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3 教学反思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Unit 3 教学反思(精选13篇)

Unit 3 教学反思 篇1

Unit3教学反思

这个星期把Unit3结束了,觉得上地有点急,第三单元的单词应该说是在比较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把pineapple,watermelon能记住是很难的,他们刚刚把26个字母掌握了,有些学生字母掌握地还不是很熟练,那么背这么长的单词那么真的是难上加难了。单词主要是两节课上完。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把apple,orange,pear,banana新授完,这些单词学生掌握地还是不错的,默写的时候基本上能默全对。但上第二课的时候,在新授watermelon,pineapple,peach,mango的时候,学生学单词的热情就大打折扣了,特别在新授单词watermelon的`时候,拼单词也成了问题。

三年级的孩子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兴趣还是起到关键的作用。如果一本正经地单词讲授完的话,老师上地口干舌燥,但学生掌握的程度也不是很理想。因此,我急忙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小的技巧,应该把apple和pineapple放在一起新授。pineapple是由pine和apple组成的。学生在掌握了apple的情况下那么掌握pineapple也就不难了。在讲授watermelon的时候,把它拆分为water和melon,water在二年级的时候他们已经学过,背起来就相对比较轻松点。melon虽然没有学过,但单词比较短,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此,在这样的教导下,学生掌握地还是不错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能学好英语给了较大的鼓励。这么长的单词都能够背下来,还有什么不能背的。

Unit 3 教学反思 篇2

这是本学期英语研究课的第一次试讲,我选择了课堂纪律最好的一个班。这个班级不仅纪律不错,积极发言的人也多,虽然有的人回答问题不着调,但是表现出的那股对英语的热情着实让笔者肯定。“在这个比较活跃的班试讲, 效果一定不错”。带着这样的想法,笔者开始了她的第一次试讲。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一直表现得很出色,但是每当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句子操练的时候,总是时不时有学生不能完全按照老师所给的句子模式来进行问答对话,自己添字,漏词,每当这个时候,笔者都不急着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耐心的听学生说完。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小手越举越高,就连平时不发言的同学也纷纷举起了手……

二、案例描述

T: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today.We’ll learn “Unit3 What’s your job?”(板书)

T show the word“job”

T : I am a teacher.What ’ s your job?( 指向一生 )

S1 : I am student( 漏了一个“ a ”,语法有错 )

T:Good,you are a “student”(教师不急着纠错,而是在复述生的话时重音强调了“a ”)

T : I am a teacher.I am not a student.What ’ s your job?

S2 : I am a student.

(更多的学生急切地)S345:I am a student.

( 简短的句子,明了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来。 笔者没有刻意制止,而是通过自身的示范让学生自己体会。)

T:I am not a teacher.I am a cook(动作)

T:What’s my job?Use sentence“What’s your job?”to ask me,care about me.

S:What’s your job,Miss Zan.

T:I am a cook( 动作)

S跃跃欲试

S1:What’s your job?(job发音不对,只发了半个音。)

T : I am a cook ( 扮演厨师的摸样 ) , pay attention to “job” The pronounciaton is “j---o---b”(示范)

S1 say it again( 学生自主地又说了一次,这遍说对了。 )

T teach the sentence “ How old are you ? ”

Ss repeat

Ss say the sentence one by one提出问题,开展互动。)

( 四五个学生都在“I am 10/11” 年龄的前面加上a造成语法错误,但是学生已经能正确的说出句子结构,笔者注意到在大部分的发音错误后学生都能及时给自己纠错。)

T give the sentence patterns,hope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sentences to make dialogues

Teacher writes the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 What ’ s your name?My name is … ?

“ How old are you?I am ……”

“What’s your job?I am a ……”

T:Come on!I’m sure you will make progress.(老师期许的目光无疑为学生增添了动力。)

T:Now time is up.Which group would like to give a report first?

T asks a pair of good students to try( 虽然这两名学生说得不流畅,并出现错误,但是笔者没有急忙纠正,而是耐心得听完后给出肯定,指出改进之处。)

三、案例反思

1.教师转变观念,强化口语训练。《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口语主动发展的要求有:能相互致以简单的问候、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反应,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就所熟悉的情况进行简短对话,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等。

2.善待口语错误,营造宽松氛围。犯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必然的现象,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常常会出现语言错误,这是正常的。有的人认为应该有错必纠,否则不正确的语言习惯一旦得到强化,会导致积重难返,甚至会激活更多的差错反应。但是多年的实践证明:有错必纠的做法对小学生乃至中学生在口语水平达到很该程度之前是没有什么帮助的,时时提醒他们在犯错,只会让他们产横畏惧心理, 进而不断地退缩。有些错误是语言学习中的必经阶段,语言教育学家杜雷说过:“不犯错误是学不会语言的”,“没有失误的言语并不等于正常的言语”。

Unit 3 教学反思 篇3

《2011版义务教育阶英语课程标准》一级目标要求学生们能说出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和动作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语动画,在学习中乐于模仿,敢于表达,对英语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并使学生对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C 部分的Story time,整体教学思路设计如下图: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动物为话题,重点是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通过设计的教学任务来训练Look at the… Its … It has…句型的使用。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认识小动物有紧密的联系,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动物的词汇。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故事课,通过听说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与动物有关的目标词汇及介绍动物的常用句型。

