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种植与加工教案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茶叶种植与加工教案(共7篇)

茶叶种植与加工教案 篇1

一、苗期管理

1、抗旱保苗,茶树苗期根系弱、分布浅既怕干,又怕晒,遇久 晴干旱天气,要做好浅耕保水和灌溉抗旱。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行间铺 草,铺草既能保水抗旱压制杂草,又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一般每亩 铺 1000 公斤干草或 2500 公斤鲜草。

2、锄草施肥,铺草前必须进行浅耕锄草、合理施肥(根际周边 杂草易用手工拔除)。由于幼龄茶树根系不发达,对肥料的吸收利用 率不高,追肥宜选择薄肥勤浇方法。干旱期间每周浇灌一次,一般时 间掌握 15 天追肥一次,直至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时为止;1—2 年生 茶树用 0.5%(100 斤水兑半斤尿素)浓度的尿素施浇、追肥数量一般 为每亩年施纯氮 8—10 公斤、三年生茶树可在土壤墒情中时开沟或挖 穴均匀撒施,每亩用量约 20 公斤纯氮,并且按比例配比磷钾肥。施 肥处宜离开根际 3—5 寸或树冠垂直处开沟穴。

3、遮荫防晒,茶树最喜湿耐荫作物,在幼苗期由于茶园遮树未 能长成,生态条件差,相对湿度小,夏天阳光强烈会使茶苗烧伤或晒 死,所以茶苗种后 1——2 年应遮荫,材料就地取材,可用松毛枝、阔叶树枝。高温干旱后应及时清除遮荫物。

4、查苗补苗,种植后当年及次年秋季,应进行查苗,以保证全 苗壮苗。在查苗时发现缺丛,应用预备或就近从有多株一丛的丛内分 苗补齐。

二、幼龄茶园与成龄茶园的管理

1、春茶前羲耕除草。于 3 月底以前进行,深 10 厘米。此次浅奈 春茶前羲耕除草。主要是为了积蓄雨水,提高地温(茶种播种当年茶苗未出土时不进 行)。,2、春茶后耕草。在春茶采摘完毕后进行(于 5 月中下旬左右)春茶后耕草。深 10 厘米左右。茶种播种当年,此时正值茶苗出土之时,帮不能浅 耕,只能用手把茶苗附近杂草拔掉。

3、夏茶后浅耕草。夏菜结束后,于 7 月底进行,深 7—8 厘米。、夏茶后浅耕草。除以上三次浅耕外,就根据杂草情况,增加 1—2 次浅耕,特别是 8 —9 月间,气温高,杂草开始结籽,一定要抢在开花之前彻底消除或 减少第二年杂草源。

4、秋茶后深耕。时间在 10 月底左右进行,耕作深 20—25 厘米,秋茶后深耕。注意幼龄茶园要离开茶苗 10 厘米左右进行。由于茶树幼苗极易遭受 冻害,帮深耕时一定要把茶苗要颈部用土培起(对于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害少的茶园,或是一次中耕施卟肥料的茶 园,可施行铺草和隔年深耕)。

5、合理疏苗,培育壮苗。对丛生密植茶园,按每穴留 3—5 株壮 合理疏苗 培育壮苗。苗的要求,除去弱小茶苗,培养健壮茶苗,疏苗时使用枝剪将多余的 弱小茶苗从根劲部剪除,切不可手提拔除。

6、清沟排渍。经常对茶园的排灌系统进行全面整修,做到灌能 进,、涝能排。

三、茶园修剪

1、幼龄茶园的定型修剪。第一次定型修剪:当苗高达到 25—30 幼龄茶园的定型修剪。厘米,有 1—2 个分枝,在一块茶园内达到标准的茶苗占 75%左右时,便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修剪方法:在离地面 15 厘米处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有次年,树高达到 35—40 厘米,剪口高度 25—30 厘米。如茶苗达不到些高度,应推迟修剪。第三次 定型修剪:修剪高度在第二次剪口高度上提高 10 厘米,剪口高度 35 —40 厘米,由于此次修剪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分枝或形成茶棚,帮可 用平剪按要求剪平。要注重整枝,剪去细弱枝、病虫枝以减少养分消 耗。定型修剪时间:每年 2—3 月,或 9 月底以前进行。

2、成龄茶园的修剪。成龄茶树修剪主要有轻修剪、深修剪和清 成龄茶园的修剪。兜亮脚。①轻修剪:主要目的是刺激腋芽萌发,解除顶萌的抑制作用,使 轻修剪: 茶树冠面整齐,便于采摘或管理,修剪高度在上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 2—5 厘米处剪去。②深修剪:是一种改造树冠的修剪措施,只有树冠经过多次的轻 深修剪: 修剪和采摘后,树冠面上形成了大量鸡爪枝后才采用深修剪的办法。深修剪深度一般剪去树冠绿叶层的 1/2,约 10—15 厘米。要尽量通 过修剪清除茶园细弱枝和枯死枝,深修剪后继续保持轻修剪。③清蔸亮脚:由于成年茶树覆盖度大,茶丛下部比较郁闭,行间 清蔸亮脚: 采茶和管理操作不便,所以在进行轻修剪或深修剪同时,实行整枝及 边缘修剪。用整枝把树冠内部及下部病虫枝、细弱枝徒长枝、枯老枝 全部剪去,使茶行间保持 20—30 厘米的空隙,但这种修剪不能过多

进行,以免减产。④修剪时间:轻修剪:我县 3 月上旬、中旬进行为宜,以一年进 修剪时间 行一次为宜。修剪树冠开关形状以水平或弧形为好。深修剪:时间与 轻修剪相同,即 3 月上旬、中旬为宜。为保证春茶产量,也可以在春 茶后进行,但必须在 5 月底以前完成,注意修剪后必须有充足的水肥 供给。清蔸亮脚: 时间同轻修剪,并与之结合进行,但不能年年运用。

四、茶园施肥

1、施肥的原则: 施肥的原则: ①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 ②氮、磷、钾三要素配合施用效果最佳; ③重视基肥,分期追肥。

