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健康发展促进会会议记录(精选13篇)
地点:
出席人:促进会重建筹备小组成员
主持: 促进会重建筹备小组
记录人:
1、会议开始前进行了会场安排,参与性的会议方式。
2、会议开始由李新然教授给出席会议的人员简单的介绍了重建xx农业大学健康发展促进会的重大意义,以及重建本会的背景。“xx农业大学健康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是从原“xx农业大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小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学生社团,是在xx农业大学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的指导下,由在校学生自愿结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宗旨:为学校师生服务,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发展能力,进一步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我们的口号是:“关爱 合作 参与 行动”。促进会受xx农业大学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和校团委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3、指出在此之前的第二次会议的缺陷;
4、本会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目标是随便学习,充实自己,为同学服务;
5、小组讨论了如何重建本会的具体方案和过程:
(1)章程修改
(2)申请复会
(3)建立机构
6、经本小组通过了《xx农业大学健康发展促进会 章程草案》 的修改;
7、小组通过了本会采用会员制社团,主要是为自己服务;
8、机构设置:经小组讨论通过,设理事会;理事会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并选举出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并统一安排理事成员在本会的任职,并设置以下四个部门:
(1)综合部;
(2)宣传部;
(3)交流部;
(4)培训部。
注备:具体部门设置还可根据以后的需要增设,每部有1名部长,2名副部长;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或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或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9、讨论本会会员的吸收问题;
10、申请复会的任务安排:由xxx具体负责;
11、确认下次会议时间,预定下周周末
散会
主持:×××(签名)
5月22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养蜂业专题会议,研究促进养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韩长赋强调,养蜂业不仅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养蜂业在促进健康生活、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农业节本增效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认真落实《全国养蜂业“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高养蜂业发展水平,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他还指出,要充分发挥蜜蜂授粉酿蜜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和科研攻关,确保到2015年养蜂数量达到1 000万群,蜂蜜产量达到50万吨。
一、品格教育融合于德育实践活动
对于品格教育的定义,研究者至今都缺少一个统一的认识。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和学生访谈,发现学生最看重的五个品质依次为诚信、尊重、宽容、责任、自律。为此,我们以“培养学生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为目标,确立了爱的教育、诚信教育、纪律教育、关心教育、宽容教育、尊重教育、责任教育等教育主题,并分为四个步骤实施:做一个自律的学生,即从他律到自律;做一个热爱集体的学生,即从个体人到集体人;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即从集体人到单位人;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即从单位人到社会人。
以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学校共有学生社团23个,覆盖全校80%以上学生,如桃坞文学社、桃坞心语社、桃坞DIY社、桃坞画信社、桃坞科技社、桃坞集邮社、桃坞篮球社、桃坞动漫社、桃坞足球社、桃坞话剧社,等等。学校还创办《梦屿》《科技之光》和《心语小筑》等刊物,在提升学生品味、开拓视野、熏陶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
以主题班会引领方向,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针对各班实际,同学们共同讨论确立了不同的教育主题,譬如“做一个守信的学生”“做一个诚实的学生”“做一个懂得关心的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等。针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展开讨论、分析和交流,从而树立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校通过调查问卷、学生访谈以及阶段性观察,综合评价各个班级的教育工作。实践证明,班会的目标明确和针对性强,学生往往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暗藏其中。
建立文明礼仪指导中心,推广品格教育实践活动。学校以空乘班为先导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由空乘班学生组成的“文明礼仪岗”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学生进行自我检视。在学校的各项活动、集会中,我们均以空乘礼仪规范要求全体学生,站姿、坐姿、走姿,样样有标准。此外,学校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对学生开展形体礼仪培养。
2011年11月18日,“苏州市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正式挂牌我校,这是市教育局对我校立足空乘特色、辐射全校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成果的肯定。
“青苹果之家”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不仅需要形式多样活动推力,更需要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入手,健康的心理是促进学生良好品格形成的内在因素。
作为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试点的“青苹果之家”,下设“文墨雅韵”“虚静养智”“春华秋实”“青春飞扬”等六个主题区,将国学、书法、雕塑等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化科技手段融合,通过人机互动演示、游戏、学习交流、咨询等方式,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染的同时,寻求压力释放、心灵寄托的空间,同时获取情绪调节、青春期性知识等心理健康常识。
二、品格教育立足于学生发展
品格教育实践中,学校通过建立个人发展档案袋,记录、分析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和行为结果,帮助学生在自我动态发展中获得成长的动力。
促进学生从个体的被动发展走向自主的发展。个体的品格发展需要一个行动指南,即一个契合学生实际的品格发展目标。一般来说,学生的个体目标是各不相同的,就同一个体而言,不同阶段的目标也是由低至高,一个目标的实现常常是另一个目标的开始,如此的循环往复也是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
我们认为,学生的品格发展往往都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记录和描述某一行为和事件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法,它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也可以使学生的成长过程更加清晰。记录可以是阶段性的,这样可以看出学生这一阶段的概况;记录也可以是主题性的,这样便于有针对性地改进自我的不足;记录也可以是持续性的,即在动态发展中看待自我,以把握自我发展的总体趋势。
促进学生从个体的发展走向集体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发展不是独立于班级集体的,而是与学校的班级集体共同发展的,因此,个體的品格发展也要遵循班级集体规范,并有益于班级集体的发展,从而为班级集体所肯定和认可。
品格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个体,也是学生个体而组成的集体。它首先培养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即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从而实现自我的主体性。品格教育的主体活动都是依托集体活动来进行的,每一种自主行为都受到集体的影响和规范,都是集体活动的组成部分。譬如,要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虽然目标指向个体,但是活动的开展却离不开集体,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是在与其他个体相互作用(分享、交流、讨论等)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接近或达成目标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体活动是集体活动的某种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品格教育的起点是个体,归宿也是个体,而过程则是集体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作用,以形成班集体的良好氛围,继而推动学生的品格教育。
【张剑华,江苏省苏州市第四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3月23日,全省卫生计生宣传和健康促进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会议总结回顾了全省卫生计生宣传和健康促进工作,安排部署了20的重点工作任务。
会议指出,年全省卫生计生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全省卫生计生中心工作,抓好队伍、健全机制、搭建平台,进一步提升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能力,深入开展社会宣传和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教育和控烟履约工作,完善大健康大联合大宣传工作格局,为推动健康河北建设和卫生计生改革发展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会议强调,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宣传和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一要狠抓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落实,在行动上助力健康河北建设。二要筑牢新闻宣传主阵地,在创新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三要增强典型宣传感召力,在故事中传播行业正能量。四要唱响社会宣传主旋律,在创作中弘扬健康新风。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环境经济健康发展
循环经济是二十世纪末产生的新理念,并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最佳途径,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对此尚处于认识和起步、尝试阶段,因此,在立足本国环境问题及经济、社会发展具体情况和要求的.基础上,有条件、有选择地借鉴国外实践经验,最大限度地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和无害化,这对于一个资源相对贫乏、整体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泱泱大国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要达到上述目的,离不开政策及法律的颁行和保障,我国应从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以及相关专项立法等各层面对循环经济加以确认和规范,并在制度上予以正确的引导和充分的保障.
