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帮扶工作方案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贫困村帮扶工作方案(精选9篇)

贫困村帮扶工作方案 篇1

根据我县“精准扶贫,同步小康”的战略部署和相关文件精神,按照教体局关于教育扶贫的工作部署,为促进此项工作真正得到扎实有效的开展,我校精心研究,特制定对我校辖区内贫困户的帮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各级部门和领导的要求,瞄准贫困户,以保证每个贫困学生都能入学接受教育,享受国家教育惠民政策为目标,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参与结对帮扶的积极性,积极配合各部门的人力、物资、资金、技术、信息优势,对贫困户实行有效的帮扶,使贫困户尽快脱贫。

二、帮扶原则

1、以“不让一个学生应贫困而失学”为首要原则。

2、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激活脱贫信心,增强实干动力。

3、严格按各级政府部门的指示和要求行事,定点定位定时定户,精准到位。

三、帮扶对象

帮扶对象应在农村贫困贫困群众中选定,具体帮扶对象在村民或村民代表认可的基础上,与村“两委”共同确定。

四、帮扶任务、目标

1、任务:学校领导各包一户,党员教师包两户。

2、目标:通过与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结对帮扶,促进教育脱贫工作,并帮扶贫困户基本脱贫。

五、帮扶措施

我校党员干部要对帮扶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教育扶贫和其他的各项扶贫政策真正入户,落到实处。

1、对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贫困户,重在思想引导。要采取正面引导、典型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他们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陈旧思想,克服思想障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尽快脱贫致富。

2、对“因老、因残、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重在补助。一是完善建档立卡档案,对贫困户子女上学,两免一补营养餐等教育惠民政策保证落实到位;二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坚持以党组织和政府的名义上门进行走访慰问,宣传政策。

3、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重生产扶持。我校包抓人员将密切配合各级部门对贫困户做好技能培训、就业扶持、信息服务,确保增产增收,加快脱贫步伐。

六、责任机制

建立督查考核制度。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督查,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七、领导小组 组 长:李志荣 副组长:李福能 高大刚

成 员:全体党员教师及中层以上领导

贫困村帮扶工作方案 篇2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分析 帮扶工作

0 引言

贫困大学生是一支特殊群体,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这支特殊群体也将逐步扩大,从教育面向未来角度出发,准确掌握贫困大学生现状,做好帮扶工作将越来越重要。

1 贫困大学生数量及来源

1.1 贫困大学生数量。据了解,截止2005年底,在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的1387万在校生中,贫困生约占20%,人数在270万人左右,其中特别贫困学生占5%到10%,人数在70万到140万之间。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为例,我院是一所国办全日制专科学校,属于全国范围招生,现在校学生10000人左右,其中贫困生2000多人,占学生总数的1/5还多。

1.2 贫困大学生来源。这些学生中大部分来自经济落后、地处偏远的农村,他们多依靠种地维持生计,无其他经济来源,再加之家庭人口多、土地少,父母身体状况等原因,年均收入不足3000元甚至更少;另外,随着国企改革,在城市中出现许多下岗工人,来自下岗职工家庭的大学生也不乏少数,虽然领取着国家发放的低保补助,但高额的学费,也一种沉重的负担。贫困大学生的类型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2 贫困大学生心理分析

贫困大学生因经济困难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不愿与老师及同学交流,性格孤僻,在他们看来,经济上既然已经存在劣势,就绝不能再让别人看到自己心理上的脆弱,因为精神长期受到压抑,导致人格分裂,而他们自己又不会调整心态去适应并正确面对现实,往往会采用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极端方式,来宣泄积压以久的情绪。例如,2004年2月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的重大恶性事件,至今仍令人深醒。马加爵的犯罪不是偶然的,是因为穷困、歧视而心理畸变、人格分裂发展的结果。终于有一天,在一点小事的刺激下积郁爆发、心理崩溃并挺而走险、报复杀人,铸下弥天大罪。又如,2007年4月,发生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美国最为严重的校园恶性枪击案,23岁的韩国学生赵承熙枪击造成33人死亡,本人开枪引弹自尽。赵承熙性格孤僻,存在心理、精神方面的问题。反观马加爵和赵承熙事件,他们都是社会歧视的牺牲品,没有及时得到心理的关注,也暴露了一个我

们社会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切实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生活的帮扶工作

3.1 构建健康人格,树立正确人生观。人格是一个人的灵魂和精神世界,不能因家境的贫困导致人格的贫困,不能让自卑心理成为人生发展的绊脚石。“扶贫先扶志”,不仅要在物质上支持他们,更要在精神上支持他们,加大对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度。我们要把心理教育纳入教学体系,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掌握心理调适以及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增进心理健康水平,构建健康人格。

