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好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业活力源泉在于职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才华的发挥。做好提案工作是展现企业活力的重要基础。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做好提案工作,是职工参与企业决策、企业管理的直接体现。劳动者在企业中,不仅是劳动产品价值的创造者,而且是本职工作的管理者。他们熟悉企业,熟悉产品,熟悉设备,熟悉工艺。引导职工参与企业管理,能够汇聚人气,便于群策群力,改进工作。推动企业的发展。
(2)做好提案工作,是推动企业全面进步的重要手段。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是企业腾飞的两个翅膀。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发展,靠的就是员工的合理化建议;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发展,靠的是重视员工的创意。
(3)做好提案工作,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现实要求。企业市场竞争的优势,取决于企业能否实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能否实现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以便于扩大市场的占有率。这两方面的实现,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企业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作用。
(4)做好提案工作,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需要是最好的大学。征集提案和实施提案的过程,是一个使员工人格受到尊重,才华得以展现,成果有目共睹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它有助于促使员工刻苦钻研,奋发有为,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
提案与意见、建议的区别
提案是指由职工代表以规范的书面形式提出,并经职代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小组)审查立案的议案。
意见、建议是指由职工代表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向职代会和工会反映和表达对某些问 题的看法和想法。
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内容上的区别:提案体现着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见解;意见、建议则表现为零星、点滴的看法。
(2)形式上的区别:提案具有严肃性;意见、建议具有灵活性。
(3)程序上的区别:提案具有程序性;意见、建议具有随意性
提案的内容可以选择哪些?
提案可以是涉及企业生活各方面的具体问题,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它主要涉及的方面可以是:
(1)生产经营;
(2)企业改革;
(3)工程技术;
(4)人事劳资;
(5)内部分配;
(6)劳动保护;
(7)规章制度;
(8)生活福利;
(9)职工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材荟萃了各种美。既有自然风景的美丽壮观, 也有古今中外优美的寓言、童话;既有伟人、英雄的丰满人格, 也有蕴涵生活哲理的小故事。读好的文章, 往往会给人一种“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感受。那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到这种“不可言传”的东西呢?读悟结合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如以境悟情, 即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悟文中的情境。学习《长征》一文时,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红军长征时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场景, 而后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名红军战士, 行进在万里征途上, 前有阻敌, 后有追兵, 亲身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激起他们对红军战士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又如以读悟情, 朗读可使学生领悟到文章的情感, 并不断深化对文章情感的体验, 在内化的基础上通过朗读, 去寻找、琢磨、体验文中的情境。所谓“读书百遍, 其意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可爱的草塘》描写了草塘的美, 既有“欢笑着, 翻滚着”的动态美, 又有小河、绿草、蓝天、白云的静态美。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 不知不觉中让草塘外在的自然美与学生内在的心灵相互迭印, 从而使学生热爱草塘、赞美草塘之情发于心而诵于口。这样, 学生在读和悟的过程中丰富了语言积累, 培养了语感。
二、读疑结合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语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一篇精美的课文必有精妙之处, 抓住精妙之处的词、句、段, 让学生去读、去领悟,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还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根据学习目标, 精心设计有弹性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能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 引导学生熟读深思,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将相和》一课时, 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将”是谁?“相”是谁?将、相是怎样从“不和”到“和”的?第一个问题可让学生通过读书解决, 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探究、体验、理解。学习《一夜的工作》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设疑, 让学生在自主设疑、尝试探疑、合作解疑中理解课文内容。当然,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 学生就提出了“人和石头不同, 课文为什么把邱少云比作‘千钧巨石’?”学习《月光曲》时, 学生也提出了贝多芬创作的曲子为什么要叫做《月光曲》等。
三、读评结合
读评结合就是在学生朗读的间隙, 教师或同学言简意赅地给予评点, 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评的方式有学生自评、互评、师生评等。“评读”离不开教师的“导”。学生的年龄越小, 教师“导”的力度就需越大。“导”的目的不是为了取代学生的“评”, 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评”。请看于永正教师的教学片断:
师:“扯着嗓子说”的“扯”懂吗? (教师边说边用双手做了个“扯”的动作。)
生:是拉的意思。
师:不错。“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什么呢?
生:拉嗓子。 (笑声)
师:把嗓子拉长? (说着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 这能受得了吗? (众笑) 想一想, 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
(学生朗读第二节。)
生:“扯着嗓子说”是把声音拉长。
师:这不是读懂了吗?想一想, “你敢吃我”怎样读?
