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信局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通用6篇)
2015年,市经信局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提高经信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大力推动经信重点工作顺利开展。在党建方面,市经信局本着“深根固本强基础,严格履职增动力,大项活动促提高”的工作思路,有力促进了全局党建工作的跃升。
一、2015年经信工作开展情况
1-12月全市58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14.98亿元,同比增长7.5%,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中速运行。
(一)狠抓技术改造。1-12月全市开展技改项目95个,共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2.8亿元,同比增长114.8%,完成年度目标的149.1%。申报省专项资金1.49亿元,安排2015-2017工业企业技改专项资金1.08亿元;组织28个完工项目申报市级技术改造补助。
(二)狠抓园区发展。1-12月我市产业转移园区共完成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23.29亿元,完成省三年攻坚战任务目标的140.1%,完成省产业转移园年度任务目标的145%,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53.43亿元,累计税收26.71亿元。一是大力推动合作共建。广清产业园已有58家企业签约入园,其中已落地建设35家,投资约127亿元。二是开展政策资金申报,共获批园区建设资金2.1亿元。三是紧跟政策调整,高新区19.94平方公里范围纳入广州(清远)转移园范围;佛冈、连州、清西、英红和华侨5个产业聚集地获得省认可。
(三)狠抓工业招商。2015年新引进工业项目129个,合同投资额为474.17亿元,据不完全统计,129个项目预计达产后产值为586.90亿元,税收为23.83亿元。
(四)狠抓企业服务。制定了《XX市扶持工业企业稳增长政策措施》;促进小型微型企业上规模。截止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6户,比2014年底增加67户,已经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三年任务目标(65户)。
(五)狠抓节能降耗。一是完成了2014年度节能目标考核。二是编制市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方案,推动2个企业能管中心示范工程实施。三是完成电机能效提升38.11万千瓦,圆满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目标。四是3个省级园区被认定为“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提前完成至2017年底2个以上省级园开展循环化改造的任务。
(六)狠抓信息化建设。一是开展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工作。二是着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截止12月底,全市光纤覆盖能力累计达123.95万户,光纤接入用户达35.93万户,累计建成3g/4g基站10583座,累计建成wlan热点1990个、ap接入点9882个,累计建成基站站址804个,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年度任务。三是推动两化融合。10家企业成为2015年省第二批贯标试点企业。四是XX区农村信息化新技术(视联网)试点项目推进顺利,共建152个“一站式”公共服务站。五是统筹配置市级信息化专项资金,落实了24个项目的建设资金,申请省专项资金380万元。
(七)狠抓大数据发展。一是完成大数据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可行性研究,落实建设资金,完成招投标工作。二是与广东铁塔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举办了“大数据思维与创新环境分析培训班”。三是如期完成4200家企业的数据采集和审核,完成省要求任务的105%。四是全面开展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检查和应急预警工作。五是印发《XX市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二期)》。
(八)狠抓生产服务业发展。一是推动XX区的“印象清远”、“清远商城”、XX市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二是举办的电商大讲堂(中小微电商人才培训)活动及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接活动。三是推广工业设计产业。纳福娜陶瓷公司获得省级工业设计领域的扶持专项资金。
(九)狠抓党建工作。一是对照上年度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弱点和不足,认真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突出党建工作主业地位。二是认真认真落实党建专项工作,认真组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创文、密切联系群众、“模范部门建设”等工作。三是认真抓好思想建设,确保了理论学习、新闻宣传和舆情引导等工作扎实开展。四是认真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制定全年党建工作计划、方案、开展品牌亮点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思想互助”的党建创新项目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认真抓好制度落实,狠抓干部队伍建设,为业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2016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继续做好运行监测。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水平,强化信息交流,畅通信息通道。二是落实好省重点直通车企业信息报送交流工作。三是正式启动pmi指标体系工作。
(二)继续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一是继续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分解目标任务,力争增长15-20%左右。二是对重点技改项目进行梳理,遴选一批项目重点跟进。三是做好服务,协调、解决重点技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继续抓好工业招商。一是重点对接广州等珠三角区域的工业企业、行业协会,开展产业链招商。二是夯实工业项目数据基础工作,对2016年工业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摸查、预测,分别对筹建、在建、投产的工业项目进行梳理并收集汇总成册。三是做好工业项目服务保障工作。
(四)继续推动园区扩能增效。一是将2016年度目标任务下达园区,定期督办。二是争取省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好2015年度园区扩能增效资金使用的绩效督导和自评工作。三是落实省对产业转移园区2015年度目标考评工作。四是加强花都(清新)园,白云(英德)园的合作共建。
(五)继续优化企业服务。一是设立市级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完善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二是引导和扶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其它县(市、区)、园区等建立服务窗口。鼓励和支持优秀中小微服务机构建立服务窗口网络。
(六)继续开展节能降耗。一是制定我市“十三五”节能规划并分解任务指标。二是落实1万千瓦低效落后电机的改造任务。三是完成20家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及验收任务。四是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五是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六是开展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工作。
(七)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一是制定2016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计划。二是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申报工作。三是扩大免费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四是制定2016年XX市两化融合工作方案,并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五是完成市电子政务云平台顶层设计工作。六是推动农村信息化新技术应用试点工作。七是编制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八)继续加快大数据发展。一是印发XX市大数据“十三五”发展规划。二是提高企业数据采集质量,加强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三是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常态化检查工作机制。四是建设政务大数据平台项目,实现重要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共享。
(九)继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一是发展工业设计中心(园区),争取建设1个工业设计中心(园区)。二是推动成立XX市工业设计协会,促进工业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合作。
(十)继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水平。一是不断探索完善学习机制,促进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能力素质不断提高。二是合理克服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冲突的现象,确保党建工作质量。三是不断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党建各项工作开展迅速、落实有效。四是积极发挥党员能动作用,为工作开展提供新的动力。
2015年市商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六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商贸流通、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口岸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2015年商务工作情况
(一)2015年主要商务指标完成情况
2015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0.5亿元,比上年增长9.7%。外贸进出口总额279.7亿元人民币,增长3.5%,其中出口168.8亿元,增长14.9%,进口110.9亿元,下降10.1%。2015年,我市新增企业项目个数17个,完成合同外资金额24207万美元,下降28.9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198万美元,下降37.58%。2015年对外实际投资1000万美元,增长186%。
(二)2015年主要工作成效
1、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2015年,我局重点针对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先进制造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进行招商,经我局牵线,各县(市、区)成功引进项目一批,总投资约90亿元人民币。其中,广东省航运集团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已在建立项目公司并开工建设(项目产生的经济数据将计入);增城升华化工项目(外资)、广州花安堂科技项目落户广清产业园;诺威生物科技项目落户民族工业园;万达广场项目落户XX区飞来湖畔并已开工建设。同时,华润新能源项目已达成合作意向并将于近期正式签约,美国sutherland(萨瑟兰)客服中心项目、普洛斯物流项目、雅川物流项目、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等在谈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中。这一系列新产业项目的引进,对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具有积极意义。
