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共10篇)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篇1

2.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重点 掌握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观察电能表,常常可以发现:电能表上的铝盘转动的快慢经常是不同的,家里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铝盘转动得越快,而且使用电热水器时比使用一只灯泡时转得快,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下图所示,节能灯上的“24 W” 是什么意思?

演示:分别拿一只 24 W 和一只 500 W 的电吹风机,接在电路上,比较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铝盘转动得快慢不同,是由于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即电流做功快慢不一样,我们把电流做功的快慢用表示。

如果用W表示电流通过用电器所做的功,用t代表通电时间,用P表示用电器的,则:

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用W表示,常用的还有千瓦、毫瓦。

1 kW = 103 W

1 W = 103 mW

以下是常见用电器的:

因为W=UIt,所以

【典型例题】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

A. B.C.D.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A.0.4W B.0.8W C.2W D.4W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3节总计4.5V,所以

所以选C。

知识点二:千瓦时的来历

因为,所以

如果 P 和 t 的单位分别用 kW、h,那么它们相乘之后,就得到电能的另一个单位:千瓦时(度)。

1 千瓦时可以看作功率为 1 kW 的用电器使用 1 h 所消耗的电能。

【典型例题】小刚利用电能表测某家用电器的.当电路中只有这个用电器工作时,测得在15分钟内,消耗电能0.3千瓦时,这个用电器可能是 (? )

A.空调器 B.电冰箱C.电视机D.白炽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用电器正常工作在15min内消耗电能,根据求出,由家电的功率知识可判断为哪种用电器.用电器正常工作的为:

以上四种家用电器中功率超1000W的只有空调机.故选A.

【针对训练】在下列单位中,哪一个不是的单位( )

A.J/s B.kW·h/s C.V·A D.W·s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J是电功的单位,s是时间的单位,电功和时间的比值是,所以J/s是的单位;

B、Kw?h是电功的单位,s是时间的单位,电功和时间的比值是,所以Kw?h/s是的单位;

C、V是电压的单位,A是电流的单位,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就是,所以V?A就是的单位;

D、w是的单位,s是时间的单位,和时间的乘积是电功,所以w?s是电功的单位.

选D.2.5 V 0.3A”的灯泡接在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它两端的电压,比较它的亮度。

现象:在电压为 2.5 V 时,灯泡正常发光;在低于 2.5 V 时,灯泡发光暗淡;在高于 2.5 V 时,灯泡强烈发光。

结论:说明用电器消耗的随着它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

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2.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3.实际电压、实际功率

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及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4.U实 = U额,则 P实 = 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U实 >U额,则 P实 >P额;可能烧毁用电器。

U实 < U额,则 P实 < 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演示:将两只灯泡“PZ220 40”和“PZ220 100”先后并联和串联接入家庭电路中,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并联时,100W的亮,串联时,40W的亮

结论:灯泡的亮度是由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典型例题】下图为一只6V 1.5W”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若把这样的三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12V的电源两端,则此时每只灯泡的电阻及实际功率为( )

A.24Ω 0.67W B.20Ω 0.8W

C.24Ω 0.96W D.20Ω 0.67W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像可知:灯泡的电阻会随电压、电流的不同发生变化,因此解决此类问题只能从图像入手分析。三只完全相同的灯泡串联,灯泡的电阻相等,通过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知,三只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把这种规格的三只灯泡串联接在12V的电源两端,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都为4V,从图像上可以看出,当电压是4V时,通过灯泡的士电流为0.2A,

所以每只灯泡的实际电阻:

每只灯泡的实际功率:P=UI=4V×0.2A=0.8W.故选B.

A、110V 60W B、36V 25W C、220V 40W D、110V 40W

【答案】A

【解析】

四盏灯泡正常发光时,功率的灯泡亮,所以选A。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篇2

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新课程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认知目标: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技能目标: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欧姆定律这节课,是通过实验去发现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得出规律。所以,做好实验,利用数学方法正确得出二个实验结论是本节课的重点。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好实验数据,建立和理解欧姆定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程序的设计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4.1视频引入,激发学习热情

4.1.1学生观看视频

看看调光灯是如何调节灯的亮度的?

4.1.2提出问题

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是多大时,才能得到调光灯需要的电流值呢?这就需要我们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欧姆定律”。

这样通过观看视频和提问,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并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节课。

4.2展开探究活动,分组实验

4.2.1猜想与假设

(1)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______;

(2)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____。

4.2.2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法、实验思路、实验电路图以及所需的器材。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并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的时候,对于发言的闪光点要给予必要的肯定;对于错误或不足之处应进行适当的引导。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设计的电路图,并由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如果学生画出的电路图中没有滑动变阻器,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改进,为什么要改进,并投影正确的电路图,特别要强调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

4.2.3实验

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从而得出欧姆定律。虽然,这样安排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发挥得比较好,但演示实验可见度不大,学生动手参与率不高,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很好发挥。另一方面,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具备做这个实验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实验,增加对欧姆定律的感性认识,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在进行分组实验时,可以二人一组,先后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电路连接是否正确,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记录的数据是否真实等。

分组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模拟,重现整个实验的过程。(1)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4.3交流探究成果,及时矫正

这一环节的操作要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其目的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反馈,对学生参与实验的态度和效果进行反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识将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学生的情感将在教师对学生参与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和各小组交流中得到升华。具体做法是:

4.3.1培养学生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数据的能力

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各小组设计的表格,并由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评价。特别要强调的是,表格中一般要包含实验次数、记录的物理量符号及其单位等。

4.3.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有些学生为了能够顺利得出结论,故意造假,凑出比较理想化的数据,教师要告诫学生,这是违背科学探究精神的一种不可取的做法,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误差。

4.3.3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分析数据,得出规律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坐标纸上通过描点连线的方法分析数据。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比较简单,描出的点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而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时候,很显然描出的点不是一条直线。怎么办?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变换思维,既然电流可能与电阻成反比,那么电流是否与电阻的倒数成正比呢?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教师在课上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借助Excel的插入图表功能,向学生展示分析数据的过程。

4.3.4交流与评价

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是学生在学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之后第一次将这些器材组合起来使用,因此学生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在这节课上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今后完成其他的电学实验,如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由小组代表陈述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无变化;电流表或电压表指针反偏;电流表或电压表指针偏角太小……

然后其他小组共同讨论,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如遇到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适当引导,帮助解决。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仿真实验来展示。

这样做能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实验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探究,学生可综合之前得到的两个实验结论,得出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数学表达式。

