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現狀反思(推荐8篇)
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该文件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1]。目前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产业范围虽然并没有统一界定,但无论是“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或是“版权产业”,其内核都无一例外地指向由创新激发的“差异”和“个性”、由个人创造力带来的“创意经济”。文化创意产业自萌芽发展至今,已逐渐成为产业门类繁多、规模巨大、给各国不断带来GDP增量的潜在支柱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同时引发了新一轮的产业整合,广告业也以其自身对创造力和个性化强烈需求的天然属性,成功地嵌入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轨道中,并不断进行着艺术与技术、行业与产业、本土与国际不断融合的整合转型。这不仅突破了中国传统广告业的发展局限,也把一直被边缘化的广告业并入了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中。我国在2011年12月发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广告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点发展行业;同时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09年,广告经营额占文化产业增加值近1/4,彰显了广告业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国家的大力扶持与产业整合的无缝对接,给我国广告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令人担忧的是,高校对广告人才的培养却未能及时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自1983年厦门大学创立全国第一个广告专业至今三十余年以来,广告院系及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各个高校创设、发展。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中国内地设有广告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487所[2],但与之相对的另一项由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组织的调查报告却显示:北上广三个城市的各类广告公司在靣临困难的排行中,缺乏广告专业人才一项因占比77.9%而高居首位[3]。因此,了解文化产业背景下广告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高校广告学专业的人才质量,对于解决我国广告产业人才需求量巨大与高层次广告人才匮乏的尖锐矛盾、促进广告产业大力发展、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文化产业最早是从西方研究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凸现, 而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 其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与此同时, “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概念也频繁出现于各种媒体中。但这些概念的高曝光率也使大众产生了一些困惑, 所以本文试图对这三个相似的概念做一下浅略的介绍。
一、文化产业
在我国, 学术界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理解普遍较一致。一般认为:“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文化工业” (Culture Industry) 理论。该学派认为文化工业是一种标准化的过程, 其生产的产品就像其他商品一样出于同一种模式, 其产品已经失去了文化的内涵;而且束缚了大众的思想, 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由此可以看出, 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持有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产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文化产业” (Cultural Industries) 这一概念慢慢变为中性。其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 再生产, 储存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这个定义中, 我们还是可以找到“文化工业”的影子。
我国最早的“文化产业”定义出现在2001年, 全国政协与文化部所组成的文化产业联合调查组对文化产业作了如下的界定:“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2004年4月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又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内涵和范围。该文件指出, 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它的范围包括:“新闻服务, 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文化艺术服务, 网络文化服务,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其他文化服务,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从以上文化产业概念的发展可以看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是作为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文化生产已经摆脱了自给自足、自娱自乐的自发性阶段, 进入到了与产业化、科技化、市场化相伴而生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创意产业
一般认为, “创意产业”的概念是首先由英国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政策提出的。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以后, 于1998年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 该小组将“创意产业” (Creative Industries) 定义为“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 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 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并把创意产业范围规定为:“广告、建筑、艺术、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广播、表演艺术、出版和软件等”。“创意产业”概念在英国被正式提出后, 在很短的几年内就被一些英联邦国家所接受, 如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并将其作为一种发展战略进行大力推广。此外, 我国台湾地区受此影响也开始十分重视对创意产业的发展。
关于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创意产业是对文化产业的细化和深化, 或者说是一种“超越”。如荣跃明在《超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一文中写到:“从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看, 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艺术生产的一种业态。……在价值链的连接中, 创意产业始终处于文化产业的上游。”
但在多数学者的文章中, 还是默认这两个概念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实质性的差异, 而且它们所包含的范围也基本一致。如薛永武在《关于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中指出:“创意产业无论是什么内容, 都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 ……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本身又是一种观念形态, 是文化创造者创意的感性显现, 因而文化产业又可以称之为创意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 在赢得1997年大选胜利以前, 英国新工党的相关文件中一直都使用“文化产业”这个概念。但在大选胜利之后, “文化产业”就被“创意产业”所代替。英国这种将“文化产业”迅速转变为“创意产业”的作法, 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制定文化政策的需要, 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其实, 英国所定义的创意产业, 实质上就是文化产业。只不过是“创意产业”一词更加突出强调了文化产业中的创意特性, 侧重点不同而已。
三、文化创意产业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的概念, 学术界普遍认为源于英国提出的“创意产业”。更有学者, 直接用创意产业的概念来界定文化创意产业。如潘晓曦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几点认识》、陈珏宇的《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等。
但多数人认为,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 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 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 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 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仅从这个定义我们就能清清晰地感觉到“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的相似程度。
但在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时, 仍有部分学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一词中“产业”是由“文化”和“创意”作为并列的定语来共同修饰的, 即“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总和, 既是文化和科技的融合, 也兼容并包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如奚建华在《从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现实走向与逻辑路径》一文中提到:“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经济和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它以创意作为核心驱动力和根本标志, 在价值链发展的最顶端, 促动和形成各种创新要素的积聚, 打破传统二、三产业的界限, 实现对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和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 形成融合多种产业内容、产业流程的混合型、创新型产业形态。”
在对于概念的选择上, 无独有偶, 我国香港特区政府在其2003年正式发表的《香港创意产业基础研究报告》 (Baseline Study on Hong Kong Creative Industries) 中, 使用了“创意产业”的这一概念, 并将11项行业纳入其中。然而到了2005年, 香港政府又在官方文件中将“创意产业”改称为“文化创意产业”, 并将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之一, 进行政策性的大力扶持。类似于英国大选前后的概念选择变化, 香港政府所作出的从“创意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转换, 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其制定相关政策服务的, 并没有过多的从概念内涵上进行区分。
四、几点认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并无实质性区别, 三者之间的“同”要远远大于“异”。因而笔者不赞同在概念的命名上进行过多地纠缠, 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以及更深层次问题的研究上去。
鉴于国际和国内对“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这两个新造之词存在较大争议, 特别是它们也容易与“创意经济”等概念引起混淆, 建议在有关文件中还是使用在国际和国内认同度都较高的“文化产业”这一提法为宜。在目前的实践过程中, 由于这些概念的混用已经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某些地区为发展文化产业而新建立的“创意产业园区”实际上与我们常说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并无什么不同。这不仅影响了“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两个重要产业的发展, 还可能造成大众理解的偏差, 更不利于文化产业这个在我国扎根不久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 笔者建议应该统一命名为“文化产业园区”, 以示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区别。
目前,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都已经根据本国的自身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 (虽然“文化产业”在各国的称谓和所辖范围略有出入) 这些国家的文化产业不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这使它们成为全球内典型的文化产业强国。因此, 我国也应该充分利用我们天然的有利条件, 积极开发本土文化资源,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并进一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 从而扩大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跻身世界文化产业强国之列。
摘要:文化产业作为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 在我国不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而且也成为学术研究上的一个热点问题。但一些新造概念的出现, 如“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使大众在理解“文化产业”时产生了些许困惑。本文试图对这三个相似的概念做一下浅略的介绍。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概念
参考文献
[1]荣跃明.超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4, (5) .
