查处工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个别地区和单位对党风廉政和行业作风建设重视程度还不够高,责任制落实还不到位,工作停留在表面上;个别医务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差、责任心不强,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一些医疗机构管理制度不落实,多年治理的红包、回扣、开单提成、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 9 决,群众意见仍然很强烈;有的地方和单位出现了商业贿赂反弹,而且手法和形式更趋隐蔽多样,需要继续保持治理工作的力度和强度;卫生纪检监察机构和干部队伍以及工作方法措施等与新的形势和任务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对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扎实工作,推动反腐纠风工作不断深入,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顺利完成卫生改革的各项任务,让改革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二、2010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完成五项重点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反腐倡廉和纠风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各级纪委和卫生部、卫生厅的部署和赤峰卫生工作实际,今年全市卫生系统纪检监察和纠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上级纪委和卫生行政部门会议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加强以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着力推进卫生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卫生系统损害群众的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新成效。

(一)强化思想教育,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和纠风工作。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决定因素。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靠的是各级干部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需要建设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良、清正廉洁、态度端正、作风扎实、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精神的医疗卫 10 生队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把教育放在首位。要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加强党员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要巩固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各项规定,发挥干部表率作用。要结合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加大廉政教育力度,提高风险意识,增强廉政理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努力建设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实现机关作风、医德医风、行业作风的根本好转。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职业纪律教育,进一步树立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要结合反腐倡廉、治理商业贿赂等工作,继续开展法律法规和警示教育,增强法律观念,坚持依法执业,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广大医务人员,突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要通过下基层锻炼、对口支援、送医送药下乡等各种形式,让医务人员更多、更直接的接触最基层的群众,更深刻地了解群众的疾苦,增加同情心、责任心、正义感。要继续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今年要通过适当形式对评选出的“白求恩式”卫生工作者和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各地各单位要充分发掘培养更多的先进典型,发挥身边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学习贵在坚持,要相信“木鱼常敲,毛毛雨常下”的道理,意思是只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就能积少成多达到目的。因此要不断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抓学习教育,在全系 11 统形成学习风气,使整个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二)加强监督和制度建设,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工作领域。

扎实推进卫生系统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要认真落实中央《工作规划》各级党委《实施办法》、《实施细则》,并按市卫生局《实施方案》和《责任分工方案》的要求,扎实做好教育、制度、监督以及纠风、惩处等各项工作,按照职责分工和所承担的牵头部门责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坚持条块结合,分工协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把惩防体系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要以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卫生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理清权力底数,优化工作流程,健全监督制约制度,加强权力运行风险预防和控制,有效预防腐败。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审批程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探索实行党务公开,促使权力在阳光下进行。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对新任职的领导干部加强廉洁自律教育。

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严格各项卫生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重点加强对新农合基金、重大科技专项以及疾病防控、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等基础投资资金使用、拨付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

(三)突出工作重点,继续抓好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

卫生行业作风问题是群众反映的热点,也是卫生部门工作的难点,虽然我们下了很大力气,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然与群众的要求差距很大。2月初,市卫生局召开了行风监督员座谈会,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员们用事实例举了医疗工作中存在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药品价格、大型医疗器械检查、收费、社区卫生机构发展与布局以及医院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当然有许多客观原因,但有些问题是由于我们自身不认真执行制度、规定或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说明我们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纠风工作任重道远、任务仍然很艰巨,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面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一定要下大力气,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落实。要在2009年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已确定和下发的考核标准和细则抓好落实。各医疗机构要把医务人员医德考评作为加强医务人员教育与管理的有力抓手,与绩效工资以及人员聘任等医务人员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以此规范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和服务质量。按照要求,这项工作要作为今年纠风工作重点,市卫生局将在适当时候召开会议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同时要组织抽查或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在全市通报。

二是继续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是实践证明了的卫生纠风工作比较有效的监督办法和途径,通过运用行风热线、意见箱、公开电话、民意测评等监督平台,加强对卫生 13 行业作风的监督,及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同时,在医疗卫生单位内部要充分发挥各种监管组织的作用,围绕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建立科学的评价和监督检查机制,推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各单位的考核评价组织要切实发挥作用,切忌流于形式。特别强调的是一年来网上举报的投诉越来越多,这一方面要告诫我们所有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一定要尽职尽责,自警、自省,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卫生工作,通报信息,加强沟通,直接听取各方面意见。

