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响工作总结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村村响工作总结(精选9篇)

村村响工作总结 篇1

根据省市全面推进农村广播村村响和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的安排部署,衡东县委、县政府顺时而为,精心组织,有效推进,衡东县广播电视台积极牵头抓总,加强协作调度,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坚持全方位保障、创造性工作、高品质服务,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截至7月11日,衡东县村村响工程整体实施方案已经通过了省局的审核与批准,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涉及到11个乡镇4101户设备抄录授权发放安装等相关工作有序推进,录入率98.7%,安装开通3723户,开通率90.8%,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一、领导重视,思想统一,确保“村村响”“户户通”工作任务的完成。

“村村响”“户户通”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工程。根据省市关于实施有线广播“村村响”“户户通”工作的统一部署,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将该项工作纳入民生重点工程之一;把加强农村“村村响”“户户通”工作作为广播电视为“三农”服务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政府分管副县长对“村村响”“户户通”工作不仅亲自过问,还多次深入农村,走村串户,在农民家里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协调解决工程中的各项问题。

我县虽财力紧张,但对户户通这一文化民生工程舍得投入。每套户户通设备300元,由中央财政补贴100元、省财政补贴40元、县财政补贴60元、农户承担100元。根据以往的经验,向农户收取100元非常困难,县委县政府从为民的角度出发,决定向农户收取的100元由县财政负责补贴。基于此,才能确保了农村广播村村响和直播卫 星户户通工作顺利实施。

二、强化措施、积极落实,把“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当作利民惠民的形象工程。

按照省市相关要求,我县把“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财政预算。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做好“村村响”“户户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明确工作目标要求:村村响工程要求依托衡东县广播电视台和广播电视网络,实现乡乡有广播站,村村都有广播室,使衡东县10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广播联网。户户通工程要求完成13157套直播卫星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重点落实到边远农户、山区农户和“五个优先户”(五保户、低保户、残疾户、烈军属户、计划生育困难户)。

针对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农村问题,衡东县广播电视台制定了工程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县广播电视台是“村村响”“户户通”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县广电台积极组织好人力、物资、技术,保证安装工作及时到位。同时,及时掌握面上的工作进度,做好情况交流和业务指导,为各乡镇工程队免费提供技术服务。

三、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全力以赴完成“村村响”“户户通”工作的各项任务。

“村村响”“户户通”工程是一项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到千家万户的政治工程,是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基础工程,是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全力以赴完成“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建设任务是今年重中之重的工作。

户户通方面我县严格按照 “符合规定、百姓自愿”的原则,发动村干部入户进行走访调查,认真填报摸底表,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确保各项数据准确。对调查摸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既不能为完成上 2 级目标任务而强行摊派,又防止违法扩大安装范围,拟定我县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目标为13157户。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到村组,县广电台与工程安装队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任务节点,形成了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坚持规范服务和严格监管“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原则,促进人性化服务与刚性化监管相融互动。在规范服务上,将安装与售后维护同等对待,通过“总局用户管理系统”实现安装与售后工作无缝衔接,建立统一格式的电子信息档案,包含“户户通”用户姓名、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等,并与用户接收设备信息相对应,做到用户信息全面、真实、准确,为今后的售后服务以及将来的增值服务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在严格监管上,建前建中建后三结合,一是建前用户核查到时位,坚持自愿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报名、核查、公示等程序,认真做好登记、信息采录等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监管机制。明确各有关人员的职责,确保不推责,不扯皮,避免了向农户超标准收取费用、设备流失、设备倒卖等现象的发生。严格落实上报制度,确保了工程建设进度,并切实将政府和老百姓投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工程建设上,做到让上级放心,让群众满意。定期不定期地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随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我县农村广播村村响和直播卫星户户通建设,得到了村里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支持。石滩乡大新村书记仙鹅村书记及蓬源盆金村书记等一大批基层干部,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亲自带队入户安装,走遍本村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在安装的日子里,他每天都过问基本情况,提出合理有效建议。有了这些村里好班子、老百姓的支持,“村村响” “户户通”工程建设才能顺利实施,工程的各项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四、因地制宜、齐抓共管,确保“村村响”“户户通”健康、有 3 序、长效发展。

丰富农村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广播电视部门的重要职责,让农民兄弟听上广播看上电视是广大广电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扩大覆盖面,提高用户收听率上,把突破口放在村村响户户通上,把工作方向建立在有效通、长期通上。

从“村村响”“户户通”的实施情况看,绝大部分村对这项工作比较欢迎和支持,我们感到工作较好开展,实施比较顺利。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面上的铺开,设备安装配置的模式和长效管理机制有待探索、提高和完善。比如,如何做到既能听到广播又不干扰百姓的正常生活,如何建立户户通维护机制和村村响供电机制问题,谁来承担维护经费问题等,解决了这些才能做到长久通有效通。所以实现了广播电视的“村村响”“户户通”,除了工程建设以外,还需要各部门、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需要长远有效的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已着手制订对策,寻求解决方案并落实措施。

