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讲话稿:对学校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精选14篇)
大家好!
在高等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每个人的照顾下,在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有一些令人鼓舞的变化,但仍然有与领导的期望差距,我们觉得负担还是很重,面对工作还很艰巨。根据学校的现状,我认为这个学年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仍然年轻的教师要把培训作为头等大事
教师水平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我们学校教师的情况已经大大缓解了12年,但结构不合理,教师目前的情况和缺乏学术领导者仍然很突出。现有69名教师49岁,3岁以下28岁以下,占教师队伍的一半以上。他们充满活力,充满激情,是学校的希望。它不仅与学校目前的发展有关,也与学校的未来发展有关。因此,青年教师的培训仍然是我们学校未来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以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期,使他们尽快成为教育和教学的支柱。重量。在以往的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只关注三个方面的培训: 一是按照教师礼仪规范班级;第二个是尽快熟悉和熟练使用我们的学校教学模式;三是能够准备单行五环模型。参加工作一至两年的教师的重点是提高独立掌握教材和使用一线五环模型的能力,鼓励任何班级教师提高鼓励教育和教育的水平。对于超过三年的教师教学,有潜力专注于扫盲,教育和教学艺术的学科。除了老师的想法,提高身份的目标这个学年仍然在突出的位置。
二,仍需要更精细的标准来促进实施工作
近几年来,我校在学校管理,团队建设,课堂改革,道德教育,物流支持等方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框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施方法,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增强空间仍然很大。例如,一些工作没有实现,原因是分工不具体,或者不是设计为联锁工作责任机制,然后,例如:一些工作被实施,没有实现期望的结果,主要是因为标准不高,粗心,不重的细节。这些问题的原因,原因在于工作的精细程度 而且标准不高。任何事情上的具体突破,具体深度,具体实现。在未来工作中按照既定思路进一步细分功能和位置,详细分解每个决策,目标,任务,计划,指令,从而实施管理体系,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等链接,使工作制度化,格式化,程序化。注意做一切好,在每一个细节上的卓越,并努力做到最好。
第三,仍然关注老师的校园生活幸福指数
一、班级管理育人
班级管理无小事, 事事皆育人。班级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蕴涵着教育因素, 班级管理无闲人, 人人皆育人。我们要求每个学生树立“班级是我家, 管理靠大家”的理念, 特别是班级干部, 要依据各自的岗位特点发挥表率作用。班主任要明确学生是管理的主体, 为了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性, 可以把自我教育作为切入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管理, 自己教育自己, 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班级管理无空时, 时时皆育人。学生在校的时间长, 从早晨进校到下午离校, 管理者不能时刻都跟着每一名学生, 因此应有针对性地紧紧抓住以下几个时段的管理, 全方位渗透教育。我们充分利用上课、下课和课间等环节渗透文明礼仪、道德常规教育;在学生早晨、中午、下午的进校、离校和课间活动中, 加大教育管理力度, 与学校保安取得联系, 安排值班巡逻, 及时处理偶发事件, 保证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在管理中, 只要做到人人相关、事事相连、环环相扣、处处相应, 班级的管理育人工作就一定会得到切实贯彻、落实。从这一点来说, 一切管理工作最终都应当, 也完全可以落实到育人。
二、教书育人
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是最常见的育人方式和途径, 这就对所有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做到学科教学与育人相结合, 做到教学质量与育人质量并重、教学工作与育人工作同行。教书育人, 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天职, 教书是手段, 育人是目的。《礼记》说: “师者也, 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切实做到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和各项活动中, 绝不能只管教不管导。一个只知道埋头教书的教师, 充其量只能是个教书匠, 只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 才是一个好教师, 所以应从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入手, 进行教书育人工作。我们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 都有育人计划, 都有育人意识, 都有育人内容, 在学科教学的同时, 把学生的德育培养、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各科的教学让学生明礼、诚信, 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 学会成材, 学会生活, 学会生存, 学会发展。在全体教师和领导的共同努力下, 我校的教书育人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学生毕业时不仅领取了学业毕业证, 而且学会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和知识, 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环境育人
近年来, 我校始终坚持优化育人环境, 坚持环境育人,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自然、和谐、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使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孩子周围需要高尚的灵魂, 需要良好的人格环境。学校在注重师德建设的同时, 格外强化教师人格形象的塑造, 要求教师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注重做“人”, 做善良、正直、勤奋、向上的人, 用良好的人格形象影响学生。
学校在重新规划了校园、走廊、教室及办公室的基础上, 增设30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板报及画廊, 并在班级、走廊的墙壁上悬挂几十幅做工精美、艺术韵味浓厚的装饰画和富于教育意义的书法作品。在教室内布置丰富多彩的室内文化。这些景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发挥了软环境和硬环境的育人功能。
四、服务育人
对学校工作来说, 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做好服务育人工作, 尤其是突出服务育人所能起到的作用。学校各部门要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 以优质的服务、热情的态度、文明的风尚和模范的行为, 在精神上、思想上和道德上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学生在受服务的同时得到良好教育。和谐不仅是一种氛围, 一种境界, 更是一种社会关系。学校在为教学、科研和生活提供服务的同时, 也担负着“服务育人”这一重任。学校服务育人主要通过以身作则、美化环境、规范制度、严格管理、热情关爱及实践锻炼等几大途径实现, 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近年来, 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不断增强学校的服务能力, 不断加强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多方筹措资金, 用于新建校舍, 增加电教设施, 美化校园环境, 真正实现校际间的教育均衡发展, 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服务, 充分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同时利用远程教育接收室等现代化教育设施, 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队伍建设;教育活动;家校共管
对于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企业所需的合格员工。在今年双选会上,我校与企业招聘负责人员探讨了企业究竟需要怎样的员工的问题,总结出三个关键词:态度端正、踏实肯干、善于学习。企业更加看重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素养。针对我校学生现状,笔者就如何抓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重点抓好“四支”队伍建设,强化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保障
1.建设一支有思想、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工作队伍。学生科、保卫科、团委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龙头,选拔责任心强、工作有方法的工作人员,配强人手,责任分工。
2.建设一支有爱心、能力强、有方法的班主任队伍。班主任是最直接的教育管理者,也是教育管理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十分重要:一是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建立老班主任带新班主任的工作模式;二是建立班主任的激励机制,鼓励有爱心、能力强、有方法的教师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三是班主任考核要注重过程和实效性;四是加大班主任奖励力度,特别是要加大班级流失少、班级建设好、做出突出贡献的班主任的奖励程度。
3.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有耐心的宿管队伍。学生在宿舍的时间较长,因此宿舍的管理和宿舍文化建设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宿管队伍建设是重点。平衡正式职工与外聘职工津贴,建立激励机制,鼓励责任心强、素质高、有耐心的职工到宿舍管理岗位。将宿舍单纯管理变为宿舍文化建设的阵地;将学生宿舍职工培养成学生生活的导师,发挥他们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4.建设一支责任心强、讲正气、敢说敢管的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团委、学生会干部、班团干部总数超过了在校学生的四分之一,学生干部讲正气、讲原则,能对校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要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的选拔、培训、考核、奖励措施。
二、重点抓好“四个”教育关键点,突出学生教育管理针对性
