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公文写作与处理心得(精选7篇)
梅州市 余雄辉
所谓公文就是办理公务文书,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它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使管理职权、处理日常工作时,按规定格式制作的书面材料,是依法管理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处理是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机关公文写作与处理,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每个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公务员应具备的一项工作能力。
作为有十多年民政工作经历的我,通过对《机关公文与处理》学习,结合自身的工作,对公文写作与处理有了新的认识和心得体会:
一、公文写作应把握好五个环节。
这五个环节就是:立意、主题、选材、布局、辞章。立意是写作的动机,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有些是领导授意,有些是工作需要,有些是有感而发。这些是文章立意的动机。“身高声自远”,立意要高远,要有针对性,写出的文章才有深度和力度。主题是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按照立意,结合自己占有的材料,结合写作的背景和需要确定。主题要旗帜鲜明,要高度集中,要正确新颖,要切中实际。材料是用来 1 记叙、说明、议论主题的原料。选材要精当,要能表现主题。要突出“最”,要最近、最能代表、最能表述,最管用,最忌空洞说教。布局就是围绕主题合理安排材料。材料是珍珠,布局是线条,只有线条串的恰到好处,才能做成好看的项链。布局要讲辑逻辑,要讲哲学,要讲美学,要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思维习惯和审美要求。辞章就是文章的语言。布局搭好了架子,就要用材料去建筑,用辞章去装修。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过来影响内容。辞章就是形式。应用文的辞章讲究一个“炼”字,用字要精确、选词要恰当,造句要精当,写篇要扼要,即要规范正统,又要讲究修辞,让文章活起来。
二、做好公文写作工作要有四种“自觉意识”
(一)要有明晰的效果意识。公文是一种应用性文章,是让人看、让人听,要对实际工作起指导、推动作用的。在起草公文时,写作目的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公文的行文方向、结构设置、内容组织和语言表述。起草公文,必须有明晰的效果意识,就是说你按领导指示起草一篇公文,对这篇公文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整体效果,主标题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分标题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每段内容给人留下什么印象,都要有明晰的效果预期。
(二)要有深厚的思维修炼意识。写公文、抓工作,关键靠思维。我认为,一篇好的公文必须做到“与众不同”,而不能“与众雷同”。从一定意义上说,成功就是“与众不同”。你想的、说的,跟别人完全一样,说不说、讲不讲还有什么意义?公文作品是智慧的结晶,要做到与众不同,必 2 须以深厚的思维能力作支撑。我体会,作为公文写作者要着力提高思维能力。
(三)要有明确的材料积累和组织意识。起草公文还有一个材料组织的问题。有的人认为组织材料是临到用时才需要做的工作,其实不然,临时抱佛脚是难于成就一篇好公文的,材料组织工作既需要平时的积累,又需要临时的“创造性”运用。要想材料组织得精彩,我认为需要日常的积累和收集。
(四)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述意识。公文要有一个好的表述习惯,这是说服受众、引领工作、发挥效用的重要条件。什么是好的表述?就是要有说服力,要有观点、有典型、有数据、有事实、有分析、有对策、有目标、有效果。归纳起来说,公文写作者需要养成三种基本表述习惯:一是深刻地表述;二是精确地表述;三是严谨地表述。
三、公文处理是公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水平的总体判断
长期以来,江苏省南通市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和省市相关规定,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公文制发、报送、办理等基本符合要求,公文处理工作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但依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个别地方和少数部门上报市政府公文屡次出现不规范行为,公文办理中也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文数量偏多。
2008年,各地、各部门上报市政府的请示、报告件中正式收文的就达1420件,全年累计发文915件;2009年1~8月收件1030件、发文700余件;此外,面广量大的简报加高了“文山”。一些部门报送市政府的公文,有的并不是重大事项,有的也不属于市政府受理的范围,却事无巨细地统统报送市政府。
二是公文制发不规范。
文种使用不当。最典型的是请示、报告、意见混用,用“报告”请示工作,或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本应该使用“意见”的却写成了“报告”;不相隶属的部门为表示谦恭和尊重该用“函”却用“请示”或“报告”。格式缺项丢项时有发生。行政公文一般由16个部分组成,其中发文机关标识(红头)、发文字号、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成文日期、印章、主题词、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经常接到以白头形式报送,请示件不署签发人或签发人不符合规定、缺联系人、附件、文号,印发时间与发送时间不一致、纸张和印制不规范的文件。有些部门为了省事,使用非国标纸如16开纸的现象。还有一些文件中,文字、标点、语句、逻辑错误时有发生;涉密文件不标注秘密等级;引用文件未注明发文字号等。
三是公文行文不规则。
属于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具体问题,不是直接报送主管部门处理,却报送市政府审批或要求政府办公室转办,增加了公文旅行的时间。未经市政府同意,有些部门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责令下一级政府向部门报文,甚至还要求下一级政府必须转发部门下发的文件,否则在评优达标活动中扣分。
四是公文报送不规范。
上行文多头主送。一个请示,同时报送市政府多位领导同志,甚至报送市委、市政府多位领导同志;一些只涉及行政职能的公文同时报送市委、市政府。上行文直报。将需要市政府审批的事项,以部门或部门负责人的名义,越过市政府办公室文秘部门,直接报送市政府领导。
五是公文处理效率低。
在收文处理中,有的不按程序办理,对来文不登记直接办理,无拟办意见直接交领导批办,承办人不对办理情况进行标注。有的不能按规定时限处理文件,或者拟办意见不到位,致使文件运转程序出现问题,有的没有找准政策依据或者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办理意见,出现了误事误时现象。在发文处理中,因办理不及时,导致上级机关研究决策或下级机关贯彻执行的时间太少,影响了公文的效用。有些转到部门办理的请示件和查办的领导批示,不按时报送结果,拖延很长时间才报上来,有的三番五次地催要办理结果,却屡催不办,甚至连拖延的原因也不说明。而一些部门请示市政府审批的事项,在本部门拖延了很长时间,却不给市政府领导研究决策预留充足的时间。
六是电子公文使用率低。
一些人将公文处理电子化误认为就是办公室内的文字处理电脑化,不少领导干部习惯于传统的办公方式,至今不会使用或不愿意使用电脑和网络,造成机关办公自动化、公文电子化链路的中断,使无纸化办公无法推进。电子政务平台功能远未充分利用。花巨资建成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存在资源严重闲置的现象。
二、原因分析
一是认识不到位。
一些地区或部门领导对本地区或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重视不够,过问不多,检查不够,有的甚至把这项工作看得过于简单,在力量配备使用上不当。对新手未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个别工作人员没有树立起“公文处理非小事”的观念,没有树立起高标准、严要求、及时准确地办理每一件文件的意识,以至于在公文处理中,不做认真的调查研究,不认真思考,敷衍了事,简单应付,没有负起应尽的责任。有些工作人员不熟悉机关的工作程序和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则、办事程序、文件审核、审签程序,办文无头绪、办事无章法,工作显得很忙乱,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
二是部门办公室扎口管理的职责不落实。
不少部门的办公室没有真正负起主管本机关并指导下级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责任。有的部门办公室,只管收收发发,盖个章、编个号,没有把审核把关当成其重要职责。经常出现一些部门报送市政府的公文,政府办公室向部门办公室了解有关情况时,部门办公室却全然不知的现象。
三是公文审核把关不严。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27条、29条、31条)三处提到“审核把关”的要求,突出强调各级办公室要加强公文审核把关的职能。审核把关要把好七个方面的关:即是否需要行文关、行政规则关、政策内容关、会签关、文字关、体例格式关、收文入口关。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疏漏,必然会产生公文质量不高的问题。
三、对策和建议
一要严格控制公文数量,提高公文质量。
“文山”是个顽症,但不是绝症。制发公文要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领导作风建设的要求和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简文件和简报的通知精神,本着必须、准确和效能的原则从严控制文件的制发,从源头上控减公文的数量。公文篇幅要短、内容要精,开门见山,直述不曲,要言不烦,意尽言止。文种应当根据行文目的、发文机关的职权和与主送机关的行文关系确定。公文送负责人签发前,应当由所在机关办公室认真审核。以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发的公文,在送市政府负责同志审签前一律由市政府办公室相关处室、联系秘书长对公文内容进行初审和审核,再呈送市政府负责同志签发。公文在正式印制前一律由办公室文秘处进行复核,对审签手续、附件材料、公文格式进行规范把关。