作 者:黄静 Huang Jing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法学系,长沙,410205刊 名:湖南商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BUSINESS COLLEGE年,卷(期):200512(2)分类号:F062.2 F061.3 X169关键词:循环经济 环境经济 可持续发展 立法 保障
促进磷肥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为促进我国磷肥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1.制订科学合理的磷肥工业发展思路和战略 我国磷肥的`发展要适应国际国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遵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造、改产、转产、扩建为手段,加快磷肥行业产品结构、企业结构、资产结构调整,着力提高技术含量、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与国外产品的竞争能力,使整个磷肥工业的总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作 者:何浩明 作者单位: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刊 名: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 英文刊名:CHINA VENTURE CAPITAL & HIGH-TECH 年,卷(期): “”(8) 分类号:F2 关键词:
2009年, 是我省从容应对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面对跨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发展形势, 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认真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下称《规划纲要》) , 积极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宜居城乡和“三促进一保持”的重要部署, 统筹谋划, 开拓创新, 共克时艰, 取得了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新成就。
宜居城乡建设取得新突破。研究确定了珠三角绿道建设、“三旧”改造、“万村百镇”整治、保障性住房、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新区建设、步行系统及滨水空间建设等建设宜居城乡七个重点领域, 相关内容纳入了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工作部署, 把建设宜居城乡与扩内需保增长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了3个宜居城市、10个宜居城镇、21个宜居村庄创建指导点和1400个省级村庄规划试点。全省共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38座, 总处理能力3.65万吨/日, 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67%, 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建成并投入运行污水处理厂173座, 处理能力达1364万立方米/日,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 比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全省村庄规划覆盖率达37%, 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有3000多个村庄编制了规划, 开展了整治。汕头、梅州、韶关等3个市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城市, 东莞市塘厦镇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城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镇、村累计达19个, 数量居全国前列。
房地产业发展和住房保障取得新成效。2009年, 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达2961.3亿元, 同比增长1%;商品房竣工面积达4695.1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7.7%;商品房销售面积达7035.9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45.8%;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2412亿元, 增长19.6%, 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实现税收560.4亿元, 同比增长25%, 对地税收入增长贡献率高达64.2%。全省新增解决了4.8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新增住房公积金归集额480.4亿元, 累计归集总额达2230.8亿元;新增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268.9亿元, 累计个人贷款总额达855.6亿元;新增住房公积金提取额326.7亿元, 累计提取总额达1174.7亿元。
建筑业和建筑节能取得新进展。全省共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6项, “省优良样板工程”91项, “省建设工程金匠奖”23项;国家级工法15项;省建筑业新技术示范工程22项;被评为全国建筑业先进企业13家。有3个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和4个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被列为国家级示范工程;全省新建城镇房屋应用新型墙材建筑比例超过了8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是全国最先大规模开展建筑能源审计的省份之一。
建设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全省共获得国家华厦科技奖5项, 省科技进步奖6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159项, 发布技术成果推广项目16项。有14人获得全国建筑业优秀企业家, 1492人通过了建筑专业职称评审, 32000名技术工人通过考核并取得资格证书, 队伍不断壮大。
机关作风建设有新气象。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行业形象整体得到了提升。惠州市规划建设局等3个单位荣获“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点”;湛江市市政园林局等4个单位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江门市规划局等3个单位获得了“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过去一年, 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 围绕改善人居环境, 推进了宜居城乡建设。
为扎实推进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决策部署, 我们提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实施意见》, 明确了建设宜居城乡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内容, 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我们组织制定了《广东省创建宜居城乡工作绩效考核办法 (试行) 》、《广东省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宜居社区考核指导性指标 (2009-2012) 》和《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申报及考核办法 (试行) 》等文件, 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5项人居指标纳入了地厅级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 为推进宜居城乡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省建立了由十几个省直部门组成的全省宜居城乡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促进了部门联动。省政府在中山市召开了全省建设宜居城乡工作现场会, 黄华华省长、胡泽君部长、林木声副省长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各地党政主要领导参加了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 加快建设宜居城乡”为主题的书记 (市长) 城市建设专题研究班, 提高了建设宜居城乡重要性的认识。加大了宣传力度, 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去年建设宜居城乡工作中, 珠三角绿道建设的提出是一大亮点, 作为一项具体工作前所未有地纳入了省委全会的重要部署。我厅会同省委政研室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借鉴国外经验, 率先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的建议》, 制作了绿道宣传专题片, 得到汪洋书记和黄华华省长的高度赞赏。编制了《珠三角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并经省政府审议通过。选取了广州亚运及深圳大运休闲绿道等一批条件较为成熟的省级绿道建设试点, 启动珠三角绿道网建设。此外, 我们加大了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供水设施建设力度。争取了中央投资安排我省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10项共5450万元;省垃圾处理专项资金6000万元的分配向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作了倾斜。实施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启动了珠江下游饮用水项目, 争取到国家下拨预算经费9000万元, 保障城镇供水水质安全。丹霞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步伐加快, 成功组织召开了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论坛, 高效完成了首期整治任务, 以崭新面貌迎接了世界自然遗产专家的考察评估。宜居城乡建设七个重点领域中的城中村改造、“万村百镇”整治工程、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珠三角绿道建设等五个项目打包列入了今年的省重点工程项目, 有利于这些项目的推进和落实。
(二) 围绕扩内需促增长, 促进了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 引导房地产市场走出调整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进一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15条政策。各地也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落实金融税收政策等方面支持居民住房消费, 对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活跃和宏观经济企稳回升起到了明显成效。
