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通用12篇)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1

平和县霞寨中心小学 周胜雄

中年级作文着重是训练写片断,是向高年级练习写成篇的作文的过渡阶段。打好这个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中年级作文是从低年级写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这种由句到段的转化中,由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很低,作文还很幼稚、粗糙,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审题、选材、遣词造句、构段谋篇等多方面的问题。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有的学困生只能写五十个字左右,大部分学生作文内容贫乏,结构混乱。作文教学又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总结的过程,传统的写作模式过于约束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作文过程中往往缺乏真情实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与生活脱节。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怎样才能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使学生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下生花呢?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总结出如下几点心得:

一、降低要求,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训练的起步阶段。万事开头难,从口头言语到书面言语,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大的飞跃。此阶段作文训练重点应在词和句的训练基础上,进行连句成段的片断练习。而有的老师不顾学生的客观实际,人为地拔高要求,不仅要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还要讲究结构的安排,首尾的呼应等等,这样就会使学生害怕作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年级习作的目标是:“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一目标,从“兴趣、内容、成就”三个方面阐明了中年级作文的教学方向。因此,我们对中年学生的的习作要求不能过高,只要学生把字、词写正确,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清楚,只要基本符合要求,就是好作文,教师就要加以肯定,就不吝啬高分。不要用优美的辞藻来限制学生的作文,更不要横加指责,要

使学生敢写、乐写,而不是怕写、厌写。不求高而全,只求小而实。字要规规矩地写,文章要认认真真地作,标点符号要仔仔细细地加。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写文章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写文章就是说话,要说诚实,自己的话,怎样想,就怎样说,必须把它看成一件寻常的事,用笔,是小学生都会的,说话也没人当作困难的事,只要会说话,加上会识字写字,就能够写文章了。教学中不能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神秘感和害怕情绪,要降低写作内容、结构上的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要淡化作文概念,采取简易浅入的教学方法,不必过多地生硬地向学生讲述文章知识和写作的技巧,要将作文态度的严肃性和表达艺术的严肃性暂时“隐藏”起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适用一些简单有趣的方式方法,把他们领入作文大门。例如:我在上三年级的一次习作,要求学生记一次劳动。有一位学生写打扫卫生区,这样写道:我双手紧握住扫帚把,弯下腰,用力地扫着,不一会儿,树叶和纸屑都被我们扫起来装进桶里了。我们又做了分工:宁宁和刚刚收拾工具,我负责把桶里的垃圾提到垃圾坑倒掉。我提起桶,飞快地朝垃圾坑跑去,可是桶里的一张纸飞了起来,掉进操场旁边的水沟里。不捡吧,负责扫水沟的班级会被扣分;捡吧,我现在手上又没有工具,难道能用手去捡吗?水沟的水是从校外的村子里流下来的,挺脏的。我犹豫了一会儿,从桶里挑了两片大树叶,把纸屑挑了起来。我心里可高兴啦!把纸屑捡了起来,又没有弄脏手。我在班级里表扬了这位学生的习作,不仅动词用得准确,而且写出了当时心里的真实想法,非常好,这篇习作我给了他很高的分数。从那以后,这位学生在习作中,总会把一系列的动作写具体,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习作进步很大。降低了习作要求,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的表达欲望,使他愿写,想写,消除了害怕作文的心理。

二、勤写日记,写出真实感受

孩子是最真实的,可许多学生的作文却缺乏真实感。“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学生的作文必须如实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大纲》指出:文学作品允许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学生的作文却必须是客观真实的反映。如四年级教材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讲到,叶老先生对修改肖复兴的《一幅画像》的评语是:“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 2

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简短的评语就树立了肖复兴写作的信心,这与他后来走上写作生涯有很大的关系。作文来源于生活,优美的语言往往是建立在真情实感的表达上,没有真情实感的优美的语言,使得作文就像是一个人化了浓妆,怎么也掩饰不了那些不美的痕迹。

