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复习总结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地图学复习总结(精选8篇)

地图学复习总结 篇1

导论

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构成要素:1.图形要素2.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3.辅助要素4.补充说明 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0°-360°)。

地图学:由地理理论、制图技术和地图应用组成。

地图的功能:1.认识功能:(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2.模拟功能:

1、物质模型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地图特别是表示各种基本地理要素的普通地图,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是制图区域的一种实体模型。

2、概念模型是对实体的一种概括与抽象,它又可分为形象模型与符号模型。地图兼具这两方面的特点,被视为是一种形象-符号模型。3.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地图能容纳和贮存的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是空间信息的理想载体,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两部分组成。地图的应用:1.经济建设2.科学研究3.国防建设4.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日常生活 地图的类型:1.按地图的图型分类:普通地图: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某个要素。主要表示水文、地形、土质植被、交通网、居民点和境界线七大要素。普通地图按内容的概括程度,区域及图幅的划分状况等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体要素及它们之间互相关系的地图。

2.按比例尺分类:大(≥ 1:10万)、中(1:10万 ~ 1:100万)、小(≤ 1:100万)4.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实地图与虚地图。5.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6.按地图维数分类: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

第 2 章

地图的数学基础

地球的自然表面: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极半径略短、赤道半径略长,北极略突出、南极略扁平,近于梨形的椭球体。

大地水准面: 假定海水静止不动,将海水面无限延伸,穿出大陆包围地球的球体。地球的数学表面: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

椭球体三要素:长轴 a(赤道半径)、短轴 b(极半径)和椭球的扁率 f

地理坐标: 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地心经纬度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  和大地高 h 表示。大地经度l :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东经为正,西经为负。大地纬度 :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垂直线(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北纬为正,南纬为负。中国的大地坐标系:自1980年开始采用 “1980西安坐标系”为大地坐标的起算点。步步有检核。中国高程起算面是黄海平均海水面:1956年在青岛观象山设立了水准原点 绝对高程(海拔):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程:地面点到任一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高差:某两点的高程之差。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以人造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可提供高精度、全天候、实时动态定位、定时及导航服务。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

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地图投影的实质: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上。投影变形的概念:把地图上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网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变形表现在长度、面积和角度三个方面 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段长度之比。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主比例尺 : 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局部比例尺: 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

地图投影的分类:根据变形特征可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种。等角投影(正形投影):用于编制航海图、洋流图、风向图等地形图。

2.等积投影:一般用于绘制对面积精度要求较高的自然地图和经济地图。

3.任意投影:用于教学地图、交通地图。按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透视投影可分为三类:①当投影面切于地球极点时,称为正轴方位投影。②当投影面切于赤道时,称为横轴方位投影。③当投影面切于既不在极点也不在赤道时,称为斜轴方位投影。

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墨卡托投影):投影特点:①在墨卡托投影中,面积变形最大。② 在墨卡托投影上等角航线表现为直线,对于航海航空具有重要意义。

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我国规定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采用6°分带投影,从0°子午线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分成一带,全球共60带。我国规定1∶1万采用3°分带投影,从E1°30′子午线起,每隔经差3°分成一带,全球共120带。

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 —— UTM 投影:以横轴椭圆柱面割于地球椭球体的两条等高圈,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其展成平面而得。又称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 UTM 投影。

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

1、制图区域的范围(影响投影选择)、形状(直接制约投影选择)和地理位置(决定投影种类)

2、不同比例尺地图对精度要求不同,投影亦不同。

第 4 章 地 图 概 括

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分类、简化、夸张、符号化

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地图的用途和主题、地图比例尺、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数据质量、图解限制 第 5 章

地图符号

地图符号的组成要素:颜色、形状、尺寸。地图符号的符号特征:(1)地图符号具有被表示成分和表示成分的特征(2)地图记号有一定的约定性(3)地图记号可以等价变换(4)记号构成地图 地图符号的功能:(1)地图符号是空间信息传递的手段。(2)地图符号构成的符号模型,不受比例尺缩小的限制,仍能反映区域的基本面貌。(3)地图符号提供地图极大的表现能力。(4)地图符号能再现客体的空间模型,或者给难以表达的现象建立构想模型。

地图符号的几何分类:点状符号:表达空间上一个点位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不依比例符号。线状符号:表达空间上沿某个方向延伸的线状或带状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半依比例符号。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体积符号:表达空间上具三维特征的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与比例尺相关。

地图符号的量表: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距量表、比率量表构成符号的视觉变量 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网纹五个方面。光的三原色又称加色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又称减色原色:黄、品红、青。地名具有音、形、义三要素

地图注记分为:名称注记、说明注记、数字注记、图幅注记

第 6 章

地图表示 定名量表可用于形象的、几何的和组合的点状符号

比例圆的视觉尺度:比例圆是点状符号在数量对比上最常采用的几何符号。理由是:(1)在视觉感受上圆形最稳定;(2)圆面积公式中只有一个变量;(3)在相同面积的各种图形中,圆形所占图上的视觉空间最小;(4)圆形常用于心理测验。

确定数据的分级数目:数据组分为5~9级较合适

定位符号图与分区统计图:

1、分区统计图:代表区域的点状符号,定位在这个区域重心位置上的地图。

2、定位符号图:把点状符号配置在数据中心位置上的专题地图。

以线状符号表示的地理数据分为两类:(1)极端数据

精确定位(2)宽容数据

带状延伸

走向线也称运动线,是制图对象空间移动轨迹的符号表达。

等值线的制图数据是定位点的测量值或派生的数值。

定性数据的连续分布,多以定名量表表示。在地图上,表现为三种形式:类型图(质底法)、区划图、范围图 分区统计法:在各统计分区内以点状符号表示制图数据的方法称为分区统计图法。

地图视觉化的特点体现在三方面:动态性、交互探究性、超媒体结构

第 7 章

地图编辑

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地形图:通常是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按照统一的数学基础,图式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编图规范要求,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遥感资料,配合其他有关资料编绘而成的一种普通地图。特点:几何精度高,内容详细.地理图:是指概括程度比较高,以反映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的一种普通地图。

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与植被.等高线高程相等各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特点:在同一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等;等高线是一闭合曲线,不能中断;同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为两条,相邻等高线不能相交(在悬崖处虽然相交,但必须有两个交点);等高线愈密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坡度愈缓,等高线平距相等表示坡度相等;经过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接跨越而过(接近河岸时先折向上游,直到与河底等高处才能越过河流,再折向下游渐渐离开河岸);等高线处处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