加快了保障性住房建设, 积极解决住有所居问题。去年是落实国务院提出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要求的第一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将住房保障工作列入地厅级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各级政府年度政绩考核内容。去年初, 省政府与各地级以上市政府签订了解决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工作目标责任书, 出台了目标责任考核办法, 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住房保障覆盖面逐步由向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扩大到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 实物安置的比例也进一步提高。全省共落实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资金87.5亿, 落实建设用地252.3万平方米, 新增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2.43万套。深圳等城市还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解决中低收入“夹心层”人群的住房困难问题。同时, 各地适当提高了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和贷款额度, 珠三角地区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贷机制, 有力地支持职工增强了住房消费能力。
(三) 围绕统筹城乡发展, 加大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力度。
创新城乡规划体系, 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省政府关于编制五个一体化规划的部署, 开展了《珠三角地区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 推动珠三角走低碳模式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广州、佛山开展了《广佛同城化城市规划》编制, 珠海、中山、江门开展了《珠中江城市空间协调发展规划》编制, 深圳、东莞、惠州开展了《深莞惠地区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编制, 以一体化规划携领一体化发展。《粤东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促进了粤东地区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广州、河源、云浮开展了城乡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计划“三规合一”的试点工作, 取得了“城乡统筹、全域规划”的初步成效。加大了村庄规划工作力度, 省财政安排了1400万元省级村庄规划专项资金。继续开展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培训, 共免费培训了1000多人, 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
粤港澳共同推进实施《规划纲要》。我们会同港澳相关部门开展了《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和《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编制工作, 着力将环珠江口湾区打造成“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联合香港发展局、澳门运输工务司开展的《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 于去年10月28日在澳门正式发布成果, 成为我国第一项跨不同政治制度边界的空间协调发展研究。
(四) 围绕建筑业发展, 强化了建设工程管理。
建筑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加强制度建设, 起草了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及施工评标办法, 修订了省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监督检查办法, 进一步规范了建筑市场行为。全省有2045家建筑企业的诚信信息录入了“广东省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 并实现了与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平台的对接。开展了勘察设计市场整治, 严格实施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和施工图审查。大力繁荣建筑设计创作, 举办设计高峰论坛, 开展优秀建筑设计作品展示和评优活动, 提高了勘察设计水平。加强对潮州、汕头、阳江等省重点工程项目的监管, 开通了省重点工程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 简化了重大项目的审批流程。广州亚运工程顺利推进。
建筑节能工作稳步推进。全省大部分市进行了建筑节能公示, 选定了节能标杆建筑, 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等六个试点城市开展了建筑能源审计。开展了全省建筑节能专项大检查, 加强对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推荐了珠海、佛山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 促进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深圳建科院、华南理工大学的能耗监测平台通过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的验收。发布了《广东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4项地方标准, 进一步完善了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
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不断加强。开展了全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考核, 加强了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开展了全省工程质量执法检查和全省建筑钢材专项检查, 促进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落实质量责任, 消除了各种质量隐患。举办了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 全面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 增强了全社会工程质量意识。建立了建筑施工安全目标责任制, 强化防范事故预警提示, 深化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 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全年共组织开展了6次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大检查, 3次专项检查, 受检项目15237项。全省建筑施工死亡人数低于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五) 围绕支持灾区恢复重建, 加快了对口援建汶川工作。
我们先后组织了全省300多名规划师赴灾区现场开展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各乡镇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区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多层次的援建规划工作, 有力地指导了各对口援建市有序开展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截至年底, 我省援建项目已开工697个, 竣工408个, 开工率和竣工率分别为98%、58%;累计到位援建资金55.6亿元, 已完成投资51.4亿元。在加快进度的同时, 我们还多次组织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组赴现场对援建项目进行检查, 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派遣了63名专业技术人员, 分三批次赴汶川县指导灾后农房重建工作, 顺利完成了约1.7万户农房的重建技术指导。12月3日, 汪洋书记带领广东省党政代表团参观了我厅与广东省援建办、四川省汶川县人民政府在汶川县威州镇联合主办的“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设计成果展”, 高度评价了援建规划设计工作, 认为充分体现了广东形象和广东水平。
(六) 围绕转变机关作风, 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政风行风建设和法制建设。
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以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房地产市场秩序整顿、住房公积金专项治理、建筑市场监管为重点, 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必须与业务工作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总结验收的要求, 制定了督促落实和检查考核制度, 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治理商业贿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全系统查结商业贿赂案件8宗, 涉案18人;纠正了违规使用和拖欠住房公积金等问题;查处了一批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擅自改变城乡规划、改变土地用途以及在房地产开发中违规调整容积率等违法行为。
加强了政风行风建设。按照省纪委、省政府纠风办的部署, 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 深入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顺利完成机构改革工作, 全系统提拔了一大批年轻干部。推进行政许可制度改革, 省研究建立了“三库一平台” (企业库、人才库、标准库和行政审批网络平台) 管理服务系统, 大部分企业资质实现网上申报, 不断完善企业和执业人员的诚信档案, 并向社会公开。我厅还聘请了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共41名机关作风监督员, 参加了两期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民声热线”活动, 拓宽了政风行风建设监督渠道。全系统政风行风明显改善, 涌现出一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对口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成效。开展了向困难职工“送温暖”活动。
加强了法制建设。《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 (修订) 》于去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 (修订) 》已进入省人大二审。完成了省民用建筑节能等条例起草工作。深圳市在借鉴香港、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经验基础上, 草拟了《深圳市住房保障条例》, 把住房保障纳入法制轨道。广州、珠海、汕头等市也出台了一些住房城乡建设类法规、规章。加强了行政复议工作, 我厅全年依法受理申请72宗, 其中作出维持决定30宗、撤销决定16宗。与省普法办联合开展了建筑施工安全普法年活动, 促进了全系统“五五”普法工作。
