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新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新(精选8篇)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新 篇1

一、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外来施工人员的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1)本制度规定了的资质、教育、检查及职业危害协议的签订。

2)本制度适用于山东******有限公司工作场内所有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职业危害管理。

三、依据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四、术语

1)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2)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五、职责

1)公司安环部负责监督检查承包、承租单位安全生产资质、条件的审核工作,督促检查承包、承租单位履行职业卫生管理职责;

2)公司安环部负责承包、承租单位入厂的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收集、整理承包商作业人员的查体、职业卫生监护资料(复印件)

3)施工项目所在部门负责承包、承租单位进入作业场所开工前的职业危害交底告知工作;

4)外来施工单位负责人是职业危害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职业危害管理工作负主要责任,并配备专(兼职)职业健康管理员,佩戴明显标志。承包商负责建立本施工队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职业卫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和其他职业卫生的管理资料并报安全环保部备案。

5)各发包单位负责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职业病危害日常管理责任,公司安环部负责其监管责任。

六、工作程序

6.1资质要求

1)外来施工单位进入公司生产区域或作业场所从事施工作业,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证明材料,且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有关部门核发合格有效的特种作业证。

2)外来施工单位进入现场前应组织本单位的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体检不合格以及老、弱、病、残、童工坚决清退,严禁录用。已注册的人员不得随意更换,冒名顶替。

6.2培训教育

1)开工前,公司安环部组织外来施工人员进行有关职业健康的法律法规、职业健康管理规章制度教育。

2)开工前,发包单位组织外来施工人员进行作业现场存在有害因素的危险特性,预防措施,应急处理等方面知识教育。

3)培训教育结束要进行考核(包括临时增补及调换人员),考核结果报公司安环部备案,不合格人员严禁上岗操作。

6.3现场管理

1)外来施工人员只能进入指定现场,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批准不得擅自进入其他生产作业场所,以免发生职业危害事故。

2)外来施工单位应保证施工需要的机械器具及职业健康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等齐全有效,并按规定正确使用。

3)外来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编制职业健康防护方案,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施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全面职业健康防护技术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否则严禁施工。

4)发包单位有权对外来施工单位职业健康防护正确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提出整改意见,不能及时整改的按照公司规定给予罚款或停工处理。

5)发包单位对不服从管理,严重违章作业、野蛮施工、管理混乱、事故不断的外来施工单位有权终止合同,限期退出现场,并严禁重新录用。

6)严格控制承包范围,外来施工单位不得擅自将承包项目分包或转包他人,特别是不得分包或转包给不具备相应生产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已经发现公司有权令其整改,同时追究外来施工单位的管理责任。

7)发包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外来施工单位的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建立健全对外来施工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档案,将检查处理结果存档备查。

七、签订协议

为了明确双方职业健康危害责任,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健康,根据国家有关双方签订施工职业健康危害管理协议,基本要求是:

7.1工程项目名称; 7.2工程项目施工地点;

7.3双方的职业健康危害管理责任; 7.4违约责任; 7.5协议有效期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新 篇2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分支中的一门应用学科。具有类似的预防医学理念、知识和技能, 统一于一个共同目标, 即促进和保护职业人群在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保护工人在就业期间免遭职业危险因素的损害, 让职业人群置身于与其生理和心理特征相适应的作业条件和职业环境之中。面对严峻的职业危害形势, 如何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如何培养并造就一批具有医学、预防、保健、康复等综合知识结构的新型复合型职业卫生领域的专业人才, 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克服“重治轻防”的思想,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近几年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教学实践经验, 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开展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是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S.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公认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将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教学, 逐步形成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讨论形式为主的模式, 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 围绕某一问题建立假设, 收集资料, 论证假设, 讨论总结的综合性分析研究的学习过程。例如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第六版) 第三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中关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的教学中, 根据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承前启后, 拟定出部分教学引导题:①何谓危险度评价中的不确定因素, 不确定因素的意义是什么?②何为危险度管理, 主要措施有哪些?③采取公共卫生决策时, 除考虑危险度评价的结果外, 还需考虑哪些因素?④结合实例, 说明危险度评价各阶段探讨的主要内容和对最终结论的影响因素。这将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智力以及创新精神和个性才能的培养与发展 , 培养出善于学习、敢于创造的综合性人才。而且还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的灵活性。