二要做到及时、准确、安全,确保公文处理的时效性、严肃性和安全性。
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要树立及时、准确地办理每一件文件的观念,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印发文件,从起草、审核、审签、校对等环节都要认真负责,按规定要求和程序办理。收文办理,总体上要求都要快速处理,一般公文应尽快处理,紧急公文必须急事急办,在规定时间内办结。严格公文处理程序,确保公文处理的严肃性。印发文件要按规定程序审签,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把关、对上负责的办法进行,一般不得超越职位的管理范围和权限签发公文。涉密公文的处理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严把打印、收文、传递、阅办、清退、归档和销毁关,确保每一环节都不出问题。笔者建议加强对公文办理工作人员的资格审查和岗前培训,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要完善责任制和办理通报制度。
一要强化责任管理,实行退文处理制度。凡出现不规范的公文(含代拟稿),市政府办公室要退回报文单位重新办理,由此造成工作延误的,由报文单位自行负责。二要完善催办制度。紧急公文跟踪催办,重要公文重点催办,一般公文定期催办。三要建立催办报告制度。每月初报告上月公文及领导批示件办理和催办情况,同时,对各承办单位承办情况不定期予以通报。
四要加强公文一体化和相关电子公文标准的制定。
关键词:机关文印部门;公文处理;变化过程
中图分类号:TP393.08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应用的不断进步,机关公文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传统的邮寄传递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公文的处理需要利用现代的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切实提高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政府机关内公文处理方式也有了很多新变化,实现了机关内部的公文传输、档案管理、信息查询等事务的现代化管理。
1 传统公文处理和现代计算机化公文处理比较
1.1 传统公文处理方式
首先将公文正文和其它需要做文本处理的文稿收集整理;然后按照不同的公文格式进行排版、校对和样本制作;再将样本制版、复印或者胶印后装订成册;最后再把印制好的纸质公文通过邮寄的方式传送到发文单位。
1.2 利用网络传输的电子公文的处理方式
首先将公文正文和其它需要做文本处理的文稿收集整理,对不需文本处理的公文进行数字化扫描;然后将文本化的文稿和扫描图像,根据不同公文格式排版,公文文头、印章等也要一起排入文件样本中,校对文稿制作样本;再把生成的清晰文件和扫描图像直接由网络传输给发文部门,发文部门再利用系统内局域网传输给不同的收文单位;需要纸质文件时,如数量多就根据传统方式制作,数量少则可利用彩色激光印字机直接输出并装订。
1.3 两种公文处理方式的区别
第一,传统公文在印制时是在制版中加入公文文头和印章等;而电子文件制作过程中则是在前期录入步骤时就要给公文添加好公文文头、印章。第二,传统公文处理时,有些文稿是不用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譬如被转发的上级文件或已经复印的文稿、图表等,若此文稿本来已满足制版工序的清晰度要求,则将公文正文小样拼版合并,形成完整的文件印制;而利用网络传输的公文中的文稿都要经过数字化处理,否则就不能通过网络传输。因此在如今的计算机时代,每个机关文印工作人员都需要随时更新知识并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尤其是数字化扫描过程中的相关知识,以更好的完成网络公文制作。
2 计算机处理公文中的几个概念
2.1 计算机中的图形图像
所谓像素是指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光点单位,通过计算机可以把图像放大很多倍,可以看到图像是由很多小方点构成,这些小方点就是图像构成的基本单位—像素,而图像中所显示的像素数目则是这幅图像的分辨率。计算机图像里包括了静态数字图像,它又包括矢量图像和位图图像:矢量图像不能扫描得到,必须绘制出来,分辨率较为独立;位图图像则是通过像素获得的图像,各像素都具有清晰的位置数值,根据色彩和渐变的像素能够获得清晰的图像效果,分辨率则是从侧面反映出扫描仪的精确度,体现扫描仪对图像细节的处理效果。
2.2 计算机录入设备——扫描仪
扫描仪首先对原稿光学扫描,再把光学图像输送到转换器中转换成模拟电信号,在变成数字电信号,最后通过计算机变成数字图像。通常扫描仪共有三种扫描模式:黑白、灰度和彩色扫描。
(1)黑白扫描模式。将扫描仪通过二进制数字的性能来区分图像,此模式适合字迹背景较浅,对比强烈的文稿。利用计算机处理公文时,通常原稿都是黑白两色印刷和打印稿,故扫描时要把模式调整为黑白扫描模式。该扫描模式生成的文件空间小便于压缩,有利于产生高质量的输出效果。
(2)灰度扫描模式。灰度图像比黑白扫描模式层次更丰富,共有250多种亮度值选择,能够显示比原稿更丰富的不同色调,最适合用于扫描单色照片。
(3)彩色扫描模式。大部分的彩色扫描仪都是通过RGB模式采样源图像,所以可以捕获超过1600万种的色彩信息,因此获得的文件也比较大,适合用于扫描一定要保留彩色的文稿。
3 使用计算机处理公文中注意事项
3.1 扫描方式的选择
对于很多不需重复录入的公文附件,通常都是承印部门用激光印字机制作黑白文稿和图表,所以扫描方式可以选取黑白二值图像法。该办法的显著优势是扫描的图像是通过计算机传送、接收和打印,黑白值能实现最小尺寸方便传输,且适印性能良好、输送打印及时。遇到文件不清晰或有图片时,则可以使用灰度方式来扫描。
3.2 扫描亮度的调整
要想使文稿更加清晰就需要调整合适的扫描亮度,黑白文稿看上去只有黑、白两色,但是被扫描仪处理后就会有不同灰度级的图像。在调整扫描亮度时通常都是灰度直方图,总共有两组数据体现出两个波峰,而黑白文稿的直方图主要特点是两峰一谷,很多扫描软件会自动选择直方图较小值来调整亮度。当扫描出来的二值图像清晰度较差时,则应该适当加大值;而扫描出的图像线条较粗,较为模糊时则可以调小数值。
3.3 扫描完成时图像处理
为确保公文的水准和方便后期归档,应该对扫描完成得到图像适当处理,具体方式如下:第一,检测图像辨别度。仔细检查扫描得到的数字图像是否清晰,是否需要重新扫描;第二,去除图像污渍。在干扰原稿识别度的基础下去除原稿中的污点杂质等降低图像质量污渍;第三,调整图像偏差。原稿若有倾斜或者在扫描当中文稿放置斜而出现的偏差要及时调整,保障数字化图像的角度正常。
3.4 图像的存储方式
通常数字化图像比较占空间,所以需要压缩存储图像文件。所谓图像压缩是在保障图像品质的基础上,利用数字运算方法来实现无损或有损压缩。无损压缩指不会改变原图,压缩后的图像能够恢复如初;有损压缩则是在保障一定质量的图像基础上对图像实施的不可复原性压缩。因为有损压缩的比例较高可以让图像数据压缩到最小化,更适合计算机传输。图像的文件格式很多如BMP、GIF、JPEG、PCX、TIFF、PDF等,不同的文件格式也各有用途和特质。最常用的是以下几种:
第一,TIFF格式。它是种通用图像格式,优点是存储量大,市面上大部分的扫描仪和图像软件都支持该格式,能够在各个平台上打印出高水准的图像,缺点是占用空间大。第二,JPEG格式。它是种可压缩的文件格式,而且压缩率是现阶段最高的一种,能够对图像通过不同倍率的压缩得到不同质量,运用的是有损压缩算法。第三,GIF格式。它被广泛用于通讯领域和网页文档中,文件一般较小。比较适合公文处理中的数字化扫描后存储。
综上所述,公文处理计算机化之后让公文传输更加快捷、格式标准也统一化、规范了传送程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公文处理工作也将面临更多新挑战,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以配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冬梅.面向角色的工作流模型在公文处理中的研究与实现[J].档案学通讯,2009(12).
[2]张俊平.高校公文处理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10(06).
[3]方玉军.当前公文处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中国档案,2010(23).
[4]孙德宏.穆君浅议电子档案的整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9).
作者简介:赵丁丁(1982.3-),女,河北省石家庄晋州市人,毕业院校,大专,中级工程师。
(2016年3月制定)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动公安厅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省委、省政府、公安部关于做好公文处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安厅公文处理办法,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省委、省政府公文处理有关规定,并参照执行《公安部公文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有关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管理方面的公文种类,同时参照执行中央军委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
公安厅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四条 公安厅公文处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凡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已作出明确规定的,一律不再制发文件;现行文件规定仍然适用的,不再重复发文;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
(二)严格控制文件规格,能以信函格式印发的,不以文件形式印发;能通过本业务系统发文解决的事项,不得以公安厅党委或者公安厅办公室名义印发。
(三)切实减少发文数量,凡是能通过电话、传真、青海公安信息网解决问题的,不印发文件;已经公开发布的公文,不再发文转发。
(四)文风清新简练,反对空话套话,力戒形式主义,突出思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 公文种类
