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精选11篇)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 篇1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

反思一:

一、教学成功之处:

1、善用材料,调控课堂节奏。

材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材料的准备上我有意地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既达到了种类多、易比较的要求,又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其实就在身边;在下发材料前,先讲清实验的要求和注意点,避免出现实验操作的错误与失败;在汇报交流时,先要求学生把材料整理好,勿让材料影响交流的有效性,使学生养成专心倾听 的科学学习习惯。

2.自主探究,发现探究问题

由于学生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所以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在简单了解了几种常见磁铁的形状及名称后,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种典型的实验材料和一块条形磁铁,把宝贵的时间移到“动手玩磁铁”中去,尽可能地提供玩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的生硬”我知道这是在每一个实验之后,语言的过渡还欠缺。

2、我可能过分强调了磁铁的磁力有大小之分,在用条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分别来吸引同一支圆珠笔的时候,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是不是就是环形磁铁就好,而条形磁铁不具备这一特点。

虽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会

有瑕疵,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更好,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的受益!

反思二: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磁铁有磁性”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激趣导入,交流“我知道的磁铁”,从引导到“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磁铁有磁性这一最基本的性质的认识。然后通过交流在观察中的发现和产生的问题,引发出后续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逐步加深和扩大学生对磁铁的认识,并最终指向综合运用。纵观这堂课的教学,让人有喜也有忧,为能更好地惩前毖后,现反思如下: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表演小魔术”这样一个情景:在一只乒乓球内藏入几根小铁丝后重新粘合,并在手中放入磁铁。当我将乒乓球放在手上时,乒乓球就牢牢地“粘”在了上面。当学生看到这里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有的

已在下面喊起来了。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小魔术是孩子最喜欢看的一种节目,“乒乓球怎么会粘在老师的手上”正是小魔术产生的效果。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材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材料的准备上我准备了课本66页上的铁钉、回形针等十多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先让学生预测其中的那些物品能被磁铁所吸引,那些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然后再用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孩子们的预测是否准确。

由于学生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 篇2

2011年3月, 巫山县双龙片区与我校开展教研联谊活动, 我们欣赏了由双龙片区的乌龙九年一贯制学校雷雪萍老师执教的“磁铁有磁性”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一课, 心中豁然开朗, 或许它有效诠释了上述问题, 本文试图以此课例分析来诠释我们对“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为起点”的科学生成教学的理解。

【环节Ⅰ:课题引入】

师:森林中的苹果大王得了怪病, 总爱吃铁, 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同时出示自制的教具让学生观察)

生:苹果大王的肚子里有磁铁。

师:同学们真聪明。

师出示磁铁问道:你们知道磁铁可以吸哪些东西吗?

生:吸铁。 (异口同声)

师出示塑料片、布、气球、易拉罐、回形针、钥匙、螺帽等, 要求学生猜测磁铁吸哪些东西。

分析:教师从生活中的“磁铁吸铁”导入课题, 让学生的科学学习始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然而学生的生活经验未必都是正确的, 特别是对于易拉罐这种材料的物体, 学生的经验是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此环节中, 当学生作出“磁铁吸铁”回答时, 教师因势利导, 对答案作引申并出示大量生活中的物体, 让学生猜疑, 从“磁铁到底吸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出发, 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设置悬念, 设疑进入新课。

【环节Ⅱ:实验验证】

师: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利用袋子里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要求重复做几次, 并认真观察, 记录员认真做好记录, 实验完毕收拾好实验材料。

(学生分小组实验。只用了8分钟全班10个小组均结束了实验)

师:与你们之前猜测一样吗?并指名汇报

生1:不吸塑料片

生2:不吸布

生3:不吸易拉罐

生4:吸小刀

生5:吸回形针

生6:不吸气球皮

……

分析:在实验验证过程中, 教师课前材料准备充分, 实验的要求明确。学生明确分工, 有序合作, 体现了较强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就在学生轻松顺利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时, 听课的教师都在担心, 雷老师接下来干什么呢?然而令我们没想到的是, 精彩还在后面。

【环节Ⅲ:应用磁铁吸铁】

师:请同学们拿着磁铁到教室找找可以吸哪些东西。

(学生顿时兴趣高涨, 纷纷走下座位, 拿着磁铁在教室里进行探究)

生1:吸文具盒。

生2:吸门的拉手。

生3:吸磁性黑板。

生4:吸锁。

生5:吸衣服上铁的拉链。

生6:吸坐凳上露出的铁钉。

生7:吸窗户。

生8:不吸窗户, 我试过, 因为窗户不是铁, 是铝合金, 所以不吸。

师对生8的回答指名学生进行了验证。

……

分析:没想到教师打破课前预设, 结合课堂生成的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推向了高潮, 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 老师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这既是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及时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环节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师:我这儿有两把钥匙, 谁能帮我检验一下哪把是铁做的吗?

生:我知道, 用磁铁进行检验, 如果吸, 就是铁做的;如果不吸, 就不是铁做的。

(师请学生上台演示检验的方法)

师出示信封:同学们, 用磁铁能吸起来吗?