三是规范诊疗服务行为。要逐步推进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制度改革,按照自治区安排,市医院担负了自治区普通外科、胸外科、产科、耳鼻咽喉科的临床路径试点任务,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担负了口腔科、泌尿外科和神经内科的临床路径试点任务。这两个试点医院要扎实开展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认真探索好的做法和经验。要继续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提高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尤其要加强医院内部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防止发生重大医疗差错。要结合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探索完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加强医疗机构领导班子建设。要认真落实处方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不当处方院内公示点评制度、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机制、同级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制度,积极探索实行医疗机构阳光用药。要以公开群众关心的医疗服务和药品、耗材价格为重点,进一步提升院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学习借鉴包头市诊疗收费、“一 14 日清单”的经验,认真落实费用清单制和费用查询制,严格执行医院财务制度和物价收费制度,严禁任何形式的乱收费。要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着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认真落实医疗投诉处理办法,进一步研究探讨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建立。要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工作放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整体布局当中,加强源头治理。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要严格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强化对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使用,医保定点机构、新农合基金等项重点工作的监管,防止违规违纪问题发生,确保资金安全。

四是继续深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防止反弹。要把治理商业贿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体制体系,强化源头治理。要加大对处方管理办法、不良行为记录、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等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五是切实加强监督和规范,扎实推进网上药品采购工作。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以及会议要求,完善各项工作措施。各地要尽快成立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职责,合理分工,重点抓好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在本地区的贯彻落实和监督检查工作。自治区已将药品集中采购管理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按要求我们市和各旗县区同样要将药品集中采购管理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各地要做好药品集中采购与基本药物制度的衔接,将基本药物纳入集中 15 采购、统一配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大卫生投入力度,建立药品实行零差价的补偿机制;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医疗机构签订和履行药品购销合同。按照要求,凡纳入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的单位,其药品必须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医疗机构药品器械网上集中采购平台实行网上采购,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擅自网外采购;市和各旗县区药品集中采购管理机构要准确把握药品集中采购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要着力抓好本地区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尤其要对处方管理、药品选择、采购过程、临床用药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卫生系统反腐倡廉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今年,中纪委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纠风工作重点,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指示,卫生部、卫生厅也把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卫生系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明确提出。今年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完成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任务。

(一)全面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继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参与的行风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各级班子党政一把手 16 和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坚决扭转领导干部只抓业务不管行风的错误做法。2010年要继续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疏于抓行风造成影响的地区、单位要追究责任。切实把各项责任和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保证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做到政令畅通。要协调各部门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督查制度,及时跟进,全程参与,防止发生腐败问题。二是进一步强化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监督检查。要针对医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严肃查处妨碍医改顺利进行的违纪违法问题,为深化医改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三是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前一阶段,市卫生局下发了治理工作方案,并将在适当时机组织检查。各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要抓好由卫生部门负责的政府投资和使用的国有资金项目特别是扩大内需项目的实施和监督检查,重点对2008年以来的投资项目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检查在项目规划审批、工程招投标、资金拨付和使用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加以解决。四是继续扎实开展治理“小金库”等问题。要加强财务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和长效机制建设,抓好源头治理。

