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标准化管理标准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材料标准化管理标准(推荐8篇)

材料标准化管理标准 篇1

标准,让结果达到标准

——西成客专项目部标准化建设交流材料

项目开工建设一年多来,在公司和业主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司各部门和基础设施事业部的关心支持下,项目部积极推行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经过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推行标准化取得了初步效果,现将标准化实施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简介

1.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内容 1.1管理制度标准化

管理制度标准化就是在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基础上,构建一套目标明确、结构清晰、职责明确、内容稳定、系统集成的项目管理制度,切实做到实施有标准,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1.2人员配备标准化

人员配备标准化就是在工作分解基础上,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分工,制定具体的岗位任职标准,以此为依据选配素质和能力达标的人员,确保岗位设臵满足管理需求,人员素质满足岗位要求。其重点工作是规范各级管理层的机构设臵和加强人员配臵、培训和考核,同时做好一线作业队伍的人员配备、培训和日常管理,提高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作业人员的标准意识、技术素质和作业能力。1.3现场管理标准化 现场管理标准化就是将现场而已和临时设施建设、施工组织安排和资源配臵、现场检查、技术管理、科研活动、内外协调等现场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具体化、定量化,制定实施相应的统一标准来强力推行,全面实现规范管理、文明施工。1.4过程控制标准化

过程控制标准化就是要将项目质量、安全、工期限、投资控制、环境保护等工作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参建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主体责任,督促他们通过标准化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认真贯彻落实项目管理相关制度、标准的统一要求,建立健全管理、作业流程及相应制度、标准,并把责任分解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中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上,从而使管理和作业过程受到主动、定量、闭环的有效控制,保证每个环节工作质量和成果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2.铁路工程建设四个标准化的关系

“四个标准化”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四项日常工作内容,而是同一概念基本内涵中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四个方面。管理制度标准化是基础,其它三项标准化是管理制度标准化的具体落实;人员配备标准化是组织保障,不做到人员配备标准化,其它三项标准化就难以落实;现场管理标准化是核心,能否实现项目管理目标,主要取决于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是关键,不做好过程控制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就不可能实现。这“四个标准化”从整体上明确回答了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要实现什么样的标准化这个基本问题,是开展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所在。3.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基本特点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工作在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上与各行各业通告的标准化管理是一致的,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3.1先进性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采用的标准先进成熟、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与时俱进,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与国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相适应,与我国铁路现代化战略和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形势发展相适应,充分体现我国铁路科技综合发展水平并及时吸纳最新的创新成果,代表我国铁路建设行业先进生产力先进水平,能够有效引领和指导铁路建设各项工作,争创世界一流项目管理水平。积极借鉴和应用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全面质量管理、风险控制、信息技术等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全面提升铁路建设管理水平。3.2科学性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在管理目标、管理制度、流程设计、责任分配、控制手段等方面,都要做到科学合理、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功能强大、职责分明、运转有序、持续改进的有机整体,能够有效保证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标准化的相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管理体系中的各项标准要科学合理,明确规范出建设项目上不同单位、不同层面管理者、作业者的岗位责任、技术要求和行为规范,切实做到全面覆盖、完备统一、相互联动,同时还要随着实践持续改进,遵循PDCA循环实现螺旋式提升,不断向前发展。3.3统一性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建立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要具有较强的统一性,其中技术标准坚持全路统一;管理标准在各建设项目上达到统一,同时与全路其他建设项目保持相对一致;作业标准在各参建单位内部矛盾要达到统一,有些重要作业标准在同一个建设项目上应实现统一。各项标准的基本规定和要求,应在不同项目、不同单位、不同工程的相同专业、工种、工序等层面上可以复制,可以重复、持续运用。3.4文化性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通过持续深入推进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努力营造让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的文化氛围,形成全员参与、共创共荣的工作格局。4.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四个支撑手段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支撑手段,主要包括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都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支撑现代化生产的重要保障。将四化作为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当今世界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生产、建筑业施工等进入主要依靠机械而非手工作业的时代,并且规模经营趋势越来越强,注作坊式的生产渐行渐远,故此将机械化、工厂化列为支撑手段是必然选择。

二是以信息手段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已席卷全球,在工业、建筑、运输等各个行业,信息化的应用已产生巨大效益,信息化带动工业革命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建筑业也是工业革命的组成部分,必然在信息化浪潮中受益,如果不使用信息化的手段,也必将会落后,故此以信息化作为支撑是必不可少的。

三是当前随着铁路建设建造技术的更新换代,铁路工程施工专业性越来越强,每个专业均有自己的技术和技能要求,而且不同专业之间往往相关悬殊。管理岗位固然要求对各个专业都能了解,但一个人的能力、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都懂、样样都管,因而还是主攻或主抓一个大专业或一个方面的专业工作为宜。这也就是将专业化作为支撑的基本依据。

至于其他现代化管理的方法以及规模化施工等概念,有些已经在四化中得到体现,有些只适用范围于管理,而与现场作业联系不紧,故此未再将这些列为支撑手段。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各自有其独特的丰富内涵,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交叉。比如信息化贯穿项目管理和施工活动当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以信息化手段为武装,就能事半功倍地提升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的效能水平;再有,对任何生产活动而言,机械化都是基础,离开了先进的设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都无从依靠,尤其是对工厂化生产,一般都是将机械化融为一体统筹考虑的;又如,管理和生产活动的专业化固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从机械化、工厂化、信息化水平上来体现,但是机械化、工厂化、信息化本身也有个管理、操作的专业化程序问题,因而说专业化是起保障作用的。开展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应当充分认识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四位一体的依存关系,尊重科学,把握规律,结合铁路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切实发挥好这些手段的先进作用,全面、有效地提升标准化管理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5.铁路工程建设四个标准化实施步骤 5.1管理制度标准化落实

将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等发放到相关场所及人员;抓好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重点是以《岗位工作手册》为主线,学习、掌握与岗位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工作中自觉按“标准”(规章制度)做事——将制度作为施工管理的依据,特别是领导应带头执行制度 ;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将执行制度纳入工作人员考核范围,严格追究不执行制度人员的责任,形成以执行制度为荣的工作环境。5.2人员配备标准化落实

