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电影观后感600字作文(精选10篇)
虽然号称“八百”其实守卫四行仓库的不到四百人左右,为了迷惑敌人,他们向外放出的消息是八百人。因为此时会战结束后的大部分部队正在撤退,因此,他们在这里的战斗注定是没有任何援助的,这是一个死局。谢晋元曾告诉部下:“本军所奉的命令就是要死守四行仓库,与最后阵地共存亡。所以这个四行仓库就是我们四百多人的坟墓,我们全都要战死在这里。我们中间只要还有一个人在,就要坚守阵地,和敌人拼死战斗到底!”。
战士们敢于为国捐躯的英勇精神令我感动,如预期中的,《八佰》中的确不乏“燃”点、“泪”点,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激烈壮烈的想象,但是这种填补因为审慎而让我刚看完时甚至微微有点不满足,觉得导演在对这场战役的正面褒扬也即“热血”的叙事上稍显吝啬,让人看到了更多热血之外的多角度审视。然而回头细想时,又恰好是这些多角度的审视让战役更加真实和耐人寻味。
绑紧点儿
四行仓库外,战火喧天,日军将坚固的盾牌高高地举在头上,一路闯到了仓库的围墙,在盾牌的掩护下作文,日军开始疯狂地砸起了墙。“队长!日本人的盾太厚了,子弹打不穿!”陈树生在心里暗暗地咒骂了一声,回身拿起几包炸药“娘!孩儿不孝!”说着便冲着奔向窗户,失去了遮挡,他的身体完完全全地暴露在了敌人的火力下,子弹射穿了他的身体,可是他却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早已抱有必死的决心了。他奋力一跃,紧紧抱着炸药,带着自己伤痕累累的身体,撞开了日军的铁盾,伴随着陈树生的一声怒吼,炸药火光冲天。像是早就商量好了似的,战士们一个接一个拿起炸药包,一个山东兵抱着一大捆炸药跑到一个小战士面前笑着对他说:“孩子,绑紧点儿。”日军退去了,这是由无数战士们的牺牲换来的。试问这样的场景谁能不泪目。
升旗
坚守四行仓库的第三天早晨,团长,对着四百多名身负重伤的战士们说道:“战士们!昨夜河对岸的租界为我们送来了一面旗帜,你们说,我们是升还是不升?”“升!”战士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团长谢晋元看着他们,心中感慨万分:升起军旗便是对日本人极大的挑衅,这会使本就十分困难的防守难上加难。
众人来到楼顶,看着军旗缓缓升上天空民,那是一种无声的呐喊,那是对罪恶的侵略者的藐视,是对英勇抵抗者的赞扬!然而好景不长,日军显然无法忍受这种行为,派来了一架飞机来轰炸,楼顶的战士们立刻进行隐蔽并开始防御,可随着一声巨响,旗杆断了,就在军旗即将倒下落地之际,一名士兵冲了上去双手紧紧地撑着旗杆,可飞机很快就射穿了他的身体。还没完!无数的士兵用自己的身体抵住了旗杆,直到飞机被击落,战士们的心脏不再跳动。
冲桥
坚守四行仓库的第四天傍晚,一纸“总裁手令”使战斗提前结束,所有的战士被命令于当夜全部撤退至租界。信号灯亮了,战士们开始分组过桥,敌人罪恶的子弹疯狂地舔舐着战士们的鲜血“不要恋战!一口气冲过去!“可是情况并不明朗,战士们用尽全身力气向前奔去却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地上,还没有倒下的战士不顾自己安危,拼尽全力想将受伤的队友拉入安全区。“活着就是胜利!”谢晋元拖着自己满目疮疾的躯体,扯着沙哑的嗓子吼道:“我们的民族病了,只有我们才能治好它,才能鼓舞我们背后四万万国人的心!”看到这一幕,我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震撼……
《八佰》这部电影讲述了1937年松沪会战期间,史称“八佰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其实四行仓库里并没有八百人,士兵们有的胆小如鼠、害怕战争;而有的身经百战,百炼成钢,加起来也就四百二十人。那他们又是怎样守住四行仓库的呢?当日军入侵时,他们浴血奋战,誓死坚守;当日军用工程车想攻破四行仓库时,壮士们一个个往自己身上绑好炸药,从被日军炸的洞里跳下去,摧毁工程车,9个人那鲜活的生命也就到此结束了;当日军派敌机来进攻时,壮士们冒着枪林弹雨舍身保卫国旗,就连尸体也迟迟没有倒下。这就是爱国的力量!八佰壮士们以阵亡9人伤20余人的代价守护了四行仓库四天四夜,并且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击毙日军200余人,阻止了日军近万人前进的道路。八佰壮士们,让我感受到了热爱祖国,不怕牺牲,勇于奉献,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八佰壮士努力拼搏的精神,在学习中,努力、勤奋、积极进取。
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阔国土,璀璨五千年华夏文明,数亿华夏生灵开始遭受日军大规模践踏与蹂躏。失陷的国土,逃难的贫民,溃败的军队困难时刻的开始。日本人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不是当时的中国不够强大,那么,日军也不敢来侵略我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从现在起,我们要发奋读书,让祖国更加强大,繁荣昌盛!