4.4应用欧姆定律,拓展提升

(1)重温开头的一段视频,让学生思考,在调节灯泡亮度的时候,实际上调节的是什么?是不是运用欧姆定律?这样起到一种首尾呼应的作用。

(2)通过两道例题来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3)课堂小结:突出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方法

4.5课后作业

(1)设计一种方案,测量导体的电阻。

(2)以“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与意义”为题,写一篇科技小论文。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篇3

[课题名称]: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物体上浮与下沉、悬浮的现象,寻找使物体浮与沉的方法

(2)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对浮沉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课外活动小制作和查阅打捞中山舰的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动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浮沉原理的应用,让学生体验生活、物理、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制作与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利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和学具]:弹簧测力计、量筒、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及配重)、橡皮泥、硬币、蜡块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教学情境。

看一看:热气球升空

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热气球升空,借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说明以上内容都跟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物体的浮与沉”有关。

二、新课教学

1、活动10.1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猜一猜:

把一些物品,如橡皮泥、硬币、泡沫塑料、小玻璃瓶和自备的各种小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

试一试:

通过动手探究得出结论:

上浮的物体有: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蜡块„„

下沉的物体有:实心橡皮泥、硬币、内装许多配重的小玻璃瓶„„

用心

爱心

专心

议一议: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怎样使漂浮的物体沉下去?

做一做:带着问题继续进行探究。

想一想:对各组采取的措施,用交流的方法汇集起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归纳出所采用的方法的实质。

得出:物体的上浮或下沉是由重力和浮力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因此,使物体液体中上浮的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减小重力。如,减少玻璃瓶中的配重、或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实心物体挖成空心;

其二是增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如,增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或增大液体的密度(向水中撒盐)。

所采用方法的实质是:改变了物体的重力或浮力。

2.活动10.2 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首先根据活动10.1实验结论: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来提出问题。

物体上浮和下沉时,它受到的重力与浮力各有什么关系?

猜一猜: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猜想。各种猜想都可。

做一做: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设计实验方案:测出浮力和重力进行比较。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水、小瓶、配重物。

本活动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自主探究归纳出物体的浮沉条件。本活动中物体和重力是用弹簧测力计称出来的。它是影响本实验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议一议

1.怎样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用弹簧秤测)

2.怎样利用提供的器材测量或计算物体上浮、下沉、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实验设计中可能学生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引导学生从实验设计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逐一得到结论,为实验步骤的设计创造必要的条件。

交流总结得出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称出小瓶的重力G。

(2)向量筒中装入一定数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3)把小瓶放入量筒中,观察小瓶所处的状态,并记下水面的位置V2。

(4)由公式F浮=ρ水g(V2-V1)计算小瓶所受的浮力,并将数据填入实验数据记录表相应的位置。

(5)改变小瓶中配重的数量,使小瓶处于下沉状态。用测力计测出其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浮力大小用测V排算也可)并填入表格。

(6)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当物体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所受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漂浮。这就是物体浮沉的条件。

用心

爱心

专心

对上述结论作出评价后进一步思考1:除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体积使物体浮沉外,另外有什么方法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通过观察的鸡蛋在盐水中上浮的实验得出:还能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思考2: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若它的重力等于浮力、可能出现什么情况?

可能静止在液体中的任何位置,这种状态叫悬浮。

3.生活物理社会

4.总结。

三、巩固练习课时作业本

四、布置作业 物理学习指导用书

五、板书设计

用心

爱心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篇4

弥向春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第三节《功》的内容。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第三节《功》。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又是与能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它虽然是在力学中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对功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学习了杠杆和滑轮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能量的知识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时安排为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从生产、生活的实例中,判断那些力做功,那些力不做功。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利用对生活中具体事例的分析,加强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学习方法,初步了解科学概念跟生活术语的区别。树立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功概念的建立和功的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功概念的建立和功的计算。

二、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讲授和分组讨论和实例演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说学法: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将要学习的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接受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引入新课: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一上课便以课本中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这一问题,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与观察。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生活实例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首先我把学生分成六大组来分析讨论引入新课中提出的“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 的机械”这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斜面实验,教师给出实验器材,强调实验要求,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并能根据老师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分析讨论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老师在作进一步的讲解和总结。从而引出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这样便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功的概念。老师通过投影图片和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学生则根据生活实际和已有的力学知识能够得出:物体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距离,那就表示力做了功,学生自然便能得出正确结论,此时教师顺势引出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在研究功的计算时,由于“功=力×距离”是物理学中的规定,初学者常感到不好理解,因此教学中我注意联系实际,通过在课堂让学生个别体验,(搬课本多少和高度的不同),使学生获得较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力越大,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越长,做功就越多。在引导学生理解W=Fs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构建的物理公式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得出变形公式,认识功的单位的规定:1J=1N.m。同时我在课堂中设计了两个有关功的练习题,第一题是马用200N的力拉着重为1500N的车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100m,求:拉力对车做的功是多少焦?重力对车做的功是多少焦?第二题是一座起重机用钢丝绳将500Kg的重物从地面匀速提升5m到楼上,接着又将重物沿水平方向移动5m,在整个过程中,钢丝绳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焦?通过这两个练习着重训练学生对公式的运用,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3、课堂小结:(1)、知识内容小结: 要求学生共同来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的主要内容: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单位,老师加以强调。(2)、学习方法小结:总结如何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篇5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发电机是生产、生活中提供电能的装置

(2)了解导体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知道发电机的功能及组成部分,能使模型发电机发电

(4)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

(5)从法拉第的发现到发电机制造的事实中,感受发现与创造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学准备:

手摇发电机模型、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矩形线圈、直导线、连接导线、开关、铁支架1台、螺丝管、条形磁铁各1块。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引入新课:

1、电动机的结构主要由

组成。

2、电动机的转动原理是。

3、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

此实验称为什么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

【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电流的磁效应)】

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

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二、认识发电机

课件1:几类发电厂

(1)水力发电厂

(2)火力发电厂

(3)风力发电厂

(4)核发电厂

总结:它们都是由发电机来发电的。

活动1:让我们自己来发电

每组选用两台模型发电机,一台作为电动机用,另一台作为发电机用(输出端接小灯泡),两机的转轴之间用塑胶管对接起来,当电动机通电运转时,就能看见小灯泡发光,说明发电机发出电来了,由此也可

说明:

①直流电动机与发电机是可逆的,即对它通电能转动,使它转动则能发电。

②电动机与发电机的结构相似,线圈简化也与电动机—样可以用一匝线圈或单根导线代替。

定子和转子来组成的发电机又如何能发电呢?

