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公证细则》注意事项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遗嘱公证细则》注意事项(精选11篇)

《遗嘱公证细则》注意事项 篇1

见证人、遗嘱代书人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八条的规定。

公证处应当如何受理申请

答:对于属于本公证处管辖,并符合前条规定的申请,公证处应当受理。

对于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申请,公证处应当在三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公证人员具有哪些情形,应当自行回避

答:公证人员具有《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十条规定情形的,应当自行回避,遗嘱人有权申请公证人员回避。

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一、办理遗嘱公证、保管遗产、确认遗嘱效力

(一)办理遗嘱公证,每件收费150—200元。

(二)保管遗产,由双方协商收费。

(三)确认遗嘱效力,每件收费200—300元。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司法部关于调整公证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三)证明财产继承,赠与和遗赠,接受益额的2%收取,最低收取200元。

公证服务准备材料

申办遗嘱公证,遗嘱人应到遗嘱人住所地或者遗嘱行为发生地公证处提出申请。

遗嘱人申办遗嘱公证应当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亲自到公证处有困难的,可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请求有管辖权的公证处指派公证人员到其住所或者临时处所办理。

申办遗嘱公证,遗嘱人应当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下列证件和材料:

1.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身份证件;

2.遗嘱涉及的不动产、交通工具或者其他有产权凭证的财产的产权证明;

3.公证人员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遗嘱公证细则》注意事项 篇2

关键词:公证事项,公证质量,真实性,合法性

在公证活动中, 通常是由公证员根据当事人的口述来选择公证事项, 以达到当事人的公证目的, 但也有少数当事人是带着公证接受者的嘱托来申办公证, 因此不仅有明确的公证目的, 对公证事项也有自己明确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 公证事项选择不当也会给被公证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2013年, 笔者就曾遇到一件这样的公证, 某大型国企, 内部管理比较完善, 职工也不乏法律资格取得者, 在外还有自己的专业法律顾问, 在在职职工死亡的情况下, 对于企业年金的领取, 该单位有明确要求, 死者家属, 即全部家属委托当中的一人, 可持委托书 (经公证) 领取。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一章第三条的规定, 企业年金应为死者的遗产, 按照我们的一贯做法, 应办理继承公证。在企业年金数额较大的情况下, 二种公证事项的收费额差距比较巨大, 因此公证员与当事人之间、公证员之间对公证事项的选择是有分歧的。一种观点认为, 既然当事人提出了办理委托公证, 从某种层面上为其出具委托公证也不违反相关规定, 那么公证员就应遵循当事人的意思为其出具委托公证;另一种观点认为, 我们公证员从事公证, 应该有自己的原则, 站在化解矛盾, 预防纠纷的高度出具公证书, 而不应因自己职业的服务性就一味顺从当事人。

一、委托公证的含义、特点、风险

根据《民法通则》第63条第2款的规定:委托是受托人在委托权限内, 以委托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法律后果由委托人承担。委托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 依法证明委托、委托书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公证机构审查的重点是:⑴委托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实施委托行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委托行为应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⑵当事人提交的文件、材料是否完备、真实;⑶依法或依约定属于必须本人亲自实施的行为, 公证机构不予受理。

公证机构办理委托书公证有两种证明方式:一种证明方式是公证机构依据《公证程序规则》第三十六条的规定, 对委托人实施的委托行为进行公证, 即证明委托人所实施的委托行为符合《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另一种证明方式是公证机构依据《公证程序规则》第三十八条的规定, 仅证明委托人在公证员面前, 在委托书上签名, 对于委托书的内容则不作出证明。很显然, 如果公证员按照第二种证明方式出具公证书, 只要委托人的身份识别没有错误, 公证机构的风险可能是最低的, 甚至没有;但对于公证接受者, 即发放企业年金的单位, 一旦委托人不是死者的全部近亲属, 风险无疑是巨大的, 可能在近亲属间发生纠纷, 也可能在近亲属和单位之间发生纠纷, 即向单位讨要自己应得的份额。在车祸死亡的赔偿案例中, 儿媳领取赔偿金后, 不给公婆, 或者公婆领取赔偿金后, 不给儿媳, 因此闹上法庭的, 并不稀罕。如果公证员按照第一种证明方式出具公证书, 因是对委托行为的公证, 公证员出于职业的高度责任感, 会要求在委托书中穷尽死者的近亲属, 甚至会亲自为当事人起草委托书, 因此公证员搜集的证据与继承公证是一样的, 出具的公证书, 单位完全可以作为发放的根据。但受托人提取后, 是否按照委托之前的私下约定分配, 成为风险的主要因素, 因受托人只是代提取, 公证对企业年金的归属并没有确权, 因此, 也可能会在委托人之间因分配份额而发生纠纷。如果委托人中有一人是成年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者, 因确定监护权的复杂性, 可能会直接导致公证无法办理。

二、继承公证的含义、特点、风险

继承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法律规定和继承人申请, 依法证明继承人继承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我国《继承法》将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继承公证也分为法定继承公证和遗嘱继承公证。法定继承又称无遗嘱继承, 是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 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方式。遗嘱公证是指公民生前对自己的财产作出安排, 并经公证处公证, 于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