(学生拉长声音读这四个字。)
师:最后一个“我”字要拉更长一点, 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个问号。
(学生在练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很显然, 借助评价这一中介,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正理解了课文。在以上教学环节, 我们不难看出, 于永正教师很善于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走进文本, 并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读写结合
阅读、积 累 , 最终的目 的是为了运用。“书读多了, 文章自然就懂得写了。”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阅读和习作的关系。通过阅读, 学生从范文中汲取了营养, 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 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课文的表达形式进行仿写, 发挥创造性想象进行续写 (如续编故事等) 、补写 (如填补课文空白等) 等。学习了《桂林山水》和《可爱的草塘》, 学生无不为作者笔下描绘的优美意境陶醉。学生模仿文章的写法, 写了许多好文章, 以下是部分片段:
“走上几级台阶, 映入眼帘的是喷水池。池里的水很清, 清得可以看见池底的鹅卵石。”“蓝天映在圆形的水池里, 显得更蓝了;白云映在圆形的水池里, 显得更白了;绿树映在圆形的水池里, 显得更绿了……”
“每当星期六的夜晚, 喷水池里喷出美丽的水花——‘哗’的一声, 水花从半空中直垂下来, 化身成一粒粒小水珠溅到人们的脸上、身上, 使人感觉神清气爽。”
可见, 读是写的基础, 多读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有所思必有所感, 有所疑必有所得。在阅读教学中, 如何引导学生把以上“四结合”结合在一起, 还需广大教师不断努力, 不断探索。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教师,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读为主的正确导向, 以学生为主体, 注意“读”和“悟”“读”和“疑”“读”和“评”“读”和“写”等四个结合, 以促使学生更有效地读书。
关键词:阅读教学 以读为主 有效
一、读悟结合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材荟萃了各种美。既有自然风景的美丽壮观,也有古今中外优美的寓言、童话;既有伟人、英雄的丰满人格,也有蕴涵生活哲理的小故事。读好的文章,往往会给人一种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那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到这种“不可言传”的东西呢?读悟结合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如以境悟情,即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悟文中的情境。学习《长征》一文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红军长征时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场景,而后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名红军战士,行进在万里征途上,前有阻敌,后有追兵,亲身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激起他们对红军战士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又如以读悟情,朗读可使学生领悟到文章的情感,并不断深化对文章情感的体验,在内化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寻找、琢磨、体验文中的情境。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可爱的草塘》描写了草塘的美,既有“欢笑着,翻滚着”的动态美,又有小河、绿草、蓝天、白云的静态美。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不知不觉中让草塘外在的自然美与学生内在的心灵相互迭印,从而使学生热爱草塘、赞美草塘之情发于心而诵于口。这样,学生在读和悟的过程中丰富了语言积累,培养了语感。
二、读疑结合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语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一篇精美的课文必有精妙之处,抓住精妙之处的词、句、段,让学生去读、去领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还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根据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有弹性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能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熟读深思,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将相和》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将”是谁?“相”是谁?将、相是怎样从“不和”到“和”的?第一个问题可让学生通过读书解决,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探究、体验、理解。学习《一夜的工作》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设疑,让学生在自主设疑、尝试探疑、合作解疑中理解课文内容。当然,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学生就提出了“人和石头不同,课文为什么把邱少云比作‘千钧巨石?”学习《月光曲》时,学生也提出了贝多芬创作的曲子为什么要叫做《月光曲》等。
三、读评结合
读评结合就是在学生朗读的间隙,教师或同学言简意赅地给予评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评的方式有学生自评、互评、师生评等。“评读”离不开教师的“导”。学生的年龄越小,教师“导”的力度就需越大。“导”的目的不是为了取代学生的“评”,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评”。请看于永正教师的教学片断:
师:“扯着嗓子说”的“扯”懂吗?(教师边说边用双手做了个“扯”的动作。)
生:是拉的意思。
师:不错。“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什么呢?
生:拉嗓子。(笑声)
师:把嗓子拉长?(说着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这能受得了吗?(众笑)想一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
(学生朗读第二节。)
生:“扯着嗓子说”是把声音拉长。
师:这不是读懂了吗?想一想,“你敢吃我”怎样读?
