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共13篇)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 篇1

有人看过一部英文的记录片----《世界各国的教育》,当人们问起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说有两幅画面,他至今记忆犹新:

一幅画面是美国学校的课堂:学生们在教室里是围成一圈,各种坐姿都有,甚至有几个学生居然是坐在地上,而不是椅子上。老师在前面讲课的时候,学生们在底下七嘴八舌地随便发言,没看见有举手的。

一幅画面是中国学校的课堂,只见所有孩子都是腰板挺直,双手背后、两脚并齐。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们“唰”的一声都举起手来。举手的姿势都是统一规范的,即弯曲小臂成直角。

对比一下这两幅画面,再仔细审视中国传统课堂教育管理体制,或许我们能够诊断出中国传统的课堂教育管理的一些弊端,然后对症下药。

在中国,学校的纪律历来是最严格的。各校都有一套自己的关于纪律的严格规定。并没有人硬性作统一规定,但是有一点似乎是全国统一的,譬如上课时要发言,必须先举手,得到老师的恩准之后方可说话。如果你没有举手就说出自己的见解的话,即使你的见解是正确的,你也可能会得到一声断喝:“你举手了吗?”很可能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就会在这一声断喝中熄灭。如果我们深究一下这种上课一定要先举手才能发言的教学管理现象,可能还是与我们传统的教学目的有关。一些教师力求维持一种看似良好的课堂纪律,恐怕还是为了便于自己将大量的知识“按质按量”地灌到学生的脑袋里去。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者要求学生听话,不允许或很少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或见解,要求大家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标准遵守校纪校规,按同一方法去解决学习、生活上的问题,这就很容易造成统一的思维方式、见解、知识层次和能力。学生在老师的.统一安排和布置下,很少有自己动手去发现、去创新的意识与实践,这种管理的后果是学生个性的棱角逐渐被磨平,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弱。

----传统的教育管理,是一种过分注重智育,注重分数的管理。应当看到,经过大力的学习宣传,广大教师对创新教育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是不可否认,还有相当多的教师仍然停留在浅层的认识水平上,缺乏深刻理性的思考。他们所关注的还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分数会不会提高。假如明天要考试了,我这篇课文一定得上完,不然一旦考到这篇课文中的内容,我没法向学生交代。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内容能够顺利完成,上课不允许学生“插嘴”,保持严格的纪律也就不足为怪了。不少教师似乎仍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心理,凡是我讲过的内容,考试时学生如果答不出来,我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质问学生:“这不都是我上课讲过的吗,你为什么不会做?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有相当多的教学管理还是围绕着知识传授进行的,仍然停留在考试管理、分数排队上面。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擅自行使这样一些权利:他们可以对国家规定的课程随意更改,或增加课时时数,或挪用一些所谓的“副科”的科目时数;他们可以反复进行模拟考试,滥编滥印复习资料,向学生硬性推销;他们可以对个别教师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采取默许的态度,甚至大加赞扬,加以推广。这样的教育教学管理,不可能使中小学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因此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传统的教育管理是一种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管理。这种管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

其一,管理者通常会出现“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也就是说,管理者通常会注重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和最终广大教师的执行情况,而并不注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怎样具体执行这些规章制度的。就拿教学管理来说吧,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备课、辅导、课堂教学等,还包括完善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环境,开展教学质量检查等。然而,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只在具体的个别环节上下工夫,管理并未深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之中。而创新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贯彻创新教育的思想。如果我们的教学管理忽视了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或许就会出现如《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建平所说的那种现象:

备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有的学校把手段当目的来抓,硬性规定教案必须写多少页,并且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甚至以教案篇幅的多少来定等级,评优劣。至于备课内容是否有新意,是否在教学研究上下工夫,是否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却无人过问,由此造成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写教案上,而研究教法、研究学生常被忽略。此种做法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有的教师为了应付检查,甚至让学生代抄往年的教案,多数教案机械重复、照搬从前。

这种管理方式在教师中引起了极大的反感,对教师的创新精神也是极大的压制。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管理教师“教”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下功夫,让新思想、新观念尽快进入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备课不能搞一刀切,要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

其二,忽视“学”的过程的管理。因为,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教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使学生进步,教学的效果也只能是体现在学生的是否充分发展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培养上,而不是体现在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上。因此,教学管理不仅要加强“教”的管理,还应当加强“学”的管理,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方面加大管理力度。遗憾的是,眼下,对教师的管理主要是行政手段,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而忽视了自下而上的管理,即忽视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管理者往往以考试的分数来评价教师,这种只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做法,导致部分教师不择手段,追求高分数。这种做法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创新哪里还谈得上呢?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 篇2

一、教学目标应该是什么

在教学初中教材中杏林子的散文《生命, 生命》时, 语文教学专家们对来自香港地区、澳门地区、中山、珠海和江门五个课例的点评耐人寻味。华南师大教授陈建伟指出, 虽然五个课例的教学侧重点和手段运用各有千秋, 但都不约而同地将教学目标设定在课文所体现的“人文性”上, 教学中强调作者思想的哲理性有余, 关注词语运用的表现力不足。教学过于关注生命意识的人文主题, 却淡化了课文中大量使用复句和心理描写对表达作者价值取向和坚定信念的写作特色。广东省教研员王土荣说, 即使从人文性的目标设计而言, 我们的课堂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体验性阅读和对语句的简单认知上, 而应该赋予课堂以思维深度和思辨色彩, 更应该清晰地展现出对生命现象和生命价值在认识上的逐步递进与升华过程。

在评点六位高中语文教师所展示的《论语·侍坐篇》教学时, 专家们也指出了教学中同样出现的“短板”。香港教育学院中文学系副教授何文胜说, 对古代经典的教学, 不能让思想道德的解读先于文本, 甚至超出文本。他主张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对文言文常识及其解析“名”与“字”关系所折射的古人文化观的认识上, 去领会经典的思想与哲理内涵。江门市教研员曹殿成表示, 中学语文教学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讲座, 面对这样一篇孔子与四位弟子问志、述志、解志的对话体课文, 依然不能脱离词语、诵读、结构、作者、赏析、评议、作业等基本教学环节。

珠海市中语会会长容理诚则表示, 我们不一定刻意要求每一堂语文课都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也不能过分夸大某一方面的作用。他强调:阅读, 首先是读, 是感觉、感受、感悟、感动, 而不是方法指导;写作, 首先是读写结合, 是仿写创作而不是方法记忆;学习修辞, 是为了锤炼自己的语言, 使之更生动优美或深刻简约而不是方法确认。容理诚指出, 相对于积累, 方法永远都是雕虫小技。在教学过程中, 第一位的只能是学生的感觉、积累和学以致用, 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不能陷于先方法、后实践和方法指导实践的惯性思维而不能自拔。

二、语文课的“工具性”如何彰显

网络时代对中学语文教育的直接冲击就是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普遍下降。陈建伟告诉记者, 他在广东省连续三年的高考语文阅卷中看到, 每年都有约10万多名文科考生在“根据阅读材料写一段话”这样一道简单易答的12分考题前不约而同地交了“白卷”。

许多语文教育专家认为, 在内容低俗、形式搞笑的网络影视媒体无孔不入的社会环境下, 快餐式的生活状态和浮躁不安的社会心态几乎让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被娱乐化和肤浅化了。近年来广东及其全国各省均出现相当比例考生语文应用题低分或零分现象, 就是网络时代学生语文能力大大降低的结果, 也是忽略了中国语文教学“工具性”的一个危险信号。