过去一年, 是我们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改革之年, 大有收获之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在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取得比预期要好的成绩, 实属不易, 为我省“三促进一保持”贡献了力量。回顾一年来的工作, 我们深刻体会到, 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 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有力保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将我们提出的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纳入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汪洋书记亲自听取绿道建设专题汇报, 明确指出“建设两道工程, 实现科学发展”, 要求将绿道建设摆在和轨道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黄华华省长要求尽快完成《珠三角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编制。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深刻体会到, 紧紧围绕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部署, 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 是我们抓改革促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积极落实中央和省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 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与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年度计划, 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抓”, 认真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住房城乡建设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我们深刻体会到,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 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法宝。按照省纪委、省政府纠风办的部署, 全系统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 查摆问题, 认真整改, 坚持“干”字当头, 强化责任落实到人, 切实转变机关作风, 有力地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我们深刻体会到, 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各部门团结合作、共同奋斗, 是我们攻艰克难的根本保证。各地的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房管、城管、水务等部门从大局出发, 加强协调配合, 携手奋进, 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在建设宜居城乡以及对口支援汶川灾后重建等各项工作中, 形成了同心同德的强大合力。在此, 我代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向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 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09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化发展质量不高。不少地方并未真正树立城乡统筹的理念, 大量的财政资金及其引导的社会资金投向城市和产业园区建设, 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建设投入则相对不足, 村镇规划滞后局面仍未扭转,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仍然存在。这些都与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住房供应体系尚不健全, 住房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大, 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落实还比较难,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廉租住房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住房保障覆盖面仍较窄, 住房保障任务相当艰巨。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房价上涨较快, 不利于扩大居民自住型住房需求。三是建筑节能工作滞后, 不能适应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建筑节能尚未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筑节能机构及能力建设滞后, 经济激励政策缺乏, 全社会主动节能的积极性不高, 建筑节能工作进展较缓慢。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 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也是我省的绿道建设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 特别是落实好各项重点工作和改革措施, 对于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以及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 以宜居城乡建设为重点, 全面推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科学发展, 迎难而上, 狠抓落实, 不断推动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上新水平, 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围绕“五个着力推进”, 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以绿道建设为重点, 着力推进宜居城乡建设见成效。
(一) 推进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建设。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对绿道建设作出了重点部署, 各地要从对党和人民负责、对自己和子孙后代负责的使命感出发, 迅速行动起来。按照汪洋书记提出“一年基本完成, 两年全部到位, 三年成熟完善”的工作目标, 各市要根据《珠三角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抓紧制定本市推进绿道建设的具体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目标, 并尽快组织实施。省宜居城乡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工作小组将加强对各市的监督检查和考核。通过“省统筹指导, 地方建设为主”的省市互动机制, 确保一年基本建成总长达1690公里的六条珠三角区域绿道, 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标志性工程。粤东西北地区有条件的市可先着手开展本区域绿道网的规划建设, 逐步与珠三角绿道网联接。
(二) 开展创建宜居城乡绩效考核。今年, 我厅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组织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创建宜居城乡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通过材料上报、各市交叉核实、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综合评分、专家实地考察、公众问卷调查等综合评价方式, 对各市进行考核及排名, 并向社会公布。通过考核、排名的激励和鞭策, 将宜居城乡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同时, 开展宜居社区、宜居环境范例奖评选活动。各市、县和珠三角每个中心镇要开展一个以上老街区复兴或特色风貌改善工程。
(三) 推动重大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编制完成《珠三角地区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和《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等区域规划, 为促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规划依据和行动指南。推动《粤东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实施。着手编制《粤西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四) 抓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城市供水等市政设施建设和丹霞山申遗工作。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对全省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 对污水处理量、运行效率等60项指标进行全面监管。编制完成《广东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 大力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推行垃圾“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模式。开展全省水质督查工作, 促使各地自来水厂提升供水检测水平, 保障供水安全。继续抓好燃气管理、城镇园林绿化工作。进一步提高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力争丹霞山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五) 综合整治村镇人居环境。加强对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创建点的指导, 适时公布第一批省级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名单。继续抓好工程项目带动村镇规划一体化实施试点工作, 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推动全省村镇规划的实施。确保完成“到2010年全省完成40%的村庄规划编制”的任务。推进“万村百镇”整治工程, 推动村镇实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二、以促进扩大内需为契机, 着力推进全省城市化新发展。
(一) 促使城市化成为扩大内需的新动力。各地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决定》, 将宜居城乡建设与推进城市化紧密结合起来, 确定宜居城乡建设重点推进的领域, 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 着手编制《广东省城市化“十二五”规划》。大力推动全省城市化进程, 关键是推进制度创新,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就地入户, 重点是加快中小城市发展, 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设施建设, 提升中小城市和中心镇要素集聚能力,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提高城市化水平和发展质量, 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开拓新空间、增添新动力。
(二) 大力推进“三旧”改造。“三旧”改造政策全国唯广东独有。我们要把握好这个先行先试的机会, 加大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庄的改造力度, 特别是要抓好城中村改造。今年全省要启动100条城中村改造, 要妥善处理房屋征收安置补偿等难点问题, 充分考虑村集体和村民利益及长远发展。要使“三旧”改造成为我省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扩大内需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新的突破口。通过推进“三旧”改造, 更新、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 建设安全、文明、智能社区。