因此, 办理这类公证应审查的内容及注意的事项:⑴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继承人之间是否有争议;⑵被继承人的死亡时间;⑶被继承人生前是否订立了遗嘱, 或是否与他人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他人对遗嘱或遗赠扶养协议是否有争议;⑷是否存在转继承或代为继承的情形等等。就上述的案例来讲, 如果被继承人生前订立了遗嘱, 那么继承公证要通过遗嘱公证进行公证, 以后发生纠纷的可能性要小一些。如果被继承人没有订立遗嘱, 要在详细的调查取证的基础上, 严格执行《公证程序规则》, 按照继承人的顺序, 对被继承人的财产进行确权。这样就不会出现委托公证所可能产生的纠纷。

从以上审查的重点及注意事项可知, 继承公证的审查是详尽而又审慎的, 对结果的出具是确定的、严密的。因为关乎继承人的利益, 公证员在办理公证时, 一定会慎之又慎, 在选择公证方式时, 会设身处地地为继承人着想。就这个案例来讲, 在事实清楚, 法律依据充分, 前期调查取证已经完备的基础上, 从公证员的职业责任感而言, 公证员应为其出具继承公证, 按照继承公证的法定程序合理有序地进行。

三、结语

公证的宗旨是化解矛盾, 预防纠纷, 综上委托公证的二种证明方式对企业年金的提取都存在可能的风险, 因此笔者倾向于办理继承公证。

参考文献

老人立遗嘱八项注意 篇3

一、改变遗嘱观念。遗嘱不是遗言。许多老人误以为遗嘱是遗言,以为立遗嘱就是自己“差不多了”,要向儿女交代后事了,普遍有较早立遗嘱是不吉利的想法;子女们认为父(母)没有必要交代令人难过的事。其实大可不必这样,这些想法是一种误解。遗嘱是《继承法》规定的一种法律行为,内容以处理遗产为主,不是所谓的临终遗言。遗嘱既可以在身体健康时立,也可以在临终时立。国外的年轻人、中年人立遗嘱的现象很普遍。近几年,国内年轻人、中年人立遗嘱的现象也渐渐多起来。因此,老人及其子女要改变观念,以平常心态对待立遗嘱。

二、树立权利意识。老人要树立自己的财产所有权者意识,坚持自愿订立遗嘱,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自由决定遗嘱内容,确立遗产继承人。根据《民法》和《继承法》的规定,老人有自己的财产或遗产的处分权,订立遗嘱是实施权利的一种法律行为,这种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生活中,有的子女主动要求老人立遗嘱甚至强迫老人立遗嘱,有的子女还干涉老人遗嘱的内容,甚至为遗嘱的事情闹起家庭纠纷,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是对老人财产权的侵犯。

三、及时立遗嘱。立遗嘱是一种法律行为,要求具备几个条件,如意思自愿、遗嘱内容合法清楚、立遗嘱人思维清楚等等。有的老人在身体十分虚弱时、临终时、患有重病时才想起立遗嘱,这个时候会发生意识不清、思维混乱等情况,有时连书写或签名的力气都没有了。这种情况下,一般不能立遗嘱,立了也可能无效。在现实生活中因怀疑临终所立遗嘱效力而产生家庭纠纷的案例较多。因此,老人应在身体健康、思维清楚时及时立遗嘱,避免子女在自己身后产生纠纷。

四、注意选择方式。遗嘱有不同方式,一般有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口头遗嘱、录音遗嘱等。各种方式有不同的要求,《继承法》有大概的规定。但具体的要求,非法律专业的人士难以完全把握。几种方式有不同的作用和特点。公证遗嘱效力最高,最为规范。同时存在多个遗嘱的情况下,公证遗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遗嘱,老人去世后,它可以直接在房产部门等处生效。而其他形式的遗嘱一般不能直接生效,需要继承人另外举证,使用的程序比较麻烦,还容易产生纠纷。况且公证遗嘱目前的收费标准一般在300元以下,经济实用。

五、内容合法完善。遗嘱的内容要符合《继承法》的规定,内容要完善,措词要简练准确,书写或打印要清晰。遗嘱内容要避免以下几种错误:处分其他人的财产,例如处分和妻子共有的财产中属于妻子的财产份额;剥夺继承人中无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人(如未成年人、残疾子女等)的继承权;涉及财产之外的事。内容要完善,立遗嘱人和继承人的身份状况、处分的财产情况(如房产坐落门牌、面积等)、订立日期等均要具备。措词不能含糊,避免出现诸如“XX房产留给儿子XX住”等含糊的语言。书写或打印要清楚,不得涂改。

六、注意保密。老人订立遗嘱后,遗嘱内容要注意保密,遗嘱书也要妥善保存,防止丢失或被别人篡改。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有的子女在获知老人立遗嘱或遗嘱内容后,由于自己不是遗嘱中的继承人或继承份额较少,找老人或其他兄弟姐妹闹事,使老人被迫多次修改遗嘱,造成老人身心受到很大伤害。因此,老人有必要作好遗嘱保密工作,在适当的时候把遗嘱书交给继承人。

七、生前可以撤销或修改遗嘱。遗嘱是一种单方的自愿的法律行为,老人在立遗嘱后,完全可以撤销或修改前一个遗嘱,可以再立一个新遗嘱。公证遗嘱也可以撤销或修改,但必须到公证处去撤销或修改。同时存在多个公证遗嘱的,以最后一个为准。

遗赠扶养协议公证细则 篇4

第九条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予受理;

⑴当事人身份明确,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⑵当事人就遗赠扶养协议事宜达成协议;