演示实验1:

手摇发电机一台、灯泡一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按要求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说明了磁也可以生电。下面我们来学习电磁感应现象。

三、电磁感应现象

1、演示实验

①提出问题:

②制定计划

③进行各种尝试,寻找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实验次序

实验条件

电流表指针的反应

尝试1

让导线在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

尝试2

让导线在磁场中静止,但不用单根导线,而用匝数很多的导线。

尝试3

导线在磁场中向上或向下运动,并不切割磁感线

尝试4

导线在磁场中向左或向右运动。切割磁感线

尝试5

导线在磁场中斜向上或斜向下运动。切割磁感线

尝试6

导线在磁场中沿着不同方向运动,但开关被断开。

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

磁生电―― 电磁感应

条件是:a导体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b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小结实验结果,交代切割磁感应线的含义,指出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什么是感应电流,指出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探索于1831年发现的,与此同时介绍科立顿“跑失良机”的故事,使学生体会科学发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关系。

若电路不闭合,无感应电流,但导体两端有感应电压。

2、演示实验2:

1、向前切割磁感线

上N下S

向左偏

2、向后切割磁感线

上N下S

向右偏

3、向前切割磁感线

上S下N

向右偏

4、向后切割磁感线

上S下N

向左偏

小结:导体中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有关,与磁感线方向有关。

在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用力移动导体做了功,消耗

了机械能,所以在导体中产生了感应电流,获得了电能。

结论: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四、电磁感应原理的应用

实际的发电机

(1)结构:磁体是转动的电磁铁(转子)和嵌在硅钢片槽中的线圈(定子)。

(2)发电机的原理:当转子转动时,定子中的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感应电流。

(3)工厂中发电机:水轮机、内燃机或汽轮机带动转子旋转,在定子中产生交变电流,且电压较高。

(4)直流电和交流电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方向和大小的电流

板书设计:

17.3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一、知识回顾,引入新课

二、发电机的结构

定子和转子

三、电磁感应现象

1、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

2、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的条件

a导体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

b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3、导体中感应电流方向跟  导体运动方向有关,与 磁感线方向有关。

4、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篇6

1、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注健关康。

2、在学习和生活中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3、认同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全面理解健康的概念。

2、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3、能说出健康的概念;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与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合作探究。

1.完成P89-90项目测试,看看你能得多少分?健康状态如何?

测试题中哪些题目是评价身体健康的?哪些题目是评价心理健康的?哪些题目是评价社会适应方面的?

2.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和 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3.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__________,搞好_________,还要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___________。

4.保持愉快的心情

(1)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

(2)儿童青少年积极健康的心态是

(3)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创新

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家人或亲友的健康状况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

(二)、非选择题

1.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和 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2.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良好的和适度的 ,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3.老师和同学都认为小南是一个品学兼优、真正健康的人,因为他:①情绪经常保持稳定;②和任何人都相处得很好;③体育成绩都已达标;④能成功地调整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合理地适应环境;⑤有良好的身体素质;⑥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争取班级的荣誉。

在这些表现中属于身体健康的是 ;属于心理健康的是 ;属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是 。

二、课前预习

1、自我检测: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健康的含义,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

①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

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③善于休息,睡眠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⑤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⑥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以上10条,体现了健康所包含的身体、心理的良好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三方面的内容。要想拥有健康,就必须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2、质疑:什么是生活方式?

3、讨论小结: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习惯,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

三、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1、大家在课余时间收集哪些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其危害的资料?

2、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向小组同学交流。

3、你们知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的威胁,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教材P94的“资料分析”,并结合下面的两个讨论题进行分组讨论。

资料分析:1957年和中国城市前七位主要疾病死亡率

讨论:(1)40多年来,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种类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题?

4、结合数据资料,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再与同学一起阅读教材P95的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5、小结: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已经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6、探究活动: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探究实验计划

实验指导:这个实验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在制定实验步骤和具体操作时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和重视。如选择什么样的酒精浓度、水蚤心脏的位置、心率的计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等等。在实验中,每一组的学生选择3个以上对照实验完成,即清水中水蚤的心率、两组以上有一定梯度的酒精溶液中水蚤的心率,每一组必须有一定的实验次数以求取平均值,然后从这几种组的平均数据中分析现象和得出结论。如果是选择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则应注意在实验前用不同体积的清水浸泡一种品牌的香烟烟丝。

表达交流:探究活动的过程及方法,统计表格的设计。

7、汇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并讨论教材P96的两个题目。

学习任务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根据自己的探究活动结果,说明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

2、投影展示材料:

当人喝了含有酒精的饮料后,酒精在胃和消化道上部直接吸收入血液,吸收的速度与酒精的体积分数(浓度)成正相关。酒精在被最终分解前,能对多种器官组织起作用,尤其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最为明显,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皮肤血管扩张。饮酒过量便是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急性酒精中毒又称“醉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慢性酒精中毒主要表现在对胃肠道、肝脏和神经系统的损害。酒精还可使脂肪在肝脏积累,持续饮酒过量会导致脂肪肝。因此,饮酒过量的人,肝硬化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

吸烟是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烟草燃烧后生成的烟雾成分有几百种,其中明显有害的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等。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肺癌发病率急剧上升,其中约有80%的肺癌病人是因长期吸烟引起的。吸烟时,烟草的烟雾中只有约10%被吸烟者吸入,而其余的90%却散布于空气中。这些烟雾不但污染环境,而且使不吸烟者被动吸烟,间接受到伤害。吸烟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联合国已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吸毒对人体的危害就更严重了。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吸毒者为支付吸毒巨资而不惜诈骗、偷盗等,严重危害社会。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吸毒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更大。

3、以上的材料说明,不良的生活方式给人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我们要想拥有健康,怎么办呢?