[2]潘晓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几点认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6) .
[3]陈珏宇.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8, (2) .
[4]李世忠.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探微[J].经济论坛, 2008, (11) .
[5]奚建华.从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现实走向与逻辑路径[J].浙江学刊, 2007, (6) .
[6]罗兵, 温思.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比较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 2006, (5) .
[7]刘保昌.文化创意产业综论[J].襄樊学院学报, 2007, (9) .
[8]海江, 谭翔浔.对文化产业概念的辨析[J].学术探索, 2005, (2) .
历史上,经济越不景气,电影越繁荣。上世纪70年代美国石油危机,好莱坞迎来了卢卡斯与斯皮尔伯格,《大白鲨》和《星球大战》等电影屡创票房高峰;2000年,网络经济泡沫破灭,2001年票房狂飙突进,美国的好莱坞大片跟着薯片、芯片在全球范围内扩展,这反映了美国文化战略的成功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
文化创意产业通常被认为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高科技创造与提升文化资源,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应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岗位的潜力。文化创意产业借助文化的翅膀,利用产业的能力,是当前文化发展的巨大驱动力。
按照马克思对劳动力的论述来理解文化创意产业,其劳动者是创意人(利用其智慧),劳动工具是高科技技术,劳动对象则是文化资源。融入创新元素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内容、形式、体裁、载体等方面通过创新开发,产生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产品,在促进市场繁荣的过程中培养了更多的文化从业人员;就社会进步而言,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是在推动人类社会的精神、物质文化发展并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形成新的产业或产业链,并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一、国际竞争——中美文化创意产业对比
有人认为,历史悠久的国家必然是文化强国,因为它有丰富的资源。然而,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却打破了这个误区。美国不仅凭借文化战略在本国成功推行了本土文化,还使“薯片、大片、芯片”风靡全球。究其原因,不外以下两点:
其一,尽管美国只有两百多年历史,但科学技术发明带来了文化发展,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便走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前列。
其二,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开放性与生俱来,而开放的必然产物就是多元文化的交叉复合与集成创新。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有利地位,使美国在获得巨大的物质财富之外,还获取了世界各国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这些都为其创新文化发展增添了动力。
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否强势,不在其历史的长短,更在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二战后,摇滚、篮球、薯片、好莱坞大片以及各类传播媒体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美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除了传统产出,美国的文化贡献还包括新技术带来的文化如硅谷创新文化。硅谷是美国高新技术的起源地与集中地:惠普、苹果创办于车库,Cisco创办于地下室,Yahoo创办于拖车内,戴尔诞生于寝室里。有人根据硅谷各公司创业地点的不同,将硅谷文化概括为车库文化、地下室文化、拖车文化、寝室文化。此外,硅谷还代表了学术创新、大胆探索、竞争开放、平等合作的精神,如今的硅谷已经成为高新技术文化的代名词。各国在发展新技术产业时不约而同地模仿硅谷的商业机制、成功经验,甚至一度有“全球建硅谷”的提法。
美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与美国的开放国策有关。二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尽管各界人才大量涌入,但美国因自身历史经验不足,无法提供丰富的管理经验。美国因此将视线转向历史悠久的欧洲。在向德国学习的过程中,美国人发现德国极为重视本国历史:纳粹独裁结束后,被排挤压抑了近20年的历史文化重回德国人视野。德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博物馆,如今仅柏林就有大约130个博物馆、陈列馆。此外,德国极为注意树立国民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虽然当时的柏林郊区已是一片废墟,德国新政府却坚持要建花站、给贫民送花,因为鲜花代表着人们对未来、对生活的憧憬和信心。美国副国务卿战后第一次访问德国,在柏林下水道旁的陋室里看见一位眼睛都快瞎了的老太太,面前简陋的铁皮筒里却还插着一束鲜艳的玫瑰。德国民众对生态的重视也做到了极致:柏林某年大雪弥漫,经济惨淡,一位生物教师上山伐木时仍只选择畸形或被虫蛀的树木砍伐。由于饥寒交迫,这位生物教师在用红漆标记了可砍伐的树木后甚至冻死在了山上……德国人对历史的尊重,对信心的尊重和对生态的尊重极大地刺激了美国。吸取了德国的经验,美国文化在二战后得到迅猛发展。建国两百周年庆时,美国投入大量资金宣传本国文化的伟大和兼容——兼容与开放,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国有五千年文化发展史,秦砖汉瓦处处皆是,却未得到足够重视。中国的丝绸之路以传输器物为主,中国古代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等物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礼物赠送。各国元首及贵族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在家中使用瓷器为富贵的象征。相当多的人把中国乃至东亚当作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区。尽管有宗教等文化的传播,但主要被当成物流渠道的丝绸之路缺乏文影响力;且所传输器物多用于赠送社会上层,不像好莱坞与可口可乐的大众化和,因而其影响难以长存。
美国的文化扩张首先表现为政治文化的扩张。政治文化扩张主要由政府部门所为,旨在影响他国的政治选择。美国文化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美国是由上帝选择的特殊国度。冷战结束后,美国不断“输出民主”——在国际事务中力图使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与美国不同的国家接受美国的发展模式,将“促进世界的民主革命”作为美国的首要战略原则。美国大众文化扩张是对政治文化扩张的有效“补充”。20世纪80年代末的统计显示:美国电视节目出口量是居世界第二位的英国的7倍。虽然电影产量只占世界的6%~7%,但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球电影发行网的国家,占世界电影放映时间的50%。至90年代,美国的电影节目和电影甚至占到世界市场的75%。于此同时,美国的通俗音乐也在全球占有同样的统治地位。
nlc202309030420
美国的大学每年吸引近50万世界各地的求学者,其中很多有能力的学生将留在美国。“在意识形态市场上推销美国”——美国运用强大而有系统的物质和组织设施,大力推广美国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美国的文化扩张还与非常具体的国际经济活动结合在一起。据报道,美国的麦当劳餐厅在世界各地以每天6%的速度增长,牛仔裤和棒球帽已经成为全球十几岁小孩的共同装束。
造成我国文化产业落后的原因很多。首先,我国封建王朝持续时间长达千年,文化发展长期为封闭态;打开国门后,对传统文化的过度否定又直接间接地导致了当前文化的迷茫。第二,我国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不够发达,产业化程度不高。第三,建国后,我国首先关注经济、物质发展,对文化发展不够重视,且对文化的界定更多归于意识形态方面。第四,我国对主流文化的认识有过曲折,以至价值取向一度混乱。第五,我国的经济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经费支持与人才培养受到影响。
相比较而言,美国则在上述方面具有优势。美国基础经济实力強大,其文化发展获得大量资源投入。美国有丰富的产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美国强调核心价值理念,以电影《功夫熊猫》的创作设计为例,导演John Stevenson 强调的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的正面信息,同时亦透过阿宝的师徒关系引出尊师重道的道理。
植入性广告在我国备受鄙视,是因为植入生硬。在美国,植入广告并以创意产品拉动经济是众所周知的商业技巧。007系列影片剧情与宝马汽车的频频亮相结合,不少电影情节甚至专为宝马的优异性能设计,结果宝马车借风靡全球的007成功实现了品牌升值,而007的影迷也将宝马当作詹姆斯·邦德拯救世界的法宝。有数据显示,007系列电影的品牌效应令宝马公司产生12亿美元的商业溢价。以上这些都是中美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差距。
二、国内竞争——京沪文化创意产业对比
