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专题研讨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科教学专题研讨(精选8篇)

学科教学专题研讨 篇1

课程论文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贡献与挑战学

院:物理学院 专业班级:电路与系统 学

号:XXXXX 姓

名:XXX 导

师:XXX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贡献与挑战

XXX

(XXXXX 物理学院 XX XX 130000)摘 要:卫星导航发展已进入百花齐放、群星争艳的时代。主要评述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应用、贡献及面临的挑战。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原则和建设步骤;介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兼容与互操作框架下在频率、坐标系统、时间系统方面的兼容与互操作实现概况;描述北斗导航系统在冗余度概念下的主要贡献;简要说明北斗导航验证系统的重要应用和面临的主要挑战。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展;挑战

Abstract: Satellite navigation has stepped into the era of a hundred flowers in bloom.The progress, application, contribution and challenges of Compass/Beidou satellite system is reviewed and analyzed.Firstly,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development steps are introduced.Secondly, the general realizations of signal frequency and the coordinate system as well as the time system of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in the frame of compatibility and interoperability are described.Thirdly, in the concept of redundancy, the main contributions of Beidou system are analyzed.At last,the applications and the main challenges of Beidou system are reviewed.

Key words:Compass/Beidou;development;challenges 引 言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GIONASS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不仅促进了导航定位理论与应用的变革,也促进丁相关产业的长足发展。为提高卫星导航定位的自主性、安全性、完好性,中国和欧盟先后启动了Compass/北斗和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之后,日本启动了伪天顶卫星系统QZSS(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1],印度也启动了IRNSS导航系统[2]。

中国正在运行和正在建设的Compass系统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19世纪80代决定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北斗),2003年,北斗卫星导航验证系统建成,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面对众多卫星导航信息资源时,一方面可以利用丰富的导航信息,极大地提高卫星导航用户的可用性、精确性、完好性和町靠性,但是也不得不面对随即出现的频率资源的竞争、卫星导航市场的竞争、时间频率主导权的竞争以及兼容与互操作的争论,也包括针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贡献与干扰的争论。

为此,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北斗(Compass)导航卫星系统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重点评述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与贡献;此外基于作者个人认识,也简单分析我国北斗导航系统面临的问题。系统建设原则与进展步骤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在多篇文献中已有介绍[3-4]。北斗导航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开放性、自主性、兼容性、渐进性[5]。

开放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为用户免费提供高质量的开放服务,并且欢迎全球用户使用北斗系统。中国将与其他国家就卫星导航有关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以推动GNSS及其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自主性:中国将独立自主地发展和运行Compass系统。北斗系统能独立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尤其是为亚太地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兼容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使用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频段,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间存在频谱重叠。我国愿意在国际电联有关规则、建议的指导下通过频率协调,实现与其他系统的兼容和互操作。

渐进性:北斗系统将依据中网的技术和经济发展实际,遵循循序渐进的模式建设。通过改进系统性能,确保系统建设平稳过渡,为用户提供长期连续的服务。北斗系统的发展分为三步:验证系统、扩展的区域导航系统和全球导航系统[5]。

1.第一步:验证系统。2000年以来,中国已成功发射3颗GEO卫星,初步建成北斗一星导航试验系统。该系统能够提供基本的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验汪系统的服务区域为东经70°~140°,北纬5°~55°,定位精度优于20 m[6]。北斗试验验证系统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首次定位速度快。北斗验证系统的用户定位、电文通信和位置报告可在几秒内完成,而GPS首次定位一般需要1~3 min。二是集定位、授时和报文通信为一体,GPS和GLONASS系统只解决了用户在何时、在何地的授时和定位问题,北斗验证系统是世界上首个集定位、授时和报文通信为一体的卫星导航系统,解决了“何人、何时、何处”的相关问题,实现了位置报告、态势共享。三是授时精度高。GPS的精密定位服务(PPS)授时精度为200 ns,北斗验证系统的单向授时精度达100 ns,双向定时精度达到20 ns,远远高于GPS的授时精度。四是可实现分类保障。即町划分使用等级范围,授权用户与公开用户分开,公开用户也可随时进行定位保障等级的调整、优先权调配和能力集成[5]。

2.第二步:扩展的区域导航系统。在验证系统的基础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进行区域导航能力拓展。即由12颗卫星组成扩展区域卫星导航系统,采取有源与无源相结合体制,兼容北斗验证系统的全部功能。2011年左右覆盖亚太地区,即服务拓展到南北纬55°,东经55°至180°[5]。

3.第三步: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扩展区域导航系统12颗卫星基础上,北斗导航系统的服务将由区域拓展到全球,设计性能优于俄罗斯的GLONASS,与第三代GPS性能相当。将在2020年左右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2007年4月13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首颗MEO(Compass-M1)卫星成功发射,轨道高度约为21550 km[7]。2009年4月15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首颗GEO卫星(Compass-G2)也成功发射。最近几年,将发射10余颗卫星。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

3.1 兼容与互操作的一般描述

兼容与互操作是多导航卫星系统资源利用与共享的蓖要内容。2007年印度班加罗尔(Bangalore)举行的第一次卫星导航供应商论坛会议初步提出了兼容与互操作原理及定义,2008年在美国加州举行的第三次供应商论坛会议对兼容与互操作定义进行了更新。3.1.1兼容性描述

兼容性是指分别或综合使用多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区域增强系统,不会引起不叮接受的干扰,也小会伤害其他单一卫星导航系统及其服务。其主要内容包括:

1.国际电信联盟(ITU)提供无线电频率兼容讨论框架,频率兼容应涉及全部细节因素,包括接收机噪声水平的影响,以及干扰与信号之间的互相关问题;

2.兼容性应关注每个卫星系统的授权与公开服务信号的频潜分离,尽管某些信号重叠是不可避免,但卫星导航供应商之间应进行讨论,以便构建双方町接受的方案;

3.鼓励任何其他改进兼容性的决策。

实际上,兼容性不仅包括无线电频率的兼容还应包括坐标系统兼容,时间系统兼容,发射功率兼容等。3.1.2互操作性描述

互操作是指综合利用多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卫星导航系统及相应服务,能够在用户层面比单独使用一种服务获得更好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

1.同时处理小同卫星导航系统信号并不显著增加接收机的成本和复杂性;

2.多卫星星座播发公用互操作信号将改善观测几何结构,改善所有地点用户的定位精度,减少卫星信号受遮挡的范围,提高卫星的可视性;

3.坐标框架的实现及时间系统应极大限度地固联于国际现已存在的统一标准;

4.鼓励任何其他改善互操作的决策。

显然,互操作的实现必须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性。

基于互操作概念,用户在PNT(定位、导航、定时)方面所获得的效益应大于付出的代价;用户可望获得更可靠、更丰富的PNT服务;而且这些互操作不应显著增加接收机的研发负担;多卫星系统所发射信号的最大接收功率应该相近;系统供应商应该相互播发包括坐标系统和系统时间偏差在内的互操作信息;频率多样性是可行的,而且有益于提高抗干扰能力。

3.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 3.2.1北斗导航系统的频率兼容与互操作

卫星导航系统的频率资源十分紧缺,不同卫星导航系统间的频谱重叠不可避免。关于频谱重叠和频谱分离是目前兼容与互操作讨论的热点,我们认为不同系统服务信号间共享频谱是可行的。对许多应用来说,开放信号的频谱重叠对实现互操作是有益的。

我国已向国际电信联盟(ITU)申报,北斗导航系统将发射4个频率的信号:1561 MHz、1589 MHz、1268 MHz及1207 MHz(E5b)[7],已经发射的3频信号为:1561.098 MHz和l589.742 MHz,码速率均为2.046 cps、带宽为4.092 MHz的B1(I)和B1-2(I)公开服务信号;以及中心频点为1207.14 MHz,码速率为2.046 cps,带宽为24 MHz的B2(I)信号,还有授权用户信号:1268.52。此外还将发射中心频点分别为1575.42 MHz和1191.795 MHz,码速率分别为1.023 cps、10.23 cps两种公开服务信争引。