二、开展多媒体教学, 拓宽学生知识面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多样的信息载体通过计算机处理和控制, 按需要进行再现的一种技术。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教学过程中, 一些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时, 通过多媒体教学用图表等先将知识系统化, 再将其填充扩展,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在情感与思维交融中和谐自然地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实践循环往复, 实现认识的不断飞跃。而且医学知识发展更新很快, 在讲授课堂理论知识的同时, 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使学生了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前沿知识动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使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发展有更深刻地认识, 由被动的“接受型”变成主动的“需要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不仅能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深他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而且对他们将来从事职业卫生工作、深造学习和日常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三、走出课堂, 开展实践教学, 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单纯的理论讲授无疑是纸上谈兵, 学生倍感抽象、枯燥和难以理解。为了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利用课余时间, 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厂矿等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例如, 在讲授“噪声”一节相关理论知识时, 安排学生到咸阳西北国棉二厂的生产车间进行实际参观、调查, 让学生亲身体会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 (噪声、高温等) , 使他们对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安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激发他们重新思考如何控制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如何建立一个以职业安全为重点的健康生产生活环境;懂得了作为21世纪的预防医学工作者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体会到了做好职业卫生与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又如讲到“职业卫生个人防护用品”一节时, 可以在课堂带一些个人防护用品, 介绍其原理和使用方法, 让学生自己动手使用, 了解个体防护用品对预防职业危害、保障职业安全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预防意识。这种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 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坚定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的信心。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内容丰富、繁杂,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 把多种教学方法相互渗透, 有机地融合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教学实践中, 是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质量的良好方式。

摘要:在新职业安全形势下, 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并结合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独立思考、实际动手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加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关联性。

关键词: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方法,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第六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04.

[2]王生, 邬堂春, 等.现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

[3]田宏迩.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课程的教学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8) :689-691.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新 篇3

【关键词】卫生职业 高职高专 英语 教学 新模式

中国高职高专校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教学目的与定位不准、学习内容不能应对就业实践的严重缺陷。其中卫生类高职高专学校在英语教学方面同样存在此方面的问题。因此,卫生类高职高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重点课题,便是如何围绕以就业为核心引导、建立“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新教学模式。

一、构建卫生类高职高专具有明确针对性的英语教学模式

所谓明确的针对性,是指针对学生的不同目标、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发展方向,进行不同的教学培养。卫生类高职高专学校学生毕业后,有的可能会选择国内就业,有的可能会选择出国深造或在海外求职,有的可能会选择在国内继续升学(专升本)等。即使是在国内就业的卫生类高职高专学生,也有可能在工作中接触到进口药品与医疗仪器设备,也有可能遇到涉外医疗服务,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听、说、读、写、译能力;而选择出国深造或留学的学生,可能会在日常学习生活或工作中频繁使用英语,因此更加需要加强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培训;对于选择在国内继续学习、准备参加专升本的学生来说,需重点进行专升本教材辅导。因此针对上述不同目标与发展方向,卫生类高职高专学校英语教学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英语统一考试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就业领域和发展方向构建具有不同针对性的培养模式。

二、按照纵向分层次、横向分类别,组织不同内容与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在新生入学后,由于其原先所在中学的教学差异以及个人基础差异,每个新生的英语能力基础是相差甚远的。除此之外,每个学生对于未来的深造、求学、就业领域等发展目标亦不尽相同。科学的教学模式,应当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与未来方向进行合理区分、实行分层与分类教学。

三、采用全新的先进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中国的卫生类高职高专学校起步较晚,其英语教学起先是借鉴了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模式,既没有教学特色风格,又难以满足高职高专的职业性需要。经过近十年来教学总结与实践探索,现在已经形成了几种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专门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实际应用能力,比较适合高职高专类学校的教学需求特点。

1.“3S 中心”英语教学模式。所谓“3S 中心”,是近年来专门针对我国高职高专学校英语教学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其教学模式具体内容为“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及以学习主题为中心。

(1)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也就是国家教育部所宣传的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实际工作的职业接触内容,确定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范围,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2)以学生为中心,是指改变传统教学以讲授人(教师)为中心、教什么学什么的被动学习模式,改为将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就业实践与发展方向为基础,展开针对性教学,建立学生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的主动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提高其英语技能,加强学生的英语驾驭与交流能力。

(3)以主题为中心,是指每一周期单元的教学内容,均设定一个以一个教学主题为中心。教师在教学时从某个社会实践场景中,选取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富有实践意义与内涵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下开展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学习内容。“3S 中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织与协调控制能力。非常适合英语基础教学阶段使用。