村村响工作总结 篇2

1 利用“村村响”平台发布气象信息的模式

1.1 发布内容及发布时间段

1.1.1 日常预报信息。

日常预报包括24 h预报与12 h预报2种。为方便市民了解未来1 d天气, 气象台在傍晚播报未来24 h预报共2次, 分别是17:00和18:00时间段。为方便市民了解临近天气情况, 气象台在上下班 (上学/放学) 高峰时段, 播送短时临近预报共4次, 分别于8:00、9:00、12:00、16:00时间段。

1.1.2 预报预警信息。

预警信号包括台风、暴雨、高温、寒冷、大雾、灰霾、雷雨大风、道路结冰、冰雹、森林火险10类。其中, 冰雹、雷雨大风等预警信号和警报发布时, 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 尽可能将范围精确到镇街一级。

1.2 发布方式

由气象台值班人员根据天气实况、预报结论、预测及预警信息, 按规定格式编写气象预报文本信息, 上传至系统, 系统通过文字识别转化为语音信息, 向全区2 350个应急广播发布气象信息。

2“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在气象工作方面发挥的作用

高明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 全区面积约960 km2。由于地形呈狭长的东西走向, 地貌特质具有“六林一水三分田”的特点, 各条自然村错落分布, 人口居住分散, 从应急预警、应急处置的角度而言, 地理条件明显不利, 且各村庄常住人口老年龄化较为严重, 接受能力相对较弱, 难以通过网络等新途径新方式快速获取最新的应急信息[1,2]。

“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建成后, 改变了传统的由气象信息员以“敲锣打鼓”应急传播方式进行传播, 基本实现了气象直通式服务, 大大提高了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效率。例如:2014年5月19日, 高明区遭遇雷暴天气, 高明区利用“村村响”应急广播系统及时、多次播放暴雨橙色、冰雹橙色、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并对2014年7月的“威马逊”台风、2015年10月的“彩虹”台风等灾害天气作及早预警, 使得农户尽早做足了防御, 减少了财产损失。

3 今后“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发展建议

高明区“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在投入运行的短短2年时间里, 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突发事件和应对方面的快速反应和广泛传播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

3.1 充分运用好“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服务于“三农”工作

“村村响”是和谐社会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基层民生工程。气象为农服务作为气象部门的重点工作, 应充分利用“村村响”平台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农业生产和农村公共气象服务方面发挥作用。“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在应急减灾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好评, 是一项创新工作, 值得推广和其他地区借鉴。

3.2 整合资源, 不断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防御体系

一直以来, 省市气象部门都在不断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高明辖区也响应国家、省、市的号召, 先后建立了区、镇街、村三级模式的应急体系, 先后成立了16个镇街、村居气象信息服务站, 组建了气象信息员队伍, 开展了气象信息员培训, 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基层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时间, 取得了一定成效。“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具有发布范围广、信息发布快等优势, 在这方面气象信息员是无法比拟的, 因此如何整合资源, 充分发挥各自平台的优势, 使得效率最大化, 值得进一步探索[3,4]。

3.3“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可作为高明区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的渠道之一

“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除具有发布范围广、信息发布快的特点外, 还具有针对性强、宣传功能多的特点, 在发生区域群体性和突发事件时, 其作用不可小视。可考虑将“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发布端口与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一键式发布平台的端口对接, 缩短报文编辑时间, 提高发布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淑娟.发挥县级广播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视听纵横, 2008 (5) :72-73.

[2]杨宇静.农村广播的时代责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9 (2) :81-82.

[3]牛颜.贵州农村广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新闻界, 2012 (17) :35-38.

村村响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农村有线广播 “村村响”工程 覆盖 “三农”

“一根铅丝拉进门,家家户户广播响,大事小情要知道,大家一起听喇叭。”这段话是对上世纪50至80年代中国农村有线广播的形象描述。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和乡镇政府体制改革,农村有线广播却走向了衰落甚至部分瘫痪。新世纪,浙江省湖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借“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推进的东风,扎实推进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惠民工程。发展广播是占领农村宣传阵地、做好基层思想宣传工作的需要;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需要。同时,广播也是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重要通讯工具和组织手段。

湖州市处于长三角经济圈的腹地,新农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吴兴区是湖州市的主城区,是湖州的富足之地,吴兴区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在实践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显露出来的问题,对中国其他广大农村地区建设、维护好农村有线广播具有借鉴意义。

经过2008年下半年的试点准备,湖州市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于2009年在全市所有乡镇、行政村全面实施。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湖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总台)、吴兴区积极推进此项工程,当年底在全区农村实现广播与电视共缆传输,各乡镇均建立了广播站,各行政村建起了广播室,7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有线广播联网,有线广播农户收听覆盖率达到100%。基于此,全区建起了以转播上级广播电台节目为主,区、乡镇和有条件的行政村插播自办节目的框架,满足农村基层组织应急广播和日常广播需要的有线调频广播网络,基本实现了全区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该工程实施至今三年多来,农村有线广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发挥的作用

