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精选9篇)

幼儿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篇1

幼儿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为迎接一年一度的万圣节,让孩子体验万圣节的乐趣,我园特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增加孩子

对节日的乐趣,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和英语英语的能力。

活动目标:1,使用英语描述南瓜和南瓜灯的特点。2,体验万圣节的独特,感受节日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1.在活动室四周的墙壁上装饰南瓜、巫婆、蝙蝠、黑猫、鬼、骷髅、黑蜘蛛等。2.南瓜形状的纸板每人一个。3.教师事先用南瓜形状的纸板制作“高兴”“悲伤”“恐惧”“生气”四种不同表情的南瓜灯。

活动过程:1,教师采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大小不同的蝙蝠,引导幼儿学习英语句型“theyare the same”。

2,教师出示“pumpkin(南瓜)”和“jack-o-lantern(南瓜灯)”,引导幼儿学习

英语句型“they are different”。

3,教师引导幼儿区分和表达南瓜和南瓜灯的特点。4,教师出示“高兴”“悲伤”“恐惧”“生气”四种不同表情的南瓜灯,请幼儿说

出它们的英语词汇。

5,幼儿制作南瓜灯。教师巡回观察,并问幼儿:“你想做哪种表情的南瓜灯,高

兴,悲伤,恐惧,还是生气?”。6,全班幼儿每人制作一个南瓜灯。7,”trick or treat”游戏

教师请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幼儿手提自己制作的南瓜灯,到观摩该教育活动的教师跟前,与他们玩“trick or treat(恶作剧,还是款待)”游戏。一些幼儿对这个游戏感到陌生,只是

跟着教师唱“trick or treat.smell my feet.give me some thing good to eat”,但没有按照教师的指令行动。只有部分幼儿到观摩该教育活动的教师跟前玩游戏。游戏在进行1分半钟后结

束。

活动总结:在此次活动中,我们教师尽量将英语活动融入幼儿园课程整体,同时积极的引导

孩子们了解外国文化,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训练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在此次活动中也有

诸多的不足,由于教师在学生制作南瓜灯时老师限制了只能用高兴,悲伤,恐惧,生气,四

种表情,这在无形中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以后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倍加注意,因为孩子们的想象力需要从小进行培养。教师组织幼儿玩“trick or treat”游戏。这是幼儿与观摩该教育

活动的教师互动的环节,教师希望在模拟真实情景的游戏中让幼儿“体验万圣节的独特气氛,感受节日游戏的乐趣”。但由于一些幼儿对游戏感到陌生,所以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没有作出

积极回应,只是跟在教师身边唱歌,游戏活动仓促结束。这是因为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忽视了

幼儿对隐含在教育活动中的多元文化的感悟,导致幼儿对异国的万圣节活动感到陌生,无法

全身心投入活动,体会不到活动的乐趣。这就告诉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篇二: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辨析题(2题,每题6分,共12分)

1、教案是教师上课的“讲纲”,是“备忘录”。

2、英语课上游戏设计越多越好。

二、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7分,共14分)

1、如何分析教材?

2、传统的秧田式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局限性?

三、案例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分析下面这位老师的教学媒体的设计好在何处。

“is it a/an...? yes, it is./no, it isn’t.”教学设计片段

在学习is it a/an...? yes, it is./no, it isn’t.这个句式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在一个精美的礼物盒里有许多礼物,礼物盒打开,露出物品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用is it a /an...?来猜,如果学生猜对了,界面就会出现一个物品单词并显示这个物品,否则就会继续呈现物品的局部并请学生继续猜。

2、请从任务设计要面向全体入手,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what can you do ?”任务设计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let’s learn let’s play 教师请一位学生做小记者,用句型“what can you do ? ”采访在场的同学。小记者根据同学们的回答“i can „.”,及时做下记录并汇报。

复习提纲

(二)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6分,共24分)

1、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2、半圆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3、卡片记忆法

4、英语学科的教育评价

二、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2、注重素质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3、你所了解的课堂组织形式有哪些?

4、如何理解“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的含义。

5、简述三、四年级期末或学年的评价方式。

三、辨析题(2题,每题6分,共12分)

1、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和教案是有本质区别的。

2、任何组织形式的游戏设计都必须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参与教学和实现教育目标为宗旨。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7分,共14分)

1、英语课程为什么要面向全体学生?

2、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标所规定的情感态度目标?

五、案例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给下列语言材料设计教学目标。a: where is my cat? b: is it in the living room? a: no, it isn’t.b: is it in the study? a: no, it isn’t.b: look!it’s in the kitchen.2、请从词汇的呈现方式和如何设计有效提问这两方面入手对下面的教学案例进行评析。

“my new room”教学设计片段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a let’s learn 在热身复习阶段,教师先带领学生chant: mom is in the living room.dad is too.i’m in the bedroom.where are you? brother’s in the kitchen.sister is too.i’m in the bedroom.where are you? 然后进行free talk:what is in your bedroom? what colour is your desk/bed? where is your tv? how many windows are there in your bedroom? 在呈现操练阶段,教师呈现一幅zoom的卧室图,说:look, this is zoom’s bedroom.what can you see in his room? 引导学生回答:i can see a desk , a lamp and a „.教师接着说:what can you see on the wall ? look, it’s white.it can make you feel cool in summer and make you feel warm in winter.请学生猜是什么物品,由此引出新授单词air-conditioner。

复习提纲

(三)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6分,共24分)

1、教学“密度”

2、任务型教学活动

3、教学系统

4、英语教学游戏

二、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分析教学对象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考虑?

2、简述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所起的作用。

3、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媒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席地式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有哪些?

三、辨析题(2题,每题6分,共12分)

1、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在进行简单的、机械的操练时可使用延时反馈。

2、让学生“蹦一蹦,摘果子”是最佳的任务难度设计。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题7分,共14分)

1、任务设计有哪些具体要求?

2、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哪些方面?

五、案例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具体分析下面这个案例在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设定方面是否合理。“my friends”教学设计片段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3 part b let’s talk 知识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let’s talk中的句子“he’s/she’s„.he/she has„.he/she likes„.”;

(2)理解会说let’s chant中的内容。

能力目标:

(1)学生能正确使用人称代词描述男性及女性朋友;

(2)能用几句连贯的英文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朋友以及朋友的特征和爱好,并具有根据特征判断他/她是谁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应该是亲密友好的关系。爱心使这个世界更美好。

2、请从任务设计的难易要求入手,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任务名称:小小设计师 任务要求:教师发给学生一张白纸,请学生设计自己的新家,设计完之后,请学生相互介绍一下自己的新家。

参考答案

(一)一、名词解释

1、教学设计是指教学指导者和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受教育者认知结构,对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

2、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以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达。它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一种评估教学的标准。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诸因素的核心,它明确课堂上学生应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使检测与评估有明确的标准。

3、教学“广度”,一是指注意不同类型的学生,让各类学生都应得到发展,二是指教学内容的“广度”,既包括教学的重点,又注意到不同的知识和内容之间的联系及它们之间的迁移关系。

4、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目标参照评价,其目的在于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总结性评价通常给予成绩或等第,以资鼓励。

二、简答题

1、教学策略分为教的策略和学的策略,应包括情感策略、管理评价策略、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等。

2、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分享;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

3、结合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4、为了课后能及时小结课堂教学情况,调控课堂教学,教师应在教案最后写上教学反思。记下该教案实施过程中最成功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以及完善的措施或方法。写教学反思能提高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的自觉性,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5、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辨析题

1、这句话是正确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经过备课后,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课时备课的书面形式。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教师上课的“讲纲”,是“备忘录”。

