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末复习方法

2025-0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方法(精选9篇)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方法 篇1

1.明确学习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学习计划则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蓝图。古人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成为学习的管理者:

第一:学会自主学习

作为中学生,应学会逐步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成为一个管理学习者。就要在学习上能自律,自觉的学习。比如记好笔记,就是自主学习开始。(补充知识:笔记要注意格式、内容,注意以下方面:记录、简化、背诵、思考、复习环节。)

第二:提高学习效率

讨论:造成学习效率低的原因?(如做事拖拉,无计划,学习习惯不好等)

学习的过程包括很多环节,学习的效率就蕴涵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只有把握好每个环节的质量,如课前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科学安排时间

随着中学学习科目的增多,难度增加,科学的安排时间十分重要。首先要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总体上的规划,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时注意要遵循以下原则:弹性原则、自然原则、增强原则。

3.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我们刚才一直在谈论关于在校学习的问题。其实学习对我们来说不仅包括通过在校的途径获取知识,还应包括从其他途径掌握知识。我们也要学会一些常用的获得知识的办法。

高二地理图文结合的有效复习

正确处理点线面关系

在地理复习策略的运用上,应认真抓好“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首先是点,即《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点和考点,这是复习的基石。这些考点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元素,逐个落实这些考点,就能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考试时,若能将试题快速返回教材、检索到相应考点,便能事半功倍。

其次是线,即人地关系这条主线。这是学科功能的重要体现。高中地理教材集中讲述了当前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人口与环境三大问题,考生应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现实表现和解决措施,树立科学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与环境观。

第三是面,即以地图为截面,培养考生的读图、绘图能力。

小提醒:说到“点”,除了知识点、考点外,考生还应注意热点。高考不回避社会热点,近年的文科综合测试以热点材料作为试题的切入口已成为一大趋势。因此,在复习中以热点为载体,并将之题型化处理,达到学用结合的目标很有必要。考生应以社会热点为载体,培养应用型能力。比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航天基地、沪宁杭和环渤海与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中东地区、美国金融危机等热点和焦点。

加强知识内在联系

通过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可以发现所有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规律:“取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这就要求复习应回归课本,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

有了地理基本知识后,就能以此为知识的生长点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能够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造。地理课本中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造。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系统、图像系统、练习系统三者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成为该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

有的考生在复习课本时,只重文字,忽视图像,不看课后练习,而高考以能力立意,往往又与图像、课后练习有关联,这样就会出现知识弱点和盲区,在不该失分的地方失分。因此,后期复习不可忽视图像和练习部分,更应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小提醒:复习课本时,一定要建立起知识网络。例如,复习“气候”时,可以从气候的四大因子: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展开联想。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可能拓展其外延,尽量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这样,知识才能转化成能力。

宜将图文有机结合

高考考查考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思维能力及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设置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显著特色。因此,夯实基础和培养能力是整个地理复习过程的两个根本着眼点。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及高考的要求,地理复习必须注意图文结合。

图像考查是地理高考题的主要特征,所以考生要学会运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形态、地形、河流分布及政区边界等方法进行区域定位。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的配合,地理教学就无法有效地展开。因此,复习时,考生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更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掌握绘制相关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的配合,地理教学就无法有效地展开。因此,复习时,考生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更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掌握绘制相关地理图像的一般技巧。

小提醒: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要具有“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地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的能力,获取有效信息成了解题的关键之一。为此在认定图表材料时应该仔细、完整,做到“看清一切图文信息”,不丢掉任何一个信息点,包括容易被忽略的图例、注记、标题说明等。

保证题量提高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试题以问题立意入手,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要努力体会地理学科的思维特点,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科学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保证每天都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是考生必须防止沉溺于“题海”而不能自拔。

为此,考生应有计划、适度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试题,以培养答题的感觉。建议考生对众多的复习资料进行精选,最好有针对性练一些几年来各地的高考真题,通过做题培养答题的思路,通过做题检测自己答题的准确性,在精细方面下工夫。同时将最近一段时间做过的模拟题、仿真题进行整理,适当汇总一下最近自己常见的知识漏洞和解题方法的不足。

