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工作方案(推荐5篇)
示范区工作方案
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为贯彻落实《xx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探索xx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致力“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建设幸福xx,结合xx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要求紧紧轻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格局。我省生态环境优良、生态区位重要,经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批复,已经全列入了我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xx县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级生态县”、“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优越的生态环境是我县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最好的财富。全面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有利于提升我县在全省、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地位,形成发展新优势;有利于提升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全县人民的幸福指数;有利于巩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屏障,打造昌抚一体化后花园;有利于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体制体制创新,率先走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新路。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关乎xx未来。为此,我县务必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打赢绿色崛起的决胜仗,为全市、全省、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二、示范定位
紧紧围绕xx山脉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发展全县域生态旅游、全县域有机休闲农业,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纯净xx”,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欠发达山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努力为中部欠发达山区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绿色发展模式。重点建设四个示范区。
——武夷山生物多样性及森林流域环境保护示范区 一是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林地和湿地保护,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强化河流水库管理与保护。二是加强对水源涵养区、河流源头区和湿地的保护,建立严格的河湖管理与保护制度。三是加强自然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继续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污水配套管网工程,促进污水再生水利用。四是积极推广农业面源和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适用技术,农村清洁工程全面铺开。五是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完善防灾减灾系统,加快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救援等体系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一是全力打造全县域生态旅游景区。打造“全县域生态旅游”是推进xx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xx要进一步巩固和凸显生态和文化特色,围绕产业融合、景区建设、旅游服务、旅游文化、旅游品牌、旅游富民“六个第一”目标,力争xx旅游综合实力位列位居全国全省前茅。二是全力打造全县域有机休闲农业区。有机农业是xx的传统优势产业,是xx农村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时期,xx要坚定不移地以发展有机农业为方向,全力打响xx白茶、有机果蔬、有机大米等绿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幸福家园示范区 以“纯净xx”建设为引领,在新的起点上高水平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完善住房、交通、教育、卫生、通信、商贸等基础设施,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居民的文明素养;推进依法治县,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使全县秩序井然,风清气正。
——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示范区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生态审计制度、乡镇林场县直部门生态考评制度、生态环境执法权集中执法制度、生态保护“山河长”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筹措及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县域生态补偿机制,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
三、建设目标
有步骤、分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努力实现一年开好局、三年见成效、六年大发展。
一年开好局:到2015年年底,《工作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分解到位,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和组织协调机构建立健全,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制定出台,专项整治全面启动,全县域上下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与合力。
三年见成效:到2017年各项目标顺利实现,部分领域和区域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全面实施,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深入人心。
六年大发展:到2020年,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开发格局全面形成,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绿色生产、低碳生活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在若干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建设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绿色发展模式。
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按照“农村园林化、园区城市化、城区景观化、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对全县各功能区进行科学定位,合理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积极探索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的“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探索整合相关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科学划定并落实用地、产业、生态等管控边界红线,形成合理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布局。分功能区建立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强化生态功能价值,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构建以园区、城区、景区、园区“三区”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园区承载低碳工业,发展食品加工、木竹精深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大力引进高科技、低能耗、零污染项目,对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严格把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工业集约高效发展。城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加快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景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包括库区、山区、城镇、乡村。景区植被必须严格保护,水体维护清纯自然,农业注重绿色生态,使全县城乡处处有景,全境建成一个4A大景区。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建设生态旅游和养生度假区
一是发展生态旅游业: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深入挖掘xx苏区文化、百越文化、畲族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高品位规划建设十大重点景区和100个精品景点,大觉山、九龙湖、法水温泉、方家山、清凉山、马头山、新月畲族民俗村、华南虎野化放归基地、石峡竹海漂流、高阜古文化旅游区等重点景区建设扎实推进,xx生态旅游声名鹊起,成为“xx风景独好”的重要内容。到2020年,全县可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以上。
二是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测定,我县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3万个/立方厘米、最高达36万个,是天然的“森林氧吧”。为适应现代人追求健康长寿的市场需求,我们充分发挥空气纯净、水质纯净等优势,着力规划打造国家级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国内理念最先进、环境最优美、设施最完善、服务最人性的生态养老示范区。目前已规划生态养老项目5个(法水温泉、御龙湾、九龙湖、方家山、马头山),规划总投资70亿元,预计到2018年,全县拥有生态养老床位总数可达1万张。
2、发展现代有机观光农业
一是发展有机农业:注重高层次设计,编制完成全县域有机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依托纯净的空气、水质和土壤,因地制宜发展有机休闲农业。到2020年,全县农产品中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将超过90%以上,xx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真正实现有机农业的全县域和农副产品纯绿色。
二是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借助丰富的生态资源、林下资源优势和高品位有机农业资源优势,按照“一核四区九庄园”,[“一核”即以嵩市镇和马头山镇的抚州(xx)有机农业科技园为核心;“四区”即有机高效种植区、有机特色养殖区、有机休闲农业区、有机林下经济区;“九园”即御龙花园(马头山镇)、七彩竹楼(高阜镇)、白鹭岛(高田乡)、石峡竹海(石峡乡)、一亩茶园(嵩市镇)、畲族民俗园(乌石镇)、台湾风情园(鹤城镇)、清音农业度假山庄(高阜林场)、法水贡鱼休闲山庄(嵩市镇)]的总体布局,积极拓展现代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到2020年,全县 “农家乐”超过200家,上规模的农业观光园超过30家,创建xx省4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5个以上。
3、推动大众绿色创业
一是大力发展面包产业:通过全力打造xx面包产业园,并依托这一具备国际水平的发展平台,加快推动xx面包的品牌化、标准化、国际化,预计至2020年,xx面包在全国的品牌连锁经营店将超过2000家,每年为国内外培训面点烘焙技师20000人以上,xx真正成为全国烘焙产业的聚集地。
二是发展绿色服务业:围绕xx生态旅游、健康养生产业的发展,大力培育有机农产品加工体系,积极扶持旅游配套服务业发展,努力实现旅游发展与全民创业的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4、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是建设文明城市:按照“旅游城市、文明市民”的要求,持续开展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和“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等评选活动,注重在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争做“美德少年、文明小使者志愿服务”等道德实践活动,全面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市民、文明机关”等创建活动,促进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全方位。二是建设平安xx:2009年以来,xx县连续二届被中央综治委命名为“全国平安县”。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更加注重关切民声、改善民困、化解民忧,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三是建设生态城镇: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功能定位,依托山水城镇、秀美村庄的生态特色,坚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推进生态城镇建设。xx县城区先后被评为“xx省园林城市”和“xx省森林城市”,全县7个乡镇全部成为省级生态乡镇、其中5个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四是建设秀美乡村:按照“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持续深入开展城乡垃圾清理、拆除乱搭乱建、清理乱埋乱葬、规范广告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和水库水质专项整治、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广大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逐步提升,多次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和“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先进县”。五是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大力弘扬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消费观念,让绿色生活成为公众自觉自律的行为,努力在全县形成爱护自然光荣、勤俭节约光荣、绿色低碳光荣的社会氛围。
