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管理毕业论文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道路施工管理毕业论文(通用8篇)

道路施工管理毕业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公路桥梁 问题 成因分析 预应力 质量管理

【论文摘要】本文就根据笔者的工程实践经验,对公路桥梁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如何加强公路桥梁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对于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广义上是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实施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控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公路桥梁建设在我国交通建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公路交通线路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公路桥梁施工过程的特殊性决定必须对其施工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一般的公路桥梁除了建设在城市高架桥外,大部分都是建设在环境条件较恶劣的山区或河流上。因此,必须对公路桥梁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也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公路桥梁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1裂缝的形成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点情况:

第一,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

第二,在施工时,对混凝土的配合比不规范,随意性大,单凭经验不按标准规定进行配比操作。

第三,在浇筑灌浆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振捣过猛或不足,使混凝土结构整体不均匀,局部骨料沉塌,混凝土干膜后出现蜂窝、麻面状。

第四,在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混凝土在水化热自干过程中受到混凝土结构不

均衡的预应力制约而形成裂缝。

1.2桥梁的结构病害问题

桥梁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才能承受作用于其上的重力及其他各种附加力;同时,桥梁各部尺寸必须具有恰当大小,才能使其承受轴向压力时不会丧失稳定性。由于材料强度的离散型、作用荷载的随机性,从而导致公路桥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结构病害。

1.3局部蜂窝、麻面和气泡现象的出现

造成这种现象的结果,主要是使混凝土结构大大降低了结构的严密性,其疏松的结构强度几乎降低到最低点,在使用过程中其承受能力极大地减少,并且容易遭受腐蚀而造成重大的损伤,严重地降低了工程的承载力和耐用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施工时,不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配比,施工工艺差,在操作上不按程序操作,随机性调整时有发生。

第二,在浇筑混凝土后,进行振捣不规范,不均衡,使得振捣不足部位的结构疏松,不密实,在撤膜后容易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在振捣过多部位,骨料易下沉,混凝土浆泌于表面,混凝土体中间段(层)砂浆富集,易发生由表及里塑性裂缝和干缩裂缝。

第三,对混凝土模加工的精度不够,或周转次数多,导致局部变形漏洞,接缝不够密封而漏浆,从而使骨料间隙无浆,干硬后形成稀疏状蜂窝现象。

第四,从搅拌到浇筑之间的时间过长,混凝土水灰分发生离析,混凝土结构不密实,在浇筑时不加以振捣或振捣不均。

2.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的应用

2.1预应力钢绞线的选择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预应力钢材主要有预应力钢筋、冷拉预应力钢丝、矫直回火预应力钢丝、低松弛预应力钡丝、普通预应力钢绞线和低松驰钢绞线。作为预应力钢材最新一代的低松弛钢绞线由于其高效、经济、施工方便,使建筑构件轻薄美观的优点,已大量使用在世界各地最重要的建筑工程上。使用预应力钢绞线至少可节省钢材1/3以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2.2预应力结构砼开始张拉的时间问题

为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近几年通过掺加早强剂的方法,一般浇注砼3d后就开始张拉预应力,然而由于砼强度增长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强度和弹性模量增长是不同步的,强度增长快,弹性模量长慢,早期砼变形大,过早张拉预应力会使预应力损失增加,导致桥梁承载力不足,而出现众多裂缝病害。

2.3预应力张拉的检查

预应力张拉前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检查,外观尺寸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张拉前必须进行管道摩阻损失测试试验,张拉时混凝土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对于张拉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钢韧必须予以更换。用于预应力钢束张拉的设备必须经过标定,各种材料均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整个张拉端锚固体系采用生产厂家整体配套产品,不得自行加工。

2.4预应力体系的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预应力体系的设计通常采用OVM和XYM体系。该体系的顶板纵向钢束均采用平竖弯曲相结合的空间曲线,集中锚固在腹板顶部承托上,底板钢束则尽可能靠近齿板处锚固。这样布束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使预应力具有最大力臂,较大限度地发挥力学效应,同时由于布束接

近腹板,预应力以较短的传力路线分布在全截面上。其次,顶板束锚固在承托中,不需设置复杂的齿板构造,使箱梁尺寸完全由受力需要来控制设计。最后,顶、底板钢束在平面上按同样的S线型锚固于设计位置上,可以消除集中锚固点产生的横向力。

2.5预应力孔道压浆质量的问题

预应力孔道压浆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保护预应力筋不被锈蚀;二是保证预力筋和结构共同工作;然而实际工程中预应力孔道的压浆不饱满、不密实、漏浆和漏灌现象十分普遍,已成为预应力结构的通病。其主要原因除了施工单位对孔道压浆工序不够重视外,目前的压浆工艺、留孔质量、浆体配置等也存在一定问题。

3.加强公路桥梁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3.1应重视结构的耐久性问题

桥梁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侵蚀,并要承受车辆、风、地震、疲劳、超载、人为因素等外来作用,同时桥梁所采用材料的自身性能也会不断退化,从而导致结构各部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既影响了使用又增大了经济损失。

3.2加强混凝土质量管理

首先,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建材标准采购材料,并由始至终地保证水泥材料的质量稳定、不变质,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要采用水热化低的水泥;其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人必须按照强度等级、抗渗等级配比混凝土,还要充分控制好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进行分层浇筑以及设计合理的养护措施,通过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席、草帘等确保降低温度应力,避免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再次,在浇筑混凝土时一定要振捣充分,尤其是腹板内预应力管道比较集中的地方更要

做到不欠振、不漏振,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3.3充分重视桥梁的超载问题

汽车超载主要有三种情况;其一是早期修建的老桥超龄负载运营;其二是桥梁通行的车流量超过原设计;另一种是车辆违规超载。前两种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设计荷载的变化和交通量的增加;后者是车辆使用者违法超载营运,后两种超载现象在我国公路运输中较为普遍。桥梁的超载一方面可能引发疲劳问题。超载会使桥梁疲劳应力幅度加大、损伤加剧,甚至会出现一些超载引发的结构破坏事故。

