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模式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融扶贫模式(精选8篇)

金融扶贫模式 篇1

摘要:本文客观分析了当前金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部分地区金融扶贫工作中的几种创新性、探索性模式,提出了优化金融扶贫模式、搞好金融扶贫工作、构建扶贫长效机制的政策措施。关键词:金融扶贫;融资模式;信贷;资金

一、当前扶贫投入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工作,不断创新和改进金融扶贫工作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式,对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总体看,政策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瓶颈”制约,影响了金融扶贫政策效能的发挥。

(一)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可持续性差

目前贫困地区多数经济不发达,财政收入少,多为“温饱财政”,地方政府无更多可支配资金,有的甚至靠上级转移支付维持工作运转。扶贫资金投放数量上。主要依靠“跑部进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资金获取与实际需求上往往存在较大差距。资金投放形式上。往往为一次性投入。目标性差,针对性差,难以对贫困地区项目和贫困户需求形成稳定支持,可持续性差。

(二)资金管理“政出多门”,管理分散,效益低下

目前,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分散于扶贫、财政、农业、水利、粮食等多个部门,政出多门,缺乏规范、统一管理。资金投向上,主要以解决困难群众农业生产、出行、饮水、改善基本生活条件等为主,“输血性”强。投入方式上,多以“撒芝麻盐”方式。分指标,定

规模,到村到户到人,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资金使用效益较差,带动力不强。

(三)金融支持定位不准,主动性差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金融机构的经营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往往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出于收益和风险等因素的考虑,不愿涉足扶贫领域,工作主动性不强。政策定位于服务“三农”的农行、农信社、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开始更多地涉足于大项目、大企业和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不愿发放比较收益低下的农林牧渔和种养加工项目,有的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对发放小额农户贷款的态度也越来越不积极。贫困农户融资渠道日益变窄,融资困难。

(四)环境建设基础不牢,作用不够

近年来,各地在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优化生态环境上出台了诸多措施,但总体看相关的工作措施多是务虚的多、务实的少,难以在贫困地区、贫苦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搭建畅通、有效的沟通桥梁与纽带。一些地区社会信用环境仍然较差,群众信用意识差,金融债权维护难,逃废银行债务情况时有发生,削弱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部分贫困地区信用中介体系建设不完善,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担保机构多为政府组建,资本金不足,担保作用发挥不够。贫困地区在金融扶贫方面的财税优惠政策措施少,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难以吸引更多的金融资金支持。

二、当前金融扶贫工作中的创新性、探索性模式分析

近年来,各地在优化生态环境、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解决融资担保难题、发挥政策合力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如。邢台辖区巨鹿县推出的“三级担保”扶贫信贷模式、临城县“公司+农户+基地+扶贫贴息”扶贫信贷模式、广宗县“以扶贫资金作抵押”扶贫信贷模式等,在解决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互利共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巨鹿县“三级担保”信贷扶贫模式

内容:担保方式上,实行贫困农户五户联保+“贫困村诚信联谊会”担保+公职人员担保三级担保。特点:一是实行三级递进担保。最大限度消除信贷资金风险。二是担保规模容易扩大,担保能力不断增强。三是不涉及经营管理问题,便于运作。四是实施政府扶贫贴息,放大扶贫效果,产业示范带动效应明显。五是有利于农村社会信用建设,改善干群关系。效果:截至2010年末。该县已有2000多名公职人员参加了“公职人员担保组织”,担保额度达5000多万元,已在34个贫困村全面建立了贫困村诚信联谊会,人会会员达6000多人。金融机构累计向贫困村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200多万元,新建蔬菜大棚5000多亩,年增收5000多万元。人均增收6500元。

(二)临城县“公司+农户+基地+扶贫贴息”信贷扶贫模式

内容:实行公司+农户+基地+扶贫贴息模式。模式:产业化龙头公司运用其产业化基地与农户签订订单并为农户生产提供贷款担保,政府利用扶贫资金为企业作风险保障,以龙头带农户利用银行贷款致富。成效:几年来,该县农联社采用该信贷模式,共计为辖区相

关产业化龙头企业投放贷款4000多万元。

(三)广宗县“以扶贫资金作抵押”信贷扶贫模式

模式:利用财政扶贫资金为银行抵押,利用银行资金,结合扶贫项目安排,推进整村扶贫开发。2009年,该县将上级下拨的36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作为银行小额贷款抵押,按照1:3的比例发放到户小额贷款1095万元,并吸引民间资金4000万元参与产业化扶贫,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成效:据统计。利用此模式。该县已支持蔬菜示范基地20个,发展蔬菜大棚5000多个以及18个生猪养殖基地、12个肉牛养殖基地和15个养鸭专业村。经估算,受益村镇农民增加收入1.2亿元,人均收入近1000元。

三、进一步做好金融扶贫工作的政策建议

(一)健全扶贫管理机制,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

建议国家制定出台《扶贫工作管理条例》,内容包括:一是制定扶贫投入增长计划,保持适度增长,发挥政府投入引导功能,积极吸引金融、保险以及社会各类资金投入。二是改进扶贫投入管理机制,实行扶贫投入额度管理,变一次投入为额度控制、循环投入、周转使用,最大化扩大扶贫资金使用效用,提高扶贫投入可持续性。三是明确扶贫工作主管部门,整合分散于财政、水利、农业等部门的政策扶贫资金资源,强化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发挥规模和整体优势,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明确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等部门扶贫工作职责及工作标准。

(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专业化金融服务组织

一是可参照目前三家政策性银行模式,建立专业化政策性扶贫金融机构,在省级及贫困县(市)设立分支机构,结合国家扶贫专项资金与扶贫项目安排,针对性开展扶贫连片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提高专业化扶贫水平。二是在依托现有农行、农村信用社等“三农”银行机构的同时,优先在省级及贫困县(市)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贫困地区资金供给渠道。三是稳步规范发展贫困地区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加强管理,明确服务贫困地区、贫困农户的市场定位,约束其资金投向、大额资金投放规模和比例等,提高专业化扶贫效果。

(三)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打造特色化金融产品

一是搜集整理各地创新金融扶贫信贷产品、担保模式和专业化服务措施推广、应用和实施效果情况。认真总结归纳,择优开展试点推广工作。二是积极拓展贫困农村群众的融资担保方式,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尝试开办或推广土地承包权质押、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林权牧场承包权抵押、企业应收账款质押等业务。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企业尝试企业债、集合票据、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业务,拓展融资渠道。三是在认真总结归纳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区别于专项扶贫信贷资金,建议有关部门参照商业化运作模式,制定出台《扶贫贷款管理办法》,研究制定专业化金融扶贫商业信贷模式,明确贷款期限、对象、用途、担保机制、管理模式等,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开办业务,主动工作。

