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范文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范文(共13篇)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范文 篇1

一、病房管理小组职责

1、负责病房室内外布局、卫生的督促检查。

2、按照检查标准,对病区内的各室进行检查,六面要清洁,物品摆放有序且合标准要求,检查结果要认真记录,并现场反馈被查科室。

3、检查住院病人的被服使用情况,能否做到按时或随时更换。

4、病区走廊卫生要合要求,各墙面图版要清洁无尘。病室标示醒目、齐全,检查人员要认真查,详细记,确保病人有一舒适优雅的就医环境。

5、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应提出改进意见。

6、按照护理部要求,完成检查的督导任务,并于每次查后二日将结果书面报告护理部。

二、护理文书小组职责

1、负责对全院各科室的护理文书书写进行环节质量控制。

2、按照标准严格检查在案病历中的护理文书书写情况,如体温单;一般患者、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单,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记录与体温单,测血压记录单是否相符;医嘱单执行情况;各种执行单与医嘱单是否相符等,并做到有检查、有反馈、有指导。

3、通过环节和终末质量控制,每年在护理记录中选出10-20份规范记录,报护理部审核,经院领导审批后进行规范记录展评。

4、负责检查医嘱核对制定的落实情况,做到有检查、有反馈。

5、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要提出改进意见。

6、按护理部要求,每季按时完成检查和督导任务,并于每次查后

二日内将结果书面报护理部。

三、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1、负责对病人基础护理与分级护理的督促检查。

2、按照质量标准,严格检查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如病人的生活护理,皮肤护理等,并做到有检查、有反馈。

3、检查负责护士巡视病房的落实情况,及对病人病情的了解情况。是否能做到对症施护等。要将检查到的问题认真记录,及时反馈。

4、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要提出改进意见。

5、每季按时完成护理部要求的检查与督导任务,并于每次检查后二日内将检查结果书面报护理部。

四、病人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督促指导所在科室护理安全相关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适时提出修改建议。

2、及时发现本科室护理安全工作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安全隐患,并针对护理安全的相关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落实整改措施。

3、协调处理护理制度建设方面的有关工作。

4、定期组织护理缺陷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5、定期修订各项护理应急预案并检查落实情况。

五、消毒隔离组职责

1、负责检查督促各科室的消毒工作,严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2、负责检查各科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的合理布局及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用后处置落实情况,要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

3、负责检查各病区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如病室的终末消毒,护士操作中的个人防护、各室的空气消毒。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

4、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应提出改进意见。

5、按护理部要求,每季按时完成检查和督导任务,并于查后二日内将检查结果书面报护理部。

六、护理服务品质管理小组职责

1、每月对科室的护理服务进行总结分析,有记录,并针对存在问题开展相关活动,有优质服务培训,活动记录,小组有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2、有不良医疗行为登记本,并半年考评1次,有记录。

3、有不良事件报告、纠纷登记报告工作流程指引,科室有讨论、分析记录及上报记录。

4、患者对护理的服务满意度:病房≥95%,门诊≥92%,急诊≥90%。

5、在临床一线全面落实推广护士服务礼仪规范。

6、按护理部要求,每季完成检查督导任务,并于每次查后二日内将检查结果书面汇报护理部。

七、危重症护理小组职责

1、组织和参加突发灾害,特发事件,院内突发医疗等应急事件,接受危急领导小组分配的任务,参与护理部的协调指挥工作,参与抢救方案的制度,做好抢救小结,以便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2、对病区的急救药品、物品和器材的“五定”管理工作进行考核、督查、指导。

3、每季一次组织危重症小组成员对病区危重病人护理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对护士的抢救技能,抢救配合的考核;另一方面考核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制定护士技能考核标准和危重病人质量标准。

4、开展“专案改善活动”,就“病区急救仪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改进计划。

5、每季按护理部要求,完成检查的督导任务,并于每次查后二日内检查结果书面报告护理部。

八、静脉输液护理小组职责

1、负责解决全院静脉穿刺方面遇到的困难。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知识系统培训和技术培训,并逐步规范静脉输液操作。

2、负责全院的静脉治疗会诊。

3、进一步规范静脉输液登记本的登记工作,将临床工作中出现的输液反应、差错事故、药物配伍禁忌、针刺伤,经验、输液新进展等全面记录,定期收集总结,为临床提供借鉴。

4、收集整理静脉输液相关新知识、新技术、掌握最新动态,定期向全院推广应用。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范文 篇2

1 群体参与, 实行全面质控管理

1.1 建立质控管理的组织架构

成立由护理部主任领导下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下设4个护理质控小组以及科护士长的先进质控管理架构, 每组由3名或4名护士长组成。分别为:科室管理基本制度, 三基考核小组;整体护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小组;消毒隔离、治疗室、抢救室、特殊部门小组;护理文书小组。