3.4加强桥梁结构质量管理

首先,施工单位要仔细精确地做好测量工作,放线定位工作要做到准确无误,不能出现丝毫偏差。在桥墩、桥台施工完成后,要将桥梁的平面位置完全确定下来;其次,由于桥梁结构形式很多,施工工序和技术较复杂,要求的施工工艺较精确,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从混凝土的振捣、养生、到预应力的张拉等都要严格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再次,还要着重注意桥梁外观的美观平滑,不能出现由于施工手段的缺陷或混凝土振捣不均而引起的外观质量欠缺。

4.结语

对钢筋混凝土桥梁的裂缝要进行调查、分析和验算,以判裂缝的性质以及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在公路建设工程中,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成败得失。确保公路桥梁施工过程的质量以及施工安全虽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在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管理中一定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为了将工程质量管理引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道路施工管理毕业论文 篇2

一、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我校道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第5周到第16周, 由一名教师独立指导4~6名学生, 一周安排辅导的时间不少于2次。一般是给定1:2000的地形图、交通量、自然地理条件、材料供应以及路线起终点、设计车速等, 让学生进行一阶段的施工图设计, 设计成果包括说明书、设计图纸 (包括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涵洞、路面结构和特色设计等) 以及相对应的表格, 另外还包括施工图预算、文献综述、翻译等内容。对于所有设计图均要求在坐标纸上手工绘制, 并再用计算机绘制出图一套。完成后, 分小组进行答辩, 学生进行挂图或用幻灯片的方式答辩。

1. 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优点。

我校道路工程专业历史悠久, 经过多年的实践, 实施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 (1) 毕业设计选题四年内不得重复。如果是连续多年重复, 很多学生就会修改甚至拷贝以往学生的设计成果, 造成毕业设计失真。而四年内不重复设计图纸, 这样学生抄袭的概率微乎其微。 (2) 交叉评阅, 综合评定。为了使学生的答辩成绩更加客观和公正, 采用指导教师评阅、其他教师交叉评阅和答辩小组评定三部分组成最终的毕业设计成绩, 其比例为50%、20%、30%。而且如果有一方给出不合格, 这名学生的总成绩也为不合格, 实行一票否决制, 避免了个别教师的主观性或者是学生答辩临场发挥不好导致成绩低下等现象的发生。 (3) 常规设计加特色设计。在平、纵、横、涵洞等常规设计的基础上, 再加上一个特色设计。如没有特色设计, 学生的成绩最高不超过“中”。特色设计由学生根据个人即将面对的工作性质和兴趣爱好自己选定题目, 如安全设施设计、绿化设计, 又或者是施工组织设计等。因为有成绩限定, 特色设计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对今后学生参考工作后也有积极的作用。 (4) 优秀毕业设计公开答辩。对于指导教师和交叉评阅得分均为优秀的学生, 不参加小组答辩, 直接进行公开答辩, 使答辩成绩更加客观公正, 也会促使学生更加认真、仔细。

2. 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不足。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原因, 致使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1) 教辅模式的局限性。实行单个教师独立辅导多名学生的教辅方法, 虽然这样做明确了责任, 但也存在单个教师专业知识面欠缺的问题, 如勘测设计的老师对路线比较熟悉, 路基路面的老师对路面结构、挡墙比较熟悉, 所以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指导。 (2) 学生过分依赖计算软件。目前道路设计的一系列过程均可以软件实现, 很多学生为了减少工作量, 先用软件实现, 再抄描手工图, 而不是自己计算。而且在软件应用时也不求甚解, 致使很多设计细节错误甚至和原设计要求有较大差异。 (3) 学生出勤率较低。很多学生在辅导时间内不能参加, 当然也有单位实习、找工作等原因, 但有一部分同学平时不做, 最后2周左右时间内突击完成, 往往是参考别人的成果或找人代笔, 当然也是错误很多。 (4) 设计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找到工作的同学应付毕业设计, 只求过关;找不到工作的同学忙于应聘而不安心做毕业设计。另外, 在教辅的过程中, 也存在不注重引导学生思维, 就毕业设计而设计, 完成图纸了事, 很少去深入地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毕业设计的目的

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这个能力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点: (1) 科学逻辑思维能力。这点尤其重要, 这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 不具备这种能力, 就没有方向、没有方法去思考面临的问题。 (2) 专业基础能力。毕业设计是对以往专业课的总结、融汇和运用, 不论毕业后是从事管理、施工、监理、检测等工作, 都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能力, 一个工程的设计图纸如果了解得不够深入, 必然会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3) 查找文献能力。遇到问题应该知道通过什么方式去解决, 在哪里可以找到参考的相关文献, 如何查找, 怎么做到更全面、严谨等。 (4) 绘图能力。包括手工和计算软件, 手工绘图就需要掌握核心的专业知识, 各种曲线在图纸上如何确定;计算软件如何使用, 各种参数的设置, 遇到错误怎么修正等。 (5) 沟通、合作能力。这点在将来的工作中非常重要, 个人的能力是局限的, 如何充分地整合资源、高效地完成任务是将来要面对的问题。 (6) 写作能力。往往理工科学生对这点不重视, 但在将来的工作中会应用很多, 如施工日志、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等, 通过毕业设计中的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说明书等内容进行训练提高。

三、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改进建议

针对我校道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管理模式中的不足, 结合毕业设计的目的, 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1. 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主要是指要解决什么问题, 目的是什么, 问题的构成、要素、达到目的有什么方法, 如何评价结果, 如何改进等。这个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阶段, 在毕业设计之前让学生思考设计的目标是什么, 如在符合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舒适、安全、节约、环保等, 知道这个目标之后, 在选线的时候就要考虑怎么做才能使得设计方案更符合目标, 高填深挖不符合节约、环保的目标, 应尽可能避免等,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 由于各方面的限制, 不可能每个目标都最优, 还要有个平衡、协调的过程。又如在涵洞设计时, 要让学生明白涵洞的作用是什么, 设置的原则是什么, 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以往有些学生的图纸上, 地面线在涵洞出水口以上, 根本就无法排水, 这样的涵洞设计即使各部分细节设计得再完善, 也没有价值。有了科学的思维能力后, 设计时就可以考虑得更全面、客观, 从而避免出现这样的根本性错误。