社会人文要素: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居民点:是人类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交通网:是连接居民点之间的纽带,是居民点彼此之间进行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活动的重要通道。

境界:包括政治区划界和行政区划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由国家测绘管理部门统一组织测绘,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和科学研究基础资料。

大比例尺地形图: 由部门或单位针对某一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具体施工需要,在小范围内实测的。

国家基本地形图的特点:(1)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2)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3)依据统一的规范和图示。

工程用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1)没有严格统一规定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2)没有严格统一的地形图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3)可以结合工程规划,施工的特殊要求,对国家测绘部门的测图规范和图示作一些补充规定。

地理图编制特点:地图内容的高度概括性、地图设计的灵活多样性、地图资料的多样性与精度的不均一性

专题地图的基本特性:内容广泛;具备地理底图;图型丰富,图面配置多样;新颖图种多,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更密切。按专题内容分类:(1)自然地图

① 大气现象地图 ② 地质图 ③ 地势图 ④ 水文图(2)社会经济地图

①人口地图

②经济地图

③社会事业地图

④政治行政区划地图 ⑤历史地理图

⑥城市地图(3)环境地图 ①环境背景条件地图

②环境污染现状地图

③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影响评价地图

④环境预测及区划、规划地图 ⑤自然灾害地图(4)其他专题地图

指上述类型以外的专题地图,主要有各类航图及工程技术图等专业地图。

按专题现象概括程度分类:分析图(解析图)、组合图(多部门图)、综合图(合成图)专题地图的应用:研究各种现象的分布特点与规律;研究各种现象的相互关系;研究各种现象的动态变化;进行预测预报;进行综合评价 ;进行区划和规划 ;其他方面的应用(在军事指挥,工程规划设计、生产管理、宣传教育、国土资源调查研究、航天航

空活动)

专题地图的资料类型:资料类型及要求(地图资料、遥感影像资料、数据资料、文字资料);编图资料的分析评价(政治性、科学性、完备性、现势性)

工作底图: 内容详细,利于专题内容转绘,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常作为工作底图。出版底图:内容简略,主要作用是体现专题内容与有关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编绘原图:制图人员按编图大纲的要求先制作地理底图,再按一定的编图方法,将作者原图上的内容转绘到地理底图上。

表示方法的选择——表示方法的选用受多项因素的影响:(1)被表示物体和现象所要求的精度和定位程度;(2)制图资料的情况;(3)专题数据的特点;(4)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图例设计: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可以分为两种:工作图例(以编图人员为主要对象);应用图例/出版图例(以用图者为对象)。图例设计要求:完备一致

科学性

艺术性 图例符号的一致性:以色级表现数量差异,对数据系列不同的标注方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数据从小到大。图面内容的安排:良好的图面配置总体效果(1)符号及图形的清晰与易读;(2)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3)图形与背景;(4)图形的视觉平衡效果;(5)图面设计的层次结构。

图面内容的安排包括:主图;副图;图名(图名的主要功能是为读图者提供地图的区域和主题的信息);图例;比例尺;统计图表与文字说明;图廓。遥感制图:是利用航天或航空遥感图像资料制作或更新地图的技术。其具体成果包括遥感影像地图和遥感专题地图。

遥感制图的信息源:

1、主要信息源;

2、空间分辨率及制图比例尺的选择(空间分辨率即地面分辨率,指遥感仪器所能分辨的最小目标的实地尺寸,也就是遥感图像上一个像元所对应地面范围的大小。要素:一是判读目标的最小尺寸,二是地图成图比例尺。);

3、波谱分辨率与波段选择(TM1蓝波段:对叶绿素叶色素浓度敏感,用于区分土壤与植被、落叶林与针叶林、近海水域制图。TM2绿波段:对无病害植物叶绿素反射敏感。

TM3红波段:对叶绿素吸收敏感,用于区分植物种类。TM4近红外波段:对无病害植物近红外反射敏感,用于生物量测定及水域判别。TM5中红外波段:对植物含水量和云的不同反射敏感,可判断含水量和雪、云。TM6远红外波段:作温度图,植物热强度测量。);

4、时间分辨率与时相的选择 卫星影像镶嵌图:不另外进行影像的几何纠正,将多幅影像依像幅边框显示的经纬度位置,镶辑拼贴而成的影像图。卫星影像图:进行了影像平面位置的几何纠正和影像增强,图上绘制出较全面的地理要素的影像图。

卫星影像地图:在卫星影像上,能够依据数字地面模型(DEM),进行共线方程纠正,有详细的地理要素的影像图。

系列地图:简单说就是在内容上和时间上有关联的一组地图。我们所讨论的系列地图,是指根据共同的制图目的,利用统一的制图信息源,按照统一的设计原则,成套编制的遥感专题地图。

遥感系列制图的基本要求:1.统一信息源;2.统一对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的认识;3.制定统一的设计原则;4.按一定的规则顺序成图。地图集:是围绕特定主题与用途,在地学原理指导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区位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与要素的分析评价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地图的集合体。地图概括:地图集对相关的专题要素及底图地理要素应有相同的取舍标准。

第 8 章

数字制图

信息科学与技术基础: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 数字地图制图的硬件配置

数字地图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磁盘和数字化仪等,后者是将地图图形转换成数字的重要设备,分为两类:跟踪式和扫描式。地图输出设备:数字地图输出分为电子数据显示输出和纸质输出两类。

图形数据的基本要素为点、线、面和体。图像数据的最小单元为像元:像元又称像素,图像数据的数据结构实质是像元阵列,像元由行列号确定其位置,且具有表示实体属性的编码值。

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1.编辑准备阶段;2.数字化阶段;3.数据处理和编辑阶段;4.图形输出阶段 坐标系选择:坐标系可以明确地图对象的空间定位坐标,它包括:坐标系名称、投影类型、基准面、坐标单位、原点坐标、方位角、比例系数等。

地图分层:分层是数字地图重要的概念。不同的图形要素类型具有不同的图形空间结构,所以应当将不同图形要素类型分为不同的图层存放。通过图形要素的分层可以方便的实现不同数字产品之间数据的“共享”,从而大大减小数字化作业量,同时也可保证地图数据的质量。所以数字化一幅地图的分层工作往往先需确定图上的构成要素,例如道路、地块、水域、地名等;然后明确各图形要素是以面状、线状还是注记方式表示。

电子地图的概念:也称为数字地图,是地图制作和应用的一个系统,是一种数字化了的地图。电子地图可以存放在数字存储介质上,地图图形可以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也可以随时打印输出到纸面上。电子地图上可以表示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地图。