(学生拉长声音读这四个字。)
师:最后一个“我”字要拉更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个问号。
(学生在练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很显然,借助评价这一中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正理解了课文。在以上教学环节,我们不难看出,于永正教师很善于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走进文本,并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读写结合
阅读、积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书读多了,文章自然就懂得写了。”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阅读和习作的关系。通过阅读,学生从范文中汲取了营养,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课文的表达形式进行仿写,发挥创造性想象进行续写(如续编故事等)、补写(如填补课文空白等)等。学习了《桂林山水》和《可爱的草塘》,学生无不为作者笔下描绘的优美意境陶醉。学生模仿文章的写法,写了许多好文章,以下是部分片段:
“走上几级台阶,映入眼帘的是喷水池。池里的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池底的鹅卵石。”“蓝天映在圆形的水池里,显得更蓝了;白云映在圆形的水池里,显得更白了;绿树映在圆形的水池里,显得更绿了……”
“每当星期六的夜晚,喷水池里喷出美丽的水花——‘哗的一声,水花从半空中直垂下来,化身成一粒粒小水珠溅到人们的脸上、身上,使人感觉神清气爽。”
可见,读是写的基础,多读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打电话礼仪
1,时间选择:和私人电话选择有效时间,晚上10点以后,早上7点之前不要打电话,吃饭时不要打电话,请不要打电话给假期。
2,空间选择:私人电话较好在家里玩,在单位工作电话。不要使用单位电话谈私事,不要在公共场所打电话。
3,快乐的心情:打电话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好心情,所以即使对方看不到你,也会以愉快的语气感染你,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因为面部表情会影响声音的变化,所以即使在手机上,我也要看看我的心态来处理它。
你打电话的时候一定不要抽烟,喝茶或吃零食。即使是懒惰的姿势也可以被另一方听到。如果你在弯腰时躺在椅子上,另一方的声音是懒惰和懒散的。如果你坐直,声音会很甜,充满活力。因此,当你打电话时,即使你看不到对方,你应该把自己看作是在前面,并尽可能地注意你的姿势。
5,通话时长:不宜短。长话短说,胡说八道。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并在开始时介绍自己。
6,错误的电话主动道歉,发短信的祝福较好带签名。
接听电话的礼仪
1.接听时间:当听到电话响铃时,请不要太晚接听,铃声是三声联机;不要让别人拿起电话。电话响了大约3秒钟。如果你长时间没有接听电话,或者等待对方不礼貌,另一方在等待时会非常焦虑,你的单位会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
2,拿起电话:先告诉对方他不找,然后问对方是谁。
3.如果有局外人与您交谈,您也应该拿起电话。当你接听电话时,你必须解释谁在那里,建议对方不能说深层次的问题,然后建议让对方选择时间给他打电话。
4,对方拨错电话:遇到错误的电话:先提示对方拨错,然后可以重复自己的号码。
5,记录:始终牢记5W1H技能,所谓5W1H指1当2时谁3谁在哪里4什么5为什么6为什么6如何进行。这些信息在工作中非常重要。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同样重要。电话记录既简单又完整,具体取决于5WIH技能。
电话常识
1.如果你想暗示对方结束通话:你可以重复这一点。
2.先挂电话的人:状态较高的人先挂起。如果长者先挂,当他们寻求帮助时,他们会被要求先挂。
3,不要用手机传递重要信息,重要信息较好采访。
4.不要在医院或机场使用手机,以免影响机场和医院的电子设备。
5.当您致电时,请注意,在某些地方,不允许使用手机。例如,禁止加油站,餐馆,酒吧,剧院,电影院和火车行李站使用移动电话。
6.不使用手机时,请锁定手机按钮以防止意外拨打特殊电话号码,如119,110,120。
7,不是所有人,不要借用别人的手机。
8,手机音调的音调较好是上升,让你快乐,温柔,礼貌,没有特别的东西较好较好省略,直接打个招呼。
9.在公共场合,移动电话处于振动状态,您不应该公开呼叫。不要通过电话拍摄他人。
10.如果是固定电话,请放下电话,否则声音肯定会抹去你面前的好照片。
11.如果你按免提,你必须告诉对方。
12,手机较好放在公文包里。
职场打电话的礼仪
1.接电话先问好
相信这一点大家都可以做到,不管是在接电话或者是打电话的时候,接通电话第一句话就应该是“您好”,而这里有很多人经常犯的一个误区就是为“喂,您好”这个“喂”字一般在电话中是不允许出现的,而我们接电话之后,第一句话就是“喂”你好,在一些大型的公司培训的时候,这是重点培训的,一般不允许员工说这个“喂”字。如果接到的电话是陌生的电话,就要自报家门或者是请问您是谁?不管电话里的人,你认识不认识,都要有礼貌的与之进行交谈。
2.尊重对方。
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全神贯注的听对方说话,不应该三心二意,边打着电话还跟周围的人说话,在打电话的时候,避免让对方听到这边发出噪音,这样会显得很不尊重对方,不礼貌的行为,为自己减分。如果是对方需要你做记录或者查找物品资料的时候就,适当而止,也不应该时间过长,让对方过长时间的等待,在打电话的时候要做到尊重对方。电话中有重点,并且需要做笔记的地方,电话之前就应该准备好纸笔。
3.电话中断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飞霞
1.相关介绍
所属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属法学学科门类)所属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所属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适用对象:各本科专业学生
2.教学背景
【关于教学内容】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对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绪论”之中的一个知识点。“绪论”部分主要是向学生讲清三个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只有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才能打破传统偏见的束缚,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也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关于教学对象】
大学生一般比较喜欢生动、形象的东西,排斥单纯的说教似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先入为主的偏见。所以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与学生思想认识的实际,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3.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从三个视角,即世界、国家和个人视角对“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整体性认知。
4.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在于从第二和第三个视角讲授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而难点在于第三个视角的讲解,即当代大学生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精神境界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5.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法、启发法
