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保密管理(推荐8篇)
第1章总则
第1条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规定》及具体情况,为保障公司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使公司长期、稳定、高效地发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适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2.公司所有人员,包括技术人员、销售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生产和后勤服务人员等(以下简称“工作人员”),都有保守公司商业秘密的义务。
第2章 公司秘密的范围
第3条 公司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晓、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且由公司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1.本制度所称的不为公众所知晓,是指该信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
2.本制度所称的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是指该信息具有确定的可应用性,能为公司带来现实的或者潜在的经济利益或者竞争优势。
3.本制度所称的公司采取保密措施,包括订立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及采取其他合理的保密措施。
4.本制度所称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内部文件,如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
第4条 公司秘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项。1.公司生产经营、发展战略中的秘密事项。2.公司就经营管理作出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3.公司生产、科研、科技交流中的秘密事项。
4.公司对外活动(包括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5.维护公司安全和追查侵犯公司利益的经济犯罪中的秘密事项。6.客户及其网络的有关资料。7.其他公司秘密事项。
第3章 密级分类
第5条 公司秘密分为三类:绝密、机密和秘密。
第6条 绝密是指与公司生存、生产、科研、经营、人事有重大利益关系,一旦泄露会使公司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损害的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公司股份构成,投资情况,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研制资料,各种产品配方,产品图纸和模具图纸。
2.公司总体发展规划、经营战略、营销策略、商务谈判内容及载体,正式合同和协议文书。3.按《档案法》规定属于绝密级别的各种档案。4.公司重要会议纪要。第7条 机密是指与本公司的生存、生产、科研、经营、人事有重要利益关系,一旦泄露会使公司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尚未确定的公司重要人事调整及安排情况,人力资源部对管理人员的考评材料。2.公司与外部高层人士、科研人员的来往情况及其载体。
3.公司薪金制度,财务专用印签、账号,保险柜密码,月度、季度、财务预、决算报告及各类财务、统计报表,电脑开启密码,重要磁盘、磁带的内容及其存放位置。4.公司大事记。
5.产品的制造工艺、控制标准、原材料标准、成品及半成品检测报告、进口设备仪器图纸和相关资料。
6.按《档案法》规定属于机密级别的各种档案。7.获得竞争对手情况的方法、渠道及公司相应对策。8.外事活动中内部掌握的原则和政策。
9.公司总监(助理级别)以上管理人员的家庭住址及外出活动去向。
第8条 秘密是指与本公司生存、生产、经营、科研、人事有较大利益关系,一旦泄露会使公司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的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消费层次调查情况,市场潜力调查预测情况,未来新产品的市场预测情况及其载体。2.广告企划、营销企划方案。
3.总经理办公室、财务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所调查的违法违纪事件及责任人情况和载体。4.生产、技术、财务部门的安全保卫情况。
5.各类设备图纸、说明书、基建图纸、各类仪器资料、各类技术通知及文件等。6.按《档案法》规定属于秘密级别的各种档案。7.各种检查表格和检查结果。
第4章 保密措施
第9条 各密级知晓范围
1.绝密级 董事会成员、总经理、监事会成员及与绝密内容有直接关系的工作人员。2.机密级 总监(助理)级别以上管理人员以及与机密内容有直接关系的工作人员。3.秘密级 部门经理级别以上管理人员以及与秘密内容有直接关系的工作人员。
第10条 公司员工必须具有保密意识,做到不该问的绝对不问,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不该看的绝对不看。
第11条 总经理负责领导保密的全面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的保密工作负责人,各部门及下属单位必须设立兼职保密员。
第12条 如果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公司秘密,应先由总经理批准。
第13条 严禁在公共场合、公用电话、传真上交谈、传递保密事项,不准在私人交往中泄露公司秘密。
第14条 公司员工发现公司秘密已经泄露或可能泄露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应立即作出相应处理。第15条 董事长、监事会主席、总经理、总监(助理)办公室及各机要部门必须安装防盗门窗、严格保管钥匙,非本部人员得到获准后方可进入,离开时要落锁,清洁卫生要有专人负责或者在专人监督下进行。
第16条 备有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的部门都要依据本制度制定本部门的保密细则,并严格执行。
第17条 文档人员、保密人员出现工作变动时应及时办理交接手续,交由主管领导签字。
第18条 司机对领导在车内的谈话要严格保密。
第5章 保密环节 第19条 文件打印
1.文件由原稿提供单位领导签字,签字领导对文件内容负责,文件内不得出现对公司不利或不该宣传的内容,同时确定文件编号、保密级别、发放范围和打印份数。
2.打印部门要做好登记,打印、校对人员的姓名应反映在发文单中,保密文件应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打印。
3.打印完毕,所有文件废稿应全部销毁,电脑存盘应消除或加密保存。
第20条 文件发送和E-mail使用
1.文件打印完毕,由文印室专门人员负责转交发文部门,并作登记,不得转交无关人员。2.发文部门下发文件时应认真做好发文记录。
3.保密文件应由发文部门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签收,不得交给其他人员。技术保密文件由技术部指定专人负责收发,做到每日上班发放,下班及时收回。4.对于剩余文件应妥善保管,不得遗失。
5.发送保密文件时应由专人负责,严禁让试用期员工发送保密文件。
6.公司禁止员工在工作期间登陆个人E-mail。员工在上班期间,应用公司的个人邮箱传递信息。
7.严禁使用个人QQ传输公司文件。第21条 文件复印
1.原则上保密文件不得复印,如遇特殊情况需由总经理批准方可执行。2.文件复印应做好登记。
3.复印件只能交给部门主管或其指定人员,不得交给其他人员。4.一般文件复印应有部门负责人签字,注明复印份数。5.复印废件应即时销毁。
第22条 文件借阅
借阅保密文件时必须经借阅方和提供方领导签字批准,提供方负责做到专项登记,借阅人员不得摘抄、复印或向无关人员透露,确需摘抄、复印时,要经提供方领导签字并注明。
第23条 传真件
1.传递保密文件时,不得通过公用传真机。2.收发传真件时应做好登记。3.保密传真件的收件人只能为部门主管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
第24条 录音、录像
1.录音、录像应由指定部门整理并确定保密级别。2.保密录音、录像材料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存档管理。
第25条 档案
1.档案室为材料保管重地,无关人员一律不准出入。2.借阅文件时应填写“申请借阅单”,并由主管领导签字。
3.秘密文件仅限下发范围内人员借阅,如遇特殊情况需由总经理办公室批准借阅。4.秘密文件的保管应与普通文件区别开,按等级、期限加强保护。
5.档案销毁应经鉴定小组批准后指定专人监销,要保证两人以上参加,并做好登记。6.不得将档案材料借给无关人员查阅。
7.秘密档案不得复印、摘抄,如遇特殊情况需由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26条 客人活动范围
1.保安部应加强保密意识,无关人员不得在机要部门出入。
2.客人到公司参观、办事,必须遵循有关出入厂管理规定,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公司。3.客人到公司参观时,不得接触公司文件、货物和营销材料等保密件。
第27条 保密部门管理
1.与保密材料相关的部门均为保密部门,如董事长、监事会主席、总监(助理)办公室,传真收发室,档案室,文印室,工艺室,技术部,实验室以及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2.各部门需指定兼职保密员,从而加强保密工作。
3.保密部门应对出入人员进行控制,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并停留。4.保密部门的对外材料交流应由保密员操作。
5.保密部门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保密细则,做好保密材料的保管、登记和使用记录工作。
第28条 会议
1.所有重要会议均由总经理办公室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保密工作。2.应严格控制参会人员,无关人员不应参加。