电子地图的优点:1.交互性2.无级缩放3.无缝4.动态载负量调度5.多维化6.信息丰富7.共享性8.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电子地图的图种举例:1.导航图2.多媒体地图3.遥感地图4.地形图5.网络图。

数字地图制图与GIS的关系:数字地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从它们的形成开始一直到发展至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最终的目的不同:数字地图制图的目的是快速、精确地编制高质量的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提供服务。

GIS应用对地图的作用:(1)解决了地图数据的存贮和可视化的矛盾;(2)解决了大容量数据与高速查询之间的矛盾;(3)大大提高了地图分析的灵活性,缩短了地图更新的周期;(4)扩大了地图的应用范围及研究领域。

第10章

地图复制

地图学复习总结 篇2

一、复习系统全面, 温故知新

学生经过近三年的学习, 虽然掌握了一些平面几何的知识, 但这些知识在他们的头脑中是零散的, 没有形成整体的意识, 这样不便于学生记忆, 理解也不易深透。因此, 很有必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使所学知识条理化, 实现华罗庚教授倡导的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第二个过程“由厚到薄”。在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引导学生按章节进行复习, 按照一定的线索, 将知识内容分门别类, 使之条理化, 绘制知识体系构造图, 使学生对知识内容一目了然。每章复习后要求学生写出小结, 系统地整理知识点, 弄清知识间的联系,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进行全面复习时, 除按章节顺序进行纵向复习外, 还要适时进行横向复习, 使学生弄清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例如, 论证比例线段就有较多的方法, 许多定理都反映了线段间的比例关系, 而这些定理在教材中是比较分散的。因此, 在讲解有关证明比例线段的范例时, 有必要进行全面总结, 使学生掌握论证比例线段的方法, 总结规律, 开拓证题的思路,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对几何定理本身的复习, 练习证明定理, 探索不同的证明方法。教学实践证明, 这样做有助于使学生搞清楚定理体系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增加应用定理的效能;有助于掌握定理本身所提供的数学方法, 提高证题的水平;有助于数学教学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更好实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固然重要, 但决不可忽视突出重点。在复习中要花较多的时间进行重点复习, 还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例如, 在复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 抓住直线和圆相切这一重点着重复习。引导学生总结有关相切的定理, 画出相应的基本图形, 图文并茂。经过大家的思考和回忆, 共画出有关直线和圆相切的基本图形七个, 这些图形在教材中先后出现过。然后对照图形总结性质。这样一来, 学生对切线的性质有了更直观、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提高了运用知识的效能。

在学习平面几何中, 学生们感到证题中的辅助线不容易掌握。一个几何证题, 如何添加辅助线往往是关键的一环。教材中对怎样添加辅助线, 它有什么样的规律, 没有专门的论述。这个问题无论是平时学习, 还是复习都是难题, 解决不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产生畏难情绪, 甚至丧失学习的信心。在复习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是让学生熟记基本图形, 头脑中有几何图形。平面几何中, 几乎每个证题都有相应的图形, 证题是看图思索。“证题图形”隐含着哪些“定理图形”, 看出这一点, 往往就会做出有用的辅助线。这里说的实质上是从揭示图形性质入手添加辅助线;二是根据论证的目标添加辅助线, 在结论和题设间搭“桥”。这种方法也很重要、很实用;三是总结常用辅助线的添加规律。如梯形问题、中点问题、比例线段问题等等。如何添加辅助线总的来说没有定法, 但其中也有它的规律性, 抓住规律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练习精心设计, 训练有的放矢

近年来中考数学命题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也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覆盖面广, 知识点多、灵活性强、题目新颖, 能力考查力度加大,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增加。在复习中、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 要结合以上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分类训练、综合训练。

关于基础训练就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好数学的根本, 这些如果掌握不好, 其他就无从谈起。教学中要精选一些练习题加强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练习题的选择要注意点全、面广。但不要机械重复。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及时查漏补缺, 对于易混、易错的知识点还应进行纠错训练, 防患于未然。

分类训练主要是指分题型训练。例如证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线平行、比例线段等, 对于其中每类题目都要注意总结方法, 抓住规律。另外还有些类型证题, 如线段的和差倍分、积线段的和差等, 定理中没有现成的结论, 证题时常常需要“转换”。对此, 要引导学生探索证明方法, 树立转化意识, 培养探索实践精神。

关于综合训练, 不光是几何知识的综合, 还有几何代数的综合。这样的题目由于学生平时学习中见的少, 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而中考中又常有, 这就需要教师筛选示范性强的题目进行分析, 揭示解题思路和方法, 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另外还要根据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 既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又训练学生心理素质, 提高适应性。

复习中对学生进行各种训练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但训练中选题要注意一要紧靠教材, 不超课标, 不出偏题、怪题, 不随意拔高;二要精, 不搞题海战术, 减轻学生负担。要像孙维刚老师倡导的那样:“一题多解, 多解归一, 多题归一。”揭示内在规律, 拓展证题思路, 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举一反三;同时还要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 具有实际价值的题目,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在学生学完平面几何内容后进行系统复习是学好平面几何的重要一环。系统复习教学要系统全面, 突出重点、精确设计练习, 以提高复习效果, 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

巧用地图,激活地理复习课堂 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复习;方法;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90-1

在地理教学中,以往的复习课就是老师给出一个经纬网的题来让学生读图,填空,对答案,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不高,复习效率让人很不满意,我上课时也遇到了“怠学”的状态,可能由于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因而思维的主动性也大大降低,往往只是机械的重复,丧失了思考的动力,大家积极性不高,完全没有进入到课堂中来,我一直在不停地提醒大家注意听讲,可是效果不大,居然还有同学在课上玩起了纸上五子棋,这让我很恼火,正要批评他们,忽然之间我灵机一动,学生爱玩,那我们为什么不把学习变成游戏来玩呢?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经纬网,对学生说,我们接下来玩“挖地雷”的游戏,老师告诉你“地雷”藏在哪里,大家一起把它“挖”出来好吗?“好。”还是懒洋洋的回应。我开始在黑板上的经纬网上画出好多小地雷的图例。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上来挖地雷了,请大家在‘地雷’的旁边用地理坐标标出他的经纬度,证明你已经给这颗‘地雷’雷达定位了好不好?”