6.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无用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的噪声不绝于耳。在我们很多大学生的心中,都不同程度地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讲授的主题。对于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今天我们将从世界、国家和个人这三个视角把以把握。
【讲授新课】
首先,让我们带着对“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的思考,欣赏一段小视频:《千年思想家马克思》
●【视频背景材料】新的千年开始之际,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达尔文、牛顿、康德、尼采等人之前,被评为已过去的千年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西方各国网友投给马克思的票数,远远多于第二名和第三名——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和达尔文。
“BBC”是一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它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支持者,马克思却在这一资产阶级喉舌进行的调查中当选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耐人寻味。在此次评选活动之后,在英国、德国又进行了三次评选活动。
●1999年在英国第二次路透社评选千年人物活动中,马克思以一分之差位于爱因斯坦之后;2005年第三次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中,马克思荣登榜首,2005年第四次德国评选最伟大人物活动中,马克思再次荣登榜首。
分析:西方权威媒体的评选活动之结果,说明了什么呢?这充分地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是永葆青春活力的,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展示: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第一,是时代的需要。(世界视角)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示例:西方一些学者关于现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论述: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写道:“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不是已经枯竭了,它还年轻,几乎还在童年;……它是不可被超越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R·L·海尔布隆纳在《马克思主义:赞成和反对》中写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需要’的哲学。…………要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
●当代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评论家,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教授 特里·伊格尔顿最新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充分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今社会的 影响力。
近年来,“马克思热”遍布全欧洲,尤其是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资本论》已成为欧美资本主义社会的畅销书。这都充分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影响。
以上是我们从世界的角度,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学习它,是时代的需要。
我们每个人,不仅生活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也生活在特定的国度里,下面我们将从国家的角度来谈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第二,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国家视角)。
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 一个国家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前进的总原则,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结局往往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
2013年8月19日,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8·19讲话)中特别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提出“两个巩固”的思想,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大家学过历史都知道,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形成和确立并非偶然,而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马克思主义也因此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确保我们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 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但是近年来,在思想文化领域,各种噪音、杂音不断出现,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大量涌现,不断地表现着自己的政治诉求,马克思主义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反面例证:苏维埃核心价值的缺失正是苏联演变的意识形态因素,这给予我们深刻的历史警示。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不仅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硬实力”,还取决于价值理念、精神力量等“软实力”。在当今中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键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的信仰呈现低层化态势,但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必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最新理论的学习。
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从国家视角来说,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与我们自身的成长密切相关。这就涉及到第三个角度。
第三,是当代大学生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精神境界的需要。(个人角度)
引用: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现在我们提出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包括科技的创新、体制的创新、理论的创新等,其中没有理论的创新就不可能有科技与体制的创新。理论的创新需要借助于理论思维能力。但是理论思维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锻炼出来的。锻炼的最好途径就是学习,通过理论的逻辑的思考,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理论思维能力。
结合所教学生是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 想一想:理工科学生需要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吗?
