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地震初中优秀作文(共14篇)
摘要:四川大地震的消息很快地传遍了全国。人们迅速展开了空前绝后的大救援。救灾队伍在余震不断、交通断绝的恶劣情况下坚韧前行行无法通车车就艰难步行行山体滑坡体大雨倾盆雨都挡不住救灾队伍前进的步伐。
汶川、北川、都江堰等地区都在一转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数十万个鲜活的生命被无情地掩埋在瓦砾之下。我看着电视上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还有那一张张流满泪水、焦急与悲伤的脸的听者伤亡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我幼小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真的不敢相信:地震竟能带给人类如此巨大的灾难!
四川大地震的消息很快地传遍了全国。人们迅速展开了空前绝后的大救援。救灾队伍在余震不断、交通断绝的恶劣情况下坚韧前行行无法通车车就艰难步行行山体滑坡体大雨倾盆雨都挡不住救灾队伍前进的步伐,为的是尽快拯救废墟之下依旧鲜活的生命!看到这里,解放军叔叔那高大无比的形象,在我心中有高大了许多,许多……
电视上曾播放过这样几段画面:在一所学校的废墟旁,我们的温总理不顾自己的安危,用嘶哑、哽咽的话语,不断地向废墟中的孩子们喊话,一遍又一遍安慰着他们……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我相信:不仅仅是我,每一个守在电视机前的人们都一定会泪流满面!
[关键词]语文 初中作文教学 积累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02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头脑还停留在小学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和被动的接受这个层面上,没有形成主动思考的意识,更没有独立写作的能力。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日常教学,引领学生学会积累,形成积累的习惯,指导学生使用素材,进行写作实践,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一、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养成积累的习惯
作文是将生活中的所感所悟外化为文字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和悟的来源就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素材,这些素材既可以是学生的真实生活,也可以是文字记载的读物,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还可以是电子媒介所传播的信息。作文的第一步,就是积累素材。学生的头脑里到底有多少“库存”,决定着他的作文有多少可用的素材。那么作为教师,应教会学生积累。
1.课前两分钟,课下十分功
两分钟,对于一节课来说不算什么,如果把一节课开始的两分钟留给学生,就是一个新的局面了。布置给学生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每堂课开始前由一名学生为全体同学先做一个简短的演讲。这个演讲的内容由学生自己课下完成,要求学生按照时间限制,自己寻找演讲素材。起初的演讲可以是课外读物和杂志上的现有文章,学生摘抄下来作为演讲内容。接下来要求的演讲内容就是学生自己写的一点东西了,一点激励的话,一点考试的心得,一点失败的教训,都能拿来演讲。
学生在寻找演讲素材的时候,要浏览文章,寻找适合演讲的段落和内容,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这是一个阅读的过程,阅读不同的文章寻找演讲素材,读过多少,就对多少文章有了印象,从而完成初步的积累。接下来自己写出来的演讲内容,无论是心得,还是教训,都是思想的凝聚,情感的外化,是学生花费时间融注自己的心力而完成的,短短的两分钟,实际上已经就是一次小小的习作训练,学生花费的功夫远远超过了这个有限的时间。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考习惯都会得到培养,不要小看这两分钟,这是滴水之力,可以穿石的。
2.做一本名言美句集锦
初中的学生刚刚脱离小学老师的扶持,他们对自己应该做什么还会觉得手足无措。让每个人准备一个笔记本,做好目录,要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名人在目录里排序,把鲁迅、罗曼·罗兰们搬到可以看得见的地方,在笔记本的内容里摘抄下这些名人的名言警句或者是他们的名篇名段,并编好页码,把这个任务作为一个长期的语文作业布置给学生。教师只做指导者,检查员,定期对这个作业进行检查。可以集中在一个时间里,对学生的笔记本进行展示,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这个过程,学生要摘抄,就要读书,这是一个材料积累的有效途径,名人警句,美文片段,这是多么优秀的素材!