电影《八佰》讲述的是在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官兵——为增强气势对外称有800人,坚守闸北四行仓库
一座桥,两个世界,天堂和地狱。天堂是法租界,而地狱就是四行仓库。
在战斗中有勇敢的军人,也有懦弱的逃兵。
懦弱的逃兵其实并不懦弱,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他们有自己想念的家人,有自己心疼的孩子,有心仪的爱人,也有自己想要保护的人。在同伴受伤时即使面临着将死的险境,也会把同伴救出来,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蜕变。他们从一开始时战斗只想躲起来,一心只想逃跑的心到为了消灭敌机而牺牲,为同伴的撤退争取时间,这都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觉醒。
勇敢的战士是人们所欢呼的,那为了抵挡敌人攻击而在自己身上绑炸弹的军人,为了营救战友而受伤牺牲的军人,是你们的精神使得在法租界的人们得到了觉悟,使他们有了战死也要连接电话线、也要送国旗的决心,战士们也没有辜负他们的牺牲,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支起了那一次又一次倒下的国旗,击退了一次又一次的敌人。
在接到撤退的命令时,即使不情愿,也抱着只要有一个人活下去荣誉就还在的决心,这不是认输,相反,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胜利,他们向法租界的人们传递了为国家牺牲的精神,在战士们倒下的时候,无数人们伸出了自己的手,那是一堵手墙,是扶起中国的手墙。
上个星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了电影《八佰》。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让我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战士的铮铮铁骨,以及保家卫国的斗志。
电影中有很多让我感动流泪的片段:日军用炸弹爆破楼基的时候,机枪连的战士一个接一个的捆着手榴弹跳下楼,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砸开日军的盾牌防护,用自爆的方式挫败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到啊!而壮士们用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与满腔热血反击,不惜同归于尽也要保护阵地。正如剧中所说的: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为!
