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准与法规试题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食品标准与法规试题(精选7篇)

食品标准与法规试题 篇1

一、单项选择题40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制定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前提是(A)。

A.保证食品安全B.保障食品生产

C.保护食品经营 D.严惩违法行为

2.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B)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B.质量监督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D.农业行政部门 3.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由(A)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由(D)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进货记录制度,进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B)。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6.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B)。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7.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除应当标明《食品安全法》第42条第一款内容外,还应当标明(A)。

A.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B.功能主治

C.用法用量

D.适用范围

8.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A)。

A.药品

B.中药材 C.化合剂 D.增白剂

9.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义务,在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A)。

A.承担连带责任 B.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C.应当作出自查报告D.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10.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B)。

A.出口国食品安全标准

B.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C.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D.第三国食品安全标准

11.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最高可受到货值金额(D)处罚。

A.2倍罚款

B.3倍罚款

C.5倍罚款

D.10倍罚款

12.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D)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13.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部门(D)。

A.给予警告B.责令改正

C.处以罚款D.吊销许可证

14.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有关部门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依法给予(C)处分。

A.警告或记过B.记大过或降职

C.撤职或开除 D.降级或留用查看

15.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C)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A.2年

B.4年

C.4年(改成10年)

D.5年 16.复合硫酸铁(Q/75877724-3.01)括号内的代码属于(D)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C.地方标准 D.企业标准

17.我国的食品法律适用范围指的是以下哪方面?(D)

A.空间效力

B.对人的效力

C.时间效力

D.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对人的效力

18.下列物质中属于食品添加剂是(B)A.酶制剂

B.香料

C.水

D.空气 19.标准的修改采用是指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技术性差异,并清楚地标明这些差异以及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允许包含编辑性修改。我国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程度的代号为(C)

A.DOM

B.MAD

C.MOD D.MED

20.国家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字拼音字母“GB”构成。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为(B)

A.GB/W

B.GB/T

C.GB/R D.GB/S

21.最重要的食品标签标准有GB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B)

A.《食品标签通则》 B.《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C.《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 D.《食品标签标准》

22.下列表示《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缩写符号是(A)

A.SPS

B.GAP

C.TBT

D.GSM

23.下列表示《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缩写符号是(C)

A.SPS

B.GAP

C.TBT

D.GSM

24.能控制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的任何点、步骤或过程称之为控制点,简称(D)A.CP

B.PC

C.OP

D.CCP 2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的年代为(C)A.2007年

B.2008年

C.2009年

D.2010年

26.属于食品生产安全控制标准的是(C)

A.ISO9000

B.ISO14000

C.HACCP D.CAC

27.1988年______将FDA设为健康与人类服务部的一个机构。(B)A.德国

B.美国

C.日本

D.中国

2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法律责任包括(D)

A.行政法律责任

B.刑事法律责任

C.民事法律责任 D.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29.北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科技部针对我国加入WTO新形势,提出了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首次把技术标准提到了战略高度的时间是(B)。

A.2002年l月

B.2003年2月

C.2004年3月

D.2005年4月

30.我国的食品卫生规范制定的原则主要依据是(D)

A.GAP B.GMP

C.HACCP

D.GMP和HACCP 31.属于地方性标准的代号是

(A)

A.DB

B.GB/T

C.GB D.Q/

32.标准的标志在标准封面的右上角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字母表示,国家标准的是(D)

A.QB

B.SB

C.NY

D.GB

33.标准的标志在标准封面的右上角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字母表示,轻工标准的是(A)

A.QB

B.SB

C.NY

D.DB

34.标准的标志在标准封面的右上角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字母表示,商业部标准的是(B)

A.QB

B.SB

C.NY

D.SN

35.标准的标志在标准封面的右上角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字母表示,商检标准的是(C)

A.QB

B.SB

C.SN

D.DB

36.标准的标志在标准封面的右上角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字母表示,农业部标准的是(C)

A.QB

B.SB

C.NY

D.SN

37.标准的标志在标准封面的右上角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字母表示,企业标准的是(D)

A.QB

B.SB

C.NY

D.Q/

38.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编号中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代表符号是

(B)A.X

B.Z

C.Y

D.D 39.表示国际标准分类号的缩写符号是

(C)

A.IIC

B.ISC

C.ICS

D.SIC

40.下列物质中属于食品添加剂是()(B)

A.酶制剂

B.香料

C.水

D.空气

食品安全法有关试题第二套

一、单项选择题(共90道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是根据(C)制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职责,(C),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食品检验等技术资源的共享。

A、整合执法队伍 B、建立健全以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为主的工作机制 C、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D、成立统一食品检验机构

3、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C)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A、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B、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求

C、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 D、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要求

4、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C)公布食品安全信息,为公众咨询、投诉、举报提供方便;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

A:申请人要求 B:各级政府要求 C、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

5、下列属于行政法规的是(B)。A、《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C、《河北省食品安全条例》

6、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人员采集样品、收集相关数据,可以进入相关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或者(A)。

A、餐饮服务场所 B、私人住宅 C、家庭餐桌

7、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当预先核准企业名称,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取得(A)后,办理工商登记。

A、食品生产许可 B、食品流通许可 C、餐饮服务许可 D、工商登记

8、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服务许可的有效期为(B)。A、2年 B、3年 C、4年 D、5年

9、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食品生产经营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C);有发生潜在食品安全事故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A、注销相关许可 B、加强质量抽查频次 C、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10、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并建立(C)。A、学籍管理制度 B、固定培训机构 C、培训档案

11、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A)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A、甲型 B、乙型 C、丙型 D、丁型

12、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A);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A、可以继续销售 B、不得继续销售 C、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行决定

13、申请人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条第三款规定向承担复检工作的食品检验机构(以下称复检机构)申请复检,应当说明理由.。复检机构名录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卫生行政、农业行政等部门共同公布,复检机构出具的复检结论为(B)。

A、需说明结论B、最终检验结论C、供执法机构参考结论D、自行选择结论

15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B)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24小时内 B、2小时内 C、12小时内

16、《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B)。

A、食品生产环节监督管理B、餐饮消费环节监督管理C、食品流通环节监督管理D、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

17、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B)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A、每半年B、每年C、每二年D、每三年

18、食品检验实行(D)负责制。A、食品检验机构B、检验人C、质量监督部门D、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

19、(A)有权举报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

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A、任何组织或个人B、只有食品生产经营者C、仅消费者 D、只有食品企业从业人员 20、(B)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实施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A、国家级 B、省级 C、市级 D、县级

21、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A)。A、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B、减少检查频次C、吊销许可证D、吊销营业执照