“十一五”时期,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2006年至2009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9%。2009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489.9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2.3%,从业人员114.9万人。2010年前三个季度,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245.9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12.8%。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实力雄厚。“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各类文物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达394亿元,居全国首位。2010年,北京地区电影票房达11.8亿元,连续4年获全国票房冠军。“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出版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10%左右,年出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品种均居中国首位。
上海近两年来陆续建成创意产业集聚区50家,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500家,从业人员达2万人,其中包括卢湾区的田子坊、八号桥,长宁区的时尚产业园,杨浦区的“海上海”以及浦东新区的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等。上海文创产业的发展以软件业、会展服务和会展旅游业为主:浦东率先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了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基地总规划面积30万平方米,依托张江高科技园区雄厚的信息技术资源,以动漫和网络游戏业为突破口,着重发展动漫和网络游戏、影视制作产业、多媒体内容产业。目前,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已聚集了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文化科技企业,包括盛大网络、第九城市、上海城市动画、上海河鸟动画、上海永尊广告传播等网络游戏、动漫和电影后期制作企业,以及设计未来(上海)设计咨询、上海摩克信息技术等设计类企业。
尽管上海具有世博会举办地以及国内改革开放前沿的优势,但在人才吸引、创业氛围、创业意识方面与北京、广州等地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上海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地理上,都一直扮演着“码头”的角色。作为重要的进、出口场所,各种不同文化元素交融、展示的空间,上海需要海纳百川的宽松环境。过去,上海的“百老汇”、“大世界”就建立在这种宽松环境中。“百老汇”始于20世纪10年代,40年代后进入繁荣期。无论三年困难时期、文革”或改革开放的80年代,“百老汇”都是上海剧场文化的集会地:苏联芭蕾舞、北京京剧、评弹流派会演等都曾在此亮相。“大世界游乐场”有8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东方之门”。那里百戏杂陈、诸艺集成,是了解上海民俗文化的窗口。1987年,“大世界”恢复开放,一度声名再起,1995年创下2万余人游园的最高纪录,其“吉尼斯记录”赛事赢得市民口碑。“百老汇”和“大世界”的特点在于没有固定的演出形式,不同形式的文化艺术只要符合艺术表演要求便能被积极运用;皮影、木偶、高跷、芭蕾、迪斯科等东西方文化艺术元素在此融合上演,丰富了上海市民的文化夜生活。9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夜上海文化反而消逝了。
政策方面,上海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如北京江苏。北京、江苏对动漫产业按时补助“动画时间”,而上海则采取完全市场化运作,令尚在成型期的动漫产业面临融资困难、创意产品销售渠道与机制不顺等问题。上海政策的规划性不明确,缺少文化远观力:后世博园区的使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缺少明确目标,除了几场暑期动漫会展,并未组织有影响力的活动。资源方面,北京对文化历史资源运用得更好,共规划六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且每个产业中心都有其特色,政府补助政策也落到实处:长安街沿线注重文化演出、展示,大山子地区以艺术设计为主,各区百花齐放,各得其所。相对而言,上海对“百老汇”、“大世界”、“石库门”建筑群等文化依存尽管保留但缺少后期挖掘与改造。由于绅士文化影响,上海的文化活动精英层与大众脱离,不少高雅艺术超前于大众的消费能力,与上海人传统的精打细算作风相悖,难以形成全民动员的文化氛围。
文化具有组合、催化、粘合的作用,是将各种不同元素、声音融合起来的工具。文化创意产品是连接精英层与平民层、管理层与大众层的纽带与桥梁。既然上海在地理及历史角度形成了自己“码头”的角色定位,她就不仅是开放的前沿、多元文化交融的场所,更应是多种文化碰撞孕育、集成创新的肥沃土壤。上海财经频道堪称这方面的成功典范:由于定位明确,走本土与国际化融合路线,与国际顶级财经传媒合作,内容涵盖跨地区、跨行业的经济、金融、贸易、投资等领域,2009财经频道年获得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省级地面频道称号。但独木不成林,在大环境下,由于目前存在的管理僵化、政策不够开放、国际化意识不强以及人才生活压力等问题,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
nlc202309030420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广泛性”
无论中美比较还是京沪比较,都反映出一个问题——受众面狭隘将限制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文化的传播需要广泛的受众群体。纵观世界竞技体育,美国的棒球、篮球、橄榄球、欧州的足球和中国的乒乓球运动能够做到全民参与,都由于其自身的普遍性。美国的街头篮球虽源起于欧洲,然而洛克公园(洛克篮球)却是黑人文化、纽约文化甚至美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与街头篮球赛联系在一起的还有hip-hop音乐,这全球最走红的音乐体现出由底层广泛群众间兴起进而在各阶层推广开来的文化的力量。
吸引受众需要包含商业模式的创意。二战期间,可口可乐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下令以5美分一瓶的价格向服役军人兜售可乐,印刷了名为《完成最艰苦的战斗任务与休息的重要性》的小册子。小册子强调:由于战士们的需要,可口可乐已不仅是休闲饮料,而是与枪炮弹药同等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可口可乐激发了美国士兵的士气,也紧紧抓住了每一个士兵的心。二战期间,可口可乐公司还成功地将可口可乐与爱国联系起来:公司以每本1毛钱的价格卖出成千上万册《了解战斗机》,当时的美国孩子几乎人手一册,同时还出版《我们的祖国》,介绍美国的钢铁、木材、煤炭和农业生产情况。可口可乐赞助广播节目《胜利大游行》,雇请了100多个乐队在美国各军事基地演奏。这些商业运作措施使得可口可乐在美国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文化基础,随着美军对世界大战的深入参与,可口可乐顺利推广到了欧洲甚至全球。
文化创意产业除了需要广泛的受众群,还应有“广泛的”内容范畴:凡是与文化有关的,并且涉及前所未有的创意、创新的行业都应该归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当然,文化创意产业的这一“广泛性”是个性与共性协调的结果。
因为社会分工的存在,人们的知识水平、生活条件、消费能力产生差异,精神层次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文化创意产业为满足不同的需求,产品与市场定位也相应分层。从战略营销角度说,文化产业的目的是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故而要对受众需求做全面分析,根据各种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差异性导致不同层次的人之间存在“围城”,而底层的人不会满足于底层的文化生活方式,他们向往上流社会,特别希望使用不同于自己阶层的产品与服务。这种复杂的“围城现象”导致文化受众关注的对象是流动的、时刻变化着的。另外,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化,群体组成单位成员在流动,由于经济、传媒、生活方式的影响,各群体内的感悟与需求也与时俱变,于是,他们的文化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上述原因导致了同一文化受众所关注文化创意产品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作为满足文化受众需求的文化创意产业,就必须具备“广泛性”的特征。当然,文化创意产品是有主流内容的,在讨论文化产品因需求分层、因需求产生差异的同时,不能否认如茶文化、酒文化、爱情文化等与人类本性相关的文化产业所具有的共性。东西方各种爱情剧尽管背景不同,但都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同,由此可见,共性的内容往往持久性更强,这是由共性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所决定的。
汪天云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
顾锋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党委宣传部部长,博士生导师
唐元虎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昕帅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以上按姓氏笔划为序)
全力助推大石窝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参加第十届深圳文博会感想