1.2 明确岗位职责

1.2.1 护士长主要职责

识别临床护理工作中已发生及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问题, 及时上报质控组;根据质控组提出的整改建议, 制定本科室具体的整改措施;将整改后的效果, 及时反馈给护理质控组。

1.2.2 护理质控小组的主要职责

制定完善的临床护理工作各项考核标准;制定质控计划及临床护理工作考核内容;检查各种护理质量并不断识别和分析护理工作中现存和潜在的问题;分析质控检查结果, 并向科室反馈考核结果。

1.2.3 护理质控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

监控护理质量小组的工作;每月召开1次委员会会议, 商讨质控组递交的改进报告的可行性;将检查评比出的优秀护理单元给予奖励或表扬。

1.3 护理质控管理具体实施

1.3.1 一级自控

每个科室内根据科室内人员数量, 分成两个或者是多个护理质控小组, 小组长由护理骨干担任, 每个成员分担2项或3项管理任务, 负责对科室病区护理、病例的书写、消毒隔离技术、基础护理、病房管理项目进行管理。小组长要每周2次对管辖区域进行自查自纠, 以加强过程质量监控[1]。

1.3.2 二级互控

科室护士长每周支持小组长对本科护理质量监控1次, 小组间互相交叉检查, 将存在的问题向科室反馈, 向护理部汇报, 及时查找原因, 制定整改措施。

1.3.3 三级质控

护理部组织由各科护士长组成的院级护理质量督查组, 分成4个小组, 同时进行全院性质控检查, 采取随即抽查和定期检查, 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每月组织1次全院性督查。每次抽查内容、项目不固定, 这样使护理服务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避免科室有备应付, 使检查流于形式。

2 强化质量标准, 注重持续改进

护理工作质量标准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 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前提。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实用性和操作性。我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管理标准, 做到与时俱进, 坚持持续质量改进, 使护理管理具有生命力。主要表现在强化护理人员新质量观, 调整考核权重, 让全体护理人员明确护理质量的内容, 不再是单纯、简单地执行医嘱, 完成打针发药, 而是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 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 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标准重新定位, 把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作为质量管理的首要目标, 在原来病室管理、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急救程序、消毒隔离管理、护理病例书写、护理技术操作管理、护士长管理等指标的基础上, 加大对病人是否得到主动及时、准确高效、优质服务的考核[2,3]。

3 质量评价方法

质量评价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每月全院性检查结果护理部以小会议的形式组织护士长集中反馈检查结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提出可行性整改意见, 不能为了扣分而扣分, 对质控检查较好的、质量有进步的科室给予表扬。每次检查情况, 季度累计积分, 考评结果书面汇总, 排名通报全院, 并与工资奖金挂钩, 年终考评对达到优秀等级的科室给予奖励。

4 质控效果

4.1 增加了凝聚力

通过考核激励机制, 奖励优秀科室, 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护士能自觉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变“领导要我怎样做, 为我应该这样做”。强化了质量意识, 主动寻找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和环节, 不断提出新建议、新方法, 改变过去“检查时比不检查好, 平时比假日好"的现象, 使护理质量管理趋于规范化, 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 提高了管理效率。

4.2 树立了管理新观念

由于群体参与了环节实时质量监控, 强调了过程的控制, 逐步形成了自我监督与自我管理的理念, 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增强, 工作中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 迅速纠正, 确保了医疗和护理安全。

4.3 提高了护理质量

根据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对病人提出的要求不断调整, 不断完善, 使工作呈现良性循环状态, 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提高。健康教育覆盖率、病人满意率、出院指导合格率分别由60%、90%、50%提高到80%、95%、70%。

参考文献

[1]苏爱珍, 徐俊, 穆小苏.护士直接参与护理管理的尝试[J].护理研究, 2007, 21 (7A) :1766.

[2]刁冬梅, 林岩, 卢玉贞, 等.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J].护理研究, 2007, 21 (3A) :628-630.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范文 篇3

关键词:持续改进picc;静脉治疗;质量管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45-01

Picc,简单的说,就是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近年来,在化疗输液和长期的静脉输液中,是治疗患者的有效途径,其主要优点为:无疼痛感、安全以及时间较长。然而,picc的操作流程是否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导管的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一旦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就会出现以下几个现象,如:导管滑出、受到感染以及穿刺点出血等问题,进而使患者的治疗受到严重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我院建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并通过持续改进picc的护理质量,让picc的操作流程更加规范,确保其使用期间的安全性,使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建立的静脉治疗护理小组30名成员作为本次研究活动调查对象,且均为女性,最高年龄为49岁,最低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为(35.3±3.5)岁。本组40名成员中,3名副主任护师,12名主管护师,15名护师。与此同时,设立1名成员担任组长,2名成员担任副组长,1名成员担任秘书。

