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云朵小学生写景作文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神奇的云朵小学生写景作文(精选12篇)

神奇的云朵小学生写景作文 篇1

早晨,我来到草地上望着天空,天蓝蓝的像是一颗巨大的蓝宝石。云仿佛是被水洗过似的,白的没有一点污渍。这些云不时地变化着形态好像在向你展示它是一切的化身似的。先是像一年四季的.春天,云朵像春天那么慎的花了,云朵可以刻成春天就两个字。云朵就像各种各样的花一样十分神奇。

一阵风一吹,一下就变成了夏天,我真还没想到有这么神奇,夏天就像红色,因为有一个非常炎热的东西,他就是红红似火的太阳。那就是说云朵变成了红色的太阳了吗?

一阵风又吹来,突然就变成了果实累累的秋天,像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云朵还可以变成一些甜甜的果实,云朵也可以变成田野里面的稻子,高良咧开嘴的玉米呢!

风阵阵吹来,原来是严寒的冬天,云朵还可以变雪白的雪花,白云像一个个小雪人一样可爱。

神奇的云朵小学生写景作文 篇2

一、借一双“慧眼”

世界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想要发现美, 就需要学会观察。对小学生而言, 他们并不太了解“观察”和“看”的区别, 虽然每天都在看, 但基本上是无目的、随意的看, 不注意观察景物的形状、颜色及变化, 更谈不上认识景物的本质和特点, 凭这种浮光掠影的印象, 当然是写不出景的。那么, 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眼中有物

“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在作文之初, 首先要确定写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前先进行思考, 即要选取哪一处景物, 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观察这一景物, 采用什么方式观察。为此, 在作文前, 我安排了一次“春游校园”活动, 让学生自由组队, 边走边观察, 边观察边讨论, 边讨论边记录, 每位小组成员确定一处景物观察并写作。

2.眼中有景

想要进行写景作文, 首先要选定景物, 然后仔细观察这一景物, 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 还包括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身体接触等等。只有充分发挥多个感官的作用, 才能全面认识这一景物。于是, 我让选择同一处景物的学生组队观察, 例如, 观察树的一组学生围着树仔细观察, 有的用脚步丈量距离, 有的用手指敲敲树干, 有的用耳朵去听听声音, 有的用脚轻踢从地下钻出来的树根, 有的模仿树的形状做出造型。通过对选定景物的细心观察, 学生对景物的认识会更加深入。

3.眼中有序

如何才能有条理地将观察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呢?这需要把握一个“序”字。针对本次习作“选一处景物, 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的要求, 笔者把学生选定景物的观察素材整理出来, 并着重展开“序”的讨论, 即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在哪里突出重点等。

4.眼中有神

林语堂曾说:“人有人趣, 物有物趣, 自然景物有天趣。”这里的趣就是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标志, 即特征和个性。只有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在写作时才能与众不同, 才能传神动人。笔者在进行课堂练习时, 将事先拍摄下来的景物制成幻灯片, 让学生根据幻灯片上的提示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如景物的形状像什么, 接触时有什么感觉, 它的颜色让你想到了什么。提示的内容广泛, 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思考时加入联想与想象, 意在打通景与情的界限, 让景物活起来。

二、磨一面“明镜”

记得张化万老师曾说过一句幽默且富有哲理的话:“眼高手低固然不行, 但眼不高也不行。为了帮助学生练眼力, 我们可以赏析教材中写景的句段、篇章, 打磨一面鉴赏的明镜。”在这里, 我以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七月的天山》第二自然段为例, 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赏析。

附上《七月的天山》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进入天山, 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 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 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 太阳下, 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 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 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 浪花往上抛, 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 却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这个时候, 饮马溪边, 你骑在马上, 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 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 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 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

1.磨“镜”第一步:抓景物

这段话共有五个句子, 我让学生在默读后思考每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思考和交流之后, 学生得出结论, 即这五句话分别写了作者的行踪、雪峰、雪水、洄水涡、饮马溪。我向学生提问这些景物都是围绕什么写的, 一阵思考之后, 学生发现这段话描写了天山之水, 即有了雪峰才会有雪水, 有了雪水才会有饮马溪。至此, 学生明白了写“水”可以从源头开始, 并且, 与之相关的景物都可以作为观察和写作的对象。

2.磨“镜”第二步:理顺序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天山”, 请学生把作者观察到的景物添加上去, 并注上景物的名称。在一名学生添加的过程中, 其他学生给他作指导:“往下!往下!”原来, 他们早就发现了作者的表达顺序, 即从上到下。接着, 我又和学生一起探讨为什么要用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观察。经过讨论, 学生发现观察一处景物时, 不仅要有顺序, 还要选择合适的顺序, 就像描写水, 因为水来自峰顶并顺流而下, 所以要从上到下进行描写。

