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立德修身

2024-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诚信为本立德修身(通用7篇)

诚信为本立德修身 篇1

自古以来,中国古训中常记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诚则无德,无信事难成”“君子忧道不忧贫”等俗语。无不强调着立德、修身、诚信三者的重要性。当代年轻人,家之希望,国之栋梁。如果没有立德树人的品质,没有修身齐家的担当,不以诚信为本,何来通向成功的康庄大道。

立德树人——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下的扣子都会扣错。”这告诫我们,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从立德树人开始。

古时,吴王夫差,继父位后,荒淫无度,贪图安逸,被勾践灭掉,而后自缢;夏禹在位,诸侯拥戴,各地贡献铜材,终铸九鼎以物万象。同时君王,为何却有不一样的人生?吴王无德被灭国,夏禹有德受拥戴。这足以表明德之重,无以量。

人的一生,谁不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向终点,走好第一步-立德,才能走好接下来每一步。

静心修身——人生的必修课

成功是一座大山,在不断攀爬的过程中,必须通过静心修身才能到达山顶。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备受人们传颂的诸葛先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没时间管教儿子,特写下《诫子书》以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同时也警示后入修身的重要性。

“君子修其身于暗示屋漏之地,而声流于四方万里之外。”欧阳玄在简陋的房子里修身养性,名声却依旧能流传四方。环境的恶劣并不能影响自身品格的塑造。生活在纷扰杂乱的世界,唯有保持内心的纯净,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上好人生的必修课。

诚实守信——做人的基本准则

诚信,为人之本也。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古有商秧变法,立木取信,使新法得以顺利实施;季布以真诚守信称于世,故时有人谚云“得黄金白斤,不如季布一诺”。今有吴玉兰,拾荒卖废品,只为还清去世丈夫和儿子留下的5万元欠款;谢延信,一诺千金,妻子去世后,33年如一日照顾体弱多病的岳母。

诚信是金,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点燃熄灭的灯;诚信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拥有诚信,方得始终。

诚信为本立德修身 篇2

关键词:德育思想,曾国藩,修身,渊源,体系

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修身立德”思想以及政治、军事智慧深刻地影响了后世中国人。对曾国藩的“修身立德”思想进行研究挖掘, 对推进当前我国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有利于继承发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积极元素, 有利于更好地汲取曾国潘“修身立德”思想中的精华推进当前精神文明建设。

一、曾国藩“修身立德”思想的内涵

曾国藩 (1811—1872) , 原名子城, 湖南省湘乡人 (今湖南双峰县) , 曾国藩出生于世代耕读之家, 自小就深受家庭环境的良好熏陶, 对曾国藩后来的成长产生了十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年少时, 曾国藩进入私塾研读儒家典籍, 受到儒家修德、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影响而走上了科举道路。曾国藩被称之为“千古完人”、“桐城派中兴大将”、“官场楷模”等, 在我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曾国藩文人出生, 却连年带兵打仗。在曾国藩的锤炼下, 其所带领的军队能攻善守、骁勇善战、吃得苦、耐得劳, 成为著名的劲旅。

曾国藩之所以成为影响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取得政治、军事方面的诸多成就, 和其拥有良好的修身道德品质具有密切联系。正是曾国藩“修身立德”品质的高尚, 吸引了无数仁人志士甘愿一生追随曾国藩, 成就了曾国藩的浩大事业。研究曾国藩”修身立德”思想, 也就抓住了研究曾国藩的核心与关键。曾国藩的“修身立德”思想, 是其吸纳了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理学观念的精粹之基础上, 通过曾国藩去伪存真的慧眼辨别之下让中西方文化融合、碰撞而孕育出的新的产物。曾国藩“修身立德”思想立志高远、慎独静心、简朴清廉、毅力坚强, 这些优良的品行在目前仍然是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二、曾国藩“修身立德”思想的渊源

曾国藩拥有较高的修身品性, 其一生即便位极人臣, 却将人生的至善至美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曾国藩终其一生, 始终将自己的道德修养的提升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把自己修身道德的提升和事业发展、家庭发展、国家命运密切联系起来, 始终保持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修身境界。曾国藩还按照修身道德修养的要求, 向亲属好友通过书信方式表明观点, 劝诫亲朋好友对自身要严格要求, 做到经常自省, 对人们观念上的偏差和做人做事的失败进行认真仔细地思考, 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 鞭挞了礼乐的崩坏、修身道德的沦丧。在满清社会那个十分污浊不堪的环境中, 曾国藩的修身思想依然灼灼生辉、独树一帜、鞭策无数仁人志士从善向善和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曾国藩“修身立德”思想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寻找曾国藩这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渊源, 才能更好地弘扬其思想的光芒。曾国藩“修身立德”思想的渊源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 理学思想中的合理部分。