22、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D)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23、食品安全标准是(B)的标准。

A、自愿性B、强制性C、科学性D、民主性

24、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了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C)的赔偿金。A、三倍 B、五倍C、十倍 D、十五倍

25、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订、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的部门是(C)。A、技术监督部门 B、食品安全委员会C、卫生行政部门 D、食品科研机构

26、食品安全法规定,(A)对当地食品安全负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D、各级技术监督部门

27、国家建立(A),对存在或者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状况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A、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B、食品安全监督制度C、食品安全抽检制度D、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28、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B)为依据。

A、国外食品安全标准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C、监督检查结果 D、抽样检验结果

29、食品企业直接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水必须符合(C)。

A、矿泉水标准要求B、纯净水标准要求C、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D、蒸馏水标准要求

30、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C)。

A、可继续销售 B、可降价销售 C、不能销售 D、可作处理食品销售

3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B)。

A、先承担行政法律责任B、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C、先缴纳罚款、罚金 D、先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32、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向(C)。A、本级人民政府报告B、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C、卫生行政部门通报D、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3、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及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由(D)组织事故责任调查。A、国务院B、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C、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34、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符合的标准是(C)。A、对婴幼儿无害 B、对成人无害C、对人体安全、无害 D、对环境无害

35、苯甲酸属于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如某生产厂家也获得了苯甲酸的生产许可证,那么该厂生产的苯甲酸可以在(C)。A、所有食品品种中使用 B、限定的食品品种中任意使用

C、限定的食品品种中按限量使用 D、所有食品品种中按标准规定的最低限量使用

36、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C)报告。A、县级质量监督部门B、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C、县级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37、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由(B)统一公布。

A、国务院办公厅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C、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D、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38、《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自(C)起施行。

A、2009年12月1日 B.2010年3月10日 C.2010年6月1日

39、在广告中对食品质量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应依照(A)的规定给予处罚。A、《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40、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前,必须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获得(A)。A、食品生产许可 B、食品流通许可C、餐饮服务许可 D、食品卫生许可

41、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采购食品原料时,除需要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外,还应查验(A)A、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B、健康证明C、培训证明 D、法人授权委托书

42、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必须经(C)后方可出厂销售。

A、监督检验合格 B、委托检验合格C、出厂检验合格 D、强制检验合格 ?

43、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标准由(A)确定和修订。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B、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D、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44、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A)。

A、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B、出口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C、美国食品安全标准 D、双方约定的标准

45、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C)。A、抽检 B、检查 C、免检 D、监督

46、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抽样检验时,应当(B)。A、免费抽检 B、购买抽取的样品 C、随意抽取 D、仅收取检验费

47、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依法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D)的处分。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撤职或者开除

48、在中国境内市场销售的进口食品,必须使用下列哪种标识:(B)。A、英文 B、中文 C、拼音标识 D、其他文字

49、申请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国务院(C)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A、质量监督部门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C、卫生行政部门D、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50、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D)。A、适宜人群 B、不适宜人群C、功效成分 D、治疗功能

51、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C)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

A、感官评估 B、营养评估C、风险评估 D、微生物检验

52、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B)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质量监督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D、农业行政部门

53、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由(A)负责。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B、卫生行政部门C、质量监督部门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4、对餐饮服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部门是(D)A.农业行政部门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C.质量监督部门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5、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除应当标明《食品安全法》第42条第一款内容外,还应当标明(A)。

A、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B、功能主治C、用法用量D、适用范围

56、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A)。A、药品 B、中药材C、化合剂 D、增白剂 ?

57、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部门(D)。

A、给予警告 B、责令改正C、处以罚款 D、吊销许可证

58、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B)。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59、对生产经营者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B)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A、一 B、二 C、三 D、四

60、下面哪项权利不是《食品安全法》赋予组织和个人的?(C)A、举报权B、知情权C、名誉权D、建议权 6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B)实施

A、2009年2月28日 B、2009年6月1日 C、2009年7月20日 ?62、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B)A、需要取得食品流通许可 B、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许可C、需要取得餐饮许可D、需要同时取得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许可 63、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收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C)责任。A、相同 B、基本相同 C连带 64、在(C)情况下,才可以将某种食品添加剂列入可以使用的范围。

A、在国外已经使用 B、在我国有长期的使用史 C、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 D、有助于增加食品的色、香、味

65、安排患有《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所列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的,将处()以上()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B)A、1000 10000 B、2000 20000 C、3000 30000

66、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其目录由(A)制定、公布。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国务院办公厅D、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67、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B)。A、先行使用,要求供货方补交合格证明文件 B、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 C、根据以往经验判断是否可以使用 D、依照专家意见处理

68、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B)。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69、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情节严重的(D)。

A、没收违法所得 B、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C、处以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D、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70、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

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情节严重的(D)。

A、没收违法所得 B、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C、处以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D、吊销许可证 71、下列关于食品检验内容表述,错误的是(D)。

A、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B、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 C、食品检验由食品检验机构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

D、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抽样检验,应当向企业收取检验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7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抽样检验时,应当(B)。

A、向企业索要样品 B、购买样品 C、要求消费者提供样品,并向监管部门支付检验费用 D、向企业收取检验成本费

7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抽样检验时,应当(B)。A、向企业索要样品 B、购买样品

C、要求消费者提供样品,并向监管部门支付检验费用 D、向企业收取检验成本费

73、食品行业协会等组织、消费者需要委托食品检验机构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应当(B)A、委托中介机构进行 B、委托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 C、委托仲裁机构进行 D、委托企业进行

74、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D)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A、二年 B、三年 C、五年 D、十年

75、食品检验机构聘用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人员的,应(B)。

A、通报批评 B、撤销该检验机构的检验资格 C、处以罚款 D、警告 76、出口食品由哪一部门进行监督、抽检?(A)A、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B、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C、卫生行政部门 D、海关 77、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B)。

A、出口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B、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C、美国食品安全标准 D、第三国食品安全标准

78、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部门是(C)。

A、卫生部 B、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C、国务院 D、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79、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除了做到准确、及时、客观,还应该(A)。

A、对有关食品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解释、说明; B、注明有关食品的产地; C、公布有关食品的销售范围; D、说明有关食品的检测方法。

80、我国制定《食品安全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前提是(A)。A、保证食品安全 B、保障食品生产 C、保护食品经营 D、严惩违法行为 81、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应当遵守(D)。

A、食品安全法 B、食品卫生法C、产品质量法 D、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8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A)负责制定、公布。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C、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D、国务院法制部门 8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共有(C)。

A、10章101条 B、10章106条 C、10章104条 8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C)从事与食品有关的下列