网络传播强势的冲击只是外部因素, 而语文教材过于强调人文性的偏颇和语文教学理念的误区才是更重要的内在因素。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钟梁对记者说, 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施中学语文新课改以来, 中学语文新课程不再是以深浅程度和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为单元组织教材, 而改以相同的人文主题为语文教学单元。这样一来, 任何一册中学语文课本, 都打破了语文能力训练由浅入深的顺序, 也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文道合一”的教学目标。不求系统性和知识连贯性的结果, 只能是随文讲授的所谓“人文性”。

如果太人文性了, 语文教学必然变成大而无当的空谈;如果太工具性了, 则必然使课堂变成索然无味的试题化“碎片”。澳门中国语文学会理事长胡培周认为, 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的人才市场上, 不乏连一封求职信都写不好的大学生, 丢失了“工具性”的语文教学确实到了必须重视的时候了。

三、老师的定位在哪里

在同文异教活动中, 专家们普遍认为, 好的教学应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并即时消化, 鲜明的教学个性必然能够激发大多数学生的语文潜能、心理情智和价值认同。

如何让语文课彰显学生的生命个性?珠海市教研中心主任王卫国提出, 语文课必须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平台, 教师只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建设者和学生学习的援助者、引导者。他倡导把学生的话语权及参与度列入中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标准。

佛山教育学院教授胡海建说, 《论语·侍坐篇》就是一堂学生自主学习、先生引导有方的语文课, 整堂课彰显的都是学生的志向、情感和个性, 孔子的话只有两句半。而我们现在的中学语文课还往往把学生当做生硬的配角。

台湾地区孔子协会理事长孔维勤认为, 语文课所传达的文化、情感和理念会增强那些年轻生命的抗压性和柔韧度, 会演绎出精彩而独特的生命华章。语文课教学要善于柔化孩子的心灵, 教师要善于创造一种让那些浮躁厌倦的少年之心安静舒缓下来的语境, 然后才能主动而快乐地去完成对一个文本、一段经典的采访、学习、感悟和思考。

容理诚表示, 只有把“讲堂”变为“学堂”, 把“讲完”变成“学成”, 语文教学才能“回归”到充满真情实感、富有创意而个性鲜明的阅读、思考、质疑和写作中来, 而这些都离不开语文教师在读说听写能力上的为人师表。专家们指出, 语文教师上课时最忌讳说的话是“你真棒”“谢谢同学们的配合”“孩子们, 要听话哦”等;最忌讳的事是表演式的朗读、整齐划一的掌声、装模作样的讨论和屏幕显示统一的标准答案等。只有坚持课堂上的个性化阅读、个性化写作和批判反思的教学理念, 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汤敏: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篇3

什么叫第三次工业革命?《经济学人》的划分跟我们过去所熟知的划分并不完全一样。《经济学人》的划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后半叶,以英国纺织机械化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我们通常说是蒸汽机,其实蒸汽机最后真正变得工业化是用在纺织机上,然后才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他们认为是以福特汽车工厂在20世纪初,采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为标志。这两次工业革命都改变了社会,改变了历史,也改变了各国的形态。第三次工业革命,《经济学人》提出就是现在正在兴起的、以一个大家可能都没有听说过的3D打印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翻译出来就是数字化制造。数字化革命已经好多年了,但是数字化在制造业进行革命性变化,只是从现在才开始。

大家都知道三维是立体,什么叫3D打印机呢?立体打印机怎么被称为工业革命或者制造业革命?怎么把它定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呢?3D打印机实际上是一种制造机械,跟激光成形的技术一样,它把一个物品分成很多很多层,然后像打印机一样,一层一层、一行一行把它打出来,最后把它成形,这就叫3D打印机。它利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形,逐层增加材料,最后变成一个零件或者一个汽车甚至一个房子都可以。

从流水线生产到个性化制造:3D打印机将极大冲击中国市场

我们称之为“打印机”,其实并不是我们现在意义的打印机,它是利用打印机的原理,一层一层把东西做出来的。我们来看,这是一块火鸡肉块,中间还有芹菜,它就是打印机制造出来的。计算机首先分析火鸡肉块有哪些成分,再把这些成分一点一点放到里面,再把它一层一层地最后打出火鸡肉块。除了火鸡肉块,它也可以打印巧克力、糖块、奶酪,甚至做出一个航天飞机来。制造这些产品,它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复合材料,也可以是金属,这就是3D打印机,或者说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具标志性的一个生产工具。现在有更大的3D打印机。这是工业3D打印机,由计算机设计出产品,这样的机器就可以把它生产出来,现在有人在构想和设计怎么能把一栋楼打出来。2011年6月份,荷兰有人用3D打印机,根据人体骨骼的元素设计打出了人的下颚骨,再移植到病人的身上,而且效果非常好。未来很可能可以用这个新技术做出各种各样的人体器官。这是最新的生产的方式,是一种革命性的制造。

这种数字化的制造,它的革命性在什么地方?它将会取代传统的制造业所采用的各种各样的机械,颠覆性地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特别不同的是,它不需要那种大规模的生产流水线,因为对计算机和打印机来说,不论你重复打一千个一样的东西,还是一千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对它来说反正都是一样。传统的流水生产线,需要一种完全一模一样的机械加工流程,就像福特汽车的生产线一样,一个一个重复做出来。而这种3D打印机制造方式则完全不同,只要电脑给它一个设计,3D打印机就能把它一个一个印出来,它可以走出大批量生产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小规模、少量但是多样化的生产,这就跟过去的生产方式完全不一样了。这种数字化的制造,加上新能源,加上互联网和其他一些新东西,就构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标志。

但是3D打印机也是最近几年才真正出现,最近一两年才真正进入大规模的生产领域。据说清华大学已经有这样的3D打印机了。它的革命性还体现在,由于这种机械开始大规模普及,第一,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就会不断快速地下降。因为完全自动化了,它不需要更多的生产劳动力,劳动力占整个生产总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小;第二,这种新工艺可以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的各种需求,不像过去的大生产线生产,大家都要用一样的东西,比如一样的电视、一样的手机之类,它完全可以个性化、定制化来做。因为它只要设计好以后,不管它的生产是大批量的,还是一个一个不同的东西,对它来说成本是一样的。

这个革命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可能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过去为追逐低劳动成本,发达国家把很多制造业搬到发展中国家,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工厂,就是因为有廉价熟练的劳动力。但是如果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就会出现新的情况,廉价熟练的劳动力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追逐低价劳动力、低价成本这样的资本和企业将有可能内包回到发达国家。因为每个消费者是独立的,要非常个性化的产品,它的制造要和消费者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搬回原来的发达国家去,成本不会增加很多,还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最近有调查显示,有将近40%的美国企业准备把工厂从中国迁回到美国。《经济学人》和最近国外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再次唱衰中国,因为中国目前劳动力的价格快速上涨,在这个情况下制造工厂就会从中国离开,转移到像越南、孟加拉国、印度这样的国家,而更新更高端的产品,由于有新的数字化制造革命,又会回到发达国家,那么中国制造就会出现空档,因此他们认为中国很可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大的受害者。

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要从教育革命开始

日前,我在《上海证券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中国如何不被甩出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正是我们的“康乾盛世”后期,当时中国还很牛,中国的GDP占全世界第一,但是由于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我们被第一次工业革命拉到了后面,直到1840年我们真正感受到被甩出这次革命的痛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当福特汽车开始进行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时候,我们刚好处在辛亥革命,大家都在闹革命推翻帝制,又没能赶上第二次工业革命。那么这第三次我们会不会被甩出去呢?或者说如何才能不被甩出呢?