2、这句话是错误的。游戏的设计是有所讲究的,它只有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环节出现,才能够对我们的英语课堂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过多的游戏设计会使学生觉得整堂英语课更象一堂游戏课,久而久之也会降低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

四、观点论述题

1、分析教材时首先要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有可能可将全套教材通读一遍。在通读教材时,要对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如这本教材有多少单元、每一个单元需要多少课时,本册教材的主要功能意念、话题有哪些,单元与单元之间前后有些什么联系,重点难点的分布等等。

分析某一课教材时,要对这一课教材作全面分析,如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听说为主的课还是以读写为主的课、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备教案时,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做到彻底理解;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教材,做到灵活运用。

2、(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作主,学生的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

(2)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全体学生被迫接受同一个进度,不利于因材施教。

(3)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它一切都固定化、形式化而缺乏灵活性。

(4)单纯的言语讲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

(5)不适宜完成动作技能目标,对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也效果甚微。

五、案例分析

1、这位老师的教学媒体的设计很好。他正确把握了使用教学媒体的时机和“度”,他遵守少 而精的原则,不搞花架子,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恰到好处。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对单词的认读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句式,并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对不确定的东西可以用is it a/an...?来问,用yes, it is./no, it isn’t.来回答。可见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言。

2、这项任务的设计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方面缺乏考虑。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肯定是请比较优秀的学生来担当小记者这个角色,那么小记者本身在完成采访任务时,肯定也会选择一些相对优秀的学生作为他的采访对象以确保他的采访能够精彩出色,那么这样一来,一些并不十分出色的学生就很难有机会来参与到任务中来。

(二)一、名词解释

1、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就是在小学英语课上课之前,对该课教学、该单元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方案。也就是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

2、半圆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将学生课桌椅排成半圆形状,与马蹄式、双翼式相似。

3、卡片记忆法就是将单词整理或写在卡片上,可供随时翻阅并加以记忆。

4、英语学科的教育评价是对英语教育全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学目标、教材等教学资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学生学习状况和成就、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等。

二、简答题

1、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八个基本的要素(或称基本环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三大部分,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编制、教学内容及顺序设计、教学方式及方法设计、教学媒体组合设计、形成性评价设计、总结性评价设计等八个基本的要素。

2、注重素质教育的含义是:英语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教育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课堂组织形式有秧田式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式教学组织形式、马蹄式(双翼式或半圆式)教学组织形式、席地式教学组织形式等。

4、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是指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该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不是为了设计任务而设计任务,而是应该以完成某项教学目标去设计这项任务,使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

5、三、四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应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考察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三、辨析题

1、这句话是错误的。本质上是无区别的,是一致的,都是做上课的准备工作。

2、这句话是正确的。学生是游戏教学的主体,在组织游戏时,教师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只有几个学生玩,其他人观望,那么游戏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让大部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当观众的做法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老师在设计游戏时从游戏的难度,学生的感兴趣程度等多方面下工夫。

四、观点论述题

1、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其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特殊的尖子生或少数高材生。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所设计的 篇三:案例分析与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龙源期刊网.cn 案例分析与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作者:陈娅

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5期

摘要: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品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幼儿园教学管理者可通过研训一体化的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还可通过案例分析的教研活动,有效提高教研质量,在专业引导、同伴互助和教师反思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案例分析;教学有效性;教研活动;发现;同伴互助;专业引导

每年我园都要开展教研活动,安排每名教师执教一至两次教学公开课,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达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然而,认真分析教师们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活动表面上形式新颖,孩子们热热闹闹的“探究”、“游戏”,实际上内容空泛,不利于幼儿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又无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因而它是低效的或无效的。公开课尚且如此,日常教学的有效性更难保证。因而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品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幼儿园教学管理者可通过研训一体化的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还可通过案例分析的教研活动,有效提高教研质量,在专业引导、同伴互助和教师反思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案例分析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篇2

一、案例:《顽皮的小绅士》初版执教和改编版执教的教学实录

以下便是某教师第一次执教大班集体舞《顽皮的小绅士》的现场:

观察对象:大(一)班全体幼儿

教学准备:一顶帽子,音乐

教学过程:

1.首先教师出示一顶帽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初次欣赏音乐后,让幼儿说说他们的感受。

2.在凳子上教给幼儿基本动作(右脚踢踏、踢踏、走走走走走走)

幼儿学得很兴奋,开始有些躁动,但还是有几个幼儿“走走走走走走”的时候,不是右脚先出。在幼儿熟练这套动作后,教师开始随着音乐一起做动作。

3.“小绅士要出去逛逛了,我们一起出去走走吧!”

教师将男孩子围成一个圆圈,女孩子分别找一个男孩子对应站好,男孩子外圈,女孩子里圈,让他们都面向圈上站好。教师说:“现在将你们的右手拉在一起,左手拉在一起。”这句话刚落,幼儿就叽叽喳喳地吵起来,有的说是那只手,有的说是这只手,教师看见这种情况,立刻发起了火,说:“怎么这么笨啊,右手就是吃饭的手啊!”

4.互换舞伴时,教师说:“现在男孩子单膝跪地,把右手抬起来,女孩子要找下一个舞伴了,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教师示范,接着幼儿开始模仿,可教室里乱成了一团。

第一次教学活动结束后,园内教研组成员共同就幼儿园集体舞蹈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集体备课后,该教师再次组织了教学。

观察对象:大(二)班全体幼儿

教学准备:一顶帽子,若干白色手套,音乐

教学过程:

1.课前,教师先发给幼儿每人一只手套,要求他们戴在“拿筷子”的那只手上。接着教师出示一顶帽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初次欣赏音乐后,让幼儿说说他们的感受。

2.在凳子上教给幼儿基本动作(右脚踢踏、踢踏、走走走走走走),教师补充:“我们把双手放在膝盖上,踢踏的时候,是戴白手套这边的腿先踢。

幼儿学得很兴奋,但没有一个幼儿做错。在幼儿熟练这套动作后,教师开始放音乐,随着音乐一起做动作。

3.“小绅士要出去逛逛了,我们一起出去走走吧!”

教师将男孩子围成一个圆圈,女孩子分别找一个男孩子对应站好,男孩子外圈,女孩子里圈,让他们都面向圈上站好。教师说:“现在请你们将戴手套的这只手拉起来,然后把不戴手套的那只手拉起来。”幼儿立刻就能反应过来。

4.互换舞伴时,教师说“:现在男孩子单膝跪地,把戴手套的那只手抬起来,女孩子要找下一个舞伴了,顺着你戴手套的这只手向下找到你的下一个舞伴。”教师示范,幼儿观察并模仿,教师检查每个幼儿是否都已找到新舞伴。随后,教师边口呼节奏,边做动作——“1234,5678”伸出戴手套的手——(找朋友),绕着右边的男孩子走一圈——(转圈),“2234,5678”敬个礼(面对面,敬礼),幼儿模仿学习。期间幼儿学习很快,也很快乐。

5.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与反省“手套”的作用。

二、影响幼儿集体舞蹈学习的因素及解决策略

由上述两个案例可知,影响幼儿快速、有效地学习集体舞的因素有很多,以下简略分析:

(一)师幼的学习情绪

教师在第一次组织活动《顽皮的小绅士》时,只是一味地教给幼儿动作,让幼儿模仿,由于幼儿的不配合,导致教师没有了耐心,甚至发火,让教学无法进行。而在改编版的教学中,教师的情绪态度明显比第一次积极,这便使得幼儿在活动中能真正动起来、跳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二)舞蹈动作的数量和复杂性