要认真抓好案件查处工作。对群众反映并核准查实的违纪违法问题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风案件要严肃查处,做到不护短、17 不姑息、不迁就,依法依纪认真处理,发挥纪律和法规的威慑作用,维护卫生部门良好形象。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加强对外宣传,利用当地的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报道卫生工作、卫生改革成就以及行业作风建设的典型事例,消除误解,争取谅解、理解。要加强与社会各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在内部宣传上,我们要抓好主题教育,加大特色文化建设,培育起具有人文特点、积极向上核心精神的文化体系,调动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四、切实加强纪检监察机构自身建设,为完成2010年各项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2010年,全市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求更高。卫生系统各级纪检监察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全面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为完成今年各项任务提供坚强保证。一是要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实践锻炼,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在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坚持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确保任务落实。二是要切实加强组织建设,铸造一支优秀的纪检监察队伍。受客观因素制约,卫生纪检监察机构普遍存在人手少、任务重、人员编制不够用的问题,在增加编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要切实加强纪检监察机构的组织建设,按照卫生部和卫生厅的要求,尤其是大型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机构,配齐配强领导和 18 工作人员。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的党政领导同志都要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工作,支持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关心爱护纪检监察干部。从事纪检监察干部要自觉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方面发挥表率作用。三是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卫生系统反腐倡廉和纠风工作是事关卫生事业发展改革成败的重要工作,是整个卫生行业的工作,需要全行业都来参与、支持。因此,切实加强组织协调,不仅是纪检监察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纪检监察机构履行职责的一个有效办法。要紧紧扭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龙头,抓好年初任务分解、年中督促检查和总结考核三个环节,协助党组(委)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有关业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全行业齐心协力干事业的良好局面。

关于强化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篇6

络文明建设的建议,以帮助构建和谐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网络 网络文化 不良 网络文明 和谐 文化氛围

一、我国网络发展的情况

1、网民总数持续增长,互联网发展再次提速

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网民总数为1.23亿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0万人,增长率为19.4%。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的62万网民人数相比,现在的网民人数已是当初的198.4倍。可以看出中国的网民发展走势良好。其中,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总数增加了1200万,是去年下半年800万增长人数的1.5倍。上网计算机达到了545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5%。中国互联网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2.对青少年上网状况分析显示,我国高中生的互联网渗透率已超过50%

从中小学生的上网情况来看,在2亿中小学生中,上网学生已达3000万,中小学生互联网渗透率达到15.4%,而高中学生互联网渗透率已超过一半。

我国3600万高中学生(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专)中,已经上网的超过1800万;6000万初中学生(包括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中,也有超过1000万的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总体来看,高中学生互联网渗透率已经超过一半,发展比较迅速。同时,从上网规模看,城乡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从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对比来看,尽管农村和城镇的初中学生数量相当,但城镇的初中学生网民规模接近农村的两倍。

3.cn域名新应用繁荣,拉动网站数量激增9万

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网站数为788,400,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0,900个,增长率为16.4%。其中,2006年上半年就增加了9万个网站,远高于2005年下半年2万个的增长量。之所以如此,要得益于2006年以来,cn域名的各种应用价值被充分挖掘,特别是博客域名和独立域名邮件应用,促使网民注册并拥有自己的cn域名,带动了拥有独立域名的网站数量的增。

4.2500万人经常使用网上招聘,3000万人经常上网购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很多人工作生活的好帮手。目前大约有2500万人经常使用网上招聘,占1/5的比例,1500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数据表明,有23.7%的网民经常使用博客,这一新兴的互联网应用已经显示出重要的影响力。

在网上购物方面,所占比例则达到了26%。本次对网上购物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6月,中国经常上网购物人数已达3000万,已经有1/4的网民经常在网上购物。与上年同期相比,经常购物的网民增长了50%。在支付方式上,使用网上支付的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网上支付的安全与否势必会成为影响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对于网民不进行网上购物的原因,网民最大的担忧仍然是交易安全得不到保障。可见,今后不但要加强网上交易安全保障工作,还要加强网上交易的宣传工作。

5.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个小时,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据悉,目前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个小时,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甚至已经超过了世界上许多互联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网民平均上网时长。与去年同期相比,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增加2.5个小时,增幅为17.9%。

从cnnic近几次的同期调查数据来看,网民每周上网时长的起伏较大。2001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8.7个小时;2002年为8.3个小时;2003年比2002年增加4.7个小时,增长速度较快;2004年同比略有下降,从2005年开始,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开始增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个小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5个小时。由此可见,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逐步显现。

6.网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是互联网,超过电视和报纸

在问到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时,网络、电视、报纸分别占82.6%、64.5%和57.9%,这与非网民的信息获取途径不同。