我提出的观点是,要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首先要从教育开始。因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它需要的人才、技能跟过去的工业革命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它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需要一大批非常能够追踪尖端科学和最新发展的人才,而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不太适应这样的情况。我们急需能够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式教育。值得担心的是,全世界的教育领域也在悄悄地发生一场革命,而这场革命的冲击,不亚于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冲击。那么教育的革命又是怎样的呢?又是怎么发生的呢?它的形态又是什么呢?

nlc202309021550

《纽约时报》有一篇非常长的专栏文章,题目是“大学网络化已成不可阻挡的浪潮”。它甚至提出来,与传统的报纸杂志行业的命运如出一辙,高等教育界也开始开辟新的领域——网络。这里讲的网络,不是说把互联网接入大学就完了,这在二十年前或者十几年前都已经做到了,教育网络化则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为什么要把它和报纸、杂志行业来对比呢?因为《纽约时报》这些平面媒体十几年前都非常牛,觉得他们这些上百年的报纸可以一直生存下去。但是就在十年前,开始了新媒体革命,网络媒体逐渐开始侵蚀平面媒体的领域,不少传统媒体被迫关门。网络化的新媒体的革命,已经对传统的报纸、杂志业造成了致命冲击,所以他们认为传统的教育也必须开辟新的领域,否则其命运也会和传统的平面媒体一样。

网络教育2.0

这里我讲几个带有标志性的事件:一个是四年前,出现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被称为“可汗学院”的教育机构,这个机构是由一位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印度人创办的。他住在波士顿,本来以炒股票为生,他的侄子住在新奥尔良,也想考大学,希望他来帮助自己补习中学课程。但是住得这么远怎么做家教呢?一开始他通过远程方式给他侄子讲课,但是讲了半天,有些地方侄子听不懂,后来他就干脆把他讲的内容录影下来挂到网上,他侄子没搞懂的内容上网再看看,就不用老找他了。可汗这个人非常聪明,他有很多怪招、高招来解答问题和对付考试,他的视频授课挂在网上以后同时被很多人看到,觉得非常好,就把它当成免费家教,然后很多人还给他写信。可汗看了感到非常受鼓舞,他就开始制作更多的这种视频,于是吸引了更多的人,后来他干脆不炒股票了,自己成立了可汗学院。

到目前为止,可汗学院从数学到生物各种各样已经开设了3000多门课,并且专门成立了公司,他在斯坦福附近找了很多学生跟他一起经营。更有意思的是,他不仅把这些课挂上去,甚至还和美国十几所学校进行合作,开始一些很有趣的实验,而且是非常革命性的实验,这个实验被称之为反转式教学。

他提出了几个教学革命性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叫教育“游戏化”,把很枯燥的数学、物理、化学变成像玩游戏攻关一样,只要你攻下了这一关,就给你发个“勋章”,他发现凡是发“勋章”的课就会有很多学生来学习。

第二个就是他可以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中学小学的课本,很多都是一个概念接一个概念,头一个概念没搞清楚,老师开始讲第二个概念。如果你这个学得不好,第三个概念又来了,前后没有搭上,后面就赶不上了,因此很多学生的基础就没打牢。他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学生考试得了95分,那应该是很牛的,但是就没有人问那5分他是怎么丢的?这个5分很可能就是他某一个概念没有搞清楚,这个差距很可能变成他未来的拦路虎。所以他创造满10分过关的学习方式,学完这个概念以后马上测验,你就像打网络游戏一样,如果你达不到百分之百把这个概念搞清楚,你就过不了下一关。因为可以随时上网,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课,学习进度可以快点或者慢点,他就能做到真正的有区别的因材施教。

第三个,也是更有意思的叫“反转式教学法”。过去我们上课,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然后学生回家做家庭作业,再回来交给老师,老师给你改,但是可汗把这个方式整个反转过来了。现在的方式是学生在家里上课,再回到学校做作业,因为做作业的时候,他可能需要一些人的帮助,需要老师的辅导。

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这两所大学的公开课我们都看过,但是那是网络远程教育1,0,无非是把教授的讲课拍下来在网上播放。在某一天早上,这两个学校的教务长凑到一起吃早饭,谈话中他们就意识到,哈佛和麻省理工现在都在网上开设了公开课,为什么不能把它合起来做得更好?两个人回去后跟校长一谈,双方校长都很支持。

去年5月2日,他们共同筹资6千万美元专门成立了一个新的网络教育平台,开始全新的网络2.0的授课,也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可汗学院那种方式,整合两校最好的师资,采取了课后阅读、自动试题、维基讨论等新的网络教育2.0的方式。这种新的教育方式,被人们称之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人做了一种实验,想看看老师不在,学生只在网上听课这种方式到底行不行?实验的内容是,一个传统班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老师讲课,另一个实验班是由物理系的研究生助教负责,采用最新的网络教育方式。最后评比结果是,由研究生带的实验班的成绩甚至比诺贝尔物理学奖老师带的那个班高出一倍,合格率是74%比41%。曾经有一个小的调查,也很有意思。斯坦福大学很早就把课都挂网上了,很多学生不来学校上课,出勤率只有30%,因为他们就在家里看,最后考试就行了。采用新的反转式教学之后,老师到学校主要是直接和学生讨论,结果出勤率从30%一下子激增到80%,学生们每个星期都会有三四个小时直接和老师进行讨论和交流,收效很大。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有两个教授其中一个是姓黄的华人教授),他们做了一个公司叫COURSERA,从去年开始进行实验。黄教授以前每节课教400学生,已经是很大的公开课了,但是他觉得年复一年重复同样的课很累很没意思,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课做到网上,结果他的学生从400人一下子就变成了10万人。如果用原先的方式教学,他要花250年时间才能教出10万名学生,现在他只用半年时间就全教了,因此他感觉非常欣慰。斯坦福大学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是4万美金,而在他们开设的公司,学生选学一门课只交100美金就可以了,使学生节省了大部分的钱,并且他们还给学分,最后有考试。

COURSERA采取的教学模式,第一是每听过一个新概念,马上就要随堂测验,就像满10分过关一样。第二是做线上提问,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挂到网上,这样维基式解答,并不需要老师亲自来做,因为有10万个学生在同时选这个课,所以会有很多同学很快地来帮你解答。黄教授还做了一个方式,他把问的最好的问题和最精彩的解答都滚到网页的最上端,自动进行排名。根据他们的统计,在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问题,你可以在平均22分钟之内得到答案,因为这10万人分布在全世界,美国的、俄国的、印度的都在这上面学习和讨论,245时滚动,这种方式非常有吸引力。

nlc202309021550

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之所以现在急急忙忙要拿6千万来做,是因为过去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只是把20世纪教学搬到网上,而斯坦福大学采取的方式已经是革命性的了。最近斯坦福大学的COURSERA又跟密歇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合作,投入1600万美元专门成立公司(私人公司),把很多优秀教授的课用最新的方式挂上去,并且还开发了各种各样语言的课。现在一边是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以学校合作为主,一边是斯坦福大学以私人公司为主校方支持,两边打得如火如荼。这些都是教育革命最新的变化。

我们刚才说的美国大学的这些变化,也就是发生在去年四、五月份的事情,并不是很遥远,而且现在天天都在不断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些对整个传统教育模式都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对所有青年也都是一个极大的机会。如果这场教育革命我们落到后面,那是非常危险的。想想看,如果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的这些课,还有斯坦福大学的这些课被大部分印度年轻人掌握了,等于一批印度年轻人都是斯坦福毕业生,都是哈佛和麻省理工的毕业生,人家都是最新的知识,10年以后我们怎么跟人家竞争?我们怎么能赶上第三次工业革命?