2、外贸进出口扭负转正。今年在内外需市场萎靡,外贸进出口下行压力巨大的形势下,我局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外贸进出口增长,制定出台《市支持外贸稳增长政策措施》、加强对县市区任务完成情况的督导。经过努力,各项稳增长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全年进出口总额279.6亿元人民币,增长3.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7位;其中出口总额168.8亿元,增长14.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5位,成功实现外贸进出口扭负转正。
3、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15年市电子商务(尤其农村电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呈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电子商务覆盖率和销售规模大幅提高。根据阿里巴巴集团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5市在阿里巴巴平台的交易总额超过60亿元、网络零售平台活跃买家数约1.3万家。二是农村电商供销产业链初具规模,目前我市已建成了广东省覆盖面最广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全市共有农村电商县级运营中心7个,村级服务站180个,2015年我市通过“农村电商服务网络”进行网购总交易额达8400万元。三是电商园区建设成效明显,我市目前已建成包括清新区农村电商产业园区、XX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XX县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多个电子商务园区,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进驻电商企业超过230家,其中阳山、清新、英德三地的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已获得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称号。
4、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迅速。2015年我市新批境外投资项目一个,由市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投资设立企业,投资总额为1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86%。同时我局还成功推动我市澳美投资有限公司加快“走出去”投资步伐,引导其与澳中财富集团合作投资开发澳洲黄金海岸度假综合体项目。
5、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完成省任务目标。全市委托设计和自主品牌混合生产出口比重达56.61%;设立研发机构1个(佳的美电子),获得名牌产品或商标2个,新通过iso14000及iso9001认证企业各一家(建滔连州玻纤、先导稀材),圆满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目标。
6、口岸建设不断完善,货运量大幅增长。2015年口岸进出口货运量为47.85万吨,增长52.3%,其中港货运量42.91万吨,大幅增长117.96%。今年4月,港被广州海关评定为a类监管场所,这是我市口岸目前唯一被海关评定的a类监管场所,可以享受海关更为便利的通关优惠。
(三)2015年主要工作措施
1、稳定外贸进出口增长。一是制定《市支持外贸稳增长政策措施》,采取17条措施力促外贸稳增长。建立外贸稳增长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外贸企业的跟踪服务。安排1000万元稳增长配套资金支持企业扩大进出口,政策出台后,我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配套的资金管理办法和申报指南,推动外贸稳增长政策落地生效。二是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做好春、秋两季广交会和粤澳名优产品展等重大展会的组展、参展工作。三是积极推动“无水港”项目,提高物流通关效率。“无水港”业务开通以来,共有5家企业进口厂货13票,共219个自然柜,进口再生资源4票,共6个自然柜。四是积极使用国家、省、市的外贸稳增长专项资金,协助企业申报外贸稳增长调结构资金、进口贴息贷款贴息项目资金和广东省开拓国际市场专项资金等各类外贸专项资金,全年共拨付资金1432万元,惠及72家外贸企业。五是积极推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经努力,我市首家广东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育对象于今年10月成功设立。跨境电商方面,广州海关已同意我市在市进出境车检场开展直购进口业务和零售出口业务,目前该项目正在加紧筹建中,争取早日完成项目验收并正式运营。
2、着力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一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肉菜市场升级改造建设,全年共下达肉菜市场升级改造专项资金1200万元,从2014年8月至今已完成60个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积极配合开展活禽市场规划与建设改造工作。二是开展消费促进月活动。制定《2015年市消费促进月活动方案》,指导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加强与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联系,引导辖区内的流通企业有序开展促销活动。三是做好商贸流通行业统计信息平台数据上报及消费品市场统计分析工作。
3、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一是于2015年3月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推动农产品电商发展工作方案》、《市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引导性政策文件,不断完善我市农村电商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加快布局市县两级电商园区建设,根据各县区特点,进一步整合现有优势资源,深入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五个一”工程。包括推进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园建设;利用阿里、苏宁等平台开拓一批农产品上行渠道;培养一批农村电子商务领头人;培育一批农产品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乡(镇)电商创业项目。三是建立完善的电商人才培育、就业、创业体系,引导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实习培训等方面朝电子商务方向发展;成立市电子商务服务行业协会;与阿里巴巴集团及广东省人民银行、广东省银联等机构合作,强化对电子商务创业者的金融支持。四是加快推动传统企业嫁接电子商务。支持鼓励传统生产企业、商贸企业和商品专业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引导企业通过建设网络零售旗舰店、开拓b2b网销市场等方式发展电子商务;支持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入阿里“中国质造”计划,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目前,如即送网、商城等一批新型商贸流通企业纷纷涌现,这些企业通过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整合线上线下营销、形成优势互补,在电子商务时代探索出传统零售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广东省商务厅郭元强厅长调研时,曾对该模式予以高度肯定。
4、不断增强口岸服务能力,一是提高港服务水平和通关效率,协调海关商检等部门,推动“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互换”的三互大通关模式在顺利实施。二是协调市交通、海事部门和水利枢纽管理公司对外贸船舶实行优先过闸以及外贸船舶过闸实行月结缴费的便利措施。三是做好全省口岸查验配套服务费改革工作,按照省的工作部署已于9月15日起试行对查验没问题的外贸企业免除吊装、移位、仓储等费用。深入开展投资促进活动。一是统筹制定年初招商引资活动计划方案,牵头制定招商引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使招商工作从“四面出击”变为“精准发力”,协调市经信、旅游、贸促会等部门形成招商合力。二是做好重点投资推介活动筹办工作。筹备组织了2015粤港澳合作论坛暨投资发展峰会、粤港经贸交流会等20多次投资推介活动,达成项目40多个,涉及投资金额约29亿美元。三是做好招商接洽工作,全年共接待客商40批次,涉及万达集团、颐高集团、sutherland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四是加强与国内外商协会机构的经贸交流。先后拜访香港中华厂商会、澳门旅游局、广州、深圳等地商会等相关机构,加强双方经贸交流,推介投资环境。
6、着力提升对外经济合作水平。一是积极挖掘本地企业境外投资意愿并做好跟踪服务,向企业讲解境外投资的相关扶持政策,对新设立境外投资项目进行跟踪服务,解决申报过程出现的问题。今年我市对外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近2倍。二是不断强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认真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的组织筹备工作,共组织16家茶叶企业及多家农业企业参展,各企业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达成经贸合作意向16个,其中投资项目2个、贸易项目14个,合计金额人民币24.8亿元。
7、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一是贯彻落实“两集中、三到位”,不断优化服务质量。二是积极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按照市网上办事大厅建设要求,已将我局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进驻网上办事大厅。三是积极配合开展市商事登记改革工作,做好企业登记“多证联办”和企业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工作;积极参与我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方案探索。
8、加强党建和系统自身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以活动为契机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和廉洁自律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印发“2015年市商务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贯彻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工作。
二、存在问题困难
(一)市场消费方面,一是我市限上企业比重仍然偏低,且增速持续下降。二是批发业增速回落,严重制约全市零售额增长。三是消费产业结构不平衡,受石油、汽车等个别权重行业的影响较大。
(二)外贸进出口方面,一是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生产成本上升较快、人民币长期波动等因素造成进出口动力不足。二是作为我市外贸支柱产业的废金属废塑料进口大幅下滑,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市外贸进口总量。三是我市外贸企业普遍缺乏技术研发能力,缺乏自主品牌意识,产品附加值较低,且服务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业、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业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三)利用外资方面,一是用地难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二是我市新业态、新产业以内资为主,对外资吸引力不足。三是合同外资库存不足,截至2015年底全市合同外资库存仅约2亿美元。四是很多企业只扩产不增资,实际外资统计流失严重。
三、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我局将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九次、十次全会工作部署,围绕“深入实施广清一体化战略,推动南部地区加快融入珠三角,促进北部地区同步协调发展”的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稳定商务经济增长、突出创新驱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优化投资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稳定内外贸增长,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1、着力促进消费市场繁荣。一是继续做好肉菜市场升级改造,重点推进活禽市场的规划与建设改造,根据《广东省家禽经营管理办法》、《活禽市场建设指南》等有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推进“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试点。二是根据市政府《关于促进市场主体规范升级的实施意见》,努力扩大限上企业单位户数的同时,引导现有限上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重点培育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三是要促进我市商圈配套建设,引导企业开展““消费促进月”、“广货网上行”等促销活动,鼓励传统零售企业开拓线上市场,促进线上线下融合。
