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总结

2025-0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总结(精选8篇)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总结 篇1

实习时间:2012-6-14月

实习地点:金日紫都

实习单位:新时代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实习内容: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实现

简介:青岛新时代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原隶属于国防科工委后勤部,注册资金300万元,国家二级物业管理资质企业,是青岛地区成立最早的物业公司之一。公司现有员工425名,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约260人,中级以上职称15人,管理人员平均年龄约33岁,主管人员全部持有物业管理上岗证书,特殊工种专业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功实现多元化经营与发展,现下设新时代物业服务公司、居美房产经纪公司、居美装饰公司、居美绿化公司。其中物业管理区域触及“青岛开发区、胶州、胶南、城阳、枣庄、威海”等多个地区;物业类型涉及“住宅、医院、高校、写字楼、工业园”等多种类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物业项目有“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学生公寓楼、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胶州中心医院、开发区网通大厦、宝井钢材工业厂房、城市桂冠写字楼”等。公司直管和顾问的物业项目面积累计达160多万平方米。

6月14日,在王老师的带领下,以班级形式来到金日紫都小区进行实习,此次的见习摆脱课堂理论,深入实际物业管理流程,在专

业的物业管理人员指导下的首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一线岗位制度化管理,收获颇多。

初进小区,首先就感觉到了整洁明朗的小区环境,花园苗圃,水池别致,寻到家的感觉与舒适,尤其是小区建筑采用明朗的简欧建筑风格,配以特色商业街丰富的建筑外立面。另外,金日紫都社区自身配套齐全,除了综合性的餐饮文化特色商业街外,还将建造服务全社区的业主会所和一个1800平方米的高档幼儿园,学习生活,便民利民一体。随后我们来到物业管理中心列队细听管理主任的介绍——新时代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至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管理模式与管理文化,通过主任和各部门负责人的认真讲解,我们默默的感到学习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生疏与好奇,都想亲受工作人员的指导。经过初步了解,新时代物业管理有限公司:3新概念的导入,及时为企业的发展输送新鲜的血液,如“首文负责制、6S服务、1.2.3.4.5规范服务”等;4完善的客服投诉处理模式,充分发挥“首问负责制”的作用,彻底解决客服投诉问题,保障项目客服质量。同时企业文化卓著:

1、企业目标:做最佳物业服务商

2、企业理念:以人为本·诚实守信追求卓越·奉献社会

3、企业精神:合作·发展·诚挚·奉献

4、企业情操:个人信誉树人·企业信誉立业

5、企业作风:亲和严谨·创新进取·自觉奉献

6、企业使命:致力于亲情化和专业化的服务不断优化人类的生活和工 作环境,并由此实现公司的强大和员工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7、服务理念:最大限度维护顾客利益最大限度提供顾客方

便最大限度做到顾客满意。

8、质量方针:服务快捷周到,管理科学高效,亲情赢得顾客。

经过主任以及相关人员的介绍后,针对小区物业——新时代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制度、流程有了初步把握,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隙对接,接下来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深入岗位一线进行现场模拟,管理运作。首先,我跟随公共设施维修部门主管大体巡视了水、电、气、暖总控室,同时还跟随进户进行管道的排查,同时对于入户视频对讲(客人来访时通过门禁语音视频系统连接入户)印象颇深,维修主管说“电梯维修、居民室电暖维修与门窗保养,都要各部门有偿或无偿提供”。其次,我们来到园圃广场,对花园内路灯及自动喷水设备总控进行实体操作,当看到密密麻麻的线路时,我晕了,深感到自己要成为全方位发展的人才,路程还很遥远。

下午时分,对小区安保工作进行深入体验,金日紫都下的所属物业——新时代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配备区内巡防车队,同时,门禁系统、电子眼监控系统与电子巡更系统把小区覆盖在安全“透明”的世界里,百姓安居乐业,氛围融洽,保障了居民财产安全,赢得了民心,同时,优化安保系统,提高了物业管理形象。

完美工作需要核心带领作用,接下来我们见习了客户服务部。物业客服部是物业服务中心各职能部门的牵头单位,通过询问了解到其主要职能有:前台服务、业主(客户)沟通、收费服务、社区文化建设、档案管理、外部关系(业主委员会、办事处、居委会等)联系、特约服务等。

客服部负责人还讲到物业服务中心——客服部向业主(客户)提供24小时的前台服务。前台服务主要内容有:受理业主报修、查询、政策解答、投诉、收费(退费)办理入住手续、特约服务等接待服务。按收费标准及时向业主(或使用人)收取物业费、供暖费、能源费(代收代缴)等费用,确保各种应收费用及时到账。建立业主各项应缴费用收费台帐。

最后我们感到了解了许多但又收获了许多,收获了在课堂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学到了工作中各部门团结运转才是企业成长的制胜发宝。

短暂而又忙碌的实习结束了,参加了一次专业课的工作,使我们认识到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授课教师:王老师

青岛农业大学

《物业管理与实务》实习报告

班级:社区管理与服务2班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总结 篇2

1 课程定位

生产运作管理实务的课程设计是基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特征分析、就业岗位与范围、职业岗位分析四方面展开的。

1.1 专业培养目标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

培养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适应仓储与配送管理、生产管理等领域一线需要,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仓储与配送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等知识, 具有仓储管理、现场管理、编制生产计划、物料控制等技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 学生特征分析近年教授的学生大多出生于90年代或者

80年代末, 进入大学之后的学习环境、思想、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父母们对孩子的管束放松了, 老师对学生的督促放宽, 同学的目标不再局限于考生成绩的攀比;学习场所不再固定于教室, 在信息的海洋里自我选择的意识更强, 自我管理能力要求更强, 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加强等。

生产运作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对学生数学知识方面的要求比其他专业课程稍高。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他们的畏难情绪成为实现这门课程教学目标的首要因素。