2.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和研究, 和设计院的设计人员相比在具体项目设计上还是缺少经验, 设计水平还是有差距, 所以对于指导教师, 学校应积极地鼓励或者是给予政策支持, 让教师到一线的设计岗位上去实践, 当然也可以去项目管理、监理岗位等, 毕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的问题不一样, 这样在指导学生的时候就可以贴合实际, 游刃有余。还可以聘请有丰富设计经验的校外人员与在校老师一起指导毕业设计, 对于双方以及学生都是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机会, 在理论和实践上可以更好地融合、贯通。

3. 提升专业实习锻炼。

如果对工程现场、工程结构不熟悉, 在设计时就会感觉很抽象, 很难入手。一方面在以往相应专业课时加强专业训练, 以便和毕业设计相衔接, 如在小桥涵课程中,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 提供对应的地形资料, 进行涵洞和小桥的设计, 设计深度要求相同, 这样在毕业设计时很快就可以上手;另一方面在毕业设计前的现场实习时, 要让学生全面、详尽地了解施工现场, 认真检查实习报告, 对于学生的疑问, 尽可能对照现场实物进行解释。让学生感受施工单位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 要尽量做到多与施工技术员沟通。另外, 在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时, 教师应准备多种图片、视频或动画等资料, 包括内部结构, 学生遇到疑问时, 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问题所在, 更方便理解和应用。

4. 多方式多手段进行指导。

实行教师联合指导, 不同专业方向的老师根据毕业设计的进程分别进行重点辅导, 实行几个不同专业老师一个小组的模式, 可以克服单个教师的局限性, 充分发挥各自的学术专长, 学生的受益也更多。另外, 目前实施的方式只是指导教师在固定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答疑, 很有可能出现学生有问题时找不到教师, 而没有问题时刚好是见面时间。所以, 指导教师可利用校园局域网、Internet上的专设BBS以及E-mail甚至视频方式在特定的时间接受学生的咨询或接收学生传过来的设计图, 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回复。

5. 实行阶段任务答辩。

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前期不干, 后期突击的现象, 应实施阶段任务答辩, 每个阶段的答辩成绩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 这样就可以有效促使学生认真地对待毕业设计的每一个过程。具体可以分平、纵、横断面;涵洞、小桥;挡墙、路面;施工图预算等几个阶段, 分别由相应的专业教师负责阶段答辩。经过几个答辩回合后, 在最终答辩的时候学生的设计成果会更加完善、规范、合理, 答辩时的准备也会更加充分。

本科生毕业设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同时也是一个综合的教学过程, 持续的时间长, 遇到的问题多, 各高校也在不断完善其管理模式。通过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改进建议, 目的是使我校道路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升华所学专业知识, 进一步健全自己的科学逻辑思维模式, 能够较为独立地解决工程中的问题, 毕业后在相应的岗位上可以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永平.公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0, (2) :104-106.

[2]蒋建国, 郭志坤.关于道路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思考[J].中国教学与研究, 2010, (41) :78-79.

道路施工管理毕业论文 篇3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砼;沥青路面

前言

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市政道路质量建设和运行的安全。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施工技术,应用于市政道路施工建设可以有效的减少行车中的噪音和减少行车部件的损坏,保证市政道路行车的通畅。因此,加强对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施工准备工作分析

1.1对原材料的控制分析

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因其本身具有噪音小、耐磨性强工期短、路面平滑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运用于市政道路施工,但其工序比较复杂,工艺要求较高。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原材料的选择和控制,选择高标准的沥青,确保沥青材料符合相关的指标以及最低要求。同时,施工单位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还要考虑到经济适用的原则,合理的设计市政道路的结构层的厚度和施工材料的选择。

1.2相关参数的设计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为市政道路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为此,在市政道路的施工设计阶段,必须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道路留有一定的扩充空间,便于日后的优化和改建,扩充空间的大小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和计算确定,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另外,还要充分掌握所选混凝土的各项指标,从而选取与之对应的沥青材料,并对施工中不稳定因素进行预测,从而使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建设中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1.3基层验收分析

对于高等的沥青砼路面的施工,一般情况而言都是采用集中热混合搅拌,适用机铺摊的方式进行作业。要提高砼路面的施工质量,各项指标都要达到行业的相关标准,做好拉线作业。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减少裂缝的产生,每隔十五米的距离要做好切缝铺设土工格栅。施工中使用的所有材料都应该有相应的化验单、生产厂商和生产日期。在原材料购买回来以后,还要做好材料保存工作,防止出现潮湿现象。

1.4施工设备检查

在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施工之前,施工人员要对施工中用到的所有设备进行养护处理,并对没个设备涂抹上相应的润滑油,仔细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对于有问题的设备,要及时的维修;对于施工中应用到的计量这杯要进行校验测试,待测试准确之后再投入使用。

1.5人员的组织

在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工作以后,还要组织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召开技术交底会议,明确每个施工人员的职责和职能,把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明确施工中的技术规范、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和施工的要求。

2.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施工设计

2.1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设计目标配合比分析

在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的实际环境、市政道路建设的等级、道路路面的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规范化的矿料配合范围内合理的设计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在分析完以上的因素和指标以后,再综合的选择材料

2.2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设计生产配合比分析

在生产配合比例的设计工作中,施工人员首先要检查施工中使用的集料是否满足目标配合比例,如果不满足的话,就要反复的调整冷料仓进料的比例,直到达到平衡化工料为止。同时,还要对材料进行马歇尔试验。