2 实施措施

2.1 小组成员活动要定期实施开展

首先,我院的护理小组要根据护理部门的实际要求和实际工作情况,制度完善的工作计划,并再交回给护理部门,让其审核[1]。同时,每个月小组的成员要进行一次座谈会或者是交流会,针对picc以及静脉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不足等,制定有效的实施策略进行解决,并分享经验。最终,为网络小组成员组织培训学习,其主要内容为:学习专科业务知识以及新理论,同时让护理部门的小组成员定期参加。

2.2 定期开展培训工作

由于护理人员对静脉治疗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再加上患者分散不集中,每个科室都有,我院小组必须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并且由我院小组的副组长以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与讲解,其主要内容为:静脉治疗的实践指南以及应用、picc的操作流程以及维护,picc置管的应用、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等[2]。

2.3 制定完善的picc操作流程

由于各科室的操作流程不够标准规范,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小组制定了完善的picc操作流程,主要内容为:picc操作以及管理、picc正确拔管流程以及维护过程,并且落实到全院的所有员工,先进行科内的考核,最后考核护理部门。

2.4 开设健康教育讲座

由于帶管的患者缺乏护理知识,甚至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再加上不能充分的认识到导管护理的重要性,我院定期实施“健康教育讲座”,并为患者以图文形式或者是幻灯片形式进行讲解。患者在出院后,要及时的进行电话回访,对患者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并把导管护理工作落实到实处[3]。

3 结果

自2012年建立静脉治疗小组,同时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使护理的专业知识以及护理质量大大提高[4]。

4 讨论

近年来,在临床基础护理技术中,静脉治疗是最为常见的。通过对本院静脉治疗小组的建立以及工作的开展,使专科护士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通过定期培训静脉治疗的相关知识以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持续改进picc的护理质量,使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使患者的痛苦也大大减轻了。与此同时,使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大大降低[5]。其次,通过我院小组制定完善的picc规范操作流程,使picc在使用时更加标准规范,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因此,通过我院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并进行不断的完善,并通过我院组织的定期培训以及学习,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避免了静脉治疗带来的安全医患。在一定程度上,使我院的护理专业水平以及护理质量大大提高,进而使护理内涵和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参考文献

[1] 朱春萍.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24-125.

[2] 闻曲,鲍爱琴,彭昕等.PICC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0):733-734,736.

[3] 任文芳,曾凤霞,郭云等.以问题为中心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PICC置管术临床实践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2):39-41.

[4] 冯玉玲,宋文超,杨硕真等.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083-1084.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篇4

一、不断完善病区、各科室的质量控制小组及岗位职责。

二、不断完善护理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质量标准。

三、认真组织对各项质量标准的学习、并落实。

四、护理各级质量控制组织认真履行职责,按计划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加强重点环节和重点部门管理,定期进行护理质量及院感质量检查,不断完善和改进。

1、落实入院患者压疮、跌倒风险的评估,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2、完善突发情况的抢救流程及应急预案,特殊抢救患者实行预警报告。

六、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定期质量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查找原因,整改到位,将检查结果汇总。

七、护理部每月定期或不定期质量检查,并召开护士长会议,反馈

信息。

八、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对问题突出的科室下发整改通知,限期整改。

1、各级质控组织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根本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2、分享护理质量改进实施成功的事例,达到全员提高。

九、护理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参考,对护士长管理的考核以及医院奖、惩的参考依据。

十、鼓励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

1、建立倡导患者安全的文化氛围,对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无惩罚。

2、每季度汇总各种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避免类似错误的反复发生。

十一、加强护理人员规范服务的督查力度。

1、制定具体规范服务督查的活动方案,对护理人员仪表、语言、行为进行规范,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篇5

1、护理管理组织

(1)严格按照《护士条例》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制定健全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并保证实施。

(2)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3)护理管理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

(4)护理管理部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护理工作制度,并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1)有明确的护士管理规定,有护士的岗位职责、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

(2)对各级各类护士的资质、各岗位的技术能力有明确要求,同工同酬。

(3)对各护理单元护士的配置有明确的原则与标准,确保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病房护士与床位比至少达到0.4:1,重症监护室护士与床位比达到2.5-3:1,医院护士总数至少达到卫生技术人员的50%。

(4)有紧急状态下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预案。

(5)制定并实施各级各类护士的在职培训计划。

3、有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有基础 1 护理、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建立可追溯机制;定期与不定期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书写护理文件,定期质量评价;有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护理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4、临床护理管理

(1)体现人性化服务,落实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提供心理护理服务。

(2)基础护理与等级护理措施到位。

(3)护士对住院患者的用药、治疗提供规范服务。

(4)对围手术期护理患者有规范的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制度与程序。

(5)提供适宜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6)各种医技检查的护理措施到位。

(7)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要求正确记录。

5、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

(1)对危重患者有护理常规,措施具体,记录规范完整。

(2)护理管理部门对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血液净化等部门进行重点管理,定期检查、改进。