⑶当事人提交了本细则第八条规定的证件和材料;

⑷该公证事项属于本公证处管辖。

对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第十条公证人员接待当事人,应按《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二十四条规定制作笔录,并着重记录下列内容:

⑴遗赠人和扶养人的近亲情况、经济情况;

⑵订立遗赠扶养协议的原因;

⑶遗赠人遗赠财产的名称、种类、数量、质量、价值、坐落或存放地点,产权有无争议,有无债权债务及处理意见;

⑷扶养人的扶养条件、扶养能力、扶养方式,及应尽的义务;

⑸与当事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意见;

⑹遗赠财产的使用保管方法;

⑺争议的解决方法;

⑻违约责任;

⑼公证人员认为应当记录的其他内容。

公证人员接待当事人,须根据民法通则和继承法等有关法律,向当事人说明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依据,协议双方应承担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以及不履行义务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遗赠扶养协议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⑴ 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扶养人为组织的应写明单位名称、住址、法定代表人及代理人的姓名;

⑵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的.意思表示;

⑶遗赠人受扶养的权利和遗赠的义务;扶养人受遗赠的权利和扶养和义务,包括照顾遗赠人的衣、食、住、行、病、葬的具体措施及责任田、口粮田、自留地的耕、种、营、收和遗赠财产的名称、种类、数量、质量、价值、坐落或存放地点、产权归属等。

⑷遗赠财产的保护措施或担保人同意担保的意思表示;

⑸协议变更、解除的条件和争议的解决方法;

⑹违约责任。

第十二条遗赠扶养协议公证,除按《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内容审查外,应着重审查下列内容:

⑴当事人之间有共同生活的感情基础,一般居住在同一地;

⑵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协商一致,协议条款完备,权利义务明确、具体、可行;

⑶遗赠的财产属遗赠人所有,产权明确地争议;财产为特定的,不易灭失;

⑷遗赠人的债权债务有明确的处理意见;

⑸遗赠人有配偶并同居的,应以夫妻共同为一方签订协议;

⑹扶养人有配偶的,必须征得配偶的同意;

⑺担保人同意担保的意思表示及担保财产;

⑻公认人员认为应当查明的其他情况。

第十三条符合下列条件的遗赠扶养协议,公证处应出具公证书;

⑴遗赠人和扶养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⑵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自愿;

⑶协议内容真实、合法,条款完备,协议内容明确、具体、可行,文字表述准确;

⑷办证程序符合规定。

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应当拒绝公证,并在办证期限内将拒绝的理由通知当事人。

第十四条订立遗赠扶养协议公证后,未征得扶养人的同意,遗赠人不得另行处分遗赠的财产,扶养人也不得干涉遗赠人处分未遗赠的财产。

第十五条无遗赠财产的扶养协议公证,参照本细则办理。

第十六条本细则由司法部负责解释。

《遗嘱公证细则》注意事项 篇5

【分类】 司法行政

【时 效 性】 有效

【颁布时间】 1992年10月09日

【实施时间】 1993年01月01日

【发布部门】 司法部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公证细则

(1992年10月9日司法部司发通(1992)098号)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公证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公证程序规则(试行)》,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为明确拆迁补偿、安置中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所订立的协议。

第三条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公证是公证处依法证明当事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真实、合法的行为。

第四条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公证的当事人是具有拆迁人和被拆迁人资格的人。拆迁人是指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建设单位和个人;被拆迁人是指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所有人(包括代管人、国家授权的国有房屋及其附属物的管理人)和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使用人。

第五条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公证,由被拆迁物所在地公证处受理。

第六条被拆迁物系共同共有或共同使用者,一般应由共有人共同申请,共有人可以委托一人为代理人,申办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公证。

第七条申办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公证,申请人应向公证处提交以下证件和材料:

(一)公证申请表;

(二)身份证明;法人应提交法人资格和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代管人、管理人应提交代管权或管理权资格证明;

(三)代理人应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和授权委托书或其他代理权资格的证明(含共同共有人的代理),委托行为不在本公证处辖区的,其委托书应经委托行为地的公证处公证;

(四)县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发给的房屋拆迁许可证;房屋拆迁需要变更土地使用权的,还要提交土地使用权证;

(五)被拆迁物的产权和使用权证件、现状及登记表;

(六)补偿、安置协议草稿;

(七)公证人员认为应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予受理:

(一)申请人具有拆迁人和被拆迁人资格;

(二)申请人就拆迁补偿、安置达成了协议;

(三)申请人提交了本细则第七条规定的证件和材料;

(四)该公证事项属于本公证处管辖。

对不符合本规定的申请,公证处应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第九条公证人员与当事人的谈语笔录除按《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内容制作外,还应记明下列内容:

(一)公证人员向当事人讲明的事项:

①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法律依据;

②双方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③不履行义务承担的责任;

④双方应注意的事项。

(二)被拆迁物座落地点和具体拆迁范围(包括:名称、产权人、使用人、产权或使用权的来由、种类、数量、面积、结构、价值及有无争议等);

(三)协议是否是双方自愿签订的及签订的过程;

(四)协议中补偿、安置的依据和条件,有无争议;

(五)搬迁的具体时间、方法、违约责任和处理办法等;

(六)有无需要说明的问题;

(七)公证人员认为应记明的问题。

第十条办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公证,要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提交的证件;