2.3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验证生产配合比分析

在完成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以后,要进行原材料的试拌和试铺工作,在试验成功以后再用于市政道路的正式建设,通过减少骨料粒直径和增加骨料用量的方法,提高混合料的均匀性。

2.4摊铺施工

如今,使用较为广泛的摊铺施工方法只要有两种,分别是运用人工进行摊铺和运用大型机械进行摊铺。在运用大型机械进行摊铺时,需要对道路等级、结构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选取适宜的机械设备,在摊铺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机械设备的进料斗表面抹上隔离剂,从而确保摊铺机械进料的流畅性。为缩短施工周期,根据施工的经济条件,可选取两台或多台摊铺机同时进行摊铺施工,摊铺机械之间应保持4-7cm的间距。摊铺机械在使用之前,应进行预热,在摊铺过程中,应使机械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如无特殊情况禁止改变摊铺机的速率,从而防止沥青混凝土材料发生离析,另外还要指派专业人员对摊铺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如果摊铺完毕的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波浪现象,需要快速找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妥善处理。

如果道路不具备使用大型摊铺机械的条件,可运用人工对道路进行摊铺施工,与机械摊铺相同,在施工之前需要在每一把铁锹表面抹上均匀的隔离剂。在摊铺施工过程中,边缘位置的刮板是人工摊铺的重点和难点,不仅要掌握好刮板的力度及频率,还要使刮板尽量一次性完成,确保刮板和摊铺的统一性。另外,人工摊铺施工的速度较慢,沥青混凝土材料在长时间的放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质,因此应对材料进行完善、科学的处理,从而较少不必要消耗,提高施工的经济效益。

3.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的质量控制

3.1优化水损施工分析

在沥青路面的结构中,水分可以通过缝隙进入路面结构,有的还可能会渗透到矿质的集料中,如果市政道路里面的张力过于夸张,就会导致沥青和石料阀的黏附削弱,甚至产生完全脱离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市政道路路面出现严重的损坏现象。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理。在集料的施工过程中,要把剥落损坏减到最小。初始的粗糙集料被压碎以后,其结构也就比较的粗糙,路面施工的表面集料也要通过处理,待其干净以后再进行施工。

3.2缝隙施工分析

在市政道路路面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拖工机工的构造物和路面接缝两端没有做好施工工作的话,就会造成路面出现缝隙的情况。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缝隙的处理工作,及时的修补缝隙。要做好接缝处理工作,最关键的是要切除接头,用切割机把残缺的沥青混合料切除掉,再进行接缝处理工作。

3.3压实混合料分析

施工人员在完成了混合料的刮平和摊铺工作以后,要及时的对中线进行检查,在检查的过中,如果出现了不规则的地方,施工人员要及时的进行调整,保证路面的规则性。在压实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做好初压、复压以及终压工作。在碾压的过程中,要做好温度的控制工作,碾压作业的每个阶段其温度也是不一样的。在进行初压工作的时候,其温度不得低于120度;在进行复压的时候,其温度不得低于90度;在进行终压的时候,其温度要保证不得低于70度。施工人员在进行辗压工作的时候,是采取纵向碾压的方式进行的,在材料摊铺的时候,由较低的路面往较高的路面进行匀速碾压。

总结语

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做好市政道路的施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变革日新月异,面对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市政道路建設施工技术也要不断的更新,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施工,确保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众多实践证明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优化是巩固质量,保证市政道路的性能。

参考文献:

[1]周伟.塔什干国际机场修复工程沥青砼道面施工技术[J].福建建筑,2011,05:99-101.

道路工程类毕业论文 篇4

1 路基路面施工关键技术

1. 1 夯实技术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路基路面压实技术为夯实技术。在实际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对大面积的市政路桥工程的压实作业常常会选择面积与体积较大的夯锤进行,并且在粘土的路面环境下采用夯实技术的效果更为明显。夯实技术在施工作业中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夯锤从高处下落的冲击力与荷载力压实路基路面,在此过程中能够排气缩孔,对路基路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压实。除此之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路基稳定性,并且能对路面状况进行平整及压实,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安全。

1. 2 滚压压实技术

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采用滚压压实技术的主要方式是利用机械滚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及荷载来压实路基路面。并且在滚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土层颗粒之间的挤压来避免市政路桥工程可能存在的形变隐患,从而能够有效地增加路基路面的紧实度。而滚压压实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滚压施工能够有效地避免路基路面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颗粒之间的孔隙度,最终起到紧实路基路面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市政路桥工程中采用滚压压实技术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碾压次数及分层碾压的厚度进行严格的把握及控制。主要目的在于避免过度的载荷对土体结构造成破坏,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土层结构的抗剪能力,影响市政路桥工程的路基路面施工质量及施工效果。

1. 3 振动压实技术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比较常用的就是采用振动压实技术,主要方式是利用压路机振动器的高频运动及传导至压实滚轮上的振动力进行施工作业,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路基路面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并且能够在碾压的过程中进行土层颗粒空隙填补工作,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路基路面的压实程度,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实际作业的过程中,采用振动压实技术具有花费时间短及频率大等特点,特别是处于砂砾土等比较粘性土质的环境下,振动压实技术在对路基路面压实工作中,往往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2 市政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的控制要点探析

2. 1 工程案例

某道路工程的主干路长为 1. 2km,路面为沥青混凝土材料。道路含一座 D1000 管涵。周围为农田,并且经过一处淤泥深为 1. 5m 的鱼塘,局部填方路基的原地面坡度达 1∶ 4.在对路面浇捣混凝土时,已经临近夏季,日均气温达 28 摄氏度。在本工程路基填方施工时,合适的做法是地面坡度 1∶ 4 处修筑台阶,每层台阶厚度不宜大于 0. 3m.对鱼塘路段,清楚底部的淤泥,换填透水性高的回填料处理。管涵施工应注意,填土路堤在涵洞每侧不小于两倍孔径的宽度及高出洞顶 lm 范围内,应采用非膨胀的土由两侧对称分层仔细夯实。每层厚度 l00 ~200mm,特殊情况亦可用与路路堤填料相同的土填筑。

