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题库教师版

2025-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奥数题库教师版(精选7篇)

奥数题库教师版 篇1

知识点说明:

盈亏问题的特点是问题中每一同类量都要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分配不足时,称之为“亏”,分配有余称之为“盈”;还有些实际问题,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人时,如果每人少分,则物品就有余(也就是盈),如果每人多分,则物品就不足(也就是亏),凡研究这一类算法的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可以得出盈亏问题的基本关系式:

(盈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盈盈)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亏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物品数可由其中一种分法和人数求出.也有的问题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不管哪种 情况,都是属于按两个数的差求未知数的“盈亏问题”.注意1.条件转换 2.关系互换

板块

一、直接计算型盈亏问题

【例 1】 三年级一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7块;如果每人搬5块,则少2块砖.这个班少先队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

【解析】 比较两种搬砖法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每人搬4块,还剩7块砖;每人搬5块,就少2块.这两次搬砖,每人相差541(块).第一种余7块,第二种少2块,那么第二次与第一次总共相差砖数:729(块),每人相差1块,结果总数就相差9块,所以有少先队员919(人).共有砖:49743(块).

【巩固】 明明过生日,同学们去给他买蛋糕,如果每人出8元,就多出了8元;每人出7元,就多出了4元.那么有多少个同学去买蛋糕?这个蛋糕的价钱是多少?

【巩固】 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桃,每只小猴分10个桃,就多出9个桃,每只小猴分11个桃则多出2个桃,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老猴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巩固】 有一批练习本发给学生,如果每人5本,则多70本,如果每人7本,则多10本,那么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多少练习本呢?

【例 2】(2007年“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初赛)猴王带领一群猴子去摘桃.下午收工后,猴王开始分配.若大猴分5个,小猴分3个,猴王可留10个.若大、小猴都分4个,猴王能留下20个.在这群猴子中,大猴(不包括猴王)比小猴多 只.

【详解】 当大猴分5个,小猴分3个时,猴王可留10个.若大、小猴都分4个,猴王能留下20个.也就是说在大猴分5个,小猴分3个后,每只大猴都拿出1个,分给每只小猴1个后,还剩下201010个,所以大猴比小猴多10只.

【巩固】 学而思学校新买来一批书,将它们分给几位老师,如果每人发10本,还差9本,每人发9本,还差2本,请问有多少老师?多少本书?

【巩固】 幼儿园给获奖的小朋友发糖,如果每人发6块就少12块,如果每人发9块就少24块,总共有多少块糖呢?

【巩固】 王老师去琴行买儿童小提琴,若买7把,则所带的钱差110元;若买5把,则所带的钱还多30元,问儿童小提琴多少钱一把?王老师一共带了多少钱?

【巩固】 工人运青瓷花瓶250个,规定完整运到目的地一个给运费20元,损坏一个倒赔100元.运完这批花瓶后,工人共得4400元,则损坏了多少个?

【例 3】 某校安排学生宿舍,如果每间住5人则有14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住7人,则多出4个床位,问宿舍几间?住宿生几人? 【解析】 由已知条件

每间5人 少14个床位

每间7人 多4个床位

比较两次分配的方案,可以看出,由于第二种方案比第一种每间多住(75)2人,一共要多出(144)18个床位,根据两种方案每间住的人数的差和床位差,可以求出宿舍间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住宿生人数.

解:(414)(75)=9(间)

591459(人),或79459(人)

【巩固】 学校有30间宿舍,大宿舍每间住6人,小宿舍每间住4人.已知这些宿舍中共住了168人,那么其中有多少间大宿舍?

【巩固】 智康学校三年级精英班的一部分同学分糖果,如果每人分4粒就多9粒,如果每人分5粒则少6粒,问:有多少位同学分多少粒糖果?

【巩固】 秋天到了,小白兔收获了一筐萝卜,它按照计划吃的天数算了一下,如果每天吃4个,要多出48个萝卜;如果每天吃6个,则又少8个萝卜.那么小白兔买回的萝卜有多少个?计划吃多少天?

板块

二、条件关系转换型盈亏问题

【例 4】 猫妈妈给小猫分鱼,每只小猫分10条鱼,就多出8条鱼,每只小猫分11条鱼则正好分完,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猫?猫妈妈一共有多少条鱼?

【解析】 猫妈妈的第一种方案盈8条鱼,第二种方案不盈不亏,所以盈亏总和是8条,两次分配之差是11101(条),由盈亏问题公式得,有小猫:818(只),猫妈妈有810888(条)鱼.

【巩固】 学而思学校三年级基础班的一部分同学分小玩具,如果每人分4个就少9个,如果每人分3个正好分完,问:有多少位同学分多少个小玩具?

【巩固】 学而思学校买来一批小足球分给各班:如果每班分4个,就差66个,如果每班分2个,则正好分完,学而思小学一共有多少个班?买来多少个足球?

【巩固】 一位老师给学生分糖果,如果每人分4粒就多9粒,如果每人分5粒正好分完,问:有多少位学生?共多少粒糖果?

【巩固】 实验小学学生乘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60人,则有15人上不了车;如果每辆车多坐5人,恰好多出一辆车.问一共有几辆车,多少个学生?

【例 5】 甲、乙两人各买了相同数量的信封与相同数量的信纸,甲每封信用2 张信纸,乙每封信用3 张信纸,一段时间后,甲用完了所有的信封还剩下20 张信纸,乙用完所有信纸还剩下10 个信封,则他们每人各买了多少张信纸?

【例 6】 幼儿园将一筐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全部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分5个,则余下10个。如全部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到8个,则缺2个。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人,问:这筐苹果共有多少个?

【巩固】 幼儿园把一袋糖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 粒就缺6 粒.如果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4 粒就余4 粒.已知大班比小班少2 个小朋友,这袋糖果共有多少粒?