对于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课本知识的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采用“练习———找到出错原因———回归课本———再练习”的复习模式,让弱点不再弱。□小提醒:对不同的题可以采取不同处理方式,有的题要一步一步认真解答,而有的题则可略去复杂过程,或干脆“看题”,即寻找解题思路而不动笔。对超教材、超教学大纲的偏、难、怪题应坚决放弃,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掌握复习的主动权。

学好高中地理的五步骤

1、确定目标,制度计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同学们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同时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制定计划。学习目标有远期、中期和近期三级目标,为了便于检测、指导同学们训练以及了解地理教学大纲中课程安排的特点,应以近期目标为主。要求同学们在教师帮助下明确自己在一个单元需要学习什么,知道能力水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和自己采取怎样的办法措施等,每个单元目标实现以后(不论实现程度如何),都要及时进行学习小结,分析成败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运用“制定目标计划—学习—目标检测—总结—调整学习策略”的模式,经过3至5单元的训练,使之成为同学们的学习行为习惯。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同学们接触新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预习能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预习质量,避免预习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同学们可以采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预习模式。例如:《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与城市》中的第一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是什么(人口)→怎么样(增长和分布)→为什么(影响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是什么(环境问题)→怎么样(表现与分布)→为什么(产生的原因)。同学们也可以采用分步骤预习的模式。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几个黑体字标题,从中可以了解教材讲了几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二步,根据每一个标题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大体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一般情况下,对重点和难点,教材都给予较多的文字叙述和图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础上,确定预习重点—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对一般内容快速阅读,重点和难点内容则应详细阅读,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关键,从而在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对“新教材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中的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预习,教材有三个黑体字标题,反映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商业;然后从三大标题后的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可确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可作为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把预习重点放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两大问题上。

当然,预习方法,要不断尝试,力求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例如:预习时作简要的笔记,将重点知识画线,疑难知识打问号或作标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课堂专心听课

听课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释疑解难的主渠道,是学习常规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好课。同学们听课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学们听课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眼到要求按照老师的意图,或看黑板,或看课本,或看地图等;耳到要求认真听课;手到要求或记笔记,或勾画课文重、难点,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读、朗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五到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使眼、耳、手、口四者并用,并协调一致,高质量地完成听课任务。同学们听课要带着疑问听,要特别关注老师是怎样讲解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知识,解决疑难,更要学会掌握知识,解答疑难的方法。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地理课堂笔记。

做课堂笔记可采用三法:⑴标记法:把老师授课中的着重点,在课文文字内容密切处画上红线、红圈等标记。⑵见缝插针法:让学生在课文空白处记下老师授课时的注释,或者分析判读图像的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点。⑶归纳重点法:在笔记本上重点记录教师授课时对相关地理概念的解释,对相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进行归纳的要点、知识拓展点以及解答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记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一是记录老师的板书,这一总分是笔记的主要内容;二是根据老师的板画,在笔记本上动手绘制一些内容重要的简单图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冷、暖锋天气图,水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三是记录老师讲解的典型范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要花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教材、听老师讲解、思考问题和做课堂练习等活动,所以,同学们做笔记要遵循简而精的原则,避免只顾做笔记而忽略了其它课堂活动。

4、课后及时复习和作业

复习和作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及时巩固预习、听课所获知识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人类的遗忘规律,复习和作业需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来说,在复习完相关教材内容,笔记的基础上,再来独立完成作业效果较好。

5、搞好单元目标检测、总结工作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方法 篇2

为了加强区域地理复习效果, 构思区域地理复习总的思路如下:在哪里———定位、分布;有什么———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特征;怎么样———主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进行分析, 有时还需要注意历史来源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原因;怎么了———评价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怎么办———预测发展方向或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使自己对各个区域的认识能够向纵深发展, 深化对区域特征和成因理解。

由于区域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记 (如湖泊、河流等) 地图等为“背景”,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背景”材料, 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对试题涉及的区域进行准确的认定。所以“区域的定位———在哪里?”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在哪里?如何定位?我们一般引导学生掌握好以下地理位置, 以复习中亚为例:

一、位置与范围

1. 地理位置。

(1) 经纬度位置:最主要部分东经50°E―80°E, 北纬40°N―50°N。

(2) 海陆位置:深居亚欧大陆内部, 距海较远。西起里海东与中国为邻, 北接俄罗斯, 南与伊朗阿富汗毗连。

2.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 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自古即成为各民族迁徙、征战和融合之地, 也是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