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之后, 一直成为后世封建士人修身的道德标尺。朱熹否定人的正常生理和心理欲望的理学思想, 作为一种落后的、封建的思想而被人们所批判, 尤其是成为现代人批判的对象。曾国藩当然不是完全赞同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 但是, 曾国藩却从朱熹理学思想中进行了得到了合理的借鉴。曾国藩认为, 人的欲望过强, 即“嗜望”是人自身固有的天性, 他对人的正常的欲望追求并没有像朱熹一样绝对地批判。曾国藩部分地认同了朱熹的理学思想,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曾国藩认为, 人有欲望是很正常的, 人的合理的欲望能够激发人们不断努力奋斗,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欲望是人们的力量源泉。但是, 人们必须对自己的欲望进行合理的控制, 必须将欲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否则必将给自身带来无穷无尽的祸害。曾国藩的一生历经官场沉浮, 看惯花开花落, 他始终认为万事万物都是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而运行的, 一个人的欲望也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如若过分追求自己的私利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对于人如何避免过分追求欲望而导致的祸害, 曾国藩在其家书中归结为一个“概”字, 说:“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何为概, 曾国藩在其书信当中亦进行了说明, 说“概”就是“劳”、“谦”、“廉”三字, 也就是要做到勤劳、谦虚、廉洁[1]833。曾国藩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 从“自概”的基础上引申出“劳”、“谦”、“廉”等修身道德的系统思想, 就是要求对人的欲望要进行合理的管理, 将人的欲望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以此避免人们在乱世当中丧失本性、随波逐流, 保持了淳朴归真的“修身立德”思想。

2. 中西方思想的融合碰撞。

曾国藩作为洋务运动的首创者, 其任何思想均带有显著的时代特色, 其“修身立德”思想亦不例外, 而中西方文化思想的融合碰撞, 成为曾国藩“修身立德”思想的重要渊源。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 让曾国藩看到了坚船利炮的极大威力, 促使曾国藩更加重视对西方文化思想和科技的运用。在对西方思想进行更多的了解之后, 曾国藩肯定了西方思想中的科学合理部分, 吸纳融合了西方文化思想, 成为我国近代以来放眼看世界的重要人物。曾国藩已经充分认识到西方文化实现的优越性,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政治因素, 曾国藩不可能违背朝廷的意旨而在思想领域内实现全盘的西化, 也不敢过于谈论西方文化思想优越于我国封建思想的主张, 但曾国藩却积极倡导“中体西用”, 使更多人的接受和汲取西方文化思想中的精华, 实现中西方文化思想的融合碰撞, 对革新我国满清社会腐朽落后的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曾国藩的人生也并非一帆风顺, 其在年少之时的求学过程中、为官过程中遭受了诸多严重的挫折。曾国藩年少之时,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缺乏灵活性, 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不够圆滑, 他和丑恶的各种社会现象之间格格不入。基于曾国藩的这些经验教训, 其回乡守制的两年当中认真思索修身的目的、方法, 为曾国藩今后的人生转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和国外各种势力进行斗争的过程中, 曾国藩认识到了封建思想的落后, 而在其“修身立德”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才让自己具备了更加开阔的视野。中西方文化思想的融合碰撞, 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特殊现象。封建士人修身思想的转变, 在今人看来似乎显得十分肤浅, 当时置身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看, 中西方文化思想的融合碰撞下, 打开了压抑了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的缺口, 其所具有的重大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3. 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

作为湖南湘乡人, 曾国藩“修身立德”思想受到了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的重大影响。有人认为湖湘之地具有一种野蛮霸道之气, 他们认为湖湘文化体系没有更多的丰富内涵, 这实际上是人们对湖湘之地和湖湘文化的错误认识。湖湘之地, 成就了王夫之、曾国藩、毛泽东等精英人物, 无论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 但我们仅仅从曾国藩“修身立德”思想中就可以看出, 曾国藩的德育思想是区别于中原儒学文化的, 但是同样具有十分广博而深厚的气息, 人们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忽视湖湘文化的无穷魅力。实际上,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有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传统, 后还有胡安国、胡宏父子开创的湖湘学派作为文化思想的重要基础, 再后来经过大思想家王夫之的承继与发扬, 到清朝中叶之后, 湖湘文化达到了历史上的极盛时期[2]。作为长期生存发展于湖湘之地的曾国藩, 其”修身立德”思想的形成无疑受到了湖湘深厚文化的重大影响。曾国藩所处的时代, 大清王朝已经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地, 曾国藩等人对满清王朝的摇摇欲坠十分忧虑, 对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十分揪心, 正是因为如此, 曾国藩的“修身立德”思想中具有对社会进行变革的豪迈气魄。

三、曾国藩“修身立德”思想的体系

曾国藩“修身立德”的思想体系, 主要体现在偏重于实践的“经济”思想、追求“至善”的最高思想境界两个方面。

1. 偏重于实践的“经济”思想。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 满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当中, 国内各种政治、经济方面的弊端和矛盾层出不穷, 而朱熹等人的理学具有“空谈”的显著特点, 除了过于偏激地否定人的欲望之外, 和社会现实的脱离是其最大的弊病。对此, 曾国藩进行了深入思考, 提出了实践即“经济”的思想, 除了曾国藩的老师唐鉴所主张的义理、考核、文章之外, 增加了“经济”之学, 提出了偏重于实践、解决具体现实问题的“经济”思想。曾国藩在其老师唐鉴的基础上提出, 不仅有义理之学、词章之学、考据之学, 还有经济之学, 并认为, 经济之学在儒学当中为政事之科。总之, 曾国藩的“修身立德”思想已经充分认识到朱熹理学的空谈弊病, 越来越更加重视偏重于实践的“经济”思想。