【例 7】 有一些糖,每人分5块则多10块,如果现有人数增加到原有人数的1.5倍,那么每人4块就少两块,这些糖共有多少块?

【解析】 第一次每人分5块,第二次每人分4块,可以认为原有的人每人拿出541块糖分给新增加的人,而新增加的人刚好是原来的一半,这样新增加的人每人可分到2块糖果,这些人每人还差422块,一共差了10212块,所以新增加了1226人,原有6212人.糖果数为:1251070(块).

【巩固】 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员把一些竹子分给若干只大熊猫,每只大熊猫分5个还多余10棵竹子,如果大熊猫数增加到3倍还少5只,那么每只大熊猫分2棵竹子还缺少8棵竹子,问有大熊猫多少只,竹子多少棵?

【巩固】 体育队将一些羽毛球分给若干个人,每人5个还多余10个羽毛球,如果人数增加到3倍,那么每人分2个羽毛球还缺少8个,问有羽毛球多少个?

【例 8】 王老师给小朋友分苹果和桔子,苹果数是桔子数的2倍.桔子每人分3个,多4个;苹果每人分7个,少5个.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个苹果和桔子?

【解析】 因为桔子每人分3个多4个,而苹果是桔子的2倍,因此苹果每人分6个就多8个.又已知苹果每人分7个少5个,所以应有(8+5)÷(6-5)=13(人).苹果个数为13×7-5=86(个).桔子数为 13×3+4=43(个).答:有13个小朋友,86个苹果和43个桔子.【巩固】 学而思学校买来一批体育用品,羽毛球拍是乒乓球拍的2倍,分给同学们,每组分乒乓球拍5副,余乒乓球拍15副,每组分羽毛球拍14副,则差30副,问:学而思学校买来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各多少副?

【例 9】 用一根长绳测量井的深度,如果绳子两折时,多5米;如果绳子3折时,差4米.求绳子长度和井深.【例 10】 乐乐有一个储蓄筒,存放的都是硬币,其中2分币比5分币多22个;按钱数算,5分币却比2分币多4角;另外,还有36个1分币.乐乐共存了多少钱?

【例 11】 阳光小学学生乘汽车到香山春游.如果每车坐65人,则有5人不能乘上车;如果每车多坐5人,恰多余了一辆车,问一共有几辆汽车,有多少学生?

【巩固】 幸福小学少先队的同学到会议室开会,若每条长椅上坐3人则多出7人,若每条长椅上多坐4人则多出3条长椅.问:到会议室开会的少先队员有多少人?

【巩固】 智康小合唱队的同学到会议室开会,若每条长椅上坐3人则多出9人,若每条长椅上坐4人则多出3人.问:合唱队有多少人?

【巩固】 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树坑没人挖;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请问,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共挖了多少树坑?

【巩固】 六年级学生出去划船。老师算了一下,如果每船坐6人,那么还剩下22人没船坐。安排时发现有3条船坏了,于是改为每船坐8人,结果还剩下6人没地方坐,请问:一共有多少学生?

【例 12】 学校为新生分配宿舍.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3人;每个房间住5人,则空出3个房间.问宿舍有多少间?新生有多少人?

【解析】 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3人,每个房间住5人,就空出3个房间,这3个房间如果住满人应5(人),由此可见,每一个房间增加532(人).两次安排人数总共相差该是53123153880(人),或者(人),因此,房间总数是:38÷2=19(间),学生总数是:319235195380(人).

【巩固】 学校为新生分配宿舍.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2人;每个房间多住5人,则空1个房间.问宿舍有多少间?新生有多少人?

【巩固】 军队分配宿舍,如果每间住3人,则多出20人;如果每间住6人,余下2人可以每人各住一个房间,现在每间住10人,可以空出多少个房间?

【巩固】 猪妈妈带着孩子去野餐,如果每张餐布周围坐4只小猪就有6只小猪没地方坐,如果每张餐布周围多坐一只小猪就会余出4个空位子,问:一共有多少只小猪,猪妈妈一共带了多少张餐布?

【例 13】 国庆节快到了,学而思学校的少先队员去摆花盆.如果每人摆5盆花,还有3盆没人摆;如果其中2人各摆4盆,其余的人各摆6盆,这些花盆正好摆完.问有多少少先队员参加摆花盆活动,一共摆多少花盆?

【巩固】 妈妈买来一篮橘子分给全家人,如果其中两人分4个,其余人每人分2个,则多出4个;如果其中一人分6个,其余人每人分4个,则缺少12个,妈妈买来橘子多少个?全家共有多少人?

【例 14】 四⑵班举行“六一”联欢晚会,辅导员老师带着一笔钱去买糖果.如果买芒果13千克,还差4元;如果买奶糖15千克,则还剩2元.已知每千克芒果比奶糖贵2元,那么,辅导员老师带了 元钱.

【解析】 这笔钱买13千克芒果还差4元,若把这13千克芒果换成奶糖就会多出13226元,所以这笔钱买13千克奶糖会多出26422元.而这笔钱买15千克奶糖会多出2元,所以每千克奶糖的价格为:(222)(1513)10(元).辅导老师共带了10152152元.

【巩固】 小明妈妈带着一笔钱去买肉,若买10千克牛肉则还差6元,若买12千克猪肉则还剩4元.已知每千克牛肉比猪肉贵3元,问:小明妈妈带了多少钱?

【巩固】 食堂采购员小李到集贸市场去买肉,如果买牛肉18千克,则差4元;如果买猪肉20千克,则多2元.已知牛肉、猪肉每千克差价8角.问牛肉、猪肉各多少钱一千克?

【巩固】 李明的妈妈去超市买洗衣粉,雕牌和碧浪的单价分别为8元和10元,李妈妈带的钱买雕牌洗衣粉比买碧浪洗衣粉可多买3袋,并且没有剩余的钱.问:李妈妈带了多少钱?