(三) 支持中心镇加快发展。结合“富县强镇”和乡镇综合配套体制改革, 与时俱进地研究提出新形势下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新政策。以专业化、特色化为取向, 加快中心镇建设, 支持将全省277个中心镇建设成为农村区域服务业中心, 部分成为大、中城市的“卫星城”, 推动全省城市化协调发展。
三、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为中心, 着力推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精神, 落实配套政策, 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各地要结合房地产市场实际, 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中小套型和中低价位的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等方面完善住房政策,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发挥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广大群众居住条件的作用。改进房地产开发的监督管理, 加快商品房的开发建设进度。修订商品房买卖示范合同, 完善中介服务制度, 规范房地产交易行为。继续推进房地产登记簿制度建设, 提高房地产交易登记管理水平。加强全省房地产信息系统建设, 全面实现房地产管理信息化。
(二) 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今年各地要累计完成廉租住房保障三年规划总任务的70%以上任务。各市县要重点落实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资金筹集、建设用地供应和税费减免等措施, 确保实现今年的工作目标。在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 要进一步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适当增加限价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量。积极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建立。各地可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公共租赁住房, 以解决城镇买不起商品房的“夹心层”人群的过渡性住房需求。今年, 我厅将选择有条件的城市作为省的租赁住房试点城市。各市县也可以自行开展试点工作。尽快建成全省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的各项管理制度。此外, 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 全面启动城市棚户区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具体工作意见近期将印发各地, 希望各地因地制宜, 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改造工作。
(三) 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相关政策, 继续抓好住房公积金支持职工购房贷款政策的落实, 支持职工通过住房消费改善居住条件。要强化对住房公积金的监管, 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化建设, 落实监管措施, 加强专项检查, 确保住房公积金安全运行。
四、以市场监管和质量安全管理为手段, 着力推进建筑业规范发展。
(一) 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健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 加大打击围标串标力度, 规范评标行为, 加强中标后履行投标承诺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转包、违法分包, 完善建筑劳务分包, 落实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责任。完善全省建筑市场诚信平台, 促进诚信信息与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有机结合, 建立健全诚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繁荣设计创作, 发展宜居建筑和低碳建筑。加强省重点工程项目监管。开展做大做强建筑业专题调研。
(二) 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 推进工程质量检测和商品混凝土生产供应的信息化管理, 推广工程质量样板引路, 健全工程质量统计分析制度, 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强化安全生产动态管理, 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 完善施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切实加强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
(三) 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推广应用工作。建立健全建筑节能工作机构, 加强设计、施工和验收各环节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推进国家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做好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健全建筑节能激励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 推动新墙材应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加强人才培养, 大力开展建设技术工人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积极鼓励科技创新, 抓好华厦奖和省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工作, 促进我省建设科技进步。
五、以政风行风评议成效为新起点, 着力推进政风行风新进步。
(一)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立法步伐, 抓紧制定《广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广东省村庄建设管理条例》, 修订《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不断完善我省住房城乡建设法规体系。规范行政执法工作, 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继续推进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抓好执法队伍建设, 提高综合执法水平。继续完善行政许可实施的配套制度, 做好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坚决纠正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为。
(二) 提高行政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计划财务、政务信息和督查督办等基础性工作, 为推进办公自动化、政务公开搭好平台。完善房地产管理、住房保障管理、住房公积金监管、建筑业监管、数字化城市管理等信息系统, 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健全“三库一平台”系统, 为行政许可和行业管理提供支撑。着手编制《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逐步整合全系统信息化平台。
在四川工业增速明显下滑的大背景下,汽车工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获得不少赞誉。但今人忧虑的是,在一片赞誉声中,对四川汽车工业存在的隐患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隐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物流成本偏高。四川汽车工业产能已明显超过省内市场需求,必须大力开拓省外市场。汽车整车占用运输空间较大,其物流成本直接关系市场竞争力。四川地处内陆,汽车整车外运主要依赖公路和铁路,物流成本明显偏高。
二是技术进步缓慢。四川汽车工业虽然注意了品种上的错位发展,但都属于传统燃油车。2013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58%,资源约束日益严厉。燃油车尾气排放也是导致雾霾等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环境约束也大大挤压了燃油车的发展空间。
三是交通条件限制。交通拥堵已成为大城市病的突出特征,限号通行和摇号购车成为影响汽车销售新的约束条件。我国交通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99%以上集中在公路运输,汽车成为头号杀手。如何确保行车安全,也成为影响汽车销售的新课题。
未雨绸缪,超前战略谋划
开辟水运通道
汽车和铁路每吨每公里的运费以角计算,水运每吨每公里的运费以分计算。四川汽车工业要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必须积极开辟水运通道。
加快嘉陵江全江渠化步伐。将航电枢纽作为成渝经济区建设的重点合作项目,尽快实现嘉陵江全江渠化通航。在开辟第二大件通道的同时,为南充、绵阳等地整车外运开辟便捷的水上通道。
加快岷江港航电工程建设。抓住“依托长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支撑带”的机遇,加快岷江港航电开发步伐,恢复连接长江的水运通道,在凸显成都作为长江西端中心城市地位的同时,形成龙泉驿整车外运的水运通道。
开发电动汽车
国内之所以对电动汽车的开发存在争议,是因为在采用煤电的前提下,电动汽车的间接污染将超过燃油车的直接污染。然而在四川推广使用电动车却可以不受煤电的制约,完全依赖清洁可再生的水电。目前四川水电不仅在总量上已经完全可以替代火电,而且丰枯调节能力也大幅提高。得天独厚的水电资源,加上汽车制造、锂电池和钒电池等方面的产业基础,四川开发和普及电动汽车具有现实可能性。以社会协作度更高为突出标志,电动汽车代表了汽车工业新的生产力。为适应新的生产力,应采用“车电分离,换电为主”的新型运营模式。
发展电池运营商。鼓励组建专业的电池运营公司,负责充电、出租、更换和回收的电池全程运营。电池约占电动车全部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电池变买为租将大幅降低购车成本。以更换电池替代车主自行充电,将使电动车使用变得简单。运营商负责统一回收,将有效避免报废电池造成的污染。
展开换电站布局。先在大中城市布局换电站,配备专业的换电设备,确保汽车能在十分钟内完成换电流程,减少车主的等候时间。在大中城市运营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全省布局换电站,为电动汽车在全省范围内的普及创造条件。
开发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在车辆超载和司机酒后驾驶时,能够自动停车。在遇到交通拥堵时,能够帮助司机选择最佳行驶路线。智能汽车的开发,证明公路运输也能像铁路、民航和水运那样,依靠先进的技术装备确保交通安全和减少交通拥堵。
国内的实践证明,通过智能汽车与保险业务联姻,还能够显著提高保险效率。根据汽车工业发展的大趋势,要以增进交通安全和减少交通拥堵为目标,以智能汽车与车辆保险联姻为重要融资手段,采用车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智能汽车。
链接看点
可通过降低充电成本推广电动汽车
例如,可扩大峰谷电价差。鼓励电池运营商利用低谷时段的低电价集中充电,可在改善电网运行条件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充电成本。确保电动汽车的电费支出显著低于燃油车的燃油支出,激发车主使用电动汽车的热情。
公司自2001年6月组建以来,传承和发扬国有企业工会组织的良