3.2.2北斗时问系统的兼容性与互操作

北斗时(BDT)溯源到协调世界时UTC(NT-SC),与UTC的时间偏差小于100 ns。BDT的起算历元时间是2006年1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UTC)[5]。在设计北斗时间系统时,已经考虑到BDT与GPS时(GPST)、Galileo时(GST)和GLoNASST的互操作问题,并将监测和发播BDT与GPST、GST、GLONASST及GST的时差。北斗导航系统的时间系统与其他导航系统的时间系统关系见图l。图1北斗导航时间系统与其他时间之间的关系

3.2.3北斗坐标系统的兼容性与互操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应的坐标系统为中国2000大地坐标系统(CGCS 2000)。CGCS 2000的定义与国际地球参考系统(ITRS)一致。CGCS2000的实现称为CTRF 2000[9-12]。CTRF 2000参考于ITRF 97,历元为2000.0。CTRF 2000由三个层次框架点组成。第一层次:连续运行参考站(28个点),形成CGCS 2000基本骨架,精度约为3 mm;第二层次:“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2 500多点),精度约为3 cm级;第三层次:全国天文大地网(约50000个点),大地经纬度精度约为0.3 m,大地高精度优于0.5 m。

显然,CTRF2000的第一、第二层次参考框架与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的一致性约为几个厘米,对于大多数卫星导航用户来说,可以不考虑CTRF2000与ITRF的坐标转换。

理沦上,一个完整的坐标系统,应包含坐标框架的变化速率,但在目前情况下,暂不能提供高精度的CTRF的点位速度信息,也暂不能提供点位坐标更新信息。北斗导航系统对互操作的贡献(PNT)

在群星璀璨的星空,未来将有100余颗用于导航的卫星(包括GPS、GLONASS、Galileo、Compass等);有星罗棋布的观测网(包括全球GNSS服务系统及IGS观测网、各国的CORS网,以及围内的地壳运动跟踪网和各省、各地区的CORS系统等)。现代化的GPS、恢复元气的GLONASS、正在发展的Compass和正在建设的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将极大改善冗余度,改善定位精度,提高导航定位的灵活度,改善导航质量[13]。

下面仅从冗余度方面分析北斗导航系统的贡献,如图2。

图2导航冗余信息的贡献

分析图2可以看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棚应的地面跟踪站建设,对全球导航用户的贡献应该是显著的,町归纳如下:

1.由于卫星星座的不同,有利于改善DOP值;

2.由于信号频谱的不同,有利于削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并有利于抵制信号干扰带来的影响;

3.由于北斗自身的多频体制,有利于削弱电离层和对流层误差,从而有利于弱化基准站距离的限制,有利于固定载波相位模糊度,有利于缩短首次定位时问;

4.由于冗余观测的大量增加,有利于减弱局部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显然有利于削弱偶然误差影响;

5.由于观测几何结构改善,有利于异常误差诊断,提高导航及授时结果的抗差性(或稳健性);

6.由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实现丫与其他卫星系统的兼容,于是有利于减弱信号有色噪声和系统误差影响;

7.由于星座体系不同,可视卫星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可用性;

8.由于各卫星导航系统的守时钟组不同,有利于发现单一系统的时间系统误差,有利于改善UTC的精度;

9.由于卫星体系不同,有利于卫星轨道精度的校核,发现轨道系统误差,进而改善卫星轨道精度;

10.由于各卫星导航系统地面跟踪站的分布及观测不同,有利于改善全球坐标系统的精度。重要应用及面临的问题

5.1北斗导航系统的重要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验证系统已在多个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通信、水利、减灾、海事、海洋渔业、交通、勘探、森林防火等等。其应用的显著特点是集定位、授时、短报文通信及用户监测于一体。

例如在森林防火系统中,北斗导航系统与温湿探测设备及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效集成,使森林防火系统具备火情报警、火场定位、火情分析、救火指挥、救火最佳路径设计、分队与指挥部的通信、分队之间的通信、救火分队自身救援申请、火灾损害评估等功能。解决森林中通信难、定位难、指挥难、救援难等问题。该系统已经在我国森林防火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洋渔业应用系统中,北斗导航系统不仪为渔民提供定位、导航和通信功能,而且也为渔民提供海洋天气、规避风险等信息服务。

自从北斗验证系统开通以来,北斗系统的应用范围迅速拓展,用广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北斗注册用户快速增长。5.2 北斗导航系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于起步较晚,国际国内卫星导航市场已基本被GPS和GLONASS占领,许多与卫星导航有关的先进设备进口相对困难,所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5.2.1 国际竞争

首先,北斗面临无线电频率资源的竞争,要实现北斗导航系统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间的兼容与互操,首先面临频率资源短缺问题;其次,北斗坐标系统的最佳实现应该全球均匀建站,但是目前情况下很难实现;第三,卫星导航定位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GPS导航定位用户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垄断地位,在国内测绘、导航领域也占据主导地位,GPS时间系统也已在国内电力、通信、交通、金融、空间技术等领域广泛应用,要从现有GPS市场份额中占有一席之地十分困难。

5.2.2政策问题

北斗导航系统尚无健全的国家政策和标准。为了掌握卫星导航的主导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方面需要构建独立自主的导航定位与时间系统,又要实现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与互操作,所以需要尽快制定较完备的卫星导航发展政策。

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除要满足国防建设急需外,还应该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但是若要实现北斗导航系统的良性发展,又必须鼓励国际竞争,反对垄断。没有竞争,北斗的整体技术就很难进步。任何的市场垄断都可能影响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进步,都有可能葬送北斗导航事业。

与北斗导航系统建设与应用相关的管理政策也急需明确,多层次管理或不顺畅的管理都会影响北斗用户的拓展。5.2.3服务观念问题

中国的导航体制要求有主动服务观念。任何的被动服务或消极服务都会影响北斗应用范围的拓展,目前北斗市场占有率并不高,特别需要北斗导航服务管理部门增强主动服务观念,加大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宦传,加快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步伐,提高北斗导航用户接收机的性能,减小体积,降低价格,从而迅速扩大北斗导航系统的用户群体。5.2.4技术问题

北斗一卫星导航也面临激烈的技术竞争。卫星系统性能与稳定性需要提高;原子钟技术、接收机技术、信号调制与捕获技术等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北斗导航系统相关的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还有改进的余地;北斗地面跟踪站相对偏少,几何结构不够合理;数据服务中心(类似于IGS)几乎处于空白,相应的服务产品不够丰富。结 论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国际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的重大国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集导航定位、授时、用户监测、短报文通信于一体,技术体制上有创新。北斗导航验证系统建成以来,已得到各类不同用户的广泛使用,性能稳定、使用方便,适于不同用户尤其是集团用户的应用,在我国国防建设、森林防火、抗震救灾、海洋渔业、交通、水利等行业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斗扩展区域导航系统和全球导航系统预计分别在2011年和2020年左右建成,北斗伞球卫星导航系统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包括频率资源、有效载荷、用户系统、市场占有率等。此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管理与服务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但是可以预期,经过我国广大卫星导航科技工作者和用户的共同努力,北斗导航体系和应用技术都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建设将注重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无论是频率、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都将尽量与同际现有技术标准一致,于是北斗导航系统一定足未来国际卫星导航领域的重要贡献者!

[参考文献] [1] FENG Y,LI B.A Benefit of Multiple Carrier GNSS Signals:Regional Scale Netwo-rk-based RTK with Doubled Inter-station Distances[J].Spatial Science.2008,53(2)l135-147.

[2] FENG Y.RIZOS C.HIGGINS M,et a1.Developing Regional Precise Positioning Services Using the Current and Future GNSS Receivers[c]//Proceedings of Spatial SCiences Institute Bienni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Adelaide:Is.n.],2009.