(3)保障监护仪的有效使用。

(4)保障对危重患者实施安全的护理操作。

(5)保障呼吸机使用、管路消毒与灭菌的可靠性。

(6)建立与完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6、有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完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如各类导管脱落、患者跌倒、压疮等;能够应用对护理不良事件评价的结果,改进相应的运行机制与工作流程、工作制度。

7、手术室与中心供应室的管理

(1)手术室与中心供应室工作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

(2)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工作制度、程序、操作常规。

2010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篇6

一、不断完善医院、病区、科室的质量控制小组及岗位职责。

二、不断完善护理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质量标准。

三、认真组织对各项质量标准的学习、并落实。

四、护理各级质量控制组织认真履行职责,按计划定期进行质量检查。

五、加强重点环节和重点部门管理,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并不断完善和改进。

六、质量控制小组及时将检查结果汇总,并上报科室及护理部。

七、护理部每月定期或不定期质量检查,并召开评估会,反馈信息。

八、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对问题突出的科室下发整改通知,限期整改。

九、护理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参考,对护士长管理的考核;以及医院奖、惩的参考依据。

十、护理质量管理目标:

1、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0%

2、基础护理合格率≥95%

3、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

5、病人对护士满意度≥95%

6、年事故发生率为0

7、三基理论考核平均成绩≥85分

8、技术操作考核平均成绩≥90分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范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8年12月, 护理部对我院特级、一级护理质量实施新的质控模式, 护理部主任、护理部质控护士长、院质控小组成员, 按新的《特、一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我院20个护理单元的危重病人进行检查。

1.2 方法

根据《山西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评价标准》中特级、一级病人护理质量标准, 结合我院实际于2007年底制定的《特、一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经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 于2008年1月开始实施。特、一级病人护理质量标准包括10个项目共计100分, 包括:基础护理落实到位, 保持病人“三短”“六洁”, 做到“三保持”“四无”“三统一”“四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变化, 掌握“八知道”;严格执行床头交接, 重点突出;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急救药品和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保证应急使用;各项记录完善、准确、及时, 动态反映病人病情;与病人及家属及时沟通, 履行告知义务, 给予心理支持, 进行健康教育, 并做好记录;≥90分合格。

护理部组建护理质量质控小组, 成员由护理部主任、质控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组成。护理部主任、质控护士长每天深入病房, 对各病区特、一级护理病人进行不定期检查, 了解病人需求、检查临床护理工作落实情况。护理质控组其他成员每月底在护理部主任和质控护士长带领下对全院各护理单元特、一级护理病人进行1次全面检查, 以特、一级护理质量考评标准进行评价, 针对每个护理单元每月进行1次打分 (包括静态检查扣分和动态检查扣分) , 并将数据上报护理部。

护理部应用Excel系统设计全院特、一级护理质量量化自动化处理程序, 将护理质控小组上报的数据进行微机量化处理, 用图表作出每月、每季, 特、一级护理质量检查考评分。实施护理质量排行, 将护理质量分值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列[1]。对分值较低的科室下个月重点考核, 针对重复出现的问题, 重点检查, 现场指导, 督促改进。护理质控组成员将各病区危重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以下发反馈表的形式及时反馈给各病区护士长, 护士长组织本科护理人员进行分析, 确定发生缺陷的根本原因, 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制定改进措施。护理部质控人员对其进行效果评价, 并根据情况修订标准, 巩固改进结果等。

特、一级病人护理质量检查结果与科室每月工作质量考核分挂钩, 护理部每月将考核结果汇总上报院考核办, 与科室奖金挂钩。对质量控制较好的科室, 年终或在“5·12”护士节上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

2 结果

2.1 促进特、一级护理病人护理质量的动态观察和分析控制

从护理部制作的护理质量量表上可一目了然的看出全年内各科室每月的特、一级护理质量数据, 使护理质量明细化达到了用数据说话的目的[2], 利于管理者对质量的动态观察和分析控制。

2.2 提高特级、一级病人护理质量

特级、一级病人护理质量平稳上升, 危重病人无压疮发生, 特、一级病人护理质量合格率2008年1季度~4季度分别为93.1%、95.0%、96.6%、97.3%。

2.3 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逐步上升, 2008年1季度~4季度全院特、一级护理服务满意度分别为91.2%、93.8%、96.0%、97.0%。