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不一会,大家开始争先恐后的举起手来,更有急性子的同学“老师,我来!”“我!我!我!”“老师,喊我!喊我!”被点到的同学兴高采烈,没点到的同学继续争取,还有上去过的同学还在举手,一时间,大家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不一会,“地雷”挖完了。

“老师,还有地雷啦?”

“有!现在,我们开始埋‘地雷’!”

于是,我又在黑板上写出好多的地理坐标值,如(30°N,120°E),(0°,0°),(60°S,180°)等等,让同学们上去在经纬网上相对应的地方画出地雷,表示这里已经被埋了地雷,大家依然很活跃的举手“埋雷”。下了铃声响起,同学们意犹未尽。

“老师,下次我们还‘挖地雷’啦?”

“挖!只要是你还不会,我们肯定还要再来‘挖’!绝对不能被‘地雷’炸开花!”

“呵呵~~~~老师,我会了,下次我们挖别的!”

这节课下来,学生很高兴,教师也很轻松,稍后的测试也反映出了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同学们对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理事物这一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不仅会利用经纬网定位,还深刻地理解了经纬网的意义。事后,我仔细回想了这节课,觉得收获很大。

反思一:思考,是学生认识事物,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先导。而复习课中,由于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因而思维的主动性也大大降低,往往只是机械的重复,丧失了思考的动力。而地理地图具有信息量大、生动形象、概括的特点,可以弥补文字叙述的抽象和枯燥,正适合地理复习课的技术要求;对初中学生而言,教会他们读图、用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的分布,认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把有关的地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比较、推理,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记忆网络,为地理学习或复习打下坚实基础,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二: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主体对对象的感知常常是以主体的需要、兴趣、爱好为原则进行感知取舍的。陶行知曾经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生的天性喜欢玩。教师有意识地将有趣的活动或活动资料引入课堂,当学生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愉快的从事自己的活动。学起来也感到轻松自如,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地图直观性较强,易于接受,学生很容易掌握,学起来比较轻松,于是他们就对地理产生了兴趣。由此可见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课堂上巧用地图,加上设计得当的提问就有助于学生激发思维的主动性,加深理解吸收。

反思三:如今地理地图的来源和呈现手段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使得动态方式表现地图成为地理教学地图的一个发展趋势,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是利用PowerPoint制作高质量的演示文稿,在演示文稿中可以便捷地插入大量的地图、照片,辅以声音视像,制作出动画效果,更加清晰生动,使用更加方便,大大增加了地理图片的使用效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地图时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过于花哨,反而会干扰学生对地图上有用信息的提取。教师选图时要做到精、准、稳,精选地图,准确表达含义并且尽量稳定固定地使用一些常见地图,还可以在这样的地图基础上自己稍加删减和修改,以达到不同的利用目的。

反思四:学习能力有高低,班级中有的学生的读图能力水平较弱,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习过程中思维的递进性,更要关注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递进性,不论是地图的选择,还是问题的设置,都要尽量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反思五:中学生有着强烈的探知欲与求知欲,对于教师来说,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到这一点,传授其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去思考,就能尽可能减少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开放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实践活动逐步深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七年级的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还接近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课堂上的兴趣点一旦被激发出来,容易表现得太积极而忽略了课堂纪律,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一些秩序的混乱反而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教师要注意对课堂的调控,做到适可而止!

地图学复习总结 篇4

计算机地图制图复习整理

Made by Supercool

一、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的组成①、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硬件系统

②、计算机地图制图软件系统 ③、地图数据

④、地图制图员与用户 ⑤、地图模型与方法

二、1、数字化采集的主要原则

2、地物要素编码

3、预处理;几何纠正的概念;压缩方法(选择一种)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计算机地图制图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对制图数据的存储、选取、分析、加工、输出等操作,以完成地图制作过程中的几何纠正、比例尺和投影变换,要素的制图综合,数据的符号化等。几何纠正:消除图底及扫描产生的几何畸变——图幅纠正 压缩方法: 间隔取点法

垂距法

偏角法

道格拉斯-普克法

光栏法

1、连接p1和p2点,过p2点作一条垂直于p1p2的直线,在该垂线上取两点a1和a2,使a1p2=a2p2=d/2,此时a1和a2为“光栏”边界点,p1与a1、p1与a2的连线为以p1为顶点的扇形的两条边,这就定义了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口朝向曲线的前进方向,边长是任意的)。通过p1并在扇形内的所有直线都具有这种性质,即p1p2上各点到这些直线的垂距都不大于d/2。

2、若p3点在扇形内,则舍去p2点。然后连接p1和p3,过p3作p1p3的垂线,该垂线与前面定义的扇形边交于c1和c2。在垂线上找到b1和b2点,使p3b1=p3b2=d/2,若b1或b2点落在原扇形外面,则用c1或c2取代。

3、检查下一节点,若该点在新扇形内,则重复第(2)步;直到发现有一个节点在最新定义的扇形外为止。

4、当发现在扇形外的节点,如图中的p4,此时保留p3点,以p3作为新起点,重复1°~3°。如此继续下去,直到整个点列检测完为止。所有被保留的节点(含首、末点),顺序地构成了简化后的新点列。

几种数据压缩方法比较

三、直线生成(DDA、中心划线算法 不用写代码 要求写出过程步骤,综合例子)【重点】

①数值微分法(DDA)

原理:

DDA(Digital Difference Analyzer)方法是利用计算⊿ x或⊿y的一种线段扫描转换算法。在一个坐标轴上以单位间隔对线段采样,而决定另一个坐标轴上最靠近线段路径的对应整数值。

②生成直线的中点画线算法 基本原理:

假定直线斜率k在0~1之间,当前象素点为(xp,yp),则下一个象素点有两种可选择点P1(xp+1,yp)或P2(xp+1,yp+1)。若P1与P2的中点(xp+1,yp+0.5)称为M,Q为理想直线与x=xp+1垂线的交点。当M在Q的下方时,则取P2应为下一个象素点;当M在Q的上方时,则取P1为下一个象素点。

③生成直线的Bresenham算法

四、圆的生成(一般了解)