2. 追求“至善”的最高思想境。

儒家《大学》中说:“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意思就是要发扬人心当中的美德, 而“亲民”就是人的美德的重要表现形式, 追求“至善”是明德的最高境界, 这点被曾国藩较好地承继和发扬, 曾国藩的一生以出世的态度做好各种入世的事业, 这就是曾国藩追求“明德”、“至善”的明证。曾国藩曾经说过:“格物, 致知之事也;诚意, 力行之事也”。认为个人的修身必须要力行孝道、仁爱、慈悲等传统伦理道德规范, 才能实现人们追求“至善”的最高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家书) [M].岳麓书社, 1986.

修身立德求之永恒 篇3

【关键词】修身;立德;永恒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漫无边际,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现在我已经躺在床上,就在生命将要完结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就首先改变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就在我为国家服务的时候,我或许能因为某些意想不到的行为,改变这个世界”。这是《心灵鸡汤》记载的一个故事。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人要想改变世界,首先要改变自己。这一哲理在儒家思想中被称为修身。

儒家思想历来十分重视修身。《大学》中“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强调的就是修身为理家治国各种事务之首要任务,是所有社会成员做人的根本。今天,我们对“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解与古人虽有根本区别,但从国家社会发展来看,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是国家、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个人尤其是担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任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想对国家和社会有所作为和贡献,就必须以修身为根本和起点。

以修身为根本,必须明确修身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中,修身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然而笔者以为,修身不应仅包括思想品德的自我教育、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即修德,还应包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修智。其内涵也应不仅包括如何确立人生追求,如何处理人己关系、义利关系,如何对待穷达进退、荣辱贵贱,还应包括如何增进学识、增长才干。今天是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竞合的时代,这一时代的显著特征,一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虽然没有变,但是竞争的资源由以前的土地、工业产品等转变为知识,知识演变成价值的主要来源,知识的作用和社会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二是知识处于爆炸时代,更新周期不断加快,几乎两三年就增加一倍。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份子,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专业素养。因此,修身既要修德、又要修智,德才兼备是其理想之境界。

以修身为根本,必须明确修身的重点。古人十分重视修身,认为人应以修德为先,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说人先要懂得“孝悌”、“谨信”、“仁爱”,然后才可以“学文”。充分说明了修德与修智中,修德是放在首位的。我们今天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就是对这一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以德治国必以德治官,以德治民,以德治商,以德治教,而这一切都要从修身立德做起。万事德为先,一个人若没有高尚的品德,即使再有才华也会为世人所不齿。古人讲:“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可用其力;世间变化莫测,唯有品格可立一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以修身为根本,必须明确修身的途径。儒家认为,圣贤或君子的境界不是一个人生下来就具有的,需要经过后天努力特别是通过修身才能达到。并由此提出“存心养性”、“动心忍性”、“省察克治”的修身方法,这些观点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修身要发愤苦学,锲而不舍。学习是做人、做事之始,这是古今皆同的道理。知识经济的今天,更应该注重学习。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与书为伴,其个人藏书就达10余万册。对于学习,毛泽东强调要持之以恒,赞同“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他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这种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值得每一个人借鉴和学习。其次,修身要躬身践履,知行统一。知行统一无论古今都是修身的关键一环。“行”是“知”的目的,“知”只有落实到“行”上才有实际意义;“行”是“知”的必经途径,要获真“知”必须真“行”;“行”为根本,以“行”立德,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说明修身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实践的锻炼和磨炼,才能实现做人品格与精神境界的提升。第三,修身要涵养省察,慎独自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礼记·中庸》中亦谈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自律关键就是要经常省察反思,在内心深处自讼自审,哪怕有时十分痛苦、懊悔,也要坚持以正义之原告,战胜邪恶之被告,体现弃恶从善的决心。

综上所述,修身不会一蹴而就,它是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时刻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追求圣贤与君子高尚的道德境界,是做人之根本,是齐家、爱国、敬业之基础和前提,因此,修身以立德,应成为每个人一生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论语学而第一》

修身立德, 篇4

修身立德

什么为修身?修身就是提高个人的修养,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修身是为人、立身、处世的根本。

中国人重视人格修养,无论是明君贤臣,还是圣人先哲,无不倡导为人应修身立德。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孔丘有云:“君子忧道不忧贫”;诸葛亮曾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但是当下我们学生有太多的不足,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传统未能在我们学生的身上体现,许多好的品质未能形成。并表现出急功近利、不注重个人修养、缺乏内涵、公德意识较差等很多问题!因此,正处于人生观形成关键阶段的学生有必要进行传统教育、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我素质、做到修身立德!

