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级法院执行局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郑州市中级法院执行局(推荐5篇)

郑州市中级法院执行局 篇1

地址:郑东新区金水东路与黄河南路交叉口向东200米

电话号码:0371-69520000

郑州航空港区人民法院

地址:郑州市新郑市新港大道 电话号码:暂无

郑州市中牟县人民法院

地址:商都大道与牟州街交叉口 电话号码:0371-62160220

郑州市中牟县九龙镇社会法庭

地址:九龙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附近电话号码:暂无

郑州市人民检察院

地址:金水区金水东路 电话号码:0371-67150380 郑州市航空港区人民检察院

地址:四港联动大道 电话号码:暂无

郑州市中牟县人民检察院

地址:商都大道西719 电话号码:0371-62113700

河南省中牟县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及职责

办公室

协助院领导处理检察政务,组织协调院重要工作部署、重大决策的贯彻实施;负责检察机关法律政策研究工作,调查研究与检察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提出意见、建议;编辑内部刊物;负责信息、会议、统计、档案、文件保密、法制宣传等工作。

政治部

负责院机关干部人事管理和劳资工作,指导本系统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协助市委组织部门加强各级检察院领导班子建设;指导全市检察机关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表彰奖励、宣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组织开展行业性文娱体育活动;负责全市检察干部的学历教育和岗位职务培训工作;负责机关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以及老干、工、青、妇工作;负责机关计划生育、福利等医疗管理工作。

侦查监督处

承办对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审查决定是否逮捕,对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提请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案件审查决定是否延长,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的及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等工作。

公诉处

负责受理审查同级公安机关、本院自侦部门和市区检察院按规定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负责受理审查同级公安机关、本院自侦部门移送的不予起诉案件;出席法庭支持公诉,依法提出抗诉和出席市区检察院提出抗诉的二审法庭,对审判机关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施监督,对死刑判决裁定执行进行监督。

反贪污贿赂局

承办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进行立案侦查等工作。

反渎职侵权局

负责对全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进行查处;立案侦查重大法纪犯罪案件;研究、分析全市法纪犯罪情况、趋势和对策。

职务犯罪预防处

负责预防贪污、贿赂等工作;对全市贪污、贿赂等犯罪情况、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策;对全市预防犯罪进行业务指导。

监所处

负责对刑事案件判决、裁定执行和看守所、劳动教养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受理和立案侦查发生在监管场所的经济、法纪犯罪案件;受理被监管改造人员及其家属的申诉控告。

控告申诉处

受理举报,对举报线索进行综合、储存、反馈和转递办理,并组织检查、催办;奖励举报有功人员;受理自首案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民事行政检察处

负责检察机关开展对民事经济审判、行政诉讼监督工作的指导;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确有错误的民事、经济、行政判决和裁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出抗诉;对抗诉案件,人民法院再审时,派员出庭支持抗诉并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技术处

参与有关现场勘验,发现、搜集、固定和提取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证并进行科学的鉴定;对案件中已出具的鉴定材科进行审查或重新鉴定;为侦查提供方向,为破案和定案提供证据。同时,为检察业务提供其他技术性服务。

法律政策研究室

负责组织开展检察业务、政策、法律和重大疑难案件的调查研究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承担检察委员会办公室工作。

监察处

指导全市检察机关纪检监察工作;对全市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受理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检举控告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查办;受理检察人员不服处分的申诉;制订全市检察机关廉政建设制度;组织开展廉政纪律教育和执法执纪大检查活动。

警务处

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调研报告 篇2

毕业实习调研报告——法院设计

建筑与规划系建筑学专业

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xx 起讫日期:2011.2.21~2011.3.15 指导老师:xxx

2011年3月15日

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调研报告

摘要:通过对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实地考察,并且对法院建筑总体设计、外部空间环境、功能构成、平面组合方式、交通流线组织、立面表现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以求获得一些启发性的经验,为完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法院方案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周边环境整体布局立面造型内部流线组织

法院是国家体制的象征,是行使法律、进行审判的地方。法院是公益性的,是公民追求平等、接受普法教育、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载体。建立为人民服务的法制体系是惩恶扬善、维护稳定的根本保障,而优秀的法院建筑正是法制社会的重要标志。下面是我通过对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实地考察所做出的一些分析总结:

1、位置及周边环境

人民法院是国

家法制的象征,是

对公众进行法制教

育的公共场所。图

为福州市中级人民

法院的具体位置,它位于福州市仓山

金山新区闽江大道

西侧,占地34717

平方米,地上建筑

面积约31000平方

米,地下1层。从

法院四周的道路交

通情况,可以看出建筑的位置明显、突出且交通便利,其东面和北面分别为城市的主干道和次干道,且其北向有一十字路口,人流密集。其余两面则不是什么交通要道,除了少有的几个人通行外,剩下的是一片寂静。至于分散在法院周围的大多是小区建筑,法院置于其中就更具有了庄严肃穆的独特性格。

2、总体布局

2.1主次入口的选择

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建筑用地内

分别建有审判大楼(主体建筑)和立案

大厅两栋建筑,它们对外分别有自己的出入口,但两者在场地内部却还是互有

联系,之间仅以一处铁栏杆将其隔开。

而对于主体建筑来说,根据功能需要,它自身就拥有三个独立的出入口。审判

入口作为主要的入口必然是朝向城市主

干道——闽江大道,并设有左右两个值班室,而其余的两个入口则朝向两条次干道,这样便于合理地组织不同性质的人流,使得法院工作人员、证人、犯罪嫌疑人和旁听人员等各种流线应互不干扰,严格分开。

2.2流线分析

大楼前部留出一定面

积的公众集散广场,广场中轴靠近入口处设有升旗台,而广场两边分别对称布置着各种车辆的停车场,按使用对象分项设置,内外有别。在绕法院一圈后,你会发现除了地面停车,在一次入口处还设有两个地下停车场的出入口,可见法院在流线处理上基本上做到了人车分流。需要指出的是,警车有划出专用通道进出,可直达羁押所,并设专用停车场,这样便保证了警车通道畅通无阻。