活动,都必须遵守本法。

A、领域内 B、范围内 C、境内

85、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C)获知的食品安全信息。

A、独立采集、使用和发布 B、向公众公布 C、相互通报 86、违反《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最高可处违法货值金额(C)倍罚款。A、3 B、5 C、10 87、公民发现食品商店销售的食品有质量问题,应当向(B)部门投诉。A、食品药品监督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88、屠宰畜、禽的检验规程,有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B)制定。A、国务院农业部门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国务院商务部门

89、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采购食品或原料时,除需要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外,还应查验(A)。A、食品合格证明文件 B、健康证明 C、培训证明 90、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的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A)制定。

A、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B、国务院工商行政部门 C、国务院食品药品管理部门

91协会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依法对(BC)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食品标准与法规试题 篇2

课程设计的思路

课程设计的开发思路如图1所示。首先,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 进行职业岗位分析,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开发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其次, 分析对应的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 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再次, 针对每个教学情境, 按照“资讯 (获取信息) 、决策 (作出决定) 、计划 (制定方案) 、实施 (进行操作) 、检查 (审视过程) 及评价 (总结反馈) ”六步法进行教学设计。

与《食品标准与法规》相关的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础, 其质量优劣会影响到课程内容对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准确反映。经过对与《食品标准与法规》相关的岗位进行分析, 得出与《食品标准与法规》相关的主要工作岗位及其工作任务, 如表1所示。

注:食品行业多数中小企业实施一岗多职, 不同单位工作岗位会有所不同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目标高职院校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主要是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人员、产品标准和质量手册编写人员、质量体系内审人员、QS注册与认证人员、食品标签设计人员。虽然这些岗位的工作任务不尽相同, 但是这些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很多相同之处。根据这些岗位的用人要求, 通过该课程系统的学习后, 学生应对《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有一个全面、概括的认识, 了解并掌握食品安全控制的关键技术, 从而在相关食品企业懂得如何执行GMP、SSOP、ISO9000、ISO22000体系, 懂得如何建立HACCP计划, 并能在食品企业实际生产中进行应用;学生必须具备从事食品企业质量管理的质量意识和基本技能, 能编制相关产品的企业标准, 能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设计食品标签。

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模块内容的设计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对遴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 以项目 (学习情境) 的实现为主线, 以模块教学为形式, 将相关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按工作任务的难易递进式开发项目, 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 使教、学、做有机结合, 具体如表2所示。即将课程内容按模块+项目 (学习情境) +子项目 (子学习情境) 的结构模式设计, 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并融入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的要求, 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每一项目均以六步法 (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进行教学实施, 如表3所示。

教学方法设计在教学中, 选择合适的工作任务进行教学活动, 并不断开拓学习情境所涉及的学习领域, 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教学资源 (如在课堂教学情境中,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 , 尤其需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如充分联系实际、密切关注最新动态、利用多媒体动画、采用问题中心法、参观式教学、课堂互动讨论、知识竞赛等) , 把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引入教学过程中, 达到“学习就像工作”的教学效果。

课程评价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需要一定的考核机制体现教学质量, 并应能够准确及时地评价教与学的效果。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涉及平时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 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总结性评价则针对项目小组最终完成的工作任务。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个人的过程性评价成绩和小组总结性评价成绩确定。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实践,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配合意识。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工作情境的营造和模拟等, 因此, 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1) :1, 6.

[2]孟繁兴, 牛雨.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开发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 :64-66.

食品标准与法规试题 篇3

关键词:食品标准与法规 项目化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184-01

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食品生产开发、检验和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和食品质量监管人才。食品标准与法规作为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为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但是,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标准条款枯燥、晦涩,部分内容与生产实际脱钩[1],为此,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基于工作过程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项目化课程改革要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首要任务,而课程教学又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2]。我们在“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建设理念下,精心设计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中也获得了一些体会。

1 基于工作岗位,精心设计项目化课程内容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与企业“零适应”的生产和管理一线的技能型及应用型人才[3],因此应积极推行与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我们通过对食品企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后确定了完成特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素质要求,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核心技能和综合素养培养为目标,以必备知识学习为基础,以拓展学生视野为引申,精心设计了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设计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为此,我们联合企业、行业专家,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届毕业生依据工作岗位要求重新讨论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新的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根据人的认知能力和岗位需要,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突出核心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内容选取上,强化中国主要法律法规标准和核心技能的内容,把法规和标准基础知识,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国外发达国家法律法规知识以基础知识或拓展知识的形式融入各项目内容中。最后形成了食品安全违法案例分析与讨论;食品质量违法案例分析与讨论;农产品生产违法案例分析与讨论;上网检索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文献;食品标准文件的阅读和修改;撰写食品企业产品标准6个学习型项目。

2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项目化课程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学内容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4]。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传授教科书上现成的知识,不注重知识的创造过程和思维方法,不注重师生的情感体验[5]。因此,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我们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总结了针对该课程的一些独特教学方法。

2.1 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单向讲授,学生被动听讲。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自己能够获取新的知识并在求知的过程中促进心智的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6-8]。项目化课程内容具有完整性,可实现性,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且高职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可让其参与课堂活动。如上网检索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文献;撰写食品企业产品标准两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都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同组同学的讨论研究下,独立完成,并且以成果的形式提交给老师,这样极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是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活跃课堂气氛,建立教与学的充分互动

教与学互动是课堂活力的源泉,可打破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气氛,加强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更是一个“聆听者”。学生积极讨论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并指导学生完成分析,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在讨论中获得了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在食品标准文件的阅读和修改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几个经过改动的标准文件实例进行展示,让学生找出这些标准中不正确的地方,充分调动学生对标准知识学习的兴趣。

2.3 设置真实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丰富课堂内涵,激发教、学双方的活力和效率[9]。案例教学运用得当,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以及从事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团队协作精神、交流表达能力。如在食品安全违法案例分析与讨论;食品质量违法案例分析与讨论;农产品生产违法案例分析与讨论三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如果单纯逐条学习各部法律法规内容是一项非常枯燥的工作。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联系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知道怎样更好的学好法并真正地用好法。

3 创新项目化课程考核方式,保障學习效果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但成绩考核不是目的,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运用得好,就可以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起着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作用[10]。为了引导学生过程学习和自主学习,我们取消了期末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具体考核方式由两部分组成。(1)学习态度成绩,占20%,主要由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出勤考核、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情况、团队沟通能力等决定。(2)过程考核成绩,占80%。课程设计了一个学生学习手册,共有6个项目作业,每个项目作业分为课前作业和课后考核作业两部分。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也形成了一整套课程资源,比如工学结合教材、学生学习手册、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等。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学生不习惯这种自主性很强的学习方式,课前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作业,这些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自主学习,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文宏.互动式教学法在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