2.“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模式。专门用途英语是指针对与某种指定职业、学科或领域的英语教学。其特点是教学目的明确,通过语言去学习某个特定专业课程。ESP 教学最大化地针对学生的需要,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选择,都是以学习者的实践需要为核心。ESP教学模式重视英语专门应用能力的培养,学习者主要是在某一特定专业范围内使用英语,因此学习者的专业知识与英语学习需要有机结合。这种模式适合专业英语教学采用。

3.“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顾名思义,是一種在教学过程以学生之间交际实践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不再是单一讲授者,而是一个指引者和评判者。在组织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需求与专业应用,设定不同的交际情景,帮助学生真实地、自由地互相交流。“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可以包括有:师生对话、学生对话、听读应用、口头描述等。

4.课余组织社团活动。在课堂之外,学校可以鼓励、帮助学生组织英语学习兴趣社团,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英语交流活动。学校要帮助社团制定交流学习活动计划,编写活动材料,指导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综上所述,卫生类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重点,应当体现在英语的实用性与日常交际作用,教学内容应当针对与学生生活非常贴近的学习、职业实践应用等方面。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为主,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增强英语学习的针对性与趣味性,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梅.浅谈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J].职业. 2011(02).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篇4

编写:

二〇一七年五月

审核:

目 录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1

(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6

(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8

(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10

(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15

(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7

(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20

(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22

(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24

(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28

(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30

(十二)毒物作业管理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三)噪声作业管理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总 则

一、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员工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三、本制度规定从单位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四、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一、主要负责人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臵与单位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

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3、每年向员工代表大会报告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员工对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解决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和制订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

5、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6、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保障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投入,并有效的实施。

7、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和预案。

8、及时、如实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

9、依法承担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责任。

二、分管职业卫生的负责人职责

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在单位中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具体职责:

1、组织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完善和修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根据各部门分工,明确各部门、各

岗位人员职责并组织具体实施,督促并保证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的落实和专款专用。

2、组织对单位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健康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对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3、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巡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及时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隐患。

4、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组人员会议,听取各部门、车间、员工关于职业卫生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5、如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要科学应对及妥善处理,及时报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6、依法承担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直接责任。

三、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职责

1、在单位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领导下,推动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

2、组织开展对单位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先进经验。

3、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认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

5、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岗位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隐患,有权责令改正,重大隐患书面报告领导小组。

四、专(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责

1、认真履行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职业卫生管理相关职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等法规标准、规章制度。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2、组织参与对员工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检查督促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

4、协助有关部门制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安全健康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定期组织参与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情况,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6、参与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

7、负责建立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

五、车间负责人职责

在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工作,具体职责:

1、把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的措施贯彻到每个具体环

节。

2、组织对本车间员工的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3、督促员工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严加阻止违章、冒险作业。

4、定期组织本车间范围的检查,对车间的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领导小组,采取措施。

5、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

6、对本车间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负全部责任。

六、职业病危害岗位员工职责

1.参加职业病危害防治培训教育和活动、学习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2.正确使用、保管各种劳保用品、器具和防护设施。3.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汇报。

4.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应向监督管理人员报告,并停止作业,直到危险消除。

(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切实保护单位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单位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二、岗前告知

1、单位人事管理部门与新老员工签订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的,应按国家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2、单位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单位人事管理、职业卫生管理等部门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三、现场告知

1、单位在生产车间醒目位臵设臵公告栏,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公布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

评价的结果。各有关部门及时提供需要公布的内容。

2、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臵,设臵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臵措施等内容。

四、检查结果告知。

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发现疑似职业病的及时告知本人。员工离开本单位时,如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单位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五、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职业病危害告知事项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六、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在岗定期培训和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七、因未如实告知从业人员的,从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单位不得以从业人员拒绝作业而解除或终止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

(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为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防治职业病危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以及《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的规定,制订本制度:

一、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主要由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

二、单位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申报,申报同时采用网上电子数据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申报时认真填写《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并加盖公章,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连同有关文件、资料一并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备案结束后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取回《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

三、申报时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和下列文件、资料:

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2、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情况以及接触人数;

3、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四、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原申报机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内容:

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2、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

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3、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4、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发现原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自收到有关检测、评价结果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5、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办理注销手续。

(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为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和《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知识、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维护的培训,特制定本制度。

一、人事培训部门会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对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宣传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员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员工正确使用预防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防护用品。

二、人事培训部门会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根据法律规范等的要求、单位实际情况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应做好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记录,建立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职业卫生宣传

1、单位利用公示栏、黑板报(墙报)、厂报、公示栏、会议、培训、张贴标语等形式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宣传。

2、部门车间要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报阅读、现场岗位职

业病危害讲解以及职业病危害标志牌标识、公告栏等进行职业卫生宣传。

四、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一)培训内容

1、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

2、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5、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基本技能等;