4、分组讨论: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

5、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将本组的讨论情况向全班汇报,不完善的地方同组的同学可进行补充。

6、师生共同总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营养配餐好,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篇7

牡丹区安兴镇初级中学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端正教学态度,明确教学目的,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积极参加进修学习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三单元,是在上学期所学电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电学的有关知识。如,家庭用电、电能、材料等。这些知识是上学期电学知识的延续。再通过本学期知识的学习学生才会对力学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这些知识既是基础,又是桥梁,作用非常重要。另外,本学期教材中渗透的某些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很有指导意义。

物理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要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物理学习需要的潜在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意向,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这就需要创造问题情境,特别是要注意每个课开始的课题引入。教师要善于利用演示实验或简炼的具有强烈启发性的语言,在上课的开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吸引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九年级的物理课教学。绝大部分同学对物理有一定兴趣,但不够浓厚,对上学年知识的理解、掌握由于放假等原因已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一些基本物理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本学期准备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措施,注意加强优等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促进中等生的整体进步。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

(2)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4)要特别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挥究过程,获得科学的方法。

(5)激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优化创新能力,让物理教学充满新的活力;营选创新环境,培养创新品质;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创新灵感。

(6)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物理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异有趣等特点,要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兴趣,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实践的技能技巧。

(7)提高自身素质。深化教研教改,提高教研水平,做到表达准确,板书简洁,操作规范,教法创新,使自己的备课、教课、说课、操作、写作等水平不断提高,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五、复习方法

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以课本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让他们正确理解,并以书上的习题和例题通过小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与学生做到知识日日清。

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

根据中考题“源于课本以高于课本”的考试特点,在复习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的主线贞,再将知识主线交织成面,形成系统,配合精选的习题对知识增强提炼性。

分成力学、电学、热学、声学和光学五大版块,并且对知识进行综合梳理,通过口诀、推论、简便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新的整合过程,理清知识脉络,知道侧重点。

3、综合训练,能力提高。

通过前两步的阶梯学习后,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做图等综合应用能力,希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这一轮的复习,在知识的认知能力方面上会有一个可喜的质的飞跃。

4、模拟中考,素质适应。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通过模拟考试让学生开阔视野,多见各类题型,让学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简洁省时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六、教学进度

时 间 内

容 第一周 新课教学第九章家庭用电

第二周 新课教学第十章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第十一章 物理学与能源技术

第三周 复习声现象、复习物态变化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复习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多彩的物质世界、力和运动 复习压强和浮力

复习简单的机械、功和机械能 复习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 复习欧姆定律复习电功率、复习电与磁 声、光、热、力学专项复习复习电学专项复习作图、实验、信息题、综合应用计算题复习

模拟测试 模拟测试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篇8

1.家政——钉纽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钉纽扣的基本技法。

2.能力目标: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掌握钉纽扣的基本技能,增强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劳动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掌握钉纽扣的基本技能。教学难点:钉纽扣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纽扣、布、针、线、剪刀、衣服、粉笔、顶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谜语:兄弟两个人,各进各家门,哪个进错了,出来笑死人。——打一日常生活用品。

二、认识纽扣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纽扣,而且是各种各样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用途不同的纽扣。同学们,你们都准备了哪些漂亮的纽扣,向大家介绍一下。

老师这也有一些纽扣,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三、钉纽扣:

想一想:衣服上的扣子掉了怎么办?

当同学们自己衣服上的纽扣掉了,肯定有同学自己钉过,学生介绍自己钉纽扣的过程。

1.钉纽扣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介绍如何选择针和线,介绍顶针的戴法和用途。2.指导观察,了解钉纽扣的步骤和方法(1)纫针:穿针、引线、打结(2)定位:引导学生探讨方法

(3)钉纽扣:引导学生学习操作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试一试:小组合作,分别钉一孔扣、两孔扣、四孔扣,注意四孔扣多钉几个。

4.作品展示、交流

四、总结钉纽扣的步骤,出示爱心小贴士:

在衣服上钉纽扣时,要注意:

1.一件衣服的相同部位要钉同一种纽扣,大小、颜色、式样、钉法要一致。2.纽扣的颜色要与线、衣服的颜色相同或相近。线的颜色应略浅于纽扣的颜色。

3.但有时用纽扣点缀衣服时,也可以选择一些颜色反差大的线起到装饰的作用。这就需要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五、延伸:介绍纽扣的用途及纽扣装饰作用的起源。

六、欣赏用纽扣做成的艺术品

七、学生实践;创作自己的作品。

2.家政——缝沙包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并掌握缝沙包的基本技能。

2、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不同形状的沙包。

3、发扬合作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己动手解决生活小问题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基本技能。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针、线、各色小块布料、沙子、顶针箍、剪刀,各种形状范例沙包若干个。

学具准备:针、线、顶针箍、剪刀、各色小块布料、沙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课间活动都喜欢玩些什么呀?

2、师:(课件出示玩沙包)看看这些同学,他们在干什么?师: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啊!你们想玩吗?

3、师:今天让我们也来缝制一个精美、结实的沙包玩游戏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缝沙包。

板书课题:缝沙包

二、欣赏沙包,准备预设。

1、欣赏各种形状的沙包。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缝好的沙包,请同学们欣赏,你觉得它们漂亮吗?师:你觉得它哪儿漂亮?

2、缝制沙包的材料,工具,师展示。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缝制这些沙包需要哪些材料呢?

3、小组讨论缝制的方法及步骤:我们了解了缝制沙包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后,你知道缝制一个沙包有哪几个步骤吗?你准备怎样缝沙包呢?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缝制沙包的步骤吧!(课件演示)教师板书:折一剪一缝(留口)一翻一装一封

三、合作交流缝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播放课件:将三种手缝的基本针法:平针、回针、缭针展示给同学们看。

2、小组内练习针法。

要求:

(1)每种针法各练5-6针。(2)针脚要紧密,针距要匀称。

3、小组讨论交流缝合时应注意的问题。师:在剪、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师:装沙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师:你觉得封口时用哪种针法比较好?为什么? 师:我们用针时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你考虑的真周到,要注意安全。

4、师归纳小结。

四、小组合作,缝制沙包。

1、学生介绍自己想设计的沙包形状。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想动手实践了,那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沙包呢?

师:很有个性,你是个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师: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老师期待着你的沙包。

2、师提出要求,生动手缝制,教师巡视指导。

师:就让我们动起手来,用学过的针法按以下步骤缝制自己设计的沙包吧。(课件出示缝制步骤)

(1)选一块大小合适的布料后,将布面朝内沿长边对折。根据自己需要的形状对布料进行裁剪。

(2)用回针的方法把对折的两侧边缝合,针脚尽量密,留下一边不缝,以备翻面装沙子。

(3)将缝合的沙包翻面,装上适量的细沙子,然后把留口的地方向内翻折,不留毛边。用回针法缝合,注意针脚要密要匀,线要拉紧。

(4)缝好后,拿起沙包抖一抖,捏一捏,看漏不漏沙子。检查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进一步完善。

师:缝好后我们将举行沙包大展览,开始动手吧。(放背景音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动手制作,小组内互帮互教,老师巡视指导解答。

五、成果展示,体验成功。

1、小组内评一评,议一议,谁的作品既漂亮,又严实耐用。

2、沙包大展览。各小组到前面介绍、展示自己的作品,评选出“优秀作品奖”、“最佳设计奖”。

六、拓展延伸,实践运用。

师:大家缝制的沙包不仅结实漂亮,你们认真的态度、良好的卫生习惯、合作互助的精神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看着自己亲手缝的沙包你有什么感受? 生:?? 师:劳动使我们的双手变得更加灵巧,劳动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亲手缝制的沙包玩游戏吧。今后让我们用缝沙包的技术创作出生活中更美、更有用的东西,好吗?