吴兴区有7个乡镇,加上太湖度假区和经济开发区,共有221个行政村、2000多个自然村。实施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后,全区农村共安装室外调频广播3200多只,建立和完善了“区广播电视中心—乡镇广播站—村广播室”的三级有线广播网络体系建设。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全面实施以来,从吴兴区的情况来看,其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扩大了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加强了农村舆论阵地建设

有线广播实现“村村响”后,群众能听到广播的地方延伸到了吴兴区所有行政村和大部分自然村,一些偏远的山村也安装和接通了有线广播。广播覆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使全区农村基本形成了广播电视同步、有线无线结合、多种媒介兼备的传播格局,从而实现了对农村受众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覆盖,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同时扭转了广播电视宣传中以往长期存在的广播覆盖上的“瘸腿”、广播被弱化的不正常现象,凸显了有线广播在当代农村传播中的独特优势。广播传播的覆盖面扩大,受众增加,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委、政府声音,对农民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方面,与电视和其他媒体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更好地起到了喉舌和舆论工具的作用,由此,农村舆论阵地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王金法广播》原是织里镇广受群众欢迎的一档有线广播宣讲节目,是当地农民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类信息的一个重要平台,广播员王金法40多年对广播的坚守,为群众倾心服务,使广播成了政府和百姓的“连心桥”,当地百姓将广播亲切地称之为“永不消失的电波”。2010年,广播员王金法被中宣部评为“全国优秀理论宣讲员”。目前《王金法广播》已成为区广播电视中心和其他各乡镇广播站的品牌节目,发挥着舆论主阵地的作用。

2. 在发生区域群体事件和突发事件时,作用不可小视

镇村干部不定期走进广播站室与广大农民进行近距离交流和沟通,搭建起了镇村两级与基层群众对话的平台。这样做相应减少了各种会议,节约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镇村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密切。特别是在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时,镇村领导通过广播对事件进行解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避免了纠纷进一步扩大,防止了干群矛盾升级,有线广播成了镇村班子处理群体事件的好帮手。如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环渚乡,2011年4个行政村有拆迁任务,围绕这一工作重点,乡、村领导干部走进广播室作政策解读、法制宣传,既促进了拆迁工作,也化解了矛盾,这中间有线广播发挥了大作用。

农村人口众多,村民居住分散,少数自然村地处偏僻,有线广播“村村响”后,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疫情等公共事件的信息进行及时传递,并迅速动员力量展开施救,应急处置能力大大增强。如2009年在抗击“莫拉克”台风时,吴兴区广播电视中心与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联系,对农广播节目迅速播出了“防御抗击‘莫拉克’台风”专题报道,每天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出台风最新信息和动态,同时加大防灾避险知识的宣传密度和频度,为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和全区抗台风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4月25日,妙西乡妙山村发生山林火灾,村主任及时通过村广播室发动村民救火,村民迅速投入扑救行列把山火扑灭。有线广播在类似区域性群体事件和突发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

3. 提高了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实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有线广播称得上是最贴近“三农”的媒体,可以结合农时需要,及时把农业科学技术传递给广大农民,如开设农技知识小讲座,介绍农、林、畜、副、渔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推广,以及田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化肥农药的用法用量等内容。有线广播“村村响”后,许多农民养成了习惯,每天都会按时在广播喇叭下等着听农技节目,农民获得相关知识后会马上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农科技术的传播实效。目前,区广播电视中心和各乡镇广播站都开设了对农科技节目,内容贴近农时需要,受到普遍欢迎,成为广大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nlc202309031334

有线广播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村民自治,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进行普法教育,宣传计划生育知识等方面,是普及面最广、最直接、也最容易为广大农民接受的媒体。农民在获得更多致富信息的同时,进一步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精神生活,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八里店镇移远山村是湖州市新农村发展的示范村,该村在充分利用有线广播作为宣传平台的同时,还通过广播把文艺、音乐传遍乡间田野。农民朋友亲切地说:“广播不仅是我们致富的好帮手,更是我们精神生活中的随身听。”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吴兴区“村村响”工程实施以来,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部分基层领导对发展农村有线广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在过去媒体比较单一的情况下,农村基层组织都非常重视有线广播的建设与使用。随着数字电视、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大量出现,各级农村基层组织逐渐忽视了广播事业的发展。个别乡镇、村的领导甚至认为实施有线广播工程只是一项政治任务,因而把它当作一个面子工程来应付,至于这项工程怎样长远、健康发展——确保“通村率”、“通响率”,他们却不重视,更不抓落实。由此,导致辖区内的行政村广播室的利用率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

2. 有线广播网维护费用投入相对不足,不利于持续发展

2009年,湖州市吴兴区一次性投入1100万元用于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的建设,近年来还每年从市区两级财政拿出100万元用于日常维护,此举显示出政府对“村村响”工程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吴兴区地貌复杂,多个乡镇地处山区、丘陵,行政村与行政村、行政村与自然村距离较远,加之线路、设施被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材料成本上涨,目前用于各乡镇、村有线广播维护的费用存在较大短缺和不足。