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它的出现,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大了传播的受众范围,任何新闻事件的发生,都能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递出去,并被数以亿计的人们阅读,这种影响力之大,传播速度之快,是传统的新闻传播所不能比拟的。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7.互联网广泛渗透到人们生活

经过短短十多

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对我国社会和网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工作方面,数量众多的居民通过互联网寻求网上招聘、网络教育信息,目前大约有2500万人经常使用网上招聘,1500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在生活方面,网络电话和网上预订正在迅速兴起,目前分别有大约900万人和600万人在享受网络电话和网上预订带来的好处。在娱乐方面,截至2006年

6月份,在线影视收看及下载(在线电视)的规模已经达到4500万人,在线音乐收听及下载(在线广播)也超过了4000万人。

由此看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也是也成了影响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和信息的获取。但是,网上一些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内容,污染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危害社会和谐稳定和互联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近日,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61.7%的公众认为政府重视与民众的沟通与交往,这次交流是“民主政治的积极实践”。据悉,还有近七成的公众认为网络成为国人表述自己心声的最好平台。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互动性,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宠儿。但是伴着网络世界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跟随网络一起到来的不文明现象也随之产生。“拍砖”、“谩骂”甚至发布不切实的信息成为影响网络世界文明和安全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已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关于网络问题的政治局讲话上就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二、不良网络文化的危害

网络文化是在1993年因特网向公众开放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形成的,它发展迅速,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人类社会造成强烈冲击。网上色情、暴力、迷信和邪教信息等不良文化已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监测出的色情网站有23万个。而在250个浏览量最大的色情网站中,每天分别有200多万人次在其中浏览。网络色情活动使一些青少年深受其害。

网上虚拟的暴力信息也会导致青少年犯罪。1999年4月20日制造美国科罗拉多州校园枪杀案的两名凶手,平时就喜欢在网上“冲浪”,并经常玩“世界末日”等暴力电子游戏。这起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杀案致使15人死于非命。

网上迷信和邪教信息的泛滥严重危害着社会。很多迷信和邪教组织开始把网络作为重要工具。1997年3月,美国39名“天堂之门”教派成员集体自杀,使邪教上网引起世界关注。这个邪教组织通过网络发展了不少成员,并利用网络实现成员之间的联系。

另外,还有一些不良网络文化现象正在形成之中,其中较引人关注的是网上民意放大和失真现象严重,网上道德逐渐沦丧。

不良网络文化现象已经对文化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如果这类现象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可能进一步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通过构建网络文明长城抵御网络文化糟粕势在必行。

我们应该看到,不良网络文化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几乎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目前,不良网络文化现象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为净化网络空间,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很多国家在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斗争的同时,致力于建设有效的网络文化安全体系。

不良的网络文化是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到来而产生的新问题,人类要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创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维护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共建和谐文化氛围

(一)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刻不容缓

网络文化作为高科技发展的产物、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在我国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和人民精神生活产生着日益广泛的影响。它所汇集的世界各国的科技、文化、艺术等信息及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提高素质,而且助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

互联网对文化本身,不管是生产、传播和使用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表现在几个方面:你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在同样一个,特别是门户网站上,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汇聚,而且它是动态变化的;网上论坛和新闻跟帖可以互动;互联网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平台,特别是web2.0的出现和应用,如即时通信和聊天室;博客、播客和维客,还有社会化社区网络。

作为一种便捷、快速、广泛的信息传播工具,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网络文化开放的特性,会不可避免地导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时下,在网络上传播谣言、他人隐私甚至淫秽色情内容,制作传播网络病毒的现象比比皆是。据统计,垃圾邮件给我国国民经济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60.69亿元人民币。随着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交易的迅速发展,盗用他人网络账号,网络欺诈行为日益增多。不健康的网络文化与互联网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由此加速不良文化的传播。

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强我国的网络文化管理和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达2.3亿,这股力量从最初的懵懂已经蜕变为今日的敢于针砭时弊、理性议政,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在社会各种问题和灾难出现的时候,总会听到网民们发出的声音。中国大大小小的网站也成为网民们议政论事的重要平台。可以说,网络更在改变中国,网络也正在成为舆情的重要阵地。