5、打造智慧xx 强化信息支撑,以城市综合管理、旅游综合管理、政务平台建设需求和应用为导向,加快推进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城市建设管理、旅游综合管理和电子政务网上审批从粗放型向智慧精细化转变,打造全国县级智慧城市建设样板。
(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1、推进节能降耗
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制,严格节能标准和节能监管。工业领域,重点推进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建筑领域,大力推广应用可再生、绿色建筑材料。交通运输领域,大力倡导和推行公共交通出行,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公共机构领域,制定城市综合体、公共机构办公场所等能源使用定额标准和效能标准,推行街道和楼宇能源智能管理系统。
2、加强水资源节约
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和水资源管理监测系统建设,确保水资源有效利用。节约用水是减少废水排放的最直接途径,要从严控制废水排放,推行阶梯水价制度。推进一批企业节水技术改造项目,节约工业加工用水。实施农业用水优化措施,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改变大水漫灌的灌溉模式。推进宾馆、餐饮、洗车等服务业落实节水措施,推广节水技术、产品,严格计划用水管理。
3、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林地保护制度,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继续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等工作。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和投资强度要求,推进项目入园和标准化厂房建设。深入开展建设用地专项清理,依法收回闲置土地,保护土地资源,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
(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强化森林资源保护
加强林地和湿地保护,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林地和湿地保有量任务。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加大中幼林抚育力度,有计划、分片区启动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和珍贵阔叶林培育工程,调整和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提升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严格控制森林采伐,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依法依规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秩序稳定。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争取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建立健全天然林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大对林业的投入,稳定和增加地方财政对造林项目的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森林资源培育。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生态自然修复等措施,最大限度将宜林荒地荒山、陡坡耕地、疏林地、非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变为有林地。推进生物多样性物种资源调查、监测、预警和评价体系建设。全力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生态县,打造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样本,保护和建设好泰伯森林公园和九龙湖湿地公园,建设武夷山脉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和研究基地。
2、强化流域管理与保护
加强对水源涵养区、河流源头区和湿地的保护,建立严格的流域管理与保护制度,加快推进抚河、信江源头水系综合整治工程为重点的堤防建设和生态整治,切实维护流域健康。建立健全河湖采砂管理约束机制,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规范河湖开发利用行为,加强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以提供清洁淡水、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的小流域治理重点工程,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3、加强自然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
继续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污水配套管网工程,促进污水再生水利用。积极推广农业面源和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适用技术,农村清洁工程全面铺开,按照“户分类、村收集,县、乡(镇)处理”的模式,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无害化处理力度。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抓紧制定监督管理细则,建立以限制入河排污总量为控制核心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实施危旧矿山及闭坑矿山治理和恢复工程,支持有条件的矿区申报矿山公园。
4、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实施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升级重点工程,加强温室气体排放制度建设,开展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完善防灾减灾系统,加快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救援等体系建设。
5、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以“净化、绿化、美化”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和扩大城市绿地、水域、湿地空间,着力推动城镇湿地公园和绿化工程建设。统筹城乡环保设施建设,推动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垃圾收运体系向城乡结合部延伸。防治噪音污染,设置城市禁鸣街道,重点区域、重要时段禁止噪音干扰居民工作和生活。推进秀美乡村和新农村建设,实施高速、国道、省道等干道沿线乡村“六化”综合整治和乡村改造提升工程,努力建成一批美丽宜居村镇。
6、开展生态移民搬迁和生态扶贫
对居住条件恶劣的深山区、地质灾害区、库区回水区和生态敏感区居民,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向工业园区、城镇和中心村集中,确保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
7、集中开展八项治理
成立八个专项整治工作组,由分管县领导当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制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重点抓好以下专项治理工作:①开展砂石采运销专项治理。河湖采砂严格按规划、定区域、限规模进行,实行定点、定量采沙,严禁无证开采,严格控制运输超载和砂石外运。②开展森林资源保护专项治理。坚决打击破坏森林、林木、林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古树名木的违法犯罪行为,严禁任何形式的采割松脂,庐山西海沿岸、高速公路、省道可视范围内,禁止毁林开发。逐年减少森林采伐指标,达到少砍树或不砍树。同时,鼓励靠山吃山的林区林农整体搬迁出来。③开展城市污水管网专项治理。用两年时间完成城区截污管网的建设和污水管网排查整治,建成较为完善的雨污分流管网体系,确保污水收集率达到95%以上,实现主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目标。④开展河湖流域水资源专项治理。禁止工业、农业、服务业生产污水,城乡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和湖区;严禁损毁河湖堤岸,河流属地政府应加强对堤岸的巡视和维护,在河床及堤岸两侧安全范围内的施工开发要履行严格的报批手续。⑤开展农业养殖污染专项治理。实施养殖业专项整治,对属于禁养区的一律搬迁或关停,限养区内的责令做好污水达标排放;禁止新、扩、改建规模养殖场,限养区和可养区内不能做到达标排放的一律关停。⑥开展矿山污染专项治理。对全县矿山开采和加工进行全面清理和监管,对不能达标排放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实行关停。大力整治船滩大理石粗放开采和加工,强制实行达标排放政策,逐步淘汰花岗石开采行业。加快取缔以粘土为原料的砖瓦窑,造成水土流失、环保不达标的一律关停。⑦开展黄标车淘汰、车辆停放专项治理。按有关规定淘汰不能达标排放的机动车,严管城区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试行停车收费制度,确保城区道路通畅、井然有序。⑧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治理。集中整治城区毁绿种菜、燃放烟花爆竹、餐饮业排烟、建筑工地扬尘、装运余土泼洒等问题,全面提升宜居指数。
(五)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1、倡导生态文明行为
深入开展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增强全社会践行生态文明的凝聚力。积极开展“绿色回收”活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积极推行绿色出行计划,推动家庭垃圾分类处理计划,引导绿色消费,推进政府绿色采购,推行无纸化和绿色节能办公。组织好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节能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
2、传承发展生态文化
充分挖掘、保护和弘扬xx生态、苏区、百越等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活动中心、规划馆、博物馆以及其它文化科技场馆传播生态文化。引导实施一批生态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生态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做大做强生态文化产业。
3、开展各类生态创建行动
实施生态家园创建工程,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县。生态创建在全县乡镇实现全覆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工程,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和秀美示范乡村。大力开展绿色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建设一批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和绿色家庭,形成一批以绿色示范单位为主体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六)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1、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评机制
建立科学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生态审计和全县目标管理考核生态评价方案,逐步提高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权重,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罚的重要依据之一。实施与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相挂钩的领导干部约谈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2、建立生态保护山河长制度
积极创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机制,探索建立了四级“山河长”负责制,构建“县委书记担任全县总山河总长,乡镇场书记任区域山河区长,村委会书记担任片区山河片长,村小组长担任山河组长”的山林、河流保护管理责任体系。
3、全力推行生态环保综合执法
积极创新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制度,探索实行生态环保综合执法,着力将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部门有关行政执法权统一到环保部门进行综合执法,努力做到生态环保执法反应迅速、受理及时、执法规范、处置有力,着力解决多年来环保领域多头执法、交叉执法、执法不力、执法无力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环保刚性、效能和执法威严。
4、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制定出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财政转移支付补偿方式,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县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探索产业生态补偿机制,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承担相应的生态补偿责任。
5、严格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有关地方性法规。实行严格的污染物源头控制制度,严格落实新建项目环保准入机制。制定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标准,落实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办法。加强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能力建设,推动开展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完善环境举报投诉受理处置机制,制定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创新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健全法律援助机制,推进环保法庭建设,鼓励公众参与环境违法监督。