Part C部分是故事课教学,是在学习完AB 部分关于描述小动物体态特征的形容词thin, fat, tall, short…以及语句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语言基础上而进行的文本阅读。本故事通过两个主要人物Zoom和Zip比赛认识动物,重现了已学的部分动物单词和形容词,并拓展了新的动物单词lion, fox, wolf, zebra, gorilla and horse.以及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目的是想通过这样一个较为有意义的语篇,增加学生们语言的输入,使得学生逐步适应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情况:自然情况及学生的已知起点。

1.自然情况

本班学生总数40人,年龄在9-10岁左右。

约75%的学生当堂能接受新授课的内容,15%的学生需要课下向同伴请教才能理解新知识,还有10%的学生需要老师亲自指导才能理解新知识。英语学习习惯较好,能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可以达到约60%。根据以上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两层,A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课堂积极参与,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B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2. 已知起点

(1)话题方面:

本单元谈论的话题是动物。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动物介绍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

(2)知识方面:

学生此前已经学过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句型,具有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前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引导。

(3)技能方面:

多数学生能够熟练介绍自己身边的小动物,能在视听时抓住细节信息。

(4)态度方面:

多数学生喜爱并重视英语。

三、教学目标分析

经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认真分析,按照《2011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的本单元的教学总体目标为:

(一)语言技能目标

全体学生能够用本单元所学目标词汇及句型熟练并正确地用英语描述小动物的体貌特征。B级的学生能够介绍动物的名称。A级学生能够通过动物的体貌特征用英语进行描述与交流。

(二)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认真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主动认知与动物相关的语言知识和合作学习,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更加珍惜身边的动物,培养学生们的内省智能和逻辑表达能力。

在以上的总体教学目标指导下,可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方面:

1.语言知识目标

(1) 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动物类单词lion, tiger, fox, wolf, zebra, horse, gorilla, monkey.

(2) 学生能在图片、动作、老师的帮助下读懂故事的大意。

(3) 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

(4)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2. 语言技能目标

(1) 听:能听懂故事大意。

(2) 说:能利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与同伴进行交流,介绍小动物。能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3) 读:能读懂故事,并从故事中快速找到相关信息。

(4) 演:能为故事配音。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4. 文化意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象征性动物。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有关动物的词汇;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以及使用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二)教学难点

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五、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1. Free talk

设计意图:师生间的日常会话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做好课前预热。

2. Lets chant(播放三年级上册第39页的歌谣)

文本如下:

Look at the cat, it is fat.

Look at the pig, it is big.

Look at the dog, its on the log.

Look at the duck, its in the truck.

Look at the bear, its on the pear.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三年级上册以动物为主题的歌谣导入,为学生复习部分动物的名称以及本单元学习的形容词fat, big和语句Look at…,歌谣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将已学知识进行复习。

3. Puzzle

为学生们讲述“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从而引出单词apple, nine, ice, milk, arm, leg,并让学生们根据图片所代表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核心词:animal。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的“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使这些单词能具备故事间的相互联系。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猜谜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将其六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新单词”animal。 核心词的引出,使师生之间拥有交际的话题: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Step 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

1. 目标词汇的引入

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类名称。笔者预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如:cat, dog, duck, monkey等,不能说出本课的目标词汇,如:gorilla, lion, zebra等。学生可通过观看动画,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使学生逐步适应文本阅读,在语篇中学习新词汇。第二种情况是,B类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A类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够说出故事中部分动物名称,此时要抓住学生自己所构建的文本信息,对新单词先行输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说出所认知的动物名称,和学生共同建构本课的文本信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直接呈现新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在必要时予以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们回答完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小动物的名称之后,老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为学生们表演其它动物来补充学生们的答案。根据师生的“合作”,数一数所知的所有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语句:I know all the animals.

设计意图:将小动物的名称呈现于黑板上,并带领学生一同数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出故事中的目标语句:I know all the animals!

2.真实情境的创设,对已知语言进行有效复习

为学生们创设了真实的情境:The animals live in a zoo.并用神奇的魔法,将其动物园的大门打开,出现了小动物panda, elephant和bear.并要求学生们用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Look at the… Its … It has…对动物们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帮助学生们复习第三单元已学的语言知识,并为”故事中”的学习做好铺垫。

3. 故事主要人物的巧妙引入

巧妙利用最后一只bear的出现,将“动物”转变成了故事中的人物“Zoom”,开始“故事中”的教学。

设计意图:由动物bear引出Zoom,再由Zoom引出Story time,这样的设计很轻松的由“故事前”过渡到了“故事中”。而此时,词汇输入还未完成,还有待于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发现。

4. 故事文本的呈现

接下来与故事文本进行链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观看故事的动画,使学生们从视、听、想等多角度对故事的内容进行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第三个问题的呈现: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1)问题的呈现

Question: How many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e story? (Except Zoom and Zip)

(2)观看动画,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次观看动画,使学生们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先提出问题,能使学生们更积极的熟悉故事内容,进行思考。

(3)问题的升华

Does Zoom know all the animals?