五、区域生成算法

①扫描线算法 原理:建立在图形的空间联惯性和扫描线的连惯性基础上,推广计算图形封闭区域边界与扫描线交点,将扫描线分成区间,并对区间进行填充。

思路: 算出交点;划分区间;分配颜色

②边填充算法

⑴简单边填充

⑵栅栏边填充算法

六、点在区域判断

区域内外测试 ①射线法

②弧长法

七、直线裁剪(编码)和图形变换【重点】

直线段裁剪算法是复杂图形裁剪的基础。

算法的关键:(1)快速判别直线与窗口的关系;(2)快速求出直线与窗口边的交点

线段裁剪的基本思想

a.与窗口的关系,若完全不在窗口内,则结束; b.若全在窗口内,则转向(d);否则,继续执行(c);

c.计算该直线段与窗口边的交点,以此将线段分为两部分,丢弃不可见的部分;对剩下的部分转(b); d.保留并显示该线段

编码方法 中点分割线算法

流程图

多边形裁剪算法

Sutherland-Hodgman算法

图形变换【平移、旋转、投影】 绕直线P1P2旋转θ角的过程可分解为下列步骤:(1)把点P1(x1, y1, z1)移至原点;

(2)绕x轴旋转,使直线与xz平面重合;(3)绕y轴旋转,使直线与z轴重合;(4)绕z轴旋转θ角;

(5)执行步骤(3)的逆变换;(6)执行步骤(2)的逆变换;(7)执行步骤(1)的逆变换;

投影的概念、分类

八、DEM DTM获取来源,两种模型【重点】

获取来源

(1)由现有地形图上采取。

(2)从摄影测量立体模型上采取。(3)野外实地测量。

(4)由遥感系统直接测得。如航空和航天飞行器搭载雷达和激光测高仪获得的数据。

TIN生成的两种算法

① 三角形生长算法(边扩展)

(1)在数据中任意取一点,查找距离此点最近的点,相连后作为初始基线;(2)沿基线的固定一侧搜寻第三点,生成Delaunay三角形;(3)以三角形的两条新边,作为新的基线;(4)重复(2)、(3)直至所有基线处理完毕。

②数据点逐次(动态)插入算法

1)定义一个超三角形,使该三角形能包含所有数据点,并把该三角形并作为初始Delaunay 三角形;

(2)从数据中取一点P加入到三角网中;(3)搜寻包含点P的三角形,将P与此三角形三个顶点相连,形成三个三角形;(4)应用Lawson LOP从里到外更新所有生成的三角形;(5)重复(1)、(2)、(3)直至所有点处理完毕;

地图学复习总结 篇5

(许昌市国土资源局年终总结)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是“十二五”起步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将按照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要求,切实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这条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测绘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5号),进一步深化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工作。2011年我局就一下几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

一、充分认识加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的重要性

地图是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着一个国家在主权方面的意志和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外交立场,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地图上出现错误,尤其出现政治性问题,不仅将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损害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国家的形象,造成极为恶劣的政治影响。因此,必须本着对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负责的精神,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切实加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督管理,提高市民的国家版图意识,促进地图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维护国家版图的尊严。

二、组织各县(市、区)及市辖23家测绘资质单位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

我市以8.29《测绘法》宣传日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并且要求各县(市、区)也要在辖区内,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导向作用,利用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地图知识。增强我市广大市民的国家版图意识和地理信息安全意识。

三、建立完善地理信息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按照河南省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省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我市在2010年对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无证测绘、超范围测绘、非法制作、销售地图等非法测绘行为的打击力度,并从制度上建立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建立地理信息市场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密切部门协作,明确各部门对地理信息市场的监管责任分工,形成统一监管、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对地理信息市场的监管。

四、调整领导小组人员名单,落实监管责任,我市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的有关同志因工作调动、调整等原因已不再分管该项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我局起草了“关于对许昌市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的通知”,已经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许政办(2011)59号文批准,在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确定下来的基础上,我局及时召开许昌市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协调会,重新强调明确各单位的工作职责,突出检查重点,深化部门协作,落实监管责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及时组织对全市地理信息市场进行检查,同时,按照国家和省要求的清查内容,将清查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要求对网上地理信息和地图市场进行全面清查,要进行拉网式的普遍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涉案的有关单位或人员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排球复习总结资料 篇6

名词解释(概念):

发球:是排球运动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术。发球时比赛的开始,是重要的得分手段。

垫球:是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传球:是排球运动的一项重要技术,是组织进攻战术的基础。主要用于衔接防守

扣球:是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攻击性最强、最有效的进攻手段,在比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拦网:是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反攻的重要环节。阵容配备:是指根据一个球队的实际情况,搭配布置场上队员。其目的是合理地把全队的力量组织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队员的特长和作用。

排球战术: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排球运动的规律和规则,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和临场发展变化,有目的、有组织的配合行动。

排球技术:它是排球运动和组织各种攻、防战术的基础。

是排球运动中各项有球技术前提和基础,对各种技术动作的运用起串连的作用。

准备姿势:半蹲和低蹲。准备姿势一般由下肢姿移动技术:是未来迅速接近来球,选好合理地击球位置,便于完成各种击球技术动作。它由起动、移动步法和制动三个环节组成。

长18米,宽95米宽,两端线外至少8米,上空无障碍区至少12.5米。男子网高为2.43米,女子为2.24米发球(正面上手发球)

1.30厘

1(50厘米

2)

(3)以全手掌击球的后中下部,手触球时,手腕有向前推压动作,使球呈

上旋飞行

2.发球常见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1)抛球不稳,偏高偏低,偏左偏右,偏前偏后,影响击球的准确性。原

因是抛球动作不正确。纠正方法是:反复讲清抛球动作要领,并示范,设置固定的目标,多进行专门性的抛球练习。

(2)击球不准确,击球点过高、过低或偏左、偏右。原因是抛球不准,把

握不好击球的时间。纠正方法是:多做固定球的练习,反复强调击球

时,要两眼盯住球击球,掌握好挥臂击球的时间和节奏;多进行对墙

或网的轻发球。

(3)挥臂动作不协调,过度紧张或过于放松。原因是身体协调性差,没有

强调注意全身协调用力和正确的发力方法,多做模仿的掷实心球练

习。

(4)发球时注意力不集中。原因是对发球技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纠正方

法是:反复教育学生对待发球要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对每一次发球都要负责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呼吸,防止急躁,把注意

力集中到抛球和挥臂击球的动作上来,完成好发球的完整动作。

★ ★ 发球的教学方法:

发球教学顺序:下手发球-正面上手发球-发飘球-大力发球

发球的教学步骤:

1、讲解示范

2、徒手挥臂和抛球的练习

4、站端线后发球过网的练习

6、结合比赛时间进行发球的练习、、)

1、动作方法面对球,两臂

迅速前伸插入球下,两手掌根靠紧,手指重叠互握,两拇指平行,手腕下压,两前臂外翻形成一个平面。垫球时,向前上方蹬地抬

臂,迎击来球,身体重心随击球动作前移,击球点保持在腹前。

利用前臂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的桡骨内侧平面击球的后下部。

击球后,做好下一个动作准备。

2、(抬臂、压腕、(2)