2.3景观分析

为配合法院环境,东侧设置了法制文化广场。通过广场中轴,法院正入口的等空间特殊处理,构成了法院的礼仪通道。特别是法院入口那数十级台阶边上的灌木,指向性很强,直接把人带领到法院的门口。法院里还种满了各种高大的乔木和修剪得整整齐齐的灌木,渲染了明快的基调和宁静的氛围。

当然,除了法院主入口公众集散广场这处景观外,立案大楼的背面也有一处集中绿化。虽然此处绿化不是处在重要地段,但是它仍然不失为一处好风景:曲径通幽,树木高低错落,鸟语花香。

除此之外,其余的植被也被零零散散地点缀在法院基地每个地方。它们要么起着隔断作用,要么起着引导人流的作用,每一草一木都尽力发挥着它们的作用。总而言之,基地宽阔,周边绿带围绕,尚无高大建筑,对于展示法院建筑形象,宏扬法制文化起到了很有利的作用。

3、立面造型

法院对一个城市形象的塑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法院最直观的就是它的立面造型,所以法院立面造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

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吸收了传

统建筑的构图手法,合理地处理了它的立面造型:端庄的形体、粗旷的轮

廓、对称的立面、虚实的对比、夸大的尺度、坚实的材质等都可以充分体

现出法院作为国家机器的尊严。它整

体强调体块对比,突出雕塑感,并通

过柱廊及灰色外墙等建筑形式表达

庄严、稳重的建筑形象。以下是我通

过实地参观,对印象比较深刻的几处

立面处理进行的分析总结:

法院以入口为中轴,顶部均衡而又对称的造型,象征着公正与公平。夸大尺寸的方柱一字排开,充满了韵律和节奏感。除此之外,方柱在细部还做了处理,适当的凹凸处理和图样修饰,是它们重复而不单调的理由。还有就是柱子上方的那些矩形玻璃窗,也争相阐释着它们存在的理由,这是从虚到实的过渡,是视觉的缓冲地带。

法院主入口是由大面积的玻璃

和夸大尺寸的方形拱门组成的,虚实

结合,使法院入口明显而又突出。印

象里要想进入法院,必先要踏上几十

级的台阶,越走越觉得法院的高大无

比。台阶将法院托起,无疑就是想显

示法院的高高在上,法律的崇高,不

可触犯。所以这种手法已被国内外尾

数不少的法院所运用。其次是那党

徽,它也是法律的象征,红色的党徽

在诸多冷色调中显得非常醒目。一眼

望去,便晓得了它的存在。

图为法院的一个次入口,没有主

入口那样的气势,但也不逊于一般公

建的入口规模,大块的玻璃盒子将两

堵厚重的实墙隔开,创造一处空间让

人流得以进出,同时似乎也隐喻着

“明镜高悬”。而玻璃和一些虚的构

架往往会对人流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图为立案大厅,它作为法院的一

个辅助建筑,在立面上自然是得到了

审判大楼风格的延续。重复的建筑元

素,虚实相间,凹凸有致。它的尺寸

没有主楼那么夸大,只是低调地矗立

在那边,好像有自知之明,知道孰轻

孰重。但它也不失端庄,优雅的气质。

总的说来,法院应该是坚实的、崇高的、庄重的、威严的。决不是了米黄大理石的温和和欧陆风格的浪漫,也不是旧有的雕梁画栋和金壁辉煌的宫殿。我们应该将建筑的主基调定位在明快、稳沉、宁静的氛围上,着力追求严谨方直,尽量弃用柔和的曲面和曲线,强调强有力的多种线形组合,借此寓意法院的执法严肃性和公正性。在色彩上,应采用明显偏冷的色调为主要饰材。这种宁静而偏冷的的调子倾力地演绎着法院的威严,使人的情感与环境吻合而达到和谐。

4、内部空间组织

由于条件限制,我无法进入法院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只能通过网络及查阅相关资料,间接地了解法院建筑的内部信息。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综合审判技术楼为例。

在平面组织上,以景观中庭为核心,在中庭周边布置功能房间:

(1)、地下室部分为地下停车,及设备用房布置;

(2)、一层部分在大楼的四面分别布置四个出入口:公众出入口、当事人出入口、办公出入口和羁押出入口。法警值班室被零散地布置在每个入口边上,其他功能房如:司机调度室、来宾接待室、消防控制室等都临近入口布置,且消防控制室有通向室外的单独出入口。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要杜绝犯罪嫌疑人逃跑、串供、自杀和被害的可能,羁押室设置单独隔离的出入口,警车能直达,并且尽量缩短了与审判区的距离,设置了完全隔离的安全通道,不与其它人流路线交叉重叠;

(3)、二至四层部分为审判用房:布置了中、小民庭;中、小刑庭;大法庭,绕其周围的是一些审判辅助用房,如听证室、证人室、律师室、法官休息室等;

(4)、五至十二层部分为办公用房,通过平面图可以发现官职越高的办公楼层越高,说明了法院建筑的等级观念还是比较突出的。

在竖向交通上,设置了电梯,并且在一楼设无障碍通道,残疾人可从一楼进入电梯到达法院的任意一层。适当的时候还要设置防烟和封闭楼梯间,以满足紧急情况下疏散的要求及不同人流的使用。

总的来说,法院内部应流线合理,分区明确,做到公众、审判员、内部员工及犯罪嫌疑人4种人流出严格分开,以保证法院内部办公的正常运行。

5、建筑节能

福州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它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所以建筑朝向东北方向,有利于自然通风。通过外部造型来看,大面积的玻璃无疑意味着建筑也做到了自然采光。但是也不是每个面上都可以用上大面积玻璃窗的,比如西面。至于西晒问题,考虑到法院建筑的特殊性,不适合在西面上种植植被。通过观察得知,主楼是采用了虚构架的处理手法,这样既在立面造型上进行了统一,又解决了西晒问题。而立案大厅则是采用了排列整齐的突出线构架,相当于大型的百叶,来阻挡西向的阳光。