(二)当事人的人数,身份、资格和民事行为能力;

(三)被拆迁物产权或使用权情况及现状;

(四)协议内容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条款完备,权利义务明确,具体可行,符合《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五)公证人员认为应审查的其他问题。

第十一条符合下列条例,公证处应出具公证书。

(一)拆迁人和被拆迁人主体资格合格;

(二)协议双方意思表示真实;

(三)协议的内容真实,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四)办证程序符合规定。

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应当拒绝公证,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拒绝的理由通知当事人。第十二条被拆迁物的原产权人或使用权人变更,未办理产权或使用权过户手续的应依法先办理过户手续,再办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公证。

第十三条国家征用农业用地发生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公证,参照本细则办理。第十四条本细则由司法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细则自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公证书格式

(一)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公证书

()××字第××号

兹证明×××(拆迁人)的代表人(或代理人)×××与×××、×××(被拆迁人)于××××年×月×日签订了前面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并在我的面前,在前面的协议书上签名(或盖章)。×××与×××签订上述协议的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

××省××市公证处公证员

××××年×月×日公证书格式

(二)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公证书

()××字第××号

兹证明×××(拆迁人)的代表人(或代理人)×××与×××、×××(被拆迁人)的共同代理人×××于××××年×月×日签订了前面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并在我的面前,在前面的协议书上签名(或盖章)。×××与×××签订上述协议的行为符合《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

××省××市公证处公证员

房产赠与签订与公证注意事项 篇6

如果要办理“房产的赠与合同公证”,当事人需亲自到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填写房产赠与公证申请表。并须提供下列证件:

1、赠与人与受赠人的身份证件(如居民户口本、居民身份证、护照等其他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赠与人的房产所有权证原件;

3、赠与人必须提供赠与书或与受赠人签订的赠与合同,赠与书和赠与合同,必须详列赠与人和受赠人是何种关系,以及双方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住址以及赠与物等。赠与物要写的具体明确,如应写明坐落、结构、面积、产权证登记号码等;

4、赠与的房产属夫妻共有财产的,夫妻双方应亲自到公证处申办,或提供经公证的同意配偶赠与房产的声明书;

5、受赠人不满法定年龄的,应当由受赠人的法定监护人代为其办理;

浅谈办理继承权公证应注意的问题 篇7

一、灵活确定继承权公证机构的管辖

根据《公证法》的规定,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 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公证, 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提出;住所地不同的若干个当事人共同申办同一公证事项的, 必须共同到其中一名当事人住所地的公证处办理, 除不得委托的公证事项外, 可以委托一名当事人代为办理。鉴于继承这一法律事实的特殊性,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其作了专属管辖的规定:“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 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1)

在确定继承权公证机构的管辖权时, 不应单纯按照法律的规定, 也不应片面遵循遗产纠纷诉讼的专属管辖的精神。首先, 应当考虑公证机构的地位界定,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将公证机构确定为发挥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的市场中介组织;其次, 应当考虑继承人多数复杂的因素及当事人自愿选择性;再次, 遵循最密切联系原则;最后, 要考虑最便利原则。根据上述因素, 继承权公证机构的管辖概括讲:遗产为动产的, 由申请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管辖;遗产为不动产的, 由不动产所在地公证机构管辖;遗产包括动产、不动产或其他财产且不在同一地的, 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可以统一受理;有多个继承人的, 由多个继承人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协商选择公证机构。

二、申请人主体资格的确定

继承权公证是按照当事人的申请, 证明该当事人真实合法地具有继承死者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权利的活动。根据继承权公证是证明继承人对遗产具有合法的继承权, 用来确定继承发生后遗产的归属状况这一实质, 继承权公证的申请人的范围其实不仅仅局限在可能的继承人, 还包括被继承人生前所申请的公证行为。但鉴于被继承人生前的相关公证行为是其个人意思表示的集中体现, 具有个人主观意志性和多变性, 不能与被继承人死亡后继承人之间确定遗产归属范围的复杂性相提并论, 因此, 本文探讨的继承权公证的申请人范围仅限于狭义的有继承权的继承人申请的情形。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法定 继承中第一顺序的继承人有配偶、子女 (2) 、父母 (3) ;第二顺序继承人有兄弟姐妹 (4) 、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 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 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 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遗嘱继承即被继承人生前在法定继承人范围之内确定的遗产继承详情。遗赠是被继承人在法定继承人范围之外确定的遗产归属。遗赠抚养协议是扶养人承担被继承人的生养死葬的义务, 因而享有的受遗赠的权利。上述范围内的权利人都属于继承权公证的申请人范围。在申请开始时, 公证机构就应当审核申请人是否具适格, 并且应当尽职审查继承人范围中有无丧失继承权情形的存在。

三、办理继承权公证应当注意的事项

(一) 区分申请继承权公证的种类

区分继承权公证的种类对于申请材料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法律对继承人继承财产的方式不同, 继承权公证可分为法定继承权公证、遗嘱继承权公证、遗赠继承权公证和遗赠抚养协议的公证。此外, 放弃继承权声明公证和分割遗产公证也属于继承公证的业务范围。法定继承权公证、遗嘱继承权公证、遗赠继承权公证和遗赠抚养协议的公证属于一般类型的公证, 在审查各项材料完备真实的基础上区分即可。放弃继承权的公证最为特殊, 它是公证机构依法证明继承人放弃自己享有的继承被继承人财产份额权利的意思表示是真实、合法的行为。