3.2 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感受人文关怀。和谐的人文环境对学生来说,是一方成长的沃土。学校要倡导同学之间相互关爱,真诚接纳,共同成长的理念。通过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贫困生不仅在生活上得到帮助,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给予支持,最终实现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主张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营造奋发学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比学习、比进步、比创造”的环境远比“比吃、比穿、比享受”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3 解决贫困学生学费缴纳难题,减轻家庭负担。①开辟“绿色通道”,暂时解决贫困学生学费问题。考虑到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院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每学年都有200多新生通过“绿色通道”,暂时解决入学难问题,避免了未入学先辍学现象的发生。②以“国家助学贷款”方式,解决贫困学生学费问题。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并配合当地金融机构做好学生“助学贷款”办理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费问题。③严格审核贫困学生条件,制定贫困标准,及时上报贫困学生数据,对国家拨付的“助学金、奖学金”,按时按量发放到贫困学生手里,用以抵偿欠缴的学费。

3.4 解决贫困学生生活困难问题,安心完成学业。通过“勤工助学”可暂时解决部分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但目前,各高校所能提供的岗位也很有限,不能满足所有贫困学生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拓宽助学途径,不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既可解决生活问题有可积累经验。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并给予这方面的政策支持;学校也是高度重视,尽可能为学生创业提供便利条件。09年3月20日的《燕赵晚报》上用一整版篇幅,登载了一篇题为《不安分大学生承包餐厅惹争议》的文章,此文讲述了河北政法职业学院07级贫困大学生王振忠在学校支持下承包食堂窗口,并以招牌“冬瓜排骨面”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开业17天赚了700元,为他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的故事。王振忠经过调研、认准时机,通过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兄弟二人上大学的全部费用,还积累了就业经验,很值得其他同学学习。这样的例子各高校都有,比如我们学校管理系的大学生李茂青,就选择了自主创业,并小有名气,新闻媒体也给予了关注和报道,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一时成为校园内热议的话题。学校更是予以了肯定,并鼓励更多学生创业,希望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能够自立生活。

3.5 发挥舆论作用,争取社会资助。主动与新闻媒体联络,宣传贫困学生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积极从社会上争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资助。我院贫困学生多次得到石家庄市政府及市财政局、北国超市等多家单位及个人的资助,使得贫困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

3.6 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还贷难问题。据悉,2004年湖北省教育厅率先实施了“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效果很好。其主要方法是:招收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农村乡镇学校任教,品学兼优的贫困毕业生和来自贫困县(市)的毕业生优先录用,服务期为三年。年度考核合格者,省教育厅对每人每年奖励5000元,按年发放,对借有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此奖励优先用于偿还贷款。服务期满后,毕业生可自主择业,也可选择继续留在农村乡镇学校任教。

湖北省教育厅的这一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首先,有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当前,经济危机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很大困难,这对本已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更上难上加难,湖北省教育厅的这一举措无疑给贫困生减少了就业压力,还解决了困难学生还贷款难的问题。其次,高校大学生到农村乡镇学校任教,有助于农村教师素质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优化了农村教师结构,促进了师资力量均衡分布,可谓一举三得。

综上所述,为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做好贫困大学生工作,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子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7.

[2]庞丽娟.等.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原因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

[3]李胜新.王春生.贫困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对策[J].理论界.2008.

包村定点帮扶贫困村实施方案 篇3

今年我局包村增收及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分别是****村(局主要负责人包村点)和*****村(局下乡住村点)。2012年1月11日下午,全市农村工作队总结表彰会召开后,局帮扶工作队马上就召开会议,因地制宜制定帮扶计划。

一、完善机构、建章立制。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要加强领导,建立一个完善的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从顺利开展,为此我局及时成立了扶贫工作队,由局党组成员任组长,亲自抓扶贫工作,由一名科长、一名科员具体负责扶贫工作的实施,同时全局人员轮流开展相关工作。并在扶贫村也相应成立了扶贫小组,由村支书任组长,长期负责该村的扶贫工作,同时聘请了村里关心公益事业的群众作为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扶贫工作。为了确保扶贫领导机构切实能从广大群众的利益出发,组织实施扶贫工作,我局还明确规定了办事人员的工作职责,以完备的制度管理扶贫工作,做到组织健全,人员落实、管理严格,加快我局扶贫工作的进度。

二、依据扶贫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1、在春节过后去一次住村点,共商全村今后发展规划。

2、开展一次送医送药下乡活动。为解决当地村民看病难、看

病贵的问题,八月份协调组织药店、医院开展一次送医送药下乡活动,为群众义诊,并免费发放常用药品。

3、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增收问题。

****村是***有限公司“双千亿”工程征地、拆迁村之一,按计划2012年全村要完成征地、拆迁、搬迁工作。在搬迁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搬迁后群众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积极主动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