6、结语

通过此次调研,我对法院这一神圣不可侵犯的建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法院建筑的主要作用是为解决民间纠纷提供场所,经济和法制越发达的地方,市民和法院打交道的机会越多。所以好的法院建筑,既要使民众感到法律的威严,又要贴近社会、亲近民众,给民众提供更多参与法治活动的机会和场所。而作为未来建筑师的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出极富法院文化特色的法院建筑,来给公众传达司法公正与效率、极富司法专业色彩的文化讯号,同时在每个人心中塑造出一个公正、高效、廉洁、严谨、文明的法院形象。

参考文献:

[1]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

5[2]《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6〔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建筑设计年鉴

[4]《型和现代主义》,贾倍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

[6]《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二版)》,程大锦,天津大学出版社

[7]《走向新建筑》,勒·柯布西耶,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德)托马斯·史密特

[9]《建筑语汇》,爱德华·T·怀特

[10]《设计与分析》,[荷]卢本,天津大学出版社

郑州市中级法院执行局 篇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院聘用制人员的管理工作,推进聘用制人员队伍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提高聘用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保障其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法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院聘用制人员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聘用制人员是指与本院签订劳动合同的所有工作人员。

第三条 政治部是聘用制人员的主管部门,负责聘用制人员的招聘录用、教育培训、管理考核等;用人部门负责本部门聘用制人员的日常管理。

第二章 招聘录用

第四条 招聘录用聘用制人员应坚持从严控制原则,招聘录用工作统一由政治部负责,任何部门不得自行招录。

招聘录用聘用制人员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采用面向社会、统一招聘、择优录用的方式。

第五条 聘用制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具有拟聘用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文化程度、职业技能及从业经历;

(三)符合拟聘用岗位所规定的资格条件和年龄、身体等条件。

第六条 实行聘用制人员分类招聘。

(一)聘用制书记员主要从事与审判相关的辅助性工作,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法律专科以上学历;

2、熟练掌握计算机记录技能,持有亚伟速录等级证书者优先;

3、身体健康;

4、年龄在18周岁以上,25周岁以下;

5、广东省内户口,能自行解决居住。

(二)聘用制驾驶员、厨师、服务员等后勤保障职位按本院实际需要设臵相关资格条件。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接受报名并不予录用;已经录用的,一经发现,解除劳动合同:

(一)曾因犯罪受过行政、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或被用人单位辞退的;

(三)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审查的;

(四)因其他原因不宜录用的。第八条 政治部根据需要,经报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后,组织实施招聘工作。招聘聘用制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以下工作程序:

(一)发布招聘公告。招聘公告须明确招聘岗位及人数、招聘范围和条件、招聘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合同期和福利待遇等内容。

(二)资格审查。每个职位的有效报名人数未达到拟聘用人数相应比例的,由本院决定是否开考。

(三)考试。考试主要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主要测试应聘者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面试主要测试应聘者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对岗位的知晓度、综合分析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举止仪态等。不同类型聘用制人员考试内容及权重根据岗位需要设臵:

1、聘用制书记员考试增加亚伟速录测试项目,其中笔试成绩占40%,亚伟速录测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20%;

2、其他聘用制人员的考试视具体岗位需要设臵。

(四)体检。根据综合成绩高低顺序按拟聘用人数1:1的比例确定体检人员。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体检不合格的,由本院决定是否按综合成绩高低顺序依次递补。

(五)政审。对体检合格的拟聘用人员的现实表现、以往工作单位表现情况以及适应所报考职位的相关情况进行政审。如出现政审不合格者,由本院决定是否按综合成绩高低顺序依次递补。

(六)录用。政治部根据考试、政审、体检情况决定录用人员。

第三章 劳动合同与试用期

第九条 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经确定聘用的人员与本院签订劳动合同。

第十条 政治部应建立聘用制人员个人档案,聘用制人员的人事档案仍由原人才服务管理机构保管。在聘期内的劳动合同、考核表、奖惩材料等材料,由政治部负责存入个人档案。

第十一条 劳动合同期限一般为三年,自报到之日起计算,并开始计算试用期,试用期三个月。

第十二条 试用期满,由政治部负责对聘用制人员进行考核,聘用制人员所在部门提出意见。经考核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三条 聘用制人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本院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聘用制人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本院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第十四条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聘用制人员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聘用制人员解除劳动合同的,应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提出,在试用期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应提前3天以书面形式提出。

聘用制人员解除劳动合同由政治部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五条 聘用制人员离职前,应当持《市法院干部、工人调出有关事宜会办卡》,及时办理财务、诉讼档案、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等清理事宜,并与本院签订离岗人员《保密承诺书》。

第十六条 聘用制人员执行《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机关工作人员参加社会招考有关问题的规定》,应当在报名前,本人申领并填写《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工作人员参加社会招考呈批表》,由所在部门加具意见,经政治部批准后方可报名,并参加相关考试。未经批准参加社会招考的,不予出具相关证明。

第四章 管理

第十七条 政治部根据负责全院聘用制人员岗位安排。第十八条 聘用制人员实行归口管理,由所在部门负责日常教育、管理、使用,所在部门直接管理并进行业务指导。

第十九条 聘用制人员应当积极参加本院及所在部门组织的党、团活动、政治理论、法律业务学习及相关技能培训,服从工作安排。

第二十条 聘用制人员应当遵守法院各项廉政纪律,加强廉政纪律约束。

第二十一条 聘用期间不得在外兼职与职位有业务关联的工作。

第二十二条 聘用制人员必须自觉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上下班打卡、请销假等考勤制度。在考勤中弄虚作假的,给予批评教育;仍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符合解除劳动合同法定条件的,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三条 聘用制人员年休假已休完但确需办理私事的,可请事假。请事假必须办理书面请假手续,经部门领导批准并报政治部备案。