面对网络中的诸多恶俗现象,面对虚拟世界的诸多犯罪现实,网络文明的建设,刻不容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指出,网络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明的建设也日渐成为当前网络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网络世界的制度建设,用切实的管理程序、完善的网络制度、文明的网络文化来建设网络文明也成为众多网民的心声。这就要求必须实现民意表达的自由化,民意征求、收集和采纳的法制化。

正如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文明奥运”成为了一面奥运的旗帜名在史册。放之于中国现实,不但要加强现实精神文明建设,而且也要加强虚拟的网络文明的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在网上进一步掀起讲文明、树新风的热潮,有利于网络媒体更好地传播奥运、服务奥运;倡议迎接北京奥运、树立网络新风,提出要争创一流服务,坚持文明办网,加强行业自律,接受公众监督,抵制恶俗之风。

作为网络信息平台,互联网从业人员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自我管理,从办好每个网站,净化每个网页做起,为净化网络环境,树立网络新风做出贡献。

作为一名热爱网络、热爱奥运的网民,就更要严于律己,从自身做起,从网络言行的一举一动做起,打击网络恶俗、举报网络犯罪,为网络文明的建设出力。

作为互联网协会,要号召全国会员单位以及其他互联网从业者行动起来,抵制不文明网络行为,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同时号召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到网络文明建设的工作中来,自觉增强网络道德意识,自觉抵制网络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共同清扫网络垃圾,积极参与“阳光绿色网络工程”,共同维护文明网络环境。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从点滴做起,一致行动。从维护国家和全行业整体利益的高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准则,推动互联网职业道德建设,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觉履行自律义务;不制作、不发布、不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稳定、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德的有害信息;共同对网上的信息内容进行监督,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自觉开展自查、互查、自纠行动,坚决清除网上不良内容,共同抵制一切破坏网络文明、危害社会稳定、妨碍行业发展的行为。

(二)推进网络文明要依靠先进的技术保障

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技术手段则是有效保障的基础。实践证明,通过技术手段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新闻出版部门和各有关部门正在联手行动从五个方面为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开展工作,可以说是“五管齐下”。

一是依法规范。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修订《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通过法律、制度规范互联网传播行为。互联网传播是国际性的,我国正在力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网络法规,共同防范跨国网上淫秽色情活动。

二是教育引导。互联网是现代社会吸收知识和信息的便捷渠道,在广泛使用的同时,必须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新闻出版总署设立了上网忠告制度,所有网站网吧都有“远离色情,拒绝盗版”的上网忠告。有关部门还组织开展了全国百万中小学生签名活动,倡导健康上网。为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三是加强监管。行使行政职权管理是打击网络色情的主要手段。新闻出版总署利用技术手段实行实时监控,发现不良信息及时处理;设立了24小时举报电话,每天根据群众举报查处的网上色情活动有6至8件;同时还在全国实行公共场所巡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四是专项治理。网上“扫黄打非”专项治理行动接连不断。网上的淫秽色情内容多半是盗版软件,在反盗版的专项行动中也查处了一些色情案件。打击网络淫秽色情内容的专项行动今后每年都要坚持进行几次。

五是繁荣发展健康的网络出版,坚持一手抓清除,一手抓繁荣。在打击不良信息的同时,要组织出版丰富多彩的、吸引青少年的健康网络产品。新闻出版总署先后组织实施“中华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和“国家重大网络游戏出版工程”。

(三)网络文明建设需要有力的管理体制

为了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我国对互联网管理展开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我国制定了3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现在还在不断地完善。去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又制定了举报、删除互联网上不良和垃圾信息的具体办法,以抵制不文明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二是加强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三是开展了很多治理工作,包括整治网吧、打击网络赌博、淫秽色情等;四是开发和应用管理技术,我国建立了两个关防工程,一个是封堵有害网站的,封堵了2万多个,这主要是对境外的反动网站进行监控和封堵,另一个就是关于手机短信的;五是倡导行业自律,互联网协会有4000多家会员,协会发起了很多行业自律行动,在中央政治局学习之后,互联网协会最近又发起了弘扬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等活动。