[2] 包永华,叶素丹.高职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设计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

食品标准法规期末复习题 篇4

第一章 概 论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称为法律。

2、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法律分为: 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5、食品法律是指与食品相关的法律,它属于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6、制定食品法律的目的: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7、食品法规是指与食品相关的行政法规、技术法规和部门规章。

8、技术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在内的文件。

9、技术法规具有以下特点:①强制性 ②约束范围广③表现形式多样性

10、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或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11、食品标准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非强制性标准

12、强制性标准必须强制执行,属于技术法规范畴;非强制性标准是一种指导性范畴文件。

13、《食品安全法》第十九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

14、《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15、《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

16、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详见教材)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法律法规体系、支撑体系、监测和安全预警系统、建立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机制,统筹制定食品安全规划

17、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相同之处 P5

18、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不同之处 P5

第二章 标准化与食品标准

1、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2、怎样理解标准化的概念P10

3、标准化的基本特征 P10

4、标准的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的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5、标准的本质就是统一

6、制定标准的目的:为了促进生产、加强管理、发展贸易、扩大交流

7、标准的特性P11

8、标准的构成要素:四个基本要素:内容、领域、级别和时间

9、标准的内容就是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化对象的特征。

10、所谓标准的领蜮,就是标准所涉及的专业范围,也就是标准化对象所属的专业部门。

11标准的级别是指标准适用的空间范围。

12、国家标准是对关系到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标准化对象所制定的标准,它在全国各行业、各地方都适用。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化机构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13、国家标准是我国标准体系中的主体。国家标准一经批准发布实施,与国家标准相重复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14、对于需要在某个行业范围内全国统一的标准化对象所制定的标准称为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制定和审批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机构备案。在国家的某个行政区域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16、指由企业制定的产品标准和对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17国际标准分为全球性国际标准和区域性国际标准。

18全球性国际标准是由全球性的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标准,主要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19区域性国际标准: 指由区域性的国家集团的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的标准,在该集团各成员国之间通用。如拉丁美洲的泛美标准化委员会(COPANT);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

20标准的时间是指从标准的发布之日起到修订或废止的时间周期,也可称之为标龄。对不同类型的标准,其有效时间也是不一样的。21按标准的外在形态,标准可分为文字图表标准和实物标准。22按贯彻标准的体制,标准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23强制性标准:是指国家运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强制实施的标准。

24推荐性标准“ 是指国家或行业制定的标准(主要是产品标准和与之相关的其他技术标准),并不强制厂商和用户采用,而是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促使有关各方自愿采用。

25按标准所规定的内容特征,标准可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和管理标准等七类。

26、基础标准是指以标准化对象的某些共性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

27产品标准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28方法标准是以通用的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各种方法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

29安全标准 是以保护人和物的安全为目的而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安全技术操作标准、劳保用品的使用标准、危险品和毒品的使用标准等。

30卫生标准是指为保护人的健康,对食品、医药以及生产环境卫生、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卫生要求制定标准,主要包括通用卫生标准和工艺卫生标准等。31按标准的性质分以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32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33管理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34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就称之为标准体系。35标准体系是一定时期整个国民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科技水平、资源条件、生产社会化程度的综合反映。36标准体系的特性 p17 3 37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体系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称为标准体系表。

38我国食品标准化工作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相互配套,门类齐全、结构较为合理的标准化体系,国际标准的采标率也在不断提高。

39从法律级别上讲,国家标准高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高于地方标准,地方标准高于企业标准。

40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 “GB”,字母GB是国标两字汉语拼音首字母的大写; 国家摊荐性标准的代号: “GB/T”,字母“T”,表示“推荐”的意思。41食品标准从内容上来分,可分为: 食品工业基础及相关标准 食品卫生标准 食品通用检验方法标准 食品产品质量标准 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准等

42食品工业基础及相关标准是指在食品领域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涵盖整个食品或某个食品专业领域内的通用条款和技术事项,主要包括通用的食品技术术语、符号、代号、通则和规范等标准如:GB/T 12728—2006 《食用菌术语》 GB7718—2004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43食品卫生标准包括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食品用工具、设备、用于清洗食品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的洗涤剂、消毒剂以及食品中污染物、放射性物质容许量的卫生标准、卫生管理办法和检验规程。

44食品中污染物质限量标准又包括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兽药残留限量标准、食品中有害金属、非金属及化合物含量标准、食品中生物毒素限量标准、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限量标准等.第三章 食品安全强制性标准

1我国的强制性标准也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强制性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2预包装食品:指经预先定量包装好,或装入(灌人)容器中,并在任何场所(如商店、超市、零售摊点、宾馆、餐饮场所、集贸市场,以及飞机、火 车、轮船等场所)经销者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或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

3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2)成分或者配料表;(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4)保质期;(5)产品标准代号;(6)贮存条件;(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8)生产许可证编号;(9)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4食品标签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

5食品标签的作用:引导、指导消费者选购食品;促进销售;向消费者承诺;向监督机构提供监督检查依据;维护食品制造者的合法权益。

6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5月9日颁布了 GB 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强制性标准,于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

7食品营养标签是食品标签上诸多标注内容的一部分,但目前尚不是强制性标注的范畴。

8配料是指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并存在(包括以改性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的任何物质,包括原料、辅料和食品添加剂。

9加工助剂: 即加工辅助物,本身不作为食品配料用,仅在加工、已制或处理过程中,为实现某一工艺目的而使用的物质或物料(不包括设备和器皿)。10生产日期: 即制造日期,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

11包装日期、灌装日期:将食品装入(灌入)包装物或容器中,形成最终销售单元的日期。

12保质期、最短适用日期、最佳食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即最佳食用期限。

13存期、推荐的最后食用日朔、失效期: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预计的终止食用日期。

14要展示版面:消费者购买预包装食品时,包装物或包主容器上最容易观察到的版面。

15《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对食品标签的合法性、食品标签的表观特性、食品标签的科学性、食品标签的真实性、食品标签的直观性以及对食品标签上的文字、符号、字体大小等方面做了基本要求,其中最后两条是属于指导性条文,是为了方便企业设计、制作标签而提出的。

16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不得与包装物(容器)分离。17各类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强制标示内容

包括食品名称、配料清单、配料的定量标示、净含量及沥干物含量、制造者、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日期标志和贮藏说明、产品标准号、质量等级,其他强制标示内容,强制标示内容的免除和非强制标示内容。18非强制标示内容: 批号 食用方法 能量和营养素

19卫生部日前组织制定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20制定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目的:

一是指导消费者平衡膳食,当前我国居民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双重问题,这些与每日的膳食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在食品标签中标注营养信息将有效预防和减少营养性疾病。二是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当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食品营养标签作为选购食品的重要参考和比较依据,食品营养标签也有助向公众宣传和普及营养知识。

三是规范企业正确标注,促进食品贸易。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其他国家对进口食品的营养标签要求促使我国部分食品企业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开始使用营养标签,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规定,标示的营养素名称、种类、单位和依据均不相同,甚至还出现了虚假夸大标注营养内容,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亟需相关法规予以规范。

21下列预包装食品可以不标示营养标签:

(一)食品每日食用量不足10克(g)或10毫升(ml);

(二)包装的生肉、生鱼、生蔬菜和水果;

(三)包装的总表面积小于100平方厘米(cm2)的食品;

(四)现制现售的食品;

(五)酒精含量大于等于0.5%的产品;

(六)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标准规定可以不标示标签的食品。

22营养标签是指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成分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23营养成分表是标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和含量的表格,表格中可以标示的营养成分包括能量、营养素、水分和膳食纤维等。

24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4种核心营养素及其含量。25营养声称是指食品营养标签上对食物营养特性的确切描述和说明,包括: 含量声称:指描述食物中能量或营养成分含量水平的声称。声称用语包括 “含有”、“高”、“低”或“无”等(如牛奶是钙的来源、低脂奶、高膳食纤维饼干等);

比较声称:指与消费者熟知同类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或能量值进行比较后的声称。声称用语包括“增加”和“减少”等。所声称的能量或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必须 ≥ 25%(如普通奶粉可作为脱脂奶粉的基准食品;普通酱油可作为强化铁酱油的基准食品等)。

26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指某营养成分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声称。

27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 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28卫生部于2011年4月20日发布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29《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 范围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

3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适用于所有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者。31食品用加工助剂: 保证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吸附、润滑、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32INS: 国际编码系统,食品添加剂的国际编码,用于代替复杂的化学结构名称表述。

33CNS : 中国编码系统,食品添加剂的中国编码,由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类别(参见附录 E)代码和在本功能类别中的顺序号组成。

34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基本要求: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

35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

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份;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36带入原则:

在下列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剂)带入食品中:根据本标准,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带入的水平;由配料带入食品中的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

3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附录 A(规范性附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A.1 表A.1 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使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

A.2 表A.1 列出的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A.3 表A.2 规定了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A.4 表A.3 规定了表A.2 所例外的食品类别,这些食品类别使用添加剂时应符合表A.1的规定。同时,这些食品类别不得使用表A.1 规定的其上级食品类别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A.5 表A.1、表A.2 未包括对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和用作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A.6 上述各表中的“功能”栏为该添加剂的主要功能,供使用时参考。38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原则

加工助剂应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使用时应具有工艺必要性,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使用量。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终成品之前除去,8 无法完全除去的,应尽可能降低其残留量,其残留量不应对健康产生危害,不应在最终食品中发挥功能作用。加工助剂应该符合相应的质量规格要求。

39《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9月20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41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宗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做到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安全可靠。

4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包括规划、计划、立项、起草、审查、批准、发布以及修改与复审等。

第四章 食品标准的制定 一项标准的要素按性质划分,可分为:资料性要素;规范性要素。

2一项标准的要素按要素的性质以及它们在标准中的具体位置划分,可分为: 资料性概述要素; 规范性一般要素; 规范性技术要素; 资料性补充要素。3一项标准的要素按要素的必备的或可选的状态划分,可分为: 必备要素(在标准中必须存在的要素)封面、前言、名称、范围; 可选要素(视标准条款的具体需求而定的要素),除了要素“封面、前言、名称、范围”之外,其他要素都是可选要素

4封面为必备要素,它应给出标示标准的信息,包括:标准的名称、英文译名、层次(国家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标志、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案号(不适用于国家标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部门等。目次为可选要素,为了显示标准的结构,方便查阅,设置目次是必要的。6前言为必备要素.说明标准结构;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 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与国际文件、国外文件关系的说明;有关专利的说明; 标准的提出信息(可省略)或归口信息;标准的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第五章 食品法律法规

1.《食品安全法》制定目的: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食品安全法》范围:

食品生产和加工(以下称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以下称食品经营);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 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3.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4.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5.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

6.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七)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

8.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

9.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

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10.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1.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12.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13.申请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

14.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15.食品检验由食品检验机构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16.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

17.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18.国务院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开展工作。

20.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

第六章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了食品企业的食品加工过程、原料采购、运输、贮存、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基本卫生要求及管理准则。2.采购要求

采购原材料应按该种原材料质量卫生标准或卫生要求进行。

购入的原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香、味和组织形态特征,不含有毒有害物,也不应受其污染。

某些农、副产品原料在采收后,为便于加工、运输和贮存而采取的简易加工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应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和潜在危害,否则不得购入。采购人员应具有简易鉴别原材料质量、卫生的知识和技能。

盛装原材料的包装物或容器,其材质应无毒无害,不受污染,符合卫生要求。

重复使用的包装物或容器,其结构应便于清洗、消毒。要加强检验,有污染者不得使用。3.运输要求

运输工具(车厢、船仓)等应符合卫生要求,应备有防雨防尘设施,根据原料特点和卫生需要,还应具备保温、冷藏、保鲜等设施。

运输作业应防止污染,操作要轻拿轻放,不使原料受损伤,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建立卫生制度,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洁净卫生。4.贮存要求

应设置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材料场地和仓库。新鲜果、蔬原料应贮存于遮阳、通风良好的场地,地面平整,有一定坡度,便于清洗、排水,及时剔出腐败、霉烂原料,将其集中到指定地点,按规定方法处理,防止污染食品和其他原料。各类冷库,应根据不同要求,按规定的温、湿度贮存。其他原材料场地和仓库,应地面平整,便于通风换气,有防鼠、防虫设施。

原料场地和仓库应设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按时清扫、消毒、通风换气。

各种原材料应按品种分类分批贮存,每批原材料均有明显标志,同一库内不得贮存相互影响风味的原材料。

原材料应离地、离墙并与屋顶保持一定距离,垛与垛之间也应有适当间隔。先进先出,及时剔出不符合质量和卫生标准的原料,防止污染。5.采光、照明 车间或工作地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车间采光系数不应低于标准Ⅳ级;检验场所工作面混合照度不应低于540LUX;加工场所工作面不应低于220LUX,其他场所一般不应低于110LUX。6.洗手、消毒