2、推动外贸平稳增长。一是用好国家和省市的外贸稳增长政策,帮助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二是不断优化通关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的协调联系,配合做好即将推行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及口岸现场“单一窗口”通关改革,加快电子口岸建设。三是继续推进“无水港”项目,积极对接广东自贸区,降低外贸航运线路的运输成本。四是加快推进出入境车检场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积极联系有资质的企业在车检场合作建设跨境电商清关中心,推动跨境电商业务成为我市外贸稳增长新支撑点。
(二)突出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优势
1、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市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已于2016年1月出台实施,我局将做好政策的落地实施工作,让政策成为推动我市电子商务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二是加强电商平台建设,引导更多企业和产品入驻阿里巴巴产业带;提升苏宁•馆等知名电商平台馆的影响力,凸显农产品、生态旅游和英石“三大特色”;以国家级供港蔬菜示范区、英德红茶生产基地等农产品基地为核心,探索建设“华南地区农产品电商集散平台”。三是推进电商产业园建设,引导清新、英德、连州、阳山开发县域农产品电商资源,完善电商产业园服务配套,吸引更多电商经营户入驻电商产业园。四是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以覆盖全市的农村电商服务站为支撑,探索建立以“农产品供需信息进村入户”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体系;支持农村电子商务行业组织建设,培育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健全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引导邮政和快递业务延伸到农村,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
2、实施科技兴贸、品牌带动战略。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注重产品提升,引导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加大对自主品牌、自主创新企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加快技术开发和引进力度,促进机电和高新技术出口产业、出口产品升级换代。充分发挥国家和省有关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减轻企业资金负担。
3、继续推动外贸新业态发展。重点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等外贸新业态,一方面,推动市进出境车检场尽早完成直购进口业务和零售出口业务的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另一方面,利用已有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加快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业务。
(三)促进双向投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加强信息化招商工作,搭建招商信息互通平台,梳理整合全市招商项目、土地、厂房等要素信息,利用云数据平台、手机软件、网站等新载体,做好招商项目信息的精准收集与反馈,引导投资项目落户。充分发挥信息对外宣传和对内共享的积极效用,统筹各辖区招商信息资源,对投资项目进度进行及时跟踪。二是继续借助广清对口帮扶契机,加强与广清产业园的合作力度,积极对接广州产业转移,引进广州的产业项目。三做好新业态招商,重点以华南声谷(互联网+创新产业园)、源潭物流园、天安智谷等项目为平台,做好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产业、电子商务、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业态招商。四是加强产业链招商。充分发挥长隆、金发科技、万裕等龙头项目的辐射带动效应,加强对休闲旅游、商贸服务、新材料技术等产业链招商;紧密跟踪服务好建涛、华润等已在我市投资的重点大型企业,引导这些重点企业扩大投资领域,延伸产业链条。
2、积极推进对外投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国家(地区)建设发展需要,引导有实力的本地企业扩大对外投资,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参与国际竞争,消化过剩产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境外营销网络、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完善对外投资服务平台,加强对有意开展对外投资企业的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积极挖掘和引导优质潜力企业抓住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密切跟进冠铭体育用品、先导稀材、博华陶瓷的境外投资事宜。
(四)提升服务,优化投资营商环境。
1、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优化审批流程。一是根据我市部署,积极配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二是完善我局网上办事大厅事项进驻和网上全流程审批的推进。
2、进一步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协调好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国税等外贸相关部门,努力提高通关效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降低行政税费负担、降低外贸企业运营成本。
近日,江苏通管局组织召开了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局领导班子成员、副处以上干部及部分业务骨干参加了会议。
会_上,局纪检组长、副局长许继金传达了十二届省纪委五次全会会议精神和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2015年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局领导班子与各处室、直属单位负责同志逐一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苏少林局长指出,全局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部省有关会议精神,严格坚持“一岗双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各项内容,牢牢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三项主要任务。一要严明党的纪律、严守政治规矩,决绝杜绝“七个有之”;二要深入落实“两个责任”,主体责任落地生根,监督责任履行到位;三要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完善制度建设、抓好整改落实、强化督查督办。
2015年,我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工业和商务事业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期。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规模以上工业。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了25户,与2010年持平。预计完成产值101.3亿元,同比增长7.9%。完成增加值45.6亿元,同比增长10.3%。
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5.9亿元,同比增长29.5%,比2010年减少18.7%。“十二五”时期,共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平均每年完成24亿元。
3.第三产业。2015年,预计完成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7.7%,比2010年增长8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2亿元,同比增长6.8%,比2010年增长82.9%。
二、工业和商务工作开展情况
1.多数行业实现平稳增长。加强与发改、统计、环保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形成工业经济调度合力。以稳定工业运行为重点,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用地保障、资金短缺、油料供应、产品运输、用工需求等方面的问题。1-10月份,铁矿采选、萤石矿采选、建材行业实现正增长,完成产值56.27亿元,同比增长14.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1.2%。2.下半年煤化工运行较稳。为更好地掌握煤化工生产运行情况,建立了多伦煤化工生产运行情况专报制度,每周两次跟踪调度煤化工生产运行情况,该企业自6月份恢复生产以来,生产运行总体较稳,特别是10月份,当月生产聚丙烯30189吨,多次日产量突破1000吨,这是投产以来日产量最好成绩,也创造了高产量运行持续时间最长纪录。3.强化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认真落实重点项目包保责任制,重点项目实行专人跟踪服务,每月了解和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尽早完工投产。1-10月份,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86亿元。其中,盟级重点项目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完成投资6.7亿元。
4.抓好商贸流通服务工作。做好商贸流通与服务业的跟踪服务和安全监管工作,加强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批发零售、房地产等行业的统计工作。截至目前,我局共出动23人次,对全县加油站、大型商场、宾馆、超市等16户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14个便民联锁超市已全部落实到村,其中,10个便民联锁超市已完成,4个正在建设中。5.全县售电量保持正增长。今年以来,各行业各支柱产业平稳运行,全县售电量保持正增长,1-10月份,电力公司售电2.75亿度,同比增长0.8%。其中,煤化工购电1.4亿度,同比增长49.6%,占总售电量的50.97%。
2015年,县商务局在县委、县政府及市商务局的正确领导和全面指导下,认真贯彻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商务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完善市场服务体系,积极挖掘外贸进出口潜力,严格开展商务综合执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绩效评估指标
(一)截止今年8月份,全县实际利用外资12869万美元,同比增长18.4%。预计到年底可完成利用外资15300万美元,同比增长17.8%。
(二)2015年1-9月份,全县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10255万美元,同比增长16.63%。新增发生进出口实绩企业2家。预计到年底可完成外贸进出口13800万美元,同比增长20%;新增发生进出口实绩企业8家。
