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案上交(通用8篇)
贞山中心小学罗英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引用猜谜语,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简介落花生名称的由来。
2、介绍作者,质疑笔名,引起疑问
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4、抽查第一自然段的朗读情况。
【设计意图】找准起点,夯实基础。
三、理清文章脉络
过渡: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除了这两件,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1、生自由读文,再交流答案。
2、作者为什么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3、从写作的角度,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咱们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要分清主次,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
【设计意图】以课文为例,向学生渗透写作方法。
四、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过渡: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
1、分角色读“谈花生”段落(第3-14自然段),指导评价。
2、这些谈论,谁的话对“我”的影响最大?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中的父亲说的话: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自由读读这段话,然后想想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2)父亲说花生却扯上桃子、石榴、苹果,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对比)
(3)那你比较一下,看它们有哪些不同?这样对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
(4)花生、桃子、石榴有什么共同点呢?
(5)这就是说花生虽然不好看,却和桃子、石榴一样在为人们做贡献,而且他还不张扬,默默奉献。
(6)你更喜欢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3、那么,父亲仅仅是在讲落花生吗?从哪句话知道的?
课件出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2)小结:
是的,一个外表不怎么美丽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美的人更难,但如果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更让人敬佩。
4、作者听懂父亲的话了吗?从哪句话知道的?
课件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生齐读。
(2)谁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
(3)什么是体面?(指相貌、穿着好看,有气派)
(4)讲体面有没有错?有错的是什么?(不能只讲究外表光鲜好看,只顾自己生活的安逸,而要做有用的人。)
(5)什么是有用的人?能举个例子吗?
【设计意图】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教学中,通过分角色朗读,理解父亲的讲话入手,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尤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程标准》语)。只有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尽情表现,才能谈得上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五、总结课文,深化主题
1、过渡,听同学们讲了那么多人物,老师也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著名作家郭沫若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说——(幻灯出
示)
2、齐读:我要做花生一样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付出,为中华而奉献。——许地山
3、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4、借物喻人方法的小练习。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落花生》一文中,作者许地山之所以给自己取笔名为“落华生”,就是因为他喜欢‘落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以此笔名来告诫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于是在教学行将结束,在学生理解了作者笔名‘落花生’的含义后,拓展延伸许地山的名言,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文章中的人物精神。
六、读写结合,读活用活
情境:
兰兰和丽丽是一对好朋友,兰兰虽然成绩优秀,但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其中妈妈还有点残疾,所以有点自卑。而丽丽呢,成绩虽然一般,但长得活泼、漂亮,父母都是公务员,家庭条件优越,很爱打扮自己,经常要买新衣服,她还时常笑话兰兰穿得太土气了,说得兰兰越来越自卑了。
1、你能用今天学到的道理劝劝她们吗?
2、交流。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陶行知先生也说:“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者善于启发、诱导,在语文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彩虹,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
七、作业:(任选一题)
1、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2、请发挥想象,写一篇《桃子与花生》的童话。
八、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收尝议主次分明
不图虚名
借物喻人
教学目标:
1、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赞美之情。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和年轻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赞美之情。教学过程:
一、直奔主题 板书《在急流中》 设疑
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汹涌的急流中奋勇前进,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起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出示:在喧嚣的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呢?(齐读)
谁能给这个句子变个说法?(对原句质疑)对于这句话,你能提出些感兴趣的问题吗? 预设:
1、“生活的急流“是什么?
2、他是怎样勇敢沉着地面对急流的?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深入地品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请同学们看自探提示: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上两个问题,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语,在感受深的地方做好批注。
二、解疑合探——研读感悟
1、感悟生活的急流
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急流?
出示:湍急的江水在曲折的河道中卷着浪花,打着旋涡,一路翻滚着奔向远方。
1)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这是急流?(湍急、卷、打、翻滚)2)你能读出这种“急”吗?
3)谁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小点评)
4)如果此时你也置身于这样的急流中,你会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感知)
5)生汇报 师总结 激励学生 范读 生再感情读这一句 正如课文中所比喻的那样:
出示: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谁来说说哪些词语牵动着你的心?)读出你的感受。
你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
那小小的筏子怎么能经得起那么大的风浪呢?生读并相机指导朗读。面对汹涌澎湃的急流,没有几个人能从容面对,但是作者却亲眼看到了一位背着孩子的年轻母亲置身于这样的急流中,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呢?(文中没有描写,谁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来说说?)
那你认为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航行的应该是什么人?
2、感悟年轻母亲的品质
连作者这样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士都为之捏了一把汗,那么这位年轻的母亲,是如何面对这急流汹涌的江水呢?(读有关的句子)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呢?(女子很勇敢,镇定。)
那让我们大家一起边读边感受女子的勇敢,镇定。齐读(多种形式激励)
坚强的母亲拼命地往前划着,身影渐渐远去,可作者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他看到了什么?
火苗是什么?跟上文中的哪个词相照应?这种写法叫做什么(埋伏笔)襁褓中婴孩此时在做什么?(酣睡)说明了什么?(一个带着孩子的母亲在急流汹涌的贝江上竟那么勇敢,那么镇定,让人感动。)那不息的火苗还是什么?