洗手设施应分别设置在车间进口处和车间内适当的地点。

要配备冷热水混合器,其开关应采用非手动式,龙头设置以每班人数在200人以内者,按每10人1个,200人以上者每增加20人增设1个。

洗手设施还应包括干手设备(热风、消毒干毛巾、消毒纸巾等);根据生产需要,有的车间、部门还应配备消毒手套,同时还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指甲刀、指甲刷和洗涤剂、消毒液等。生产车间进口,必要时还应设有工作靴鞋消毒池(卫生监督部门认为无需穿靴鞋消毒的车间可免设)。

消毒池壁内侧与墙体呈45°坡形,其规格尺寸应根据情况务使工作人员必须通过消毒池才能进入为目的。

7.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

食品厂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应接受健康检查,并取得体检合格证者,方可参加食品生产。

第七章 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指有固定的厂房(场所)、加工设备和设施,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加工、制作、分装用于销售的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含个体工商户)。食品质量安全指标包括标准规定的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卫生指标和标签标识。

2.国家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必须具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的生产条件(以下简称“必备条件”),按规定程序获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以下简称食品生产许可证),所生产加工的食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并加印(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

3.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和持续满足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环境条件和相应的卫生要求。

4.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相关辅助设备,具有与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的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和检验等厂房或者场所。生产加工食品需要特殊设备和场所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规定的条件。

5.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加工食品所用的原材料、食品添加剂(含食品加工助剂,下同)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违反规定使用过期的、失效的、变质的、污秽不洁的、回收的、受到其他污染的食品原材料或者非食用的原辅料生产加工食品。使用的原辅材料属于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必须选购获证企业的产品。

6.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食品加工工艺流程,生产加工过程应当严格、规范,防止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污染,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有害物品或者其他不洁物品。7.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与食品生产加工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质量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和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其他疾病,并持有健康证明;检验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产品的检验能力,取得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的资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还应当了解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8.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质量安全检验和计量检测手段,检验、检测仪器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或者经校准满足使用要求并在有效期限内方可使用。企业应当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并按规定实施出厂检验。

9.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的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实施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与检验、产品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根据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获取质量体系认证或者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认证(以下简称HACCP认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10.出厂销售的食品应当进行预包装或者使用其他形式的包装。用于包装的材料必须清洁、安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出厂销售的食品应当具有标签标识。食品标签标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11.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必须安全,保持清洁,对食品无污染,能满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需要。12.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严禁下列行为:

(一)违反国家标准规定使用或者滥用食品添加剂;

(二)使用非食用的原料生产食品;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

(三)以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类生产食品;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生产食品;生产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食品;

(四)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 五)伪造食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质量标志;

(六)生产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食品及相关产品。已通过HACCP认证等国家推行的食品认证的企业,在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时,按照不重复的原则,可免于或者简化企业必备条件现场核查。

13.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3年。有效期届满,企业继续生产的,应当在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6个月前,向原受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换证申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按规定的程序对企业进行审查并换发证书。

食品安全标准部分培训试题 篇5

一、单项选择题。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自发布之日起 B 个工作日内在卫生部网站上公布,供公众免费查阅。

A、10 B、20 C、30 D、45

2、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的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C)制定。

A、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 C、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D、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3、《食品安全法》规定,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是(B)。

A、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C、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 D、食品安全国际标准

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B)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

A、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D、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

5、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参照执行《食品安全法》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的规定,并报(B)备案。

A、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D、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6、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公布之日起 B 日内报卫生部备案。

A、10 B、20 C、30 D、45

7、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有效期为 C 年。A.一 B.二 C.三 D.四

8、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实施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跟踪评价结果等情况,组织卫生监督机构对标准复审,确定其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复审周期原则上不超过 C 年。

A.三 B.四 C.五 D.六

9、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废止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废止后 B 日内向卫生部报送有关废止标准的文件。

A、10 B、20 C、30 D、45

10、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C)制定企业标准。A、可以 B、不可以 C、应当 D、视情况而定

11、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B)。A、出口国食品安全标准 B、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C、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D、合同约定的食品安全标准

12、食品生产企业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应当在组织生产之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B)备案。

A、质量监督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农业行政部门

13、下列《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哪些物品可作为普通食品原料。(C)

A、绞股蓝 B、人参叶 C、酸角 D、当归

二、多项选择题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ABD)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A、法律 B、法规 C、产品订单和合同要求 D、食品安全标准

2、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包括(A B C D)。A、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B、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C、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D、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ABCD)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A、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B、食品卫生标准 C、食品质量标准 D、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

4、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包括食品及原料、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与规程等食品安全技术要求。(ABCD)不得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A、食品添加剂 B、食品相关产品 C、新资源食品 D、保健食品

5、企业标准编制说明应当详细说明企业标准制定过程和与哪些相关标准的比较情况。(ABCD)

A.国家标准 B.地方标准 C.国际标准 D.国外标准

6、委托加工或者授权制造的食品,委托方或者授权方已经备案的企业标准,受托方或者被授权方无需重复备案。但委托方或者授权方在备案时,应当注明受托方或者被授权方的(BC)

A.法人 B.名称 C.地址 D.联系方式

7、GB2760规定,下列哪类食品添加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A、B、C)

A、相同色泽着色剂 B、防腐剂 C、抗氧化剂 D、乳化剂

8、企业应当确保备案的企业标准的(C、D),确保根据备案的企业标准所生产的食品的安全性,并对其实施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A.公开性 B.公平性 C.真实性 D.合法性 9、2009年(B)月1日前已经在质量监督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在备案有效期内继续有效,不需重新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A、5 B、6 C、8 D、10

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由(ABCD)等方面的专家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代表组成。

A、医学 B、农业 C、食品 D、营养

11、各有关部门认为本部门负责监管的领域需要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应当在每年编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前,向卫生部提出立项建议。立项建议应当包括(ABCD)。A、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B、立项的背景和理由 C、现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依据 D、标准候选起草单位

1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公布之日起20日内报卫生部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ABC): A、报送文件 B、标准文本 C、编制说明 D、会议纪要

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秘书处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的内容,审查内容应当包括(BCD)。A、科学性 B、完整性

C、规范性 D、与委托协议书的一致性

14、提倡由(ABCD)等单位组成标准起草协作组共同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A、研究机构 B、教育机构 C、学术团体 D、行业协会

三、简答题

1、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答:

(一)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七)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的审查程序是: 答:

(一)秘书处初步审查;

(二)审评委员会专业分委员会会议审查;

(三)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

3、按照《食品安全法》和卫生部《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办法》的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哪种情况下可以制定企业标准? 答:

(一)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二)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4、企业标准经备案后,有哪些情形时,企业应当主动对企业标准进行复审。

答: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发生变化;