有了这些素材,写作文时就有了可炊之米。在摘抄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写下对这些摘抄内容的体会理解,即便是只字片言都不要小觑,这是思想的火花,是被我们称之为灵感的东西,在作文教学中是可遇不可求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这些思想的火花,学生写出来的文字就带有他们自己的感情,为作文注入了灵魂。
3.日记周记,一事一记
日记,周记,是语文教师留给学生的一种最常见的习作训练。可以积累素材,可以练笔,还可以洞悉学生的思想状态。刚开始时,学生会把一天的活动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像流水账。那么,语文教师就要在布置日记周记的时候,多费些心思,把批阅的工作做得细致一点,帮助学生删去那些无关紧要的文字,只留下重要的、具有“发展空间”的事件,指导学生学会挑选重点,记下这一天、一星期里,对自己影响最大、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按照记叙文六要素的要求,详细地写下来。这样,一个素材就形成了。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让他对这件事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风雨兴,蛟龙生——提高作文的能力
积累的内容达到可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就可以把它诉诸笔尖,形成自己的文章了。但是教会学生这个过程,让学生能够写作文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虽然滴水之力有了,灵感的火花也迸发了,真正下笔,五花八门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因此,有了积累,还要学习如何使用这些积累进行作文。
1.片断练习,化整为零
作文中少不了对人、对物的描写。人的描写又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至于物,我们习惯上说写景状物。在中学课本中,许多课下练习有改写、扩写、仿写这些片段练习的内容。我们可以化整为零,把这些相应的描写以片段的形式,和课下的写作练习结合起来,作为课堂上的实践环节来完成。一篇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一座山,片段描写就是一个个的小丘,山高望而却步,小丘则可以轻松跨越,可是将小丘叠加其高度与山比起来却伯仲难辨。因此,片段习作的练习对学生来说难度系数较低,更容易接受。
2.仿写训练,学习技巧
素材有了,但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扣题,还是要有技巧。课本的范文为我们提供了多么经典的样本,我们不妨通过仿写练习,让学生学习作文的方法技巧。可以学习文章的布局谋篇,可以模仿文章的表达方式。如有一位学生写《童年趣事》就模仿了《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经典句型,语言顺畅,文字优美,很有趣味。这样的练习,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引导他们试着写出自己的风格,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3.课堂批改,鲜活实践
在批阅学生的习作时,老师会发现学生的问题,认真的老师会逐一给出修改建议。认真的学生也会仔细看这些修改建议,而多数学生可能只是扫一眼,甚至看也不看就将作文本丢在一边,这样老师就等于做了无用功,学生的作文能力还是不能提高。还有的老师采用面批的方法,对个别问题比较多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但这也只能对一个学生有作用。因此,为了能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不妨把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一起在作文课上商讨,做一回作文修改的专题课。这样,无论是文字层面的语法错误,还是技巧层面的描写不生动,或是谋篇布局的失误,都在课堂上集思广益的讨论中无处遁藏。同时,学生发现别人文章中的问题,由此产生了成就感,又牵动了对作文的兴趣,还可以推己及人,在对照中发现自己的同类问题,这比多少理论灌输都有效果。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的变化。这个哲学观点用在我们的作文里,体现的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积累,形成积累素材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已有的素材进行习作练习,进而具备良好的写作的能力,这无论是从语文能力的角度,还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都是有益的。
我又继续看我的电视,突然我觉得电视有些晃动。我想,难道是我看电视的时间太长了,出现幻觉了吗?于是我把电视关了。我来到卧室想休息一会,突然又感到了晃动,弄得我头晕目眩。难道真的是地震了?妈呀,我可不想死啊,我还没活够呢!怎么办呢,我要用最短的时间做好逃生准备。
我快速拿起我的书包,跑到厨房,把冰箱打开,什么火腿肠,饮料,方便面,矿泉水,通通扫到书包里。一着急还装了爸爸两瓶啤酒。我慌忙地切断了厨房的电源,把煤气阀拧紧。我又跑回客厅,拿了手电筒和一解截绳子,又跑到卫生间,拿了洗脸盆顶在脑袋上,在卫生间的一个墙角蹲了下来。蹲了一会儿,我想不行啊,这地上拔凉拔凉的,太难受了。于是我又飞快地跑到卧室,扯着我的被子和枕头飞奔回卫生间。
在地震中,有许多母亲失去了孩子,许多孩子失去了亲人,这是多么凄惨的景象,多么让人的心会痛啊,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是强大的,在地震后的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派人去救援,拯救了了无数条生命。人民解放军,是如此的.伟大,他们不怕艰难,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驱敢一切困扰,就出一个又一个的生命,所以,他们,是伟大的。
在8月8好时,北京要举行隆重的开幕式,同样,建筑水立方呵“鸟巢”的建筑工人们也是值得可敬的,他们为了祖国,不辞辛苦,努力奋斗,最终完成了鸟巢呵都水立方,他们,是能干的,是好样的。
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也有吸许多小朋友,也非常值得我们可敬,他们不顾生死,救自己班上的同学;也有的小朋友,在救援人员到达的时候,用歌声对他们表示问候,让救援人员感到很欣慰。还有的小朋友,在救援人员救他们的时候,不吭一声,不哭,不闹,安安静静的。
76年的唐山地震,的汶川大地震,让大自然失去了多少活力;让多少高楼大厦不堪一击;让无数的生命失去了永恒的价值。面对这样的灾害,我们都无能为力,我只能以最贫瘠的文字,给予最大的帮助。人世间最可怕的灾害就是地震,而自救则是最好且有效的“急救箱”。
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这一切都在细枝末节的变化着,而我们却全然不知,但比我们低等的动物却能感受异常。它们如同回家的路灯,指引我们,让我们的生命重燃希望之火。灾害的脚步永远比明天来得快,也许你今天还在畅想未来,明天或许就是生命的结束,那么这时我们只能拿出“急救箱”让心电图再一次跳动。
当我们正在上课时,地震来临,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不要着急冲出教室。在公共场合时,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挤,听从指挥,有组织地撤离。如果不幸被困,周围一片漆黑,空间极小,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自己,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地震常识普及全国,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只要掌握以下几点,相信未来可期。
1、被困时,保持头脑清醒,想方设法挣脱,消除压在身上的重物,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等待救援。
2、避免大声呼救,用能利用的一切物体制造声响与外界取得联系。
3、消除恐惧心理,相信自己有坚强的毅力,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获救。
地震有时也是由人类造成的,我一直相信一段话:“恐龙的灭绝或许不是意外,这也许是人类生存的考验,是每个世纪必须经历的,或许数百年后,下一个灭绝的将是我们。”我们只要减少破坏自然的举措,重生的将是我们。你也许只有在生命即将停止的那一刻才会明白生命的脆弱;你也许只有在生命即将停止的那一刻你才会怀念从前,你也许只有在生命即将停止的那一刻你才会憧憬未来!