学科教学专题研讨 篇2

一、专题研讨方式的创新

在专题讨论方面。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查找、搜集、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分析和论证有关现实问题,形成独立的意见或见解,再通过集中讨论或辩论的形式相互交流。基于一般理论的课堂教学和基于第二手资料的专题研究,还不足以达到培养学生发现和认识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更难以实现学生能够积极探求解决相关问题的目的,所以应该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亲身体会。因此,在发展经济学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安排一定量的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是带着发展经济学的问题去,又是带着现实的经济发展问题回来,最后将所获得的知识和观点在讲台上讲述出来,和其他同学们一起探讨。在课堂专题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出了很多新的见解,引发了同学们对专题内容更深入的思考,如关于农民工进城现象的讨论,计划生育政策对于城市和农村的不同影响,大学生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其就业等问题,每个专题都激发了同学们思考的热情,强化了理论基础,深化了现实经济问题的认识。

在专题研究方面。专题研究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结合发展经济学课程的相应内容作专门地调查研究。专题研究不能局限于课堂讨论,以十个专题为核心,根据学生的人数可以将其分成十个小组,以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专题,根据专题的理论知识结合现实中相关的热点问题或者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的成果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专题报告可以做出相应的要求。一方面,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封面要求写出标题,小组成员名字及其分工,班级学号等基本资料;前言部分要求写整个研究的过程,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框架介绍;目录要求写清楚每部分的名称、作者、页面等;主要内容包括本专题的基本理论知识介绍,该部分理论对于我国的借鉴,结合我国改革实践的思考,在该专题部分相关的经济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案或者措施,研究的不足之处,学习过程中对于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感到不解或困惑之处等等;另外把课堂就此专题讨论过程的内容也记录进去;参考文献:部分要求把所有参考的文章专著都按照一定的格式注明。另一方面,专题报告的内容要求,要求每一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商量一个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大量的查阅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针对现实相互讨论,每人都完成一定的工作量,根据选择的主题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总结探讨并深入阐述该专题研究内容“是什么”,通过理论和实践案例或数据全面剖析“为什么”,最后结合自己的知识和成功案例的借鉴,试图探讨“怎么办”,做到有理有据,最终完成一篇较为优秀的专题报告,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二、教学实践的评价

在专题讨论中,同学们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对于很多经济问题,持不同观点的同学据理力争,结合自己遇到的网上看到的或者家乡发生的案例,阐述自己的观点,将思想进行激烈的碰撞,并与发展经济学中相关的理论结合起来,最后授课老师作总体的把握和评述,纠正讨论中的某些错误的观点,对没有准确答案的问题提供老师的想法供学生思考和体会。在整个过程中,有很多同学能够有机会走上讲台,面对全体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他们在公开场合发言的勇气和表达能力都是一个较好的培养,同学们大胆发言,你来我往,对辩论口才的训练也是一个极大的提高,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一个全面的锻炼。

通过专题的讨论,并结合每个小组的分工合作,就自己选择的专题展开研究。通过大量的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结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并进行一定的社会考察和调研,提出小组集体的思想,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相互探讨,每人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根据内容和格式的要求,最终完成一篇优秀的研究报告,专题报告反映了小组的集体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必然合作分工,培养他们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学习、调研、讨论可以修正他们一些错误的观点,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培养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为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专题研讨的方式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对发展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更加全面、透彻,对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经济社会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具体;学生更能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这些现实问题。在专题讨论核专题报告撰写的过程中,学生对发展经济学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强。

摘要:根据《发展经济学》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试图通过教学实践创新探索适合发展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方式多元化的选择与实践,将专题研究讨论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能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教学方式,专题研讨

参考文献

[1]谭祖谊.发展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5):93-96.

[2]杨金海.发展经济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引进与咨询.2006(12):88-89.

[3]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周天勇.新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学科教学专题研讨 篇3

【关键词】《日本文学专题》 “研讨式”教学模式 研究生教学改革

“研讨式”教学法由德国教育家弗兰克于1732年创建[1] 。德语称之为“Seminar”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组成专题研究小组,定期集中讨论,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共同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和研究方向[2]。国内研究者对这一教学法有更为具体的定义:“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疑难问题、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或学科前沿问题为研讨内容,通过学生查阅资料、独立钻研和认真思考,展开课堂讨论和交流,使不同的学术观点相互碰撞、切磋、交流和补充,以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3]。”

经过四年本科教育的研究生已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底,相比于本科生有更明确的主体意识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研讨式”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研讨式”教学也能更有效地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在为本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开设选修课程《日本文学专题》时,笔者采用了“研讨式”教学,并于四年教学实践中探索“研讨式”教学的最佳模式,试图为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一、根据课程特点选择研讨内容和类型

本门课程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专题,即“日本文化专题”“日本文学思潮专题”“日本作家专题”。其中,“日本文化专题”和“日本文学思潮专题”以教师讲授为主,以研讨为辅。“日本作家专题”则完全采用“研讨式”教学。

作此区分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日本文学专题》课程本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但因“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生少,学校又规定须达到相应选课人数方能开课,故而该课程的选修面向的是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的全体研究生。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日本文化和文学史方面的知识都相当陌生,加之本课程在学生入学后即开设,学生这一学期的课程量饱满,每门专业课程都需要阅读大量参考书,本课程指定的参考书来不及读完,缺乏研讨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考虑到课程内容的特点。“日本文化专题”和“日本文学思潮专题”涉及知识面广,但主要是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不宜作为研讨内容,更适合讲授教学。这两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的特质及其对日本文学创作的影响,掌握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思潮及其特点,从而为接下来的日本作家研讨作准备。

因此,在“日本文化专题”和“日本文学思潮专题”部分,笔者以课堂讲授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影像资料,择其精要,力求在较少课时内展示日本文化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特征,梳理日本文学的发展脉络,揭示日本文学的独特之处。但也设置了一些开放性问题供学生课外思考,并在课堂上讨论,如“在你看来,日本文化有什么特点?”“你最难理解的日本文学术语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日本文学思潮及对它的认识。”等,鼓励学生就这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由此了解学生对日本文化和文学的基本认知。

“日本作家专题”部分则是本课程的“研讨式”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采用了文本研讨型为主,结合运用文献研讨型和问题研讨型的多样化研讨类型。首先,分出五个作家研讨专题,选取既具代表性又为中国读者熟悉的五位作家:紫式部、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以其代表作作为研究对象。即以文本研讨为主。但在学生对文本进行研讨的过程中,也会围绕一些重要的或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依托的研究文献进行探讨,提升学生鉴别、分析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文献的能力,为将来硕士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二、合理设计研讨步骤和评价体系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强调以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方式,需要合理设计研讨步骤,以使各个研讨环节紧密联结,共同服务于研讨主旨。

目前国内高校的研讨课程一般采用郭汉民教授提出的“研讨式五步教学法” ,分为教学示范与布置任务、学生准备、小组交流、大班评议、期末总结五个步骤。但《日本文学专题》课程并未照搬这一模式。因为选课人数一般在10人左右,不必划分为小组交流和大班评议两个步骤,故而将课程研讨分为任务布置、课外准备、文本研讨、评议总结四大步骤,并将这四大步骤细分为一些相互衔接的小步骤,如课外准备这一步可细分为阅读作品、查阅研究文献、选题、撰写小论文或发言提纲等步骤。

首先是任务布置。第一节课上即给学生提供研读书目,说明研讨任务和进程,要求学生在一周内选定一部或两部研读作品并按进程安排完成各阶段的任务。除就自己选择的研读作品写作小论文外,学生还必须阅读指定的其他作品,撰写发言提纲,参与该作品的课堂讨论。接着是课外准备。因课时有限,在课堂上只能就最后提交的小论文展开讨论,其余任务都由学生在课堂外完成。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主要通过网络平台来开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这一阶段任务完成情况提交至教学网站,获得老师的反馈意见后再开展下一阶段任务。课堂研讨以三节或四节课作为一个作家的专题研讨时段, 首先由负责研读此作品的学生口头阐述自己写作的小论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证,再由其他同学对其论文做出评论或提出问题,并就这部作品发表自己的读后感,最后由老师对小论文和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评点,指出其亮点和不足,总结本次研讨的得失。研讨、评议、总结依序进行。每一个作家专题的研讨都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

在“研讨式”教学中, 评价体系是否合理也会极大影响教学效果。单一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研讨的热情。因此,在设计研讨教学的评价体系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评价来突出“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特色和优势。《日本文学专题》课程设计了开放、多元的评价体系。首先,确立了多元的评价主体。除教师外,学生也成为重要的评价主体,既可评议其他同学的论文或发言,也可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会搜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作为课程革新的重要尺度,并认真记录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评议,由此評价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作为成绩评定的一个指标;其次,教师和选课学生共同商议设定评价内容和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研究成果、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尊重异见,鼓励创新;此外,将评价贯穿研讨全过程,每一个专题研讨中都包含合理有效的评价。课程教学实践证明,这一评价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推动了研讨的有序进行和深入发展。