&&村是自然资源比较匮乏的山区,群众信息不灵,收入有限。但该村海拔较高,雨水较充沛,非常适宜中药材柴胡、板蓝根等的种植,我局扶贫队根据实际,准备从中药种植方面引导群众增产增收。

4、积极联系劳动部门拓展劳动输出渠道。

5、倡导全局机关干部职工在春播秋收时节,包户帮助村民种植收割。

6、在“七一”期间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一次献爱心捐赠活动。

三、基层党建工作计划

为落实好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各项任务,我局就联系点的党建工作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健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和工作制度。以“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契机,局党支部要与村党支部对接,帮助联系点健全

落实党建各项工作制度,促进村级党支部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2、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切实抓好工、青、妇和民兵等群团组织和配套组织建设,坚持把群团工作纳入支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课的培训内容。

3、认真制定理论学习计划和安排。以党课和党员学习日等为载体,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学习,在统一思想上、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学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同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学习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科技、历史文化、法律法规、党务政务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

4、做好新形势下的发展党员工作。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力度,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5、充分发挥村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能把优秀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两委”干部,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

此外,工作队还要坚持做好各个节日对相关对象和特定人群的慰问工作,适时做好有关捐赠活动,做好扶贫工作的衔接环节。做到下乡扶贫工作既要办实事也要办好事,既要物质扶贫也要思想扶

贫,既要解决群众的眼前困难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落实到下乡扶贫工作中。

学校贫困学生帮扶计划方案 篇4

为贯彻落实学校党委“一四”战略目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指导,依据学校教务处《关于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帮扶的通知》(湘一师教通〔20xx〕101号),制定本方案。

二、帮扶对象与帮扶人员

帮扶对象:每学期补考后有一门及以上课程学习困难的学生。

帮扶人员:相关课程教师、辅导员、班导师、教师党员作为帮扶教师。有较好学习基础、能承担公共课或专业课帮扶的同级或高年级学生、学生党员作为朋辈帮扶。

三、帮扶策略

1.学院成立专门的学习帮扶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全面的学习帮扶工作。具体帮扶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刘立勇满君丰

副组长:何向阳陈奕

成员:岳珂娟张燕丽黄悦王玉辉曾玢石

2.依据专业差别,分别为帮扶对象指定帮扶教师和朋辈帮扶,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一对一帮扶辅导。优先安排院领导、中共党员作为帮扶人员,了解被帮扶对象的学习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帮扶。具体帮扶对象安排表见附录。

3.对教师帮扶过程进行定期检查。每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分别对教师帮扶情况和相关记录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帮扶效果好的教师进行表扬和奖励,并在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对于帮扶效果差的老师提出批评。

4.帮扶人需要从知识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帮扶,采取多帮助、多鼓励方式,并做好帮扶工作记录。

5.系统安排学生辅导答疑时间。要求各教学系制定学生学习辅导时间值班表,每个任课教师至少在每个星期需要值班半天,为学生学习提供辅导答疑服务。

关爱帮扶贫困残疾学生活动方案 篇5

为进一步形成关爱残疾人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按照县教育局相关通知要求,我校决定开展“关爱帮扶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教育活动,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进一步加强对我校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帮扶工作,依法保障残疾儿童的教育权利,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他们不因身体缺陷而失去求学机会。通过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和残疾学生自己的努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工作措施

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围绕“关爱帮残疾学生”这一主题,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国旗下讲话”主题宣传活动,办一期黑板报,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号召学生在不增加家庭负担和自愿的前提下,节约自己的零花钱,向残疾学生献爱心,教育学生学会关爱,学会帮扶。

2、加强领导,强力推进

为加强对对残疾学生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特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德育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余全体老师为组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残疾学生帮扶的方案、协调和总体部署。

三、帮扶方式 由全体教师与贫困残疾学生结对帮扶,以班级为单位与残疾学生结对帮扶,每班扶助一名残疾学生。

四、帮扶内容

1、思想上解惑

鉴于残疾学生的特殊,因而资助方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许多残疾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帮扶者平时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一样看待,平时多与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

2、生活上资助

残疾学生平时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们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扶助方要适当的资助,每学期开学都要给贫困生购买学习用品及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

3、学习上帮助提高

残疾学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成绩不如人意,为未来人生打好底色,就必须培养他们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在未来社会立足,有所建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党员要发挥“先锋岗”作用,要从学习上去帮助,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学好功课,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

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机制探析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机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14-02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普及面逐渐加大,在不断深化教育制度改革的同时,为保证教育工作的费用支出,高等院校的学费逐年升高,给一些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500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也有约230万人。高职学校因入学门槛较低、知识实用等,逐渐成为贫困生的优先选择。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99万人,有近百万的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需要就业。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相对处于劣势地位,在人才市场竞争中面临激烈竞争。学生顺利就业,不仅与其本人及家庭的利益有关,而且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就业现状