(三)截止到8月底,全县累计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0634亿元,同比增长24.5%。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91亿元,同比增长13.1%,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2.8%)0.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可实现社会消费品47.5亿元,同比增长14.2%,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3家。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商贸流通工作。一是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每月定期深入各加油站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确保企业生产安全。每季度开展一次成品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有效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和秩序井然。二是加大市场运行监测。我局根据全县流通企业的实际,明确专人负责做好市场监测系统的周报、旬报、月分析工作,正确引导生产和消费,保障市场运行平稳。三是完善市场综合体系。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落户的多金城市综合体、白马环球港、新天地商贸项目已开工。津浍市场等多家农贸市场相继开业,促进了消费增长。四是抓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及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扩容。积极深入企业走访,摸清底数,对符合入库条件的,耐心细致做政策宣传、思想动员,争取企业支持,纳入统计范畴,拓宽数据来源渠道。截止到目前,已新增入库企业13家。
(二)外经外贸工作。年初由单位一把手亲自带队,对全县外经贸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全面掌握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对有伊诺华轮胎、贺特士制衣等重点企业,密切跟踪联系,加强业务指导,加大政策扶持。针对企业在进口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分管领导,积极协调海关、税务、出入境检验检疫、金融等方面的关系,竭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城乡互助共建工作。2015年,我局将此项工作纳入单位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周密部署。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定期开展学习教育和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党员个人的综合素质。二是扎实开展扶贫帮困。积极下村入组开展情况摸排,确定12家特困户为帮扶对象,与局党员干部结成一对一的对子,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给予帮助指导。据统计,共发放困难慰问金3600元。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功能。
(四)电子商务工作开展有声有色。2015年,县商务局积极发展电商工作。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在淘宝等平台注册的网店有300多家,正常经营的只有15家,营业额超过500万元以上的有2家。我县电商涉及服装、鞋帽、食品、家居等不同领域。今年7月,电子商务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县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从单枪匹马各谋出路到抱团发展的转变。协会成为了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平台。为促进我县电商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县电子商务促进政策》等一系列鼓励电商发展的优惠措施。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是外贸进出口指标任务压力较大。
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后劲不足。限上企业数量少,增幅小,统计范畴较窄,不能有效拉动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大幅度增长。
四、2016年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根据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确定。
(二)主要措施
1.大力促进城乡消费。一是把扩大消费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积极扩大城市消费;二是切实抓好特色街区建设,积极推动社区商业发展,打造便民服务商圈;三是培育新型服务领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折扣店等新型消费业态;四是着力推进城乡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综合市场、农产品直销店建设,实现“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实施乡镇农贸市场提质改造,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激活农村消费;五是抓好限上企业入库,有效拉动社消增长。2.切实强化市场监管。一是确保市场供应。建立健全应急商品调运网络,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切实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给。二是加大执法力度。重点加强成品油、典当、再生资源等特殊行业监管力度,努力维护市场秩序。三是加强市场监测。加大市场运行监测力度,通过商务部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对全县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情况及重要商品供应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措施和对策。
3.努力扩大外贸进出口。一是狠抓外贸主体队伍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二是加强出口产品培育,增强发展后劲。三是抓好国内国际市场开拓。组织企业参加各项经贸活动,增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四是强化服务,竭力为外贸进口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4、强化外资项目招商,增强利用外资后劲。一是加大外资招商和项目引进工作力度,全力培育育后续资源。二是拓展外商投资渠道。积极支持现有外资项目实施增资扩股、股权转让、利润再投资等多形式的扩张,多途径增加引资渠道。
5、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引导医疗、教育等民生类公共服务上线上网,促进全县民生类公务服务信息公开、服务效能及便民惠民水平的全面提升。鼓励引导全县社区及生活服务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依托电商平台,大力发展餐饮、娱乐、培训、家政、婚庆、旅游、家装、再生资源回收等社区和生活服务电商。结合老小区改造、新小区建设及新农村发展,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区、村委电商服务站点,开展快递配送、网上代购、信息中转等便民综合服务。
五、“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一)“十二五”期间商贸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1、消费市场快速发展
伴随着城乡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城乡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扩内需、促消费的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全县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创新高,增幅较快。2010年上半年,我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4亿元,增长17.9%。2015年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91亿元,同比增长13.1%,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2.8%)0.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21亿元,同比增长24.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7.0%)7.3个百分点。预计2015年底,完成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5亿元,同比增长14.2%,五年来,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十一五”末的2倍,实现了翻番。
2、消费环境大为改善
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县城区商业网点建设的数量和档次迅速跃上一个新台阶,一批项目先后落地,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以南城区扩建改造、白马环球港等商贸综合体为代表,这些项目逐步建成投入使用,将初步改变了全县过去商业网点“少、小、散、旧”的落后状况。县“十二五”期间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增长较快,2015年度新增13家,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51家,其中批发企业12家,零售企业31家,住宿企业4家,餐饮企业4家。比2010年32家增加18家。有力地改善县域消费环境,拉动了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
3、交易市场发展壮大
“十二五”期间,根据我县城区整体规划,全县围绕农副产品、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等领域,新建一批专业市场,包括新津浍农贸市场、汽贸农机市场、城东蔬菜批发市场、城东农贸市场、城西农贸市场、振亚华门室内菜市场等。城东农贸市场、振亚华门室内菜市场预计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县多年来长期形成钢材大市场、皖北农资大市场、装饰城、孟庄瓜果市场等5个城区专业市场以及王庄花生大市场、石湖西瓜大市场、刘集小商品市场、湖沟商贸城、刘集金宝商贸市场等多个乡镇专业市场。近年来,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壮大,在为城镇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时,逐步成为县商务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
4、特种市场运行有序
目前,我县有加油站点40家,其中社会加油站点17座,中石油5家;中石化18家。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局按照《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2007年8号令)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进行监督管理,并探索推行酒类流通企业备案和随附单制度,酒类市场规范有序。另外,我县2家典当行均能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典当经营行为。
5、电商发展土壤良好 目前,我县电子商务发展处于起步筹备发展阶段。根据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aedi显示:的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为2.569,全省排名第44位,全国县域城市排名962位。虽然这数据与电子商务发XX县有不少差距,但阿里统计这数据时,可以看出我县人民对新兴商业模式的接受力较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90%的传统企业有在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中国制造、齐鲁花生网和百度推广开展b2b业务;有近300家企业和个体从事b2c的网销业务,交易平台多元,既有在淘宝、天猫、京东、邮乐等综合性平台交易,也有很大一部分个体工商户通过微店营销,发展势头很好。我县网销产品涉及服装、鞋帽、食品、家居、工艺品等不同领域,销售额近2亿元。
另外,为促进我县电子商务发展,2015年上半年我县成立了县电子商务领导小组,并出台了《县电子商务促进政策》。在商务局的推动下,我县电子商务协会于2015年7月正式成立。优化了电商环境,促进了电商之间的交流合作。
6、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双双逐年递增。
“十二五”期间,我县进出口企业奋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化解不利影响,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2011年,全县进出口为2646万美元,2012年达到4189万美元,2013年达到8020万美元,2014年更是持续性增长,突破一亿美元大关,达到11486万美元。具体而言,全县主要出口产品有轮胎、乳胶手套、树脂、各类服装、汽车配件、医药制品等;重点进出口企业有伊诺华轮胎、佳益制衣、贺特士制衣、东立化工、中联乳胶、中艺钢结构、泰格维生素、爱索尔家具等。截止到目前,我县进出口备案登记企业达到100家,有进出口实绩的有28家。2015年1-9月份,全县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10255万美元,同比增长16.63%。2011年利用外资6403万美元,2012年达到7920万美元,2013年更是突破一亿美元大关,达到10100万美元,2014年持续增加,达到12989万美元,是十一五末(2010年为2032万美元)的6倍多。2015年1-8月份实际利用外资12869万美元,同比增长18.4%,完成目标任务的84.11%,高于序时进度17.44个百分点