(二)企业生产工艺或者食品原料(包括主料、配料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及配方发生改变;

(三)其他应当进行复审的情形。

5、企业申请办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是时,应提交哪些申请资料? 答:

(一)企业标准备案登记表

(二)企业标准文本;

(三)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会展法规模拟试题与答案 篇6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要约遇到下列情形之一时,要约发生效力(D)

A、要约被撤回 B、要约被拒绝 C、要约被依法撤回 D、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做出非实质性的变更

2、甲乙两公司签订了买卖10辆汽车的合同,就在乙将汽车交付甲时,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出该批汽车是走私品而予以查封。根据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该买卖汽车合同属于(B)。

A、有效合同

B、无效合同

C、可撤销合同

D、效力待定合同

3、合同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合同法》的这一规定指的是(C)抗辩权。

A、同时履行

B、后履行

C、先履行

D、不安

4、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时(D)A、应返还定金 B、定金应收归国有 C、定金不返还 D、应双倍返还定金 5.公司对外承担债务责任的财产基础是(D)

A.注册资本B.法定公益金

C.法定公积金D.公司的资产

6.我国《公司法》没有规定的出资形式为(B)

A.专利技术B.劳务 C.非专利技术D.货币

7.股份有限公司以溢价发行股票所得的溢价款,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当列为(B)

A.利润B.资本公积金

C.盈余公积金D.法定公益金

8.国有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中的职工代表应由(B)

A.股东会选举产生

B.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C.监事会指定

D.工会指定

9.公司清算过程中,公司对外的代表机关是(A)

A.清算组B.债权人大会

C.董事长D.股东会或股东大会 10.我国公司的设立原则为(D)

A.特许主义

B.核准主义

C.准则主义

D.准则主义与核准主义相结合

二、多项选择

1、产品质量必须符合下列要求(ABCD)。

A 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B 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

C 符合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

D 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2、产品或者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ABC)。

A 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B 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C 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限或失效日期。

3、就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有权,(ABCD)。

A 直接向产品的生产者查询

B 向产品监督部门申诉

C 向质量监督部门申诉

D 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诉

4、下列哪些单位不得向社会推荐产品(ABCD)。

A 质量监督部门 B 质量检验机构

C 国家机关 D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5、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BC)。

A 包疵、放纵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的;

B 向从事《产品质量法》规定的生产销售活动的当事人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查处的

C 阻挠、干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造成后果的

6、有包装的产品标识不符合《产品质量法》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ABC)。

A 责令停止生产、销售

B 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30%以下的罚款

C 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7、销售者不得(ABCD)。

A 伪造产地 B 冒用他人厂名、厂址

C 伪造认证标志 D 冒用认证标志

8、生产者承担缺陷产品的民事责任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ACD)。

A 产品存在缺陷

C 损害事实与产品缺陷有直接因果关系 D 存在损害事实

9、销售者承担的产品缺陷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的条件是(AB)。

A 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和供货者

B 由于销售者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

10、产品质量发生民事纠纷,当事人可以(ABCD)。

A 协商解决 B 经调解解决

C 根据当事人各方的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D 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11.关于公司发起人的资格,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CD)

A.限制行为能力的人视情况而定可为公司的发起人

B.国家机关法人视情况而定可为公司的发起人

C.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有过半数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D.股份公司发起人不得少于5人

E.发起人不是股东

12.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权利包括(ABD)

A.出席股东会

B.依法转让出资

C.抽回出资

D.查阅公司财务会计报告

E.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

13.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应载明的事项有(ABD)

A.发起人认购的股份数

B.认股人的权利义务

C.公司设立方式

D.每股的票面金额和发行价格

E.公司法定代表人

14.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发起人可能承担的设立责任有(AD)

A.资本填补责任

B.对设立行为所产生费用负连带责任

C.对设立行为所生债务负连带责任

D.损害赔偿责任

E.对认股人所缴纳股款的利息负连带责任

15.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章程的效力范围包括(ABDE)

A.公司B.公司股东

C.公司职工D、公司经理

E.公司董事、监事

16.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法律体制(ABCD)。

A.国家以法律形式从根本上确定了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地位

B.检验检疫机构作为四个法律的行政执法机构,确立了它在法律上的执法主体地位

C.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法规,形成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奠定了依法施检的执法基础

D.中国检验检疫的法律,具备完整的监管程序,保证了法律的有效实施 17.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作用(ABD)。A.出入境检验检疫是国家主权的体现

B.出入境检验检疫是国家管理职能的体现 C.国家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需要 D.对外经济贸易顺利进行的保障

18.1873年由于印度、泰国、马来半岛等地霍乱的流行并向海外广泛传播,在(BC)海关设立卫生检验检疫机构,这是中国出入境卫生检疫的雏形。

A.天津 B.上海 C.厦门 D.广州

19.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批准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确定,(ABC)合并组建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A.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B.国家动植物检验局 C.国家卫生检疫局 D.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0.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是(ABCD)等法律的行政执法机构。A.《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1、以下所列属于出境货物报检范围的有(ABCD)。

A、《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内的商品

B、出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

C、对外贸易合同约定须凭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证书进行结算的出境货物

D、有关国际条约规定必须经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出境货物

三、名词解释

1、会展的含义:一般狭义:会议和展览(会展等同展会)

一般广义:在一定地域和空间范围内,由多个团体或个人聚集,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包括业务会议、协会、社会团体会议、奖励旅游、节事活动、展览,甚至包括体育竞技活动和各种博览会。

2、公司的概念:

公司是指依法《公司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以股份形式构成对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3、公司成立的含义: 指公司经过设立程序,具备法律规定条件,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发给营业执照,取得法人资格的状态或事实取得法人资格的一种状态或事实。

4、报检的概念

是指有关当事人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外贸易合同的约定或证明履约的需要,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检验、检疫、鉴定,以获准出入境或取得销售使用的合法凭证及某种公证证明所必须履行的法定程序和手续。

四、简答题:

1、知识产权的含义与特点: ① 含义:知识产权是人们对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和工商业标志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

② 本质特征:无形产品

③ 其他特征:专有性、时间性、地域性

2、著作权的含义与特点: ① 含义:是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其创作的文字、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

② 特点:自动产生与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的权利

2、哪些内容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说出理由。① 思想;

② 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 ③ 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官方正式译文 ; ④ 时事新闻;(草案: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信息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

⑤ 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

理由:著作权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达形式,而不是保护思想本身,因为在保障著作财产权此类专属私人之财产权利益的同时,尚须兼顾人类文明之累积与知识及资讯之传播,从而算法、数学方法、技术或机器的设计均不属著作权所要保障的对象。

3、要约的主要构成要件:

(1)要约是由具有订约能力的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2)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

(3)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其缔结合同的受约人发出;(4)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4、《产品质量法》规定,产品质量应当符合哪些要求?