3)是两臂形成的垫击平面没有对准或垫击动作不正确。纠正方法是多进

行快速移动和两臂紧靠插入球下对准来球的徒手动作练习,向左右移

动的垫球练习。

传球

1、动作方法:当来球比较高时,快速移动到球下,在稍蹲准备姿势的基础上,上体稍挺起,双手置于脸前。当球接近额前时,用蹬

地、伸膝、伸臂的协调动作迎球,以双手张开成半球形从脸前上

前上方触球,并用手指、手腕的弹力将球传出。

2、技术要领:(1)两手微张,从脸前向前上方迎球,击球

点在额前上方一球距离处。

(2)两手成半球形,两拇指成“一”字型或“八”字

触球两侧。

(3)传球时,全身协调发力,力量将球传出。

3、传球常见的错误及纠正办法

(1)击球点过高、过低、太前、太后、偏左、偏右。原因是对技术动作

要领不清,移动步法不够熟练,判断不准确,找不好击球点。纠正方法

是反复讲清击球点的合理位置和进行示范,使队员明确不正确的击球点

所造成错误的影响。多进行结合球的判断移动的专项练习,如两人一组

传球的习惯,提高对球的判断能力。

(2对正确的手型缺乏概念。纠正办法是讲明正确的手型动作和进行示范,(3)身体不协调,先蹬腿后传球或先传球后蹬腿。原因是身体各部位协

(4)传球时,伸手过早或过晚。原因是判断不准确,对传球的迎击和伸

送动作缺乏正确理解。纠正办法是反复讲解传接出手迎击和伸送动作概

念,多进行两人对传练习,体会出手的时间,多传实心球。

(5)手腕和手指缺乏弹击力。原因是手腕和手指力量不够,手腕和手指

过于紧张或过于放松。纠正方法是多做发展手指和手腕力量练习,多传

扣球1、2)

2)间。

()做甩鞭动作。

(4)

(1)助跑不协调,步幅由大到小,步速先快后慢。原因是身体协调性差,学生

因怕助跑不及时,急于上步扣球而造成的。纠正方法是讲清助跑动作要领,强调助跑时步速由慢变快,步幅先小后大,多做助跑起跳徒手模仿扣球动

作练习。

(2)起跳点不正确。与球的关系保持不好,造成击球点太前或太后,偏左或偏

右。原因是判断不准确,助跑和起跳动作不够熟练。纠正方法是多做助跑

起跳动作练习、助跑起跳扣固定球练习、限定助跑起跳点的扣球练习。

(3)起跳时间过早或过晚。原因是对来球判断错误,助跑上步过早或过晚。纠

正方法是讲清根据二传的情况,什么时候开始助跑,并进行示范。在练习时,教室可采用提示性的语言给以强化。另外,多做对墙和网前助跑起跳的自抛自扣的练习。

(4)击球时没有充分伸直手臂屈肘击球,用不上挥臂甩腕的力量。肘关节过分紧张和僵硬,挥臂动作不够熟练。纠正方法是反复做手持石子多做原地直臂投实心球,球挥臂动作投掷棒球或垒球。

拦网

动作方法:队员面对球网,两脚平行开立,约与肩同宽,距离球网30-40厘米。两膝微曲,两臂在胸前移动以及跑动。原地起跳时,重心降低,两膝弯曲,用蹬地使身体垂直起跳。两手从额前平行于球网向网上沿的前上方伸出,两臂伸直,两肩尽量上提,两臂保持平行。拦网时,两臂尽力伸过网去,两手接近球,自然上方。拦网击球后,屈膝缓冲,双脚落地,做好下一个动作。

拦网技术要领:

(1)站位适当,判断准确,移动迅速,起跳及时。

(2)

拦网常见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1)

(2)

(3)起跳后,手触球网或脚过中线犯规

(4)手与手之间距离过大、手与网距离过大造成漏球

()拦不到球。

阵容配备:

1、五一配备。

2、四二配备

3、三三配备

1、五一配备。优点(1)二传队员在后排时,前排3名队员都是攻球队员,可(2)全队队员只需适应在(3对较高,缺点:2难。

22那

21、接发球时,队员要充满信心,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要敢于接球,主动

果断,不怕失误。队员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呼应,不要埋怨。

2、根据对方发球的特点、性能、速度、弧度、方向和落点等情况,合理

站位。做好正确的防守准备姿势,加强判断,迅速移动,正对来球方

向,取好正确击球位置,垫稳,垫准,垫到位。

3、场上队员站好位置,分工和职责都要明确,互相配合,防止互抢或互

让。

4、根据本队队员组织进攻战术的特点,接发球尽量符合战术的要求。

5、接发球队员要互相保护,做到一人接球,大家保护,互相接应,防止垫

飞,避免失误。

单人拦网和集体拦网的区别

单人拦网:1人完成集体拦网:有双人拦网和三人拦网。

第一裁判员:职权:是全场比赛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行使权力者。

拥有比赛的最终决定权,对错误判断改判权,对不称职裁判员

撤换权,对规则及其执行问题的解释与处理权,一切判罚权,允许场上队长提出符合规则规定的抗议声明,对裁判辅助人员

工作的管理。

责任:召集该场全体裁判员做好赛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检查场

入场仪式,从始到终负责整场比赛、检查记录并签字,赛后工

第二裁判员:职权:是第一裁判的助手,必要时代替第一裁判员工作,掌管

误比赛和不良行为向第一裁判员报告,监督替补和准备活动区5、6及人员的管理,发现队员受伤允许特殊换人或给予恢复时间,可以用手势向第一裁判员示意自己职权外的犯规,但不能鸣

哨,亦不得坚持自己的判断。

责任:检查比赛场地器材和用球,检查运动员服装,检查记录

分表和队员的姓名号码,将发球交给发球队员和捡球员。在职、4次击球 2

GIS专业《地图学》教学研究 篇7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理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GIS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 随着人们对资源、环境和灾害防治等问题的日益关注, 其在短短五十年的时间里得到蓬勃发展, 从一开始仅在地学领域应用到现今几乎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GIS的迅速发展, 带动了大量相关人才的需求, 对GIS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GIS涉及计算机、测绘、管理等多学科, 从理论和技术方法上, 可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加工处理和应用等多个分支, 《地图学》是其最重要的理论与方法支撑。GIS是《地图学》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发展的产物, 《地图学》与GIS一样, 都以空间地理信息为操作和表现对象, 其相关理论、原理和技术方法等在GIS中的地理信息加工处理、可视化表达、分析应用等方面都得到充分体现[2]。