这勇敢,镇定的火苗仅仅闪在江面上吗?
正是那火苗闪在了作者的心里面,所以多少年过去了,他依然不会忘记在一幕。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段,试着理解最后一句,小组讨论:从这一段中你读出了什么?(学生互动交流)
三、深化主题 拓展延伸。
正是这种对于困难能勇敢面对的精神深深地扎根在作者的心里面,所以在作者的写作道路上,无论他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从容面对。在生活的急流中,作者能坚守自己的文字,成为人生的赢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那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生活中的急流呢? 拿起你的笔,写下来。(导练与自主练)
师生交流:谁来读读你写的?生说,将写的好的写在黑板上
四、总结
江水如此湍急多变,年轻的母亲如此沉着勇敢,怎能不引起作者深深地思考呢?读出这份沉甸甸的思考——
出示:在喧嚣的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呢? 江水如此湍急多变,年轻的母亲如此沉着勇敢,又怎能不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呢?读出你的思考——在喧嚣的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呢?这幅感人的画面已经留在坐着的记忆中永远不会消失,也让他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吧!齐读—— 让我们坚定的对自己说:在喧嚣的人世里,我一定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
作业设计:
小练笔: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年轻母亲说些什么?
2、你从课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在急流中
困难 挫折 打击 失败„.勇敢 沉着 奋进
教材内容: 在急流中
贝江,从迷蒙的深山中流出来。湍急的江水,在曲折的河道中卷着浪花,打着旋涡,一路翻腾着奔向远方。
轮船顺流而下,江水拍击船舷,溅起一排排水花。我站在船头,悠闲地欣赏周围的风景。江两岸是绿荫蓊郁的青山,山坡上覆盖着翠竹和杉树,还有杜鹃。我想,若是在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盛开时,一定会很美。
我向前方望去,只觉得眼前一亮——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划竹筏的好像是一个女人,因为远,看不清她的面容,只见她双手不停地划桨,驾驭着筏子,灵巧地避开险滩和礁石,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曲折前行。她背着一个红色的包裹,远远看去,像一朵随波漂流的红杜鹃。
很快,小筏子就到了大船的跟前。划竹筏的,竟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神色镇定,平静的目光注视着前方。她身后的红包裹,原来是一个襁褓,她是背着自己的孩子在江上赶路。我向她挥手,她朝我微笑了一下,脸上泛起一片红晕,马上又将目光投向江面,双手奋力划桨,继续在急流中探寻安全的通道。我发现,襁褓中的孩子将脑袋靠在母亲的肩膀上,正在酣睡,筏子上的颠簸和江上的惊险,他居然一无所知。
小筏子和大船擦肩而过,我们的相逢只在一瞬间。
回头看,那小筏子很快便消逝在远方,只有那耀眼的红色,在水烟迷蒙的江面上一闪一闪,像一簇不息的火苗„„
在贝江上见到的这一幕,我很难忘记。急流中那位驾筏的年轻母亲镇定的神态,坚定的眼神,奋力划桨的动作,还有她那在襁褓中安睡的孩子,这一切,组合成一幅感人的图画,留存在我的记忆中,再也不会消失。在喧嚣的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呢?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急流中》
教学设计
涅阳六小
……三号、黑体、加粗
莲湖区远东第一小学 ×××
……….四号、楷体
教学内容: ……….小三号、宋体、加粗 教学目标:……….小三号、宋体、加粗
1.2.3.………内容四号、宋体
教学重难点:……….小三号、宋体、加粗
重点:……….四号、宋体 难点:……….四号、宋体
教学准备:……….小三号、宋体、加粗
教师:……….四号、宋体 学生:……….四号、宋体
(空一行)
教学过程:……….小三号、宋体、加粗
一. ××× ……….标题四号、宋体、加粗
××× ……….正文四号、宋体
(设计意图:×××)……….四号、楷体 二.××× ……….标题四号、宋体、加粗 ××× ……….正文四号、宋体(设计意图:×××)……….四号、楷体
三.××× ……….标题四号、宋体、加粗 ××× ……….正文四号、宋体(设计意图:×××)……….四号、楷体
………
板书设计:……….小三号、宋体、加粗
(内容略)……….四号、宋体
(空一行)
课后反思:……….小三号、宋体、加粗
(大约300至500字)……….正文为四号、宋体
×年×月×日……….四号、楷体
教学内容: 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假设与搜集证据”这一科学探究过程。
2、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3、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三)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认识保护声带的方法。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能想办法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假设,想方法使物体的振动能够看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鼓、音叉、尺子、水槽、钉子板、米粒、乒乓球等。学生准备:自带各种能发声的物体。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赛尔号吗?赛尔号正穿越太空向我们飞来。我们来听声音,猜猜赛尔号会到什么地方去?(课件:鸟叫声、溪水声、鸡叫狗吠声、城市的声音)
2、揭题:大家的耳朵真灵,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无
金龙小学 张光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声
论我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总能听到各种声音,我们自己也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关于声音,你最想探究什么问题呢?