(二)“十二五”期间商贸发展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县商贸服务业发展虽有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大方面: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高,城乡消费市场有待进一步挖掘 尽管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保持高位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来翻了一番,2015年以来,在全市三县始终保持第一的态势,但是其总量规模仍然不高。考虑人口等因素,与周边县市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
2、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未完成,市场体系仍不健全
随着城市发展,城区商业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逐步健全。但是从总体上看,全县商贸基础设施整体优势凸显仍需时日。由于缺乏商业网点规划,城区各类商业网点自然发展,布局凌乱。商业功能区建设明显不足,没有形成多层级、多功能的商业网点体系。
3、商贸流通业创新不足,流通现代化化水平不高
从总体上看,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起步较低,创新意识不强,发展理念不够先进,传统商贸业态占主流,特别是电子商务起步较晚,流通现代化水平不高。同时,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经济发展需要。流通现代化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特别是商务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层次。
4、农村商品流通渠道不够畅通,农村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
尽管县“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农村总体消费购买力小而散,农村流通网络比较薄弱,商品流通渠道不够畅通,特别是参与农村商品流通的龙头企业较少。农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经济依然存在,假冒伪劣商品时常出现在农村集贸市场,农村市场监管难度依然严峻。
(三)“十三五”商贸服务业工作计划
1、发展目标 ⑴.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通过健全城乡各类商品零售和流通服务网点,特别是商业中心、餐饮、社区服务和农村网络建设,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体系;通过现代物流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交易市场建设,构建一个低成本高效的产业服务体系;通过上述“二个体系”建设,营造县域商务经济新气象,促进内贸流通实现新突破,形成城乡商贸流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县商务经济的“转折性、跨越式”发展。⑵.具体目标
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达到13%以上,2020年达到87亿元以上。
②年交易额亿元以上交易市场8~10个,其中8~10亿元的大市场(群)2个。
③培育大中型骨干商贸服务企业12家,其中商业零售企业4家、供销企业2家、物流企业2家、宾馆餐饮企业3家。到2020年,争取商贸服务企业年营业额超过亿元达到1~2家,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数量有较快增长,达到70~80 ④促进住宿餐饮业提升层次。加快星级酒店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建成四星级宾馆1~2家,三星级宾馆3~4家;在县城建设4条特色餐饮街(区),引进8~10家中外知名餐饮品牌。
⑤建设1个电子商务产业特色园区,引进培育1家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扶持30家限上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销售额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以上,将我县建设成为全省电子商务强县。
⑥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2020年达到22225万美元,外贸发生实绩企业达到45家以上,进出口贸易总额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⑦实际利用外资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2020年达到24640万美元。⑶、发展重点 ①商业中心振兴工程
“十三五”期间,实施商业中心振兴工程,通过合理布局、分级设置和功能定位,加快改造提升XX区城市主商业中心,XX县南城、北城新区城市副商业中心,加快发展城西(车站)片区商业中心和垓下东路片区商业中心,谋划建设城东新区商业中心和谷阳商业文化中心,加大重点乡镇商业中心改造建设的力度,基本形成“3-4-10”的三级商业中心体系,即3个县级商业中心(XX区城市主商业中心、南城、北城新区城市副商业中心)、4个片区(城西车站、垓下东路、城东新区、谷阳区)和10个乡镇商业中心。
“十二五”期间,以实施“商业中心振兴工程”为契机,以新型业态和多元化服务为主导,以商业综合体等新型开发模式,加快大中型零售商业网点建设,着力打造县“商业旗舰店和零售商业节点”名片,重点建设具有城市商务功能核心和商业发展中枢的城市主副商业中心,形成展示县城商业形象的窗口,提升县商业服务能力和影响辐射能力。②交易市场完善提升工程
“十三五”期间,实施交易市场完善提升工程,按照“完善布局、健全体系、提升档次、增强辐射”的思路,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服务相关产业发展、活跃城乡商贸经济、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为发展目的,进一步完善目前通过改造、迁移、新建等方式实现整合扩张的市场项目,初步形成布局合理、体系健全、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并发挥其市场带动效应。促进集聚升级,打造商品流通的“旱码头”,使其成为县商务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以及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十三五”期间,重点培育壮大县城7处交易市场,加快发展多个乡镇专业市场、改造及新建一批城乡农贸市场。③现代物流培育工程
“十三五”期间,抢抓国家物流业振兴和调整发展的重大机遇,把握“十三五”现代物流业起步发展的关键期,实施现代物流培育工程,以沿京沪铁路(s101重合)、s304省道、浍河三个交通轴为布局重点,以-连城为中心,以新马桥、湖沟、任桥、刘集等为次级集散结点,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级物流集聚区,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业,重点引进和培育大中型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物流和生产资料物流,形成物流与产业发展互动,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构建高效的物流运输网络,提高物流辐射范围和辐射能力,加快融入长三角物流圈,基本形成1小时县内配送、4小时省内分拨物流圈,把打造成京沪铁路(高铁)沿线的县级商贸物流集散基地。
“十三五”期间,初步形成“151x”物流产业三级集聚体系,即1个经济开发区物流产业园;5个物流中心――县城南物流中心、新马桥物流中心、任桥物流中心、刘集物流中心、县新港物流中心;1个物流信息平台;若干个(x)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工业生产资料、连锁超市、医药配送中心、烟花爆竹等配送中心。④住宿餐饮业提升工程 “十三五”期间,实施住宿餐饮业提升工程,重点加快星级宾馆改造,新建展示形象的标志性星级宾馆;加快培育和引进餐饮品牌,建设特色餐饮街区,提升餐饮业服务水平。重点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餐饮企业,打造本地特色品牌。鼓励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实施连锁经营,通过连锁经营发展壮大,培育大型餐饮连锁企业集团。在连城、新马桥、湖沟、刘集等重点乡镇,设立饮食卫生和服务水平较高的特色餐饮群,满足城乡居民的多样化饮食需求。“十三五”期间建成四星级宾馆1~2家,三星级宾馆3~4家;在县城建设4条特色餐饮街(区),引进8~10家中外知名餐饮品牌。⑤社区服务业配套工程
“十三五”期间,实施社区服务业配套工程,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次需求、方便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坚持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网络化的多元化社区服务发展方向,坚持政府引领和社会多元参与的原则,强力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以创建商业示范社区为抓手,完善配套商业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优化服务结构,规范行业管理,健全社区服务网络体系,提高社区服务水平。⑥农村流通网络化工程
“十三五”期间,实施农村流通网络化工程,以服务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繁荣农村消费市场和优化农村消费结构为目的,以“万村千乡”“电子商务进农村”等服务项目为抓手,以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消费品流通为主战场,健全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构建方便、实惠、安全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⑦特殊商品市场规范化工程
“十三五”期间,深入认识特殊商品市场对县市场秩序、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实施特殊商品市场规划化工程,重点加大对成品油、再生资源流通、酒类和食品等四大类市场的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形成安全可靠和有效竞争的市场氛围,促进商务特殊商品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⑧商务信息化工程
“十三五”期间,充分认识信息化对商务现代化和商务经济快速发展的引领作用,实施商务信息化工程,实现商务主体的有效对接和信息的共享共用,重点推进政府公共商务信息平台和专业化商务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商务经济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⑨电子商务应用工程
“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中心任务,实行体制创新,着力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支撑服务体系,着力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全面提升我县电子商务的创新能力、应用层次和发展水平。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 推进商务经济发展,必须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整体协调,形成各部门、各乡镇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⑴.提高认识,形成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共识
商务经济的根本任务是“服务于产业发展和服务于城乡居民生活”。“富民强县”、“工业强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等离不开“强有力的商务经济”的支撑和引导。要大力宣传商贸服务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提高认识,全县上下形成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共识,促进县商务经济的快速、协调、有序和健康发展。⑵.建立政府协调组织和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由分管副县长领导,由县商务局牵头,发改委、工商局、农委、住建局、规划局、国土局、财政局、税务局、乡镇政府等单位参加的商务协调组织和联系会议制度,对影响商务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如重大商贸项目,市场建设、改造和迁移等)进行跨部门协调。⑶.加强沟通协调和部门合作