这两个革命——数字化制造业的革命和网络教育远程教育2.0的革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我们完全有机会同样学到这样的课程。

我的梦想是,假如中国也有这样一个大学,我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不仅仅是麻省理工和哈佛,也不仅仅是斯坦福,我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把最棒最好的课找来做好录像,把它包装好,并且要求那些老师把他们的测验全部弄好,把最后的考试做好,我们付他钱,这些老师甚至会有他自己的版权。再把这些课开到全国的1000所大学里,包括二本、三本的大学。这些课都有中文翻译,没有语言的障碍。像很多二本、三本的学校,有开不好的课和开不出来的课,他们可能愿意加盟,也可能愿意给学生学分,在校的学生都可以听世界一流的课,只要考过世界一流老师出的题目,当然就符合这个学校的课程,也能够保证它的教学质量。因为有足够大的学习范围和群体,我们就可以有很低的成本把最好的课程开出来,假如有几十万的学生,每个学生交10块钱,就是上百万。

我们可以在全世界搜寻,把全世界最好的课程送给我们的学生,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假如我们中国有这样的学校,假如我们中国有这样一群人来做这样的学校,我觉得我们跟世界离的就不太远了,甚至我们会赶上世界的潮流,能够与世界一拼,在一个又一个革命接踵而来的时候,我们不再被甩下来,不但不被甩下,而且我们要走在前面,让我们年轻人,让中国人和世界所有人一起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新的革命的高度关注,需要我们勇于探索和创新,需要我们每个人更加积极的努力。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执行力 篇4

是的,在严酷的战争年代,需要激情;在火热的建设年代,需要激情。而今天,在激流奔涌的改革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同样需要激情。今年是我们总台的形象提升年,我们要构建和谐总台,推动其事业的发展壮大,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执行能力,而完美执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激情。

可能有人会说,执行力就是一丝不苟的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不须要什么激情。我要说,你错了。在这里,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在砌砖,有人问:“你在做什么?”第一个人答道:我在砌砖;第二个人答道:我在建一座宫殿。”同样是砌砖,两个人的工作心态是截然不同的。第一个人把砌砖当成目标,工作自然索然无味;而第二个人,把砌砖当成达到目标的手段,把建成一座宫殿当成目标。正是这种成就的预期,使他对于眼前的工作充满激情。正是这种激情与智慧的结晶,才造就了带有灵魂的不朽建筑。

完美的执行必须要我们充满激情,它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积极地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这样只能导致失败,也会使自己一事无成。有些人认为只要“与世无争,恬淡一生”便可无忧无虑地生存,颇有把庄子的“无为”思想发扬光大之势,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用“我不是最优秀的,我没有这样的能力”之类来为之搪塞。这让我想起三毛说过的一句话: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成为空白。是啊,成功女神并不垂青所有的人,但只要我们充满激情,参与、尝试,即使没有成功,我们同样会感受

到过程中的快乐!

工作中最优秀的人,不一定是能力最强的人,维有充满激情,具有强大的执行力,才是干成事儿的关键。那种求平淡的心态,乃是不思进取的借口,会使你在各种诱惑面前远离本真状态,被泥沙俱下的时代大潮裹挟着四处漂流。世上只有一个天才贝多芬,也只有一个神童莫扎特,更多的人是用激情,用执行力化平淡为辉煌。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主宰世界的是你,放弃世界的仍然是你,只要我们充满激情,只要我们有强大的执行力,我们就一定会成功,一定会做得更好!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奋斗者是要有激情的。有激情才能产生热爱,热爱才能彻底的执行。我们的事业要推向前进,就是需要这样一支永远充满激情的团队。

构建和谐总台,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企业工程,这需要全台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领导有责任,各个部门有责任,我们每个员工也有责任。让激情搏动心弦,让激情荡气回肠,让我们的青春在充满激情的广电事业中燃烧!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让我们用火红的青春去谱写激情的岁月,用无限的热诚和挚爱融进总台的事业之中,用强大的执行力构建和谐总台,去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 篇5

许娴 09323148

翻译学院商务英语系G班

辅修旅游管理专业

2011年第一期的《旅游学刊》上刊登了厦门大学黄健雄教授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旅游法》,在阅读了这篇文章后,产生了一些对旅游法的看法。

自从1953~1955年我国还没有专业经营的旅游业的筹建阶段到现在的旅游事业大发展阶段,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面对人民群众对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国际市场经济的接轨,我国的旅游业开始了高速发展。对规范旅游行业运作经营、旅游者行为规范、开发者与自然协调发展等各方面的规范需求日益上升,《旅游法》的起草应运而生。2009年12月《旅游法》起草工作全面启动。

旅游法的广义概念是指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这表明:旅游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指旅游活动中(包括旅游管理、经营、参观、游览等与旅游有关的活动)形成的带有旅游或体现旅游活动特点的社会关系。这正是旅游法与其他法相区别之所在。旅行社为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供服务,旅游者与旅行社签订了供需关系,这就涉及到《合同法》《消费者权利保护法》的法律调整。虽然涉及到众多已存在的法律,但旅游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这项法律要以保护旅游者的相关利益和维护旅游服务提供者,即旅游

经营者的利益。这两项应当是制定法律的中心点。旅游消费者的信息保密机制仍不完善,旅游者的人身安全仍要加强保障,旅游者的行李、随身物品的保护,仍有待《旅游法》进一步制定和规范。旅游者固然在旅游市场中占据买方市场的地位,但旅游经营者的利益也不容忽视。旅游经营者的责任免除条件也应该合理地规划,以确保经营者的可持续性和积极性。

《旅游法》不仅仅应当明确规定旅游经营者对旅游者的必要的权益保障,也应当规定旅游者的义务和相应的惩罚。在我们的旅游过程中,相信每个人都会遇到所去的景点奇石、树木、小屋等被人为地涂鸦。从法律上来讲,在景区乱涂乱画是破坏公共环境、城市文明的行为,可由相关单位给予处罚,但景区物业没有执法权,每次遇到这种现象最多也就是上前劝说、制止,有时乱涂乱刻的市民还与景区管理人员发生冲突。《旅游法》应该对这类现象以及相关的破坏景点的现象给予更详细明确的处罚条例,并规定更有效的执行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了却又无法执行法律条款。旅游者在享受旅游景点给予的身心的舒适之外也应当履行一定的义务,随着中国更多人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旅游法》对旅游者义务的规定也应当给予更有力的规范。《旅游法》还应当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严格规范。中国人口众多,旅游的人口也众多,旅游开发商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旅游人口,对景区的规划越发商业化。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我们已经屡见不鲜。西双版纳的州府景洪市,上世纪70年代时还是一座原始森林环绕的小城,而现在,车出景洪,无论往南