3.家政——缝 鞋 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缝制鞋套的技能,让学生掌握缝制鞋套的要领。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缝鞋套的制作过程,并通过评价对作品进行改进、完善和创新,制作出美观、实用的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探究、动手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合作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

4.行为与习惯:具有认真、细心、规范地进行技术操作的习惯,能自觉遵守安全规则,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缝鞋套”的制作方法。难点:画样、放样、裁剪和缝制的过程。教学准备:

PPT、不同布料、剪刀、粉笔、软尺、线、缝衣针、回形针、松紧带、文件袋、教材、评价表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鞋套。比如,到计算机房(PPT出示场景图片),到别人家里做客等。但是大部分鞋套都是用塑料制品做成的,不够环保。现在全社会都在倡导低碳,我们也要从身边做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动手设计、制作一双环保又耐用的布质鞋套。

2.板书课题。缝鞋套

二、初步尝试,师生合作示范鞋套的缝制方法

1.欣赏各式鞋套

师: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鞋套,一起来欣赏。出示多种材料和材质的鞋套,学生观察、欣赏。

师:刚才这些漂亮又实用的鞋套,大多数都是工人师傅用机器设备生产出来的,其实我们自己也能做。看,(出示自己做的鞋套),这双鞋套就是老师自己亲手做的,你想不想自己也亲手缝制一双鞋套呢?

2、明确工具、材料和制作步骤

师:缝制这样一双布鞋套,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它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1、12页,认真研究制作鞋套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3、汇报交流(1)明确所需材料(2)总结制作步骤

师:鞋套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可以分为哪几个步骤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课件依次出示制作的九个步骤,教师讲解。)①量出鞋长——放出1厘米(学生自己鞋长)②量出鞋高——放出1厘米

③画样(在准备好的布料上画出鞋长、鞋高,穿带线)④裁剪(在双层布料上放样裁剪)

⑤缝鞋头、鞋跟(选择基本针法缝制鞋头和鞋跟)⑥缝穿带“管”(密而匀地缝制穿带“管”)⑦穿松紧带(在穿带“管”里穿上松紧带)⑧翻面整理(翻面整理成美观鞋套)⑨完成(试用一下,看是否合适)

师:同学们,你觉得哪些步骤难度比较大?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重点讲解示范。

4、师生合作示范

师:下面就请你仔细观察我们是怎么缝制鞋套的。(1)量长和高时要看准数字,及时记录。(2)画样时要注意留样。

(3)裁剪时要又快又平,注意安全。(4)缝制时要用又密又匀,注意安全。

(5)围绕管带缝制,要缝的平直,便于穿带,不能将“管头”出口封住,否则松紧带就穿不出去了。

(6)回形针边穿边整理。(7)反面整理时,检查是否紧密。(8)对折布料时,反面在外。

三、动手实践,分组合作完成作品

1.师: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按捺不住了,很想亲自动手实践一下,别急,今天老师打算举办一个鞋套展销会,想邀请大家一起来参加。每组合作做一只鞋套,让我们赛一赛,看哪些小组的鞋套做得又快又好老师还设了一些奖项。

(课件出示)

做工精、创意新——最佳作品奖 重合作、讲安全——最佳合作奖 不浪费、讲卫生——整洁节约奖 攻难关、动作快——操作小能手

同学们一定要加油哦。在做的过程中,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你可以看书本11、12页上的制作步骤和方法,也可以问问同学、老师,还可以看大屏幕。

2.同学们分工合作一起动手缝制鞋套,教师相机指导。

四、展销作品秀风采

1.学生将做好的鞋套以小组为单位摆放到展销台上。

2.请代表上来推销自己组的也可以是其他组的鞋套,同时投票。

3.说一说投票的理由和请得票较少和最多的小组来谈谈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引导说出还有那些差距或提出一些改进、完善的建议和意见。

4.颁发奖品。同时也要关注没有获奖的小组,进行鼓励,鼓掌祝贺。

五、拓展延伸激创新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缝制了布质鞋套。同学们做的作品不仅实用、精致、而且还特别有创意。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材料也可以拿来做鞋套。(实物展示)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够有更加令人惊喜的创造。看,这儿还有一些我们人类创新的的作品。

PPT展示新型材料制作的鞋套。

六、板书设计:

缝鞋套

量出鞋长-—量出鞋高——画样——裁剪——缝鞋头、鞋跟——缝穿带管——穿松紧带——翻面整理

4.家政——笔袋DIY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笔袋,体验设计的关键要素,学会用恰当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一定的技术设计理念,提高发现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

2.在制作笔袋的过程中,巩固已学的手缝针法,学会装拉链、包边等缝制技术。

3.通过选择合适的笔袋布料、确定适宜的笔袋空间、进行个性化的笔袋装饰灯活动,提高收集、整理技术信息的能力,学会尝试、比较和反思,提高技术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设计和制作一和笔袋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笔袋的立体结构、装拉链。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笔袋(范作)、创可贴等。

2.学生准备:布料、拉链、尺、剪刀、铅笔、用于装饰的其他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写一篇《我的笔袋》的作文,许多同学都写得特别好,老师抽了几篇,我们让小作者来读一读。

2.是啊,笔袋是我们学习中的好伙伴,是文具的安乐窝,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它始终陪伴着我们。

3.这位好朋友是怎么来到你身边的呢?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做一个笔袋?

二、自主探究,尝试设计

1.观察分析,确定制作要求。

现在请大家拿出笔袋,仔细观察:你的笔袋是什么形状的?什么尺寸?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同桌互看,讨论笔袋的优缺点。

总结:笔袋应该有什么特点?

2.深入探究,制定制作计划。

想一想,你要做的笔袋的形状、尺寸和面料,把你的设想填在《学习单》中。

请同学们上来讲一讲自己的设想。

确定笔袋的形状、尺寸和面料,还有一个非常主要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那就是笔袋怎么封口呢?