第五条 公安厅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适用于任免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警官、文职干部职务,授予、晋升或者取消公安民警及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警官警衔,奖励有关单位及人员。
(四)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发布部门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
(五)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六)公告。适用于向社会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七)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八)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九)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任免人员。
(十)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一)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二)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十三)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六条 公安厅公文格式类型主要有:
(一)中共青海省公安厅委员会文件。分为上行文格式和下行文格式。
上行文格式适用于:
公安厅党委向青海省委、公安部党委、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省委政法委员会、省委有关部门或者有关领导同志的报告;
公安厅党委向青海省委、公安部党委、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省委政法委员会、省委有关部门或者有关领导同志的请示;
公安厅党委向青海省委、公安部党委、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省委政法委员会、省委有关部门或者领导同志就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处理办法和意见建议。
下行文格式适用于:
公安厅党委向各州、市公安局党委下发的重要工作部署、决定、规定、意见等有关全局性文件;公安厅党委召开的重要会议文件;通知、通报、批复;公安厅党委与其他部门党委(党组)会签的重要文件。
(二)中共青海省公安厅委员会信函
适用于公安厅党委与其他部门党委(党组)或者地方党委商洽工作、询问或者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部门请求批准事项;
适用于公安厅党委下发给各州、市公安局党委的阶段性工作部署;
适用于公安厅党委下发给各州、市公安局党委的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批复;
适用于公安厅党委下发给厅属各单位党组织的通知、通报。
(三)青海省公安厅命令(四)青海省公安厅令
(五)青海省公安厅文件。分为上行文格式和下行文格式。
上行文格式适用于:
公安厅向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公安部、省军区、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省委政法委员会或者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以及有关领导同志的报告;
公安厅向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公安部、省军区、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省委政法委员会或者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以及有关领导同志的请示;
公安厅向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公安部、省军区、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省委政法委员会或者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以及
有关领导同志就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处理办法和意见建议。
下行文格式适用于:
公安厅下发的公安工作计划、重要工作部署、规定、决定、意见等有关全局性文件;省委、省政府、公安部领导同志在公安厅召开的会议上的讲话;全省公安会议、全省公安局长会议和全省公安局长座谈会文件;工作通知、通报、对下级公安机关请示问题的批复;公安厅与其他部门会签的重要文件。
(六)青海省公安厅任免通知
适用于公安厅党委或者公安厅决定的有关人员行政或者党内职务任免事项。
(七)公安厅信函
适用于公安厅与其他部门或者地方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商洽工作、询问或者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适用于公安厅下发给各州、市公安局的阶段性工作部署;
适用于公安厅下发给部分州、市公安局的通知、意见、通报;
适用于奖励、处罚有关单位及人员。(八)公安厅密码电报
适用于急需发出的秘密级以上公文。使用公安厅密码电报发出的公文,不得再印成文件下发。
(九)公安厅内部传真电报
适用于由公安网发布的涉及警务工作秘密的通知、通报等公文。使用内部传真电报发出的公文,不得再印成文件下发。
(十)公安厅办公室通报
适用于公安厅领导在除全省公安工作会议、全省公安局长会议、全省公安局长座谈会以外的其他会议上的讲话。
(十一)公安厅督办通报(通知、催办)
适用于省委、省政府、公安部督办事项及厅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督促落实工作;厅领导重要批示、指示的督办落实工作;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和提案的办理。
(十二)公安厅接待通报
适用于向厅党委成员和有关部门通报来青调研的公安部、全国公安厅(局)领导及有关地方公安机关接待工作事宜。
(十三)厅领导公务活动安排
适用于厅主要领导赴基层公安机关慰问、调研、检查等公务活动安排事宜。
第七条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一)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二)秘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在公文眉首部分左上角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涉及警务工作秘密的内部公文应当在公文眉首部分左上角标注“内部”字样。
(三)紧急公文应当根据紧急程度分别在公文眉首部分左上角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发文机关标志应当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主办机关排列在前。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六)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已阅人姓名。(七)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八)公文的主送机关应当使用受理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九)公文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之后注明附件顺序号和名称。
(十)公文应当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十一)成文日期以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
(十二)公文如有附注,应当标注在成文日期下一行位臵,主要用于标注印发传达范围、联系方式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三)公文的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第四章 行文规则
第八条 以公安厅党委或公安厅名义向上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二)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三)除省委省政府、公安部领导同志直接交办事项或上级机关有明确要求外,不得以公安厅党委或公安厅名义向省委省政府、公安部领导同志报送公文,不得以公安厅领导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第九条 以公安厅党委或公安厅名义向下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或职能部门。
(二)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须协商一致后再向下行文。
第十条 公安厅内设机构除办公室和下列二款规定的情形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即不得向厅机关以外的其他机关(包括本系统)制发政策性和规范性文件,不得代公安厅审批下达应当由公安厅审批下达的事项。
边防总队、消防总队、警卫局在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青海省边防总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青海省消防总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青海省警卫局”名义向有关职能主管部门(如财政厅、发展改革委)申请经费、装备、基建项目时,可以分别使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青海省边防总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青海省消防总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青海省警卫局”印章对外行文。
内设机构擅自对外的正式行文,公安厅或者公安厅办公室可以撤销。