3.磨“镜”第三步:观神韵

关于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 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发现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所见的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写雪峰, 把雪峰比作白缎, 把雪峰间的云影比作银灰色的花朵, 整个雪峰像一块绣花的白缎;写雪水, 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 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 又写出了它的光亮, 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盛开的白莲花, 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美, 那么讨人喜爱。然后我做了总结:“让景物传神的方法有很多, 合理的拟人和联想都是此类方法的运用, 同学们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些方法, 从而增加景物的神韵。”

三、指一条“材”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脑中无物, 即没有素材的积累, 要想让他们写出好文章是不可能的。因此, 指导学生写作文的基础就是积累大量的素材, 尤其是写景类的文章, 由于小学生所学不多, 生活经验和体验也较少, 因此, 积累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为他们指一条生“材”之道很有必要。

1.材料之来源

第一,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景物, 只要留心观察, 不断扩大自己的眼界, 捕捉一枝一叶, 并细心体会, 就会有鲜活的材料跃入视野。第二, 写作素材来源于阅读。积累素材, 除了从生活中获取直接经验外, 还可从阅读中获取间接经验, 阅读他人的文章, 在阅读中启迪思维, 发挥想象, 从而生成自己的素材。

2.材料之序列

积累的材料包括字、词、句、段、篇, 如何将这些材料组合起来, 这是需要序列的, 从词语到成语、谚语、歇后语, 从现代佳句到经典古诗词, 从段落到篇章, 从描写对象的一统化到分门别类, 从单纯绘景到景情交融甚至景情理合一……我们需要在新的序列不断派生的过程中, 在脑海中构建素材大厦, 从地基开始, 如建设高楼大厦般将材料排序组合。

3.材料之存储

怎样帮助学生存储材料呢?顺于口、熟于心是存储材料的第一步, 无论词语还是句子, 都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最终达到脱口而出的境界。我采用了造句的方法, 为了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材料, 我组织学生观察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的校园风光, 让他们尽量多地造句来帮助记忆并存储材料。同时, 建议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带孩子出去游玩, 在游玩的过程中帮助他们积累材料。另外, 我还指导学生摘录好词佳句, 鼓励他们写观察笔记, 以此存储素材。

神奇的云朵小学生写景作文 篇3

[关键词] 写景作文;观察顺序

笔者在17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谈作文色变”,尤其是对写景作文,他们更是无从下手。其实,写景作文如同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如何用文字描绘出美景呢?南宋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的,要想写景作文美如画,要靠观察来实现,观察是写作的第一要素。如何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写好写景作文的能力?

一、从观察顺序入手,培养学生按顺序写作能力

任何作文都有一定的写作顺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按时间顺序来观察。我们学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者按照四季的时间顺序观察了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天,树木抽条,积雪融化;夏天,树木茂盛;秋天,落叶纷飞;冬天,雪花飘舞。作者把观察到的美景按观察顺序记下,就成了一篇条理分明的写景作文。在教学生写《家乡的小河》一文时,学生开始不知如何下笔。于是,让学生先去观察家乡的小河,有的学生观察了四季的小河,有的学生观察了早、中、晚的小河,有的学生观察了白天、夜晚的小河。他们把观察到的美景按自己观察的时间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完成了一篇层次分明的写景作文。

2.按空间顺序来观察。何为空间顺序?是指景物的空间结构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如老舍的《草原》中第一段景物的描写,作者按照从上到下的空间观察顺序,把看到的天空、小丘、平地、羊群等景物一一描写出来,构成了草原初入作者眼中的样子。在教学作文《美丽的校园》时,让学生先选好校园的观察点,按从前到后或从左到右等空间顺序进行观察,最后,用文字就能轻松地按观察的顺序表达出观察的景物,习作也就完成了。

3.按游览的顺序来观察。游览顺序就是地点变换的顺序,也叫移步换景法。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一篇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游记,他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内洞、出洞”这一个游览顺序,用文字记叙了自己沿途所看到的美景,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教学《游中华贤母园》(九江县景点)时,让学生先游览贤母园,确定自己的游览顺序,大部分学生是按“入口(母爱之门)、大道(仁爱台阶)、最高点(中华贤母园主题雕塑)”三个地点来观察,也有部分学生是按四个主题馆(岳母馆、金戈铁马苑、母范天下主题馆、陶母馆)的顺序来观察,最后,让他们把自己的观察顺序当作写作顺序,用文字记下沿途的风景。这样,一篇写景作文也就完成了。

观察是写景作文的第一要素,学会了观察就是学会了搜集素材,观察顺序就是素材的整理顺序,明白了写作顺序可以从观察顺序入手,那么要写写景作文就简单多了。

二、从观察细致入手,培养学生写景鲜活的能力

我们观察景物,除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每一部分都观察到,还需要让每一部分景物鲜活起来,如同画家笔下的景物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样。如何让景物鲜活起来呢?这就需要我们对每一部分的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要从观察细致入手。何为观察细致?是微小细节都能被观察得清清楚楚。如《七月的天山》作者把自己的观察点放在天山脚下,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他观察得非常细致,在观察雪峰时,看清了雪峰间的云影像是在白缎上绣上了银灰色的花,看清了雪水是从高涧上、峭壁断崖上流下来,溅起时会形成盛开的雪莲。作者在看溪流时,竟然注意到了水底的石子是五彩斑斓的。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最后用形象、鲜活的文字表达出来,让人看了文字就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下面的文章是一名学生在观察了凤仙花之后写的:

“风仙花的颜色丰富多彩,我只种了两种颜色——红的、白的,红的似火,白的似雪。仔细观察,我发现凤仙花的颜色与茎的颜色有关,靠近根的茎是红色,它的花也是红色的;靠近根的茎是绿色的,它的花就是白色的。我轻轻地摘下几朵,白色的就是纯白的,而红色的还有一点小规律,越靠近花蕊的颜色就越淡,越靠近花瓣顶端的颜色就越浓。凤仙花的形状像凤凰的尾巴,我想它的名字大概就是由此而来的吧。最奇特的是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由两片大花瓣和两片小花瓣组成的,最有趣的是有一片小花瓣像漏斗。咦?这花难道没有香味吗?那怎么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呢?我把鼻子凑近一闻,它那淡淡的香味立刻扑鼻而来,它真是一个不骄傲而永远谦虚的花啊!老师告诉我,它是天然的染料,可以用来染指甲和头发,听说古代埃及皇后也用它来染过头发呢。”

凤仙花的颜色我们大家都能一眼看出来,但能发现它的颜色与其茎的颜色有关,这就需要细致观察,他的这一观察让我们看到了凤仙花茎就好像看到它的花一样。在观察红色花时,能发现其颜色有规律的变化。经过小作者细致的观察,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水仙花摇曳的身影。

三、从观察感受入手,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能力

写作不是文字的叠加,也不是自然界景物的客观存在,而是作者感情的流露。写景作文名为写景,实为抒情,即写景是为了抒情。写景时,把你的情感渗透进字里行间,你的喜怒哀乐同景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你的感情。托“景”言“情”的“情”从何而来呢?我认为应该从你观景时的感受入手,不同的心情,对同一景物的感受也就不同。如《山中访友》中,作者初到山中,看到山中的老桥时,第一感受认为它是一位朋友。当得知老桥长年累月、默默为人们无私地奉献,不再感受它是一位普通的朋友,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学生在写《游中华贤母园》一文中,当在岳母馆看到“岳母刺字”的蜡像时,有的学生写出的是“字刺在身上好痛哟,难道岳飞不怕痛吗”,而有的学生却写道“岳飞的母亲是多么的伟大啊,为了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特在其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升华了景物本身的内涵,让人接受到贤母文化的教育。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认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细致观察是积累丰富写作素材的途径。尤其是写景作文,我们只要学会观察,学会从观察入手,就不会谈文色变,而会下笔如有神的。

神奇的云朵小学生写景作文 篇4

我想春姑娘可能在花园里浇花,我走到花园一看,我不禁“哇”的一声叫起来。桃花开了,犹如仙女下凡了。有的张牙舞爪,开的争奇斗艳;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呢!好像饱胀得马上要爆炸似的;有的已经开花了,其中,有的花好像在说悄悄话,不想让别人发现,躲在树叶后,有的像男子汉一样,挺身而出,有的半张脸露出来,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有的露出了灿烂地笑脸,似乎在朝我笑。

这桃花真美丽啊!春姑娘肯能在那里。春姑娘也有可能提着小篮子到果园里来啦!

我跑到果园一看真是让我大吃一惊,苹果树上结满了许多小苹果。小苹果各有自己的特色,有酸的,有甜的,有淡的......我吃了一个,是甜的,我高兴地说:“我真没白来。”

我到家对妈妈说:“我这一去,终于知道春天在哪里了。”我对我的发现感到自豪。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大自然神奇吗?

神奇的梦幻迷宫写景作文450字 篇5

国庆节长假的一天,我、妈妈和表弟一同去盐城大丰的“七彩花田.梦幻迷宫?”玩,我们看了喷泉、赏了花田、玩了摇椅……其中,让我心旷神怡的是乐园中最有挑战性的两个迷宫-----圆形迷宫和玻璃迷宫。

圆形迷宫位于乐园中央,难度是两星半,是由许多灌木丛形成的。我们刚进来,迷宫的道路让我们眼花缭乱,一不留神就会走到死路。我在前面带头,表弟在后面追着,妈妈在后面一边拍照,一边说:“小心点,别滑倒了。”跑着、跑着,不,这是条死路,我再原路返回,不,又是条死路。我们一共跑了五六条死路。我想:像我这样,一定不能去当导游。我不放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着,终于到达了迷宫中心。中心有三只麋鹿,一只公的.,一只母的和一只小的,这时,表弟和妈妈也到了中心,我坐在小麋鹿上,向妈妈挥手。

