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研修反思总结(精选10篇)
高中语文研修反思总结篇一
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悉心领会、积极实践,以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我谈一下习体会。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质。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我们在理解这些基本理念时,必须把握好以下两点:
第一,语文教学对象的全体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不是为少数尖子学生设计的。例如,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祖国语文是祖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作为首要目的,使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具体落实。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语文课程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还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作出不懈的努力。
第二、语文素质培育的全面性。语文素养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素养。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的有机结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生活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提倡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大发展和突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和性学习,顺应了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大发展和突破。具体表现在一有利于语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因为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有两个通道:即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这两个渠道是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两翼”,相辅相成,既有紧密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是有利于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语文的思想教育功能是“润物细无声”。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加语文综合性学习,将大大增强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三有利于各类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探究的需要,随时改变原设计的思路,沿着更新的目标去探索、前进,以求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主的进行设计活动,这样便产生了强大的内驱力。因此,在活动中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施展,智力因素都能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3、关注学习过程,重视学习方法。
以往的教学突出表现为重结果,轻过程,轻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将“过程和方法”提到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的重要高度来强调,无疑是对旧教育思想的有利反抗。关注“过程和方法”,既遵循了人的的规律。同时,关注“过程和方法”,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化。对于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老师并不陌生,但是,从我们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来看,他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把他们列为三重之一,就是要强化观念,坚决落实,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化。首先,“过程和方法”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教学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尽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喊了许多年,但在不少老师的眼里“主导”即“领导”,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课堂所有环节的设计都按着自己的思路,运行在自己设计的框架之中,而学生永远是教师操纵的对象,在这样“主导”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显然大打折扣。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强化“过程和方法”,就要求教师把视角中心转到学生身上,要认真考虑才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还要考虑给他们创造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机会来运用、提高。这样,教师必须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过程。所以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必然会引起权重的转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巩固。其次,“过程和方法”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教法向学法的转向。过去,老师设计的是教案,研究的是教法,现在,新课程标准强化“过程和方法”,就促使教师要把重点落实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方法去解决实践问题,即要把教学中心转移到学法指导上。“课程标准”要求的学法指导,并不仅是简单的学习几种方法,更有着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会做人的深刻涵义。
冰心说:“ 文章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述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的情感的独特的语言。这语言乃是他从多读书、善融化得来的鲜明、生动、有力、甚至有音乐性的语言。”当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有了创作的热情,有了对自我的表达,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已经成功了。语文教师不用将分数常挂心中,现行的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正愈来愈倾向于对学生心灵的解放。只要我们的学生真正拥有了写作的自由和快乐,一切自会水到渠成。
高中语文研修反思总结篇二
研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与全省的教师们一块交流,一起成长。看到一篇篇那引人深思、感人肺腑的文章时,我相信,那字字珠玑凝聚的是老师们的努力与坚持。第四次参加省里组织的高中教师远程研修了。我看的越多,就越发自惭形秽起来。是啊,教师的水平与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太重要了。要想不误人子弟,就要不断学习。
通过培训,我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懒”,培训督促我,让我不断进行反思与思考,不断向优秀教师学习先进而可行的教学方法。远程研修让我烦躁的心沉静下来。