有的是所写的东西不是学生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的,但还是硬着头皮捏造起来了。难免内容贫乏,学生即使凭着自己仅有的一些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去杜撰、编造,也只能是空泛的叙述或简单的描摹。如让孩子回顾以前的生活,只能是记流水账,或 “蜻蜓点水”般地一笔带过,怎么也写不出具体内容。正如一个不在现场的人或物,一件已经发生过的事,它们所留存在学生头脑中的只有印象,学生只有靠自己的记忆再现这些东西,时间越长,也就越模糊、抽象。如果这个物体的形状构造再复杂些,这个人的性格再多面性,这件事情头绪再繁多些,就更为难他们了。写生活中的一件事,不一定非得惊天动地,往往那些小事才是我们要抓的素材。鼓励学生练习写日记、周记、写身边事。学生,可以自制一个小本子,每天把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小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长期的积累必会为他们的作文提供大量的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无需一番苦思暝想地去搜索那些人和事了,写作文就不会无话可说,或者写不具体。

三、培养阅读兴趣,写好阅读笔记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好的范文对学生会产生吸引力。充分利用范文的感染作用和诱导作用,对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有很大帮助。语文教材的课文是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在讲读时要注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把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摘录在自己准备的摘抄本上,把优美的段落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阅读批注或感想,这样学生从课本中收集了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在大脑里储存下来,长期下去就为习作奠定了基础。

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既要充分利用教材,又要开展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作文和阅读的熟练技巧„„”要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掌握写作技巧,要先让学生凭借教材,掌握教材中这个例子的特点。学完课文后,引导归纳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技巧,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读写对应训练。阅读兴趣的培养,3

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内容的阅读,这样就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语文教育家说他的成功,课内知识占30%,课外阅读70%。广泛阅读,可使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思维,提高鉴赏能力。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边的。为了给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我就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箱、班级剪报等阵地的作用,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同时指导学生写好“阅读笔记”,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在阅读中遇到优美的词句、好的片断、文章就摘抄下来,针对问题写自己的认识、感受;根据阅读内容续编故事、改写故事„„,这样,这样就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使写作素材丰富灵活起来,解决了学生没啥写和不会写的难题,大大提高了作文水平。

四、培养观察能力,注重个性化语言表达

习作中,提倡自作、张扬个性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应告诫学生可以模仿,但坚决不能抄袭,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人云亦云,千人一面。要充分肯定和展示发自学生内心的声音,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引导他们用眼睛洞悉,用耳朵倾听,用皮肤感触,用心灵抚摸自然、社会以及人类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学会“生命体验”,培养其张扬的个性,在写作中要鼓励学生用个性化语言表达。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2

尤其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 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 而作文的要求又突然比一、二年级的写话高了一大截。许多学生在刚写作文时, 感觉无从下手, 有的孩子甚至憋得直哭, 我就有这样的经历。所以, 纵观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 中年段正处于最关键, 也是最难教的时期。因此, 作为中年段的语文教师, 我们一定要多下一些功夫, 多想一些办法。我认为这个时候, 我们应该重点做好两件事。

一、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

我们都知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是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就没有说的那样简单了。许多教材在这方面的做法, 就是降低了作文的要求, 放宽了孩子的写作思路。许多版本的三年级作文唯一的要求就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在实际教学中, 我发现这样对学生放宽习作要求, 未见得对学生有多大帮助。孩子们在作文时, 如果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内容往往会不围绕中心来写, 当然也容易跑题。与其如此, 我们还不如高标准、低评价。在学生写作文前, 要尽量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 要让学生知道应该写什么, 怎样写, 尽量让学生把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写明白, 写具体, 写生……然后在评价时, 降低标准, 多鼓励, 少批评, 更不要全盘否定。比如, 一位同学写《秋天》, 把课文中的好多句子都抄过来了, 几乎没有自己的几句话。那我们就可以这样写评语: 孩子, 看得出你很谦逊, 很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但是, 老师更喜欢你用自己的语言, 写你看到的、感受到的秋天。