(四)强化信用担保机制建设,搭建有效中介平台

金融扶贫模式 篇2

据统计, 2016年1-7月, 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038笔, 金额41753万元, 截至7月底余额77625万元, 涉及1523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 可帮助17238贫困人口脱贫。其中, 对79个产业带动扶贫工程 (企业、移民搬迁) 发放贷款29056万元, 涉及176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 带动3035个贫困人口脱贫;对219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发放扶贫贷款13291万元, 支持15507个贫困人口通过生产自救脱贫致富。

一、吕梁金融扶贫模式主要内容

吕梁市“以金融支持产业带动扶贫为主, 建档立卡户自助生产经营、移民搬迁等脱贫方式为辅”金融扶贫模式, 主要由五大机制构成。

(一) 金融扶贫组织推动机制

根据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关政策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主动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牵头单位职责, 积极推动吕梁市人民政府通正式行文成立了由人民银行牵头、市扶贫办、金融办、财政局、银监局、各市级金融机构参与“金融精准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及其办公室, 明确了各方的工作职责, 召开了全市金融助推扶贫攻坚工作会议;印发了《吕梁市金融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做好金融服务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在广泛调查, 认真征寻金融机构意见的基础上, 中国人民银行吕梁市中心支行先后编制了“吕梁市金融助推扶贫攻坚十三五规划”, 制定了扶贫金融稳定增长机制 (包括信贷投放增加、保险广度提高、直接融资增长) , 建立了建档立卡农户脱贫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联动机制, 提出了“以特色产业带动扶贫为主, 其他形式脱贫为辅”的商业金融扶贫工作思路, 通过狠抓宣传发动、组织协调、推动指导、调查督导四项工作, 组织金融机构以扶贫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为基础, 有序推进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确保金融扶贫政策与地方配套政策对接, 金融扶贫信贷政策在吕梁落地, 为吕梁市金融扶贫开发工作写新篇、谱新曲、把好调。

(二) 金融扶贫“清单”管理机制。

在扶贫办和乡镇村委的协助下, 金融机构深入开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四项基本情况调查”, 即:基本经济收入来源构成、基本信用资信情况、基本文化技能和基本脱贫意向。通过甄别调查, 对能够通过金融适当支持实现自主创业发展脱贫、就业脱贫、公司+农户等方式脱贫的农户, 记入农户扶贫清单, 因人施策, 分类管理, 适时支持。同时, 深入开展贫困农村基本经济情况调查, 对愿意履行社会责任, 愿意带领贫困人口脱贫的先富群体 (包括优势企业、特色农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 记入产业带动扶贫企业 (项目) 清单, 建立帮扶对子, 择机扶持。

(三) 金融精准扶贫创新机制。

按照吕梁市政府精准扶贫工作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吕梁市中心支行通过现场督导、政策指导、经验交流等方法, 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因地制宜、精准定位、因人施策, 开展金融扶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交口、兴县、交城、石楼等贫困县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在扶贫再贷款的支持下, 勇于担当、先行先试, 探索出信用贷款生产自助脱贫、“公司+基地”订单农业协作脱贫、工业企业+贫困户+教育扶持的工业反哺农业扶贫、区外龙头企业+本地特色企业+贫困户的跨区联合扶贫、农村专业合作社 (能人大户) +贫困户”互助脱贫、工业企业筹资托管基金帮扶脱贫、“财政+金融”强农富民脱贫等信贷产品或服务措施, 检验了“以金融支持产业带动扶贫为主, 建档立卡户自助生产经营、移民搬迁等脱贫方式为辅”金融扶贫模式的右行性。

(四) 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机制

为提高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效率, 中国人民银行吕梁市中心支行建立了扶贫再贷款使用监测考核制度, 按月统计再贷款使用情况, 按季开展评估、检查, 对使用效果好的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对使用效果不好、管理不善的机构, 及时收回贷款, 并重新调配指标。通过这些措施, 有效地调动了人行县 (市) 支行和金融机构使用扶贫再贷款的积极性。

(五) 农村信用普惠金融促进机制

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 是贫困户实现即期脱贫、持续脱贫的基础。按照全面发展、重点扶持的原则, 中国人民银行吕梁市中心支行进一步加强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建设工作。积极组织农村金融知识进万家, 产业扶贫靠大家”等专题宣传活动。不断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指导农村信用社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增加发放信用贷款, 支持农民脱贫;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对支持民生经济、弱势群体的金融机构给予再贴现、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政策倾斜。这些措施为贫困农民架设了信用普惠的致富金桥。

二、金融扶贫模式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金融机构扶贫工作仍需加强

一些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对金融扶贫政策认识不高, 对扶贫工作重视不够, 推动扶贫工作力度不足;一些涉农金融机构偏离机构设立初衷, 以商业化经营为籍口, 既要享受国家财税、金融政策倾斜, 又不愿履行支持三农发展责任, 发放精准扶贫贷款缺乏主动性;多数金融机构没有针对金融扶贫需要, 设立信贷准入标准, 创新信贷产品, 扶贫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

(二) 各类扶贫政策配效率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难以取得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础信息资料、地方扶贫项目规划;扶贫办的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担保贷款到期不能及时利用担保基金进行代偿;扶贫再贷款展期需要收回再贷, 收回后是否能够及时贷出, 这一不确定因素影响地方法人机构精准扶贫贷款投放管理。

(三) 农民自身因素制约扶贫工作开展

主要有:一些贫困农民主要靠打工和种植维持生计, 贷款投资需求不足。一些贫困户缺少银行认可的担保、抵押来源, 贷款条件不具备。一些农户对扶贫贷款认识有误。认为凡是带“扶贫”二字的钱都不用还, 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很大。还有部分贫困户通过劳动脱贫意愿不足, 习惯伸手拿救济, 金融帮扶困难很大。

三、做好金融扶贫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 提高金融扶贫思想认识

精准扶贫既是一项经济工作, 也是一项政治任务。站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高度, 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安排。积极创新管理制度, 服务金融扶贫政策落地。金融机构要通过支持扶贫开发工作找准市场定位、转变经营方式。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要端正思想, 摆对位置, 因地制宜, 下沉业务。人民银行要加强金融扶贫窗口指导, 调动、发挥金融机构扶贫积极性、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宣传, 教育、引导农民摆脱等、靠、要的传统思维定势, 通过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二) 促进扶贫政策、信息配套落地

人民银行要完善扶贫再贷款管理操作细则, 在扶贫再贷款的投放上, 把握投放的节奏和力度, 做到均衡投放;要完善再贷款限额管理, 不在年末集中收回, 允许跨年度使用、到期周转使用。各级政府要落实各类风险补偿基金使用环节责任, 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先代偿、后监督审计的快速代偿机制。扶贫部门和金融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 及时交流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础信息和扶贫项目规划信息。