1.3 就业岗位与就业范围主要面向生产企业或服务型企业培养物料控制、生产管理、工业工程、统计员、跟单员等岗位培养学生。

1.4 职业岗位分析专业教师在2008年至2009年间, 历经一

年三个月对珠三角20余所生产制造企业的动态调研, 总结出生产运作管理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共分为三大领域:生产管理 (订单处理、产能分析、排产、调度等) 、生产部 (储备干部、统计、物料搬运) 、工业工程 (选择生产方式、审核标准工时、生产现场优化) 。

2 教学项目的设置

生产运作管理实务课程按两个学期分为七个项目, 第一个学期主要介绍生产与运作管理系统设计, 共四个项目:认识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服务选址优化、生产/服务设备布置优化、物料需求计划;第二个学期主要介绍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系统优化:项目管理、现场管理、课程实训。第一个项目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参观企业或者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以讲座的形式介绍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 使学生对生产与运作管理有感性认知;在此基础上从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生产/服务设施选址入手, 通过调查身边熟悉的企业, 使学生对生产运作管理有初步理性的认知;逐步深入到生产运作管理的核心层:生产/服务布置优化和物料需求计划;当学生对生产运作管理有了全局性的一定深度的理解之后, 要引导学生进行优化, 这是安排在下一个学期的项目管理和现场管理, 最后利用课程实训进行相关知识的综合训练。这样引导学生认识生产与运作管理在物流中的地位与作用, 也使学生学会各学科之间的综合应用, 保证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和生产管理工作流程认知的完整。

3 教学内容的选取

生产运作管理实务教学内容主要针对为珠三角地区的生产制造企业或者服务型企业工作现场的管理与优化而设计开发, 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选择主要针对生产制造企业或者服务型企业一线操作和基层管理者 (如班组长、工段长、现场工程师、部门主管等岗位) 。因此, 教学内容的编写与选择更多的是企业生产实际流程、作业标准、现场管理方法、项目管理优化等。

生产运作管理实务教学内容即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如物流基础知识、先进的物流管理理论, 更重视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工作实际相结合, 如与生产运作管理相关的生产计划编制与控制、工作现场的管理方法、企业物料的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大量的企业实际案例, 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掌握我国制造业目前所采用的先进、实用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掌握企业的作业模式与方法, 使所学知识更加贴近企业实际, 更加具有针对性与适用性, 实现学校、企业“零距离”。

4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课程组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 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及师生交流活动。经过四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我们注重因材施教,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并设计开发出多种独特的教学方式, 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1 宏观教学法———项目引导递进教学法以“项目引导、项目

递进、项目拓展、项目答辩”教学法作为课程的宏观教学法贯穿7个教学项目, 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

4.2 微观教学法在宏观教学法的引导下, 我们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并在运用中不断的探索、挖掘、创新。

4.2.1 小组团队与角色扮演教学法小组团队与角色扮演教学法也是贯穿整个课程教学。

开学初始发放课程学习指南给学生;在感性认识生产管理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建立工作单元 (生产企业) , 临时指定组长负责生产管理的进度与组内成员任务安排, 编制组织结构图和岗位说明书。根据生产供应链上的角色, 各小组进行分工协作, 共同完成生产运作管理各岗位的各级任务。

4.2.2 归纳与演绎法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 并对其进行归纳与总结。

例如在学习项目四物料需求计划和项目五项目管理中, 有多种方法来完成, 就可以采用此种教学方法。不同工作小组针对自己不同的业务项目需求完成并优化本小组的设计方案。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理解每种方案的优缺点以及在企业实际开发中行业通用的优化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改进各自的方案。最后教师展示师兄师姐的最佳方案以及本届学生的最佳方案, 学生评价、选择最适合本小组的最佳方案并模拟实施。

4.2.3 任务叠加与问题牵引教学方法任务的布置是基于学生

已完成的前一个任务的基础上, 由此逐层叠加, 像滚绣球一样, 最终完成项目任务。

在完成课程任务过程中, 对于较难理解的基本概念, 主要采用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 寻找解决途径和问题答案的方法。

5 课程考核

考核分为总结性评价 (50%) 与形成性评价 (50%) , 通过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完成项目的情况, 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形成性评价由各项目的得分和平时成绩 (考勤与回答问题) 组成, 总结性评价的表现形式是闭卷期末考试。

参考文献

[1]郝超, 蒋庆斌.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开发原则与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4) .

[2]刘向红.高职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成人教育, 2009, (9) .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总结 篇3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旨在为运输型物流企业或生产企业的运输部培养运输一线业务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业务主管,培养学生进行运输业务操作和管理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普通整车货物运输业务处理、普通零担货物运输业务处理、合同客户运输业务处理,能够熟练使用软件进行运输业务管理,进行特殊货物运输的关键环节分析等。

一、重构《运输管理实务》的课程体系

基于当前职业课程改革要求,贯彻落实“工学结合”思想,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是: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新型课程模式。其思路是:在课程目标设计上,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满足市场需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注重学习内容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在课程实施方面,注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在进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归纳了典型运输型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包括:受理运输业務—选择运输方式及工具—组织装运—运输途中管理—到达交付等典型作业环节。在此基础上针对普通货物运输和特殊货物运输的主要业务类型,设计了七个学习情境,构建知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教学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启发引导,并从方法上进行指导,训练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如下表所示。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现场教学

针对学生刚开始接触运输业务流程时无所适从的特点,结合课程的性质、任务,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现场教学。在每一学习情境中首先安排了“任务导入”活动环节,如对铁路运输流程认识,铁路货运单证的格式要求,运输计算等进行介绍,通过“学生分组→明确目标、任务、内容→查找资料→分组训练→完成训练任务→自我评价→过程评价→总结”完成工作任务。

