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实训报告(精选8篇)
模具拆装实训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模具拆装实训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模具结构设计知识之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生产中使用的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进行拆卸和重新组装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拆装实训,进一步了解模具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模具的零部件在模具中的作用,零部件相互间的装配关系,掌握模具的装配过程、方法和各装配工具的使用。
一、实训要求及注意事项
1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并熟练地拆装冲、塑模,熟悉典型冲模和塑模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拆装方法,熟悉冲模和塑模上各零部件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以及加工要求,了解冲模和塑模封闭高度、轮廓尺寸及模柄与压力机以及注塑机技术规格的相互关系;能正确地使用模具装配常用的工具和辅具;能正确地草绘模具结构图、部件图和零件图;掌握模具拆装一般步骤和方法;通过观察模具的结构能分析出零件的形状;能对所拆装的模具结构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能正确描述出该模具的动作过程。
2以教材《模具设计基础》和实习指导书为指导,结合模具(结构)拆装实习,使得学生快速掌握冲、塑模的基本结构和拆卸技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训报告的撰写和总装图、零件图的绘制。实训报告要求文字通顺、条理清楚、书写工整。
4.拆卸和装配模具时,首先应仔细观察模具,务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装配关系和紧固方法,并按钳工的基本方法操作方法进行,以免损坏模具零件。5.在拆装过程中,切忌损坏模具零件,对老师指出不能拆卸的部位,不能强行拆卸。拆卸过程中对少量损伤的零件应及时修复,严重损坏的零件应更换。
6.注意模具的维修与保养。
二、绘制模具总装配图的要求
模具图纸由总装配图和零件图两部分组成。正式装配图要根据模具的结构草图绘制,并且要能清楚地表达各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应有足够说明模具结构的投影图及必要的剖面、剖视图。在装配图上还要绘出工件图、填写零件明细表和提出技术要求等。
三、绘制模具零件图的要求 正确而充分的视图:
所选的视图应充分而准确地表示出零件内部和外部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并且视图的数量应为最少。2 图形的绘制条件
画零件图的目的是为了反映零件的构造,为加工该零件提供图示说明。一切非标准件、或虽是标准件但仍需进一步加工的零件均需绘制零件图。漏料孔、螺钉过孔及销钉孔,也要画零件图;导柱、导套及螺销钉等零件是标准件也不需进一步加工,因此可以不画零件图。3 标注尺寸
所有的配合尺寸及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都应标注公差。模具零件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加工的尺寸应标注在装配图上,若必须在零件图上标注时,应在有关尺寸近旁标明。因装配需要留一定的装配余量时,可在零件图上标注出装配链补偿量及装配后所要求的配合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4技术要求
(1)对材质的要求。如热处理方法及热处理后表面应达到的硬度等。(2)表面处理、表面涂层及表面修饰等要求。
(3)未注倒圆半径的说明,个别部位的修饰加工要求等。(4)其他特殊要求。
四、实习目的
国内外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现状
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训教学中应用, 也被称为模拟实训, 在国外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认同和积极推广。国内职业院校对应用现代模拟实训教育手段提升实训教学质量的认识还处于初期阶段。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逐步建立了一批设施比较先进, 管理制度健全, 能够反映岗位、职业和行业发展方向和水平的实验室或实训基地, 不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的训练, 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但对模拟实训教学却投入不足, 部分院校比较重视, 但也只是刚刚起步。究其原因, 是对这一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的价值认识不足, 这里不仅有模拟软件本身的质量问题, 更多的是教师的观念与素质问题。
发达国家的职业院校都十分重视模拟实训, 并在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成功模式。如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加拿大的能力本位教育模式 (CBE) ;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MES教育模式。模拟实训正是这些典型教育模式的核心教育环节之一, 它能有效地实现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目前, 虚拟仿真技术在全球已得到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和积极推广。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模具专业实训教学的基础工作
进行市场调查, 制定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计划首先, 应该到人才市场对与模具专业相关的用人单位进行调研, 掌握与模具专业对应的主要工作岗位群, 明确培养目标。其次, 对于模具专业岗位化实训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必须依据模具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要求。最后, 要将相关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和工作任务, 渗入到具体的岗位化实训教学中, 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根据调查, 目前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的岗位群如图1所示。模具设计能力的培养, 在企业中通常分为认识模具、指导及模仿设计、独立设计三阶段。认识模具与独立设计过程都是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 而指导及模仿过程则是培养模具设计人员的主要过程, 是学生的设计思路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是掌握知识, 应用技巧、方法的过程。由于受到教学时间、教学条件及环境等的制约, 学校教学或多或少无法按照企业“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因此, 有必要采用虚拟仿真技术,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在工作岗位上实习、实训, 达到独立完成设计, 提高设计能力的目的, 实现教学实训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根据工作环境布置虚拟仿真实训环境为了使学生尽快从学生角色转换为职业人角色, 明确自己的实训任务, 对实训环境的布置应尽可能地模仿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这里的环境布置指的是软件条件、虚拟环境和设施配置企业化, 让学生处于某个单位某个岗位的职员角色, 教师则是该岗位的上级主管。模具专业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在模具设计、工艺分析、注射成型方面比较容易实现, 但模具钳工却很难实现, 利用软件学生无法进行模具表面的钳工处理。因此, 虚拟仿真实训的同时还需适当配备模具钳工实训车间。