好传统,贯彻实施《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忠实履行工会职责,根据非公企业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亲情”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认真践行工会工作条例,努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较成功地实施了国有产权置换、职工国有身份置换、精简机构和主辅分离,实现了改革继续稳妥推进、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良好成效。
在努力造就企业发展与职工利益共赢的良好氛围中,公司步入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实现完全改制的2003年至2006年公司累计实现利润13879万元,上缴税收8951万元,4年实现的利税相当于改制前15年的总和,公司净资产增值1.38亿元、2006年末公司总资产3.85亿元、净资产1.84亿元,近两年来公司总投资2.5亿元的1.2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合成氨扩氨工程、6.25万吨硝酸铵项目先后于2006年7月顺利建成,且实现一次性达产达标。公司改制4年来,先后评获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先进党委、省级依法治企先进单位、全国化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安康杯”安全竞赛先进单位、省级企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以及作为非公有制企业首次顺利通过了省级“模范职工之家”复查验收等多项荣誉称号。
现将工会实施工作条例、履行工作职责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一、依法治企、透明管理,确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随着企业的成功改制和“精干主业、剥离辅业”战略的实施,公司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按照法人治理结构运作的非公有制企业。鉴于企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的民主管理、劳动关系亦同公司的其它工作一样将出现新的情况,面对新的要求,承担新的任务。为了更好地适应公司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亦为了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在民主管理、劳动关系等方面的职能,公司致力于做好:
1、坚持有效的领导体制。作为一家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非公有制企业,面对新的机制、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我们依照《公司法》、《企业法》、《工会法》、《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实行了党政工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一岗双责”的领导体制。在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都按照法定程序有公司党委委员、工会委员的进入,其中公司董事长兼任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兼任监事会召集人、工会主席作为董事进入董事会,经营班子中党委委员占71.4%、工会委员占28.6%。实行生产经营、党建群团工作的双重责任制,较好地建立和保障了工会源头参与、源头维护的机制和平台,保证了董事会、经营班子对党委及工会工作的强有力支持,做到党政工班子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为继续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实现“企业爱员工、员工爱企业”提供了思想和组织的保证。
2、规范劳动用工,保障劳动权益。企业改制后,绝大多数的员工既是企业的劳动者、亦是企业的出资人;既享受岗位劳动的报酬、亦拥有投资企业每年10—15%的收益。因此,规范劳动用工、保障劳动权益成为了“企业爱员工、员工爱企业”的关键和基础性的重要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规范公司劳动用工行为,与100%的用工对象(含农民工)签订了经**市劳动保障局见证的劳动合同;二是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严格执行**市最低工资制度;三是依法依规、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四是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工时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和劳动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的有关规定,切实保障了女员工和特殊岗位员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实现了企业无重大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五是本着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共享企业劳动成果,实现企业和劳动者双赢的原则,公司在已提高员工公积金缴费基数的前提下,在尿素市场售价大幅下降的2006年10月份,公司为全体员工增加100—500元/月不等的薪酬。今年在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公司又为每位员工增加副食品补贴100元/月,深受广大员工好评,同时亦更加激发了广大员工爱岗敬业的劳动热忱。公司改制后,企业没有发生违法行为和劳动争议事件。
3、工会组织健全、职能履行到位。公司工会依据《工会法》、全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福建省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工作意见》和《福建省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紧紧围绕公司的经营策略、经
营目标,以改革和创新的意识,忠实履行工会职能、着力营造企业亲情文化,不断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员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职工代表的知情建议权、审议通过权、监督检查权和选举罢免权;坚持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及集体合同执行情况报告审议制度;坚持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坚持工会劳动保护监督
检查制度;坚持厂务公开制度;积极探索且已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非公企业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劳动法》、《工会法》赋予员工的各项权利得到有效落实和根本性的维护。《工会法》和《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的执行与落实保障了工会组织的权力、地位与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二、以人为本、崇尚“亲情”,着力落实关爱员工
“企字人为先、人走企业则止”的道理告诉我们:人是企业创造财富的资产,是生产的能动要素。因此,本着企业建设、发展和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现实需要为原则,企业改制后,我们以落实《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关爱员工,营造亲情文化”为己任,以务实和负责任的态度,致力于营造政通人和、崇尚“亲情”的良好氛围,着力做好:
1、通过各种载体、渠道大力倡导“敬业爱岗、诚实守信、钻研业务、忠诚企业”的良好职业道德,着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2、坚持以个别谈访、座谈会等形式加大对生产、技术、管理骨干和在企业建设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做出成绩的先进人物的交流、沟通,倾听他(她)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关心他(她)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3、坚持员工生日慰问制度,员工生日当天均能收到由董事长、总经理签名的生日贺卡和50元的礼品券,带给全体员工来自公司领导或基层领导的生日祝福;
4、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坚持实行夜班员工慰问制度,即每位夜班员工凌晨3:00—4:00之间均能喝上一杯寄托着公司关爱和希望的热咖啡、麦片或牛奶。改变过去的强化劳动纪律管理为充满组织关爱的人性化管理;
5、坚持做好对每一位员工生病住院和员工及员工直系亲属去逝的慰问;
6、以“三八”、“五一”、“国庆”等节日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艺晚会、体育竞技比赛。同时各车间、班组亦结合各自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既活跃广大员工的文化生活,又较好地增进了团队的交流与友谊;
7、坚持评选、表彰企业标兵、优秀员工。每年均依据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际,制定评比方案,自下而上、充分发挥民主,组织40-50名企业标兵、优秀员工的评比,并分别奖励他(她)们至国、内外观光旅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8、关心爱护困难员工尤其是特困员工。坚持做好对困难员工及其家庭的春节慰问、“六.一”儿童节的慰问以及相应的困难补助。同时,几年来,我们先后5次为或因自身疾病或因小孩疾病救治的员工,组织、发动了由广大员工参与的互助友爱、捐资献爱心活动,筹得捐款近6万元,一定程度帮助困难员工缓解了燃眉之急。并且依据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性以及员工中可能遭遇“突发事件”冲击的现实防备需要,经职代会的审议和公司行政的大力支持,2006年公司行政和公司工会筹集了15万元资金,设立了员工遭遇突发事件的救助基金,对遭遇“突发事件”员工将依据其损失的多少给予2000---10000元的补助。目前,己有6名员工获得了公司救助基金的救助,使其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大家庭”的温暖。
三、动员和团结广大员工为公司改革、建设和发展集智聚力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长期的实践亦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必将促进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企业长足的发展和良好的经济实力又将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依揩《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致力于动员和团结广大员工为公司改革、建设和发展集智聚力:
1、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劳动竞赛。我们围绕着各的经营目标和生产管理的重点、难点,组织发动广大员工一是开展了以“专心致志搞生产、一心一意谋发展”为主题,按照“跟踪管理、逐月考核、年终总评”的办法,在生产部开展了轮班生产劳动竞赛;二是在生产部、机动部开展“加强基层建设,打造核心班组”活动,较好地促进了各班组生产指标、工作任务的完成及班组全方位、全过程的建设,班组的规范化管理和班组战斗力的形成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三是在机动部开展了由160人次参加的电气、仪表、维修等专业的技术比武,为形成员工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本着“职工依靠企业生存、企业依靠职工发展”的原则,我们坚持开展了全员参与的集智聚力、进言献策的合理化建议月活动,各生产部门亦针对生产工艺、设备装置等瓶颈,组织发动职工集思广义、提合理化建议。既保障了员工的民主权力又较好地激发了广大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更为企业解决了诸多生产、经营、管理等建设和发展中的疑难和矛盾。