(二) 确保申请材料的完整性

根据2009年10月22日中国公证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出台的《办理继承公证的指导意见》第3条的规定, 当事人申请办理继承权公证, 应当提交的十项材料, 其目的是通过这些材料审查申请人的身份是否属实、申请人与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是否属实 (6) 、被继承人有无其他继承人、被继承人和已经死亡的继承人的死亡事实是否属实 (7) 、被继承人生前有无遗嘱或者遗赠扶养协议、申请继承的遗产是否属于被继承人个人所有。

申请资料的完整性是公证机构准确认定客观事实的根据, 如若由于申请人的过错影响到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进而导致继承权公证的侵权, 那么责任的承担应当归属申请人。

(三) 正确界定遗产范围

遗产是公民死亡后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根据《继承法》及相关规定主要包括:收入, 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林木、牲畜和家禽, 文物、图书资料, 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有价证券、履行标的为财务的债权等。申请人应当在申请的同时提交被继承人的遗产范围, 并附件说明遗产的现实财产状况, 如有无抵押、是否共有、现处位置等等。在正确界定财产范围时, 应当遵循如下要求:

1. 不能侵犯共有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婚姻法》及最新的司法解释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在界定遗产范围时, 应当将夫妻共同财产中属于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刨除。除了负责共同财产外, 还可能存在家庭共有、合伙共有等其他情况, 尤其是针对有限公司的投资、合伙财产的份额等复杂情况应当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予以正确处理, 以防侵害其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引起不必要的权利纠纷。

2. 可囊括债权性权利。

这里主要考虑的是对债权性权利进行公证的合法性基础。比如对于通过合同、协议等方式占有使用但尚未取得权属证书的房产, 继承权公证证明的对象应是合同、协议项下的财产性权利。再如无附加特定行为人条件的租赁权的继承。

四、合理定位继承权公证的效力

我国《物权法》对因继承取得财产物权的方式进行了特殊规定。 (9) 根据我国《公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公证具有证据效力, 并具有强制执行力。 (10) 但应当明确的是, 公证机构出具的一般的继承权公证书仅能证明继承人对遗产享有继承权利, 对于继承人之间的遗产进行分割除非再次公证并非当然涉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即使是有效的继承权公证书也并不能对抗合法债权人, 因为我国《继承法》明确规定了继承人在继承财产的范围内对合法债权人有履行义务。

五、结语

综上, 谨慎处理办理继承权公证过程的各项事宜, 正确适用继承权公证对妥善处理遗产继承, 对于预防继承纠纷, 制止继承活动中的不法行为, 减少诉讼, 保护公民财产的合法权益, 维护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 社会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1985年出台的现行《继承法》给继承权公证实务带来“无法可依”的尴尬, 文章在当前现状下就办理继承权公证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 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完善继承权公证的法律规范提供建议。

关键词:继承权公证,申请人主体资格,遗产范围的确定

参考文献

[1]司法部, 中国公证协会.公证程序规则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丁选旺.遗产继承公证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公证2008 (02) .

[3]贾月清.浅议继承公证[J].法治与经济.2013 (09) .

[4]《物权法》.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5]《继承法》.1985年10月1日起施行.

[6]《公证法》.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7]《公证暂行条例》, 1982年4月13日起施行.

涉外公证翻译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篇8

我们知道涉外公证是指“我国公证机关依法办理的公证事项,发往域外使用所出具的证明文书。”[2]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Trend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的增强,我国公民,尤其是大、中学生出国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因此,涉外公证的涉及面也可谓愈来愈广。涉外公证的工作多集中于婚姻状况公证、学历公证、未受刑事制裁公证(无刑事犯罪记录公证)、亲属关系公证和收养公证等。下面,我就日常注意到的几点问题展开讨论,如有纰漏之处,还请有关专家指点为盼。

一、 标题的翻译(The Translations of Headings)

公证书可译作“Notarization”或“Notarial Certificate”。笔者认为一旦某一特定公证处采用其中的一种译法,一般不应做改动。

涉外公证翻译工作量最多的往往是:毕业证公证书(Notarization of Diploma)、学位证公证书(Notarization of Degree Certificate)、成绩单公证书(Notarization of Academic Tranion)、亲属关系公证书(Notarization of Family Relation)、婚姻状况公证书(Notarization of Marital Status)、无刑事犯罪记录公证书(Notarization of No Record of Criminal Offense)、及(涉外)收养公证书(Notarization of Adoption)等。当然,在实践工作中,以上各分类标题都可笼统地译为:“Notarization”或“Notarial Certificate”。

翻译标题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标题中不用引号(Quotation Marks)及句号(Periods);

2. 标题要在公证书上方中央位置(Center Top);

3. 公证书标题必须全部大写(Capitalize All Letters)或大写标题中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Capitalize the Very First Letter of Each Word);但

4. 标题中的冠词(Articles)及少于5个字母的连词(Conjunctions)、介词(Prepositions)不应大写,除非位于句首;