三、课堂研讨与在线研讨交互

在“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建构中,《日本文学专题》课程还利用互联网时代优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使课堂研讨与在线研讨交互,突破了课堂研讨的时空限制,使“研讨式”教学更具广度和深度。

去年建成的专业教学网站成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教学网站设置了专业介绍、学术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热点新闻和学术动态等栏目,实现师生资源共享,同时设立了学习园地和互动空间栏目开展在线研讨。

在线研讨可弥补课堂研讨之不足,延伸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为研讨教学带来新的活力。《日本文学专题》课程本就面对课时少,无法充分研讨的难题,加上安排于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课,学生的前期准备时间不足。有了专业教学网站,就可在网上提前发布研讨任务,吸引对本课程有兴趣的学生早期介入,并可通过前期的网上研讨交流引导学生了解课程研讨流程,不至于在正式开始课堂研讨时茫然无措。

不过,这两种研讨方式的有效对接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的尝试是将课堂研讨的各步骤与在线研讨同步,但对研讨的内容有所区分。课堂研讨的内容主要由教师选择, 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日本文学专题》课程教学的重点是五位作家代表作的专题研究,教学的难点则是析理日本文学特质。虽然研讨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在研读文本的选择和主要的研讨问题设置上均发挥决定作用,如此方能在有限的课堂研讨时间内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日本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而在线研讨的内容主要是与课程相关的学术问题或学科前沿问题,既包含课堂研讨时所引发的问题,也涵盖更多课堂研讨未涉及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从被动回答问题转变为自己寻找问题,深层次地解答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信息,更新研究理念,提升自主研究能力。在线研讨内容的选择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权,他们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发布在这里作为研讨内容,也可在老师发布的研讨专题或问题中选择感兴趣的参与研讨。从任务布置、课外准备到文本研讨、评议总结,《日本文学专题》课程研讨教学的每一步都实现了课堂研讨与在线研讨的衔接转换。在选课人数确定后即在教学网站上发布具体的研讨任务,提醒选课学生开始课外阅读,在第一节课上会再次确认研讨任务,并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分配每名学生负责研读的作品。在课堂上以提问或研讨等方式检查学生上一阶段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成果,同时下达新的学习任务,推动学生下一个阶段的自主学习。学生于网站的学习园地提交课程小论文,教师于线上评阅,并在课上与学生交流修改意见,学生再根据意见修改小论文。网站的互动空间是师生展开研讨的主要阵地,课堂上没来得及完成或深入展开的研讨将在这里继续,教师也会选取网上提交的有深度的学术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更深入的探讨研究。课堂的评议和网上的评议也是交互开展,在最后一次课上将对整门课程中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和总结,而课程结束后学生将在互动空间的专栏里提交本课程的学习心得,教师据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进一步完善“研讨式”教学模式。

从四年的教学反馈来看,《日本文学专题》课程建构的“研讨式”教学模式适应了学生的需求,构建了平等对话、合作研究的师生关系,选课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都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有了很大提升。此外,依托专业教学网站开展的在线研讨及其与课堂研讨的对接也是本课程建构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的一大亮点。虽然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主要应用于本科教学,专门的研究生教学网站并不多见,在线研讨更未成为研究生教学网站的重要用途。然而,借助于教学网站的使用,课程结束之后“研讨式”教学依然可以在网上开展,它甚至可以贯穿于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为“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研究人才的培养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Paulsen F.German Education Past and Present[M].New York:General Books LLC,2010.

[2]Cohen L,Manion L and Morrison K.A Guide to Teaching Practice (Fifth edition)[M].New York:Routledge,2004.

学科教学专题研讨 篇4

陈隆平

这一单元紧紧围绕“作家笔下的人物”铺展开来,使学生感受了各具特点的鲜活人物形象。本次习作要求“运用一两件事写出小伙伴的特点”。本节作文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去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执教的几位老师都能围绕这一教学目的组织教学,教学效果较好。现对这几堂课评价如下:

①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这几节课教学伊始教师们都能创设情境,让学生先玩 “人物竞猜”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听会看语言描述,猜课本中或生活中他们看到或听到的人物。顺势追问他们猜对的秘诀,渗透成功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即抓住了人物的身份、外貌、工作等鲜明独特的特点,为这节课的作文指导奠定了基础,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兴趣,获得初步感悟。

②确定写作内容,指导审题意识

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教师揭示了习作任务:让学生读第七单元的习作提示,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自主审题,在学生汇报时及时点拨。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审题的技巧,突破审题关,从“习作对象、习作要求、修改要求”三方面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为学生说好写好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说写训练有效结合是写好作文的妙方

遵循了从说到写的原则。第一步骤是“我会说”,设计梯度提示“我印象深刻的人是他(她)的一个特点是,我准备用这个事例来表现他(她)的特点。”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尽情地表述出来。同时又以学过的文章《少年闰土》《一面》为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去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具体说出小伙伴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动笔写作,进入第二个步骤“我会写”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都要求学生即兴现场写一个精彩的片断,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在第三个步骤“我会评”的环节中,教师都有评价标准的教学设计:人物特点是否鲜明?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描写是否具体生动?语言是否通顺流畅(即文从句顺)?这时的评价标准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的,虽不能面面俱到,但在于能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努力做到”妙笔生花"。这环节中由于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写人的方法,再加上有老师提供的评价标准,所以学生写起来有章可循,评起来头头是道,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点评,如有的学生从同学写的片段的遣词造句进行点评,有的则对片断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甚至是段落结构进行精当的点评。学生准确精彩的点评也说明了他们通过这节作文课的学习已较有效的掌握了写人的方法。

从这几节课学生的反应以及学生课后所写的习作来看,教学目标重难点能够达成,大部分学生能用课上所学到的习作方法去写身边的小伙伴。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思考之余提几点教学建议:如在引导学生选材时,应该花多点时间在这上面;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运用动作或语言或神态等细节描写将人物写具体,并让学生根据具体的人物特点去说说怎样运用上合适的细节描写写具体,这样或许写出来的效果会更好,而并非写作技巧指导点到为止。另外在学生修改、评议别人的文章这方面还有待加强,学生虽然能够帮助同学修改,可是修改的仍然只是停留在语句是否通顺这些基本东西上面,还没能真正做到从选材上、是否突出特点这些方面去进行修改。这些方面,都是我们以后需要在习作教学中共同努力和改进的。

《介绍我的小伙伴》习作教学专题研讨展示课评课

李朝坤

优点:

①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并且乐于表达?这就得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伊始让学生先玩一个“人物竞猜”游戏,学生的兴趣便来了。学生听语言描述,猜生活中他们看到或听到的人物。因为感兴趣,学生听得很仔细,语言描述中抓住了人物的身份、外貌、工作等鲜明独特的特点,所以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所指的人物来了。

②确定写作内容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及时揭示了习作任务:让学生自由读第五单元的习作提示,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自主审题,在学生汇报时及时点拨。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审题的技巧,突破审题关,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老师在导入时,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图片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然后评价补充,让学生明白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接着,出示本次习作的要求,让学生思考、梳理、交流生活中对父母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让学生写片段,把不理解到理解的的那件事写下来,之后进行交流、评价。从同学的评价中,让作者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修改。整个过程过渡自然,结构严谨,环环紧扣,层层递进。

④有效指导不松懈。老师在课例评讲上下足工夫,先让学生评,再对学生进行评点,使学生明白了外貌描写要突出人物特点,生动形象,还体会了对比、排比等修辞运用的好处,明白了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精彩需要艺术化语言的引导,课例中教师以“我建议”“你能按顺序重新说一遍吗”等语言不断点拨引导,有效地推进了对话交流。

改进的地方:

①我们认为在修改习作分,教师应让学生谈哪些地方需要修改,怎么改的时候,应该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明白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法。

②在学生了解了作文修改方法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修改小组内同学的作文,这样效果会更好。

《介绍我的小伙伴》习作教学专题研讨展示课评课

高小丽

①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师首先出示本单元习作要求,让学生读,说,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②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老师整节讲评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在导入时,教师首先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接着,出示了课内片段,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他们的写法,中间运用的一些技巧。可谓一举俩得,及时出现亮点欣赏,为同学们的效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从同学的评价中,小作者又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③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节课中,老师通过出示优秀习作名单和优秀作文,亮点欣赏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作品得到老师的肯定,在下次作文中一定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在评改作文时,教师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有总评、指导评改、例评、自评、互评、赏读。使评改变得很有趣味,激发了学生的评改兴趣。