下午,宫先生说去看电影吧。一拍即合。小区对面就是影院,疫情以来,一直关闭着,直到最近才开。
在猫眼上订了票,90元两张,是深圳的行情价。在电影院楼下的奶茶店里买奶茶时,看到有优惠的电影票卖,只要 15元一张,有效期到9月底。毫不犹豫买了两张,已经买的票不能退,留着,什么时候想看了就过来看吧。
选的电影当然是最近才上映,口碑好到炸的《八佰》。路上宫先生科普了一下,说这是真实的故事,讲的是1937年国军八十八师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事件。我对战争和历史没有太多研究,就当故事听了。
电影很长,跟之前的抗日神剧,在基调上就不一样。我知道战争是残酷的,但看到现在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在那个时候被炸得只剩下租界一块正常的地方时,也不免震惊。影片拍得很真实,最感人的地方当然是以陈树生为首的几个士兵,身绑炸药,从楼上一跃而下,用人肉炸弹粉碎了日军的铁甲攻击。我承认我泪点低,看到这里时,我泣不成声,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想想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少个陈树生拼了命换来的啊。
电影中有一匹白马,我一开始不知道这匹马的意义。在枪林弹雨之中,一匹血肉之躯的大白马的出现,似乎与环境有点格格不入。看到后来,才明白,这匹白马的存在,就是中国人民抵抗外敌侵入的精气神的象征。它在租界对面,四行仓库外的马路上,撒野狂奔的样子,代表的就是中国人民对自由的象往。当然,这只是我的理解。
影片全场用苏州河两岸的景象做对比,一边是被炸得只剩下断壁残垣的战场,和只有 800战士坚守的四行仓库,一边是歌舞升平的各国租界。上空还有全世界各国的观察人员在看着这场守卫战。那时候的中国,国力薄弱,在联合国孤立无援。本来这场抵抗是为了争取在联合国会议上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反日本侵略的支持,当时的中国外交官顾维钧已经到了比利时,但是各国却借故拖延了会议时间。最后,国民党政府只能寻求英租界的庇护,让800战士中剩下的人进入英租界。这场战争就算结束了,上海沦陷。
所以,弱国无外交。什么时候都需要自己强,在国际上才有话语权。当时在租界的中国人,看似一个个都在看着戏,其实大家都在关注着这场战争:自愿请战,把电话线拉到四行仓库的刀子,光荣的完成了任务,却没能活着回去;献出国民党旗和捐出吗啡的赌场老板蓉姐;一直关注着战争,最后忍无可忍扛着枪打向对岸日本兵的教授……
人人都向往和平,尤其是平民老百姓。影片里,欧豪饰演的端午,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小年轻,带着他的弟弟小湖北跟叔叔一起,第一次离开他成长的小县城,想去看看繁华的大上海。他并不想打仗,更不想杀人。他端着枪,但是他下不了手,因为他目睹自己的叔叔被日本兵残忍杀害,才狠心扣响了扳机。战争是残酷的,对于军人来说,很多时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是对于政治家来说,那只是他们谈判的筹码。黄晓明饰演的军官跟谢晋元团长说:战争从来都是为政治服务的。说起来太残酷,太冷血,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就是如此。八佰余人用生命在抵抗日本兵的目的,只是为了在谈判的时候,取得世界各界对中国的支持。但是我想,八佰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是中国人的顽强与勇敢,是保家卫国的决心,是那股子不服输的精气神。而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样的精气神,对于中国军队,甚至是中国人民,都是多么宝贵的支撑。日本兵从山东一路打到上海,上海如果很轻易就拿下了,那么日本人南下必定会势如破竹,一举攻克南京。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八百壮士一样的人们存在,中国人民才有了翻身的希望,才有了今天美好和谐的生活。
从电影院出来,宛若隔世。影片中的战火纷飞与现实中的一派祥和,实在碰撞得有点强烈。想想这个时代还有那么多人在徘徊,在焦虑,也许他们忘了,今天得来的和平与安宁多么不容易。在七十多年前,我们的国家差点就在战争中落败,任人践踏。是无数个英雄战士,有留名的没有留名的,用他们顽强的拼搏,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强大的中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也许是我们能够回报他们的唯一方法。
太爷爷从小给我说过,祖宗的江山,被外人占了,后代子孙没一个抗争的,不该的。现在日本人来了,我们再跑,不该的,团座。------小湖北
1838年,淞沪会战,苏州河两岸,河对岸是歌舞升平的英租界,河这边是伤残累累的四行仓库,一河之隔便是天堂与地狱。八佰一词源于团附谢晋元的“谎言”,其实当时坚守四行仓库的战士只有四百来人,谢团长为了迷惑敌人,在记者采访时,假报八百,才有八百一说。
观看影片时管导演完美呈现给我们日军的真实实力,并不是近年来的“手撕鬼子”以及“手枪打爆飞机”。
18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为掩护我军的行动,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军驻守四行仓库。此时的四行仓库西面和北面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与未被占领的中国缔结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岛”,进入四行仓库。也代表着这是当时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国土,他要求全体官兵,抱着必死的决心,与仓库共存亡!