但建设网络文明,是一项长期任务,重在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形成网络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实践证明,依托先进的管理手段已成为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的一种有效保障。

关于强化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篇7

一、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现状与分析

(一) 基层政府对公共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都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但相较城市发展水平,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还比较落后, 且城乡差距有加剧趋势。这就导致农村的各级政府和领导普遍存有“以经济发展为先导”“一切为经济发展让路”等观念, 而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种耗时、耗力, 又耗资金的公共项目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从而导致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和口号, 不受重视, 一些地方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低下, 基本工资福利得不到保证, 挫伤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工资积极性, 造成文化事业在农村发展受到制约。从整体看来, 我国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匮乏现状普遍存在, 城乡居民间的文化差距也在扩大。农村基层政府缺乏文化发展意识和高度已成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阻碍因素。

(二) 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薄弱

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 “农家书屋”“文化大篷车”“送戏下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一系列惠民活动在我国农民地区蓬勃开展, 我国农村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已取得相当大进展。但是, 受我国农村各地区文化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众多等因素影响, 这些惠民活动覆盖的区域十分有限。因此, 从总体来看,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处于初创期,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 存在很大改进空间。农村的很多乡村连基本的图书室、公共的健身器材等都不具备, 文化站设施陈旧、老化、不全, 文化阵地被占用被变卖等问题普遍存在。基层文化阵地有待政府加大投入提档升级。

(三) 公共文化产品与农民实际需求脱节

我国城乡文化发展水平虽然存在一定差距, 但是我国广大农村也和城市一样处于快速转型的关键期, 农村地区对文化的需求也同样呈现出复杂性来。东西文化、城乡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文化形态冲击着农村居民的思想和文化生活, 也使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富有层次感和多样性。但是我国很多文化工作者对此没有充分认识, 仍然认为农民需要的只是通俗化的“娱乐”。这也导致, 目前我国众多面向广大农村居民的影视节目越发不接“地气”, 也越发与农民实际的文化需求脱节。

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一) 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运行机制

农村公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包含相关政策法规、人才队伍、文化基础设施、管理机制等一系列的建设内容。因此, 如何建设一个长效的运行机制, 就成为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败的关键与保障。各级政府, 特别是基层政府除了要提高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外, 还要在政策、人才、资源等方面对农村特别是要对偏远的农村地区进行倾斜, 将支持落实到实处, 切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地区的基础覆盖。

(二)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面向广大农民的文化建设工程, 因此, “以人为本”、以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本, 为农民提供文化服务就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立足点, 也是其内在要求。而建设一支熟悉农村文化、了解农民文化需求的高素质的农村文化服务队伍则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人才保障。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虽然产生于农耕文化的沃土之中, 但是由于受观念、政策、教育等因素影响,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这也导致农村文化人才缺乏。要实现新农村文化建设目标,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文化人才培养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基层政府可通过定期安排专家讲座、人才进修等方式培养和储备农村自有文化人才。同时, 还要提高农村文化人才的待遇, 确保应有的工资福利待遇,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这样也有利于不断吸纳专业人才扎根农村服务农民。

(三) 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资金不足是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导者, 政府要解决这一问题, 要履行好文化建设的职责, 加大资金投入是必要基础, 同时, 还要加快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节奏。当前, 我国农村很多乡村由于缺少资金, 根本无法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 这导致这些地区的居民难以享受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繁荣成果, 而信息闭塞、文化生活匮乏等状况也会在相当大程度阻碍或拖慢农村发展的步伐。据国家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还有8000万人未实现脱贫, 而这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在农村地区。可以相见, 这部分人如果没有政府资金的支持, 根本就享有不了文化权利。而经济收入差距与文化权益不均等问题都极易成为社会不稳的成因, 也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 就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议题, 政府要担责, 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四) 科学化的管理和完善的监督机制必不可少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还需要科学化的管理和完善的监督机制加以保障。科学管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应用可以将文化建设与本地区的经济、教育、环境等实现有机整合, 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而完善的监督机制, 则能够有效防止文化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还能够起到规范行为等作用。政府要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进度、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程度等做到心中有数, 切实保障农村居民能够享有同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权利, 避免走形式主义、避免文化阵地的萎缩、避免文化人才的流失、避免腐朽文化的侵害。

三、结语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也是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目标最终实现的制度保证。从根本上来看,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实现农村经济与文化的同步发展,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到新阶段的内在要求。

摘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 我国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伴随而来, 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不仅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也是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内在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更是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 是维护公共文化生活的公平与正义,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本文将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 并从机制、人才、投入等角度就如何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给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于群.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行政管理改革, 2012 (3) .