(2) 古代的“丝绸之路”:东起我国长安 (今西安) —河西走廊—天山和昆仑山脉, 经中亚, 西亚抵欧洲黑海、地中海沿岸。

(3) “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经过的地区:陇海—兰新—北疆—中亚—欧洲西部。

明确区域位置后, 通过分析一个分区的自然条件 (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水文、自然资源) 、人文状况 (包括人口、民族、宗教、农业、工业、交通、城市) , 让学生知道如何分析某个区域, 从而能够让学生把区域地理涉及的自然方面、人文方面的内容落实到相应的地图上, 为区域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亚的地形特征

1. 地形地势特征:中亚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东高西低) 。

2. 分布:

(1) 东南部:是帕米尔高原地势高峻海拔5000米左右, 以高山气候为主, 多山地冰川和高山湖泊、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2) 东部:天山山脉山体高大, 绵延到我国新疆境内; (3) 中西部: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 (4) 北部:哈萨克丘陵。

三、中亚的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 特征:中亚气候冬冷夏热, 降水稀少。成因:深居内陆, 距海较远, 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自然景观: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

原因:由海陆位置决定。

(2) 分布:大部分地区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气候。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西南部的卡拉库姆沙漠为世界著名的大沙漠之一。

四、中亚主要河流湖泊

1. 著名的河流:

(1) 额尔齐斯河 (外流河) ; (2) 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等以内流河为主。

2. 内流河特点:

(1) 流量小; (2) 流程短; (3) 流量从中上游到下游水量逐渐减少; (4) 有结冰期; (5) 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冬季容易出现断流, 有春汛和夏汛。

3. 外流河:

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我国阿尔泰山, 流经哈萨克斯坦, 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汇入鄂毕河, 注入北冰洋。

4. 著名的湖泊 (多内流湖、咸水湖) : (1) 里海; (2) 成海; (3) 巴尔喀什湖。

五、中亚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工业部门

1. 工业特点:

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的探明储量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本区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棉毛纺织工业、地毯编织和畜产品加工业也比较发达。但是木材缺乏, 许多机械制品、轻工业产品需要进口。

2. 石油、天然气的分布与生产:

中亚是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蕴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东岸及湖底。

在了解了这一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后, 顺势导入“怎么了”这一环节, 引导学生分析该区域的存在怎样的自然环境问题或者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在复习中亚这一区域时, 就可以结合材料顺势提出问题:

材料:“咸海”的变化:咸海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 面积6万多平方千米, 原来是重要的渔业基地。近年, 威海一带的气候越来越恶劣, 夏季更热, 冬季更冷, 一年到头, 狂风不止, 滩地上空盐粒飞舞 (被称为“白风暴”) , 对人体健康和农田危害很大。据科学家估计, 如不采取有效措施, 威海将从地球上消失。

出现了问题, 就会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有所影响, 也就引入了“怎么样”“怎么办”这两个环节。总之, 通过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样、怎么了、怎么办这些环节, 可以使学生在加强知识前后联系的同时, 还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事物进行归类、整理、归纳、概括, 找出其中的规律, 化繁为简, 有助于学生强化对区域特征的理解。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方法 篇3

Appreciate的用法(Unit 6)

【原句】If we learn to accept change and appreciate what is new and different, we will be well-prepared for whatever the future may have in store.

如果我们学会接受变化,学会欣赏新的、不同的事物,我们就能有准备地迎接未来带给我们的一切。

【精讲】Appreciate是动词,常表示“感激,感谢”,后接名词或动名词,但不能接动词不定式,如: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timely help. 我们非常感谢你及时的帮助。

I appreciate your making the effort to come. 我很感谢你尽力赶来。

注意:同appreciate类似,后面只能接动名词的常见动词还有advise、mind、miss、finish、consider、suggest、enjoy等。

【精练】I really appreciate ______ to relax with you on this nice island. (2004上海)

A. to have had time B. having time

C. to have timeD. to having time

【解析】B。Appreciate 和enjoy、mind、suggest等一样,后面不可以接不定式,但可以接动名词。

要点8

Break down和leave的用法(Unit 7)

【原句】AIDS is a disease that breaks down the body's immune system and leaves a person defenseless against infections and illnesses.