还是往北,沿途看到的都是一片接一片刚放火烧掉,准备种植橡胶的林地。

还有的景区为了经济利益着想,大肆建造商店、酒店、餐馆,扩大旅游区域设计,盲目建造旅游设备。以索道为例,世界各国在作为国家公园的名山上修建索道都是严格控制的,其中美国、日本是明令禁止的。日本富士山海拔3776米,公路只修到2000多米,游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但在我国,有些古代名山上修建现代索道,甚至修几条。有的山相对高度不到百米,也修建索道。索道在国家名胜中心区域的建成,不仅破盛崴自然风景区的原貌,而且使游人大量集中于容量有限的山顶,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

这些破坏人文资源、生态环境的行为在中国几乎可以说是盛行,严格的法律规定必须要对这些行为进行严厉的规范,才能从根本上打击为了经济利益盲目破坏景区的旅游开发商,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在旅游行业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导游。导游作为一个服务性的行业,在中国,很大一部分导游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原因是中级乃至高级并不会对薪酬和福利有太大的影响。从根本上说,导游的晋级和我国职称制度已完全脱钩,也就是说,在我国职称制度里面,根本没有导游员这样一个序列。这种脱离极大地影响了导游员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从更深的层面上说,这种脱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导游人员的素质的提高。中高级人员的缺乏意味着我国的导游员质素仍然停留在比较初级的层次。这个现象与我国高速发展的旅游业不能形成对应的关系。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在旅游中发挥极大作用的导游员素质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发展,才能够符合当今旅游业的人员要求。《旅游法》中应该对导游的职称问题进行一定的规范,使之能与我国的职称制度挂钩,并使得导游员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我国的旅游景区的美誉度不断提升的同时,旅游景区开发者和经营者大多数都忽略了一个目前很严重的商标问题,也是景区知识产权的问题。开发者多数关注景区品牌的扩大和提升,却忽略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至2010年3月底,全国60%以上的重点旅游景区(点)的名称被抢注为商标。在旅游名胜江苏扬州,“凤凰岛”旅游商标被扬州琴曼集团抢注。在湖北襄樊注册的一家外企——湖北钻石公司,主营房地产业,兼做旅游。从2002年6月起,该公司先后斥资百万元,申请注册了“高峡平湖”、“神农架”、“武当山”等多个自然景观和600多个文化遗址。在商标公告期内,却没有任何一个资源所在地政府、旅游企业提出异议。“九寨沟”、“香格里拉”,分别被抢注者标价120万元、200万元进行商标转让。黄山、九华山也分别被一旅行社和青阳县一家乡镇资产管理企业注册,无奈之下,经营旅游业务的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只能注册英文版的黄山旅游服务类商标——“HSTD”;而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只能以“九”字变形的山峰图案作为自己的旅游服务商标。

我国的商标法实行的是注册优先的原则,谁先注册了,谁就拥有该商标的使用权,其他企业不得继续使用。这就对旅游景区的品牌标

识制造了困难。明明是该景区的风景名胜,却无法拥有自己的品牌标志,这对旅游业的发展积极性有一定的打击。《旅游法》应当对这种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的名气注册旅游景点商标的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同时鼓励各个旅游景点对自己的品牌进行注册,防止别人恶意注册,保护自己景区的知识产权。

为什么我们需要品牌? 篇6

近年来,品牌所包含的精神因素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美国学者约翰•奥桑尼认为,购买行为绝非简单地将产品所带来的利益与成本进行理性计算,而是消费过程中个人体验过程感觉的汇集,消费者购买的依据来自于内在主观价值系统。营销专家戴维•阿克认为品牌经常被赋予人格化的特征,以此调动顾客的情感达到促成购买的目的。

一、品牌与商标的异同

品牌是一个经济概念,包含了投资盈利的过程,品牌的价值来自于目标顾客的口碑,由目标顾客对品牌的信任程度和消费选择的持续时间决定。通俗地讲,一个品牌的目标顾客群越大,消费选择时间越长,该品牌的顾客忠诚度越高,价值量也就越大。全球知名品牌的估价非常高,排名靠前的甚至高达数百亿美元。

商标是一个法律认可的符号标记,在法制时代各种权利的划分和归属非常重要,只有你拥有了法律认可和保护的权益,才能享受品牌带来的种种好处。某些商标在法律上有争议,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品牌的发展,比如王老吉品牌的海外所有权属于王氏家族的后人,国内所有权属于广药集团,而实际主要使用者加多宝集团只是一个品牌租用人。

因此商标的注册与法律保护非常重要,只有你拥有了某一商标,才可能安安心心地进行投资及盈利活动。如果法律上你没有相关权益,去努力建立起知名品牌,只要商标所有人要求主张权利,就会变成辛苦为他人做嫁衣。

二、品牌对购买者的作用

人类的需求非常多样且千差万别,根据马斯洛的观点,可以归结为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受人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单纯的产品和服务一般只具有使用价值,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但除此之外的高层次需求大多通过品牌才能得以满足。对于顾客而言,品牌既传递一种信息,也代表企业的信誉,如果顾客根据过往的经验判断厂商的承诺可信,便会产生认牌购买行为,其目的是减少选择商品时所需花费的时间、精力,并降低购买风险。由此可见,品牌所承载的信任可以为顾客带来安全感,对应需要层次里的安全需求。

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之中,需要对他人表现自我,表达自身的理念、地位和品位,

不同品牌的风格和定位在此就成为一种表达的载体,透过品牌的消费活动,来定位自己,并赢得社会尊重。许多人花钱购买名牌用品,也许并不看重产品的实用功能,而是更看重品牌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这里对应的就是需要层次里的社交和受到尊重的需求。

除了对外的表现功能,品牌还具有体验价值。由于个人的性格和经历,某些顾客就会钟情于某一品牌的特色和风格,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发自内心地成为某种品牌的忠诚顾客。这里对应的应该就是需要层次里的自我实现需求。

在消费日益感性化的现代社会,优秀品牌凝结了理念、情感、象征等文化内涵,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力。奥格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品牌即是个性,在1955年的一次演讲中他说:“厂商若能致力运用广告为他们的品牌建立最有利的形象,塑造最清晰的个性,必能获取市场最大的占有率,进而产生最高的利润。让我们记住,正是品牌的整体个性而不是琐细的产品差别,决定了它在市场上的最终地位”。

三、品牌对经营者的作用

对于经营者而言,首先只有获得了目标顾客的认同,品牌才具有了鉴别和保护商品的作用,才可以培养目标市场对品牌的偏好,并创造为商品或服务实行差别定价的机会。同样是一瓶酒,有的只要几块钱,有的可以卖到几千块;同样是一个包,有的几十块,有的可以卖到十几万,这种差距就是品牌的力量。由此看来,一个被顾客认同的品牌才能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无形资产,才能成为经营者逐鹿市场的竞争优势。

名牌产品的成本也许比普通产品高一点,但定价就可以高很多,这样才可以体现出品牌的溢价和增值部分。相反,管制价格的结果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发改委一纸红头文件,规定市场上出售的所有酒类,每瓶不得超过100元,那么结果会怎么样?老百姓会不会奔走相告,欢天喜地?答案不会那么乐观,那些超过这一价位的产品,要么是一般人根本买不到,要么是花大价钱才能从非正规渠道购买,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质量注水,品质降到与新价格相对应的水平。

其次,一般来说一个品牌只能有一种定位,那一家企业怎么才能服务于不同需求的顾客群呢?很简单,可以同时经营多个品牌,用不同定位的品牌来针对不同顾客群体的特殊需求。宝洁的洗发水有多个品牌,飘柔的卖点是让头发更柔顺,海飞丝的卖点是控油去屑,潘婷的卖点是养发护发,沙宣适合于造型和专业美发。宝洁总共在日化护理等行业拥有300多个品牌,是多品牌经营模式的名副其实的发明者和集大成者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 篇7

一堂平常的数学课, 几道简单的统计题却引发了学生如此众多的思考.的确, 环境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全球性问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教育对培养人的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是一门以描述数量关系为基础的学科, 也是一门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如何充分发掘身边有限的教学资源, 让环境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闪光?我在数学教学中这样践行:

开展环境教育, 首先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习题的环保教育功能.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教育素材.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可以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环保教育功能, 选择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和数学史料, 向学生进行爱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环保教育.