(三) 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

一是明确精准扶贫贷款的政策界线。精准扶贫贷款是金融机构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放的贷款, 以及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之外的境内个人、企 (事) 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发放的, 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具有扶贫带动和服务作用的贷款。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资金来源主要由金融机构自有信贷资金、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抵押补偿贷款和相关金融债券筹集组成。因此, 各金融机构不仅用好国家政策资金发放精准扶贫贷款, 更要合理规划自有信贷资金, 满足扶贫开发正常、合理的信贷资金需求。

二是加强金融扶贫清单管理。各金融机构要以扶贫办建档立卡信息为基础, 深入开展建档立卡户基本经济收入来源与构成、基本资信、基本文化技能和基本脱贫意向的情况调查, 认真落实金融扶贫农户清单管理制度和企业产业 (项目) 带动扶贫清单管理制度, 为贫困农民生产经营自主脱贫和产业 (项目) 带动脱贫创造条件。

三是找准金融扶贫突破口。金融机构要适应经济发展变化方向、金融政策导向和国家战略要求, 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站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大力发展普金融, 通过支持农民脱贫、农村富裕, 找准创新金融服务的突破口。要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强农贷、富民贷的发放力度;积极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 下沉金融服务, 创新信贷产业, 支持农民脱贫、企业脱困。

(四) 强化金融扶贫的考核评估

要认真落实人民银行扶贫贷款金融统计制度, 建立金融机构扶贫工作评估制度, 定期开展考核评估工作, 并将考核、评估结果向各级人大、政协、政府、金融机构上级管理部门通报, 并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对金融机构实施正向激励、反向约束, 确保扶贫贷款精准到位, 助推全市贫困村、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摘要:“以金融支持产业带动扶贫为主, 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助生产经营、移民搬迁等脱贫方式为辅”的吕梁金融扶贫模式初见成效, 但也面临着金融机构扶贫工作仍需加强, 各类扶贫政策配套不足, 农民自身因素等制约金融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问题。因此。提高金融扶贫认识, 促进扶贫政策配套落地, 加大金融扶贫力度, 强化金融扶贫考核评估是金融脱贫攻坚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保障。

金融扶贫模式 篇3

“三融入”开展金融精准扶贫

一是将业务工作融入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目标中。古蔺农商银行围绕“四个百分之百”(即:资金组织百分之百来源于当地、信贷支持百分之百投放于当地、税收公益百分之百反哺于当地、普惠金融百分之百让利于当地)开展工作,将业务工作融入县委、县政府工作目标,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是将业务工作融入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中。未来几年,通过“四专”营销和覆盖至村级单位的服务渠道,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是将业务工作融入扶贫攻坚的重心工作中。2016年3月专门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以董事长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明确总行各部门积极与县级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推动金融服务精准扶贫工作。各支行成立扶贫攻坚实施小组,深入推动金融信贷支持精准扶贫工作。

“三强化”融入金融精准扶贫

一是强化产品创新。不断优化评级授信和投放流程,以“最简单的手续、最灵活的使用周期、最低的成本、最大的可获得性”,努力确保方便、快捷、精准投放,由“普惠金融”向“特惠金融”转变。

二是强化风险控制。建立扶贫小额信贷三级风险防控体系。县政府按1∶10比例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与农商银行按7∶3比例承担损失,补偿风险。村风控小组监督贫困户贷款资金使用,协同控险。全县已组建贫困村风控小组117个,初期到位风险补偿基金500万元。

三是强化督导考核。该行在2016年信贷投放计划中单列扶贫小额信贷1亿元,并建立扶贫小额信贷投放、贫困户住房建设贷款投放、基础金融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精准扶贫监测考核制度,按月通报、年度考核。截至目前,已为12196户贫困户授信36479万元,向117个贫困村、1853户贫困户发放扶贫类贷款5433万元。

“三结合”促进金融精准扶贫

一是与改善支付渠道相结合。积极加强渠道建设,实现了每个乡镇至少有2台存取款机具的配置,存取款机具总量超过100台。每一个行政村(社区)至少设置助农取款点1个,安装电话支付终端EPOS机1台。积极推广“农惠通”金融机具使用、调整EPOS机布放,延伸服务半径,畅通支付渠道,努力为贫困户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二是与普及金融知识相结合。深入开展客户经理“进村入户”活动,以各村组干部为纽带,引导农户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脱贫的积极性。今年全辖共开展各类集中宣传26余次,召开扶贫政策宣讲会75场次。

三是与优化信用环境相结合。印发《关于开展“三进三送引客增流”营销工程实施方案》,在村社(社区)开展“进村社入农户、进市场入商铺、进机关入企业,送金融知识、送金融产品、送金融服务”。同时,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与评定,共创建评定信用村1个、信用户1.2万户,并实施信用激励约束,让信用村贫困户享受到激励政策。

“三主动”推动金融精准扶贫

一是不等不靠,主动为贫困户建档评级授信。各分支机构根据总行的要求,早安排、早动手,积极开展走村入户活动,开展贫困户建档评级工作。截至目前,已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9326户,授信额度19852万元。辖内各支行结合实际,指导贫困村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业”,支持贫困户发展茶叶、中药材、果蔬、水产等特色产业,对接帮助贫困户制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等。

二是主动作为,积极投放小额扶贫贷款和贫困户住房建设贷款。制定了《稳增增量盘活存量工程实施方案》,将信贷营销、存量盘活与金融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各分支机构主动作为,为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和住房建设贷款,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和改善住房条件。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605户,贷款金额5356万元,用于贫困户生产经营和改善住房条件,促进贫困户的增产增收。

三是主动协调,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及小微企业发展。积极与县农业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协调,为丹桂镇普安村仙台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融资70万元,为太平镇走马村土草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融资100万元收购原材料甘蔗,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到位”做实金融精准扶贫

一是驻村帮扶到位。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刘伟担任石屏镇茅坝村“第一书记”,帮助村民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带领贫困村专合社骨干深入叙永镇学习苦竹种植经验,带领茅坝村民种植苦竹200余亩;协调争取各类扶贫项目3个、资金250万元。总行专门制定印发了《茅坝村脱贫攻坚扶贫小额信贷管理办法》,对茅坝村脱贫攻坚信贷支持方面进行倾斜。同时在茅坝村新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点1个,新增信贷投放220万元。

二是结对帮扶到位。认真落实县委要求驻村帮扶德耀镇集美村的号召,印发了《德耀镇集美村脱贫攻坚方案》,总行中干副职以上人员与集美村贫困户帮扶“结对”,点对点对接、手拉手帮扶,共集中走访慰问2次,为集美村贫困户送去米、面、油,为留守儿童送去书包、文具及御寒衣物等价值20余万元的礼品。为贫困户送去结对帮扶慰问金30.3万元;帮助贫困户规划种养殖项目100余个。