我体会到,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开展,对我们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须博学多才。以前语文老师教过一轮教材之后,就可以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现在选修教材很多,内容丰富,尤其是实行新课改之后,仅熟悉教材对语文老师来说远远不够应对目前教学的需要,老师应博览群书,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才能更好的把握语文教材。
二、须独立思考。选修课要求老师与时俱进,不能一味依赖教学参考书,而应不断更新观念,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只有善于思考的老师,才会培养出更多善于思考的学生。
三、须拓展补充。我们语文老师应勤于动手,围绕所开选修课程搜集资料,及时补充各种信息,通过扩展老师的视野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习让我们成长,反思让我们进步。在远程研修学习的过程中,每天按时观摩学习一个专题的讲座,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和解读。对每一个专题的问题都和老师们们进行了热烈的探讨,认真按时完成了作业。积极参与交流,尽可能多的阅读老师们提交的作业及发表的文章并及时做出评论。认真阅读了班级简报和课程简报,对每一点感悟都作了认真的记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力争做到:
1、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
认真研究现代学生的特点,在思想上真正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我们要让学生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养。学生的独特性和教育的统一性应该是相互协调,不可偏废的,使学生通过化学的学习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完整知识结构、独立个性的新人。
2、建立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每一位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是对学生所学的一种反馈,也可以对学生起到一种激励导向的作用,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找到原因,调动积极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热情。因此,应当建立一种合理的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学生。不能片面的强调成功和不足,也不能所有学生用同一个尺子衡量,要合理界定。
总之,远程研修虽已结束,但我获得理论后的实践才刚刚开始。虽然培训并没有为我扫清新课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但却为我点亮了路灯。老师们深邃的智慧,坦诚的交流,真诚的指点、丰富的思想、开阔的视野,使我们深深的感动。参与研修的所有老师们真诚的一切,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高中语文研修反思总结篇三
在这次高中教师远程研修中,看视频、做作业、发评论、写文章、看简报、听专家点评是我每天的必修内容。为了及时而又保质保量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整天都在忙忙碌碌,可谓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每一次的专题讲座都是那么精彩!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此外,教师应将自己学习和研究的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这样才会在教学中获得进步,逐步转向研究型教师,也才会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好教师是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好教师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茫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优秀教师应加强个人品位的修炼,用热情去点燃学生,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生命去关照学生。有一位特级教师说得好:当教师就四个字——用心用情。参与授课的专家、名师,每一位身上都有着许多闪光点,他们广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对教育的热爱,统统都融入在他们生动精彩的讲课中,也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每一位学员。我从课程中、从教师们的教学魅力中感悟到了:教师的品味在于内外兼修、在于人格与专业的共同提升,修炼、激情与创新是成为优秀教师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通过这次学习我还体会到,高中教师远程研修,是提高老师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授课艺术、教研能力、以及转变教学观念的重要途径。远程研修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教师的实践智慧。我们不能为学而学,应该为用而学:将培训和以往的工作结合起来,根据专家的引领,反思过去的工作,寻找存在的问题;将培训和今后的工作结合起来,根据学到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下学期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
这次培训使我们直面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们知道了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大胆抛弃什么;我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一有时间便进入到这一网络平台中来,在这里自由浏览、评论他人文章,视野变广了,我了解到教学中最前沿的知识,充分理解了新课改理念。我深感这一平台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沟通和联络,为教师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学习环境,这对每位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十天的高中语文远程培训,通过看视频,专家点评指导,和其他学员交流,有很大的收获和提高,回想学习过程,既紧张又充实,收获和感想颇多,现把我个人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学观念有了新的改变。
学无止境,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教师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因此,读书不仅能充实知识,更能掌握学习方法。
二、重视教学主体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了语文知识的传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接受,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认识和实践,完全是处于一种肤浅的认识状态,有时在思想上有所认识,但一到实践中,就缩手缩脚,担心打破原来的定势模式,引起课堂混乱,不可收拾。这样学生根本无法体现自己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