关键词:兴趣;基本功;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62-01
几何是从“形”的角度展开学习的,几何知识有其独特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和语言表述方式,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常感到很困难,笔者根据几何学习以图形为主,直观性强;以推理为主,逻辑性强的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总结了学好几何的几点看法,希望能对同学们学好初中几何知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展示几何美,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罗素曾说过:“数学之中有至高无上的美。”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定理、公理,如: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C=2πr和S=πr2、勾股定理等,都让学生体味到数学语言的准确和精炼,能使学生感受数学语言的简洁之美;而对于几何证明的过程,对于每一步都一定要有根据可循,这就展示了几何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对于三角形来说,虽然千变万化,但它内角和一定等于180°,这又充分体现了数形的结合之美;杨辉三角形体现了数学的对称之美;国旗上五角星、车的流体设计等等中,无不用到数学几何中的“黄金分割”,这充分展示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之美。通过这些几何美的展示,去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二、练好三项基本功,掌握几何概念是学好几何的关键
初中几何主要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它有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几何语言一般有三类: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种语言基本功都过关了,几何基础知识也就学扎实了。
文字语言一般是用文字来叙述几何的概念或性质的。它的特点一般是用词准确、表达严密,不能轻易改动的,是认识、掌握不同几何图形的基础。图形语言,就是通过识图、作图来表达几何图形的特征,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图形语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使文字语言更具体,更便于研究。符号语言,就是用一系列特定的符号简洁、形象地描述几何图形的性质。例如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用“⊥”来表示,两直线平行用“∥”来表示,两三角形全等用“≌”等。
几何中的性质(包括定理、公理等)一般是用文字语言叙述,但在具体论证、解题时,又要作出图形,标上字母,转化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来叙述,因此,要学会这三种语言之间的灵活转换。
三、掌握几何证明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学好几何的重点
如何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去推理,去得到题目所求,需要我们掌握几何证明的常见分析方法,解决几何证明题一般要求掌握下面三种分析方法:
1、分析法(也叫倒推法)。分析法是以求证的结论为出发点,以公理、定理为根据,确定欲得结论所必须的条件,再以该所需条件为出发点,探索该条件存在所必须的新条件,如此一步一步地直至导出所需的条件为已知条件,从而沟通了条件与结论之间得联系,使命题得证,这是一种“执果索因”的方法。熟练使用分析法需要我们熟悉证明结论的常用定理,如果我们对这些定理(或公理)足够熟悉,就能结合已知条件分析证明结论所必需的条件,一步步向已知条件靠拢,直至完成证明。
2、综合法(也叫顺推法)。综合法是以已知条件为出发点,以公理、定理为依据,先探索出一些比较直接的结论,在以这些结论为基础,导出一些新的结论,如此步步深入,最终导出欲证的结论,这是一种“由因导果”的方法。由于一个条件往往可以得到很多结论,这需要我们冷静地进行分析,得到我们想要的条件。在几何的学习中,要学会联想,当一个题给出条件后,要积极把与这个条件相关的知识都在大脑中反映出来,要善于挖掘某个已知条件隐含的已知条件。当然,要作出这样的反应,就必须要求平时能将这些公理、定理、性质熟记于胸,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分析综合法(也叫两头凑法)。由于分析法容易找到证题的途径,但书写的过程较繁,而综合法书写过程简明,但不易找到证题的途径,故在证明时常常将两者结合起来,即先用分析法找到证题途径,再用综合法书写证明过程。
方法的掌握不是把我所说背下来就行,这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去体会,去理解,达到能力的提升。另外进行分析时要敢于猜想,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然后小心地完成你的证明。
四、熟悉教材典型例题和常用辅助线作法是学好几何的难点
教材中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题目的条件和证明方法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透彻理解课本例题,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法则、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推理与证明能力。学生在学习例题应注重分析例题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要切实理解例题所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要积极思维,真正领悟,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推理与证明能力。由于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只给出一种证法,而实际上许多例题经过认真的剖析,能给出多种证法。如果学生能对课本例题的证法来一个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并便于构建知识系统。这样,一方面起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稍难的几何证明一般都离不开作辅助线,能否迅速、准确地作出所需的辅助线,往往成为证明成败的关键。既然辅助线是解(证)几何题的一个桥梁,我们就应该了解掌握常用辅助线的作法。一条好的辅助线是连接条件和结论的通道,可以充分挖掘图形的性质,使隐含条件明朗化,便于我们扩展已知条件,快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哪种情况下作什么辅助线就需要平时多积累、归纳、总结,只有将常用的辅助线烂熟于胸,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几何证明问题。
九寨沟一场大地震又把大家的目光吸引去了,谁会在意松原人日日体验着摇晃的心情呢?听好友说有专家认为松原地震不可测,建议政府疏散人群。嗨,怎么可能!我倒不是责怪政府无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确实知道这不可能。280万的人口能疏散到哪去?去火星吗?
有些人积极躲震去了,到外面玩了几天回来,又晃了。邻里玩笑道:“你不如不回来,你不在,我们还过得挺好,你一回来又震了。”小区的广场上支起一片帐篷,前几天的两次的震动又使这个数字增加。可不管怎样,生活还在继续。前一个晚上人们还被震动赶出楼房嘈嘈抱怨,第二天仍旧孩子玩耍、大人上班、老人散步;上午人们又被晃出家门忧心忡忡,下午音乐一起,广场舞照跳,大秧歌照扭。其实人们心里是难过的,即便也愿意相信我们的房子是结实的,但就是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没人站出来哪怕说一句安慰的话。就像一位街坊说的那样,“不到房倒屋塌没人管你”。看过电影的也知道,天灾一到,能躲过的只有国家精英,我们市井小民算得了什么?