在初次组织《顽皮的小绅士》这个集体舞时,教师编排的舞蹈动作过于复杂,而且动作变化的频率太快(四拍换一个动作)。而在改编版设计中,教师首先用了较慢的速度边唱边坐在椅子上进行“踢踏,踢踏,走走走走走走”的基本动作,使得幼儿能更好地看清和看懂教师的动作,从而进行模仿,使得动作的难度大大下降。在交换舞伴时,教师还使用了语言提醒策略(找朋友、转圈、面对面、敬个礼)帮助幼儿掌握舞蹈动作,使教学的难度降低了一些。

(三)空间队形的多变性

《顽皮的小绅士》是双圈舞,复杂的空间变化常常让幼儿不知所措。初次执教时,教师便遇到了类似的问题,结果教师只能一个一个地把幼儿拉到相应的位置。而在改编版教学中,教师改变了幼儿机械模仿老师进行单一练习的模式,而是采取了让幼儿不断反思学习的方法,让幼儿通过讨论手套在舞蹈中的作用以及怎样又快又好地交换舞伴等一系列问题,给予孩子思考表达的机会,从而使幼儿利用“手套”的策略解决了复杂的空间变化问题。

所以,在幼儿园集体舞蹈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选择集体舞蹈材料,教材适宜了,幼儿对学习集体舞就会产生浓厚兴趣,心情愉悦,学习的效果就会更佳;其次,可利用身体装饰物(如头饰、胸饰、臂饰、掌饰、腰带、腕花等),帮助幼儿感知方位的变化;最后,适当利用符号标志帮助幼儿自主学习舞蹈动作,使教师呈现的舞蹈结构具体化、形象化,让幼儿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广元农村幼儿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广元市 农村幼儿园英语 教学现状

1、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在农村幼儿园开展英语教学是否合适;探索如何让农村幼儿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兴趣;探索农村幼儿学习英语日常口语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建设。

2、调查结果

2.1 教学目标。

从调查结果和访谈内容来看,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每所幼儿园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幼儿园侧重以培养幼儿英语学习兴趣为基本教学目标,有的幼儿园侧重幼儿对英语字母和单词的认读:有的幼儿园则追求幼儿英语单词及句子掌握的数量;呈现出一定的混乱情况,对目标的把握不太明确。第二,幼儿园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全面。75%的幼儿园忽略了帮助幼儿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识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仅将英语语言教学放在首位。

2.2 教学内容。各个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内容大多不一样,绝大多数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都为单词,比较注重知识性,但通过观察,知识的传授支离破碎,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脱节,趣味性和实用性不足;有些幼儿园以听说为主,但在幼儿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却缺乏运用和交流,并且90%家长认为孩子在英语口语表达上能力不强;有些幼儿园选择了英语儿歌,虽然趣味性较强,但如果不能很好的与其他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则使幼儿收益甚少。大部分幼儿园则很少教授英语戏剧和英语文化,教师在提高学生英语文化敏感度方面的意识较弱。

2.3 教学方法。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和访谈内容,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幼儿教师们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浸入式整合性课堂模式”应用于幼儿英语教学已经成为非常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实践。但在调查中,采用了这种模式的却寥寥无几。

2.4 教学环境。访谈及观察结果表明,首先,教师对实物、图片、模型、录像、读物及生活场景等直观手段的布置不足,且布置的时间一般持续一个学期左右,甚至时间更长。其次,教师自身的英语口语能力有限,几乎不具备英语专业水平,环境创设的概念几乎没有,教材选取混乱,幼儿们缺乏一个地道自然的语音模仿环境;另外,舒尔兹的研究指出,家长的参与是幼儿更快地习得第二语言的关键,如果家长能流利地用第二语言交流,那么孩子更容易习得运用第二语言。但89%家长是农村的,文化层次较低,不可能对幼儿进行英语知识辅导,即便是一些少部分有能力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很少能和幼儿一起用英语进行交流或游戏等。总之,家长的参与度几乎没有,教学软硬件都不足。

3、解决我市农村幼儿园英语教学问题的建议

3.1设立科学合理的整体性幼儿园英语教学目标。设立统一的科学合理的幼儿园英语教学目标有助于各个教学环节的开展和教学质量提高。根据国外儿童语言教育界中的全语言教育(whole language)理论,儿童的语言学习目标是一种整体性的学习目标,不仅应重视听说能力的发展,也要注意为儿童读写能力的发展作一些准备。其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儿童对语言和文字的敏感性、提高其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对语言的兴趣、扩展其知识范围、增进其对于文化和周围世界的认识。因此,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目标包括,首先在情感层面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快乐地、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在认知层面训练幼儿的模仿能力,打好语音语感的基础。另外,在能力层面,注重听说训练,培养幼儿初步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积极引导幼儿大胆开口说英语。还要帮幼儿了解英语国家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幼儿感受多元文化的存在。

3.2 创建农村幼儿学习英语日常口语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根据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幼儿园英语教育中要强调英语的渗透性,即结合幼儿日常生活选择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生活化和趣味性。另外,

教师可利用英语儿歌、游戏或課内外活动,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而不是具体知识的识记和应用,加强优秀异国文化对幼儿的熏陶。比如复活节来临时,师生共同制作复活节彩蛋,玩滚蛋游戏。寓教于乐,在各种相关游戏和手工活动中体验异国文化,有助于开阔幼儿视野。

3.3 提高家长参与度和农村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家长会、家长讲座等多种形式增加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使家长充分了解他们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使他们明确如何进行配合教育,使其更加主动自信地参与进来;其次,幼儿英语教师应该具备掌控课堂的能力,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可以实现循序渐进的目的。

4、小结

广元市农村幼儿英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相信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积极参与下,师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村幼儿园英语教育会更加科学规范,我们的孩子会更加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Kenneth S. Goodman. 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 Heinemann, 1986.

[3]赵敏.幼儿园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淮北市五所幼儿园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8,(5).

文系广元市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广元市农村幼儿园英语教学适应性研究,广元农村幼儿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课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篇4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深入推进,个别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有益补充,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集体教学作为一种活动方式,在当前很多的幼儿园中仍然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设计与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而如何优化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扬集体教学活动之长,避其所短,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效,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需要每一个幼儿教师深入思考,不断研究。

一般而言,由于集体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班级所有幼儿都参加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从理论上看它可以具有以下优越性。

1、高效、经济、公平

对一些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由一位教师同事组织指导三十位左右的幼儿进行学习,可以节约教育成本,提高效益。同时,由于集体教学往往是为全体幼儿提供同样的学习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有利于他们接受公平的教育。

2、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引领性强。

尽管幼儿学习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日常生活、游戏中的自发学习也是重要的学习,也能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促进发展。但由于集体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更强,因此更容易发挥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引导发展”的功能。

3、系统性强

集体教学的内容和顺序一般是教师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及教育教学大纲而精心安排的,因此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既有利于幼儿循序渐进地学习,也有利于获得相对系统的经验。

4、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集体感

围绕同一内容展开的集体教学,有利于师生和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分享经验,使同伴之间的差异成为一种资源,大家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团体生活的乐趣,增进集体感。

集体教学的引领性功能、系统性特点只有在教师充分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规律,了解所教内容的逻辑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恰当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时才能实现,它促进相互学习、培养团体意识的可能性也只有在教师避免“一言堂”,为同伴之间提供较多交流、合作、分享的机会时才能变成现实。

正确看待幼儿园集体教学的独特功能,恰当处理与一日生活和游戏的关系,是提高集体教学质量的前提。与日常生活、游戏相比,幼儿园集体教学由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育活动。因此,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应该具有更加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集中体现“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引领发展”的思想,这是幼儿园集体教学应该有的基本定位。也就是说,它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游戏中的自发学习应该有所不同。但这种不同是否就意味着集体教学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无关呢?如果不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这种关系?集体教学“促进和引领发展”的功能究竟应该如何体现和实现。