(全班学生都摇头说不能)

师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随着上台学生的演示, 下面的学生惊呼:“啊, 吸起来啦!”

(部分学生马上大声说:“里面有铁”)

师缓缓打开信封, 取出里面的回形针。

师板书:隔着物体也能吸 (板书时物体前面留有空格)

师:隔着布、气球皮、纸, 能将回形针吸起来吗?

(学生再次分组实验。)

生1:隔着布能吸

生2:隔着纸能吸

生3:隔着气球皮也能吸

生4:老师, 我发现隔着厚的物体不能吸。

师:是吗?同学们也惊愕地看着这名同学。

生4:是的, 我用科学书做过实验。

师:很好, 你真了不起!同学们也隔着科学书验证一下。

(学生分别隔着一本书、两本书、三本书…进行实验)

生1:隔着一本书、两本书时还能吸, 隔着三本书的时候就不吸了。

生2:隔着四本书也不吸。

……

师:所以, 我们只能说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 (完善板书)

师出示装满水的量筒, 说:谁能帮老师从水中取出里面的回形针?

生:用吸铁, 并上台演示。

分析:此环节, 教师通过出示信封, 让学生判断能不能吸。从学生本节课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让学生进行判断, 然后实验验证, 步步为营, 设置新的悬念, 引导学生探究, 动手操作, 让学生明白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

在学生的动手实验中, 一位男生突然提出:“隔着厚的物体不能吸”。将课堂引入了一个更深的层面, 教师也是急中生智, 引导学生当场利用科学书进行实验验证, 并得出了“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这一结论, 留给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空间。整个教学环节, 师生对话环环相扣, 并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探究、验证。可见, 科学的生成教学是遵循学生的思维而组织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是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 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动手能力的过程。

【环节Ⅴ:拓展与延伸】

师: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了磁铁。

生1:钱包

生2:文具盒

生3:冰箱

生4:遥控车

生5:指南针

生6:磁性黑板

师:很好, 同学们非常热爱生活, 知道了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还联想到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 真是了不起!

师:不同的硬币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 请同学们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课后探究一下哪些硬币是铁做的。

分析:最后环节是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引导学生探究“哪些硬币是铁做的”这一现实探究问题。再次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 “磁铁吸铁”是很多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教师课堂引入时, 学生能异口同声的回答“磁铁吸铁”, 就说明学生已经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基础。教师反而就以学生知晓“磁铁吸铁”这一特性为逻辑起点引入, 引导学生探究磁铁到底能吸生活中的哪些物体, 并及时在教室进行实践, 有效把握课堂生成, 为学生的学习、探究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并引导学生探究隔着物体能不能吸,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依据学生的思维, 多次有效把握了课堂的生成, 将看似浅显的一课演绎得精彩纷呈。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纸片、布片、木片、塑料片等能不能吸铁,体会随着条件的变化,磁铁隔物吸铁的本领是如何变化的。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己准备:1角的硬币一枚。

2、为小组探究准备:磁铁、铁制回形针、铁钉、铁夹子、铁珠子、铝片、铜导线、木片、纸片、布片、塑料片<量角器>、橡皮筋、玻璃珠和一支铁芯塑壳的笔(既作为记录员记录实验现象用,又用作检验制成物品的不同材料),记录单两张。

3、为演示实验准备:磁铁做成的“验钞机”、两种1元的钢币、一枚5角的铜币和一枚钢芯镀黄铜5角硬币、一支铁芯塑壳的笔。

4、为板书准备:一块磁性黑板或铁皮板、4粒小磁铁、两张写有概念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课前设疑

大家好,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见过检验钞票真假的验钞机吗?(见过)

那你见过检验硬币真假的验钞机吗?(没有)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拿出用纸包着的磁铁)。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都准备了一枚一角的硬币,都带来了吗?如果你的一角硬币放在老师验钞机的侧面不会掉下,那就是真的;如果放手后硬币掉下了,那你的钱就是假的了。谁愿意来试试?(由于一角硬币有三种版本,先前发行的两种都为铝币,后来发行的一种为钢币,所以在磁铁作成的“验钞机”上的表现为有的能被吸引,有的却不能被吸引)

这些硬币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老师的验钞机到底有什么奥秘呢?在进行了今天的科学探究后我们就能够找到答案了。

[设计意图]这一段引入最好在课前进行,因为所花的时间一般会在5分钟左右,比较适合公开课的课前谈话。游戏性质的活动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能紧扣学习内容,在不自觉中进入课堂教学。激趣——设疑——探究——释疑的过程,让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紧凑而又自然流畅,使课前的引入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伏笔和铺垫。

二、新课教学

第一部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我们都知道,今天我们要来研究的对象是磁铁(板书)。

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那你觉得磁铁到底能吸引什么呢?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学生猜测)

这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吗?(实物照片:铁制回形针、铁钉、铁夹子、铁珠子、铝片、铜导线、木片、纸片、布片、塑料片<量角器>、橡皮筋、玻璃珠)

[设计意图]看似杂乱的材料,其实是有结构甚至是有“预谋”的。其中木片、纸片、布片和塑料片的出示,能为下一个实验提供便利,使材料更有序和有效,使探究更严谨和流畅。

我们的判断正确吗?为了检验我们的判断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么办?(做实验)