二、为孩子搭建好登上作文宝塔的阶梯

1. 关注积累

写作是一种释放, 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 它的前提是积累。“厚积而薄发”, 这是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宝贵的经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也曾说过: “学文如积沙”, 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 语言才会丰富, 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才会洋洋洒洒, 涌向笔端。作为语文老师, 我们千万不要让学生等学了作文后才去积累。怎么做, 让我们的学生一走进校门, 就开始积累。这积累不仅仅是背古诗、诵名篇, 也可以从学习生字“上、中、下、人、口、手”开始, 学“上”, 就可以让学生知道“蒸蒸日上”; 知道“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知道“远上寒山石径斜”; 知道“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知道“战略上要蔑视敌人, 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因为一开始我就这样做, 然后由扶到放, 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在课前预习生字时, 他们已经能够自己查找资料, 在课上学习生字时, 只要是相关的成语、歇后语、俗语、名言、诗句都会相应地说出来, 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共同积累的目的。我想如果每学一个生字就这样去做, 等孩子小学毕业时, 他们的词汇量一定会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2. 背诵课文

人教版的教材在许多课文的后面会要求背一些段落或全篇, 长春版的教材很少有这样的要求。但我也经常让孩子们背诵一些好的篇目。我经常和学生这样说: “对于优秀的文章, 教材不要求背诵, 我也会让大家背, 如果文章不好, 教材要求背诵, 老师也不会让大家背。”所以, 我每让学生背诵一篇课文时, 学生都会知道这一定是一篇好文章。我觉得让孩子背诵一篇好文章要比让孩子把生字照抄十遍要收获大得多。另外, 我也建议大家在孩子背诵课文时, 不要实行高压政策, 不要因为孩子背不下来而罚站。你想, 老师留的作业, 好孩子是一定会完成的, 中等生即使没背下来, 也一定会看上句知道下句的, 我们就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让全体同学背一遍, 那么, 一天下来, 这篇课文这两部分学生就背得差不多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我们就熏陶他们, 只要他们背下来几个词, 背下来几句话, 我们就应该替他们感到高兴。孩子们通过背课文, 语言的积累一定会与日俱增。语言丰富了, 作文也就有了“下锅的米了”。

3. 在阅读中积累

古人只要读过书的, 就能写诗。因为他们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能吟”; 知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所以他们凿壁读书, 映雪读书, 学堂里也都是摇头晃脑地读书。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如果我们离开阅读谈写作, 那边是空谈。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 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 写作必将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所以每学期, 我都会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我们班有个书架, 我要求每位学生每年为班级捐一本好书, 而且这本书要由我来严格把关。我告诉学生, 你用一本书, 换来的是77本书。孩子们对于这些书, 也是读得乐此不疲。

三、在阅读教学中教会作文

“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作文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想单纯通过每学期的8堂作文课, 让学生学会写作文是不可能的。所以, 作文教学必须与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 这就是积云成雨, 积水成渊的道理。例如, 我教《海底世界》, 就利用文中的设问句教学生写设问的开头; 教《日月潭》后, 我教学生写《家乡的英雄广场》, 先教学生写英雄广场的位置, 然后让学生写一写白天和晚上的广场各是什么样子; 教《多彩的夏天》, 我重点讲了课文的排比构段方式, 然后让学生模仿这种方式写春天, 写秋天; 教《桂林山水》, 我就让学生学习运用对比和排比的方法, 写去过的一个地方。总之, 现行教材的教学篇目, 都是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发掘出的一颗颗闪亮的珍珠, 而学生的大量学习时间也是集中在课堂, 作为老师, 我们应立足课堂, 充分用好教材,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的同时, 同时能从课文中学点写作的表现技巧。

四、要重视仿写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样板, 每一篇教材, 我们都可以挖掘出作文训练的点, 这时, 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训练点, 让学生进行仿写。比如, 我教《妈妈的爱》就让学生练习仿写:

秋天到了, 我喜欢秋天的果实。妈妈的爱, 就像果实一样, 沉沉的, 挂满我的枝头。

冬天到了, 我喜欢冬天的雪花, 妈妈的爱, 就像雪花一样, 白白的, 晶莹纯洁透亮。

学习儿歌, 我就和孩子们一起仿写儿歌:

新年到

敲锣打鼓新年到, 欢天喜地真热闹。

漂亮衣服身上套, 噼里啪啦放鞭炮。

大人大人你别跑, 赶快给我大红包!