对于怎样做到修身立德,有很多的途径,其中最好的渠道就是读一些好书,以书为镜。

哲学可以使人明智,历史可以增加良知。读好书,就如同与圣人交谈,可以做到“玩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志”的效果,陶冶我们的情操!

志存高远

修身的目的在于自我完善,提升并超越自己,做到“君子甚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忽隐,莫显乎微,故君子甚其独也”,在修身的基础上树立远大的理想,确定自己的志向,近一步做到志存高远!

志存高远就是追求远大的理想,追求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一个人若是没有志向、没有志愿,也绝不可能做成一件事!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只有很模糊的定位,而没有确定的,高远的,可以全力以赴的目标,所以,我们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将来,为自己规划一个远大的理想!

自古至今,明人志士都有自己的指向: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孙中山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遇挫愈奋,再接再厉”;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由此可见,志向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有一个长远的志向,做到志存高远!

那么,怎么做到志存高远呢?首先,应从实际出发制定一个日常的详细计划。其次,有一个远大的对未来的憧憬。这样,使自己有规律可循,就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就不会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就不会迷茫。就会明白自己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都是有它的价值,都有不可忽略的意义!

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知识爆炸的当今,学历高的到处都是,并不仅仅局限于你的才学是否高八斗而在于你的全面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培养个人的修养,树立远大的志向。

“有志不再年少!”我们应从小培养自身的品德修养,提高我们的内在本质,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成为新一代的二十一世纪的领导者,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一点儿力量!

让我们真正做到“修身立德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十七世纪的德国军队里面有一个王子对他的下属亲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级军官的深深爱戴。一次攻打某国家失败而归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严寒、饥饿折磨着他以及一些部下,在极度寒冷和饥肠辘辘的状态下,王子慢慢的进入梦乡、、、、、、。睡梦中王子梦见阳光格外的灿烂与温暖,他醒来了,发现自己身上被许多件大衣覆盖,生命得以延续。四周再看,他的部下把大衣都覆盖在王子的身上,早已经全部冻死了。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廉洁修身,诚信于行。

你我廉洁则班级廉洁,青年廉洁则国家廉洁。

廉洁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社会的良好风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廉洁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青少年所必须具备的思想品德之一。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八荣八耻”之中提出“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就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廉洁自律,廉洁修身,搞好廉洁文化建设。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上每一个国家的兴衰都与国家统治者的勤俭和腐朽相关,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杜绝奢侈浪费,树立一个文明、廉洁、节约、高效的优秀共青团员形象。

历史的天空中我们追寻廉洁的痕迹,切切实实的的养成廉洁的优良品德,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的优良作风。

值此廉洁文化建设之际,为使廉洁这一优良美德深入班级,深入学生的生活,贯彻建设班级廉洁自律、廉洁修身、廉洁文化的理念,打造班级优良作风,发扬传统美德,经过班委及团支部一致通过特此召开“我谈廉洁”主题班会。努力形成良好的风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此次廉洁文化周之际,切实做好廉洁文化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学生深刻了解到廉洁在身边,并用自己的切实行动为廉洁文化的校园之行作出模范带头作用。廉洁自律、廉洁修身,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努力使自己成为廉洁文化的继承者,廉洁文化的传播者,廉洁文化的实践者,努力使班集体弘扬廉洁文化优良品德,使班集体成为廉洁文化先进班集体。

廉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廉洁是每个领导官员必须具备的品质。可是如今,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廉洁,玷污了廉洁,却似乎非常喜欢廉洁的反义词—腐败。与腐败比起来,廉洁显得那麽渺小,苍白无力。就像一个瘦骨如柴的孩子与一个彪形大汉的对峙。

为使廉洁这一优良美德深入班级,深入学生的生活,贯彻建设班级廉洁自律、廉洁修身、廉洁文化的理念,打造班级优良作风,发扬传统美德,努力形成良好的风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此次廉洁文化周之际,切实做好廉洁文化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学生深刻了解到廉洁在身边,并用自己的切实行动为廉洁文化的校园之行作出模范带头作用。

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觉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这是廉洁求学的最深厚的思想基础。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品德修养,养成廉洁自律、洁身自好的习惯。从小事情做起,不取一点一滴的不义之财,不索一针一线的非法之物。要长期坚持清廉自守,持之以恒,使廉洁自律的形象成为无形的教育力量。

廉洁自律、廉洁修身,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努力使自己成为廉洁文化的继承者,廉洁文化的传播者,廉洁文化的实践者,努力使班集体弘扬廉洁文化优良品德,使班集体成为廉洁文化先进班集体。

结语:

我们通过典型示范、榜样引路,对学生们进行信念教育;以诚信、正直、节俭、负责为核心价值观的基础道德教育;挖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美德教育;重点培养遵纪守法意识的法制意识教育。活动与学校德育相结合,不额外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把廉洁教育要求自然渗透于学校德育之中;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在学科学习中有意识地挖掘、渗透廉洁教育。