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们都让学生有发表观点感受的机会。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意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三、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这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以充分重视和发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界的共识。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收益无穷。”“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培根。在此基础上培养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在本次学习中, 魏书生老师诙谐与风趣的讲座和他全新的教育理念给我很大的启发, 我也对自己所接的班尝试着进行改革。本期刚接到一个新班, 由于不了解学生, 我给每个孩子设计了一张小卡片, 让他们按要求填上自己的姓名、姓别、出生日期、父母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兴趣、爱好、最好的朋友等基本信息, 另外还让他们写上自己担任过什么班干部、的是否是留守儿童、是否是贫困家庭等特殊备注。很快我就有了一份学生的完整信息表, 有了这份表, 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了了解。给我后来的班主任各项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收集好每个学生的信息后, 我把这些卡片插到一个盒子里, 放在讲桌上, 每次活动或上课时, 任意抽取其中的卡片让中奖的学生起来回答。如果答不上的, 就要进行处罚。处罚的方式我模仿魏书生老师, 让学生自己唱一首歌或者背一首诗、讲个故事什么的, 等等不一。有一次抽到了陈施羽同学, 他没答上问题, 按规定该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要他朗读一段 (早就听说他朗读得不错) 。可是当他一站起来, 脸一下子就红到了脖子根, 大家都以期待的目光看着他, 没想到他张开嘴试了好几次, 都没有发出声来, 看着他那滑稽的模样, 同学们一个个笑得前俯后仰。
我走过去, 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 说:“别紧张, 深吸一口气, 放松再试试, ”他照着这个方法, 果然读出来了。课后来他问我, 我是怎么知道这的好方法的, 我笑着告诉他, 多学就知道了, 你也一样。同时我也告诉他, 上课一定要专心。从那以后, 我注意看到,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他的目光是那样专注。这样一来, 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为了让民主与科学也走进我的班级, 启发学生自我管理, 我让学生自行设计了一个自我评价表。表内以学月为单位, 分别有自已每天的表现, 如:举手的次数、发言次数、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校服、领巾和校牌的佩带、成绩、纪律、清洁等各方面的记载, 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分几项。
“一个人能做好的事, 千万别让两个人去做”这句话让我眼前一亮, 以前学生的管理, 不是不到位, 而是管的人太多, 分工不明确, 出现了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我罗列出班上需要做的事, 我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能力, 自行认购班上的一件事来做, 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 想办法把这件事做到最好。
这样一来,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主人翁意识增强了, 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有几个班干部还建议把有的工作分得更细, 比老师想得更周到。我不由感叹, 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呀, 学生的能力也是不可忽略的。于是, 我放手让学生管理班级, 我做幕后指挥, 学生不能解决好的事, 再找我商议。这样一来, 班上每天的日常工作, 不用我说, 都井井有条地进行着。和以前的纷繁复杂的班主任工作相比, 有效地节约了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起到了事半功倍作用, 我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效教学工作中去。
关键词:历史教学;重要性;学习兴趣
对于进入高中的新生,他们往往对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着力于“活化”历史教材,在一开始就能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和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实施途径和课堂结构,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下面笔者就高一新教材(人民版)有关专题为例,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反思。
一、对新教材特点的分析和反思
新课程历史知识深挖形成专题,围绕专题组织史实,围绕专题形成知识结构,依托专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形成认识判断,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思辨性加强,因为通过各方面教学任务的分解,最终完成某一项综合性的教学任务。但是,那时着眼于教师的“教”,研究的是知识如何落实;现在;着眼于学生的“学”,研究的是知识如何在启智方面发挥最大的效益,知识是怎样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素质的。再具体点说。按照旧的教学观念组织教学,教师会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分析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和认识。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会让学生就宗法制和分封制自主提出问题,在筛选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在解决旧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可能产生新的问题,学生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为他可能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切入点。总之,反思模块化教学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认识层次。
二、转换问题情境,将问题进行类化
这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关键。问题情境是问题的呈现方式。一个问题的呈现方式与构建的认知结构越接近,就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转换。
1、对问题进行“变式”。“变式”是对问题的变换样式,“变式”的目的是转换问题的呈现情境和样式,以使其与学生所构建的认知结构相接近,为知识的迁移和问题的解决做准备。如,2003 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长城题中的一问:“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开拓有密切关系,请参照材料(略)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这里面的“所学知识”即是在平时学习中的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在教科书中却没有关于魏晋时期经营河西地区的内容,也没有关于汉长城促进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容,这样,本题便无法纳入所建立的知识结构中。因此,需要将本题的呈现情境进行转换,以接近或适应所构建的知识结构的情境。如,根据材料所知修筑长城是西汉开拓河西地区(西北地区)的一个举措,代表了西汉经营西北地区的努力和活动,因此可以将此题变换为“分析西汉、东汉为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所做的努力及影响”,便可将该题纳入到所构建的知识结构中了,可以顺利地迁移“西汉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入侵、设置西域都护、使者校尉”等内容进行分析和回答。
2、依据问题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将问题进行“类化”。“类化”是指将问题纳入相应的同类知识结构中,并从这个结构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过程。在转换问题的情境后,根据转换后的问题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和联系,将问题与知识结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相“链接”,利用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去“类化”这个新问题。如上题,问题的情境进行转化后,便将该题“类化” 到学生已构建的关于“西汉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和意义” 的认知结构中,在这个结构中易于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三、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与方法