3.会务组应认真做好到会人员签到及材料发放登记工作。4.保卫人员应认真鉴别到会人员,无关人员不得入内。5.会议录音、摄像人员由总经理办公室指定。
第29条 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协议
1.公司要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与相关工作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
2.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协议一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即发生法律效力,任何一方违反协议,另一方都可以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30条 员工离职规定
1.员工离开公司时,必须将有关本公司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的全部资料(如试验报告、数据手稿、图纸、软盘和调测说明等)交回公司。
2.员工离开公司时,公司需要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该员工重申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义务,并可以向其新任职的单位通报该员工在原单位所承担的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义务。3.员工离开公司后,利用在公司掌握或接触的由公司所拥有的商业秘密,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新的技术成果或技术创新,有权就新的技术成果或技术创新予以实施或者使用,但在实施或者使用时利用了公司所拥有的且本人负有保密义务的商业秘密时,应当征得公司的同意,并支付一定的使用费。
4.未征得公司同意或者无证据证明有关技术内容为自行开发的新的技术成果或技术创新的,有关人员和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6章 违纪处理
第31条 公司对违反本制度的员工,可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教育、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公司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泄露公司秘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者,公司将给予警告处分,处以500元至1000元的罚款。
第32条 利用职权强制他人违反本制度者,公司将给予开除处理,并处以3000元以上的罚款。
第33条丢失公司秘密文件或泄露公司秘密造成严重后果者,公司将给予开除外理,并做出扣发一年的工资的处罚,必要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7章 附则
第34条 本制度由行政部负责制定,总经理审阅后报董事会批准。
第35条 本制度由行政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我军的驻扎点分散在全国许多地区, 有些军队靠近城镇, 有些甚至就驻扎在繁华的大中城市中心。由此可见, 我军的驻扎点和周围环境比较复杂, 并且能够出现在目视范围之内。尤其是一些涉密的军事部队附近, 有许多涉外机构和境外工作者。与此同时, 我军的驻扎地点已经实施了后勤保障社会化, 由地方的一些企业来承担部队单位的餐饮、保洁、维护以及重要工程的建设等。这些新的形势使得我军的驻扎地点具备越来越高的开放性, 也存在越来越复杂的工作者结构, 这些特点都对部队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2新形势下部队信息安全保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部队的信息安全保密技术防范能力有待加强
我军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技术防范能力不强, 尤其是还没有真正实现安全与保密的一体化建设。另外, 我军军事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建设仍然缺乏全局性、相对统一、广泛适应、严密科学的安全保密机制。与此同时, 我国从美国进口的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 给部队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埋下了非常巨大的安全隐患。在当前形势下, 我军所使用的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和奔腾CPU处理器都是由美国的著名企业制造的, 美国的部分著名企业都在他们各自的新产品中不约而同地预留了会泄露我军重要资料的“后门”。
2.2部队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保密人才比较缺乏
在现阶段, 虽然我军每年都会对信息安全保密工作者进行培训, 然而, 培训的力度和范围仍然很难满足部队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现实需求。另外, 在我军中, 进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相关人才是严重缺乏的, 特别是缺乏计算机互联网环境下的密码学人才、信息对抗人才以及安全体系结构人才, 这是非常不适合现阶段我国日益复杂的信息安全保密形势的。
2.3部队官兵对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根据目前我军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具体情况, 能够发现, 部队官兵对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部分部队官兵保密意识不强, 对于部队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正常开展起到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具体来说, 部分部队官兵擅自携带秘密文件外出办公甚至是长途旅行, 部分部队官兵随意通过手机来探讨涉密问题, 甚至部分部队官兵将涉密资料当作废品出售。
3新形势下部队信息安全保密的策略分析
3.1增强部队的信息安全保密技术防范能力
国家要加强对于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和相关保密产品的重视, 通过大力支持科学研究工作, 努力为我军信息安全保密机制的建设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实现我军信息安全保密技术防范能力的全面提升。一方面, 必须尽快研究部队信息安全保密专用芯片的制造技术, 这是增强部队的信息安全保密技术防范能力的关键所在, 对我军信息安全保密技术防范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必须研究安全路由器、防火墙、虚拟专用网和安全服务器等一系列计算机互联网安全产品, 并且研究出新型的适合我国部队的信息安全保密软件。与此同时, 应该研究空间信息系统安全防御技术, 从而切实保障我国部队运行于太空的各种航天器和地面航天基地设施的安全, 避免受到国外敌对势力的干扰、捕获、侦察、摧毁和破坏。另外, 在信息传输方式方面, 可以利用自适应调零天线技术、星上处理技术等新型的卫星通信技术;在防御攻击方面, 可以利用光电隐身、激光干扰与致盲、军事目标伪装、光电假目标、反空间信息侦察、卫星抗扰和电磁防护等新型技术。
3.2培养部队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保密人才
应该将培养部队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保密人才, 作为进行我军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具体来说, 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来培养部队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保密人才。
第一种方式就是通过高等院校进行培养, 这是培养部队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保密人才的最关键途径。在高等院校, 存在着一些有关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的专业, 比如信息安全、密码等, 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这些高等院校的专业来建立一个完整的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部队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保密人才培养机制。第二种方式就是通过短期集训进行培养。可以通过比较短的时间, 让部队的部分优秀信息安全保密人才来重点学习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方面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进一步提升他们进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能力。第三种方式就是通过在实践中自学。让部队的信息安全保密人才通过他们的具体工作实践来进行自学是让他们积累进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经验的一个必由之路。部队信息安全保密人才要结合工作需要和个人实际, 充分利用时间和各种条件来加强对于部队的信息安全保密知识的学习, 并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真正提升他们自身进行部队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能力, 从而成为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人才。
3.3加强部队官兵的信息网络安全保密教育