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

(4)再观动画,完成目标词汇的输入

让学生们带着第二个问题,再次观看故事动画,并由此问题的呈现,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给学生们功能性语言的使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帮助学生熟悉小动物的名称,并在适当时运用句型:Its … It has …来帮助学生熟悉动物的体态特征,在形貌相似的动物之间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做动作,如:Act like a gorilla. /Act like a monkey…

设计意图:此部分的设计突出了英语课堂的特色,让学生们愿说、敢说、并有内容可说。给学生足够语言可发展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Step3. Practice

1. 认读单词比赛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为了提高他们的词汇认读能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想象力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或游戏,帮助学生提高单词的认读能力。于是笔者运用TPR全身反应法,设计了“认读单词”比赛的环节,此环节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加深对故事中出现的八种动物单词的记忆。激烈的音乐,从听觉上调动了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的热情;快速出现的动物图片,在视觉上激发孩子们积极思考和迅速认读单词的兴趣。通过比赛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 跟读、模仿

设计意图:在故事文本的处理上,笔者进行了听说、模仿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听力输入,和语言的输出,并巧妙地发挥了点读笔的作用,方便了学生的跟读、模仿,并及时强化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使我的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3. 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故事文本的三次听说、模仿,实现让学生对照板书进行语言的输出,复述故事的内容。在看文字进行语言的输出后, 对学生们的能力进行了强化性的训练,看图片复述故事,和看无声的动画进行配音。这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使学生在听说训练后,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Step 4. Production

Group Work

学生对故事文本内容进行了几次输入与输出之后,为了使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与同伴进行交流,笔者设计了Group work的小组活动环节。活动中,主要以六人一小组为单位,运用老师给提供的动物玩具,和所提示的本单元和故事中的主要目标语言进行组内交流,活动时间大约为4—5分钟。活动中,采用轮流扮演B同学的角色,与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介绍并描述小动物。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能够给予学生们充分发挥语言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们与同伴进行合作的能力,体现出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Step 5. Extension

Good to know & Homework

设计意图:学生们已经了解并简单运用了所学的目标词汇和句型,接着通过我对教材的整合,将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kangaroo, eagle, beaver, panda等动物所属的国家放置Good to know部分,使其在动物教学单元更能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们爱护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最后,通过作业的布置,培养了学生们用英语表演小故事和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评价内容

1.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以完成不同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在真实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节课活动设计层次清晰,语言讲解重难点突出。

2.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根据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所检验到的学生学习效果是:通过练习,95%的学生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故事中的动物类单词;80%的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100%的学生能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75%的学生能够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二)评价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1. 口头表扬

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给学生以口头表扬。在口头表扬时要注意语言的丰富性:Cool! Great! Super! Wonderful! So brave……这些简单的语句无不鼓励着学生树立自信。

2. 体态语言

评价并非一定要通过语言。通过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就可以传达对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成就感和愉悦感。

3. 奖励制度

在教学中设立一些奖励制度作为评价的方式,把表现出色的学生名字写到圣诞树上;给合作默契的小组贴上小星星;给进步飞快的学生敲上一个笑脸……以丰富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

4. 小组评价

八上Unit3教学反思 篇4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的第二课时,是一节阅读课。本节课主要是围绕friends这一话题展开各种教学活动,重点学习比较级的知识,以及目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我将本课时分为warming-up,before-reading,while-reading,after-reading,summary五个步骤来进行教学;把课文中2a,2e的内容加以改动,作为该阅读课的导入部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了解话题,为下面的阅读做好准备。在阅读部分,对课文挖掘得很深,有扫读、跳读和细读三部分,所设计的问题也很细,学生通过这几个步骤的阅读,可以达到复述课文的要求。精读部分是重点,活动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地将任务分成若干部分,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材料。最后在after-reading环节,学生通过仿写,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目标语言,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和自己的朋友与文中的人物作比较,获得实际的体验,能够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about friends.通过音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引出本课时的话题。

Step 2 Before reading(Work on 2a&2e)活动1:Play a guessing game about the teacher and her friend.以老师和她的朋友为例,提供语言交际的背景和内容,让学生复习比较级的相关知识点,并通过展示实物和生动形象肢体语言学习一些生词,为阅读环节扫除词汇障碍。同时,这一活动引出活动2,Discuss: Should friends be the same or different? 的讨论,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充分了解话题,环环相扣,层层铺垫,从而导入阅读部分,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Step 3 While reading(Work on 2b)第一遍扫读(skimming),浏览文章,阅读首尾句,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所要涉及的问题。第二遍跳读(scanning),让学生很快能抓住中心句,获得特定的信息,完成“match their opinions about friends and find each of their friend’s name”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对生词作出猜测,以提高自学新单词的能力。第三遍细读(close-reading),在对全文有个整体印象的前提下,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的深入细致的阅读,要求了解各段落的主要意思和文章的细节,并完成“fill in the charts one by one”的任务。此环节设计了三个有关文章细节内容的表格,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阅读各段落,然后填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Step 4 After reading(Work on 2d)在读后设计写作活动,Compare: How do you and your friends compare with the people in the article? Then use the two structures to write five sentences and read aloud to the class.给出例子,点拨所用句式,让学生运用阅读中新学的词汇和句型写句子。根据文章内容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话可写,有助于学生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写作的活动,实现从语言的输入语言的输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Step 5 Summary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重点,提出希望和要求。

三、教学反思

1、本课的话题与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在歌曲中进入英语课堂,创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通过展示实物和肢体语言学习生词,生动形象;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筛选,使内容充实丰富而不繁琐。