你知道笔袋有哪些封口方式吗? 生讨论,回答交流。

你是否对你的笔袋进行装饰呢?

下面,请小组合作讨论一下制作笔袋的步骤,要用到什么工具?还要注意一些什么?

3.因需制宜,突破教学难点。

师生交流,归纳并板书制作笔袋的要求。

三、实践操作,边学边练

1.教师提出制作要求。

2.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视。

四、展示评价,总结得失

1.自主展示作品,进行交流评价。

(1)你设计的笔袋有什么特点?

(2)你是怎么制作这个笔袋的?

(3)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说说理由。

2.评选出“最佳作品奖”、“巧手奖”。

五、拓展迁移,激发创新

1.出示探究问题。

是否可以用多层面料来做一个会更加结实耐用的笔袋? 能否在笔袋里面内衬里布呢? 里布的尺寸应根据什么来确定? 缝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总结。

5、技术初步——储蓄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储蓄罐的结构特点和掌握制作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进行剪、刻、粘的动手能力。

3.素质培养: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爱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和节约零用钱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设计和制作储蓄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2.难点:掌握裁剪塑料瓶的技能。教学准备:

1.制作材料:雪碧瓶、可乐瓶各一只、彩色纸、胶水、剪刀、工艺刻刀等等。2.多媒体课件及各种样式的储蓄罐范作若干个。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谈话引入:

师:过年了,小朋友最开心的是什么? 你都把压岁钱藏哪里? 谁来介绍一下你们家的储蓄罐? 生:介绍家里的储蓄罐。

(教学设想:因为储蓄罐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生活物品,而课一开始,就由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教学,能让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将自己动手为平时攒下的零花钱再造一个家。(出示课件:制作储蓄罐)生齐读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设计储蓄罐:

师:瞧!电脑里也有各种各样的储蓄罐。(出示课件:各种样式的储蓄罐。)

师:大家看,老师也做了几个储蓄罐。猜一猜她们是用什么做的,都需要哪些材料?

(实物出示:若干个范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制作材料)

(教学设想:让孩子充分感知不同形状、不同样式的储蓄罐,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令其产生创作的欲望。这样也为下一步构思做怎样的储蓄罐作好铺垫。同时使孩子明白废物可再利用,渗透环保意识。)

师:你打算做怎样的储蓄罐?[同桌讨论](课件出示:怎样设计漂亮的储蓄罐呢?)生:阐述设计构思。

学生可能会说想要做个漂亮的花篮,高耸的火箭,两个组合的望远镜等等。而学生自己心中当然还会有更多更独特、更新颖的想法。而这些设想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教学设想:使孩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想要做的欲望。形成教学的第一个小高潮。)

2.制作储蓄罐过程: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那到底怎样做?分几步完成 呢?

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翻开课本第29页自由读一读制作步骤,读完后说给同桌听听。

师:制作储蓄罐要分几步? 学生汇报

(出示课件:制作步骤)

(教学设想:由孩子自学制作步骤到介绍制作步骤都充分突出了主体性。自学不仅使孩子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的方法。)

6、技术初步——相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纸质材料制作的技能,通过透明塑料片等非纸质材料的使用,初步接触多种材料。

2、教会学生看懂简单的制作图纸,学会绘制图纸。

3、通过画、剪、切、折等手工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通过相框支架的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设计制作的一般方法。

4、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劳动态度及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了解相框的结构,学会看示意图,并将各部件按顺序组装。教学难点:

学会绘制外框的平面展开图,能设计出实用美观的支架。教学准备:

教师:

1、已制作好的立体相框的成品。

2、立体相框实物。(可拆解)

3、示范用的材料(相框外框的平面展开图,相框的不同支架等。)

4、课件。学生:

1、每人准备一张自己喜爱的照片。

2、卡纸、垫板、透明塑料片、铅笔、双面胶(胶水)、剪刀、美工刀、直尺、各类装饰材料(纽扣、树叶、贴纸、丝带„„)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相框实物,放置桌上】大家看,这是什么?(相框)生活中 你肯定见过各式各样的相框,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塑 料、布艺、木质、金属„„)

相框的材质可真多!同学们瞧!【师出示制作好的相框成品,放置 桌上】其实纸也可以做出漂亮的相框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用卡纸做 一个相框。【板书:制作,板贴一个相框】

二、了解结构

1、要制作相框,首先要了解它的结构。【出示相框成品】我们把这 个相框拆开来,就可以看到这样三个部件。【分别板贴部件实物】

师介绍:这是相框的外框【板贴:外框】,这是一张透明塑料片, 用它来代替玻璃【板贴:透明塑料片】,这是相框背面的支架【板 贴:支架】。

三、了解制作过程

那么制作这样一个相框,需要哪些步骤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制作外框 制作外框,需要以下 4个步骤:

1、剪一剪: 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张外框的展开图,等等请你选一张自己 喜欢的卡纸,把展开图放上面,卡纸放下面,两张纸对齐重合,先 用回形针固定好。再沿着展开图外面的剪切线,用剪刀把外框剪下 来。【 ppt 出示过程】剪的时候注意手要捏牢纸张,避免两张纸移 位。右边这张图就是剪好后的卡纸的形状。

2、画一画: 照着展开图,在剪下的卡纸上画好折叠线。【 PPT 出示过程】画的 时候只要找准图形左右两边对称的点,像这样用虚线连起来就可以 了。每个方向依次要画 4条折叠线。这就是所有折叠线画好后的样 子。

3、折一折:把画好的所有折叠线分别向上折好。

4、卷一卷:将折好的卡纸的四边分别向里卷,卷出外框的形状。

【切换到投影仪】接下来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刚刚说的第 3步“折 一折”和第 4步“卷一卷”的操作过程。【教师动手示范并讲解】 在折的时候,我们可以像这样用手指甲刮一下每条折痕,这样折出 的外框就会更平整、更有型了。看懂了吗?(二)制作支架

【切换到电脑】通过剪、画、折、卷这 4个步骤,外框就可以大致 成型了。接下来做相框的支架。

想一想,我们制作的支架要满足什么要求?(有一定硬度、牢固、稳定、美观)【 PPT 出示支架制作图】老师这里有三个支架的制作图,制作出来 的支架就是这样的【出示支架实物】。你可以照老师出示的样式 做,也可以动脑筋,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个新颖有趣的支架。如果支 架的硬度不够,你可以把卡纸多折叠几次,增强它的硬度。