3、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安康杯”安全竞赛。几年来,我们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围绕“安康杯”的竞赛主题以及针对企业的生产特性全面推行“一法三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重大危险源警示卡、有毒有害物质信息卡、安全检查提示卡),认真学习、广泛宣传、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认真做好安全隐患的自查、互查、整改及反事故演练,认真做好员工劳动保护工作,员工职业病防治、女工妇科普查等均得到较好的落实,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不断加强,安全合格班组建设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为探索安全生产科学、有效的方法以及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广泛开展群众性“争当智能型员工”活动。一是制定并组织实施了《**智胜化工有限公司员工教育培训暂行规定》,较好地规范了员工培训、qc小组活动、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等员工教育培训行为;二是依托生产部室和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员工学校功能,认真做好员工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据统计每年均举办质量、计量、安全、起重、工艺及机电仪等专业技能培训近30期,受训近千人次,培训合格率达98%;三是为了鼓励广大员工学技术、钻业务,我们实行了凡考取国家承认的技师以上等级技术职务、并继续为企业服务的员工给予专项奖励的举措,较好地促进了一批青工认真学理论、刻苦钻业务的热忱,为技工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卓有成效的工作,较好地维护了员工队伍的稳定,构建了和谐的劳动关系和用工机制,营造了企业爱员工、员工爱企业的良好氛围,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尊重和保护,企业的亲情文化得到了提高和升华,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在巩固中稳步提高。
——汪俭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廉洁自律、求真务实已融入到企业发展中的各个方面,也成为了企业树立形象,稳固宝钢市场、拓展社会市场的基础。
作为生产服务型企业,廉洁自律,求真务实,更需要我们体现在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一是在思想上进一步重视,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充分认识到廉政建设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从而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廉政建设,使廉政优先的价值观念成为作业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廉政优先的价值理念,行动上自觉参与廉政建设,要把廉政建设看作是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前提和重要手段。为此作业区积极开展廉洁教育活动,以每季度为周期,以读书学习,座谈讨论为形式,将廉洁教育扩展到作业区的每一个班组,把廉洁意识注入到每个作业区员工的心中。
二是在坚持上下功夫,联系作业区实际,坚持在解决内部管控问题上下功夫,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并着重加强对本岗位廉政问题的分析、研究,找准廉政建设的切入点,制定工作计划,落实解决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积极落实机旁备件管理、氟利昂消耗控制、备件费用分解等管理办法。坚持执行阳光采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产品供应商,认真负责地检验每一批备件质量,坚决抵制以次充好、重复购买的现象,切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要在激励全员参与上下功夫。动员和发动广大职工,通过自主管理、效能监察等形式,把廉政建设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例如2011年通过自主管理活动的开展,大型二组的轴承改造项目,切实解决了生产难题,并为企业实现了降本。在鼓励员工为企业做贡献的同时,作业区更是积极维护员工基本利益,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员工奖惩问题,使作业区的工作气氛更加和谐。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学得舒心,玩得开心,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1.加强班级建设,形成良好的和谐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是心理氛围的创设,它是诱发学生活动,能让学生之间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良好氛围的外在因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能让学生得到健康发展。良好的班集体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互助互爱的同学关系。班级要制定一个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要让每一个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成为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还要鼓舞学生对困难、挫折能勇敢面对,对他人能理解、尊重、宽容。
2.优化课堂结构,创设和谐课堂。
健康、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敏捷思维、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条件。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扮演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做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学得懂,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二、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要高高在上,把自己当作圣人。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师与生的和谐、人与文的和谐、情与理的和谐、导与放的和谐、思与悟的和谐、知与行的和谐”。这样,教师才能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往往是一种威严的、高高在上的形象,因而教师要善于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和塑造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良好的情绪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发扬民主的同时,倡导合作精神,发挥团体的力量,培养凝聚力。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所以教师对学生要倾注爱心,师爱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前提。
三、创设健康、和谐的社会教育环境
环境可以影响人的发展,这是一个古老的教育命题。我国古代有句成语叫“宁静而致远”,意思是在安静的环境里,人的智力活动可以达到最佳效果,能把问题想得又深又透,宁静的心境能把一个人带到高远的境界。智力的发展离不开激发智力的环境,高尚的情操要有高尚的环境来培养,特别是社会环境。可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也是整个社会应当共同关心的一件大事。因此,学校应当从主动沟通,积极加强同校外有关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创建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社会环境。
一、健康管理与展望
健康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末最先在美国提出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医疗保险机构通过对其医疗保险客户 (包括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 开展系统的健康管理, 达到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发展, 显著降低出险概率和实际医疗支出, 从而减少医疗保险赔付损失的目的。美国最初的健康管理概念还包括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签订最经济适用处方协议, 以保证医疗保险客户可以享受到较低的医疗费用, 从而减轻医疗保险公司的赔付负担。随后, 健康管理逐步发展成为一套专门的系统方案和营运业务, 并开始出现区别于医院等传统医疗机构的专业健康管理公司, 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与医疗保险机构或直接面向个体需求, 提供系统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而相对狭义的健康管理, 是指基于健康体检结果, 建立专属健康档案, 给出健康状况评估,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处方) , 据此, 由专业人士提供一对一咨询指导和跟踪辅导服务, 使客户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多个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维护和保障服务。
健康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概念, 服务对象较狭窄, 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较高的人群, 公众的认知度不高, 健康管理理念尚未被公众所接受。比如, 有些人一年抽烟能花费上万元, 而花几百元做个健康管理却觉得“太贵了”。那么, 如何促使人们认识健康管理, 接纳并参与到健康管理中来, 这就离不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引领。健康教育作为与医疗技术、生物医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之一, 其社区诊断、信息传播、计划与干预、实施与评估等手段运用于健康管理过程与某项单纯的健康教育活动并无二致。2013年,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 “到2020年, 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具体包括“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中医医疗保健、健康养老以及健康体检、咨询管理、体质测定、体育健身、医疗保健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得到较大发展”, 为疾控机构新辟健康管理职能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以健康教育促健康管理的实践与回顾