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信息安全保密教育, 普及信息安全保密知识, 切实提高我军官兵的信息安全保密观念和警觉性。要组织开展针对性、科学性强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学习活动, 结合分析典型泄密事件, 提高所有部队官兵对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重要性和泄密危害性的认识。与此同时, 结合信息时代的形势和特点, 有效地开展部队信息安全保密教育。另外, 也可以通过举办信息安全技术培训、组织专家到基层部队宣讲信息安全保密知识、举办“网上信息战知识竞赛”等各种各样的活动, 来保证广大官兵牢固树立“信息安全领域没有和平期, 保密就是保打赢”的观念, 在部队官兵头脑中筑起部队信息安全保密的“防火墙”。
4结束语
本文结合新形势下部队信息安全保密的特点, 通过分析新形势下部队信息安全保密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新形势下部队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得出了新形势下部队信息安全保密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孙厚钊.军队信息安全保密浅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Z1) .
[2]曹锐, 孙厚钊.军队信息安全保密防线的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6 (08) .
[3]刘德祥.信息化条件下军队计算机信息安全保密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一) [C].2007.
[4]刘殿飞, 伍飞.浅谈通信系统信息安全的技术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4) .
[5]周孟雷.江泽民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思想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8 (5) .
关键词:科学技术;保密管理;定密;网络
1 概述
科技不仅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标志,还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因此科技一直是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成为保密和窃密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科技保密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给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 我国科技保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科技保密管理制度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完善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的科技安全和经济利益起到了良好的保驾护航的作用。但由于体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现行的科技保密管理体制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科技定密准确性不高 定密是对某一科学技术成果和科学技术进行密级确认,科技定密是科学技术保密管理的首要环节,若定密环节出现问题,则会动摇整个科技保密管理的根基。我国当前在定密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将没有价值和科学技术确定为科技秘密,或对技术含量较低的科技秘密定位较高,极大的浪费了社会资源和企业成本;使该部分技术被窃取,影响了我国科技的进步;原被定为秘密的科学成果,在到达一定阶段时就失去了保密的必要性,而管理部门却没有对该部分技术进行解密,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2 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改革开放给国外不法分子提供了窃取我国科技情报的条件,我国科技保密工作将面临极为严重的任务;科学技术在经济领域乃至更多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而我国当前的科技保密管理制度仍处于保守落后的阶段,主要依靠涉密人员的自觉性进行科技管理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管理體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2.3 网络泄密严重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网络窃密事件不断发生。大批量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共享功能大肆搜集重要情报,给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隐患。与此同时,我国网络保密防范工作较为落后,科研单位或涉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淡薄,给伺机偷窃我国科技情报的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互联网已经成为发展间谍的重要渠道,而网络泄密事件不断发生,给我国的科技保密工作敲响了警钟。
2.4 涉密人员问题 科技人员是科技信息的直接接触者和管理者,而由科技人员造成科技成果泄漏的案件也不断呈现上升趋势。第一,涉密人员的个人经济利益需求与现有的利益所得出现了矛盾,在利益的驱使下可能会发生泄密事件。第二,涉密人员保密意识淡薄,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后,更是忽略了科技成果的保密管理工作。第三,科技人才流动频繁。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直接导致了人才流动频繁,而人才的流动可能会造成一些核心技术的流失,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 加强我国科技保密管理的对策
3.1 提高科技保密管理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明显,我国的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合作将更加激烈和紧密,在这种形势下,应对科技保密管理进行客观、科学的认识,提高科技保密管理意识。科技保密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正在发生一系列变革:科技保密由静态转为动态管理,由科技成果保密管理转为科技研发过程保密;保密范围和保密形式都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整个涉密部门及涉密人员提高自身的保密意识,防止一切形式的科技泄密事件发生。
3.2 完善科技保密管理体制 科技保密管理体制完善的根本是做好科技秘密的确定工作,这是做好科技保密的源头和根本,这一环节对整个管理体系的规模、成本、投入产出、管理周期等因素都会产生直接影响。首先,对科技秘密的范围进行合理规定,根据《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及相关资料规定,凡是能削弱我国防御和治安能力、影响我国技术在国际上的先进程度、涉及我国独有技术的科技成果和科学技术都应该被列为具有保密价值的范围内。其次,实行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责任制。鉴定专家不仅具有对科技成果的价值进行鉴定的责任,还要对科技成果的密级进行鉴定,并提供参考意见。最后,形成科技秘密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科研活动是一项变化的、动态的过程,对科研活动也应进行相应的保密管理,并对科技秘密的范围、项目、密级进行及时的确定和变更。
3.3 加强网络信息传输的保密管理 网络信息传输方面,应进一步建立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防止科技秘密信息出现在互联网或公共网中。首先,科研单位应控制好源头,对于秘密科技成果,不得上传到公共网上;做好检查工作,对于已经上网的信息进行实时检查,一旦发现秘密信息,应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并对秘密泄漏进行深入调查。其次,做好科技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工作,提高科技人员的保密意识。通过案例教育、技术培训等形式,培养科研人员对于各种骗局、陷阱的辨别能力,提高自身的反间谍意识。最后,逐渐加大网络安全保密防范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提升我国自身的技术防范能力和水平。
4 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技成果转化速度逐渐加快,科技对国家经济、国防安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强,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而全球化经济的不断深化,导致各国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强,与此同时国家之间的合作也逐渐深化,这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局面就给科技保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国应逐步完善自身的科技信息保密管理工作,切实保护我国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
参考文献:
[1]段甦.我国科技保密管理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
[2]蒋建湘,蒋美仕.市场化网络化条件下我国科技保密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2):5-7.