(三)组合各个部件

各个部件做好后,我们就可以组合相框了。组合时要注意次序。

【师用板贴的相框部件做示范】首先在外框正中间粘好照片,然后 在照片上粘好透明塑料片,再将外框粘好,固定成型,最后把支架 固定在相框背面。注意支架固定的位置要在相框的上方一些,位置 太低的话相框容易倒。

(四)装饰相框

相框做好后,请你用带来的各种材料给它适当地装饰一下。主要装 饰在相框的外框上。

四、学生动手制作相框,师巡视指导

现在你清楚相框的制作过程了吗?那就可以开始动手制作了。如果 制作的过程中你有问题,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举手问老师。用 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垃圾放到垃圾袋里。

待会儿完成地较早的同学,请把你做好的相框摆到讲台上来,然后 你可以去帮助其他同学完成制作。

五、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展示:同学们都制作得差不多了,请大家停下来坐好。作品在讲台 上的同学,请你们拿好你的相框,排好队绕教室一圈,向同学们进 行展示。台下的同学,如果你觉得哪两位同学的相框做得最好,就 把贴纸贴在他的胸前。

评价:说说你为什么把贴纸给这位同学,他哪方面做得比较好? 师评价:老师觉得 xx 同学的作品比较精美„„(评价的几个方面:如外框的平整,支架的牢固性,装饰的美观性等,还要评价制作过 程中的卫生环保等劳动习惯。)

六、拓展延伸

大家做的相框都很精美,富有想象。劳动不但使我们的双手变得更 加灵巧,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课后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 想,你能不能设计一种方便更换照片的、像相册一样的相框? 现在,请大家收拾好自己的制作工具,把它们安全放好,把剩余的 废纸带走扔到纸篓里。

7、技术初步——制作礼品盒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使学生包装的重要性,制作精美包装艺术品,并学习包装盒制作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掌握包装盒的制作步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包装盒的制作,提高学生对包装的设计、制作能力,做出自 己喜欢的包装盒,提高学生对美的创作。教学重点:用剪贴手法设计、绘画和制作包装盒。教学难点:

1、构图设计

2、恰当选择材料。教学方法:

教 法:欣赏、讲解演示和制作相结合。学 法:理解制作法。教具准备: 自制各种示范包装盒,4 开彩色卡纸,废旧彩图纸,浆糊、剪刀、直尺等。学具准备: 开彩色卡纸,废旧彩图纸、浆糊、彩色笔、剪刀、直尺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静下来,下面我们来学习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大家把上节课然你们 准备的材料和工具拿出来。

二:引入新课: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买椟还珠的典故吧!包装在现在的市场上占有不可缺少的地位!现在的任 何产品多要包装,包括现在明星和名人也要包装自己,这样就能够让大家深深地记住!下面我们 就来学习制作包装盒。请同学们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包装盒。

三: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包装盒? 包装盒是在商业活动、商品生产、商品出售等都具有重大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它是一个企业名片、一个商品的代表,让人们熟悉和了解产品生产厂家和商品。如果我们能够运用以前学过的 美术基础知识,自己设计并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包装盒,将礼物包装好送给亲人和朋友,那么,不但能够提高自己对美的制作,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

(二)包装盒有哪些种类? 包装盒的内容广泛:包括日用品包装盒,食品包装盒,衣服包装盒、电器包装盒等。贺年的 形式很多:有立体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

(三)简易包装盒的制作步骤:

1、构思、设计 : 我们要制作一个包装盒,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什么形式的贺卡,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设计的对象,因产品而异,因产品针对的人群而异。如老年人喜欢喜庆的、富贵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 的色彩。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对象的心理和爱好来进行设计制作的包装盒就一定会受到起到包装 的意义。

2、准备一张彩色的卡纸,按所需形状剪裁。

3、选材、配色:废旧的画报和图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 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

4、剪贴; 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

5、书写或剪贴产品名: 如:佳洁士、六神花露水等产品名。

6、整理画面: 看看什么地方需调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画。

四、作业练习

1.做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包装盒。2.创作一个包装盒类型样式不限。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大家应该学会了怎么样制作不同意义的包装盒,到过节送礼的时候大家可以 把礼物装在自己做的包装盒里送给父母、老师、同学,自己亲手制作的更有纪念意义,相信他们 肯定会加倍的珍惜的。

8、技术初步——包装礼品盒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礼品包装的形式及其作用,2、能够利用各种材料较巧妙地设计制作和结扎包装作品。

3、对包装设计活动感兴趣,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教学重难点:包装的设计、制作

课前准备:包装纸、纸盒、丝带、彩笔、剪刀、透明胶带、废旧材料、订书器 教学过程:

一、引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神秘的礼物,我想把它送给这节课表现最优秀的同学,为了让这名同学收到礼物时更加开心,我想把它进行一下简单的包装。

二、探究新知:

1、渗透礼品包装的相关知识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这里有三张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包装纸,如果这件礼物送给你的话,你会选择哪一张呢?为什么?那么剩下的两张你认为适合包装什么礼物送给什么人呢?

2、演示包装方法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演示包装方法。

3、欣赏礼品包装图片

礼品的包装和装饰方法很多,下面我们就欣赏一组各具特色的礼品包装图片。

通过老师的示范和同学们的欣赏,相信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包装的方法,那么包装什么礼物呢?

母亲节就要到了,妈妈平时为我们付出了很多辛苦,请每位同学为自己的妈妈写几句祝福语,装进盒子里,作为礼物送给妈妈,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教师制作的祝福语,三、学生制作 温馨提示:

1、用包装纸给礼物镶边框。

2、用深色彩笔写祝福语

3、把祝福语放到盒子里进行包装

4、装饰

四、展示评价:

说一说制作感受,对自己设计的包装满意吗?为什么? 其他同学对这件作品有什么想法?