5月15日至19日,我有幸参加了区委宣传部组织的第十届文博会参观学习活动,通过到文博会、洛可可设计公司、华侨城等地实地观摩学习,对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和文化创意的内涵有了进一步了解,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发展信心和决心,感受颇深。
一、印象文博---第十届深圳文博会举办的重要意义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国际门户,已发展为有相当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十届文博会。深圳文博会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文化产业综合性会展,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文博会作为一场文化盛宴,吸纳了全国各个领域的文化,也促成了许多新型的文化理念。此次文博会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精品化、规范化”的办展方针,突出展示创意设计、新闻出版、影视动漫、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艺术、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工艺美术等重点文化产业领域和代表行业水平的文化企业、产品和项目,以及文化出口品牌企业、产品和项目,突出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盛会的优势,将更多专业领域的优质会展资源注入文博会,引领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打造“我国文化产业走上世界的国际知名品牌”。
经过十年的经营,文博会已然从成长期进入了成熟期,作为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的重要平台,文博会促进和拉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基层宣传工作者有义务挖掘地区文化创意潜力,作为有
着丰富文化底蕴和氛围的大石窝镇更具文化发展优势。
二、学习文博---全面分析大石窝镇文化创意资源
大石窝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得天独厚的汉白玉文化、经文化蕴育陶冶了大石窝人“石乡精神”的传承,“石作文化村落”2006年入围首批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石一寺”是大石窝快速发展的金名片。南河村、水头村两个北京最美的乡村分距大石窝南北,带动了全镇24个村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的崭新变化,石材开发、现代农业、民俗旅游、文化创意四大主导产业强势推进,经文化、石文化、生态文化蓬勃发展。
(一)云居寺“经”文化
云居寺是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石经刊刻始于隋大业年间(605年),僧人静琬等为维护正法刻经于石,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共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象这样大规模刊刻,历史这样长久,的确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堪与文明寰宇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北京的敦煌”、“世界之最”。“房山石经”是一部自隋唐以来绵延千年的佛教经典,不仅在佛教研究、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在书法艺术上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另外,这里即将开建的国际石经文化园,集文化传播、教育、旅游、养生、休闲等于一体,通过多媒体手段,全景展示云居寺石经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文化园内将建国际佛学研修培训中心,吸引全球信众到此交流心得、探赜索隐。
(二)汉白玉“石”文化
房山是汉白玉的故乡。因其品质之高,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1998年国家建材局石材质量监测中心和中国石材工业协会评定出83种新特石材,房山区大石窝镇高庄汉白玉被评为M1101号,业内人士称之为“中国一号”。大石窝石材加工、雕刻的历史悠久,大石窝镇的汉
白玉和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闻名海内外,产品不仅在故宫、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世纪坛等一批重大建筑上都有应用而且还被喻为“京郊走出国门第一镇”。日本北海道中国公园、加拿大枫华园、新加坡国家森林公园、埃及中国公园、德国柏林德月园、美国的纽约唐人街等石材工程均由大石窝镇的石材企业进行加工安装。2004年8月份大石窝镇石雕产业建设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成为国家级特色小城镇,石刻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之中。2007年底大石窝镇石作文化村落列为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大石窝文化艺术底蕴效应,着力做强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举办石雕创意大赛、书画雕刻大赛、石雕作品洽谈拍卖会等活动,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文化资源,提高石雕产品的文化创意价值,创造出最佳的经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生态文化
近年来,大石窝镇大力发展南部现代农业区和以有机蔬菜为主线的生态旅游带。积极实施农业区域经济开发,北部林果采摘基地有菱枣、核桃、柿子、皇御鸭梨和御塘米基地,西部和南部为绿色农业产业基地,而且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南河村有机蔬菜基地成为全市第一家,产销两旺。南河村是全镇设施农业的龙头村,在全村大面积推广绿色蔬菜种植,“南河牌”蔬菜获得了有机蔬菜认证,成为了房山区唯一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大石窝镇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南河模式”,不断加大发展绿色产业力度,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带动农民致富增收,镇域南部形成了以南河村为带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带。南河村先后获得“首都文明村”、“市级五好村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在2006年“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宣传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
三、深思文博---用先进经验助力大石窝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通过对文博的所见所闻,结合大石窝镇地域发展实际,深刻思考,认真梳理,对于推进大石窝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产生如下建议:
(一)提高镇党委、政府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
一是加快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步伐,设立镇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尽快出台创意产业相关政策,如制定《大石窝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大石窝镇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二是建立创意产业专项基金,对于起步阶段的产业园,在技术研发、土地使用、人才引进、资源整合、税收减免等环节上,给予财政政策扶持。三是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成立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对已经建立的创意产业启动创意产品实行登记备案,有效地保护创意设计人的权利。四是建立创意产业发展的统计评估体系,制定《大石窝镇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为各类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清晰实用的指导和客观依据。
(二)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活力。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建立政府主导型的文化产业开发机制。文化产业是一项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开发也需要各方面的联合和配合。因此政府要按照管办公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努力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管理系统向管理社会四个方向转变。要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理顺国有文化资产的产权关系。要按照公益性单位与经营性单位相分离的原则,理顺文化事业与文化企业的关系。对可以进入市场的行业应逐步取消政府的财政投入,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同时集中有限的财政资金扶持一些难以市场化的行业和部门,保护大石窝镇的文化资源。
(三)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
一是要充分挖掘大石窝悠久的石雕文化艺术底蕴和内涵,加大汉白玉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力度,加工出游客便于携带的、精致的石雕旅游纪念品。二是要赋予石雕作品书画艺术等文化内涵。政府要继续搭