保密管理制度
第1章 总则
第1条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具体情况,为保障公司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使公司长期、稳定、高效地发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适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2.公司所有人员,包括总经理、信贷人员、财务人员等(以下简称“工作人员”),都有保守公司商业秘密的义务。
第2章 公司秘密的范围
第3条 公司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晓、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且由公司采取保密措施的客户信息和经营信息。
1.本制度所称的不为公众所知晓,是指该信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
2.本制度所称的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是指该信息具有确定的可应用性,能为公司带来现实的或者潜在的经济利益或者竞争优势。
3.本制度所称的公司采取保密措施,包括订立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及采取其他合理的保密措施。
4.本制度所称的客户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内部文件,如管理办法、客户名单、财务数据等。
第4条 公司秘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项。1.公司生产经营、发展战略中的秘密事项。2.公司就经营管理作出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3.公司对外活动(包括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
5.维护公司安全和追查侵犯公司利益的经济犯罪中的秘密事项。6.其他公司秘密事项。
第3章 密级分类
第5条 公司秘密分为三类:绝密、机密和秘密。
第6条 绝密是指与公司经营、人事有重大利益关系,一旦泄露会使公司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损害的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公司总体发展规划、经营战略、营销策略、商务谈判内容及载体,正式合同和协议文书。
2.按《档案法》规定属于绝密级别的各种档案。3.公司重要会议纪要。
第7条 机密是指与本公司的生存、经营、人事有重要利益关系,一旦泄露会使公司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尚未确定的公司重要人事调整及安排情况,人力资源部对管理人员的考评材料。
2.公司薪金制度,财务专用印签、账号,保险柜密码,月度、季度、年度财务预、决算报告及各类财务、统计报表,电脑开启密码,重要磁盘、磁带的内容及其存放位置。
3.公司大事记。
4.按《档案法》规定属于机密级别的各种档案。5.外事活动中内部掌握的原则和政策。
第8条 秘密是指与本公司生存、经营、人事有较大利益关系,一旦泄露会使公司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的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客户调查情况,市场潜力调查预测情况,未来市场预测情况及其载体。
2.营销企划方案。
3.总经理办公室、财务部、信贷部等有关部门所调查的违法违纪事件及责任人情况和载体。
4.各部门的安全保卫情况。
5.按《档案法》规定属于秘密级别的各种档案。6.各种检查表格和检查结果。
第4章 保密措施
第9条 各密级知晓范围 1.绝密级
董事会成员、总经理、监事会成员及与绝密内容有直接关系的工作人员。
2.机密级
部门主管级别以上管理人员以及与机密内容有直接关系的工作人员。
3.秘密级
各部门工作人员以及与秘密内容有直接关系的工作人员。第10条 公司员工必须具有保密意识,做到不该问的绝对不问,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不该看的绝对不看。
第11条 总经理负责领导保密的全面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的保密工作负责人,各部门及下属单位必须设立兼职保密员。
第12条 如果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公司秘密,应先由总经理批准。
第13条 严禁在公共场合、公用电话、传真上交谈、传递保密事项,不准在私人交往中泄露公司秘密。
第14条 公司员工发现公司秘密已经泄露或可能泄露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应立即作出相应处理。
第15条 董事长、监事会主席、总经理、办公室及各机要部门必须安装防盗门窗、严格保管钥匙,非本部人员得到获准后方可进入,离开时要落锁,清洁卫生要有专人负责或者在专人监督下进行。
第16条 备有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的部门都要依据本制度制定本部门的保密细则,并严格执行。
第17条 文档人员、保密人员出现工作变动时应及时办理交接手续,交由主管领导签字。
第18条 司机对领导在车内的谈话要严格保密。
第5章 保密环节
第19条 文件打印
1.文件由原稿提供单位领导签字,签字领导对文件内容负责,文件内不得出现对公司不利或不该宣传的内容,同时确定文件编号、保密级别、发放范围和打印份数。
2.打印部门要做好登记,打印、校对人员的姓名应反映在发文单中,保密文件应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打印。
3.打印完毕,所有文件废稿应全部销毁,电脑存盘应消除或加密保存。
第20条 文件发送和E-mail使用
1.文件打印完毕,由文印室专门人员负责转交发文部门,并作登记,不得转交无关人员。
2.发文部门下发文件时应认真做好发文记录。
3.保密文件应由发文部门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签收,不得交给其他人员。
4.对于剩余文件应妥善保管,不得遗失。
5.发送保密文件时应由专人负责,严禁让试用期员工发送保密文件。
第21条 文件复印
1.原则上保密文件不得复印,如遇特殊情况需由总经理批准方可执行。
2.文件复印应做好登记。
3.复印件只能交给部门主管或其指定人员,不得交给其他人员。4.一般文件复印应有部门负责人签字,注明复印份数。5.复印废件应即时销毁。第22条 文件借阅
借阅保密文件时必须经借阅方和提供方领导签字批准,提供方负责做到专项登记,借阅人员不得摘抄、复印或向无关人员透露,确需摘抄、复印时,要经提供方领导签字并注明。
第23条 传真件
1.传递保密文件时,不得通过公用传真机。2.收发传真件时应做好登记。
3.保密传真件的收件人只能为部门主管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第24条 录音、录像
1.录音、录像应由指定部门整理并确定保密级别。2.保密录音、录像材料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存档管理。第25条 档案
1.档案室为材料保管重地,无关人员一律不准出入。2.借阅文件时应填写“申请借阅单”,并由主管领导签字。3.秘密文件仅限下发范围内人员借阅,如遇特殊情况需由总经理办公室批准借阅。
4.秘密文件的保管应与普通文件区别开,按等级、期限加强保护。
5.档案销毁应经鉴定小组批准后指定专人监销,要保证两人以上参加,并做好登记。
6.不得将档案材料借给无关人员查阅。
7.秘密档案不得复印、摘抄,如遇特殊情况需由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26条 客人活动范围
1.保安部应加强保密意识,无关人员不得在机要部门出入。2.客人到公司参观、办事,必须遵循有关出入管理规定,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公司。
3.客人到公司参观时,不得接触公司文件、货物和营销材料等保密件。
第27条 会议
1.所有重要会议均由总经理办公室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保密工作。2.应严格控制参会人员,无关人员不应参加。
3.会务组应认真做好到会人员签到及材料发放登记工作。4.保卫人员应认真鉴别到会人员,无关人员不得入内。5.会议录音、摄像人员由总经理办公室指定。第28条 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协议
1.公司要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与相关工作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