3. 部分行政村的广播室不起作用成了摆设

一些行政村广播室的利用率出现下滑,有的甚至不起作用成了摆设。以施家桥行政村为例,该村广播室2010年时利用率还相当高,除了开会通知、信息发布,还有村里的卫生文明宣传、农村交通安全、农科技术等都是通过广播传到农户,但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几乎处于闲置停播状态。类似的情况,在其他乡镇的行政村也存在,如八里店镇五丰行政村,在6个自然村中共计安装了10只调频广播,但村广播室基本没有使用。通过调查发现,全区目前已经联网的行政村广播室大约有30%闲置。

4. 乡镇、村广播室缺乏专人负责

全区大部分乡镇、村目前没有确定专人负责广播室的工作,广播宣传队伍的主体是大学生村官。据了解,大学生村官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工作,他们从事广播宣传只是兼职,在基层部门,哪个方面的工作人手不够,大学生村官往往就被抽调去帮忙。这样就增加了对兼职从事广播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考核的难度,同时还带来责任心不强、宣讲水平不高的弊端,从而影响传播效果。尽管一些乡镇在《“村村响”工程实施意见》中明确“条件许可的行政村设兼职广播维护员1名,主要从事调频音箱的更换和安装”,但大多没有落到实处。没有专人负责也导致部分调频音箱被人为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几点思考

农村有线广播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任。实施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健全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工作。巩固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积极推动“村村响”工程,其基本思想就是把农村调频广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城市与农村、广播与电视协调发展。当前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维护好农村有线广播,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以满足“三农”需求,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1. 各级领导要重视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的发展和维护

农村人口众多,尽管电视、互联网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在农村工作中,有线广播依然是不可缺少的指导农村工作的重要工具。农村有线广播网络的巩固与发展,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占领农村宣传阵地的政治工程,科技兴农的信息工程,防灾抗灾的惠民工程。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要统一认识,对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真正加以重视,特别是乡镇、行政村等农村基层组织要把这项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做好发展与维护并加强考核,从而使这项惠民工程得到良性、健康、长久的发展。

2. 农村广播应纳入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并加大资金投入

目前以“村村响”工程为标志的农村广播网的建设已由政府支持解决,但有线广播网维护费用主要靠市区财政支持,乡镇一级对有线广播正常运作的资金支持较少。为此,建议把农村广播网作为公益事业,纳入公共服务、文化惠民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广播网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有效投入。农村有线广播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费应列入各级政府预算,严格管理,加强考核,确保到位。

3. 建立“村村响”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为保障农村有线广播长期正常运转,确保“村村响”、“长期响”,建议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形成层层有人管、级级有人抓的长效管理机制。对没有做好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发展与维护工作的,要追究相关部门及其领导的工作责任。要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建立监督机制,每年对区乡镇村三级广播宣传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村村响”工程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以强化工作落实。

4. 要创新广播内容与形式,适应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需求

区乡镇广播要适应广大农民对广播内容需求的变化,办好对农广播节目,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区广播中心按照强化新闻、扩大协作、拓展服务、办好文艺节目的原则,做好做强服务“三农”广播节目,精采细编,立足“三农”,关注民生,把目标锁定在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上,以更快的报道、更好的资讯、更贴近的服务走进农村千家万户。要根据自身区域的特点及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如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作物生长条件不同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指导,真正做农民发家致富、提升生活质量的知心好友。让农村广播真正成为党委、政府得心应手的工具,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载体。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吕晓红)

某某村村委会工作总结 篇4

2010年,我村委会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并通过村委会全体党员、干部、村民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今年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农村项目建设顺利完成1、为不断完善某某新村的基础配套设施,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村委会完成了一区、二区公共绿地,家前屋后的绿化建设。

2、三区电信、电线、有线电视三线入地,道路硬化,二区路灯亮化等基础设施顺利完成。

3、二区、三区塑钢围墙,大围墙的建设,二区、三区小区停车位建设等工程已完工。

二、村委会各项事务工作

1、落实好老村庄农户的拆迁补偿及土地安置工作,全年共安置农户140户,加快的老村庄村民向新村集中,为盛泽镇城市发展涨空间,让某某村群众得实惠。

2、我村委会通过宣传补发动、贴鼓励村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900多人。

3、带领党员干部给村里的孤寡老人、病人捐款,为他们排忧解难。年终对全村困难户、低保户、军属家庭等送去新年的慰问与祝福,对全村老人、特困户发放慰问金。

4、落实好农、土保置换城保工作,共为1000多村民办理农土保接轨城保,是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

5、2010年我村委会计生工作在上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下,建立计生信息系统,并实行计划生育多个优惠政策,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计生任务。