台,通过举办石雕创意大赛、书画雕刻大赛、石雕作品洽谈拍卖会等活动,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文化资源,提高石雕产品的文化创意价值,创造出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由于起步较晚,缺乏一定的经验,再加上历史因素、政策体制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文章主要对我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影视文化创意产业;问题;分析
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指的是将影视媒介作为载体,生产并传播一些具有特定文化价值且能表现出民族和个人创造力的文化产品,形成规模、范围以及经济效益较大的且能够产生一定文化影响的现代产业形式。
我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就是生产和传播能够传达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以及价值,同时还能够深刻表现我国民族和人民的创造力的影视文化产品。
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大的文化传播作用以及产业推动作用,对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使得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重点对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缺乏足够的创造力
我国影视行业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影视文化作品,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影视文化。
但是在这同时,随着我国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影视文化创意行业中出现了创意不足的严重问题,一些恶俗、肤浅、跟风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我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发展。
创意不足是我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难点和焦点问题,对影视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首先,受到历史因素的多方面影响,我国影视中过度地强调僵化、呆板的宣传教化,忽视了影视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使创造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其次,我国对创造力进行保护的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法律的缺失使得创造力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
创造力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具有十分脆弱的特点,必须要依靠完善的法律来对其进行保护。
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将文化创意产业也称为版权产业,由此可以看出其对创造力的高度保护。
最后,我国的影视行业起步较晚,发展经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的影视产品长期以来占据了很多位置,对全球范围内的影视市场发挥着主导作用,其利用自身强大的资本力量,不断推行本土化战略,在全球的大范围内不断地将各个国家的影视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使其影视市场逐渐巩固起来[2]。
但是,中国的影视业不仅起步晚,而且在创意生产、市场运作及资本积累上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为我国影视业的前进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加快了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进程,从实质上提高了我国的影视创意能力。
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仍然要意识到影视业中创造力不足的问题还是客观存在的,现阶段内,我国影视业的原创力还是比较匮乏,很多影视作品都是对西方影视创意作品的模仿与拷贝,所以在研究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时,必须要正确处理好我国影视业的原创与创意能力之间的关系。
2艺术的生产力不足
影视技术对影视艺术生产力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是因为自从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影视艺术本身就有比较大的技术含量,而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影视艺术的生产过程对于技术也开始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其对技术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加强。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影视科学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数字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上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但是同时必须要注意到,技术的应用在区域、城乡之间尚存在着一系列较大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影视技术水平实现深层次的提高,成为了阻碍影视技术实现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3]。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必须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就是必须要将激发创造力与技术应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好
一旦出现过度的技术理性,或者出现盲目的技术乐观主义,也就是说对技术过度依赖,就会使人逐渐工具化,就不是使技术为人服务,而是让人为技术服务,最后只会导致影视业的艺术创造力大大降低。
我国影视业对其内容制作上所投入的资金存在着不足的问题,对于一些高成本、高技术、高质量、高风险的影视内容制作较少涉及
或者是采取低层次的制作,这就致使专业化与产业化的生产很难真正形成,最后也就把影视业在内容上的制作过程推进了一个低水平与恶性循环之中。
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必须要加快采取实质性的解决措施,降低影视内容制作与播出的门槛,同时加快吸收各种有利的社会资本,将这些资本运用到影视内容制作上。
与此同时,政府也必须要加大对公益性影视产品的`投资,推动我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发展[4]。
3缺乏政策体制的支持
对于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来说,政策和体制是其生存的宏观环境。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与变革,使得经济、政治与文化都成为了一种变量。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政策支持和体制设计方面,其对创造力的保护和激发、影视技术的研发和运用而言还有许多需要进行补充和完善的地方[5]。
对于我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来说,要想推动其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完善我国的政策体制,逐渐增强我国政策体制的生命力,这一点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如何激发我国影视业创意的创造力的政策体制支持问题;
第二,如何推动艺术生产力健康发展的政策体制安排问题;
第三,如何处理意识形态宣传性、艺术追求与平衡技术创新、创意与艺术性之间的政策安排以及体制设计问题;
第四,如何应对全球化趋势影响的政策体制安排问题;
第五,如何提高影视产业动力的政策体制安排问题。
针对这5个问题,政策的安排及体制的设计的创新性、稳定性、完整性、激励性对其生命力的强弱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原因如下:我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晚、市场不成熟、政策体制缺失,而且我国目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无法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可行性,进而也就使得政策体制的创新性和激励性有所不足[6]。
4结束语
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也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只要做到扬长避短,对我国影视业发展的自身优势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不断借鉴和学习先进的经验,使自身存在的不足减到最小,就能够推动我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实现科学健康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聂伟.从上海展示到上海创意——“后世博”时代上海影视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升级[J].艺术百家,(2):50-56,66.