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材料和一张实验记录单,你们觉得要做实验还缺什么器材?(磁铁)磁铁就在组长桌子抽屉的下面。器材中的铁钉、铜片和铝片比较锋利,请注意安全(课件出示温馨提示)。我们实验开始!„„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是共同特点的归纳)„„

音乐响起,学生把器材交给组长保管并停止实验,进行交流汇报(引导学生进行概括——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

科学家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现在老师把这条科学概念贴到这块铁板上,咱们现学现用,利用磁铁的磁性来帮助我们做事情。(将连有磁铁的纸条,利用磁铁的磁性固定到铁板上)

[设计意图]把学生探究后得出的科学概念,以纸条的形式用磁铁固定到铁制的黑板上,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以另外一种形式让他们在心里默念一遍磁铁能吸引铁的特性,更在无形中告诉学生利用科学知识,指导和帮助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磁铁具有磁性,能吸引铁制的物体。那如果老师在磁铁与铁制的物体之间放上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比如说纸片、木头等,磁铁还能吸引他们吗?(否定学生的回答,引起他们的思考与分析。如:学生说磁铁隔着纸片能吸铁,老师就问:如果是一叠纸片呢?如果学生认为磁铁隔着木头不能吸铁,就问:如果是一片薄木片呢?)

[设计意图]学生都有玩磁铁的经验,对于磁铁隔物吸铁的特点也有所了解。通过教师的否定与反问,激起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下面的实验设计奠定基础。

那磁铁隔着一些物体到底能不能吸铁呢?(引导学生归纳:隔着少就能吸,隔着多就不能吸)

看来凭我们这样想像是不能解决问题了,还得依靠什么?(做实验)

根据我们每个小组已经有的材料,谁来设计一下做这个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的两个问题来设计实验的方案,首先确定能不能吸,然后探究能吸多少,最后可以更进一步研究什么时候刚好不能吸。)

实验器材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什么状况下磁铁能隔物吸铁和什么状况下不能,是在明确地引导学生设计两种状态下的磁铁隔物吸铁实验,深入的探究不仅能为以后对磁铁的研究推波助澜,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设计实验的合理性。其次,由于提供的纸片、布片、木片或塑料片的数量不够,所以帮助学生解决许多纸片——利用课本;许多布片——利用衣服;许多木片——利用桌子和许多塑料片——向不用塑料片的小组借用等实际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设计,不仅能让实验顺利开展,更向学生传达了一种利用身边事物研究科学和小组间资源共享的大合作意识。)

很好,大家都想得很周到。老师在课前也做了实验,并写了实验记录,如果我们在实验时碰到困难,可以参考参考。(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由于我的《把科学探究与语文写作进行整合》的课题正在实施之中,以词句来表达难以用表格反映清楚的实验结果,对学

生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由于是三年级学生,为降低学生组织语句的难度和节约时间,所以出示了探究的范例,对探究和写作都能起到有效的指导。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发实验记录单,并适时指导„„

音乐响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汇报后小结:从我们的实验可以知道,磁铁隔着纸片、木片、布片、塑料片都能吸铁。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说:磁铁隔着所有物体都能吸铁呢?(不能)

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的不完全性,引出磁铁隔铁片吸铁的复杂性的知识,强调“一些”的含义,得出“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的概念)

下面老师就用磁铁的这一个特点把这条概念固定到铁板上。(拿起“验钞机”吸在铁板上,把写有概念的纸条夹在中间。)

[设计意图]第一、引起学生的质疑——“验钞机”怎么可以吸在铁板上呢?——验钞机是假的,它是磁铁。从而回应课前检验硬币真假的环节,也自然地引出了下个环节的教学。第二、用磁铁隔物吸铁的特点来固定本条概念,是对科学知识的合理利用,与上一条概念的展示方法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第三部分——利用磁铁检验铁制品

其实老师的验钞机是假的,同学们的钱才是真的。验钞机的真实身份是条形磁铁。那为什么有的一角硬币能被磁铁吸引,而有的却不能呢?(从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引导学生认识到一角硬币的不同材质)

看来老师用磁铁做的验钞机不能检验钱币的真假,却能检验什么?(检验物体是否是用铁做成的)

[设计意图]对“验钞机”真实身份的揭示和对硬币真假的澄清,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对课前游戏的回应,并自然衔接用磁铁检验铁制品的教学环节。

下面我们再来检验一下这些硬币(不同版本的5角和1元硬币各2个,分别放到实物投影上)。当磁铁靠近的时候,硬币能否被吸引?学生先猜测,教师用磁铁验证。

跟我们的判断一致吗?这说明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告知硬币的制作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版本的5角和1元的硬币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磁铁有磁性;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磁铁能检验该物体是否为铁制品;仅凭我们的感觉去判断事物很容易出错,应该借助工具„„)

教师用磁铁吸起一支铁芯塑壳的笔,问:这支笔是铁做的吗?(如果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就问全部是铁做成的吗?如果是否定的,则问那为什么能被磁铁吸引呢?引导学生重温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概念和许多物体都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生活常识)