受公证书类型限制,在公证书标题中一般不会出现象“Between”这样长的连词或介词。

此外,公证书标题的翻译应追求准确、简洁。比如有的公证员将“亲属关系”译为“Relationship”,但是笔者认为用“Relationship”不如用“Domestic Relation ”或“Family Relation”准确;有的公证员将“毕业证”译作“Graduation Certificate”,这就不如用“Diploma”简洁。还有,在译“学位证公证书”时如采用《英汉-汉英双向法律字典》中“学位证书(Diploma)”的译法显然会造成与毕业证表达上的混乱[3].那么,能否区别对待?比如说具体称之为“文科学士学位公证书” (Notarization of B.A. Degree)或“理工科硕士学位公证书”(Notarization of M.S. Degree)等等。

“婚姻状况公证书”的翻译也应依据具体情况分别作“离婚公证书”(Notarization of Divorce)及“未婚公证书”(Notarization of Being Single)[4].诸如此类的细分。

二、 公证书正文即公证词的翻译(The Translations of the Body Part)

会议组织工作安排细则 注意事项 篇9

如何高质量完成 会议组织工作 海南 张伟

一、会议种类 有桌有椅适合学术讲座、培训等 一课桌式教室式 只有椅子没有桌子或是只有前几排有桌的。二剧场式 U型台或回形台都是大家围绕在一起进行会议适合小规模会议或研讨会。三U型台 像鱼刺一样的摆台样式适合小型的培训会 四鱼骨式 圆桌或椭圆桌会议体现公平适合董事会等重要会议与会人员要体现公平、参与与平等。五圆桌或围桌式 会议的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会有多种会议类型混用如双U就是把U型和课桌式结合一起按照客人要求摆设的个性化会议种类日渐兴起。六其他种类 较为特殊的会议种类适用签字类型的发布会一般摆台分为台上台下两种。七签字仪式 是由贵宾接见而来档次较高 八会见式 一接到任务后

1、成立会议筹备小组做好会务分工限定时间完成。1谁负责会议总指挥 2谁负责会议总协调 3谁负责酒店选择、确认、酒店使用细节沟通 4谁负责会议接待及会场布置 5谁负责会议资料 6谁负责会议食宿安排 7谁负责会议费用控制 8谁负责车辆协调 9谁负责摄影、摄像、音响、电脑、投影等。

二、会议组织工作内容 成员分工 总指挥负责事项

1、做好会议方案及费用预算一般会议提前两周重要会议提前一个月以上

2、确定筹备组成员并对筹备组成员实施分工

3、前半个月每周召集筹备组成员开会跟踪各组进展情况临近会议前一周每天跟踪各组进展临近会议前两天随时跟踪各

组进展

4、对突发事件快速做出反应与决策。总协调负责事项

1、根据筹备组分工情况及时间要求按总指挥要求跟踪各组进展确保各组所负责事项按时、保质完成

2、协调酒店、机场、车辆、接待、会场、食宿之间相互关联事项确保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避免漏洞

3、会议期间每晚召集会务组成员碰头总结当天事项、督办第二天工作。

4、协调处理突发事件。成员分工 会议接待负责人

1、酒店预订房间数及类型确定提前拿出房卡过程协调房间数变化情况

2、确定客人人数、制作签到表客人姓名、性别、单位、职务、地址、电话、备注

3、确定客人住宿安排是否安排大床或是双标以便向酒店预订房间

4、确定报到当天要发放给客人的资料或礼品的数量及种类。

5、确定报到当天要通知客人的事项如有是书面形式还是口头形式做好记录与统计。

6、给接待组进行分工签到人员、发放资料人员、协调住宿人员。

7、事先拿到客人到位大概时间安排表以便安排。

8、协调酒店做好签到台的布置会议水牌一个签到处桌牌一个桌椅等。

9、确定是否要为客人房间布置水果或鲜花

10、提醒酒店是否要安排叫醒服务 成员分工 在确定了会议的承办酒店后要在会议开始前一周内提供一份详细的需要酒店方提供服务的清单表并以正式函文形式传真或送达酒店主办销售经理以确保酒店方需配合事项的准备完整。海南正业经销商会议所需服务明细.doc 会议负责人