学生进行分组,随着学习情境的渐近开展,逐一完成项目的任务,当学习情境结束之际,各小组也就完成了运输组织的一轮完整的训练。为了保障任务能够很好地落实,教学实施即工作任务实施应完整有序,具体包括教师布置工作任务、各小组认识目标任务→分组讨论、思考、提问→了解工作流程、规则、相关资讯→按教师指导实训→分析结果、完成实训报告→自我评价→过程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2.角色扮演,案例教学

在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因为管理科学的特殊性让我们难以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场景让学习去亲身体验,而精辟的案例就会重现当时的情景、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行动。例如,运输风险的防范的教学,在学生开始训练前,教师通过大量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一方面掌握运输企业如何在运输过程中避免货损、货差及如何防范运输风险,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从失败的案例中吸取相应的教训。这样的指导会让学生印象深刻、可借鉴性强。

本课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为结果的教学理念。设定近似于运输管理现实的场景,并让学生在这一场景中承担一定的角色,如承运人、运输代理、货主等,因角色而接受实际行为训练,如在公路运输合同的签订中,教师设计情景,设定不同的角色(货主方、承运人方、一般的公众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托运单的填写、合同洽谈直至最终签订的全过程。学生明确自己在模拟企业中的角色,通过亲身实践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去主动验证所学理论、积极探究没有学习的知识,培养所需的各种能力。

3.辅助运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采用多媒体方式来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理论讲授生动化、形象化,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将自己运输企业的业务和运输成果展示出来,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分析学生在运输企业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运输过程中的一些基础知识给学生展示出来,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预期教学效果

1.学生全面实践了运输一线职业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学以致用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活动按照运输企业真实服务过程设计了7个学习情境,以学习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通过情境创设、仿真模拟、案例分析、视频演示、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具备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物流模拟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南通交运物流有限公司)为上课场所,教、学、做三者结合,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目的性,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学生经历了团队建设过程,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十分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该课程情境一的学习任务就是让学生自主进行分组,模拟成立一个物流公司,进行角色分工,在此基础上小组共同完成本课程其他情境的学习任务,如收集素材、文字整理、PPT制作、成果展示等。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积极表现,气氛活跃,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小组之间相互竞争,互相评比指点,强化了学生勇于竞争的意识,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在实施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小组经历了熟悉、磨合期、组织、工作阶段,经历了团队矛盾及其如何解决等问题,这些都为学生毕业后尽快地融入社会做好了充分准备。

3.学生感受了现代管理理念,初步具备了流程式管理的能力

作为企业一线管理人才,学生应掌握现代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现代企业管理的已经从任务式管理向流程式管理转变,而流程是需要一个团队而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所以本课程针对重点内容,学生成立项目团队,对整套运输业务流程负责,并将工作成果提供给老师。在实施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运输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设计,强化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改革评价方式

制定合理的学业成绩考核方案,是检验《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改革的有效手段。考核评价的原则是:理论知识够用、实际操作能力强,注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的形式采取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比例各50%,应注重过程考核。理论考核侧重学生对于必备知识的掌握和基本理论的应用,试题设计应灵活多样,符合考核要求,内容应有较大覆盖面,难易程度适中。实践考核应侧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是在情景模拟中,角色功能完成情况;二是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运输流程的能力;三是实践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篇4

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是工业企业管理试点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实施教学改革的五年中,我们围绕培养合格管理人才的目标,在教学理念、手段、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经验。

一、全面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试点专业开始时,虽然已经意识到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实践性环节上下功夫,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对每门学科如何配合上却认识不够。在改革之初,我们主要是从教材内容上进行了调整,将先前的市场营销学一门课程划分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学两门课程,试图从理论上给学生打下更扎实的专业基础。但现实让我们感到仅仅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调整教学内容还不够,还应通过每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点上下功夫,全面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 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涉及企业经营思想、经营环境分析、经营战略、经营决策、经营计划、筹资与投资、经营评价等内容,应该说,这些内容都应有相应的能力培养要求,由于条件的限制(如课时、实习基地等因素),我们只是在几个方面进行教改尝试。

(一)讲授经营决策的理论和方法时与计算机辅助决策的能力培养相结合。经营决策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我们在讲授决策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安排有相关的上机实验课程。根据企业中经常面临的量本利分析及决策的实际需要,我们编制了模拟实验题,让学生在学习有关决策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上机实验编制决策程序,用计算机辅助制定各种情况下的决策方案。这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量本利决策的应用原理,同时也增强了学会应用计算机辅助工业管理的实践能力。

(二)理论教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主要是以理论讲授为主,配合其他教学手段,如录像、上机操作、课堂讨论等。其中,课堂讨论的教学形式有较明显的教学效果。课堂讨论要精心组织,首先在讨论前,应先将要讨论的专题告诉学生,要学生作好发言准备,而在小组讨论时,力求每个人都能发言。实践证明,小组讨论非常活跃,大多数同学能争相发言,有时会出现激烈争论;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各讨论小组推出发言代表,在大组(全班)发言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种教学形式虽然所占课时比例不大,但效果是明显的。它既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层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在讨论中,他们不但锻炼了发言能力,也增强了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三)案例教学与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相结合。

企业经营状况的准确评价是改进企业经营的前提。学会对企业经营评价,掌握评价方法,有利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采用案例进行教学,则是将理论教学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的有效手段。我们借助企业(公司)的实际财务报表作为对企 业经营评价的模拟案例。通过案例讲授,不仅使学生学会如何从企业财务报表中吸取各种评价的信息资料,并通过评价去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针对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开卷考试,引导学生课内学习同课外学习相结合

根据本课程特点,我们一直坚持采用开卷的形式进行考核。我们认为,开卷考试的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更重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掌握这些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更要学习反映企业改革现实的课外读物,而这种课内课外学习的结合不但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学习将很有益处。学生对于开卷考试是很欢迎的,他们往往会花更多的精力去准备。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总结 篇5

汇报总结

极其有幸亲历由杨家学教授主讲的《房地产开发流程及相关法律实务》培训课程,该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房地产开发流程概述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及处理办法。以下简要的概括本次课程内容:

一、房地产开发流程概述

(一)立项环节 1.项目立项

房地产项目立项以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进行立项方式界定。政府投资项目。必须通过政府审批,审批要件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是初步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深化了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审批程序与建议书审批基本一致。部分项目也可申请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审批方式。

非政府投资项目。其中分为备案制、核准制。备案制是指非政府性投资且明令不属于重大类或限制类的项目,采取程序更加简便内容更加简略的一种告知性措施。它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国家及时掌握和了解企业投资方向,有利于贯彻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制度。核准制是指行政机关对某些事项是否达到特定技术标准、经济技术规范的判断、确定,即对企业投资建设行为合法性的判断与确定。

核准只提交项目申请报告,不审查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报告。核准制适用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的设计、建造、安装和使用,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特定安全、物品的检验、检疫。当前,90%的非政府投资项目系通过备案制立项,其余项目则通过核准制。

2.概算审批

概算限于政府投资项目(不包括核准和备案项目)。概算一般是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根据设计要求利用概算定额、概算指标等对工程建设全部投资(工程造价)进行的概略计算。初步设计不得随意改变被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程标准、建设地址和总投资等控制指标。概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结算的10%以上,或其他主要指标需要变更时,应以说明原因和计算依据,并报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原审批单位同意。

概算审批条件为:可行性报告已获批准;总投资概算未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总投资估算3%(10%),初步设计方案建筑面积未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面积的5%;应组建项目法人的项目,项目法人已成立;其他相关规定的条件。

(二)规划环节

规划环节五个关键点,即“一书两证一方案一确认”。“一书”为选址意见书;“两证”为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一方案”为方案设计;“一确认”为竣工验收。

1.项目选址

项目地址选择,即建设项目在拟建地区、地点范围内具体确定

坐落位置和东南西北四至。项目选址意见书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的法律凭证。

申领选址意见书的条件为:一是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二是建设项目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三是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非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的项目,应在取得选址意见书后6个月内报送规划设计方案,否则失效(不可抗力除外)。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建设单位在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之前,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建设项目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提供规划设计条件的法律凭证。(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项目位置和用地范围的法律凭证)。其作用为确认土地利用符合城市规划;维护建设单位按照规划用地的合法权益;为土地管理部门行使管理职能提供必要依据。

针对于本区的实际情况为在申请规划设计条件时,一并申请用地规划许可证,在取得规划设计条件及项目立项批文后方可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确认其是否符合城乡规划要求而准许进行工程建设的行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则是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用于确认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

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条件为: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已签订《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取得划拨用地批准文件;取得

环保、消防、人防等相关部门的意见;通过方案设计和施工图审查;设计单位资质资格符合要求;设计文件符合国家、本地规定;符合城乡规划及城乡景观要求。需注意的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样具有一定有效期,各省市规定的时限有所不同。

4.方案设计、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

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审查是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审查内容。规划部门审查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相关部门如消防、环保、人防等对各自管理范围的建设方案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居住区的建筑方案必须附有项目所在地政府部门对公建配套的审查意见如水、电、污水处理、道路连接、教育、医疗设施。需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方案设计通过批准后6个月内,未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又未申请延期的则失效。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在方案设计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后,从技术、经济等方面通盘规划,以确认其符合规定的活动。只在大型项目才进行初步设计审查。

施工图设计为工程设计的一个阶段,在技术设计、初步设计两阶段之后。此部分,新区实施设计方案与施工图设计“零误差”报审,需在完成施工图设计后返合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在报批时获得咨询性意见,如此对于方案设计的要求大大提高且有利于实现技术设计的严谨性、前瞻性。

课程中并未着重对施工许可证展开阐述,但施工许可证作为建设单位可以进行施工的有效法律凭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申领条件:在已获得用地批准手续;已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场地具备

施工条件;已确定施工企业;有经批准的施工图;有质量、安全措施;已委托监理;建设资金已落实。有效期:领证后3个月开工,可延期2次,每次3个月,否则失效。

5.竣工验收备案

从法律层面上来讲,项目竣工验收实行的是业主负责制。建筑工程在施工单位自行质量检查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工程进行检测,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进行确认。竣工验收合格后15日内向主管机关备案。

竣工验收的直接责任主体: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其中建设单位为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者。

工程竣工专项验收:消防、规划、节能、防空地下室、市政设施、防害设施、河道、水土保持等。

(三)用地环节 1.国有土地

国有土地分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杨教授指出:“一级市场易造成腐败,而二级市场易产生纠纷”。

土地一级市场包括土地出让与土地划拨。

(有偿)出让形式:招标出让、拍卖出让、挂牌出让、协议出让。其中对于协议出让形式,我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审计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1〕36号),凡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土地出让收益分成的相关协议、合同立即终止,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的涉及土地出让收益分成的相关文件要立即废止。

(无偿)土地划拨适用范围: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保障性住房。土地继划条件满足:一是(受让方)主体适格;二是获得政府批文;三是转让方向国家缴纳收益金。

土地二级市场的再转让条件:达到25%投资额或者达到建设用地条件的土地均可再次转让。

联建(合作开发)五个重点:一是联建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合作开发(至少一方主体为开发公司);二是其特征为“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润”;三是两种合作模式,即“公司制”与“契约制”;四是区分于四种情况(名为合作开发,实为土地转让/借款/商品房买卖/商品房租赁);五是明确合作开发分配方式(现金或实物,实物分轴线分配)。

2.集体土地

目前,集体用地尚不能流通,但正推行改革,集体土地进入市场是未来必然趋势。

3.《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新规定:(2007年11月1日与2002年7月1日两个制度对比)一是将工业用地纳入招拍挂出让范围;

二是明确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分层出让(即限高、地下室); 三是将土地使用权修改为建设用地使用权; 四是进一步明确挂牌出让期限载止问题;