答:(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二)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除外

(三)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标准,符合以产品、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5、《产品质量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

(一)、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二)、明确产品质量责任;

(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6、简答什么是不合格产品?

答:不合格产品是指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质量要求:或者不符合采用的产品标准、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者以其它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产品。

7、简答什么是质量标志和常见的质量标志?

答:质量标志是指由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组织,按照规定的程序颁发给生产者,用以表明该企业生产的该产品的质量达到相应水平的证明标志。常见的质量标志有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免检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采用国际标准标志等。

8、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原则、公平原则(1)、平等原则是指民法赋予民事主体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并要求所有民事主体共同受法律的约束。(2)、公平原则要求民事主体本着公正的观念从事活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在民事活动中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二)自愿原则(意思自治原则)概念:是指合同当事人取得权利义务或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基于其意志的自由,不受国家权力和其它当事人的非法干预。

9、股权的转让

股东间可相互转让股权;

对股东以外的人转让需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其他股东接 到书面转让通知30日内未答复的,视为同意。其他股东半数以 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 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

五、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在括号里划”ד)

1、《产品质量法》调整的范围是所有经过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产品。(×)

2、因核设施、核产品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不适用《产品质量法》关于产品责任的规定。(√)

3、生产者之间、销售者之间、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承揽合同中对产品质量责任有不同规定的,按他们之间订产的合同执行。(√)

4、售出的产品不具备应具备的使用性能,销售者就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

5、因产品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承担赔偿责任。(√)

6、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7、产品投入流通时,依据生产者当时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产品缺陷存在的,生产者不承担赔偿责任。(×)

8、《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不能调整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的活动。(√)

9、《产品质量法》所指的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的工业产品。(×)

10、查处房屋工程的质量问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直接适用《产品质量法》。(×)

11、县级地方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对涉嫌销售不合格的种子,可以直接予以扣押或者封存。(×)

12、生产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

13、依照《产品质量法》规定进行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予以公告。(×)

14、销售者对抽查检验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验结果之日起60日内向实施抽查的上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申请复查。(×)

1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排斥非本地区企业生产的质量合格产品进入本地区。(√)

六、论述题

我国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会展主体多元化 由于缺少对会展业的准入、会展主办者资质的明确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及其对口管理的工贸公司、外贸公司、协会、商会、中国贸促会及其行业分会和地方分会、地方政府或省、市级外贸主管部门等都可以举办展览会,各种机构一拥而上,办展质量不高,专业性不强,品牌难以树立,影响我国会展业的行业声誉。(2)会展审批权限分散 会展审批机构数量多,审批权分散,审批机构的利益冲突导致我国会展市场的混乱。

目前国内会展业既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又没有全国性的行业协会进行行业自律和协调。突出问题有多头审批、重复办展、同名办展的混乱屡屡出现。另外,国有展览公司和民营、外资企业的不对等关系等。

(3)质量评估制度缺乏专业性和权威性

(4)运行缺乏规范化

主要表现:展览规模小,国外参展商少,效果差,档次低;展会的地点选择、展馆的使用频率约束机制缺位;展览场地、运输、各种公共服务的费用标准、境内外招商程序及费用标准、消防、安全、环境卫生等验收事项的规范化程度都很低。

(5)市场竞争呈现无序状态

主要原因:我国没有专业的、唯一的审批部门。

为改变无序竞争的现状,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规定从2001年1月1日起,所有的处境展一律由中国贸促会审批管理,再由中国贸促会会同外经贸部制定出国展览的管理办法。但是国内展会情况没有改善。

贸促会资料显示,2002年,全国各地仅以医疗仪器设备为主题的国际展览就有14个。

(6)知识产权保护日益突出

种种乱象亟待法律法规的完善。

七、案例分析题

1、甲股份有限公司为发起设立的股份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000万元,公司章程规定每年6月1日召开股东大会年会。自2001年起,陷入亏损境地。2002年5月,部分公司股东要求查阅财务账册遭拒绝。2002年股东大会召开,股东们发觉公司财务会计报表仍不向他们公开,理由是公司的商业秘密股东们无需知道。经股东们强烈要求,公司才提供了一套财会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分配表。股东大会年会闭会后,不少股东了解到公司提供给他们的财会报表与送交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的不一致,公司对此的解释是送交有关部门的会计报表是为应付检查的,股东们看到的才是真正的账册。

试根据《公司法》知识,指出甲公司存在的法律问题,并说明理由。答:此案中甲公司存在的问题有三:

(1)不当阻止公司股东对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查阅权。

《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终了时制作财务报告,最迟应在次年的4月30日前制作完成并提交有关主体。

(2)未在公司股东年会召开20日前,将财务会计报表置备于本公司,供股东查阅。

《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在召开股东大会年会的20日以前,置备于本公司,供股东查阅。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下列财务会计报表及附属明细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产状况变动表;财务情况说明书;利润分配表。

(3)公司在法定的财务会计账册外,另立会计账册。

食品标准与法规试题 篇7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适应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时俱进的特点,更新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近年来的食品安全案例分析,培养法律武器强化装备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

新常态下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教学内容更新机制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2015年10月1号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全文共3万字,比2009年版的《食品安全法》多出1.5万字。新《食品安全法》修改力度大、增加内容多、制度创新强。新法的产生是时代变化的产物,在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贯彻全新理念,更新食品安全法的教学观念和办法,成为食品法律与法规教学的“新常态”。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

在教学中简单宣讲法律条文和标准的限量要求,往往导致学生们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如何通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有效改进教学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成为教学改革中的重点与难点。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的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案例教学,学生在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法律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法律依据及方案,这一步成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由教师加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频频出问题,各大网站纷纷曝光了三鹿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染色馒头事件以及墨汁粉条事件等,挖掘典型案例,结合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梳理总结案例特点和经验做法,讨论当前食品安全案件的难点,全面剖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对策,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价值。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普法活动

新《食品安全法》第8个方面的亮点是突出了社会共治,确立了食品安全,社会治理的理念。法律在《总则》第3条中明确规定,食品安全工作实施“社会共治”。组织学生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社会普法活动,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解读新社会普法,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合法、有序地参与食品安全社会治理,发放宣传资料。在不断地总结近年来课程建设与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发、为扩大新食安法的社会知情度。通过活动积极强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增强其尚德守法的意识,学生在今后食品检验以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相关单位知法、用法,汇聚成一股维护我国食品安全的正能量。

结语

上一篇:分户验收管理办法下一篇:化学考试得高分的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