说起来也是奇怪,都说松原市处在地震带上,可自小生长于此,除了高中时震过一次倍感新奇,几十年来从不觉得地震如此频繁,似要成为家常便饭。此次第一天震的时候,我在江南宾馆参加面试培训。刚要和同伴一起吃早餐,一阵巨响和震动,接着摇晃起来。我起初以为楼上哪个顾客搬什么重物,随即觉得不应该呀,地面上铺着厚厚的地毯,任怎样也不至如此。还是餐厅的大姐敏锐,喊一声“地震了”,我们才迅速跑出去。还有一个姑娘裹着被子出来的,她说自己睡着啥都不知道,是她对象把她用被一卷“踢”下床来的。在外面徘徊时,看到一个老人推着小孙子和另一个老人痛诉惊慌,那小宝宝卖力扭身抬头很想搞清楚大人这是怎么了,实在逗趣。
至于我,老公是大庆人,我本该带着孩子回大庆才对。可是我讨厌和婆婆住一起,迟迟不肯动身,甚至于想干脆留下来。可见,有时候生命安全都及不过人情世故恼人。要是真出什么事,婆家一定会埋怨我不顾孩子安全任性妄为。可是这里有我的父母,我们的亲密岂是他们可比,而我的父母还要关照我几无自理能力的老舅。即便没有地震,人们的生活不也就是这么无奈沉重。孔子说“苛政猛于虎也”,其实人才是最可怕的存在。
前天和好友聊天,彼此分享与婆婆的斗争。的确我们的婆婆不是脑残影视剧里那种刁钻之人,但这并不代表婆媳之间就是能沟通的`。那些教育儿媳妇耐心与婆婆沟通,维护和谐关系,家和万事兴的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上次和好友聊天,她还尽量劝和不劝离,才一个月,她也遇上棘手的问题,便说顺其自然吧。没错在这事上,我们实在没什么乐观可言,只是明白一点,到什么时候我们都只能靠自己,既然结婚的时候没朝他们家多要钱,那就只能自己挣钱,挣很多很多的钱,给自己最实在的安全感。
天下的婆婆都应该感谢现在的婚姻法,他们家的房子永远是他们家的,我想那条法律条文一出对很多人来讲也是一场“地震”吧!过去,因房子是共同财产,娘家也会出钱装修,还给嫁妆。现在,娘家也不傻,只给女儿一笔钱,剩下的什么也不管。那些法律专家满口仁义道德,不想导致更坚固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老公还有脸指责我们家没出钱装修,甚至不想想从孩子出生就是我爸妈在看。而我婆婆当着我的面就跟别人说要是房子保留公公的名就好了,能省取暖费。房子如果是公公而不是我老公的,我干嘛要住那寄人篱下?我老公——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该用这个称呼——永远是他父母的儿子,永远和他父母站在一条战线上。他说我让他觉得不幸福,说我是个没感情的人,说如果我不爱他就放过他,到时他每个月给孩子的抚养费,一切就简单了。坦白说,这话让我感到很会心。他在电话里也和我妈吵过了,还说我要是不向婆婆道歉,这婚是离定了。而我其实等的就是这句话。然后我坐在床上,很镇定地仰面直视他,只一句“咱们离婚吧”。结果,他又不肯了。我另外一个好友说,他们家人就是太没见过市面了。没错,他们家人还活在上个世纪呢!他跟我谈判时说,我们又没天天打你,欺负你!我心中暗笑,你动我一根汗毛试试!我是没有当场反驳什么,我总是不擅长当面吵架,他就以为我被震住了,多天真呀!
最让我难以理解的反倒是我妈,一面跟我说不行赶快离,一面又跟人家说以前的事就过去了,还让我跟人家妈道歉。甚至我明明想离婚了,他们竟然会“忘带户口本”,我都不明白他们大老远跑大庆干什么去了。事后却又在我面前动不动就唠叨一下,仍是那句“不行就赶快离”。我甚至觉得她是不是人格分裂,不止,她还要带着我一起分裂。或许疯子真是很幸福的!