历史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识视为真理,奉为神圣,要求学生死背史实和结论,质疑意识缺失。
基本史实和历史结论构成历史的陈述性知识。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即二重性。客观性指史实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结论的主观性。历史结论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史实是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也不能说就是绝对的历史真实,可能个别史实也是谬误。历史结论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我们更需质疑。例如,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而今帝国主义是垂而不死,很多方面我们还要学习借鉴。再如,经济危机在旧教材中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哪个国家能逃脱经济危机的厄运?还有,在旧教材中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要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首先教师要有质疑的精神和尊重历史的态度。教师要关注史学动态,查阅历史资料,敢于质疑。其次是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05页的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讨论题目是: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教材还给学生提供了有关资料、参考论文。通过这个活动课,使学生明白对辛亥革命评价有多种观点,但不管哪种评价都要有依据。
四、结语
总之,针对目前学生认为学习历史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实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教育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原则,阐述历史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教学中心,若长久坚持,学生就会从“为用而学”发展到“越学越有用”、“越有用越想学”的境界,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周鼎勋.高中历史新大纲体现了时代精神
[2] 叶正书.新的教學观念呼唤新的教学方法.
[3] 陆安.试论历史课程改革与历史教学改革.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11).
[4]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通过这段时间的研修,本人对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谈几点感受:
(1)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避免死记硬背教材知识和“猜题押宝”的极端教学行为,加强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引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审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2)在平时的组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表述自己的观点,把每一个提问都看成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一次活动,让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参与历史、评价历史。平时多就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设置一些开放性回答训练,不要轻易向学生下绝对性结论,一定要尽量采用多角度、多方面的材料,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认识历史发展的多元化的特征。
1.师生双边活动中的提问
提问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课堂上的提问。但是,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没有启发性.无价值的提问,除了让外行看来课堂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外,只会是浪费时间,对教学来讲毫无意义.2.教具展示辅助教师讲授
历史课程的内容特点是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空间范围广──纵横几万里;内容繁多──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如果忽略了向学生提供生动的直观机会,教师只是以语言等抽象的方式进行教学,会使学生生厌,是不利于历史教学的。历史课程内容的特点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运用一定的直观手段,这不但会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正确的表象,还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收到理想的教学成效。但如果使用不当,结果会适得其反,让人感觉整堂课的教学华而不实.3.趣味教学激起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知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的内在动力,是“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特别是初中历史教学,学生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如果再对历史课没有兴趣,教学中只是教师“剃头刀子一头热”,其课堂教学的状况和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如在讲述第14课<伐无道 诛暴秦>这一课时,我先给同学们讲大泽乡起义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再说如果同学们想知道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起义,他们起义的最终结果如何?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4课的内容,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4.创新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研修学习案例或总结模板
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初期,扑面而来的研修模式变化、学习共同体建设、研修活动开展、引领性课程、如何备课、上课、如何做好老师等诸多教育教学活动,曾经给我们带来困惑与感动;工学矛盾,写日志、传资源、运用研修工具等繁琐之事及技术操作难题,曾经给我们带来苦恼与惊喜„„一路走来,我们慢慢地发现,我们的学习习惯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教学中遇到困惑时,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扩大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让我们以研修案例或总结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研修路上的故事或所悟所获,特别是通过研修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与变化。案例可以“——发生在研修中的难忘故事”为副标题,总结可以“‘研修’给了我什么——我的研修总结”为标题,也可以自设标题。
一、研修案例 [注]
一篇完整的研修案例通常可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题目:可以用事件或主题定标题。标题要紧扣案例内容、角度新颖
2.背景:事件发生的具体背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环境和条件等。
3.过程:事件的经过及对问题的干预与解决的过程(详写,可附照片或图片)
4.结局:问题的解决、结论、结果,有待解决的其他问题 5.评析与反思
6.其他(如有需要注明的参考文献、网络资源)。