制定管理机构标准、人员配臵标准。针对具体工程项目,根据投标承诺、业主要求和工程类型、规模、特点、施工难度,按照精干高效原则和扁平化管理要求设臵项目部,配备管理、技术人员;组建架子队,重点是加强专业化架子队的建设,抓好组织建制、管理职能、能力素质、管理和作业等四项达标;确定管理、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培训标准,有计划地进行系统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再上岗,保证人员素质;确定管理、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的考核标准,并实施考核,兑现奖罚;按规章制度的规定,规范劳务用工和劳务合同管理。5.3现场管理标准化落实 确定现场布臵标准、设施建设标准,包括工厂化标准、机械化标准,按标准进行现场布臵和设施建设,配臵施工机械设备,按有关理制度做好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组织现场施工作业,做好专业化工序的划分,组建专业化架子队、专业化班组,进行专业化施工作业;抓好现场环境管理和文明施工;规范现场内容资料的管理,及时收集、整理和保存。重点抓好工厂化、机械化、专业化、信息化等四化支撑建设。

5.4过程控制标准化落实

围绕质量、安全、工期、效益、环保、创新目标,以落实施工组织设计为主线,建立健全各项工作保证体系,分级管理,将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作业标准落实到每个岗位、每项工作、每一个工序中;突出质量、安全的核心地位,以保证质量、安全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快速施工,确保工期,控制成本;重点抓好 三个环节的控制:源头、过程、细节。

二、项目部标准化建设情况介绍

西成客专项目部自2012年11月份进场以来,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加强现场管理,强化过程控制,从一开始就走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先后通过了西成公司公司“标准化项目部”、“标准化试验室”“标准化架子队”、“标准化拌和站”、“标准化加工厂”的评审,标准化工作凸显成效,为后续施工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2.1项目部推进标准化建设的步骤 2.1.1推进管理制度标准化,为工程施工提供行动指南

制度是项目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实行项目管理制度标准化,主要目的是通过制度化形式,明确在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必须遵循的管理要求,提供科学成熟、简洁高效的管理模式,为最终实现既定目标提供行动指南。

2.1.1.1制定系统完备的标准细则。项目进场之初,项目部就应立即从建章立制入手,建立科学合理、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安全、质量、技术等各项规章制度,出台各项作业指导书,并形成《管理制度标准化汇编手册》,对资源配臵、生产流程和管理要素进行全面规范,为全面展开标准化施工奠定良好基础。

2.1.1.2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完善的组织机构是标准化管理的基础。项目部应尽快建立机构健全组织,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党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总工程师、副经理、安全总监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创建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项施工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并对所有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完善各岗位责任制,加强责任心,强化执行力。

2.1.1.3确立分工明确的责任体系。施工现场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安全、环水保保证体系、现场监督体系,分工明确,落实到人,并制定定期检查的制度,进行自查,对查出的问题定人、定时、定措施,确保执行标准不走样,检查有人抓,整改到人头,形成执行-检查-改进-提高的封闭循环链。

2.1.2强化人员配备标准化,为工程施工提供智力支撑 项目管理人员标准化配备、实施架子队管理模式,是强化施工项目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企业社会竞争力,实现工程施工企业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完成企业确定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

2.1.2.1构建结构扁平、职责分明的项目团队。在人员的选配上,集团公司统揽全局,精选精英,实现人员配臵极优化。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设臵项目部、工区两级扁平化管理机构,大力推行架子队管理。在进场之初,我们首先要明确项目领导、各部室、工区以及架子队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工作要点,实现岗位设臵、人员素质满足管理需求的标准化。

2.1.2.2不断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团队整体水平。项目部只有通过专题培训、专业培训、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让全体从业人员全面理解标准、正确运用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做到人人明白,照章行事。并要尽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专家教授前来授课、培训内审员,了解体系运行,选派业务骨干人员参加集团公司、西成公司等培训班等,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到其他项目进行观摩学习,以迅速提升技术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

2.1.2.3推行架子队管理,规范现场作业。原铁道部下发的《关于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对于推行架子队管理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架子队组建工作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规范组建各个架子队,让各架子队均实现“一一五二”配臵,有队长,技术负责人,技术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试验员、领工员,工班长等。在工班施工时,要由架子队技术人员跟班指导作业,要从源头上杜绝以包代管的问题,以规范现场作业,为强化施工安全质量奠定坚实基础。2.1.3坚持现场管理标准化,提升施工现场科学管理水平

施工现场是各种建设要素的集合,是实施标准化管理的载体。现场管理标准化就是将现场管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定量化,把现场布臵要求、检查内容和检查方法等转换为工作标准,实现文明施工,规范建设。中国水电十四局西成客专项目部积极适应客专施工的新理念、新要求,积极推进标准化工地建设,努力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2.1.3.1高起点高标准布局,提高施工现场科学管理水平。现场管理,要本着因地制宜、节约用地、满足需要、整齐划一的原则,对全线的工程进行科学布局。综合考虑生产能力和运距等因素,线下工程共设7座双180/90型拌和站;为避免便道交通受干扰,影响进度,在三大施工区域设臵综合加工厂三座,五座火工品库保证施工顺利进行。2.1.3.2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标准化工地建设工作扎实推进。项目部应通过积极应用标准及其他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并加大对现场管理的投入,把科学管理具体落实到工地的每个环节、每个过程和每个岗位。同时,强化现场监督,督促作业人员严格按标准要求操作,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标准的行为和现象,促使标准深入到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各个部位,把标准转化为全体人员的工作准则,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标准化。

2.1.3.3建立检查评比机制,不断提高标准化工地创建质量。项目部检查应采取每日巡检和每月定期组织一次大检查(创先争优)的形式,每日巡检主要针对现场存在的不足、隐患,重点检查工地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和自控力,要求各工区、架子队派专人及时改正或发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对执行标准不到位或者不执行标准,导致事故隐患严重或重复出现的,坚决按规定严肃查处。每月不定期组织一次文明标准化工地突击大检查,奖优惩劣,检查结果以通报的形式下发至工区、架子队,最大限度地促进工区及各架子队严格执行标准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形成激励先进、鞭策落后、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

2.1.4狠抓过程控制标准化,积极打造客专建设精品

过程控制标准化管理是将标准化的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按照“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形成施工项目过程管理标准,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这个标准进行管理,以达到施工过程中得到有效规范和控制的目的。

2.1.4.1抓重点,强化环节控制。安全方面,应对标段内的安全风险点进行分级管理,其中像福仁山高风险隧道、金水河特大桥等施工应做到紧盯死守、包保到人。同时要加强对大型设备、高空作业、火工品使用、道路交通安全及森林防火等安全重点环节的控制,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质量方面,从源头、从细节抓起,严把源头关和现场控制关,以原材料控制为重点,优化施工方案,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2.1.4.2抓样板,实现以点带面。针对拌和站、综合加工厂、火工品库等大临建设、隧道洞身开挖、初支、防排水、二次衬砌等重要工序,按照上级的要求,对八大工区、各个架子队层层选树样板,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并用于指导标准化工地建设。通过召开的观摩会、交流会、总结会等,表彰典型,鼓励先进,迅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加速标准化工地的推广步伐。