2、施肥方法:(1)追肥:以速效氮肥和茶叶专用肥为主。①追肥时间:成龄茶园每年追肥 2—3 次,第一次在 3 月上中旬 追肥时间:(又叫“催芽”肥),第二次在 5 月下旬,第三次在 6 月下旬至 7 月 上旬;幼龄茶园追肥宜在 3 月上旬。②追肥用量:成龄茶园在追肥用量上掌握“前多后少” 追肥用量:,每年施 两次追肥的第一次占全年追肥总量的 2/3,第二次占 1/3。由于我县 肥料投入水平较故追肥宜于 3 月上旬一次投入,一般亩施速效氮肥 40 公斤或茶叶专用肥 60 公斤;幼龄茶园一般亩施速效氮肥 30 公斤 或茶叶专用肥 50 公斤。施肥方法:开沟或打穴深旆,一般沿树冠垂 直向下开沟或打穴,深 10—15 厘米,追肥时要随施随盖土。

(2)基肥:基肥以人粪尿、厩肥、饼肥、堆肥、茶叶专用肥或 基肥: 生物肥料为主。①使用时间:结合秋季深耕进行,时间在 10 月中旬。使用时间: ②基肥用量:成龄茶园一年施基肥一次的茶园,亩施饼肥 150 公 基肥用量: 斤,或茶叶专用肥 75 公斤或农家肥 1500 公斤;两年施基肥一次的茶 园,亩施饼肥 250 公斤或农家肥 2500 公斤;幼龄茶园亩施饼肥 100 公斤或茶叶专用肥 50 公斤。

五、茶园套种

茶园套种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以茶为主、合理套种。套种要在 1—2 年和 3 年生还没有封行的闲行时进行,套种作物与茶叶间距要 保持 30 厘米以上,套种作物以花生、蚕碗豆为主,严禁套种高杆及 攀沿作物,忙行严禁套种。

六、病虫害防治

1、利用茶园管理,进行农业防治 利用茶园管理,建设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创造不等于病虫害滋生和繁衍的场 所。结合茶叶的采摘、修剪和茶园作耕作,可带走或除去大量的虫体、虫卵和病枯枝,如茶芽虫、茶毛虫、茶小绿叶蝉、茶蚕、茶芽枯病、茶白星病等。加强茶园管理,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注意平衡施肥,重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茶树自身抗性。

2、利用害虫习性,进行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习性,根据害虫有特殊的危害习性和生活习性,对害虫进行物理防治。台对久聚、假死习性或具有显著外在特征的害虫进行人工捕杀或摘除

(茶毛虫、茶蚕、蓑蛾类、茶尺虫鹱等);对具有趋光性、趋化性、昆虫间异性诱惑能力的害虫,进行灯光诱杀、黄板诱杀、食饵诱杀或 异性诱杀。(茶毛虫、茶黑毒蛾、小地老虎等)

3、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建设复合型人工立体生态茶园,保护和利用捕食性天敌、寄生性 天敌及病原微生物等天敌,采用生物防治措施,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寄生性天敌有:寄生蜂和寄生蝇;捕食性天敌有:鸟类、蛛蛛、捕食 性螨、食虫昆虫等;害虫病原微生物有: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核型 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等。

4、利用药物化学防治 药物防治包括化学农药和植物性农药防治。化学防治在无公害茶 园病虫防治中只能少量、有选择性的使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 残留的化学农药,尽可能减少农药残留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害虫 发生不严重的茶园尽量少用或不用; 在采摘期内,严禁使用化学农药,同时避免面积和单一用药。使用化学农药必须严格无公害茶园可使用 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使用苦参碱(素)、油茶饼液、苦楝根液、除虫剂、雷公藤植物性农药及农用抗生素等一些元公害农药,对预防、延缓害虫抗药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注:在无公害茶园中严禁使用的化 学农药:滴滴涕、六六

六、1605、甲基 1605、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五氯酚钠、杀虫脒、克百威、三氯杀螨虫、水胺硫磷、氰 戊菊酯、来福灵及其混剂等高毒、高残农药。限制使用捕虱灵、速螨 酮等。在无公害茶园中适用的化学农药:辛硫磷、敌敌畏、乐果、毒

死蜱、赛丹、三氟氰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砒虫啉、百菌清、甲基托不津、多菌灵、晶体石硫合剂、波尔多液、克无踪以 及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植物性农药等。

七、鲜叶采摘

1、采摘标准 名优茶原料:单芽、一芽一叶。大宗茶原料: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对夹叶。

2、开采时间:茶园中有 30%的芽叶达到采摘标准时即可开园采 开采时间: 摘,按照 “先达标准先采,后达标准后采” 的原则进行分批多次采摘。同一茶园芽叶达名茶两个标准的,要求分标采摘,先采高标准,后采 中低标准。

3、采摘方法: 单芽采用拇指和食指结合进行“搬”采,大宗茶可采用“提”采,杜绝“抓”采和指甲掐茶。名优茶要同时做到五不采:虫伤芽不采,雨水、露水芽叶不采,损伤芽不采,开口芽不采,紫色芽不采。采下的芽叶用竹编筐盛装,不能握在手中过紧,应及时投入篮中,在篮中的芽叶不能压紧,避免发热,伤害芽叶变质。

4、留叶采: 留叶采: 幼龄茶园应遵循“以养为主,以采为辅”的原则,春留余叶、夏 秋茶留一叶采。成龄茶园应遵循“以采为主,以养为辅,多采少留,采养结合” 的原则。

5、保证茶叶质量。采下的鲜叶应及时运送到茶场,经加工人验 保证茶叶质量。收后摊放到清洁阴凉的室内。一般要求鲜叶采摘后 4 小时就要交送加 工厂,万一不能及时送到茶场,一定要避免日晒雨淋,并在干净通风 处摊放然后尽快送到加工厂。

八、茶叶加工

1、摊凉。鲜叶进厂后按标准分级,并及时摊放,摊放时,应通 摊凉。风凉爽,避免阳光直射,保持清洁卫生,摊叶百度孙能超过 2CM,匀 度为 1KG/M2 用竹席摊放。摊放时间 4—6 小时,鲜叶含水量不超过 70%。