三是党建帮扶到位。推动了城郊支行党支部与联合村党支部开展共建,共同开展知识培训、联合评级、诚信建设和党员互助系列活动,帮助联合村打造古蔺手工面基地提供信贷支持。目前该行采用农户、党员联保等方式,为联合村提供信贷支持260万元,建立了两条手工面生产线,为古蔺第一“面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金融扶贫 篇4

一、总体目标

按照《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吉安市委市政府发文要求在脱贫攻坚战中作示范、带好头(〔2016〕3号)文件精神,力争完成井冈山市在2016年率先脱贫的目标。

二、工作原则

1、政策支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行范围内高度重视,多次开展金融扶贫专项会议,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以及具体方案。并成立金融扶贫专项领导小组,从上至下,层层落实。

2、坚持“精准扶贫”,扶贫下沉,给予贫困人员实在的优惠。

3、坚持统筹兼顾与因地制宜特色相结合。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金融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立足井冈山本地的特色,在茨坪、龙市、厦坪、新城区等地因地制宜开展金融特色产品开发。

三、工作措施

1、创新扶贫工作方式与方法,扶贫贷款与产业风险补偿机制相结合。与市扶贫与移民办、市财政局签订了2016年扶贫产业贷款相关方案,对64个贫困村进行产业扶贫贷款扶持,该64个村均是由红卡户、蓝卡户组成的专业合作社,迫切需要发展。我行给予每户贷款10至20万元,基准利率的方式,给了专业合作社良好的发展机会,又减轻了贫困户的利息支出,实现了真正的扶贫目的。

2、开展切实有效扶贫活动。继续搞好牵手致富、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总结以往经验,创新工作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我行直接对接井冈山东上乡曲江村,实现精准扶贫对接。向该村的4个红卡户和13个蓝卡户的孤寡老人、重病患者等送去慰问金共计30000元整及生活物资。

3、创新精准扶贫模式,实现扶贫方式的可持续性。2015年1月1日起,4年内由我行股东***公司让渡股权600万收益给井冈山600户红卡户。我行股金分红后,分红的收益首先支付给***公司,之后由***公司按照相关红卡户比例将所获得股金分红全部让渡。

4、加大扶贫贷款支持力度。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在2016年重点创新扶贫特色产品,逐步加大对贫困户和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力争每年涉农贷款增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四、存在问题

1、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缺位。目前我行暂未与担保机构合作,对部分稍差的农户、小微企业暂无法提供有效的贷款支持。相对金融扶贫的范围有限。

2、整体产业发展较为薄弱。井冈山市农业基础较弱,旅游产业发展相对为特色突出产业,工业进程整体产业集群不高,产值较弱。相对金融扶贫支持风险较大。

五、政策建议

1、建立区域、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政府部门与银证保等金融机构联合,进一步完善横向协作机制。市财政局、市扶贫办、人民银行等政府部门以及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整体联动机制。建立金融精准扶贫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计划,统一具体宣传内容和口径,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有效凝聚各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形成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整体合力。

金融扶贫贷款实施程序 篇5

(一)贷款申请。贷款农户向所在村民委员会提出借款申请,由村“两委”先期调查,驻村第一支部书记、联户干部把关。贷款企业向所在地乡镇(街道)、区扶贫办和贷款银行提出申请,并提供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协议及相关证明。

(二)乡镇(街道)推荐和部门审核。农户贷款申请由村支书、驻村第一支部书记推荐到乡镇(街道)。乡镇(街道)需在5个工作日内,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办事处主任)审核签字,将扶贫贷款推荐以及申请材料报送贷款银行。企业贷款申请由所在地乡镇(街道)、区扶贫部门进行初步审核,然后将扶贫贷款推荐以及申请材料报送贷款银行。

(三)实地调查。对于贷款申请,本着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原则,可在村“两委”、驻村第一支部书记协助收集贷款材料后,由乡镇、街道统一提前预约,银行与扶贫部门等共同进行实地调查。

(四)银行放贷。银行根据审核的贷款对象,按照正常贷款程序,提出贷款调查评定意见,及时发放贷款。放款情况报送乡镇(街道)和区金融办、区扶贫部门备案。

金融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篇6

金融扶贫工作汇报材料,扶贫工作顺利的结束,就为大家带来了金融扶贫工作汇报材料,请看

扶贫工作汇报材料金融

邮储银行四川分行自成立以来,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打造一流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一系列金融扶贫惠农的创新探索在巴中、广元、达州等全省多地大胆试水,结出了累累硕果。

截至(20XX)今年6月,邮储银行四川分行在全省88个贫困地区个人信贷业务结余金额已达1236亿,增速为75%,高于全省个人信贷平均增速0.44个百分点,在落实省委提出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已率先取得成效,并受到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永富的高度评价。

据邮储银行四川分行负责人介绍,该行在省内有3111个网点,居省内银行业首位,与农村结合也最紧密,得天独厚的网点优势,是邮储银行四川分行精准扶贫工作能够取得成效的基础。

加大扶贫信贷政策支持力度

扶贫工作对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邮储银行与“三农”结合最密切,在扶贫惠农工作中,更应该发挥重要影响力。

为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民生、服务“三农”能力,该行出台了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规模原则上不予以限制等优惠政。

同时,为及时发放扶贫贷款,还开辟了审批绿色通道,对贫困地区上报的各类贷款实行优先审批,针对贫困人群生产生活的贷款实行优先发放。

结合实际情况,该行还建立差异化的业务考核机制,对贫困地区在收益、资产质量、绩效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考核;同时,适当提高资产质量容忍度,通过适度宽松的考核政策,提高市、县级银行对贫困地区扶贫惠农工作的积极性。

拓展创建新模式,扶贫服务最大化

一是服务拓展渠道多样化。

为了实现扶贫工作信贷额度规模化、扶贫对象最大化,该行大力拓展合作空间,积极主动寻找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先后搭建了“银政”、“银协”、“银企”、“银担”、“银保”等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与省委农工委、省扶贫移民局、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科协等部门陆续签订合作协议。

二是创新抵押担保方式。

该行结合国家以及省市政策,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将林权、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逐步纳入抵押范围;同时,探索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水域滩涂使用权等创新担保模式,切实解决贫困居民融资难问题。

三是着力信贷模式创新,全力扶贫促双赢。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该行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深入合作,推广“核心龙头企业或专合社加农户”的信贷模式,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基础,通过批量开发、提前授信等方式优化贷款流程,为贫困地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良好的信贷资金支持。

该行十分重视涉农优质产业链和龙头企业的开发,挖掘涉农核心企业上下游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设计开发适合的产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与新希望集团、通威公司、四川驰阳农业等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了“公司+农户”贷款模式。