2、在英语课堂中尽力用英语去教英语,创造良好英语学习氛围。我在平时上课注重多说多练,所以这节课上我能用英语熟练的表达,导致部分口语运用的准确性欠佳。还有,上课的时候我习惯用“Do you agree?”,“Yes, good.”,“Any more?”等课堂用语,具有实效性的评价却是很少。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有想法但口头表达困难。在今后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自己要努力改正这些缺点,争取更大的提高;还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害羞心理,大胆开口,创造更多训练英语口语的机会。

3、阅读课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无聊,难度大,耗费时间长。本节课虽然在规定时间内讲完,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导入,读前,读中等部分的活动设计合理有效,内容丰富,练习充分。但是,读后活动显得简单,占用时间少,未能及时完成写作。通过本堂课的探索,我发现恰当地将各种阅读技巧结合于各个学生活动之中,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领会了各种阅读技巧。如果教师能明确阅读策略,阅读技巧的训练效果可能会更好。

4、重难点处理:本节课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阅读训练等形式反复操练重点句型,巩固所学知识,实现对目标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训练了阅读技巧和策略,提高阅读能力。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详细解释一些知识点。

5、合作学习:学生乐于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积极参与小组对话或活动,相互交流,互帮互助,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更好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从教学实践来看,效果可以,但是个别学困生学习意识不强,不能抓住要点进行有效合作,教师要进行提示性讲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师生互动较多,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如果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能使小组活动效率更高,加强团体凝聚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6、任务型教学法:首先,任务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度要适中,类型多样,与教学目标一致,既训练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又加强了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练习。其次,读前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求和重点,让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地阅读,在不断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技能,提高能力。通过上课来看,学生对于读的任务较有信心,基本能读懂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并完成理解练习,但还不太善于在读后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在实现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简单示范,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Unit 3 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选自牛津英语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Let’s talk,主要学习用there be 句型描述房间里有什么东西,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难度较大,对于没有讲过Let’s talk的我来说也是个新的尝试,但总体来说学生掌握的还不错,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在本节课中,我首先通过一首If you are happy 的歌曲活跃课堂气氛,接着用“火眼金睛”的游戏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关于房间的7个单词,学生在此环节兴致较高,比单纯复习单词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因此学生也更加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来。随后我拿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房间模型,告诉学生“This is my room”,问:“What can you see in my room?”学生用“I can see a …in the room”。不仅复习了旧单词,也很自然引出 “There is a…in my room”,并告知学生there be 句型用于描述物体的存在,接着幻灯片呈现学过的单词图片,用开火车的游戏操练There is a…in my room。在引入there are 句型时,我采用了两幅图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清晰明了地知道there is 和there are 分别用于描述单数和复数的物体,再通过比较不同数量的相同图片进行操练,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两个句型。在学生理解there be 句型后,开始看Let’s talk动画,并回答问题,然后让学生用there be句型描述May的房间。在熟练掌握Let’s talk的内容后,让学生拿出自己房间的`图片并介绍给自己的同桌,随后找几组同学台上展示。最后用Let’s do 的小测试检测学生对there is 和there are的掌握程度。

Unit 3 教学反思 篇6

耒阳市第九中学

刘志雄

这堂课我一直用信息技术贯穿全过程,首先PPT的制作,然后到多媒体教室上课,里面运用到了音频、动画视频和图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在新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我比较成功、顺利地实施了本课的教学。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感叹句的两种方式,并通过谈论音乐会比较自如运用了be going to 句型来描述将要发生的事情,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2.备课时,我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比如,通过呈现学生喜爱的明星照片导入“同一首歌走进福安”演唱会,极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3.通过任务型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课中,我设计了制作海报这一目的明确的教学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此外任务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内,因此我还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完成制订海报的任务,将任务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4.充分运用和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使本课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如对乐器的展现,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语言教学变得趣味化。

5.但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并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调动了大部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而另有一些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很少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个别学生合作不主动,而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学习困难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到每个合作小组成员的合理编排,又要注意到自己教学内容的设计、话题的趣味性以及如何把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的调动起来。

Unit 3 教学反思 篇7

词汇是构建语言的材料,是学好语言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1)明确指出,初中毕业生要学会使用1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因此,词汇就成了初中生学习英语的难点。

《Go for it》教材中的词汇量大,其复现率却不高, 因而,如何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应是每个教师面对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有效性?是笔者进行词汇教学设计时反复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Go for it!(旧版)七年级下册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中第一课时的内容,把教材中大部分生词串联起来,并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词汇教学的尝试。

二、词汇教学策略

Why do you like koalas?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描述动物并谈论自己的喜好,在分析这一课的生词时,笔者认识到本课的词汇主要是各种动物的名称及描述动物外表及特性的形容词,如何将这些不同类的生词教给学生,同时又让学生学会运用“I want to see..., be- cause they’re cute/...”的句型来谈论他们喜好的动物, 始终是笔者备课过程中考虑的问题。

1. 在导入中,激活学生原有词汇

在上课伊始,笔者播放了《迪士尼神奇英语》中的Our Animal Friend短片,播放之后问学生“What ani- mals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在新课教学之前播放音乐,既有利于营造轻松活泼的课棠氛围,又能激活学生原有的关于动物类单词的知识储备,此时,本短片中有的几句歌词“I love animals, they love me. Everybody loves animals”可以对学生进行隐性的情感教育——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学生听到这首节奏明快活泼的歌曲时,都很喜欢, 并能很快说出短片中出现的绝大多数动物,从而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2. 在游戏中,学习掌握词汇