学生自由回答。
3、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让我们跟随赛尔号,去探索有关声音的奥秘吧!
二、制造声音
1、介绍实验材料。
我们每组桌上有许多发声的物品,一起看一下。(塑料瓶、尺子、橡皮筋等)
2、制造声音。
这些物体你不动它时,它会发出声音吗?你能使它们发声吗?你能用不同方法使同一物体发声吗?下面,给你们2分钟,比比看,谁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学生利用不同的物体制造声音,分组实验。
3、引导学生汇报结果。
问:“在刚才的动手操作中,你是怎样做的,听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说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三、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一)我们猜想
1、你觉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声音)
2、学生说出自己的假设
(拍打、敲击、摩擦、振动、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
(二)我们探究
1、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板书:声音)这就需要我们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
2、请每个小组根据现有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假设。因为声音是看不见的,所以请你们在设计实验时,注意既使声音能听见,又能让大家看见产生声音时的现象。
3、老师提出探究小建议。
4、学生设计实验
下面请组长带领组员开始讨论设计并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进行讨论设计(写出假设、步骤等)
(说出物体的振动可以通过在鼓上放纸屑、米粒、黄豆等,可以将敲击过的钹和音叉等放入水中)
6、选取材料进行实验。
7、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实验。
(实验时学生可能不容易想到借助另一种介质进行声音的观察,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鼓上放米粒、黄豆,将打击过的钵迅速放入水池中借助米粒、黄豆的跳动和水波的波动来看到声音。让学生体会到搜集数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
(三)说说我们的发现
1、刚才实验时,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有什么发现?你们认为声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请每组派两位代表一个介绍,一个演示。
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观察和自己的结论。
2、揭示振动的概念
刚才同学们都发现,发出声音的鼓、音叉、尺子、水、空气等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晃动……物体发声时的这些运动,在科学上称为振动。请看屏幕(点击课件)动画演示尺子的振动,出示振动的概念。
(四)我们的结论
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课件出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五)我们的思考
如果让这些物体发声时突然停止振动,你会有什么发现?师演示敲锣,然后生动手做一做。
四、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先假设,接着利用实验搜集证据,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板书:物体振动)
五、拓展延伸
1、寻找人体发声器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体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猜猜它在哪儿?
(2)体验活动:把手指放在喉咙处能感受一下。集体说话:我爱科学。
(3)认识声带:(课件出示声带图片)我们发音的器官叫声带,声带就在喉咙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振动就是声带的振动,而不是喉咙在振动。我们说话的声音就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声带。
2、(课件出示)观察发音的物体什么地方在振动?
六、结束语
最后,赛尔号茜茜机械师还有话对你们说,请听:
南充市嘉陵区大通小学
邓华蓉
欣赏片段 师:今天,看到同学脸上洋溢的笑脸,很高兴,送你们两幅画:梅花、竹子。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出示诗句)
读出来: 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师:作家陈慧英在《梅花魂》中也写到(出示句子)
生:齐读: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
师: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敢接受挑战吗?
生:齐读课题《落花生》
师:有什么问题吗?
生:落花生是什么?
师:出示花生实物和图片,介绍花生:唯一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所以叫落花生,也就是我们平常吃的花生。
师:打开课文,认真仔细读课文,画出里面生字新词。
出示词语:
师:谁来读?(生字套红)
居然
炸油 吩咐 茅亭 价钱 便宜 石榴 体面 爱慕 矮小 分辨
指名读
师:读得真准,再找个同学读。
师:字音读得真准,看榨和榴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木字旁。
师:茅亭的“茅”怎么记住呢?
生:(略)
师:拿出手来一起书空写。
师:把这些字放进课文里,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想一想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内容。
生:读:“他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
师:他说的在议花生,还写了什
生:种花生
师:还写了收花生。谁来读第一段。看他们怎样种花生收花生的?
指名读第一段
师:说一说你读时心情怎样?
生:他们很高兴,从这些词看出来“居然、竟然”,后园一直是空的,母亲决定种花生,我们就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又没有怎么管它,竟然收了,特别地原来是荒着的,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
师:你从这里还能看出花生一种什么力量?
生:花生长的非常好。
师:还能看出什么呢?
生:花生的存活力很强。
师:对,生命力很顽强。读一读这句话,还感受到什么?屏幕出示:“我们姐弟
收获了。”
师:什么心情?
生:高兴。
师:带着高兴心情读。
再指名读
师:居然什么意思呀?
生:很惊讶地。
师:生活当中有没有过这样的心情,说一句话我听听。
生:我看了松树虽然没有米兰的清香味,却抵挡了寒冬。
齐读
师:花生的生命力让我们惊叹,我们感到惊奇,母亲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相关的句子
师:这一收获居然要用节来收获,这是多么热爱生活的一家人呀。
师:读3——5自然段,可以自己读,可以合作读。让我们看这热爱生活的一家人是怎么过花生节的,怎么议论花生的?