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作文讲评过程中不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解。而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作文讲评的权利充分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以平等的身份听取学生的发言,充分体现出教学的互动性、民主性、参与性。

《介绍我的小伙伴》习作教学专题研讨展示课评课

张茜

①老师的形象和蔼可亲,活泼自然,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上课的气氛一下子高涨了起来。

②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老师整节讲评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在导入时,教师首先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接着,出示了课内片段,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他们的写法,中间运用的一些技巧。可谓一举俩得,及时出现亮点欣赏,为同学们的效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从同学的评价中,小作者又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介绍我的小伙伴》习作教学专题研讨展示课评课

何建华

①老师借助游戏,让学生明白要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写的谁,必须要抓住特点来写,明确了学习目标。

②老师借助课文《少年闰土》引导学生掌握习作方法,并鼓励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③在整节习作课循序渐进,上得扎扎实实,指导的针对性较强。

4、值得商榷的一点就是,廉老师是不是这一节课灌输的学习方法太多,学生能不能在一节课上消化吸收?

《介绍我的小伙伴》习作教学专题研讨展示课评课

李萍

教学过程清晰明了,教态自然,明确写作要求,但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入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环节井井有条,有如下优点:

①明确习作要求,审题很重要,教给学生“抓关键词的”方法,由不理解到理解,以及把变化过程写清楚。

②片段引入,学习小伙伴的作品,学会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内心独白、环境衬托)等描写方法。

③教师自身素质好,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通过猜谜语方式导入,很有趣,注重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板书设计合理。

通过猜猜我是谁导入,抓住人物特点,回顾课文《闰土》,学会运用描写方法,最后连段成文,教师个人素质较好。

在确定我的小伙伴时,先确定人物,思考小伙伴的特点,通过填表格的方法,明确写作对象,典型事例,这一环节设计较好。

《介绍我的小伙伴》习作教学专题研讨展示课评课

陈顺琼

值得学习的地方:

①明确要求,审题指导,把握写好习作的关键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曾经强调:写什么永远要比该怎样写重要。因此,老师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揭示了习作任务:让学生自由读习作提示,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自主审题,在学生汇报时及时点拨。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审题的技巧,突破审题关,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很好地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②借鉴例文,读写结合,习得方法是秘诀。

老师积极根据“读写结合”、“说写结合”的基本原则,有的利用教材片段,有的利用课外阅读片段,通过研读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句子,总结出写好人物习作,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外貌抓特征,动作要细致,语言要恰当,神态、心理要真实。设计的尤为用心,重点引导心理描写的三个方法,我想这应该是学生最大的收获了,因为在学生后面的习作中就有了很好的体现。这样的方法指导让学生习作前对于怎样写做到了心中有数,也将口语交际、经典文本、语文实践和习作内容相机渗透,把读与写、说与写有机整合,科学建构了读写联系点。将课文经典片段所蕴含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及时迁移到习作训练活动中,形成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③修改习作,渗透方法,写好作文的妙方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要想学生写出精彩的习作,就得教会他们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因此,精选出学生习作中的佳句读给大家听,教会学生语句活用修辞,细节恰到好处。不仅引导学生赏析习作中的的精彩之笔,教师更是穿针引线,巧妙点拨,及时渗透方法,如内心独白法、景物烘托法,幻觉想象法等,突破了习作“怎样写”的难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可谓独具匠心。

值得思考探究的地方: ①怎样充分利用例文引路;

利用例文进行写作指导,可以降低学生习作的门槛,减轻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使学生习作有“章”可循。可是对于例文教师如何引导,引导到什么程度是我们习作指导的难点,也是我们急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本次活动中有的教师浅尝则止,有的教师细致分析,精心点拨,犹如阅读分析。让我们“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花采哪一枝,对此我们一线教师期望得到更多专家名师的引导。②怎样处理规范指导和自由表达的问题;

有效的指导,既能巧妙引领,突破难点,又能规范指导,增强了习作教学的有效性。课上几位老师在这个环节上都不约而同地进行了

习作的修改指导,但是总感觉有些指导设计的问题缺乏开放性,特别是评价习作时教师说的过多,没有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③各年段的课,不同类型的习作课,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紧扣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如何用时,做到一课一得,得得落实,我们要加强研究。

我们的习作教学设计一定要根据学情来进行,我们的习作教学环节一定要根据学情来推进。老师巧妙分解习作要求,并紧扣核心目标:细节描写,很有针对性地逐一落实,很有层次性,给我们的习作教学作了很好的范例。

总之本次作文展示课,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很多,习作的教学也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至诚的投入,真诚的参与,更需要我们毕生去追求。真心期待我们习作教学的舞台上鲜花绽放!《介绍我的小伙伴》习作教学专题研讨展示课评课

韦纯兵

①遵循了习作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指导写片段到加个吸引人的题目再到写成篇的作文。②结合课例,灵活运用写作方法。

学习作家们的写作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是习作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老师用学过的文章《少年闰土》为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再说说小伙伴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尽情地表述出来。这样将“说”和“写”有效地联系起来,说说写写,写写说说,学生的语言丰富多了。

③范文引路

写片段前老师们出示伙伴的作品,学生通过读伙伴作品,理清了写作思路。

④制定评价标准

在学生完成伙伴片断描写之中,让学生评一评。出示了评价标准,这环节中由于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写人的方法,再加上有老师提供的评价标准,所以学生写起来有章可循,评起来有理有据。

《介绍我的小伙伴》习作教学专题研讨展示课评课

陈星群

①教学思路比较平实,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指导。

作文源于生活,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情说起,从熟悉的父母说起,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②对教材还需进一步挖掘,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以求在深度、广度上进一步扩展。

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让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

板书设计上能突显习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举一反三。

《介绍我的小伙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一两件事来介绍小伙伴,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要表达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

1、所选的事例能突出小伙伴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让学生所写的文章内容具体,叙述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教学准备: 课件、范文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设计了几条谜语,谜底是大家所熟悉的两位同学。比一比,看谁最先猜出来,好吗?

师:那听清楚啦!(出示课件)

个子高高头发短,一对月牙眯缝眼。学习认真又努力,上课发言最积极。

性格文静爱绘画,小小眼镜鼻上挂。美术作品受称赞,人人称她小画家。

师:那你们知道老师抓住这两位同学的哪方面来设计谜语吗? 生:各抒己见 师小结

二、介绍小伙伴

师:你是第一个猜出来的,那么作为奖励,请你向我做一个介绍。先别着急,这次不是介绍你自己,那太简单了。我请你介绍你最熟悉的一个小伙伴(板书:介绍我的小伙伴)。

师:要求说出他的一个特点。

(生介绍,并且板书在黑板上)

师:(黑板上留下了学生写的小伙伴的特点)好,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最熟悉的伙伴的特点,下面我们给黑板上的词语分个类,看看这些人物的特点可以分成几类?

生:可以分成性格、品质、爱好、习惯、外貌等

师:大家概括得很好,人物的特点无非是这样几个方面,那么刚才你概括的小伙伴的特点,属于哪个方面的呢?

(同桌之间交流)

三、练笔

师:你们说得很好!抓住了人物的特点,那怎么把说的写下来呢?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开头方式,要求新颖,能吸引读者。

(出示课件:写作要求:用一两句话写出你最熟悉的小伙伴的特点)师:相信大家的开头都很精彩,那么谁愿意读读自己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当好小评委,认真听。

师:相信在交流中,大家一定有所启发,那想不想把自己的开头也写得更加新颖呢?

师:那就赶快行动吧,看看可以怎么修改。师:我们常说:“好书不厌百回读,文章不厌反复改”。同学们修改后的习作一定有许多好词好句,那么,把你最得意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同桌互读、交流)

四、小组合作

师: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今天老师是大家上作文课的,那我们刚才写的可以算是一篇作文吗?

师:是的,我们刚才还只是给文章写了一个开头。但是有句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我们把最难的做了,剩下的就简单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还应该写些什么呢?