2、杀青。原则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抖闷结合,多抖少闷,嫩 杀青。叶适度老杀,老叶适度嫩杀,我主要采用 60 型或 80 型,110 型滚筒 杀青机,杀青筒温为 200—220℃,手感筒热有刺手的感觉,杀青时 间一般为 6—10 分钟。杀青适度的标准为手握叶质柔软,梗折不断,叶子失去光泽,变为暗绿色,青草气散尽,清香透出,杀青叶含水量 58—60%;

茶叶种植与加工教案 篇2

1 茶叶种植中精细化管理的运用

1.1做好茶叶种植的基础管理

茶叶种植的基础是茶园管理, 也是确保茶叶质量的关键, 因此, 要从茶园基础管理入手做好茶苗、肥料、农药的应用监管, 严把质量关, 避免劣势材料进入茶园, 同时避免伪劣商品流入市场。要针对各个地区的茶山、茶园进行针对性检查与管理, 对茶苗抚育情况、农药使用残留、茶叶质量等进行考核, 并定期对茶园进行专业培训教育, 从茶叶种植、茶苗筛选、种子筛选、种植技术、肥料挑选应用等多方面入手, 为保障茶叶的精品种植提供可靠支持。

1.2做好茶叶种植的季节性精细化管理

根据茶叶季节性种植要求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助于从源头上保障茶叶品质与质量, 从而提升茶叶的经济效益。春季茶叶种植前要提前进行再次浅耕, 在秋冬季深翻的基础上再次浅耕1 次, 以达到疏松土壤、去除杂草、保存养分与水分等效果, 在提高的地温的同时促使茶叶幼苗早日萌发。浅耕时间与模式的选择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茶叶品种进行合理筛选, 比如寒冷地区或者背阴坡要稍微晚一些, 温暖地区及向阳坡则可以早些, 一般时间主要集中在雨水~春分这1 时间段。茶叶幼苗萌发过程中, 要及早施催芽肥, 在春茶第1 次开采前促使茶树早发、多发、快长, 一般施肥时间多以开采前30d为宜, 不同品种茶叶时间上稍微有所差异, 但是多数集中在2、3 月份, 催芽肥的用量要占据全年追肥量的50%以上, 确保每株茶树每年至少有25 ~ 30 ㎏的追肥。

春茶采摘之前, 每年要坚持至少1 次的轻修剪, 这有利于茶树的优化栽培, 另外在修剪技术方面也要积极优化, 以便更好的促进茶树生长, 提升茶叶品质与产量。春茶修剪时间上不定, 若茶园茶树长势良好, 采摘春茶前修剪有可能会造成减产, 所以常规春茶修剪多集中在春茶采摘期结束之后, 但是若茶园受冻灾影响, 则需要提前及时修剪冻口上的枝桠, 以确保不会造成大量减产。春茶采摘前后要注意适度嫩采原则, 以确保能跟上春茶上市步伐, 在茶蓬上有5%左右的符合标准的嫩茶就要开始进行采摘, 采摘模式以分批、留养为主, 根据留鱼叶采摘标准进行操作, 避免留叶过多影响春茶产量, 也避免过度采摘影响茶树生长, 采摘后的茶叶应当及时运回并进行分级验收、摊凉, 以确保茶叶原料的新鲜。

2 茶叶加工中精细化管理的运用

2.1茶叶加工中运用精细化管理, 保障茶叶产量与品质

要建立科学化的内部管理流程与制度, 依靠流程管理的优势从茶叶种植、加工、生产的源头抓起, 做到防微杜渐, 确保原材料的品质, 从茶叶入场之前就做好质控, 配合强有力的管理制度确保加工过程中茶叶的品质与质量, 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要求进行茶叶加工, 为创建优质的茶叶品牌服务。

2.2茶叶的品质与质量是打造优秀品牌的关键

加工过程中除了要做好生产阶段的全面质控与优化, 还要积极探索多种销售渠道与销售模式, 利用各种媒体互动平台推动茶叶的销售, 争取做到产供销一体化, 利用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开拓并挖掘市场潜力, 为提升企业效益服务。

2.3茶叶加工要加强健康管理与安全管理

茶叶作为我国市场上备受认可的保健饮食, 茶叶加工要加强健康管理与安全管理, 从茶叶种植源头把关, 争取做到绿色种植、加工与生产, 构建有效的健康管理体系, 打造备受市场认可与青睐的健康茶饮, 积极推广绿色饮食观念, 将茶叶这种文化精品推广到更多人群。

为了进一步发挥精细化管理在茶叶种植与生产中的作用, 要积极利用综合管理、精细化管理优势带动生态茶园的建设, 通过专业种植技术培训、管理技术培训等让广大茶园与茶农从根本上接受精细化管理理念, 利用强弱互补、强强联合等合作方式推动茶叶生产与加工的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与规模化, 提升茶叶产品的附加值, 打造多元化产品, 构建立体销售体系, 从而让茶叶的种植、生产与加工获得更多进步与发展。

茶叶种植与加工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有助于茶叶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在提升茶叶品质的同时推动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 实现茶叶产业链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红玉, 钟应富, 袁林颖等.微生物在传统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 2013 (1) :13-16.

[2]周宁.热管技术在采花毛尖加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 2014 (2) :19-21.

茶叶种植与加工教案 篇3

关键词: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技能;培养

前言:茶叶生产与加工工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的茶文化发展,并且能够给我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科学的生产与加工技能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根本,因此我们在传授茶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增强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的技能,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进行工作与实践,并不断完善生产与加工技术,促进我国茶叶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一、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传统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体系中,只重视茶叶文化的传授,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然而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是要从事生产与加工过程中的技术工作,因此加强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的技术学习,提高实践技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我国现阶段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体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重视理论,忽视实践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还是在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一味的进行知识的传授,只注重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注重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这一项。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茶叶生产与加工的过程,是技术性很强的过程,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只重视理论,忽视实践教学的做法,无法达到真正的教育目标[1]。

(二)师资力量薄弱

全面提高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的技能,首先要提高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师的师资力量。茶叶生产与加工的教学课程,需要增加大量的实践课程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只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传授,将知识点进行讲解,而如今的教学过程,需要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教师能够掌握大量的实践技能,并且在课堂上做好传授的工作,要从思想上重视将实践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才有利于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能够拥有实践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进行创新,不断进行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过程的创新,促进我国茶产业的发展[2]。因此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是我国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得到良好技能教育的前提。