师:你们爱吃花生吗
生:爱。(齐声回答)
师:你们这是异口同声,不是议论纷纷。
生:(议论纷纷地说大家的话。)
师:孩子们,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生:读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挖起来才知道。
师:读得字正腔圆。
再指名读。
师:这是一位有点文弱的父亲。
师:(出示图片)看,看到什么了?
生:粉红的桃子,鲜红的石榴,又大又红的苹果,还有花生。
师: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生:会说,看,我多漂亮,花生,你看都看不见。你不像我们,鲜红嫩绿的,你要挖起来才看得到。
齐读
师:父亲讲的和我们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生:父亲说的和我们不一样,他说花生很有用。
师:父亲强调的是什么?
生:默默无问,朴实无华的。
师:你更喜欢哪个?
生:喜欢花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师:你最能体会父亲的心。父亲怎样说苹果的?
生:读父亲的话。
师:苹果和桃子挂在枝头好不好呢?
生:挂在枝头显示自己很美丽。
生:他们怕没成熟就会被摘走,所以要高高挂起来。读句子。
师:他们高高挂着,需样仰视才能看见,你感受到什么?
生:他们显示自己,苹果说:“你们快看了,我们多美!”石榴说:“去去去,我最美。”桃子说:“我可是水分最多。
师:你都会编一个童话了,花生是不是很生气,很自卑呢?
生:外表不好看,很有用。
师:父亲的话所体现的正是这位同学想说的,父亲接着说:
生齐读父亲的话。
师:我的体会是怎样的?
生:一起读
师:男生读父亲的话,女生读“我”的感受的话。
师:体面是什么意思?
生:指漂亮、好看、美丽的意思。
师:体面有错吗?
生:没错
师:讲体面有错吗?
生:没错。
师:只讲体面对不对呢,说理由。
生:不对,因为人只讲体面,没有实际作用。
师:那我把自己藏起来,行不行?
生:也不行,要展示自己的才能。
生:你只有展示自己,别人才能认识你。
生:只有展现自己,别人才能发现你,展现自己之前,虽然善于表达的人,也不要太默默无闻。
师:你们说的是自己的理解,文中“我”是怎么认为的?
生:我就觉得人不能只讲体面,因为我们要善于表现自己,但是不要过于张扬,不然别人不会认为你是非常优秀的人。
师:不要做只讲体面,对人没有作用的人,反过来要做什么样的人?
生:又讲体面,又对别人有用的人
师:板书 做一个有用的人
师:我们知道许地山出生于1893,100多年前,他有这样的体会,那么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读了父亲的话又有什么感受呢?写下来。
生:我觉得人要做 城市的人,想花生,不能自大,不能做苹果
虽然外表很大,但对人用处不多。
生:一个人要做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人,但是也要善于表现自己,别人才会发现他们
花生开始是带着泥土的,不像荷花一尘不染,我们要像花生脚踏实地,也不能像花生那样不讲体面。
生:老子说:上善若水。卑微的水们组成了辽阔的大海,水利于万物但却不争其大,这种品质是非常好的。
生:花生矮矮的长在地里,深藏不露,我们生长在这样一个新世纪,如果你不像苹果、石榴、桃子展现自我,那么你的才华将被埋没。是的,人也应该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骄傲,不张扬。但是我们与时代相遇见,不是我们选择时代,而是我们还要适应时代,在这样的年代,我们应把握住展现才华的机会。因为一个成功的人,也是一个会抓住机会,展现自我的人。
师: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就会收获怎样的人生,再回到收获节上,读我的体会地句子
指名读。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的这句话:(出示演示文稿: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师:带着对作者的敬意齐读全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会认7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理解“居然”、“收获”、“羡慕”、“体面”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研读课文重点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以我把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确立为本课的重点。
五年级学生思想已经向成熟发展,可以正确引导他们明事理,所以我将文章表达上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作为本课的难点。
第一课时
师:话说这落花生啊,它不仅仅是这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这么一来,一边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一边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有这么一个笔名,那么,大家是不是就想问:好端端的一个人,干嘛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啊? 师:是啊,问的好!今天这节课啊,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
生齐:15.落花生。
师: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里?你们都预习过,是吗? 生:是。
师: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学生举手示意)
师:哟,都有信心,那老师就考考你们。我也不多考,就考两道题,请看第一题,来,请你们四位起立,依次读这四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
生:吩咐、常常、便宜,石榴。
师:你听出来什么特点了吗?没听出来,他听出来了。生:我发现这四个词语的第二个字都读的是轻声。
师:你瞧瞧她多有眼力啊!我出示的这四个词的另外一个字都是轻声,所以刚才有两个同学读得不太准,第二个字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像这样“吩咐、常常、便宜、石榴”(师示范读),一起来读一遍,预备起。生齐:吩咐、常常、便宜、石榴。
师:好多了,第一关顺利通过,请看第二题,谁来读读这段话?好,请你吧。此时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你能够读下来,这段话可不好读了,有几个多音字,提示:学生看“播种”这个词的读音,在这儿应该读什么。学生有的回答应该是“播种”(四声)。也有的说是三声的。
师:他读的跟你一样,有不同的意见吗?有,那个女孩子,你来说。
师:老师提示你一下,看看前面这个词,是买,买什么?(买种)买的是种子,翻的是?翻的是什么?(地)浇的是什么?(水)这样一来,你看这组词语都是动词加什么?名词。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是播撒种子。要读什么?(种)看你们很聪明,大声的把这个词读一遍。生齐:播种。
师:好极了,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意思来判断。
师:那么现在呢,我请大家再来看看这段话,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看,读着读着,哪个标点符号,哪个词突然就跳进眼睛里了。学生就会发现“居然”这个词,师:从居然里看出来他的家人是想到还是没想到? 那你能发现原因吗?为什么没想到?