有些同学有一些误解,认为学习自然科学,从事理工科专业的学习可以不要有理论思维能力。
通过展示【小案例:开普勒之长与第谷之短】,让学生明确即使是学习自然科学的人,也少不了理论思维。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的时候,都要做很多实验,如何从数次实验的数据中得出一个可靠的结论,是需要借助于理论思维能力的。引用: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说过:“我们这个时代要求我们首先要解决哲学问题,然后才能解决科学问题。”这里所谓哲学问题,其实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问题,就涉及到人的理论思维能力培养与锻炼的重要性。
理论思维能力对我们很重要,但是精神境界也同样重要。人的一生都在以生命的方式在实践: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不单纯是一个物质追求的问题,更多的包含有对于精神的追求。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里的精神,应该就是指精神状态、精神风貌、精神境界等。德国著名的诗人荷尔德林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你没钱买一盏灯和灯油,如果你除了午夜到鸡鸣这段时间,再没有别的时间可供支配,那么你就必须学习哲学。”在他看来,哲学不是学院中学者们的一门枯燥的学科,不是一种文化精英在哲学沙龙中奢侈的文化消费,他是所有人,即使是连灯与灯油都买不起的穷人,都需要的一种精神的必需品。
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在内的极其丰富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仅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们可以深刻地感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力量及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人格魅力,有助于我们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精神境界。
【小结新课】
总之,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于以下三个需要:从世界角度来说,是时代的需要;从国家角度来说,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地位的需要;从个人角度来说,是当代大学生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精神境界的需要。
7.习题布置
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教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认识。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
8.教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四门必修课之一,它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能不能高质量地开好这门课程,关系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全面实施,关系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明显改善。相比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其他几门课程来说,“原理”课的教学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尤其对于“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来说,学生存在较多的疑惑,至少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紧密结合学生易感知的材料及其他们的生活与思想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启发法),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技术,力求使“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这部分内容讲解得有血有肉,有信服力。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着重考虑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对“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进行多角度讲解。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大学生,都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一定的国度里。正因为如此,教学时,立足于从世界视角、国家视角和个人视角进行全面分析,不是单纯的空对空的来谈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这样,学生更易于理解。
第二,注重考虑学生认知规律来进行教学。大学生一般比较喜欢生动、形象的东西,排斥单纯的说教,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先入为主的偏见。所以在教学中,所列的事例尽可能生活化,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在启发式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认识。
第三,注重结合“原理”课的教学目的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案例。在教学中,杜绝把案例引入等同于简单的情景和事实的陈述,片面的求其生动性、形象性而忽略了“原理”课本身的特点和教学目的;也不能为了简单活跃气氛而忽略了“原理”课中基本理论、思想和观点的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展示各种案例,也始终坚持把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放在首要位置,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落脚点。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注意什么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其中,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则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关注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结合——放眼长远,站得高些方能看得远。在教学中放眼长远,学生会获得更“高”的发展。关注近期目标的同时,关注远期目标可以使数学课更为厚重。教学内容分析要关注数学本质,整体把握数学内容——将数学学通透些,数学才会更简单。教学活动的设计——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学生才会施展数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既包括对一节课的设计,也包括综合性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关注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关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
上述四种观点, 或强调“情感陶冶”, 或强调“语言运用”, 或强调“学法掌握”, 或强调“策略建构”, 但都认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上述各种观点的持有者或继承了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优秀经验, 或借鉴了当代国外教学理论发展的成果, 他们的理论和实践都为当前致力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 “情感陶冶”派注重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 “语言运用”和“学法掌握”派注重语文课程的工具功能, 而“策略建构”派注重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我建议语文教学各个流派的教师和学者当前要注意下述两个问题:
第一, 既坚持自己的理念和实验, 又能相互取长补短, 互生互荣。各学派都要再一次认识语文课程的特点和任务。众所周知, 对语文课程来说, 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凡是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文章都可以选为教材。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在语文的形式;而其他课程如社会、科学、历史、地理等, 教学的着眼点是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语文教材也包含着文化、思想、情感、知识等丰富的人文内容, 但这些内容是寓于语言文字之中的。说语文教学着眼于语文形式, 并不是说要抛弃内容, 而是强调既要重视语文形式的学习, 又要重视语文内容的熏陶感染作用;要在学习语言形式, 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 受到文化、思想、情感的熏陶。具体地说, 教一篇课文, 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 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 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 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如此往复回旋, 辩证地发展。孔子主张“扣其两端”, “执两用中”。他认为对立双方各执一端, 都免不了“一曲之陋”, 只有二者取长补短, 彼此优劣相知, 方是最佳状态。因此, 我认为“情感陶冶”派也要注重语言运用, 同时尽力避免脱离学生情感世界实际而让学生感悟的做法。而“语言运用”和“学法掌握”派, 也要重视课文内容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让学生用语言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此外, 上述三派也要向“策略建构”派学习, 在注重字词、篇章结构知识获得的精熟教学的同时, 让学生掌握尝试、预测、测试及确认的阅读策略。
第一道菜:让幼儿学会倾听
语言文字的教学,就是培养孩子“听、说、读、写”能力,其中位于第一位的便是“听”,要培养孩子口语交际能力,首先便是要让孩子学会倾听。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很多幼儿不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别的孩子发言时,要么做自己的事,要么乱插嘴;有的孩子经常心不在焉,表面在听,实则不知在想些什么。因此,培养孩子口语交际的前提,必须是要培养孩子倾听的意识、习惯、能力。
1.增强听的意识。
幼儿年龄小,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面对有些孩子不会倾听,教师既不能一味地批评,也不能一味地迁就,要通过表扬善于倾听的孩子来增强幼儿倾听的意识。如“你们听得这么认真,真棒!”“你都听出了他说得不对的地方,太厉害了!”“因为你仔细听了,所以你记住了刚才老师说的话,真是个会倾听的好孩子!”等等,教师这些有意无意的表扬,加深了孩子倾听的印象,知道注意倾听才是好孩子,从而增强了孩子听的意识。
2.培养听的习惯。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时可对孩子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倾听时要学会做到“耳到、心到、眼到”,引导幼儿端正就坐,眼睛看着说话人,学会观察说话人的眼神、表情、动作,一边听,一边想别人说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哪里不对,还有哪些地方没说到?培养孩子听的习惯。
3.发展听的能力。
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可经常带孩子玩“传悄悄话”的游戏,即将班级孩子分成数量相等的若干组,由第一个孩子想好一句话,以悄悄话的形式传给旁边的小朋友,直至传到每组的最后一个小朋友,最后比比哪一组的小朋友传得对。在孩子们将此游戏玩得较熟之后,还可再要求孩子比一比哪组小朋友传得又对、又快,如此不断提高要求,反复训练孩子听的习惯与能力。长此以往,避免了枯燥的说教,而是让孩子在有趣的嬉戏中,发展了听的能力。当孩子在倾听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倾听中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和不足,要通过一些“小小故事会”等活动来培养幼儿听的能力,通过听后的复述与续编,来检验听的效果,从而提高幼儿听的能力。
第二道菜:注重激励性评价
口语交际具有即时性,对年龄小、阅历浅的幼儿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教师要给幼儿以充分的鼓励,积极引导其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在交际中不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纲要》中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1.要“蹲下身子”。
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口语表达还处于起步阶段,孩子们相互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蹲下身子看儿童,不能对他们有着过高的要求,在幼儿说话时不要轻易打断他们的话。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包容幼儿交际时暂时的种种不足,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对他们充满信心,充满关爱和信任。
2.要“戴高帽子”。
每个人都期待别人的肯定和赞美,由衷的赞美就如同射进幼儿心灵的一缕阳光,可以大大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你说得真好!”“你的声音真甜!”“你一下子能说这么多,太了不起了!”这些激励性语言可以极大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例如:我在讲《上幼儿园》这个故事时,当个别胆小的幼儿在回答问题时,虽然说得有些断断续续,但我还是表扬他们声音动听、想象丰富,鼓励他们大胆说话,在我的鼓励下,一些不敢举手的幼儿也跃跃欲试,此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道菜:不断巧设情境
情境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一定情境的创设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精心创设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教学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1.在渲染中进入情境。
教学中,为了让幼儿能够进入口语交际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交际欲望,教师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特点,通过多媒体、语言描述、肢体动作、图片出示等形式创设会话情境,从而让儿童愿说、想说、说好。如在大班综合活动“迷路了怎么办”中,一位老师创设了“青青迷路,需要帮助”这一情境,幼儿在老师出示的多媒体课件和动听的语言描述中自然融入了情境,自觉成为情境中的一员,根据生活中的积累进行了对话,通过对话,幼儿学会了如何文明问路和正确指路。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出示了一幅孩子们常去的人民公园的地图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交际。熟悉的场景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倾诉欲望,孩子们边看图,边指路,在交流中真正做到了入情入境。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迷路的青青向大家致谢,孩子们天真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幸福与快乐。
2.在体验中融入情境。
有些语言教学内容不但贴近生活,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施教学时,我们不妨带孩子走进现实生活,让幼儿在亲自实践中,体验生活、融入情境,这样给孩子的感受会更加深刻,口语交际时的积极性更高。在“逛超市”的教学活动中,课前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了附近的超市,引导幼儿观察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用语,指导幼儿悉心观察、仔细聆听,并与超市的叔叔阿姨进行简单的交流。由于在现实场景中已充分体验,所以在这次教学活动开展时,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表现令人拍手叫好,特别是在口语交际时显得更真实、准确,更富生活气息。