根据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训管理在实训过程中, 对学生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也应该依照企业对该岗位员工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有些管理制度和方法在实训过程中难以操作和实施时, 可以作一定的修改和调整, 以保证实训管理的可操作性。
模具专业虚拟仿真实训的框架构建
模具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发应符合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与岗位工作情境相符, 逼真地反映实训内容。首先, 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应按照岗位构架, 使实训教学与企业岗位工作“无缝”对接。其次, 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模块结构应合理, 要充分反映岗位要求。再次, 要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 增强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学习的信心, 同时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框架如图2所示。
虚拟仿真实训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和总结环节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恰当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学习的信心。可让学生体验闯关式的游戏。游戏任务从易到难, 从模具结构认知到模具结构设计, 从单分型面设计到多分型面设计。学生根据每一关的任务要求闯关, 未完成任务表明闯关失败, 并在评价表中记录失败的相关信息。通常, 学生在游戏式的学习环境中越战越勇, 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教师通过考查学生的闯关数及评价表信息, 给出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 针对学生碰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我们共设置了三种评价方式:一是自我评价, 二是小组评价, 三是教师评价。对各类评价都列出表格 (参见表1、表2及表3) , 让评价人来填写。
在表1、表2、表3中, 成绩评定都采用等级制, 即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四个等级。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 分析学生获取知识、参与项目等的程度, 从而反映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掌握情况。
综上分析可知, 虚拟仿真实训对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技能有下列优点: (1) 针对区域对人才的需求特色、需求量确定人培养目标, 对学生进行有较强岗位针对性的技能训练, 突出就业岗位的素质和技能。 (2) 虚拟仿真实训融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学生像体验游戏晋级一样去学习专业知识,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虚拟仿真实训具有四重应用价值:灵活性———灵活采用专业软件开展技能训练;充分性———充分利用高职学生在校的三年时间, 开展技能训练;拓展性———能拓展实训课题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性———对重点课题可加强训练, 便于对训练过程和考核鉴定进行强化管理。
参考文献
[1]乐国友.采用仿真模拟实训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素质和技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5) :265-266.
[2]李金国, 王刚毅, 何向华.高职《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有效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8) :58-59.
[3]柯中炉, 牟惠康, 杨林生.以虚拟仿真技术提升高职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以生化制药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5) :21-25.
[4]李金国, 杨林生, 李云贵.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高职模具实训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职教论坛, 2010, (3) :66-69.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实训教学;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并围绕着具体的教学项目来组织和展开教学任务,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学习新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应用已有的专业知识,从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真刀实枪”的演练。学生在项目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进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一、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一)项目选取
教学项目的选择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授课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状况、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的设想,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例如在模具拆装实训这门课程教学中,针对课程内容,我们选择了学生较熟悉的、具有中等复杂程度的“鼠标外壳注射模拆装”、“打火机机枪注射模拆装”、“打火机风罩复合模拆装”和“镇流器外壳复合模拆装”四个项目,在教师提出项目后,让学生围绕项目涉及的内容搜集信息,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确定各项目的目标和任务——能用CAD软件绘制装配图。在项目开展前,教师先演示模具给学生看,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明确该项目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怎样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二)项目计划
根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由学生充分利用他搜集的信息,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学生以小组方式工作,每个小组选派一个组长,并给小组中的每个学生进行分工,组织本组学生对项目进行讨论,选出项目实施的最佳方案;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本组的项目方案进行展示、宣讲,其他同学对其方案可提出质询,宣讲者应给予解答;最后,由任课教师对各组的方案进行综合点评,教师要注重强调该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关键在哪里(具体实施计划见表1)。