[2]王劭君,周彬,鲍蔚,等.影视文化创意产业链及其技术路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4-79.
[3]周蓓.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版权问题——以影视产业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15):139,142.
[4]项仲平,邵清风,吴敏,等.文化创意产业与浙江影视业创新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4):63-69,129.
[5]李晶侠.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助力——访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连生[J].当代电视,(8):17-19.
[6]韩天应.无锡影视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之转型研究——以华莱坞电影产业园为例[J].江南论坛,(2):10-12.
为服务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目标,推动文化创意、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创建以服务文化创意、互联网产业创业者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为推动文化产业孵化器的顺利建设,定于2016年5月6日举办“文化创意产业孵化论坛”。
一、论坛主题:孵化——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二、主办单位: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三、协办单位: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投融资商会、文化走出去促进中心
四、举办时间:2016年5月6日
五、举办地点:小屯美术馆
六、论坛议题:
1、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建设的动向和趋势;
2、文化创意产业孵化的程序和评估;
3、各类文化创意项目投资的关键性问题研究;
4、优秀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融资、合作、对接、推介;
5、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选择和投资价值分析;
6、中医药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网站、APP)实例研究。
七、参与对象:
本次论坛邀请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投融资商会、文化走出去促进中心、电子科技集团、华录集团、京津冀投资基金、大公国际以及银行、风险投资基金等单位的专家和投资人参加。参会人数40人。
八、论坛议程:
1、来宾报到(5月26日,集典美术馆二楼会议厅)
2、公司负责人致欢迎词
3、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领导致辞
3、文化走出去促进中心领导致辞
4、与会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演讲
5、有关文化产业孵化项目做项目路演
6、中医药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网站、APP)做项目路演和推介
7、专家、投资人对项目做点评和对接
8、会议宴请
九、论坛组织:
文化创意产业孵化论坛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孵化的重要活动,需要全力做好本次活动。
1、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投融资商会、文化走出去促进中心、投资基金等单位参与论坛的邀请工作。重点对象分工负责、一对一邀请,确保专家和投资人全部到会。
2、做好论坛议题的前期研究,对接好与会专家学者,使之到会后言之有物。
3、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以确保能在会议期间实现现场对接和投资意向的确定。
4、做好会务安排。包括场地布置、嘉宾接待、会务服务、餐饮和住宿安排,保证论坛圆满成功。
5、做好论坛新闻宣传工作,计划邀请中国网、人民网、中国文化报等新闻媒体参会,并给予报道,做好新闻通稿,以扩大论坛影响力,带动论坛后续效应。
文化创意的融入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可以使得服装品牌在高端市场的争夺中更具竞争力, 对品牌拓展、传播和上游价值链的延伸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 文化创意是服装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是服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许多精明的服装企业家在服装产业经营的过程中, 除了注重服装产品的质量、设计与包装之外, 营造服装品牌的文化创意内涵已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经营手段。他们已经认识到, 服装品牌的文化创意内涵, 作为对不断增长的人类精神需求的回应, 己经成为具有巨大再生力的无形资产, 拥有广阔的增值空间。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迅速崛起。作为一个新型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 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程度和规模, 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服装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化创意对服装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大大改善、优化服装产业结构, 促进服装产业结构的升级, 以此对服装产业的各个产业链进行重新分工和角色定位, 以此大幅度的增加服装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说, 文化创意是服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 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 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 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 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文化创意产业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第一个, 必须要有很深的文化基底做基础;第二个, 必须要有做创意, 就是说必须有很好的主意, 然后有好的创新思维, 不能再用一个传统的思考逻辑去运作;第三个, 就是产业, 也就是基础理念跟各行各业的产业链, 它是可以链接在一起的。
二、服装的文化创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服装的要求日渐增高, 不仅要穿得暖和, 更要穿得时尚、漂亮, 为此服装产业也开始向时尚创意型转变。
当代服装业竞争的焦点, 已从最初的劳动成本的比较, 逐渐转向服装品牌的较量。服装品牌的文化创意内涵, 在服装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事实证明, 服装不仅是一种企业产品, 而且是一种社会商品, 商品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品牌和文化创意内涵成为该商品占领市场的重要组成。
三、服装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一般可以描述为:首先是原创性生产物质创意和智力财产, 包含了最常见的活动、设计创意——从书籍到舞蹈的创造、从建筑到时尚的设计、从数字艺术到摄影和绘画的形象创造、音乐创作、数字内容原创如多媒体主题、软件包和电子游戏;其次将这些创意“一次性”或原型创造, 该环节还关注与其创造相关的特殊的物品要求、原料来源和公共设施提供, 比如与绘画相关的有原料颜料、画笔等, 与音乐创作相关的乐器制作等;接着进行再生产和大众产品分配, 引导创意产品和服务进入终端市场, 包括印刷、复制、运输和批发, 从广播到数字传递的分配、更新数字化和对话形式等;然后通过宣传促销进行产品推广;最后就是以会展等基础活动 (如音乐大厅、剧院和电影院) 中, 也体现在一定创意产品的零售 (如书籍和音像品) 中。这就形成了一条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
从本质上说, 服装业是与文化创意产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之一。在创意产业的具体定义中, 更是明确地将服装设计师纳入到其所指的范畴。事实上, 服装与文化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 只是当文化创意被提到一个产业的高度时, 服装业对文化的认识也开始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面。在中国服装品牌经历由小到大, 进而由大到强的发展历程中, 如何通过文化创意去提升品牌的内涵, 实际上是摆在服装业面前的又一命题。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会长杜钰洲在中国服装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上强调中国服装业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品牌附加值时明确指出:文化创意与艺术生产力是服装产业固有的一部分。品牌是物质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消费者中的评价。企业应抓住市场机遇、摸索消费心理、挖掘中国文化元素, 转变观念, 加强服装的艺术追求、文化内涵及创意。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也曾指出:“在未来的服装产业发展中, 谁掌握了产业中的‘制创’权利, 谁就将站在服装产业链的高峰, 获得高额利润。”