【例 15】 小强由家里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上课就要迟到3分钟;如果每分钟走60米,就可以比上课时间提前2分钟到校。小强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解析】 迟到3分钟转化成米数:503150(米),提前2分钟到校转化成米数:602120(米),距离上课时间为:(150120)(6050)27(分钟),家到学校的路程为:50(273)1500(米).

【巩固】 东东从家去学校,如果每分走80米,结果比上课提前6分到校,如果每分走50米,则要迟到3分,那么东东家到学校的路程是______米.

【巩固】 王老师由家里到学校,如果每分钟骑车500米,上课就要迟到3分钟;如果每分钟骑车600米,就可以比上课时间提前2分钟到校.王老师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巩固】 学校规定上午8时到校,小明去上学,如果每分种走60米,可提早10分钟到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可提早8分钟到校,求小明几时几分离家刚好8时到校?由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

【例 16】 “六一”儿童节,小明到商店买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两盒内的球的数量相等.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因节日商店优惠销售,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结果小明少花了4元钱,那么小明共买了多少个球?

【解析】 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即花球原价10元钱20个,白球原价10元钱30个.那

5(元)25么,同样买花球和白球各30个,花球要比白球多花102,共需要302303224(元)(元).现在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需要(305)2,说明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能省下25241(元).现在共省了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有304120(个)240(个),共买了1202.

【例 17】(2009“数学解题能力展示”中年级组复试题)幼儿园老师买了同样多的巧克力、奶糖和水果糖.她发给每个小朋友2块巧克力,7块奶糖和8块水果糖.发完后清点一下,水果糖还剩15块,而巧克力恰好是奶糖的3倍.那么共有_____________个小朋友.

【解析】 画线段图分析,由题意知:

从奶糖的7份中取2份,那么剩下的5份就和上面的2小段相等.如图:

那么2小段和5份都看成10份量,那么总量就相当于19份量,水果糖中原有的8份就是现在的16份,则剩下的15块水果糖就占有3份,则1份就是5块,给小朋友们分出去的水果糖数量是:16580(块),小朋友的人数是:80810(人).

方法二:由上图知,设发完后奶糖剩下1份,则巧克力剩下3份,而巧克力与奶糖每人分得相差5块,对应剩下的糖相差2份,水果糖与奶糖每人分得相差1块,则对应剩下的糖应相差250.4份,所以水果糖最后应剩下10.40.6份,恰是15块,所以1份对应的是150.625,所以应用盈亏问题共有(2515)(87)10(人).

【例 18】 一盒咖啡中有若干袋,一包方糖中有若干块.小唐喝前两盒咖啡时每袋咖啡都放3块方糖,结果共用了1包方糖和第2包中的24块;小唐喝后三盒咖啡时每袋咖啡都只放1块方糖,最后第3包方糖还剩下36块,那么每盒咖啡有多少袋?

【解析】 小唐喝前2盒咖啡,每袋放3块糖,相当于喝6盒咖啡每袋放1块糖;小唐喝后3盒咖啡,每袋放1块糖,所以喝后3盒用掉的方糖总量是前2盒用掉方糖量的一半.

同时,小唐喝前2盒咖啡一共用掉方糖一包又24块,喝后3盒咖啡用掉方糖一包差12块,因此一包又24块方糖与两包差24块方糖一样多,一包方糖有(2424)(21)48(块).

于是喝前两盒咖啡用掉方糖482472(块),每盒咖啡的袋数为:723212(袋).

【巩固】 巧克力每盒9块,软糖每盒11块,要把这两种糖分发给一些小朋友,每种糖每人一块,由于又来了一位小朋友,软糖就要增加一盒,两种糖分发的盒数就一样多,现在又来了一位小朋友,巧克力还要增加一盒,则最后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例 19】 有若干盒卡片分给一些小朋友,如果只分一盒,每人至少可以得到7张;如果每人分8张卡片,则还缺少5张.现在把所有卡片都分完,每人分到60张,而且还多出4张.问: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详解】 首先由题意,一盒卡片每人分7张则有剩余,每人分8张则少5张,证明总人数多于5个.

如果一共有7盒卡片,则所有人每人要想分到8756(张)卡片,还缺35张,卡片张数比题中所述要少.

如果一共有9盒卡片,则只要再添上5945(张)卡片,就能使所有人每人分到8972(张),15,不满足总人数多于5个的要求. 12类似地,当卡片总盒数多于9时,都不满足总人数多于5个的要求.

因此卡片一共有8盒,添上5840(张)卡片,就能使所有人每人分到8864(张),所以总人数为:(404)(6460)11(人). 人数为(454)(7260)4(二解)60784,60874,说明卡片的盒数是8盒,“若都分8张则还缺少5张”,即如果我们在每盒中加5张(8盒共加40张),每人就可以得到8864(张),现在实际每人得到60张,即每人需要退出4张,其中要有4张是每人60张后多下来的,还有40张是我们一开始借来的要还出去,即要退出44张,44411(人),说明有11人.

【例 20】 有若干个苹果和若干个梨.如果按每1个苹果配2个梨分堆,那么梨分完时还剩2个苹果;如果按每3个苹果配5个梨分堆,那么苹果分完时还剩1个梨.苹果和梨各有多少个? 【解析】 容易看出这是一道盈亏应用题,但是盈亏总额与两次分配数之差很难找到.原因在于第一种方案是1个苹果“搭配”2个梨,第二种方案是3个苹果“搭配”5个梨.如果将这两种方案统一为1个苹果“搭配”若干个梨,那么问题就好解决了.将原题条件变为“1个苹果搭配2个梨,缺4个梨;1个苹果搭配5/3个梨,多1个梨”,此时盈亏总额为415(个)梨,两次分配数之差为25/31/3(个)梨.所以有苹果(41)(25/3)15(个),有梨152426(个).【巩固】 有若干个苹果和梨,如果按1个苹果配3个梨分一堆,那么苹果分完时,还剩2个梨;如果按半个苹果配2个梨分一堆,那么梨分完时,还剩半个苹果.问梨有多少个?