第十一条 除办公室外,公安厅内设机构不得向各市、州公安局行文。
对与各市、州公安局工作上的联系,确需行文的,各单位可采用函的形式,一律用印有红色“青海省公安厅”字样的公函用纸印发,盖本单位印章,使用各单位发文字号。
对与省委、省政府机关各厅(委、局、办)的有关部门进行工作联系,确需行文的,厅属各单位可采用函的形式,一律用印有红色“青海省公安厅”字样的公函用纸印发,盖厅印章,使用本单位发文字号。
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厅属各单位可以本单位名义向与之业务相对应、有业务领导或者指导关系的上下级业务部门行文。行文时使用印有红色“青海省公安厅”字样的公函用纸印发,盖本单位印章,使用本单位发文字号。
厅机关各业务总队不得联名向下级业务部门行文。行文内容涉及两个以上业务总队的,应当商定一个业务总队主办,并在文中注明已经有关业务总队同意。
第五章 公文起草
第十二条 各业务总队对厅领导交办的公文应当认真收集资料,加强调查研究,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使公文
符合起草要求;如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可列出各方理据报告厅领导。
第十三条 各业务总队在代厅起草有关公文时,内容涉及其他部门的,要主动先行协商。各单位在协商过程中所执意见应代表公安厅的意见,重要工作意见应当以公安厅或者公安厅办公室名义正式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第十四条 公文起草时应当做到: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二)全面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反映情况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
(四)使用公文种类正确,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文字精炼、字词规范,标点符号正确,篇幅力求简短,普发类文件一般不超过3000字。
(五)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外文应当注明中文含义。日期应当写明具体的年、月、日。
(六)公文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
一、”,一般用黑体字;第二层为“
(一)”,一般用楷体字;第三层为“
1、”,第四层为“(1)”,用仿宋体字。
(七)公文格式规范。文件标题用二号小标宋简体字;上行文的主送机关用三号黑体字,下行文、平行文的主送机关用三号仿宋体字;正文用三号仿宋体字,每页22行,每行28个字,附件、附注和成文日期均用三号仿宋体字。
秘密等级和紧急程度用三号黑体字;发文字号用三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已阅人”用三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已阅人姓名用三号楷体字标注。
“抄送”用四号仿宋体字,抄送机关用四号仿宋体字;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用四号仿宋体字。
第六章 公文审核
第十五条 厅属各单位综合室(秘书科)应当对本单位起草的公文严格审核把关,审核后送本单位领导审批。厅属各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起草的公文,审批同意后应当签署意见送有关部门审核。
厅属各单位代厅主办的,与省委、省政府机关其他厅(委、局、办)会签的公文,应当事先商会签单位同意后,再送办公室、法制总队、政治部及有关部门审核。
第十六条 公文审核的重点:
(一)是否需要行文,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据是否准确。
(二)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涉及其他职能部门或者厅内其他单位职责的事项是否已经过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三)是否与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相符,是否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提出新的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四)是否与现行公文相衔接,改变过去的规定或者提出新的要求是否已经协商一致。
(五)公文内容、文字表达、公文种类使用、发文形式是否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六)公文的签批和报送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七)其他内容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有关要求。 第十七条 凡第六条所列公文格式适用的各类公文,均应经有关单位按规定审核。审核单位应当有专人负责公文审核工作。
(一)第六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第九项公文格式适用的公文,除厅领导有专门交代的以外,拟文单位都应先将文稿送办公室审核。其中,涉及法律、政策问题的规范性文件,应先送法制总队审核;涉及公安队伍建设和人事工作的政策性问题、现役部队警务管理工
作、表扬或者批评下级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内容的,应先送政治部审核;涉及公安经费、装备的政策性内容的,应先送警务保障部审核;涉及公安外事、国际合作内容的,应先送出入境管理局审核,然后送办公室审核。有关单位审核后应当在发文审批单上签名,提出审核意见。
(二)第六条第三项、第六项公文格式适用的公文由政治部审核。
(三)第六条第八项、第九项的密码电报、内部传真电报,应视其内容,按照本条一至四项规定程序送审,并执行本厅有关电报发文规定。
(四)第六条第十项、第十一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公文格式适用的公文由办公室审核。
(五)公文报审时,各单位应使用办公室统一印制的《青海省公安厅发文审批单》。
第十八条 办文单位应提前五个工作日将需审核公文送审核单位;加急件应提前三个工作日送达;特急件应提前一个工作日送达;特殊情况可商审核单位适当放宽期限。审核单位对公文应当及时审核,对加急件在一个工作日内、特急件在半个工作日内、一般件在三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长篇或者多篇公文一起送审的,审核时间不超过五个工作日。
第十九条 在审核工作中,对重要问题如有不同意见或者认为需要作较大修改、调整的,应当与公文起草单位协商;协商意见不一致的,应当注明分歧意见送厅领导审定。
第二十条 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草单位并说明理由;未经主办单位主要领导审核签字的,核文单位可不予审核,并退回补签;公文起草不认真、不负责,特别是出现错字别字,缺页断行等明显错误的,退回主办单位,重新办理;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审核单位提出修改意见,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因退件造成工作延误或其他后果的由主办单位承担责任。
第二十一条 公文经有关单位审核后,依照《公安厅工作规则》中有关公文审批的规定,报送厅领导审批签发。
审核单位应制作公文审核办理登记册,对来文时间、主办单位和人员、审核情况、办理结果等进行详细登记,存档备查。公文审核分初审、复审两个环节,由审核单位指派专人进行。
严格履行公文报送程序,凡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应送审核而未送审核的,不得直接报送厅领导审批。
第七章 公文审批
第二十二条 以公安厅党委名义起草的公文,由办公室等单位审核呈报分管党委成员后,由党委书记或党委书记委托的副书记审批签发。其中,信函格式公文可由分管党委成员审批签发;公文内容涉及其他党委成员分管工作的,在呈报审批签发前,先由分管党委成员批送有关党委成员审阅。
第二十三条 下列以公安厅名义起草的公文,由办公室等单位审核呈报分管厅领导审核同意后,由厅长或受厅长委托的常务副厅长审批签发。公文内容涉及其他厅领导分管业务的,在报厅长或受厅长委托的副厅长审批签发前,先由分管厅领导批送有关厅领导审阅。
(一)《青海省公安厅文件》(上行文格式,文号为“青公报”、“青公请”)。
(二)《青海省公安厅文件》(下行文格式,文号为“青公发”)。
(三)《青海省公安厅命令》(由厅长或厅长委托的厅领导签发,盖厅长署名章)。
(四)《青海省公安厅令》(由厅长签发,盖厅长署名章)。
第二十四条 下列以公安厅名义起草的公文,由办公室等单位审核后呈报分管厅领导审批签发;需要送其他厅
领导审核的,由分管厅领导批送;需要送常务副厅长、厅长审批签发的,由分管厅领导批送。
(一)《青海省公安厅文件》(下行文格式,文号为“青公通”、“青公复”)。
(二)青海省公安厅信函。
(三)《青海省公安厅密码电报》。
(四)《青海省公安厅内部传真电报》。
第八章 公文制发
第二十五条 公文制发遵照“文责自负”原则,经厅领导审批签发的公文,由主办单位(拟文单位)负责办理公文编号、文件清样、校对终审、统一规范格式、使用印章、印送文件等事宜。
公安厅公文一般由办公室文印室印制。公安厅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A4型(210mm×297mm),版心尺寸为156 mm×225mm(不含页码),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 mm±1 mm,左侧装订。印制的公文,由拟文单位按有关手续发送并存档。
第二十六条 对不符合本《办法》审核要求的公文,办公室不予编号、用印,不予印制。
第二十七条
会议文件的办理及有关奖惩追责事项,按照《青海省公安厅机关办文办会规范管理办法》(青公发„2015‟2号)执行。
第九章 附 则
编辑 锁定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适用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公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本条例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停止执行。[1]
简介编辑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适用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公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本条例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停止执行。[1]