生:要写具体的事情

师:对,这些事情都是平时生活中你们经历过的事情,写出来并不难。想想你打算写哪些事呢?挑选一两件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出示课件: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生生评价,教师指导)

五、领悟写法

下面老师为同学们读一篇文章,认真听。

(投影范文,师读范文)

师: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生评价)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信心写好你最熟悉的伙伴了吗?

师:只有领悟写作方法,作文才会妙笔生花。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写作方法,便于我们下节课写作。

出示儿歌: 写人作文并不难,开头概括写特点。对照特点找事件,具体描述一两件。人物语言要逼真,动作描写要周全。心理活动细腻写,详略得当是妙篇。

六、作业:

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的小伙伴,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比一比谁介绍的小伙伴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板书设计

介绍我的小伙伴

爱好 典型事例

外貌 细节描写:外貌 语言 动作 语言

品质 详略得当

习惯 重点突出

学科教学专题研讨 篇5

教学大纲

一、经济学原理 参考书目:(1)《经济学原理》(宏观、微观)(美)曼昆,(美)大卫·R.哈克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合作的微观经济学》(博弈论)(3)《合作对策理论与应用》

经济学十大原理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弹性及其应用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应用:赋税的代价 应用:国际贸易 外部性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税制的设计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劳动市场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短期经济波动

二、组织理论 参考书目:《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W·理查德·斯科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研究组织,组织起来 2作为理性系统的组织 3作为自然系统的组织 4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

5融合视角。扩展分析层面 6技术与结构 7劳动力与结构

8目标、权力与控制 9组织的二元环境 10环境的组织

11组织内部及其周围的网络

12战略、结构与绩效:组织战略的社会学 13公司形制的兴起与转变

14组织与组织理论变化的前沿

三、组织行为研究 参考书目:

《组织行为学(第14版)》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人民大学出版社

组织中的多元化 态度和工作满意度 情绪与心态 个性与价值观 知觉与个体决策 群体行为的基础 理解工作团队 沟通 领导

权力与政治 冲突与谈判 组织系统

组织结构的基础 组织文化

四、管理的对象、过程与方法

参考书目:(1)《管理研究》(第2版),席酉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2)《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3版),芮明杰,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企业管理理论研究进展 政府管理研究的新进展

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和比较研究 国有资产运营载体研究 非营利组织管理研究 领导理论研究

管理行为与管理模拟 战略管理理论 管理研究方法

管理者的素质才能 组织体系 组织设计 组织结构 组织运行

组织变革与发展

管理的过程:决策、计划、领导、激励、控制 管理方式

塑造其同愿景 组织文化建设 目标管理

人际沟通改进 工作流程创新

管理成本与管理效率 管理绩效评价与改进

五、决策问题研究 参考书目:

《决策分析与管理》,简祯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决策:竞争策略与经营管理的核心 2决策问题的类型 3决策陷阱

4架构问题与系统化决策过程 5决策目标与评估属性 6方案产生与决策创意 7结果衡量与权衡

8简易多属性评等技术与多属性评估模式 9.层次分析法 10.数据包络分析法

11.完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 12.风险下的决策与信息的价值 13贝氏决策分析与贝氏网络 14.决策风险偏好与效用理论

15.模糊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在决策分析中的应用 模糊理论 模糊数排序

模糊多属性决策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与灰色多属性决策分析 16.数字决策与现代决策工具 决策信息系统

数据挖掘、商业智能、知识管理

六、管理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 参考书目:

《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汪丁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管理正义 公共选择与产权学说

管理正义理论“两条路线”的纠缠 管理正义:观念与社会实践 从奈特到布坎南

公共理性、政治民主、社会正义 管理实践智慧

中国管理文化、制度与幸福三维空间

七、经济体制改革专题 参考书目:《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东方出版社2014

三中全会的意义:危机倒逼的改革

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三中全会精神灵魂之一 重新界定政府与社会的边界:三中全会精神灵魂之二 其他民生问题

改革再出发,必然遭遇五大阻力

研讨要求

【时间】每周一(除3月3日)上午九点 【地点】文苑楼1010 【研讨方式】PPT分享或其它任何可以表述个人观点的方式 【研讨内容】按照以上教学大纲的要求,主要分为三部分 1.经济学理论:教学大纲第一、七部分(4-7周)2.组织理论:教学大纲第二、三部分(8-11周)

3.管理理论:教学大纲第四、五、六部分(12-17周)【研讨要求】

1.遵循人人参与的原则,只要选修这门课的同学都要参与研讨;

2.第4周到第7周,每周6-7名同学就大纲中经济学理论的某一专题进行讨论; 3.第8周到第11周,每周6-7名同学就大纲中组织理论的某一专题进行讨论; 4.第12周到第17周,每周4-5名同学就大纲中管理理论的某一专题进行讨论;

5.每一名同学都要准备三个理论的相关内容,做好梳理工作,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谈自己的见解、阐述,并有一定的学理依据等。

学科教学专题研讨 篇6

浙江省丽水市梅山中学 周爱群

互动作为新课程的一个价值取向,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行为。正是这种教学方式使整个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活力,从而远离单调、沉闷和程式化,可以说没有了互动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活动。当前,课堂教学互动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正被广大教师广泛运用,并且其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然而,综观当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互动的情况,明显地存在着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不理想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一方面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互动正确和深层次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对课堂教学互动的策略失当和调控能力不足。本文就从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优化教学互动的策略和提高自身的调控能力方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找准切入点,让师生、生生能互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是实现有效教学互动的前提。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确定,如果仅仅依从于教材的需要与教师的主观臆断,就必然失去对学生的关注,使得课堂教学失去兴趣。只有把学生者的责任和快乐有机的结合起来,才会使教学进入更高的境界。这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的智力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爱好、性格特点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在进行有关“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来探讨校园里的手机话题,针对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的规定进行交流。设计了三个问题:(1)针对这一规定你是怎么看待的?(2)老师是如何看待这规定的?(3)家长对这一规定又抱以什么态度?面对(2)(3)两个问题,我让学生充当小记者现场采访听课老师,在老师的角度上怎么看待?在家长的角度上又是怎么看待的?由于“校园里是否该带手机”是一个很时髦又很有争议性的问题,站在不同立场上有不同的观点,即使是同一立场上也有不同的观点。问题的设计、情境的创设找到了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踊跃参与,教师也积极参与,使课堂呈现出一个多元立体互动的鲜活局面。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师生、生生愿互动

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情感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是实现有效教学互动的着力点。思想品德教学不是单纯文本的展示与学生的被动接受,教师要创设现实的、生活化的情境,汲取学生切实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才会习得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会真正得到陶冶。因此教学中就必须精心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感受中进行主体体验,以主体的自主建构获得道德认知,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体验的深化不断地设置新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有关“尊重父母”的教学时,我创设了一个师生对话的平台,在让学生畅谈自己和父母发生的冲突之后,没有马上让学生寻求化解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去采访后面众多听课老师,让那些老师谈谈当年自己和父母的冲突以及现在的感受,或者是老师和自己的孩子发生冲突的情景,通过与老师的对话来感受自己的不成熟或者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也讲述了自己在像这些学生这么大的时候和父母相处的真实镜头。一周后的调查发现,同学们都开始主动的和父母进行真诚的沟通,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和父母冲突的办法。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因为我所创设的情境是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也是符合学生的情感实际的。老师、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的经历与大家分享,通过这种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心灵的互动,使课堂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优化问题设计,让师生、生生巧互动

教学互动起源于问题,问题推动了教学互动,比如在创设教学情境后,就需要我们设计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来达成教学目标。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需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问题应当是明确、具体、可感的,学生可以不必为琢磨问题的内涵而费尽周折,可以直接关注问题所导向的学习领域或学习空间,只有这样的问题才有利于学生思维与情感的直接切入,使教学互动不偏离主题。其次,问题应当是有思维价值的,需要学生经历真实的思考,同时又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其三,问题要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关注问题与教学目标的沟通与联系,不要为提问而提问。

同样在进行有关“如何与家人和谐相处”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编排了一个小品《麻辣婆媳》,表演完后,给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1)你怎么理解(看待)妈妈和奶奶的所作所为?(2)假如小敏的妈妈和奶奶争吵继续,可能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3)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化解奶奶和妈妈的矛盾吗?并给你提出的方法取个贴切的名字。三个问题的设计紧紧围绕着不理解所产生的后果以及要达成理解所要采取的方法而展开,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选择面对有难度的第三题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这三个问题的设计,不仅让师生之间实现了有效的互动,也使生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了高潮,课堂教学达到了理想的境界。