五、保障措施
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要大力弘扬实干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协调配合,抓好推进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成立xx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相关县领导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2、加强统筹协调 县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县发改委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要迅速启动我县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和项目包装工作,使更多的项目进笼子,努力争取更多的中央和省、市资金支持。县直各有关部门是方案实施的行业责任主体,要密切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强对乡镇本行业工作的指导和支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组织开展试点示范,协调推进重大政策落实、重大资金争取和重大项目建设。
3、加强宣传动员
集中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意义和重点举措,营造全社会合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搭建宣传平台,主办或承办一些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联的宣传活动,不断提升武宁生态建设的影响力。
4、加强资金整合
在加强政府投资的同时,积极整合上级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投资,有效破解生态文明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5、加强督促落实
2014年, 江西省全境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同时, 在赣州市多年的调控和努力下, 部分县市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赣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足发展, 需要从保护环境、树立绿色文化新理念、创新制度等方面着手, 用共生的理念理解生态文明和城市的关系, 通过物联网技术感知环境变化, 及时发现周边存在的问题, 努力建设智慧生态城市。
一、城市共生理念分析
共生本身是指两种不同生物间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共生关系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经过大自然上亿年的竞争淘汰而形成的系统。将共生引入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剖析城市与自然生态共生的关系, 可以为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我国古代的依山傍水、洞天福地等理想情景描绘的就是人居环境和自然的共生关系。既然要求城市与生态环境共生, 就要求它们之间是互利的关系。
共生城市应该是一个生态多样化、功能结构复杂的城市, 它必然要求城市内生物的多样性、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循环利用等, 并且共生城市内的各元素都是共生的、共存的, 这些指标都需要得到保护和管理, 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 物联网技术能够运用各类传感器组建网络感知周围环境中各类信息的微小变化, 这项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上述指标的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1]。
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分析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平衡。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的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不能违背经济规律、不能违背社会规律。以前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是绝对不可行的。如若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对开发结果不作处理, 最终都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造成资源匮乏、环境质量恶劣。赣州市是有名的“稀土王国”。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赣州掠夺式地开采稀土资源, 环境污染严重, 有些县甚至破坏了超过70%的耕地。稀土的不良开发, 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而不是利益。2011年稀土营收329亿, 但是投入到环境治理的费用高达380亿, 代价昂贵。因此, 必须引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导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社会发展是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就需要摒弃以往的污染与发展并存的道路, 要正确处理好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时刻放在首位, 人们就必须牢固树立环保意识, 有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 在发展的过程中, 要着重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加大技术投入, 将生产的废弃物再利用, 让环境问题不再阻碍经济的发展。通过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发展, 努力将城市发展成一个生态友好型、能源清洁型的城市[2]。
三、物联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助推作用
物联网是将计算机、传感器等终端通过网络连接起来, 进行数据传输与处理等交互, 最终实现智能的控制。使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以下监控:大气、土壤、水环境、室内空气等, 这为营造宜居环境、绿色生活的生态城市建设打好基础[3]。
通信技术相当于神经网络, 进行数据的传输, 传感设备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 进行环境的感知。两者结合起来, 可以将物联网的大手延伸到交通、资源监测、环境监测、电网、建筑等领域, 能够时刻感知一座城市的方方面面, 为城市的运营提供大量的实时数据。这些信息的传递与共享, 有助于监测企事业、政府机关, 监测和控制污染的排放, 有效解决目前有关部门在污染管理、监测和预警方面的低效问题。这些数据还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 将城市运营的数据有效整合起来, 为各部门提供数据, 减少重复建设, 为生产与生活的科学决策与科学管理提供保障。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生态文明的顶层指导, 为城市能够加速实现生产生活的绿色化, 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保障。
四、多措并举, 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一是做好示范区建设, 制度要先行。示范区的建设需要建立严格的污染控制制度, 形成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创新经济与自然环境发展政策, 加强政府部门的生态文明考核问责制度。同时增强市民的生态认知, 通过物联网技术, 让市民看到周边环境现状, 参与到生态文明的监督中来。二是师法自然, 优化生态格局。空间格局的布置取决于环境的空间的承载力。布局生态城市的过程中, 应该提前设计、做好规划。花草树木各归其位, 让城市更有自然的景观格局, 并用物联网技术将其监控起来, 让政府部门对于整座城市有良好认知。三是绿色发展, 做强低碳循环经济。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加快了城市高新技术的落实。低碳环保的新型产业应该逐步取代高污染企业。从源头上做好污染的控制工作。四是污染问题, 及早治理。物联网的有效布局是解决污染问题的关键。应该将重点污染企业纳入到物联网的监测网络下, 实时记录各污染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状况, 及时发现并制止违反规定的行为, 从污染的源头上控制污染的扩大化。为了优化生态文明区, 还需要建设污染物处理中心, 将现有的污染问题逐步解决, 城市会向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
五、结语
赣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起步较早, 生态环境质量基础较好, 生态文明建设更有优势。但是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日之功, 在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过程中, 需要不断探索和积累。在共生理念和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 物联网技术、“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武装下, 赣州会早日成为宜居发达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摘要:本文从物联网角度, 以赣州市为例, 分析城市与自然共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以及物联网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研究物联网技术和生态文明理论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过程中的作用, 最终形成基于“共生”理念的智慧生态城市, 打造赣州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关键词:生态文明,共生,物联网,先行示范区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共生理念与生态城市[J].城市规划, 2013, 37 (9) :9-16
[2]王树义.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司法改革[J], 中国法学, 2014, 3:54-70
(草案稿五)2月2日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三章 制度保障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五章 公众参与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促进本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是指根据国务院同意的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按照绿色发展 先导区、生态宜居模范区、合作交流先行区和制度创新实验区的战略定位,在本市行政区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第三条【政府责任】市人民政府领导全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县(区)、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设立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指导、协调、督促、考核等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经济、财政、统计、审计、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建设、规划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公众参与】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任何单位、个人都有义务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并有权对损毁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五条【生态文明日】每年8月15日为生态文明日。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六条【指标体系】市人民政府建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具体目标和完成时间。指标体系应当全面反映经济发展质量、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与制度建设水平。
到2020年,主要指标应当达到下列目标:
(一)生态用地占国土总面积比例不低于49.62%,森林覆盖率不低于52%,林木蓄积量不低于864万立方米,湿地保护面积比例不低于90%,耕地保有量达到省定指标要求;
(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低于4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50%,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不低于70%;
(三)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用水量下降率达到省定指标要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不低于18%,万元生产总值耗地量不高于35.22平方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5%;
(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达到省定指标要求,城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不高于4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占比不低于75%,市控以上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不低于96%。
市人民政府应当每五年确定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指标的 完成目标,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七条【推进计划】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