例如:在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后有一道练习题.每20平方米的树林每年可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80克.某城镇中心造了一条3280平方米的林带, 一年可吸收有害气体多少克?

在解答完这道题后, 我又追问学生:为什么这个城镇中心要造这么大的林带, 有必要吗?话音刚落, 学生就七嘴八舌议论开了:

生1:很有必要, 一年级的思品课上我们就知道了清新的空气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清新的空气从哪儿来, 就要从我们身边的这些绿色植物中获得.

生2:现在有的同学老是生病, 一部分原因是由他自身的体质因素和缺乏锻炼造成的, 但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要不怎么有这么多人, 生这样的癌或那样的病呢?

……

虽然学生的话语表达还很稚嫩, 但字字在理.不由得让我感慨:是啊,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国家的基本大法中规定的最基本的权利就是人的生存权.当我们的生存之地都要抛弃我们时, 还谈何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呢?南丁格尔说过:人生欲求安全, 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这样, 老师充分利用数学课堂上宝贵的时间, 把环保教育与书本知识有效结合起来, 不断引发学生的切身体会, 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开展环境教育, 需要在数学课上加强动手操作, 渗透环保教育.

学生对数的认识, 数的计算, 解决实际问题等都是通过对学具和教具的操作来形成表象, 进行理解应用的.所以教师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也可以在恰当的时机进行环保教育.

有这样一则案例:也是在一堂计算器的教学课上, 老师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来计算一道题.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5.65千克的水.

(1) 照这样计算一年 (按365天计算) 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2) 把这些水分别装在饮水桶中, 每桶约重12千克.算一算大约能装多少桶?每班每天喝多少桶水?问: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通过计算, 发出了惊讶的感叹:哇, 浪费的水差不多够我们一个班一天喝13桶, 要是真这样, 不吃饭光喝水, 肚子就要“撑破”了.

为了让每一名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 老师还特地用饮水桶装上水, 让学生观察、拎提, 感受一桶水有多少, 以此为标准, 学生就可以在脑海里想象出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年要浪费多少千克水了.通过这样具体形象的教学, 学生在亲身的实践感知中, 更深刻的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可贵有学生在课后就向老师提议, 要在全校发动环保倡议.倡议:“水是生命之源, 不浪费地球妈妈的一滴水.请节约每一滴水, 不要再‘玩’水龙头了”.能引起学生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受, 继而用行动来导行的做法, 应该有数学计算的一份“功劳”吧!

开展环境教育, 需要教师讲究施教方法, 做到寓教育于活动中, 潜移默化、循序渐进.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学生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 因此形式多样、切合实际的活动也是让学生开展环保活动的有效手段之一.老师若能抓住这些教育教学的挈机, 恰当地组织一些活动, 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活动设计一:教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 可让学生课后统计自己家里每个月的用水量, 并绘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在全班进行交流, 使每名学生甚至每个家庭都投入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列中来.这样, 不仅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而且让每名学生都参与“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活动设计二:在了解了有关空气质量的统计知识后, 可以布置学生再深入研究或调查“为什么B市的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他们有没有采取一些保护的手段和措施呢?如果有, 能为我市所用吗?作为城市的小主人, 你对我市的环境保护有什么建议吗?”通过这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互动交流, 使学生学有兴趣、兴致盎然, 可以进一步在活动中丰富环保知识, 提高环保能力.

活动设计三: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我们去秋游”实践活动也是很好的一例.在活动前教师就可以通过谈话, 让学生充分认识:当我们接受大自然馈赠的礼物, 呼吸清新的空气、欣赏优美的景色时, 不要忘记手边的垃圾不要乱扔、别去伤害那绿油油的小草.通过预设性的意识渗透, 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常提醒自己, 自觉地将意识落实于实际行动.

我们需要什么样规模的中职教育 篇8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4-0025-01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有利于改变中职教育弱、小、散的现状,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向优质学校集中,发挥规模效益,提高办学质量。但是,在推动中职学校规模发展的同时,要防止另一个极端的出现,即为了达到指标,不顾现有专业的教学条件,一味追求规模。因此,中职教育资源的整合,一定要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防止走入片面追求规模的误区。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规模的中职教育呢?中等职业教育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专业是职业学校的基础。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是不相同的,开设的专业课程也是不同的,对师资和教学条件的要求自然不同。因此,职业教育的规模与专业条件是紧密相连的,职业学校的整体规模是与专业教学规模相吻合的。严格来说,职业教育应该突出专业规模,而不能像普通高中那样单一地强调学校整体办学规模。整体办学规模达标了,不一定每个专业的办学规模也能达标。由此可见,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是根据专业办学条件来确定的,若反道而行,就会出现学校为完成总体规模任务不顾师资、设备等条件盲目扩招,片面追求专业设置数量等现象。

一所学校并不是专业越多越好,专业越多反而越没有特色,越没有效益。因此,在整合资源、调整学校布局时,要把专业结构与布局调整作为重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根据学校现有基础和优势以及区域产业结构,科学规划不同学校的专业结构和数量,引导学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形成合理的专业规模,并通过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来提高职业教育整体质量,避免出现用学校整体规模掩盖专业规模存在问题的现象。

当然,就一个专业来说,也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职业教育更应提倡小班化教学。专业规模越大,小班化后的班级越多,需要的教师数量、实训设备工位数等教学资源就越多,这点在确定职业学校生均规模时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无不实行小班化,小班化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基本条件,应该将小班化列为深化教学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

职业教育因为专业的复杂性而复杂。所以,发展职业教育一定要有专业思维,站在专业角度思考问题。很多时候,职业学校的一个专业就相当于一所小学校,一个专业负责人就相当于一个分校校长。从这个意义上看,职业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还真不能忽视专业特点,更不能简单地用整体数据来笼统地描述学校办学规模。坚持专业思维,就是落实、落细、落小职业院校管理行动计划的一项具体行动,就是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际举措。

谈到这里,顺便提一下,正在执行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设置标准》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比达到1:20”,其实这同样也是不科学的。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就整体而言,一些学校的整体师生比能达到1:20,但具体到一些专业时就达不到规定比例。按照职业教育管理应具有专业思维的要求,这里的师生比也应该是专业的师生比,而不只是整体的、笼统的规定。