内容编辑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第三条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第四条 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五条 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六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设立文秘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公文处理工作。
第七条 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第二章 公文种类
第八条 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九条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一)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三)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六)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七)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八)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九)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十)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十一)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十二)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十三)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十四)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五)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十六)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十七)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日期。
(十八)页码。公文页数顺序号。
第十条 公文的版式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 公文使用的汉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民族自治地方的公文,可以并用汉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
第十二条 公文用纸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型。特殊形式的公文用纸幅面,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四章 行文规则
第十三条 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四条 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第十五条 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三)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四)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五)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六)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十六条 向下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 上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经政府审批的具体事项,经政府同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
(三)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四)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
(五)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十七条 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
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
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第五章 公文拟制
第十八条 公文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
第十九条 公文起草应当做到:
(一)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
(三)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练。
(四)文种正确,格式规范。
(五)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
(六)公文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起草单位必须征求相关地区或者部门意见,力求达成一致。
(七)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第二十条 公文文稿签发前,应当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是:
(一)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据是否准确。
(二)内容是否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三)涉及有关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经过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四)文种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人名、地名、时间、数字、段落顺序、引文等是否准确;文字、数字、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用法是否规范。
(五)其他内容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有关要求。
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初核。
第二十一条 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草单位并说明理由;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
第二十二条 公文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由受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签发人签发公文,应当签署意见、姓名和完整日期;圈阅或者签名的,视为同意。联合发文由所有联署机关的负责人会签。
第六章 公文办理
第二十三条 公文办理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归档。
第二十四条 收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签收。对收到的公文应当逐件清点,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时间。
(二)登记。对公文的主要信息和办理情况应当详细记载。
(三)初审。对收到的公文应当进行初审。初审的重点是: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文种、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已经协商、会签,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其他要求。经初审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应当及时退回来文单位并说明理由。
(四)承办。阅知性公文应当根据公文内容、要求和工作需要确定范围后分送。批办性公文应当提出拟办意见报本机关负责人批示或者转有关部门办理;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明确主办部门。紧急公文应当明确办理时限。承办部门对交办的公文应当及时办理,有明确办理时限要求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
(五)传阅。根据领导批示和工作需要将公文及时送传阅对象阅知或者批示。办理公文传阅应当随时掌握公文去向,不得漏传、误传、延误。
(六)催办。及时了解掌握公文的办理进展情况,督促承办部门按期办结。紧急公文或者重要公文应当由专人负责催办。
(七)答复。公文的办理结果应当及时答复来文单位,并根据需要告知相关单位。
第二十五条 发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复核。已经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批人复审。
(二)登记。对复核后的公文,应当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并详细记载。
(三)印制。公文印制必须确保质量和时效。涉密公文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印制。
(四)核发。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后分发。