《地图学》是使用图形及符号模型系统再现客观实体, 反映和研究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变化、组合和相互联系及其空间变化规律的科学。地图是一种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描述及计算机表示信息系统数据的基础与来源, 为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的数字地球系统提供最基础与真实的图形和相关属性数据。因为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所以《地图学》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进步密切关联的一门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的更新日益加快, 《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也飞速发展[3]。

《地图学》既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科学, 又是一门随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而迅速发展的学科。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 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变化, 一直是《地图学》教育领域中最关注的问题。在整个世界都已经信息化的今天, 不同专业的学生学好《地图学》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笔者以GIS专业为例, 谈一谈《地图学》教学。

长江大学是一所湖北省重点支持的综合性大学。GIS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地图学》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对于实现上述专业培养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 学生掌握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地图各要素的表示方法, 理解并掌握普通地图 (特别是地形图) 的阅读及量算, 专题地图的编制、分析及应用, 了解现代地图制图的新技术、新方法, 为后续《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编绘与设计》、《地图分析》、《电子地图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精选优秀教材

由于《地图学》课程理论较深, 涉及知识面广, 学习该门课程要求基础知识较丰富, 而该课程学时数又相对较少, 因此教师针对专业特点, 选择合适的教材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有关《地图学》的教材版本很多, 侧重点各有不同。按照长江大学教材选用管理规定, 优先选用教育部推荐教材和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教材。2001-2006年, 我们选用蔡孟裔等编著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的《新编地图学教程》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2007-2009, 年我们选用由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的祝国瑞主编的《地图学》 (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核心教材) ;根据我校GIS专业培养计划的修改, 最近几年我们选用由科学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的王家耀等编著的《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这本书系统、完整地介绍了地图学的原理和方法, 包括地图和地图学的基本特征、定义、基本内容、学科体系、发展历史与趋势, 地图的数学基础, 地图内容表示方法与制图综合, 现代地图制图的技术方法, 地图分析与应用等[4]。这本书强调原理与方法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经典与现代相结合, 内容的可读性、客观性很强。经过试用, 本书十分符合制订的教学计划, 教学效果良好。

一本教材肯定不可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了弥补教材的局限性,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由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的祝国瑞主编的《地图学》作为主要参考教材。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地图学领域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包括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投影、地图数据、地图符号设计、图形设计、制图综合、制图数学模型、地图编辑设计、地图制图工艺、地图出版印刷及地图分析应用等[5], 是一本为测绘工程专业编写的核心教材。该教材在某些知识的讲解上具有独到之处, 十分适合作为补充教材。

三、教学内容安排

如何在选定教材的基础上做好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地图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部分。针对GIS专业的特点, 应将教学目标与新技术的进步结合起来, 以现代的内容对传统的内容加以拓宽及调整删减, 将新内容、新技术与传统内容有机结合, 把传统内容转化到现代内容中。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总结以前的经验, 对《地图学》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 共划分为六大知识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知识点是教材的重点或难点, 也是教学大纲要求理解、应用的知识单元, 根据知识单元的多少与掌握的难易程度, 确定相应的授课学时。下面对各知识模块做详细说明。

知识模块一:地图与地图学的基础知识, 这一模块的讲授共用八学时。主要知识点包括:地图的概念、地图的类型、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的分幅与编号、地图的基本功能能和用途、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地图学的学科体系构成、地图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地图学的发展趋势等。

知识模块二:地图数学基础, 这一模块的讲授共用八学时。主要知识点包括:地球体的自然表面、物理表面、数学表面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地球坐标系与大地定位、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比例尺的概念、变形椭圆的概念、投影变形的基本公式、地图投影的分类、几类常见的地图投影的特点、地图投影的应用与变换等。

知识模块三:地图内容要素的表示方法, 这一模块的讲授共用十八学时。主要知识点包括:地图数据、地图符号的分类、基本图形变量、地图符号设计、地图图形设计、地图色彩设计、地图注记、普通地图内容表示方法、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等。

知识模块四:制图综合, 这一模块的讲授共用四学时。主要知识点包括: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制图综合方法、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地图要素的制图综合、制图数学模型等。

知识模块五:现代地图制图技术, 这一模块的讲授共用四学时。主要知识点包括:数字地图的概念、分类与产品、数字地图的数据结构、地图数据库、地形图数据库与数据生产、多媒体电子地图与互联网地图、遥感制图等。

知识模块六:地图分析与应用, 这一模块的讲授共用六学时。主要知识点包括:地图分析方法、地形图的野外应用、地图的专题应用等。

制图综合和地图分析与应用两个模块所安排学时不多, 是因为在教完《地图学》后, 我们还安排有《地图编绘与设计》和《地图分析与应用》两门专业课, 作为对地图学所讲内容的重要补充, 以提高学生在《地图学》领域的知识水平。

四、实践教学设置

地图学课程是地理信息、测绘和遥感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它的教学内容紧凑、理论知识集成度高、实践操作性强。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综合分析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本课程安排了八学时的实验和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实习, 实验安排在理论教学中穿插进行, 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教学结束后集中实习。

地图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相关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地图投影:通过绘制某区域的经纬网与方里网, 加深有关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知识;根据经纬网的特点判断各地图投影的性质。

地图符号的设计与使用:通过设计制作栅格、矢量的点状符号, 设计制作线状、面状符号, 学会常见绘图软件中地图符号的设计方法, 并利用多种方法设计不同类型的符号。

地图矢量化:基于屏幕矢量化普通地图的部分要素, 通过对地图部分要素的矢量化, 了解从纸质图形转化为计算机数字图形的基本过程, 掌握数字地图制图软件中地图数据数字化输入的处理方法。

设计制作专题地图:基于Arc GIS或Mapinfo软件, 设计制作表示面装地理信息的各种专题地图。通过专题地图的设计与制作, 掌握表示面状地理信息的主要方法, 学会在制图软件支持下独立地开展专题地图设计与制作。

课程设计内容包括:编制各种类型的专题地图, 对全国人口分布、构成及演变进行分析;设计和编绘一幅电子地图。课程设计主要是结合实例, 对地图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上述实践教学, 提高了本科生解决问题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使学生对地图学知识的掌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结语