幼儿园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对集体教学的关注和研究逐渐减少,而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却投入了极大的兴趣。一方面,“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方向和追求(所谓追求正表明了在现实中的缺少);另一方面强调游戏正是对传统的集体教学方式的一种改变和改造。传统的集体教学由于过于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成为课程改革的对象。而游戏似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药。于是,用“游戏代替集体教学”,“用游戏改造集体教学的”观点日益流行。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集体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地位却一直没有被动摇。用游戏改造集体教学的结果是“游戏被改造成了教学”,幼儿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幼儿游戏缺少指导和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集体教学本身是适应我国人口众多,师幼比例过高等国情,是对幼儿实施教育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再一方面就是教师对集体教学的误解,把传统的集体教学等同于集体教学,把传统的集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混淆于集体教学的属性,而不相信集体教学经过改造后可以符合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要求。

集体教学的适宜性与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几个要素的处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运用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反应而作出的适当调整。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这几个要素的处理不是线性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例如,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它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也必须对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进行价值分析。在思考教学方式和策略时,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要考虑它所蕴含的发展功能的性质(认知、情感态度、动作技能)等。而对于教师来说,掌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理解各学习领域对幼儿发展的核心价值,了解不同性质学习的特点和指导原则无疑是设计和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知识。而《指南》在这些方面能够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帮助。

《指南》是国家最新颁布的一个指导我国学前教育方向、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文件。与以往的有关文件相比,《指南》的最大特点是较为具体、操作性强,对解决我国当前幼儿教育中,包括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直接的帮助。《指南》相对具体、操作性强的特点,对解决幼儿教育中,包括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可以有直接的帮助,但这些特点也恰恰容易造成一些实施时的误区,因此,在设计和组织集体教学时要恰当运用《指南》,避免以下几个特别容易出现的误区。

一、机械地针对每一条目标及其表现设计集体教学活动 不可否认,《指南》中的目标是需要通过学习达成的,集体教学在组织幼儿学习、促进身心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中应该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但是,幼儿学习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化的,集体教学并非是唯一的渠道。因此,针对每一条目标及其表现来设计集体教学活动是不恰当的。即使有些目标确实通过集体教学实现比较合适,也必须看到,教学与发展之间并非简单、直接的一一对应关系。作为发展的结果,一项目标往往需要多次、多个教学活动才能达到;而一个符合幼儿需要和兴趣的教学活动往往也具有多种发展功能,促进多个目标的实现。按照目标一一对应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只能导致机械训练。

例如,《指南》健康领域“动作发展”子领域提出,大班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的表现之一是“能沿着轮廓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显然,剪纸活动有利于达到这样的目标。但这是否意味着剪纸活动时教师只需要关注幼儿剪出的线条是否与线条吻合且平滑呢?显然不是。

剪纸也是一种艺术活动,是以纸材为原料,在折叠基础上对纸材进行剪刻的造型活动。剪纸(含折叠)除了它的审美特性外,对幼儿发展还具有其他一些价值:幼儿通过美丽的彩纸在剪刀下变化出各种形状,初步体会数理中的线、面、对称、平行、垂直、等距、倍数、分数等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积累初步的感性经验。

如果儿童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成小正方形,之后再对角折成三角形,画上线条剪好、打开,这时就会看到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朵美丽的四瓣花,而几条折线交叉处就是花的中心。

而当儿童学习剪出复杂的蝴蝶四联方时,纸该如何折?线该如何画?怎样做才能让四只蝴蝶连在一起?即使有教师的指导,要完成这个任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中间的观察、思考、探索过程一点不亚于科学领域。而这类活动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作用显然也是多方面的。只看到它对一个目标的贡献而忽略其他方面的教育价值,不注意引导幼儿关注其他方面,无疑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二、刻板地从目标及表现中寻找“内容”

原则上,以目标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是有其合理性的。《指南》有些目标表现也的确是将“学习”与“发展”整合在一起表述的,如科学领域中的一些目标表现(“能感知和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能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在这种情况下,将目标表现中的认为对象作为教学内容并无不妥。但如果死抠字眼,将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限制在目标所提及的事物,显然又太狭窄、太局限了。一是因为《指南》中有些目标的年龄表现是举例式的,不能穷尽所有。如“会连续跳绳”、“连续拍球”等固然可以作为大班幼儿“动作协调、灵活”的表现,但却并不意味着只有这些活动才能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传统游戏“跳房子”、民族体育活动“跳竹竿”也是非常有益的活动,不应该因目标没提出就将其排除在学习内容之外。二是因为教学内容有多种来源。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儿童感兴趣的某个事物,交往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只要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能引发有意义的学习,就可以成为教学的内容。陈鹤琴先生强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将内容的来源仅仅限于目标文件,将会降低幼儿学习活动的丰富性、鲜活性。

三、教学程序呈现茫然状态

集体教学活动“水”的教学重点是让幼儿感知水的基本特征,分为三个环节进行。环节一为看一看,目的是感知水是无色透明的。环节二为玩一玩,目的是感知水是流动的。在这一环节中,一幼儿不小心将积木筐里的积木打翻在水里,幼儿纷纷问:“老师,为什么积木会漂在水里呀?”“老师,为什么有的积木会沉到水底呢?”„„教师不仅没有解答幼儿的问题,反而制止道:“你们都别讲了。我们先上课吧。”幼儿的提问没有得到回答,失望极了,对接下来的第三环节失去了兴趣。

教师对幼儿已有学习经验的了解和认知比较缺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能够感知到水是无色透明的、流动的等特征。再进行相关经验的传授,已无必要。“积木落水”这一突发事件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急欲了解新的知识点——水的沉浮问题。但是,由于教师在预设教案的过程中没有料及,所以教师没有追随幼儿的兴趣开展教学。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必须研究幼儿的学习经验,找准幼儿的学习兴趣点,从幼儿需要出发,充分预设,尽可能多地预想到在执行教案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随时接准幼儿抛过来的球。

在具体教学时,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执行预设的教案,还要根据随时出现的情况,有目的、有根据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弹性展开教学。随即生成教学内容,不必过分拘泥于教案。如本案中,教师可以对幼儿的疑问迅速做出判断,顺势引导幼儿做有关“水的沉浮”实验,使幼儿在探索中得到答案。

四、简单分领域进行集体教学

《指南》是按照幼儿学习内容的领域来表述学习与发展目标、提出教育建议的。这样更便于教师们理解和把握每个学习领域相对独特的核心价值、教育要点、学习方式和指导策略。但不能认为这样的表述就意味着这个领域只有这样的发展功能,也不意味着只能分领域组织集体教学活动。表述学习与发展目标的逻辑不等于就是实际组织教育活动的逻辑。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整合”。“整合”意味着学习内容与儿童经验之间、与学习情况之间、与其他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整合的课程与教学,培养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完整儿童”是幼儿园教育的追求。因为幼儿生活中的世界是以具体的“自然事物(或问题)”为本位的,而不是以抽象出来的“学科领域知识”为本体的。幼儿所接触的事物和感兴趣的问题通常自然地包含着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它们需要的是对事物有一个较为整体、较为全面、较为生活化的认识,而不是相互割裂、相互孤立的认识。当他们围绕着生活中的某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时,需要运用的是整体性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哪些知识经验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已有经验不足时,就会急切地寻求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新知识、新经验。这时的学习不仅是充满渴求的,学到的东西也是容易理解的、有用的,因而也是有意义的。

五、教学示范运用不恰当

体育活动“投掷沙包”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幼儿初步掌握半侧身肩上投掷的基本动作。环节一是先让幼儿自由尝试,探索如何投掷沙包。环节二是教师请幼儿天天展示投掷动作,天天用力将沙包向上抛出,结果沙包只落在离他约两米的地方。教师先是否定了天天的动作,接着向幼儿示范正确的动作。