如果是以前,我妈跟我唠叨别人有什么问题,我会觉得她说的都对。但是姥姥的去世让我改变这种看法。姥姥因一时糊涂搬到大舅旁边住下。一听这消息,我就觉得以我大舅家那三口人的性格,姥姥怎么可能长期忍受,这不是给自己的晚年添堵吗?可姥姥竟然说之前根本没往这边想!果然,每次去看姥姥,都会跟我妈一番倾诉。我妈劝她搬回去,她却硬是来一句:“不回去,是他们叫我来的!”其实姥姥大概是想和我妈住近些。我妈可以照顾她,但就是不肯住一起。保持距离原无可厚非,但也因此,我妈就不再劝姥姥了,只是总跟我念叨姥姥如何固执,大舅他们怎么不明事理。我也觉得既然姥姥非要住那,那就随她。
可是一向看着硬朗的姥姥突然间没了……这才真是一场“地震”,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有多自私——为什么没能再劝劝她,难倒不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理吗?家庭的事迁一搭二,纵使再心宽,难保什么时候承受不住,更何况心脏不好的人最怕的就是生气……我妈仍然时常跟我数落各种人事,我有时烦了就跟她讲:“你要是看不下去就自己管,要是不管就没必要说这些,说了半天啥用也没有!”过去我真的没这种觉悟。
我们家也买了帐篷,本来我没有很担心地震,但帐篷一支感觉就不一样了。我跟我妈说要不去大庆买房子吧,她顿生怨气,极恶与我婆婆相交。其实搬到大庆也不一定见面呀,何必这么大反应,毕竟大庆大着呢,当然我妈也不能抛下老舅不顾。天灾是暂时的,人情世故才是生活常态。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1976年,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方大强经常出门在外,好不容易回来一次。爸爸每一次回家,姐弟俩都特别高兴。7月的一个傍晚,方大强回到了自己的家,两个孩子已经在家中睡下了。在小区外的马路上,方大强和元妮躲在卡车上亲热,突然——地震了。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
震后,元妮独自抚养着儿子,选择坚强地活下去,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正由于地震时,母亲选择了弟弟,而放弃了方登。方登从听到放弃她开始就对母亲怀有一种恨。
方登的养母去世后,方登也因为怀孕而退学。从此,与养父也多年没有联系。直到一年春节,她领着女儿回到养父的家中。养父对于方登多年与他不联系,而感到担心和生气,并告诉她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一晃到了,她在国外结婚并定居,一天她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了中国四川汶川地震,决定作为志愿者回到中国参加救援。
她在参加救援的人中找到了自己的弟弟,并同弟弟一起回到母亲的家。母亲对于当年因救弟弟而舍弃她而感到内疚。方登也因虽然活着却多年不与母亲联系而感到羞愧。母女两个的恩怨也就此了解。
看完了这部影片后,我被这伟大的亲情深深地震撼了,有时就连我也没有这么伟大的亲情,我和影院里的每位人都是眼睛红红的出去的。我一边走还一边想,他们是多么的伟大。
关于地震观看心得3
近期我与家人看了《唐山大地震》,虽然我不是唐山人没有真正经历过地震,但是这部电影对我的震撼很大,
首先最让我感动的面对地震的亲情!徐帆演的母亲和张国强演的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孩子!看到孩子呼喊,父母爱子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惟妙惟肖,一点也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遇难后,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做出了的痛苦选择过程,被演员演得真实、动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无论是谁都是自己的骨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选择,那可关系着生死,最后选择了弟弟,反映了重男轻女的思想。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分离,母亲无奈的答应,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姐姐回来了,看到母亲为自己准备了“西红柿”,这是地震前母亲说给孩子的。上学的书本,母亲也买两套。母亲给孩子跪下了说对不起,渐渐姐姐理解了母亲,明白了母亲的爱。母亲,对不起,我整整折磨了您32年!
课堂教学是老师从事教育的主阵地,自从有效教学在我校开展以来,整个初中组老师积极参与。三个年级的老师积极研讨,精心备课,互听互评。初中三个年级,英语教学各有特色,初一学生词汇量小,课堂教学的主打形式是听说课教学。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主打课型是阅读课教学。初三学生下半年基本在复习,复习课是老师们上课的主要模式。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初中组就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听说课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由于我省大部分地方小学三年级才有英语课,并且小学把英语当做副科来上,初一年级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老师面临极大的挑战,一开学,在新生衔接教育阶段,老师们集中解决语音问题,教会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的技巧和方法。為强化记忆,要求学生读读背背,老师们叫学生反复听写,一开始这种方法的确管用,有的老师上瘾了,但是一种菜吃久了学生会厌烦。我们不能把听写当做提高课堂效率的唯一手段,短期内出效果,但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并不利。在英语教学中,听是输入,说是输出,没有一定量的输入,何来输出?因此在初中听说课的教学中,一、要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图或其他方式呈现生词。二、预设问题,叫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对话。三、学生回答问题,跟读对话,机械模仿和操练。四、创设恰当的情景活动,引导学生创造性的使用语言。五、展示成果阶段。教师要尽可能用英语来组织教学,尽可能避免说汉语。任何违背规律的教学是无法高效的,对听说课来说要遵循这样的步骤:巧妙导课--呈现生词--听说训练--句型操练--我练我秀。
阅读课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英语课堂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完整的一篇文章硬是被分解得支离破碎,为教生词而教生词,为讲解语法而分析语法现象,总是害怕学生不理解,完全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感受,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的权利。英语和汉语都是语言,为什么不能像语文那样来教英语?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学会欣赏英语文章的立意和构思?英语中的阅读都比较有意思,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阅读教学分为三步走:第一步:阅读前,这是一个热身活动,尽可能挖掘和本课本相关的背景知识,为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打基础。第二步:预设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这个问题一定要简单。接着叫学生圈出不明白的生词和句子,老师或其他学生尝试用英语来解释词意;设计“True or False”问题或较难些的“Why”问题,引导学生去细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老师答疑解惑。第三关联的话题,叫学生先口头再书面写作文。阅读教学程序步骤可以概括为:整体感知--词汇积累--筛选语法--代入问题--磨练语言--形成作文。几乎在每堂课的阅读训练中都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口语概括复述,并逐渐形成习惯。