【例 21】 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8块,还剩10块;若每人分9块,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但至少可分到一块.那么糖果最多有多少块?

【分析】 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那么最多可以分到8块,即若每人分9块,还差1块.根据盈亏计算公式,(110)(98)11(人)人数有,糖果最多有911198(块);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但至少

(810)(98)18(人)可分到一块,即最少是最后一人差8块,根据盈亏计算公式,人数有,糖果最多有9188154(块);所以,这批糖果最多有154块.

【例 22】 幼儿园有三个班,甲班比乙班多4人,乙班比丙班多4人,老师给小孩分枣,甲班每个小孩比乙班每个小孩少分3个枣,乙班每个小孩比丙班每个小孩少分5个枣,结果甲班比乙班共多分3个枣,乙班比丙班总共多分5个枣.问:三个班总共分了多少个枣?

(x4)(x8)【解析】 设丙班有x个小孩,那么乙班就有个小孩,甲班有个小孩.

乙班每个小孩比丙班每个小孩少分5个枣,那么x个小孩就少分5x个枣,而乙班比丙班总共多分5个枣,所以多出来的那4个小孩分了(5x5)个枣.

(x4)(3x12)同样的道理,甲班每个小孩比乙班每个小孩少分3个枣,那么个小孩就少分个枣,而甲班比乙班总共多分3个枣,所以多出来的那4个小孩分了3x1233x15个枣.

甲班每个小孩比乙班每个小孩少分3个枣,4个小孩就少3412个枣,因此我们得到:5x53x1512,解得x11.

所以,丙班有11个小朋友,乙班有15个小朋友,甲班有19个小朋友;甲班每人分12个枣,乙班每人分15个枣,丙班每人分20个枣.—共分了121915152011673(个)枣.

【巩固】 有48本书分给两组小朋友,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问第二组有多少人?

【例 23】 “六一”儿童节,小明到商店买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两盒内的球的数量相等.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因节日商店优惠销售,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结果小明少花了4元钱,那么小明共买了多少个球?

【解析】 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即花球原价10元钱20个,白球原价10元钱30个.那

5(元)25么,同样买花球和白球各30个,花球要比白球多花102,共需要302303224(元)(元).现在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需要(305)2,说明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能省下25241(元).现在共省了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有304120(个)240(个),共买了1202.

【巩固】 有红、黄、绿3种颜色的卡片共有100张,其中红色卡片的两面上分别写有1和2,黄色卡片的两面上分别写着1和3,绿色卡片的两面上分别写着2和3.现在把这些卡片放在桌子上,让每张卡片写有较大数字的那面朝上,经计算,各卡片上所显示的数字之和为234.若把所有卡片正反面翻转一下,各卡片所显示的数字之和则变成123.问黄色卡片有多少张?

【例 24】 四(2)班在这次的班级评比中,获得了“全优班”的称号.为了奖励同学们,班主任刘老师买了一些铅笔和橡皮.刘老师把这些铅笔和橡皮分成一小堆一小堆,以便分给几位优秀学生.如果每堆有1块橡皮2支铅笔,铅笔分完时橡皮还剩5块;如果每堆有3块橡皮和5支铅笔,橡皮分完时还剩5支铅笔.那么,刘老师一共买了多少块橡皮?多少支铅笔? 【解析】 如果增加10支铅笔,则按1块橡皮、2支铅笔正好分完;而按3块橡皮、5支铅笔分,则剩下10+5=15(支)铅笔,但如果按3块橡皮、6支铅笔分,则正好分完,可以分成:15÷(6—5)=15(堆),所以,橡皮数为:15×3=45(块),铅笔数为:15×6—10=80(支).

奥数题库教师版 篇2

教学目标

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涉及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主要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

知识点拨

1.的“秘密”,,…,2.推导以下算式

⑴;;;;

⑵;;;

⑶;

以为例,推导.

设,将等式两边都乘以100,得:;

再将原等式两边都乘以10000,得:,两式相减得:,所以.

3.循环小数化分数结论

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

分子

循环节中的数字所组成的数

循环小数去掉小数点后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与

不循环部分数字所组成的数的差

分母

n个9,其中n等于循环节所含的数字个数

按循环位数添9,不循环位数添0,组成分母,其中9在0的左侧;

;;,……

例题精讲

模块一、循环小数的认识

【例

1】

在小数上加两个循环点,能得到的最小的循环小数是_______(注:公元2007年10月24日北京时间18时05分,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编写此题是为了纪念这个值得中国人民骄傲的时刻。)

【考点】循环小数的认识

【难度】2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1试

【解析】

因为要得到最小的循环小数,首先找出小数部分最小的数为0,再看0后面一位上的数字,有05、02、00、07,00最小,所以得到的最小循环小数为

【答案】

【巩固】

给下列不等式中的循环小数添加循环点:0.19980.19980.19980.1998

【考点】循环小数的认识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解析】

根据循环小数的性质考虑,最小的循环小数应该是在小数点后第五位出现最小数字1的小数,因此一定是,次小的小数在小数点后第五位出现次小数字8,因此一定是.其后添加的循环点必定使得小数点后第五位出现9,因此需要考虑第六位上的数字,所以最大的小数其循环节中在9后一定还是9,所以最大的循环小数是,而次大数为,于是得到不等式:

【答案】

【例

2】

真分数化为小数后,如果从小数点后第一位的数字开始连续若干个数字之和是1992,那么是多少?