学生就会发现: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
师:你瞧瞧,特别会读书,什么地?
生:荒地。
师:荒地啊!要能种出来,是不容易啊,没想到!再看看母亲说的话,判断咱们姐弟几个这是第几次种花生? 生:第一次。师:判断对了,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生:意外。
师:仅仅是意外?心情如何?
学生可能会回答:高兴、惊喜...师:是啊,那是惊喜啊!那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个段话,我们家的后园,预备起~~ 师:可能是齐读的原因,那种惊喜还不够呀,没关系,课下我们要多练习啊。师:就这一段,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老师提示一下,看看标点符号。生:那里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应该是顿号,不应该是逗号。
师:他根据我们以前的判断,并列词语之间是顿号,这里用的是。
生:逗号。师:问的好,为什么呢?其实啊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如果是语气舒缓,而且是比较长的时间,就用—— 生:逗号/ 师:那么这一段话读完了,作者用寥寥数语,就交代了那几件事啊?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快速的浏览课文,除了这两件事,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情?(生自由读文寻找答案)
师:还写了哪几件事呢?你是第一个举手的,你来吧/ 生:还写了尝花生/ 师:还写了尝花生。你们找找看课文里边,真写尝花生的在哪儿呢?找找,看见了吧,哪儿?
生: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
师:这会儿尝了没?尝了没有?尝了吗?他摇了摇头。还没呢!真写尝花生的,看看课文的结尾,就那么一句话,说“花生做的食品都—— 生:吃完了。师:就那么一句,还写了什么啊?你说。生:还写了议花生。
师:是,那这里的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呢,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下节课在让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呢,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落花生。那为什么这么写呢?
生:因为是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获得了终身的启示。师:重要的是,这是这篇文章的什么? 生:中心思想、重点部分...师:好极了,重点的过程作者写的,什么?多还是少(多)多,我们用个词叫作家写的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作者写的?跟详细、具体对应的叫什么? 生:多与少。
师:不详细不具体叫什么? 生:应该是略。师:简略,说得多好!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你看咱们已经看出来了,就是主次要分明。(板书:主次分明)那么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在一起都发生和讨论了些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3—15自然段,有什么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开始吧!(生默读课文,寻找自己的疑问)
师:看大家都读得差不多,谁来提第一个问题,你说。生: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师:很好,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可是作者却说父亲来了很难得。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呀?你来说。生:因为父亲工作太忙了。
师:是,他跟我们平常想的一样,父亲可能工作很忙,孩子你猜对了!忙什么?提示,快速的翻一翻课后的资料吧,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他忙些什么?好,看材料,你说。
生:他的爸爸是一位爱国志士。
师:哦,很好,因为大家不了解背景,老师简单的介绍一下,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呢,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天色还不大好,父亲也(来了)所以说,(很难得)生:实在难得。
师:是的,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那晚上,预备起。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么?
师:你瞧瞧这个孩子问的问题,很重要。咱们应该谈谈花生了,谁对花生的谈论最重要?谁说花生的话是最重要的,谁?是父亲。你看他抓住了父亲的话来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我却想聊一下,为什么说最可贵?先得知道什么最可贵,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呢?问题提出来了,靠谁解决?靠我还是靠你们?一起说。生:靠自己。
师:大声说,是的,我最欣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为了更好的读书思考,老师这儿有个求救室,想解决问题就得先读书,先读课文的第十个自然段,用笔轻轻勾画,再把自己的理解,简单的批注在旁边。如果有想法了,可以和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好了,开始吧。看一看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生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师:好了,孩子们,我看大家都批注的差不多了,谁来说说,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呦,瞧瞧你们,刚才读书很有效率,这么多人都举手了,我最喜欢看到课堂上你们林立的小手,你来说。生:我觉得花生的品格最可贵,父亲就是要我们做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
师:一连说了这么多词,这些我特别喜欢,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谁能读读课文的原文呀?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好,你来。生:读课文
师:她读的原文很好,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吧就说花生,说桃子干什么呀?