(一)自我心态及定位。一方面,因生活环境形成的心理负担,部分高职院校贫困生将自己定位于弱势的状态,在大学生活中没有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就业时缺乏足够的自信,不能结合自己的优势及掌握的信息资源来获得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沉重,迫切需要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从而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因此,片面追求“一步到位”,存在就业期望值较高、择业成本高,选择东部沿海城市多、国企多,而西部地区少、农村少、私企少的现象。

(二)综合条件偏低。大多数高职贫困生在乡镇或县份接受基础教育,由于地方基础建设和教学水平薄弱,在一些课程上没有得到较好的启蒙教育,如计算机、外语、体育等课程。同时,由于各方面条件制约,父母也很少对他们进行社交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教育。他们的伙食标准往往较低,这个阶段所需的营养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导致身体素质较差。综合素质较差是影响高职贫困生就业的本质原因。

(三)就业市场现状。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阶段,就业公平未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家庭关系、社会资源对其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经济条件差、社会关系弱、个人素质不突出使贫困生输在起跑线上。另外,贫困生因自身和家庭所掌握与利用的信息资源有限,物质经济条件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加之社会就业竞争激烈,所以在就业层次与质量上降低标准,故而使得该群体的签约率偏低。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家庭经济条件因素。高职院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经济收人偏低的城镇下岗失业家庭或单亲家庭等。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学费相对较高,甚至有些地区高职院校的学费是本科院校的2倍,这给高职贫困生更增加了经济的负担。经济的压力导致贫困学生的校园生活面窄小,在求职过程中难以获得好的岗位。一些贫困生毕业找工作时,无经济能力承担找工作的相关费用,如简历制作费、服装费、通信费、门票费等。贫困生择业期间,由于考虑求职成本,不得不只做简单的“就业包装”。高职贫困生在就业范围选择上也相应狭小,他们减少赶赴校外招聘会的次数,失去收集信息和实践的机会,缺乏竞争力。

(二)帮扶支持体系因素。目前,高职院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上大多数是从经济上进行帮扶,通过“奖、助、贷、补、减、免”绿色通道等各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但在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和就业服务等方面还缺乏有效的帮扶。高职贫困生特殊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比一般学生承受着更多的压力。

(三)专业选择与市场需求因素。高职贫困生个人及家庭对待专业选择问题比较保守,希望就读一个当前最稳定、收入较高的行业所对应的专业,但是一些高职院校的盲目扩张导致专业设置失衡,加之贫困生不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供求状况,盲从热门专业,导致还未就业就已经失业,出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构建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机制

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以及对贫困学生的奖助政策和就业帮扶体系,是促进贫困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以“外”字为特色,培养外向型商务应用人才,打造“为繁荣广西商务经济、北部湾区域经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服务”的理念。学院自从2003年首届毕业生至2013年,连续10年被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历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3%以上,贫困生平均就业率达90%以上。学院针对贫困生出台了一系列资助和就业政策,有效保障贫困毕业生的高质高量就业。分析其经验对策,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解决贫困生就业工作开展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一)构建院系二级管理体系,规范贫困生“助、奖、就”模式。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构建资助、就业工作院系二级化的管理体系,为贫困学生在“入学—在校—就业”过程中享受一体化的就业帮扶模式。针对困难新生进行“绿色通道”、学费减免、专项经费资助等方式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在帮扶模式中细化到由系部成立贫困生工作小组,在贫困生就读期间为其搭建“学院—系部—学生组织”三级学生资助工作网络。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就业工作评估体系的标准,研发出一套用于管理日常就业工作的系统,系统具备标准的、统一的工作模版,实现贫困生就业工作的规范化。通过建立优秀贫困生档案,结合校企合作就业模式,校企双方共同为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搭建一个顶岗实习与就业的平台。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构建贫困生帮扶模式。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专兼职指导团队。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共有专兼职职业指导教师40多人,6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部分兼职教师是企业里有着丰富的创业经历的成功人士,他们以集中授课、讲座或沙龙等形式定期到学院为学生做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种教学交流、社会调查、教改科研等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活动,形成“教学—科研—指导—服务”一条龙的就业指导体系。

2.配备专门工作场所。职业指导除常规的授课方式外,职业指导老师在平日工作中还应为学生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成立职业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工作场所、办公设备及专业咨询师,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模式对贫困生进行职业指导,或是以网络QQ咨询等方式为学生解答职业就业问题。同时,学院还与人才市场、社会人力资源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等单位强强联合,举办各类讲座或现场咨询活动,为贫困大学生搭建良好的就业立交桥。