2.1.4.3抓整改,实现闭环管理。对于日常检查发现的安全质量等问题,除及时进行通报外,项目安质部应负责跟踪检查,实现闭环管理,对于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分单位,按照规定严厉惩处。对于反复出现的问题,专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形成一个制度不断完善、工作不断细化、各类要素不断优化的持续改进机制。同时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和首检负责制”,对检查和整改不到位引发事故的,严肃追究检查人员连带责任。2.2项目部落实四化支撑 2.2.1机械化

施工机械设备根据施工需要合理配臵,配套使用,实现效能最大化,推广使用新设备、新工艺,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抓好施工设备的经营管理,盘活资产,提高设备利用率。2.2.2工厂化

推行工厂化施工生产,能集中的不分散,能室内的不露天,流水作业,场地整洁,在混凝土生产、梁预制、无砟轨道板预制、小型构件预制、钢构件加工等方面积极推行工厂化管理,同时做好流程设计、场地规划、职责分工、过程控制,保证产品质量。2.2.3专业化 对于桥梁、隧道、路基、混凝土、预制、铺架等施工生产,组建专业化架子队进行负责,专业化架子队组建专业化班组进行专业化作业;对专业设备,配臵专业人员负责操作、保管。2.2.4信息化

目前,项目部在混凝土生产、试验检测、检验批、进度模块、监控量测等方面均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传递,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及时准确的掌控施工动态,对不利因素及时采取防范、纠正措施,对加强项目掌控、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提供有力保障。三、实施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铁路施工是线性工程,普遍具有工期紧、质量高、战线长、工作面分散的特点。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是一个横向到边、纵贯上下的责任体系。通过这个体系的建立,将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各项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工作加以统筹兼顾,逐项建立标准化的运行机制,明确职责,确定权限,协调关系,达到闭环管理。

我公司这样的非传统铁路施工企业进入铁路建筑市场,从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资源配备、管理手段等方面与铁路施工特点的适应性还有较大差距,配备的项目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行为习惯差异很大,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就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推行标准化建设,让项目管理工作行为规范程序可控,让习惯成为标准,让标准符合习惯,让结果达到标准!

材料标准化管理标准 篇2

1明确目标制度, 强化基础管理

1.1健全制度, 完善程序, 规范管理。学习领会《武汉铁路局武汉铁路局党委关于持续深化安全风险管理确保全局运输安全持续稳定的决定》 (武铁办[2015]1号) 、《2015年机务系统工作安排》 (武机综函[2015]2号) 等文件精神,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物资管理办法》 (铁总物资[2014]332号) 、《中国铁路总公司物资采购管理办法》 (铁总物资[2015]63号) 通知规定, 结合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升级变化以及实际成本计价法核算等工作要求, 清查、修订、完善本部门管理文件、岗位职责、工作标准以及工作流程, 重点解决管理制度宽于上级规章、具体办法措施宽于基本规章、管理职责缺项或无责任人、工作无流程或流程不合理等问题, 并建立规章制度动态管理制度。

1.2强化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管理。 (1) 加强安全风险教育以及适应性培训工作。涉及到劳动安全、新职、转岗以及季度专题培训学习, 要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内容、有学习笔记、有考勤记录、有考试成绩, 杜绝代抄代考现象, 确保人人必知必会, 考试合格。 (2) 强化岗位技能培训管理。科室要向班组下达岗位培训任务, 并组织通过抽问、理论实作考试的方式, 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评估, 理论考试每季度、实作考试每半年开展一次。 (3) 建立职工教育培训档案。实行“一人一档”, 职工的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情况纳入职工个人信息库。 (4) 严格鉴定考核制度。职工日常培训学习情况应与“一体化”考核结果挂钩, 班组长月度考评与班组职工培训效果挂钩, 管理人员量化任务与班组情况挂钩, 实行层层包保。

1.3加强物资管理信息化工作。 (1) 加强信息设备的运行保障工作。按照职责分工, 对硬件及网络环境实现定期巡检, 检查设备工作状态。发现设备故障, 立即按照流程排除或报活, 提高故障处置效率。 (2) 提高信息使用覆盖面。除实现物资计划、采购、供应、库存、调剂、核算等业务环节的闭环管理, 推进与财务计划、生产、质量、技术等内部系统的联通, 加强与物资供应段、供应商等外部的信息互换。 (3) 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及时录入相关数据, 真实反映全段的物资管理活动。 (4) 提高信息有效利用。每月对数据进行提取与分析, 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依据。

1.4加强仓库管理。 (1) 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落实仓库管理各项安全制度, 加强消防设施器材以及装卸和搬运机具使用养护管理。严格落实运输装卸标准化作业, 确保人身安全。 (2) 运用“8S”管理理念, 优化工作作业环境。打造环境整洁、作业通道畅顺、存料区布局合理、料架整齐有序、标示标牌清晰的库区。

2加强业务环节控制, 压缩成本支出

2.1计划管理。一是依据采购预算、库存量、年消耗量, 并根据全年计划检修量、检修机型、修程和必、偶换件目录, 梳理年度物资需求计划制定段年度物资招标采购方案。二是由修程扩大、属地化检修、加装和改造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材料配件新需求, 在明确材料配件技术规格参数后, 及时提报月度或临时计划, 协助物资供应段摸清采购渠道, 缩短待料时长。

2.2采购管理。一是掌握需求计划的执行情况, 了解需求物资采购、到货流通状态。二是到段物资的外观和数量检查、技证和其他入库验收等环节要按照铁总、局、段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做好配件质量跟踪、追溯和供应商不良行为认定、上报工作。

2.3储备管理。一是分类管理、定期盘点, 对重点物资动态进行盯控, 做到不缺料。二是分解下达的储备定额, 落实责任, 定期考核, 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率, 做到不超储。

2.4预算管理。一是提高采购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统筹、合理编制年度采购预算和储备定额建议。二是增强全面预算的执行力。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杜绝无预算或超预算供应。对于应急物资, 要严格按规定程序, 经审批部门调整或书面同意后方可办理执行单台车成本核算管理。机车检修材料配件实行费用计划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控制的“双控”发料制度, 即超定额和超预算均不发料;将材料的使用情况落实到车型车号和费用类型 (必换、偶换或其他) 上, 为消耗统计、成本核算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撑。

遵循“五个标准”选好实验材料 篇3

那么,如何选用好实验材料呢?