严以修身 正己立德 篇5

发布日期:2015-06-01

严以修身 正己立德 做一名模范的党员领导干部

郭扬华

中央决定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其意义十分重大。4月28日,总行下发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施方案》;次日,总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解学智同志亲自上党课,并对全系统专题教育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分行党委对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全辖视频会议,赵富洲同志专题动员部署、上党课,班子成员带头参与、带头学习,切实履行党委主体责任。今天,根据专题教育活动的安排,我就“严以修身”这个专题与大家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严以修身的重要意义

(一)严以修身的重要性。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遵循着一条古训:“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去年三月,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强调,要实实在在做人做事,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于担当,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不搞“假大空”。习总书记讲“三严三实”,严以修身被放在第一位,是做到“三严三实”的起点和基础,可见修身的重要性。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广大领导干部面临着各种诱惑,稍有不慎就会被糖衣炮弹击倒,“严以修身”尤为重要。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提倡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二)修身不严的危害性。习总书记谆谆教诲党员干部要严以修身,要“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但面对席卷而来的物质浪潮,我们看到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公仆意识缺乏,党性修养不够、宗旨意识淡薄;有的信仰缺失,喜好求神拜佛,与“大师”为伍,对群众冷暖漠不关心;有的道德沦丧,莺歌燕舞,纸醉金迷,视公序良德为无物;有的大手大脚,热衷于“面子工程”,作风“飘浮”,等等。修身不严、党性不纯,不仅是对责任的亵渎,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损害着自身形象和政治信誉,不仅虚度了光阴,也贻误了前程。纵观近年来查处的一系列腐败案件,根本问题都是出在“修身不严”上,领导干部如果在修身上出了问题,必然导致思想松懈、法令不行,必然违纪违法、走向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被打掉的“老虎和“苍蝇”案例更是证明:忽视道德修为、放弃德行护心的官员,越是高效行权、阔斧竞进之“能者”,对党和国家、社会的破坏力越大。

(三)严以修身的必要性。首先,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修身是人格的基本要求。古人有“吾日三省吾身”的优良传统,亦有“慎独、慎微”的高尚节操。《礼记•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间的“修身”一环,既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次,在当今社会,修身是现代法治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在法治社会,每个公民都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守法,任何人的行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第三,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修身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总书记曾指出,为“官”者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时刻注意以德修身,在道德修养方面成为民众的表率。对领导干部的“修身”,特别提出了“严”这个标准,要求领导干部要以此为镜,时常照一照自己的思想;以此为尺,时常量一量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做人的境界够不够,为官的境界够不够。只有具备了这种自我要求和自省意识,才能始终系紧风纪扣,走好廉政路。

二、正己立德,从五个方面践行严以修身

(一)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习总书记鲜明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领导干部加强人格修养,塑造高尚人格,落脚点在于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上。滚滚红尘,诸多诱惑,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时时自我反省体察,防止价值观扭曲,始终坚守道德阵地,才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正是由于有了坚定的信仰,才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像焦裕禄、杨善洲等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时代楷模。为官一任,理应造福一方,加强作风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百姓福祉。坐上了“位子”,就要对得起信任;握住了权力,就要担得起责任。领导干部只有时刻约束自身言行,勤于修身,勤政廉洁,以己正立信,以无私树威,以务实兴业,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方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

(二)弘扬传统文化,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和精华。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浓缩了中国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礼义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两千多年来,修身正己立德一直是中国人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做人做好了,才能为做官打下良好的基础。党员干部修身必须注重汲取中华传统文化营养,注重修身正己立德。《礼记》中说“权者欲达其事,须四修其身:一修山容海纳之怀,二修纳谏如流之聪,三修贴律奉法之表,四修大中至正之性。”也就是说修身有四项内容:一要修容人之量,宽容平和;二要修纳谏之明,谦虚谨慎;三要修律己之心,遵纪守法;四要修浩然正气,堂堂正正。“三严三实”强调“严以修身”、“做人要实”,这是做人、做事、为官之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践行“三严三实”,一定要学会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精华。

(三)强化理论武装,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精神上的健康与高尚,来源于理论上的深刻与彻底。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学好政治理论,才能打下坚实的信仰根基;只有在理论上清醒,才能保证思想上成熟、政治上坚定。孔子认为:作为一名领导者,要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在孔子看来,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学习还要与思考相结合,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惘然,空思考不学习就是空想。小平同志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变质,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因此,党员干部必须重视加强理论武装,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自觉做到系统地、深刻地、全面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通晓社会形态更替规律。要认真领会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中把握大势、汲取智慧,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四)坚持改进作风,做一名守纪律讲规矩的共产党员。严守党的纪律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尽的义务。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组织权威。必须自觉增强纪律观念,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廉政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坚持真理,抵制歪风邪气,维护纪律的权威性。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勇于开展自我批评,虚心接受下级和群众的批评意见。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公仆之责,摆正自己的位置,回归自己的本色与本位。时时处处以党章为镜,用法规制度规范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自觉守纪律、讲规矩,明底线、知敬畏。敬畏国家法律,敬畏党的纪律,敬畏公道人心,守住边界、不踩红线,自觉按规矩、按程序办事。