(1)Guessing Game

笔者采用听单词猜测动物的游戏,教学本课中动物名称的生词tiger、elephant、panda、lion、koala、dolphin、 penguin、giraffe。先播放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是哪种动物的叫声,猜对后再呈现该动物的图片,最后教授单词的拼写。

低年级学生,都十分喜欢猜测的游戏,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而图示法能形象直观地呈现生词所表达的含义,适合于名词类词汇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一目了解地理解生词。

学生大都积极地参与到听音猜动物的游戏中来,只是有些动物的声音没有听过,比较难猜,在游戏结束时, 许多学生仍意犹未尽。

(2)Bingbo game

在进行游戏之前,笔者先简单介绍游戏规则:学生所给的三行三格的框内任意填写自己知道的表示动物的单词,在完成后,教师随意说出几个学生已学的动物名称,学生听到后在自己的表格中打“×”,当“×”在横线、 竖线或斜线的方向上成一线后,学生便可喊“Bingbo!”

Bingbo是国外课堂上经常使用的学习词汇的的方法。笔者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方式,使学生迅速掌握词汇的音和形,同时也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学会使用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复习词汇

通过该游戏,学生都能写出这节课刚学过的生词, 但课外的词汇较少出现,同时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游戏有点不适应,因而活动进行的时间稍长。

3. 在语境中,理解操练词汇

提供微型语境,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汇的能力,在课件的辅助下,呈现动物园门口的导游图,向学生说明“Now we’re outside the Zoo. Do you want to vis- it the Zoo?”“I want to see the pandas, because...”在几个学生回答之后,完成书中Section A1的听力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语境来猜测其他同学要看哪些动物。

语境这一概念最初是由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uwski)于1923年提出的,他将语境分为两类, 即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情景语境是指语篇产生时周围的情况,事件的起因,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及方式等,在情景中进行词汇教学,就是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语境,为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识记词汇和正确运用语言提供生动的实例。在句子这类微型语境中,学生能较好地推断出这些形容词的含义,并且提供了这些生词运用的例子。

学生能很快且准确地猜出其他同学要去看什么动物,可见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这些生词的含义。

4. 创设对话情景,操练所学词汇

在课件的辅助下,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走进” 动物园,并提议学生两人一组去参观动物,并让他们二人一组自由谈论他们要去看什么动物及原因。教师用话语创设出准确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操练新词汇、掌握新词汇。由此,学生的活动也显得不再那么机械了,其兴趣也更浓了,同时对话的内容也更为自由,灵活多变了。

5. 在任务中运用巩固词汇

呈现6幅包含刚学的6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任选其中一幅图,用3句话描述图片中的动物,接着让一名学生描述某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学生猜测。

看图说话,是中考口语题中常见的题型,它是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词汇的很好方式,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此外谜语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词汇。

在理解了生词,并大量操练的情况下,学生能很容易地运用所学词汇来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且能进行一定的发挥,以下为学生的看图说话:“I can see a ko- ala. In the picture it is very small and cute. It is eat- ing leaves in the tree now. I like dolphin very much because they’re kind of smart. Look, the dolphin is playing with the ball now. It lives on land or in the water. It moves very slowly. It can live for a long time (tortoise). It has a long and big tail. It lives in the trees. It likes eating nuts (squirrel).

三、反思

Unit 3 教学反思 篇8

本节课时我是围绕服饰穿着进行教学的,重点是几个下身穿的单词:pants shorts shoes jeans socks.并注意其复数,难点是It’s a …与They’re…的区别。下面是我的自我反思:

首先对课件不是很熟悉,导致课堂上的时间没有把握好。在复习上身穿的衣服几个单词时,我花了较长的时间,课件里不仅有展示,我还拿出课外画的几幅图再次复习并贴在黑板上。其实我的目的是在让学生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深深记到What’s this?It’s a…的句型,以便下面新知里出现了复数What are these?They’re…的句型,学生好容易接受些。新授中,我又用了太多的时间花在新单词及句型上,加上方法比较简单和单调,其实只要在这个步骤中,教授形式花样多些,估计学生掌握得更好。因这两个环节我占用了30分钟左右,后面Let’s chant等部分都是一晃而过,没有好好地说与唱,而学生最喜欢的游戏部分也只能是快速结束。本节课虽是多媒体授课,学生的气氛还不是很浓,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没有起到主导作用。总之,这堂课我深感不满与失败,以后多向各位英语老师学习,取取经。

Unit 3 教学反思 篇9

闽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

Unit3 Food Part A

【设计理念】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实践,加强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要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英语新课程理念还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受教育的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为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达到的,课堂中出现的教学任务及活动都应该基于学生实际,营造轻松适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愉快自信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处于三年级下册的孩子,他们刚刚接触英语学习半年,对英语感兴趣。本课的内容跟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食物及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喜好。学生对与自己相关的事情特别感兴趣,因此设计的教学活动既要生动有趣又要贴近生活,以引导学生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把本单元的内容用于日常生活。【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闽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其特点为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完成有实际目的的语言任务。本课为第三单元第一部分,以食物为话题,谈论喜好。所涉及的单词及表达法实用性很强,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单词:like, rice和hamburger, 并懂得运用;