3.搭建心理辅导机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对贫困生就业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构筑贫困生的精神帮扶机制,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精神,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引导,塑造健全人格。首先,帮助贫困生客观评价自我,淡化自卑、焦虑、不满情绪,积极融入环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其次,注意帮助贫困生转变学习观念,提高综合能力,教育他们除了书本上的知识,生活中、人际交往中的知识也同样需要学习。同时,建立健全贫困生的心理档案。从他们入学起的各种心理信息,如性格类型、心理问卷调查测试、参加心理培训状况等记录成档案,以便及时了解掌握贫困生心理历程。

4.开展具有特色的就业育人计划——“银雁计划”。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开展的以强技能、促就业为目的的“银雁计划”获得首届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品牌项目。该项目将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喻为银雁,通过“引导—孵化—高飞—反哺”一系列成长培训和提升,使银雁展翅高飞,最终反哺学校,受惠学生,感恩社会。全区仅有10个项目获此殊荣,在全区高校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完善奖励政策,鼓励贫困生到城乡基层、西部就业。构建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鼓励和引导贫困生到城乡基层、西部地区工作。实施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定向培养制度,对高校毕业生到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担任专业教师、服务年限达到6年者,建议由地方财政返还其在高校学习期间的全部学费。对于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应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重点解决好他们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人员编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四)实施个性化指导,关注特殊贫困学生群体。关注、关爱“双困生”和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对于“双困生”,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其实现就业。一是经济支持,拨出专款给学生各种经济上的支持,建立“双困生”档案,为“双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二是对该类群体优先指导、帮扶和推荐,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政策咨询;三是思想辅导,每天安排咨询师通过现场和网络两种途径来接受学生的职业困惑咨询;四是与广西区人才市场、南宁市人才市场等单位开展“双困生”帮扶对接活动。针对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推进特殊群体就业服务、改变单位一贯男性优于女性的用人观念,培养贫困女大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贫困女大学生向更适合的第三产业就业,扶持贫困女大学生创业等措施,切实帮助贫困女大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谢清平,曾俊.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赣州市高校为例[J].成功(教育),2012(16)

[2]刘义.地方高校贫困生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索——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J].前沿,2012(16)

[3]岑道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与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

[4]任达轩.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透视[J].北京教育,2009(Z1)

[5]曲秉春,金喜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9(9)

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总结 篇7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市深化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成委发[2012]10号)文件精神要求,20**年是全市第二轮第二批扶贫开发工作的最后一年,**区对口扶贫开发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思想,明确责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实施规划帮扶、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举措,进一步加大帮扶工作力度,积极寻找帮扶工作突破点,着力抓出亮点、抓出成效,确保今年第二轮第二批扶贫开发收尾工作取得优异成效,全年XX县7个对口扶贫帮扶村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可达15%以上。现将我区定点对口帮扶XX县7个贫困村总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

针对全市第二轮第二批扶贫开发工作要求及XX区对口帮扶XX县7个贫困村的具体任务,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政府印发了《转发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的通知》(锦委发[2012]22号),进一步明确了对口扶贫开发的任务、重点、内容、措施及要求,同时,区委、区政府领导还专门就对口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有力推动了我区对口帮扶工作的有序开展,涉及我区7个对口帮扶部门根据市、区要求分别拟定了帮扶方案、建立了帮扶机构、落实了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了帮扶工作运行机制。区统筹局作为我区扶贫工作牵头单位,为确保今年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拟定了《XX区2012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并多次积极主动到XX县农发局对接共商对口扶贫帮扶工作,全年共组织我区承担对口扶贫帮扶的7个部门召开工作推进协调会议2次。同时,我区7个部门均按区上的要求成立了部门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具体经办人员为成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经办干部定点帮的帮扶工作机制,确保了今年各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完善了帮扶工作措施。根据对口帮扶XX县7个贫困村的具体情况,结合帮扶村实际,我区7个部门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了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具体的帮扶工作措施及完成的时间节点,切实把帮扶工作纳入了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本单位整体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提高了帮扶工作的质效。

(三)进一步完善了帮扶工作计划。区统筹局会同7个对口帮扶部门的领导,多次组织干部到定点帮扶村实地走访,与XX县、镇、村干部共同商讨帮扶工作思路、工作措施,落实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并重点围绕脱贫致富思想建设及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发展、农村基层教育培训等方面制定了具体帮扶计划,为帮扶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实地调研,有的放矢,共商对口帮扶工作方案

根据省、市、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五大兴市战略”部署,按照“低保保生存,扶贫促发展”的工作原则,以及“定期到帮扶村调研、定期走访困难群众、定期回访帮扶效果”的帮扶工作要求,区统筹局会同7个对口帮扶部门领导和经办人员在工作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分别多次到定点帮扶村去实地调研,全面了解当地群众所需所盼、生产生活实际及村组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急需帮扶解决的问题。共同商定了“改善帮扶村农业基本条件,发挥帮扶村潜在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对口帮扶思路。