表1模具拆装实训项目计划表
(三)项目实施
依据项目教学法的宗旨,各项目小组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所学任务,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1.仔细观察已准备好的模具,熟悉其工作原理,各零部件的名称、功用及相互配合关系,并绘出模具结构简图。学生完成后,指导教师对其所画结构简图进行验收,同时提出一些诸如模具上主要零部件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以及加工要求等问题让学生答辩。最后作出这一阶段的评价。
2.拟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然后按拆模顺序将模具拆为几个部件,再将其分解为单个零件并进行测量。然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及形状、加工要求与固定方法,导向零件的结构形式与加工要求,支承零件的结构及其作用,紧固件及其他零件的名称、数量和作用。在拆卸过程中,要记清各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及配合关系。同时对学生的钳工基本操作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安全文明生产等作出评价。
3.拟定模具的装配顺序及方法。把已拆卸的模具零件清洗后按装配工艺顺序进行部件装配、总装、调整,使模具恢复原状。然后将装配好的模具采取人工合模验证,必要时也可在成型设备上试模,验证模具工作是否正常,制件是否合格,并再次作出评价。
在拆装过程中,切忌损坏模具零件,尤其冲模的工作零件,对少量损伤的零件应及时修复,严重损坏的零件应更换。
4.用计算机绘图并进行装配,这一阶段主要评价学生的CAD应用水平。
通过上述四个阶段的实操训练后,学生们对模具结构都有了较明晰的认识,熟悉了典型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拆装的方法。
(四)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阶段是对整个项目教学实施情况的验收,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进行检查。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等。学生成绩主要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进行评价。
(五)归档或应用
项目成果的装配图和项目过程中绘制的零件图,已成为教学素材并在模具设计、模具制造等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使用。在模具拆装实训项目教学中,我们从企业实际出发,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工夹量具借用制度、学生考勤制度等,这些教学文件在机加工实训中得以运用。
二、项目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笔者在近十个班级的教学实践中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有些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以参加项目教学法的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协助作用。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学生,而教师只是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讨论。项目教学法的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所以整个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
(二)项目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切忌过多地干涉学生本身。教师指导主要包括在项目实施之前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项目具体实施的解释、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引导和帮助,教师的指导要结合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
(三)让“项目教学法”与“订单式教育”实现有效的对接。创设学习的资源和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教师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选取多样化项目,这样不但使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而且能让“项目教学法”与“订单式教育”实现有效的对接,让“项目”课题与用人单位的实际产品实现零距离对接。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其他问题:一是以项目教学法为突破口,形成“项目化”教学校本教材;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以应对项目教学法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三是建立公平准确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2003-06,143-146.
[2]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班级:模具091
姓名:冯高文
学号: 06
实训地点:第三实训楼C406
指导老师:周铭杰、康俊远
2011年6月6日—2011年6月10日
实训时间:
目录
实训目的………………………………………………3 实训任务………………………………………………3 塑件分析和检测………………………………………3 破面修复………………………………………………4 拔模检测………………………………………………5 分型面确定和做分型面的几种方法…………………6 分模时注意的几个问题………………………………7 一些典型的零件的分模………………………………8 模具三维图……………………………………………13 模流分析………………………………………………15 数控加工………………………………………………16 实训心得………………………………………………17
实训目的
Pro/E和MasterCAM是模具行业广泛采用的辅助设计与制造工具,是模具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通过本次实训深入了解Pro/E模具设计的原理和流程,掌握常用的分模方法技巧、实用的功能、烂面修复、模流分析和模架EMX,使用MasterCAM对模具型腔进行数控编程。
实训任务1、2、3、Pro/E模具设计流程;
模具设计使用功能:拔模检测、厚度检测、分型面检测等; 分模方法:模具型腔法(分型面、体积块)、组件法、零件+模具型腔;
4、手动创建分型面:创建:拉伸、旋转、填充、边界混合、曲面自由形状
复制:种子边界曲面
编辑:合并、延伸、修剪;5、6、7、8、9、自动创建分型面:阴影曲面、裙边曲面; 创建体积块:草绘、聚合、滑块,参照零件切除; 掌握烂面修复的方法:IDD; 使用MPA和MPI对塑件进行模流分析 使用EMX进行全3D模具设计
10、使用MasterCAM对模具型腔进行数控编程。
塑件分析和检测 用Pro/E分模的包括许多内容。我们分模的零件大多是igs和stp文件,因为这种格式能把一些客户的保密信息保护起来,我们看到的只是这个零件的面组一些操作步骤我们是看不到得。别人可能用其它三维软件做得零件导出的,当我们拿到这种文件时我们要用插入命令把igs或stp文件转化成Pro/E的文件。做完这步之后我们首先要检查塑件,比如脱模斜度检测。
拔模斜度检测
破面修复
看看零件有没有破面
有破面的塑件