【考点】循环小数的认识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解析】,,,.因此,真分数化为小数后,从小数点第一位开始每连续六个数字之和都是1+4+2+8+5+7=27,又因为1992÷27=73……21,27-21=6,而6=2+4,所以,即.

【答案】

【巩固】

真分数化成循环小数之后,从小数点后第1位起若干位数字之和是,则是多少?

【考点】循环小数的认识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解析】

我们知道形如的真分数转化成循环小数后,循环节都是由1、2、4、5、7、8这6个数字组

成,只是各个数字的位置不同而已,那么就应该由若干个完整的和一个不完整组成。,而,所以最后一个循环节中所缺的数字之和为6,经检验只有最后两位为4,2时才符合要求,显然,这种情况下完整的循环节为“”,因此这个分数应该为,所以。

【答案】

【巩固】

真分数化成循环小数之后,小数点后第2009位数字为7,则是多少?

【考点】循环小数的认识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解析】

我们知道形如的真分数转化成循环小数后,循环节都是由6位数字组成,因此只需判断当为几时满足循环节第5位数是7,经逐一检验得。

【答案】

【巩固】

(2009年学而思杯4年级第6题)所得的小数,小数点后的第位数字是

【考点】循环小数的认识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解析】

……个数一循环,……5,是4

【答案】4

【例

3】

写出下面等式右边空白处的数,使等式能够成立:0.6+0.06+0.006+……=2002÷______。

【考点】循环小数的认识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小希望杯,4年级

【解析】

0.6+0.06+0.006+……===2002÷3003

【答案】

【例

4】

下面有四个算式:

①0.6+0.②0.625=;

③+===;

④3×4=14;

其中正确的算式是().(A)①和②

(B)

②和④

(C)

②和③

(D)

①和④

【考点】循环小数的认识

【难度】3星

【题型】选择

【关键词】华杯赛,初赛

【解析】

对题中的四个算式依次进行检验:

0.6+0.133=0.6+0.133133=0.733133,所以①不正确;

0.625=是正确的;

两个分数相加应该先进行通分,而非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本算式通过﹥即可判断出其不正确;

×=×==,所以④不正确。

那么其中正确的算式是②和④,正确答案为B。

【答案】

【例

5】

在混合循环小数的某一位上再添上一个表示循环的圆点,使新产生的循环小数尽可能大,请写出新的循环小数。

【考点】循环小数的认识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华杯赛,初赛

【解析】

小数点后第7位应尽可能大,因此应将圈点点在8上,新的循环小数是。

【答案】

【例

6】

将化成小数等于0.5,是个有限小数;将化成小数等于0.090…,简记为,是纯循环小数;将化成小数等于0.1666……,简记为,是混循环小数。现在将2004个分数,,…,化成小数,问:其中纯循环小数有多少个?

【考点】循环小数的认识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华杯赛,总决赛,二试

【解析】

凡是分母的质因数仅含2和5的,化成小数后为有限小数,凡是分母的质因数不含2和5的,化成小数后为有限小数后为纯循环小数,所以本题实际上是问从2到2005的2004个数中,不含质因数2或5的共有多少个.这2004个数中,含质因数2的有2004÷2=1002个,含质因数5的有2005÷5=401个,既含2又含5的有2000÷10=200个,所以可以化成纯循环小数的有2004-1002-401+200=801个.【答案】

模块二、循环小数计算

【例

7】

计算:(结果写成分数形式)

【考点】循环小数计算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希望杯,五年级,一试

【解析】

原式。

【答案】

【巩固】

计算:0.3+0.=_____(结果写成分数)。

【考点】循环小数计算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希望杯,五年级,一试

【解析】

原式=

【答案】

【巩固】

请将算式的结果写成最简分数.

【考点】循环小数计算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华杯赛,初赛

【解析】

原式.【答案】

【例

8】

计算:

(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考点】循环小数计算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华杯赛,总决赛,一试

【解析】

原式=

【答案】

【例

9】

将的积写成小数形式是____.【考点】循环小数计算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华杯赛,初赛

【解析】

【答案】

【例

10】

计算:

【考点】循环小数计算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解析】

方法一:

=

方法二:

【答案】

【巩固】

计算

(1)

(2)

【考点】循环小数计算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解析】

(1)原式

(2)原式

【答案】(1)

(2)

【例

11】

【考点】循环小数计算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解析】

法一:原式.

法二:将算式变为竖式:

可判断出结果应该是,化为分数即是.

原式

【答案】⑴

【巩固】

⑴计算:

⑵________.

【考点】循环小数计算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香港圣公会,希望杯,六年级,1试

【解析】

原式;

原式.

【答案】⑴

【巩固】

⑴;

(结果表示成循环小数)

【考点】循环小数计算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解析】

⑴原式

⑵,所以,【答案】⑴

【例

12】

()。

【考点】循环小数计算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中环杯,五年级,决赛

【解析】,所以括号中填

【答案】

【例

13】

计算

(结果表示为循环小数)

【考点】循环小数计算

【难度】4星

【题型】计算

【解析】

由于,所以,而,所以,【答案】

【例

14】

某学生将乘以一个数时,把误看成1.23,使乘积比正确结果减少0.3.则正确结果该是多少?

【考点】循环小数计算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解析】

由题意得:,即:,所以有:.解得,所以

【答案】

【例

15】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考点】循环小数计算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解析】

方法一:

方法二:

【答案】

【例

16】

将循环小数与相乘,取近似值,要求保留一百位小数,那么该近似值的最后一位小数是多少?

【考点】循环小数计算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解析】

×

循环节有6位,100÷6=16……4,因此第100位小数是循环节中的第4位8,第10l位是5.这样四舍五入后第100位为9.

【答案】9

【例

17】

有8个数,,,是其中6个,如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时,第4个数是,那么按从大到小排列时,第4个数是哪一个数?