二、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措施

(一)确定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要加强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首先学校和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对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将茶叶生产与加工的技能或实践课程与理论知识共同体现在教学目标中,并积极努力,改进课程内容与设计,增强学生能够参见实践的机会,从实践中学习,既能够增强理论知识的扎实性,又能够从实践中得到创新的机会。学校的政策及对教学技能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是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根本,学校的重视能够培养教师对技术培养的重视,从而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技术培养[3]。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都应该以坚持正确的培养目标为前提,一个正确的培养目标能够决定教育活动是否能够坚持正确的理念并把握正确的内容和方向,因此,从根本上确定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二)为学生建立实践平台

在学校和教师认识到培养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技能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学校应积极为学生建立起供学生学习技能的实践平台,如和当地产茶基地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们能够亲身体会茶叶的生产与加工过程,并从中得到学习技能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生的技能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在实践中,还能够学习到大量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经验,有利于学生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就业效率,同时还能促进当地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学校为学生提供学习技术的实践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强教材建设

培养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的技能,要加强茶叶生产与加工的教材建设,在茶叶生产模块当中,增加防病虫害、土壤施肥、农业气象等专业课程的讲解;在茶叶加工模块当中,增加制茶工艺、生产机械化及茶叶营销等专业知识。将教材中过于突出的理论知识进行必要的删减和调整,编写出注重技能培养的教材,以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我国茶叶种类众多,因各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不同,茶叶的生产和加工也有所不同,因此,改编教材,进行细致的、有针对性的编写,更有助于学生学习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提升[4]。

结论: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专业的技能,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和长期发展,在技能培养过程中,还能够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创新,更有利于我国茶产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在茶叶生产与加工的过程中,拥有较高的技能,更有利于实践和操作,学生在学校接受茶叶生产与加工教育,不仅要加强学校培养学生技能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技能的能力,这样才能够有利于自身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静,田景涛,郝翻.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595-7599.

[2]于龙凤,安福全.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2,05:35-36.

[3]郭桂义,孙慕芳,刘建军. 培养复合型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人才的研究——以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7,14:4323-4324+4326.

茶叶种植与加工教案 篇4

陕西省商贸学校

一、项目建设规划概述

茶叶生产与加工是基于农林类的第一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之一,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依托茶产业基地、茶场、茶楼、茶文化、娱乐、餐饮等行业,是在国内与国际都有着重要影响的行业。特别是中国人爱喝茶、品茶、茶产业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区域优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陕西更是一个产茶大省,有诸多的茶叶生产基地,茶叶种植面积广阔,茶叶品质优良,人才需求巨大,市场发展空间不可限量,此类专业数量少,精品专业更是难觅其踪,这就为我们依托产业发展将该专业建设成精品专业、品牌专业,以满足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茶叶生产与加工精品专业项目建设总体目标是:在3年内,建成集教学、生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国内领先的综合型专业实训基地;建成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继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专业+技师+师生员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成为社会公认的省级精品专业,到2012年在校生达到500人左右。

本精品专业建设项目投资大、水平高、模式新、专业性强,建设周期短。项目建设组制定了详尽的项目建设规划,明确了2011—2012建设任务,其中重点建设内容包含:

1、按照专业教学要求和陕西省茶叶协会及相关行业的设备标准,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新建实训楼实训室建设、改建两个茶艺中心、与企业合作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基地,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引进企业生产线或加入企业驻外生产基地,新建1个校外学生顶岗实习基地的任务,使本专业实训条件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45岁以下教师拥有硕士学位的比例达30%以上,“双师型”教师达90%以上,聘请兼职教师8人,初步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3、基于茶叶协会、茶艺中心、茶叶企业要求开展项目教学,建立专业与企业共同参与的、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将专业必须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公共模块课程;依据学生自身对岗位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设置茶叶加工、茶叶品鉴、茶文化赏析、茶艺欣赏与表演等专项能力模块课程,并设置茶艺鉴赏、创新思维表达等扩展能力模块课程,建立起职业能力系统化的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

4、以省级精品课程《茶叶生产与加工》建设为龙头,加强课程建设,改革课程内容,组织编写一批高质量的与课程配套的立体化教材。

5、推行创业式或订单式人才培养,保证学生充分就业。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建立适合不同企业特点的多层次性校企合作关系,逐步推广创业式或订单式的人才培养。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陕西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的部署,陕西省商贸学校精品专业项目建设要求,认真组织完成该项目2010-2012年建设任务,主要项目建设达到或高于项目建设规划指标。

二、建设项目落实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根据省教育厅的《关于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申报遴选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公布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2011入围项目的通知》,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2010—2012年建设内容包括专业师资队伍、专业教学资源、课程与教材、专业管理等9个子项目。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过程中,积极贯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如期开展了行业企业发展及其职业岗位变化、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使专业培养目标始终紧贴茶叶生产与加工行业、企业和茶文化艺术产业的需要,始终保持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

1、召开了专业建设部门及指导委员会会议2次,认真听取了专业建设部与专业指导委员会关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建议;

2、安排胥伟等3名教师到陕西泾渭沧山茯茶厂、安排马云飞等同志到有机食品等企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同时开展了行业企业发展及其职业岗位变化、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并写出了专题调研报告;

3、分别于2010年6月与2011年6月开展了对用人单位和应、往届毕业生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撰写综合分析报告。

(二)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加强了与合作企业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完善了“专业+技能 +师生员工”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订单式”与“创业式”人才培养。

1、深化校企合作,分别将陕西泾渭沧山茯茶厂、陕西省茶叶公司、餐饮企业、茶叶加工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请到学校,利用其丰富的生产技术及经验指导学生实训,建立了实训室轮岗实习及项目实训制度,完善“教师辅导、企业设计师指导和学生扩展学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途径。

2、在创业与就业方面,我们强调抓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职业道德修养、职业习惯培养、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磨炼,将就业指导教育、职业精神培育、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三)人才培养方案

2010年,本专业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初步建立了职业能力系统化的、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与标准;建立了专业与企业共同参与的、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在充分进行人才市场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程序,修订了2010级、201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制订程序严格,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强。

2、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召开了1次有关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进行2次毕业生问卷调查等,了解专业技术、工艺、管理、服务等发展趋势和用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并作为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依据。