由于投掷动作是新授内容,难度较大,所以需要教师的示范讲解。在幼儿自由探索后,教师不宜安排动作错误的幼儿来展示,错误的动作展示会给幼儿接受正确动作带来干扰。因为首次的印象占第一位,尤其是错误的印象。这样无形中会增加教师新授动作的难度,削弱教师示范讲解的有效性。教师可直接采用示范教学法进行教学,必要时可以请个别做得比较好的幼儿来做示范。但不应请做得差的幼儿做示范。尤其不应直接否定幼儿,以免让幼儿当众受挫。

六、介入时机把握不精确

在手工操作活动“贺年卡”中,玲玲小朋友给自己的贺年卡粘上了许多漂亮的图案,都已制作成功了。可她却在着急地找着什么。教师便问找什么。玲玲说要在贺年卡上放些彩带,可是材料里没有彩带。教师就拿出了皱纹纸条,告诉她可用此来代替。整个活动中,有许多幼儿选择了使用皱纹纸条代替彩带。

在操作活动中,幼儿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案例中玲玲不知用什么来做彩带。对于幼儿遇到的困难,教师介入得太急,直接告诉幼儿用皱纹纸来做彩带。没有留给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导致许多幼儿纷纷效仿。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介入,而是要给予幼儿想办法解决困难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在幼儿的探索热情降低时。可以适时介入。拓宽幼儿的探索途径,使幼儿直接对准问题的焦点进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如案例中玲玲实在不知用什么来代替彩带而要放弃时。教师则可介入:“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彩带?”“工具箱里有什么是和彩带相似的?”等,让幼儿在问题情境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机械、表面地组织综合活动

在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整合(综合)式课程由于能围绕生活中的一个事件或问题将多方面的学习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使之具有情境意义,也有利于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而受到推崇。这次《指南》按照内容领域来表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确引起了一些幼教工作者的疑惑,认为是否又要强调课程整合改为强调分领域教学了?这当然是一个误解,但这个误解却反映出对为什么要强调课程整合及课程整合与学科领域之间关系的片面认识。

课程整合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的“方法”。之所以强调课程整合,是因为这种“方法”有诸多的优越性,有利于将学习的内容置于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之中,建立起与幼儿的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旧经验、吸纳新经验,使学习变得有意义。如果把课程整合当做一个极终目的,作为一种追求,为“整合”而“整合”,那势必会出现人为地将不同领域的学习内容勉强拼凑在一起的情况,最终造成“表面热闹,实际无效”的学习,这与课程整合的宗旨显然是相违背的。

课程整合与领域学习并不是对立的。实施整合(综合)性课程并不是要摒弃对各学习领域的价值、目标、内容等方面的了解,恰恰相反,整合必须建立在学习领域知识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领域指示的基础,整合性课程很可能就退化为仅仅好玩却无甚价值的娱乐活动了。这种情况在实践中并不少见。《指南》的表述方式有利于教师了解和把握幼儿各领域学习与发展的相关知识,为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实施真正有意义的课程整合奠定扎实的基础。

要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施,就要明确幼儿园课程中,集体教学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具有怎样的地位;要解决理念和实践的鸿沟,就要深入了解教师在组织和实施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哪些问题?就要深入分析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来自课程、幼儿园还是教师本身。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才能走出瓶颈,继续走向深入。

幼儿园教学案例 篇5

活动背景:

本活动是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数学生成活动之一:拼图。在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拼图游戏很感兴趣,有时候遇到块数比较多而复杂的拼图他们还会几个人一起合作着拼。很显然对大班孩子来说拼图是个刺激、有挑战性的一项智力游戏,而且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非常大。

其一在拼图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可以让孩子知道许多的“部分”能拼凑出一个“整体”,以及“一个整体”是由“许多部分”所组成的。其二培养幼儿平面组合的概念─—积木是立体的组合,而拼图是一种平面组合。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二维空间拼组巩固和强化了这一数学概念。其三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并且从观察与判断中学习分类。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培养幼儿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玩拼图能学习推理思考能力,因为幼儿会从尝试不同的选择,到决定正确的一片放下去,也就是经过假设、判断到选择的过程,从中让他们学习到运用逻辑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设计并组织了这样一个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图拼出九方格图案,并能在记录单上记录拼出的多种组合方法。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3、感受拼图游戏奇妙之处,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教具:九方格图案一张,各种颜色、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图卡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方块拼图卡、记录单1张。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各种方块拼图卡。

1、教师出示各种方块拼图卡,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各种方块拼图卡是否相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师:今天 赵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拼图卡,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一样:形状、大小;不一样:数量、颜色、编号、组合形式)幼儿:都是用小正方形组成的,每块正方形的大小一样。

幼儿:它们的颜色、数量、编号、组合形式都不一样。

2、引导认为每块正方形不一样大的幼儿运用图形重叠的方法证明一下。

师:请你用这块正方形来比一比。(用事实证明一切,幼儿没有异议。)

3、教师出示九方格图底板。

师:那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来玩一个有趣的拼图游戏吧。(幼儿们高兴欢呼,跃跃欲试。)

二、幼儿操作活动,尝试拼出九方格图案并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示范记录单,请个别幼儿操作教师记录。

师: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在这个空白底板上用刚才那些拼图卡来拼一个九方格图案。请一名幼儿运用方块拼图卡在黑板上通过旋转组合,拼出九方格图案。

师:刚才他是怎么拼的?分别是用几号图形来拼的?

幼儿:旋转着拼,用了9号和8号的图形拼成的。

师:是的,每一块拼图卡都可以任意的旋转和组合。(教师一边说一边记录,并用顿号把数字之间点开来。)

师:谁知道这黑色的小雨点有什么作用?

幼儿:可以把数字隔开来,这样“8”和“9”就不会变成“89”了。

师:你真聪明!等会儿我们小朋友记录的时候也别忘了用小雨点把数字隔开。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我们能不能用3块或4块甚至更多的卡片一起来拼这个图案。请1名幼儿根据要求演示操作,并尝试记录。用粘贴纸表扬奖励示范操作的幼儿。

3、师:原来拼图这么好玩,你们想不想也来拼一拼?(幼儿:想)那好吧请小朋友来玩玩这个拼图游戏并把自己的拼图结果记录下来。(强调记在1号记录单上,拼一次就记录一次,每一行记录一种方法,编号之间点开,写上学号)

4、幼儿操作并记录,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记录情况,鼓励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比一比谁拼出来的答案多。

幼儿:记录完毕后撕下1号记录单整齐得贴在泡沫板上。

三、发现一张卡片与其他卡片的多种组合形式,激发幼儿二次操作的兴趣。

1、展示幼儿的拼图记录单,集体进行验证。

师: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拼得对不对!(教师有目的的找到3号拼图卡参与的不同种组合方式,每验证一次就用红笔在记录单上划条线)

2、通过验证对比发现问题:

师: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3号拼图卡可以和12号组合,还能和2号、1号组合,3号拼图卡还可以和谁组合拼成这个图案。请小朋友在记录单上找一找。

幼儿:3、5、1、1、幼儿:3、1、1、1、1、幼儿:3、5、5、„„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记录单上用红笔把3圈出来,并把它们的组合形式也划出来。

3、教师示范操作并记录(记录单2)。

师:除了3号拼图卡以外其他的拼图卡也可以这样拼吗?

幼儿:也可以。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先确定一块拼图卡,比如“5号拼图卡”,然后在2号记录单上每一行都写上“5”。谁愿意来拼一拼,记一记?