(一) 建立县级健康巡讲专家库, 精心组织健康巡讲。按照巡讲授课专家基本要求, 县疾控中心组建了县健康巡讲专家库, 成员分别来自7家县直医疗卫生机构, 其中疾控健康管理专家占三成以上。2014年, 共组织两轮县级健康巡讲, 覆盖城关、红塔、白鹤、土城、野人谷等10余个乡镇, 先后选派“县级健康巡讲专家”30人次, 分别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委会、学校或卫生院等场所举办“合理用药、健康管理、食品安全、学校卫生与常见病防治”等公众健康知识讲座10余场, 听众逾2000多人。同年10月在东城小学和城关镇四中举办市级健康巡讲两场, 500多名中小学生听取了讲座。
(二) 针对目标人群, 强化健康管理意识。近年来, 结合县级健康巡讲, 先后在县老年大学、职业技术学校和华新水泥厂举办了以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职业防护与健康管理为主题的健康知识讲座10余场, 1000多名退休干部、企业员工听取了讲座。通过讲座, 使老年人群、职业危害人群、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了解了各种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 提高其参与健康管理的自觉意识。
(三) 注重媒体宣传, 开辟健康栏目。2014年, 为加强媒体宣传, 县疾控中心与县新闻中心、县广播电台、县电视台合办“健康栏目”, 定期传播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针对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大众传媒的不同特点, 分别制定了《今日房县》报《健康促进与教育》专栏主题内容计划、县广播电台《健康知识讲座》节目播出内容安排计划和县电视台《健康有约》栏目主题内容安排计划。特别是自2013年在《今日房县》报新辟《健康促进与教育》专栏以来, 连续刊载《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 》, 即健康66条问答180期, 社会反响良好。2014年在续办此栏目的基础上, 又新增电台《健康知识讲座》节目和电视台《健康有约》子栏目。其中, 电台节目每天18:30—19:00播出, 以传播健康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主;电视节目主要以各种“卫生日、周、月”或“疾病日”宣传为主题, 全年选题、采编、制作、播出24期, 每期重播6天、18次, 包括世界无烟日、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爱牙日等慢性病防治内容。同时与县电视台签订《播放公益广告》合同, 在县城十字街、西河广场、北门河广场三块城市户外LED大屏幕同时播出《健康需要管理》、《安全用药》、《送烟=送危害》等健康公益广告和“成良好卫生习惯, 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等慢病防治标语, 实现了“报纸上有文字、广播里有声音、电视上有图像、公益广告有视频”的媒体健康教育新格局。
(四) 打造健康阵地, 营造健康支持环境。结合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需要, 着力打造城区公园、广场“健康广场”、“健康长廊”、“健康步道”等健康教育阵地, 努力营造社区健康教育支持性环境。2014年, 在全县20个乡镇卫生院、298个村 (居) 健康教育宣传栏覆盖率达100%、健康教育活动室覆盖率达98.99%的基础上, 县疾控中心加大投入, 先后在城区公园广场建成北门河“健康广场”宣传栏5块、孙家湾“健康长廊”15米及孙家湾至西河公园拱桥千米“健康步道”3条 (3000米) , 并利用步道标识在其沿途设置“日行一万步, 吃动两平衡, 健康一辈子”、“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戒烟越早越好, 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健康需要管理, 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等“健康警示牌”100块。巩固完善了健康教育阵地, 营造了社区健康支持性环境
三、健康教育促进健康管理的体会与建议
(一) 成立专业机构, 建立有效机制。动员全社会参与健康教育是落实健康管理的基础, 为此, 必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机制, 并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 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是, 尽管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多年前已更名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事业单位, 但这并不表明我国县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薄弱状况的明显改善。从近年来十堰市《县 (市、区) 健康教育科 (所) 基本情况调查表》汇总资料结果显示, 全市8个县市区CDC均设立有单独的健康教育科室, 其中配备1名专业人员的占5家, 配备1名兼职人员的有2家, 配备2名专业人员的只有1家。问题还不仅仅在于机构小、人员少, 而是能力与素质也参差不齐、差强人意。尤其是很难避免“设备配置不全、经费保障为零、运行机制不畅和行为能力低下”等诸如此类的共性问题困扰。长此以往, 县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所面临的“一个人的孤岛”效应和行为乏力弊端, 足以制约整个辖区少则数万至数十万, 多则逾百万人的健康教育服务水平及其可持续发展。
(二) 公益宣传任重道远。从房县近年媒体开展健康教育的情况来看, 媒体健康栏目受众广大, 且群众易于接受, 但要开设健康栏目, 就不会有“免费的午餐”。2014年, 仅媒体健康栏目一项, 县疾控中心就耗资逾8万元。同样的还有“健康广场、健康长廊、健康步道和健康宣传栏”等设施, 其经费往往缺乏专项支持。
同志们:
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乡2004年综合目标管理暨党风廉政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和《云南省关于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切是实
转变和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实行综合目标责任管理,使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新的形象,新的作风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推行综合目标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站所、村委会在全乡处于重要的位置,承担着组织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我们所
一、综合目标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全县推行综合目标管理以来,进一步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增强了全县上下抓工作落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调动了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改进了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了行政效率,确保了县委、县人民政府决策的贯彻落实。
2003年,是我县推行综合目标管理工作的第二年,在上一年实践的基础上,县委、县人民政府结合石屏不断发展的县情,进一步完善综合目标管理的各项内容,使其更加具有操作性、可行性。一年来,与县委、县人民政府签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的43个县属部门和12个乡镇,紧紧围绕综合目标考核的内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县上下呈现出了人心思进、人心思富、人人争先创优的好势头,各级各部门的发展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进一步得到了增强,县委、县人民政府年初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得到了有效的落实。经县委、县人民政府严格考核,大部分乡镇和县属部门,都较好地完成了综合目标任务。在各乡镇列入考核的几项经济指标中,在粮食生产上,除四个乡镇稍差一点未完成任务外,其余五个乡镇都完成了任务;在财政包干上,全县九个乡镇都完成了任务,其中有三个乡镇完成任务数达到或超过了40个百分点;在农业税的征收上,除个别乡镇未完成任务外,其余八个乡镇都完成了任务;在烤烟收购均价上,九个乡镇都完成了任务,其中均价最高的乡镇达13元。
通过各乡镇、各部门一年来的辛勤努力,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2003年,全年预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86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3亿元,增长33.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885万元,增长14.52;农民人均纯收入1212元,增长5。年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为2.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为7‰。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级各部门辛勤努力的结果,凝聚着全县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
一年来,经过各级各部门的艰辛努力,虽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县与周边市县相比,与全州发展速度较快的市县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经济质量不高;二是基础设施仍然滞后,支撑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少;三是经济总量不大,增长速度不快;四是经济外向开放不够,投资渠道单一,融资机制不活,民间投资启动难,投资环境有待改善;五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农民增收缓慢,城乡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开发任务仍然繁重等等。
就综合目标管理工作来讲,我们通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仍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乡镇和部门对推行综合目标考核这项工作认识还不到位、工作还不够重视,导致工作上没有认真抓落实,工作成效不明显,导致一些部门不同程度地被州综合目标考核扣分。二是有的乡镇和部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得还不牢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效率意识还很淡薄。三是有的乡镇领导和部门领导甚至连综合目标的内容都不熟悉、不掌握,导致工作被动等。
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加以克服和改进,争取今年的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再创新的业绩。
二、围绕全县发展大局,扎实工作,努力谋求新的发展
【重建健康发展促进会会议记录】推荐阅读:
健康教育促进会议记录07-09
关爱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和谐发展06-07
抓好纪检监察工作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06-17
恢复重建措施07-16
宗祠重建方案09-07
灾区重建个人工作总结09-06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06-02
3.12灾后重建汇报06-25
地震灾后重建方案doc09-22
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与重建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