玻璃迷宫在圆形迷宫的西北方,难度三星,是由许多块玻璃形成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果一不小心就会撞墙。我们刚进去,麻烦就来了,三个人走散了。没事,凭我一个人的力量应该能走出去,晕了,又走回来了。 这时,表弟与妈妈也一个一个的走回来了。

云朵小学作文 篇6

原来,巨响是从市民广场发出来的。他们刚走到,就尖叫起来。原来,云朵从天上掉下来了。他们赶紧把云朵用衣服包起来,便往回跑。他们一边跑一边叫:“云朵从天上掉下来了!云朵从天上掉下来了!”他们跑回森林里,又用衣服重新把云朵包了一遍,然后带着云朵回家了。

于是,他们互相打电话,决定10月1日去野餐。盼呀盼,盼呀盼,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小动物们兴致勃勃的出了家门,他们带着巧克力、黑芝麻、大青椒……等许多好吃的东西,还有包着云朵的衣裳。

到了植物园,小动物们开始尽情的玩耍。他们蹦啊……跳啊……,不知不觉,太阳到了天空的中央。他们玩得有点累了,于是就开始吃东西。小猴和大老虎他们从包着云朵的衣裳里拿出面包,把黑芝麻、大青椒这些好吃的夹到面包里。爱吃辣椒的小熊使劲把面包一咬,说;“怎么一点也不辣呢?”他东问西问,发现是小白兔搞的鬼,小白兔把巧克力涂在了给小熊吃的面包上。于是,小熊紧追不舍,没想到小白兔跑着跑着就慢慢的飞起来了……。原来,小白兔吃的面包是云朵变的,把云朵吃到肚子里后就飞起来了。

小学语文写景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7

一、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型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写景文中一般有三个类型:一是游记类。写的是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 如《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二是描写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 如《火烧云》。三是描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物, 如《鸟的天堂》。只有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型, 才能依据不同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达到正确阅读的目的。

二、弄清作者描写的顺序

我们知道,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去写, 所以, 在阅读这一类文章时, 弄清作者描写的顺序, 对于我们把握文章的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写景文章的描写顺序大致有四种:

(一) 按空间顺序描写

这种描写顺序, 既可以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 又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也可以由中间到四周或由四周到中间, 还可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例如《瀑布》一文, 就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在阅读时, 我们如果弄清了景物的方位, 就会对景物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印象。

(二) 按观察顺序描写

例如《趵突泉》一文, 老舍先生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 先写了出济南西门, 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 再写看到的大泉景色, 最后写看到的小泉。

(三) 按时间顺序描写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 就是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

(四) 按景物类别描写

例如《林海》一课, 就是按照“岭—林—花”的顺序分别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特点。

三、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

世界上没有安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事物都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征。因此要读懂具体形象、鲜明生动的景物描写, 就必须抓住所写的景物具有什么特点。

(一) 明确景物特点

构成景物的一般特点有:形状、颜色、大小、声音、明暗、冷暖等, 当然, 这些特点在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面面俱到, 作者往往是依据所写景物的需要而定的。例如《燕子》一课, 文中所写的“微风、细雨、柳丝、青草、绿叶、鲜花、小燕子”等, 都是春天特有的景致, 郑振铎先生就是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形状颜色等特点进行描绘的。

(二) 分清动态静态

动态是事物活动发展变化中的状态;静态是事物相对静止不变的状态。有动有静, 动静结合, 才能使所写的景物有活力, 有灵性, 生动、形象、逼真。例如《草原》一课中“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就是静态描写;“走了许久……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就是对草原的动态描写。动静结合, 使所写景物有了灵性和活力。

(三) 领会描写方法

一句景物的不同特点, 作者往往匠心独运, 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有时惜墨如金, 粗笔勾勒;有时泼墨如洒, 细腻刻画;有时放纵思想的野马, 展开丰富的联想或想象;再通过修辞方法使其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桂林山水》一文, 作者在写漓江的水时用了一连串的排比, 对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刻画, 最后又张开想象的翅膀, 把漓江的水比喻成一块无瑕的翡翠。

(四) 体会思想感情

写景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寓情于景。这类文章, 作者往往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是帮浓情融入字里行间。例如, 在课文《第一场雪》中, 作者对雪后景色的描写就深深融入了对雪景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二是借景抒情。这类文章, 作者在写景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 以达到情景交融。例如《海上日出》一文, 作者在文尾直抒胸臆, 赞叹了海上日出是伟大奇观。

四、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写景的文章在结构上有这样一些类型:一是总分总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先总写后分写, 或先分写后总写, 或者先总写再分写后总写。例如《海滨小城》先分写海滨的景色和小城的特点, 然后再总写海滨小城的整洁和美丽。二是移步换景的结构。即按参观浏览的顺序安排文章的结构, 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如此。三是按时间的推移安排结构。例如《观潮》一课, 就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安排结构的。四是并列结构。即按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 第四段中就是分别写了贝壳和海龟两种并列的事物。