2.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协议一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即发生法律效力,任何一方违反协议,另一方都可以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
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29条 员工离职规定
1.员工离开公司时,必须将有关本公司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的全部资料交回公司。
2.员工离开公司时,公司需要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该员工重申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义务,并可以向其新任职的单位通报该员工在原单位所承担的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义务。
3.员工离开公司后,利用在公司掌握或接触的由公司所拥有的商业秘密,应当征得公司的同意,并支付一定的使用费。
4.未征得公司同意或者无证据证明有关业务内容为自行开发的,有关人员和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6章 违纪处理
第30条 公司对违反本制度的员工,可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教育、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公司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泄露公司秘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者,公司将给予警告处分,处以500至1000元的罚款。
第31条 利用职权强制他人违反本制度者,公司将给予开除处理,并处以2000元以上的罚款。
第32条 泄露公司秘密造成严重后果者,公司将给予开除外理,并处以5000元以上的罚款,必要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7章 附则
第33条 本制度由磐安县##小额贷款公司负责解释,自发布之
日起实行。
一、制定目的
为保守公司薪酬秘密,保障员工个人隐私及公司管理秩序,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有保守薪酬秘密的义务,公司管理人员有监督其下属保守薪酬秘密的义务。
三、薪酬情况查阅权
1、公司员工有权查阅本人薪酬情况;
2、分公司(分店、部门)负责人有权查阅本部门员工薪酬情况;
3、公司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薪酬专员有权查阅公司员工薪酬情况;
4、其他薪酬查阅行为必须经总经理授权。
四、薪酬作业过程保密规定
1、薪酬作业过程包含但不限于:新进员工定薪过程、员工阶段调薪过程、薪酬信息管理过程、薪酬核算过程、薪酬发放过程、薪酬查阅过程等;
2、新进员工经分公司(分店、部门)负责人确定薪酬后,须第一时间将薪酬资料送交人力资源部薪酬专员处,由薪酬专员妥善保存;
3、员工阶段调薪时,由分公司(分店、部门)负责人填写调薪申请,递交至人力资源部薪酬专员处,薪酬专员审核后,依次报送人力资源部经理、总经理审批同意后,维护薪酬信息,保管调薪资料;
4、公司员工工资表的编制、核算由专人负责,编制、核算人员工作期间,不得允许无关人员在工作现场观看,不得在私下谈论与工作内容有关的话题。薪酬表格的电子文档必须加密,纸质资料应有专用档案柜加锁存放;
5、每月发薪日前,财务部依据公司员工薪酬明细表,将应发放薪资总额存入代发银行,由代发银行存入员工工资账户内;
6、公司员工如发现薪酬数额错误或有其他疑问者,可及时到人力资源部薪酬专员或财务部查询,接待人员仅能出示其个人薪酬明细。
五、责任及奖惩措施
1、责任:
· 不得向他人透漏自身薪酬情况; · 不得随意打听他人薪酬情况; · 不得询问、传播与评论公司薪酬信息;
· 薪酬编制、调整及审批人员对薪酬负有保密责任,不得透漏任何人的薪酬信息; · 公司薪酬资料(纸质、电子文档)保管人员应严格恪守工作纪律,杜绝资料泄露。· 不得有其他任何泄露薪酬信息的行为。
2、奖惩措施:
· 违反以上规定者,视其情节按公司《员工奖惩制度》严重过失行为处理。(泄露公司行政、客户等方面的保密资料,以致损害公司利益)
六、附则
1、本制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制订,经总经理核准后实施,修改时亦同;
2、人力资源部负责本制度的解释和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调整,并及时通知;
3、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工作的规定
各部门: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XX保密委《关于传发<全市XX组织开展互联网涉密及敏感信息检查清除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公司各部门网络及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保密管理,防止网上泄密事件发生,确保公司网络及计算机工作安全可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有关事宜规定如下:
一、计算机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任何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从事违法活动。
二、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开展自查。
1.明确内网使用人责任,签订《职工信息安全保密责任书》,认真落实各项安全保密管理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类安全保密学习和活动,知道“一机两用”违规行为的类型,不违反相关的制度规定。
2.严禁在互联网上发布公司涉密文件、资料、信息、数据。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不得向外提供公司信息和资料,坚持做到“谁上网、谁负责”,“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
三、严禁公司内网计算机终端上操作事项。
/ 3
1.内网计算机终端上违规处理、存储的国家秘密信息; 2.内网移动存储介质中违规存储的国家秘密信息; 3.内网服务器上违规处理、存储的国家秘密信息; 4.内网网站上违规发布的国家秘密信息。
四、严禁公司互联网网计算机终端上操作事项。1.互联网计算机终端上违规处理、存储的国家秘密和警务工作秘密信息;
2.互联网移动存储介质中违规存储的国家秘密和警务工作秘密信息;
3.互联网服务器上违规处理、存储的国家秘密和警务工作秘密信息;
4.互联网上开设的网站中违规发布的国家秘密和警务工作秘密信息;
5.互联网社会网站上开通的微博、电子邮箱等信息发布和传输平台中违规发布、存储的国家秘密和警务工作秘密信息。
五、专用于存储公司财务、工程设计方案、安保方案应急预案等资料和内部文件的计算机要由专人使用,并设置密码,禁止网络上的其它计算机访问,禁止访问互联网及其它外部网络系统。
六、做好计算机网络病毒防治工作。每台计算机要由专人负责,定期升级计算机杀毒软件,进行查杀病毒,在使用
/ 3 软盘、U盘和移动硬盘等存储、拷贝文件之前,要先查杀病毒。严禁在计算机有毒未杀的情况下发电子邮件和拷贝文件到公司的其它计算机上。
七、严格按照操作程序使用计算机,认真做好计算机防盗工作。公司员工要爱护计算机。下班及节假日,务必将电源开关关闭,彻底切断计算机电源,关好门窗,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八、严格工作纪律。禁止浏览和下载不健康的网上信息,禁止从网上下载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二〇一二年五月三日
1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概述
人事档案管理是将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一系列相关活动。是以文字材料形式保存的特定群体的档案材料, 其中包括履历材料、自传材料、鉴定考核、学历评聘、政治审查、党派情况、奖励材料、处分材料、工资任免、其他材料。是个人经历、学历、社会关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状况以及奖励处罚等方面的原始记录, 是个人参与社会方方面面活动的记载和个人自然情况的真实反映, 是高校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依据.是组织部门选好人、用好人必不可少的途径, 是学校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选拔栋梁之才的重要渠道。
2 人事档案保密工作的含义及有关制度