2. 2 具体施工的控制要点

( 1) 控制含水量。采用土壤压击实试验来确定路基路面压实施工中路面土壤的含水量。市政工程中路基路面要取得较为合理的压实度,路基路面土壤的含水量是较为重要的参数,含水量高则路基路面的密实度会降低。一般,在路基路面压实施工中,路面土壤含水量最佳波动范围是 2%以内,在这个范围内才能确保压实施工的效果。如果路基路面土壤含水量超标,必然造成土壤压实度降低,进而导致路基路面的稳定性降低,可能导致路面弹簧土的出现。若含水量低于含水量合理范围,碾压施工的作业难度将变大,路基路面施工的压实度将难以保证。故而对路基路面施工中土壤压含水量的控制要确保在合理范围内,这也是保证压实效果和压实施工均匀性的根本所在。在做路基路面压实施工前,要对路面土壤的含水量做随机抽样检测,并设置合理的抽样间隔,以判断路基路面工程不同施工段路面土壤的含水量差异,从而达到合理控制路面土壤含水量的`作用。

( 2) 控制结构层均匀性。评价道路结构具有的均匀性,通常用路面压实的效果做评价标准。通过工程实践分析,路基结构层内体板作用的大小会对工程路基路面的稳定性起到决定性影响。粉性土质对水的抗腐蚀和抗冲刷作用一般,故而需要确保整体板体性和路基路面压实度,才能确保路基路面在投入使用后具有合理的稳定性,并实现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隔离目的。若出现路基局部区域强度不足,可能会对整个道路工程的质量造成恶劣影响。道路结构在宽度上要保留足够余地,确保道路断面具有优秀的工作状态,让路肩与路面形成良性衔接。

( 3) 控制原材料配比及路基路面的碾压。市政工程路基路面施工中,可能会出现外掺料量浮动问题,若施工压实的含水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不会对压实施工效果造成破坏性影响。然而路面施工中混合料出现配比问题,因为外掺料与土容重具有较大差异,可能会对路面压实施工的压实度造成较大影响。路面土壤中含土量较高时,压实后混合料的干容重会变高,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路面压实度虚高。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分析,只做现场干容重进测量并足以控制路面压实度,要真正做到合理控制路面压实度还是要加强对混合料配合比的控制。严格限制矿料中有害成份的含量,土块含量应小于 1%; 软石含量应小于 5%;料场需硬化; 不同规格的材料要分类堆放,严禁混放; 对于粗集料及细集料应覆盖,以防污染。

碾压质量控制碾压是保证沥青路面的力学性质和功能特性的重要组成环节,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压实度。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碾压温度控制: 碾压温度是影响沥青混凝土密实度的最主要因素,沥青混合料的温度越高,其塑性越大,越容易在外力作用下缩小其空隙和增加密实度,同时越容易获得较好的平整度。②碾压机械: 碾压机械的内在质量对路面的压实度和平整度影响很大。目前,用双钢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组合的较多,不仅数量上要满足,碾压组合一定要明确其对路面压实的互补性。③碾压程序: 在适宜的温度下,碾压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在施工现场,组织好的碾压是初压、复压和终压使压路机各在相互衔接的小段上碾压并随摊铺速度依次向前推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所以工程项目部要始终严格要求,不违反操作程序,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质量自检体系,坚决服从项目部、监理办的安排,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办法,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做到质量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科学严谨。在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必须科学的选择压实施工技术,并严格把控各个施工技术要点,以此保证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以及整体的施工质量,为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邱浩浩,王华。 关于公路工程项目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分析[J]. 黑龙江交通科技,( 02) : 166 -168.

[2]郭帅。 新形势下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分析[J]. 交通世界·工程技术,( 11) : 100 -101.

[3]端木晖。 简析市政路桥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J]. 福建建材,2015( 12) : 60 -61.

道路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摘要 篇5

本文主要结合昆明市珥季路的建设情况,将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工程建设实践相结合,对道路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分析了政府监督所发挥的作用,总结经验及其不足,进而提出改进措施。文章以珥季路工程项目为研究基础,首先概述了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涵义、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质量管理思想等相关理论,分析了市政道路质量管理发展现状。其次,介绍了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管理有关的理论,包括工程质量管理和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原则、基本原理及现状。

第三,对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控制进行论述,研究了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市政道路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介绍市政道路工程基于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阶段,研究各阶段工作要求,质量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要点。

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篇6

一、意义:

心得总结:

实习生活很快就这样就结束了,在这次毕业实习过程中,在实习工地的工人师傅、工程师的帮助下,我对实习过程出现的专业知识困惑和问题,虚心向他们请教和学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而且还从建筑工人师傅老前辈那学到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现将实习以来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由于我们是在学完所有专业课后才进行这次实习的,因此这次实习是比以往任何一次实习都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在学完测量学,桥梁工程,路基路面设计,等课程后,才开始实习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更充分地理解了专业知识学习,进而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专业技能。

首先,通过这次毕业实习,使我更深刻地的掌握了我们路桥专业知识。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后,逐步具有了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都是理论知识,除上课认识学习和假期专业实习外,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已学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以前学习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正确的认识。以前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础的内容,所运用的模型和原理也是最简单的类型。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日趋规范和完整以及人民群众对建筑安全、合理、经济的更高要求,工程上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和疑惑,如何快速正确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我想,那便是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原理,根据问题具体找出“瓶颈”所在,找到突破口去解决好。其实,这些基本知识和原理很多我们都学过,但如何将他们联系起来,用于解决和、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学以致用”的另一方面是“ 以小见大”。许多知识、原理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其次,通过这次毕业实习,使我更清醒地意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无论是从事设计还是施工或监理工作,我们都应该注重提高施工管理效率。这次毕业实习的两处工程单位,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在福建双永高速的工程实习中,给我的感受最深刻。路桥施工管理要考虑的内容多,范围广,所要安排的工作任务量更大,但这直接关系到土建工程的进度和效率。印象最深刻的路桥工程,所以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工人们在工地上忙碌但有序,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也是在施工现场步步不离,认真将施工工作效率提高到最佳,而项目工程负责人则在工地现场指导。因此各项工作都在计划进行中。