3、根据 “课程结构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训指导个性化”的原则,按实际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或整合模块化课程内容。进一步强化技能实训实习,增加技能训练和项目实践的课时,减少或整合部分基础课程的课时,将茶叶生产与加工、营销、茶艺操作训练课程提前,重新调整部分课程的内容和结构。

4、每个职业岗位都设置对应的课程模块,构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根据自身对岗位的认识与定位去规划职业生涯、确定发展方向提供良好的课程体系基础。

5、全面实施基于技能培养的项目教学,将所有关于工作和学习的相关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与互补。建立了初步的教学、产业、创新、科研四位一体,教师、学生、行业、企业的共享平台。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校内实训场所的最大功效,构建从项目、任务、创意、操作到执行“理论——实训——创新”的课程教学环节,营造完整的职业情境。在实训中按照工作的准则和生产的标准要求学生,一方面利用教师在市场上接受的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入校即入行,上课即上班,视上课铃为上班铃的职业素质。这样既可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完成一个个完整的生产项目,形成较完善的专项技能,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最终又能在众多专项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统合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这种基于实训的项目教学方案,将传授专业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项目紧密联系,能让学生直接看到所学知识的用处。同时它也是一种人人参与、相互协作的工作方式,将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学生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还有交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逐步树立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并获取大量的职场工作经验。

如图1、2所示:

图1:工作室的“四位一体”关系图

图2:工作室工学结合规律

6、改革与完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横向与纵向结合,多层次、多方位考核评价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建立毕业答辩与现场招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除了单元内分阶段组织考核与课程综合考核相结合外,在考核模式上更注重学生在考核内容陈述方面的表现,通过这方面的测试与训练,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如先由学生模拟向商家陈述自己产品的特点及优势,设计营销方案,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全面解释,然后教师和企业代表对其进行总结与点评,最后结合两者给出合理成绩。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考核过程中,考试完全处于公开状态,并允许其他同学参与其中,可以相互对同学的表现提出自己的意见,使考核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由教师单方考核转为学生集体评价,使考核变得更加透明、全面、科学、合理。

(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本,本专业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有4名教师考取陕西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生;3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及国家级师资培训;5名教师下企业实习;教师6人次参加了茶叶协会、行业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各类学术交流与培训。同时,聘请兼职教师8人。通过一年建设,教师数量基本足够、结构趋向合理、教学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强。

1、本专业现有教师12名,并聘请了8名来自企业的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

2、具有研究生学历者4名。3、9人次参加了各类专业培训或学术交流。4、1名教师获陕西省中职教学设计大赛《茶叶生产与加工》课程二等奖。

(五)课程与教材

本,本专业继续以建设省级精品课程《茶叶生产与加工》为龙头,加强课程建设,组织编写一批与课程配套的立体化教材。

1、加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更新了电子教案、课件、实训指导用书等教学文件。

2、修订了《综合实训》、《茶艺设计》、《茶艺鉴赏》、《茶室设计》、《茶叶鉴定》等课程及实训项目指导书。

3、修编《茶文化与艺术》、《茶树栽培》、《茶树病虫害防治》等教材。

(六)专业教学资源

几年内,本专业计划投入200多万元,初步建成了集教学、生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多功能于一体的、省内领先的综合型实训场所,设施设备技术标准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建设实训场所面积约500平方米。

1、新配置茶艺室两个,实训室一个。

2、专业教学设施

茶叶审评、茶叶加工、茶艺等实验室和演示教室各一个。

3、专业实习、实训

茶叶企业生产车间、茶园田间管理、茶艺馆、茶叶市场调研

4、实验室、实训室主要设备表

茶叶审评室、茶艺表演室、茶叶加工设备(杀青机、揉捻机、做青机、干燥机)、修剪机、喷药设备、喷灌设备(茶园自带)等等。

5、新配置茶叶加工与检验设备各2台。

6、新配置教学用数字高清移动多媒体4套。

7、改建茶艺展示中心2个,与陕西省茶叶协会、陕西沧山茶业公司、茶楼、酒店合作建设校外实7训、培训基地多处。

8、新配置教学移动多媒体4套。

9、新建项目教学、工学交替实训室2个,用真实项目训练学生,并将其中1个实训室建成为茶叶加工基地。

10、初步建成陕西泾渭茯茶厂的学生顶岗实习基地。

(七)专业研究

本,本专业在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等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教师发表专业或教学研究论文4篇;

2、师生项目团队完成了陕西有机茶基地建设的论证工作;

3、一位老师在陕西省中职学校教学设计比赛中获《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二等奖。

4、两位老师读完了茶叶专业的研究生,取得硕士学位。

(八)专业管理 在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点对教学环节实施全过程监控,及时分析评价和反馈教学效果,初步建成了以学校为核心、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1、建立校外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标准,由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参与实践教学管理,企业技师主要负责实践过程中任务完成质量、技术熟练情况和敬业精神培养,通过管理实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强化了对顶岗实习、课程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2、从理论教学、设计方案、项目、实训过程、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入手,全程监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以班主任为主为主建立企业联络员制度,保持与企业、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收集反馈信息。

4、由教学部(教研室)进行每个教学单元一次的教学检查(包括学生作品、教师作品、辅导质量等),进行不定期听课,每学期开展了1次公开课竞赛、评课等。每学期以学生测评、教学检查小组测评和教学部、教务科综合测评相结合进行教学集中检查。

(九)人才培养质量

本,本专业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技术个性培养与共性培养相结合,使本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75%,其中中、高级证书获取率达50%,一次就业率达92%,对口就业率达80%。

1、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级别技能竟赛,通过“赛中学”、“学中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熟练程度,锻炼设计竞争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2、不断加强“双证书”认证体系建设,本组织了1次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考试人数80人,通过率69%。

3、由于加强了就业教育与指导,使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2%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

(十)特色与示范

随着本计划的成功实施,本专业实现了如下的特色与示范:

1、通过项目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和教师完成了一批有影响的茶叶生产与影响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全面实施实训形式的工学交替项目教学,用真实的项目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加强企业文化的素养教育,使学生尽早地了解社会、体验社会。

3、初步建立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方案、多媒体课件等整套课程内容,为省内中职学校同类专业教学提供了学习样板。