学习句型:I like...2、技能目标:能听懂并说出所学食物的名称;

能使用I like...句型来表达自己的喜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交流个人喜好,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并掌握单词:rice, hamburger, like.2、能准确使用I like...表达喜好。【教学难点】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及可数名词单复数的正确区分及使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单词图片、课文动画等。【教学流程】

Step 1

Warming up1、Greetings.2、Sing the song “Happy Birthday to You!”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师生对话及歌曲演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入英语课堂,并由歌曲自然导入到新知识的学习。Step2 Lead-in and review

1、复习所学过的食物的名词(分单复数呈现)。

2、揭示并板书课题:Unit3 Food Part A 呈现Mimi图片,教师指着图片说:“This is my friend, Mimi.Today is Mimi’s birthday.Let’s say “Happy birthday!” to Mimi.Now, let’s go to Mimi’s birthday party.(呈现食物图片)Wow, so much food.”

【设计意图】由歌曲自然引入到Mimi的生日派对,从而复习所学的食物名词,结合食物图片很自然地引出课题Food, 直观易懂。Step3 Presentation

(一)单词及句型教学

1、教学like及I like...复习食物环节时教师开始渗入“I like..”句型,如:教师边比动作边说“apple, apple, I like apples.”让学生初步感知like的意思,教学并板书I like。

2、教学rice, hamburger。

呈现新单词图片和卡片,用升降调、大小声等方式操练,并在单词教学中带入I like...句型,如:rice, rice, I like rice.做到词句不分家。

3、讲解不可数名词及可数名词的单复数,并通过“帮单词宝宝找房子”环节进行巩固。

4、巩固新单词:游戏---快速抢答(教师出示单词图片,学生快速反应);小组chant比赛(Rice,rice, I like rice…)

(二)课文教学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理解课文大意。

1、翻开课文,教师提出:Who comes to Mimi’s birthday party?

2、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看书,回答老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What do they like?

3、请同学们跟读课文动画两遍,然后全班齐读。

4、角色朗读。

5、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17页的Look and say: Draw a smiling face under the food you like and say “I like...”.【设计意图】利用直观教具循序渐进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新词汇和句型,并让学生词不离句,词句并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Step 4 Extention 综合活动:模仿Mimi介绍自己

Hello.My name is...I’m...(年龄)I like...(食物、动物、文具、颜色等)【设计意图】

通过此活动再次操练本课的重点句型“I like...”,并结合所学过的内容,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在前面知识输入的基础下进行输出练习。Step 5 Homework

Unit 3 教学反思 篇10

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笔者通过不断探索,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笔者试以牛津英语9A《Unit3 Teenage problems》阅读课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阅读活动的设计理念。

一、读前活动——激发阅读文本兴趣

读前活动是阅读的蓄势,旨在激活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适当帮助学生扫除部分生词的障碍。因此,笔者用下面的一段话作为开场白: Everybody hasproblems.My problem is that as a teacher,I have a lot of workto do every day.In order to finish all the work,I sometimes haveto go to bed very late.As a result,I feel very tired.Do you haveany problem ? What is it? 笔者创设语言情境从自身的问题谈起,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问题,从而很自然地导入课题。然后通过谈论自己儿子的问题,再一次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语言情境中感悟have no choice but to do something,stay uplate,imagine,strict等生词、短语的意思,同时标注英文释义,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二、读中活动——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读中活动旨在培养学生预测文本的能力、通过略读了解主要观点的能力和通过找读、研读等把握细节的能力。

第一个活动,笔者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呈现如下两个问题、两组图片,1.Who wrote these two letters ? 2.Look at thepictures and guess what Millie’s / Simon’s problem is.学生在问题和图片的引导下很顺利地通过了预测。

很多学生阅读浮光掠影,失之仓促,针对这种现象,为了引导学生深度进入文本,笔者接下来围绕两封信设计了如下四个活动:1.读Miliie的信回答问题;2.读Simon的信完成表格;3.再读两封信,完成判断;4.完成书本B3练习。

这四个活动要求学生用找读的方式阅读,旨在培养学生把握文本细节的能力,活动形式多样化、层次化,不断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读后活动——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如果说读前、读中活动是一个语言输入的过程,那么读后活动就是语言输出的过程。因为有了前面活动的层层铺垫,读后活动进行自然,水到渠成。

笔者设计的第一个读后活动如下:If you are SigmundFriend,can you give Millie or Simon some advice ? 同时提供如下支架语言,帮助学生降低表达难度。

Millie,you said you have …every day.You often have to ….You hardly have any spare time for ….like….You can’t imagine

I think you are a Grade 9 student now.You should…

Simon,you said you are crazy …You often stay out late to…You think your parents are so …because they don’t …to playoutside.You believe it is important to…

I think you are a Grade 9 student now.You should…

这个活动有两个作用,一是帮助学生复述课文,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笔者设计的第二个读后活动如下: Here is an email froma youth worker’s website.Read and fill in the blanks.

Hi,my name is Sally.I live with my family in a small town.My parents are too s_____with me.For e____when I talkon the p____for over five minutes,they always tell me to s____ I like talking on the phone because I am not a_______ogo out with my friends.It’s my only c_____ to communicatewith them.And I only talk to my best friends.