第二十四条 聘用制人员因病请假,需有医院证明,部门领导可根据其病情和工作情况给予准假。请病假超过三天的,报政治部备案。

第二十五条 连续旷工超过3天或一个月内累计旷工超过5天的,解除劳动合同。

第五章 考核奖励

第二十六条 对聘用制人员的考核以承担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第二十七条 考核主要采取考核的方式,在每年12月至翌年1月进行。

第二十八条 考核工作由政治部负责。各部门对本部门的考核工作负责,协助政治部考核。

第二十九条 考核意见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数应为本部门聘用制人员总人数的15%,3名以上5名以下聘用制人员的部门可以有1名评为优秀等次。

第三十条 聘用制人员考核遵照以下程序:

(一)聘用制人员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总结,填写《聘用制人员考核登记表》,并在部门会议上述职,提出自评意见;

(二)所在合议庭(科、部)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考核意见;

(三)部门所有工作人员(包括聘用制人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民主测评;

(四)部门领导根据考核对象的现实表现、合议庭(科、部)意见和民主测评情况集体研究,出具考核意见报政治部;

(五)政治部综合各部门的考核意见,向党组报告;

(六)党组讨论决定;

(七)考核结果在全院范围公示五天。

第三十一条 有以下几类情况的不得评定为称职以上等次:

(一)民主测评不称职票高于应到人数40%的;

(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累加高于应到人数45%的;

(三)合议庭(科、部)意见为不称职且民主测评不称职票高于应到人数30%的;

(四)在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多次违反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经教育不改正的。第三十二条 聘用制人员对确定为不称职等次不服的,以书面形式向本部门申请复核,由部门提出初步复核意见后报政治部,政治部经过调查后提出复核意见报党组决定,并将复核结果通知本人。

第三十三条 考核结果按照以下方式使用:

(一)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按期签订劳动合同;

(二)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颁发优秀书记员、优秀员工证书,并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奖励办法由院长办公会议决定。

(三)被确定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由所在部门和政治部进行诫勉谈话,经核实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有关规定的,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四条 聘用制人员在试用期内或工作未满半年的,参加考核,不确定等次,只写评语。

第三十五条 病、事假累计超过考核半年的不进行考核。

第六章 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

第三十六条 聘用制人员工资在劳动合同中确定。试用期内按劳动合同约定劳动报酬的80%计发。本院按规定为聘用制人员购买社会保险,保障其在退休、患病、工伤、生育、失业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本院为其代缴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代扣个人所得税。

第三十七条 聘用制人员执行与法院干警相同的工时制度。

在法定工作日以外加班工作的,所在部门负责登记,经批准,可以给予相应的补休。

第三十八条 聘用制人员在岗位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可享受带薪年休假,按国务院颁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执行。

第三十九条 试用期满后,聘用制人员休国家规定的假期(含探亲假、年休假、婚假、丧假、节育假、看护假)或女工作人员休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产假,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全额发给。

第四十条 病假3天以内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全额发放;4天以上的,扣除相应的日基本工资和日绩效工资(日基本工资=月基本工资/21.75);病假超过1个月的,基本工资以不低于当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扣发,绩效工资全部扣发。因公负伤治疗期间,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全额发给。

病假天数当月累计,跨月则重新计算。

第四十一条 当月请事假1个工作日内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全额发给;超过1个工作日的,按其超过的事假天数扣除相应的日基本工资和日绩效工资。

事假天数当月累计,跨月则重新计算。

第四十二条 聘用制人员旷工的,停发当日工资。第七章 教育培训

第四十三条 聘用制人员的岗前及各类专项教育培训工作由政治部负责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予以配合并负责日常业务指导。

第四十四条 培训内容包括院史院情、司法礼仪、规章制度、业务知识与技能等。

第四十五条 培训结束,由政治部组织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予录用或不予续签劳动合同。

第八章 附则

郑州市中级法院执行局 篇4

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

关于贯彻执行《婚姻法》的指导意见

第一条准予离婚的表述为:“准予原告甲和被告乙离婚”。不准离婚的表述为:“驳回原告甲的诉讼请求”。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探望子女的权利表述为:“探望权”。离婚后子女的抚养费用表述为“抚养费”。

第二条事实婚姻与登记婚姻具有同等效力,对于事实婚姻的当事人,如其请求与婚姻法关于准予离婚的规定不符,可以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三条判决驳回原告要求离婚的诉讼请求必须严格掌握。不应以当事人在婚姻关系破裂中有过错而判决不准离婚,以作为对有过错方的惩罚。不准离婚适用的法律和准予离婚为同一条,即对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反用。

第四条在办理婚姻案件涉及探望权的,应先要求双方当事人对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与时间进行协商,如协商不成的再进行判决。具体表述为:“原(被)告享有每月探望子女×次的权利,被(原)告应当予以协助并提供便利。”

第五条当事人单独就探望权问题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列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或母为被告,不能列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人为被告。

第六条对于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人民法院可在征求其意见后再对探望权的行使作出判决。如子女对要求探望的父或母具有明显排斥情绪的,可灵活处理探望时间与方式。

第七条要求探望的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可视为构成婚姻法规定的 “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经一方请求,法院可以判决中止探望权行使:

(一)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烈性传染病未治愈的;

(二)探望过程中对子女有严重违法或犯罪行为的;

(三)有吸毒、赌博等恶习或怂恿子女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四)发生过借探望之机藏匿子女行为的或有明显藏匿倾向的;

(五)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

如果上述情况发生在案件的执行程序中,应在执行程序中予以解决。

第八条 当事人未提出探望权的诉讼请求,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中对子女抚养问题作出判决时,可在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后,作出探望权的判决,以避免诉累。另外,有关探望权问题应有当事人协商过程,一般按协商一致的意见处理。