[注]关于案例
这里的“案例”指教师个体职业生活中的案例。它是特定情境下的真实故事,是含有问题情境的真实发生的关键性事件。把这个事件叙述下来加以评析就是一个“案例”。在研修生活中,或在研修期间的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挑战,以及问题的应对和解决,都可能是案例的素材。选择那些有影响的、有价值的、能够反映某个“主题”的事件,加以叙述并反思评析,就是案例故事。
要求:真实、生动、1000字左右。
二、研修总结
总结,是对已经完成的校本研修任务进行理性的思考。也就是把参加本次校本研修项目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反思、总评析。校本研修项目的学员个人“总结”可参考以下要素进行撰写,文字要求:实事求是,条理清楚,详略得当,1000字左右。1.标题
2.正文
* 开头:情况概述,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环境和基础等;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 成绩和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如教学工作的改进、学习习惯的变化等),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
* 经验和缺憾:对自己对他人值得借鉴的有什么,值得汲取或教训是什么。
*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今后的打算。3.落款 署名,日期
附:案例或总结模板:
省市县(区)河南省××× 学校 ×××
姓名:××× 研修帐号:×××题目:__政史研修总结____ 这次,我能够参加远程培训,感到十分荣幸。远程培训为我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通过培训,每天都充实地度过,看视频,听讲座,听专家点评,看简报,发评论,做作业,看各位老师们的作业、研修文章、评论以及参与评论,不断地为别人的评论而叫好,不断地被别人的作业而感动,真是受益匪浅。现将这次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一、通过培训让我更加坚信在现代社会里,必须教育民主化,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有尊严,学生也有尊严,每一个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品德是否有缺陷都有他的尊严。教师要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努力发现学生多方面的优点,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尊重,方能愉快地学习,健康的成长。在信息时代,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都可能不如学生,那么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相互学习的伙伴朋友关系,真诚地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在聆听示范课时,能真实的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尊重学生,教师不是虚情假意的表扬,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教师能从学生角度出发,揣磨学生学习心理,学生化的语言更利于学生接受,表现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二、通过培训,通过专家的讲解和指导,我在理论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了我对新课标的认识,对教学导入、备课、教学评价的认识,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和实践都有了质的飞跃。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通过培训,通过和其他老师的交流、研讨,我在课堂教学方面获得了很多的经验,开阔了视野,学习积累了很多教学的好方法,好途径。如;在导入方面怎么样更科学合理;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学生应该怎样做,老师怎样起引导作用;在课堂设问方面有那些技巧;在板书方面怎样更清晰,更全面等等。
四、通过培训,很好地解决了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问和困惑,原来在教学中一些束手无策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借鉴和启
迪。让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
【关键词】教学方法 互动 教学评价
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获取多方面的教学信息,用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教学做到有效的反思。
一、通过反思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目前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灌输给学生。在那样的教学手段下,学生很难做到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一味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理念,通过机械地做笔记、背诵来提高自己的成绩。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在授课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备课阶段,在问题的设计上也要以探索性、趣味性为主,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模式。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以求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知识。在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时,我让学生根据时间的顺序,分别分析秦朝、汉朝、南北朝、唐朝、宋朝、明清几个朝代的“市”的特点。然后,我让学生们自己归纳总结宋朝前后“市”的特点,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同时,在讲解“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这一部分知识时,我也通过层层深入的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到不同时期的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在讲课的过程中,我并没有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手段,而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己去总结归纳。在日后的检测中,我也发现,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并且回答上也具有一定的见地。从这个现象中,我进行了反思,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尽量保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这是我进行反思的课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经常对如何有效的开展活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进行反思,目的在于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二、反思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
不管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多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对学生学习历史的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尽量符合“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特点,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互动,做到双方向的教学。