截至目前,与新希望集团合作贷款结余5084万元,与通威公司合作贷款结余983万,与驰阳农业合作贷款结余1136万元。

该行创新营销模式,通过四川省科协牵线搭桥,创新了“银会合作”模式,截至20XX年5月末,通过科协、农技协渠道,全省已累计发放贷款7412笔,金额26亿元,结余55亿元。

勇于首创,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工作有成效

该分行与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建立合作关系,在巴中市南

江县创新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加大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力度,得到广大农户及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在巴中,市县两级邮储银行与扶贫部门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试点。

自去年启动以来,邮储银行四川分行与巴中市各县扶贫移民局紧密配合,创下“五个全市第一”与市扶贫移民局第一家签订了《扶贫惠农小额信贷业务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出台了第一个《巴中市扶贫惠农小额贷款实施办法》、制定了第一个《贫困户评级授信标准》和《村级风险管控小组职责》、第一个“扶贫惠农”金融服务工作站成功在南江县栗园村挂牌、成功发放全市第一笔扶贫小额贷款。

针对贫困户个体特点,该行量身打造了“四最”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即最简的手续、最灵活的使用周期、最低的成本、最大的可获得性,为贫困户个体提供快速优质服务,为他们的脱贫加油助力。

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永富深入到巴中,在该行“扶贫惠农”金融服务工作站视察,详细了解小额信贷产品要素、流程和运作模式后,对邮储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做法十分赞赏,高度肯定了邮储银行创新“扶贫惠农”小额信贷、开辟“银村合作”的金融扶贫新模式。

巴中市委、市政府对该行精准扶贫工作高度认可,同时,为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市政府已组织建立担保基金1000万元。

落实扶贫工作会议要求全面高效完成目标任务

为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该行围绕“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五大扶贫工程”和“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融资渠道,出台了“全面落实《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的实施方案”。

成立了“金融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二级分行参照省分行领导小组组织架构,成立“金融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具体方案实施以及外部机构协调沟通工作,确保88个贫困地区都有领导作为帮扶督办人,部门负责人作为包干责任人进行连点督导。

各扶贫地区支行成立扶贫开发工作小组,支行长作为当地“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具体的金融政策执行,实行定点联系帮扶。

该实施方案明确了扶贫工作目标到2017年,在全省设立500个“三农”金融工作站和扶贫工作点;到2020年,在88个贫困地区的信贷规模翻两番,投放“三农”、小微贷款合计1200亿元,力争全省“普惠金融”贷款增速、增量居省内国有银行首位,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定点

扶贫工作任务。

扶贫工作汇报材料金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XX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20XX年扶贫工作相关要求,广州分行扶贫开发工作按照“扶贫扶到点子上,开发开出生产力”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原则,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奉行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各项工作,20XX年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绩

(一)领导重视,定人定责,明确扶贫工作目标。

一是分行党委高度重视,确保驻村工作顺利开展。

分行党委高度重视新一轮扶贫工作,经分行党委研究决定委托梅州中支负责,梅州中支确定由XX县支行承担。

梅州中支党委按照分行王行长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分行对口扶贫工作,召开了党委会专题进行研究部署,落实扶贫工作人员,梅州中支党委确定一名中支党委委员陈道清副行长挂扶贫领导小组组长,丰顺支行派出一副行级和一名副股级干部驻村,并定人定责。

20XX年5月14日,李新耀行长、陈道清副行长带领扶

贫工作组先后与XX县、丰良镇政府和村“两委”相关人员进行了初步沟通协调。

20XX年6月6日,纪委书记张华轩带领分行机关党委有关人员到丰田村看望驻村干部,约见XX县政府和扶贫局、丰良镇政府及村“两委”参加扶贫工作人员,听取扶贫工作意见,努力争取政府扶贫办、交通、水利等相关单位支持和配合,为扶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也标志着分行扶贫工作正式启动。

二是多方筹集资金解决驻村干部实际困难,为做好扶贫工作提供物质基础。

驻村工作组进村后,分行党委从关心驻村队员生活入手,及时落实了驻村队工作经费,购置被褥等办公用品,使驻村队员的生活问题有了着落,解决了驻村队员无后顾之忧,使驻村干部能安心做好扶贫工作。

三是深入调研,帮扶慰问,为驻村工作理清思路。

一年来分行党委和中支党委领导多次深入扶贫点调研扶贫工作情况,并听取驻村工作组的情况汇报,一起研究驻村工作思路和三年发展规划,使整个驻村工作思路更清晰,措施更加得力。

20XX年8月31日分行党委员、工委主任徐维率队到丰田村开展“践行群众路线,扶贫捐赠送温暖”活动,为丰田村小学捐赠儿童读物书籍400余册,并慰问困难老党员同时

对考上本科学子发放智力帮扶资金,使群众切实感到温暖,为我们驻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二)摸清底子,科学规划,合理制定扶贫措施。

20XX年5

月14日扶贫工作组进驻后,立即深入群众,做农民的知心朋友,知民情察民意,与村两委干部深入农户了解情况、精准定位,按照文件有关精神认真选出全村贫困户主要帮扶户115户,掌握了解丰田村的经济、人文、资源等情况,并根据丰田村所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等,理清了该村的发展思路,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三年扶贫规划,确保扶贫长效机制建设,为今后做好三年扶贫工作打下基础。

1、摸清底子,知村情。

XX县丰良镇丰田村丰良镇与北斗镇中间,位于206国道边,距离县城约21公里。

全村面积近15平方公里,以丘陵山地地形为主,山林面积达25000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1500亩,耕地面积1670亩(其中水田1270亩)。

水资源相对丰富,生活用水来自于自来水。

该村共有688户,人口3640人,其中低保户96户、核定帮扶贫困户115户共437人,丰田村村两委班子5人,村委书记兼任村主任,村设小学一间,教师12人,学生116人。

住户相对分散,在农业种植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作物有少量种植,形不成规模,大部分农户仍然水稻、玉米、甘薯为主要农作物,辅助种植蜜柚、烤烟等,整村农业经济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养殖业主要以养猪、鸡为主要副业,没有1家工业企业,这些问题成为制约该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村委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收入,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3200元,低于全县平均收入水平。

2、合理谋划,订规划。

驻村工作组在中支陈道清副行长(扶贫组长)的带领下,一年来分十多次深入农户,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和核实工作,做到仔细核对贫困户的相关信息,了解其家庭成员结构、经营方式、收入状况、贫困原因、帮扶需求等。

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并协助他们制定、实施脱贫计划,鼓励他们弘扬客家人自强自立的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尽快脱贫、用智慧的头脑改变命运,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奔康”的目标。

同时驻村干部还深入了解了村经济情况、资源优势和环境卫生等,理清了该村的发展思路,认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三年扶贫工作规划。