把用磁铁来识别铁制品的验证活动安排在最后,是因为生活中一些物品的制作成分是复杂的,仅凭磁铁能吸铁的一条概念是不能够解释所有磁铁吸引一些物体的现象的,对表面覆盖着其他材料的铁制品的鉴别,需要有磁铁能隔物吸铁的概念作为理论的支撑。所以此时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对已学的两条概念的巩固和运用,更是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拓展和发挥。

三、拓展训练

生活中有许多的东西会欺骗大家的眼睛,借助磁铁能帮助我们检验该物品是否有铁制品的组成,但不是所有的东西我们都适合用磁铁去检验,比如说手表、电脑、照相机等精密的仪器,磁铁的磁性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环境的,所以只有学会科学的知识,借助有效的工具并合理运用,才能帮助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方便。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如果你有一个1元的硬币掉进了水里,你打算怎么把他捞起来?如果磁铁不能碰到硬币,你觉得你行吗?下课后我们可以做个模拟实验试一试。

[设计意图]把磁铁能隔水吸铁的实验放到课后,不仅是因为该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有了生活经验,更是因为课堂的容积是有限的,提供有序的材料,进行有序的探究,提升学生的素养,提高课堂的效率才是最为重要的。过多的实验和器材,必然会扰乱课堂秩序和学生的思维。所以我觉得把这个实验位移到课外,是可行的,而且是高效的。

四、课堂小结

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呢?这些知识又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呢?

五、结束寄语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 篇4

宜丰县新昌一小

漆凌华

教材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 课《磁铁有磁性》。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磁铁,了解磁铁有磁性,并被广泛地应用。

2、学会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能相互配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究并了解磁铁的性质。教学难点: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教学准备:

1、观察演示用:装水的鱼缸、鱼、图钉、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2、分组实验用:磁铁、铁钥匙、回形针、铁钉、火柴、塑料尺、纸片、小钢珠、吸管、粉笔、铁片、装书针、各种面值的硬币若干。教学过程:

(一)魔术激趣,导入新课(2分钟)

1、魔术导入:“同学们,想不想看魔术表演呀?请你看仔细了,马上开始喽!”

(教师出示鱼缸,里面装着水、鱼和几颗图钉。)

2、教师设疑:“小朋友,在这个鱼缸里有食人鱼。可是,图钉却不小心掉下去了。想要伸手从鱼缸里拿出图钉,却会被食人鱼咬一口,要怎么样才能安全地把图钉拿出来呢?来来来,看我的表演喽!”

3、教师边说边进行魔术表演。

教师:“只要将我的手放在鱼缸外面,图钉就会跟我的手慢慢跑出来

了。小朋友,是不是很厉害呀?想不想跟我一样变成伟大的魔术师呢?让我来告诉你这个魔术最神奇的地方,你可要专心地看。”

4、破解魔术之谜,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首先,用双面胶将磁铁粘在手掌心。表演的时候要注意,别让观众看到你手上的磁铁,然后将粘有磁铁的那只手紧靠住鱼缸的外面,图钉就会被磁铁粘住,乖乖跑出来了。”

5、引入新课:“磁铁听起来似乎离我们很远,实际上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中国从远古时代就已经发现了磁铁的存在,用磁铁做成的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现在磁铁的应用更加广泛。磁铁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我们来认识磁铁,并研究它的特性。”

6、出示课题《磁铁的磁性》。

(二)结合实验,学习新课

1、认识磁铁。(2分钟)

老师出示一些常用的各种磁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各种一样的磁铁(展示实物),请同学来说说这些磁铁的形状。”

2、让学生说说各种磁铁的形状(条形、马蹄形、环形„„)(2分钟)

3、根据磁铁的开关给它们取名字。(2分钟)

师:“我们根据磁铁的形状来给它们取名字:条形磁铁、蹄形磁铁、U形磁铁„„

4、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12分钟)

(1)问:“磁铁能吸引图钉,那它还能吸引什么呢?让我们做个实

验看一看。首先看一下摆在桌子上的东西,说说都有些什么?”

(2)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① 用磁铁去吸桌上的物体,结果会怎样? ② 讨论一下,发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3)分组实验:学生按要求实验看看,老师巡视指导,讨论之后填写《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实验记录》。(4)小组汇报情况。

(5)师生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磁铁能吸起来铁的物品,不能吸起非铁制的物品,这说明磁铁能吸铁。板书: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6)磁铁能不能吸起钢制的用品呢?大家试一试吧?