另外,施工管理还包含员工的技能培训,在福建的双永工程中的实习,通过这些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和科学管理方法,施工效率有了很大提高,这样十分有助于施工的连续性和可续性。最后,通过这次毕业实习,使得我更全面地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其实,在这么短暂的毕业实习中真的很难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在这几天的毕业实习中我从更全面的角度认清了今后所从事路桥工程工作所需要努力的方向。正如在实习中许多老师和工人师傅们所说:“毕业后从事路桥工程工作,需要的是谦虚和学习”。

的确,从大学毕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我们所面临的如同一张白纸,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在等待我们去努力。因此,面对那么多长期从事路桥工程的同行前辈,他们工作经验比我们丰富,知识学的比我们扎实,学识比我们渊博,我们只有耐下心来,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我们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也才会在土木工程这一艰苦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领域取得更大的收获。

另外,在这次毕业实习环节中,我也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尽管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了专业知识,但是当前所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广,尚不能轻松胜任土木工程工作,因此,尽管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但我应该将所从事的工作看作是新的学习的开始,只是在实践中学习,才会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由于以前专业实习时间较少,因此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与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所获取的阅历更是很短缺。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抓住机会,多向路桥工程工人师傅学习,同时要转换学习方法和态度,改变以往过于依赖老师的被动吸收学习方式,应主动积极向他人学习和请教,同时加强自学能力和驾驭解决难题的本领。

三、专业知识在工程中运用不够灵活。通过这次毕业实习,我切实感受到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欠灵活。这主要是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这些零散的知识点运用起来很困难,因此,今后在学习和实践中应该重视积累和运用,使所学的知识由量变到质变,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毕业实习很快就告一段落了,但通过这次短短的实习,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以前在课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这些新的收获,将对我们即将走上岗位的工作具有更实际的指导意义。

二、桩基础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

1、桩基础的施工技术现状;按施工法方法,桩可分为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挤土桩三大类。 以泥浆护壁法钻孔扩底灌注桩的成孔方法为例,也有四十种以上,扩地方式可分为反循环扩底、钻头钻扩底、正循环扩开、扩刀下开、扩刀滑降及扩刀推出等方式;钻头钻扩底又分为水平推出、滑降及下开和水平推出的并用等方式。

2、常用桩型、桩工艺的选择; 在选择桩型和工艺时,应对建筑物的特征(类型、荷载性质、桩的使用功能、建筑物的安全等级等)、水利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别、地下水位标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环境、施工经验、各种桩施工法的特征、制桩材料供应部门的生产技术分析比较,最后选择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桩型和成桩工艺。

a.国内现状 由于我国地幅辽阔,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类工程要求又不相同。大致可归纳有以下特点; 1〉大直径桩与普通直径桩并存; 2〉预制桩与灌注桩并存; 3〉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与挤土桩并存; 4〉振动法与静压法并存(非挤土灌注桩) 先进的现代化的工艺设备和传统的施工设备在各国都有合适的地层土质、环境与要求,也有发展、完善和创新的条件。

b.在国外已经出现用液压打桩锤取代筒式柴油锤的趋势。与筒式柴油锤相比,液压打桩锤具有桩锤短、噪声低、无油烟、每一次冲击产生的桩贯入度较大等特点。

三、桩基础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1、桩的尺寸向长、大的方向发展基于高层、超高层建筑物及大型桥梁的主塔基础等承载的需要,桩径越来越大,桩长越来越长。

2、桩的尺寸向短、小的方向发展 基于老城区改造、老基础托换加固、建筑物纠偏加固、建筑物曾层以及补桩等需要,小桩即锚杆静压桩技术日趋成熟。

3、向低公害工法桩方向发展。 筒式柴油锤冲击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虽然具有桩身质量较可靠、施工速度快及承载力高等优点,但由于其施工时噪声高、振动大和油污飞溅(三者统称为一次公害)等缺点,在城区的住宅群及公共建筑群等场地施工中受到很大限制,为此静压实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在国内得到业主的青睐。

4、向多种桩身材料方向发展 以灌注桩为例,桩身材料种类亦出现多样化趋势,普通混凝土、无砂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及微膨胀混凝土等。打入式桩亦有组合材料桩,如钢管外壳加混凝土内壁的合成桩等。

5、向埋入式桩方向发展。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的设桩工艺有打入式、压入式(静压式)和埋入式三种。前面提到筒式柴油锤冲击式(打入式)施工中存在一次公害。打入式和压入式设桩工艺在施工中产生挤土效应,使地基土隆起和水平挤动,不同程度地对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产生不良影响。

四:桩基础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1、施工工序 主要施工工序:平台施工——埋设单护筒——钻机就位——钻孔——成孔—— 一清 ——安装钢筋笼和导管——二清——浇注砼——凿桩头平台施工

市政道路施工管理 篇7

关键词:市政道路,准备工作,施工管理

一个市政建设的好与坏, 已经直接关系到了这个市政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对外招商引资幅度以及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市政道路作为市政的构架, 支撑着市政这个庞大的躯体。随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 对市政道路的修建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提高功效保证质量, 缩短工期, 降低成本, 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是我们一起探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1 施工前准备工作的管理