(五)追求高尚情操,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歪风邪气。崇尚什么、爱好什么、向往什么、追求什么,能够真实反映一个人的价值取向、精神境界、人生品味、道德情操,很多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是从不当的兴趣爱好开始的。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自觉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牵制,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才能把握住根本、守得住底线、管得住小节。我们知道焦裕禄同志就是始终追求高尚的情操,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焦裕禄多才多艺,演过歌剧,爱拉二胡,但他生活极为简朴,衣帽鞋袜补了又补、缝了又缝。他对同志非常关心,在洛阳矿山机器厂,他请单身青年职工吃年夜饭;在大连起重机厂,他把自己的住房让给一对年青的职工夫妇;在兰考,他给南方来的两个林业技术员送去了宝贵的大米。他亲自组织起草了《中共兰考县委要求全体共产党员坚定地树立社会主义的新风尚》等文件,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模范地遵守国家法令,必须以勤俭节约为荣,必须廉洁奉公,必须从事正当的文娱活动。

三、内化于心,外化于服务建设新农村

(一)领导干部要带头做严以修身的表率。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讲,修身正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先正己身,而后正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如何,不只关乎自身形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人。一个单位的风气好不好、业务发展得快不快、战斗力强不强,在很大程度上都和领导干部的自身修养相关。领导干部自身行得正、站得直、坐得稳,处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身边人就会时时警醒、处处自律,干部作风自然就会好起来。

(二)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敢于担当。人类四大美德是正义、勇敢、谨慎、节制。修建红旗渠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以杨贵为首的林县县委一班人面临着资金缺乏,物资、粮食紧张和险恶施工条件等重重困难,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误解、指责,甚至丢官罢职的严峻考验。不少人说,在这崇山峻岭中修渠,简直是异想天开。有人甚至对杨贵说:这个渠要是通不了水,你可就成了千古罪人。杨贵没有退缩,他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刻有“千古罪人”四个大字的石碑,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大无畏气概,带领挖山开渠不止。后来,杨贵曾对一名记者感慨地说:“我们当时要是稍稍有点私心杂念,渠绝对修不成。太平官好当啊!但是当时大家没有一点想靠这个当官的意思。群众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缺水,那就修渠。” 红旗渠凝结出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林州人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16个字来概括;杨贵同志则表述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干,实事求是,自力更生,无私奉献”。但如果简而言之,我认为红旗渠精神的实质就是“敢”字当头的“亮剑精神”。党员领导干部在困难面前,就是要勇于“亮剑”,不畏压力,勇挑重担,强化执行力;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当老好人,敢于和不良现象作斗争。

(三)领导干部在坚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指导所有工作的精神和工作作风。所谓求真,第一是了解实际情况。对于我们来讲,行情、单位历史、单位的真实情况必须把握。对各个处室、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一个对现状、现实的把握;第二是对规律的认识。我们农业政策性银行也有自身的规律,河南农发行的业务也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因此,求真就是要掌握实情,把握规律。务实就是要付诸实践,真抓实干,务见成效。求真是研究、认识的过程,务实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这两者必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今后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以求真务实作为指导思想,了解、掌握本单位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它的内在规律、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付诸行动,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目前,农发行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认真领会解学智董事长的“三要”要求:即要提升站位,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要突出重点,做好主业;要开拓“蓝海”,培育新的增长点。结合河南实际,求真务实,主动作为,服务中原经济社会发展。

(四)领导干部要坚守干净干事的底线。古罗马帝国由盛转衰,最终灭亡,苏联解体的教训,告诉我们官吏贪污、腐化堕落将最终导致国家的覆亡。明初理学家曹瑞曾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欺,公则民不敢犯。”其“廉洁奉公”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行为准则。古云: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生活中,不必如事业般轰轰烈烈精彩纷呈,淡泊名利,不为名所累,不为利受罪,平平淡淡就好,淡泊,才能追求到真正的自由。两千多年前的河南人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是大德,是大道。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自觉抵御外界种种诱惑,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树立良好家风,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真正将“廉洁奉公”落到实处。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杨贵和县委一班人不但迎难而上,负重前行,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改变林县历史的重大决策,而且“干”字当头,身先士卒,在工地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克时艰,真正同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难能可贵的是,县委一班人带领林县人修渠10年,动用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资,但从没有发生过一宗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的情况,也没有一个干部贪污挪用一丝一毫的钱粮物资。自己担任领导干部已多年,始终自觉约束自己。“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自己以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烫手,伸手必捉,“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多年来,自己喜欢深居简出,不愿意出入灯红酒绿的地方,似乎与如今流光溢彩、红红火火的生活格格不入,大相径庭。这些年,粗茶淡饭,有吃就行,薪金俸禄,够花即可,过得挺踏实的。辗转多个岗位,与同事感情甚笃,精神丰收远大于物质利益。