(有破面的话要修复破面)、检查制品壁厚是否均匀等等零件结构工艺性检测。当我们发现有不合理的情况要和客户商量解决,即改产品,我们做模具设计要懂得产品设计的知识,这样我们设计的模具就会比较合理,对于别人设计的不合理的产品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错误,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我们拿到别人设计的产品时,因为使用不同的软件设计的产品,在转化的时候可能会有数据丢失导致存在破面,在设计的时候破面修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果我们没做这项工作的话,后面的工作就无法进行下去了。一般破面修复我们在IDD里进行。修复后我们只存在一个面组。破面修复的方法是在导入特征里右键编辑定义然后进入IDD(Import Data Doctor简称)进行修有三种方法:修复模式、修改模式、特
我们可以根据破面不同的模式进行修复。当我们把所有线时我们就不存在破面了,这是我们就可件了。破面修复的就完成了。
改。在这里征化模式。的不同选取都变成红色以实体化零拔模检测
我们可以进行下面的分模工作了。我们把破面修复好后,还要对 5 制品进行拔模检测、这步对于我们做模具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要开模,开模有斜度就不会刮花制品,如果有倒扣的话更不得了,倒扣导致我们无法脱模,这是错误的设计。所以模具不允许有倒扣而且一般都有拔模斜度。
分型面确定和做分型面的几种方法
拿到零件后我们要分析分型面在什么地方,确定分型面对于我们后面的导入或装配是起决定作用的,我们确定分型面在哪,装配时就把那个面放在分型面上。我们做好上面这些之后我们可以进入分模阶段了,分模在制造---模具型腔里进行,导入工件的方法有几种,我们可以自动导入或者手动装配进去。导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加缩水。缩水对于塑料制品来说是很重要的。加缩水后就开始做分型面了,分型面做在最大最小轮廓处把一些孔给堵上就可以了,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有时我们在做碰穿时分型面可以做在两个地方,这时我们要考虑做在制品的内表面。做分型面有几种方法。
1、可以把导入的零件直接打开做分型面,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比较简单的制品的分模,这种方法相对于在零件底下做分型面是个改进,在零件底下做分型面我们不能改制品,而在参照零件下做分型面,我们改零件后只要再生一下就行了。这样对于我们改产品 带来很大的方便。
2、模具型腔法。我们复制制品的外表面然后延伸合并。用一个面把自动工件分成两半。
3、4、阴影曲面。这种方法用于很简单的制品
裙边曲面法。这是利用投影的方法把制品的一些孔给堵上和边界延伸做成分型面。
5、体积块法。利用做体积块的方法把所有的孔或缺口给堵上,体积块用于做行位和斜顶是很有用的。
我们分模使用很多的方法就是种子边界曲面法,我们利用种子边界曲面法选取很多复杂形状的面,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还有一些意图选取等方法都是很好的方法。
分模时注意的几个问题1、2、选择合适的分模方法 要
做
啤
把
锁 7
内模啤把锁
3、分型面尽量为平面
4、做模具时要考虑加工问题,模具尽量不要有尖角
分模是我们要把一些孔、加强筋、和一些复杂的结构做成镶件这样对整个模具是一种简化,对于加工也简单了,即节省了材料又好加工何乐而不为。但镶件处可能会有飞边,所以有些高精度的制品可能不能做成镶件。这样根据情况来定。
一些典型的零件的分模
孔做成镶针
不好加工
好加工
这种情况最好做成镶件,因为如果不做镶件的话这地方要使用电火花加工。电火花加工是一种比较难的加工方法。我们能不用尽量不要去用。
制品里的外凸起
行位
行位在动模的放置
对于有外侧凸起或凹陷的基本上都使用行位,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外侧抽芯结构,尽量把侧抽芯的抽芯距做到最小,这样可以把模具做小。行位基本上是利用开模力把滑块抽出制品。之后在顶出制品。
制品内表面的凹陷或突起
斜顶
斜顶在动模的放置
斜顶主要用于内侧抽芯的场合,当有内侧凸起和凹陷时,要用斜顶。斜顶的原理是利用注塑机的顶出力使斜顶向内侧运动,脱离制件并顶出制品。
插穿位
插穿凸模 插穿位是塑件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有孔,这些孔不同于那些规则 的圆孔,它们有斜度动定模在此接触成型。
需要用哈夫块的制品
哈夫块
哈夫块固定轴肩
哈夫块成型一般是塑件有很大面积的侧抽芯时,做成两块合起来 的哈夫块成型塑件的外表面。哈夫块一般要做啤把锁和轴肩。
理论联系实际的镶冬菇机构
我们在学习理论课的时候,讲到这种结构是老师说过,我们能用尽量去用一下这种结构,因为这种结构是一种很好的动模镶拼结构,对制品的精度有保证。
塑件中的插穿位
插穿位的凹模
模具三维图 我们分完模要把凸凹模分别装在模架上才能使用。于是分完模之后我们要用EMX画模架三维图。在EMX里先新建一个模架把分的模导入进去。然后选择模架类型。把模架调出来后我们先改模具各板的厚度然后再选择模具的长宽,这样就不会出错了。把模架确定了后再安装其它的零件比如垃圾钉、回程杆、定位圈、浇口套、水路等等。一副三维模具图就可以画出来了。其实在画三维之前我们要经过计算求出一些必要的数据才能画好三维模具图。
定义模架
三维模架
三维模架动模
三维模架定模
三维模架能够直观的观察模具的整体结构,对于有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的同学可以很好的了解模具结构,看到整个三维模具结构就好像看到了真正的模具一样,我们可以在这里模拟真正的模具,了解模具工作时的一些状态。
模流分析
用MPA对塑件进行模流分析也是我们检查塑件设计是否合理的一种方法,它还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塑件的冲模信息,对我们布置浇口和改进塑件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帮助我们把模具设计做到最好。这里一个很好的就是MPA会把我们的分析报告导出,让我们一眼就能知道塑件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工艺性方面的数据。方便我们设计模具。
融体填充时间图
可能困气图
塑料流动图 模流分析对于我们了解塑料的工艺有很大的用处,我们可以根据模流分析的结果,来设计模具,完全了解了这个制件塑料熔体流动的整个过程和所有的工艺参数。在设计模具是根据这些参数设计出来的模具是最合理的模具,可能也是最便宜的或者是最耐用的模具。
数控加工
当分好模后我们拿到MasterCAM里进行数控编程,把型腔的刀路编出来就、就可以拿到数控机床上加工凸凹模了。
MasterCAM加工出来的 编程步骤
实训心得体会
我们学习PROE有三个学期了。学习了零件设计、曲面设计、工程图和装配等。在这个学期我们学了专们为我们模具设计使用的分模。其实分模不是很难,只要用一些面或者一些体积块把整个工件割出几块就行了,但我们学得好像很艰难,因为我们分模是没有联系上课时讲的塑料模具的结构。所以我们学分模不仅仅是去学Pro/E这个软件,而是要把我们学的塑料模具知识运用到分模上去,这样我们才能把模具分好,才能做出好的模具。
在这次实训中我又学会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特别是哈夫块的分模、三维模具机构设计、模流分析等等。
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41157 课程名称:模具CAD实训 周 数:1 学 分:1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分院
一、实训目的及要求
理解PRO/ENGINEER的特点和建模原理,掌握零件设计与修改方法及其他的相关技巧;掌握装配件的组装原理和方法,掌握制作常用类型工程图的方法;独立完成简单装配件的装配工作和生成简单爆炸图的操作,并在装配环境下能进行一些特征的创建工作;分模时分型面的选择原则和分模的流程。
二、实训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时间安排
1、实训内容;手机壳体进行三维造型,装配件和爆炸图操作,茶杯进行三维造型,茶杯分模设计
2、实训形式及方法:演示、动手操作。
3、实训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时间为1周。
4、实训地点:机房;
三、实训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
[1] 李建军编著.模具设计基础及模具CAD[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李名尧编著.模具CAD/CAM[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四、实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1、考核办法:考查