复习课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英语新课标里有这样一段话: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
这段话决定了初三组老师们进行复习时的指导思想:一是知识在英语学习中并不占主导地位,复习时以能力训练为主;二是英语不属于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不像理科那样直接、紧密,因此复习时不以主要精力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从而费时费力,加重学生的负担;三是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性的灌输作用不大,要重视学生自己的英语实践。总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充实语言材料的积累,特别是要求进一步提高理解和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由于有效地整合教材,初三提前2周进入到了初三复习。并且打破常规的3轮复习计划,从一开始就每节课都是大综合的训练,注重学生自主综合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初三复习课主要分为三大块。
一是夯实基础
这一部分主要针对课标上的必会词汇进行复习。学生的预习工作占主要部分,每天一页的词汇归纳总结,学生根据当页词汇,联想延伸该词的词性、词组、语法要点等,课堂上汇报预习结果,群策群力,把三年来相关的语法做个大串联,既可以唤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记忆,能使学生在梳理要点的基础上全面理解记忆,又加强了中招考试中选词填空的训练,一举多得,虽然会多费点时间,但效果很明显,特别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是提升能力
训练中考试卷中的阅读理解。
阅读训练要“够量重质”。让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思考,形成一定的阅读经验,进而提高理解分析能力。一定的阅读理可以培养起较好的语感;而经常性的思考可以锻炼思维,激发潜能。在阅读训练,每做一题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进行反复比较思考,纠正自己的思路偏差,总结做题思路和方法。
老师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重语法知识的讲解,汗水加辛苦得来的是三分的优势,重阅读和语感的训练,得来的是十分甚至是几十分的优势。
三是巧用课本
老师们把第一轮的课本复习去掉,并不是完全抛弃,而是巧妙地利用课本中听力材料+训练听力+补全对话,重视学生交际功能话题的操练。另外课本中的重要句型也被提炼出来作为听写的材料。这样子理解和记忆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为听力也为补全对话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个星期五的上午8:35分,演习正式开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嘈杂声过后,学生们分楼层、分教室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室。所有人员按照预先制定的路线从教学楼逃离,短短的2分钟以后,所有人撤离到大操场上。整个过程指挥到位,秩序井然。
这次地震逃生演练、紧急疏散演习活动开展得非常有意义,不但增强了同学们应付突发事情的意识,而且还让学生懂得了很多自救知识。他们知道了在操场或室外遭遇地震时,应该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在室内遭遇地震时,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震后再有组织地撤离;在楼上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跳楼,不能站在窗外和阳台上。另外,学生们还亲身体会到了在逃生过程中,不能只顾个人安危,要服从老师的指挥,镇定、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的重要性。
首先最让人感动的是大灾大难面前的亲情!徐帆饰演的母亲和张国强实验的父亲(以下省略简称母亲、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后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
二是真实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抗震救灾中的巨大贡献和牺牲。无论是唐山还是汶川,解放军永远冲在救灾最前线,从分体现出人民军队战争时期是人民和平的保护神,灾难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护神!
三是养父母给予方凳真实真挚的爱。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应该说是第三次生命,对待方凳视如己出,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特别是陈道明将养父对养女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四是电影中对爱情的表现处理恰到好处,非常到位。父亲舍生忘死推开母亲闯入摇摇欲坠的楼房,在充分体现父爱的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爱;母亲三十多年孤守所表达的对父亲的挚爱!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对这部电影的拍摄谈点个人观点。这部电影属于大制作、大手笔,拍的非常震撼,陈道明、徐帆等演员表演非常真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来上这么一部电影,希望能让同胞们有些心灵上的震撼,也希望对年轻人的观念有所改变。美中不足的是该部电影有植入广告的嫌疑,可能是剑南春酒厂和工商银行赞助的缘故吧!另外在历史背景细节上把握不太准确,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陈道明实验的养父佩戴上校军衔就不符合实际,我军是在1988年菜实行军衔制的。当然这只是这部电影的美玉之瑕,总的来说电影很震撼、真实。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高效率;感悟
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是深化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悟: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同时根据生物学科的自身特点,实施教学合一,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的设计必须确立以学生主体、教学互动为主线,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着这根主线展开。某一种模式的教学即使再高效,面对一样的学生重复多遍之后他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望较强的年龄阶段,好奇心是推动他们努力去寻求知识的源动力之一,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冷却学生的好奇心,致使课堂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多元化的教学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二、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是课堂教学的“硬件”
备课,既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又是教师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们坚信: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十分的效果。