五是进一步规范出让金缴纳和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发放。

二、房地产开发相关法律实务

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 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作为主题。作为房地产开发公司我们必须以法律为项目开发的基础,依法办事。杨教授在房地产开发法律领域积累了丰厚经验,课程中其分享亲自处理的多个案件十分受用。此文不再赘述。

三、其他重要资讯

(一)新版工程合同正值学习贯彻阶段,新版合同的特点是文字数量大大增加并且含有26处默示条款,默示条款对于建设单位来说十分关键,极其需要认真学习。

(二)新版商品房买卖合同已生效,分为预售与现售两个版本。

(三)未来政府投资项目将会实行第三方审查制度。

四、学习体会

2014年10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的批复》。四川天府新区正式晋升为国家级新区。此时,我们置身于机遇与挑战之中。

仓储管理实务总结 篇6

仓储管理实务总结

填空题资料:

1、物流的三大支柱:仓储 运输 流通加工。

2、仓储的功能:经济功能〔储存功能、调节功能、流通加工、拼装功能〕;增值功能〔配送功能,生产支持功能〕

3、仓储管理的组织目标:实现仓储活动的“快进,快出,多储存,保管好,费用省”

4、仓储管理的作业组织主要包括时间组织、空间组织。

5、仓库的储存设备主要包括货架、托盘或貨箱。

6、分拣设备组成:供件系统,分拣系统,下件系统,控制系统。

7、货垛规范要求的五距指:墙距,柱距,顶距和灯距。

8、企业的采购信息或者调拨信息是货物接运的依据。

9、货物接运方式大致有:车站,码头提货;专用线接车;仓库自行接货;到库接货。

10、盘点的目的:账物垰一致。

11、盘点作业内容:货物数量,货物质量,保管条件,库存安全状况,稽核仓库帐务工作的落实度,更有效的仓储整顿。

12、确定盘点时间:

A类货物每天或者每周盘点一次

B类货物每两三周盘点一次

C类货物不重要货品每月盘点一次即可

13、盘点方法:账面盘点法;现货盘点法〔期末盘点,循环盘点〕。盘点可分为两部分进行,预盘,复盘。

14、商品出库的顺序:送货,收货人自提,过户,取样,转仓。

15、审核: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

16、选址原则:适应性,经济性,协调性,战略性。

17、库存的目的就是防止资源的短缺。

18、商品霉变的防治方法:化学药剂防霉〔防腐剂使用方法:加法,啧法,涂抹法,喷雾法,熏蒸法〕,气相防霉变,气调防霉变,低温冷藏防霉腐,干燥防霉腐,其它〔利用紫外线,微波,红外线,辐射等方法〕。

19、库存的作用:防止缺货,提高服务质量,节省开支,降低成本,保证生产销售过程顺利进行,提高生产均衡性,调节季节性需求。

20、JIT与库存控制

核心思想:只在需要的时间,按照需要的数量,生产需要的产品。

JIT三要素:人员素质,消除浪费,全面质量。

JIT原则:不见看板不生产,不见看板不搬运。

名词解释:

1、仓库:是保管,存储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

2、保税仓库:经海关批准,在海关监管下,专供存放未办理关税手续的出入境或过境货物的仓库。

3、包装:是指在流通过中,为了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

4、装卸: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从运输设备上卸下的活动。

5、仓储: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用于将来目的的物品或商品。

6、库存管理的目标:就是确定一个合理的库存水平,防止缺货和超储,在保障供给,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商品数量最少。

7、仓储商务:是指仓储经营人利用所具有的仓储保管能力向社会提供仓储保管产品和获得经济收益所进行的交换行为。

8、仓储合同:是指保管人储存存货人交付的仓储物,存货人支付仓储费用的合同。

9、托盘:是一种便于机械化装卸,搬运和堆存货物的集装箱器具。

简答题:

1、仓库的作用有?

1)仓库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仓储是国家满足急需特需的保障。

2)仓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商品从生产领域想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商品的仓储阶段。

3)仓储在供应链物流中的作用,在物流中运输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重任,而另一个重任即改变“物”的时间状态,是仓储来承担的。

2、托盘的特性有哪些?

1)自重小,装卸搬运时的无效劳动消耗少。

2)返空容易,返空时占用的运力少。

3)装盘容易。

4)能集中一定的货物数量。

5)保护性差,露天存放困难。

3、入库作业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有?

1)证件未到或不齐时,应及时向供货单位或存货单位索取,到库商品作为待检验商品堆放到待检验区,妥善保管,待证件到齐后进行验收。

2)凡质量不符合规定时,验收入员应如是慎重填写商品验收记录,并及时通知存货单位,有存货单位向供货单位交涉处理。

3)数量、型号、规格不符合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供货单位少发,错发;承运部门错装、错运、错送或者在运输过程中造成货损、货差;提货人员在车站,码头等错提、少提、多提、串提或在途中造成货物丢失、被盗等;以上情况兼有。即有供货单位的差错,又有承运单位的差错,亦有提货单位的差错。

4)凡入库通知单或其它证件已到,但在规定的时间内商品未到库时,应及时将存货单位反映,以便存货单位向供货单位或承运部门查询。

5)凡价格不符时,供方多收部分应予拒付,少收部分经检查核对后,应主动联系更正。

6)发现货物出现残损,潮湿,短件情况时,必须取得承运部门的货运记录和普通记录。

4、商品出库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物品出库要求做到“三不,三核,五检查”;

三不:未接单不翻帐,未经审核不备货,未经复核不出库。

三核:在发货时要核对凭证、核对帐卡、核对实物。

五检查:对单据和实物要进行品名检查、规格检查、包装检查、件数检查、重量检查。

5、定期订货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

1)周期检查,盘点库存,比较彻底,精确,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订货时间确定,库存管理计划性强,利于工作计划安排。

3)多钟货物可同时进行采购,可降低订货成本和运输成本。

缺点;

1)检查和盘点库存周期长,对库存动态不能及时掌握,遇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2)每次订货批量不固定,商品验收,入库,保管和出库复杂。