三、严格执行村务公开,规范村委会财务管理。

村务公开工作。村务公开是保障农村稳定的重要环节,我村委会严格执行上级的有关规定,有效地保障了村民对村务 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实有关财务制度、堵塞漏洞,防范于未然。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村委会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行政、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带动全村委会扎实稳步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某某村村民委员会

新城村村委会2011年工作总结 篇5

新城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指标,团结和带领全村村民齐心协力、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奋力推进全村的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在全村村民和党员同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我村经济稳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村内环境更加整洁、美观,村民生活更加舒适,村民安居乐业。

一是充分发挥村委会领导班子的作用。村委会坚持紧紧围绕村党总支为核心,以提高班子队伍的整体水平为目标,研究制定一套管理、学习、工作制度,坚持深入群众,广纳群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自身责任感。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坚持定期召开村干部会议和村两级干部会议,总结前阶段的工作情况,指出存在问题,部署下阶段工作计划。不断提高班子队伍的战斗力,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村委会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村级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 1

持下,在村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我村村委会坚持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团结群众、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美化工程,我村的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硬化村庄路面4.2公里,已修建沼气池40座,栽植街道景观树200余棵,修建花圃800平方米。完成道路两旁的绿化面积2千平方米,安装路灯20盏,解决了部分群众夜晚出行难的问题。

三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扎实开展。我村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中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结合我村实际,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新城村充分利用离县城较近、交通便利等优越条件,确立了把村民从传统的种植业中解放出来,发展高效农业,引导群众共同致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复播胡萝卜、玉米、甜菜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在村民富裕的同时,运用“1+4+2”工作法,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子,并取得显著成效。平均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50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良性循环。

四是社会稳定工作扎实推进。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村委会十分重视抓好社会稳定工作,在致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强化落实综治目标责任制,以保一方平安为己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妥善解决村民群众的内部矛盾,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学习、宣传,村民的法制观念、法制意识得到不断提高,确保了广大村民安居乐业。

今后我们村将继续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促进我村生产力水平上新台阶,促使我村的新农村建设在十二五期间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围绕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握机遇,开拓进取,再创辉煌。

新城村村民委员会

边村村文化特色村创建总结 篇6

一、基本情况

边村村位于同山镇西面,由原下边、上边及五宅坂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因全村祖姓为边,故称边村。边村北接西源,东联唐仁,西靠南源,为同安公路延伸线的终点。距集镇2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全村共3个自然村,共847户2315人。共15个村民小组,一个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5名。全村有耕地658.1亩,其中水田341.8亩,旱地316.3亩,山林面积7290亩,农民人均年收入6836元。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村各项事业进入了发展的快速期,村容村貌快速改善,硬化、亮化、绿化工程基本到位,村容整洁,村风良好,平安创建、综治和计生工作突出。2009年,被评为诸暨市卫生村;2010年,被评为绍兴市卫生村;2010年,被评为诸暨市环境整治村;2010年,被评为诸暨市五星级文化村;2011年,被评为消防安全示范村;目前,新农村创建项目也将迎接验收。自创建诸暨市文化特色村以来,我村在同山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经过多次会议讨论调研,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规划,按照创建标准,做到思想重视,宣传到位,资金落实,工作认真,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带动我村各方面建设的全面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全体村组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真抓实干,使我村的各项事业都走在了全镇的前列。

二、齐心协力抓创建

近年来,我村党支部、村委会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认识到:光有物质富裕不算富,只有把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搞上去,才能算真正的富裕。为此,我村党支部、村委会把切实改善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为重点来抓,把创建文化特色村工作列入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并组建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干部及文艺骨干组成的领导小组,制订了文化活动的有关规章制度,每月开展一次文化活动研讨会,共同研究、协调全村的文化活动,为进一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经济宽裕后的农民享受文化滋润。

三、多方渗透带创建

我村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动下,结合创建文化特色村的具体要求,先后投入资金150多万元,边氏宗祠内建造边氏花园一个,建造健身路径五处,建造排舞室一个,图书室一个,棋牌室一个,灯光篮球广场一个、文化墙多处。每年投入资金约5万元,支持村级文化队伍活动。村文化中心还配有电视机、DVD机、电脑、音响、投影仪等设备,方便文化队组织活动。组织各种队伍,其中骨干文化队伍:腰鼓队员32人,舞蹈队员22人,平均每支队伍年活动次数达8次,每次活动都吸引大量村民参加或观看,村民参与率达23%,影响面在67%以上。另外还建有其他文化队伍:铜管乐队员9人,篮球队员11人,进行各种文娱活动。文娱活动内容包括:腰鼓、健身舞、越剧、广场健身舞等。村里有一名村干部专门分管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的各项活动,并安排村两委干部定期值班安排村文化中心的日常工作。每周一、二、四、六上午8时至下午5时,实行免费对全体村民开放。