作为教师如何才能备好课呢?首先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其与前后课程的关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应该力求达到懂、透、精的程度。其次,积极准备导学案,导学案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施政纲领”。教师准备导学案,一是教学目的要明确,就是针对本学科,甚至具体到每一堂课的知识教学要达到什么程度、能力培养达到什么标准,都需要在导学案中加以明确。备方法就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加强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按预习提纲进行预习。教师在课前应该为学生制定出预习提纲,也就是把每一节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做练习题是巩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预习练习题,不仅可以加深、巩固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追求“多、难、深”,要重基础,讲究针对性,也就是说主要处理好课本后面的练习。
三、优化教学时间,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抓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教师对新授内容包括各个知识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一堂课一般由目标导学、小组讨论、师生解疑、知识自测、学生反思五部分构成。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坚决杜绝浪费时间的行为,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生物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上课要守时,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睡觉的人?”作为教师要特别重视师生的情感铺垫。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都可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因此,有人说“授课質量决定于教师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能力以及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能力”。
五、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生物”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教学基本的研究方法。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总之,高校课堂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它的研究很有价值,值得每一位教师探索终生。从老师的角度,要想课堂变得高效,老师对课堂要有创新: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
我这次在夏令营里是表现较突出的一个同学。我记得在最后一天,有一个同学来问我:你为什么会那么大胆?但是,我当时没有回答他,因为我觉得我讲出来的他一定不会相信。
在夏令营培训的同学有的认为我本来就是属于大胆的人。但是,我很负众望。其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以前在学校,我并没有这么大的胆子。而是在别人已经吃完了螃蟹以后,我才闻几口罢了,而更多的是在旁边当观众。在这次夏令营的活动中,因为我认为这又是一个开始,过去的胆小已经成为了历史,何必再一次失去锻炼自己的机会,让自己破罐子破摔,最后只有越摔越破。在老师的一声声鼓舞下,我相信自己,立下决心,我要力争第一,我认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第一节课的第一项活动是自我介绍。老师叫开始举手了,我在5秒钟的犹豫下,一个大学生抢先举手了。我好后悔为什么要犹豫那5秒钟?是啊!机会就是这么地悄悄地来,然后又渐渐地失去。我已经错过了一次拿第一的机会,我不能再错过第二次,否则第三次我也很可能失去。我一直鼓励着自己,相信自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可以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再创成功,为何要让它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呢?这样一点也没有价值。我很遗憾地失去了第一个拿第一的机会,但是我想:在这次我没有拿到第一,也要拿个第二吧!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放弃。有时失去的`并不一定是损失,而是大步跃进的前奏或序曲,这样的失去,不也是好事吗?排除那些不必要的留恋与顾盼,以便集中经历于人生的主要追求。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我没有摘的只是春天里的一朵花,整个春天还是属于你的,对吧!我即将付出的不仅是汗水,更重要的是勇气和毅力!
所以,在这个大学生下台后,老师一说举手,我生怕又被抢走第二次机会,便毫不犹豫的勇敢地举起我的手。那时我才发现,原来举手是这么容易,而要使自己举起手来是如此难。我也感受到了,原来我早已不紧张了。第一次我失败了,在这次我成功了。是啊!失败是成功之母。就因为我的勇气,才使我拥有这次的成功。我虽然我输给了一个大学生,至少我还赢了还未上台的同学。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我要力争成功!在鼓励自己的同时,我也觉得,我还有好多能得第一机会,我还要在第二轮、第三轮、第……轮的活动中拿到第一。
是啊!遗憾,令人伤心,也令心灵更加快乐。世上再也没有一种东西能让我如此忧伤而快乐。只要我还有一双眼睛,眼睛里装满了如洗的碧空,天色还是那样蓝,人生就依然充满着希望。
因此,在以后的所有活动中我都是尽力而为。我把我最好的一面展示给我的同伴,我用我所拥有的去获取我所未有的。我知道现在只是一种锻炼,只是又一个开始,并不在乎能否马上成功,但我会努力的去获取。培训老师曾经说过:我们不能很快成功,但我们能很快成长!我总算真正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之所在了。
……
值得喜庆的日子到了,我在回来的那天领到了奖状,我很高兴,也很激动。因为我所付出的有收获,我为自己感到欣喜。但是,我想:这只是一个成功的开始,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我也无法预先知道我的未来如何,但我知道还会有很多很多的坎坷。我们会拥有美好的明天,但是,明天不一定会更好。我坚信我一定会勇敢地面对!勇敢地向人生挑战!
说到这,我又想起我的学习。自从上了初中,我并没有像小学时那样优秀。在上学期,我原来想放弃,但是给我的是一个“惊喜”——我考砸了。这时,我才反省过来。我总结了一下,是我误会了我自己。因为,我失去了自信,所以失去了成功。后来,我才知道,一个人失去了自信,要拥有成功是可想而知的。哎!就是这次的过失才给了我一个人生大转变。它使我变得开朗,使我变得明智。
有付出的时候也会有收获,有伤心也会有快乐,有失败也会有成功。因此,我认为有一种付出叫收获,有一种失败叫成功,有一种伤心叫快乐。相信自己,人生的路是坎坷的,最忠实与你自己的永远是希望,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坚持到底,你一定会成功的!这就是我给这个同学的答案,也是我这次去北京夏令营的一点体会。我想:我所得到的并不单单这些,还有不计其数,它会伴我成长,会伴我成功!
◆张凤梅
作文历来是令学生头疼的事。以往的作文课,都是语文老师先讲解作文题目,讲明写作要求,然后就是学生绷着脸、皱着眉,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要不就是翻阅作文寻找灵感,一问,他们总说不会写作文。那么教师如何教学生学会作文呢?