4、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和教材开发,增强了企业对中职教学工作的认同感,为企业接受中职毕业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初步健全了校外实训基地,每年能满足500名左右的在校全日制学生的顶岗实习需求,可以接受200人左右的外校学生来校实习实训,可以满足一定数量的社会人员的培训需求。

6、通过本专业的建设,带动专业群建设,构建了全新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模块化课程体系。

三、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1、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依托的行业技术发展极快,对本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突出体现为与按岗位导向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2、随着全面实施实训项目教学模式,如何加强实训管理和发挥实训室的作用,是专业建设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二)拟解决的办法

1、加强校企合作,依托企业技术力量和研发水平,立足于陕西茶产业及茶文化及茶产品特色,校企合作开发、建设、运行及推广一套交互型、综合性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平台,使企业的标准生产环节成为本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调整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将部分核心技术课程和实训项目的教学任务在企业完成,或将企业技术团队聘请至校内进行现场指导。同时参照企业人力资源核心标准,密切关注人才需求变化,加大企业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力度。

2、在解决实训工作管理的问题上,首先:要处理好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基地的互补关系,与行业、企业及产业保持紧密联系,保证教学项目的来源。其次:要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规范的组织构架和管理制度,并与师生达成协议,形成教学部、教师、学生三级管理模式。第三,明确实训室专业职能,根据课程模块编写、下达项目任务书,明确每个学生在项目中的具体任务,强调在项目中学生需掌握的技能。第四,应发挥实训室的扩展学习效应,引导学生按行业、企业需求或待发展的领域要求开展扩展性学习。第五,要形成较为完备的模拟企业环境和要求,明确进入实训室的职业素质和工作态度要求。

四、下一步建设措施

本专业在2010—2011建设主要项目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为保证按质、按时、按要求完成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任务,本专业将在下一步建设过程中继续保持高质量的建设标准,按计划将本专业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成为社会公认的陕西省精品专业、品牌专业。主要措施如下:

1、利用实训室和现有实训设备、场地的优势,打造一个小型的茶产品的外包加工基地,搭建具有多个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工艺、展示的平台、以满足教师的交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的部分需求。

2、根据企业生产岗位设计课程模块及模块教学内容,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及生产技术的变化,建设技能课程群和专业项目库,补充专业群内课程建设。

3、继续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重点加大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力度,推动教师培训工作开展。加强、规范兼职教师管理,建立系统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整合兄弟院校该专业的优势师资,实行互聘、互教、互访等形式,组织专业教师走出去,请进来。并联合教师进行重大项目攻关、相互学习和借鉴,以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茶叶种植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做大做强优势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核心目标,结合“4.20”灾后产业恢复重建工作,按照“绿色、生态、特色、精品”的发展理念,坚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大力推进荥经茶叶产业集中集约规模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xx年全乡新发展茶叶基地总目标400亩。

三、技术要点

茶叶种植应采用双行错窝单株条栽,开箱150厘米(4.5尺),其中大行距110-120厘米(3.3尺-3.6尺),小行距30-40厘米(1尺-1.2尺),株距17-20厘米(6寸),每穴栽1株;黄茶每亩栽种不低于3000株,其他品种每亩栽种不低于4000株;每亩栽种低于技术标准的,以实际株数折算面积。

四、补助扶持办法

(一)补助方式:先建后补。

(二)补助标准:黄茶每亩补助3000元,其他茶叶品种每亩补助1500元。

(三)兑付办法:分两次验收兑付。

第一次对种植户栽种面积进行验收兑付,时间为4月30日前。由茶叶种植户向所在乡申请,经乡、村、组对其种植茶叶按标准进行初验后,由县茶叶产业领导小组按比例进行抽查,抽查合格后兑付总补助资金的60%。

第二次对其基地管护分两次进行验收兑付,时间为209月和20xx年9月。按管护验收标准检查验收复查合格后,一次性兑付总补助款的40%。

五、严格验收标准

(一)本办法只适用于我乡实施的20xx年新发展茶叶基地的检查验收。

(二)成立茶叶产业基地检查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由乡主要领导任组长,乡、村、组干部为成员。

(三)验收方式为农户申请,乡组织验收组进行实地丈量验收,乡与乡之间交叉验收,乡级复查组通过抽查方式进行。

(四)新建茶叶基地面积验收。茶叶种植时间:20xx年10月至年3月30日。验收启动时间:2016年4月1日种植户茶叶种植完后可申请验收,乡检查验收工作领导小组,对申请农户逐户逐个地块进行种植标准、成活率检查,对种植符合标准、成活率在90%以上(含90%)的地块进行面积丈量,分户造册。县茶叶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乡与乡之间交叉检查,检查方式为:对所检查的乡(镇)按种植户的30%进行抽查,在由县茶叶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随机抽查10%以上农户,抽查合格率在95%以上的予以验收。

(五)新建茶叶基地管护验收。管护验收时间为2016年9月和20xx年9月,验收内容为是否间种,是否除草、施肥。先由乡组织自查验收,再由县茶叶产业基地检查验收小组进行抽查验收,抽查农户的10%以上。如发现未及时进行除草、施肥、定剪等管护或两次管护验收中任意一次验收未合格的,和间种玉米、油菜等高杆作物的,一律不予兑付补助资金。

(六)按照建设要求,每个阶段验收合格的,按验收最低值为准核算面积,验收人员签字认可后由乡人民政府进行公示并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时间7天。

茶叶标准化生产种植技术规程 篇6

为了加强绿色食品茶叶标准生产基地管理,提高茶树种植标准化水平,增加茶叶单位面积产量,根据绿色食品肥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 /T 391-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 T 394-2000)和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 /T 393-2000)等技术标准,制定安化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基地选择与建设 1.1 基地选择

基地选择在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条件良好,自然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便于茶园排灌、田间作业,与工业小区、居民生活小区、交通干线在500米以外,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能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的农业生产区域作为原料(茶叶)生产基地。

1.2 茶园生态建设

绿色食品茶树种植已与常规农业区之间,要有50-100米以上宽度的隔离带,或者是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作物作天然屏障,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上风口营造防护林,道路两侧植行道树。对缺丛断行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度,记载生产过程中农药。肥料使用情况及栽培管理措施及农事活动档案。茶园规划与开垦 2.1 茶园规划