1、会场选择及布置

2、背景制作、台花制作布置、条幅制作悬挂

3、现场摆放宣传品制作准备现场桌椅数量现场饮用水安排现场纸笔安排

4、会议所需资料准备并发放至各参会人员手中

5、参会人员名牌打印并摆放

6、现场电脑、投影、音响调试

7、确定会议入场引导人员及场内座位安排人员会议前场、中场休息音乐准备会议需讲解电子版资料拷贝

8、会场外水牌摆放安排

9、安排会议期间拍照与摄影。成员分工 投影能够使用公司的尽量使用公司自己的使用酒店的需额外支付费用。会场的选择要注意

1、大小适中要根据参会人数选择适合的会议不能太大更不能太小

2、会场设施设备齐全所选择会议室要有较完备的会议设施包括投影、幕布、讲台、音响、麦克、纸笔、桌牌、茶水等

3、会场地点要根据会议规格及性质选择适合的星级及地点。

4、桌面物品水、桌牌、纸笔等要摆放整齐。餐饮负责人

1、一日三餐用餐时间确定要与会议时间相结合一般早餐为会议开始前一个小时开始中餐为会议结束后十分钟开始晚餐为会议结束后1020分钟期间开始

2、一日三餐菜单确定切记重复即使是自助形式每餐菜样也要变化

3、一日三餐用餐人数统计并确定

4、参会人员多时间在一天以上的建议均以自助形式用餐可制作餐券用以统计数量

5、参会的重要嘉宾要特别安排包厢单独用餐最好打上桌牌并备好红酒 成员分工

1、如有来自各地客人注意考虑口味问题备好辣椒等调味品

2、早餐时间与会议时间确定后记得安排酒

店叫早服务。

3、酒水的选择与准备一定要事先做好计划并在外面带酒水过去。车辆负责人

1、车辆负责人要及时拿到有详细行程安排与联络方式的参会人员通讯录

2、根据客人到位时间统筹安排出车安排

3、要准备一辆备用车以备不时之需

4、车辆至少提前10分钟到达接机或接车现场

5、行车过程中不得超速保持车辆平衡与尽量匀速行使安全第一 成员分工 成员分工 接机需准备接机牌以免造成接机困难。

1、统一着装

2、统一佩带工作牌

3、女性施淡妆长发统一束起

4、女性统一穿黑色包脚高跟鞋、丝袜、裙装或裤装

5、男士统一穿黑色皮鞋深色袜子衬衫、西裤、西装

6、随时面带笑容

7、不能擅离职守

8、手机在会议期间24小时保持开机并确保电充足

9、所负责事项要至少确认三次以上确保万无一失

10、严格遵守时间在规定工作时间前5分钟到达工作岗位做好工作前准备。要有这样的笑容与仪态 要有这样的形象与气质 职业的自信的才是最美丽的

1、所有会务组成员要在每天工作开始前半个小时到达现场安排当天工作

2、会议进行中会务组负责会议的人员要在现场维持会议纪律与秩序处理突发事件不能离场

3、遇事要镇静切勿推诿、埋怨要共同想办法及时补救

4、会务组成员用餐需统一安排要在将客人安排好后再统一组织用餐

5、会议期间每天中午、晚上会务组成员要在会务组房间召开碰头会查缺补漏

6、最好制作一份会务组通讯录会务组成员一手一份便

于相互联系

四、其它需

1、小型重要会议还需考虑是否需要准备餐点及水果

2、关注会场温度是否适宜并及时调整

3、准备应急药品创可贴、感冒药、退烧药、止泻药、消炎药等以备不时之需

4、大型会议有媒体参加的要有专人负责媒体事务的对接并安排相关费用准备及提供新文通稿。

四、其它需注意事项 会议永恒的主题——细节决定成败 一场成功的会议关键就在于细节对细节的把握就是确保会议成功的关键因此每一位参与会议组织的成员在会议组织过程中都要严谨、细心、周到、认真、反复确认、快速反应一定要做到事无俱细、万无一失。将可能发生的情况都事先考虑好并准备好解决的方案。会议永恒的主题——责任重于能力 对于参与组织会议的每一位成员来说能力并不是最重要的勇于担当对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能够负起责任确保完美的达成才是最重要的能力再强如果不负责任也不可能将事情做好。对于我们行政管理人员来讲专业、能力并不是我们最重要、最核心的优势我们的核心优势来自于我们的细心、负责任、勇于承担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99度差一度 人们往往在做许多事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付出了99的努力就差那一分就放弃了或是停止努力了。往往有一个好的开始却没有一个坚持的过程和一个完美的结局。做任何事一定要做到有始有终事前周全布署、全面考虑事中关注细节检查督导到位事后认真总结吸取教训记

《遗嘱公证细则》注意事项 篇10

第一条 为严肃“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纪律,强化“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执行,提高“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防范“三重一大”事项决策风险,促进各级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集团公司“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决策责任追究有关条款,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公司应坚持依法治企、从严治企,凡是违反“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的行为,都必须严肃处理。坚持权责对等、实事求是,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理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

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各单位(简称企业)领导人员及相关责任人在“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中的责任追究。

第四条 企业领导人员违反“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原则,个人(或少数人)决定“三重一大”事项,或者拒不执行或擅自改变集体决定的,依照《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视情节轻重给予警示谈话、调离岗位、降职或免职处理。对于其中的共产党员,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六十一条,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撤消党内职务、留党察看的处分。

对于受到警示谈话、调离岗位、降职、免职处理的人员,已实行年薪制的,同时还应分别扣减25%、50%、75%、100%的当年绩效年薪,未执行年薪制的,相应扣减3个月、6个月、9个月、全年的效益奖金。

第五条 企业领导人员违反“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按照本细则第四条处理:

(一)紧急情况下由个人(或少数人)临时决定或传签决定“三重一大”事项后,不按规定及时向决策会议报告的;

(二)以专题会等决策支持会议代替决策会议审议决定“三重一大”事项的;

(三)召集的决策会议未达规定人数的;

(四)按规定需报请上级单位审批的“三重一大”事项,越权批准实施的;

(五)集体决策时应当实行回避而没有回避的;

(六)编造虚假决策记录或纪要的。

第六条 企业领导人员在“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审议中有下列不规范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或通报批评。情节特别严重并对决策结论有实质性影响的,按本细则第四条处理。

(一)主要负责人先发表结论性意见的;

(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未分别发表意见的;

(三)会议决定多个事项时,未逐项研究决定的。

第七条

企业决策方案提出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影响领导集体科学决策的,视情节轻重给予部门负责人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或通报批评。情节特别严重的,参照本细则第四条追究部门负责人责任,根据具体情况对企业分管领导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或通报批评。

(一)提出错误的程序建议,导致“三重一大”事项未提交决策会议集体决策的;