为使整个帮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我区7个帮扶部门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详细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并充分结合本部门人力、财力、技术、社会资源等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确定了以道路设施建设、塘堰修建、文化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完善、产业经济发展壮大、专业人才交流培训等为主要内容,把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有机结合起来的帮扶工作方案。同时,我区7个帮扶部门按照帮扶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分步实施,力求收到帮扶一村、变化一村、见效一村的实际成效。

三、强化措施,定点帮扶,促进全年帮扶工作全面完成(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帮扶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区交通局针对隆盛镇新开村提出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综合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状况,投资10万元完成了新开村16组堰塘(约1.5亩)、19组泵站、堰塘的建设。二是区教育局在帮扶广兴镇九龙村的工作中投资10余万元帮助该村修建了300米长的防洪水渠。三是区商务局投资12万元,为隆盛镇石竹村村民新居安装路灯,完善村民生活设施。四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对口帮扶中投资5万元援助隆盛镇茅庵塘村文化中心广场建设;投入4万元资金用于改善“两委”办公条件。五是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年初从公用经费中挤出5万元拨付给五凤镇白岩村,作为白岩村文化活动中心涉及文化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启动资金,今年拨付45万元用于五凤镇白岩村道路建设。通过以上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对口扶贫帮扶村群众生产、生活及文化设施条件,对该村脱贫致富、发展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狠抓公共服务建设,着力提升帮扶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一是区卫生局在对口帮扶金龙镇谢杨坝村工作中,投入资金50万元为其援建卫生站,目前卫生站已基本建成,x光机、b超机等医疗设备已安置完毕。同时,区卫生局还组织其下属的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专家到谢杨坝村开展了6次义诊活动,义诊人数达7000余人次。二是区教育局针对广兴镇九龙村提供该村品学兼优且家境贫困的子女家庭名单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对困难家庭学生进行资助,并在节日期间进行走访慰问。三是区旅游局在帮扶土桥镇平山村中,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活动,投入3万元在社区广场安置一套体育健身器材,并为村文化活动中心购买桌椅和书籍,同时全年慰问困难群众50户。四是区文化广播局在年底之际,结合“挂包帮”活动,出资1万元购买油、米等生活用品慰问该村15户贫困户。

(三)狠抓产业调优升级,着力增强帮扶村“造血”功能。

一是区旅游局结合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一方面采用多种途径帮助推广宣传土桥镇平山村旅游资源,如在我区相关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中,协助宣传金堂的“万亩蓝莓园”、“孝文化节”等旅游活动;另一方面帮助当地农家乐提档升级。由区旅游局聘请旅游专家,专程赴对口联系的平山村,对当地的农家乐业主及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当地农家乐的管理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平山村游玩。二是区商务局利用我区营销优势,着力帮助对口帮扶的隆盛镇石竹村在特色农产品经销上拓展渠道,实现“农超”的有效对接,拉动该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三是区文化广播局在五凤镇白岩村帮扶中,依托该村的产业资源,通过市、区部门共同帮扶,初步在白岩村形成了以水果、黄金酒及跑山鸡为特色的优势产业,提升了村级经济实力,村民经济收入得到了大幅度增长。

(四)狠抓素质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帮扶村自我发展能力。

加大农民素质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是实现对口帮扶村脱贫致富的有力保障。我区各帮扶单位利用职能优势,加大对口帮扶村科技人员、农村实用技术人员、旅游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的培训力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尤其是加强了对茅庵塘村选派到该局挂职锻炼的村组干部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基层干部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进一步增强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本领。

四、下一步打算

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培训会议简报 篇8

我市召开全市驻村帮扶工作述职培训会,学习省委书记王东明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传达贯彻有关会议精神,组织区县扶贫副书记、驻村工作组长和“第一书记”代表述职,对全市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培训。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熊伟出席会议,市委常委雷勤主持会议,副市长阿刘时布出席会议。

会议强调,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驻村干部要找准定位、明确职责、扑下身子,狠抓落实。要挂图作战推进精准脱贫,每个工作组都要列出清单,建好台账,明确进度,全面实施挂图作战。要抓好班子夯实基层组织,各县(市、区)组织部长要亲自抓,9月底前选优配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抓好村组干部能力培训、制度规范、后备培养,为贫困村留下一支“永久牌”的驻村工作队。要想方设法壮大集体经济,采取村“两委”负责人带头发展或村级资产入股、租赁、合营等方式,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要真心实意积极为民办事,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建好“1+6”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要“一核多元”强化基层治理,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建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进依法治村,让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要通过党员示范带动群众脱贫,突出发挥“双带”(先富带后富,党员带群众)作用,大力实施党员精准示范工程,形成“双带”效应。

会议要求,驻村干部冲锋在前,派员单位要全身心支持,地方党委要压担子重用,协调小组要严格管理,激励驻村干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贫困村帮扶工作方案 篇9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心理健康 成因分析 帮扶措施