力争20XX年扶贫验收时,纳入被帮扶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年全省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并实现稳定脱贫;实现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或超过5万元;新型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整个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提升,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发展高效精致农业,大力培养农民致富带头人。

3、建档立卡,分责任。

驻村工作组根据XX县扶贫局最终核定贫困户共139户(主要帮扶户115户、保障低保户19户、五保户5户)。

逐户进行调查了解,并根据扶贫工作要求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驻村干部加班加点,于20XX年月顺利完成了139户贫困户建档立卡录入工作任务。

同时根据责任考核办法要求,把贫困户分解落实到帮扶个人,做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并把责任人和帮扶贫困户情况进行公示,加强责任人与帮扶对象沟通,落实帮扶责任。

(三)筹措资金,合理安排,推进帮扶项目开展。

在分行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帮助下,驻村工作组根据扶贫工作三年规划,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推动20XX年扶贫项目建设工作,确保了如期完成全年扶贫工作任务。

至20XX年底共筹措扶贫资金达105

万元,其中帮

扶单位筹集资金35万元、省扶贫开发资金50万元、金融扶持贫困户发展信贷资金

15万元、社会乡贤捐资50多万元。

1、合理运用扶贫资金,确保村委收入逐步增加。

一是驻村工作组为确保村委收入达到三年扶贫考核要求,在征求县、镇、村三级部门意见后,把省扶贫开发资金50万元(尚未到位)计划投资入股XX县丰联投资公司,每年分红可得5万元,有效保障了村级稳定收入。

2、加强劳动力智力培训,提高劳务技能收入。

一是为提高农民种养技能,增加农业技术含量,实现增产增收。

驻村工作组于20XX年

7月聘请了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对全村水稻种植户进行三控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农民得到了很大启示,提高了种养技能。

同时并发放了优质水稻品种2452斤,价值4万多元,确保了冬季水稻丰产增收。

二是对丰田村学生进行智力开发,提高文化素质,一年来共发放学习用具80多套、种类书籍400余册,丰富了学生文化用品,提高了学习兴趣。

3、发展村级产业经济,增加贫困户收入。

驻村工作组根据丰田村农副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为推动农产品转为商品,加快农产品流通,增加贫困户收入,成立了“丰田农业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

了贫困户收入。

4、推广金融扶贫,增强贫困户自强脱贫意识。

为有效打进金融扶贫,提高群众运用金融手段脱贫致富,驻村工作组在当地人民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金融扶贫工作。

一是加强金融知识培训。

一年来共进行了三次金融知识培训,开展送金融知识、金融业务、金融服务、诚信体系建设等“四进四送”活动,发放宣传资料600多份,有效提高了农民懂金融、用金融知识和理念。

二是授予全县首个信用村称号。

为提高农民信用意识,构建良好的村级金融环境,在人民银行XX县支行和XX县信用合作联社的支持下,20XX年月在丰田村开展“信用村”授牌仪式,并授予丰田村信用额度800万元,至20XX年末丰田村村民发放了信用借款15万元,有效推进了农民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丰田村种养业贷款担保金”。

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重视支持下,投入资金20万元作为担保基金,切实解决丰田村农户在发展种养业过程中因为无担保、无抵押造成无法贷款或贷款难度大而出现的资金困难,扶持种养业专业户发展和扩大种养规模,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5、实施救助扶贫,缓解贫困户切实困难。

针对丰田村贫困户实际,为切实解决贫困户老、弱、病、残及无劳动力致贫的生活问题,在扶贫资金紧张情况下,经多方筹措解决全村3600多人20XX年合作医疗,合计支出73060元。

发放贫困户、特困户和老党员的生活慰问金36000元,切实解决了群众燃眉之急,构建了和蔼的人文环境。

6、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一是为更好贯彻落实丁文副市长到丰田村调研时提出“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切实将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好,努力把丰田村建设成为一个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的指导精神,作为扶贫挂点单位把改善办公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作为重要工作,积极筹集资金12万元,对村文化活动中心进行修建,并拆除原村委办公旧址改建为村文化广场,购置体育用品,打造成群众健身休闲的场所。

二是为改善村民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场所,驻村工作组筹集了资金43万元,用于,购置垃圾桶40

只,设立村指示标志。

(四)扶贫济困,改善村貌,取得阶段性的成效。

经过近一年的帮扶工作,驻村工作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也达到了扶贫开发“双到”预期的计划。

一是全村3640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率达100%;

二是贫困户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达100%,没有发生因贫困被动辍学,考上高中和高等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三是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顺利完成,村委办公环境和村民活动场所明显改善。

二、存在问题

(一)贫困户脱贫难度较大。

目前村委有贫困户116户,绝大部分贫困户自然条件较差、发展基础弱,脱贫成本高、难度大。

而有些贫困户由于劳动力不足、身患疾病等原因短时间内难以脱贫。

(二)产业扶贫条件不足。

丰田村农村经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为主,由于地理位置、地理条件等因素制约,不能形成规模化产业经营,因此,发展产业化企业条件不充足。

(三)存在等、靠、要现象。

个别扶贫对象依赖思想严重,欠缺主动脱贫的思想,普遍存在等、靠、要现象。

(四)贫困户素质不高。

大部分贫困户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知识、新科技的能力不强,市场经济观念淡薄,加上由于劳动力外出,留守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为主,造成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三、工作计划

(一)加大宣传扶贫力度。

加大对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宣传面和宣传力度,营造一个全民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提高群众自主脱贫的意识和愿望。

(二)大力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智力扶贫。

让贫困户学会一门以上种养技术或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三)积极筹措落实扶贫资金。

一方面是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向上级争取补助资金,增加对扶贫项目资金投入。

另一方面动员广大社会热心人士、企业主、外出乡贤参与扶贫开发工作。

(四)鼓励实施农村土地流转。

一方面是结合城镇化建设步伐,动员居住条件差的群众,脱离土地束缚,融入城镇化建设中。

金融扶贫模式 篇7

一、河北省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缺陷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机构、市场与监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机构缺陷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存在感差,信贷偏向优势企业而无法满足普通农户;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不足、信贷结构失衡;农信社经营不善、缺乏竞争,资金外流严重,不良资产率高;邮储银行在农村吸收的存款远大于发放的贷款;非正规金融组织经营不规范、利率过高等。

市场缺陷具体表现为:市场价格机制不完善,造成了市场信息无法有效传导,正规金融市场与非正规金融市场形成了两种价格,资金难以高效配置;金融产品种类不足,农信社以及农行在农村的营业网点通常只能提供最基本的存贷汇业务(许多甚至无法提供贷款业务)