一、 科学性

毋庸置疑,科学性应是选用实验材料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这是由小学科学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因为,只有实验材料做到科学性,学生才有可能观察到所要观察的现象,发现所要发现的规律。

教学片断:科学五(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即在水中的沉浮与自身的体积和重量无关,教材以插图的形式告之,可以选用橡皮和红萝卜这两种材料进行实验。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有的小组红萝卜是沉的,有的小组红萝卜是浮的;有的小组原本浮着的红萝卜,切小后居然沉了下去,再切小后又浮了上来……以致在汇报交流时,学生都说“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自身的体积和重量有关”。

问题分析:按理说,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后,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现在,实验中却出现了反常现象,原因何在?是因为选用红萝卜这种材料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本身就不怎么科学。众所周知,由于生长环境不同等原因,红萝卜的密度是很少有均匀分布的。另外,如果红萝卜放置时间较长,随着里面水分的蒸发,那么也会使得密度发生改变。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就是为什么有的小组红萝卜是沉的,而有的小组红萝卜却是浮的,以及出现红萝卜被切小后,反常地出现沉的变浮,浮的变沉的秘密所在。

解决方法:既然红萝卜有着这样的缺点,那教材为什么还选用它呢?是不是编者科学常识的缺失呢?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这有着它可取的一面,那就是红萝卜很容易改变体积和重量,这样通过改变物体的体积和重量来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就容易进行。鉴于此,只要找到一种既有着密度均匀,又有着容易改变体积和重量

的材料就行了。这种材料有吗?有,如泡沫塑料块就比红萝卜更科学。

二、 可控性

实验材料的可控性又称有效性、可行性。实验材料只有做到可控性,才有可能呈现出所假设的实验现象,发现相应的结论和规律。

教学片断:科学五(下)“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教材以插图的形式给出了这样一个实验装置和方法,即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然而,学生按此方法操作后,却没能观察到自己所假设的,即离酒精灯加热部位越近的火柴越先掉下来,反而有时距离远的火柴先掉。

问题分析:按理说,热是由较热的一端转向较冷的一端,离酒精灯加热部位越近的火柴应该越先掉落。可实验中却出现了反常的现象,它的原因何在?其实,原因就出在蜡这种材料的使用,是它导致实验的失败。那教材为什么会建议选用蜡呢?无非是蜡既能把火柴粘在铁丝上,又有着受热后易于熔化的优点,所以学生可以通过火柴的掉落观察到热在铁丝上的传递。但用蜡把火柴粘在铁丝上时,却很难控制每根火柴粘用的蜡都均匀,这样一来给铁丝一端加热后,火柴就不按照热量的传递规律先后有序地往下掉,而是依照粘用的蜡的多少往下掉。

解决方法:既然是蜡的不可控制,导致实验出现了反常现象,那么只要找到一种既可以控制,加热后又易于熔化的材料就可行了。这种材料有吗?猪油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猪油没有蜡那样熔化后易于凝固

的缺点,所以每根火柴上使用猪油的量就能很好地得到控制,这样,实验现象的呈现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 简约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关于实验材料的选用,有着这样一个倾向,那就是希望师生开展的各种观察实验,尽量使用身边的材料、生活中易得的材料。换句话说,也就是实验材料要做到简约有效。

教学片断:科学五(下)“浮力”有这样一个实验,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以及排开的水量。教材以插图的方式,告之了这个实验的方法,即在水槽底部用橡皮泥固定一个钩码,用线绑住泡沫塑料块,先测泡沫塑料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再测出泡沫塑料块被拉入水中的拉力,然后把重力和拉力相加,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测出泡沫塑料块排开的水量。可事实上,由于橡皮泥不能有效地固定好钩码,会出现泡沫塑料块和钩码一起被拉出水面的现象,从而导致实验的失败。另外,由于水槽太大,又没有刻度,实际上是很难测出泡沫塑料块排开的水量,使得接下去对泡沫塑料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量的比较活动也无法进行。

问题分析:说实在的,进行这样一个复杂,有着一定难度的实验,教材给出的参考实验材料,确实是非常简约实用的,这一点不可否认。在实验中,出现操作失败的问题,也并不是因为实验材料的简约而造成的。导致实验的失败,一是弹簧测力计精度不高,二是橡皮水泥未能有效地把钩码固定在水槽底部,三是水槽太大,又没有刻度,很难测出泡沫塑料块排开的水量,四是线容易被拉断……

解决方法:实验中遇到这些问题,解决的方法,还是需要遵循简约有效的原则,即不必一定要购置现成的装置进行实验。如弹簧测力计,教师可以提前调试精确,实践证明,最好选用测量范围为5牛顿的弹簧测力计;橡皮泥固定不牢,可以用双面胶替代;水槽太大,没有刻度,可以用烧杯替代,最好选用500毫升的烧杯……虽然实验材料照旧简约,但实践证明,它的成功率却大大地提高了。

说实在的,小学科学要求实验材料简约有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材料的准备过程,也是在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提升学生实验能力的另一个好途径。

四、 安全性

小学生正处于好动、安全意识淡薄的年龄阶段,再加上科学课是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学科。由此,科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时,在思想上要有安全防范意识,特别是在实验材料的选用和操作上,千万不要出现因操作不当,而发生安全事故。

教学片断:在“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一实验中,当学生用手把密封的一小塑料袋冷水,浸没在热水盆中,约五分钟后,这袋冷水慢慢地浮了起来。根据实验要求,接下去还需把这袋加热的水,捞上来以后放入冷水中,观察它是沉还是浮的?没想到,有学生居然用手直接去捞加热后的冷水,这下可好了,只听见“啊哟”一声,一学生叫了起来,原来这个学生的手被烫伤了……

问题分析:按理说,学生应该有这样的生活常识,那就是不能用手直接去捞加热后的水。事后问该学生,用手直接去捞热水中的塑料袋行不行,该学生非常明确地说,不行。可一到实验中,学生为什么还是“明知故犯”呢?让我们继续听听该学生的心里话,他说,是因为看到教材中的插图,才这么做的。原来课本中的插图,就画着用手直接把冷水放入热水中加热,所以,当冷水被加热后,他想也没想,就习惯性地去捞了。那教师为什么没有注意到呢?可能教师也受此影响,或者没注意到此细节吧!以致出现学生因动作不规犯,导致不应有的伤害事件发生。