第八条【标准化体系】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的委托,建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标准化体系。
第九条【生态空间布局】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级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结合本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合理确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规模、结构与布局。
市、县生态空间布局应当以保护西苕溪上游丘陵山区、东苕溪中上游丘陵山区、合溪上游丘陵山区生态涵养区和南太湖湿地富集带为重点。
第十条【环境功能区划与生态红线】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并组织实施环境功能区划,确定自然生态红线区、生态功能保障区、农产品安全保障区、人居环境保障区、环境优化准入区以及环境重点准入区的范围和功能定位,建立分级管控、分区管理、分类指导的环境管理体系。
在自然生态红线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已建的工业项目,应当限期关闭搬迁。
第十一条【多规融合与多规合一】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重要规划互相衔接,形成多规融合的规 划体系。
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
第十二条【南太湖滨湖区域一体化规划】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整体定位和体现滨湖、生态、文化的地域特色要求,编制南太湖滨湖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并制定出台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意见。
第十三条【太湖溇港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市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太湖溇港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责任和保护措施。
在太湖溇港保护范围内,禁止擅自占用、填埋、阻塞、开挖、改道溇港河道。
第十四条【绿色生态城镇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绿色生态城镇建设的要求,加强城镇防涝、雨水收集利用和一体化交通网络、城乡绿道体系等环境卫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交优先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推广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市政和绿色出行。
第十五条【美丽乡村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的要求,推进村庄规划、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风文明等建设,实施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垃圾治理和污水处理,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保护乡村自然文化遗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第十六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展绿色产业,增加科技投入,支持技术产品研发和新成果的应用推广,建立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开发区、园区的循环化改造以及农林废弃物、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等资源化综合利用,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
第十七条【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按照山区提质、平原增量的要求,统筹推进平原绿化、生态公益林、生态廊道、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建设。
第十八条【水生态文明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实施河道整治、立体化生态修复和城乡水系河湖连通工程,改善水环境质量。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指标。
第十九条【大气污染防治】市、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经济补偿等措施,加快淘汰高污染机动车,推广新能源机动车。在城镇建成区内,限制和禁止未取得绿色环保标志的机动车通行。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禁止露天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害有毒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第二十条【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市、县(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经济、国土资源、建设、规划等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土壤污染情况调查,建立污染场地清单和土壤环境信息共享系统,明确可能存在污染的场地分布、污染风险、场地规划用途等情况,按照污染影响和程度实施风险等级管理。对列入污染场地清单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污染调查和风险评估单位开展污染地块的土壤环境风险评估。
经风险评估认为污染地块可能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土壤可持续利用,需要进行修复或者控制的,由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负责土壤污染修复或者控制。无法确定污染责任主体的,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土壤污染修复或者控制。
第二十一条【绿色矿山建设】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化制度。采矿权出让合同应当约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矿山企业应当按照采矿权出让合同约定的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编制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并报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实施方案不符合合同约定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第三章 制度保障
第二十二条【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对本行政区域 内自然资源的物权归属进行界定。
第二十三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账户,确定自然资源资产在核算期初、期末的存量水平以及核算期间的增加量、减少量,定期评估自然资源资产变化状况。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四条【负债表核算内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应当包括下列核算内容:
(一)耕地、林地等土地利用情况,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及其变化情况;
(二)天然林、人工林、其他林木蓄积量以及单位面积蓄积量;
(三)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情况,水资源质量等级分布及其变化情况;
(四)矿山生态修复等其他自然资源资产情况。第二十五条【负债表编制要求】市、县(区)人民政府统计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等主管部门建立科学、规范的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加强统计调查监测数据审核和检查,保证基础数据真实、完整;按照自然资源变动因素,依据行政记录和统计调查监测数据,建立自然资源增减变化统计台账。第二十六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市、县(区)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应当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负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应当以审计监督对象任期内自然资源资产变化状况为依据,区分自然资源资产增减变化的人为和自然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客观评价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依法界定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离任审计内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应当根据当地主体功能区定位、自然资源资产禀赋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结合审计监督对象的岗位职责要求,确定下列审计内容:
(一)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生态红线考核指标、相关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
(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执行情况及其效果;
(三)土地、矿藏、水流、森林等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治理情况;
(四)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的征收、分配、使用、管理情况;
(五)重大资源环境保护项目的建设情况和运营效果;
(六)生态环境保护预警机制建立和执行情况,严重损毁自然资源资产和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事件处理情况。
第二十八条【离任审计结果通报运用】审计机关应当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通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并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途径和方式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行政决策、绩效管理、考核、奖惩和问责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责制】负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负责人离任后出现重大生态环境损害的,根据生态环境损害结果及产生原因,结合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依法应当追究责任的,实行终身追责,但法律对追究相关责任明确规定追诉期的除外。
第三十条【生态补偿制度】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资金补偿为主,以实物补偿和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技术、政策、智力补偿为辅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由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生态补偿财政性转移支付资金等构成的生态补偿资金。
第三十一条【生态补偿范围】生态补偿范围包括下列生态功能区域:
(一)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二)生态公益林、森林公园、地质公园;
(三)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
(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
(六)市、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应当进行生态补偿的区域。
实施生态补偿的具体范围,由市、县(区)人民政府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二条【生态补偿对象】生态补偿范围内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的下列单位和个人作为补偿对象,可以获得生态补偿:
(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村(居)民委员会;
(三)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
(四)市、县(区)人民政府确定可以获得生态补偿的其他单位和个人。
第三十三条【生态补偿标准】生态补偿标准应当根据生态价值、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统筹考虑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物价指数、农村常住人口数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态服务功能等因素确定。
生态补偿的具体标准,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确定。第三十四条【市场化交易制度】推行用能权、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林业碳汇交易制度。有关交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五条【交易平台与方式】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林业碳汇指标交易,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
交易采取拍卖、公开挂牌、协议转让或者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三十六条【多元化投资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通过财政奖励、投资补助、融资费用补贴、减免行政收费等方式,发挥财政的导向作用。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发放力度,重点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环境污染防治等领域。
第三十七条【资源环境项目PPP模式】污水和垃圾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园林绿化、水利工程等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领域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类项目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优先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一)市场化程度较高;