4、请个别幼儿操作并记录。1名幼儿用5、5、12、1拼成了完整的九方格图,并记录。

5、集体二次操作记录。

师:请其他小朋友再来玩一玩。记录时前先把确定的那块图形号码都写下来,然后拼一次就记录一次。(要求同上)

四、交流分享各自的拼图方法。

1、展示个别幼儿的拼图记录单,集体进行展评。(奖励方法最多的小朋友)

师:我们来找一找几号拼图卡的组合方式最多,几号拼图卡的组合方式最少?

幼儿:1号拼图卡的组合形式最多,4号拼图卡的组合形式最少。

2、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里面还藏着一个小秘密,小朋友可以在区角活动的时候再去拼一拼,发现一下到底是个什么秘密?

活动反思:

日常生活中我观察发现幼儿在自主玩拼图游戏时兴趣指向比较浓,却缺乏一种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如何把“拼图游戏”作为教育的一个载体,使幼儿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性更加明确,同时还能在游戏中帮助他们提炼经验,拓宽思路呢?我尝试利用通过拼组九个方格的正方形图来进一步挖掘拼图游戏的教育潜在价值,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空间知觉能力,培养他们的多维思考问题的习惯。

本次活动我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尝试操作多种的拼图方法,并引导他们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并通过一次次的操作验证环节对幼儿的能力进行肯定和赞扬,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

悦。寓教于学游戏教学形式,使孩子乐意参加活动,并在多元、刺激的智力操作活动中得到快乐获得满足,从而为“下一次”打好基础。

教具的设计和选择非常重要。有颜色的拼图卡片是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操作的兴趣。而拼图卡片上的编码则是为了方便幼儿记录,缩短记录的时间,给幼儿创设充足的动手操作和思考空间;也可以帮助幼儿复习和巩固序数概念。同种编码的卡片有重复也是为了给幼儿的操作提供更多变化的空间,使他们的操作结果能更加丰富。记录纸采用“一纸三用” 设计的节约理念,拼图底版、1号记录单和2号记录单都合并在一张纸上,中间用缝纫机踩出空点痕迹,方便幼儿折叠撕贴。这种优化常态教学质量,尽量不要配班老师帮忙的方式非常值得推广,同时也节省操作结果的展示空间。

突出同伴引领的教学方法。如拼图时,我们发现有的幼儿是先找出一块图形,然后一个一个地去试,拼成了,再去找另一个;有的幼儿是先看图形缺口的形状,然后去找对应的图形,再用旋转的方式来完成拼组。尽管他们都完成了拼图,显然,后者的思维水平远远高于前者,这是一个同伴之间学习策略交流的良机。又如在难易递进的两次操作环节中我都邀请幼儿示范或小结,使幼儿听到的是来自同伴的一种声音。他的经验和思维都会受到同伴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强硬灌输的。再加上教师的提炼和概括,训练了幼儿的多向思维,拓宽他们思考问题的空间,集中了幼儿学习的方向性,使他们的活动从兴趣主导的游戏转向到了目标明确的学习活动。

承上启下的提问激发幼儿思考。我的每次提问都是为下个环节做准备的,常常是前个问题的提出能在下个环节中得到展现或揭开谜底。使幼儿充满惊喜和期待,回答问题、发表见解的声音更响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踊跃,思维更活跃。

制造悬念,激发操作欲望。在二次操作结束后对比幼儿的操作发现:原来方块数量少的卡片组合方法多,方块数量多的卡片组合方法少。我在此基础上延伸了下次活动,鼓励幼儿继续操作在拼图游戏发现其他更有趣的现象。

幼儿园教学案例反思 篇6

墩子小学 宋玉梅

案例实录:

有一天,早晨大课间,我正在组织小朋友们上厕所,玲玲走过来告诉我说佳佳摔倒把裤子弄脏了。于是我过去拉起佳佳,并准备给弄干净,没想到,杰杰也过来给往净弄,很让我感动。回头再一看,大部分幼儿用手捏着鼻子,一副厌恶的表情。案例反思:

平时我们总是耐心教育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照顾,而现实当中却是另一番景象。于是,我帮佳佳弄好衣服后,关心地问她:“佳佳,刚才大家都笑你,你心里好受吗?”佳佳难过地摇摇头。接着,我向小朋友提出一个问题:“看到别人摔倒了,你会怎么办?”有的小朋友说:“不应该笑话她。”“应该拉他一把,不应该------”大家发言非常积极,最后经过讨论:小朋友知道我们大班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会有困难,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应该像一家人一样热心帮助朋友。

由一个案例简析幼儿园教学小学化 篇7

一、如何看待幼儿园教学小学化

在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中国教师》杂志社和学习型幼教组委会主办的“学习型幼教·第二届园长世纪论坛”上,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副司长张文介绍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案例。

1968年, 美国内华达州一个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 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小女孩的妈妈非常吃惊, 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妈妈在表扬了女儿之后, 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

这位母亲提起诉讼的理由是: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 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 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女儿识读了26个字母, 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 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此案在内华达州州立法院开庭。法庭最终裁决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认为, 该幼儿园的做法犹如剪去了伊迪丝一只想象的翅膀, 并早早地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使孩子在智力的启蒙阶段不能在想象的天空中振翅翱翔。

这个案例后来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 幼儿在学校拥有玩的权利。或许正是这一规定, 使美国在科技方面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也使美国出现了比其他国家多得多的年轻的富豪。

反观国内幼儿教育, 幼儿园变成了大量识字、大量读写算的场所。类似劳拉三世幼儿园限制孩子思维的非科学的教学方式比比皆是。一位家长无奈地说:“要上好大学必须上好中学, 要上好中学必须上好小学, 如此一来, 原本集中在小学六年级的竞争下移到了一、二年级, 甚至下移到了学龄前。”为了“赢在起跑线上”, 家长们竞相把孩子送进教学味浓的幼儿园。一些幼儿园为了扩大生源, 也投家长所好, 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之路。山东省菏泽市一位幼儿园园长说:“我们也知道小学化教育方式不对, 但家长要求必须教识字、学拼音、学数学, 否则就转园, 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二、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表现

幼儿园教学小学化问题表现为:在教学内容上, 用小学课程中拼音、识字、百以内加减法等教学内容替换幼儿园的课程, 或者用所谓的“特色课程”充当幼儿园全部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 监督幼儿死记硬背, 实施知识强化学习, 甚至留家庭作业;在组织形式上, 推荐和组织征订各种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 开展名目繁多的各种考试和竞赛;在办学形式上, 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 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 获取利润。

三、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弊端

幼儿园教学小学化, 幼儿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这种倾向超越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违背了学前儿童的认知规律, 过早地增加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负担和压力;又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有悖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学前教育原则, 容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产生厌学、畏学等不良情绪, 进而提前干扰了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弊端如下。

一是危害幼儿身体发育。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 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大脑容易疲劳, 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 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 如表情呆板、反应迟钝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另外, 由于小学化教学过早地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 阻碍了神经元和突触的生长形成, 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的发育。

二是危害幼儿心理发展。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 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 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 他们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 做出的牺牲也就太大, 不仅智力水平跟不上, 而且由于学习过于吃力, 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 从而扼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影响幼儿全面发展。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小学化教育, 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训练, 这种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发展的做法, 由于忽视了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忽视了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的均衡发展, 特别是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发展被削弱, 因此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四是干扰幼儿的未来学习。一些幼儿提前学完小学一年级课程, 他们入学后不用费力就能取得好成绩, 在学习上显得格外轻松。但由于重复教育, 使他们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把超前学习的那点“垫底”知识用完时, 面对新的知识就会越来越不适应。可见, 采用揠苗助长的方法, 只会过早地把幼儿拉入应试教育的泥潭, 对幼儿将来的学习和发展不利。