第二十六条 涉密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邮政机要通信、城市机要文件交换站或者收发件机关机要收发人员进行传递,通过密码电报或者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传输。
第二十七条 需要归档的公文及有关材料,应当根据有关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齐全、整理归档。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归档,相关机关保存复制件。机关负责人兼任其他机关职务的,在履行所兼职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机关归档。
第七章 公文管理 第二十八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本机关公文管理制度,确保管理严格规范,充分发挥公文效用。
第二十九条 党政机关公文由文秘部门或者专人统一管理。设立党委(党组)的县级以上单位应当建立机要保密室和机要阅文室,并按照有关保密规定配备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安全保密设施设备。
第三十条 公文确定密级前,应当按照拟定的密级先行采取保密措施。确定密级后,应当按照所定密级严格管理。绝密级公文应当由专人管理。
公文的密级需要变更或者解除的,由原确定密级的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决定。
第三十一条 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执行;需要变更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批准。
涉密公文公开发布前应当履行解密程序。公开发布的时间、形式和渠道,由发文机关确定。
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二条 复制、汇编机密级、秘密级公文,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绝密级公文一般不得复制、汇编,确有工作需要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复制、汇编的公文视同原件管理。
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戳记。翻印件应当注明翻印的机关名称、日期。汇编本的密级按照编入公文的最高密级标注。
第三十三条 公文的撤销和废止,由发文机关、上级机关或者权力机关根据职权范围和有关法律法规决定。公文被撤销的,视为自始无效;公文被废止的,视为自废止之日起失效。
第三十四条 涉密公文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清退或者销毁。
第三十五条 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批准后可以销毁。销毁涉密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确保不丢失、不漏销。个人不得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
第三十六条 机关合并时,全部公文应当随之合并管理;机关撤销时,需要归档的公文经整理后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工作人员离岗离职时,所在机关应当督促其将暂存、借用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清退。
第三十七条 新设立的机关应当向本级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提出发文立户申请。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列为发文单位,机关合并或者撤销时,相应进行调整。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党政机关公文含电子公文。电子公文处理工作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九条 法规、规章方面的公文,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外事方面的公文,依照外事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 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 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停止执行。
中办、国办联合下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3)2013年02月22日 16: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1
1第六章 公文办理
第二十三条 公文办理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归档。
第二十四条 收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签收。对收到的公文应当逐件清点,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时间。
(二)登记。对公文的主要信息和办理情况应当详细记载。
(三)初审。对收到的公文应当进行初审。初审的重点是: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文种、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已经协商、会签,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其他要求。经初审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应当及时退回来文单位并说明理由。
(四)承办。阅知性公文应当根据公文内容、要求和工作需要确定范围后分送。批办性公文应当提出拟办意见报本机关负责人批示或者转有关部门办理;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明确主办部门。紧急公文应当明确办理时限。承办部门对交办的公文应当及时办理,有明确办理时限要求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
(五)传阅。根据领导批示和工作需要将公文及时送传阅对象阅知或者批示。办理公文传阅应当随时掌握公文去向,不得漏传、误传、延误。
(六)催办。及时了解掌握公文的办理进展情况,督促承办部门按期办结。紧急公文或者重要公文应当由专人负责催办。
(七)答复。公文的办理结果应当及时答复来文单位,并根据需要告知相关单位。
第二十五条 发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复核。已经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批人复审。
(二)登记。对复核后的公文,应当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并详细记载。
(三)印制。公文印制必须确保质量和时效。涉密公文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印制。
(四)核发。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后分发。
第二十六条 涉密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邮政机要通信、城市机要文件交换站或者收 发件机关机要收发人员进行传递,通过密码电报或者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传输。
第二十七条 需要归档的公文及有关材料,应当根据有关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齐全、整理归档。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归档,相关机关保存复制件。机关负责人兼任其他机关职务的,在履行所兼职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机关归档。
第七章 公文管理
第二十八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本机关公文管理制度,确保管理严格规范,充分发挥公文效用。
第二十九条 党政机关公文由文秘部门或者专人统一管理。设立党委(党组)的县级以上单位应当建立机要保密室和机要阅文室,并按照有关保密规定配备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安全保密设施设备。
第三十条 公文确定密级前,应当按照拟定的密级先行采取保密措施。确定密级后,应当按照所定密级严格管理。绝密级公文应当由专人管理。
公文的密级需要变更或者解除的,由原确定密级的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决定。
第三十一条 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执行;需要变更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批准。
涉密公文公开发布前应当履行解密程序。公开发布的时间、形式和渠道,由发文机关确定。
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二条 复制、汇编机密级、秘密级公文,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绝密级公文一般不得复制、汇编,确有工作需要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复制、汇编的公文视同原件管理。
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戳记。翻印件应当注明翻印的机关名称、日期。汇编本的密级按照编入公文的最高密级标注。
第三十三条 公文的撤销和废止,由发文机关、上级机关或者权力机关根据职权范围和有关法律法规决定。公文被撤销的,视为自始无效;公文被废止的,视为自废止之日起失效。
第三十四条 涉密公文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清退或者销毁。
第三十五条 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批准后可以销毁。销毁涉密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确保不丢失、不漏销。个人不得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 文。