总之, 阅读这类文章时, 我们应该明确写景的顺序, 抓住景物的特点, 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了这些方法后, 自己阅读这类文章就容易得多了。

摘要:写景作文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目, 在作者的笔下, 每一个景物都写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展现出一幅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表达其对大自然、对生活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阅读写景文章时, 要从类型、顺序、特点和文章的层次等方面入手, 这样对写景文章的阅读容易多了。

诱人的云朵面包 篇8

读读这首诗:

云夐红

云是最干净的

最宽最舒服的床

云是比贝壳还亮的

大帆船

云是

飞走的

妈妈的白手帕

(赏析:小朋友,当你仰望蓝天,看到一朵朵白云的时候,你有没有像作者那样把云想象成床、帆船和白手帕,这些比喻的运用使云朵形象化了,不仅如此,作者还用了“最干净的”、“比贝壳还亮的”、“飞走的”这三个修饰词,让这些云朵有静有动,动静结合。)

下雨天的清晨,兄弟俩穿上雨衣,一起走到屋外。他们发现一片小云朵挂在了树枝上,于是弟弟站在哥哥的肩上,小心翼翼地把云朵摘下来,抱回了家。妈妈将云朵做成面包,吃了面包的他们竟然像云朵一样飘了起来!

这时,他们想起爸爸因为赶着上班没有吃早饭,决定给爸爸送云朵面包。在空中,他们发现了公交车里的爸爸,当他们把面包给爸爸吃了以后,爸爸竟然也飞上了天空,飞进了办公室。而他俩呢,轻轻地落在了屋顶上,各自又吃了一个面包,云朵面包真好吃啊。

悟悟这份情:

这是一本关于家的图画书,里面记录着一个温馨的香气四溢的故事。当孩子摘下云朵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抱回家,当妈妈做好了云朵面包,孩子们想到的是给来不及吃早饭的爸爸送去。在给爸爸送早餐的故事中,我们更能感受道孩子们的爱心和孝心,故事定格在我和弟弟坐在屋顶上吃面包的画面,在一阵淡淡的面包清香中,在他们喜悦和满足的神情中,我们分享着这个家庭的温情与亲情。

学习饿这种方法

在想象的天空中徜徉

老师读过很多小朋友描写天空和白云的文章,大家都会写白云的形态各异或者变化多端,但从来没有一个孩子想到可以从雨树上摘下云朵,更没有哪个妈妈会将云朵加糖发酵,把它做成云朵面包。可是在这本书里,一点点、一点点从天而降的想象,充满了奇幻的色彩。当我们读完这本书的时候,生活就像云朵一样轻盈地飘了起来,飞过城市的上空。

小朋友都特别喜欢读童话,也喜欢写童话。如果你要写好童话,奇幻的想象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想象是童话的生命。我们可以冲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和生活常规的制约,想别人不敢想、想不到的地方,这样的文章给人以耳目

新的真实自然的感觉。我们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人格化。但是童话也不能胡编乱造,编写童话要合乎逻辑、合情合理。

说到优美的童话,老师还想介绍一篇文章《云房子》。雨后初晴,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小鸟看见了,就来造云房子。不一会儿,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等等。小鸟们高兴极了,一会飞到这家来做客,一会飞到那家去玩耍。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文字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这就是被童话照亮的瞬间啊,此刻你有没有发觉,自己的心正变得好柔软。

写写这篇文章:

美丽的秋天

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二(1)班余嘉慧

夏姐姐渐渐走远,秋姑姑带着丝丝凉意悄悄地走来了。我穿上薄薄的外套,去郊外寻找秋天。

秋天的天空蓝蓝的,一眼望不到边。几朵白云慢悠悠地飘着,多像棉花糖呀,真想咬上一口。梧桐树、柳树的叶子染上了鲜艳的金黄色,一阵秋风吹过,那树叶轻轻地飘落,就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枫树的叶子却染成了红色,巴掌一样的叶子好像在扇风呢!

地上一道道的“横线”吸引了我,我跑去一看,原来是一群蚂蚁,它们就像一群大力士,团结一致地在搬运着食物,它们正忙着准备冬天的粮食呢!

秋天真美呀!

老师点评:在大家的印象中,秋天是萧条、落寞的,但在这篇文章中,一切的动物和植物都充满了生机,即使秋叶变黄飘零,蚂蚁急着搬运食物,也俨然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小作者在文章中写到云朵像棉花糖,多么形象,更有意思的是后面加上一句“真想咬上一口”,更显生动。

云朵的畅想 篇9

材料准备:纸巾、硬纸板、颜料、固体胶

想一想

你看见过的云朵是什么颜色的,风儿吹过这些云朵会变成什么样呢?