修身筑基 立德立行(范文模版) 篇6

作风系于发展,作风系于兴衰。作风建设反映着道德品质、考验着党性修养、见证着理想信念,是思想境界、认识水平和实践行为的综合反映。在近期开展的“作风建设年”专题教育中,是对我们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的新要求、新展望。围绕近几期的学习,我谈一下学习体会。

严以修身作基石

作为一名烟草员工,修身乃是必修课,而且标准高、要求严。从思想来源看,严以修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我国自古就有注重修身的传统,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排在第一位。《孟子》曰:“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时有“差不多主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想把工作做到极致;或者遇到困难绕道而行,投机取巧,只想找方法应付、敷衍。殊不知,“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风清气正好行舟

作为一名机关办事员,守规矩的关键是要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坚持按法律办事、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所谓“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具体到机关办事员,就要在工作或生活中经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当前烟草行业正处于转型期,面对错综复杂的考验和形形色色的诱惑,这更要求我们必须保持自省的态度和习惯。对于问题和不足,无论大小,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努力在不断修正中提升修养、道德境界和能力素质。

求致方能得其上

作为一名法规员,工作作风能转变,取决于对待工作的态度。将工作做到极致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要把思想力转化为行动力,锤炼做到极致的作风、养成做到极致的习惯。烟草作为国家法治建设的一部分,正着力从法律层面和制度层面推动法治烟草建设,积极回应民众对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支持的强烈渴盼。尤其是烟草专卖主管部门在执法监督、信息公开、案卷评查等方面的不断完善,更与零售客户的经营联系密切。法治烟草建设关键是每一名执法者都要提高自我要求,只有从他律走向自律,才会更好地营造良好的法环境。

立德树人 技能为本 篇7

走进河南省商务学校,校园整洁美丽,学生彬彬有礼,所到之处,无不被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所感染。记者来访之时,恰逢合作企业来校招聘,企业招聘人员对商务学校的学生赞不绝口,他们说:“商务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高,踏实、勤奋、有礼貌。专业技能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得来,但教养和素质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这一点商务学校做得很好!”

商务学校的毕业生之所以如此抢手,来自于学校坚持“成人”与“成才”两手抓的育人之道。学校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中职生特点,倡导“学会做事,先学会做人”的育人理念,并提出“三个加强”的育人目标,即“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守法公民;加强礼仪教育,培养文明之士;加强技能教育,培养有用之才”。教育学生以德为先学会做人,以能为本成为有用之才。

一、实施五项工程,让学生“成人”

提到立德树人,河南省商务学校校长张士平将具体措施总结为“一二三四五”工程。即“上好军训第一课,搞好两项活动,建设三支队伍,弘扬四种精神,加强五项教育”。

如何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综合素质?张士平认为“没有比军训更有效的措施”。商务学校的军训独具特色,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入学时四十天的全封闭军训,主要对学生进行队列训练、体能训练、入学教育、专业启蒙、内务教育、国防教育、文明礼貌教育;二是每学期开学时为期一周的常规军训,主要是巩固军事动作和良好行为习惯。张士平说道:“军训中通过队列训练,提高学生的纪律观念、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内务整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理念;通过礼仪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意识;通过管理制度学习,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意识。”军训制度在河南省商务学校实施十多年来,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吃苦一时,稳定三年,受益终生;学校管理的难度大大降低,校园的文明和谐程度大大提高。

学校每年组织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公益活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能帮助受教育者认识社会、探索人生、展示才华、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如以弘扬爱国精神、展示青春风采为主题的“一二·九”运动演讲比赛、“五四”歌咏比赛;以培养公民精神、环保意识为主题的环保手工制作比赛等。为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精神,学校经常开展为灾区捐款、为社区贫困家庭捐款、为儿童福利院捐书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在树立学校良好形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健全人格。

想要提升学生素质,需要建好三支队伍,即班主任队伍、学生教官队伍、学生干部队伍。班主任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是良好班风学风的塑造者,是学生成长道路的指引者。想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首先有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学校通过严格选聘、定期培训、末位淘汰,打造出了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军训学生教官队伍是商务学校管理的一大特色。记者了解到,2010年,由于教官缺乏,校长提出从二年级学生中选拔表现优秀的军训标兵,通过集中强化训练,让他们担任新生军训教官。建议一经提出便受到了不少质疑,由于学生年纪小,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许多教师对于他们能否承担这样的重任表示怀疑和担忧。然而军训结束后,成果令人欣慰。由于年龄接近,学生教官对新生心理状况非常了解,加上自己之前接受过军训,知道该怎样把握训练强度和方法,很快赢得了新生的信任和好感,军训最终获得圆满成功。几年来,这些学生教官迅速成长为学生管理的骨干力量,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为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学校还着力建设了学生会、团委会、班委会,形成了立体的管理模式。