艾滋病是一种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对感染及疾病丧失抵抗能力的疾病。

【精讲1】Break down可表示多个意思:破坏,捣碎;(机械等)出故障,损坏;(人)身体出毛病,(健康)衰弱;起化学变化。

【拓展】Break构成的常见的动词短语还有:

break away from... 从……中脱离,与……断绝关系

break in(强盗等)强行闯入,侵入;打断

break into 闯入,侵入(建筑物)

break out(火灾、战争等)突然发生,爆发

break through 突破(障碍、包围等)

break up 破坏,破裂,与人分手

【精练】Dr. Frank failed many times but he finally ______ to find a successful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A. broke offB. broke up

C. broke downD. broke through

【解析】D。四个选项均为break构成的动词短语,但根据句意:“Frank医生失败了很多次,但他最后终于取得突破,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选D。

【精讲2】leave + 复合宾语,表示“让……处于某种状态”,常见的有:

leave sb. doing sth. 让某人一直做某事

leave sth. + adj. 使某事处于某一状态

leave sth. to be done 事情有待解决

leave sb. to do sth. 让某人去做某事

【精练】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left everybody ______. The doctor could not find a cure for AIDS.

A. disappointingB. disappointed

C. satisfiedD. exciting

【解析】B。题中考查的是leave sb. + adj. 的用法。首先看后面的一句“医生找不到任何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方法”,自然,前面提到的“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不是大家期望得到的,排除C、D。A、B两项都为形容词,指事物用disappointing,表示令人失望的;指人用disappointed,题中指人,选B,“实验的结果令每个人都很失望。”

要点9

Recommend的用法(Unit 8)

【原句】Many hospitals recommend that we use the letters DRABC to remember what to do when we have to think fast.

许多医院建议我们使用DRABC这五个字母,来记住我们必须快速思考时要做的事。

(注:DRABC是Danger、Response、Airway、Breathing、Circulation这五个词的缩写。)

【精讲】Recommend作动词,意思是“劝告;建议;介绍;推荐”。作“劝告”或“建议”讲时,常构成短语:recommend doing sth./ recommend sb. to do sth./ recommend sb. sth.,如:

I recommend you to do what he says. 我劝你照他说的去做。

I recommend buying this dictionary. 我建议买这本字典。

Can you recommend him to the manager? 你能把他推荐给经理吗?

注意:类似recommend这样一些具有“命令、要求、建议”等含义的动词,如后接宾语从句,则从句的谓语动词用动词原形或“should + do/be”。常见的这类动词还有:suggest、demand、insist、order、command、advise、request、require、propose等。此外,这些动词相应的名词形式,如后接表语从句或同位语从句,从句的谓语动词也常用“(should) + do/be”来构成虚拟语气。另外,当这些词用于“It is/was + 过去分词 + 主语从句”结构中时,从句的谓语动词也常用“(should) + do/be”来构成虚拟语气,如:

People recommend that a modern hospital(should)be built. 人们建议建一所现代化的医院。

I suggest we (should) go shopping together and look for a nice pen. 我建议我们一起去逛街,找一支好钢笔。

He made a suggestion that we (should) go to the seashore for a rest. 他建议我们去海滨休息一会儿。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 篇4

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了地理学科的整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认为:(1)如果懂得了基本结构中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其它类似的事物;(2)把一件事物放进构造好的模式里,就不易忘记。地理科学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结构”则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从某种角度看,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结构,促进地理知识的系统化,以达到最终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

2.重视地理图像

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应充分应用地理图像,努力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一定的地理知识表象,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3.利用地理技巧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按照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规律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记忆方法在地理学习中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就像训练其它技能一样,记忆能力也可以经过训练而达到快速、准确、持久的目的。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也先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可贵的记忆方法,例如口诀、歌谣、谐音等记忆法,都是些很成功的记忆方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4.重视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信心、愿望和兴趣等。对于生理健康的人,都有记忆能力,而且潜力巨大,但善于利用它的人很少。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不同的地理教学手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只要学生愿意学,主动去学,那么记忆地理知识的潜能就能够得到充分挖掘。

5.及时复习和练习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总是先快后慢。这就要求教师及时组织复习,利用课前提问、阶段测验等方式反复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高二地理八种记忆方法