影片一开始是从逃兵的视角进入的,几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524团”。这“524团”可是大有深意,当时驻守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只有一个营,但是为了震慑日军,营造出内有一个团的守军的假象,在通讯中用“524营”代替第一营。这些被抓的人当中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还有朱元璋的第十八代世孙“小湖北”,这些人本想从家乡来看看大上海的繁华,也有想从上海坐轮船去英国的形形色色的人,却被误当做逃兵给抓进了四行仓库,从侧面体现出了战争的残酷,这些本来习惯中庸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枪逼着经历这场战争,成就了悲烈的“八百战士”终于在影片末尾,那些麻木的中国人们终于看到了战士们的惨烈,他们的内心不再是这么的麻木不仁。四行仓库的战士们无愧于中国人这个称号,他们是真正的中国人,他们用自己满身的热血,唤醒了这些麻木的同胞们,唤醒了在他们身后的四万万中国人民!
国人从麻木中投身民族救亡。爱国不仅仅是用一两部国产手机和看一两场电影,爱国更需要更全面的传承,国家需要强大,就像电影中河对面的外国租界,当时欧美的发达可以让他们免受战乱之苦可以喝着咖啡洋酒“欣赏”着国军将士顽强的抵抗。四百多个将士清楚的明白对抗几万侵华日军何止以卵击石,又怎能阻挡日军铁蹄,他们为国家打的是精、气、神。
前几天观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爱国电影——《八佰》,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日激战时那仅存的400名军人对抗3万日军时的英勇无畏。现在闭上眼,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
1937年淞沪会战未期,中日双方激战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谢晋元带领400人的军队在四行仓库进行反击,作为最后的据点,仓库内有煤油等工业燃料,导致日军不敢使用大型杀伤力武器。仅一河之隔的租界有英国人,日方不能攻击,租界的人共同观看对面的场景,这就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啊!但最令我敬佩的片段就属于一个个士兵身上绑满手榴弹,从四行仓库跳下炸死楼下的日军。那一个个名字,至今我难以忘怀。“俺叫王振兴!”“俺叫李救国”。“爸,妈,俺来生再来孝敬您!……”。
为了在全国会议上维护中国的发言权,他们用自己的身躯堆叠在一起,树立起了中国国旗。
谢团长深邃的眼眸难掩内心的波澜,坚定的表情透漏出对胜利的渴望,桥这边的战士们浴血奋战,为的是能让桥那边国泰民安,虽然两军兵力悬殊,但誓死捍卫上海不被沦陷的决心却一直未变。
这部爱国题材的电影拍得真心很棒,影片中很多细节处理的都非常到位,每一个人的爱国情怀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和细节来展现,让我们看到了相同的爱国主义却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小女孩的突然敬礼、老教授天天拿着望眼镜观望对面的四行仓库、壮士过桥时,蓉姐拧着两箱吗啡奔跑相送、枪林弹雨中,老铁独自一人扛起旗杆,升旗、白马一次又一次独自往外奔跑。
许多类似且不同的场景都让人为之感动落泪。
影片中也不乏有些搞笑的片段,端午被子弹擦伤脖子时的胆小、老铁的唯唯诺诺、抵抗日军时,老算盘的懦弱无能。张译塑造的老算盘一角,可谓是让人啼笑皆非,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面部神情,无不诠释了一个胆小怕事渴望生存下去的人物形象。
有一个场景,朱队长让老算盘他们用枪去打日本鬼子的时候,老算盘慌了,他不敢,他说家人在老家给自己找了一个圆圆胖胖的媳妇,等着他回家结婚,可是他到现在都没有见过“媳妇”,他不想死,他就是普普通通一算账的,他想活下来。看着老算盘眼镜框下那双迷离的小眼睛,那个无辜微凉的眼神,真让人心疼。没错,对于普通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只想活着,活着一切都才有意义。单从活着这个角度来看待,其实大家都没有错。