3)无法制定经济订货批量,运营成本高。

4)不论库存水平降的多还是少,都要按期发出订货请求,当库存水平很高时,订货量很少,按此订货不经济。

6、定量订货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

1)经常检查和盘点库存,及时了解和掌握库存的动态。

2)每次的订货数量固定,商品验收,入库,保管和出库变得简单,每次可利用的现有器具和计算方式。

3)采用经济批量的订货方式,可降低库存成本,节约费用。

缺点:

1)工作量大,占用人力、物力资源。

2)订货时间不确定,库存管理缺乏计划性,不利于人员 资金 工作的安排。

3)对每个商品单独进行订货作业,增加订货成本和运费。

论述题:

1、仓储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1)保管义务

(1)给付仓单义务

(2)仓储物入库时的验收义务与通知义务

(3)妥善保管储存货物的义务

(4)危险通知义务

(5)返还仓储义务

2)存货放的主要义务

(1)按照合同的约定交存货物入库

(2)如实告知货物的情况的义务

(3)支付仓储费

(4)偿付其它必要费用

(5)按照合同的约定及时提取货物

2、仓储合同中的几种特殊权利

1)存货人对仓储物的检查权

2)保管人对仓储物的提存权

3、仓储合同的违约责任和免责

1)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是指仓储合同的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不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条件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有支付违约金、损害赔偿、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定金惩罚等。

2)免责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总结 篇7

1 工学结合课程的内涵与本质特征

工学结合是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 它是指学习中融入工作内容, 根据工作内容来设计教学内容。其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方式强调在学习阶段引入工作, 让学生不但借此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能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 丰富工作经验, 学会交流沟通并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可以说“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实现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有效融合。

2 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

伴随中国物流服务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物流人才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而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 目前仍较偏重于理论教学, 教学活动仍不能契合市场需求, 这就使得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缺乏实践经验, 最终导致物流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物流人才的主要途径, 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因此, 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前沿。

笔者通过对环渤海经济圈物流产业发达省市的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等物流相关企业的物流部门进行考察调研, 同管理人员深度访谈;追踪行业最新动态;进行国内大型招聘网站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统计分析;融合《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确定物流专业就业领域及工作岗位群,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产业, 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 覆盖会计、电子商务、生产运作、市场营销和连锁经营等领域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营销、连锁经营”等岗位群, 而这类岗位要求从事物流领域工作的人员除具备非常专业的物流知识, 如仓储、运输、配送、搬运加工、流通加工、货运代理、报关、报检外, 还要熟知电子商务运营、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物流成本控制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纵观这些岗位及其能力要求, 不难发现, 每一个岗位无不与货物、商品打交道, 因此, 培养学生掌握与商品运作有关技能的商品管理实务课程正是应时而出。课程开发的功能决定了此门课程为学院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储备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 同时丰富学生的技能, 开拓学生的就业领域, 而以往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仍沿用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的多, 实践教学少, 仍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填鸭式接受, 学生的培养与岗位需求不一致。而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恰恰是解决目前课程现状的有力方向, 因此, 基于工学结合进行该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课程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丰富工作经验为核心, 建立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与企业合作, 聘请企业专家担任物流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 对企业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岗位及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 共同制定《商品管理实务》的课程目标, 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具有能辅助物流“仓储、运输、配送、搬运加工、流通加工、货运代理、报关、报检”等作业的能力, 以及“电子商务运营、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物流成本控制”等运营活动和进行“商品检验作业、商品品类管理作业、商品的养护和日常运营中商品流管理”等作业的能力, 实现商品在物流领域以及分销领域“优质优量”的流通。课程据此设计了五个工学结合任务, 分别为: (1) 商品检验; (2) 商品的品类管理; (3) 商品的养护; (4) 商品流管理; (5) 商品运营。根据企业生产实际任务所需要必备的能力在每个项目下面设计学习子情景即具体的学习任务, 其中第五个任务为综合演练任务, 教学任务来源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真实生产任务, 实现教学贴近生产、贴近岗位技能。见表1所示。

在课程中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达到1:1, 保证职业通用能力训练, 突出职业方向技术能力训练, 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迁移能力。在商品管理实务教学改革实践中, 体现课程的职业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 以适应社会需求。本课程经过五年的改革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校中厂”的课程实施条件

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北方黄金珠宝分院经过多年的努力, 紧密联系行业企业, 厂校合作, 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实现厂校合作, 建立“校中厂”实训基地, 实施“既是企业又是学校、既是车间又是课堂、既是师傅又是老师、既是企业员工又是学生”的“校内企业教学车间”人才培养模式, 克服了以往工学结合教学中厂校之间的“目标、利益、地域、规模、时间”等瓶颈。

自2005年, 学院立足丹东, 侧重辽宁, 先后与辽宁宝华集团、沈阳全程德邦物流有限公司、SK物流配送中心、顺丰快递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 并分别与北方黄金珠宝学院筹建的学院实训超市及顺丰快递成立“校内企业教学车间”, 是由学校提供场所, 企业投入资源和设备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参与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积极性和深度, 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以任务为载体, 分段实施、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剧本式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作为商品管理实务课程的主要实训、实习、顶岗的基地———学院实训超市和顺丰快递校中厂, 设计为生产性、开放性的“多环节、多岗位、多流程”校内实训基地,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学生在这里真实体验和参与到超市和快递企业的物流业务, 实行轮岗实习, 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任务吻合。通过试岗实练, 学习即工作, 任务即生产, 实践即作业, 强化了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养成, 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家庭经济压力, 养成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 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多年来培养了一千余人连锁物流基层作业与管理人才。

5 工学交替的三阶段课程实施

识岗阶段, 上好商品管理实务的第一次课, 将学生带到物流超市生产车间, 现场观摩, 由企业管理人员负责讲授超市日常生产运营活动以及具体的工作岗位职责, 使学生对商品日常运营作业有个感性的认知, 在激发学生学习课程兴趣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质量意识、成本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等的职业素养。