一、引言

目前,高校贫困生已成为大学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各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这支特殊群体也正逐步扩大,每年的学费及生活费用对贫困生来说则是沉重的负担。贫困生的思想状况、心里状况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高校校园的稳定,因此,做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帮扶工作,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准确掌握贫困生心理现状,做好帮扶工作将越来越重要。

二、高校贫困生的概念、比例及来源

所谓高校贫困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据统计,全国高校贫困生所占比例最低为10%,最高达35%,平均数量已占在校大学生人数的20%左右,而且还呈上升趋势。目前高校贫困生来源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从其构成可以分成固定人群和非固定人群。固定人群一是指由于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在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下,高校贫困生大多数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等经济不发达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还有部分从经济落后地区来到沿海等高消费地区就读的学生,收入与支出标准差距较大,使得生活更加拮据。二是家庭收入不稳定者: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只靠土地为生,收入随着自然环境时好时坏,生活不稳定;来自城镇家庭,父母无固定工作,收入微薄且不稳定,难以承担学生的固定生活和学习开支;家庭负担沉重者,多是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弟妹要抚养,家庭经济不堪重负。非固定人群如家庭变故,近年来较多出现的下岗职工家庭,断了经济来源,固定开支受到冲击,无法承担高额学费支出;经济变故,家人或本人病重需要支付高额医疗费,甚至负债累累,生活难以继日;婚姻变故,随着近年来离婚率的不断攀升,部分学生因父母离异导致生活学习费用供给不正常,学习生活费用也就成问题。另外还有由于不可抗力的天灾人祸,使一些学生失去经济来源,加入贫困生行列。

三、高校贫困生心理表现及成因分析

1.因学习压力较大而产生焦虑和紧张心理。贫困生把取得高学历作为日后提高就业水平,从而让家庭和自己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他们希望通过发奋学习而努力成才,彻底改变现实命运,所以在求学过程中承载着比非贫困生更大的期望和更大的心理压力,而现实生活中,贫困生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在拼命学习以期获得奖学金的同时又不断寻求勤工俭学的机会。一方面,较高的学习目标需要付出相对多的学习时间和因勤工俭学而不能保障学习时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急需通过勤工俭学自立与许多现实问题难以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的拼搏得以解决的矛盾,都使贫困生身心俱疲,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使在学期间学习压力更大,久而久之,部分贫困生可能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人格发生变化,出现精神病症状。

2.自卑、敏感、不稳定心理。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鄙视等否定的感情,是对个体的得失、荣辱过于强烈的一种心理体验。面对经济贫困的现实,由于自卑缺乏承受挫折的忍耐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从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具体表现为很少与同学交流,不常参加集体活动,消极地对待人生,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是贫困生的心理特点。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内心极为敏感。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容易引起强烈的情感波动。另外,对于贫困生,他们的上学费用要靠家长借债或自己贷款供给,将来要靠自己的薪水偿还,面对就业压力,可能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忧虑或没有信心,外在情绪表现抑郁消沉,言谈举止具有不稳定性。个别贫困生产生退学、轻生的念头或行为。

3.因人际交往困难而产生的抑郁、孤僻心理。在目前教育体制中对一个中学生的评价和认可主要依据的是其学习成绩。这样,无论是城市贫困生还是农村贫困生,都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优异的成绩,从而赢得同学的羡慕和老师的喜爱,即得到较高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然而步入大学后,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让贫困生的成绩相应地失去了明显的优势,且社会的贫富差距在校园中凸显,而同学间的正常交往、感情的沟通,常伴随着一些物质联系,对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可能出手阔绰,交际面广泛,而贫困生由于经济匮乏,难以支付这类额外开支,如果不能另外开辟人际交往空间,易导致一部分贫困生索性采取“自我封闭”,失去与他人交往的热情;如果因“寒酸”形象遇到歧视或冷遇,强烈的自尊心也可能使他们产生对社会文化的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由于贫困生时时为经济拮据所困扰,长期处于郁郁寡欢的不良心境状态,且又缺乏调节情绪的能力,故造成抑郁孤僻心理。

4.虚荣、嫉妒心理。少数贫困生好攀比、讲究衣着打扮,追求享乐与高消费,生活上不勤俭节约,也不愿参加稍微艰苦的勤工助学劳动,他们虽然也属于贫困生,但却由于图虚荣,往往打肿脸充胖子挤入阔人之列,想让大家刮目相看,常用资助的钱或者父母辛苦借来的钱大肆摆阔,而对家庭经济困难视而不见。还有些贫困生自尊心极强,且心胸狭窄,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从而因不满、不服气或者羡慕对他人产生嫉妒情绪。