人事档案的保密性是由它的政治性、机密性所决定的。首先,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文件, 增强保密意识, 严守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密。其次, 非档案管理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干部人事档案库房, 不准向任何人泄露或提供人事档案的内容, 严禁任何人私自保存他人档案, 不得伪造、涂改、销毁档案材料, 对剔出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 认真登记备查, 经档案工作和人事部门领导批准后方可销毁。销毁时应到指定地点并派出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监销。档案库房要确保达到防虫、防高温、防有害气体、防火、防盗、防光等“六防”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应该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 维护好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这既是档案管理的基本任务也是保管档案的根本目的。
3 人事档案保密工作的流程
档案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责, 就是要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不坏、不丢、不散、不乱是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务, 保密工作尤为重中之重, 保密工作的具体流程大体上可化分为三大部分: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以及建立一支高标准高素质的队伍。
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基础要从库房做起, 档案库房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兴建, 但有一些单位不具备条件, 把档案库房安排在办公楼内, 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规范和工作实践来看, 并不是任意办公室都可以用来当库房, 为了保密性起见, 办公室做档案库房值得着重注意的是, 库房门窗应加固防盗, 尽量不安排在最底层, 做好防潮防虫, 制定好严格的库房管理规章制度, 专人专管, 工作实践证明, 科学管理档案库房是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的基本前提。
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档案制度可分为查阅制度、借阅制度、转递制度、收集制度, 要根据不同的需要制定不同的规章手续, 各种制度要便于执行, 以利于提高档案使用和管理效率为根本出发点。管理人员要认真执行规章制度, 严谨经手和处理每份档案, 若有条件的高校可在档案室配置高清摄像监视器。在进行档案查阅、借阅、转递、收集的过程中要做到档案管理人员亲自翻阅, 亲自查找, 亲自整理, 不得转借个人, 只针对人事处、组织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公开人事档案材料并做好各项登记, 确保查有据, 不遗失, 善保存, 勤登记。要在利用者查阅完之前, 仔细翻阅察看被利用过的档案材料,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如发现损坏档案材料应及时上报部门领导, 及时挽回损失, 人事档案的利用一定是要在保密的基础上进行, 对于档案工作和管理人员来说, 保密和利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管理档案的高素质队伍。人事档案工作专业性强, 要求严标准高, 要做好这项工作, 没有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队伍是不可想象的。在加强人事档案工作队伍的建设中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 要按要求选调一批思想作风正、文化素质高、政治立场强、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中青年党员干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要改变过去档案人员老弱多, 文化程度低的情况;二是, 档案部门要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首先要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 多组织档案人员学习党的基本路线, 方针政策,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 提升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达到让档案管理人员从内心真正热爱档案事业, 不飘不移, 专心干好本职工作, 加强培养“我是一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政治信念。其次要多参加各种档案培训班, 提高管理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加强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提高管理水平, 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 努力使自己成复合型人才。
4 人事档案保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尽管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制定了各种各样较为详尽的制度, 但是在具体工作实践当中, 制度的执行还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 与此同时, 制度规定所不能规范的档案借阅情况也是广泛存在的, 所以我们通过实际工作过程, 针对人事档案的利用过程中总结了几点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力图使得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保密工作不断完善。
首先、人事档案针对个人查阅的过程中, 往往容易造成查阅人本人收集、阅读个人全部信息, 造成档案内容相对于个人而言的泄密。
其次、给个人提供材料时, 容易造成当事人对全部档案内容的泄密, 尤其是在传阅、复印等看似简单的环节, 往往造成重要档案材料的丢失、破损等情况。另外, 档案材料复印过程中的多印和超范围复印, 也是造成泄密的重要原因。
最后、在档案转递过程中, 往往由于材料的分散和相关手续的不完备而造成档案材料的遗失和泄密, 尤其是对于档案传递程序的不恰当履行和有关人员的管理不严格, 都是造成档案泄密的重要原因。
针对以上问题给出下列建议:
首先, 在遇到个人利用档案的情况下, 应做好开证明信、填审批表、盖人事管理部门公章的手续, 并要求当事人不得擅自翻阅本人档案, 应由档案管理人员亲自查阅, 转告当事人所需要的信息。
其次、在提供当事人材料时, 不得把原件交于当事人, 如当事人有需要只得提供复印件, 在复印的过程中要注意原件的维护, 不得撕毁, 破损, 不得转借他人复印, 需档案管理人员亲力亲为, 同时注意做好利用档案后的整理工作。
最后, 遇到需要人事档案转递的情况, 应与人事部门联系好, 接收函调信, 将当事人档案提库, 拆装, 并将散材料装订入档, 填好转递通知单并盖章, 要确保档案入袋的过程中万无一失, 不遗失, 不损坏, 确保人事档案的完整性, 最后将整理好的档案袋装订封条, 交送人事部门或机要部门并做好相应登记, 不得交于个人。
档案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 需要档案保密工作者的坚持不懈和丝毫不能放松的警惕意识, 要大胆探索保密工作的新思路, 新方案, 在严格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上, 开展好提供利用工作, 使人事档案的价值得到提升和充分的发挥。
摘要:人事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 其记录和反映了人员经历和德才表现等情况, 具有现实性、真实性、动态性、机密性、认可性等特点, 作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 必须强化人事档案安全意识, 加强人事档案保密管理工作, 在充分保密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利用档案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保密性,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志丽.浅谈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J].赤峰学院学报, 201 (35) .