一、字头记忆法

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

二、综合法

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三、用地图学地理法

【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教师指图讲课时,学生一定要注意看图,不要自己看书,或是做别的事情。教师指图讲课,事先是经过充分备课的。他会把图中的知识直接指给学生,避免学生费时间走弯路地自己去查找。

四、谐音记忆法

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

五、识图记忆法

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功。

六、简化地图法

简化地图法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通过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和反映动态、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

七、归类记忆法

纷乱的无条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记忆的。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如山脉、河流、岛屿、湖泊等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

八、比较法

它用于对同类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问,进行异同比较。比较总是根据一定目的,按确定标准作比较,常用形式是列表。

比较法对理清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学了七大洲的地形特点之后,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立项作比较。

高二地理期末教学反思 篇5

赵娜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而,需要不断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从而改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跨度大,实际应用强。今年,我执教高二文科班地理。针对高考文综中,地理是门难度较大的科目,我认为改进教学方法,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因而,针对本学期区域地理的学科特征,我决定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反馈的四方面进行改进。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开心,学的踏实,学的起劲儿。

一,改变教学观念:

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教师讲授占用整个课堂大部分时间的观念。让学生发挥主动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就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多鼓励学生,支持他们的想法。使每节课都有某位或某几位学生成为班里的“提问明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优化教学方法:

针对区域地理中涉及的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地理事物特征,需要机械记忆,而不用理解,可采用竞争的手段教学。如,将班里四组同学分别代表四队,教师提问,让学生迅速抢答。分组积分,最后评估高低。此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的评价。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三,完善教学设计:

现在学生存在底子薄,基础差的问题。因而将课程设计为难易相结合的形式。少讲解,多做课堂练习,使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贯穿方法。帮助学生达到轻松记忆的效果。情景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并加以夸张的肯定和好评。四,重视教学反馈:

学生的层次不同,对于所有学生用同样的标准,未免有些强人所难。这样会限制学生的进步或打击他们的自信。因此,不能千篇一律。

在课堂上,反馈越多,不一定就是完全不会,是好学的表现,应该鼓励。反馈越少,不一定就是完全听懂,应加以注意,查漏补缺。在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高二地理期末——日本教学设计 篇6

高二地理组 熊细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

2、了解日本的岛国,多优良港湾、多火山地震等地形特点。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日本的资源及经济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

2、学会比较本区东西部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 教学重点】

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

2、日本的工业分布

【 教学难点】

日本的资源与经济发展

【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等相互结合

【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日本

一、自然地理特征-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山地岛国

(1)人多地狭的岛国 国土组成: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国四、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3900多个岛屿)组成,其中北方四岛: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诸岛仍被俄罗

2斯所占。面积狭小(37.78万km),人口超亿的国家,2006年达1.27亿人,(2006年3月31日,日本国内人口数量为1亿2705万5025人)。人口稠密,22平均密度达336人/km。(我国人口平均密度约为140多人/km)。

(2)地形“四多”:多山地、港湾、火山、地震

多山地丘陵:占国土四分之三以上,平原狭小,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

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横滨最大海港,神户第二大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多火山、地震:被称为“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因处于大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带上,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峰。有感地震平均每达1500多次(即天约4次)。(3)季风显著,海洋性强:

日本位于温带,气候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由于深受海洋的影响,沿岸又有强大的日本暖流流经,年降水偏多且分配均匀,气温的年较差也较小,海洋性特征非常显著。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4)河流:多为山间河流,特点:地势落差大,流程短,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5)自然资源:森林和水能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

二、人文地理特征

(一)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

(1)发展条件

不利:①矿产资源缺乏,日本本国缺少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石油99.7%,天然气96.4%,煤炭95.2%,铁矿100%,铜矿99.8%,棉花100%,木材55.1%)。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②国内市场狭小

有利:①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②较高的科技水平,③以及岛国多深水良港等有利条件,(2)发展策略(措施)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出了一条“加工一贸易型”经济发展之路。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目前中国在进口、出口和贸易总额上均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神户和横滨是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日本的工业地带(3)主要工业带

日本拥有深水良港和便利的海上运输业,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颁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图)。

(4)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

(5)主要工业城市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皈、神户、北九州,并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城市带。除了传统工业以外,日本还发展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境较好的九州岛,故九州岛有“硅岛”之称。(6)著名城市与人口迁移