关于强化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篇8

一、老龄化基本情况

按照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油田老龄化形势呈现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进入老龄化社会早,据有关统计数字反映,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油田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二是老龄化程度高,截止2014年6月底,离退休职工及家属有15247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达8611人,约占油田总人口的14%;70岁以上老年人3544人;80岁以上老年人802人。三是老龄化趋势逾加明显,油田老龄人口每年以1.6%的速度递增,据此态势,2020年,油田老龄人口达1.9万,占30%,达到重度老龄化社会。四是养老服务压力大。随着老龄化不断加深,高龄化快速发展,“空巢”和“失能老人”越来越多,“未富先老”问题日显突出,养老服务社会化需求日趋势强烈,如何在“未富先老”的社会形势中发展矿区养老服务业,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工作,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二、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油田党委、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油田离退休管理部门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加快推进矿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和《青海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精神,积极探索矿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引导、属地为主、区域化辐射、差异化服务”的养老服务机制,逐步探索建立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9073”矿区养老服务模式(即:离退休老人90%实现居家养老,7%享受社区养老,3%进入各类养老服务机构)。

(一)青海油田养老服务工作状况。随着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建设的投入,油田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有所增强,基地后勤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完善了12个居委会、健全配套了5个社区医疗点、改造维修了4个离退休管理站、1个老年大学。油田82%的老同志生活在各离退休基地。

(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状况。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油田采取多种途径,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整合各离退休基地各类可用服务资源。

1、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在抓好各离退休基地建设的同时,都成立了离退休管理站,新(改)建具有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场所。

2、注重加强组织队伍建设。一是抓好专职人员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队伍综合素质。二是注重发挥“爱心互助小组”的主力军作用。目前,138个离退休“爱心互助小组”对基地离退休人员分区、分片、分楼专人管理。三是积极探索推行“以老助老”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3、积极推进“一键通”呼叫系统的建设。油田相关部门已着手探索“一键通”呼叫系统的建设工作。目前,“一键通”项目实施的建设意见已完成。

(三)社区养老运行情况。近几年来,油田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累计投资2500多万元,设置有室内、室外各种适应老年人读书、阅览、娱乐、活动及小病就诊的场所。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油田党政组织的关心下,油田养老服务事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无论是从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还是从养老服务的形式、水平都与油田养老服务需求,和中央、省老龄委的目标要求有一定差距。

(一)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滞后。虽然近几年油田在养老服务方面加大了投入,但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上滞后,目前还没有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院、敬老院这样的机构。

(二)政策扶持不到位。养老服务业投入大、收益低、投资回收期长、经营风险高。尽管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但太多投资意向者仍然呈现试探、观望状况,实际投入的不多。

(三)居家养老服务机制不健全。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家政服务、日间照料、精神慰籍等养老服务的项目短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家庭亟需的家政服务人员不能满足需求。

(四)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缺乏。油田目前没有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其次,护理员不足,专业护理人员难招。

四、相关建议与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养老事业中的主导作用。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依托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老龄委),强化对油田养老服务行业的管理和指导,逐步形成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为示范。

(二)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规范运营。积极组织研究国家、地方有关养老政策,结合油田实际,制定和完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的相关标准。

(三)加大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力度。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辅,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慈善机构对老年人事业的支持。

(四)加强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着力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服务人员专业化。包括养老服务知识的专业化与养老服务职业的专业化;二是不断加强养老志愿者队伍建设。三是设立养老服务业水平监察机制。建立规范透明的监管程序,专业化、标准化的监管体系。

(五)营造尊老、爱老、助老氛围

上一篇:租房授权委托书下一篇:2022年高考作文精彩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