2、考核内容与标准:实训报告
3、评定等级: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
荣昌职教中心示范校建设项目 模具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意义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是中职教育中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实训教学、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的一系列要素的统一体。校内实训基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推行和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当前职业学校、专业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质量的竞争,而本质上其实际也是文化的竞争。
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训基地进行有效管理、高效运行的根本要求,是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上水平、上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学习、生产效率。先进的特色文化是专业的灵魂,是师生凝聚力的源泉高专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品牌专业立足的根基。
针对重形式轻内涵、重物质轻企业师资引入、重实训轻生产、雷同化明显无特色、校企文化脱节等文化建设不足或误区,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师生的企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切实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特拟定此方案。
二、建设理念与思路
围绕我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评价模式改革实施要求,结合“履真勤业 精技强能”的校训,均衡考虑涵盖模具专业师生精神面貌、心理状态、文化传统、专业特色等多种因素,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和环境氛围,建立“企业管理虚拟仿真”管理模式,提升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的氛围,强化职业素养和现代企业文化精神培育功能,真正实现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即“校企文化”)的融合。
完善并建成以“精技”为核心,塑造职业特色鲜明的“精益求精、品质为先”的模具专业文化理念,构建“精准 精细 精心”的“三精”实训文化体系,以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性格、提升学生就业竞争的“软实力”。
三、建设内容与措施
(一)加强校企深度联系,完善物质文化建设 荣昌职教中心示范校建设项目模具专业组
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是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通过校企共建、共享、共赢深度合作,在现有实训设备条件基础上,充分调研和论证,进一步合理规划和配备专业实训设备设施,以达到满足学生实训、企业生产需要的物质要求。
(二)以“精技”为核心,着力打造职业特色鲜明的“精益求精、品质为先”的模具专业文化理念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是机械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品质要求。技术类职业的特质与胜任特征是强调规范的把握,其专业文化的核心是追求标准和精细。所以在模具专业建设中,始终将专业文化建设摆在首位,以“精技”是核心,从抓专业制度建设、专业教学环境布置、教学组织与实施和专业活动开展等方面入手,打造“精益求精、品质为先”的专业文化理念。
一是把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融入到专业制度文化建设中,制订一整套有关专业文化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等制度,并在制度执行中,注重管理的精细与效能,保障专业文化建设的有序开展。
二是按照企业的标准布置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环境工厂化,实训车间布置横幅、标语、工作岗位职责、产品展示柜等,设立读书角和公告栏,营造企业环境,让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
三是按劳动组织方式组织教学,采取生产性项目教学模式,引入企业6S管理,学生上课穿工作服,课前课后开班组会,例行安全与质量教育,教学过程生产化。
四是定期开展专业社团活动、讲座,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与素质拓展训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级专业技能竞赛,定期开展校内技能竞赛,学生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考核常态化,每周、每月评选技能之星,提升学生追求精细、追求品质的意识。
(三)以职业岗位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专业文化的内涵建设
专业理念是专业文化的核心,集中体现了专业文化的内涵;专业理念在职业精神的引领下形成,与职业精神紧密相连,两者共同的基础是特定的职业岗位。在组织运行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协作精神,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彰显专业文化特色
荣昌职教中心示范校建设项目模具专业组
在生产车间、实训室精细、科学、合理地设置和粘贴专业前景、行业准则、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介绍、能力考核标准、评价方式与标准等资料和图示,努力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和鲜明的职业学习环境。将“精益求精、品质为先”的专业文化贯穿实训教学始终。使学生一走进实训基地(实训室和实训车间),就能受到浓郁的职业环境的熏陶,彰显专业特色文化。
(五)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引入先进企业文化与引入优秀企业师资并举
在引入企业文化的活动中不但要着眼在物质化的东西,如标语、口号、制度等,还要积极引入那些言行举止都能够体现企业文化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优秀技术员工、兼职教师等企业师资。
一是学生由他们亲手培养,他们非常了解学生是否符合本单位的需要,比仅靠一次面试来的全面、放心;
二是他们在教学中主动把自己企业培训员工的办法毫无保留地在课堂上直接运用,让学生们在校内实训基地就接受良好的企业文化的训练,避免了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企业必须再培训的无奈,并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经济成本和精力,使学生变得更受欢迎。
企业师资要占到引入企业文化的校内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的50%以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职场优势,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六)以人为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渗透专业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保证难以深化专业建设。在完善专业硬件环境文化建设的同时狠抓专业制度文化建设,正确处理好建章立制和以人为本的关系。