【考点】循环小数计算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解析】,,显然有即,8个数从小到大排列第4个是,所以有.(“□”,表示未知的那2个数).所以,这8个数从大到小排列第4个数是.

【答案】

【例

18】

和化成循环小数后第100位上的数字之和是_____________.【考点】循环小数计算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走美杯,初赛,六年级,第14题

【解析】

如果将和转化成循环小数后再去计算第100位上的数字和比较麻烦,通过观察计算我们发现,而,则第100位上的数字和为9.【答案】9

【例

19】

将循环小数与相乘,小数点后第位是。

【考点】循环小数计算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走美杯,6年级,决赛

【解析】,所以乘积为,所以第位是。

奥数题库教师版 篇3

唯思达教育 小学四年级奥数一对一讲义 教师版

引申

1、一些同样粗细的圆木,像如图所示一样均匀地堆放在一起,已知最下面一层有70根。一共有多少根圆木? 答案:2485根。

2、用3根等长的火柴棍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用这样的等边三角形,按下图所示铺满一个大的等边三角形,如果这个大的等边三角形的底边能放10根火柴棒,那么这个大的等边三角形中一共要放多少根火柴棒?

解:如果把图中最上端的一个三角形看做

唯思达教育 小学四年级奥数一对一讲义 教师版

引申

1、有6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多试多少次?

解:59+58+57+„+2+1=(59+1)×59÷2=1770(次)

2、有一些锁的钥匙搞乱了,已知至多要试28次,就能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一共有几把锁的钥匙搞乱了? 答: 一共有8把锁的钥匙搞乱了。

奥数题库教师版 篇4

第41套题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师题库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瓶矿泉水在便利店以2元左右的价格出售,而对于在沙漠里长途跋涉的人来说却是无价之宝。这说明()A.人的社会地位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C.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就会不同 D.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2.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强调: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有较真的精神状态,要有让人民群众看得见的实际成果,要有从实事抓起的踏实作风,要有统筹兼顾的思路办法。这是因为()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②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作用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人们见面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吃了吗”、“下海了吗”,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跳槽了吗”,再到近几年的“买啥股票了,赚了吗”。问候语的变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客观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西红柿生长在野外,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并不具有价值,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它能观赏和食用,它才具有价值,这说明()①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 ②只要客观事物的属性存在,就有其价值

③主体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④价值是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没有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如果天赐我辉煌,我将比天还嚣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是()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面对地震灾情,教师、基层干部、群众、子弟兵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不断激发着文艺家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艺术使命感,他们捕捉动人的瞬间,挖掘独特的题材,创作出了歌曲《天佑中华》、诗集《感天动地》、电影《汶川》、话剧《钟声响起》等大批反映抗震救灾斗争的精品力作。这表明()①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直观反映

②艺术作品源于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不竭源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古今中外大量家族兴衰史表明,一个家族能够保持富裕状态的时间,很少有超过三代的,故世人称“富不过三代”。调查发现,娇生惯养,缺乏吃苦精神,自立能力差,是富家孩子的通病。富人家庭要想破除“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必须()①加强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②加强对孩子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③为孩子的成才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 ④积极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C.②④

没有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如果天赐我辉煌,我将比天还嚣张

二、非选择题

8.小赵大学毕业后,立志新农村建设,被选聘为碧螺村村长助理。他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办起了一家化工厂。由于碧螺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产品没有销路,而且污染又大,村民普遍反对。小赵认真反思,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关闭了化工厂。然后从本村实际出发,他指导村民种植翠冠梨,效益很好。他还学习市场营销的知识,帮助村里开通了网站,让外界更多地了解碧螺村的翠冠梨。在发展梨种植业的基础上,他还带领农民开办起梨加工企业,农民收入大为提高;小赵因此也成了一位群众欢迎、上级认可的优秀村官。

小赵的经历是如何体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道理的?

解析:本题以大学生就业创业为背景考查人生观、价值观知识。解答本题要注意设问的限定范围: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没有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如果天赐我辉煌,我将比天还嚣张

第41套题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师题库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瓶矿泉水在便利店以2元左右的价格出售,而对于在沙漠里长途跋涉的人来说却是无价之宝。这说明()A.人的社会地位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C.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就会不同 D.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解析:选B。本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材料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2.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强调: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有较真的精神状态,要有让人民群众看得见的实际成果,要有从实事抓起的踏实作风,要有统筹兼顾的思路办法。这是因为()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②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作用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社会意识、科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②③④从四个不同方面正确反映了科学社会意识的作用,故选D。

3.人们见面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吃了吗”、“下海了吗”,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跳槽了吗”,再到近几年的“买啥股票了,赚了吗”。问候语的变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客观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没有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如果天赐我辉煌,我将比天还嚣张

解析:选D。本题以人们见面时问候语的时代变迁为切入点,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知识点。问候语的变迁是因为社会现实的变化,即社会存在的变化,故选D。

4.西红柿生长在野外,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并不具有价值,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它能观赏和食用,它才具有价值,这说明()①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 ②只要客观事物的属性存在,就有其价值

③主体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④价值是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哲学上价值的含义。所谓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构成价值,故①③④入选。“生长在野外”的西红柿虽然具有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但在人们没有认识并利用它之前,它没有满足人的需要,故没有价值,②说法错误,故排除。5.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是()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原理。B、C、D都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A没有涉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6.面对地震灾情,教师、基层干部、群众、子弟兵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不断激发着文艺家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艺术使命感,他们捕捉动人的瞬间,挖掘独特的题材,创作出了歌曲《天佑中华》、诗集《感天动地》、电影《汶川》、话剧《钟声响起》等大批反映抗震救灾斗争的精品力作。这表明()①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直观反映

②艺术作品源于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不竭源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没有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如果天赐我辉煌,我将比天还嚣张