四、提高调控能力,让师生、生生会互动

课堂教学既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互动中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关注对偶发事件的调控,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从情感角度实现对课堂对话的有效调控。同时要善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疑问和新思想,及时调整预设,深化互动。

在进行有关“如何与父母建立良好关系”的教学时,在课堂上,一个学生充当小记者采访听课的老师,当时一个40岁左右的女老师谈了自己和14岁的儿子相处的镜头:母子之间经常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冲突,儿子似乎很不体谅妈妈,而妈妈也无法理解自己的儿子!在讲完自己和儿子的冲突以后,并向小记者求助,我该怎么办?我如何才能与儿子和谐相处?小记者对这位妈妈的求助没有给予很好的解决。这是课堂中的一个意外,它超出了我的预设,但我及时的利用了这个生成性的资源,让全班同学一起帮助这位苦恼的妈妈,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努力,给这位妈妈提了很多建议,有从妈妈角度出发的,有从儿子角度出发的。不管我们提的建议是否能实在的解决这位妈妈的苦恼,但这及时抓住并得以很好的利用的生成性资源推动着父母和子女的交流向深层流动,使课堂焕发教学生命的活力。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调控能力,充分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契机,往往会使互动出现意外的深化。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努力摒弃那些“形存实亡”、虚假的互动,不遗余力地追求课堂教学互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提升生命价值和意义,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也使课堂真正实现在互动中教,在互动中学,在互动中共进。

【参考文献】:

[1] 孙俊三 《从经验的积累到生命的体验》 《教育研究》 2001.8 [2] 彭刚等 《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6 [3] 叶澜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时代深化》 《教育研究》 1997年第9期

学科教学专题研讨 篇7

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学生对专题的研究与讨论, 进行知识建构, 体验学科研究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由专题研究和专题讨论两个重要环节组成。专题研究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和整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 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初步认识;专题讨论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对专题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交流和进一步的探讨, 从而在对知识整合的基础上, 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并理解、掌握学习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紧紧围绕亟待解决的问题, 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 以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为目的, 是对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的改革, 符合任职教育教改方向, 能满足任职教育学员主动获取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和提高职业能力的心理倾向, 为任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深受广大师生高度关注。但是在实践中, 有一些教员用了此方法, 效果不如预期的理想, 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理论上的优越性, 并没有完全变成现实。对此, 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分析出现这种现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 期望能对提高任职教育专题研讨式教学的效果有所启示。

一、专题研讨式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表现

任职教育中, 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的出现, 把课堂教学还给了学员, 体现出学员自主学习、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 一些任职教育的课堂上应用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实际的效果与理想的效果有很大的距离。

1.多数学员没有完成“学为主体”的转变

从专题研讨式的教学程序上看, 从确定选题到形成研究成果, 都是学员在教员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过程的转变。但是, 实践中我们发现, 在实施专题研讨的教学过程中, 只有少数学员对专题研究积极参与, 课堂讨论精心准备、踊跃发言, 经常还能提出非常精辟的见解, 激活大家的思维。这部分学员实现了“学为主体”的转变, 真正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但是, 大多数学员对专题研讨教学不感兴趣, 对教员布置的研究讨论任务不积极, 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他们平时没有认真查找资料, 积极探索, 轮到交流研究成果时, 就到网上匆匆忙忙下载一篇在小组或课堂上充数, 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看法, 甚至有的连深入理解都谈不上。而且, 有的学员, 在课堂讨论中似乎是事不关己, 从不发言。对于这些学员来说, 形式上是课堂的主人, 但是实质上是课堂的客人, 没有实现“学为主体”的转变。

2.教员没有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如上所述, 从课堂教学程序上看, 实施专题研讨式教学后, 教员没有“传授”、“灌输”, 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宰, 把课堂主体的地位还给了学员, 教员从表面上是完成了从“传授者”、“灌输者”向“引导者”角色的转变。但是, 我们发现在一些专题研讨式的课堂上, 似乎又走上了另一面, 教员没有做主宰, 但是也没有作好引导者, 有放任自流之嫌。学员的专题研究和讨论, 似乎完全是学员自己的事情, 学员的专题研究到什么程度了?在独立探索过程中有问题吗?专题研究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等?对于这些问题, 教员并不清楚。教员在实施专题研讨式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发挥不利, 没有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3.多数学员没有实现提高岗位任职能力的目标

从理论上来说, 专题研讨式教学引导学员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探索、发现知识, 不论学员最后是否取得创新性成果, 只要经历了这种发现知识的过程, 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但是, 如前所述, 由于学员参与这种教学方式的程度不同, 结果是只有积极参与专题研究和讨论的那部分学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多数学员的能力没有提高。

二、专题研讨式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虽然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从理论上说非常适合任职教育的需要, 有助于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 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专题研讨式教学效果不理想, 本文主要从教员、学员、教学方式三个角度剖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1.教员教的角度:教员准备不足, 主导作用发挥不利

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中教员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但是,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员的引导作用对于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 专题研讨式教学对教员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工作责任心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 一些尝试运用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的教员在运用这种教学方式的理论研究方面、教学实施前期工作方面准备不足, 使得教员并没有真正扮演好学员引导者的角色。

(1) 实施研讨式教学方式的理论研究准备不足

一些教员是怀着改变传统“满堂灌”教学方式的良好初衷, 尝试运用研讨式教学方式的。但是, 在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之前, 并没有深入钻研其理论基础, 对于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的实施程序也没有深入研究。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改革, 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模仿, 而且每门课的特点也不一样, 不可能去照搬某个现成的模式。因此, 在实践中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教员在运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时候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 对学员的指导不力。

(2) 教学前期工作准备不足

实施专题研讨式教学, 教员课前准备充分与否, 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课前需要作好充分准备的工作主要包括, 专题的确定和对学员的调研。

专题的确定方面, 一些教员在实施专题研讨式教学前, 缺少对专题内容的充分调查研究, 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 不知道部队当前最急需的是什么, 学员最想学的是什么。因此, 教员确定的参考选题与学员的岗位距离远, 对当前部队实际的问题涉及较少, 课堂与战场的距离较远, 使得学员对分配给自己的研究专题提不起兴趣来, 不愿参与研究与讨论。

学员的调研方面, 前期研究的不够, 对学员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够深入。例如, 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要求学员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 以充分利用图书馆报刊资料与网络资源, 全面收集资料。学员要会学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阅读、归纳概括, 获得对该领域的比较全面的信息。如果学员这些基本的技能不具备, 而教员又没有做好针对性的指导, 学员不会研究, 当然就不会积极参与专题研究和讨论, 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就难以实现。因此, 教员对学员的心理特点、原有的基本技能等基本情况都应该提前了解, 以便在教学中作好针对性的指导。

2.学员学的角度:

学员对于研讨式教学方式心理准备不足, 缺乏主人翁的精神

教学是教员和学员双方共同的活动, 在专题研讨式教学中, 教与学双方的配合尤为重要。教员要认真准备、加强指导, 学员也应该按照教员的要求积极的自主学习探索, 相互协调配合, 双方共同努力, 才能搞好“研讨式”教学。但是, 从根本上说, 一些学员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对应用专题研讨教学方式心理准备不足, 缺乏主人翁的精神, 稍微遇到挫折就容易退缩。

探究性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 对学员的要求提高了, 学习难度加大, 对部分学员而言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在研讨式教学方式中, 学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 虽然一些学员主观上想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但是又不愿花费时间、精力去实践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3.教学方式本身的角度:专题研讨式教学的适用范围

如前所述, 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因为有着过程性、问题性、自主性的特点, 具有能有效的培养学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点。但是, 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首先, 花费时间较多。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本质上是一种发现法, 根据日本学者的一项实验研究证明, 发现学习比传统学习要多花1.3~1.5倍的时间。

第二, 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 它最适合运用于自然学科的教学。

第三, 这种学习最初是与“英才教育”联系在一起, 对于优等生更为有利, 不太适合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学。在班级教学形式中, 指导学员的数量有限, 容易造成只有班级中一些骨干力量, 重点参与研讨, 可能使得强者更强, 弱者更弱。