在历史教學过程中,在课堂上学生们的情绪是比较低落的,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难以提高成绩的。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反思,在教学时,尽量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讲解“太平天国运动”时,我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相关的影视资料,让学生们了解该部分知识。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我还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们虽然看似认真地听讲、做笔记,但是大脑却处于一个停滞状态,学习过于机械,学习效果并不明显。例如在讲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专题后,我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总结,学生们在回答时不是遗漏知识,就是回答的过于浅显。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学生虽然在平时很“认真”地做笔记,但是并没有有效地进行一个系统的复习,他们的学习过程就像“狗熊掰棒子”,学习新知识忘了旧知识。因此,在每一个专题结束后,我都会更加系统地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引导他们反思。通过不断地反思教学过程,我优化了教学组合,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优化了学生学习的方法,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三、反思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确实能够通过他人的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通过吸收他人意见中的精华,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那只是传统的教学评价,反思教学评价指的是教师自己对自己评价,通过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自己进行反馈。“他评”是教师被动的接受检查、评论,而“自评”是一种内在的、主动的评价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更容易找出自己的不足。
比如在讲“伟大的抗日战争”时,在授课前,我就对课程有了一个细致的把握,在讲解的时候,课堂气氛比较良好,学生们对基本知识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伟大革命先烈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所做的牺牲,我自认为课堂教学效果已经十分不错了。后来,我无意间对这堂课进行了反思,我认为除了要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课堂知识外,还应该让学生考虑一下当时日本侵华的原因,让他们想象下如果当时中国足够强大,日本是否还敢发动这场战争。在下节课的时候,我点出了这一点,学生们也对此进行了反思,意识到了实力弱就要受欺负,要为了祖国的强大贡献一份力量。通过“自评”的方式,我完善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完善了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的知识信息的传递,教师要善于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反思,让课程的资源和教学方法得到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 曹文燕.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吸纳史学研究的新成果[J]. 读书文摘,2016(20).
[2] 邓霞. 浅析“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导学,2016(27).
[3] 董云杰.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J]. 新课程导学,2016 (27).
通过此次研修,反思自己的差距,我认识到做为一个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知识和教学理念,我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角色。这次研修,为我打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为我提供了一个提高的机会,一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学习的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研修已经结束,但终身的学习还在继续。这次研修,就像冬日里一抹浓浓的绿意,葱郁了我的迷惘和懵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处处以身示范,积极主动承担各种教学任务,与学校其它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在转变中明确方向
语文教育专家沈大安教授的报告,给了我们很好的引领。语文是一门学校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研修的主体就是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语文教学要从注重理解分析走向语言文字表达训练,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
这次培训给我们最大也是最有价值的收获就是教育观念的变化,通过专题研究的实践活动,把我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从概念化走向具体化,从模糊逐渐走向清晰。语文课不是教课文而是用课文教语文。
通过这次大容量、高强度的培训,让我们更加了解当前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改革的发展形势,进一步深化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知识与方法,深刻认识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现状、问题与目标。丰富和深化了小学语文专业知识,使我们对小学语文教材处理、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
二、在学习中反思成长
我认为教师要在四备上下功夫:一备教材——即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根据教学需要,结合新老教材适当增补内容以更好地达成三维目标。二备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心理特点等,便
于师生交流;特别考虑一些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三备问题——从一些语文现象及事物关联上,发现问题,并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索、思考、归纳、小结;设置疑问的时候,要切合实际,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层层推进,步步提高。四备教法——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地学习,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我校要求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反思中去,实施二次备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教学内容,并且把教学反思作为自己成长的阶梯。因此我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想一想这样的方法是否可行,能否适合学生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反思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开展教学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其实,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双重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这样的网络培训自我感触真是有必要的,每一专题中的各个观点或课例分析是很好的借鉴和启迪。不反思不总结,就不会有进步。