(二)技术发展成熟;
(三)需求或者收益长期稳定;
(四)价格调整机制灵活;
(五)合作经营期限十年以上三十年以下。
市、县(区)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财政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库。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征集、评估、决策、采购、实施等具体操作流程以及财政、金融、价格、土地等扶持政策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人大监督】县(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监督,每年对本条例以及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报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及时报告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大破坏生态环境事件。
未按时完成本条例规定的建设目标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在三个月内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说明原因,采取整改措施。
第三十九条【绿色考核】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内容作为对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 门及其负责人、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内容占实绩考核比重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并逐步提高。
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考核制度。对以保护生态为主的乡镇,提高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考核权重。
对发生严重损毁自然资源资产和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事件的地区,取消综合考核评优资格。
第四十条【综合执法】生态保护领域的行政处罚以及与行政处罚相关的行政强制措施、监督检查等职权,根据省人民政府的决定,由市、县(区)人民政府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行使。
第四十一条【协助执行】排污单位拒不履行市、县(区)人民政府或者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作出的责令停产、停业、关闭或者停产整治决定,继续违法生产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可以作出停止或者限制向排污单位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的决定。
第四十二条【司法建议】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办理环境诉讼案件中提出的司法建议、检察建议,有关单位应当及时研究、处理和反馈。本市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为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对象的,应当在六十日内书面反馈,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已明确反馈期限的除外。第四十三条【环境公益诉讼】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提交书面意见、协助调查取证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依法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人民法院作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判决后,需要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共同组织修复生态环境的,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五章 公众参与
第四十四条【信息公开】市、县(区)人民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信息发布平台依法公布下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信息:
(一)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指标体系和考核结果;
(二)环境功能区的范围及其规范要求;
(三)环境质量公报、水环境质量信息和空气质量信息;
(四)政府投资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重点项目实施情况;
(五)社会反映强烈的生态文明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第四十五条【公众参与范围】公众有权参与下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事项:
(一)制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政策、标准,编制 规划;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三)监督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四)调查处理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事件;
(五)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六条【公众参与方式】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公开征求意见、听证、论证、问卷调查、生态风险评估等方式听取公众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建议,并作为行政决策或者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网络举报平台,健全举报制度,方便公众依法行使环境监督权。
公众对于提出的意见建议明确要求回复的,受理部门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说明和答复。
第四十七条【监督员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专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代表等热心公益人士担任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监督员,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行监督。
第四十八条【生态文明宣传】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生态文明日主题宣传活动等生态文明公益宣传,依法对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涉及生态 文明的活动进行舆论监督。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内至少建设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宣传、教育、交流示范基地。
第四十九条【绿色教育】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撰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文明校本教材或读本,各类学校应当将生态文明融入教育教学活动。
第五十条【生态文明公约】公民应当遵守湖州市民生态文明公约,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第五十一条【自治公约】鼓励村(居)民社区、住宅小区的自治公约规定生态文明自律内容。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协助所在地人民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实施监督管理,依法调解因环境污染产生的民事纠纷。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予以劝阻,对不听劝阻的,及时向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转致条款】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三条【公职人员法律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因工作不力等主观原因,未完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的;
(二)违反主体功能区定位或者突破生态保护红线,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批准在自然生态红线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项目的;
(四)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公开信息的;
(五)未依法及时受理检举或者未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的;
(六)对司法建议、检察建议不处理、不反馈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五十四条【侵害自然生态红线责任】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在自然生态红线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项目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恢复原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 生态环境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法律、法规对在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特定区域从事禁止的开发建设活动已有处罚规定的除外。
第五十五条【侵占、破坏溇港责任】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在太湖溇港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擅自占用、填埋、阻塞、开挖、改道溇港河道的,由水主管部门依照水、河道管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从重处罚。
第五十六条【未控制、修复土壤污染责任】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土壤污染修复责任人、控制责任人未开展土壤污染修复或者控制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依法确定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开展污染修复或者控制,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五十七条【按日连续处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一)向水体排放、倾倒油类、酸液、碱液、工业废渣、含病原体的污水、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等污染物、废弃物的;
(二)违法排放、倾倒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
(三)超过规定标准排放环境噪声的;
(四)其他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
第七章 附则
2、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
3、农村生活污水在没有很好治理的情况下,会出现污水横溢、(),影响农作物的灌溉及生长,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河道黑臭、鱼虾死绝、污染地下水
4、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指标体系共有()项内容。38
5.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要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于全年天数的()。85% 6.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要求村镇饮用水合格率达到()。100% 7.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要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
8.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要求近()年内城市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3年
9.新环保法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定保护红线,首次将()纳入立法。生态保护红线
10.在垃圾分类时把废纸放入()颜色的垃圾桶中。绿色 11.解决好环境保护问题要坚持污染防治与()并重。生态保护
12.以下不属于常规能源的是()风能
13.()气体是导致地球问世效应最主要的原因 二氧化碳
14.《节约能源法》明确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5.我过能源发展的战略()节约与开发并举,将节约放在首位
16.国家开展节能宣传和教育,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提倡()的消费方式。节约型
17.“低碳”是指()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8.我国使用的能源以()为主 煤
19.地球表面虽然约70%被水覆盖,但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的生活的淡水不到()1%
20.在猪舍中,对猪的生产性能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是()温度
21.房屋的外墙色彩越深越容易吸热,夏天光照强烈,室内温度容易升高,增加冷气电耗,所以,相对更节能的住宅应该是()颜色与节能没有关系
22.依照我国《森林法》规定,依法转让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使用权的限制条件是()
补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
23.下列不属于“乱污”行为的是()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24.下列利用秸秆的方式,对大气环境危害较大的是()露天焚烧