第四, 与传统的讲授法完全用试卷来评价教学效果相比, 专题研讨式教学法的评价要困难得多。如何找到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一直是从事该项教学和研究的难题。

三、提高专题研讨式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为了提高专题研讨式教学的效果, 促进这种教学方式本身优势的发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员在实施专题研讨式教学中应该树立这样的理念: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 教师教过了不等于学生学过了;教师不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应作为学习促进者, 重视学生特点,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自学, 指导学生会学。

引导学员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促使学员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是教师的教不能代替的, 教师教了不等于自己学了;促使学员理解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的内涵, 认识到参与专题研究与讨论是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2.提高教员实施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的能力

教学科研紧密结合, 提高教员组织实施专题研讨式教学的能力。

首先, 教员应深入钻研本专业相关课题, 站在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 以提高对学员专题研究和专题讨论的指导水平。

其次, 加强对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在本课程中如何实施的专门研究。对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的各教学环节做更深入的研究, 探讨如何发挥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 提高学员参与专题研讨式教学的积极性, 以提高应用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和自觉性, 更好的处理在教学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3.充分的教学准备

(1) 注重对学员的调研, 使专题研讨式教学具有针对性。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 只有从学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够了解学员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方式, 哪些问题是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为此, 可以采取多种途径研究学员, 可以深入学员队, 了解学员的特点;可以进行问卷调查或入学测试, 了解学员的理论基础和学习兴趣;通过开好教学准备会议, 了解学员对课程的教学要求;可以通过与学员的课外交往, 也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员的观察、课堂提问等方法来了解。主要了解学员的认识方式、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兴趣与态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题的选择, 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满足大部分学员需求。教员指导学员确定的专题, 应该是学员共同关注的紧贴部队实际的课题, 是学员在部队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专题研究和讨论紧贴军事斗争准备需要, 紧贴学员的任职岗位, 使学员觉得实用, 具有研究探索、讨论的热情。

(3) 相关研讨资料的准备。教员应该编写课程配套的专题研讨式教学资料、研究资料, 为学员提供有关专题研讨的资料, 介绍一些问题的研究情况, 现在的研究概况如何等。

(4) 教员要为学员提供相应的阅读书目、文献、报刊、资料等, 要求学员自己到图书馆去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 收集一些新信息, 在此基础上准备研讨的提纲。

4.作好学员独立探索阶段的指导

应该建立学与学、学与教的沟通模式。教员和学员及时的进行不同方式的沟通和交流, 及时了解掌握学员所达到的程度, 指导学员顺利探索。教员要提供相应措施, 接受学员反馈信息。及时总结经验, 发现不足。

在学员准备阶段, 教员要适时进行检查和指导, 必要时也可提前收取学员的研讨提纲, 了解学员的准备情况, 这样在组织课堂讨论时, 对学员要讨论的一些基本观点, 做到心中有数, 更好地引导讨论。

5.教学形式的改革

改革班级授课形式, 实施小班教学。小班教学是指班级规模较小, 人数在15~20人之间的班级教学, 其主要精神是多元化、个别化的特点。小班教学照顾到学员的个别差异, 满足学员个别学习的需要, 为适应学员的个别化学习提供了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保障。更易于教员了解每一个学员, 对每一个学员的专题研究和讨论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小班教学也为每一名学员小组交流或课堂交流, 提供了充分的交流时间保证。

6.考评方式的改革

考评在整个教学实施程序中不可缺少, 考评方式应用的好, 是激发学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有力杠杆。要增强实施专题研讨式教学的实效性, 必须改革考评方式, 建立与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相适应的考评方式, 调动学员参与专题研究讨论的积极性。

学科教学专题研讨 篇8

《〈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德清样本》(下称《德清样本》)经过多位专家学者一年多的调查研究成稿,由红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德清样本》是《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发展百个样本城市计划中的第一个。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评价该书为“对全国各地推进全面小康进程具有示范意义”。

专题研讨会由《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主持,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中共拉萨市委副书记马新明,北京市大兴区副区长沈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研究员党国英,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徐珂,德清县宣传部部长张林华等众多学者、官员从不同角度解析了德清的小康发展路径。

学者看德清

德清是一个国家级生态县。位于杭州北面,东部靠近嘉兴,面积900多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人均GDP达到了12000美元,在国际上属于比较高的水平,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超过了三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過了一万九千元,在这个仅有40多万人口的县城,却有6个上市公司。

2012年,德清县从财政中拿出几千万购买几辆美式校车,一次性解决学生上学接送安全问题,诸如此类的民生工程,德清县委县政府不遗余力。近年来,德清积极参与创新管理,城乡发展的四个一体化,也被《小康》杂志誉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十大案例之一。四个一体化,是城乡居民饮用水源的一体化,交通的一体化,垃圾处理的一体化等。四个一体化的落实,意味着全县40多万百姓,饮用的是同一个水库的水,所有的村通了公交车,垃圾统一收集处理。

“小康社会尤其要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感受,百姓并不关注GDP、财政收入多少,他关注的是吃的东西是不是健康,出门的空气是不是好,医疗保险、就业、受教育这些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张林华说。

徐珂在仔细研读《德清样本》后说,“德清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从决策到执行都非常给力,否则各种口号都只能挂在墙上。通过事实表明,德清的执行力非常强。”他认为,中西部地区相对比较落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非常困难的,但德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天时、地利、人和,学习德清是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各地的情况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党国英分析称,德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高度融合中国市场的发达的市场体系;城乡差别对德清来讲不重要,甚至“城乡”两个字都不重要,德清创造的是和谐温馨的社会。

“德清就像一个学生,看了以后我觉得这个学生各个成绩都比较好。我们建设小康的难处,难在全面,而德清做到了。”高明光说。

沈洁认为,《德清样本》体现了浙江的风范,就是务实、创新,又能在很多方面有所突破,给大兴提供了参考意义,希望两地结成姐妹县市,进行交流。来自西藏拉萨的马新明也表示,德清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包括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确走到前列,值得学习。

而在李君如看来,全面小康德清样本不仅仅对沿海发达城市具有示范作用,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全面小康建设的过程中,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样本成图书馆藏书

在第九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主旨演讲中,有多位政府领导和专家都谈及县市的发展在全面实现小康过程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县市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把全面小康的政策和理论实践结合的一个组织,这样的一个区域组织,把全面小康的政治、经济、文化贯彻和实践。舒富民说,《德清样本》是《全面小康发展报告》县市样本里面的第一本,各个县市都有自己不同的情况,面对不同的问题,有不一样的做法,需要我们总结。

“在杂志社的安排下,以副社长赖惠能为主导,协同社科院、大学院校有关专家,在德清县委宣传部的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和研究,出了这一本精品。”舒富民说。

“当编委定下这个选题以后,在做的过程当中,其实第一次吃螃蟹,确实是比较困难,我们不知道这个样本应该怎么做。”谈及《德清样本》的撰写,赖惠能介绍说,这个过程中,德清县委宣传部部长张林华给了撰写组很大的支持和鼓励,一起沟通交流,一起策划方案。

这本书到底该如何做?是往可读性方向做,还是往理论性方向做?《德清样本》的架构如何,是赖惠能及他的撰写组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和多番研讨,撰写组最终决定采用的方式是把它分成上下两篇,上篇是理论篇,按照小康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这五个方面分别请五个专家执笔,进行深入调研,把德清每一个方面的发展脉络梳理出来。

下篇是实践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小康指数。小康指数《小康》杂志社已经做了十年,有它的特殊性及权威性,在各大媒体中的转载率非常高。撰写组采用中国小康指数操作时的调查问卷方式,委托统计局进行抽样调查。抽样以后,将抽样数据与中国小康指数的11个关键词分值进行加权比对,比对以后很清楚地看出主观性的指数里面,哪些数值是偏上,哪些持平,哪些不足。通过调查发现,德清各方面都均衡发展,走在前列。

撰写组把德清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从1983年到2013年整个30年的过程,全面小康发展的大事迹完整梳理,在德清改革开放和全面小康建设的过程当中选择了十个全面小康建设的典型案例,将其整合在一起,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构成了这本书。

上一篇:克雷洛夫寓言全集目录下一篇:在2021年区委全会上的总结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