3 讨论

3.1 重视特、一级护理病人护理过程的检查

我院原质控组成员由病区护士长兼职, 2008年1月护理部增设质控护士长, 专门从事护理质控工作, 明确规定质控护士长重点负责全院特、一级护理质量的控制工作。院质控组成员重新调整为护理部主任、质控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组成。护理部主任、质控护士长每日深入临床科室, 按照标准检查监督各项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 不仅关注病人的治疗和护理结果, 更重视每个环节的护理工作过程。每月底由护理部主任和质控护士长带领质控组成员对全院各护理单元特、一级护理病人进行1次全面检查。护理质量控制由原来的兼职人员改变为专职, 首先从人力配置和时间上保证了质控人员能更多的关注病人。

3.2 重视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原来的质控焦点仅在于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各种操作是否规范, 质控检查与病人服务需求相对脱节。2008年通过对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调查, 了解病人的期望, 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质控小组成员、护理部专职质控人员不只是通过观察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过程, 检查护理措施的落实、查阅护理记录、提问当班护士对危重病人情况掌握程度及相关知识等形式获取资料进行评价和打分, 更关注病人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整改和采纳, 使质量监督的焦点归结到病人的需求和满意, 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3.3 加强护理质量动态分析, 实施持续改进

护理部根据持续质量改进程序, 每月召开全院护士长会议, 将各病区的评分和存在问题通报给护士长, 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 寻找根源, 提出改进措施。将检查结果、存在问题填写在《护理质量检查反馈表》上并发至科室, 由科室分析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后将《护理质量检查反馈表》上交护理部, 护理部及时下科室验证整改效果并记录。护理部每季度进行护理安全质量分析会, 再次对本季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找出根本原因及改进措施, 并督促各科落实。护理部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现评分标准有缺陷及时记录, 组织护士长共同讨论, 不断修订标准完善决策, 持续改进。通过不断改进, 使护理管理者转变观念, 即在质量的监督和评价过程中, 不是对问题进行单独的诊治, 更注重寻找有无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时机[3], 使护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3.4 激励护士长的管理潜能

激励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方法, 努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4]。护理部通过每月护士长会议反馈和每季度量化考核进行公示排序, 使每个护理单元都能了解到本单元的质量分值和排名位置, 对质量控制较好的科室, 年终或在“5·12”护士节上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 激发了护士长的管理竞争意识[5]。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找出责任人, 科室每月召开质量分析会, 使每位护理人员都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和被扣的分数, 自己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 促使科室护理人员共同面对问题共同讨论, 共同实施改进措施, 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竞争意识,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护理质量,特级护理,质量制控

参考文献

[1]施雁, 毛雅芬.实行护理质量排行榜促进护理质量提高[J].护士进修杂志, 2000, 15 (11) :33.

[2]田春梅, 张素珍, 曹君玲.护理质量量化考评程序的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10) :36.

[3]华月影, 张剑芳, 马怀兰.护理质量管理新模式——持续性质量改进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6B) :67.

[4]姬娟娟, 吴红艳.论现代护理管理者的人文素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2B) :64.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范文 篇8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许多高精设备和高新技术应用的基地。因此,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着患者的生命,也关系着医院的进取发展;也影响到手术相关科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甚至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现针对手术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存在一些不足,现介绍如下。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人力资源不足、工作厌倦:我院手术室是综合性手术室,手术繁杂,护理人员少,经常加班加点,随喊随到,易造成护理人员精力和体力透支,从而导致不良的心里状态和行为;另外,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这些都是造成护士产生工作厌倦、不思进取,使得继续教育未能跟上专业发展的需要,影响了手术的最佳配合。

仪器、设备保养或维修不及时、使用不当:医院不断有新的手术开展、新的仪器的购入,而培训不及时导致手术室护士对新仪器认识模糊,功能缺少了解,使术中仪器使用不当或仪器准备时未试机,临时出现故障,直接影响了手术进程。

器械准备不充分:主要表现在腹腔镜器械的准备不足。腹腔镜新项目的不断开展,器械也不断的更新,使得器械准备上容易出现错误。

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够:科室与科室之间缺乏沟通,在手术排程上存在混乱;与患者之间沟通不足,使其对手术的了解和术后的恢复存在不清楚,产生恐惧、紧张和焦虑心理。还有的担心手术费用高,负担不起医疗费,影响了伤口的愈合。