除了技术外,我们还需要什么? 篇9

我很多次和我的team member说过,我们的开发技术不难,除了基本决被的开发技术和扎实的基础知识,我只要求你认真仔细,努力好学,自己规划自己的未来,

技术可以学,人的本质很难改。所以我面试中更多的关注这个是否认真,是否开朗,是否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责任感等等。一般来说我面试senior人员,很少面是具体的技术细节,更不会让他们用笔写代码,只是在交谈中了解他们的思维是否清晰。

技术好了不代表你是一个好的开发人员,可能你是一个高手,但却不适合在团队中工作。在园子中很多的都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但是我觉得一个开发人员要会规划自己,在你工作多年之后,你更应该为自己的将来做一些考虑。

我发这篇文章只是希望大伙能够回头想想是否有计划,而不是整天只顾了解技术。如果每个人能够在再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或许比一篇好的技术文章还有用。也希望大家在这里讨论一下,我们在技术之外还要关心什么,还要了解什么。。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 篇10

1、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你人生的必修课

2018年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市万州区长江二桥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一辆大巴车在行驶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上一辆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后坠江。事故发生后,受到全国人民的的高度关注。重庆公交车坠江的第5天,官方公布了原因,引来了一片骂声。

谁也不曾料到,真相竟是如此。一名漠视规则的女乘客,在发现自己错过下车地点后,要求司机停车,在遭到司机拒绝后情绪失控,开始对司机进行打骂。

而此时,同样情绪失控的公交车司机跟乘客发生了肢体冲突,几个回合下来,车子失控撞向对面的护栏,坠入江中。她错过了1站,却让另外的14个人错过了一生。

车上有个年轻的妈妈,原本只是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外出游玩,却再也回不来了。车上那个82岁的婆婆,原本只是去给儿媳过生日,却永远地走了。当我翻看到打捞的潜水员抱着那个3岁孩子的遗体,一遍遍地默念“水下太冷了,我带你回家”时,我真的崩溃了。天下哪个父母儿女能承受住这样的离别之痛?又有哪个家庭能承受住这样沉重的打击?

如果时间倒流,如果知道会有这样惨痛的后果,那个错过站点的女乘客应该不会这么冲动吧,等下一站下车又何妨?那个公交司机也会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吧,毕竟肩上担负着15个人的生命安全。可是,人生没有如果。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曾说: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爆发时会摧毁一切。然而,倘若控制好这12秒,排解掉负面情绪,换来的就是风平浪静。

可多少悲剧就发生在这短短的12秒。10月31日19:20,辽宁沈阳,一辆黑色越野车里,王某正在驾车,副驾驶是他的女友,俩人为了感情问题吵了起来。愤怒之下,副驾驶的女人竟拿围巾勒住了男友脖子。车辆顿时失控,加速冲向人行道,撞上两辆轿车、四辆电动车,造成1人死亡,6人受伤。

这样类似悲剧让我们愤怒,让我们如鲠在喉。看上去该下地狱的他们,其实平时生活中也不是十恶不赦的人。是坏情绪害死了他们,也连累了他人。同学们,人生的路很长,这世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事物了。人生路上面对任何的艰难困苦,你们一定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当然,坏情绪人人都有,所以平时一定要学会合理的方式释放,用好的心态和方式把坏情绪处理掉,不要让它堆积。也要学会识别对方的愤怒,并快速地远离危险的人,远离危险的环境。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退一步,不仅仅是海阔天空,更是人生无限的可能。

2、做一个有规则意识的人

人民日报发布坠江原因后,一位网友的留言点赞超过10万。他说,其实那个刘某不是垃圾人,就是平时我们生活的普通人。但是是那部分没有规矩意识的人,做事总是想着占便宜,投机取巧,插队,坐公交地铁逃票那类的人。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没素质的人。他们总是无视规则的存在,会因为自己的家人迟到,而拦着高铁不让车开;会因为自己迟到上不了飞机,却对工作人员进行打骂。那些漠视规则的人,终究也会付出代价。同学们,对规则的敬畏,更是你对对生命的负责。

3、行走世间,请保有一份「热心肠」

就在重庆公交坠江原因公布后,人民日报又发布了一条「这一脚,踹得好」的消息。原来,4月份,长沙的一辆大巴车上也曾发生过类似惊险的一幕。一名情绪失控的男子跟司机发生争执,还试图争夺方向盘,即使司机用尽全力,车子还是出现了大幅度摇晃。此时,一名乘客飞起一脚踹向了那个置全车人生命于不顾的男子,让全车乘客化险为夷。非常认同那篇文章的观点:当遇到这样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每个人都不要当看客,对这种行为要坚决说不,多一点热心肠和「管闲事」,那就是最平常的一天。如果,重庆那辆公交车上,有人坚决站出来制止那场争执,那换来的会不会也是最平常的一天?人生活在世间,没有什么独善其身。当然,老师不建议作为未成年的你们在面对类似的情景时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但作为看金庸作品长大的中国人,请你种下这样一颗“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侠客精神。而不要做一个冷漠的看客。

4、往后余生,珍惜身边的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 篇11

弱小的中国民营企业战胜强大的国有企业靠什么?优越的制度!很多民营企业家都会骄傲地说。但就在我们骄傲于自身企业制度的时候,一种更先进的企业制度正在悄悄地威胁着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

“资本”没落 “知识”升起

20多年前,一场农业改革让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我们究竟改了什么呢?春种秋获的农业作业制度没有变化,所有的生产要素也没有变化,只变了一点:制度。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大国,资金、技术、人才都不如西方国家,但只要制度变了,我们就可以创造出奇迹。民营企业没有资金、技术优势,但我们有好的制度,有了好的制度,一切都能从无到有,而一种腐朽的制度则正相反。民营企业现阶段施行的是典型的工业化制度,就是“谁投资、谁受益、谁担责”的制度,靠这种制度,我们民营企业已经占到国民经济的一大半,新增就业机会的90%要靠民企提供。

但民营企业仅凭这种制度就可以永久吗?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了吗?做出世界名牌了吗?为什么我们的民营企业总是做不大,一做大就出问题呢?史玉柱,飞龙,三株口服液行将起来的时候信誓旦旦要进世界500强,但不久就销声匿迹了。而美国的YAHOO公司比我们很多民营企业诞生得都晚,但现在已拥有几百亿的资产。我认为, 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企业制度问题。

工业化社会就是资本在先的社会,谁投资谁受益,社会财富的分配按照资本的投入量进行分配,但人在创造了资本的同时又必须匍匐在它的面前,向其顶礼膜拜。如今社会财富分配规则发生了巨大变化,一种新的潮流正在席卷世界,现在已是知识经济财富时代。最典型的就是YAHOO,当它只有几百万资产和营业额的时候,孙正义向它投资1亿美元,按照资本进行计算,孙正义绝对控制了这个公司的一切,但当YAHOO上市的时候,最大的受益者却不是他,因为他只有30%的股份,上市最大的受益者是公司的几百个领导者和技术的开发者,因为他们仅凭自己的脑子就控制了70%的股份,一下子YAHOO就产生了几百个百万富翁,在资本时代,这几乎是不可想像的,这些人自己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用十年八年时间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如果说YAHOO是一个个例的话,我还可以告诉大家, 微软、世界500强中80%都是按照“知识和拥有知识的人占大头,资本占小头”这样一个原则分配的。

这已经形成一个世界潮流,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避让它。因为世界变了,知识经济时代最缺乏的不再是资本,而是知识和人才。

知识经济的管理制度对工业社会管理制度的“屠杀”

有人也许会说,这是外国的事情,与我们没有关系。但外国企业必定要走进中国,与我们争夺竞争各种生存资源,中国的企业也必定要走出中国与他们争夺生存资源。在这场竞争中,就像当年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落后于我们,而被我们轻易打败一样,知识型企业的管理制度会轻易打败我们这种坚持资本制度的民营企业,因为我们民营企业工业化社会的管理制度和资本的管理制度与知识经济的管理制度是不能对抗的,甚至国外资本就是不带着钱进来也可以把我们打垮。如果不信,可以问任何一个MBA或高管:一个企业给他10万年薪,另一个给他5万年薪再给他部分股份,企业成功,他就会成为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他们会怎么选择?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这样在竞争中,你最优秀的人被人家吸引走了,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致命的,你怎么能胜利呢?