(7)小结:因为钢是生铁炼成的,所以磁铁也能吸钢,它还能吸镍、钴等金属。(8)学以致用。

①要求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硬币,先用观察的方法辨别哪些是铁材料做的。

②拿出磁铁,用实验的方法辨别哪些是铁材料做的。

5、认识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8分钟)

(1)师:“刚才的实验证明,磁铁能吸铁,那我们看看如果隔着物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1)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① 分组实验时可以轮流操作,每人做一项,按顺序进行。②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③ 讨论一下实验中的共同现象,并做好记录。

(2)学生做实验并填写《磁铁隔着物体去吸体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① 拿一块垫纸板放在条形磁铁的下面,隔着垫纸板去吸回形针。

② 把回形针放进有水的烧杯里,用条形磁铁隔着玻璃和水,把回形针吸出来。

③ 用塑料纸把磁铁包裹起来,让它隔着塑料去吸铁制品的夹子。④ 在手上放一块条形磁铁,隔着手掌去吸大头针。(3)学生汇报。

(4)小结: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板书)

6、联系实际,了解磁铁的作用。(5分钟)(1)提问:生活中,人们是怎么利用磁铁的呢?(2)看书P65面。

(3)小结:磁铁的用处非常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磁铁的作

用会更加广泛。

(三)结合练习,巩固提高。(5分钟)

1、课件出示练习题:

(1)磁铁的形状各种各样,有

磁铁、磁铁和

磁铁等。

(2、磁铁能吸引

一类材料做的物体。

(3)生活中,我见过以下地方用到磁铁:

和。

2、看书巩固,画重点。

(四)师生互评,总结提升。(2分钟)

磁铁有磁性教案 篇5

温溪四小——邹静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A.知道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B.知道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2)过程与方法

A.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B.学会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制品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认真实验的好习惯。

B.体会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条形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线、铁钉、回形针、铝片、玻璃片、木片或木块、纸片、先皮筋、棉线、夹子等物品

2.铁盒、铝盒、茶叶筒、圆珠笔。

3.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1角的铝币。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感知磁铁有磁性

同学们,我现在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请看这是什么词?(科学)注意看,我要变了……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一定会说:学科。)

它们为什么会变了呢?

秘密就在这儿(给同学们展示磁铁),因为后面有磁铁在起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磁铁有磁性》。

(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探究一:磁铁能吸引什么?

1.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

2.同桌交流:生活中,你看过磁铁能吸引什么?你猜一猜磁铁还能吸引什么? 3.进行实验探究:

(1)让学生明确此项实验的目的在于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2)引导学生逐一认识待测试的木质材料,纤维材料、铜质材料、铝质材料、玻璃制品、铁制品。

(3)小组分实验进行操作、记录,总结、汇报等任务。

4.归纳目前为止我们知道磁铁只能吸引铁质的物品,我们把磁铁的这种性质较磁性(板书)

探究二: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师:同学们,刚上课的时候老师表演魔术时,磁铁隔着塑料板怎么还会吸引铁制物品呢?那么隔着其他材料也能吸引铁制物品吗?

2、请六位同学逐一上台分别用纸、布、塑料片、铝片、橡胶皮、薄木片等物品隔开铁和磁铁。(发现磁铁隔着较厚的非铁制品不能吸铁,隔着较薄的非铁制品能吸铁,从而真正理解“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探究三:利用磁铁识别铁制品。

教材原来把“利用磁铁识别铁制品”这一环节安排在“磁铁能隔物吸铁”之前,但我打算调换此环节的教学顺序。教材提供的一些材料——硬币,其成分显然比铁这一单一成分复杂得多,1元硬币的材料主要是铁和镍,而铁和镍都能被磁铁吸引;5角的硬币则有两种,一种成分为铜,而另一种则是铁的镀铜。

1、教师做演示实验。

①我先用条形磁铁吸引一元硬币,学生会发现一元硬币能被磁铁吸引,进而明白,一元硬币是铁制品。

②当我用磁铁分别靠近两枚不同的五角硬币时,学生会发现一枚能被吸,另一枚则不能被吸引学生们顿时会明白,能被吸的五角硬币一定是铁制品,不能被吸的则为铜。

2、讨论:为什么一个能吸,一个不能吸。利用课件说明两种五角硬币的不同成分这一知识-老版五角硬币为铜制品,而新版五角为铁的镀铜制品。

3、师:老师想去买一辆自行车,市场上有铁制车架的自行车和铝制车架的自行车,铝制的比铁制的要好,但是外观上很难区别,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帮老师区别一下?

生:老师可以带一块磁铁吸得住的是铁做的吸不住的是铝做的。

(三)小结拓展,鼓励课外运用。

1、本节课有什么收获?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些知识的?有了收获你高兴吗? 板书设计:

磁铁有磁性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品,我们把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 篇6

学校名称:滦南县方各庄镇三甲庄完全小学实验题目:光的直线传播

参评教师姓名:杨香敬

光的直线传播

一、实验目的:

1.科学概念:知道光沿直线传播这一属性;2.过程与方法:能用实验方法研究光沿直线传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能知道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物体的特点,体会到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二、实验材料:激光笔,直尺,打好孔的卡纸2张,卡纸1张,夹子,吸管2根。

三、实验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1、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试验,寻找证据,整个实验过程充满新奇和挑战,漂亮的卡纸和吸管可以增强小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同时综合了知识的运用。

2、笔直的空管管径能够形象地体现出光线的直线路径;

3、实验过程所需器材简单,制作方便,容易操作。从多个角度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学生理解更为透彻。既拓展了孩子们的研究空间,又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把课堂延伸到了课余。

四、实验原理:

1、实验

(一)设计思路:当空管未受力时,它的管径是笔直的,我们通过空管的管径能够看到蜡烛的火光,这表明蜡烛的火光能够沿着笔直的管径传播到我们的眼睛里,而被我们所看见。如果用手给空管施加一点力,使空管发生弯曲,那么我们就看不到蜡烛的火光,这是因为蜡烛的火光不能够通过弯曲的管径传播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就看不见了。

2、实验

(二)设计思路:当我们将手电光正对着空管照射时,手电光可以沿直线管径穿过,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明亮的光斑;如果是斜对着空管照射,由于手电光没有与空管管径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不会在光屏上形成明亮的光斑。

五、实验过程

第一个实验:点燃蚊香,用一支激光笔对着烟射过去,空中出现了笔直的红色光线。形象地说明了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二个实验:。另1张纸板用夹子夹住也横立在桌上。用手电筒正对第1张纸板的小孔照射空管,就会在卡纸屏上观察到红色的光斑。

把另1张带孔的卡纸让空管穿过这张卡纸板上的小孔,将卡纸打开一定角度,放在桌子上如果用手电筒斜对空管,则不能在白纸屏上形成明亮的光斑。由于手电光是直线传播的,光线不能转弯通过空管而照射到白纸屏上。老师又相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要学生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七、实验效果与自我评价

1、实验操作更顺利,学生能更清楚、直观的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2、学生更容易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3、实验器材简单易得,既节省了实验准备时间,又满足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

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分析这两类物品各自的共同特点,最终得出结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是铁制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不是铁制的。

四、实验创新点:

五、实验步骤:

1、填写实验记录表“猜测”栏。

2、用磁铁靠近不同材料,观察现象,然后填写实验记录表“验证”栏。

3、利用实验记录表格,引导学生思考: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根据实验结果,磁铁可以吸引什么样的物体?实验结果与我们原来的观点是一致的吗?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从一个个具体的测试结果中抽离出一个具有概括性的抽象的结论:磁铁可以吸铁,并且适时的告诉学生,磁铁的这一性质叫做磁性。

附:实验记录表格

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学校:班第()组试验步骤:

1、猜测:用打“√”的方法表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2、验证:领取一块条形磁铁,依次验证各种物体,记录实验结果。

3、观察、讨论:

(1)仔细观察这些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2)结论:磁铁能吸引什么材料做的物体?()板书:磁铁能吸引铁制物品的性质叫做磁性。

(设计意图:这个试验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让学生切身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的关键环节。在讨论过程中紧紧抓住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这个问题,促进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究磁铁吸铁的现象,对探索磁铁活动感兴趣。

2.能自主探究磁铁特性,提高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

3.尝试运用磁铁的特性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人手一块磁铁,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内有木片、塑料管玩具、回形针、硬币、铁质瓶盖、布片、纸片、小铁夹、螺丝钉等。)

活动重点

了解磁铁吸铁的特性。

活动难点

运用磁铁的特性解决生活和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过程

一、出示磁铁,引出课题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磁铁),你们认识吗?(认识,吸铁石。)孩子们,真聪明,吸铁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磁铁,那孩子们记住它的名字了吗?它的名字叫什么?(磁铁,幼儿重复一遍)

小结:磁铁的形状有很多种:有长方形、马蹄形、椭圆形、圆形,等等。还有一些装饰好了,外观特别好看的磁铁。

二、鼓励幼儿探索活动,实验并记录

老师:磁铁特别好玩,你会发现它有许多的秘密,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东西,请大家试一试。

1.介绍实验材料和记录表,提出要求。

师:孩子们,用你们手中的磁铁吸你桌子上小筐子里的物品,看看什么能吸起来,你在记录表上画一个“对号”,看看什么不能吸起来,你在记录表上画一个“错号”,把结果都记录好。还有把能吸起来的物品放在一起,把吸不起来的物品放在一起,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好下面,先把你们的小板凳轻轻的面向小桌子,我们开始发材料。把记录表和彩笔在盘子里拿出来,开始操作和记录吧。

2.幼儿动手操作并做记录,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刚才,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你们发现了什么?磁铁能吸住什么东西?不能吸住什么东西,举手说一说?(请2-3个小朋友回答)

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再次实验分享结果。

我们根据记录的答案再来进行一次实验,看我们验证的对吗?一起再来实验一次。

小结:磁铁会吸铁制品,平时我们也叫它吸铁石。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吸不起来的就不是铁做的。

三、解决问题,动脑筋、想办法

1.创设环境,鼓励幼儿解决问题。

老师:好,孩子们,现在把你们的记录表都放在盘子的底下,把小板凳轻轻的面向老师,老师这里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你们动脑筋帮老师想办法解决,我想先请一名坐的即快又端正的小朋友,上来帮我解决第一个问题。

(1)一名粗心的工人把他的铁钉掉到金鱼缸里去了,现在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它打捞上来。(不能直接用手)

(2)老师有两张漂亮的图片想摆在铁板上给小朋友看,可它老丢下来,怎么办呢?

(3)老师不小心把许多回形针掉在了沙子里,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捡起来啊?(用手太麻烦了,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2.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

师:刚才那几位小朋友非常棒,帮助老师想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现在老师再请你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每个小朋友一个人拿一个纸板,把回形针放在纸板上面,把磁铁放在纸板的下面,你们再玩玩看会发生什么事?