第九条对于无效婚姻案件,如当事人的申请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可以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对于上述裁定,允许当事人上诉。

第十条宣告婚姻无效案件的判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申请再审。当事人如有异议,或认为婚姻应属有效的,可重新申请结婚登记。

第十一条对于判决宣告婚姻无效及对子女、财产分别处理的,应当分别制作法律文书,其编号可采用如“×民初字第×-1号”和“×民初字第×-2号”等形式。在宣告婚姻无效案件的判决主文后,应加上“本判决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以便于当事人理解“有关婚姻效力的判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即当事人不能提起上诉。而对于涉及子女、财产的“×民初字第×-2号”法律文书,应告知当事人上诉权,上诉期限及上诉法院等事宜。

第十二条对于宣告婚姻无效的案件,如不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应将提出申请的利害关系人确定为申请人,将被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当事人列为被申请人。如系婚姻当事人提出,并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应将提出申请的人确定为原告,将另一方当事人确定为

被告。

第十三条判决负担的抚养费数额不能过低,必须满足子女在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的要求。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八条规定“抚养费…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为了避免今后执行中的麻烦,在判决中宜多采用一次性给付。对于“有条件的”可作如下理解:

(一)支付方有银行存款足以支付的;

(二)支付方在离婚时分得的财产足以折抵的;

(三)支付方一次性支付不会影响个人生活的;

(四)抚养方生活困难而支付方条件较好的;

(五)不一次性给付可能无法履行的。

一次性给付抚养费的,其总额可酌情低于分期分批给付的总数额。

第十四条抚养费的构成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

生活费为维持本地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数额;

教育费为国家规定的公立教育机构按规定收取的费用;

医疗费一般是指普通疾病的门诊急诊费用。

第十五条在抚养费的负担上,如果需负担抚养费的一方当事人无力维持本人的基本生活,则子女的教育、医疗费等费用可考虑暂不予支持。

第十六条婚姻法第四十二条所称“一方生活困难”,“生活困难”除婚姻法解释

(一)第二十七条规定的二种情况外,还可包括:

(一)一方完全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

(二)一方残疾或患有重大疾病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

(三)一方无收入或其收入明显低于当地居民或农民平均收入水平的。

第十七条婚姻法解释

(一)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一方离婚后没有住处的,属于生活困难。”在实践中,部分离婚当事人双方在婚前均没有住处,或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租赁房屋的,均可能导致“离婚后没有住处”情形的发生。有的在婚前已属生活困难之列,离婚时或离婚后,则不能按照婚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执行,即不能从一方住房等个人财产中予以适当帮助。

第十八条他人赠与未成年子女的不动产或其他贵重物品,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属于未成年子女的个人财产。离婚时,可在裁判文书中将不动产或该贵重物品的归属加以明确。同时,明确该财产由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一方代为保管。

赠与人要求限制代管人的处分财产及相关行为,如其要求没有违反法律规定,应当在判决书中予以明确。

离婚时,一方或双方自愿将自己的财产赠与未成年子女,必须审查双方有否存在恶意避债行为。如没有,法院可以在裁判文书中载明财产赠与未成年子女。同时,表明受赠财产由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一方代为保管。

在审理涉及事实婚姻、同居关系、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的案件时,上述第一、二、三款仍然适用。

第十九条在离婚案件中,无过错方依照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获得的损害赔偿的数额,一般不超过五万元。

第二十条 男女双方离婚时,因子女姓氏变更而产生纠纷,可依以下情况处理:

(一)父母均同意变更子女姓氏,该子女又在十周岁以下的,应予准许;

(二)父母均同意变更子女姓氏,该子女在十周岁以上,应当征求本人意见。本人强烈反对的,应尊重子女本人对姓氏的选择权;

(三)离婚后,一方因对方擅自将子女原来的姓氏改为对方的姓氏而产生的纠纷,人民法院

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四)父或母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的纠纷,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作出判决,可责令恢复原姓氏。如一方不予履行,另一方可以凭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直接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办理姓氏变更手续。

第二十一条在全日制高校、中专、技校就读的成年子女,其本人能够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或勤工俭学等方式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其父母确无给付能力的,驳回追索抚养费的诉讼请求。在全日制高校、中专、技校就读的成年子女,其本人无法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或勤工俭学等方式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其父母有给付能力的,支持追索抚养费的诉讼请求。

第二十二条 关于夫妻债务问题,依如下规定处理:

(一)明确为个人债务的,判决书中予以认定,由个人偿还。

(二)双方分居后一方所借债务,未经对方同意,事后又未经对方追认,不是用于偿还以前所借的共同债务,或不是为家庭生活必须支出的,应当认定为个人债务。

(三)双方约定债务处理的,按约定。对损害权利人或第三人权益的约定不予认定,建议由权利人另行主张。

(四)共同债务由一方负责偿还,在理论上夫妻他方应负连带责任,但离婚案件判决书中对连带责任可不必予以表述。

(五)离婚判决书对债务已经在判决书上表述,债权人另行起诉主张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并作出判决。

(六)裁判文书或生效裁判已对夫妻债务作出处理的,离婚时不必再重复处理,只须在事实部分载明即可。

(七)对于可能存在的虚假债务、疑似债务等情况,一时又难以明确否定的,可表述为:若存在该笔债务,可由权利人另行主张解决。

(八)个人债务与共同债务不明的,可不作处理,由债权人另行主张。

第二十三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一般不得请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但一方无收入来源,出现生活困难,对方又拒绝扶养的情况下,要求分割共有物的,可予支持。

对于其他需要分割共有物的,严格按物权法第九十九条规定执行。在分割时,双方之间的分居一般不宜认为属“共有基础的丧失”。对于分割理由必须属于“重大”,对于出于日常生活需要的理由一般不宜作为重大理由。