解决方法:出现学生手被烫伤的安全事故,让科学教师承担责任,表面看似有点冤,因为教材中的图片也是这么画的。可事实上,一点也不冤,如果教师有过“下水实验”,那他一定知道冷水被加热后,是不能直接用手去捞的。这样一来,就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在指导学生实验时,也会注意到这个问题。其实,实验中出现这样一类事故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科学教师多一个心眼,多一份细心,学生也就不会明知故犯了!当然,关键还是科学教师要先“下水”,在思想上时时有安全防范意识。

五、 环保性

从小就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提升学生素养的需要。作为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材料的选取和使用上要注意环保性。

教学片断:在研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中,每个小组按照要求,都带来了马铃薯。不过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听见“咚、咚……”几十个好好的马铃薯统统地被学生扔进了垃圾桶里。

问题分析:按理说,这些马铃薯还是好好的,最多只能算是被“清洗”了一翻,没想到最后却落个被扔进垃圾桶的命运。也许大家会说,几个马铃薯被扔是件小事嘛!不可否认,的确是件小事。但问题是学生思想中定留着如此意识,长此以往,能行吗?任由其发展,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一旦思想定型了,随之而产生的问题也就来了。可是,为什么学生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不妥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在教师的身上,是教师思想上的疏忽,是教师环保意识的欠缺,导致学生不恰当行为的产生。

材料标准化管理标准 篇4

农机管理标准化是加强农机管理,提高机械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二0一二年,团农机工作以“两高一优”农业生产为宗旨,以农机标准化管理为中心,结合本团实际开展农机工作,促进了团场农机管理标准化活动持续、健康、稳步发展,为我团的农业生产发展做出显著的成绩。现将我团一年来加强农机管理开展标准化活动情况作一汇报。

一、团场概况:

团土地总面积18万亩,可耕面积8万余亩,现有耕地面积近5.89万亩。农作物主要以棉花、小麦、玉米、油葵、葡萄为主,全团农机化合一连队5个,现有大中型拖拉机 台,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120台(架),采棉机 台,农机工作人员80人,其中:农机管理干部6人,农业科1人,大中型拖拉机专业驾驶员74人。全团农业生产环节除棉花打顶、残膜回收未全部实现机械化,其它环节均实现农业机械化。

二、开展农机标准化活动情况

(一)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1、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整体发展水平为主题,着力推进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节本增效、畜牧园艺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五大工程,全面实施农机管理标准化,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技术,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建立健全推进农业机械化 1

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

2、农机信息化建设:为抓好农机信息化管理,团场给农业科安排了专职农机信息员,负责农机化信息化的采集、宣传和统计工作,了解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对我团农机的技术培训、标准化管理提供了信息平台。

3、着力抓好中心库区规划及建设工作:2012年团把中心库区规划及建设纳入团党委重要日程,在原有农机库区、停放带的基础上,计划在一连老机务库区原址建一座中心机务库,面积60亩,服务功能齐全。规划设计已完成,但由于团场资金紧张,库区工作没有开始实施。

(二)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农机工作顺利开展。

1、党委重视:我团十分重视农机工作,2010年团党委下发《团关于鼓励购买180型大马力机车优惠政策的通知》。在此政策的引领下,现已购纽荷兰1804型拖拉机 台,淘汰联合整地机作业,购置动力粑1 台(架),并体现其优越性,极大的调动农机工人的购买新机具的积极性,使我团农业新技术使用、农机具更新改造、田间作业质量、服务质量有较大空间提升。2012年下半年计划购置200匹马力以上机车3台,使全团机车、农机具更新率达到95%以上,农机具配套达到1:3以上,农业机械新度系数达0.8以上。

2、组织建设:为加强农机管理工作,团党委给各农业单位配备了一名机务副连长,并从塔农大招聘了农机技术员,对我团农机工作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为我团农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规范管理:农机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我团始终坚持五统一,五规范的管理。2012年团下发《团农业机械作业

程序制度化管理规定》、《团田间作业质量标准及处罚规定》、《团田间喷药质量标准及处罚规定》、《农机副连长百分制考核规定》,规范队伍建设,确保了农机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

(三)狠抓检修质量,保证技术状态完好

1、严格要求:为切实抓好农机具检修工作,团下专文对农机具的检修标准、完成时间及奖罚措施做了具体安排布置,确保农机具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2、保证质量:坚持机具常年维修制度,做到用后及时维修保养,使拖拉机达到“五净、四不漏”,农具达到“六不三灵活一完好”。在农机具技术保养方面,全团各单位机车都能按操作规章办事,按技术规章保养、调整、使用。通过检查验收,全团秋季备耕农机具检修工作已完成,5台采棉机除部分配件未到位,其他检修、灭火器更换工作已结束,合格率98%以上。

3、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1)落实农机具检修保证金制度。即在团年终兑现时,团计财科预扣单位主管领导3000元、分管领导2000元、每台大中型拖拉机机车组2000元的维修保证金。

(2)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在检查验收中,对保质保量完成检修的单位给予奖励3000元、2000元,优秀机车组奖励200元。对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检修的单位,罚款5000元,连长承担40%,主管农机工作的副连长承担60%。对检修检查中不合格的部件有一处罚款50元。对不参加或不按团规定进行检修、保养、检审验的机车组,团将取消2012年农机服务工作量。

(3)为保证农机具有良好的技术状态,团对农机检修工作分阶段进行检查、评比,设立红旗评比台,对优胜单位进行展示、宣传、奖励,并在年底物质文明考核中给予加分,对差的单位进行曝光、处罚,在年底物质文明考核中给予扣分。

(四)加强监督检查,保证作业质量。

根据农业生产技术要求,制定各阶段各种作业质量标准、措施、检查方法。对田间作业质量达不到标准的机车组给予200—2000元的经济处罚。工作中及时召开作业现场会,对作业质量好的单位、机车组给予奖励,授予流动红旗。上半年对5个单位、40个机车组评比,优胜单位2个、优胜机车组8个,奖励金额5000元。由于管理措施到位,提高了机务工人的积极性和服务意识,保证了田间作业质量。

(五)增加农机投入,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

1、我团立足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质量与效益相统一,按照兵师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积极引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整体发展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2年上半年,团购置754机车 台,投入资金36万元;购置1804型拖拉机 台,投入资金 万元,购置播种机 台(架),精量补种点播器种机 套,投入资金10万元;购置动力耙5台(架),购置翻转犁2台(架),投入资金 万元;上半年国家购置补贴资金 万元,完成购置补贴资金 万元。余额为下半年采棉机、大马力拖拉机实施补贴。