1.抓好入学教育及军训的关键点。学生刚进校时是最佳教育时间,是最容易培养良好习惯的时间段。结合实际情况,教师要树立学生教育管理“严”字当头的思想,强化军训工作,通过军训系列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服从的意识,保证学生的仪容仪表着装、寝室内务卫生、个人习惯等方面达到基本要求;通过入学教育,让每位新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树立新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归宿感。
2.抓好新学期开学初的教育关键点。学生寒暑假归来,思想上比较松懈,必须进行必要的教育工作,包括对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仪容仪表着装的检查、教室清洁、寝室内务卫生等,新学期要有新气象、新目标、新任务。
3.抓好周日返校集中教育关键点。必须在学生放假归来时,对前一周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对安全隐患进行必要警示,布置当周任务,时刻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4.抓好各种放假前的教育关键点。学校要一直坚持开展清明、端午、中秋、元旦等节日放假前的应急疏散演练与集中教育工作。很多学生违纪事件是在放假后发生的,必须在放假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提醒与强调。
三、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教育活动,营造教育管理的良好氛围
1.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实际情况,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开展活动,让全体学生感受中国的崛起,将学生个人命运与祖国繁荣紧密结合。
2.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学生远离虚拟网络,积极投入社会实践锻炼,培养个人道德素质,形成基本的职业素养。
3.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载体,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等活动,扩展各种咨询形式,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4.就业择业教育。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自我定位,是教师学生工作的重点。通过就业择业大讨论、辩论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
四、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配合,形成三维一体教育管理模式
1.抓好教育与教学的相互配合。学生教育与教学工作要相互配合,德育要在课堂上进行渗透。教师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应该是检查教室是否干净整洁、桌椅板凳是否整齐、学具是否准备齐全。对于学生不交作业、补考等情况,班主任、学生工作部门应该全力配合并督促,教育学生从细节着手。
2.抓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尽管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缺失,教育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但是,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实现家校共管的建立,形成教育管理的家校互通,使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相互配合,形成教育管理的合力。
3.抓好专题教育与日常教育的配合。每学期每个阶段都要有教育主题,必要的专题教育必不可少。如心理健康教育周、行为规范检查周等专题教育活动。
4.抓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教师要时刻掌握学生在校园外的情况,同时充分利用纪念馆、养老院、企业等方面的支持,为学生提供校外教育实践平台。
综上所述,要抓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四支”队伍建设是基础,“四个”教育关键点突出针对性,“四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是关键,“四个”方面的配合拓展学生教育管理的内涵与外延。
参考文献:
[1]齐明.新时期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继续教育,2007(6).
2013年1月注定是华北水院60多年历史上令人难忘的时刻,是应该载入史册的时刻,申大成功、博士授权单位和三个授权学科通过评审,捷报频传,实现了华水几代人的梦想,令人激动!令人振奋!作为。
校已经开始工作重心下移,但是还没有真正的实行二级管理。可参考郑州大学等高校的做法,学校只做宏观管理和协调,目标责任和财权、利益分配等统统下放二级单位,加大二级单位自主管理,实现真正的大学管理模式。
2、严格博士培养过程
全校师生历经千辛万苦争取到的博士点,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在博士生招生上一定要宁缺毋滥!培养过程要严格把关,博士毕业生质量事关我们学校博士培养信誉的关键,一定要顶得住方方面面的压力,把博士培养工作做实,博士生毕业的标准和要求是死杠杠,谁都不能突破!在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上,郑州大学这方面有非常好的办学经验,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的肯定和推广,可以借鉴。
3、科研奖励制度的延续性
1、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卷面上,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书写糊涂不规范,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等,是导致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养成的后果,应当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平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2、应多关心“学困生”。此次考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很不理想。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予这些 “学困生”多一些关注,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工作,及时给予补缺补漏,确保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应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试题中有2道题目的错误率极高,其中1道是能力提升题;结果全镇满分的只有13人。学生处理灵活题能力比较差。在抓好学生的“双基”,确保中等学生的水平、努力转化后进生的同时,也要注意调动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使其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激起学生思维向深度、广度的延伸,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4、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考试中很多学生计算诸如20×1.5、20×15、0.4×0.4等这样简单题目都出现了错误,可见计算能力不是很好。虽然新课标规定了学生在关于较大的数计算中可以使用计算器,但对于简单的数的计算还是口算及笔算速度会比较快和合适。因此提高学生的口算及笔算能力势在必行。
5、注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促进其思维的深度、广度、灵活性及综合性。
6、注重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学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出现了多种式的练习题型,如图文题、短文阅读题,及综合运用的题型。这些题大多都是把解题条件放在图、表等之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或阅读来解决。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薄弱,原因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不强,而导致找不到解题条件。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建立清晰的概念,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外,还要认真观察,正确分析和理解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我本期由于腿受伤在家休息未上班,所以我只能把我去年秋季任教的数学期末统考情况加以叙述分析。
那次考试,在全县统一安排,全镇认真组织下,取得了圆满的结束,现将我带的五(1)班数学考试质量做以下分析:
一、学生考试质量状况。
本次考试,我班级共有57名学生参加考试,平均分为73.5分;及及格率为73.7%,优秀率为45.6%。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0分。(其中有3个学生智商严重低下,他们是来完成9年义务学业的)。
二、试卷命题的分析。
试卷由3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基础知识(1)填空(占20%),(2)部分为判断题(占6%),(3)部分为是选择题(占10%),第2部分为计算题(占34%),第3部分为解决问题(占30%)。整份试卷,在理念上能以《数学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为指导;命题立足课本与配套的导学练习,题材均是学生所学过的非常熟悉又熟练的内容;紧紧围绕课本为主,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考查,彻底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做较全面的摸底;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和创新思维的内容,有与生活相关的题,也有个别是能力提升题,从题型上看,试题全是学生常见的,熟悉的题型(课本与导学练习中一字不变的题目)。
三、对学生答题的分析
从试卷反映看,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约为50%,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占28%,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题占15%。结合我校五年级的实际情况,觉得试卷较简单、较活,考试成绩却一般。主要体现在:
基础部分中:判断题和计算题学生掌握得较好,填空题和选择题有部分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如:填空题的3题,个别学生没有认真理解带分数的分数单位和真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一样的,需要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去计算,选择题的第2题:把5克盐放进45克水里,盐占盐水的几分之几?而大部分学生却用直观的感觉去判断5/45,忽视了平时盐水是盐和水的质量和,反映出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问题。学生的口算能力较差,在第1题的口算题中,34份试卷中仅仅7个同学得满分,大多学生马虎大意,把该化解的分数没有进行化解。在解决问题中,由于教师平时讲得比较多,学生练得也较多,因此掌握得较好。但对应用题的第5题、题中给了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在四周贴上商标纸,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有些学生不知道需要求哪四个面的面积。