(二)对于重大投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科技项目等决策事项,提交审议前未按规定履行必要的研究论证程序的;

(三)对于按规定需经法律审核的决策事项,未按规定经过企业法律事务管理部门或法律专业人员进行法律审核的;

(四)对于按有关规定须征求企业工会或职工群众意见的重大事项,未按规定征求企业工会意见,或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征求职工群众意见和建议的;

(五)对于重要人事任免,未按规定征求监察部门意见的。

第八条 对“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会议决定的事项、过程、参与人员及其意见、结论等内容,未完整、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的,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或通报批评。情节特别严重的,视同未履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程序,按照本细则第四条追究有关责任人、企业领导人员责任。

第九条 未按集团及公司要求实施决策事项台账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形轻重对有关责任人及所在部门负责人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或通报批评。情节特别严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及所在部门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根据具体情况对企业分管领导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或通报批评。

(一)未按期建立决策事项台账的;

(二)台账记录不完整的;

(三)台账记录弄虚作假的;

(四)台账未按期上报,又未及时说明合理原因的。

第十条 违反“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给国家、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进行责任倒查和终身追责,不因领导班子调整和相关责任人的岗位、职务变动或退休而免责。根据事实、性质、情节、影响和应承担的责任,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并处经济处罚。

相关责任人违反规定获取的不正当经济利益,应当责令清退,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一条

故意违反“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受到责任追究后再次违反“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应从重、加重处分。

在台账管理、内控测评以及其他自查工作中,及时查找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主动纠正、未造成影响和损失的,应从轻、减轻处分。其中,情节特别轻微的,可以免于处分。

第十二条 对违反“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的责任追究,应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和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其中,对领导班子集体和主要领导人的责任追究,对领导班子副职的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原则上应由上级单位负责;对领导班子副职的其他处理,对部门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原则上由企业自行负责,按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报备手续。相关责任人调离原单位的,由上级单位实施责任追究。

第十三条 企业各部门在“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台账管理过程中发现违反“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情况的,应及时将违反“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具体情形以及相应的处理建议送“三重一大”事项归口管理部门,由“三重一大”事项归口管理部门根据相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并按照权限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进行处理。其中,涉及党纪处分、组织处理的,由归口管理部门移交纪检监察部门、人资部门根据党纪及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

按规定应报上级单位处理的,由责任单位及时将违反“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具体情形以及相应的处理建议报上级单位。

第十四条 被实行责任追究的人员对处理意见有异议的,应在30日之内反馈。

第十五条 受到“三重一大”事项责任追究的人员,不得参加当年各类先进、优秀个人的评选。

《遗嘱公证细则》注意事项 篇1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区委抓国企党建促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规范在国有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结合我区国有企业实际,对企业党组织研究决策的事项和程序制定实施细则。

一、国有企业党组织研究决策的重大事项

(一)国有企业党组织集体研究决策的重大事项主要包括: 1.企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重要决定的重大措施;

2.企业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事项;

3.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研究决定干部任免、奖惩,按一定程序向上级党委提出干部推荐人选的意见和建议;

4.统战工作和群团工作方面的重大事项; 5.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报告的重大事项; 6.其他应由党组织研究决定的事项。

(二)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的重大事项主要包括: 1.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重要决定的重大举措; 2.企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企业生产经营方针; 3.企业资产重组、产权转让、资本运作中的原则性方向性问题,特别是涉及“三重一大”“四资一项目”和担保、抵押等方面事宜;

14.企业重要改革方案、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

5.企业合并、分立、变更、解散以及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调整,下属企业的设立和撤销;

6.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选聘、考核、薪酬、管理和监督; 7.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的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8.企业在安全生产、维护稳定等涉及企业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9.向上级请示、报告的重大事项; 10.其他应由党组织参与决策的重大事项。

根据以上内容,各国有企业可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参与决策的具体事项。

二、国有企业党组织研究决策和参与决策的程序方式

国有企业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必须经党组织研究讨论后,再由董事会或经理层作出决定。未经党组织研究讨论的重大经营管理事项,董事会、经理层不能决策;不得用党政联席会议、总经理办公会议代替党委会议,不得以书记个人参与决策代替党组织集体研究讨论。

国有企业党组织研究决策和参与决策的程序是:

(一)建立健全重大问题决策沟通机制,党委会要加强与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沟通。拟提交党委会研究的重大事项,党委书记应与董事会成员和总经理事先沟通、充分酝酿;对经理层和总经理需要提交党委会和董事会研究决定的事项,经理层应在认真调研和提出工作方案或意见后,先与党委书记、董事长沟通,再提交党委会研究。

(二)企业党委书记主持召开党委会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需要董事会、经理层决策的重大问题,可向董事会、经理层提出,由董事会、经理层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研究决策。

(三)进入董事会、经理层尤其是任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党委成员,要在议案正式提交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前,对党委的有关意见和建议与董事会、经理层其他成员进行沟通。

(四)进入董事会、经理层的党委成员在董事会、经理层决策时,要充分表达党委意见和建议,并将决策情况及时向党委报告。

(五)进入董事会、经理层的党委成员发现拟作出的决策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或可能损害国家、社会公众利益和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时,要提出撤销或缓解该决策事项的意见,会后及时向党委报告,通过党委会形成明确意见向董事会、经理层反馈。如得不到纠正,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

上一篇:中国政府采购趋势下一篇:气象安全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