5.行骗、犯罪心理。个别贫困生在个性心理方面,表现为自私自利、占有欲强、自我素质低、自制力差、法制观念淡薄,经受不住贫穷的磨难或者对社会及富裕的人抱有抵触、敌对、报复心理。无视校规校纪,在校内外从事行骗或者进行刑事犯罪,这类贫困生虽然人数极少,但对社会影响很坏。可见,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强烈的自卑感,极度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拘谨压抑的性格,尴尬的人际关系,因期望值过高而产生的学业压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时候,就会引发问题行为。在贫困生的问题行为当中,比较突出的除了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失败以外,还有出走、旷课、偷窃、打架等现象。

四、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我国一般高等学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针对扩招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的现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贫困生在高校中占到将近20%的比例[2],帮助贫困生克服心理障碍,获取心理健康是在高校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

2.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高校帮困育人体系。为帮助贫困生减轻经济压力,国家不断健全助学体系,推出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困难生补助、、社会无偿资助等一系列积极措施,但相比于庞大的高校贫困生群体,这些仍是杯水车薪,只能缓解一小部分亟待解决经济困难的贫困生的压力,另一方面由此引发的关于贫困生隐私、依赖社会和受资助产生的心理压力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高校“育人”工作的本质要求在完善国家助学体系过程中,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贫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贫困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以积极的姿态战胜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3.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社会的人口素质。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贫困生很大一部分抱着通过求学改变命运的想法,他们在艰苦的生活、学习条件下顽强拼搏,但一部分贫困生由于各种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以发现和疏导,就会影响到其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高校中的贫困生终究要走上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前提条件,如何发现问题并培养贫困生健康的心理,是大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贫困生中发掘和培养优秀人才,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4.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和谐社会发展的大局。当前我国提出要建立和谐社会,对于高校来说要建立和谐校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如何促进贫困生群体与整个学校、整个社会的融洽和谐。贫困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明显增多,这背后也暴露了整个社会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阶层分化等问题。

五、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帮扶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消极心态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而且极易造成人格的不健全和偏执心理,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应结合国情以及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实际,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经济救助与心理救助有机结合起来。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根据贫困生的具体实际,高校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也应以同样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鼓励他们在困境、逆境面前不低头,能够正视困难、积极进取。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要让贫困生认识到国家以及学校财力毕竟有限,要彻底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问题,还需要他们个人及其家庭共同努力,不能一味地等、靠、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力求使每一位贫困生都能主动承受由于经济窘迫所带来的心理压力,避免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2.全方位的经济资助是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针对高校贫困生问题,国家为使家境贫困的学生上得起大学,从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高校在认真落实这些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应该提倡经济资助以“自助为主,他助为辅”,“先自助、后他助”,“有偿在先、无偿在后”,“以酬代补”的原则来建立高校学生经济资助运行机制,设法使各种补助通过劳动的方式来兑现,让努力学习、力求上进的贫困生获奖受补,以利于克服“等、靠、要”的消极依赖思想,树立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以利于鼓励学生艰苦求学,勤奋上进。要合理安排、优先安排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园和社区参加勤工助学的公益劳动,既获得报酬、弥补经济困难,又得到锻炼,促进学习。让贫困生在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3.加强典型事例的媒体宣传,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运用高校贫困生(特别是本校贫困生)中依靠自身努力,顽强拼搏而获得成功的优秀代表,抓典型,树榜样,增强贫困生发奋成才的自信心,使他们以健康和上进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4.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大力拓展高校的育人途径。学校以育人为根本宗旨,贫困生问题的解决也应遵循这一宗旨,高校要十分注意加强学校、班级、宿舍等育人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特别是对服务于贫困生的社团,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使贫困生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深刻地体验到社会的支持,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贫困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管理工作,倡导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关怀、真诚接纳、共同成长的理念,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5.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高校贫困生健全人格。首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在贫困大学生中,多数人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失衡,可以随着诱发情境的消失或经过同学的帮助或心理辅导老师的辅导而恢复正常,只有少数人属于心理失常或心理疾病。因此,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种专题讲座等形式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普及活动,让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其次,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辅导,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各种教育使贫困生对贫困问题有正确的认知,并进行必要的行为指导。另外,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一旦形成,就应考虑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尽早加以矫正。

总之,贫困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全面发展,这里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一群优秀青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的健康发展问题。深入研究高校贫困生心理,不断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仅仅是贫困生人格培养的问题,更是在强调建设和谐社会、强调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今天,探索如何发挥高校育人功能,如何形成和谐成长氛围的问题,注重对高校助困育人工作各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和高校刻不容缓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宋美英.如何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1).

[2]彭玲云,吕广振.当今我国高校中贫困大学生“挂科”问题探究[J].城市建设,2010,(10).

[3]李美琴.当前高校贫困生的现状特征与教育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2).

[4]石庆新.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5]李婷.论高校贫困生的精神扶助[J].邵阳学院学报,2009,(10).

上一篇:2024上学期学习部工作总结下一篇:跨年心情文案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