25.下列水资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地球上的水总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 26.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
主要分布在冰川、永久积雪、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
27.我过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上即为不均衡,预计集中旱涝并存:在地域上的分配规律是()
南方多,北方少:山区多,平原少 28.天然水体最大的污染源是什么?()工业污水生活污水
29.那种污染被成为“世界头号杀手”?()A水污染
30.()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十七大
31.从()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生产方式
32.从“真”的角度来看,就是从实际存在的真相出发,坚持物质第一性,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第一要务,加强经济管理,推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富强、发达的目标。又好又快
33.党的()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十八大
34.低碳经济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经济
35.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提高了农产品形象、价格及竞争力,实现了优质优价,体现()。优质性
36.固体废弃物的()是指在管理和工艺上采取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物质和能量,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资源化
37.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置,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无害化
38.()建设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
39.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0.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承载力 41.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既是()的标志,也是生态保护的屏障。生态文明
42.节能、省料、节水属于生态工业的()。目标
43.科学的生态和谐社会发展机制系的构建涉及打造()GDP增长机制。生态经济
44.科学发展观的(),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有序运行,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协调和共同发展。协调发展
45.科学发展观的(),就是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眼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将不同领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总体上规划和布局,形成社会整体性发展的格局。全面发展
46.人口的增长,会使城市的人口密度(),生活污水、垃圾等造成的污染也更为严重。加大
47.人口问题的本质是()问题。发展
48.人与自然共同生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关键在于什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9.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任务。保护水土资源
50.仍然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人口数量问题 51.生态产业的目标是()。
“自然—社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动态平衡
52.生态活动必须符合科学的生态观和生态规律,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必须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相平衡,追求最好的()。生态效益
53.生态旅游业的根本性质是()。经济性
54.生态文化价值取向具有推进绿色评价、唤起生态觉醒、伸张公平正义、调节行为等()功能。定向
55.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从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价值论视角
56.生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属于下面哪个层面?()生活方式层面
57.生态文明示范市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哪个层次? 生产方式层面
58.生态系统保持(),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适应性,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动调节、自动控制。动态平衡状态
59.()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 60.()是指充分利用光、温、水、土、气、热等环境要素,根据污染物的理性性质,通过机械分离、蒸发、点解、磁化、冰冻、加热、凝固等物理和化学反应,使环境中污染物被清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物理与化学修复
61.()是指列入国家废弃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害性的废弃物。矿业废弃物
62.()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
63.()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标志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正在积极地开展中。十七大
64.通过畜禽粪便的有机肥生产,将猪粪等养殖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和沼液,可向农田、果园、茶园等地种植作物提供清洁高效的有机肥料”属于()产业链。养殖——废弃物——种植
65.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要立产业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产业层面
66.()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生态补偿机制
67.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68.一般认为,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所后,逐步形成PH<5.6的酸性降水.二氧化硫
69.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圈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大量的(),有效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紫外线
70.如果大气中没有”温室气体”,地球表面温度将降低至-23`C,但是,如果温室气体量增加过多过快,就会造成(). 全球性气候变暖
71.1956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的水俣病是由于人们食用被()污染的鱼类后,在体内积累,逐渐引起的神经性疾病。甲基汞
72.大量氮、磷等植物性营养元素进入水体后,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水生生物死亡,一般称为()。富营养化
73.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还有氯氟烃、甲烷、氮氧化合物、臭氧等气体。二氧化碳
74.一氧化碳是一种可以使人致死的有毒气体。汽车在()状态下排放的一氧化碳量较多。
开着发动机停车等候
75.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周报,目前主要有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三项内容。当污染指数在()之间时,空气质量为3 级,属轻度污染。50以下
76.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有关()的系列标准。环境管理
77.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多冬少,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居世界第88位。1/4 78.生态系统中的“()”包括绿色植物、光能细菌和化能细菌,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生产者
79.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示建设示范市创建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
80.下列利用秸杆的方式,对大气环境危害较大的是:()。露天焚烧
81.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允许()。雨水排入河道
82.“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中生态空间的约束性指标有()生态保护红线、耕地红线、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83.“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中生态环境的任务有()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保护、环境风险防范
84.“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中要求公众绿色出行率()大于50% 85.“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中对于环境信息公开率要求()大于80% 86.“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中对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中的西部地区要求()用水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小于80立方米/万元
87.“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中对于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中的西部地区要求()大于50万元/亩
88.“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对于中秸秆综合利用率要求()大于95% 89.“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中对于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要求()大于50% 90.“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中对于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的要求()大于90% 91.“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中对于劣V类水体要求()基本消除
92.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中对于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要求(达到考核要求
93.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中对于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的要求()100% 94.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中对于村镇饮用水合格率的要求()100% 95.“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中对于城镇污水处理率的要求()大于95% 96.“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中对于政府绿色采购比例的要求()大于80% 97.“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中对于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的要求()大于85% 98.“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中严重污染天数是指空气质量指数达到或超过()的天数。300 99.“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中对于固定源排污许可证覆盖率的要求()100% 100.“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中对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占比的要求()大于80%
二、简答题: 难易程度:简单
1、“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指标的领域包括哪些?
答: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
2、什么是城市环境“四害”? 答:污水、烟尘、废渣和噪音污染
3、环境标准有哪几类?
答:(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3)环保基础标准(4)环保方法标准
4、请答出5种我国濒临灭绝的动物?
答:丹顶鹤、白鹤、大熊猫、东北虎、华南虎、野象、坡鹿、长臂猿、野骆驼、白亟豚、扬子鳄
5、水污染的类别是什么?
答:(1)生理性污染(2)物理性污染(3)化学性污染(4)生物性污染 难易程度:中等
1、“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哪些? 答:优化空间格局、资源节约与污染减排、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保护、环境风险防范、人居环境改善、生活方式绿色化、制度与保障机制完善、观念意识普及
2、当今世界面临哪些主要的环境问题?
答:(1)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海平面上升,“温室效应”(2)土壤过分损失,人均耕地不断下降(3)人均资源日益减少(4)供水不足(5)臭氧层损失(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7)人口迅速增长
3、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九种)?
答:(1)粉尘(2)二氧化硫(3)氮氧化物(4)氟化氢(5)氯气、氯化氢(6)硫化氢(7)氨气(8)乙烯(9)醛类
4、绿色植物有哪些净化空气的作用(五种)?