解析:选D。人民群众的抗震救灾实践为艺术家们提供了艺术创作的素材,是抗震艺术作品的来源,③④正确,②错误;艺术作品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不是直观反映,①错误。

7.古今中外大量家族兴衰史表明,一个家族能够保持富裕状态的时间,很少有超过三代的,故世人称“富不过三代”。调查发现,娇生惯养,缺乏吃苦精神,自立能力差,是富家孩子的通病。富人家庭要想破除“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必须()①加强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②加强对孩子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③为孩子的成才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 ④积极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C.②④

解析:选A。①②是解决富家孩子“娇生惯养,缺乏吃苦精神,自立能力差”问题的有效方法。造成富家孩子“通病”的根源并不是客观物质条件的缺乏和“代沟”问题,排除③④。

二、非选择题

8.小赵大学毕业后,立志新农村建设,被选聘为碧螺村村长助理。他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办起了一家化工厂。由于碧螺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产品没有销路,而且污染又大,村民普遍反对。小赵认真反思,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关闭了化工厂。然后从本村实际出发,他指导村民种植翠冠梨,效益很好。他还学习市场营销的知识,帮助村里开通了网站,让外界更多地了解碧螺村的翠冠梨。在发展梨种植业的基础上,他还带领农民开办起梨加工企业,农民收入大为提高;小赵因此也成了一位群众欢迎、上级认可的优秀村官。

小赵的经历是如何体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道理的?

解析:本题以大学生就业创业为背景考查人生观、价值观知识。解答本题要注意设问的限定范围: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答案:(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小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关闭了化工厂”体现了这一点。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小赵立志新农村建设、坚持群众观点,成为群众欢迎、上级认可的优秀村官。

(3)人生价值包括贡献与索取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小赵能成为一名优秀村官,表明他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满足。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客观规律,要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小赵立志新农村建设、想人民

没有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如果天赐我辉煌,我将比天还嚣张

所想体现了这一点。

(若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角度问答也可)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奥数题 篇5

(一)1、小明在计算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时,把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8错写成3,乘得的结果是2323,实际结果应该是2828,这两个乘数分别是多少?

2、甲、乙、丙、丁四个朋友结伴春游,中午凑钱买了5袋蛋糕平均分着吃,甲拿出3袋蛋糕的钱,乙拿出2袋蛋糕的钱,丙、丁都没有拿钱,丁想了想,自己和丙应该每人出5元钱。问:甲和乙各应收回多少钱?

3、分装一批糖果,计划每只盒子装40块,要装15盒,现在只有12只盒子,要把这些糖装完,平均每只盒子比计划多装多少块糖?

4、甲、乙、丙、丁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8岁,四人中没有大于30岁的,那么年龄最小的可能是多少?

5、两袋玻璃球,一袋有68 粒,另一袋有20粒,每次从多的一袋拿 出6粒放入少的一袋,请问拿几次才能使两袋的玻璃球一样多?

6、水果店有9箱一样重的橙子,如果从每个箱子里取出20千克,9箱里剩下的橙子正好等于原来4箱的重量,原来每箱橙子重多少千克?

7、甲、乙两个车站共停了195辆汽车,如果从乙站开往甲站36辆,又从甲站开走45辆汽车,这时甲站停的汽车辆数是乙站的2倍,原来甲、乙两站各停放了多少辆汽车?

8、两个数的和是126,小明在计算时误将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0漏掉了,结果算出的和是45,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9、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从相距468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驶65千米,经过4小时相遇,慢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奥数题库教师版 篇6

分析与解(1)审题这是一个除数是一位数并且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选择解题突破口因为除数是一位数,当除数知道后,竖式中其他空格可依次

填出,因此,除数是关键,把它作为解题突破口。

(3)确定各空格中的数字由于余数为7,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个原则,可以确

定除数为8或9,现在逐一试验。

①如果除数为8,见右式:

28

观察算式可知:商的个位与除数8相乘应得3□,所以商的个位应填4。为了使余

数得7,则算式中第二行的两空格应依次填3与9,这样被除数的个位也应填9(见下

式)。

继续观察算式,被除数的百位上为4,被除数的前两位减去第一行后又余3,可以

求出商的十位数字为5,这样其他空格也就填出来了。见下面的算式:

29

②如果除数填9,那么商的个位应填4,算式中第二行空格依次填4与3,被除数的

个位也填3。见下面算式:

因被除数的百位为4,除数是9,所以商的十位数字为4或5。

若商的十位填4,则第一行空格内应依次填3与6,被除数十位填0,符合要求。

若商的十位数字为5,则第一行空格内应依次填4与5,被除数十位填9,也符合

要求。

此题有三个解:

从这个例题中可以看到,当除数和商确定之后,被除数与算式中其他空格都可确

定,因此,在除法算式中,一般选择除数与商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30

例4在下面算式的空格中,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分析与解(1)审题这是一个四位数除以一个一位数,商是三位数,而且商的十位数

字为7。

(2)选择解题突破口由于商的十位数字已经给出,而且商的十位数字与除数相乘

的积为2□,由此可确定出除数的取值范围为3、4。

(3)确定空格中的数字

①若除数为3:因为算式中余数为0,所以除数3与商的个位相乘的积不可能等于

□,因此,除数不可能为3。

②若除数为4: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先在算式中的一些空格中填入字母,并将可

以直接确定的空格填上数,如下式:

31

字依次为3与0。

根据除数×u21830X=被除数,可以确定出被除数为:

575×4=2300或675×4=2700

于是得到此题的两个解为:

练习四

算式中第一行两个数

可相应填出。

1.在下面乘法算式的空格内,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2.在下面除法算式的空格内,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32

五、数字谜(一)

数字谜与我们前面学习的填竖式一样,也是一种锻炼我们思维的体操,它对于我

们学习数学、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数字谜的分析思考方法和填竖式的

分析思考方法基本相同,即审题、选择解题突破口、确定各汉字或字母所代表的数字

这三个步骤。在第三个步骤中也需要根据已知数字的关系与特征,确定要填数字的大

致范围,然后进行适当的试验,确定各汉字或字母所代表的数字。

例1下边加法算式中的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当

它们各代表什么数字时,算式成立?