生:因为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都非常漂亮,而且是挂在高高的枝头上,这样像做人,如果像桃子、石榴、苹果这样的人,张扬自满,这样我觉得很不好。师:其实呀,大家想一想桃子、石榴、苹果高高挂在枝头,其实也就是炫耀吗?那是它生长的特点呀,对不对!它就长在那,你说花生,这苹果要是长土里,那还是苹果吗?摇头了,不是。刚才有个孩子有的发言我很欣赏,就是说父亲其实就是在拿跟花生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 生:作比较。
师:聪明!作比较,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我们跟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那么,我又有问题,一个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能够这么默默的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人钦佩。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好不好? 生:好!
师:跟大家一段时间酝酿一下,等会儿我们看谁读得好,读出对比。(生自读父亲说的话)
师:行,看来练的差不多了,谁来读,(找学生来读。)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父亲说花生可贵是在于它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可贵,这正是父亲为什么说它最可贵的原因。课文读到这里,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师:你们摇头了,说不是。不仅仅是在说花生,是在干嘛?你说。生:是在讲述花生对人们的道理。
师:在讲做人的道理。哪句话明白告诉我们在讲做人?你说。生: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真有眼光。看看这句话,明白在讲做人啦,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说说吧。生:我从这句话里的不好看,读出了花生不计名利的高贵品质。师:他虽然不好看,可是—— 生:很有名。
师:是的,其他同学是怎么理解的,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来说。生:做人要代表外表可以丑陋一些,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
师:他的意思是说呀,外表丑一点没关系,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齐读。
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师:我听到两个词,一个是体面,什么是体面?(生纷纷作答)师:对了,不能只讲体面,不能只讲究外表光鲜好看,只顾自己生活的平实安逸,而要做有用的人,是的,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注意,不要做只讲体面的人,预备起。
生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师:是的,请坐,那么孩子们什么是有用的人呢?(生纷纷作答)师:老师也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不喝酒,到处都是满满一屋子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间,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喊,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著名作家郭沫若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说,读出来吧。
生:我要做花生一样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付出,为中华而奉献。师:读得特别好,孩子。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将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你知道?
生:因为他要提醒自己,时刻要做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3、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4、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教学难点: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重点内容
1、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作者一家人这么多的话题,让我们对花生也产生了兴趣。
2、作者一家人到底在议论花生的什么?他们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3、认读词语:半亩、尝尝、吩咐、茅亭、榨油、石榴。
二、整体感知,抓重点内容
1、回忆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
三、重点相信议花生,感悟做人的道理
1、听课文朗读,思考:
(1)用“——”画出父亲几次对孩子们说的话,看看父亲讲了花生的什么,又想告诉孩子们什么。
(2)用“﹏﹏”画出作者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感悟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边听边思考。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赞花生。
①朗读第7至第10自然段,想一想,大家谈论了花生的哪些好处?父亲的观点是什么?
②出示父亲第一次议论花生的语句,思考:父亲怎样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
③父亲想借用两类事物的生长特点告诉我们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品质?
④用关联词把文中花生给你的印象说出来。
⑤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⑥出示父亲说的话,练读几遍,尝试背诵。
(2)学花生。
出示句子“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① 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一谈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是什么意思?
②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背诵句子。
(3)做有用的人。
出示句子“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 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作者的话的理解。
② 什么是有用的人?
③ 感悟作者的理解,背诵句子。
4、指导学生背诵有哲理的句子。
5、你知道在生活中都有那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无闻地做着奉献吗?
6、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的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做对比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么,你长大了准备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7、分角色朗读课文。
8、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拓展延伸,体会写作方法
1、作者借落花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称为什么?
2、教师小结。现在,同学们明白了作者的笔名为什么叫“落华生”了吗?
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好处:味美 榨油 便宜
议花生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通过所写的事物,或蕴含着作者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本单元主要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三篇精读课文和《珍珠鸟》1篇略读课文组成。《白鹭》是作家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来说明做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许地山的父亲希望他们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期望孩子们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借助桂花,来展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表达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珍珠鸟》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抓住珍珠鸟的可爱,表达了“我”与珍珠鸟之间互相信赖、和谐相处的情意。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的方法。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知道课文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学习借用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心中感情的方法。如:《白鹭》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关注课文中描写白鹭的语言,通过对全文的读、悟加深了学生对白鹭的了解,从而深刻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落花生》一文则抓住花生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桂花雨》则重点抓住抓住桂花的香、乐,来寄托思乡之情;《珍珠鸟》通过叙述珍珠鸟前后对人的变化,抓住珍珠鸟的可爱,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2)学习书面表达,从阅读课文做起。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意味着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对前面四篇课文所学表达方法的运用。先回顾前面所学的四篇课文: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引导学生找到一样自己喜欢之物,或因美而喜欢,或因有特别的故事而喜欢,或因有特别的含义而喜欢等,而后要会按照习作中的提示:是什么,什么样子,怎么得到,为什么成为心爱之物等来安排自己的习作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来表达自己对这样事物的感受。