答:(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2)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3)减少空气中放射物(4)减少空气中的灰尘(5)减少含菌量
5、绿色生活方式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指以通过倡导居民使用绿色产品,倡导民众参与绿色志愿服务,引导民众树立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让人们在充分享受绿色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履行好应尽的可持续发展责任的方法,实现广大人民按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方式生活。
难易程度:难
1、环境保护法的五大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3)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4)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5)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2、绿色经济的价值意义有哪些? 答:
(1)绿色经济模式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发展。(2)绿色经济能够体现出自然环境的价值。(3)绿色经济的自然资源利用具有公平性。(4)绿色经济可以引导产业结构的优胜劣汰。
3、有关环境保护的节日有哪些(八个以上)? 答:2月 2日 国际湿地日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3月22日:世界水日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4月的某一周:全国各地的爱鸟周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5日:中国土地日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9月16日:保护臭氧层的国际日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 10月4日:国际动物日 10月14日:国际减灾日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 10月17日:根除贫困国际日 11月11-18日:国际科学与和平周 12月29日:生物多样化国际日 4、2015年,中央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会同有关部门,推出了“1+6”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组合拳”具体是指什么?
答:“1”就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6”包括《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5、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构想有哪些? 答:(1)扩大原告的适格范围。(2)被诉对象范围的扩大。(3)合理分配举证责任。(4)诉讼费用预付方式的改进。(5)给原告设定合理的奖励。
根据《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验收暂行规定》(环办〔1998〕272号)和《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南府办〔2005〕244号)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迎检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马山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迎检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光廷 县委书记
容康社 县长
副组长:梁其辉 县委副书记
杨晓东 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
桂文志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陆扬行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韦东国 县政府副县长
黄振超 县政协副主席
成 员:张世辉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韦孟奇 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韦有和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黄政川 县环保局局长
李英辉 县财政局局长
谢恒生 县林业局局长
韦焱一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何亮敬 县统计局局长
韦庆洪 县经贸局局长
覃超贵 县规划建设局局长
李瑞新 县交通局局长
张小栋 县旅游局局长
黄耀斌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韦振佳 县农业局局长
曾广先 县水利局局长
陈 宇 县科技局局长
谭耀杰 县卫生局局长
黄汉章 县水产畜牧局局长
蓝常欢 县审计局局长
韦世云 县广电局局长
吴秀兰 县能源办主任
李镇富 县环保局副局长
杨 刚 县环保局副局长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5个工作组
1、办公室
主 任:张世辉(兼)
副主任:韦孟奇(兼)
黄政川(兼)
杨 刚(兼)
韦 云 县政府办公室秘书
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负责组织、协调、指导验收迎检各项工作。联系电话:6822475。
2、督查组
组 长:韦孟奇(兼)
副组长:蓝毅献 县政府办公室督查室主任
杨 刚(兼)
成 员:罗世伟 县委督查室秘书
韦 云 县政府办公室秘书
工作职责:负责做好各项迎检工作的督查、督办工作。
3、秘书组
组 长:韦孟奇(兼)
杨 刚(兼)
黄 帆 县统计局副局长
成 员:韦靖坤 县委办公室秘书
李 昱 县政府办公室秘书
蓝慧京 县水产畜牧局干部
磨天智 县旅游局干部
蓝 珍 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秘书
韦建柱 县交通局公路管理所副所长
韦呈武 县农业局植保站站长
韦雅继 县发改局项目股股长
韦敏莲 县环保局办公室主任
林永健 县环保局生态股股长
黄金民 县环保局监管股股长
潘承周 县规划建设局办公室主任
黄国夫 县科技局科技情报所所长
潘海庭 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
石建斌 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办公室秘书
梁慕恒 县水利局干部
潘振周 县能源办干部
工作职责:负责汇报材料、验收材料(包括文字、数据、图片、音像等)的收集、整理工作,验收材料要求整理成册;负责现场检查点的准备及做好检查路线安排。
4、考核指标组
(1)国民经济考核指标组
组 长:黄 帆(兼)
韦国童 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
陆桂侦 县卫生局副局长
杨 刚(兼)
成 员:潘海庭(兼)
石建斌(兼)
林永健(兼)
韦敏莲(兼)
黄金民(兼)
(2)区域生态环境考核指标组
组 长:陆 升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杨 明 县林业局副局长
蓝水强 县水利局副局长
成 员:蓝 珍(兼)
潘振周(兼)
梁慕恒(兼)
(3)农业环境保护指标组
组 长:陈生达 县农业局副局长
黄 诚 县水产畜牧局副局长
成 员:韦呈武(兼)
蓝慧京(兼)
(4)城镇环境保护指标组
组 长:李镇富(兼)
梁毅强 县规划建设局副局长
成 员:林永健(兼)
韦敏莲(兼)
潘承周(兼)
黄金民(兼)
(5)硬件参考指标组
组 长:蓝庆生 县旅游局副局长
梁毅强(兼)
陆桂侦(兼)
成 员:潘海庭(兼)
潘承周(兼)
磨天智(兼)
(6)其他指标汇总组
组 长:杨 刚(兼)
成 员:韦建柱(兼)
林永健(兼)
黄国夫(兼)
工作职责:具体负责各项考核指标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5、宣传组
组 长:韦有和(兼)
成 员:杨硕纯 县信息办副主任
黄云飞 县广电局副局长
工作职责:负责公众对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认知度调查以及验收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具体要求:
(1)在马山县城的主要路口设立若干固定宣传标牌;
(2)在马山电视台、《马山时讯》、马山政府网、广播等媒体定期以生态环境建设和有关创建生态示范区的内涵为主要内容,做专版宣传。
(3)2006年4月20日之前制作完成马山县创建生态示范区专题电视片。
(4)举办大型环保宣传咨询活动。利用“6·5”世界环境日、科普周等举办大型环保宣传咨询活动,广泛宣传,营造声势。
(5)悬挂彩旗、横幅和标语(标语口号、完成时间另行通知)。
6、后勤接待及安全保卫组
组 长:覃乃新 县接待处主任
李善扬 县公安局副局长
成 员:韦泉玉 县接待处副主任
公安干警若干名
工作职责:负责检查组成员的食宿、安全保卫等后勤工作。
二、资料收集
(一)各部门需提供以下材料
1、县农业局:2003年以来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便处理率、化肥施用强度、农药使用强度、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农用薄膜回收率等考核指标说明,并确保符合验收要求,各指标说明必须附有说服力的支撑材料;全县农业发展规划;生态农业建设情况;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基地情况介绍;关于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包括各地综合利用典型材料);农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情况;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情况;绿色产品发展计划及实施情况;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及实施项目;2003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及完成情况,有典型意义项目的详细材料;重点实施工程完成情况:一是对生态农业类工程项目进行监督管理;二是抓好主要工程项目实施工作,重点抓好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工程、无公害与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工程。