监管缺陷具体表现为:监管手段不足尤其是对非正规金融组织的监管手段不足;监管目标单一,不追求对农村的资金倾斜。

二、缺陷产生的原因

统计结果表示,农户的大量贷款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担保条件成为农户获得贷款的最大障碍。在农户普遍缺乏担保条件的大背景下,大型银行对农户贷款担保门槛极高,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虽然对农户贷款担保的要求较大型银行有所降低,担保创新力度有所加强,但担保方式仍以法人及非法人组织担保、资产抵押质押等为主,农户融资仍然面临较大的担保障碍。农户贷款缺乏有效担保物,动产、不动产资产数量少、价值低、变现或流转困难;缺乏有效担保人,很多企业、生产大户缺乏担保意愿、条件苛刻,担保公司功能不完善、能力有限;缺乏有效担保机制,农户自身资源禀赋发挥缺乏有效促进机制,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缺乏有效契合机制,第三方担保协作缺乏有效平衡机制。

1、农户自身因素分析

从农户自身角度来看,农户自身担保品不是贷款担保困境的主要成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农户家庭收入低,有形资产积累不足。一方面,我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不足,农村经济仍以小规模农户经营为主,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农户家庭经营收益、积累有限。另一方面,农业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致使农户收入不稳定。

(2)农民财产性权利得不到充分行使。一方面,订单、应收账款、经营权、收益权等用于担保要求高且缺乏相应的担保产品,故其应用较少。另一方面,农民对这些担保方式也存在主观上的认识不足。

(3)信誉担保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农村社会里,基于地缘血缘关系的熟人社会结构和基于习俗惯例等传统影响并催生的声誉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担保品,它相对淡化了抵押物的功能,对特定农村环境所诞生的农户社会资本加以充分运用。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严重缺失和当前农村乡土秩序的深刻变革都限制了这一担保机制的运用。

2、金融机构因素分析

从金融机构角度看,农户贷款难的重要原因是对农村金融投入的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农村信贷供给不足。信贷市场供给越多,金融机构出于盈利性考虑,为了获得更多的信贷客户和业务机会,其风险偏好就会有所放大,担保门槛就会降低。另外,在信贷供给充分的市场上,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就会越激烈,出于强化自身优势和长远发展的需要,金融机构就会竞相开发适宜农户贷款需求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当前,尽管我国农业信贷供给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农村实际的资金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农业信贷供给总体偏低,基层、偏远农村的信贷供给更不理想。根据秦红松的研究结果看,重庆市2007-2012年间虽然全市人民币贷款总额逐年实现增加,但涉农贷款总额增长十分有限,涉农贷款的比重明显偏低,而且2009年以后,这一比重还显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商业银行吸存惜贷,政策性银行辐射范围小,农合社改革负面效应大,资金外流愈发严重。此外,农村金融市场上还存在着供给主体单一、基层金融机构网点稀少、结算手段落后、金融产品单一、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差等问题。

(2)第三方担保机制不健全。实践证明,金融机构在城市信贷中常用的重第二还款来源轻第一还款来源、重财务指标评估轻项目实际收益考察的信贷模式不适应农村金融的实际情况。银行在农村机械地套用这一方法,必然导致缺乏足额担保品的农户难以获得贷款。在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上,不少具备担保资格的第三方担保人未能发挥其担保职能,无论是政府、合作经济组织还是农业担保公司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局限性。

(3)信贷管理技术落后。风险控制是银行信贷管理的核心内容,信贷管理技术的落后必然造成对担保条件的过度依赖。农户贷款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银行与农户生产经营亦存在固有的信息不对称,而面对这些特征,许多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并没有以强化自身的信贷管理技术作为应对之策,仅仅以简单的采取提高担保条件来防范信贷风险,从而加剧了农户贷款担保困境的形成。金融机构的信贷技术不足,具体表现有前评估水平偏低、贷后监督和预警机制不完善、农户贷款回收督促措施缺乏等。

3、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从农村金融环境角度而言,农户贷款担保困境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担保配套条件不完善。一是担保评估难,评估机构缺乏、评估标准难以确定、评估报告不科学,公信力不高。二是担保登记、确权难,我国绝大部分乡镇一级没有健全物权登记、交易中心,也没有便捷的担保登记流程,导致农户动产、经营权等实物资产或财产性权利担保登记存在困难。三是担保处置困难,金融机构的债权维护力度不够,违约处理成本高、惩处制度缺乏。

(2)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当前,农户机会主义借贷行为及恶意逃废债行为累见不鲜,金融债权的司法保护不力,民间非法集资和违法高利贷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导致了银行不敢贷款,农户贷不到款。

(3)农业保险不普及。农业由于自身的弱质性特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会面临众多风险,农业保险具有风险分散和损失补偿功能,帮助农业生产者通过少量的保费支出来规避相对巨额的风险损失,保障收入稳定。在农业保险机制不健全、水平低的情况下,农户的产出预期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安全预期降低,信贷安全面临较大威胁。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农村金融机构则会提高担保要求,以通过第二还款来源保证来降低农业贷款面临的风险。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河北省农村金融体系尤其是农户贷款担保体系不完善,农村经济亟待转型、农民亟待脱贫致富的要求与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其原因是复杂的,问题的解决需要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首的多方共同努力。

龙头企业担保,可以扩大银行信贷交易规模,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银行的期望利润,可以解决逆向选择、监督与道德风险、项目设计成本高、催还贷款等农村信贷中面临的几大主要问题;可以扩大龙头企业的经营规模,在满足一定条件时还可以使龙头企业获得更高的期望利润;可以降低农户合作的经济门槛,吸引勤勉有能力的农户加入到合作中,使更多的农户获益。

因此,河北省要健全农村担保体系。政府应当着重建设以龙头企业担保为代表的一系列先进的农户贷款担保体系,加大对担保机构尤其是在产业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加大对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与补贴力度,引导资金向农村回流;完善农村信用环境。加快征信立法进程;培育崇尚诚信乡风民风;完善农村土地政策。明晰农村土地产权职能,确认农村土地经营权物权属性;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为土地融资提供良好融资环境;积极推动土地进入资本市场,完善相应的担保制度;提高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扩大担保公司资金规模,提高可担保金额;加强反担保方式的创新,扩大反担保资产范畴;提高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水平,逐步完善担保公司担保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健全风险预警制度,完善担保审查和审批制度,研究包括农业保险制度、风险分担机制、再担保制度等风险转移机制。

摘要:在“三农”发展的过程中,农村金融抑制十分严重。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其原因在于农村金融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的特点和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之间的固有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要建立起有效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本文以现代金融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河北省农村金融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以效率分析为主要思路,对“公司+农户”模式下龙头企业作为担保方的农户贷款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农村金融,河北省,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政策与规划部课题组:大型商业银行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合作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研究,2010(5).