以兴趣为良师。孩子们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在“两点一线”的狭小空间里简单而机械地进行直线运动,他们的目光聚焦于方形的黑板,聚焦于老师慈爱中透着严肃的面孔,他们有多少时间能将自己的视线延伸到外面的世界中?又有多少机会去感悟社会这个万花筒?社会是写作的基石。文学作品一旦离开生活这片沃土,一旦缺少生活的真实,它只能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同样,孩子们缺少对生活的理解,他们又怎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呢?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模仿、编造,编造,模仿。一次一次的掩卷沉思,激活了我教学的灵感。那是一堂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课上,我带着多日的沉思与感悟在黑板上写下我的第一个尝试——让记忆带你去写作。
也许是出于新鲜,也许是有了兴趣,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思考的状态。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为孩子们开启了记忆的闸门,寂静的课堂很快为学生酝酿了回忆的美酒。一阵回忆之后,孩子们进行了最真实的交流。在这里,他们悟出了成长的真谛;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写作的灵感;在这里,他们发现了写作的乐趣,初次体验到了写作的甜美。
把生活当源泉。有了这个开端,学生们写作的兴致也高了。紧接着,我大胆尝试着我的第二个设想——到街头巷尾中去发掘写作的素材。我这样对学生们说:拿起你手中的笔,让曾经某个不期而遇的人成为你笔下的主人,让曾经擦肩而过的面孔成为你笔下最熟悉的陌生人。于是,你会发现,那个卖菜的小商贩那粗糙的大手中折射着人性最柔嫩的光环,那个卖臭豆腐的大叔浑身上下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那个补鞋的老人手中的一针一线都缝补着慈祥的爱。还有,放晚学时,那一个个候在校门口的三轮车夫„„这些社会生活中所谓的“小人物”,他们在不起眼的街巷中,默默无闻地服务于社会。也许有人会说他们是为了赚钱,但是我们不能如此简单庸俗地看待问题,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这样,我们习作中便处处流露着真情,处处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在进行一番声情并茂的演说之后,我发现教室里是那么安静,孩子们的表情是那么专注,我甚至为自己刚才精彩的演说而骄傲了。在这次写作中,学生们带给我不一样的写作效果,不一样的惊喜与感动。在他们的文章里,虽然也出现或多或少的语病,但是我发现一种真实的情感在他们的文字间流淌。
写作即生活,生活即写作。渐渐地,孩子们发现写作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留意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成为你写作的源泉。从这以后,每到周五,当我走进教室的瞬间,我总能发现学生眼里有一种期待——那是对写作课的一种期待——这种期待源于写作的兴趣。用技巧去表现。兴趣让写作的课堂有了生机。我听到了一种声音,一种从孩子们的笔尖流淌出来的真实的哭声、笑声。这种声音的名字真实。虽然,以他们目前的水平,他们手中的那支笔还很稚嫩,但是,从他们坚定的目光中,我看到了写作的希望。在兴趣的指引下,我开始从技巧上去提升孩子的写作素养。
教材中选入的都是名家之作。只要语文教师勇于挖掘,其实每篇课文都有作家独特的写作技巧。所以,我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提升技巧的最佳平台。我带着学生一起品读作者情感,我让学生自主挖掘作品中写作的亮点,并在课堂中进行举一反三,迁移运用。生活即细节,写作中更离不开细节的点缀。可是,怎么让学生明白细节在写作中的妙处呢?我这样给学生阐述:细节是为了让主题更加鲜亮的一种写作技法。没有细节的文章犹如没有装修的毛胚房——四周黑压压的,没有光亮。细节是文中燃起的一团火,它可以照亮毛胚房漆黑的四壁,可以燃起作者的思想、文章的灵魂。我还举出这样的例子:寂静的冬夜,你还在灯下写作业,这时,母亲给你端来飘香的酥油茶,这是一种简单而少细节的叙述,叙述中表达了平平的母爱;同样,还是在灯下,母亲又端来了飘香酥油茶,借着灯光,你用细腻的笔法描写了母亲粗糙的大手,刻画了母亲眼角的皱纹,点染了母亲黑发中闪烁的几根银丝,还融入了酥油茶蒸腾的热气,弥漫的香气。这时,在飘香的酥油茶中,同样是歌颂母爱,后者中母亲的爱显得更加鲜明,更加伟大。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学生们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了。他们懂得用技巧去表现,用细节去点缀,在他们学生的作品中,我再也寻不见千篇一律“扶老奶奶过马路”的题材,见不到千篇一律“捡钱包”的事例。孩子们在浓厚的兴趣中体验着写作的快乐,在小有成就的喜悦中用文字弹奏着写作的自信。
在修改中提升。为了让学生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在评语批写方面也讲究一定的技巧。以前,我总是埋头苦改,在学生的批语中罗列一大推毛病。其实,这种“吹毛求疵”的工作态度苦了自己,也苦了学生。试想想,在没有兴趣导航的背景下,在缺少赏识的前提下,学生会乖乖的“拜读”老师的指责吗?于是,我不失时机地挖掘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另一方面我委婉地给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醒进行修改。当然,为了避免学生们偷懒,不重视教师评语和修改情况的现象,我也略施“小计”。每次写作课上,我让学生利用一些时间先品味老师给自己作文写的评语,然后再让他们相互充当读者,交换着看别人的习作,看完以后还要求他们写上自己的意见。每每此时,那些被争着“拜读”的作文的原创者总有一种成就感,看着同学给自己的赞语,孩子们如同看到自己忠实的“粉丝”给自己的签名,是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快乐。那些被“光顾”机会较少的同学虽有些失落,但并不气馁,他们似乎在期待着下一次的成功。
“文不厌改”,“修改出佳作”,每次作文课后,我总要挑出一部分作文(好的差的都有)让学生修改再修改,重写再重写。为了让学生“晓之以理”,我循循善诱,用不耻下问,反复推敲诗文等故事,让他们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明白“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的道理。这样,学生也就“乐修乐改”了。
【感悟地震初中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感悟生命——观《唐山大地震》有感10-15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初中作文12-25
初中生有关地震的日记地震无情人有情06-14
作文 青海地震05-29
地震常识 作文12-02
凝聚---地震作文12-19
玉树地震(英语作文)06-17
关于地震话题作文07-24
关于地震英语作文09-12
感动中考地震作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