师:孩子们,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些东西在纸板上动起来啊?(因为纸板下面有磁铁)

小结:孩子们真聪明!老师告诉你们磁铁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些物体不能太厚。

四、老师自制磁铁玩具--跳舞的小鱼,让幼儿更深的体验磁铁的本领

1.范例,教师演示跳舞的鱼。

2.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小鱼动起来?

总结:用两个回形针粘贴在小鱼的底部,然后用磁铁隔着纸板去吸小鱼,此时小鱼会按磁铁移动的方向动起来,就好象小鱼在跳舞。

五、磁铁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出示图片PPT,了解磁铁的其他用途,幻灯片内容包括门吸、磁力火车、磁力画写板、文具盒、磁力起重机等。

延伸活动

将材料投放到探索区,鼓励幼儿在区域里继续探索磁铁的秘密。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 篇8

目标:

(1)初步知道磁铁有磁性,能吸住铁的东西。

(2)能围绕磁铁的问题积极地探索,培养对科学探索活动的浓厚兴趣。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准备:

每人一盘物体:磁铁.铁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玻璃制品.布制品等

过程:

(1)了解磁铁可以吸住铁制的东西。

操作:幼儿自由玩盘中的东西,用磁铁吸住东西。

提问:磁铁能吸住什么东西?不能吸住什么东西?

小结: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吸不起来的就不是铁做的。

(2)探索:用磁铁吸非铁制的东西。

提问:磁铁能吸住不是铁制的东西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不能)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并把自己的发现和方法告诉大家。

(3)自由操作:在班级周围寻找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玩具。

活动延伸:

(1)在科学角中提供磁铁和磁性玩具以及其他不同材料,让幼儿继续做实验。

(2)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磁性:磁铁能吸住水中的东西吗?磁铁能吸住埋在沙中的东西吗?

(3)幼儿可以利用磁铁特征来制作玩具。

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并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告诉幼儿,而是使幼儿成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营造宽舒的心理环境,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让幼儿在探究中惊异科学,在持久、深入地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经验。《纲要》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所有的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为了让幼儿认识磁铁,我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实验材料,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进行直接的指导,而是强调幼儿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发现、思考、解决各种问题。

当然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不足就是准备的磁铁数量不够充分。是极个别幼儿玩得不够尽兴,在今后教学中将会做得更完善。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探索磁铁的基本特性。

2.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3.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磁铁的穿透性。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ppt

玩赛车游戏的道具:长1米,宽50厘米的KT板一块,上面有用即时贴装饰好的赛车跑道。用纸制作的赛车,底部粘有方形铁片。

学具准备:

1.条形磁铁,人手各1块。

2.动手试一试环节所需材料:积木、回形针、积塑饮料瓶、树叶、小剪刀、钥匙、铁夹子、铁盒子、小铁环、镙丝钉、茶杯、木板、纸、布、硬币等。

3.探索并验证环节所需材料:纽扣、电池、石头、螺丝、回形针、铃铛。

4.探索并验证环节所需的记录卡,人手一张。

5.玩赛车游戏所需材料:长50厘米,宽25厘米的KT板7块,上面有用即时贴装饰好的赛车跑道。用纸制作的赛车7部,底部粘有方形铁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磁铁不拘一格的外形

1.教师指着吸在黑板上红红绿绿的圆形的塑料片,问:小朋友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圆形的塑料片能粘在黑板上吗?

幼儿交流,教师出示塑料片后藏着的圆形吸铁石。

师:磁铁又叫吸铁石,它们经过人们的加工,长得也不一样哦!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们见见面呢?

出示ppt展示各种各样的磁铁。

二、通过尝试,了解磁铁的“吸铁性”

1.师引导幼儿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利用磁铁可以()。

2.引导幼儿探索新知:磁铁究竟能吸住哪些东西呢?

(1)幼儿取出老师课前分发的实验材料盒。

(2)幼儿尝试用磁铁去吸盒内的小物件,把能吸住的放在一起,不能吸住的放在一起。

(3)引导幼儿找规律。

说说用磁铁吸住了什么物体。

投影显示这些实物,引导幼儿归类: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教师小结,过渡:磁铁可以吸住铁制成的物体,也就是铁制品,以及铁以外的一些金属,比如硬币。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来猜一猜磁铁可以吸住哪些物品。

(教师出示ppt,幼儿打开记录表)

引导幼儿先进行预测,猜想磁铁能吸住什么,认为能的在记录表里打“√”。

引导幼儿进行验证,用磁铁一一试一试,验证刚才预测的结果。

(5)指名幼儿汇报验证的结果。

三、认识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1.小朋友们,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以及铁以外的一些金属,那么用磁铁吸磁铁会怎样呢?