弘扬四种精神是商务学校“树人”教育体系的关键。第一,班主任队伍的“爱、先、严”精神。爱,即爱学生,视学生为子女,为兄弟姐妹;先,即身先士卒,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先做到;严,即严以律己,严格管理。张士平说:“商务学校从来不强迫学生去做,而是通过老师言传身教和示范去带动学生。2004年开始,学校要求全校45岁以下教师全部跟学生一起进行军训,和学生一起吃住。每天早上跑3000米,头顶烈日站军姿,从校长到老师一个都不能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严格管理、言传身教,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最重要保障。第二,军训学生教官队伍勇挑重担、奋勇拼搏的精神。一所学校的良好风尚来自于传承,商务学校训练的学生教官,为新生做出了表率。他们勇挑重担,严于律己,认真训练,大胆管理,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让新生看到了学校生活给学生们带来的变化和成长。第三,学生干部队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精神。这些学生干部认真负责,作风正派,刻苦学习,争当表率,为全体学生树立了榜样,为严格的学生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第四,技能竞赛参赛学生队伍勇争第一、刻苦努力的精神。学校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参加全国或全省的技能竞赛,他们在艰苦枯燥的训练中执着追求,不言放弃,在紧张激烈的大赛中不畏强手,沉着应战,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学校通过树立这些典型,形成了练技能、比技能、精技能的良好风气。

理想道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河南省商务学校“树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除教学大纲规定的五门德育课程之外,商务学校把每周二下午定为学生政治学习时间,开展“我的中国梦”“传统美德伴我行”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经常邀请有关部门来校举行法制报告,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尤其是请少年犯来校现身说法,对学生心灵触动很深。学校每周都开展“文明学生”“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竞赛,引导他们建立规矩意识、保持卫生习惯,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自觉规范行为。学校在全省中专学校中首倡诚信教育,学生与学校签订诚信承诺书,学校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学生塑造诚信品质。针对中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消除不良情绪,阳光健康成长。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让学生“成才”

学校按照“厚基础、强实践、重能力、出特色”的总体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强调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实现三个结合,“教学做评”结合、“双证书”结合、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结合,做到了知识、技能、素质的有效融合。

不断完善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与职业能力标准相衔接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商务学校独特的“4621”课程体系模式。“4”指四个体系:职业素质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专业技能课程体系、专业拓展课程体系;“6”分别指四个体系包含的六个模块,即德育课程模块、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体质模块、专业骨干课程模块、岗位定向项目课程模块、校本项目课程模块;“2”指对学生进行两年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1”指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来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岗位技能。

河南省商务学校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公共基础课以“学会、够用”为目的,专业技能课以“规范、熟练”为目的,通过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现场实操教学、项目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实现了教与学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中,做到了“课堂进车间,老师即师傅,做中学,做中教”。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授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技能是职业学校学生的成才之本。为锻炼学生过硬技能,学校投入巨资为各专业建设了条件一流的实训场所,配备了优秀的实训指导教师。从2011年到2014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7名学生分获服装表演、实用英语二等奖,会计技能、电子商务三等奖;在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有81名学生获个人一等奖,31名学生获个人二等奖;在全省中职学生素质能力大赛中,有83名学生获得一等奖,48名学生获得二等奖;在河南省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有23名学生获得一等奖,59名学生获得二等奖……丰硕的成果印证了商务学校的技能培养策略的成功。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破解发展瓶颈,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商务学校与各企业的合作,采取了五种合作模式,即专业共建模式、订单培养模式、校外实训基地模式、校企一体模式、职教集团合作模式,通过与企业专业共建、课程共担、共建实训基地,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岗位适应能力,实现了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学校从合作中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企业从合作中得到了素质高、适应企业岗位需要、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真正做到了互利双赢。

三、打造精品师资队伍,为学生成功保驾护航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多年来,商务学校以 “一个宗旨、四项责任、六大工程”为纲领建设教师队伍,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个宗旨:以德为先,以能为本。四项责任:把事业当生命,把学校当家庭,把学生当子女,把同事当亲人。六大工程:“师德工程”旨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使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青蓝工程”旨在促进青年教师职业成长,为每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有经验的高级讲师作为导师,以老带新,让青年教师做到半年适应、一年熟练、三年成骨干。“龙头工程”旨在打造领军人物,以学术技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为龙头,带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研究,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双师工程”适应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建设一支既有深厚理论素养,熟练专业技能,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培优工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骨干教师省级、国家级培训和到企业实践,优化教师知识能力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引凤工程”是聘请企业一线熟练技师和经营管理人才到校任教,旨在丰富教师队伍构成,将企业最先进、最实用的技术带进校园,缩短学生从校园到岗位的距离。

职业教育不仅是技能教育和就业教育,更应是“终身教育”,张士平认为:“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社会真正地实现职业化,每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应该更多地讲专业、讲职业,而不是讲级别。职业就是工作分类,人与人之间以职业分工来体现差别,而不是以级别高低来体现贵贱,大学毕业是人才,职业学校毕业的工人农民也是人才。”

上一篇:生产与运作管理认识下一篇:医院保洁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