加强与规划、交通、住建、土地等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实现城镇建设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协调发展,促进商贸物流与交通路网的协调发展,做好居民住宅区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注重对一些商业“老字号”保护,对商业文化传承。通过沟通、协调与合作,有效推进保障商贸服务业发展。
2、深化改革,培育品牌,促进大中型商贸企业成长
⑴.建立商贸服务品牌体系,培育产品、商贸企业和区域商贸品牌 树立品牌意识,坚持走品牌化的大商贸发展之路。大力推进认证和品牌建设,挖掘商业品牌资源,积极参与品牌评选活动,大力培育本土“名牌商品”和“名牌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促进企业从产品品牌走向企业品牌,从企业品牌走向区域品牌,从国内品牌走向国际品牌。
⑵.推进商贸服务业改革,支持产业重组,打造大型商贸服务龙头企业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企业规模扩张;鼓励本土商贸品牌企业和连锁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通过特许等方式输出无形资产、品牌商誉、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做大做强,成为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区域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鼓励中小外贸企业、外贸企业与生产型出口企业之间联合,提升外贸出口企业的规模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⑶.坚持扶优扶强,支持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壮大
在政策上向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倾斜,扶优扶强,支持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商贸企业进入省市重点培育企业行列,进一步发展壮大。支持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开发自有品牌商品,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加快创新贸易方式,发展新兴业态,扩展贸易领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
3、强化农村市场建设,促进城乡消费需求升级 ⑴.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 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改造和新建乡村农家店,促进形成覆盖全县乡镇和行政村的零售网络。⑵.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以小城镇为中心,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以特色农产品集聚区为依托,扶持发展产地农产品市场,加快小城镇集贸市场改造和升级。
⑶.培育农村流通市场主体,推进农村“互联网+”
通过“大型流通企业+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农产品物流企业+生产基地”等模式,培育流通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流通主体与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扶持农民合作运销和产销协会,支持运销能人大户通过合作方式发展壮大,鼓励建立农村流通合作组织,使之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的一支重要的主导力量。
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供销、邮政、农党网体系以及大型龙头流通企业、电商企业,重点促进农村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交易,电商进农村体系建设等,建设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4、坚持开拓创新,提高商务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⑴.加快商业组织和业态创新,推进连锁经营快速发展
推进商业组织形态的多元化,培育一体化组织、中介组织、联盟组织、连锁经营组织、网络贸易组织等新型组织,加快商业组织功能的系列化拓展,开展相关的商业增值服务。
推进商业业态向多元化和融合化发展,培育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化商城等新型业态店,采用城市商业综合体方式开发新的现代商业集聚区。
推进连锁经营业态结构的合理化和多样化,大力发展住宿餐饮、纺织服装、文化用品、农副产品、建材、农资、医药等行业的连锁经营。⑵.加快流通技术和交易方式创新,推进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发展 加快流通技术创新,重点推进现代商品管理技术、物流与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中的应用。加快商务信息化进程,加快流通基础设施和公共商贸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大中型商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区域特色品牌。重点推广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形成农特产品网络销售品牌。通过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联动,不断扩大产品市场占有量,推动农特产品销售跨越式发展。对我县网店销售产品进行标准化认证,统一宣传形象,统一产品标识,努力打造我县特色品牌。鼓励龙头企业投身电子商务运作,推行特色产品龙头企业集中统一供货模式,建立健全产品集中采购、品质统一管控、售后跟踪服务的营销体系,提高产品竞争力,引领电商集聚发展。
推进交易方式和交易手段的多元化,鼓励开展信用交易、网络交易、代理交易、拍卖交易、合同交易、会展交易等交易方式。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化带动流通现代化为主要手段,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推广进程。建立县网络购物平台,以大宗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等为主,扶持大型生产流通企业开展b2b电子商务。以日用工业品为主,扶持大型零售企业开展b2c电子商务,开拓适宜网上交易的居民消费领域,培育和扩大网上消费群体。以物流集聚区为主导,推动县多式联运和综合运输、配送和快递业的快速成长。
5、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商务人员素质
商务发展,人才先行。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储备人才、培养人才,建立一个良好的商务人才运行管理体系。⑴.加强商务人员培训,建立多层次培训体系
加强商贸人员培训,建立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积极与中介组织、大中专院校合作,培训中高级商务经济管理人才,提高流通从业人员素质。重点加强商务专业技能和职业教育,大力推进交易市场管理、零售、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外经贸人才的培训工作,加大县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急需人才的培训。
⑵.加大商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人才竞争聘用机制
加大商务人才(特别是中高端商务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有利于商贸服务业吸纳人才的灵活机制,吸引国内外高素质人才加盟商贸服务业,建立竞聘上岗、择优录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分配激励的人才聘用机制。深入分析县商务人力资源的主要制约瓶颈,建立县商务集聚人才库,发挥企业家、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商业经济专家等对县商务经济发展指导、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6、加强孵化和培育,优化结构,促进外贸持续增长 坚持把培育更多外贸主体作为紧迫任务,加强出口产业集群和出口基地建设。积极探索进出口孵化工作新模式、新方法,建立孵化促进长效机制。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的品种和规模,开拓农产品出口贸易。优化贸易方式,促进加工贸易发展。
7、加大外资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
XX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最后一年,也是提前一年完成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奋斗目标的最后一年。在这爬坡上行、负重前进的关键时期,全局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按照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省纪委九届六次全会和XX市纪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以灾后恢复重建政策落实情况为重点的监督检查,加强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务求实效,为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繁荣的四川经济强市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按照市上有关惩防体系建设工作的精神,结合全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要求,经局党委研究决定。全局惩防体系建设工作由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晓琳负总责,局其他领导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各科室负责具体落实,并以广经党委【XX】21号文件,即《局XX年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保证 了XX年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新的成效。
二、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局党委在工作中切实加强对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行为,坚决维护市委的权威。要把推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企业服务年”这个主题,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加强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行为,确保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加强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局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带头执行党政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对发生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的科室,除追究科室负责人责任外,除追究科室负责人责任外,按规定追究分管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的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切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三、深化反腐倡廉教育,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要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深入开展面向全局的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切实解决领导干部廉 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在商品房买卖置换中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置、以劣换优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违反政策规定多处占房、超标准占房和集资建房的;以借为名占用他人住房、汽车的;超标准超编制配备使用小汽车、公车私用的;以赌博或变相赌博等形式收钱敛财的;借委托他人投资证券或其他委托理财的名义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为本人谋取预期的不正当利益或以各种方式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与不法商人、企业主勾结,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要坚决清理纠正,并视情节作出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加强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开展申报登记,坚决纠正存在的问题。领导干部要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教育和严格要求。