你喜欢哪个包装作品?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五、送礼物

今天表现最优秀的同学是××,现在我就把礼物送给他,在送他礼物之前,我要告诉同学们,接送礼物也有一定的礼仪,教师演示双手送礼物,对方双手接礼物,并表示感谢,教师送礼物。

9、技术初步——手提袋

教学目标:

1.知道手提袋的功能、结构、材质和装饰。2.学生学会由平面到立体的造型方法,制作手提袋。3.进行有新意、有趣的装饰设计。学情分析:

提袋是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购物中最常见的用品。提袋是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购物中最常见的用品,通过提袋设计一课使学生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发现美、认识美,并通过对提袋结构的解剖与再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设计,提高立体制作能力与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手提袋这个载体,学生进行有新意、有趣的装饰。教学难点:学会制作一个由平面到立体造型的手提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手提袋、剪刀、胶水、彩笔、彩纸、各种废旧材料等。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拎的是什么呀?它有什么作用呢?(出示实物)

生:手提袋。便于提携,可以装东西„„

2、师:手提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设计制作一个实用又美观的手提袋吧!(板书课题:提袋的设计)

二、讲授新课

1、手提袋的由来

师:同学们,猜想一下,古代的人们有手提袋吗啊?带着疑问,我们来了解一下手提袋的历史发展。

生:有。

小结:中国自古就有手提袋制作的存在,我们的古人会用各式各样的花布,把四个角打成结做成简易的手提袋。麻布袋,布提袋,编织袋都是比较典型的手提袋设计形式。(出示图片)

2、手提袋的构成

①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走进手提袋的世界,欣赏各种各样的手提袋。

提出问题:手提袋有哪几部分组成?这些创意的手提袋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师:这些琳琅满目的手提袋真是漂亮极了,细心观察的同学们你们谁来说一说。

小结:手提袋由提手和袋身两部分组成。创意:袋身为造型的基础;提手与袋身图案巧妙结合。(书写板书)

②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来数一数,手提袋一共有几个面呢? 生:五个。两个正面,两个侧面和一个底面。

师:那你们信不信老师可以将一张平面的白纸制作出一个立体的手提袋呢? 生:相信

③播放教师视频:手提袋的制作步骤,师生完成制作。

首先,将已经贴好的双面胶长条向里折下去,接着将我们的纸沿折痕对折,撕下双面胶,将白纸对齐贴好。这样手提袋的两个面就好了。

接着,我们将纸打开成圆筒状,再次对折下去。注意:对折时不要与第一条折痕重合。打开,手提袋的四个面就完成了。

最后,底面我们该怎么做呢?选取与侧面相同的宽度,折起,然后打开你会发现四个折痕的交点,用剪刀将这四条线剪开至交点处,把四个面有序排放,黏贴。这样底面就完成了。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样的手提袋缺少了什么? 生:提手。④提手的设计方法

掏空、黏贴、塑料、绳带等„„

师:这样一个手提袋就制作好了,你们看它美观吗?怎样使它变美观呢?

3、手提袋的装饰

出示图片,欣赏手提袋的装饰设计。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手提袋的设计,为什么?它用的是哪一种装饰方法?

4、教师示范:手提袋的装饰

提手与袋身图案的有趣结合:手拎鱼缸。(注意:装饰手提袋时,先不要把底面黏贴,全部装饰结束可将底面封好。)

三、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四、课堂总结

生活用品的设计体现了人类聪颖的智慧,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十分出色,一个个手提袋制作设计的非常有创意,你们真棒!

五、拓展延伸

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篇9

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综合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内容等

情感目标 从历史发展趋势观察,洋务运动包含一些成功的因素,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但它作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明显地失败了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习方法]

1、学生阅读课文、插图、资料等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解决自主学习中的导学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没有解决的问题。

3、整理导学案,记忆重点问题。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并解答下列问题,解答的同时要划在课本上,并尽量记住。)

1、战争后,清政府中一些握有实权的官僚主张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兴办___________,这些人被称为___________。

2、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在地方有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等

3、从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属于军事工业的是______________

4、洋务派筹办海军的时间是____________--洋务派筹建的海军是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5、洋务派兴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是 年

6、标志了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洋务派兴办的新式学堂,培养的人才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8 、洋务运动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共同提高)

1、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内容: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第1节二力平衡,本节内容由二力平衡的概念、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它的应用三部分组成。首先通过学生观察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讨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应满足的条件,最后通过练习掌握如何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思路编排符合初中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其中通过实验,在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的过程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促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充分体现了物理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

力学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后面学习浮力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因此,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2.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3)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生存空间探索的欲望。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策略:通过猜想假设、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难点: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策略:通过实际应用,举例说明等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达到掌握的目标。

二、教学方法

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求知欲,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最终由学生总结结论、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在实验中,指导学生学会“实验探索—思考深入—归纳总结”的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回忆学过的几个力,指出物体在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会不同,引出本节课继续学习力和运动的知识。通过走钢丝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过渡到对几幅图片(如静止在桌上的花瓶、匀速上升的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的分析。进而引出平衡状态分为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两种情况,并给出平衡力的概念: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下面就过渡到准备研究最简单的平衡---二力平衡。

2、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应满足的条件,首先由学生展开猜想,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再由学生汇报猜想条件,此时教师可提示学生从力的三要素来考虑。猜想是为下面的实验探究做准备,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仍然让学生思考讨论,可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介绍。由于实验器材比较特殊,用到初三才接触的定滑轮,教师在实验前可以适当介绍器材。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二力平衡条件,以突出重点。实验探究与验证:

(活动1)两个力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研究两个力的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步骤:进行仪器组装,选择适当数量的钩码,来改变细线对硬纸板两个对角拉力的大小。(活动2)作用在硬纸板对角上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研究两个力的方向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步骤:卡片一侧不挂钩码,另一侧挂两个,使卡片受两个力沿同一方向。

(活动3)作用在硬纸板对角上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直线上。步骤:把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小卡片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最后一个条件是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老师可以直接用剪刀剪开静止的纸片,让学生认真观察,看剪开后的现象。学生思考后归纳:

1)使小卡片所受的两个力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时,卡片_________;当两个力的大小不等时,卡片___________。(平衡/不平衡)

2)使小卡片所受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卡片_________;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卡片__________。(平衡/不平衡)

3)使小卡片所受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__________;当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___________。(平衡/不平衡)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同一物体。判读作用于物体的两个力是否平衡

学生及时总结:判断物体是否受力平衡有两种方法(1)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

(2)由所受力的关系来判断,即二力平衡条件来判断 试一试:

(1)测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出示视频)让新旧知识进行整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加深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2)试一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静止和匀速运动时物体的重力。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继续了解二力平衡原理的应用

3、当堂训练,运用典型练习及时进行训练,突破难点。

(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A.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C.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D.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2)重8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阻力是12牛,要使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所需的水平拉力是()A.12N B.68N C.80N D.2N(3)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几对力中,那对是平衡力()A.书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子的压力 C.书对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

(4)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A.肯定是平衡力 B.肯定不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也可能不是平衡力

上一篇:2018年高考语文冲刺练习七下一篇:党校结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