另外从本次考试中,可是看出,大部分学生忽略细节,如:解方程不写“解”、用方程解决应用题不设“未知数”、在解决问题中忘了写“单位”。
四、改进措施
1、根据试卷上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定出相应的计划;
2、注重基础知识,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
3、加强知识的梳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加强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6、加大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培养。
五、今后努力方向
1、爱护学生
继续着眼于教材,稳扎稳打,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用一颗真心持之以恒地关爱他们,尤其是后进生,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教书原则。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多注意王辰和刘苏昊,多和他们交流,这两个学生不是反映慢而是懒。在今后的工作中多督促。对于赵修文和陈永康,虽然这两人基础太差,但也不能放弃他们,尽量让他们多学点知识。
2、注重过程
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利用多种方式与途径去分析弄透每一道题目,尤其是面对复杂的应用题的教学,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先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种思维去分析与解决。
3、应用数学
除此之外,数学注重的是“用”,因此结合教材,尽量的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学习材料,多做多练,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引进教学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用武之地。结合我们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发,自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而且会有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与解决。这种自发的学习与解决是最有效果的。最终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抓实、抓牢。
(2)培养学生认真看题、审题、倾听、细心等一些良好数学习惯。
(3)课堂上多关注学困生,知识重难点都不要轻易放过,加大培优扶困力度。
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 许绍勇
自87年走上学校后勤工作管理领导岗位,至今将近20年,在这期间,耳闻目睹绍兴教育事业的发展,真可谓是日新月异,本人也随着发展浪潮,从管理10多个班级的东湖中学到要管80多个班级的职教中心,从整治破旧低矮的危险校舍,到几乎每年要新建近万平米的现代化教学大楼,职务不变,但管理内容和对象却是全新的。在这10多年的管理中,在这同一岗位的不断磨炼中,按理说应该是驾轻就熟,但事实上仍是每天忙碌,每天紧张,陷于事务。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为学校的“先行官”,为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感觉每天都是新的,也终有难题等着去解答。但事是繁琐的,心是浮躁的,很难静下心来。这次教育局直接“命题作文”,逼得只能静下心来就自己分管的这块作些反思。下面的几点工作思考如有不对,请领导指正。
一、新时期中后勤工作的重点
学校总务后勤工作虽千头万绪,但总括起来只有四个字:即管理和服务。在物资缺乏的年代,总务后勤的重点主要是千方百计采集物资,管好物资,有计划的用好物资,以保证教学需要;但在现今,只要有钱什么都不缺的情况下,并在全社会正大力提倡“以人为本,以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总务后勤工作的重点,1显然必须从“物”转到“人”,一切工作要以师生的需要和利益为出发点。而这“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总务后勤工作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要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观点。只要查一下档案,你就可以发现,学校所收到的上级文件、通知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内容都是涉及到学校师生的安全问题,最近公安部出台的“学校公安八条”和教育部出台的“学校安全六条”是最典型的例子。学校安全是个大概念,内容包罗万象:从校舍到饮水,从交通到吃饭,从活动到休息,从安全保卫到物资使用,除了“心理健康”这一课题和总务后勤关系较小之外,其余均和总务工作紧密地联系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虽说学校法人代表是当然的责任人,但作为校长的副手,同样是责任重于泰山,如果不是警钟长鸣,在工作中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学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来考虑和把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那么,新建造的校舍,可能会出现“豆腐渣”现象;新开设的食堂,可能会成为食物中毒的源头;新添的物资可能会成为隐形杀手,新铺设的电缆会成了防火隐患,新栽种的大树则成了阻挡视线的障碍„„不一而足,更不用说本来隶属于总务后勤管辖范围的校园保卫和校产维修的安全问题。这上面所提到的每一件假设只要有一件变成事实,那么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肯定受到严重影响,也就不用再谈什么教学质量了。因此,学校后勤工作的重点,在今天,其重点工作必须转到“确保学校平安”上来,把“安全第一”的观念,真正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上,体现在每一次行动中,宁可慢点,麻烦一点,适当多化一点钱,为确
保校园的安全,师生的平安,作为第一要著,这才是最大的为教学服务、为师生利益着想。
二、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学校作为培育人的主渠道,其育人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对总务后勤来说,要求他们在工作中,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无可厚非。但在实际工作中,其实后勤的管理与服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物,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原来学校规模较小的时候,管理者也就是服务者,两者并不冲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的计划经济已经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代替,学校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学校的总务后勤人员又不可能无限止扩充,这就必然给管理和服务带来矛盾。早几年前,大力提出的“学校后勤社会化”,其实质就是对学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一种改革尝试,其目的是让市场给学校提供服务。虽说这仅停留在高校,但在市属学校部分开放的“市场”中,也可看出这样做的好处:稽山中学食堂由文理学院服务公司承办,是其中的典范。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朱宝铜处长最近在浙江大学视察中,明确提出:“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是目前学校后勤工作改革中比较成功的经验。就以我校食堂为例,中午在食堂就餐的师生有3000多人,早、晚两餐则各有2000多人,每天近万人次的就餐,如果还是按照十年前由学校总务后勤部门提供服务的话,光是食堂从业人员就绝对不会少于50人,而且学校和学生的矛盾还为相当突出,因为饮食服务业的特点是办得最好,也不可能让所有的人满意。学校
和服务对象之间如果产生矛盾,将是直接面对的。现在通过市场化运作,学校经过挑选把食堂承包给社会,总务后勤部门仅是作为管理者,其身份也由服务方变为监督方,这样使学校与学生之间直接的对立矛盾得到转化,学生即使发生“罢餐”这样激烈的行为,也只是对某一服务者的不满,既不直接影响师生关系,也不影响学校稳定,而且学校还能节约一部份资金。在这里,后勤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食堂的管理上,管理从业人员素质、食堂的卫生、饭菜的质量、进货渠道、消毒环节等。推而广之,学校后勤的主要功能将随着社会和学校的发展,基本剥离“服务”的功能,而管理好了这些基本事务,也就是做到了“服务学校、服务师生”。在这里管理和服务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三、后勤管理必须制度化、程序优先
在物资充盈的今天,凡是“管理者”,均难免给人以遐想的余地,尤其是总务人员,从原来主要是服务者,现在“升格”为主要是“管理者”,对他们来说,怎样管理,是个陌生的课题。在服务的时候,他们明确“对象第一”,正如商店里的营业员把顾客看成是上帝,在学校里,学生就是“上帝”,那么在管理中,谁是第一?还是学生吗?个人认为,应该是制度第一、程序第一。在后勤管理中,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是防止腐败的根本;按制度狠抓落实,责职分明,则可防微杜渐,使管理中不致出现漏洞。而至于现在提倡的“人性化管理”,这不是体现在管理的随意性和因人而宜上,而是在制度制订时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在制度中体现人性化。当制度执行时,则是刚性的、第一位的。就拿我校于96年试行,98年在全市执行的“大宗大额物品采购招投标制度”来说,该制度的推行,有效地保证了该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使干事的人能干净干事,既量化了工作的质量,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要使这个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是学校的一切采购工作都纳入这个轨道,使之制度化、经常化,不留一个口子,无任何特殊的不执行理由。如果真这样做了,即使在某次采购活动中因各种原因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执行程序在先,所以主要问题还是在修改制度上,而不会产生人员管理上的随意性。
一、重视专业思想教育
在我国,职业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其先天“营养不足”和后天“发育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社会认同度准心偏移。 家长在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时, 往往因认识的局限表现出各种不理性举措,以致学生进校后情绪波动大,思想不稳定,极易掉进“职高无用论”的怪圈,及早并及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尤为重要。