施工前准备工作是如期保证施工任务的必要前提。施工前准备工作在进行时。若考虑不周或不够充分, 势必影响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 它直接关系到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通过这些年的工作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 我们在确定道路施工计划目标后, 要立即着手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工程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材料计划、机械设备使用计划等相互关联的各种计划。根据市政道路施工的特点和复杂性, 重点要抓住主要矛盾, 掌握进度, 预测和控制影响工期的不利因素, 市政道路施工和城外公路施工有所不同, 这是由市政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2) 图纸会审、熟悉施工图是施工单位抓好施工质量管理的前提。施工管理人员拿到图纸后。应认真细致的进行审读。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并把所建工程的使用功能贯穿其中进行思考, 发现问题, 必要时可以会同监理方和施工方对原设计进行研讨, 并做好记录, 到图纸会审时提出所发现的问题和对进一步完善设计的建议, 力争在施工之前解决问题。经过图纸会审之后, 应使建设工程的各方都能对修改后的设计图的施工内容和技术要求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

(3) 在市内修建道路, 受环境影响比较大。不仅受居民、行人的干扰, 而且往往不能中断交通所以在开工前, 对所施工的道路交通流量必须进行调查。制定解决方案, 为施工创造便利条件。另外由于市政道路具有容纳各种管线的功能, 上水、下水、煤气、供热、通信等管线都埋设在市内道路中。因此在施工中按照工序, 必须分清主次先后顺序, 同有关单位搞好协调, 这一点至关重要只有掌握好各种管线的位置, 才能使我们的施工顺利进行。

(4) 道路施工受天气影响较大。如在进行开路槽施工工序时, 我们要提前掌握天气情况, 尽量避开雨天, 以免造成路槽被泡。影响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进而影响整个工期。另外在市区内施工, 由于有时受工作面的限制, 要把工程材料进一步细化, 和材料供应商及时沟通。以保证材料准确按时到位。施工准备工作的完善直接影响我们的施工。会为保证工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施工现场管理中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

技术管理就是对承担道路工程施工的生产技术准备和施工现场的管理, 它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要熟悉施工图, 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如发现某些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时, 应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待设计单位同意并修改施工图后, 才能进行施工。同时, 为了做到心中有数, 一定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开工前请设计者给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员介绍工程总体情况, 重要部位的注意事项以及施工工艺的要求等, 使技术员、施工员了解工程全貌并进行技术准备工作。施工现场是施工生产操作场所, 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机械设备管理以及人员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是非常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虽然我们是研讨技术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等却又很难截然分开。这里限于篇幅, 重点还是突出技术管理。施工中训练有素、技术较高、品性较好的劳动者队伍, 是保证工程实践的关键因素, 这样一支队伍在技术管理下。才能步调协调完成任务。因此, 各工序的技工, 都应经过岗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到技工岗位上工作。对一些重要工序和有特殊要求的工作, 必须通过专门的技术培训。对新工人除技术训练外, 还必须进行技术安全教育。在采用新技术或进行关键性工序之前, 要进行技术训练, 在熟悉各步操作规程之后。方能正式实施。施工现场对各种材料应实行技术管理。对材料的质量、数量、品种、存放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外。还应设置工地试验室, 碎石对原材料以及施工过程中, 进行必要检验和试验, 以保证工程质量。

2.2 施工操作规程

工程中每个工序各个工种都有其自己的操作规程。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技术管理中, 一方面要执行已有的操作规程, 另一方面要对新工序、新工艺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在试验室结合现场的试验方法, 对工程分部的检测方法都是技术管理的内容, 这些都属于技术规程管理的范围。

2.3 施工内业的技术管理

工程实施中技术内业是繁杂而细致的工作。它包括:技术档案管理、技术资料的整理与分类、技术报表、修改与完善施工设计以及研究新的施工方法和手段等内容。这里着重说明技术资料和技术档案。技术资料包罗万象, 既有建设单位的、设计单位的也有施工现场的。当技术资料收集之后, 应该加以整理。而后分别列出归入技术档案或自存资料, 这些工作从工程项目一开始, 就应有专人收集和整理, 必要时还应补充、复制和摧索。技术档案管理, 原则上按国家规定办理, 但是, 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制定自己的实施细则。以便分级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技术档案要根据归档要求项目。应规范化、准确、完整的贯彻执行, 及时归档确保竣工验收时符合要求, 否则不应验收工程。

2.4 材料现场管理

道路施工材料费用约占工程成本的50%。材料的使用和保管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 现场施工把管好、用好材料作为一项落实降低工程成本措施来抓, 避免施工中浪费、丢失情况的发生。

2.5 机械设备现场管理

道路施工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很多, 只有正确地、合理地使用机械设备, 使它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 才能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率,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我总结出以下两点很重要:首先, 必须根据道路工程的规模、场地条件、经济效果选择机械设备, 并对它们进行比较'选出最优的。其次, 要根据机械设备特点,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并布置好施工工作面及运行路线, 排除施工的地上地下障碍物。

2.6 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所有的工程项目均是通过人将材料组织而创造出来的。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怎样才能将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有机地结合成近卫军。首先, 必须营造出一种荣辱与共的氛围, 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 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项目大家庭中的一员。这样, 就需要我们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对工人要奖罚分明, 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 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 培养凝聚力。其次, 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 各岗位职责, 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一支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 面对工期紧逼, 技术复杂的工程, 只有坚决服从指挥, 才能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道路工程生产任务和工程质量都是由工地现场人员肖接或间接参与完成的。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是在现场施工员的直接领导下, 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遵守施工操作规程, 重视安全生产, 努力降低各种材料消耗。做好文明施工。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操作, 保质、保量、按期、安全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3 结束语

总之, 市政道路施工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 必须事无巨细, 随时做好防备工作, 方方面面均需有所准备, 同心协力, 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温金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J]中国西部科技.2005 (08) .

[2]何永雄.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初探[J]现代企业文化.2008 (18) .

[3]张康强.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研究[J].科技风.2008 (06) .

[4]杨肯, 李敏.市政道路路面改造中旧水泥混凝土的病害处理[J].大众科技.2010 (04) .