6、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

(二)培训的对象及方式

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 参加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持证上岗。根据证件有效时间,到期进行复训。

2、入厂新工人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凡入厂新工人、新调入人员、新分配的大中专学生、来厂实习人员,由人事部门通知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并由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单位、车间、班组三级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成绩归档存查。

1)单位教育培训由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进行培训,教育内容:

(1)党和政府关于职业卫生的方针、政策、法令,《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等。

(2)单位职业卫生奋斗目标、管理组织、实施措施及生产工艺基本情况。

(3)综合职业安全知识,单位主要危险区域和典型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4)单位的各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技术总则。(5)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知识

2)车间级职业安全教育由车间职业安全组或兼职职业安全员负责组织进行培训,教育内容:

(1)本车间职业安全生产组织及生产工艺流程。(2)本车间的职业安全技术规程、职业卫生操作规程,职业安全制度与规定。

(3)本车间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典型事故的经验教训以及防范措施。

3)班组教育由班组长或指定专人负责进行培训,主要内容:(1)本班组生产组织及生产工艺流程。

(2)本班组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急防范措施。(3)本班组岗位劳动保护用品佩戴、使用规定。(4)本班组主要设备性能及职业安全规程以及主要环节的危害防范注意事项。

(5)本班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规定。

(6)制订实施师徒合同,包学、包会、保安全。

3、调换新岗位和采用新工艺人员的教育培训

凡调换新岗位人员和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的岗位人员,要重新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1)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内容按“入厂新工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要求执行。

2)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的岗位人员,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技术培训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告知岗位工人,新设备、新设备存在的危害因素以及防范措施。

4、一般员工职业安全教育培训

1)由单位每年对基层领导干部、班组长、专职职业安全人员进行一次职业安全管理和职业卫生知识安全教育培训,并考试存档。要求必须有签到表、教案、考试卷纸及考分花名册。

2)为了不断提高员工职业安全意识和防治职业病危害意识,增强职业安全责任感。单位每年必须对在员工人进行不少于二十小时的职业安全教育培训,要有计划、签到表、培训教案、考试卷纸及考分花名表。

3)一般“三违”人员由车间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时间

不少于一天;严重“三违”人员由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并将“三违”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存档。

4)培训方式:定期教育与不定期教育相结合,采用课堂教学、观看录像、现场教育、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邀请专家等形式;

五、培训时间: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执行。

六、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档案资料:

1、三级职业安全教育卡;

2、员工的职业安全试卷;

3、相关培训证书的复印件;

4、其他有关资料。

七、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应保证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费用的落实。

(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为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给劳动者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车间、部门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所使用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应由使用部门专人负责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并作好相应的台帐。

二、单位应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的教育培训。员工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三、认真执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检修的有关规定,精心维护所属设备,定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设备正常安全运行。

四、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会同设备管理部门按照单位实际,制定和实施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检维修计划和方案,经常检查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以及检修的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五、单位设备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检修。使用部门发现设施出现故障时,应迅速切断电源,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不得擅自进行修理。

六、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每月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运行

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使用部门每周对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当班工人每天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记录。

七、防护设施在检修时,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同时做好现场监护和有关人员的协调和指挥工作,悬挂安全警示标志牌,切断电源。

八、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维护检修结束后,维护检修部门应做好现场的清理工作,并进行确认,确认合格后,方可与使用部门进行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签字。

(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规范劳动者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切实维护劳动者相关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劳动防护用品是单位免费发给劳动者个人使用保管的公共财物,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免遭或减轻职业危害的一种辅助措施,必须以实物形式发放,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

二、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主要依据国家《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标准》未列入的工种可根据单位实际需要,参照本单位同类工种相似条件发放。

三、劳动防护用品中的服装(含工作棉衣)结构及款式,必须符合职业安全生产的要求,具备永久性安全标识,做到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一些特殊场合所穿着的服装,不应有明口袋,不得使用金属附件,便于连接和解脱,适应作业时的肢体活动。

四、对于从事多种岗位作业的劳动者,应当按其主要作业工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如果从事其他工种作业时,可由部门提出申请,借用其所需要的防护用品。