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

人性化管理,科学运用人力资源:手术室各项工作要做好关键在人,管理者要将人作为一种特殊资源来发掘和管理,最大限度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竞争力,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因此,手术室人员素质和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作成效和安全。⑴手术室人员配置:人员配置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合适的人员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实现手术室综合目标。因此,合理配置人员,可以减少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人员配置要符合医院的工作目标。根据外科病床数、妇产科病床数、手术台使用率、急诊手术数、大手术以及科研、教学任务的不同而定。一般情况下,综合性大医院手术间与手术科室床位比1:30~40,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台比2.5~3:1,教学医院的比例宜相对提高,可达3.5:1。因此,手术护理人员现阶段缺少4~7名(如果按照医院的发展规划,随着医院的扩建、新业务的开展麻醉恢复室和ICU的成立,护理人员还要增加10名以上)。在人员配置上应做到两个合理:①人才梯次合理:各级职称人员应按一定比例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人才知识结构,并随学科的发展进行不断调整,做到能及对称,各尽其能,促进人才培养和发展。一般医院手术室护士的高、中、低级职称比例为0~1:4:8。②年龄结构合理: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按从事手术室工作护龄的长短,可将手术室护士划分为高、中、低年资3个年龄层次。高年资护士通常指在手术室工作10年以上的护士,她们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阅历丰富,观察敏捷,可从事培训、科研和协助护士长进行管理工作。中年资护士指工作5~10年的护士,她们是临床一线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年富力强、有开拓精神,是护理骨干,可从事带教及安全管理工作。低年资护士是指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她们有朝气,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行动敏捷、接受能力强,应多加引导和培养。因此,在人员配置的年龄结构上注意新老搭配,一般高、中、低年资护士比例为1:5:10,有利于手术配合和人才培养,确保手术安全。⑵专科分组的需要:将手术室护士进行专科分组有3个好处:①人尽其才,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她们的潜能,实现护士的自我价值,协助护士长进行管理;②护士相对固定在一组,每天安排该组手术配合,增加护士实践机会,缩短专科业务培训周期,促进护士岗位速成,提高手术配合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服务满意度;③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有利于手术器械的维护保养,确保手术中器械好用、够用,又不造成浪费。手术室配合医院有计划进行专科护士的培训,目前我院有专科护士2名(0.2%)。

注重卫生资源,充分发挥效能:为了便于手术科室增加手术,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设施,人力资源和物质供应,手术室应成立专门仪器组。仪器组负责一切有关外科手术仪器的维护、保养、更换、添置、报废、分发使用等。并定期组织学习高精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所有仪器设备都配备上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的卡片,保证仪器、设备性能完好和充分利用。

器械的准备:各专科手术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和发展,与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密不可分的。器械准备好、齐全就是一个重要环节。针对腔镜手术器械准备不足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学习护理差错的范围,因手术器械准备不足而影响手术进行为一般差错的规定,从而提高大家对器械准备的认识,在工作中应仔细检查和核对。②制定器械准备流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腔镜手术器械的准备流程。即准备器械的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后,了解术式,按器械常规进行准备,然后核对1次,消毒前再进行1次核对,洗手护士洗手取器械后再次进行核对。多次核对就是为了减少器械准备的不足。流程制定后,多次反复进行学习,并将流程标准放于工作职责本中。③加强管理和培训:对新购入的器械护士长及时进行讲解和示范。

手术室工作进行量化管理:根据手术室的工作特点邀请有关人员讨论,研究制定手术室护士考核评分标准。其中包括每个月的手术台次数、护理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理论、操作考核、患者和手术医生满意度、劳动纪律等几方面的内容。量化管理模式实际上是把竞争机制引入手术室管理中,充分显示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体现了多劳多得、奖罚分明,更加合理的分配制度。从而增加每位护士的紧迫感、危机感,促使其更加努力工作,积极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可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还可以增加手术科室的满意度。

加强沟通,提高服務质量:⑴手术室护士与手术患者的沟通(加强术前、术后的访视)手术前1天,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施、麻醉方法等,对手术患者提出的问题从关怀、安慰、解释和鼓励着手,取得其对手术的信心。鼓励患者诉说,了解其内心感受,尽量缩短患者与手术护士之间的距离。术后2~3天进行术后随访,仍然由同1名护士进行,询问一下恢复情况,是否疼痛、对服务是否满意,同时用赞扬性的语言表扬他战胜恐惧、配合手术,才使手术圆满成功。相信他一定会积极配合术后治疗,祝其早日康复。患者不在病房时,使用电话联系访视,术后补签名。我科通过患者术前术后访视的改进,2007年1月~2012年4月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访视率从33.3%提高到100%。从而提高了手术患者的访视率,也提高了手术患者的满意度。⑵手术医生与患者的沟通:加强手术医生与患者的沟通,充分告知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⑶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生之间的沟通: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手术室护士与手术科室之间进行的沟通。包括手术的安排和手术中的具体配合。①手术的排程:由手术科室每天在17:30以前提交手术通知单到手术室,手术室根据手术的无菌原则以及危重程度安排手术,电脑排程到各科室。这样,避免了抢手术台的现象。还有每天8:30准时由护工到病房接手术患者到手术室,9:00准时开始第1台手术,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手术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满意度。②手术室护士的护理配合:每天根据手术的排程准备好手术所用的用物。特殊手术与手术医生沟通,大手术或疑难手术参加术前讨论,做好特殊准备,安排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护士配合手术,做好个性化服务。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医生的满意度。缩短了手术时间,确保了手术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4.