下半年计划购置采棉机2台,大中型拖拉机 台及配套农机具,计划投入资金 万元。

2、为提高农机工人购置新型农机具的积极性,提高农机工人收入,2011年团下发《团调整农机作业标准亩价格的通知》价格由 5元/标准亩,调整到11元/标准亩,犁地 元/亩、平粑地 元/亩、播种 元/亩、残膜回收计划1 元/亩。保证了农机工人收入在5万元以上,为我团农机化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奠定

了基础。

(六)加强农机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

为提高农机工人的思想和技术素质,我团在去冬今春利用空闲时间对机务工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培训,培训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农业部第四十二号令、四十三号令、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安全驾驶操作指导、春播前对大中型拖拉机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田间作业质量标准、农机具维修使用与保养、农机人员道德修养,培训人员620人次。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了机务工人的整体素质,为我团农业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重视农机监理,确保安全生产。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是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法规为标准,以监理促管理,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为保证我团农机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团农业科与各单位代管监理的农机副连长签定了责任书,层层抓落实。

1、制定“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大对农机单位的道路、田间场院等农机作业场所重大危险区段的监控力度,预防和控制特重大农机事故的发生。

2、对辖区的大中型拖拉机、小四轮进行造册登记,摸清机车技术状况,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活动,查处黑车非驾、证照不符、无张贴反光膜、超长超宽、载人等严重违法、违规现象。2012年田间路查364人次,查处违章车辆35人次,分别进行批评教育和罚款处理。

3、夏收工作团下发了《团“三夏”工作安排》明确收割质量安全检查验收标准。对外来机车检查“三证”齐全,签订安全责任书,缴纳安全保证金1000元,保证夏收安全无事故。

4、2012年农机检审工作、驾驶人员上岗培训工作已基本结束,检审率达98%以上,全团农机工作无一事故发生。

三、下步工作安排

1、做好新增采棉机驾驶员的培训工作。

2、对喷药机械进行改造,为机采棉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3、积极引进大马力机车及配套农具,做好机采棉及配套工作,促农业增产,农机增收。

4、积极购置园林牧草机械,提高我团园艺、畜牧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通过几年来的实际工作,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加强农机标准化管理,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农机工作的整体水平才能不断提高,相信在团党委的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上全团广大机务工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团的农机标准化活动在制度化,标准化的方向上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团农业(机)科

材料标准化管理标准 篇5

4.23.1.2 有病案工作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

有病案工作流程。

有人员培训的规划。

有参加病案专业继续教育的记录

病案管理人员均接受规范培训,并有记录。

4.23.2.4 有临床科室自查及主管职能部门督查,有整改措施。4.23.2.5 对未归的病案有催还的实际记录。

4.23.3.1 保护病案及信息安全性有措施,有应急预案

有防止丢失、损毁、篡改、非法借阅使用的相关制度。有回避与保护患者隐私的规范与措施。

病案库有防盗、防尘、防湿、防蛀、防高温措施。

病案科工作人员知晓应急预案及处臵流程。4.23.4.1 有病历书写的相关培训与训练计划。4.23.5.1 有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编码培训计划。4.23.6.1 有病案服务管理制度,有明确的服务规范与程序。

有回避与保护患者隐私的规范与措施。4.23.7.1 有电子病历系统建设方案与计划。

4.23.7.2 对由文字处理软件编辑、打印的病历文档有明确的管理规定。

材料标准化管理标准 篇6

为规范井下周转材料管理标准,提高回收及复用效率,减少提升及运输影响,特制定《XX煤矿井下周转材料库管理及码放标准》,望相关单位遵照执行。

一、管理标准

1、管理分工:经管科负责井下周转材料库的管理工作,机运队负责井下周转材料库的协管工作,各区队为井下周转材料库的直接使用单位。

2、责任划分:

(1)经管科负责井下周转材料库的日常检查、月末清点盘库、周转材料库管理标准的制定工作;

(2)机运队负责井下周转材料库的卫生清洁、材料车辆运送、材料入库出库验收登记,并配合经管科管理井下周转材料库;

(3)各区队在使用井下周转材料库时,负责材料分类整齐码放,材料装卸车后负责卫生清理;

3、井下周转材料库准许存放材料类别

(1)管材:2寸注浆管、3寸风水管路、4寸风水管路,6寸风水管路、4寸PE排水管、6寸PE排水管、Φ315瓦斯抽放管路、Φ315瓦斯抽放管路弹簧管、Φ315瓦斯抽放管路三通弯头。

(2)轨道:22kg*4m、22kg*8m、22kg*10m、30kg*4m、30kg*8m、30kg*10m、道岔。

(3)其他:道木、挡车杠等规整材料。

4、井下周转材料库存取材料规定

(1)井下周转材料库实行分区管理,划分区域有:轨道区、管质管路区、PE管路区、瓦斯管路区、道木区、其他材料区。

(2)入库的管路上不得带有螺丝、三通、接头等管路附件;弯曲、报废、改造管路,严禁存放于井下周转材料库,由责任单位装车升井入矸石山材料库。

(3)小于4米的直道、弯道严禁存放于井下周转材料库,大于4米的弯道要单独放置,积累一定数量后,集中处理升井。

(4)入库的道木上不得带有道钉,报废道木严禁存放于井下周转材料库;

(5)入库的挡车杠不得带有气缸。

(6)装卸车期间必须保持现场不得遗留相关杂物,避免不了的杂物,装卸车结束由装卸车单位及时清理。

5、井下周转材料库材料入库管理标准:按照要求回收周转材料→联系机运队电机车司机运输材料车辆至指定地点→卸车→清理现场卫生→机运队人员现场确认达标后到井底调度站登记入库台账→经管科日常查看台账记录月底汇总。

6、井下周转材料库材料领用管理标准:根据使用数量装车→清理现场卫生→机运队人员现场确认达标后到井底调度站登记出库台账→经管科日常查看台账记录月底汇总。

二、码放标准

1、码放原则:根据材料种类分区分类码放,外观横平竖直,码放稳固,安全可靠,装卸单位装卸料期间,保持现场卫生清洁;

2、码放空间限制标准:码放高度,不超大巷红色腰线;码放宽度,距离轨道沿不得小于0.8m;两垛材料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2-1.5m;码放材料时避开顶板淋水区域;