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人口有12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国内和国际交通的枢纽。那里有高速铁路(时速200千米)通往名古屋、大阪等城市。筑波——科学城 种子岛——宇航中心

硅岛——九州岛,电子工业中心 人口迁移:向领土南北两端

(二)、渔业发达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有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饵料丰富,鱼群密集,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除此之外还拥有远洋捕捞船队,沿海和陆上的水产养殖业也较发达。鱼是日本人的重要食品。

日本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

(三)、农业单产高(侧重生物技术与水利)

日本的耕地很少,人均耕地不到0.l公顷,同时由于耕地的地块小,农业生产方式大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发展生物技术,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平原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水热保证,稻米产量达到自给。丘陵地区多栽培蔬菜和果树,但仍需大量进口。

(四)、填海造陆和地下街道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填海造陆的传统,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京、大饭、名古屋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密集,土地极为紧张。为了解决建设工厂、车站、码头等用地不足问题,日本采取填海办法,人工造陆1600多平方千米,成为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地区还向地下发展,兴建了地下街道、商店和铁路。日本是地下街最多的国家。

【课堂巩固】

中国与日本是亚洲的邻国,但是近现代的两国关系却充满着荆棘、曲折,甚至血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一月份的等温线分布图:

(1)描述日本一月份的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7分)

答案:分布特征:太平洋沿岸与海岸线平行;日本海沿岸向高纬度凸出;中部地区向低纬度凸出;南北等温线的数值相差很大,达16度。(3分)影响因素:东部:海路热力性质差异和日本暖流

西部:洋流的影响

中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地形 南北相差较大:纬度因素(4分)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4分)

答案: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科技发达;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2分)

不利条件:国内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2分)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亚局部图

(1)图中A地冬季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B地,而B地的酸雨危害却比A地严重,试用所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原因。(10分)

答案:A地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陆性强,(2分)冬季盛行干燥的西北风,降水少,(2分)酸雨危害较轻;B地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洋性强,(2分)冬季降水较多,(2分)且西北风把A地大量酸性气体输往B地;(2分)酸雨危害较重。

(2)C国在经济发展中积极东进,A国却大力开发西部,试从人口、经济、资源分布角度分析原因。(10分)

高二期末数学期末反思与复习攻略 篇7

高二上学期数学主要学习必修2与选修2-1,复习攻略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复习必修2.

一、基础知识

必修2涉及到的概念与定理有:

(1)空间几何体:典型多面体(棱柱、棱锥、棱台)与典型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公式、球面距离、点面距离、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三视图、直观图;

(2)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平面的三个公理、平行的传递性、等角定理、异面直线的概念、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线面平行的概念、判定定理、性质定理;面面平行的概念、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线面垂直的概念、判定定理、性质定理;面面垂直的概念、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异面垂直、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与二面角的概念(不同版本出现时间略有不同).

(3)直线与圆: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斜率公式、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斜截式、一般式、两点式、截距式)、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些公式(两点间距离公式、中点坐标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常用的拓展知识与结论有:截距坐标公式、面积坐标公式、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外一点的切点弦方程;直线系与圆系的相关知识等.

想不起来,或者不太清楚这些概念与定理的,赶快翻翻教材和笔记吧.

二、重难点与易错点

重难点与易错点部分配合必考题型使用,做完必考题型后会对重难点与易错部分部分有更深入的理解.

(1)多面体的体积转化及点面距离的求法;

(2)较复杂的三视图;

(3)球与其它几何体的组合;

(4)平行与垂直的证明;

(5)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6)直线方程的选择与求解,特别要注意斜率不存在的直线;

(7)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8)直线系相关的问题.

高二期末数学教学反思

备课

不要贪多和赶进度,要考虑学生接受程度,太快了,学生跟不上会丧失学习兴趣的。

备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做题时,要考虑学生可能会怎么想,多批改作业,发现疑难点,注意要是让学生复述重点知识,批改作业中有认真总结疑难点的,但讲着讲着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了。

自己在备课的时候,先把重点列出来,熟记于心。

两次将公开课的经历告诉我平时全英授课的重要性,考虑到我们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我自己的水平,全英授课时是一个遥远的愿景,但我打算课前写出英文上课稿,上课学生听不懂的地方呢,再翻译一下,尽最大努力用英文。