The caller’s number is s________ on the phone,so myparents can always tell who is calling me.I w____ why theydon’t let me talk to my friends on the phone.I feel l_______ .I need friends.Can you offer me some v_________advice ?

这个活动旨在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拓展知识,同时又提供了一篇相关文章,为完成课后的作业提供更多的范本。这样的课堂,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篇阅读,更是举一反三的能力。

Unit 3 教学反思 篇11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Unit 3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谈论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了解音乐知识和谈论周末活动展开的。第一话题 I love collecting stamps.的核心内容是谈论业余爱好。让学生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包括以前的和现在的业余生活,通过二者的对比,引出本话题的主要语法used to。由于这一话题与学生的生活贴近,能较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鼓励学生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总目标的具体描述和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结合第三单元第一话题的教材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细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大方面:

知识目标: 谈论个人的兴趣与爱好。学会表达自己喜欢和不喜欢做的事。熟练使用不同句式谈论爱好,如:l like/love/I enjoy/ I prefer/ I am fond of/ I am interested in …掌握used to 句式的变化,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力目标: 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语言技能,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表达和组织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及良好的兴趣爱好和对生活、未来的一种积极态度。在学习中敢于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大胆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使用谈论爱好的句式及used to 句型。

难点:如何把书中有关爱好的信息和同学谈论中有用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写出表达个人爱好方面的文章。二 学情分析

1.经过一年多的英语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正逐渐向读、写过渡,同时,学生们对英语学习还保持着较浓厚的兴趣。经过一年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2.本单元学情剖析:本课课型为综合课。主要采取任务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复习重点句型,以便学生能比较好地运用到写作中。三 教学策略:(1)开放式教学策略。以有限的课堂为载体,带学生进入广阔的知识天地。(2)兴趣激发策略。只有让学生真正有了参与的欲望,才能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3)任务型活动策略。在做中学,在做中练,在做中巩固往往有良好的效果。(4)循序渐进和尊重差异策略。由简到繁,由易及难,为有困难的学生搭好梯子,让有能力的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

学习策略:(1)培养学生有信心,热情地参与课堂上各种活动(2)合作学习,任务要求要明确。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讨论,学会倾听,学会评价。注意学习方法,及时提问并注意倾听他人意见。在小组合作中,学习他人之长处,学习沟通技巧。(3)课前或课后能作延伸学习。四 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同时辅助多媒体教学。用音乐,图片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 五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up 2’

Let the students enjoy the teacher’s photos ,then guess what’s the teacher’s hobby?

(设计说明: 由欣赏照片引入复习课的话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亲切感.)Step 2 Task 1(The first round)Talk about your own hobbies Get them to talk about their hobbies in groups.(some hints: I love/like…/I enjoy…/I prefer…

I am interested in…../I am fond of…)

(设计说明: 从复习本单元重点的句式入手,任务简单,可操作性强。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给他们留出谈论的时间,通过小组之间学生的合作形式帮助表达能力弱的同学。同时伴随小组竞赛,以闯关形式进行比赛。激发他们参与比赛、竞争的意识及用英语表达的能力。)Step 3 Task 2(The second round)Why do you have this hobby? Have them go on talking about why they have these hobbies in groups.They had better make up a short dialog.(设计说明:任务设计较前一个难度增大,不再仅是简单句式的练习,需要用英语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合作可增强信息的广度和深度。)Step 4 Task 3(The third round)Make a survey Let them collect their classmates’ information and give a report to the class.names Used to Now Reason A B C I(设计说明:此任务是前一个话题有引申和补充。同时又突出了本话题的另一个重要语法项目。即:used to 的练习和使用。小组合作可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Step 5 Task 4(The fourth round)Write five sentences Then let them check the work.Show it to the class.Names Hobbies and reasons Li Ming Listen to the rock music and it helps him relax Maria Collect dolls just for happiness Li Tao Read books and it can help him learn knowledge I

(设计说明:该项任务是本节复习课的升华部分,在前面几项任务中,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之后,来检测一下写的功底。夯实基础知识,加强语言的准确性。)板书设计:

Revision of Unit3 Topic 1 I like/love… Used to I enjoy… I prefer…

Hobbies I am interested in … now I am fond of …

Unit 3 教学反思 篇12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的预期目标要求:使学生能听说认读五个有关颜色的单词,会听指令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2、本节内容位于教材中的第三单元,处于整册教材的中间部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本节内容的核心话题是colour,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会听说认读相关颜色的单词、使他们学会分辨颜色,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热爱色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操。

学情分析

1、小学三年级第一次接触英语这一学科,由于英语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学生对这门新的课程充满好奇,想了解英语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也是学生从对英语的无知向求知发展的动力。

2,、交流、沟通或学习时,有一定困难,学生感到难于启齿,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始时绝对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有耐心,决不能让学生心中刚刚燃起的火苗被你的默然淹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听说认读有关颜色的单词:blue、yellow、green、red、purple.

技能目标:

让学生分辨色彩,感受生活。

情感目标:

通过游戏和歌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开口说英语的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色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听、说、认、读五个颜色单词

2.会说唱Let’sdo,并会听音做出相应的动作。

难点:“green”一词的字母组合“gr”的发音较难把握,要听清读准。

教学过程

1.Greeting.(课前热身)

T:Hello,boys and girls.