四、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应对策略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 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切实有效地解决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 还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转变幼儿园办学指导思想。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要转变幼儿园园长、教师的教育观念, 全面提升幼教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其次, 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有效地掌握幼儿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以及如何开发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适宜方法;最后, 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 以游戏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 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而不是生搬硬套地进行“填鸭式”教学。

二是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很多,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有专家的调查显示:有的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早学习读、写、算。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 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因此, 幼儿园要与家长密切联系, 采用多种形式定期向家长宣传幼教理论,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传授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基础知识, 使家长能从理论上全面地了解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家长会, 向家长介绍大、中、小班的作息制度, 使家长意识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安排, 要根据幼儿大脑容易兴奋、疲劳的特点, 注意动静交替、动静结合;要帮助家长理解科学的教育观念, 掌握科学的方法。

三是做好幼小衔接。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要加强对小学办学行为的管理和指导, 要积极为新入学儿童创造适应小学生活的环境和条件, 严禁举行各种形式的入学面试或笔试。要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 不得随意增删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 更不得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课本知识程度分班。幼儿园也应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 要指导家长参与其中, 帮助幼儿顺利入学。幼儿园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设“幼小衔接”专题活动, 主要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五、国外幼儿园的教学借鉴

幼儿园教育是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于1840年前后创立。后来出版了卢梭的《爱弥儿》, 主张幼儿要抛开课堂, 到大自然中让自己的手脚和眼睛当第一位老师, 从直接的经验中学习。接着,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幼儿应该通过直接与实物接触获得知识。教育要以幼儿为中心, 就必须从实物开始。这样, 他创造了把实物抽象化为积木游戏的实体教学法, 他认为幼儿可以像科学家用原子来解释万物一样, 用积木等基本元素构成自己的世界。

始于福禄培尔的幼儿园教育, 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教育革命。其教学的有效性, 使幼儿园成为世界学前教育的主流。现代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不断证明, 孩子在这种由成人引导和组织的游戏中能够最有效地学习。他们能够自己发明场景和故事, 解决问题, 磨炼社会技能。那些在这种复杂的游戏中长大的孩子, 比起不太玩游戏的孩子, 有更好的社会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更丰富的想象力、更高的语言能力。

当前, 一些国外幼儿园的教学也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美国的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东西。在美国的幼儿园里, 幼儿们通常会在早上围坐在一起, 由教师带他们做考勤和谈天气等。然后, 与大家分享他们在家里或上学路上的趣事。随后, 幼儿会学一些简单的数学, 比如数教室里有多少个窗户等。午饭过后是阅读时间, 教师会给幼儿读故事书, 然后让他们根据其中的人物或情节画画儿、做手工。

英国的幼儿园注重对幼儿兴趣和个性的培养。在英国幼儿园的课堂上, 教师很少用讲课的方法传授知识, 而是以小组活动和个别辅导为主,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做点心、玩电脑、学画画儿或者玩各种游戏, 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技能。在活动中, 教师从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 对幼儿提出的各种解释, 只要有合理因素, 或者有想象力, 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

法国的幼儿园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把绘画和艺术活动引入教学是他们常用的方法。通过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画画儿、举办木偶戏表演、做角色装扮游戏等, 来发展幼儿的语言、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和创造性等各种能力。科学技术活动是他们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 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制作、拼拆、修补等活动中, 了解事物的属性、特征, 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澳大利亚的幼儿园强调最重要的就是幼儿玩好。澳大利亚的幼儿园对儿童的培养非常人性化, 也非常自由。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幼儿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 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 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除了教师之外, 还有幼儿护理助理来协助教师工作, 负责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幼儿园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使幼儿认知这个世界。

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分析 篇8

【关键词】幼儿语言;观察能力;绘画信心

幼儿园是孩子美术教学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受年龄、思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对美术通常只是形成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能按照幼儿的心理和思维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孩子的兴趣,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用幼儿语言调动孩子的兴趣

幼儿语言是指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以孩子的思维和视角考虑问题,并用孩子的口吻来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对美术感兴趣,进而轻松快乐的学习绘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怕麻烦,应尽可能地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以一个孩子的眼睛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如笔者在《蒲公英找妈妈》的美术活动中,先出示一张被风吹起的蒲公英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蒲公英像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像棉花糖,有的说像降落伞……各种回答层出不穷,新颖有趣,孩子的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然后我说:“这种植物虽然像棉花糖,但没有棉花糖甜。虽然像降落伞,但它是向天上飞的,不是往地下落的,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要在风里飞吗?”这时孩子们又争先恐后地发表起意见来了,有的说是想变成小鸟,有的说是在风里飞凉快,有的说……听完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回答,我说:“你们说的都对,蒲公英也许想飞得像小鸟一样高,也许是太热了吹吹风,但是他主要是在找妈妈,他和你们一样,这么小就离开了妈妈的怀抱,怎么能不想妈妈呢?”听完我的话,孩子们都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样的美术教学不仅培养了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潜移默化地使孩子理解了每一幅画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种情感在里面,在绘画的过程中要饱含着情感去画,只有用心、用情才能画出最完美的作品。

二、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绘画艺术是一种视觉欣赏的艺术,好的观察是画出好作品的基础。教师在传授绘画技巧之前,应该先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即观察绘画对象的基本形状和突出特点。例如我在教孩子画“我的书桌”时,先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一下自己的书桌,看看书桌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桌子上都摆放着什么等等,让孩子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对书桌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一些观察提问会使孩子逐渐养成“先观察,再作画”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就提高了。有时我也会在美术课上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找别扭”的圖片,即两幅基本上一模一样的图片,只是局部细节会有些不同,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找出其中的区别。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游戏试的教学方法,都积极参与其中,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优秀的画作在孩子们的笔下不断涌现。

三、用表扬的手段培养孩子绘画的信心

对于小孩子来说,都喜欢听到教师的表扬,教师的鼓励和赞扬就是孩子们绘画路上的催化剂,不仅能使孩子们获得满足感和信心,还能激起孩子们继续探索和绘画的动力。每个孩子受先天条件的影响,对绘画的领悟能力有快有慢,这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多给予鼓励和表扬,避免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杨雨涵是我们班里领悟能力稍慢的孩子,完成作品的时间总要比别的孩子久,而且胆子也很小,每次美术课,她总是不听的问我:“老师这么画对不对?”“老师这个好难画,我画不好。”“老师为什么他们都比我画得快?”而且常常是画到一半就不画了。对于她,我的办法就是多表扬、多关心、多鼓励。我经常对她说:“你画得很好,你总感觉难画,是因为你对自己要求高,你观察得仔细,他们比你画的快,是因为他们没有你画的认真!”有一次我还把她的画单独拿出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她:“大家看看雨涵同学的画,画得多认真,颜色用的多鲜艳,大家以后要向雨涵同学学习,要认真地对待每一幅画。”经过几次鼓励,杨雨涵的自信心和绘画欲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很快就成为了我们班的“绘画尖子”。

幼儿绘画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赞扬,教师的一句话有可能成就一名未来伟大的画家,也有可能断送一个孩子追求梦想的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出现一些如“真棒”、“真漂亮”、“太好了”一类表扬的话语,避免出现如“画的什么东西”、“太难看了”、“乱糟糟一片”等容易挫伤孩子自信的话语。孩子们的画作一旦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许,就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能力,从而在学习美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四、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对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一些见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多年的工作中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在这里,我真诚地希望每个教师都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愉快、轻松、和谐的绘画氛围中去描绘心中的梦想,描绘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幼儿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篇9

案例名称:对幼儿进行美感教育的案例分析与思考

班级:XXX

教师:XXX

背景:

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教育内容明确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其中,艺术领域无疑是人类社会之美的高度凝练,属于美育范畴。同时,《指南》还对艺术领域的“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即要求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指出要“引导幼儿在接触周围环境以及人、事、物过程中丰富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见,艺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之一,其内容已经远远超过艺术形式的范畴,包容了诸如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在内的美育的所有内容。我们不难看出,美育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

诚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幼儿身心急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认为美感教育就是幼儿教育的理想境界,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尝试让幼儿自身立美、懂美、爱美,以此形成独特的美育文化。

实录:

金秋十月,人们迎来了最为盛大、喜庆的节日一一国庆节。大街上、商场里、公园里到处都是一派喜庆、热闹的景象。“国庆节是谁过节?祖国是什么?”“中国到底有多大?”这些都是孩子们想知道,想了解的。针对孩子们的这种心理,我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为孩子们展示了美丽的中国结,带领他们欣赏了国粹京剧。虽然孩子们只是对京剧的表现方式感兴趣,尚未从中领会国粹精华。但是当我告诉他们京剧是我国特有的艺术,他们脸上纷纷流露出自豪的表情。后来,我还将孩子们装扮成民族娃娃,让他们为祖国唱歌、跳舞,孩子们的参与性都十分高涨。我之所以安排这样的活动,主要是想让孩子们在为祖国过节的过程中体会祖国之美,对他们进行美感教育。

分析:

1、对幼儿进行美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指南》明确指出其他四个领域要渗透美育内容。比如说“健康”领域,《指南》指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幼儿的 心理健康”。健全与健美属于身体健康的范畴,而健美目标并不是单靠体育活动就能实现。对年龄尚小的幼儿来说,体育应该与艺术融为一体。而拥有一颗爱美之心,向往和憧憬美好事物,也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又如“语言”领域,《指南》指出“要使幼儿感受语言的优美与丰富„„利用绘画、图书或者其他方式使幼儿对阅读、书写和书籍产生兴趣”。这同样是要求美育渗透于语言领域。由此可见,在幼儿教育中,美育是最主要的内容。

2、幼儿美感教育可以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但从目前来看,不少幼儿园在进行美感教育时走进了误区,比如幼儿教师剖析美的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美是无处不在的,教师要有心挖掘,利用合适的契机对幼儿进行美感渗透,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实施的美感教育成了一场“独角戏”,得不到幼儿的共鸣;再比如,不少幼儿教师过于注重美育结果而忽视美育过程。幼儿年纪尚浅,感悟美的能力还不成熟,对他们进行美感教育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由于幼儿教师对待美育工作马马虎虎,根本不可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无法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事实证明,目前幼儿美感教育确实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一线教师的注意,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调整:

1、在各科教学中进行美育

首先,音乐学科。作为一门以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音乐可以以一定的旋律与节奏影响幼儿情感的发展。幼儿教师要通过唱歌、舞蹈等活动引导幼儿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比如,我在引导幼儿欣赏《牧童短笛》这一首曲子时,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组幻灯片,幼儿看到屏幕上出现碧绿的田野,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然后我开始播放《牧童短笛》,幼儿的眼睛一直看着屏幕上的牧童悠闲地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不仅感受到牧童愉悦的心情,还开始伴随着音乐手舞足蹈,充分表达内心的喜悦。

其次,美术学科。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由于线条清晰、色彩明确,所以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视觉,同时培养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一般而言,幼儿都对色彩鲜艳和形象美好的图片和玩具表现出欣赏欲,喜欢用画笔画下自己感受的一切。这就是幼儿对美的欣赏和追求。在我们园区,幼儿教师充分意识到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美感方面的作用。根据园区现有的条件,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手工、泥塑、绘画和制作玩具的技巧,让他们能从事一些简单的美术活动,以此逐步发展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进入创造美的境界。此外,园区还开展了美术展览活动和比赛活动,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使他们体会到创作的乐趣。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深得幼儿喜爱。再次,文学艺术学科。幼儿园中的文学艺术学科是通过听故事、观看儿童题材的影视作品、诗歌朗诵、话剧表演等方式进行的。儿童文学作品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既能丰富幼儿的语言知识,还可以使他们获得美感体验,提升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教师要为幼儿挑选优秀、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读给他们听,并让幼儿表演。在我们园区,已经组织过《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诚实的列宁》等多场大型话剧表演,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培养爱心和善良品质,为日后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总之,幼儿教师一定要通过读、听、看、演,让幼儿多接触一些文学作品,对幼儿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第四,体育学科。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幼儿体质,同时培养他们的姿态美和形体美。幼儿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提升他们的运动能力。在我们园区,体育教师根据幼儿现有的身体发育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比如结合音乐,让幼儿模仿动物跳。幼儿对小动物有一种天生的爱怜之心,通过让他们模仿兔子跳、青蛙跳,更能激发他们对小动物的爱心,同时,他们在跳跃过程中会努力使自己动作优美,从而达到活灵活现的状态。

2、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

营造一个舒适、优雅的育人环境,可以开启幼儿的美学潜能,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美学熏陶,培养起审美能力。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幼儿教师要注意结合美学规律,对这个场所进行整体设计和室内外装饰,并尊重幼儿的心理特征彰显童趣的特点。比如,我曾经带领幼儿在教室围墙上画出各种形态的动物以及卡通画,让幼儿拿起自己的画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他们参与到教室布置的活动中,让他们有成为小主人的意识;在一些传统节目到来之际,我们园区更是洋溢着喜庆的色彩。教师和幼儿一起动手布置园区,让整个环境焕发出更加美丽的光彩。在元旦节之前,我剪了一些彩色皱纹纸,将它们缠绕在灯管上、窗户上,孩子们看了之后欢欣鼓舞,说:“真好看,就像彩虹雨一样。”这是属于幼儿的自我欣赏。还有在春节前夕,我们园区在一楼的走廊上悬挂自制的灯笼、鞭炮,让幼儿感受到节日的喜庆,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其实,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育的契机,在美的环境中,幼儿不仅能产生生理上的愉悦感,还能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从园区整体环境,到教室环境,乃至寝室,都是进行美育的良好场所。教室要注意设计,使幼儿的每个生活环节和每处生活场所,都充满美育因子。

3、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美育

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都是渗透审美教育的良好渠道。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幼儿进行美感熏陶。在社会生活里,我们园区经常带领幼儿参观工农业生产,以激发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的内心情感;组织幼儿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还带领幼儿听取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介绍,培养他们向榜样学习的高尚品德;在公共场所,我们对幼儿开展过社会公德教育,以这种方式培养他们遵守公共道德和社会规范的良好品质。可以说,社会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进行美育的素材,关键在于幼儿教师的有心挖掘。

同时,自然环境也充满了对幼儿进行美育的教材。黎明的朝阳、黄昏的落日、夜晚的星空,可以激发幼儿美的想象,感受自然造物的无穷魅力;花间的蜜蜂、草里的小虫、水中的小鱼、空中的飞鸟,可以对幼儿产生莫大的吸引力,使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祖国河山。世界上进行美育的素材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幼儿园的幼儿教师经常组织幼儿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带领他们亲临五彩斑斓、千姿百态的大自然,让他们感受微风的吹拂、呼吸新鲜的空气,这样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综合能力。

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在思考,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的审美情感。虽然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幼儿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是否真正适合每个幼儿?是否能让幼儿真正喜爱?对于美感教育,我园区的尝试还只是处于初步阶段,该如何继续走下去,找出一条最有效的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途径,是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总之,对幼儿进行美育的方法和方式数不胜数,关键是幼儿教师要有一个善于观察的心,这样才能引导幼儿逐渐发现生活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美感教育对幼儿终身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园区资源,积极构建,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富有针对性的美感美教育方式,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读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下一篇:写玩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