第二十四条 夫妻一方因人身损害或因患病所获得的保险赔偿金,是对个人伤害的恢复和弥补,主要用于受害人的治疗和生活,属于个人财产。

第二十五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应当取得和实际取得的人寿保险金,属于共同财产。但在婚前以个人财产投保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 离婚时尚未退休、不符合领取养老保险金条件的当事人,养老保险金不应认定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应当取得”,一方主张对养老保险金进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二十七条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男女双方应当取得和实际取得的住房公积金,属于共同财产。

住房公积金如不提取,则一直处于递增之中,故住房公积金数额可以起算到一审最后一次开庭的法庭辩论终结日。

第二十八条 违章建筑的确认是行政机关的职责,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不宜主动认定违章建筑。在必要时可以确定使用人,但不对其所有权作出判决。

第二十九条 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代其提起离婚诉讼应严格掌握,如配偶一方存在虐待、遗弃或严重损害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合法权益行为等情形的,可予以准许代为起诉。

第三十条 婚姻法第二十七条所称的“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是指继父或继

母负担继子女的全部、部分抚养费或者继父、继母与继子女共同生活尽了照顾养育义务且抚育时间超过五年的情形。

第三十一条 处理按揭房屋的归属应贯彻公平原则,主要考虑财产的来源、出资的份额、偿还的数额、对财产形成的贡献等情形,而不能简单地依据权利证书上登记的名字或权利证书的取得时间作出处理。

第三十二条 在审理离婚案件时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割,要符合有利生产、方便经营、易于管理、公平合理的原则。

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情况和经营承包土地特点,采用保留分割权、折价补偿、轮流耕种、分割经营等多种形式。

第三十三条 对于婚前一方享有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婚后双方共同经营所获得的收益,可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第三十四条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购买并持有的内部职工股,虽具有一定的人身性,但因其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该股份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分红及增股、配股,也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郑州市中级法院执行局 篇5

梅启勇

湖北省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如果说构建和谐社会[1] 正在成为当前我国的时代主题,那么民主法治则是和谐社会的第一篇章。法治作为和谐社会的利益平衡调节器,对和谐社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民法院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公正司法,一心为民,通过一次次生动的司法活动,实现看得见的正义,向社会昭示公正,逐步获取民众对法治和司法的信仰,让民众把司法作为定纷止争、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自觉选择。笔者以为,虽然关于公开审判问题的研究不是热点也不是难点,但从提高民众的诉讼常识、法律知识,进而提高法律信仰之角度,对公开审判再研究再探讨依然有必要。

一、公开审判原则的基本概述

(一)理论渊源

公开审判[2],这一重要的法治原则是由18世纪意大利杰出的法学家切萨雷•贝卡利亚提出的。贝卡利亚在猛烈抨击封建社会拷问、秘密审判等制度,极力倡导对刑事制度进行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改革时,在1764年出版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指出,“审判应当公开,犯罪的证据应当公开,以便使或许是社会唯一制约手段的舆论能够约束强力和欲望。这样,人民就会说,我们不是奴隶,我们受到保护。”[3]

将贝卡利亚这一光辉思想最早用立法形式表达出来的,是美国国会于1791年12月15日批准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6条修正案。这条规定,“在一切刑事诉讼中,被告有权享有:由犯罪发生地的州和地区的公正陪审团予以迅速和公开的审理”[4]。到19世纪,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相继实行了这一原则。如法国1793年《宪法》第94条、1795年《宪法》第208条、1848年在法兰克福举行的国民议会通过的《基本权宣言》与1849年3月的《帝国宪法》也规定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中的审判公开原则。日本宪法规定了司法公开原则,特别是涉及宪法第3章所规定的保障国民基本人权问题的案件,一般必须公开审判。1877年德国民事诉讼法也贯彻了此项原则。司法公开原则,在经过了100年左右的时间,逐渐被各国所接受。但是人类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主义的横行时恣意践踏了审判公开的原则,使广大人民深受其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审判公开原则引起了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1948年12月10日第3届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10条规定“人人完全平等地有权由一个独立而无偏倚的法庭进行公正的和公开的审讯,以确定他的权利和义务,并判定对他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1966年12月16日通过了于1976年3月23日生效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第14条第1款再次明确规定了司法公开这一原则,并且,该款还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情形。但无论属于哪种情况,判决均应公开宣布,即“由于民主社会中的道德的、公共秩序的或国家安全的理由,或者当诉讼当事人的私生活的利益有此需要时,或在特殊情况下,法庭认为公开审判会损害司法利益,因而严格需要的限度下,可不使记者或公众出席全部或部分审判;但对刑事案件或者法律诉讼的任何判决应公开宣布,除非少年的利益另有要求或者诉讼系有关儿童的监护权问题的婚姻争端。”[5] 《欧洲人权公约》也规定了审判公开原则:“在确定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与义务或审理对被告人的刑事指控时,人们有权获得依法设 1 立的独立、公正的法院在合理的期限内公平、公开的审理。判决应当公开宣判。”

(二)公开审判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

司法公正是司法制度赖以存在和具有至上权威的基础,是司法永恒的主题。它是指审判人员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应坚持和体现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它是由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结合,一般公正与个别公正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一致为特点的。[6] 公开审判作为程序公正的基本标准。“正义不但要伸张,而且必须眼见着被伸张”,这意味着“没有公开则无所谓正义”。

在现代社会,公开是权力的必要属性和基本要求。没有公开性,权力就没有权威性,其特定性就难以明确,强制性就难以体现。公开能使权力下放的行使具有可预测性。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的审判权,其行为当然也需要公开。且公开性越高,法治就越健全。

公开审判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的意义非常重大。它可以引起社会民众对国国家法律的认同,进而产生信赖感;可以引导民众自觉自愿服从法律,以确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从而树立法律权威。没有公开审判,司法公正则是一句空话。纵观中外,许多冤案都是在秘密审判下产生的。毫无疑问,对案件不公开审判,民众必然怀疑司法的公正性。