看一看

云朵有着万千姿态,一会儿变成了活蹦乱跳的小兔子,一会儿变成了软绵绵的棉花糖,一会兒又变成了行动缓慢的大绵羊,让人目不暇接。

变一变

1.将白色的餐巾纸用搓一搓、绕一绕、团一团等方法,根据自己的想象变幻出各种“云朵造型”。

2.云朵变、变、变,变出各种有趣的东西。

3.用滴管给“云朵造型”染上色彩,让它变得更加好看。

4.用塑料珠子或纽扣等来装饰一下吧。

Yes or No

帅帅妈妈:帅帅很喜欢玩颜料,总爱把吃完点心的盒子、纸板混着颜料来玩,所以家里给他隔了一间画画的小房间,随便他怎么玩。

Yes:发现和运用生活中的材料,不仅让孩子对大千世界中的美好事物产生兴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潜能。

扬扬爸爸:扬扬总喜欢把颜料弄得满地都是,还没有完成一幅像样的画,我让他自己以后别在家里玩颜料,他还闹脾气,有时候挺让人头疼的。

No:家长不能只注重创作技能,孩子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如果你尊重他的想法和创造,并为他提供创作的空间和丰富的材料,你会分享到他创造的快乐。

沈子欣的画:天上的云朵一片一片的,五颜六色。吹来了一阵大风,云朵变成了一只彩色小兔。

老师的话:孩子的想法总是那么独特,用色也十分大胆,云朵带给孩子震撼的视觉感受,激发了她独特的想象力,使用了辅助材料,兔子更加生动了。

陈嘉扬的画:云朵变着变着,变成了妈妈。妈妈穿着粉色的裙子,在蓝蓝的天空中跳舞。

老师的话:孩子的想象是有根据的,它来自于生活:妈妈会跳舞。穿裙子的妈妈舞动起来是那么的美。

林诗祺的画:我想让云朵变成美丽的小花和彩虹。我想它变呀变,变成一朵发出紫色光芒的花。

老师的话:有再造想象的特点了,还加上自己想象的情节,画面丰富,更有童趣了。

钱靓的画:我的苹果树长在天上,天上的苹果你们吃过吗?是酸酸的,是云朵变的。

老师的话:这幅画充分反映了孩子的富于幻想,她的创造想象已经开始发展。把云朵想象成苹果树,让它长在天上,味道是酸酸的,我们看到了她独特的表现方式!

周逸扬的画:我最喜欢吃葡萄了,我要让云朵变成葡萄的样子。

老师的话:孩子的兴趣、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扬扬喜欢吃葡萄,虽然葡萄颜色有些杂,但他为了让云朵葡萄看上去更像葡萄,还加上了几根绿色的葡萄藤,更形象了。

中学生发明神奇的“测癌试纸” 篇10

杰克·安德拉卡是美国马里兰州克朗斯维尔市一名15岁的普通中学生,正在读高中一年级。他发明了一种“测癌试纸”,这种新测试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准确率高,有望彻底改变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临床上把胰腺癌分为4期,其中3期和4期属于晚期。5年的平均生存率非常低,4期的只有4~6个月,3期的平均生存率为6~8个月。只有那些小于1厘米、并且没有累及胰腺周围的淋巴结与血管的胰腺癌,其5年的生存率才有70%~80%,但这种胰腺癌很难在患病初期被诊断出来。有统计说,目前胰腺癌男性发病率达十万分之六,女性发病率达十万分之四。由于胰腺癌早期难发现,晚期难以治愈,被称为“癌中之王”。

2011年10月10日,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死于胰腺癌扩散到其他器官导致呼吸停止。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香港明星沈殿霞和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拉尔夫·斯坦曼等人的去世都与胰腺癌有关。

因为发明新的胰腺癌早期诊断方法,安德拉卡于2012年11月在华盛顿特区荣获《史密森杂志》首次颁发的年度美国青少年成就创意奖。在此之前,这位中学生还摘取了2012年5月在美国匹兹堡举办的“2012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顶级奖项“戈登·摩尔大奖”的桂冠和单项奖“医学及健康科学类奖”的第一名,获奖学金7.5万美元。“戈登·摩尔大奖”由英特尔基金会设立,以英特尔联合创始人、已退休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戈登·摩尔先生命名。摩尔先生因其著名的“摩尔定律”闻名于世。2012年12月,在美国2012年英特尔科学节上,杰克又获得了7.5万美元的奖学基金,用来奖励他的发明和成就。

执着追求攻克癌症

杰克从一份科普杂志上读到了一篇关于碳纳米管的文章后,产生了灵感,开始摸索一种发现早期癌细胞的革命性方法。由于缺少高科技的实验工具,他在制造和实验“测癌试纸”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所以只好向多名科学家求助,希望能让自己使用他们的实验室,以便对早期检测癌症的方法进行优化和验证。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先后被197名科学家拒绝,有的明确地告诉他这种想法根本行不通。苍天不负有心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病理学和肿瘤学教授米班·梅特尔博士慧眼识人才,允许这位执着追求的少年在自己的实验室中进行研究,并且在开发测试的过程中给以悉心指导。