一是设立教育教学意见信箱,定期召开座谈会,开通民主管理渠道,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二是完善并出台师生参与专业建设活动的激励与评价机制、技能竞赛和过关考核明确奖励制度,形成一种鼓励先进、积极向上的制度文化。
三是与企业现场要求接轨,进一步完善如安全生产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班前讲话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提供保障。
荣昌职教中心示范校建设项目模具专业组
四是进一步营造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良好环境的文化氛围,引入职业标准、现代企业 “6s”管理:实训基地应当拥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经营权,与学校之间做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校企分开。通过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解决实训经费的需要,让学生可以得到“真刀真枪”的锻炼。强化教学、生产现场管理,严格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本行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安全规范,而且在从业过程中应养成严格按生产工艺加工产品、工量具摆放有序、设备及时维护保养的安全、文明生产习惯。要求学生要按照企业一线技术人员那样准时上下班,进入实训场所必须着工装、佩戴胸卡;每天的实训要像企业一样,有班前会布置任务,结束检查公布,班后会激励。教师的行为就像是师傅带徒弟一样,又像是车间主任管理员工一样,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素质像企业员工。
(七)搭建舞台,在技能训练中渗透专业行动文化
一是聘请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校授课。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掌握企业对员工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之中就按企业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促进了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缩短了毕业生进入企业的磨合期。
二是开展一系列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特色专业活动。以专业活动为载体,通过实践活动深化专业文化建设,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将学生课外活动与企业职工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举行团队协作训练、职业生涯规划演讲等。
三是举行专业技能竞赛与展示活动,有效融入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
(五)校企文化有机融合,实现校企平稳对接。
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和引入,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实现有机融合,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
中职学校要将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从而让学生在就业时赢得主动。一方面实现校园环境的企业化,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训练环境;一方面把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作为职业人(而不是学生)去参与企业生产。本着环境育人的基本理念,4 荣昌职教中心示范校建设项目模具专业组
导入企业文化元素建设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校园感受企业文化的熏染,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如校内实训室按企业生产车间布置,学生实训按企业生产要求进行,遵循生产规范;教室按企业培训中心的要求布置,特别是订单培养班的教学环境,要按订单企业文化进行布置,等等。让学生在校园就能感受到企业文化,体验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角色,走到工作岗位后,能迅速转入岗位角色,真正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
附:
1.实训室相关标语:
勤学苦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品质为先,追求卓越。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去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知识改变命运,技能立足社会。技达四海,能行天下。学一技之长,创一番事业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精通技能,激情创业。
态度决定一切,细心决定成功。
事故出于麻痹,安全来自警惕。
做人求真,学技求精。
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严谨思考,严密操作;严格检查,严肃验证。
多看一眼、安全保险,多防一步、少出事故
人人有改善的能力,事事有改善的余地 ;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2.物质文化规划
(1)充分利用室内外墙壁、走廊、门厅灯场所布置恰当的名人名言与肖像 专业历史图片、校友风采、凝聚历史文化积淀。
(2)实训室的名称与标牌、实训项目介绍、规章制度的公示、师生的工作成就、实训项目介绍、先进事迹的介绍、师生创作作品的陈列,展现基地的成就 在 5 荣昌职教中心示范校建设项目模具专业组
室内,布置操作规程、安全警示、励志用语和安全设施等。
(3)合理装饰与协调布置,美化室内环境、营造生产场景、教学环境、职业文化氛围,体现人才培养主旋律、刻划人才培养新理念、利于开展实训教学。
3.管理文化
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集中反映了实训基地的管理特色、能力和水平。建立“实训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校企合作”四位一体的模具专业实训文化体系,树立为人才培养、师生学习和企业服务的思想和精神文化,通过室风、学风、教风和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来体现师生共享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观、文化观和认同意识,凝聚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
示范校建设项目模具特色项目组
中国作为制造大国, 广东作为制造强省, 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 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而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合市场的需求, 因此, 需要对教学实习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
我国传统教育长期以来养成“重理论, 轻实践”的倾向, 致使毕业生知识脱离生产实际, 动手能力差, 进入社会适应期长。这一“瓶颈”困绕高校多年。尤其是高校扩招, 就业竞争更为严峻, 许多高校不得不在困境中谋改革。
在高校中, 理论和实践是教学活动的两个侧面。传统的实验教学, 只是一种演示性, 验证性的手段, 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远远不够的。部分触觉灵敏的高职院校较早探讨另外一种教学模式———车间式实训教学。广东机电职业学院在这方面的开展较早, 成效显著。如今, 学院的多个实训中心已建好并投入使用。