二、公开审判原则在我国的实践

(一)公开审判原则在我国的初步发展

新中国的审判公开原则主要源于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立法,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裁判部暂行组织及裁判条例》第16条规定:“审判必须公开,尚有秘密关系时,可用秘密审判的方式,在宣布判决时仍应公开进行。”新中国成立后,司法公开原则被宪法和诉讼法所确立。1950年12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程序试行通则(草案)》第36条第1款规定,“起诉的刑事民事案件应经言词审理者,应定期传唤诉讼人、证人及其他与诉讼有关之人,公开审理。”第37条又规定,“公开审理时,一般的人均可到场旁听。但有关国家秘密案件,不公开之。因有关公共利益或涉及个人隐私生活,不宜公开者,亦不公开之。审理不公开时,应将不公开的理由宣布”。1954年通过的第一部宪法确立了公开审判原则。此后,除“七五”宪法以外,“七八”宪法、“八二”宪法、现行的三大诉讼法以及人民法院组织法都确立了公开审判的原则。

(二)审判实践中审判不公开的表现

尽管我国的宪法和法律确立了审判公开原则,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此项原则尚没有真正贯彻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公开审理案件,在庭审三日之前未能及时进行庭审公告,或者虽已公告,但由于法庭面积较小,无法容纳旁听人员,或者由于旁听手续繁琐而不能随意旁听而没有公开审判。其实际回避了审判活动的社会监督作用,使公开审判完全流于形式;

2、由于习惯作法的作怪,庭审公开流于形式。在长期的庭审实践中,我国已习惯“四步曲”作法了:第一步,在审阅原、被告的起诉状和答辩状后,在不开庭的情况下,分别同当事人谈话,询问了原告又询问被告,一次没有谈清还要再谈。法官找当事人谈,当事人也上门找当法官谈;第二步,同当事人谈话后,法官开始调查取证,四处奔波;第三步,经过谈话和调查,法官自我感觉有了主张,开始对当事人分别做工作,进行调解,劝了原告又劝被告,有时,压了原告又压被告,甚至与当事人争吵起来。当然,调解与第一阶段的谈话一样,不上法庭,均在办公室进行;第四步,如果调解不成,就进入 2 开庭审判,而此时的审判只不过是把法官早已形成的处理意见或者上级的意见加以宣判[7]。这样,公开举证、质证,只能是空谈或只是流于形式;

3、该公开宣告的判决也不公开宣告;

4、第二审案件很少公开审理。虽然《民事诉讼法》第152条规定了“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但同时又规定:“经过阅卷和调查,询问当事人,在实事核对清楚后,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的,也可以迳行判决、裁定。”因此,承办法官常常通过阅卷和找当事人谈话后就进行裁判,而不开庭审判;

5、判决不说明理由,即判决理由不公开;

6、缺乏实质性公开,公开审判流于形式,如实践中“先定后审”、“审而不判”、“判而不审”、“审判分离”的现象。

三、改进我国公开审判之再探讨

虽然我国三大诉讼法都规定了公开审判原则,但由于这些法律规定都较简单,使得审判公开的内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仅仅被理解为两项:一是对群众公开,除了合议庭评议秘密进行外,允许群众旁听案件的审理和宣告判决;二是对社会公开,允许新闻记者报道开庭审判的情况,将案情公诸于众[8]。笔者以为,随着司法实践的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以及立法技术不断提高,就现在的实际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以作探讨。

(一)提高对公开审判原则重要意义的认识。认识是实践的先导,认识高,则实践好。对公开审判这一现代法治原则的重要性认识,要从站在构建和谐社会、定纷止争、维护稳定的高度来认识。法官是正义的化身,法官的职责不在于审理了多少个案件,而在于多大层面上向社会向民众宣示了公平正义,公平公正公开审理每一件案件,及时向社会向民众昭示正义,正是法官职责之所在,也是公开审判原则的目的之所在。由于法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法官喜欢在办公室审案,不愿公开审判,原因即在于“怕出丑”、“怕露馅”。所以一方面要提高认识,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法官司法能力即驾驭庭审、判断证据、制作裁判文书等能力的提高。

(二)健全各种制度,确保公开审判的具体落实。法律是为社会为民众服务的,用法律为社会为民众解决一个个纠纷、化解一个个矛盾,有必要让老百姓知晓法律之“游戏规则”,过公开审判就能够让老百姓知道怎样进行诉讼,提高效率,减少诉累,故公开审判要贯穿整个审判实践,要在立案、庭审、宣判、执行等环节做到公开透明。在立案环节,要严格按照诉讼法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查,明明白白告知当事人所要承担的诉讼风险。经审查,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也应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其中对受理与否的理由立案法官应当向当事人书面说明,对于不属于法院主管的,也要做好解释说明与沟通工作;庭审公开,即指庭审活动“阳光”进行,均应在双方当事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不得“暗箱操作”,但审判实务中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开,比如目前合议庭以及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就还没有公开;执行公开的内容很丰富,对执行法官来讲,主要是要耐心接待当事人,及时将执行工作情况向当事人公开说明白。

(三)裁判文书必须公开。公开仅仅做到法庭审理过程公开和裁判结论的公开,是难以达到司法公正的要求的。这是因为,审理过程的公开只是让社会公众了解双方争议的展开、证据的提出、双方的辩论等具体环节;裁判结论的公开也只是使社会公众得知法院最后解决争端的意见。但在公开审理过程与裁判结论的形式之间,裁判结论形成的过程、理由和根据 3 却没有公开。裁判文书的公开要求法官在文书中尽可能详尽阐述本案的理由,以获得当事人及社会的认同,彻底解决纠纷;同时,裁判的理由公开化,也使法官的自由心证暴露在“阳光”下,为公众所知所感,有利于形成司法权的社会制约机制。“判决书和裁定书是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体现,是司法公正的最终载体,它不仅应当在结论上体现人民法院裁判的公正,而且应当通过透彻的说理使当事人知道、理解该裁判为什么是公正的”。这意味着通过裁判书的公开,使社会公众能够对文书的质量作出评论,才有利于保证各个地区的有同法院对事实大体相同的案件作出大体相同的裁判,从而保证法律可预见性的实现和统一遵守。