四、以“产业提升年”活动为载体,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促进发展环境改善
⒈围绕“政企互动,共克时艰”的活动主题,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解决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实效为切入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创新服务方式,认真落实服务措施,进一步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企业加大投入的积极性,推动全市经济止滑提速、加快发展。
⒉认真落实问责制度,全面推行和落实首问责任制、限 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对象的行政问责制,进一步细化问责程序,强化问责实效。对各种有损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要按照《关于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提高执行力的意见》等相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⒊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大力整治办事拖拉、工作推诿、纪律散漫、吃拿卡要和政令不畅等行为。严肃查处行政管理、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等活动中的违纪违法问题。
五、围绕构建和谐XX,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建立维护群众利益相关制度,进一步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要加强对市委、市政府“惠民行动”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注意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建立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六、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干部廉洁自律
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强化示范教育、警示教育。深入推进争创“勤廉双优”基层干部活动、廉政文化“七进”活动、学习王瑛同志先进事迹活动。
⒉狠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切实解 决领导干部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畅通诉求渠道,做好信访工作,健全处理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一)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企业经济效益连年翻番,到2010年底上缴税金超亿元企业达4个,超千万元的达5个。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初步形成“煤—精煤—焦—余热发电—棕刚玉冶炼”、“煤—精煤—煤干石发电—建材”、“煤—精煤—焦—化工产品”三条循环产业链条。全县规模企业现有17个,其中:煤炭企业13个、焦化企业3个、建材企业1个。2010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25亿元,比2005年的24亿元增长420%,年平均递增39%;实现利税24亿元,比2005年的5.8亿元增长316%,年平均递增33%;工业增加值52.3万元,比2005年的9亿元增长481%,年平均递增42%;主要产品原煤660万吨,比2005年的380万吨增长73%,年平均递增11.7%;焦炭193万吨,比2005年的80万吨增长138%,年平均递增19%;发电量70836万度,比2005年的8775万度增长707%,年平均递增51.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89%;关闭企业8个,淘汰落后产能焦炭12万吨,铁12万吨,水泥10万吨,为企业争取省市财政补偿资金5600万元;通过技术改造新上项目20个,创建省级技术中心1个。
(二)商贸经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10年完成11.2亿元比2005年的3.99亿元提高180%;酒、成品油、猪肉市场流通有序,市场监管日益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很大进展,5年共招商项目12个,引资29090万元。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稳步推进。从2008年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至2010年底我县共建设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3个,建设和改造农家店230个。
家电下乡工作稳步推广。截止2010年底,备案企业和网点
有26个,累计销售金额1332万元,补贴金额全部兑付。
三、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局各项工作将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抓住全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长治试验基地起步之年这一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发展的小康沁源作贡献。
(一)在工业经济上实现新突破。2011年现价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50亿元、同比增长20%;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2亿元,同比增长20%;销售收入预计完成89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税预计完成28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预计完成19.6亿元,同比增长20%;原煤产量预计完成700万吨,洗精煤预计完成250万吨,焦炭完成200万吨。
为了完成好以上经济指标,在工业经济的发展中采取以下措施:
1、搞好工业经济运行的检测、预警,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2、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实施好项目建设10个,其中在续建项目5个,总投资18258万元,已完成投资3400万元,新开工项目2 个,即:沁新公司精密制造和明源公司精密铸造机配套机加工项目,总投资6.5亿元;前期准备项目4个,总投资223066万元,分别是通洲煤焦集团干熄焦、湿热回收发电项目、沁新能源集团2×135MW煤矸发电及热能高效利用项目、远洋煤业有限公司3.7万吨不定型耐火材料生产线、常源公司常晖公司9万吨棕刚玉技改项目;
3、继续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实现节能管理全覆盖,积极推行能源合同管理,加快市场化运作,加强节能评估审查,使能耗控制在40万吨标煤内,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5% ;
4、利用我省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大好机遇,跟踪国家优惠政策,主
动争取国家和省市专项资金扶持;
5、加强国有企业监管,妥善解决国有困难企业职工生活问题。
(二)在商务贸易上实现新进展。
1、市场建设方面,巩固现有已建成的农家店,人口在200人以上的行政村全部建设起符合标准的农家店;提高农家店服务功能,向一店多用的方向发展;重点是在主要乡镇所在地和大的行政村建设起高标准的直营店;完善现有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确保配送率达到55%以上,在我县的北部王和镇王和村、西南部的灵空山镇柏子村建设2个乡镇级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实施家电下乡产品以旧换新。在市场监管上,继续加强对酒类、生猪定点屠宰、成品油流通的督查,让百姓喝上放心酒、吃上放心肉、用上放心油。
2、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坚持招商即发展的观念,广泛开展项目研发,积极参加各种项目推介会、对接会,不断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资与引智相结合,推进转型跨越加速升级。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年度工作总结
一、创新思路,积极服务**群岛新区建设。
提出并实施“成体系推进、综合性治理、专业化监管,构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六大工作体系”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服务新区建设总思路,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进督办制,有效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按照先行先试、加快发展的要求,积极向上争取扩大新区食品药品审批权限,使省级审批事项下放由第一轮的12项扩大到第二轮的20项,并顺利承接,市级5项审批项目中有3项下放至各县区。以“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为契机,结合组团式服务,开展海洋生物医药行业调研,在技术、信息、规划等方面探索建立帮扶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鼓励、推动有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走连锁经营发展道路,助推企业发展,增强我市医药经济实力。
二、巩固深化,提升食品安全工作履职水平。
一是稳步推进食品安全示范系列化创建工作。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区复评工作,巩固创建成果,定海区、**县已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区复评,复评通过率100%。着力提升示范乡镇创建等级,新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4个,全市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数达到16个。继续抓好示范村居、示范农贸市场等创建工作,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示范校园、示范养殖场、示范园区建设不断深化,我市的食品安全示范系列化创建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二是大力开展以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为主要载体的集中整治行动。通过3个多月的努力,全面完成了整治工作“6个100%”的目标,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00起,涉案金额近56万元,2起涉嫌犯罪的重大食品违法案件移送公安部门查处。有重点地部署开展了节假日、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联合执法检查、保健食品专项检查和餐饮废弃物的整治监管等多项整治工作,食品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三是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主动配合省、市人大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积极排查执法漏洞,梳理意见建议,逐条落实整改。着力深化网格化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网建设的通知》,对全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网提出了明确要求。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加大重点食品监督抽查覆盖面,开展食源性致病菌、化学污染物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建立健全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化信用管理,广泛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强化信息公示,健全分类管理、信用评级等工作机制。
三、稳妥处置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大排查。