茶园规划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特性,便于茶园的耕作、灌溉和作业,要根据地形、地貌、合理设臵场部(茶厂)、种植区(块)、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肥种植区和养殖业区。建基地时,对坡度大于25°,土壤深度小于60cm,以及不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应保留自然植被,对于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的基地,每隔一定面积应保留或设臵一些林地。

2.2 茶园开垦

茶园开垦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开垦时首先要通过清洁障碍物、调整地形。深翻熟化土壤,为茶树的优质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坡度在15°以下的缓坡地可直接开垦,坡度达15°—25°的陡坡地按等高梯级开垦,初垦深度要在50cm以上,复垦(改造)深度40cm以上。茶树品种与种植 3.1 茶树品种

茶树品种应选择在基地生态条件下,具有良好适应性系耐寒、耐旱、抗病虫的优良品种,同时选择优质高产应适制各种茶叶种类的良种,如槠叶齐、碧香早、茗丰、白毫早、安茗早、桃源大叶茶、云台大叶茶等新优良种。

3.2 茶树种植

茶树种植前开40cm×4cm定植沟,要依地块而定,底肥施经过无公害处理农家肥,如沤肥、泥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有机肥100担—200担,深度在30cm—40cm,而后回填表土。茶树种植根据地形、海拔、土壤肥力合理密植,采用双行双株,大行距130cm—150cm,小行距35cm—40cm,株距30—35cm,每穴栽2株,亩植3000—5000株茶苗。茶苗种植苗根离底肥10cm以上,种植时期低海拔区选择在秋冬至翌年春季,高海拔区宜选择在春季。茶树定剪与茶园除草 4.1 茶树定剪

茶树栽植后第一年,当树高达35cm以上的秋冬季当茶树地上部分停止生长时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定剪高度离地面15cm—20cm;第二年、第三年根据茶树长势分别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定剪,剪口离上一次剪口提高15cm—20cm,以后可采用人工采顶代替定剪,当茶树高度达60cm,树幅达100cm以上时,茶树进入青年期,可进入正常的鲜叶采摘。

4.2 茶园除草

宜采用人工除草,禁止采用化学除草剂(如草甘膦),梯壁杂草以割代锄,对一些匍匐性杂草可免除。为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和防止夏秋旱季土壤水份的蒸发,同时抑制杂草丛生,幼龄茶园占用10—15担稻草或山青覆盖,当稻草山青腐烂可作为茶园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的“三项”化,提高土壤肥力。茶园管理与低产茶园改造 5.1 茶园管理

茶园耕作主要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和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促进茶树根系伸长更新,从而促进茶树的生长。在春茶前、春茶后和夏茶后各进行一次浅耕,夏茶后的一次浅耕应在雷雨结束的晴天进行。树冠幅度小或经过重修和台刈的茶园,应适当增加浅耕的次数。每年茶季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深耕。深耕与施基肥相配合。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减耕或免耕。

5.2 茶园改造

低产茶园改造采取“三改一补”即树改、土改、园改和缺株补苗,也就是生态失调型的茶园改造,对管理不善型的茶园,品种不良的茶园和种植过密的茶园改造。

5.2.1 树改

是指茶树经过多年的采摘,形成树冠高大不便于茶叶的采摘作业,或是茶树进入衰老期。单产低,茶叶品质降低,或者是未老先衰茶树所进行的改造,树改依树势可采取台刈、重剪、深剪、轻修和改植换种。方法:台刈离地面5cm-10cm;重剪离地面20cm-30cm;深剪剪去树冠以下15cm-20cm;轻修剪每年进行一次,是当每年茶季结束后剪去当年因采摘形成的鸡爪枝,保持树冠平整,对于采取台刈、重剪或深剪等方法都无法恢复树势的茶园采取改植换种。

5.2.2 土改

当茶园经过多年的人工作业和茶树生长,形成土壤坂结,土壤肥力下降,从而造成茶叶单产,品质下降,要及时进行茶园土壤改良,方法是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或农家肥。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和土壤结构。苗施有机、农家肥50担-100担。

5.2.3 园改

是指建于坡度较大的山地,茶园经过多年的作业和雨水冲刷,形成园地外低内高,表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不便于作业。此时要及时进行园地改造,并结合进行树改和土壤改造,方法是修梯壁和梯埂,内挖竹节沟、园面外侧高于内侧10cm-20cm。

5.2.4 缺行补苗

对于缺株断行从而影响茶叶单产的茶园,选择适当的茶树品种进行补苗、以提高单位种植指数,增加茶园采摘面积。茶园施肥 6.1 基肥

选用腐熟无公害处理的饼肥、人畜粪尿、厩肥,于当年11月下旬开沟深施复土,深度20厘米以上,亩施用量600公斤以上,配合施阜宝或施多宝有机肥100—150公斤/亩。

6.2 追肥

每年分三次进行,选用茶树专用复合肥,年施用量依茶势,亩产平均300公斤/鲜叶的茶园,年施用量50公斤/亩,第一次于2月中下旬进行,施用量占当年施用量的50%(25公斤/亩);第二次4月下旬进行,施用量占全年30%(15公斤/亩);第三次6月下旬进行,施用量占全年的20%(10公斤/亩)。施用量占全年的25%(12.5公斤/亩)。施用方法沟施或穴施,深度在20厘米以上,施后及时复土覆盖。茶园病虫害防治 茶树病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茶卷叶蛾、茶黑刺粉虱、茶尺蠖、茶毛虫、茶蚕茶叶螨类,等防治措施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恢复和保持生态平衡,避免过分追求一次病虫的防治效果。

7.1 农业防治

7.1.1 分批、分次、及时采摘,抑制减少茶小绿蝉、茶卷叶蛾、茶螨类、茶饼病和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抑制其种群的发展。

7.1.2 通过合理修剪、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为害和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同时及时清除去病虫残枝。

7.1.3 秋天结合施肥进行茶园深耕,破坏在土壤中越冬的象甲类害虫的场所,减少虫口密度。

7.1.4 将茶树根系部的落叶和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防止病叶在表土叶越冬的害虫。

7.2 物理防治

可利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衰蛾类、卷叶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危害,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