顶岗阶段, 根据课程的四项工作任务, 对接超市和顺丰快递“校中厂”的岗位, 在每一子情景理论经验知识基础传授之后, 配合超市在岗工作人员完成对应的超市运营作业, 并反复操作, 直到孰能生巧, 最后提交一份实习报告, 并以小组形式汇报实习体会。使学生熟练掌握企业运营的核心技能, 并熟悉工作岗位, 从而保证学生具备物流专业岗位群的实际操作能力。

上岗阶段主要是针对第五个工作任务, 在前四个工作任务实习完毕, 学生已经对超市的日常运营活动有了一个全面的掌握, 具备了超市相关岗位的基本技能, 实施第五个工作任务, 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 让学生在“校中厂”的实训基地进行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 以对前四个工作任务进行综合训练, 实现学生由操作层向日常运营管理层的拓展, 使学生完全胜任相关职业岗位, 并能具备一定的物流、商务运营简单方案的策划、实施和管理等能力, 初步具备一线操作、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6 结束语

工学结合是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 它是指学习中融入工作内容, 根据工作内容来设计教学内容, 实现“教学做合一”, 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劳力上劳心”。实践表明, 这种课程设计方式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也十分明显和契合企业的需求。

摘要:结合学院商品管理实务课程建设现状, 基于“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就业为导向, 能力为本位”分析职业岗位能力, 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开发生产性教学任务, 利用“校中厂”实施“识岗、顶岗、上岗”三阶段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 突出课程设计的实践性、适用性、职业性,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中厂,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路建彩.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应把握三个关键环节[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 :1-2, 10.

[2]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5-8, 11.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总结 篇8

【关键词】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项目化课程改革 方法

前言

高等教育体系的显著特点就是有助于提升、有助于发展,其根本职责就是就是管理行业、服务行业、建设行业、生产行业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要突出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同时必须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和教学课程的安排。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它所需要的人才不论是在专业知识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技能方面,其要求均是非常之高的。高职院校只有在教学模式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缩短当前的教学模式和现代物流产业迅速发展之间的落差、更好解决市场需求和学生能力之间的矛盾、实现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衔接。积极进行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有利于达成上述目标,并将高职教育特色和目标融入到课程改革过程中,优化调整现有的学科课程结构,坚持将技能培训作为改革价格取向,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突出能力培养、重视技能培养的现代教学模式。

1.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概述

1.1突出“工作过程”这一核心理念

在企业里,职员为了完成一项特定任务或者指定任务并取得相应成果而进行一系列的完整活动,这便是工作过程。在进行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重点突出“工作过程”这一核心理念,有利于拉近学生和企业的熟悉感,通過这种日常的仿真让学生在真正进入到企业之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工作要领。对于一项工作而言,完成它的基本前提条件便是你能够知道它的工作过程是什么,并依照工作过程的指引来按部就班的完成该项工作,体现出工作的条理性,避免因为不熟悉工作流程而导致工作时的手忙脚乱或者工作失误。突出“工作过程”这一核心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时候,必须要彻底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职业情景作为日常教学的基本情境和学生学习、培训的基本情境。这种教与学的情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各种“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这些学习任务应该囊括了课程所有的知识要点和重点,在技能培训的同时,借助于教师精简的讲解和适时地点拨,使得学生对于理论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和生动起来,慢慢可以构建起比较完整的、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

在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方面必须要花费较多的心思,不仅要考虑物流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还要考虑高职教育的目标、市场的需求、企业的要求等综合性因素,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方法、有机融合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在课程的教学方面,教师应该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指导,共同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项目的完成过程必须要高度仿真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便于管理,建议教师将学生换分为若干小组,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不同的小组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也可以完成相同的任务,要求小组对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分别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而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任务完成策略和具体实施方法,将任务分解之后由小组内部的成员同时分步完成。在仿真的工作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工作流程,还培养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灵活处理同事关系。

1.2项目化课程改革的独特优势

因为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形成了“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方法、有机融合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课程体系,使得此种改革模式具备了非常显著的优势,推广应用之后必然能够在下述几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学生工作之后的持续学习能力得到培养。项目化课程改革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学习、学生被动应付学习的尴尬局面,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为了不输于其他的学习小组、为了能够取得理想的“工作成果”,学生通常都会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尝试各种方法来完成“工作任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如果不积极主动学习,便完不成任务,便不能够体现出自己的工作能力,便有可能在日后的工作被领导辞退,因此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在无形中被培养了起来。此外,学生在一次次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之后,学生的“工作经验”便会慢慢积累起来,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和操作各种技能,为以后的就业奠定有益基础。

其次,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够慢慢积累起来。项目化课程改革之后,因为日常的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过程非常接近企业真实的工作内容、工作情境、工作过程,使得学习的完整性能够直接映射出工作的完整性,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慢慢积累起来。由于项目化教学几乎全部模仿了真实企业的活动,使得目前技能培训与日后的工作能力之间形成了连贯性的承接关系,培养企业正式职员的思考模式、行动方式以及逻辑思维角度等,使得学生在自觉的过程中便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职业能力,这会成为学生日后成功就业的重要竞争优势。

再次,学生的工作创造力得到有效提升。项目化课程改革让完成项目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完成指定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预定计划,必然要改进或者干脆抛弃已有的工作模式,转而寻求的更加优化、更加简化、更加高效的工作模式,借此能够在小组竞争当中取胜。这一过程使得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了学习的任务、完成了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而后随着经验的增多、知识的丰富,学生的创新能力会更强、创新成功率会更高。这些都是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给予学生的,这对学生不仅是一种挑战,对教师同样也是一种挑战。