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情况 篇9

有护士长任组长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有管理制度,有工作记录。手术室内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肃静,有安全感 术前访视、手术过程与病人有交流和人文关怀,术后有评估,与病房有接交程序和记录。对《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的管理制度》等各岗位人员工作制度能够有效的落实。

敷料室、器械室、药品室以及大型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规范(查看三个月内的记录资料)。

考核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的手术记录,护士长管理和监控记录文件。

对术前器械的配置、术中的配合、应急器具使用等方面有规范与程序的文件,并得到切实执行。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范文 篇10

一、科室质检小组成员: 组长: 组员:

二、科室质检小组职责

1、根据医院护理质量标准,结合本科特点实施本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计划。

2、制定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工作制度、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考核标准、质量奖惩制度,使质量责任落实到人。

3、督促本科室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岗位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流程和常规。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4、每月按照护理部制定的“病区护理质量管理14项流程”落实自查科室护理质量,如:危重病人护理、责任护士分级护理、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查对工作、急救药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书质量、专科护理、护理服务品质、护理教学质量等,发现问题,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和解决,并做好记录。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范文 篇11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急诊科;护理带教;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76-02

持续质量改进是全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过程与环节设为重点,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众所周知,急诊科室具有特殊性,由于该科室的患者病情相对较重、发病急,因此,对护士来说,不仅工作任务变得繁重,要求也相对较高[1]。为此,本次研究选自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的急诊科实习护士86名,分别给予护士常规带教和持续质量改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分析

选自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的急诊科实习护士86名,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对照组中,实习护士的年龄范围为18-25岁,平均年龄为(20.3±3.2)岁。研究组中,实习护士的年龄范围为19-27岁,平均年龄为(20.5±3.5)岁。比较两组实习护士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对比。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带教,研究组则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具体内容包括:

1.2.1 选取带教老师

选取我院急诊科工作经验丰富以及带教经验丰富的帶教老师,与此同时,带教老师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丰富临床经验、责任感较强以及有耐心等条件。其后根据上述要求选取一名带教老师,并负责相关工作。

1.2.2 安排实习计划

根据急诊科室的实际情况,由带教老师为实习护士安排学习计划,如:如何鉴别急诊患者和危重患者,观察病情以及对病情的评估能力,医护之间的配合。急诊科室的抢救流程等[2]。

1.2.3 制度的学习

实习护士入科室后,带教老师要详细讲解该科室的规章制度,如:绿色通道、抢救制度以及首诊负责制度等。其后为实习护士介绍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及重点的学习内容,与此同时,为实习护士发放学习计划和带教计划,让其进行有条不紊的实习。

1.2.4 操作示范

急诊科室使用的医疗仪器相对较多,如:呼吸机、心电图、血糖仪以及除颤仪等,气管插管以及洗胃等操作也是较为常见。因此,带教老师将实际操作为学生示范,并告知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其后将其印刷成手册,人手一本,便于日后的学习[3]。

1.2.5 护理查房

采取我院的开放式教学,让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将该科室的护理内容进行深入探讨,这样一来,不仅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护理知识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此外,带教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查房,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为实习护士讲解查房的注意事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护士的学习兴趣得到明显的提高。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实习护士的实习成绩以及对老师满意情况进行对比与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PS15.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选择卡方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实习护士的成绩

研究组实习护士的优良率为97.7%,对照组实习护士的优良率为79.1%,经统计,研究组护士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详见表1。

2.2 比较两组实习护士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

研究组实习护士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93.0%,对照组实习护士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72.1%,两组间经比较后,存在明显差异,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详情见表2。

3 讨论

在传统的带教模式中,由于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责任感以及带教老师的专业水平不高,致使实习护士的操作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带教质量[4]。除此之外,由于带教老师的工作较为繁忙,加之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增加,导致实习效果相对较差。近年来,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持续质量改进应运而生,且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急诊科室具有特殊性,且患者具有发病急以及病情重的特点,因此,在该科室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是势在必行的[5]。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研究组实习护士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后,成绩的优良率为97.7%,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93.0%,对照组实习护士采用常规带教后,成绩的优良率为79.1%,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72.1%,经统计学分析后,组间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室带教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其效果显著,实习护士的成绩以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具有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春芳.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5):123-124.

[2] 黄转宜,郑海生.急诊科护理带教中持续质量改进的运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5(18):166-166.

[3] 肖云珍,付慧敏,罗玉星等.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2,18(6):72-73.

[4] 林丽妍,董文琴,叶雯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117-118.