记得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再教20年,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遍的重复”他同时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我保持主动学习、反思的态度去参加这次难得的培训,一点点揣摩专家的每一句话,认真推敲每一个学友的发言,认真思考每一份作业,并与自己的教学经验联系,思维驰骋、观点碰撞中,我们才会体验成长的快乐,获得教育的真谛。在这个知识爆炸和网络化的时代里,我们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本身一定要有常流水。所以我觉得自觉学习尤为重要。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我们不仅要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还要博览群书。要充分、合理利用网络这本大百科全书,不断学习,自我加压,坚持主动学习,丰富自己。只有不断获取新信息,补充新知识,吸收新理念,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及时把握教学的最新动态,及时掌握一些新方法,将之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活教学活动。与此同时,结合所学理论和自己的课堂实践及时反思、修正,是提高自我的有效途径。我认为很多的教学心得往往是在反思中形成的。其实无论哪堂课,总有它的优点和缺憾。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加以提升,常常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有时就是极好的写作素材。我觉得不仅要求学生做到及时积累,作为教师,更应该率先垂范,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听课的心声,有时会给我们做教师的有益的启示。
总之,通过实施校本网络研修活动,使我提高了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确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了履行岗位职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更好的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愿和同仁一道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走出一条条校本研修新路,为教师专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问题与困惑
1.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和科学知识的有待拓宽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许多变化,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说实在的,高一第一学期刚接触新课本时,由于对新课改理解不深,更因为受旧的教育观念以及旧教材的制约,普遍感觉课时不足,教师累,学生更累,效果可想而知。而有些历史专业知识大学学过也忘得差不多了,有的知识本来就了解得很少,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学科知识的拓宽。
2.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1)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我省现行的初中升学考试中,历史课为开卷考试而且与政治合卷才100分,所以学生也不重视,导致进入高中以后严重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次,高中教材内容与观点与初中相脱节或者拔高,尤其人民版教材理论性强,与学生初中所学的观点存在着许多差距,与学生的现有认知能力也有一定的差距。
(2)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升入高中后,出于学分认定或高考考虑,大部分孩子还是愿意学好历史,但由于初中的历史学习现状,学习中就不知如何下手了,部分学生还是等老师在复习时给他划重点,许多学生还固守着学习历史也就是上课听一听,考前背一背的老观念,加之学生知识面单一,所以部分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
3.教学设施相对落后
无论从新课改的要求来看,还是从这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大量史料的应用是大趋势,而我校是一個山区中学,全校原来只有三个多媒体教室,所以教室基本上还只能是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张嘴,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新课改的效果。
二、成功与喜悦
1.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明确教学内容目标性
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集中反映了国家在历史新课改中的政策与发展方向,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一纲多本”的时代,如何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处理教材,是课改中教学创新的起始点。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因此,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对策与措施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我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课前根据课标的要求,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在预习过程中尤其要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这样,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并为学习探索积累经验。
2.构建知识框架,教学中大胆取舍
新教材是采用专题方式编写的,知识集中,条理清晰,但由于时空观较差,使得三本书的内容很难融会贯通,知识的记忆不少,但做题时不会用。针对这一情况,我主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比如在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中,以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线索,以世界市场的形成做主线,把资本主义史的经济、政治、文化相关内容条理化,同时辐射到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这样学生学习起来知识脉络就比较清楚了。
基于“一纲多本”的现状,另外针对人民版教材信息量大,知识丰富的特点,在高三的复习中,我认真研读了多种教材,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三本教材共有之处上。
3.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观念
新教材重视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室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在容量难度上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当然是首要的,但只靠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是不行的,所以加强集体备课是很必要的。
总之,新课改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教师带来了诸多的冲击和挑战,也给了我们机遇。作为教师,我们只有迎难而上,坚定信念,大胆实践,努力探索,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学,也才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天津高级中学)
【高中历史研修反思总结】推荐阅读:
高中历史研修观课报告09-09
高中历史培训反思05-27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06-12
历史水平考高中知识点总结07-19
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11-07
省级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心得总结09-15
天津市高中历史三年课改总结06-22
高中历史阅读能力05-24
微课程高中历史07-04
高中历史教研心得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