【学情分析】
五年级是由儿童向青春期过渡的开始时期。这时候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有着明显的变化,是培养各种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
在语文学习上,理解课本的关键字词难度会更大;阅读方面则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分析能力,对于准确理解字词的难度会比以往大。本次习作,对学生来说找到一件具体事物不难,难在如何用文字将这事物所包含的情感表达出来。
这是五年级开始的第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中,教师在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注意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放缓教学节奏,不能给学生“下马威”,要保护好学生学习兴趣。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积累描写事物的词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感悟整篇文章,把握文中描写具体事物的字词,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去感悟事物背后包含的感情,夯实这个过程,让学生在“走路”中记住“路线”。并通过背诵等方式积累、加深对课文理解。
2.为习作做好阅读。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有特点的表达方法。通过关注文章结构与表达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为单元习作做好必要的准备。
3.引导学生拓展相关课外阅读,加深对于单元主题的理解与运用,更好的形成单元整体感知,并增加语言文字积累。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1.白鹭
2.落花生
3.桂花雨
4.珍珠鸟
口语交际
制定班级公约
习作
我的心爱之物
1-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
合计
10-11
2落花生(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便”,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找出描写花生特点的句子,了解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从对话描写中把握花生的特点,明白父亲要告诉的做人道理。(重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借助资料体会感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谜语导入。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教师口述: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板书课题:2.落花生。
读课题。)
展示图片:花生更不同生长阶段的照片
教师提示:提示学生直观了解花生植株的外形。
二、介绍作者
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播种
浇水
吩咐
茅亭
榨油
好处
爱慕
成熟
矮矮的石榴
便宜
(1)
(2)
(3)
(4)
(5)
(7)
(8)
(重点指导生字“吩”为前鼻音音,“亭”为后鼻音;“榨”为翘舌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便(pián
biàn)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②读一读:现在出门做公交车,既便(pián)宜,又方便(biàn)。
学习多音字:种(zhòng
zhǒng)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zhǒng),翻地,播种(zhòng),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②读一读:又到了种(zhòng)青菜的时节了,爸爸一早上去买了青菜种(zhǒng)子。
练
①选字填空
慕
墓
幕
()布
爱()
()地
屏()
夜()
羡()
(3)理解词语
练
根据“成熟”的不同解释造句。
成熟:
(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
成熟:
(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花生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2)梳理课文思路
练
填空:
课文围绕花生写、、、四个方面的内容。
(17-29)
(9-12)
(13)
(14)
(15)
(16)
(17-29)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慕
亩
浇
亭
吩
咐
播
矮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播、浇、吩、咐、矮”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慕、亩”上下结构。“亭”上中下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吩、咐”和上下结构的字“慕”,学生练写。
“吩、咐”中的口字旁:口字旁要写小,上宽下窄。
慕:下边部分,“小”后边多一点。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并积累:(1)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居然收获了。(2)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2.练习运用:
(1)感受“居然”一次表达的情感,用“居然”口头造句。
(2)练习用做比较的方法,写出事物某方面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有新鲜感的句子,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样的句子才有新鲜感,鼓励学生理解这些句子并学习运用,同时也重视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达成。】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我们也知道了课文围绕落花生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30)
(31-3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几个方面。收获花生后,他们在收获节里是怎么议论花生的呢?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到最后,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一家人是怎么议论花生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板书:特点:姐姐:味美
哥哥:榨油
“我”:便宜
不好看但很实用)
三、品读释疑
花生的好处很多,在姐姐眼里——(学生说),在哥哥眼里——(学生说),在“我”眼里——学生说,而在父亲眼里是——(指名说)
(一)研读父亲议花生的话
出示: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1.父亲是拿花生与什么东西进行对比?画出对比性的词句。
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生爱慕之心。
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果实埋在地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2.比较句子,理解父亲话中的含义。
(1)理解“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里有四句很相似的话,同桌讨论。(如学生有困难可以直接出示)。
出示:“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它虽然很好看,可是没有用。”
“它不但很好看,而且很有用。”
“它不但不好看,而且没有用。”
(1)你觉得这四种情况,哪种是值得赞赏的?
(2)为什么在父亲眼里,花生的“不好看但很有用”,这个特点是最可贵的?(指名学生说,感受父亲想让我们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父亲说这句话的目的。)
3.理解作者话中的含义
出示: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
(4)
(5)
(6)
(7)
(1)那作者理解父亲话的含义吗?引读“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体面”。
出示三种意思。
1.体统;身份:有失~。2.光荣;光彩:好吃懒做是不~的。3.(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长得~
请学生联系上下文选择“体面”的意思。(引导学生根据父亲说的花生——不好看但很有用的特点,来选择“体面”的意思,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借物喻人”,为下面做铺垫。)
(3)
作者听了父亲的话后形成的观点是什么?(自由交流)
出示:
要做光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要做既讲体面又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要做既不讲体面,又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要做虽然不讲体面但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要做虽然不体面但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请学生选择哪些句子是父亲的观点?(引导学生关注“只”,理解父亲的目的是叫孩子们学会花生默默无闻,不图名利,无私奉献的品质。)
(二)领悟作者的选材技巧
1.朗读课文的对话部分。
2.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自然段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写出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以及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3.揭示选材规律: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写父亲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孩子,因此,作者写作时与主要内容相关的写得比较详细,与主要内容关系不大的就写得简略,或者不写。
4.背诵文中父亲的话。揭示课文写作方法:借物喻人
四、再次了解故事背景
1.为何文章中,作者的父亲希望作者只做一个像落花生一样的外面不好看而有用的人?