四、发挥特色强创建

为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每逢春节、十一等节假日,村两委会都会举办歌舞会、越剧汇演、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邀请专门越剧班子、其他兄弟村文化队伍等来我村进行演出,吸引广大村民参与。并积极开展评创文化活动,从而极大地减少了赌博、迷信等活动现象,使全村风气得到了极大提高,改善了群众关系,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五、总结创建后的变化及今后要求:

边村村通过新农村建设和环境整治,路变平了,水变清了,地变绿了,灯变亮了,人变勤了。一是村庄整治促进了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二是村庄整治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边氏宗祠名扬华夏;三是以村庄整治促进干部群众素质的提高,干部的威信提高了,干群关系更亲密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村将继续发挥强化管理,科学规划,高度重视规划的龙头作用;将继续按照实事求是,科学有序,统一管理的原则,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把创建特色文化村工作以村民“接受、支持、满意、受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继续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村村响工作总结 篇7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是集广播、通信、单片机等技术为一体的新一代广播系统, 除具有传统广播的全部功能外, 还具有可寻址功能, 可以开启、关闭单个或者多个村的广播接收机, 实现对辖区的村进行广播和应急语音呼叫等, 具体功能如下:

1.应急广播系统具有寻址功能。县 (市、区) 、乡镇机房可控制各村的广播接收机开机、关机, 县 (市、区) 、乡镇机房可对全部或个别的村进行插播抢险救灾等紧急广播, 村的广播接收机也可作为广播室单独使用。

2.县 (市、区) 、乡镇到各村的广播和控制信号的传输。对于开通有线电视的村可以利用有线电视同轴电缆共缆传输, 没有开通有线电视但是能收到当地调频广播节目的村, 可以采用无线调频方式传输, 没有开通有线电视同时也收不到当地调频广播的村, 可以采用卫星加电话 (应急呼叫) 的方式传输。对于有线电视联网改造后没有前端的乡镇, 乡镇广播室的信号可以采用波分复用方式插入有线电视网络。

3.村委会的广播接收机既可自动接收县 (市、区) 、乡镇站广播信号, 又可定时播放广播节目或播放村的广播。

4.用电话或手机拨打控制室电话 (需密码) , 可强行切掉播放节目而转入紧急广播, 插播抢险救灾等紧急广播, 插播完毕后可自动恢复原来的状态。

5.村委会的广播室与户外喇叭的连接可以采用有线和无线方式, 户外喇叭可以选择集体收听 (大功率) 和个人收听 (小功率) 。

6.应急广播系统可以人工和自动工作。自动工作方式, 只要接通电源不需要人看管, 系统能够按照设定的方式自动播出广播节目。人工方式, 可以根据需要人为的选择转播节目或插播当地广播。

2 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的理念:调频播出、编码控制、多种传输、自动接收。

1. 方案设计依据

1)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2)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3)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

4)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93;

5)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1981;

6) 《调频广播发射机校准》GB-4311-1-84;

7) 《调频接收机标准》GY15-84;

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J/T16-1992;

9) 《专业录播结构标准》;

10) 国际电联ITUT、建筑、通信有关行业标准。

2. 方案设计原则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设计遵循"长效性、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的原则, 综合考虑操作、施工以及维护等因素, 确保建设的系统使用方便、维护简单。

1) 长效性:系统设计要考虑到今后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的需要, 具有可更新、扩充和升级的空间, 播出控制器有与计算机连接的接口。系统平时作为当地广播的传输覆盖网络, 非常时期可以作为抢险救灾等应急广播工具。采用的设备品种不要太多, 规格尽量统一, 以减少备用设备的数量, 节省维护成本。

2) 稳定性:广播信号传输采用成熟的调频技术, 寻址编码等控制信号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FSK调制方式传输。无线传输采用FM-SCA的调频广播技术, 发射机频率采用微电脑PLL锁相技术, 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3) 安全性:系统具有一整套完整的系统管理策略, 以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系统所有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必须安装10k VA的雷电浪吸收元件, 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做好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以保证人身和系统设备的安全。

4) 经济性:系统在满足用户对功能、质量、性能、价格和服务等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 追求最优化的系统设备配置达到与用户实地环境紧密结合, 以尽量降低系统造价, 系统结构应该简单、维护方便。

5) 实用性:系统的安装调试、软件操作应简便易行, 容易掌握。播出控制器和接收器的面板简洁明了, 设备操作方便, 各村的广播接收机也可单独控制和使用, 可寻址音箱接收频点灵活可调。

3. 方案组成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主要由前端、传输和接收三个部分组成。

1) 前端部分:前端由播出主控器和广播信号调制器组成。播出主控器负责广播节目的编程控制、信号切换处理以及将处理好的音频信号和调制的寻址等控制信号混合输出;调制器负责广播节目和控制信号的调制。