[2]高凌云、刘钟欣:浅议我国农户联保贷款制度[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3]高圣平、刘萍村:金融制度中的信贷担保物:困境与出路[J].金融研究,2009(2).

[4]巩婷婷: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及其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

[5]郎波:农村金融与担保机制研究——基于专业农牧担保的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3.

[6]刘军彦、霍学喜、刘军仓:“公司+农户”模式中农户融资瓶颈的个案分析及一般政策建议[J].科技导报,2004(7).

[7]林毅夫:破解中国农村金融短板[J].中国经济时报,2007(10).

金融扶贫创新路 篇8

10月16日下午,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34岁的北京白领王璇通过“2015减贫与发展社会扶贫分论坛”的宣传海报关注了“日摇一善”的微信公众号。

很快,点击进去,摇一摇手机,就出现了一个人的信息:“王*民,四川省巴中市,肢体疾病,左小腿短缩畸形,小腿屈伸肌肌力0级,行动受限”,王璇选择马上捐助,屏幕里出现了“海南航空”、“中油首汽”、“中信银行”三个选项,只要选择积分渠道,就能为受捐者捐助价值1元人民币的积分。

王璇选择了自己中信银行的积分,捐出了一元钱。

日行一善,在越来越多的移动化应用中变成了一种新的时尚。

脱贫离不开金融

这种方便快捷的捐助模式让王璇感慨万分,并打算每日都“摇一摇”,把自己平时不怎么使用的积分,累积成善款给需要帮助的人们。

王璇并不清楚,其实他刚刚参与的,就是金融扶贫形式的一种。

“金融扶贫目前就是运用现代的金融手段和金融工具以及金融政策服务于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事业,金融扶贫四个字,金融界定了它的手段和方法,扶贫界定了它的目的和目标,它的手段是各种各样的,形式也是丰富的。”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理事、1017扶贫基金主任蒋任重对《小康》杂志记者说道,“日摇一善”就是1017扶贫基金首推的项目。中国扶贫的现状,让金融扶贫在扶贫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监测公报显示,我国目前还有7017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贫困是短板中的短板,六年时间解决7000万人口脱贫,每年就要减贫1170万,平均每个月要减贫100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繁重艰巨、资金缺口非常大。推动扶贫开发、带动农村人口脱贫,离不开金融机构积极参与。

“不同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差异很大,这就决定了金融扶贫不能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侧重。” 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扶贫开发金融服务论坛上表示,一方面,要精准定位金融扶贫对象,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利用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制定差异化政策;另一方面,要精准定位金融扶贫主体,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发挥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差异化监管等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

潘功胜表示,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等多种金融机构要发挥金融扶贫的主体作用,在加强监管和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引入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机构进入扶贫开发领域,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多渠道增加资金来源。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的饮水工程,是蒋任重引以为豪的金融扶贫合作项目。

2008年,由于地下水氟、砷元素含量高,人畜饮水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着山西省长治农村地区。国开行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开展合作,将长治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列入双方合作开展产业扶贫合作的试点项目,投资3.3亿元,其中国开行贷款1.17亿元,支持当地饮水基础设施改造。2009年,长治全市3334个行政村、82.4万人口、11.6万头牲畜喝上了放心水。

“当时根据政府的财政支农逐步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作为一个联络方、推动方,与国家开发银行制定了一套方案,运用金融贷款把原计划三年解决的饮水工程,在一年之间解决了。”蒋任重回忆道。他表示,这其中,最核心的元素就是利用了金融的手段进行贷款。在过去,扶贫系统并没有这个思维。

互联网+模式的金融扶贫

目前,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正在大力推动用金融手段来支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化,他们与国家开发银行的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合作,积极调动此类金融机构对扶贫领域的金融政策。除此之外,为了加大未来金融扶贫的力度,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专门成立了惠民产业扶贫基金,以基金的形式来推动金融扶贫,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设立扶贫基金拓展社会资源渠道,同时开展贫困地区的工作,达到双赢。

不过,在互联网科技发达的今天,如何做到创新的金融模式,也成为了金融扶贫的关键所在。1017扶贫基金,很大程度上,担任了这个重要的角色。

2014年8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

在这个大背景下,经国务院扶贫办批准,为配合“扶贫日”活动接收社会捐赠的平台,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建立“1017扶贫基金”。

“与市场化的惠民产业基金不一样,“1017扶贫基金”是一个公益性基金,其运用了互联网表情等创新模式筹集整个社会的扶贫资金。”蒋任重说道。

2015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二个“扶贫日”,为迎接扶贫日的到来,配合国家“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战略,动员社会大众积极参与扶贫工作,1017扶贫基金联合深圳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亿美汇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了“日摇一善”项目。

“在微信关注日摇一善公众号,摇一下以后我们的数据就对接到了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的信息,这些信息是经过国家核实的,人们可以选择捐赠,用什么来捐呢?用积分来捐。”蒋任重说,这叫小积分,大慈善。每个人的积分数量都是有限的,但很多人一起参与的积分价值是无限的。

这个积分扶贫项目倡导移动互联网用户将日常生活中坐飞机、刷信用卡、加油、打电话等行为产生的积分捐赠出来,通过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日摇一善”并开启“摇一摇”功能,每摇一次,将价值一元钱的积分捐赠给建档立卡中的贫困人口,为他们在智力、文化、科技、医疗、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金融扶贫的江阴样本

造血式的金融扶贫也正在地方县市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困难群体彻底摆脱贫困是江阴市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动的目标。

江阴,位于长江下游南侧,是江尾海头的一座滨江小城,全市地域面积987.5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3.2万。2014年江阴实现GDP2753.95亿元,公共财政收入200.66亿元,居民人均纯收入39506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列全国同类地区前茅。在发展经济、造福民生的同时,江阴十分重视本市6956户低保困难户和60个经济薄弱村等弱势群体的脱贫转化工作。

双赢才能共赢,共赢才能长久。在金融扶贫模式里,江阴市坚持只有双方都有益的工作,才能良性循环发展。在本轮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过程中,江阴突破原有机关部门和大企业集团参与结对帮扶的方法,把各大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商业银行纳入帮扶单位,把帮扶企业的选择权交给镇和行政村,对援受助双方逐个进行分析,研究双方存在的潜在优势,科学确定3+1+1帮扶模式,逐村分析制定帮扶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

通过农林部门和农业资源丰富的村结对,帮助这些村打响农产品品牌、建设高效农业设施,使这些薄弱村由单纯土地提供者转变为农业生产的直接受益者;通过经济招商部门与存量工业土地资源村相结对,帮助这些村“腾笼换凤”,依托产业转型提高村级收入;通过银行对共同帮扶企业的信贷支持,间接提高村集体收益。

上一篇:信用卡工资证明范本下一篇:我家乡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