五、凡员工工种有变动时,应及时办理手续变更现行工种的劳动防护用品(原工种的劳防用品发放使用时间相应延长)。

六、员工因某种原因离开原生产岗位不从事生产工作,在六个月以上,其防护用品应按实际离开时间相应延长使用期限或停发。

七、对于生产中必须佩戴的安全帽、安全带、绝缘防护用品、防毒面具、防尘(毒)口罩等特殊防护用品,必须建立定期品质检查和保养制度。使用前要注意检查,使用中要注意维护,使用后要注意保养。对受到过较大外力冲击的安全帽,发现有磨损、疵点的安全带及出现刺穿、破损的安全鞋等,应不受使用年限的限制,及时更换。不合格或失效的防护用品严禁使用。

八、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购臵,应根据工作场所及岗位要求编制计划,所采购的物品必须符合《职业病防治法》中的相关规定及相关产品标准的技术要求,必须具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安全标志、标识,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所出具的产品检验报告。

九、对于在易燃、易爆、烧灼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作业的人员,应当配备具有相应防护性能的阻燃服、酸碱类化学品防护服或防静电服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十、单位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对员工如何正确地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教育和培训,并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十一、凡领用绝缘防护用品及工具的部门或个人,在重新

更换领取时,必须实行以旧换新的制度,以保证人身安全。不属领用绝缘工用具和劳动防护用品的部门或个人,需领用绝缘工用具和劳防用品时,必须提出申请报有关部门批准。

(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为做好单位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工作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三、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五、单位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六、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七、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八、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

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九、检测结果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十一、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落实。

(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有效预防、控制、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身体健康,从源头上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制度。

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主要由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

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内容要求。

(一)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二)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单位按照规定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编写预评价报告,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申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备案或审核。

(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单位按照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在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完成后,应当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进行评审,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的申请,经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

(四)建设项目在试运行期间或竣工验收前,单位按照规

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进行评审。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按规定自行组织竣工验收,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备案;职业病危害较重或严重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

(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为履行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法定职责,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根据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接触水平等情况,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有计划地到法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员工接受职业健康检查视同正常出勤。

二、组织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人员)、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新进厂员工必须经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

三、至少每年一次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应组织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和异常人员的复查治疗。由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负责核实人员名单,制定体检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对即将离岗的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人事部门报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并共同组织其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未进行离岗体检的,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

动合同。

五、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或有从事与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员工应调离原作业岗位,并妥善安臵;发现健康损害或需要复查的,应如实告知员工本人,并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进行复查或医学观察、治疗。

六、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七、在设备生产、检修过程中如出现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超标,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做好个体防护并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八、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单位职业卫生监护管理档案,并按规定妥善保存,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机关、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况;

(二)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三)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四)职业病诊疗资料;

(五)需要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其他有关资料。

单位职业卫生监护管理档案

(一)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文件;

(二)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以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等资料;

(四)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基本信息,以及其配臵、使用、维护、检修与更换等记录;

(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与记录;

(六)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发放、维护与更换等记录;

(七)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等相关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资料;

(八)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臵记录;

(九)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存在职业禁忌证、职业健康损害或者职业病的劳动者处理和安臵情况记录;

(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技术资料,以及其备案、审核、审查或者验收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

(十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

(十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资料、单位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况等其他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的资料或者文件。

十、职业健康检查、复查、医学观察、职业病诊疗费用由

本单位负担。

十一、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后参加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制度。

(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为了规范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臵与报告,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修订及执行,并由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进行指导监督。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处臵与报告措施、程序。

(一)发生职业病事故时,单位应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处臵措施:

1.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治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2.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 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4.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安排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5.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

6.配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卫生行政等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按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

7.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要求,采取防控措施。

(二)职业病事故报告程序

1.当发现单位内出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以规范格式,书面报告单位所在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

2.当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立即电话报告所在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卡。

3.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4.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为防止突发性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效控制和处理,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本着“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原则,制定本制度。

一、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为职业卫生领导小组,应急救援队伍由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组成。

二、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职责分工

(一)职责

1.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1)组织制定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组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演练;(3)检查督促做好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物资、器械、防护用品等各项准备工作。

(4)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职业病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5)组织指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6)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情况,并向友邻单位通报危害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7)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2.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和分工

(1)应急救援队伍由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组成,是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是当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对被救援对象实施全方位的救援。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分别负责治安保卫、消防、抢险抢修、现场医疗救护和物料运输供应应急救援工作。

(2)单位各职能部门、车间和全体员工,都有配合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听从应急救援指挥命令的责任。

(二)发生职业病时的处置和报告措施

按照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臵与报告制度进行。

(三)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演练

1.为了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做到反应迅速、处臵得当,单位内所有有关部门及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制度。有关的部门和车间,要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救援知识教育,每年组织一至二次专业分工的演练。保证救援物资及器材的完备和充足供应。