为了便于测试,杰克首先把人的“间皮素”特异性抗体和导电单壁碳纳米管相混合,再把混合物涂敷到普通的过滤纸上,使其具有导电性,然后用扫描显微镜确定最佳分层。第二步,添加不同量的“间皮素”细胞培养基,然后对纸张生物传感器中电势的变化进行测量。由于特异性抗体与生物标志物结合并且扩大蔓延,和纳米管分离,因此改变了测试纸的电学特性。“间皮素”应用得越多,抗体结合和扩大的范围就越大,电信号就变得越弱,使科学家能够精确地测量生物标志物的含量程度。杰克的传感器成本3美元,每张“测癌试纸”可用于10次测试。

与目前医学界流行的检测方法相比,杰克发明的“测癌试纸”测试速度快,所需时间只有流行方法的1/168,5分钟就能得知结果;价格也便宜,只有它的1/26 667,只需3美分;准确率超过90%。他表示,由于测试及时准确,胰腺癌患者现在可以及时得到治疗,因此存活率有可能接近100%,从而震惊了医学界。

云朵是天空的脚印 篇11

在这个奇妙而温馨的地方,阳光永远不会热辣,因为它不忍心惊扰这样一个宁静的村庄,它只是偷偷地躲在云朵的背后,好奇地瞅着地面。那些云朵像一只只飘飞的蝴蝶,静静地飘荡在村庄的上空,很安详,很甜美,很有韵味……或许在它们看来,这村庄就是一朵硕大的花儿,里面有吮吸不尽的蜜汁。有时候,飞机在村庄的上空一飞而过,天空就会多出一条长长的哈达,轻轻地飘着,飘着,然后落在蝴蝶的翅膀上。

这是多美的画面啊,蝉翼一般透明,少女一样纯净。

早晨起来,露水打湿了太阳,这样的时辰是适合做一切事情的:割一会儿露水草,锄一块西瓜地,挑一缸井水……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因为在这个时候,炊烟是没有声音的,看家狗是没有声音的。这样的时辰是没法不放松心情的,什么都可以不去想,就像婴儿躺在母亲的怀抱里,让时间在温暖中静静地流淌。在这样的时辰里,千万不要大声嚷嚷,否则你会破坏这难得的宁静。还有,也不要在这样的时辰抬头看天空,因为这个时候的天空美得就像一杯鸡尾酒,会将你立刻迷醉在田埂上或庄稼地里。

晌午,村里人没有午睡的习惯,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他们看来,都可以变成沉甸甸的粮食。豆角该摘了,蒜也抽薹(tái)了,或者牛羊饿了,柴薪不足了,屋后的阴沟该清理了……这些都等着人去做。反正阳光柔和得很,做做歇歇,也不太累。就是真累了,一碗冰凉的井水下肚,浑身凉丝儿丝儿的,倦意顿消。

夜幕来临的时候,炊烟在村庄里弥漫,空气中都是木柴燃烧时散发出的清香。这时乡村便沸腾起来了,放学的孩童们在草垛上或禾堆上打闹着,或是带着小花狗满山疯跑,或是帮父亲牵着牛羊,一律都把欢快的笑声最大限度地释放;年长的婆婆或年轻的媳妇把炊烟升腾起来后,又连忙从屋里跑出来,用双手支起“喇叭筒”,亮开喉咙大声地招呼孩子回家吃饭;牛儿、羊儿、狗儿也跟着凑热闹,或是大声叫着,或是尽情地撒着欢儿。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这就是乡村最本质的声音,这就是乡村的乐章。

村庄很小,踏踏实实的日子被村里人牢牢地攥在手心,从指间溢出的是一些看得见的幸福。村庄又很大,大得让我的笔尖无所适从,无数个句子的总和也够不上一捧泥土的重量。因为,我就是那泥土里长出的一棵芽。

云朵里的隐密花园 篇12

云朵与花园,被我视为破破诗歌的两个精神维度。云,轻盈,飘忽,素净,似有还无,让深陷泥泞中的人仰望、向往,充满幻想;花园,这个看似开放,实则密闭的世界,每一种花草都热烈的表达自己,招引鸟类,往往也带有主人的习性与品味。

峭拔而卓绝,开放而自我。——这就是破破的诗歌诉求?