还有错题反馈,本节课要有上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如果是知识点讲解,那以习题的形式在PPT上展示。试验过两周,学生回答不是太好,但是还是能让他们意识到复习的重要性的。

如果是习题练习,同样是错题重做,学生还是会错好多,我总是生气,然后批评他们。学生学了不会的时候,不要再抱怨,而是想,不会才要学,一遍就会都是神童了。

上课

第一节课一定要说好纪律的事情,课前三分钟准备好要拿的东西,科代表选择负责且成绩好的,最好性格活泼开朗,一个科代表就够了,两个的话一定要找两个关系好的,不容易产生矛盾。作业的要求完不成的后果说清楚。根据课程安排,收发作业时间严格控制。

要有起立的仪式,站立让学生有进入上课状态的意识和行动,下课起立,让他们懂得礼节,而不是铃一响就跑了。

而且一开始就要告诉他们规矩:老师说下课,才是真的下课。

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速,讲得太快学生跟不上。不能连续20分钟自己光讲知识点,学生会犯困,要随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板书要突出重点,词汇的拓展贯穿每个环节。重点写到左上角,词汇可以写一竖列。清晰明了。

如果是套题,四篇阅读理解,重点讲一篇,长难句分析,词汇,题目思考方向。其余学生自己讲,先讨论,让他们做好讲的准备。

如果课堂上碰见违纪的同学,把对其他同学的影响降到最低,不发火但也不纵容,下课一定严肃处理,处理不了再交给班主任。对事不对人,发脾气会给学生你针对他或她的感觉,会形成对峙的。

下课铃响,停止上课,起立再见。每节课最后能给学生留下至少5分钟的时间回顾所学,可以学生总结的方式结束,并布置好下一节课要做的准备。

作业的布置

以背诵为主,练习为辅。高中课业多,尤其英语练习以选择题为主,学生很容易为了应付作业而选择抄袭,课下背诵,课上做题,但因为课上时间有限,所以要精选习题。

小组分层布置作业,效果良好,把学生根据学习成绩分为4个小组,分别做阅读、造句、背单词、练字的任务,安排好组长。可以设置奖励措施。

教研

认真倾听,虚心学习。

观摩教学视频,取长补短。

实践探索

高分是我们的主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的目标,我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有所提升,高一写英语周记比较难,高二没有实施。曾经实施数月的自由演讲,有学生背诵了一段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片段,也有学生唱英文歌,后来学生关注点都放在放歌上了,再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自由演讲,要戴着脚镣跳舞,形式和时间严格把握,语言的准确度可以放松要求,提高其积极性。

最后,总结一下与学生相处的原则:

尊重,不大声怒喊学生的名字。

换位思考,学生犯错了,先从他的角度考虑一下原因。

公平,成绩的好坏和性别,都得在提问时考虑到。

高二学生期末复习计划 篇8

1、按照考试范围完成所有知识点的复习。

2、加强学生对基本观点、慨念的识记、理解;加强学生解读材料和信息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联系时政;加强学生对开放性试题的解题能力和技巧的培养。

3、力争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

二、复习范围

思想政治高一经济常识上、下,高二哲学常识上下及时事政治

三、复习步骤和方法

1、基础知识复习:

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应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才能灵活运动地解决实际问题。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这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用来系统复习的时间较短,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复习巩固。对此教师所要做的工作是,抓住重点知识点,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根据教材内在联系,可采用比较法,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掌握5

(1)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设计针对性强的试题,帮助学生练习巩固,利用课余时间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与辅导。

(3)通过默写,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

2、专题复习。

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部分时间里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3、模拟练习。

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结合历年的高考题及统考题,搜集相关的信息汇编成高质量的试题。

要注意的问题有:

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选时政热点训练.