专业思想教育应以集中教育为主, 渗透于学科教学全过程,并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进行。 首先,给学生讲清楚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使学生了解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与发展动态, 懂得职高与普高是同一层次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 其次,讲明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振兴经济、提高全民素质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懂得读职高一样有前途。 再次, 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发展前景、 优势, 使学生尽快了解并熟悉本专业概况及人才需求规格,以便调整自己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 同时,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并参与社会实践, 或者请已经就业的优秀毕业生做专题报告会,唤起学生自信和激发专业兴趣。 也可就各种媒体上出现的与专业相关素材做针对性点评和举办专题知识讲座,使学生把思维面和认识面拓宽到课堂之外。
二、引导学生定位合理的目标
由于受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 无论是社会、家庭,抑或是学校、教师,往往忽视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或唯一标准。 如此基调和环境,促成学生目标定位的不科学性。 部分学生虽然天天都在盟誓,但没有一天对自己满意过;虽然天天都在努力,但最终还是事倍功半,久而久之,信心和斗志丧失殆尽,留下的只有对自己的不满意和不愉快。
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缺点所在;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分清哪些事该做,哪些事该马上做、该怎样做;思考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现在,设计自己的将来。 其次,目标定位要合理并切合自身实际,注意目标定位的多向性和绩效性。 再次,要求学生做到学习上进步的同时,加强自身能力和特长培养,注重专业技能提高,形成良好学习品质,保持严谨的生活作风, 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注重过程,强化管理
职业中学教师从事的是把人力转化为智力, 把智力转化为生产力的劳动, 是把职校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者的职业。 因此, 我们首先应加强常规管理工作,从严要示并正确引导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其次,把握正确的心理导向,使之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成才观和价值观;再次,同步地把行业规范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和做好铺垫。 此外,开展好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多加强指导并充分挖掘和利用活动中的教育因子,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竞争真实的存在,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真地玩味发展和表现自我的成功喜悦,以激发学生不断开拓、不断进取和敢于创新的顽强精神。
四、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学生往往很在乎老师的评价,在意老师能否公平、公正, 实事求是、一视同仁。 鉴于此,班主任必须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一是学会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地从学生所处角度、位置、 环境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予学生同等关注。
二是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予鼓励和热切的期待。
三是不吝惜爱心的投入。 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使之觉得老师在乎他、关心他和信任他,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
关键词:学校教研;不当之处;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11-2
如今,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在倡导教研活动,校本教研。一般认为,没有教研活动,就跟教学水平低下划上了等号。而且如果一个学校没有一些省市级的教研课题,大家在一起交流的时候,校长,老师都会觉得脸上无光。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研对每个学校都很重要。
在我们学校,我们要求所有学科的老师必须要参加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复备。有一天,我没有事先打招呼,就静静地坐在高一数学集体备课的办公室最后一排。只见主备人拿出一份事先准备好的教案,我看了一下,应该是从网上下载的,因为还有其他学校的标题呢。只见所有的高一数学老师就把这份教案抄在“听课记录”本上,抄完以后大家就坐在一起闲聊,时间到了,大家就把这份记录上交教导处存档作为教研过程的证明,这次集体教研活动就结束了。
事后,我到办公室思考了良久。今天的网络搜索可以让教研不费吹灰之力:不会写教学论文,上网搜;教学反思没灵感,上网搜;课题研究没方向,上网搜……可以这么说,学校的档案柜里装着的大多数是这些网上搜来的东西。
现在很多学校也都有一些课题研究,原本这样的课题研究是让教研有的放矢,接近教学。可是,眼下的教研动力是来自职称的评定,因为职称的评定需要有课题研究成果。于是,大多数的学校,教师几乎人人都参与课题研究,看上去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然而,我们去细究研究的水平和成果呢?毋庸讳言,其实这些所谓的成果大多不是研究所得,而是网上搜来的,不具备交流和推广的价值。
课题研究也需要有论文的支撑。其实,论文的写作是把课题的思路、概念厘清的一种手段,在写作的过程中加深对课题的理解,个人的实践操作的感悟。但是,今天很多老师写论文是一种迫不得已,为了评职称,东拼西凑。更有甚者,找到论文代写,不用费脑筋,花一点钱就万事大吉。当然,其中的思想和自己的教研活动没有任何关系。
这些虚而不实的教研活动,非但没有任何的积极作用,还充满了负能量:教会教师作假,习惯于作假,麻木于作假,带坏了教师队伍的风气,破坏了教研的名声,让人觉得教研不过如此,严重妨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白白浪费了时间。
那么,这样的风气和错误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
就我个人观念认为,教学和教研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但是教学工作有很多硬性的指标可以去考核,升学指标的完成与否,均分的排名等等。而教科研有的时候只是用来装点学校的门面和教师职称评审的,它就可以软,就可以成为形式主义。学校的领导更多的时候眼睛是盯着升学率来看的,而对于教科研则是在装点门面的时候才会想到。可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真正的科研引领,长久下来学校和个人的教学水平不可能有大的提高。今天的教研流于形式应该来说学校领导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教学成绩而没有长远的规划。
改变目前学校教研工作乏力,浮于表面,弄虚作假的状况应该是学校领导刻不容缓的事情。有的时候和同行们交谈聊天,从学校的现状谈到学校的发展,结合很多教科研先进学校的一些好的做法,结合本校的具体实际,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领导团队的自身教研素养
一所有发展前途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支乐教研、懂教研、善教研的领导团队,这样教研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和学校才能得到发展。校长对于本校教学研究中的组织作用不在于靠行政命令的方式指挥教师教研,而是以专家的角色引领教师教研,靠自身的示范效应和人格魅力对教师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在我们学校,校长人人都参与课题研究,每次教研活动都深入到教研组,作为一名普通学科老师,认真准备材料,积极组织发言,在课题研究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参与各自学科的教研活动。
二、构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在《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一书中提出此管理观念。学校作为教师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应该成为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要尊重教师个体的发展愿望,创设一切便利条件,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教师群体合作力,形成一种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并凭借着群体间持续不断的互动学习与实践,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的显现,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学校每学期都给教师推荐相应的阅读书目。工会、教科室每学期都定期开展教师读书交流报告会,老师们畅所欲言,交谈读书心得体会。图书阅览室安排了茶水,咖啡,小点心,让老师们在教学之余乐意来阅览室读读书,写写东西。在学习型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无论是课堂、办公室、课外的交流当中,甚至于在学校食堂的午餐桌上都有学习与交流的发生。那么在这样的学习氛围和文化环境当中教师所得到的是一种耳濡目染的熏陶,感受到的是一种乐于思考,勤于交流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三、培育反思文化,促进教师自我革新
自我反思,是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标志。反思一旦成为教师的一种教学研究行为方式,必将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教师文化。所以,任何一所学校都要培育一种重视反思的学校文化。特级教师余映潮总结过总结的成长之路:“不离学术,不离实践。”“实践”就是指认真教书;“学术”就是指多读书,多反思,多研究,多写作。在反思中成长提高。我们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着力打造反思型教师。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善于反思和总结,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做到教学前的反思,提高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的反思,根据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进行“二度设计”,及时修正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有反思,揣摩教学中的“得”与“失”,扬长避短,使自己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四、健全合理的教研绩效评价机制