虽然我不是很喜欢这种题材的电影,但是此刻安静的坐在电脑屏幕前,细细的回忆着影片中的情节,真得有很多很多画面能够触碰到我心底的泪点。第二场战斗时,倭寇军强攻不成便在墙上凿孔,将炸药包塞进孔里爆破,此时四行仓库里的军人们一个又一个背上炸药包往楼下跳,每一名跳下去的战士都大声报出自己的名字、来自哪里、有什么话要说,其中陈树生第一个跳下去,喊了一声“我叫陈树生,这个给我妈”,然后就听到砰的一声炸裂声。就这样一个又一个不怕死的战士为了保卫上海,壮烈牺牲。面对此情此景,桥那边的何香凝凝视着双眼,说了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这九个字,铿锵有力,是对我国人民英勇抗战最大的肯定。
这部电影整体上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保卫四行仓库的英勇事迹,是他们的舍生忘死激起了国人抗战的决心。战争年代,有人不畏生死,舍生取义,这种品质值得子孙后代去铭记。
故事原型为 1937年 发生于上海的 四行仓库保卫战 ,此战为 淞沪会战 最后一役。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 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 孤军奋战4昼夜 ,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 为壮声势,四百多人对外号称八百人。简称 《八佰》 。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根本不知道八佰是啥?如果你还没看过电影,也没有在抖音以及各种自媒体、新闻看到过,你肯定也不知道,对吧?
再说1937年,如果说到1937年,问你发生哪些大事,你肯定会说,卢沟桥七七事变。是啊,这个从小学到大学课本都有。除此之外,淞沪会战可能也听过。那四行仓库保卫战呢?
讲真,我也没听过。呐,现在的 四行仓库 遗址如下图。我去过上海几次了,一次也没去过这。至少管虎导演这部电影让我记住它了。
看吧,旧仓库那破旧的墙壁上那密密麻麻的弹孔,感觉战争就发生在昨天,看着电影,感觉自己也像是苏州河对岸的看客。前期像是看热闹,后面真正的被壮士们震撼到了。
看这部电影,我真正动容落泪有两次。
一次是张译饰演的老算盘在欧豪饰演的端午求饶那里。面对端午的愤怒和威胁,老算盘卸下所有的伪装,苦苦乞求端午放他一条生路。
是啊,你是不是会觉得老算盘太没骨气了,油滑懦弱、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等等,但是啊,这反而演得很现实。
朋友说,张译以前演戏都是很正经,很励志的,这次角色完全不一样。 是啊,演技真是没得说。 即使老算盘这样极端利 己 的人,最后却选择了安全以后选择与战友站在一起。
另一次就是护旗了。(其实还有一场没说,就是郑恺饰演张树生绑满炸弹跳楼那里,真的太感动了,不哭也难。而且,这是真实的的事!护旗激烈战斗,据说不是真实的)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以前看的历史上战国时代的事,好像也有护旗。与其说是在护旗,不如说在护住中国人的骨气。所以说,中国人历来是有骨气的!
我也在想,如果是我,或者是你,生在彼时彼景,会怎么办?是啊,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坚持又是为了什么?
看完这个电影,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真的。我大学是中文系,有一门选修课叫电影电视剧剧评。其实,我觉得不好,完全没有从专业角度来写。
另外,据说这个电影从立项到现在推出,花了整整十年。十年,什么概念呢,如果用在互联网上来说,十年可以一大变了。
其实,这也是白杨想说的,现在不管做推广还是SEO啥的,一上来就是多久我可以看到效果,新站有没有什么快速方法等等。做人做事都应该看得长远。要坚持付出才会有回报。
再放两张照片吧,建议到电影院一看,对了,别忘记带口罩。
【《八佰》电影观后感600字作文】推荐阅读:
八佰电影观后感700字03-13
八佰观后感600字12-24
八佰观后感400字09-07
八佰观后感作文大一05-28
《八佰》观后感心得体会800字12-27
关于《八佰》观后心得体会07-27
电影罗马假日观后感作文600字07-04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600字作文02-19
革命电影观后感600字06-14
龙猫电影观后感600字01-0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