第三十六条 机关合并时,全部公文应当随之合并管理;机关撤销时,需要归档的公文经整理后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工作人员离岗离职时,所在机关应当督促其将暂存、借用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清退。
第三十七条 新设立的机关应当向本级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提出发文立户申请。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列为发文单位,机关合并或者撤销时,相应进行调整。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党政机关公文含电子公文。电子公文处理工作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九条 法规、规章方面的公文,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外事方面的公文,依照外事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 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负责解释。
为提高机构公文写作能力,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单位举办的公文写作培训班。通过此次培训,不仅提高了公文写作的能力,更加深了我对公文写作这项能力的兴趣和认识,使我受益匪浅。现将有关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对公文写作的认识和理解
实际上,写作是一门技艺,是一种本事,学会了没有人可以拿走。古语言:“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古人对写作都十分重视,封建社会取仕都要通过科举考试,没有写作能力是不可能进入仕途的。古往今来,历代的著名官员,往往既是政治家,又文学家,都写得一手好文章,如我们熟悉的屈原、韩非、曹操、诸葛亮等等。当代的毛泽东主席,文才武略更胜古人,他写的文章成为一种典范,至今无人能够超越。近年来,社会日渐出现当官不会写文章的现象,但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少有的现象。当前机关干部不愿意写文章,除了官僚主义作风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和能力不足的体现。应该说,提高写作水平,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机关干部的一个努力方向,于个人可以增长才干,于单位可以壮大力量,对于学习型机关建设也有莫大的好处。
1.公文写作是机关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在机关不管是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最后都离不开公文写作。你笔头不 1 行,办事能力再强,办会水平再高,也会因为你无法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能使个人的智慧变成集体的智慧,最后,不能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在机关工作,具备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不仅是工作能力的一种体现,同时也会得到领导和同事的青睐。
2.公文写作是表达和实现自我的重要一环。文字写作最大的一个好处,便是通过写作,使你原本凌乱的想法在写作过程中逐渐明晰起来,一些漏洞得到了暴露和弥补。写作还可以使经验得到提炼和积累,使稍纵即逝的想法固定下来,完善起来,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想法。写作也是别人认识你、了解你的一个途径。特别在机关,口头表达的机会更多地被领导所占有,一般干部很难有这个机会。而书面表达则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层级的限制,你独到的想法,通过公文的交流,可以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机关工作中,自己写的文章一不小心被领导采纳,成了决策,无形之中对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说不定还会被领导所赏识,得到一个发展的机会。
3.公文写作也是整合组织资源的重要手段。公文从起草、修改、定稿、签发,到接收、贯彻,要数易其手,每个人都在上面修改一点,完善一点,最后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公文的写作与流转,使组织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整合。
二、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1.要有明晰的效果意识。公文是一种应用性文章,是让人看、让人听,要对实际工作起指导、推动作用的。在起草公文时,写作目的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公文的行文方向、结构设置、内容组织和语言表述。起草公文,必须有明晰的效果意识,就是说你按领导指示起草一篇公文,对这篇公文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整体效果,主标题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分标题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每段内容给人留下什么印象,都要有明晰的效果预期。我的体会是,有明晰的效果预期未必能写成好公文,因为写好公文还需要其他重要条件,但没有明晰的效果预期,必然写不出好公文。在起草公文时,根据所要达到的效果,去决定如何设置主体和分标题,要按照标题的要求,去决定每一段落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此外,要根据公文的文体去决定叙述风格、用语习惯,从而让公文管用而不是无用,让受众爱听而不是反感。要根据需要去写什么,而不能根据“会写什么”去写,尤其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到哪写到哪。起草一篇公文,总得给人留下一点什么,或者主题选定上有特色,或者工作举措上有创意,或者理论阐释上有新高度,或者用词用语上有新亮色。全部达到上述目标当然很难,而且有时时间也不允许,但至少要达到其中的一两个,否则,所起草的公文味同嚼蜡,写了等于没写。
2.要有深厚的思维修炼意识。写公文、抓工作,关键靠思维。我认为,一篇好的公文必须做到“与众不同”,而不能“与 3 众雷同”。从一定意义上说,成功就是“与众不同”。你看文体的角度如何高屋建瓴、如何能够标新立异。如果你想的、说的,跟别人完全一样,说不说、讲不讲还有什么意义?公文作品是智慧的结晶,要做到与众不同,必须以深厚的思维能力作支撑,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深化。起草公文还有一个材料组织的问题,有的人认为组织材料是临到用时才需要做的工作,其实不然,临时抱佛脚是难于成就一篇好公文的,材料组织工作既需要平时的积累,又需要临时的“创造性”运用。古语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告诉我们要写好文章,就是要通过不断的积累,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写文章也如做事,要通过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的效果。
3.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述意识。公文要有一个好的表述习惯,这是说服受众、引领工作、发挥效用的重要条件。什么是好的表述?就是要有说服力,要有观点、有典型、有数据、有事实、有分析、有对策、有目标、有效果。归纳起来说,公文起草者需要养成三种基本表述习惯:一是深刻地表述。要善于站在大的政治背景、时代背景、专业背景下思考问题、揣摩事物、研究工作,要能看到新事物不同凡响的意义,搜索到符合大局要求、反映时代特征、体现专业特点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具体举措等,靠这些形成正确的深刻的思想观点。二是精确的表述。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 4 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效果。”这句好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索中数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和重要环节。公文起草要想做到完善,数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三是真实表述。公文写作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写作,是客观真实的反映和具体体现。在公文表述中,我们要完全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因为追求文章的工整和华丽,而刻意编造或违反实际情况。
三、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一)培养写作兴趣。不论工作或学习,只要你对其感兴趣,那么就会做得比较出色。实践中我们对感兴趣的或有意的活动,能够通过表情和行动表达某些感受。所以,工作之余应当多参加一些有意的活动,例如演讲、辩论等,在活动中观察活动的场面和周围的环境以及个人的表情等。会后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我们还可以收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节目或阅读一些资料,写出收获和体会,这样不仅增添了我们业余生活的乐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写作的兴趣,对提高写作能力效果很好。
(二)激发写作灵感。灵感是指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灵感不是天生的,是通过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只要勤奋,灵感就会油然而生。所以,要激发写作的灵感,就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利用比较 5 生动的场面和场景,促动激昂情绪。当我们产生创作的灵感,哪怕是一个好的构思,一个小小的片段,我们都要认真加以总结和发扬,循序渐进地提高思维能力。