2.教师先介绍磁铁的两极:南极S,北极N,并引导幼儿强化这个知识点。

两名幼儿合作完成实验,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一步:N极碰N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二步:S极碰S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三步:N极碰S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3.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磁铁有(两极),(南极)和(北极),相同的极会(互相推开),不同的极会(互相吸引)。

四、在游戏中探索磁铁的磁性穿透力。

师:原来磁铁还有两极性,磁铁里的奥妙真不少,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磁铁的游戏,继续去寻找磁铁的神奇。

教师演示玩赛车游戏。

取出用KT板和即时贴做好的弯曲的赛车跑道,将板子搁在两张椅子中间,将板子上放置一辆底座粘贴了铁片的纸赛车,将磁铁放在KT板下沿着跑道向前移动。

幼儿分组玩赛车游戏。

幼儿取出课前老师分发的道具,各小组幼儿轮流玩赛车游戏,教师提醒幼儿磁铁尽量不离开板子,紧贴板子向前移动,否则赛车就会停下来。

师在幼儿玩好后,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赛车可以向前移动?

幼儿回答,师告诉幼儿:原来磁铁的磁性有穿透力,隔着东西也有吸引力,磁铁越大,吸力越大。

五、师幼共同总结磁铁的特性。

师: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好玩的游戏,很开心,也有很大的发现,先是发现了磁铁能吸东西,吸什么东西呢?(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吸铁的东西)师:后来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引导幼儿说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磁性原理。)师:在玩赛车时我们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隔着物体吸东西。)师:磁铁的奥妙真不少,它还隐藏着很多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玩磁铁的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伊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总结磁铁特性这一环节,做的还不到位,有点急于求成,要先让幼儿来讲出他发现的规律,教师再进行引导,做最后的总结。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会填写表格。此外,应将游戏探索磁铁特性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铁的活动中。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感知并发现磁铁能吸铁制品的特性。

2、能初步尝试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3、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幻灯片、记录表,道具图片。

2、操作学具:磁铁、积木木头类:积木 塑料类:尺子 纸类:餐巾纸 铁制品:曲别针、钉子,夹子

活动过程:

1、导入猜谜语,出示磁铁,引入活动通过看ppt来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并具体讲解

2.做实验 磁铁宝宝找朋友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磁铁宝宝是来找朋友的,它想与被它吸住的物品做朋友。

通过做实验来让小朋友知道磁铁的用途,完成表格填写。

3.总结通过实验钉子、曲别针,夹子是磁铁的好朋友。磁铁有磁性,能吸起像钉子、曲别针这样的含铁的物品。不能吸起像积木这样的木制品、纸巾这样的纸制品、尺子这样的塑料制品、玻璃球这样的玻璃制品。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伊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总结磁铁特性这一环节,做的还不到位,有点急于求成,要先让幼儿来讲出他发现的规律,教师再进行引导,做最后的总结。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会填写表格。此外,应将游戏探索磁铁特性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铁的活动中。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 篇11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幼儿初步了解磁铁吸铁的特性。

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形式的磁铁。

2、回形针、钥匙、纸片、雪花积木、硬币、螺丝、塑料玩具、图钉等物品。

3、记录单

活动过程:

1、教师在活动区投放材料:磁铁、小铁片、曲别针、积木、插塑,让孩子们游戏。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有魔力的玩具,想玩吗?

教师出各种形状的磁铁,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形状、颜色。

并提出问题:想知道它有什么魔力吗?请小朋友把它放到玩具框里试一试,玩一玩。

2、幼儿在玩中发现问题--磁铁上吸附了东西的现象。

提出来问题:你发现了什么?那么磁铁都能吸什么?

3、让幼儿猜想结果,并为各组幼儿准备记录单,(.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让幼儿把他们的猜想画在记录单中。

4、幼儿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看看自己猜想的现象是否发生了?

5、再次试验、并填写记录单。

6、幼儿把自己试验的结果统计出来,得出结论:不能吸积木,只能吸铁制品。(幼儿把自己的结论与大家交流分享)

7、了解磁铁的作用

1、)教师出示没有鱼钩(有磁铁)的钓鱼竿,示范钓鱼,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能钓上鱼?

2、)动脑筋、想办法。

老奶奶缝衣服时,一不小心针掉在地上,老奶奶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着急,请小朋友想办法?

3)、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里用到磁铁(文具盒、钱夹、妈妈的包、冰箱门…….)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新《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与探究欲望”、“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突出了教师在幼儿探索中的引导作用,本次活动,我先引导孩子们观看魔术表演,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同时我启发孩子们猜测是什么东西使纸上的东西动了起来,几乎全部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有张渝雅大声说了下面有磁铁。在指导孩子时,我发现很多孩子把积木、花布猜测为可以被磁铁吸起来,还有很多小朋友把硬币定为不能吸起来,经过试验以后才发现积木和花布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硬币可以被吸起来,并把自己所得到的试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本次活动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在活动中探索了磁铁的特性,同时知道了什么东西可以被磁铁吸起来,什么东西部可以被磁铁吸起来,尝试了先猜测,再记录和边试验边记录的方法,大部分的孩子学会了记录,但是还是有个别孩子不知道如何记录,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多引导孩子们学会记录自己的试验结果,还可以鼓励他们去生活中和大自然寻找可以被磁铁所吸引的东西。

上一篇:辽宁卷高考英语优秀作文带翻译下一篇: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