[2]张翀.高校人事档案保密性浅析[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2010 (3) .
一、坚持党管保密,建立健全保密组织体系
党管保密是保密工作的优良传统。我们党的领导人历年来都高度重视保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保密工作做出了系列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保密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保密责任重于泰山。在当前形势下,坚持党管保密,加强党委保密委员会建设。保密委员会是同级党委、机关单位主抓保密工作的专门机构,由法人或者法人指定相关责任人担任保密委员会主任。保密委下设保密组织机构,设有专职保密管理人员;各室成立安全保密小组,配备专、兼职保密工作人员,从而建立多级立体的保密网络体系,使保密工作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断健全完善保密工作机构与业务部门相结合、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相结合的保密工作网络体系,打好保密工作的坚实组织基础,有效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二、慎之又慎,加强保密制度建设
守纪律、讲规则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作为党员,要始终按照党中央的要求,自觉按照“三严三实”规范言行,理直气壮的宣传和贯彻党的理论、党的主张, 落实党中央的相关规定。当前,保密形势严峻,党中央高度重视保密工作,相继出台了保密法及实施条例、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保密检查工作规定等系列法律法规,为实施依法治密提供了法规依据。作为保密单位,积极组织人员培训,贯彻法律法规的重点、要点,并将其落到实处。同时,结合党中央文件精神,制定符合单位的安全保密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安全保密文化手册,并针对体系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修订,加强单位保密制度建设。
三、加强党员思想建设,构建保密宣传教育体系
加强党员思想建设,构建保密宣传教育体系,一要抓好保密工作方针政策教育,宣传党和国家的保密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提高保密工作思想政策水平;二要抓好保密形势教育,将保密形势教育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时事政策结合,筑牢思想防线;三要抓好保密常识、保密防范技能的培训,使员工掌握失泄密途径、防范方法;四要抓好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教育。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违规事件,特别是重大典型泄密案例查处情况的通报,增强保密意识;同时大力宣扬保密工作中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鼓舞斗志,增强员工做好保密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还需要从保密教育形式、分类施教两方面着手。
(一)创新教育形式
一是编印宣传册,组织人员学习交流;二是开展保密知识竞赛、专题讨论,丰富保密知识,营造保密范围;三是邀请专家作专题报告,进行保密技术现场演示,提高大家的保密知识和技能;四是举办失泄密案例巡展,播放保密教育警示片,从反面给涉密人员敲响保密警钟。
(二)坚持分类施教
保密宣传教育针对不同对象、时间、地点、形式,因材施教,按需培训。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领导干部熟悉和接触国家秘密范围广、事项多,涉密程度深,是保密教育的重点。充分利用党组学习、保密法制讲座与培训、保密知识考试等开展保密教育。二是涉密人员重点学。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应当采取经常性保密教育和专门保密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涉密程度和岗位特点,抓好上岗、在岗、离岗各个环节的保密教育。做到懂保密、会保密、善保密。三是保密干部系统学。保密干部是保密工作的中坚力量。采取综合培训、专题培训、业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保密干部的保密技能、保密管理能力、政治素养,增强保密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全员普遍学。采取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月、保密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保密法规和上级指示精神,丰富员工的保密知识,提高保密意识。
四、实之又实,构建保密工作管理体系
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准则,切实从“严”上要求自己,向“实”处谋事着力,扎扎实实把保密管理中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谨小慎微,着重抓好涉密人员全动态管理、涉密载体的全寿命管理,细致做好保密管理工作每一项工作。
(一)涉密人员的全动态管理
针对涉密人员多的特点,重点掌握七类人员管理。各部门建立互动联系,及时掌握人员调整、变动情况,涉密人员实行“岗前审查”、“在岗教育”、到“离岗脱密期管理”,多角度、全方位掌握涉密人员的动态。
(二)涉密载体的全寿命管理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和办公自动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涉密载体,尤其是军工企业的涉密载体,种类多、数量大,失泄密隐患加大,给保密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因此,加强涉密载体全寿命周期管理迫在眉睫。一要建好“出生证”,把好涉密载体的审批和登记关。二要管好“准用证”,严格使用环节。对涉密载体统一安装“计算机及涉密载体保密管理系统”,统一指定经过认证的维修点,统一入保密柜。三要签发“报废证”,严格报废环节。对淘汰报废的涉密载体,必须逐级报保密管理部门批准、备案,并由保密管理部门集中存放、妥善保管,然后统一送至指定“涉密载体销毁服务中心”实施销毁。有条件的军工单位应该使用通过保密局认证的打印安全监控与审计系统,有效管理涉密载体的全寿命[1]。
五、细之又细,构建保密技术防范体系
践行“三严三实”,就要严于律己,细之又细,做国家秘密的守护人。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保密工作面临多种风险并存、多种考验叠加的局面,情况复杂,任务艰巨。严格落实中央及省市保密部门关于保密技术装备强制配备规定,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监管力度,全面提升网络窃密泄密监管能力、预警能力、发现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和消除安全隐患。
(一)加大经费投入,配齐必需设备
保密设备是否完备,决定着保密工作开展的好坏,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保密经费的投入。加大保密经费投入,配齐技术防范设备,提高防范能力[2]。一是采用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一维护的方式强行配置必须的设备;二是根据上级机关制定的配备标准、配备要求、发布的装备目录,指导性配置单位所需要的设备。