3、普通道木码放标准:一层横放一层竖放,每层7-8根,整齐稳固安全可靠,横平竖直,可接地;

4、油浸道木码放标准:横向放置每层5-6根,迎风侧和面向行人侧保持整齐,可接地; 5、6寸及以下管路码放标准:2寸、3寸、4寸、6寸的4米管路分类码放,现场有铁撑子,按照铁撑子规距码放,无铁撑子,用同类规格道木代替,横向码放数量一致,整齐稳固,安全可靠,横平竖直,不接地;

6、Φ315管路码放标准:按照“4332”标准码放,最下层为4根,最上层为2根,整齐稳固安全可靠,两头齐,可接地;

7、轨道码放标准:横向码放数量一致,用相同规格道木当撑子,横平竖直,整齐稳固安全可靠,不接地;大于4米的弯道单独放置,集中处理,横向码放,可接地;

8、材料牌悬挂标准:材料牌上沿与腰线一齐,放置于材料垛的右上角。

三、其他要求

1、各区队在材料车辆运输到位后及时卸车,分类码放,并负责清理现场卫生。

2、机运队配合经管科负责井下周转材料库的协管工作,现场出现材料管理问题,机运队配合经管科落实责任单位,如落实不出责任单位,相应材料问题由机运队协助整改。

3、上述标准如有违反,按《XX煤矿材料管理制度》进行处罚。

经营管理科

材料标准化管理标准 篇7

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 充分推动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品更新换代, 做好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 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 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 7月5日, 工信部制定了《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提出到2015年要完成200项重点标准制修订工作, 立项并启动300项新材料标准研制, 开展50项重点标准预研究, 争取覆盖“十二五”规划提出的400个重点新材料产品, 基本形成重点领域发展急需的、具有创新成果和国际水平的重要技术标准体系;新材料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提出20项新材料国际标准提案, 推进若干国际标准的立项和制定, 在稀土新材料、稀贵金属材料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新材料产业标准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实现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基础标准的相互配套、紧密衔接。力争通过3年努力建立起一个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相适应, 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

力推六大新材料领域标准化

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积极推动高纯金属及靶材、稀贵金属、储能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新一代非晶材料、精细合金等重点标准制修订工作, 成套、成体系制定并发布稀土永磁、发光等功能材料标准, 抓紧研制材料性能测试、成分分析、标准样品等基础和方法标准。完成催化材料、靶材等40项重点新材料标准制修订工作, 提出80项重点标准研制计划, 开展5项重点标准预研究。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重点研制高温合金及耐蚀合金、耐蚀钢、特种不锈钢、工模具钢、轴承钢、齿轮钢, 轨道交通用铝合金、特种镁合金及钛合金等产品标准, 进一步完善金属材料超声探伤、无损检测、力学试验等配套基础和方法标准。完成核电用钢、耐蚀合金、钛合金等30项重点新材料标准制修订工作, 提出40项重点标准研制计划。

先进高分子材料。制定发布丁基橡胶等特种橡胶及专用助剂、聚酰胺等工程塑料及制品、电池隔膜、光学功能薄膜、特种分离膜及组件、环境友好型涂料以及功能性化学品等一批重点产品标准, 完成测定方法、通用技术条件、应用规范等配套标准制修订。完成功能薄膜、特种橡胶等领域65项重点新材料标准制修订工作, 提出110项重点标准研制计划。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研制电光陶瓷、压电陶瓷、碳化硅陶瓷等先进陶瓷, 微晶玻璃、高纯石英玻璃及专用原料, 闪烁晶体、激光晶体等产品标准, 加快材料杂质检测、试验方法等配套标准制修订步伐, 强化配套标准研制。完成特种玻璃、氮化硅陶瓷材料等领域50项重点新材料标准制修订工作, 提出30项重点标准研制计划, 开展5项重点标准预研究。

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定完善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标准, 加快制定发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相关标准, 积极研制树脂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品标准, 研究复合材料分类方法标准、性能测试标准、专用原料标准等配套标准。完成高端玻璃增强纤维等10项重点新材料标准制修订工作, 提出30项重点标准研制计划, 开展10项标准预研究。

前沿新材料。及时开展前沿领域标准预研究工作, 协调、优化关键技术指标, 重点围绕纳米粉体材料、石墨烯、超导材料及原料、生物材料及制品、智能材料等产品, 完成5项重点新材料标准研制工作, 提出10项重点标准研制计划, 开展30项标准预研究, 紧密跟踪国际新材料技术标准发展趋势, 提前做好标准布局。

另外, 《计划》还提出, 以高强钢筋、功能性膜材料、特种玻璃、稀有金属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领域标准为枢纽, 面向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领域对新材料的需求, 构建上下游联合、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标准制修订与实施机制, 提高新材料标准适用性, 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选择重点新材料领域, 在部分有条件的地区, 开展重点新材料标准应用示范专项工程。依托部省合作机制, 积极推动地方新材料标准化工作, 以新材料标准为依据, 探索开展新材料产品认定达标工作。

五大措施确保新材料产业大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 加强对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协调有关部门、地方、协会及企业, 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 将新材料标准体系建设与地方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有机衔接, 积极引导本地企业积极参与新材料标准制定和实施。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各有关行业协会及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要主动做好标准化技术归口, 组织重点生产企业、用户单位、研究机构, 结合新材料重点产品, 做好新材料标准起草及技术审查, 加快重点新材料标准研究及制修订。要主动加强行业沟通协调, 做好上下游衔接。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技术活动, 推动重点新材料标准国际化。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新材料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 简化标准立项手续, 加大跨行业、跨领域标准立项协调工作, 优先将重点新材料标准列入计划。加快原材料工业现行标准复审修订步伐, 不断提高标准总体水平。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标准化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围绕重点新材料标准需求, 组织开展专项标准预研究及研制工作。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和标准化组织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提交国际标准提案。

加强标准化人员队伍建设。建立新材料产业标准化专家队伍, 开展新材料标准实施推广、新材料标准技术方法等培训, 培养一批熟悉专业技术、掌握标准化方法、精通国际标准制定规则与程序、外语水平高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材。支持地方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新材料标准培训和标准宣贯, 提升标准化从业人员业务能力。