2.应急救援指挥部,在落实好日常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的同时,要针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本预案加以不断提高、改进和完善。

(十二)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职业危害中毒事故发生,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单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单位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限制有毒气体,可燃气体聚集,对可能有毒气体挥发的地方,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5、对各种可能产生毒物的过程,实行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以无毒、低毒工艺与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艺和物料。

6、有毒物产生的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7、单位配备必须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编制好《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8、单位应安排接触毒物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9、单位对产生毒物的作业场所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32

10、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十三)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为搞好本单位噪声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单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单位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生产区域和作业场所的噪声要符合标准规定,超过标准要限期整改。

5、对易产生噪声的生产过程和设备,技术部门设计时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措施,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强声的设备和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6、当班工人每天对噪声进行日常监测,并做好记录,单位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7、新、改、扩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技术改造和引进项目、及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噪声控制,必须严格执行职业危害“三同时”评查,没有评查或评查不合格的一律不准施工和投产。

8、对于噪声超过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达到标准要求。在无法彻底消除噪音的情况下,必须给员工发放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以减少或减轻对员工的听力损害。

9、单位应安排接触噪音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篇5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危害防治职责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卫生与安全

2、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八条的规定,设置与用人单位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3、每年向员工代表大会报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景,主动听取员工对本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解决提出的合理化提议和意见

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和制订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

5、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职责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分管职业卫生的负责人职责

在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在用人单位中直接领导和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具体职责:

1、组织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完善和修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根据各部门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职责并组织具体实施,督促并保证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的落实和专款专用

2、组织对用人单位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对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3、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巡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及时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隐患

4、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组人员会议,听取各部门、车间、员工关于职业卫生有关情景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5、如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要科学应对及妥善处理,及时报告,进取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职责人予以严肃处理

三、技术部门的职责

1、编制用人单位生产工艺、技术改善方案,规划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等,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2、编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供给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

四、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职责

1、在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领导下,推动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

2、组织开展对用人单位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先进经验

五、专(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责

1、认真履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职业卫生管理相关职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等法规标准、规章制度。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2、组织参与对员工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检查督促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六、员工职业病危害防治职责

1、参加职业病危害防治培训教育和活动、学习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职业健康卫生管理制度 篇6

为推进企业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加强职业健康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劳动者生命与健康权益,根据《重庆市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范》的标准和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1、设置职业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将预防职业病方面所需的安全投入纳入生产和资金计划,提留专项资金,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要给予资金保证。

3、加强防尘措施。采取密闭、通风、防尘的办法减少和杜绝作业员工接触粉尘的机会,加强对维修车间的防护,做好生产过程中的防尘。

4、为员工配备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具,为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和劳保用品,并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用品的购买、验收、发放、使用、更换和报废等制度,并严格执行。

5、员工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要制定本公司的防治计划、实施方案,并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并做好完善、保管工作。

6、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

7、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8、在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的同时,应将其所从事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如实告知对方,并在劳动合同中注明。

9、公司在录用有职业危害岗位工作的员工之前,需对方提供指定的卫生部门出具的体检证明,要录用者做专项职业健康检查,即岗前检查。

10、不得安排未经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职业。

11、对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害岗位员工和从有害岗位调到一般岗位的员工,在终止合同或调离前要进行有害岗位离岗前健康检查。

12、职业健康检查必须到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体检结果和相关资料由各公司建档保管,并将检查结果告知被检员工。

13、在设备大、中修时,要同时将改进和检修劳动防护及职业病防护装置列入各项设备检修之中。

14、公司要定期对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监测并记录结果在案,并要在做好职业卫生监测的同时要建立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管理制度和检查纪录。

15、公司职业病防治专职或兼职人员应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定期与认证的职业卫生部门取得联系,组织人员进行体检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

16、对从事有职业危害岗位的员工建立健全有关个人的健康监护档案,主要包括: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对于离退休或调离职业危害岗位员工的健康监护档案要封存保管,保存期限一年。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新 篇7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使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次大好时机。这一时期, 职业教育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在的社会背景与黄炎培所处的时代有很大不同, 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层次提高, 但是黄炎培早期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仍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手脑并用, 双手万能”的职业教育理念, 对于构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新模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以医药卫生岗位需求为标准, 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 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 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熟练操作技能的技能型、服务型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1]。这就要求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必须建立体现卫生职业教育属性和特点, 切实有效、自成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为本位”,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与医药卫生行业实际需求接轨、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接轨、与职业资格认证接轨, 构建由课程设置工学一体化、教学环境工学一体化和职业资格工学一体化组成的工学一体化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新模式。