针对外地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全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应对,开展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胶囊剂质量监督检查和药品流通领域销售铬超标胶囊情况大排查,我市生产的胶囊剂药品经检验全部合格,对流入我市的851盒不合格胶囊剂全部监督销毁或责令召回。由于应对及时,处置有力,我市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没有产生波动,群众用药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处置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围绕食品安药品安全问题和潜在风险,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全面提出对策意见,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和整治,切实提升全市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四、整规结合,全市药品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
一是深入开展药品安全示范县区、示范乡镇创建工作,通过不懈努力,我市岱山县和普陀区已通过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创建考核验收。普陀区积极探索渔农村药品安全精细化管理的做法和经验还得到副省长的批示肯定。全市有七个乡镇成为第二批市级药品安全示范乡镇,全市示范乡镇数达到29个,示范创建达标率达70%,示范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是加强国家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建立基本药物质量保障责任体系,强化基本药物生产流通全环节监管,落实电子监管码制度,加强基本药物随机抽验和不良反应监测的力度,有效保障了基本药物品种质量安全。
三是深入开展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分类实施了中药饮片、打击农村市场假劣药品、药用辅料质量、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等多项专项检查,查处各类药械违法案件152件,涉及重大案件9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4起,销毁假劣药械**余批次共计**万余元,建立全市药品流通领域联合“打假保安全”联络员工作制度,有效遏制药械违法行为。完成药品监督抽样**批次,评价性抽样合格率达到100%,监测药械广告**条,针对发现的问题,全部得到依法处理。
四是加大药品信息化监管建设力度,全市药品零售企业信息化监管率达到95%,药品经营企业信用管理、行政审批、药品稽查管理等一批药品监管应用平台已成功应用在药品监管工作中,信息化工作得到省局的充分肯定。
五、强化基础,自身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抓好干部队伍的能力提升,有针对性地开展素质能力培训,努力提升系统干部适应新形势下食品药品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市局一名同志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开展以“群众满意办事窗口”创建为载体的行政许可规范化建设,确保在扩权背景下提升许可服务技能。抓好强制执行案件、移送案件等重点案件的质量管理,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执法工作进一步规范。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松懈,着力风险防范,推广药品认证检查“三不纪律”在监管工作各个环节的延伸运用。以“行风热线”和“阳光投诉”为平台,推行“阳光行政”,强化社会公众监督。对机关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监察,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年工作安排
**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群岛新区建设大局,以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为根本,深化食品药品安全责任、风险控制、技术支撑、预警应急、产业促进和监管组织六大监管体系建设,攻坚克难,在取得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成效方面有新进展;先行先试,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建设方面有新创新;强本固基,在监管能力建设方面有新加强;服务大局,在助推食品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新作为。
一、突出重点难点,在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方面有新进展。
一是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召开现场推进会,探索建立完善配套的运行、协调和考核机制。深化拓展食品安全示范系列化创建工作,继续深入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复评和市级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带动基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显着提升,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示范校园等系列创建工作不断深化。建立健全乡镇食品安全监管员、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群众食品安全监督员、网格食品安全联络员等队伍,明确职责,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社会化监督水平。
二是坚持食品安全工作四个结合。坚持加强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食品安全联合执法、信息通报、事故处置等协调联动制度,强化责任制建设。坚持集中治理整顿与严格监管相结合,在加强监督抽检、审批、执法检查和日常巡查的基础上,适时开展滥用食品添加剂、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非法收购处置餐厨废弃物和食品“五小”行业等各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坚持加强政府监管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相结合,推动诚信体系和溯源制度建设,开展风险监测与评估,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坚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结合,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互衔接,鼓励群众投诉举报,深挖细究,一查到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完善五项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完善严密规范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风险评估和风险排查机制,全面推行重大活动、重点区域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建立食品抽检质量公布和风险提示制度,预防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完善各司其职的行政监管和技术监督机制,认真贯彻以分段监管为主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落实监管执法“首责制”,启动市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三统筹”工作,强化全市食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完善确保质量安全的自律机制,指导、引导食品企业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督促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完善畅通公开的信息沟通机制,依托电子政务网站、部门业务系统、媒体等平台,统筹信息资源,推动信息公开。完善主动有为的社会监督机制,运用网格化管理、人大执法检查、政协专题调研、媒体监督等多种手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并予以整改,促进食品安全保障由单纯依靠政府监管向公共治理层面转变。
二、坚持整规结合,在防范药品安全风险,强化药品监管工作成效方面有新提高。
一是深化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成果。抓好对药械市场秩序危害性大、影响广泛、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查处,重点开展药品生产企业处方和工艺规程、原辅材料、中药材、中药饮片、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经营、高风险医疗器械等多项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大案要案督查督办和联动机制,完善区域药品稽查打假合作机制。
二是扎实开展基本药物质量安全保障。落实基本药物生产企业中标情况备案制度,对中标价格偏低的品种重点监管;继续推进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切实抓好电子监管码制度的落实;加强基本药物全品种抽验,完善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体系,全力确保基本药物的质量安全。
三是深入推进药品安全示范县、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及时总结,积累经验,抓基层,抓基础,以示范创建带动药品安全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力争到年底90%以上乡镇通过市级药品安全示范乡镇的验收考核,新增一个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
四是多措并举,提升药品监管的科学性。积极推行药品监管领域“网格化”管理,有效整合监管资源,合理调配监管力量,规范全程监管,确保形成科学合理的监管网络。加强信息化监管能力建设,逐步把信息化监管扩展到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医疗机构,加强对监管数据的现场核实,切实提高信息化监管的覆盖率和实效性。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整合充实技术监督资源,不断扩展检验检测业务,加强人才建设,提升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检验能力。强化风险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市、县不良反应机构和不良反应监测点等监测平台建设,加强高风险药械品种、中药注射剂的监测和风险管理工作,提高风险信号分析评价能力,发挥其风险预警作用。
三、坚持监管和服务两手抓,在助推我市食品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新作为。
一是服务技术创新,发挥审评认证、检验监测机构技术优势,()在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鼓励发展新剂型,加快产业化进程。
二是服务业态升级,鼓励食品药品连锁经营,支持医药、食品连锁企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药品供应网点,提高偏远地区、海岛居民的食品药品可及性。
三是服务品牌建设,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各项认证提供服务,引导企业加强诚信建设,努力培育具有海洋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医药产品和企业。
四、大力开展素质提升工程,在监管能力建设方面有新加强。
一是结合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二是从严管理,认真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三是突出规范,充分发挥依法行政工作的基础保障作用。
【市经信局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经信局年度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总结09-07
经信局档案工作总结09-26
区经信局202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06-04
市国土资源局年度依法行政的工作总结05-29
经信委行政权力运行的工作汇报06-17
审批局年度工作要点11-15
市编办主任年度工作总结07-04
市经贸局年度工作总结06-09
市国资委年度工作总结09-29
市教研室年度工作总结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