材料标准化管理标准 篇8

[关键词] 标准 企业标准化 管理标准 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90%以上企业属中小型企业,它们正从创业型企业向管理规范的企业转变,怎样完成这个转变?无数的理论界人士和企业界人士正在思考和实践着此问题。企业界普遍做法是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来规范企业管理,笔者认为,规章制度是传统的管理工具,管理标准才是现代管理工具,企业应该学习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有关企业标准化的各级标准,建立标准化管理机构,引入标准化管理职能,应用管理标准,对企业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一、管理标准重要概念解读

1.标准

我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GB∕T 20000.1—2002)对“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2.标准化

我国国家标准GB∕T 20000.1—2002对“标准化”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3.企业标准化

我国国家标准《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 15496—2003)对“企业标准化”的定义是: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4.企业标准体系

我国国家标准GB/T 15496—2003对“企业标准体系”的定义是: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企业标准体系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组成。

5.管理标准

我国国家标准《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 15498—2003)对“管理标准”的定义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我国国家标准GB/T 15498—2003对“管理事项”的解释是:管理事项主要指企业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经营管理、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质量管理、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环境管理、信息管理等与技术标准相关联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管理标准具有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标准的自然属性反映企业生产过程的自然规律,表现在标准中的规定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符合人机系统运转的规律,符合生产力合理布局、要素优化组合和建立正常秩序的要求。管理标准的社会属性反映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表现在标准中的规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正确处理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有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6.管理标准体系:我国国家标准GB/T 15498—2003对“管理标准体系”的定义是:企业标准体系中的管理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二、我国企业管理标准应用现状分析

1.标准化基本知识缺乏,没有对企业标准化进行科学的管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主要还依靠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不熟悉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有关企业标准化的各级标准,没有标准化管理理念,不能对企业标准化进行科学的管理。具体表现形式有,没有标准化管理部门,没有建立系统的企业标准体系,没有引入标准化管理职能。

2.重技术标准,轻管理标准

由于质监、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有技术标准,比较重视技术标准,力图通过技术标准稳定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但大部分企业不太重视管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关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还停留在规章制度层面。

3.重贯标形式,轻实效

近几年,我国掀起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热潮,本来是好事情,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搞认证并不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目的是为了广告宣传的需要。结果是,按照国际标准建立起来的这些管理体系和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不能有效地融合,相互脱节。

三、管理标准应用策略探讨

1.正确认识管理标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创业初期成败的关键是:识别市场并开发合适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发展中期成败的关键是:管理规范化的能力,即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使企业平稳有序的运营;企业发展高级阶段成败的关键是:企业文化。我国很多企业正处于发展的中期,规范化是当务之急,所以,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的建立十分重要,传统管理企业的观念依靠管理制度,现代观念依靠管理标准。

企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部分。我国国家标准《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 15496—2003)中,明确指出“企业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以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笔者认为这一句话不正确。“企业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反映了我国企业标准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很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企业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数量要远远超出技术标准。

2.建立标准化管理机构,对企业标准化进行科学的管理

标准化是一门学科,是企业的一项管理职能,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此问题。企业对标准化进行科学的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学习标准化知识,培养标准化管理的意识。企业领导应该带头学习标准化知识,认识到标准化管理职能对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作用,有决心对企业标准化进行科学管理,对企业标准化管理给予大力支持,号召全体员工学习标准化管理知识。②建立标准化管理机构。企业应根据其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活动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标准化机构,配备标准化管理人员。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设置独立的标准化管理机构或者在其他部门设置标准化管理岗位;标准化工作应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管理者统一管理;在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确定负责标准化工作的人员。③建立企业标准体系表。企业标准体系表是促进企业或事业单位的标准组成达到科学完整有序的基础;是一个包括现有和应发展的标准的全面蓝图;是推进企业产品开发、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优化生产经营管理、加速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企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所有标准都在上级标准化法规、本企业的标准化规定和本企业的方针目标及各种相关国家法规的指导下形成。④制定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或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有关标准化工作体制、标准化规划、标准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信息搜集、标准化培训等问题的标准化管理标准或管理制度。做好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制度保障也是十分重要的。

3.用现代管理标准代替傳统的规章制度来管理现代化企业

当前,在企业中,大量的规章制度正对企业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企业管理的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的采用,传统的单纯依靠规章制度管理企业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加强管理的需要。现代化企业要求以管理标准代替规章制度,使企业管理实现科学化和标准化。

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有其共同点,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①系统性的差别。规章制度多为针对管理工作的一般程序、要求和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规定,没有与实施技术标准紧密联系起来。同时,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多由各主管部门提出,这样往往会出现各项规章制度不协调的情况。管理标准体系表由企业标准化管理部门统一制定,所有标准由企业最高管理者统一发布,十分注意企业各项标准之间的互相协调一致和接口管理。②可行性和可考核性的差别。制定管理标准,严格按照制定标准的程序制定,有可行性和可考核性的要求,即在内容上,能定量的一定要定量;有期限要求的要规定期限要求;不能定量的也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避免使用虚词、套话、标语口号式词句,使管理标准具有可行性和可考核性。而企业规章制度定性的多,定量的少,要求不明确,可操作性、可考核性差。

4.应用国际管理体系标准及其思想和方法,搞好企业管理标准体系建设

近年来发布的国际管理体系标准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HACCP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和GMP食品生产的卫生规范。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都是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的一部分。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这些管理体系标准,吸收总结了当前各国先进的质量管理等管理理念和方法,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因此,企业如能将其很好地领会并结合企業实际情况加以贯彻实施,对提高企业的各项管理水平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企业在整体标准化管理中,特别是应用管理标准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些国际管理体系标准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例如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的互利关系是很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在标准化管理及管理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都可以借鉴应用。

5.以标准化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塑造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一个企业从组建开始,乃至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都在孕育、锤炼和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就会形成巨大的内在驱动力。就短期影响来说,它能够鼓舞员工士气,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从长期发展来看,它能造就团结、有战斗力、智慧的集体,使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在竞争中取胜。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要不断地给员工灌输“按标准办事光荣,不按标准办事可耻”的思想。号召全体员工学习标准化知识,使用标准,实施好标准,让员工知道标准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个“道理”后,再不断地强化,员工就会自觉地把此“道”转化为“德”,使“按标准办事”成为习惯,成为日常行为规范。

标准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改善工作效果,麦当劳和肯德基等洋快餐之所以做得好,就是因为它们有全球统一的产品标准、管理标准和员工工作标准。对企业的标准化科学管理,重视企业管理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可使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对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永山:采用ISO9000、ISO14000国际标准实现管理创新[J].中国标准化,2005,(4)

[2]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标准化通典·企业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3]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化工作手册[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上一篇:浅谈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下一篇:老师的“味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