2) 传输部分:调制的广播节目和控制信号, 可以采用同轴电缆共缆或者无线调频传输, 应急语音呼叫信号也可以通过电话传输。

3) 接收设备:村的接收设备可采用可寻址接收机+功放+音柱和可寻址调频功放音柱 (音箱) , 满足公共和个体收听。

各县 (市、区) 应该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 设计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方案。农村应急广播系统的前端原则上设置在各县 (市、区) 和各乡镇有线电视机房, 县 (市、区) 、乡镇是否设广播室由各地自己决定。广播信号的传输应该结合当地实际, 可采用有线、无线或者电话线路方式传输。村广播室的接收设备应该采用可寻址接收机加扩音机或者可寻址接收机加小功率调频机的方式设计, 村的收听方式可以采用有线音柱、可寻址调频接收机+功放+音柱以及可寻址调频音柱 (音箱) , 满足群众公共和个体收听要求。

3 设备功能指标

1. 播出控制器

播出控制器负责广播节目的编程控制、信号切换处理以及将处理好的音频信号和调制的寻址等控制信号 (数据调制方式FSK) 混合输出, 同时, 具有音频AGC功能, 确保输出音频信号幅度基本一致。播出控制器可以单机工作, 也可以通过电脑工作。具体功能如下:

1) 操作简单:播控软件功能实用, 界面人性化设计, 操作简单易学, 播控器面板设计合理, 操作简单。

2) 定时广播:用户可根据需要以周为单位设定自动播放列表, 对播放内容、播出时间、播放区域等可任意编排设置, 并可以打印成节目单, 计算机根据播放列表自动定时播放, 实现无人值守, 定时播放和人工播出方式可以任意切换。

3) 节目多样:播出的节目可以是当地调频广播节目或者外接媒体源 (如CD, VCD, 卡座, 收音机, 麦克风等) , 也可是播出电脑存储农业科技、音乐素材等节目。

4) 随意插播:在播放过程中, 用户可以随时停止定时播放, 插播其它节目, 插播结束后, 系统依然按照节目单继续播放。对于突发事件, 可以到机房使用麦克风或者通过电话进行应急插播。

5) 可寻址功能:独有的任意分区功能, 可实现多个区域的独立控制和任意组合。可实现点对点寻址控制, 自动或手动控制任意广播点或任意广播点组合。

6) 扩展容易:接收设备不受数量的限制, 可以随意增加。本系统可实现对播出的节目内容、时间、日期自由设定, 定时时间每天均可设置为不同, 且无任何时间和次数的限制, 然后由电脑全自动的管理广播的全过程, 按设定的程序实现自动播出, 以确保节目的完整性、准确性、准时性, 从而杜绝无故中断广播的现象, 并可兼容多路外接媒体音源 (如VCD、DVD、) 等达到任意选择播放, 调音台等输出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 硬盘式内存节目, 采用开放式音源软件平台, 用户可任意添加内容, 无任何时间和次数的限制。用户还可对内存曲目任意选择播放, 可实现点播、组播、群播、录制。

2. 信号调制器

信号调制器采用PLL微电脑锁相环调频广播技术, 确保频率漂移小, 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调频发射机

调频发射机采用PLL微电脑锁相环调频广播技术, 带附加信道 (SCA) 功放全固态化, 有过驻波保护警示、过频偏限幅指示和锁相环锁定指示, 末锁定时能禁止功率输出, 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可寻址接收器

点频接收器采用晶振稳频技术, 结合SONY最新解调IC, 频率稳定度高, 音频指标佳, 具有可寻址自动开关机功能, 能自动或手动解调调频广播信号, 输出供调制器或功放使用控制电源。本机具有多路调音功能, 可兼作话筒或线路前置放大器, 带监听功能。

5. 室外可寻址调频音柱

室外可寻址调频音柱为村公共广播接收设备, 采用铝合金一体化结构, 晶体稳频技术确保频率不漂移, 具有SCA副载波可寻址接收控制功能, 适合有线或者无线接收。

6. 室外定压音柱

室外定压音柱全新园弧型设计, 更加美观, 铝合金拉丝压铸而成, 采用专用的扬声器, 内设有扬声器保护元件。

摘要:“村村响”广播系统是农村基层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传和灾害预警平台, 对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着积极意义。本文提供了方案设计理念, 供同行参考。

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工作总结 篇8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县广播电视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乡把人民群众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的问题作为事业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切实提高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为目标,从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入手,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目前,全乡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89.6%,基本实现了消除广播电视“盲村”的任务。

一、我乡村村通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目标任务。县广电局确定今年我乡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是:完成33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偏远山区贫困户看电视难的问题。为圆满完成这一民心工程,乡人民政府与各行政村签订《**县“十一五”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工作责任书》,要求在6月30日前全部完成。

(二)工程进展情况。村村通工程作为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我乡始终把该工程作为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来抓。我乡结合各村实际,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到目前止,全乡完成了330户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

二、我乡村村通工程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我乡把村村通工作视为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针对我乡山区贫困面大,开展村村通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的特点,乡党委、政府始终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该项工作列入了乡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各行政村主任为成员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全乡村村通工作。我乡按照与县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加强领导、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强力推进,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确保党和政府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确保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实效。