然而, 长期以来中国服装品牌处于一种跟风模仿的地位, 面临的是文化、创意的缺失, 品牌特征差, 只有数量和规模的发展困境。因此, 从创效益、集创意、产地多元化等方向发展, 把文化创意融入服装品牌概念当中, 把创意与树立中国服装品牌联系到一起, 成为了中国服装品牌树立自我形象, 打造影响力的关键。
服装产业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从上面的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也可以看出, 英国等很多国家都明确将服装 (时装) 设计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
服装是与文化密切相关的, 当文化创意被提到一个产业的高度时, 我们对服装产业与文化的关系的认识便开始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面。实际上, 文化创意与艺术生产力本应就是服装产业固有的核心部分。
服装作为文化的载体, 从人类文明开始, 它就与文化密切结合, 并经历它的1传承与流变适应人类社会的需求。人们穿着服装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生存的需要, 更重要是体验一种生活的方式, 表现人们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情趣。可以说, 服装的设计、生产、销售等一系列过程都是文化创意活动。
服装的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过程, 同时也是一种“情境”的创造过程。企业不仅仅是在制造产品与服务, 更是在创造一种“情境”。这种情境的创造, 既包括产品本身的文化创意的创造, 还包括销售环境及服务方式所带来的文化感受的创造。前者通过产品本身的内涵设计来融入, 用时装表演与发布会等广告手段来加以宣传, 而后者则需依靠对于产品文化创意内涵的准确把握, 通过购物环境的文化氛围营造来完成。对服装产品来说, 这些利用营销环境与服务形式来诉说品牌文化的方式, 是服装的文化创意内涵的表达与传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文化创意对服装产业的意义
服装卖的就是设计、理念、精神、心理享受和增值服务, 服装的消费是满足于消费者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的双重需求。这样, 文化创意就成了服装产业中十分特殊且重要的一个因素, 不仅决定了产业的性质, 而且决定了产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层次水平。发展文化创意对于产业的启发, 不仅是对即存产业的重新合, 发现了创意可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 更重要的是在于把人的创造性, 尤其是个人的创造性, 从有形的产品和产业的附属地位中解脱出来, 赋予了它本来应有的地位。
文化创意的融入可以有效改善优化服》转133页
参考文献
[1]、杨娇, 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研究;旅游经济2009, 3。
[2] 、]黄晓娣.我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的整合[J].内江科技, 2007, 8。
[3] 、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1.创意产业与中国电影, 2006, 3。
通过提供一种“体验”,创意产业在许多经济体中代表了一种新的、日益增长的价值来源。这些行业生产的消费品传达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兼具信息和娱乐功能,生产的创造性服务涵盖有形的和无形的活动。创意产业现已成为一个独特的经济部门,将商品和服务的创作、生产和分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各国产业政策及发展
发达经济中越来越受欢迎的休闲和娱乐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意产业的增长。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一个重要来源,特别是在发达的城市经济中。发达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
1994年,澳大利亚颁布了第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提出建立一个“创意产业之国”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后期,政府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将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结合在一起。后来,英国发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景和价值。自1994年以来,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将预算的四分之一用于各种艺术和文化活动。通过建立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英国在1997年提出将创意产业作为英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从1997年开始,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在所有其他行业中已经跃居第二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9%。
世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纷纷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力度。在1991年国家艺术捐赠成立之时,美国的文化预算就已经从700万美元激增至1.7亿美元。1968年日本的文化厅成立的时候,日本的文化预算仅为49亿日元。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逐年增长,十年后增长了8倍,达到400亿日元。1997年丹麦文化部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预算高达16.2亿美元。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05)的数据表明,全球创意产业的商品和服务贸易额在2005年达到4244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3.4%,而1996年仅为2.274亿美元。在2000到2005年间,创意产业的市场占有率的年增长率为8.7%,而且这一趋势还在持续。创意服务出口的年增长率为8.8%,从1996年的382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890亿美元。
虽然发达国家主导进出口,但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提高它们在创意产品市场中的比重,出口增长速度开始高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创意产品出口在1996年占世界该类产品总出口的29%,到2005年已经达到41%,中国一个国家就占了19%。
联合国创意经济2008报告显示,创意产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的强大引擎。这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对经济的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刺激新的商业机会并提高能力,它是其他产业发展的一个加速器。
创意城市
创意经济在城市经济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创意城市的概念。查尔斯?兰德里教授认为,城市中有最重要的资源——人。创造力会取代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成为城市强劲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今天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在经历过渡期,这些转变因地区而异。在亚洲,是城市的发展,在其他地方比如欧洲,旧工业的下降和城市增值的与生产什么无关,而是依赖于用于产品、工艺和服务的智力资本。”
创意城市指一座城市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功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城市往往建立在强大的社会和文化基础设施之上,它们在创意行业有相对高的就业水平,并且试图通过其良好的文化基础设施来吸引外来投资。创意城市以不同的方式利用它们的创造潜力:
一些作为枢纽为游客和居民提供文化体验,展示它们的文化遗产或文化活动。《创意经济报告》(2008年)中指出,一些城市正在通过节日来创立它们与众不同的身份,比如以札幌冰雪节著称的日本城市札幌,以慕尼黑啤酒节闻名的德国城市慕尼黑,以音乐节为世人所认识的奥地利城市萨尔斯堡等。一些城市关注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和收入的文化和媒体等行业,从而试图成为区域增长中心。还有一些城市,其文化的重要作用与艺术文化促进城市幸福感的能力、社会关系和文化认同力紧密相连。