33

分析与解在这个加法算式中,加数个位上的数字均相同,并且它们和的个位为0,所

以选择个位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1)填个位在算式的个位上克+克+克+克的个位为0,所以克的取值为0或5。

如果克=0,那么在算式的十位上匹+匹+匹的个位也是0,这样匹只能取0,而不同

的汉字应代表不同的数字,所以克=5。此时算式中和的个位向十位进2(见下式)。

(2)填十位在上面算式的十位上,匹+匹+匹的个位应是8,而只有6+6+6=18,

所以匹=6,并且十位上数字之和向百位进2。

(3)填百位在算式的百位上,林+林的个位应为8,而4+4=8,9+9+=18,所以

林取4或9。

如果林=4,百位相加后向千位进1,这样奥=1。

如果林=9,百位相加后向千位进2,这样奥=0,但是一个数的首位数字不能为0,

于是林≠9。

奥数题库教师版 篇7

验算:为了保证解题的正确,可如下验算:

(1)8+32=40(岁)

(2)32÷8=4(倍)

计算结果符合已知条件,所以解题正确。

例2甲、乙两架飞机同时从机场向相反的方向飞行,3小时共飞行3600千米,甲的速

度是乙的2倍,(图2),求它们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与解画线段图如下:

已知两架飞机3小时共飞行3600千米,就可以求出两架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航程,

也就是两架飞机速度的和。由图2可以看出,这个速度和相当于乙飞机速度的3倍,

这样就可以求出乙飞机的速度;再根据乙飞机的速度求出甲飞机的速度。

(1)甲、乙两架飞机每小时的航程(速度和)是:

3600÷3=1200(千米)

(2)乙飞机的速度是:

1200÷(2+1)=400(千米)

143

(3)甲飞机的速度是:

综合列式计算:

400×2=800(千米)

3600÷3÷(2+1)=400(千米)(乙速)

400×2=800(千米)(甲速)

答:甲乙飞机的速度分别是每小时800千米、400千米。

请你参照例1自己进行验算。

例3弟弟有课外书20本,哥哥有课外书25本。哥哥给弟弟多少本后,弟弟的课外书

是哥哥的2倍?

分析与解画线段图如下:

在观察图3的基础上,可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哥哥在给弟弟课外书前后,题目里不变的数量是什么?

(2)要想求哥哥给弟弟多少本课外书,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144

(3)如果把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看作1倍,那么这时(哥哥给弟弟课外书后)弟弟的课

外书可看作是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几倍?

在思考以上几个问题的基础上,再求哥哥应该给弟弟多少本课外书。根据条件需

要先求出哥哥剩下多少本课外书。如果我们把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看作1倍,那么这时

弟弟的课外书可看作是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2倍,也就是兄弟俩共有的倍数相当于哥

哥剩下的课外书的3倍,而兄弟俩人课外书的总数始终是不变的数量。

(1)兄弟俩共有课外书的数量是:

20+25=45

(2)哥哥给弟弟若干本课外书后,兄弟俩共有的倍数是:

2+1=3

(3)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本数是:

45÷3=15

(4)哥哥给弟弟课外书的本数是:

25-15=10

综合列式计算:

25-(20+25)÷(2+1)

=25+45÷3

145

=25-15

=10(本)

验算:(20+10)÷(25-10)=30÷15=2(倍)

(20+10)+(25-10)=30+15=45(本)

验算的结果符合已知条件,所以解题正确。

答:哥哥需给弟弟10本课外书。

例4甲、乙两个粮库原来共存粮170吨,后来从甲库运出30吨,给乙库运进10吨,

这时甲库存粮是乙库存粮的2倍(图4),两个粮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

分析与解画线段图。

根据“甲、乙两个粮库原来共存粮170吨,后来从甲库运出30吨,给乙库运进

10吨”,可求出这时甲、乙两个粮库共存粮多少吨。

根据“这时甲库存粮是乙库存粮的2倍”,如果这时把乙库存粮作为1倍,那么

甲、乙库所存的粮就相当于乙库存粮的3倍,于是可求出这时乙库存粮多少吨。进而

可求出乙库原来存粮多少吨。最后就可求出甲库原来存粮多少吨。

146

(1)甲库运出30吨,这时甲、乙两个粮库共存粮食吨数是:

170-30=140

(2)给乙库运进10吨,这时甲、乙两个粮库共存粮食吨数是:

140+10=150

(3)这时甲、乙两个粮库共存粮相当乙库存粮的倍数是:

2+1=3

(4)这时乙粮库存粮吨数是:

150÷3=50

(5)乙粮库原存粮吨数是:

50-10=40

(6)甲粮库原存粮吨数是:

170-40=130

综合列式计算:

(170-30+10)÷(2+1)-10

=150÷3-10

147

=50-10

=40(吨)(乙库)

170-40=130(吨)(甲库)

验算:

(1)130+40=170(吨)

(2)(130-30)÷(40+10)=2(倍)

答:甲库原来存粮130吨,乙库原来存粮40吨。

想一想:如果不用上面的方法求甲粮库原来存粮多少吨,还可以怎样求?你能根

据下面的算式讲一讲这样列式的理由吗?

(170-30+10)÷(2+1)×2+30

“和倍”问题的解题要点

和÷(倍数+1)=小数(较小的数,即一倍数)

上一篇:一只木桶的寓言故事下一篇:非主流的爱情伤感网络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