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够激励教师积极地参加教研活动,把“要我研究”变为“我要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特别重视、科学制定评价教师教研工作的绩效,这是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建立起透明、公正的绩效评估制度应该,我想应该包括科学的考核方法;严格的考核纪律;健全的考核机构;及时的反馈和沟通。这样的评价机制能使参评者心服口服,扬长避短,凝聚人心,达到共同提高。评价方式上,要注重形成性的评价。校本教研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慎做结论,要关注整个过程状态,包括参与、思维、情绪、生成等。只有同教育教学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够使评价更有利于校本教研的展开。
五、搭建丰富的成果展示平台
成果的展示与评价是对教师教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肯定。这儿所说的成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论文或获奖证书,也包括教师平时的心得体会、随笔等,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都是辛勤耕耘的成果。在校本教研中,只要教师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任何教师都会产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展示给别人的冲动。而当研究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肯定时,更会增强其信心和自豪感,增强进一步研究的内在动力和激情。当研究成果被指正时,也会因为发现自己的不足而兴奋,产生更深入研究的热情,并通过展示可以看到别人成果的长处和在参照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静海四中副校长马增利
创新是事业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处在一个创新的时代,唯有创新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教育局党委年度工作要点发出了德育创新的动员令,体现了高瞻远瞩的工作策略,落实工作目标、深化德育实效成为我们基层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自己在德育创新工作方面的思考发表一孔之见:
一、培养创新意识——加强学习
(一)在学习思考中理解德育创新工作的内涵 一般来讲基层德育工作创新切
忌“假、大、空”和“高、大、全”。导致德育创新神秘论和产生畏难怵头情绪。应当说变革德育方法和渠道是创新、在原有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是创新、对德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的使用也是创新。德育创新体现在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和时时处处。坚持这样一个理念,德育创新就有了广阔的空间。
(二)在学习思考中启迪德育创新工作的思路 既然德育创新成为我们的主动
行动。那么我们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你真正的阅读一本书籍,都会产生灵感的火花。现在我们可以学习的真是太多太多,单是一个互联网就可以叫你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关键是要拿出学习的实际行动。
(三)在学习思考中明确德育创新工作的方向 学习不仅是一个继承的的简单
过程,更要注重批判和思考。固步自封要不得,拿来主义同样要不得。先进理论具有时间性、区域性特点,而教育对象个体的差异也客观要求我们必须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去合理借鉴,针对性吸收。从而确定自己创新工作的方向。
二、培养创新精神——立足实践
(一)德育创新要以实践为基础 一是要注重在德育基础工作上做文章,离开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心理教育、背离《守则》、《规范》、《规程》空谈德育创新可谓“皮之不存,毛则焉附。”二是要突出实践过程中的创新。创新是为工作的服务的,因此创新要紧紧围绕德育工作的实践过程展开,要突出工作设计、组织环节、组织形式、组织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不能背离工作本身作场外之功。三是要把握德育工作实践效果。创新的归宿点是提高德育实效,这也应当作为评价创新工作的唯一一把标尺。只有这样,创新才会具有现实的工作意义,才会成为干部教师的工作追求。
(二)德育创新要以实践为保障 首先,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反思,要在对
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查找不足,在总结教训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尝试,这是创新工作的出发点和内动力。其次,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工作创新的思路,既然是创新就难免存在问题,创新就是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中曲折前进的历程。第三,德育创新的成效要在德育实践当中去检验,这种检验不仅体现在创新工作的结果如何,更体现在创新工作过程中干部教师及学生的精神体验。以实践为保障开展学校德育创新工作可以赋予
创新极大的生命力,焕发干部教师创新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德育创新工作的意识。
(三)德育创新要以实践为动力 第一,实践对德育创新具有指导作用。成功
实践是创新工作的目的,实践的内容是创新工作的方向,实践的过程是创新工作的历程。第二,成功的德育实践激发创新的动力。当干部教师通过创新取得成功的时候,实现了自我发展的需要,其结果就是会激发更大的创新热情去从事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创新活动。第三,德育创新体现着实践的内在要求,德育实践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知、情、意、行的过程,千人一面的德育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要求。任何德育过程都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唯有创新德育才会有出路。
三、抓住重点深化创新实效
(一)抓创新队伍建设要重点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的德育创新工作队伍是做好
学校德育创新工作的关键。要善于启用敢于创新、懂得创新、能够创新的干部教师领导学校的创新工作。在此基础上做好三件事:一是搞好学习和培训。二是明确创新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三是建立创新工作的校内组织。保障创新工作顺利展开。
(二)抓创新激励机制 学校要出台德育创新工作的奖励制度,明确创新工的奖励办法、奖励标准。将德育创新工作和干部教师评优、晋级、任用直接挂钩。造就德育创新工作的强势氛围,形成人人讲创新、人人做创新工作的局面。
(三)抓创新课题立项 德育创新工作不是简单盲目的创新,要体现创新的价
值、创新的意义、创新的实效。要规范创新行为,实现创新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为此,第一学校要把握创新工作的课题方向,第二要制定并审议通过创新工作计划,第三要对重点创新工作申请课题立项,确保课题研究和创新实践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黄剑渔
一、工作理念:
1.安全是学校稳定的基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首先确保安全,安全得不到保证,学校就难于安定,学校不安定,一切工作都将受影响和干扰。
2.质量是学校生存的保证。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追求质量和效率,没有质量的低效劳动,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是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的。
3.品位是学校文化的象征。学校的一切工作和学校全体师生的言行举止都要注重品位,没有品位就没有地位。
4.品牌是学校形象的标志。名师、名生、名项目都是学校的品牌资源,没有品牌的学校就似如没有灵魂的生命。
二、工作举措:
(一)学校管理方面,要把精力花在“和谐”上。
就学校而言,我们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促成和谐而展开。学校的管理要在促成学校的和谐发展上动脑筋,班级的管理要在促成班级的和谐发展上想办法,学科的管理要在促成学生学业的和谐发展上花功夫。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要突出以人为本,着力打造和谐人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师生平安。安全质量是学校的第一质量,确保师生的身心安全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最基本要求。为此,学校的一切工作都首先要考虑安全因素,学校的一切人员都要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各职能部门都要制订本部门所辖工作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做到常检查,常反馈,使安全的警钟长鸣。
2.加强沟通,增强信任,建立情感,提升团队凝聚力。学校支部、行政和工会要建立相应的与教职工定期交流、沟通的工作机制,班主任要建立与家长、学生定期交流、沟通的工作机制,教师要建立与学生定期交流、沟通的工作机制。
(二)师德建设方面,要把重点落在“爱生”上。
师德的核心是爱生,爱生的集中表现是敬业,敬业的主要标志是工作认真、责任感强。具体要求是:
1.规范职业言行,呵护学生身心。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还很脆弱,粗暴的言行将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伤害,同时也会有损于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崇高、完美的形象。在学生面前,我们必须规范职业言行,让学生听了你的语言感到温馨,看了你的行为感到亲切。2.贴近学生心灵,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真正的掌握教育的主动权。要掌握学生的心灵世界,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使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的朋友。只有成为学生的益友的老师,才能真正的成为学生的良师。
3.改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学生的学业有否进步是家长衡量老师工作优劣的重要标准,也是最终检验教师职业道德境界的重要标志。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不仅是教师爱生的又一具体表现,更是教师的职业使命所在。因为教育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一切学生的一切发展。
(三)品德教育方面,要把重心放在“习惯”上。
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走向低重心、求实效、重养成的行为规范教育。