3.在表演中再现情境。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角色表演、故事表演等实践性强的活动非常受幼儿的欢迎,所以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些表演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幼儿进行口语交际,这样更加能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幼儿可以在宽松、自由、有趣的氛围里实现语言的交流和对话。故事《甜甜的西瓜带回家》中,我引导幼儿模仿小熊施肥、浇水、捉虫、摘瓜的样子,并和其它小动物进行对话。孩子们戴上动物头饰,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表现中,逐步体验到小熊帮助别人的心情,通过情景表演,幼儿在交流对话中不仅理解了故事内容,还懂得了要学习勤劳、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弓棚子镇第一中学 王国辉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诗词凝炼隽永,魅力无穷,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近几年的教材无论是人教版还是省编版都不断加大了诗词篇目。《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面对诗海词林,怎样让学生能快乐地遨游其中呢?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呢?下面就古诗词教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半亩方塘一鉴开——教“读”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而古诗词中蕴含一种鲜活气脉——灵性,非吟诵涵咏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所以古诗词教学中“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读中激发学生的激情,使其陶醉其中,营造积极热情的学习情境,从而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究领会诗词所传达的思想内涵。
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诵读方法。如:在音调强弱方面,表示悲壮、快乐、斥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忱或确信的文句,句子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在韵味缓急方面,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情味的文句,宜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情味的文句,就要急读。例如读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需要用欢快、愉悦的语速、语调去读才能读出“丰收在望”喜悦之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就需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去读才能读出李清照惨淡的境地,柔肠百断的怨情。
二、天光云影共徘徊——教“品”
众所周知,古诗词是中国古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以极为凝练的语句,表现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内容和情感。大多数诗词都是诗画结合,音韵和谐优美,营造出或优美、或幽深、或凄清、或磅礴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得到情操的陶冶。所以在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读”的基础之上,应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一起去“品”,即品味诗词的情境,领略诗词所具有的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从而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
1、品语言之美
古诗的语言特色是形成其独特意境的基础。境由心生,但需“言”造。无论是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还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都显示了古人“炼”字之功。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些贵为诗眼或句眼的词,引导学生加以揣摩品味。例如学习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两句,引导学生抓住两个“笼”字,使学生明白,此诗从写景入手,两个“笼”字勾画出秦淮河上烟月迷蒙的景象。“笼”有“笼罩”之意,巧妙的将烟、水、日、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既给人柔和幽静之感,又隐含微微浮动流走的情态,寄寓着诗人忧愁的情感。再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平”字更加体现出了江面的宽广开阔。“正”字生动而准确地体现出了风的柔和微小。经过这样的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学生自当心领神会了。
2、品意境之美
古诗词的意境是指古诗词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画相融相汇,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境界。古诗词中的意境都很美,但对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来说,是难以体会的。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趣,准确地去体味、感悟古诗词中的意境美是古诗词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诗人“情动而辞发”,诗中蕴含着强烈的感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即从文章的语言入手,探讨作者在作品中的“情意”,才能使学生领会诗人的感情,进而领悟诗的意境美。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去体会呢?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激发学生的内心,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与诗人产生共鸣,从而一同进入或欢欣或伤感的情态。其次,要抓住诗词中的意象。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的,这些景或物都明显带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所以品味诗词时要抓住这些意象,仔细体味。例如抓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明月”就能深刻地体会李白用人性化了的使者传达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之苦。品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花”,就会感受到杜甫感时恨别的血泪。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意象,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当然,诗词中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鉴赏,如诗词的色彩美、韵律美、结构美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诗词特点,选择一定的方式加以取舍,而无需面面俱到。
三、问去哪得清如许——教“悟”
一首古诗词,就是一段真情的流露,哪怕只是诗人的片刻情绪。而这情感的抒发,或是妙手偶得,或是思想的积淀。所以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1、悟“情”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抒写的是时世凋敝、人生飘零的感慨之情,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每一首古诗词都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可是由于诗词时代背景的独特,学生学习时空的距离,情感体验确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必须与文本深入对话,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所处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的意境,情感。
2、悟“理”
古诗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因而诗中暗含深刻的哲理,教学中要注意加以引导体悟。比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一首古今传诵的写春景的名诗,它给人们以启迪的哲理是:一切新生事物、美好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人想压制它都是不可能的。这是“由景入理”。李绅的《锄禾》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愤慨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而且道出了一个不可移易的真理: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而创造的。这是“由情入理”。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描绘了祖国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又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这是“由形入理”。由此可见每一首诗词中都充满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睿智见解,闪现着智慧之光。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化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开启、净化、陶冶和塑造,便形成追求真善美的人格品质。