2006年, 广东机电职业学院的“数控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高职高专教育实训基地。“电工技术”, “制冷设备维修”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一、转变观念, 打破条块分割的“瓶颈”
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社会情形设定教学方案, 而不是按市场需求设定教学方案, 总免不了有理论化的倾向, 因此学生所学到的知识, 与社会需求总有距离。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 所学知识用不上, 成了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倍受诟病的一个原因。
改革开放之初, 作为精英教育的产物, 社会对大学生实操能力并不那么苛刻,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 尤其是高校扩招, 高等教育大众化, 当今的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走出精英时代, 大学生已不在稀缺。用人单位不再把大学生高高捧起, 看成时代的骄子, 而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能不能适应社会。
面对市场的需求, 社会的转型, 很多大学生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明显的不适应, 怎么办?只有通过加强训练, 建立企业式的车间实训, 直接与市场接轨, 打破条块分割的“瓶颈”, 让他们所学的“条块”变“立体”。
学生技能高, 就业当然好。学生还没正式工作就有“工作经验”, 还没上岗就有高技能, 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欢迎。为了实现这种转变, 很多学校做了很多的尝试。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 推行“体验车间式实训”教学,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实训教学一下子找准了方向,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 既能体验浓厚
广东黄健
的企业氛围, 又能学习到各种专业技能。
二、车间一体, 锻造技能型人才的基础
学生在真实的车间环境下实训, 将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与实验、实训课程进行整合, 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 课堂教学与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整合了原有的数控、汽车实验室, 实习工厂等资源, 成立了技能培训部, 建立了车间式实训平台, 并以此为基础, 全院范围内推广这一实训模式。建成了广东省示范性专业“数控技术应用”, 和“汽车运用与维修”, 并被教育部等六部门确定为国家制造业与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院校。
在实训教学中率先开展车间体验式教学, 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车间体验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参与校内的车间实训, 在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 获得了对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理解, 大大缩短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和进入社会角色的磨合期与适应期, 进一步拉近了与企业的距离, 完整地接触了企业的运作模式。解决了企业由于只顾生产, 使学生实习活动大多流于形式的问题。
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生产工艺, 掌握生产技术, 学生一毕业就具备比较熟练的操作技能, 实现校园与车间的“无缝”对接。这样既减少了企业上岗培训环节, 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 又强化了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 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现在, 掌握“技能”已成为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在车间里, 生动的生产案例让学生变得趣味十足, 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究者, 使其内容不仅来源于课堂与老师, 也可来源于车间和师傅, 来源于图书馆和同学。在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转化到具体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上来, 真正克服了“黑板上做科研、课堂上搞生产”的产学脱节问题。
三、更新思维, 体验全新的学习方式
车间里, 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模块, 可自由选择学习时间, 自由选择学习进度, 自己制定工艺方案和制定工艺卡片, 自己上机操作机床, 老师则给于必要的辅导解答。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教师的作用从课堂讲授, 转向在车间进行教学活动, 极大的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后, 变得爱学, 肯学,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加强, 毕业生的技能得到提高, 走出社会也变得自信了许多, 学校的知名度得到了提升。
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 模具专业0506班的彭文勇同学说, 在车间实训, 我体会到了全新的学习方式, 在实训过程中, 各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 知识互补, 老师交叉授课, 按企业车间模式运作。虽然在生产中碰到很多问题, 没有现成的答案, 但是通过自己思考, 或者与老师同学一起共同探讨来解决, 使每一道工序严谨细致, 通力合作, 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体会到了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邱锦活同学说, 说实在的, 对于一个还没有毕业的学生, 做一道真正的模具, 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通过车间式模具实训, 在企业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都深刻地体验了一遍, 更加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 在毕业面试的时候, 我有了更多的自信。
围绕“培养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高技能人才, 更好更快地为广东经济建设服务”的目标, 我们不断改革实训教学内容, 方法, 手段和组织形式, 构建了较为合理的实训体系和先进的实训场所。通过体验式车间实训教学, 改变了以往老师苦口婆心说教学生学生不领情的尴尬局面, 在车间上课, 学生主动, 听得明白, 学得愉快, 老师教得轻松。这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了职业教育效率, 保持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要创造条件, 体验车间式实训, 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 “干中学, 学中干”, 同时必须加强实训基地的软、硬件的建设。仅仅围绕以“市场为导向, 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 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夏杨.学生技能高就业当然好[N].羊城晚报, 2007年10月12日.