(四)对当前公开审判的几点思考。关于调解是否公开的问题。调查表明,愿意接受调解的人,一般更倾向于问题的解决,但当事人是否愿意公开调解,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刀切”.笔者以为,调解是基于当事人的自愿进行的,调解人在调解过程中不具有任何强制力,无须以公开来防范权力的滥用。因为调解中的一些信息,当事人不愿将之公开,故需要调解人保密;关于简易程序是否公开的问题。简易程序在法律设置上相对普通程序而言,省略了某些步骤,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对当事人诉讼不公的危险,因此对简易程序更应强调公开;关于案件分配是否公开问题。提高公开透明度,重要的是由谁来审理案件,因此案件分配是否公开也很重要。目前案件分配主要有三种做法:一是由庭长决定;二是实行轮换制,根据法官名单轮换审理;三是由电脑抽签决定。三种方法相比较,笔者以为,第三种方法较公正些;关于刑事二审公开审判应注意的问题.虽然最高人民法院有司法解释,但实际中有些问题难以操作。比如高院到各中级法院甚至在犯罪地开庭,按法律规定高院可在本院张贴开庭公告,实践中一些上诉审法院就是这样做的。笔者以为,这样的庭审公开不彻底,庭审的法制教育太有限,法律惩恶扬善的作用未充分发挥,根源在于庭审公告的形式没有考量社会的实际需求,所以有必要就刑事二审庭审公告扩大化。

四、公开审判应有度

尽管公开审判原则被现代各国的宪法或法律所确定,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但是公开审判并不是越公开越好,也就是说公开应当有度[9],因为,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公开审判反而不利于司法公正效率价值的实现,甚至不利于纠纷的圆满解决,从下列几方面可以看到公开审判的负面作用:

1、公开审判可能造成被告人羞耻心的过度损害。人皆有羞耻之心,犯罪人也不例外。公开审判,使被告人曝光于众目睽睽之下,其不光彩的行为也广为人知,这容易损害被告人的自尊心,使其自感无脸见人,于是破罐破摔,其结果是不利于其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2、公开审判可能会妨碍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未成年人身心处于发育阶段,审判公开容易造成其与社会的对应,形成反社会心理或封闭隔膜心理,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成长。

3、公开审判可能引发犯罪传习。公开审判,使犯罪的过程、方法的细节被公开,可能会使潜在的犯罪人学到新的犯罪方法,并诱发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仿效被告人去实施犯罪。

4、公开审判可能造成国家秘密外泄,损害国家利益。某些案件涉及国家秘密,不加选择地一律公开,将会造成国家重大利益遭受损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5、公开审判可能泄露商业秘密,对当事人一方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害。诉讼过程中涉及 4 的某些商业利益,一旦泄露,会给受益于这些商业秘密的经济实体或者个人带来经济损失,为了保护当事人的经济利益,不能不考虑对审判公开的范围加以适当限制。

6、公开审判可能损害当事人的隐私权,甚至损害公序良俗。隐私是有关个人的信息,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保障公民的隐私权是法律的一项重要承诺。一旦披露,可能会给该信息所涉及的人造成名誉、经济利益等损害或者造成不便。审判公开,导致当事人的隐私被曝光,从而对该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当事人隐私中的有关性的丑闻的细节,如果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不仅对当事人极具杀伤力,而且有可能损害社会的善良风俗,造成公众利益的损害[10]。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对公开审判的度的要求方面,三大诉讼法只对案件范围作了限制,而对开放形式方面未明确规定,只能在实践中灵活把握。笔者以为,审判公开应该注意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尊重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原则。这是最基本的诉讼原则,审判公开亦不例外。

第二,尊重当事人对简单民事案件可以通过默示协议的方式要求不公开审判原则。一方面,我们注意到,国家在法律上确立公开审判原则有其特殊的社会意义,因为国家通过公开审判可以起法制的宣传教育功能,同时还可以保障公民对司法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公开审判中内含有社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注意到,公开审判是当事人的公正程序请求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属于私权利的范畴,所以应当尊重当事人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享有程序选择权和程序权利的处分权。但应由法院审查决定。

第三,庭审中的调解是否必须公开?从本质上说,法院调解是双方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的活动,法院不过是居中说合,帮助当事人双方交换意见,或者提出解决纠纷的方案供当事人双方选择,从而促使双方达成合意。这就决定了调解与审判的不同,审判的公开并不意味着由法院主持的调解也要公开。而且,一般来说,调解需要有一种和谐的气氛,而在有公众旁听的公开的法庭上,当事人双方往往是碍于情面,难以达成调解协议,所以调解不太适宜在公开的法庭上进行。所以在庭审过程中,由法官主持调解时,公开也应有度。在进行调解时,法官可以视情况命令所有的旁听人员包括新闻记者均应退出法庭。当然,调解需案外人协助进行时,协助调解的人员不应退出法庭;如有必要,法官也可以决定将法庭转移到适宜调解的地方进行。但是,如果当事人双方愿意在公开的法庭上进行调解,则应在法庭上进行调解。

注释:

[1] 胡锦涛同志2005年初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培训班上提出,要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 参见〔意〕贝卡里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3] 参见〔意〕贝卡里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4] 《中外宪法选编》,人民法院出版社,1982年版,第228页。

[5]《人权:国际文件汇编》,联合国出版物出售品号C.83lV,第8-11页。

[6] 司法改革研究,王利明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12页。

[7] 参见张柏峰主编《审判方式改革通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83页。

[8] 参见常贻《公开审判》,载江伟、杨荣新主编《民事诉讼机制的变革》,第84页。

[9] 参见陈桂明著《程序理念与程序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35页。

[10] 参见樊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507-508页。

上一篇:利益导向下一篇:出行的英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