1.加强学习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学习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要重于学科知识的教学和智能的开发,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就不可能形成优良的学风。为了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我们一是要全员参与,二是要确立重点,三是要明确要求,四是要坚持不懈。
2.加强活动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活动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学生的安全和学校的秩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学校的校风和学生的文明程度。加强学生的活动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要重安全防范,兼文明礼仪,强训练指导,勤检查督促。3.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要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学校可利用橱窗、板报等宣传环保教育,尽量让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另外,要强化这方面的教育,还应该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和配合。
(四)专业发展方面,要把视线盯在“实战”上。
1.以课堂为阵地,磨练自己的基本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备课,勤于反思。学校教导处可以通过增加检查的次数要起到督促的作用。
2.以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为支撑,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了使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一是要求教师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二是要求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相结合,三是要求以课堂教学为结合点。
3.以严谨治学和创新教学为依托,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名师可以出高徒,严师也能出高徒。每个教师纵然有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但无论怎样,严谨治学和创新教学是形成每个教师独特教育教学风格的最基本要素。严谨治学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创新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灵性,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4.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根本,扩大自己的社会知名度。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更是教师的生命线,质量低劣的教师是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的。为此,要想扩大学校和教师的社会知名度,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当今减负的呼声中,如何使教学有效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五)形象塑造方面,要把切口定在“品位”上。
教师有教师的形象,学生有学生的形象,学校有学校的形象,但无论是师生个人的形象还是学校集体的形象,都要向完美的方向去塑造。在形象的塑造上,品位起着极大的作用。一句话,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品位的提升。教师要做到:1.关注自己的语言品位。2.关注自己的行为品位。3.关注自己的处事品位。
(六)声誉提高方面,要把目标锁在“宣传”上。
声誉直接影响利益,学校的声誉是要由教师的声誉和学生的声誉来支撑的,名生可以催生名师,名师可以催生名校。从这种意义上去认识的话,我们应把提高学校的声誉寄托在宣传名生名师上。
1.拓宽宣传渠道。宣传的渠道要拓展,既要有通向社会的宣传渠道,又要有通向家庭的宣传渠道,还要有通向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和兄弟学校的宣传渠道。在宣传渠道的拓展上要无孔不入。
2.策划宣传内容。宣传是要有内容的,尤其是向社会的宣传,则更要关注宣传内容的典型性,即要有新闻价值,不然媒体是不会报道的。为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要策划宣传亮点,组织开展活动,挖掘现有优势。
关键词:中职学校;基础会计;企业会计;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15-01
一、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不断增强学习自信心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理解、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较为薄弱,因而在学习方面往往有比较强的自卑感。因此,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特别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去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用心钻研,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笔者在《基础会计》第一堂课的教学中,一般不是直接讲会计理论,而是精心收集历届财会专业学生成功的范例以及学生在省、市级比赛和高职考试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介绍给每位学生,激励每位同学都能学好会计专业,而且都能学有所成。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每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都能耐心指导、及时鼓励,经常肯定学生每一点一滴的进步,帮助学生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真正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了学好《基础会计》的精神动力。
二、巧妙运用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
为了达到“诱导学生运用其才智,广开领悟之源”的目的,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可以大大丰富基础会计活动形式和教育内涵。会计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启用、错账更正和期末结账、编制报表等。如果按传统方法进行教学,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学生容易感到该课程抽象、深奥、枯燥,继而可能产生厌学、畏难情绪。而运用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登记等演示给学生看,不但将授课内容通过文字图表等形式传送给学生,而且将操作过程在屏幕上连续演示出来,既能直观、生动、形象地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易于消化吸收知识点;又有比较强的现实感,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再配合精编练习,供学生独立操作,并将练习结果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比较,指出并纠正错误,从而不但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敏锐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育效果。
三、结合案例适时安排单项实习和综合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讲授会计凭证的填制与装订、登簿等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时,仅凭教师讲解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常难有大的提高。为改变这种状况,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推行实践教学已势在必行。教师应当在《基础会计》理论课程教学之后,根据实践教学的不同环节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案例,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单项实习和综合实习,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案例的选择应以简单但又涵盖大部分的会计核算基本技能为原则。譬如,在讲述完凭证的填制要求后,可以指导学生根据经济业务填制仿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支票等常见原始凭证,并根据这些原始凭证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制。这种单项实习能有效加深学生对于凭证的含义和填制要求的理解。
同样,在讲完账簿登记、结账和错账更正方法后,也应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根据已编制好的记账凭证和相关期初资料,登记总账和明细账(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在登账过程中更正错账,练习结账。教师可以借助媒体及时展示单项实习优秀的和存在问题的作业,采用学生评析和教师点评相结合方法,肯定成绩,指正错误,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重点讲解,从而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巩固教学效果。在讲授完整册内容后,可设计比较简单的模拟实习案例,以一个小型企业一个月的资料,包括供、产、销等业务流程和月末结账事项,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完成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登账及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编制。
综合案例的实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检查学生对会计理论的掌握程度;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对会计整个核算形式有进一步的认识,对会计这个职业有更深切的体验。实践证明,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和宽广的空间。
四、创设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着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是一种双向活动,如果只管满堂灌,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教师更应更新教学理念,牢固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与学生平等相处,民主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应在课堂上与学生合作对话,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如在讲述《基础会计》错账更正方法时,可以先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找出企业在记账过程中存在的错误,然后讨论分析错误的类型,让学生归纳总结,再引导学生去学习错账更正方法的有关章节。