(二)加强技术研究,提高防范能力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保密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保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主要有:软件漏洞、配置不当、安全意识不强、黑客、病毒、木马等方面。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应采取多种安全防范技术手段,对各种安全设施设备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并对当前易遭受的攻击进行分析和预测,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防护。
(三)注重技术培训,配备技术型保密干部队伍
在网络运行中应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专门的安全防护机构和安全管理机构,做到领导、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结合。部门重点培训技术型保密干部,有计划有针对的加强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提高技术人员业务能力。
六、严之又严,构建监督检查机制
践行“三严三实”,就要敢抓敢管,履行职责,从我做起,用“严”和“实”的精神做好每一天工作。保密干部通过开展保密监督检查,督促、指导、推动机关单位履行保密工作职责,正确开展保密工作,将监督检查作为执法手段,严格执行。 邓小平曾指出:“保密委员会要搞个班子,搞十几、二十几个政治可靠、懂得技术的干部,天天检查找岔子。”保密检查不仅为了发现问题,还要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定期自查制度、定期互查制度、不定期抽查制度,通过以查促改、以查促教、以查促管的方式,切实加强军工单位的检查力度,确保国家秘密、企业秘密安全。
七、加强党的保密工作队伍建设机制
要做好保密工作,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保密干部队伍。建立有效的人才机制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保证,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建立起一支懂保密、会保密、敢于抓保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首先,要建立长期的培训机制,确保每一位保密管理人员能够参加专业培训,提升员工业务能力。综合培训和专题培训结合,资格培训与非资格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结合,脱产培训与非脱产培训,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保密培训机制。其次,建立合理的人才选用机制。合理的人才选用机制是造就人才群体的关键环节。形成规范的人才选用机制,细化选用条件、规划选用程序、强化选用责任,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选用机制,确把有才干的人放在关键岗位上。最后,建立保密管理人才晋升机制。保密管理人员与其他管理人员的性质不同,要求高,压力大,责任重,在工作中充当履行监督检查的职责,在各项检查中,是“找茬”、堵漏洞、找隐患,然而,目前,没有一套关于保密管理人才称晋升机制,使保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得不到满足感。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的晋升机制,能够极大的提高保密人员积极性。
八、加强党的保密文化建设
践行“三严三实”,要注重文化建设,保密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保密文化就是通过保密理念的宣贯、保密制度的实施、保密活动的展开,从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上、思维方式上、心理依托上、行为习惯上更高层次地筑牢保密“防火墙”。先进的保密文化指导科学的保密行为,党员的保密意识由被动保密到主动保密,需要保密文化的浸润推动力。
一是建设表层物质文化,制作保密学习展报,悬挂保密宣传横幅,利用电子屏播放保密警示语和提示语等等,从视觉上式可提醒大家保密工作不可忽视,要慎之又慎。
二是建设浅层行为文化,通过各种文娱活动,浓郁保密氛围,寓教于乐,在快乐融洽的氛围中增长保密知识,规范保密行为。
三是建设中层制度文化,保密制度文化是保密工作的主体,强制性的文化规范。保密制度的制定不仅要内容全面,阐述清晰,指导保密日常工作。
四是建设深层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则是保密文化的核心。保密精神文化包括保密文化的价值观、保密理念、保密工作的原则、目标、方法、行为准则等。
因此,保密文化的建设严格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力争打造成一个以人为本的学习型保密团体。
九、严以用权,构建科学的考核体制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建立科学的保密管理考核机制,调动涉密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涉密人员素质。
(一)建立制度,实行科学的考评办法
制定《保密工作绩效考核指标考核实施方案》,采取自评与考评结合,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结合,日常检查与年终检查相结合,避免“一张评分表管一年”的局面。
(二)明确考评重点,量化考评标准
根据每年的保密工作重点,制定不同的保密考核指标和考核项目,每个项目依据工作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赋予不同的分值,明确相应的评分标准。同时,将失泄密案件列为常年考评项目,设为一票否决项,发生失泄密事件,取消当年评选先进资格。
(三)坚持原则,公开考评过程
建立现场考评、综合考评、座谈反馈、扣分复核、领导审定的考核机制,保证考核的严肃性、公正性。
(四)用好考评结果,发挥考评作用
用好考评结果,可以激励各级领导和个人做好保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考核结果对部门和领导做出正确的评价,设立年度奖励基金;对完成保密工作优秀的部门及个人或者提出有效保密方案改进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
长效机制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一步地推进。大胆探索,落实“三严三实”,认真分析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新特点,积极构建规范、顺畅、高效的长效保密工作机制,使保密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保密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冯根松.论提升军队审计执行力[J].军事经济研究,2008(8): 56-58.
[2]高峰,张智文,陶黎明.构建军队院校保密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1(12):100-156.
【上市公司保密管理】推荐阅读:
上市公司税务管理07-24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10-06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收购的分析09-27
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的若干意见09-10
公司保密管理制度范本06-04
公司的保密管理制度09-07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管理办法07-13
非上市公司公司章程10-02
保险公司上市09-21
上市公司内审制度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