7.3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7.4 农药防治 7.4.1 茶丽纹象甲

茶丽纹象甲主要以成虫蛟食叶片为害,为害盛期在5—6月间,成虫有假死性,遇惊动即缩足落地,防治方法,一般于成虫出土撒施白僵菌871菌粉1-2千克拌细土施于土面或在成虫出土高峰期喷施白僵菌871菌粉0.5—1.0千克/亩。

7.4.2 茶小绿叶蝉

茶小绿叶蝉一般为害盛期为6月,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致使芽梢生长受阻,在5月下旬用5% 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2000倍进行喷雾防治,每亩使用剂量30—40毫升,安全间隔为7天。

7.4.3 茶卷叶蛾

茶卷叶蛾俗称“包叶虫”、“卷叶虫”,幼虫卷结嫩梢新叶或嫩芽,潜伏其中取食为害,世代重叠,被害茶叶产量降低,制成干茶碎片多,品质下降,一般为害盛期8月上旬,用生绿BT可湿性粉剂稀释800—1200倍,剂量50—70g/亩进行喷雾防治,安全间隔均5天。

7.4.4 茶黑刺粉虱

茶黑刺粉虱以幼虫聚集叶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密露,诱发煤烟病发生,为害盛期10月上旬至12月,防治方法一般用2.5%天王星30—50ml/亩,稀释1000—1500倍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为7天。

7.4.5 茶螨类

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较重的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觉,种类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茶跗螨等。一年发生10—20代,为消灭此类害虫的越冬,为减少翌年虫口基数,一般在每年秋冬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结合封园用45%晶体石硫合剂稀释150—200倍(波美0.3—0.5度)喷雾防治,亩用剂量300—500g。

7.4.6 茶尺蠖

幼虫咬食叶片量铁剂或孔洞,严重时常将叶片、嫩茎全部吃尽,使整个茶园光秃,一年发生数代,以第3、4代(6月下旬—7月下旬)发生最重。防治方法:人工刮除技桠间或附近树林内部的卵块,成虫利用灯光诱杀,为害盛期采用0.5%生绿苦参碱1000-1500倍,亩用量50-70ml喷雾防治。茶叶采摘与运输

茶叶种植与加工教案 篇7

一、新泰市茶产业发展情况

(一) 茶叶种植情况

目前全市已栽植的1.06万亩茶园主要分布在徂徕山、莲花山脉以及南部山区。分别是石莱镇北官庄南官庄等村7365亩, 天宝镇上官庄、赵庄、茶石峪、大西庄等村1359亩, 羊流镇李官庄、朝阳村1400亩, 刘杜镇东赵村210亩, 泉沟镇黄崖、杨家牌等村77亩, 宫里镇白家庄、西柳村75亩, 放城镇邱子峪村50亩, 另外在汶南青云山村、龙廷龙池庙村也有零星种植;栽植品种主要有鸠坑、龙井、黄山群体等常规品种和去年以来新引进的白茶、黄茶、正山小种等高档品种。

(二) 茶叶加工情况。

目前全市已建成的规模较大的茶叶加工企业有6家, 分别是山东泰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新泰惠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新泰市徂徕春茶叶合作社有限公司 (天宝镇赵庄村) 、新泰市木鱼春茶叶有限公司 (刘杜镇东赵村) 、新泰市天宝镇上官庄村茗海茶叶专业合作社 (天宝镇上官庄村) 、放城邱子经贸有限公司 (放城镇邱子峪村) , 正式注册的有“北方玉芽”、“东岳第一春”、“徂徕春”、“木鱼春”“大官庄”、“茗海”等商标。加工品种主要以绿茶为主, 另外还有散户加工的低档大叶红茶。

1. 机具选型

根据新泰市茶叶生产现状, 选择了整个茶叶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炒制和焙火两个环节进行了机械化作业和智能化控制。选择的机型是:6CCB-900型名茶炒制机、6CMD/8型多用炒茶机、6CHZ-9B型茶叶烘焙机和电热6CHA-2.0型辉锅机。

2. 红茶机械化加工技术

以夏季茶鲜叶为主, 采用如下加工工艺:机械采摘鲜叶→鲜叶分级→萎凋→揉捻→筛分→复揉→发酵→微波初干→复揉→筛分→烘干→提香。揉捻分两个阶段进行, 每个阶段按照空、轻、重的顺序进行。第一阶段完成后进行筛分, 筛面进入第二阶段揉捻;采用专用发酵车或发酵车间进行发酵, 控制发酵温度、湿度、厚度和时间, 保证空气新鲜;干燥采用初干、足干、提香三段法。在初干与足干之间有至少30min的回软, 回软之后复揉, 增进造形, 紧固条索, 复揉之后进行筛分, 分类进行足干, 足干后摊凉, 粗细混合后提香。

3. 乌龙茶机械化加工技术

以秋季鲜叶为主, 采用如下加工工艺:机采鲜叶→鲜叶分级养护→日光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焙火→包揉→复焙→复包揉→定型→足干→拣梗→拼配→提香。做青分摇青和静置两个环节交替进行;杀青采用燃气滚筒杀青机, 高温快杀;揉捻采用45、50型揉捻机, 趁热揉捻;包揉采用专用速包机、平板机和解块机, 包揉至粘手进行复火, 复火后继续包揉, 直至成型, 然后定型。定型30min后解块干燥。最后拣梗、拼配、复烘提香。

4. 机采鲜叶名优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

机采鲜叶名优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 主要内容有:开发颗粒状浓香形绿茶和绿碎茶两种。在保证色、香、味、耐冲泡的基础上, 改变粗大外形, 采用真空包装, 延长保质期。包括浓香型绿茶开发和绿碎茶开发。

三、推广效益

1.经济效益。过示范推广茶叶加工机械化, 可使每公斤夏季茶叶价格提升200元, 每亩可增加收益2000元以上;每公斤秋茶可增加收入100元, 每亩可增加收入1000元。综合经济效益为亩茶园增加收入3000元。

2.示范带动效应。茶园面积取得了大的突破, 今年新增茶园面积4300亩。通过多方引导, 这4300亩茶园大部分栽植白茶、黄茶、正山小种、龙井43等高档品种。

上一篇:土木施工实习总结下一篇:电力安全家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