云是属于天空的,当然也会属于大地。破破的出生地和栖居地陕北,在一般人的认知领域,唯有干涸的河流、炎热的日光与走不到尽头的沙丘……而云,则仿若神祇,成为驻扎在当地人精神领域的信仰与追求——“我想总有一天我会长大,够到那片云”(《云十四行》)。

在追求的路上,总会伴有种种奇异的际遇,包括被命运戏弄,包括对自我认知的不断调整,包括获得的欣喜与失去的疼痛和自省。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捉云”的梦想,破破在诗歌里一直试图迈向云端,并且伴有飞的祈愿。

羽毛于他而言,超越生命,是追求的核心。 他曾经焦灼地质询:“何以一只飞鸟比他的羽毛更轻?”其实,让生命颤栗的并非羽毛本身,而是对飞翔的渴望——“我梦想过飞/我只在梦里飞/梦醒之后摸不到一片羽毛”(《孤鸟》)。在破破的诗中,总是在突破童年幻象,总是让支离的力量还原生活的梦魇——“他已飞走,留下我和他遗落的羽毛还在这里”(《何以一只飞鸟比他的羽毛更轻》)。现实的痛感,总是会像利刃刺杀那些孱弱而怀有美好期待的心灵。

破破认为语言是一种平衡术,“写诗的过程即是平衡欲望,知晓了轻重以轻克重的过程”,所以我们在他的诗中总是出现云朵、梦境、明月、飞鸟一类拥有上升和飞跃能力的物象。与之相对的墙、沙丘和树林也会召唤而出,“重力使一切向下”,他的诗从未滥觞虚妄无效的抒情;但是总有一种白日梦一般的情怀会破壁而出,会在生活中享受无用之美。

生活也往往需要我们拥有很好的平衡能力,在轻重,缓急,冥想现实……之间构筑桥梁,使之畅通融汇,使之和谐自然,使之活色生香。破破希图阅读者可以窥见文字背后隐含的力量,走入他的“隐秘的花园,感受到她的寂静、当下的品质。”纯粹的写作者一直在构建自己的花园,所有的花色品种都应该属于他。

“看不见”这样的词语多么暧昧,充满怀疑和可能;而“芳邻”则切近又疏远,平实又绚烂。灯火无法烛照的世界,黑暗的力量越发清晰,两者组接就具有了无限的生机与张力。他是在试图对接现实与想象,欲望与肉身,距离与真相的关系吗?他是在沟通自我与外部的关联,是在以一种主观、独立的方式进入生活。

破破认为,“距离无助于美丽的增加/增加的从来都只是我们的思念”(《在遥远的地方》),所以他选择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切入,这样也更接近于自己的思想。近距离的聚焦,对准日常的生存状态,拿捏人性中最隐秘的细节,窥探、揣度、想象,点面结合,信马由缰,但是所有的激情和力量都来自于自身的精神诉求与价值趋向。这样一组作品,是对生活的反观,也是一种自我的袒露。

《看不见的芳邻》从第一节,他就确认了自己“旁观者”的身份,企图拒绝融入,更多时候“透过窗帘的缝隙,窥探邻里的动静”。但他言及的依然是一种群体经验,诗意的获取有时候,就需要身份的还原。基于此,破破以散点透视的方式,开始闯入“芳邻”世界,孕妇、婴孩、走进地下室的女孩、时髦女青年、小姐……甚至他们的衣物、居室都一一被扫描成像。

有时候,破破会将诗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讲得婉转动听,讲得意味悠扬,也讲得戛然而止。“我曾见躺在地板上看着电视的孕妇,有时我看到地下室有两个男人,一个女人;有时我见有两个女人,一个男人”,所有的氤氲与漫漶,都是诗意的形成方式。而全诗的结尾,没有真正的结束,更像一种开始,一种新的介入,一种新的可能……是世界的闭合,也是打开。

写作最终是向自己靠近,抵达真实的内心,构建自己的精神花园。破破在这条路上,一直是独行者,他尝试各种可能进入新的领域,就像《看不见的芳邻》所体现的。对于既往的规律与价值,他厌倦,并且试图破坏支离,他说“厌倦了别人的诗:从雪地到白纸,发现一只白狗的虚无”,这是对于诗歌乱象本身的一种抵制,当然也是他对自己的标示。“多少诗人停留在炉火旁打盹儿/用尽世间的比喻/我只需适应期间几分钟的黑暗”,写作在一种溯源的理念里,被歪曲成一种可怕的“温暖”。

难度的降低,使得其间的意趣唯有“几分钟”的寿命。这是戏谑,更是现实,也是对自我的警醒。写新婚之夜,破破摒弃了那些幸福、美好而耀眼的词汇,写“花花公子的诡辩”,写婚姻的本相,写爱情世界里的微妙情感;在《灰斑鸠》里,写自己细腻的情感,融汇在对灰斑鸠的叫声的怀想里, “忽然流泪了,为即将远行的心/那是我和家乡的黄昏在一起”,一种黯然的情绪铺满纸张和整个黄昏的天空。

破破的诗一直在抒情的路线上,低回前行,仿佛燃烧的木棉,笨拙地开绽,热烈地表达;在抵近终点的时候,又开始复归原初。他敏感,质疑,饱受疼痛,在破碎中重构,在尝试中寻找自己。而飞翔是永恒的主题,动荡则是不可躲避的宿命。

惟愿他的花园,幽闭,绚烂,只可容下他一个人。

责任编辑:李 东

上一篇:防邪教演讲稿下一篇:返岗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