[5]徐筑红.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及控制要点[J].科技信息.2010 (12) .

[6]张光辉.浅析市政道路超薄沥青加铺层方案与施工要点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0 (27) .

道路施工管理毕业论文 篇8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正在不断加快,相应的市政道路建设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市政道路的具体施工中,沥青道路由于耐磨性较好、施工的工期不长、车辆运行平顺等特点,因此应用范围较广。沥青道路的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市政道路的整体施工,对于日后人们出行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沥青道路施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建设;沥青道路;施工技术

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交通流量的急剧增加给我国市政道路的具体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市政道路的建设工作就具有较强的重要意义,且市政道路的建设多以沥青道路为主。沥青道路不仅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后续的养护也比较简单,施工过程中也不会给市政道路建设带来额外负担。因此,市政部门应当重点关注沥青道路施工的问题并对其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一、沥青道路路面常见的主要问题

(一)裂缝

图1 沥青道路裂缝示意图

在沥青道路路面的常见问题中,如上图1所示的裂缝是最常见的一种问题。其中,沥青道路的裂缝主要可以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及龟裂。横向裂缝主要是由于沥青道路的路基出现了反向开裂或路面受到了气温骤降的影响而出现了收缩,纵向裂缝的出现通常是因为沥青道路的路基出现了不均匀的沉降或路面出现了冻胀现象。裂缝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沥青道路的具体使用。

(二)水破坏

沥青道路的路面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在雨水与雪水的长期侵蚀下,路面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坑槽与麻面,严重时还会出现路面松散现象。从外因来讲,沥青道路路面出现水破坏,与降水量有关,从内因来讲则与沥青道路的路面材料及施工质量有较大关系。

(三)翻浆

在夏季与秋季,降水量通常较大,雨水会持续深入路面,造成路面潮湿,水分在地下积聚,进而在冬季引发路基膨胀。而到了来年春季,此前积聚并结冰的水分出现大面积融化,已经出现膨胀的路基则会坍塌,水分无法及时排出就会造成路基变得潮湿、松软,车辆在进行碾压之后就会出现翻浆现象。

二、对市政道路建设中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的探讨

(一)拌料

在沥青道路的施工技术中,拌料技术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拌料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在沥青道路施工具体位置附近建立一个拌料站,如果施工位置周边没有条件建立拌料站,施工人员也应当选择就近位置建立拌料站,以免拌料工作受到运输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质量较差。拌料的形式主要有连续拌料与间歇拌料,连续拌料在操作时工序比较复杂,容易出现进料不稳定现象,所拌制的材料质量经常不达标,因此应用受到限制。与连续拌料相比,间歇拌料比较常用,不仅操作相对简便且效果较好,并且适用于不同环境的路面。

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进行拌料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两种温度,即加热温度与搅拌温度,如果温度控制出现严重偏差,所拌制的材料质量必然不会达标。在拌料工序结束之后,检验人员还要进行质量检验,注重分析材料的均匀程度,如果所拌制的材料出现了结块、粗细料分离等现象,就不能让其用于沥青道路的具体施工环节。

(二)运输

在拌料环节结束之后,就需要进行材料的运输,这一技术对于材料的最终质量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需要施工企业及施工人员给予高度重视。

某施工企业在沥青道路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视沥青材料的运输工作,该企业主要选择的运输车辆都是专业化程度较高、载重较好的大型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该企业的工程管理人员要求司机合理把握行驶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如果运输车行驶速度过快,颠簸会比较严重,沥青材料会出现离析;如果运输车速度過慢,沥青材料则有可能在冷却状态下出现凝结。由于该施工企业对沥青材料运输进行了合理控制,因此保证了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不受影响。

(三)摊铺

在上述两个环节结束之后,就要进行摊铺工作,这一环节在沥青道路的施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沥青道路路面质量最终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

1、人力摊铺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等级较低的沥青道路,可以采用人力摊铺的形式。在人力摊铺的过程中,要在工具表面涂抹一层隔离剂或对工具进行加热,以避免沥青材料与工具出现粘连现象。施工人员还要在进行人力摊铺的同时进行刮板施工,并且要保证刮板的力度与频率,以防沥青材料出现离析现象。

在人力摊铺过程中,应当进行全幅摊铺,对搭接处进行振实,保证不出现凹坑,这样,就可以保证摊铺环节不会出现裂缝。

2、机械摊铺

在进行机械摊铺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在机械设备表面涂抹隔离剂,避免沥青材料造成进料斗堵塞。在对一级公路进行探摊铺的时候,施工人员要将宽度设置为7.5米左右,并且采用多台摊铺机联合施工的形式。施工人员需要将多台摊铺机排列成梯形状,保证每一台摊铺机是前后错开的,从而实现并列施工。需要注意的是,相邻的两台摊铺机之间应当保证3㎝至6㎝的搭接量,且搭接错开量一般不小于20㎝。

如果施工人员发现在机械摊铺后,沥青道路的表面出现了裂纹,就要针对裂纹出现的原因进行及时解决。如果裂纹情况特别严重,就需要进行重新摊铺,以此保证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与此同时,在进行机械摊铺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考虑自然因素,如出现低温、暴雨、大雪天气,就要暂停摊铺,并且还要对沥青道路的摊铺位置进行保温,保证其初始温度处于最高值。

结语:

市政道路建设中的沥青道路施工虽然难度并不大,但是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之下仍会出现相应的不可控性,导致沥青道路施工后路面出现裂缝、翻浆、损坏等。沥青道路施工质量如果难以得到保证,就会给市政道路建设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施工人员需要针对沥青道路施工后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保证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以此保证沥青道路施工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傅志文.沥青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应用[J].门窗,2014(07).

[2]王彦玲,朱海涛.浅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4(23).

[3]岳峰.关于市政道路建设中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23).

[4]仇佰策.市政沥青路面道路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

上一篇:关于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的思考下一篇:居民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