五、探索考试制度创新,努力推动会计教学
改革目前中等财会专业《基础会计》科目的考试,存在重视理论知识考试,轻视实践能力考核的倾向。这种考试制度容易引导学生死读书,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这就背离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因此,必须积极探索考试制度创新,以此推动整个会计教学改革。如在《基础会计》考试内容的选择上,不仅应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考核学生的会计基本操作技能,切不可只考理论而不考动手操作能力。
一、转变管理理念, 提升办学品位
(一) 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 要求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主本”观。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 教育的归宿也是人”。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充分、持续地发展。这就要求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时, 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教师,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 就是在学校管理上, 变刚性的集中统一管理为宽松和谐的“师本”管理。更加注重利用教师的创新性去创设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新课程下的“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 就是要提倡从课改前的领导权力本位走向教师能动本位, 使教师真正成学校管理的主人, 突出教师工作的灵活性、创造性、全能性的特点, 打破种种束缚教师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枷锁, 形成宽松和谐, 高度凝聚和富于创造的管理机制和活动空间。
(二) 不断加强开放性的管理理念。
开放性的学校管理首先要求管理模式是灵活动态的, 学校的管理要实行“弹性模式”, 除了教师的全方位参与外, 还必须有家长、社会的合力。要架设起学校、家长、社会沟通的桥梁, 使学校的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开放性学校管理还要求教育思想是开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依赖学生、教师和学校, 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要充分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而不能够各自为战, 自我封闭。要采取开放、整合、为我所用的原则, 借助“他山之石”以达到“攻玉”的目的。
(三) 不断加强个性化的管理理念。
实施个性化管理, 要求学校的管理从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出发, 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 开出自己专业特色的学校课程, 为学生的个性化提供广阔的空间。个性化管理还要求学校的评价模式要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传统教育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 极大地压制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关注个别差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个性化的管理还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创性, 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 让个性鲜活起来, 让学校的特点凸显出来。
二、创新制度管理, 推进自主内涵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科学构建学校的管理体系, 营造有利于学校自主发展的平台,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几年来, 我们通过认真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文件精神, 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 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校校情的管理体系, 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一) 创新管理模式, 增强内部活力。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 学校的各种利益群体出现了多元化的目标和多元化的需求。我们只有通过制度的不断创新, 把校内各种资源最充分地调动起来, 在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基础上, 进行整合、协调、兼顾, 使每个群体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 使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调动。基于这样的思考, 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 制定了学校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为统筹兼顾各管理层次关系, 要求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分别制定分层次管理目标和职责, 切实落实目标的分级推进, 以确保学校整体目标的稳定和提高。
全面实行教师全员聘用制, 淡化教师的身份意识, 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用人环境。此举实现了教职工校内动态流动, 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 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挖掘了内部潜力, 形成了竞争机制, 增强了内部活力, 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二) 落实人本理念, 增强民主意识。
在所有的制度建设中都始终坚持师生“知行合一, 完美发展”的办学理念, 积极营造宽松、和睦、平等向上的人际环境。把学校工作和教职工的个人幸福、尊严以及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 追求和体现人的终极价值, 让广大教职工体验到劳动的价值, 成功的喜悦和个性的尊严。
三、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 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为了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 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 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 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 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 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 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二) 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学校把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 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 完善考核机制, 注重人文关怀,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的现象, 学校通过设置考核制度, 大力开展教改实验, 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渗透各种教改思想, 大胆实践, 细心探索, 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三) 不断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 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 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方面的培训, 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不断开展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竞赛活动, 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兴趣, 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一) 美化自然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 熏陶学生行为, 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 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 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应文明而得体。
(二) 优化人际环境。
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 颇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 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 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三) 净化心灵环境。
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 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展各类活动, 净化学生的心灵环境, 青年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对其动之以情, 晓知以理。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基础。要提高教学成绩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德育基础,教学是团体性、协作性工作,如果没有德育为先,教学的各项工作将难以为继,教学工作难以有起色,这是我切身有体会的;如果没有德育作基础,教学的功利性、盲目性和无序性就会阻碍我们教学的效益,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是空话一句。现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习,提升德育工作理念,要引领全体教师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共同架构起“全员、全程、全生”的大德育工作体系,共同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建设文明和谐校园的重任。