2、县发改局:2003年以来每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十五”规划,确保生态示范区建设纳入发展计划之中;全县GDP能耗逐年降低的情况说明。
3、县环保局:2003年以来受保护地区面积、城镇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城镇噪声环境质量、城镇固体废物(工业废物)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的考核指标说明,确保符合验收要求,各指标说明必须附有说服力的支撑材料;全县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材料;2003、2004、2005马山县环境质量报告书;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生态示范区建设技术总结。
4、县林业局:2003年以来森林覆盖率、退化土地治理率等考核指标说明,并确保符合验收要求,各指标说明必须附有说服力的支撑材料;绿化造林工程规划及完成情况;生态林建设情况;林区保护及林木病虫害综合防治情况;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重建工程、可再生能源推广工程的落实情况。
5、县水产畜牧局:全县发展规模养殖情况;全县特殊养殖典型材料;全县生态养殖及畜禽粪便处理情况;水产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工程落实情况。
6、县水利局:2003年至2006年马山县单位GDP耗水、水分生产力、退化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三项考核指标说明,并确保符合验收要求,各指标说明必须附有说服力的支撑材料;全县水利规划;全县抗旱排涝工程完成情况;全县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工作等情况;水土流失区生态重建工程情况综述及典型详述。
7、县规划建设局:2003年以来城镇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处理率、城市污水治理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气化率等考核指标说明,并确保符合验收要求,各指标说明附有说服力的支撑材料;城镇建设规划及完成情况;城镇综合整治及绿化情况;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情况;县城生活污水治理情况。
8、县国土资源局:2003年以来矿山土地复垦率、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的考核指标说明,并确保符合验收要求,各指标说明附有说服力的支撑材料;全县耕地保护工程规划及完成情况;退化土地治理情况;土地开发和复垦情况;耕地保护、开发、使用以及矿山生态恢复重建工程等项目的完成情况。
9、县科技局:我县以科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实施、典型事例等。
10、县卫生局: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卫生厕所普及率两个考核指标说明,并确保符合验收要求,各项考核指标附有说服力的支撑材料;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工程及完成情况;全县卫生厕所改造情况。
11、县统计局: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城镇单位GDP能耗、人口自然增长率三个考核指标说明;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统计资料和说明。
12、县财政局:环保投资占GDP投资的考核指标说明,并确保符合验收要求,指标说明附有说服力的支撑材料;2003年以来的每年财政预算计划,确保生态示范区建设内容纳入计划之中,并落实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经费。
13、县交通局:2003年以来全县交通建设情况以及道路绿化情况。
14、县计生局:为统计局人口自然增长率考核指标说明提供支撑材料。
15、县旅游局:旅游环境达标率考核指标说明,确保符合验收要求,并附支撑材料;我县生态旅游规划和实施情况;
(二)材料要求
1、要全面结合生态示范区的规划,全部落实项目,有改变的要有详细说明;
2、所有数据、材料都要有依据,即备查材料要充分。各部门都要有每年关于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的计划、总结、汇报材料,以及完成后的总结材料。材料收集要过细,各数据间不矛盾;
3、材料的收集时间段为2003年至2006年;
4、所有书面材料必须于2006年4月20日前统一交到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将材料的电子文本发送到以下信箱:llssww123@126.com。
三、生态示范区验收示范点建设
(一)生态示范区验收示范点原则上从《马山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内筛选。各部门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安排2-3个示范点、示范工程,示范点及示范工程要具有代表性。所选项目与《规划》不同的,应附县发展和改革局的说明。
(二)各示范点每年都要有计划、总结、完成情况汇报等材料。
(三)各部门负责落实各示范点的迎检工作。
四、时间要求
(一)4月20日前各责任单位将本部门收集的资料、重点工程建设情况及完成情况、部门负责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总结、有关视频、图片等材料交到验收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4月25日前各责任单位提交本单位负责的生态示范区建设重点工程迎检点,并接受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视察;2006年4月20日至4月25日为整改完善阶段;
(三)4月30日前召开第二次验收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审查资料收集、迎检点现场准备情况;
(四)4月25日至30日为迎检材料编写阶段,4月30日前将迎检材料初稿提交验收迎检工作领导小组;
(五)5月15日前,召开第三次验收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审议迎检材料,抽检重点工程迎检点;
(六)5月20日前,完成马山县生态示范区建设专题片的制作;
(七)5月25日前,接受南宁市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的检查;
(八)5月25日至31日为整改、完善阶段;
(九)6月1日至10日,请自治区环保局有关专家现场指导;
(十)6月5日前后,利用“6·5”世界环境日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十一)6月10日至30日为完善阶段;
(十二)6月30日至7月30日为整改阶段,由南宁市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申请自治区环保局预验收;
(十三)7月至10月接受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有关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此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认真抓好、抓紧、抓实各项验收准备工作,确保本单位、本部门、本辖区验收工作顺利通过,在验收工作中如出现重大失误,将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领导责任。
(二)认真做好生态示范区验收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相关材料按照以下类别整理成册
1、工作汇报:马山县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工作总结报告等;
2、数据汇编: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表(总表)、26项指标明细表;
3、建设规划:马山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4、有关文件汇编:生态示范区创建文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文件、马山县创建生态示范区实施工作方案等;
5、有关资料汇编:马山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评审意见、相关调查报告、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相关情况汇报、各部门完成工作情况、建设试点工程项目简介、新闻媒体相关报道等;
6、多媒体材料:图片、音像等。
(三)做好现场检查准备工作
根据马山县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现场检查点,制订检查路线。各备检单位准备好本单位生态建设介绍文件材料;在验收期间,各检查点要加强绿化养护管理和环境清洁卫生工作,确保环境整洁干净、绿化景观良好,杜绝影响环境卫生秩序等各种有碍观瞻的行为发生(验收检查路线、验收检查路线两侧综合整治和绿化工作、迎检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四)加强我县生态示范区建设宣传力度
各宣传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立即着手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宣传工作,普及环保知识,大力营造创建氛围,提高广大市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广泛发动社会各界自觉参与生态示范区创建和验收活动。
【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工作方案】推荐阅读:
关于XX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12-26
生态文明学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07-15
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实施方案06-29
关于文明生态建设工作的总结10-21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10-21
国家税务局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总结11-17
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工作制度06-02
县XX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