护理管理中质量持续改进法的运用 篇12

关键词:质量持续改进法,儿科护理,成效

将整体护理的理念运用到基础护理的实施过程中, 从主动评估患者到提出护理问题, 制定护理措施, 进行医护沟通, 执行医嘱, 进行效果评价使整个过程流程化。针对患者的不同需要,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使护理内容清晰、具体, 指导性更强, 有效地避免护理措施的遗漏和不规范, 并且尽可能地做到定班次、定人员、定内容、定指标, 确保基础护理连续性和质量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4月~2010年1月我院内科住院患者326例, 其中, 男41例, 女285例;最小年龄16岁, 最大年龄65岁, 平均 (35.2±6.3) 岁。病程:最短3 d, 最长5个月, 平均病程 (26.5±17.4) d。随机将326例患者分为两组, 实验组163例采用质量持续改进护理, 对照组163例采用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策

(1) 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 (副主任) 、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2) 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 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 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3) 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 实观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4) 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 科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 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5) 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 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 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6) 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1.3 评价项目方法

设定护理目标:了解服务质量现状, 明确患者的需求, 临出院前对每位患者和家属进行出院满意度调查, 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 分析判断持续改进的必要性, 从而决定护理质量的范围, 列出重点护理质控项目, 见表1。

2 结果

两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范文 篇13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应用PDCA循环法对我院40名护士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每3个月进行1次阶段考核,年终统一终末考核。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及操作技能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提高,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P<0.05):PDCA循环法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显著,值得于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法;护理质量;护士培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院的服务质量也有了较高的要求,护理质量成为了评价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1]。现阶段医患关系相对复杂,高效优质的护理既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还可以增进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应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PDCA循环是

[2]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提出的,又称“戴明环”。这一方法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本次研究将这一管理方法应用于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应用PDCA循环法对我院40名护士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应用PDCA循环法对我院40名护士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40名骨干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27.85±3.1)岁,学历:中专5名,大专8名,本科及以上学历27名,参加工作时间5-15年,平均(8.45±2.1)年。入选标准:参加工作5年以上,有扎实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操作技能,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品质,热爱本职工作的护士及护师[2]。1.2方法

严格按照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实施该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即:四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1.2.1.计划阶段:成立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选定主要负责人确定培训各项内容的负责人;分析护理工作的现状,对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据此制定考核标准;根据要求确定培训对象名单、时间和内容;确定培训后各成员的培训标准。

1.2.2.实施阶段:选取各项素质突出的老师,结合制定的培训资料,对研究对象的专科理论及操作技能进行系统培训。

1.2.3.检查阶段:针对培训情况,每3个月进行1次阶段考核,年终统一终末考核。结合研究对象的不同情况,对发现的不足及时给予指出和纠正。

1.2.3.处理阶段: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扬长避短。以此为依据,推动下一个阶段的实施。在每次循环发现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下一循环的计划。

1.3评价标准

根据专业理论及操作的具体知识和要求,每3个月进行1次阶段考核,年终统一终末考核,记录考试成绩。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P<0.05提示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及操作技能得分对比

本次研究中,培训前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及操作技能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培训前后专科理论及操作技能得分对比

组别 培训后 培训前

例数 40 40 / /

专科理论平均得分

98.5±1.5 85.5±5.6 11.46 <0.05

操作技能平均得分

99.5±0.5 88.3±4.8 10.39 <0.05 x2

P值

2.2护理满意及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对比

培训后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提高,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见表2)

表2患者满意度及差错事件对比

组别 培训后 培训前

例数 40 40 / /

患者满意度(%)

85 8.56 <0.05

差错事件发生率(%)

0.05 1.2 12.42 <0.05 x2

P值

3.讨论

由于人们对医院医疗护理要求逐步提高,能否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成为检验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现阶段解决医患问题的主要途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拉近医患关系,是提高医院综合水平的有效手段,更是广大患者迫切需求[3]。原有的管理方法已经很难满足上述要求,寻求应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成为了必然要求。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自出现以来得到各领域管理阶层的认可,应用后效果显著,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有计划阶段(Plan)、实施阶段(Do)、检查阶段(Check)和处理阶段(Action)四个阶段以及分析现状找问题、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找出主要因素、采取措施制定计划、执行制定的措施计划、检查结果、标准化处理、遗留下来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以循环八个步骤[4]。具有整体性和连续相,对要解决问题分析处理全面有效因此这一方法也被应用于改进医疗护理现状,能有效地提高各方面的护理服务质量。杨小燕等应用这一管理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手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5]。本次研究中,应用PDCA循环方法于护理管理中,实验对象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大幅度提高,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了患者的服务要求,解决了一系列严重影响护理质量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差错事件的发生,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避免了许多医患纠纷问题。使我院的护理质量的到了持续的改进。

综上所述,PDCA循环法对提高护理质量效果显著,护理水平的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工作方案下一篇:爷爷戒烟了作文四年级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