家人团聚少不了, 看联欢, 吃水饺

猜灯谜, 闹元宵……

红红火火过新年, 家家户户乐淘淘。

关于作文教学, 我们不停地走在思索的路上。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思考别人的思考, 会让我们的教研之路更开阔, 会使我们的能力提升得更快, 我们的作文教学工作也会更加扎实有效!

摘要:关于作文教学, 我们不停地走在思索的路上。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思考别人的思考, 会让我们的教研之路更开阔, 会使我们的能力提升得更快, 我们的作文教学工作也会更加扎实有效!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3

一、正确把握单元习作要求:是引导不是约束

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课改前还是课改后,都设置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一篇习作要求。大部分语文教师都完全按照这8个习作要求,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练习写作,超出范围则视为脱题。殊不知任何写作归根到底都是作者思想的表达、情绪的宣泄、见闻的再现。小学语文教材的8个习作要求,应当视为只是一种引导,而不是唯一的约束。特别三年级这一阶段,刚刚开始写作文,尚不懂得作文从哪里着手,从哪里结束。教师在辅导学生写作文时,应当视其具体情况,如果学生恰好有习作要求范围内的想法、素材,就让他直接写出来;如果学生对范围内的话题毫无兴趣或没有这方面的材料,则允许学生写他愿意写、早已想好的事。如,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材“语文园地二”习作的要求是“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综合性学习来写,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实质上要求学生写家乡环境随着社会进步出现的变化这一过程,作为成年人,阅历多,这一现象写起来很容易,而作为十几岁的孩子,他们要写好这次作文,难度还是有的。有一部分学生根据动画、影视知识,要写动物与环境的故事,这些故事大都是想象出来的,当然更好,完全符合本次作文要求,要给予肯定。

二、写作切勿摆架子:会说话就会写作文

大部分语文成绩差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不会写作文。这实际上不是能力差,而是心理障碍。这个问题要解决,就要从三年级进行作文启蒙时降低“门槛”。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什么是作文?会说话就会作文。具体做法是找几篇阅读材料让学生读,读完之后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对照,学生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生活中时常会碰见类似的事情。也可以引导学生写片段,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地点,如教室、操场、家中,把当时的真实情景讲述出来,再写下来,这就是文章。学习再差的学生也会认为作文并不神秘,马上会来了兴趣,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

三、先实践、后作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三年级作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这一点。不能坐在教室里闭门造车,那样只会为难学生,尽管个个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仍然无济于事,应该先让学生分组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实践。如,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习作要求是写自己会哪些本领,题目可以用“我学会了……”这次作文可提前一周布置,先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把自己每个人最拿手的本领写出来,然后每个学生把这个本领做好几遍,记住每个步骤、每个环节,特别提示学生重点注意一些动作的表述,想好准确、贴切的动词,再提示学生在一张纸上把活动的程序写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找这种活动的相关知识。最后让学生坐在教室里,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完成这次习作,相信效果会相当不错。这让我想起看过的一个材料:外国一所小学的作文时间从布置到上交,周期是一个月,而不是一两节课就完成一篇作文。

四、作文的模板:生活的客观性

小学阶段,大都是写记叙文。如何行文?有些学生觉得很茫然。关于这点,我们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走样,更不要瞎编,说假话。越贴近生活的文章,越有真情,越能打动人。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锻炼再现生活的能力,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还可以让学生多留心各类媒体上的新闻,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客观的、真实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写起文章来就有底了。

五、让思想展翅飞翔

总之,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引导不当,会使学生出现作文心理障碍,产生畏难情绪,害怕作文,甚至放弃作文。引导得法,就等于给幼小的心灵插上飞翔的翅膀,使他们乐于表达,乐于交流,把思想的河流从笔端倾泻出来,这对学生的学习、人生无疑是大有益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提倡引导不约束、鼓励不打击、说话等同作文,降低作文门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之我见 篇4