伦敦是创意城市的一个独特的例子,创意产业是伦敦经济的第二大产业。1995到2001年间,伦敦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比其他任何主要行业(不包括金融和商业服务)都要快,就业人数从20%增加到25%(创意经济报告200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成立的创意城市网络,反映出对文化及其在社会中作用的认识在不断变化(UNESCO,2010)。
创立这个网络基于的想法是,尽管世界上的许多城市认识到创意产业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它们显然没有看到应该如何利用这一潜力,或者如何为发展招募合适的员工。创意城市网络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全世界文化艺术团体的发展——交换技术知识、经验、成功活动的案例、和通过创意产业来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发展结果,创意城市网络被划分为7个专题的网络,城市可以选择在一个领域集中它们的努力。具有公认的文学、电影、音乐、民俗艺术、设计、信息技术(新媒体)和美食创意产品的城市可以连接到网络。该网络鼓励城市把重点放在那些具有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潜力的领域。
作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典型,蒙特利尔是创意经济报告(2008)的第一个研究对象,用以探讨文化领域的联合设计和发展的进展。在蒙特利尔,设计理念已经成为成熟的城市规划战略,设计不仅是为了创造财富,同时也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加拿大政府邀请建筑师和设计师重新发现和重新利用蒙特利尔的废弃部分,使它们更能吸引城镇居民。
第二个研究对象是哥伦比亚的波帕扬市,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的第一个美食城。为让一个非正式的美食行业合法化,波帕扬市议会迈出了一大步。通过简化空间和其他基础设施,引进强制性卫生标准及对餐馆和餐点发布评论,波帕扬市议会恢复了城市经济,为许多人提供就业和收入,自觉地支持了创意产业的子产业的发展。
nlc202309022227
在欧洲,德国柏林是第一个被纳入创意城市网络的城市。柏林是欧洲最强大的设计集群之一,在这一领域有6300多个公司。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柏林“设计之城”的称号。
影响发展的因素
创意产业的特征是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高度创造性。来自这些行业的产品和服务都带有一些美学的或符号学的内容。就全球而言,创意产业飞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技术、消费者市场增长以及与旅游业的更好的联系。
从技术方面来说,创意产业中快速的技术变革深深地影响了它们如何运作,并将继续影响下去。多媒体和电信技术的融合使创意内容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以一种整合的方式存在,而反过来,这种方式又激发了新的艺术和创意表现形式。
数字技术给媒体业带来巨大增长,创意产品通过它传送到消费者手中,比如视频点播、音乐播客,以及通过有线、卫星和互联网提供的计算机和电视服务等。另外,数字媒体的大规模发展和旧创意作品的数字融合,使得传统的行业界线逐渐过时。例如在英国的创意经济中,演艺界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利用广播及其他新技术所提供的机会。
另一个影响因素是需求的增长。新的通信技术(数字、移动和互联网)有一批新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不仅扩大了文化体验的范围,而且越来越作为创作者而存在,从而产生新的需求。同时,技术的进步促使消费成本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需求增长。
旅游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全球旅游业的增长促进了旅游市场上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文化行业还通过游客对文化遗产景点、博物馆、画廊、节日、音乐和舞蹈表演的需求对文化创意产业做出贡献。
世界各国的各种文化创意活动之所以能够成功,也多是因为一些相似的因素存在,包括文化差异、对外国游客的吸引、与当地的宗教文化相结合、恰当的媒体曝光和宣传、广泛的嘉年华活动、艺术导向的活动、考虑环境负荷、政府是资源提供者、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和地点等。札幌冰雪节、慕尼黑啤酒节和西班牙奔牛节都是成功的文化创意活动的典范。
尽管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新兴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但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还不能很好地利用创造性能力来获得相应的收益。它们面临的挑战包括需要获取可靠数据来理解创意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价值链,缺乏治理这种贸易的有效模式的知识,以及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下通过技术来合成机会的挑战等。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方方面面。在社会方面,创意产业最大的影响是对就业的贡献。根据对产业定义的不同,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了总劳动人口的2%~8%。从文化角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文化创意产业对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越来越显著。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贡献在于加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它保留各种类型的文化资产,从少数民族语言到艺术品、文物和遗址。同时,创意产业还很环保,因为它的主要投入是服务(创造性),而不是自然资源,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文化创意产业很有特色。与传统行业比如金融服务或制造业不同,该产业的主导是中小企业、惟一贸易商和微型企业的网络化集群。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通过使用内部关系,为小企业(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小企业)提供了克服竞争壁垒的机会,同时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发展和资助中小企业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意义重大。
联合国创意经济报告强调,发展中国家鼓励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政策必须要认识到创意经济交叉性和多学科性的本质,和它广泛分布的经济、社会、文化联系和分支。这些联系可以在经济中贯穿很多不同的行业,从艺术文化到旅游、国际贸易、技术和通信。
创意经济的交叉性意味着产业的政策发展必须基于各行业的协同来形成,政策需要反映投资、技术、创业和贸易之间的联系。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竞争法律和知识产权领域的政策尤为关键。政府应该有清楚完备的文化资产和创意产业的清单,对其中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遗产要进行妥善保护;需要有完善的版权立法,并配备相应的执行措施;关注数字技术的发展,激励技术秘诀的扩张。
另外,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的努力应该确保艺术家和创作者的兴趣完全被顾及到。知识产权应当以可交易经济资产的形式存在,这样一方面可以刺激创作者和创业企业家,另一方面有助提高创意产业的潜在发展。当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策必须与其他一些政策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比如市场发展、促进旅游、教育培训和技能发展等。
通过多维度的潜力,文化创意产业代表了一个特别的机会。这一潜力只有通过合适的政策和高活力的商业运作才能变成现实。
【文化创意产业現狀反思】推荐阅读:
创意文化产业09-16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05-27
有关文化创意产业01-19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基地07-28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1-24
文化创意产业园评价09-14
新材料文化创意产业园07-13
八里庄文化创意产业园01-11
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策划书11-21
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联合发展研究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