[2]元传伟.高职高专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职教论坛, 2005年第2期.
[3]吴严.加强实验实训提高学生技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年第10期.
[4]陈超.改革高职教育中的实训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 2001年第3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模具与数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想
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点。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高水平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
我院模具与数控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办学条件、办学规模、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分期、分批建设,使其具有先进性、真实性和创新性,满足生产性实训的要求。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我们以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为依据,以专业发展和建设为出发点,在管理制度上探索,在人员使用上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地的运行效率。
二、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实训基地建成后,为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基地需科学规范管理。
1、 成立实训中心, 采用集中管理模式
实训中心,配备主任、副主任、主任助理各一名对实训教学、基地对外服务进行管理,并配备专门的机修和电修人员,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结合学校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在实训教学和产学合作中应用利用企业的6S管理原则,对实训项目和产学合作项目同样采用实施进行前的准备管理、进行中的现场管理和进行后的检查管理模式,按照安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模式,确保实训场地的整洁和文明;充分研究各工种实训所需的时间、刀具及材料消耗、实训课题和训练方法,科学组织和管理实训;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基地安全高效运行,加大教学研究和实践。
2 、加强 “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采取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二是从社会上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专、兼职教师;三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考察, 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 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两年来虽然学生人数翻倍, 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实训教师人员不增, 但实训教学效果显著, 较好满足了校内的实训教学。
3、 实训教学教材的建设
为配合实训基地建设,学院组织教师编写了金工实习,机械制造实训,数铣实训、数车实训等指导书、教材,它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建立了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把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分体现到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和动手技能协调发展。
三、课程体系的改革
1、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新建专业, 其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下图所示。课程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 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这些课程能够涵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若岗位群需要有变化, 更换某一模块就可实现快速适应。
2、课程体系的特色
(1)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根据“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
“以数控技术为龙头, 以CAD/CAM 为主线”, 重组、整合课程和教学内容, 改革、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 突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在课程开发上, 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 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 压缩不必要的内容, 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 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 形成新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用实际问题作为引导,即从实际入手,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原则, 并注重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对重要的专业理论都在明确的实践背景下加以介绍。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课堂容量,尽可能在实训场所组织现场教学, 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2)强化实践教学,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
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 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实训课程,并配有实训大纲,每门实训课程由若干独立的基本训练单元组成。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图CAD测绘实训、金工实习、机械制造实训、CAD/CAM软件应用实训、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模具结构拆装,五金模具和塑料模具课程设计实训、顶岗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等,占总课时的60%。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人社局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利用工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缩短第三年的顶岗实习磨合期。
(3)扩大选修课比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突出主干课程教学的前提下, 设置了人文、社科、管理以及专业拓展和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模块,扩大学生的选课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修不同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以及本专业技术拓展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推行主、辅修制, 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专业大类下,实行按不同专业方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推行主、辅修制。如主修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的学生,同时又可辅修数控加工技术专业、CAD/CAM技术专业方向的有关课程, 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是高职院校建设的一个重要评估体系,也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 因此要重视和加大力度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待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航.高职模具专业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机制改革初探[J].高职教育,2010,(12).
[2]窦凯.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9,(8).
[3]李康举,赵 林.产学研一体化模具数控实训基地建设之尝试[J].辽宁高职学报,2007,(2).
[4]刘继平, 任 东, 申晓龙, 朱岱力.高职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8,(3).
[5]郑红.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 报,2007,(10).
[6]丑幸荣,叶爱娟.高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实训与实习,2012,(7).
[7]王俊山,杨天英.基于专业群理念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8]倪春锋,颜晓青,范尧明.基于生产性实训项目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纺织教育,2010,(8).
【模具实训报告】推荐阅读:
模具工程报告范文10-19
模具生产实习报告11-17
模具公司实习报告12-12
模具专业毕业实习报告09-10
关于模具加工的报告11-11
模具专业建设调研报告09-09
模具专业人才市场调查报告11-27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中的应用11-06
模具实习总结07-17
挤压模具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