近几年, 随着地图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迅速发展, 《地图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革与更新。笔者在分析地图学与GIS之间关系的基础之上, 主要介绍了长江大学GIS专业《地图学》课程所涉及的教材的使用、教学内容的安排、实践的设置等内容, 以供相关专业的《地图学》课程教学参考。在长期的教学与研究实践中, 笔者感到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 地图在地理信息的传输与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计算机技术与地图制图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得地图制作的方法和手段越来越简便, 但是要制作出好的地图, 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仍显得尤为重要[1], 因此在地图学的教学中, 一定要紧抓地图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做到让学生精通基础, 掌握应用、了解发展, 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优秀学生, 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摘要:《地图学》是GIS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 是GIS技术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地图学》和GIS技术之间的关系, 并以长江大学的GIS专业《地图学》教学为例, 详细介绍了地图学教育中的教材选择、教学内容选取及实验设置, 探讨了如何加强新时代《地图学》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GIS专业,《地图学》,GIS技术,地图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徐京华.GIS时代的高校特色地图学教育[J].北京:测绘通报, 2010 (8) :70-73.

[2]张宏敏, 倪红梅.高等院校不同专业地图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平顶山: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09 (4) :78-79.

[3]田雨.地图学课程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J].天津:实验室科学, 2008 (5) :39-42.

[4]王家耀.地图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地图学复习总结 篇8

关键词 高三复习 地理 地图 功能

【中国分类号】G633.55

1、引言

地图是地理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载体之一,常言道“一表抵千字,一图抵十表。”可见,地图是一种信息量极大的表达方式,通过对于地图的深入分析,可以获取大量文字所难以直观表达的知识要素。地图功能,也即通过地图的编绘使其所具备的各种效能、作用,是高中地理学习中十分有效的工具。对于地图功能的识别、把握便是高考大纲中所要求学生需具备的“读图能力”,这是考生必备素质之一,也是高三复习过程中教师所应着重培养学生进行练习、把握的一项复习要点。

2、地图的功能

地图在地理学科中有着丰富的表达功能,既可以进行表面信息表述,亦可就其展开深一层的分析。常见的地图功能包括定位功能,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功能,区位分析功能,等等。

2.1定位功能

地图的定位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区域定位以及方向定位,其中,区域定位为地图的重点定位内容。由于区域对于一道题目中所涉及地区的各项性质而言是基础性的,区域确定之后则相应的气候、地形、地貌、人文等信息即得到一定程度的对应,因此,确定区域是读图的首要内容。

在区域确定的过程中,常用到的方法有包括经纬度读取法,常见地形确定法,区域轮廓确定法等。例如,赤道附近地区则可确定为热带地区,并对应非洲或南美洲等相应大陆上国家;40°N,120°E附近地区则对应我国华北地区等地。又如通过世界最大的高原确定是我国青藏高原,即对应中国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或高原气候,等等。

2.2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功能

完成对地图中某地区的区域划分后,即可对该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分析,分析内容由三个主要方面组成。依次为1)区域位置的进一步分析:包括确定该区的经纬度范围,南北半球位置划分,所属的大洲以及气候带等;2)自然地理特征分析:通过确定该区所属的气候带,即可对区域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其江水状况,年温度变化等,且可以確定该区的地形、地貌,以及该区主要河流情况;3)人文特征分析:分析该区的风土人情,民族及宗教特征,工业化发展情况,交通分布状况等。

2.3 区位分析功能

“区位”是近些年来高考地理中出现频率颇高的考点之一,由于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效果较好,因此已逐渐成为高考中的必考考点。对区位概念以及分析能力的把握是高三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所必须牢固掌握的。

地图的区位分析功能在高考题目中通常表现为将设定的某个区域的某些具体状况联系起来,并由学生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建议。例如,给出某地区的经纬度,并假设该区主要进行的农作物耕种情况,由考生评价该区的农业规划是否合理,并建议该区还可进行哪些作物的耕作等。又如给出一个区域的河流、交通、城区分布状况,由学生进行工业发展规划,并分析其可行性。可见,自然、地理、人文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区位分析功能题目的考察核心。

3、高三复习中发挥地图功能的对策

高考题目中地图类题目所涉及题型由上述三种主要知识点进行衍生,学生可依据不同类型的地图功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考。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进行读图能力的练习,课后反复进行地理图表题型训练,并认真总计题型解答技巧,即为读图题型的应对关键。

3.1 在课堂上加强学生识图和读图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最为重要的环节,进行读图及识图能力培养的过程亦是如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多选取往年高考中典型的读图题目真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中练习并及时讲解,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例如,教师可选取北美洲南部地区的地形图由学生进行分析:首先,通过经纬度及海岸线形态确定区域位置;其次,确定该区的主要水系、山脉等;最后,进行人文及工业、农业发展状况分析。通过老师多次引导学生进行读图题目训练,学生会逐渐理清解题思路,实现读图、识图能力的提升。

3.2 加强地理图表复习的训练

高三复习过程中,确保一定的练习量是成绩提升的必备措施。由于高中地理所涉及的知识点丰富,信息量大,若学生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则无法把握知识点间的联系,做题时难免出现思路不开阔、答案不全面的现象。因此,考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仅是备考过程中的初步环节,此后,还应多找地理图表题目进行反复训练,通过不断的练习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提高自己的做题能力。

3.3 加强对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

虽然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加大练习题量,然而“题海战术”并非是提升成绩的有效途径,若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则要求学生在做题的同时不断思考,将同类的题目综合起来,分析其中的答题技巧并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做题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最终,学生在做题时可首先对题目进行类型划分,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选用相应的答题技巧,从而较快地把握做题思路,提升做题效率。例如,遇到题目中出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区时,则应马上联系到地中海地区的相关知识点,如“冬季寒冷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特征,园林业、旅游业发达的产业特征等,将这些知识点应用于题目之中,则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可以较快得到解答。

总之,高三学生正处于高考前的最终复习阶段,在地理课堂中应有针对性的展开知识点的复习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读图能力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认识到地图对于地理学习以及其在高考过程中的重要性之后,需勤加练习,有的放矢地开展自身识图能力的培养,加强地理图表类题目的训练,同时对于所做过的题目不断分析、思考,举一反三,从而帮助自己实现读图能力的提升,最终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刚. 高三地理复习应考中充分发挥地图功能[J]. 地理教育,2013,Z1:72-73.

[2]卢中华. 浅谈提高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J]. 新课程(上),2012,12:6-7.

上一篇:学校普通话推广周方案下一篇:暑假安全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