(三)启发想象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后得到的一种形象思维。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如果想象丰富,就会思路敏捷,受到某一事物的启发,马上会联想许多的人和事,脑海里就会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景象。动起笔来如行云流水,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此及彼,由近及远,文章内容才能丰富,意境开阔,思想深刻。如果缺乏想象力,就如一潭死水,思维干涸,难以动人。
(四)训练写作技巧。对于刚接触写作的人,不一定要求成篇,从内容上说,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思想上的闪光点,都可以形成文字;对某种现象,某件事物的看法,可以通过三言两语来表达。从形式上说,可以做一些分解训练,比如,根据自身特点,重点选择训练目标。思维能力差的就重点训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差的就重点训练表达能力……。总体上要全面训练,多读书,勤动脑,勤动笔,坚持不懈,反复练习。写作能力提高不能一蹴而就,要细水长流,集腋成裘。
一、公文处理中常见的问题
(一)文种使用不规范
1.滥发通知。《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相互行文和向下一级政府相关业务部门行文;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如需行文,应报请本级政府批转或由本级政府办公厅(室)转发;因特殊情况确需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的,应当报本级政府批准,并在文中注明经政府同意。但事实上一些县级政府工作部门(包括一些议事协调机构,如领导小组、指挥部、委员会等),却常常将其所主管的业务性工作以“通知”形式直接向乡镇一级政府行文交办,而没有正确使用“函”这一文种,明显违反了《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
2.滥用请示。《办法》和《条例》都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根据上述定义,在请求批准时,有隶属关系,下级向上级请求批准的用“请示”;没有隶属关系,不论单位级别高低,向有关部门请求批准,一律用“函”。但在日常行文中,却常常出现乡镇一级政府向省、市、县级相关业务部门请求审批事项时,错误地用“请示”行文,而没有正确使用“申请函”或“请准函”这一文种。相应地,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在答复审批事项时,也没有正确使用“问复函”答复,而错用“批复”文种。
(二)随意升格发文
公文随意升格的现象主要发生在乡镇一级机关,经常或被迫或不经意地发生以下两类情况:
1.有些成立或调整领导机构的“通知”类文件,本应由乡镇的党政办公室行文即可,但却常常错误地升格为以镇党委或镇政府的文件进行行文。
2.有些关于某一方面工作的一般性计划、方案、要点类文书,本应以相应工作部门或站所名义拟制,或者由党政办公室转发(印发)即可,但却常要以党委、政府重视为由,升格为镇党委或镇政府文件进行发文。
以上两类随意升格公文的现象,让党委、政府的公文沦为一般性事务通知的工具,有失党委、政府公文的严肃性和庄重性。
(三)文面格式不规范
较为常见的文面格式不规范的情况主要有如下10种:
1.发文字号标注不规范。公文发文字号的正确标注方法是“机关代字[4位数年份]实位序号”。但有的公文出现以2位数标注年份、年份错用圆括号、序号出现虚位、序号前出现“第”字等不规范现象。
2.公文标题不规范。有的公文标题出现逗号、顿号、书名号等不规范现象,违反了“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的规定。
3.主送、抄送机关称谓不规范。主要是因县乡两级机构改革后,其组成部门、内设机构、直属机构的名称职能已做相应变更,但一些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在向下行文时,没有按改革后的规范名称行文,从而导致不规范的主送、抄送机关称谓的出现。
4.正文中的数字、日期、计量单位不规范。有的公文违反“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规定,混淆使用汉字数字;有的公文在涉及时间时,没有具体到年、月、日;有的公文在涉及计量单位时,没有使用国家法定的标准计量单位,出现“公分”、“尺”、“斤”等不规范计量单位。
5.成文时间标注不规范。党的机关公文成文时间一般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月、日,而行政机关公文成文时间则以汉字数字标注年、月、日。但有的行政机关公文成文时间错用阿拉伯数字标注成文时间;也有的将“O”错打成“零”或“0”,如将“二〇〇八年”打成“二00八年”或“二零零八年”。
6.公文生效标识不规范。《格式》规定:行政机关公文如果是单独行文或两个机关联合行文的,落款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印章盖在成文日期上;三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的,落款分别署发文机关名称,印章盖在各自机关名称上。但有的公文在前一种情况时落款了发文机关名称;有的公文忽略了加盖印章;有的多个机关联合发文时,落款及印章排列不符合规范。
7.附件标注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把被批转、转发、印发和发布的内容当作附件处理;二是附件说明与附件标题不一致,附件说明顺序与附件顺序不一致。
8.个别公文仍出现“此页无正文”的现象。根据《格式》规定,公文末页不应出现“此页无正文”的现象,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当采用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
9.版记标注不规范。有的公文缺少版记;有的公文版记项目不齐全,或缺主题词,或缺印发机关、印发时间,或没有使用反线;有的公文将“抄送”错标为“抄报”;有的公文版记位置不正确,没有将版记置于文件的最后一页,而是置于公文的中间部位,即印章之后,被发布、批转、转发、印发的内容或附件之前,把一篇公文分成两部分。
10.公文的整体排版不规范。《格式》对公文的用纸幅面、版面尺寸、各公文要素的标注位置、各公文要素的字体字号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但有的单位在处理公文时没有严格依照《格式》进行排版,各公文要素标注位置错位,字体字号随心所欲,有失公文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另外,《格式》规定行政机关公文应当采用A4型纸,但个别行政部门仍然沿用传统的16开型纸。《条例》规定党的机关公文用纸可用16开型也可用A4型,目前,大多数党的机关均采用16开型,这样给纸质文件档案整理造成不便。建议党的机关公文从2009年起也启用A4型纸,公文格式严格参照《格式》规定办理,以促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和归档实现标准规范化。
二、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基层党政机关的公文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弊病,依笔者分析,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
一是党政机关文秘人员素质不够高。大部分县乡两级的党政机关的文秘人员都是非专业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公文写作处理业务培训,对《办法》、《条例》、《格式》一知半解,公文写作内功不实,基础不牢,作品不精。这是影响公文质量的主要原因。
二是公文的审核把关不够严。有的单位公文处理程序不规范,没有严谨的发文程序和规则,对文件印发审核把关不严,使得种种低级公文错误得以漏网过关,造成劣质公文频频出现。
三是单位领导对公文处理工作不够重视。有的单位领导认为公文处理是琐碎事,不屑一顾,对公文审核签发态度不够认真,没有履行既定职责。有的单位领导存在“长官意志”,不顾公文运行规则瞎指挥文秘部门或下级机关乱制乱发公文。
针对上述现象和原因,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公文处理的质量,推动公文处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一是大力提高机关文秘人员素质。建议由县级文书处理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现职办公室主任和文秘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重点学习《办法》、《条例》、《格式》三个公文处理规范性文件和一些常用公文写作基础知识,着力提高现职文秘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后定期组织新上岗文秘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关键班次可邀请各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参加培训,以纠正一些单位领导对公文处理工作的认识误区,促使他们重视文书处理工作。
二是健全规范发文程序。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公文处理制度,规范公文的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程序,明确权限和责任,实行文责追究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公文质量。
【机关公文写作与处理心得】推荐阅读: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09-24
应用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06-22
公安机关公文写作12-12
机关公文写作大全12-27
机关公文常用排比12-16
机关公文种类之12-16
人大机关公文文种01-06
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基础12-12
机关事业单位公文写作11-11
机关公文常用词语总结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