2.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策略

2.1合理确定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思路

为了确保在整个课程设置的高度科学性与合理性,必须要确保改革之后的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企业的要求以及高职教育的特色。本文建议,首先,对专业的物流企业以及不同企业下设的物流职能部门进行认真、详细而且广泛地调研活动,通过调查数据对运输业务的基本工作内容、岗位设置请、工作要求、考核标准等一系列指标进行分析,作为日后进行典型任务归纳和设定的重要依据;另外,借助于此次调研活动,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每一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具体的工作能力、知识要求和技能水平,为日后合理设定教学情境提供有益参考。

根据笔者的调研活动,发现虽然企业的性质不同、经营规模也有差异,但是工作任务基本上比较类似。例如,在工作岗位方面,比较典型的通常包括运输调度、计划、跟单、客服、统计、提/送货、结算、信息处理、积载配货、理/验货等等;再如,在工作任务方面,比较典型的通常包括设计出运输计划与方案制定、组织整车货物运输、组织零担货物运输、组织集装箱运输、组织特种货物运输、货运事故及纠纷处理等等。在项目的设定方面必须要确保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

2.2工作项目设计

为使学生掌握运输管理的岗位技能,“运输管理”教材以物流企业运输业务流程为主线,依据不同货物的运输业务流程进行教学模块和任务设计。教材选择8个教学项目。项目1:物流运输市场调研,任务为物流运输系统调研、物流运输市场调研、运输合理性调研。项目2:选择物流运输方式,任务为熟悉各种运输方式及技术经济特征、熟悉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各种因素、掌握运输方式的选择方法。项目3:确定物流运输企业并签订运输合同,任务为确定物流运输企业、签订运输合同、运输合同管 (下转第270页)

(上接第235页)

理。项目4:货物托运和承运,任务为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货物托运、承运。项目5:货物运输组织,任务为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货物运输组织。项目6:货物到达交付结算与运输商务管理货物装卸、货物交付与结算、运输商务管理。项目7:特殊货物运输,任务为危险货物运输、超限货物运输、鲜活易腐货物运输。项目8:国际货物运输,任务为落实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确定委托内容,货物交接、缮制票据、签订运输合同,运输方式和航线确定,到达交付。

2.3教学考核与评价

教学成果的考核与评价标准是否足够科学化、是否足够企业化也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对教学过程中进行总结、纠错和导引的重要参照系。实行项目化改革之后,高职院校在进行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时,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实现以能力培训为主、知识教学和技能培训并举的良好局面。相应的在教学成果的考核与评价方面,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优化。具体而言,需要彻底转变以往过度重视期末考试成绩的现象,转而采用过程考试这一考核与评价模式;同时,在衡量教学成果的分数构成方面,已经采取“期末考试×30%+过程考试×70%”的比例构成方式,力求能够将学生在整个学期中的实际表现真实地展现在教学考核和评价结果当中。

另外,项目的考核与评价标准的设定也非常重要。本文建议从“任务完成程度、任务完成质量、职业能力、学习态度、团队精神”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而考核的执行主体也由以往的单纯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评价×50%+学生互评×30%+学生自评20%”的比例构成方式,力求整个评价结果的公正、客观、公平。一旦一个项目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及时对完成该项目的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依照项目困难容易程度的差异,设定每一個项目的权重,等待所有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便能够获得每一个学生完成所有的任务的总分数。最后,在期末考试方面,建议将期末考试的内容倾向于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技能考察的责任则交由过程考试完成;为了突出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如果学生的技能得分不及格,则整体成绩不及格。

3. 总结与反思

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模式起源于工科课程,象经管专业的文科类课程搞项目化课程改革不能简单套用工科类的项目设计模式。经济管理类的课程并不象工科类课程可只针对某一个十分具体的操作岗位,同类岗位有很多不同的工作任务。比如物流管理是一个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种活动的综合性工作,现实中物流服务的岗位工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仓储或运输简单作业,现代物流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毕业生要能在物流管理领域游刃有余,就需要能胜任同类岗位的各项任务,并能够较快地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中,要避免把项目化教学当作企业的岗位技能培训,不但要在项目化教学中注重技能的培养,还要让学生在训练中学到完成此类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体系。高职教育不是就业培训教育,所以笔者认为,项目化教学,应围绕学生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在本门课程中涉及到的若干知识、技能进行整合,既要有实用性,还要有体系性。在开展项目化的教学改革中,在物流管理专业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项目化教材,当前的所谓项目化教材在内容上基本上是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的改头换面,教材开发是成功实施项目化的关键因素。如原来物流运输管理这门课教材是按知识体系分章节列出,教学主要是根据知识点进行讲解,在开展实训时,难以培养完整技能。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就必须打破原有传统教材的结构体系,把知识整合进实践中的具体业务中,但是又要避免“为业务而业务”,学生在项目化的技能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其综合能力。现在企业需要的是多面手,虽然每个员工都有定岗,但每一岗位实际上都是在处理不同的综合业务,如果缺少综合能力的训练,就难以适应企业的真正需要。作为高职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育质量的一项重点任务,探索项目化教材开发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来发展的道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 李巍巍,武富庆. 建构主义教学观在《物流学》课程教学中的实现[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8):102-104.

[2] 周建松.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J]. 中国高教研究,2010,(11)158-159.:

[3] 黎志键,黄海滨. 论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J]. 大众科技,2011,(07):225-226.

[4] 冯志刚.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02):256-257

[5] 曹荣.基于专业课程项目教学的关键能力之培养[J]. 职业,2011,(08):256-257.

[6] 王珩.项目教学中的分组实践探索[J]. 职业,2010,(09):199-201.

[7] 马锋,吴茜. 供应链中的零库存管理[J]. 科技资讯,2011,(25):214-215.

[8] 邓建芳,赵丽花.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组网》项目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1,(11):132-133.

[9] 周世权,杨家军,林萍华,汪春华,严有为. 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研究[J]. 科技资讯,2010,(01):136-137.

[10] 周莉.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现代物流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03):166-168.

上一篇: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个人简历下一篇:少儿口才招生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