而且,两种制度管理下的员工也是根本不同的。以YAHOO为例,他们的员工由于很多是“主人”,所以更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努力把企业做大。在企业做大的过程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百万富翁,企业自己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收益。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但在YAHOO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一山可以容百虎千虎。而我们很多民企老总都抱怨,好不容易培养起来一个副总,却拉着一伙人走了,而且和我们对着干,出价比我们还低,一下子就把我们拉到原始积累的困难境地;企业职工出工不出力,所有的事都得老板要他去做。

我相信,5年后的民营企业会有三种结果:一类是破产,被新型知识型的企业家在制度上击垮了;二类是不干了,带着资金回家养老;第三类就是人接受这种制度,他们就会成为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如果企业顺应潮流,进行了这样的制度变革,没有人才一定会有人才,没有资金一定会有资金,而且还会给民营企业带来长治久安。

慧聪:12年后也来摘果子

2003年12月9日,慧聪股份在香港上市后,投资人问我:你们当初的制度安排和YAHOO和微软有什么区别?我说本质上都相同,但我们在当初安排的时候还没有YAHOO,也不知道微软这样做。但经济学和管理学在很多理论方面是贯通的,我们12年前和他们做的是一样的,只是12年后我们才敢来战战兢兢摘果子。

1992年以前,我在国家体改委的时候曾经仔细研究过这个问题,对这种观念非常崇尚。我们下海做企业,就是想知道用我们拥有的理念来做企业到底会怎么样,12年后的结果证明我们是对的。1992年,我投资建成企业但只占50%的股份,每年的工资也不超过规定限额,还规定所有股东分红不超过股东分红的30%,那70%分红给不持股份的人。这样的制度实行了12年,我们从一个做传统媒体的公司变成互联网的老大,新浪、搜狐的核心技术都是由我们提供的,我们成了真正拥有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公司,所有这些变化从何而来?靠的就是这种制度。正是这种制度让这些有着远大理想的知识人才组成为一个好的团队,让这些人在没有口哨和“一二一”口号的情况下,一步步向前走。当大家都明白,只有团结在一起去干一件事情才能成为百万富翁的时候,这个公司谁能战胜,这就是劳动股份制和知识经济给慧聪带来的制度创新的结果。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创造” 篇12

说到文化, 不少人认为会唱两首歌, 背两首诗, 说几段排比句, 就很有文化, 这只是浅尝辄止。即便是身怀绝艺的歌唱家、书画家, 如果言行粗俗, 道德低下, 也只能是有体无魂, 人们照样说你没文化。文化强弱不是以具体的文化样式而论, 而是全方位深度的表现。那种“假古董吃香、真文物遭殃”的怪相, 那些哗众取宠、过度包装的作品, 都是异化了的文化。

文化的根本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为社会生活提供意义系统和价值系统, 使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 而且在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文”化人, 方能致远。同样的话题你讲得巧, 同质的工作你做得精, 同行的关系你处得好, 大家就会从内心里敬佩你……实际上, 这种由文化所彰显的软实力, 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王道”一脉相承, 具有一种安近来远的力量。

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 呼唤精神文明疾步赶上。这些年来, 从文化立省到书香城市再到农家书屋, 这种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的局面让人备感振奋。与此同时, 某些因文化失调而导致的发展误区也令人警思:一些地方不管基本史实竞相争抢名人、建庙造神, 把保护传统文化变成了“祖先争夺”;有的地方则不顾客观条件, 搞大活动大景观大园区, 将文化建设异化为“土木工程”。这种种现象说轻了是没文化, 说重了就是害文化。

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 不是大干快上, 不是一夜成名, 而是需要长期涵养、积淀。就一个城市而言, 在同等条件下, 应该从区域和谐稳定看文化的社会调理功效, 从经济发展质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看文化的底蕴根基表现, 从文化创新能力看文化的精神气象格局, 从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安居乐业看文化的为民惠民成果。同样, 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水平, 也要以民风和不和、民心齐不齐、创新成果多不多、幸福指数高不高等一系列指标去衡量。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 篇13

现在的网络安全威胁主要来自病毒攻击、木马攻击、攻击以及间谍软件攻击。杀毒软件发展了十几年,依然是停留在被动杀毒的层面(别看那些自我标榜主动防御,无非是一些骗人的幌子,看看这个文章就知道了column.chinabyte.com/88/088.shtml

现在病毒、木马的更新很快,从全球范围内来看,能造成较大损失的病毒木马,大部分都是新出现的,或者是各类变种,由于这些病毒木马的特征并没有被杀毒软件掌握,因此杀毒软件对它们是既不能报警,也无法剿杀。难道我们就任病毒木马宰割了吗?当然不!高手岂能向几个病毒木马低头!虽然杀毒软件只能干瞪眼,可是我们还有严守大门的防火墙呢!

防火墙为什么就能挡住病毒木马甚至是最新的病毒木马变种呢?这就要从防火墙的防御机制说起了。防火墙是根据连接网络的数据包来进行监控的,也就是说,防火墙就相当于一个严格的门卫,掌管系统的各扇门(端口),它负责对进出的人进行身份核实,每个人都需要得到最高长官的许可才可以出入,而这个最高长官,就是你自己了,

每当有不明的程序想要进入系统,或者连出网络,防火墙都会在第一时间拦截,并检查身份,如果是经过你许可放行的(比如在应用规则设置中你允许了某一个程序连接网络),则防火墙会放行该程序所发出的所有数据包,如果检测到这个程序并没有被许可放行,则自动报警,并发出提示是否允许这个程序放行,这时候就需要你这个“最高统帅”做出判断了。一般来说,自己没有运行或者不太了解的程序,我们一律阻拦,并通过搜索引擎或者防火墙的提示确认该软件的性质。

写到这里,大家估计对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区别有一定了解了,举个直观的例子:你的系统就好比一座城堡,你是这个城堡的最高统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是负责安全的警卫,各有分工。杀毒软件负责对进入城堡的人进行鉴别,如果发现可疑的人物就抓起来(当然,抓错的几率很大,不然就没有这么多误杀误报事件了);而防火墙则是门卫,对每一个进出城堡的人都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没有出入证的人就向最高统帅确认。因此,任何木马或者间谍软件,或许可能在杀毒软件的眼皮底下偷偷记录你的帐号密码,可是由于防火墙把城门看得死死的,再多的信息也传不出去,从而保护了你的系统安全。

上一篇: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下一篇:爸爸(D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