对学生的强化写字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对于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之一就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展示给学生的应该是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心理特征,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个别辅导时,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着老师写一写,无形之中老师把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不但可以注意自身的写字姿势,提高写字水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更使他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写字“标本”,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二、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写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兴趣培养。

1.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

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

(1)古人习字学书的故事。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三国时钟繇抱犊入山学书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勤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使他们学到了自强不息„„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练字的生动教材。

(2)能激发民族自豪感的故事。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书法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在写字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把国际友人对中国书法的赞美,把知名人士对中国书法的论述讲给孩子们听,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们明白书法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责无旁贷的。

(3)解字说意,编写小故事。为了引发学生认字、爱字的兴趣,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根据字的各部分编写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的汉字,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

2.形式多样的竞赛激励。

竞赛不但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1)作业星级制度。每次作业面批时,我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红星。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小结性评比,8颗红星以上的学生拿到一朵小红花,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

(2)小组竞赛。每节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包括写字的姿势)。获胜的小组每人得到一个“小动物”。

(3)个人竞赛。每个单元都一次写字比赛,前三名的同学在学习园地展出,获得进步奖的学生得到一个“小动物”。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3.定期办作业展览。

定期举办作业展览,将写得好的学生作品和报刊杂志上的优秀书法作品放进学习园地。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写字的兴趣。整个班级也因此形成良好的写字氛围。

三、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 1.基本笔画。

每一个字都由基本笔画构成。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而每一个笔画都须经历起笔、运笔、收笔几个过程。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在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开一个好头。2.字的偏旁。

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个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更为合理。

3.字的结构。

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由于低段学生的生字都写在田字格里,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借助田字格来学好写字。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独体字比较少,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左右偏旁高低不同、宽窄有别,要注意具体分类,如: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同等。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长短宽窄也要留心。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特殊结构的字,偏旁的高低、宽窄变化比较多样,在教学中要提示学生注意。在每一次写字中,我都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明确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这 方面的指导需要教师花一定的时间,反复的训练,根据字形的难点,坚持训练下去,学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终离开田字格安排好字的结构。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就可以让学生一笔一画写,也就是手到。字要写得规范、准确,并与范字进行比较。眼到,手到的同时,还要求做到心到,就是要专心致志。在这方面也可以讲一些书法家的心得体会,让学生明白,心到就是要做到心静气和,内心深处对字的结构、形体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对写字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把字写好,最终练成一手具有个人特点的汉字。

三、保证练习时间,因材施教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完成练习任务的情况是有差异的。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我对他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成绩好的,完成作业速度较快、质量高的学生,我让他们两天练习一篇关于古诗或者文章段落的硬笔书法。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会动脑筋思考字形结构,布局疏密,从而不但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班很多学生通过一年来的坚持练习,汉字书写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而对于速度较慢、接受知识困难的学生,我让他们认真完成每一次的作业,保证质量,再求数量。由于采取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办法,使他们的信心增强了,写字的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

四、齐心协力,严格要求

要养成一个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学生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良好的写字习惯不能靠几节写字课。我们使学生的习字由课内向生活之中延伸,要求学生写字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经常向家长宣传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与老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对学生每一次的家庭作业都能认真检查。教师也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最近的写字情况,请家长关心、帮助学生习字。

两年来的认真实践,积极探讨研究,在习字教学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低段学生的易变性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还须继续努力,加强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使他们真正掌握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一、借助汉语拼音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读准字音。

当学生掌握了汉语拼音,具备直呼音节的能力后,教师充分运用教材全文注音这一编排优势,促使学生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读准字音,具体做法是:

1.在预习时读准字音。预习字音的要求是:①对照田字格中的生字用方框把文中生字连音节框出,相同的生字只框一个。②目视双行把课文读几遍,要读准每一个字音。③把方框里的带音节的生字读三遍,边读边记字音。④试读田字格中的生字,看自己记准了多少,读不准的可再看文中的音节。由于预习的要求明确、具体,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运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去读准字音。