(二)强化宣传方法,营造群众参与氛围。

为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把这一民心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我乡结合各村组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法,让全乡人民真正了解到了这一民心工程的好处。一是通过广播宣传、粘贴标语宣传、发放宣传单、召开群众会等形式为宣传平台,宣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重大意义以及它给群众带来的好处、政策扶持;二是实地安装宣传。为避免工作中部分干部由于作风不实宣传不到位的问题,我乡采取了由广播站牵头,乡、村、组干部配合的方法,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各村民小组,选择2至5户群众进行实地安装,同时,召集全村群众进行观摩,让群众真正看到了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建设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农户安装直播卫星电视的积极性,为村村通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村村通工程有序开展。随着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我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对广大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特别是乡广播技术人员,发扬能打硬仗的作风,奋战在一线,克服各种困难,风雨无阻、翻山越岭,为提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大量的心血,我乡直播卫星设备的安装工作于6月30日前全部完成,共完成330户,完成了工程任务数的100﹪。

(四)完善机制,确保村村通正常通、长期通。为保证村村通正常通、长期通,我乡在抓好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同时,还积极探索村村通长效机制建设。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广播站进行直接管理,并注重抓好村一级维护管理人员的选配与培训,完善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确保小故障不出村,一般故障不出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乡贫困面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繁重。目前,除正在建设的330户以外,仍有30个1185户“盲村”需要建设,这些村组的群众还无法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

**乡人民政府

xx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总结 篇9

况汇报材料

为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在山区的有效覆盖,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村的收视质量,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广电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我县得以进一步实施“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有效解决了我县群众看电视难、听广播难的问题。县将我县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位于xx省xxxx,xxx,辖x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总人口xx万元,其中农业人口49.2万人。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地形复杂,经济欠发达,尽管采用了有线方式却不能彻底解决群众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自实施“村村通”卫星直播工程以来,全县偏远乡村广播电视盲点村群众90%以上都可以看到清晰地电视节目,听到嘹亮的广播声。2009年我县“村村通”总任务是x个村、xxxxx套设施。2006年以来,我县已经通过电信光缆传输广播电视信号后解决了xx个盲点村收听收看问题。我们重点对xx个盲村进行“村村通”工程建设。建设资金有国家安排投资补助资金共xx万元。

二、主要措施

(一)党政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自“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下达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把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调要把“村村通”作为联系群众的“爱民工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心工程”,服务农村的“致富工程”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乐民工程”。县分管领导亲自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村村通”工作有关事项,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和县广电系统必须把这项推进我县重大社会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到实处,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基层群众。为加强对“村村通”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县成立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组织领导,督办检查,县广电新闻中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与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努力争取有关部门对“村村通”工程的支持,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为全面完成今年“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村村通”工作,落实了有电视盲点乡镇的目标责任,将“村村通”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列入了乡镇党政今年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列为乡镇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县将“村村通”工作列入了全年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二)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为确保“村村通”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会议、张贴标语、进村入户等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的形式深入广泛宣传国家新一轮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的意义、目的、覆盖主体、惠民政策等,成员单位领导和新闻中心以及乡镇干部深入到盲点村召开村组干部会议,使“村村通”家喻户晓,积极营造有利推进“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真正让老百姓理解、支持、并积极自愿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备,激发了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的饱满热情,切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三)科学组织实施、强化管理

为组织实施好“村村通”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县广电新闻中心成立“村村通”督导组,负责工程建设进度质量的督查技术指导和建设任务完成后的验收;组织召开由县广电和县网络分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各乡(镇)广电站长及乡(镇)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安装人员参加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卫星覆盖工程技术培训会。“村村通”领导小组办公室也组织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建设工程第一线,对工程建设施工质量进行全程监督、指导,听取各地群众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要求,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与相关单位协调,落实人员、车辆、行走路线。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村村通”建设任务,让群众早日看上了电视。

(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一是从工程建设抓起,对于设备安装、调试、自验等各个环节,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照章办事、保证质量;二是“村村通”设备由县新闻中心统一登记造册,明确设备受益用户名单,并建立了用户管理电子档案;三是向受益用户公布了安装技术人员联系电话号码,用户在使用过程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向技术人员咨询,使“村村通”真正做到长期通,把“村村通”工程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满意的工程。另外,为确保有线电视的发展,中心还与受惠用户签订了协议,让他们知道,一旦广电有线电视网络延伸下来,就必须立即主动将设备上交县广电。

三、存在的问题

(一)设施延缓送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此项工程本要求在2009年底完成,而设施的送达是在年底中旬才送达本县,工程完工推至2010年上半年。由于我们曾大张旗鼓地进行了组织、宣传,导致期间群众来电来访人员多,部分群众甚至还对我广电部门有意见。当然,随着设施的到位和安装,这些意见都迎刃而解,还深受群众好评。

(二)地方配套专项资金尤为乏力。

上一篇: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读书心得1000字下一篇:2022成为过去的伤感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