许地山的父亲为什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反而希望孩子们做花生那样的人呢?”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国情来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
出示补充材料:二十世纪初叶,国家正处于一个极为动荡的年代,国家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各类有用的人才,而当时的许多有条件有能力的公子少爷们天天醉酒欢歌,置国难于不顾。
面对这样的现实,许地山的父亲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之心的民主人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扎扎实实的学点本领,为国家为民族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做个有用的人。其拳拳爱国之心浓缩在殷殷期望之中,父亲之所以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参加“收获节”,父亲之所以拿花生与苹果石榴对比来揭示花生得最可贵的品质,许地山之所以将自己的笔名确定为“落华生”,就不难理解了。
(8)
(9)
(10)
(11)
(12-14)
爱国,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同时,介绍许地山的父亲:许地山,1893年2月14日生于台湾省台南府城延平郡王祠附近的窥园里。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祖籍广东揭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临危受命,担任台湾筹防局统领。他激于民族大义,率众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日寇占领台湾后,遂将全家迁回大陆。当时因清政府不准内渡官员保持台湾籍贯,许南英便在福建龙溪落户。
2.方法指导:借助资料读课文
文章都是作家在特定情况下写的,不同的人即便写相同的事物也会有不同。为此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可以查找阅读一些作者或者文中事物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父亲所说的话,明白做一个有用的人的意义。
在边吃边谈中,理解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理解这一印字。牢记在心中,一生受用的意识。
五、超越文本——引发人生思索
1.了解许地山
许地山生于1893年――1941年,许地山积劳成疾,导致心脏病逐渐严重。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时,他心脏病再次复发,英年早逝,年仅49岁。
噩耗传出,第一个送来花圈的是宋庆龄。梅兰芳、叶恭绰、郁达夫、徐悲鸿等许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挽联。当天,香港学校下半旗,港九钟楼鸣钟致哀。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个团体近千名代表举行“许地山先生追悼大会”。国内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会,痛悼这位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爱国者。
2.许地山为什么以“落花生”为自己的笔名?
四、学习写作方法
1.许地山的父亲借用落花生来教育孩子——要做一个不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
课文由“落花生”想到那些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的人,下面的事物让你想到了身边的哪些人,试写一段话。
出示:石头、竹子、梅花、蜜蜂……
比如:土豆埋在地下,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贡献给人们。我们身边的环卫工人不正是这样吗?每天,天还未亮时,他们就走上街头打扫卫生。当我们起床去上学时,街道已经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示例:
提起土豆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它是一种疏菜,它相貌平平,但它的营养成分却很高。
土豆的心态似乎很平稳,低调的恨不得把自己一直埋在土里。它的果实生长在地下,不像苹果、石榴鲜红鲜绿的果实挂在枝头;它的价格很便宜,从没有大起大落过;它的品味似乎很单调,长期被视为穷人的蔬菜,如今,人类对它的影响已彻底已改变了,认定它几乎全身都是宝,联合国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到2010年全世界人口将增加到105亿,可能导致粮食危机,有的科学家认为,到那个时候,最有可能帮助人类度过危机的就是貌不惊人的土豆了,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土豆。
(15)
(16)
(17-18)
(19)
(22-23)
土豆还有许多用途呢!
土豆不会使人发胖,医生和营养学家把土豆称蔬菜中的“一宝”。经研究发现:它每100克中含有的热量不足90千卡,比米饭的热量都少,而且它含有相当于其身体重量的20%的蛋白质,它还富有钾、铁等矿物质。维生素也很高,不光有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C,对于那些不能多吃甘蔗的人来说,土豆可以成为它们借以摄取维生素的主要食品。
看!其貌不扬的土豆,竟有如此多的好处,它不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默默无闻的人吗?我们身边的环卫工人不正是这样吗?每天,天还未亮时,他们就走上街头打扫卫生。当我们起床去上学时,街道已经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设计意图:在练笔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课文写法。】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让我们了解到了花生的特点,从而明白了“父亲”希望孩子们做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人。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们学习了借物喻人的方法。
六、当堂检测(必做)
1.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材课后题第1题。)
2.花生具有什么特点?
3.“父亲”想借花生告诉“告诉”什么道理?
七、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白杨》,完成《点拨》1+x阅读攻略的练习。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20-21)
板书设计
落花生
姐姐:味美
父亲:不好看但很有用
哥哥:榨油
默默无闻、不求名利、无私奉献
“我”:便宜,可买来吃、喜欢吃
【落花生教案上交】推荐阅读:
落花生教案设计07-01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06-07
落花生听课记录06-08
落花生课文解析06-29
落花生课后训练题11-07
观课议课落花生10-12
《落花生》语文阅读心得学生感悟11-03
《落花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07-25
落花生第二课时公开课10-25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简短教学反思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