1 课程设置工学一体化

课程设置工学一体化就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 以逆向设计原理为指导, 根据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 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分析, 构建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对卫生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有了新的要求, 现代医药卫生行业中最需要的是既具有专业技术理论又有较高操作能力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恰恰是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难以培养的, 因此传统的学历教育、改良化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和原有的技术等级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卫生职业岗位。为此, 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 要围绕卫生职业岗位的具体功能、作用及其必须完成和处理的事务以及所需的业务能力与技术操作能力、必备知识, 结合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前提, 设计不同专业的专业课程模块。这些专业课程模块和必需的文化基础课程及人文素养课程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在此基础上可建立任务引领型、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

前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 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是“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进行顶岗实习”。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应是“四层三段一主线”。即课程结构为四层: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实习课程模块;课程学习阶段为三段: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进行顶岗实习;课程设置贯穿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这条主线。

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核心是突出课程设置贯穿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这条主线。在对专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分析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医药卫生行业背景, 分别从数量、质量方面分析专业的社会需求, 以专业所面对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 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析, 确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表;根据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表设置课程, 每门课程确定知识点、能力点和素质要素, 课程教学围绕知识点、能力点和素质要素展开。

2 教学环境工学一体化

教学环境工学一体化就是指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 (校内实验室、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 要与课程设置工学一体化相匹配, 形成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零距离”的教学环境。校内实验室、实训室建设, 一方面加大投入, 加强具有工学一体化特色的、模拟真实工作场景 (模拟病房、模拟药房、模拟生产车间) 的实训基地建设, 如建设护理实训中心、药学实训中心、针灸推拿实训中心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发虚拟实验、虚拟工艺、虚拟诊疗过程, 增强实训教学的实效性, 体现工学一体化的特点。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一方面通过调研、论证, 与相适宜的医药卫生机构和康复保健机构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校企合作协议, 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建立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另一方面与顶岗实习单位或用人单位共同研发工学一体化实习教学方案和管理运作机制, 逐步构建实习教学和就业指导有机联系的工学一体化运作机制。

3 职业资格工学一体化

职业资格工学一体化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的毕业生, 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 免除理论考核, 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以课程设置工学一体化为依托, 建立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一体化的“双证书”的职业教育机制。将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与相关专业职业技能培训的理论内容进行整合, 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考试与相关专业职业技能培训的理论考试合二为一;在增加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时间的前提下, 将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内容与相关专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操”部分、用人单位岗前培训内容三者进行整合, 专门开设专业综合训练课程, 进行专业综合训练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鉴定技能考核、岗前培训考核, “三合一”考试, 考试成绩合格者, 颁发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和岗前培训证书, 从而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双证书”职业教育机制, 促使学生取得“双证书”或“多证书”, 实现职业资格工学一体化, 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工学一体化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新模式的确立是工学结合和合作的切入点, 也是实现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可使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办学更加贴近社会需求、贴近医药卫生行业需求, 有利于专业建设和特色办学;工学一体化新模式将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与课程设置、教学环境、职业资格整合为一体, 扩充、深化和丰富了专业核心课程的内涵,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 让学生在各种实例的引导下, 在不同课程模块、不同实训场所以及不同学习阶段, 全面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及其应用, 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拓宽专业适应面, 促进学生就业。建构工学一体化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新模式涉及人才培养的多个方面, 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 特别是专业课程模块设计、教学体系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 需在工学一体化新模式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

关键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硅藻土行业职业病卫生管理 篇8

关键词:硅藻土行业;职业病;卫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6-22-2

1 硅藻土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职业性有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硅藻土行业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粉尘(矽尘),有毒化学物质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等,物理因素为高温、噪声。

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划分,空气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为矽尘,可能产生的职业病为矽肺,矽肺也是十三类尘肺(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中患病人数最多的,约占80%。接触化学因素可引起二氧化硫中毒、氮气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称为高温作业,WBGT指数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高温可能引起的职业病为中暑。噪声可以引起的职业病为噪声聋,而噪声对人体的损害是不可逆的,损害是终身的。

2 硅藻土行业职业卫生工作的前期预防

2.1 临江市硅藻土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

硅藻土及其制品广发应用于食品、环保、建材等十几个领域。临江市具有丰富的优质硅藻土资源,也是重要的硅藻土开采和加工集中区域,职业危害因素种类较多,且遍布于生产的各个环节,由于硅藻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含量为70%~75%),尤其在煅烧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可高达50%~60%,临江的硅藻土的品位处于1~2级,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对接触者产生的危害较严重。本次调查表明,临江市的硅藻土加工工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率为42.79%,矿山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率为41.38%。无论是工厂或矿山,粉尘、噪声是接触人数最多的前两位职业危害因素。且在硅藻土加工企业中,检出了3名尘肺患者。重点应选择加强个人使用了防尘、降噪的防护用品,并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以及使用。