S: Hello,teacher.

T: How are you?How are you?

S: I’m fine,thank you.I’m fine,thank you!

2.Presentation——Let’s learn.

T:同学们喜欢画画吗?画画时我们会用到许多美丽的颜色,今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5种漂亮的颜色用英语是怎么说的。请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认真听老师的发音,再跟读,OK?

S: OK!

a.T: Now please look at the card .

(出示颜色卡片,先听,再跟读)

Can you show me something red?(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来回答)

b.用同样方法教”blue,green,yellow,red,purple”并出示单词卡再次讲授单词,学生适当跟读。

3.Practice

T:Let’s play a game. Tell me what colour is it? Ok?

S:OK!

T:What colour?

T:please put up your hands and tell me. What colour is it?

S:……

4.Produtiont(课外活动、拓展知识)

5.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Unit 3 教学反思 篇13

1.能初步听懂、会读、会拼写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ixteen, seventeen, eighteen, nineteen等单词。

2.能初步听懂、会说、会读、会运用本单元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What do you have?I have…/Can I…?

3.情感得到升华“Sharing brings happiness.”

教学过程:

Step1.Lead in

1.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How many boxes?” (两只老虎的配乐) 2.欣赏完歌曲后, 老师问:“How many boxes?”学生回答eighteen。

T:I have three boxes here. (老师拿出3个不同颜色的盒子) What’s in the blue box?Come here, touch and guess.先让学生摸并猜一猜, 然后数一数有多少个。Eleven rubbers.Thirteen stickers.Fourteen rulers.老师分别送一个给上来数的同学。

I am very happy to share things with you.老师告诉大家自己是分享俱乐部的成员, 大家把自己闲置下来的物品带到分享俱乐部, 给那些需要的同学。Look, this is my name card.Am I cool? (老师展示挂在胸前的证件) Do you want to join the club.告诉学生要加入分享俱乐部, 要完成3件事情。 (1) Learn to count. (2) Learn a story (3) Learn to share.

Step 2.Learn to count完成任务1

1.利用多媒体呈现分享俱乐部成员提供的cap图片, 请学生看图回答问题“How many caps?”。

S1:Fifteen.

用PPT呈现另外又有同学捐献了cap, 一顶一顶的增加, 同时问学生:“How many caps?”请学生一起数1~19.

2.让学生总结13~19的特点。

让学生看这些单词的共同点是什么, 发现“十几”的规律。

除了eleven, twelve, thirteen, fifteen, eighteen为特殊形式外, fourteen, sixteen, seventeen, nineteen都是由个位数+teen构成。

Step 3.Learn a story完成任务2

T:You have learned to count.Now let’s learn a story about numbers.

1.观察图片, 说说信息。

T:Look at the pictures.Who are they?Where are they?

S:They are Mike, Helen, Liu Tao and Yang Ling.They are at Mike and Helen’s home.

2.无声动画, 视觉领先。

看完无声动画后, 给出图片帮助, 让学生来数一数共有多少玩具车, 和贴纸。

S:Thirteen cars.Fifteen stickers.

3.发挥想象, 预测对话。

T: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ry to guess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Mike is pointing at his toy cars.What does he say?

S:Look at my toy cars./I have many toy cars./Look here…

T:Great!Excellent.Look at Liu Tao, He’s surprised.What does he say?

S:How nice!/Great.How many toy cars do you have?/So many toy cars!

T:How many?Ss:Thirteen.

在学生看完一遍无声动画, 对故事内容有了一个视觉印象后, 在此基础上, 让他们一幅幅地看着图画, 自己观察图画, 猜测他们的谈话内容。学生的答案可以与书中一样, 正是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顺势引导学生说说Yang Ling和Helen的感受, 渗透情感教育, 让学生理解分享可以带来快乐。

4.有声动画, 还原课文。

T:You did a great job in guessing their dialogues.This time let’s watch the cartoon carefully to see what they are saying indeed.

【设计意图:在学生进行充分的猜测之后, 让他们观看有声音的动画, 这种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记忆, 方便学生理解课文。】

5.跟读故事, 注意语音。

6.集体朗读, 注意感情。

7.表演对话, 操练巩固。

分角色表演对话, 老师和3名优秀的学生先做示范, 学生4人一组练习后再表演对话。

8.根据板书, 复述课文。

Step 4.Learn to share完成任务3

1.让学生总结询问数量和索要某物时的句型。

T:What can we say when we want to know the numbers?S:How many…?

T:What can we say when we want others to share?

S:Can I have a look?/Can I have one?/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one?…

2.拿出自己所带物品, 编对话, 老师先和一位优秀的同学编对话, 做示范。

3.学生两人一组, 拿出自己所带的物品, 根据投影上的句子提示, 与同桌编对话。

【设计意图:在学完课文之后, 设计任务3, 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知识的平台, 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对话中, 分享自己的物品, 让他们感受到分享带来的乐趣。】

Step 5.Checkout time

T:Boys and girls, let’s have a look at the 3 tasks again.How do you finish them?Most of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Congratulations!You can join the Sharing Club.Please remember that“Sharing brings happiness.”

Step 6.Homework

1.向爸爸妈妈介绍“Share Star”。

上一篇: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局长下一篇: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