3、悟“法”
诗歌情感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有的运用移情于物手法,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等,诗人将主观感情赋予客观外物,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有的运用反衬手法,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用杨柳在风中飘荡的美好景物来反衬士兵的愁苦。还有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手法。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这些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到自己的写作中,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题目进行片段训练,做到“古为今用”。例如在教学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可引导学生把诗中写景(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抒情(第三、四句)三个步骤以及李白富于联想想象的手法应用到日记中,这样对那些日记无话可说,层次不清,中心不明确的学生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一、要演示好实验
实验本身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容易产生疲惫和厌倦情绪,滋生“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想法,从而轻视实验教学。所以,要使演示实验真正达到演示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目的明确,忌随心所欲
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整个实验要目的性明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这样学生必定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从而轻松地掌握本节的内容。
例如:讲“摩擦力”这一节,我们可以用引导提示法指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和目的。如“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调整吊盘上的重物的重量,使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就等于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重物,增大木块与桌面间的压力,这时发现,必须增加吊盘上的重物,使拉力增大,木块才能做匀速运动。可见增大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压力,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也增大。学生就很自然地得出“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N大小成正比”的结论,然后改变滑动面的接触材料(粗糙程度),进一步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二)要明显直观,忌模糊不清
可以说演示实验的一切功能都不能离开观察,观察者只能在演示者所给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因此,演示实验的直观性是最起码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过程的变化要显著;其次,仪器简单,过程明了;再次,要多种感官并用。演示实验切忌模糊不清。学生看不到清晰的实验过程和明显的实验结果,搞不清实验所演示的规律、原理,无助于教学。与其浪费时间,不如不做。
二、注重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探究
(一)初中学生学习科学时,教师可加强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例如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材中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实验是用带橡皮球的玻璃罐吸皮肤,我备课时发现教学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实验对皮肤有一些损伤,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于是我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改进:把皮肤改成一个彩色气球,气球吸进玻璃罐的程度很深入,学生也容易分析球内的气压与外界的大气压之间的差异。
(二)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科学教材比以往科学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
三、发挥实验教学的主体性,保证实验效果
学生对实验甚至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可能源于最初对几个实验现象的好奇心理,随着时间推移,实验现象的新异性总是有限的,一些学习态度不太明确的学生就会逐渐推动对科学学习的興趣,对实验更是抱着好玩,无所谓的态度,这是需要引起教师特别关注的一种现象。
(一)观察演示实验时,细心观察实验的全过程,注意实验主体、条件、现象、结论的统一性,防止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期待和观察某些特殊现象上,现象只是实验的一个方面的要素,要由现象揭示本质,就必须同时把握其他要素。
(二)分组实验时,要坚决服从教师的指导和指令,严格遵守实验室纪律,进实验室后应该进一步熟悉实验内容与操作方法,听清教师的讲解,对给出的仪器、药品只能目检,禁止一走进教室就东摸西瞧、胡乱操作、喧哗吵闹,这些行为扰乱了实验气氛,从态度上讲是极不严肃的。
(三)强化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的操作是始终如一的操作,不能持满不在乎的态度,随心所欲,学生一旦掌握了操作的正确方法就应该强化固定下来。操作的随意性是态度的轻浮造成的,必须予以纠正。
(四)养成思维先行、操作跟上的习惯。关于操作,多属动作记忆,联想记忆里的东西,但也具有操作方法依附的认识基础,操作时要先思考清楚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才去做。操作服务于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连贯性,需要思维将其整理成一个适合的程序。
(五)鼓励学生在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前提下,配合教学内容,自我设计,完成一些新的、探索性的实验。
四、重视实验教学的教育性,养成科学态度
实验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养成科学敬业精神的好材料。作为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实验中,遵守实验纪律,爱护实验仪器,对有毒气体的制备充分考虑到有毒气体的防护处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课堂中穿插中国科学史的介绍,如蔡伦发明造纸、候氏制碱法、结晶牛胰岛素的发现等等,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针对目前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加强,不失时机介绍酸雨的形成过程、赤潮水华现象、温室效应、绿色食品、无铅汽油、核辐射对人类的灾难,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为什么要做好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简述为什么要学习设计模式10-04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教学设计06-03
家庭装修为什么要请设计师06-03
谈一谈你为什么要参与教学研究课题10-18
游戏特效设计要学什么06-08
美国留学费用要做好规划09-10
要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10-22
为什么要刻苦学习09-20
为什么要发展核电09-30
加拿大留学申请要做好选择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