四、课时安排

1、基础知识复习两周

2、专题复习一周

3、模拟练习一周

高二历史期末复习计划

期末考试在7月2日—7月3日,历史在第一天的下午,再出去会考的时间,从6月1日算起实际只有9节课的时间,其中利用高考前的两节课上完新课,6月9号开始复习,最多只有七节课的时间复习。计划四节课拉线索,三节课讲解习题及学生自己看书。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探索、发展及挫折

1、十月革命的胜利

2、苏联的建设:十月革命后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确立、参加二战、战后的恢复、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的解体

3、东欧各国在二战后走上人民民主专政的道路,确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各国的改革,东欧剧变

4、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第二节:世界格局的变化

6

1、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三节:二战

1、二战前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2、法西斯三国轴心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3、二战的爆发及初期的战况

4、二战的转折、重要的会议及结果、影响

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一战后的发展及1929-1933的经济危机

2、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

接下去的四节课以巩固练习为主,主要渗透一些解体方法的指导。找学生谈话,注意制定复习计划。

高二语文期末总复习(二) 篇9

教案总第96-98

教案审阅人:张玉娜

--------------------________ A、第一节中“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表达了对大海的依恋。

一. 选择题(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B、“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从大海的角度写诗人的感受,视大海为知己。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要求的选项选出。)C、“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歉意,不应该产生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逃离大海的想法。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 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D、第一至第四节为一个层次,抒发了对大海的热爱之情。第三册语文期末总复习

(二)5、选出对《致大海》的语句解析不当的一项()。

_-_--_-_--号---学--------_线_--_-_--_-_--_-_--_-_--_-_--_-_--_-_--_-_--名---姓----_--_-_--_-_-__封-_-_--_-_--_-_--_-_--_-级---班-------_-_--_-_--_-_--__密_-_--_-_--_-部---系-----

2、《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萧红,是一位现代 作家。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用的。

3、《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 和 两个中心意象。

4、《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 脍炙人口的诗篇,是 派诗歌的代表作品。是《致橡树》的作者,她是 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5、裴多菲,(国)爱国诗人和英雄。普希金,民族的伟大诗人。

6、《故都的秋》全文按 的方式安排结构。、、、是作者对故都之秋自然风物特点的概括。

7、《致橡树》通过“一棵树”对“另一棵树”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 观。

8、《致大海》是普希金的 主义代表作,歌颂了大海的奔放和崇高,把大海看作 精神的象征。

9、《赤壁赋》的作者是苏轼,他写了两篇赋,我们学习的是第一篇,又称。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每题1分,共10分)

阅读诗歌,判断下列赏析的正误。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

4、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中,“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5、《再别康桥》起笔三个“轻轻的”表达了诗人不愿惊扰康桥静谧温馨的一腔柔情,为全诗奠定了轻柔缠绵的基调。()

6、《致大海》中,把“我”分别比喻为“急流”“荒林”等,把自己的爱人比喻为“小鱼” “小鸟”等,运用“博喻”的手法,为读者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爱情。()

7、《致橡树》中,作者以“一棵树”对“另一棵树”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

8、《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9、《致大海》写在诗人与尤丽亚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之人表白爱情的诗。()

10、《故都的秋》写了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了对江南之秋的向往之情。()

五、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乎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

蔚志升2017-2018学年第1学期16学前A语文教案

教案总第96-98

教案审阅人:张玉娜

--------_-_--_-_--_-_--_-_--_-_--_-_--号---学---------_-_--_-_--_-_--__密_-_--_-_--_-部---系-----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哀.吾生之须臾

3、下列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是这样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4、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B.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5、苏子用水与月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6、填出下列各句的作者:()

甲: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A、曹操、孔子 B、曹操、老子 C、苏轼、孔子 D、苏轼、老子

(二)、朗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7、下列意象中不属于作者否定的世俗的爱情观当中的是()

A、凌霄花 B、痴情的鸟儿 C、春雨 D、橡树

8、诗人在表述“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还是不够的”这一爱情观时,采用的意象是()

A、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B、鸟儿 泉源 险峰 凌霄花 C、鸟儿 泉源 险峰 日光 D、鸟儿 日光 春雨 凌霄花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作者否定的爱情观的是()

A、极力攀附的爱情观 B、只知依附的爱情观 C、一味奉献的爱情观 D、独立平等的爱情观

10、诗中女主人公形象是木棉,对诗人之所以选择木棉而不选择花朵来表达情感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因为木棉是作为树的形象和橡树站在一起的,跟橡树具有同样的地位和人格。

B、诗人所追求的是独立的个性、平等的地位。

C、诗人追求的是一种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的爱情观。D、花朵虽然漂亮但不如木棉高大。

六、作文题(30分)

上一篇:盐城乡村旅游swot分析下一篇:竞选学生会文娱部部长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