2.2 职业卫生责任制度、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制度的落实是职业卫生管理提高的强有力保障,职业卫生责任制的具体内容的实施情况受到企业规模及人员的制约,调查的企业中有小型企业12家、微型企业12家。企业的规模小,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投入就会不足,人员少,用在职业卫生的管理精力就不如安全、消防、环保等方面。

生产事故而担责。职业病被列为重伤,和生产事故一样,也会被划分等级。由于过去二十多年的欠债,近三年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显示的职业禁忌症患者和身体异常者人数的跨步增多,职业病的群发性也许马上就到来。安全生产责任的追责是终身的,所以企业的主体责任、安检部门的监管责任都必须落实到位。

本次调查中,所有的企业均已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仅一家工厂的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不健全。

2.3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保障

2014年度临江市进行在岗间的职业健康体检人数总计1706人,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为26人。而其上报的职业健康体检汇总报告显示的均为在岗间的职业健康体检,这为企业埋下了隐患,如某年某家硅藻土企业就发生过录取新员工没有做岗前体检,不久后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事情,双方陷入拉锯战,最后以用人单位的赔偿作为终点。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有助于企业规避风险,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是保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益,避免日后的纠纷。

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更多的是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临江的硅藻土开采和加工非常集中,从业人员多为当地的农民,常常出现东家不干西家干的情形,流动性颇大,这也让用人单位颇为头疼。部分企业为家族企业,管理者又与从业人员是乡里乡亲的,所以在过去,劳动合同的约束力并不是很强。也存在某些职业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以普通的体检替代职业健康检查的情况。

2.4 职业卫生的培训、宣传工作是综合治理的体现

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并未明确规定职业卫生专项培训,但在某些文件中又要求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取得资格,持证上岗,所以依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教育的培训内容包含职业卫生即可。综合治理的手段包含利用培训和媒体宣传的方式使广大从业人员了解职业卫生防治工作、了解其所工作的作业场所存在哪些职业危害,知道如何维权等等。通过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劳动者的思想认识。

此次调查,工厂的从业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率为90.84%,矿山的为100.00%,均达到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 “到2015年,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0%以上”的要求,但工厂人员和矿山人员多数为当地农民工,文化素质并不是很高。

2.5 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执法监管计划,定期对企业进行监督执法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企业常常因为责任制度没有建立、没有申报、没有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等问题被要求整改或处罚。从现场检查到最后的闭合,程序上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在多次的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同一个问题整改完毕,下一次检查又会被查出来,有些问题存在却没有被处理的现象,杂乱而无逻辑性。从2013年开始,职业卫生的检查对照《用人单位职来卫生基础建设主要内容及检查方法》十大项60小项来进行检查,这样保证了检查项目的不重复。下达执法文书,能提高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重视,提高整改的速度和质量。

在日常的行政工作中,很多关于规范职业卫生工作的文件都下发到企业,但在落实上收效甚微,如职业卫生日常检测报告、职业病现状评价报告、职业健康检查及复查等方面。通过有效的执法检查,能够更加客观的掌握用人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也了解到职业病有没有呈爆发性的可能。相对于临江市其他行业,硅藻土行业是最规范的,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粉尘方面,这个行业的危害是最重的。不仅是对劳动者,对环境也是如此。执法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健康和权益。

3 防治的管理措施与对策

3.1 明确摆位、建立规则、形成压力

职业病不像其他安全生产事故一下子会有多少人死亡、受伤,造成多少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但职业病的发生经常是群发事件,不仅职业病患者的经济、身体和心理形成巨大的压力,也必会为政府造成压力。所以从长远看,职业卫生的重点在于预防为主,而不是放任。我国的职业卫生防治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职业卫生的工作意义:一是保护劳动者健康,二是提高老年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三是提高后代健康水平及人口质量,四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劳动者尊严,促进劳动者健康,使人人享有职业卫生是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目标。

3.2 落实用人单位的第一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深入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加强领导法制观念,敬畏法律,认识职业危害的严重,始终把劳动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放在第一位,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的环境。安排专项的职业病防治经费,依靠科学技术控制职业危害的环薄弱节,淘汰落后工艺,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定期更新档案内容等。

4 结语

上一篇:一曲难忘的歌初中作文下一篇:试题研究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