二、学校层面也要相应制定各种德育工作制度和评价办法,明确目标职责,理顺机制制度,使德育工作有序规范。如果每个岗位的职责很明确,求细、求精、求全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是全程的,也是全员的,每个岗位的德育职责履行得如何,不仅可列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也体现着绩效工资奖金分配。
三、培养一支优秀的学校德育骨干队伍,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育环境。
首先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最重要的实施者,其他教师及职工都是德育的引导者。加强德育队伍如班主任、团队干部等教师的培训工作,不仅要对工作方法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培养教师的教育信念和对信念的坚持,德育工作繁而杂,时间一长,教师容易产生倦怠和厌烦,有
了信念,德育工作就会有爱心、有细心、有耐心、有精心,这就有了德育实效的基础。
其次阶梯式、分层式、师徒式、引领式培养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校可以根据教师意愿,提出书面的“结对”引领培养模式,这既是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培养方式,增强群体教育合力,同时也为学校德育的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发挥德育主阵地班级的作用,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是学生的小家,德育教育的根基,学生的德育大多在班级中进行,班主任是班级建设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如何面对全体学生,探索提高德育实效,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是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目标。要把校园文化建设落脚点放在班级文化建设上。
最后要注重发挥班级管理成员(班干部、小组长)的作用,确立他们的地位,树立形象和威信,采用时段的竞选上岗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每周每月评选,形成动态竞争意识。实行日思、周评、月评制度,每天抽几分钟时间由班干部、小组长主持,说说一天要改进的或不足的地方。在德育十分钟或班队课时间评选出一周表现好的同学予以表彰,上班级“光荣榜”,特别优秀的把表杨信送到家长手上。采用量化评比,及时做好总结环节。一日流程最大的优势就是按时结分,学生自己管理,老师参与评价,及时总结,不断提升。加强班级宏观调控,确立班级创建目标和奋斗目标,培养学生集体精神。班主任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对违反班级规定的,必须有责任追究环节和方法,这是小组自主合作管理的保障。在责任追究及必要的处罚中,要处理好小组责任和犯错误学生个体的关系,小组有一定的管理行为不足,个体是行为主体,既相连又有区别,这样才能使小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班主任仍然是班集体建设的决策者,应积极参与到管理之中,应时刻监控班级中学生动态,否则学生的自我发展会偏离方向。
当前,人民法院工作发展日新月异,科学发辰、创新改革、公正与效率等主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近年来法院工作的研究和思考,感到法院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对于推动法院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增强政治敏感性,树立大局意识,是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指针。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总会与周围的事物发生联系,法院工作之所以会取得新的发展,靠的是正确路线的指引,靠的是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靠的是全体干警同心同德、团结拼搏。离开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脱离了整个大局,法院各项工作就会一事无成。对法院来说,当前最大的政治就是与各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只有政治方向明确了,法院各项事业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要做到这一点,惟有提高人本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提高队伍的大局意识和政治素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服从服务于大局的发展需要。
二、思想大解放,是促进工作发展的大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法论的新突破,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想实现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思想理念为指导,有思路才能有出路,思想大解放,工作才会有大发展。当然,提倡解放思想并不是要胡思乱想,鼓励真抓实干也并不代表盲目乱干,在解放思想的同时,还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必须符合思想道德、科学真理和法律规范三个条件,树立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风险意识,才能实现法院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增强危机感,勇于克服面临的困难,是法院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新形势下,法院工作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人才兴院。上级的部署和发展规划,都需要有人来落实,所以说,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是法院持续发展的基础。二是拓宽服务领域。要把审理案件、调处矛盾与落实“司法为民”宗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效果。三是充分开发利用精神资源。精神资源是一种无形资源,是一种可开发,潜力很大的资源,对精神资源的开发,挖掘和充分利用直接关系着工作的长期发展。只有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增强发展的危机感,并勇于克服面临的危机和困难,才能确保整体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不断更新,丰富知识,是增强驾驭全局能力的源动力。
读书使人进步,读书使人提高,读书能够实现自我超越,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是实现人类价值的尖端武器。满眼物质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识的贫穷,没有知识和才能是最大的忧虑,是最大的贫穷。知识的获取,靠的是学习,不管在什么环境条件下,不论千什么工作,学习都是极为重要的,都是永无止境的。当前,加强法官的职业化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法官队伍,是新形势下对法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更新和丰富知识,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才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五、大胆改革,是永葆事业旺盛活力的根本。
创新意识是一种奋发进取、勇于开拓,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精神,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这样,一个单位、一项工作也是这样。当前形势表明,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实行管理机制上的改革和深化,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要涉及到重大的体制突破,一些改革措施可能遇到观念、体制、人员素质等各方面的障碍。因此,在法院改革中,首先应坚持理念先行,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使改革定位更加准确。其次,要突出改革的重点,抓住人事制度、执行机制、队伍管理体制、审判管理机制等重点进行改革。
六,加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是事业不断前进的可靠保障。
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问题,是关系到法院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毛泽东同志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思想作风不过硬,后患无穷。业务不熟练,并不十分可怕,可以帮其提高,可怕的是政治思想水平不过硬,思想作风不好,个人本事越大给事业带来的负作用就越大,作为领导干部,思想素质建设必须放在第一位。实践表明,只有本着“品德好能干事,好人当中选能人”的用人标准,建立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领导骨干,法院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大步前进。
七、弘扬和发展法院文化,是深化规范管理,推动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之源。
优秀的法院文化是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法院管理中的一只无形之手,今天的法院文化就是明天的法院管理,法院事业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下力气抓好法院文化建设。增强自律意识是实现法院规范化管理的根本途径,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是增强自律意识的内在力量源泉,这充分概括了法院文化与规范管理的内在联系。要通过建设优秀的法院
文化,不断提升规范化的管理理念,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创建活动,提高干警的素质和能力,引导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使法院文化成为贯穿规范管理全过程的内在动力之源。
【校长讲话稿:对学校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校长对高三学生励志的讲话稿06-16
学校校长大会上讲话稿12-10
学校质量分析会校长讲话稿11-24
在宣布学校校长任免会议上讲话07-14
校长在学校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稿05-29
校长初三毕业班工作会议讲话06-09
王校长在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06-03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校长讲话09-23
校长在班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24
法制校长讲话稿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