2.第一课时落实对生字读音的检查。第一课时,教师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读课文。采用自读自听,互读互听,一人或几人读、大家听,以及“接龙读”,“分组赛读”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读准每一个字音;检查学生是否能把课文读通顺。在此基础上,教师把容易读错的生字用卡片或小黑板出示,检查每一个学生掌握的情况。

3.词句训练时注意矫正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后,教师要凭借词句,训练学生把课文读懂,读出感情。由于多次读课文,生字复现率高,一旦发现有读得不准的字音,师生都及时进行矫正。4.记忆字形,书写生字时巩固生字读音。教师要求学生分析记忆字形时先读出字音,再分析记忆。对照田字格的范字书写生字时,先小声读出生字的音,再书写,写完一个再小声读一遍,把识字和写字紧密结合起来。

二、训练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字义。

理解字义是识字教学的重点,容易被忽视。一年级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400多个生字,80%左右都是儿童日常生活词汇,具体形象。只要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语言环境和插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汉字本身的特点,学生就能理解。我们根据“大纲”要求字不离词的原则和识字要和发展思维、发展语言、认识事物结合起来的原则,结合儿童身心特点,采用各种直观手段训练学生掌握一些理解字义的方法,并在反复运用中形成初步能力。

1.结合词句理解字义。识字和学词是分不开的。因为有的生字本身就是一个单音节词,有的生字是构成词语的一个语素,有的双音节词两个语素都是生字,所以学生学习生字时,能联系语言环境,具体了解生字词所表达的意思才算真正掌握了字义。从“看图学词学句”开始,教师就告诉学生,结合上下文反复读生字词所在的句子是理解生字词的一种好方法。并在教学中不断强化这种训练。比如理解“广”字(第二册《祖国多么广大》)教师让学生读最后一句“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并且联系前三句的意思说出“广大”就是“很大很大”的意思,对“广”的字义也就理解了。然后启发学生读出自豪之情以加深对“广大”一词的理解。在一年级教材中,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的生字还很多,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类生字逐渐增多,因此从一年级起就要训练学生反复运用这种理解字义的方法以形成初步的能力。采用此种方法,一定要密切结合语言环境,给学生读书、思考、议论的时间,还要训练学生把理解到的意思完整、通顺地说出来,达到识字和发展思维、发展语言相结合的目的。

2.看图理解字义。一年级教材图文并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幻灯、简笔画等直观手段训练学生理解字义的能力。又如“丛”(第二册《明明上学》)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株草和一丛草,让学生根据直观形象说出“草丛”的意思,落实了对“丛”字的理解,然后扩展到对“花丛”、“树丛”的理解,使学生通过识字提高了认识事物的能力。

3.运用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义。汉字是表义的文字,汉字中有80%左右是形声字,一年级教材中的形声字是比较典型的。比如“稼”、“爬”、“装”等,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字对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逐渐地,学生便能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

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很多字义他们在生活中已有体会,只要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便能加深对这些字义的理解。

5.看实物理解字义。有的生字的意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需要借助实物来理解。教《蔬菜》这一课时,教师出示了一株还残留着几朵黄花的小白菜苗,帮助学生分清“根”、“茎”、“果实”各指植物的哪一部分,有了这样的铺垫,课文的难点很容易就突破了。用以上几种方法训练学生理解字义,必须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语言环境,在学文中有机进行,而且要反复读,在读中理解,理解了再读。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要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积极性,使识字和认识事物、发展思维、发展语言结合起来。

三、训练学生用各种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在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的过程中,虽然学生利用“无意注意”识记汉字的字形,但这种记忆是轮廓性的,很多笔画较复杂的字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准确记忆。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是分析记忆汉字的基础,教师要根据教材安排的顺序,训练学生牢固掌握。做到会读会写各种笔画和偏旁,严格按笔顺规则写字。根据汉字本身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我们教给了学生以下一些分析记忆字形的方法。

1.笔画分析法。独体字一般按笔顺规则说出笔画名称来记忆。

2.结构分析法。合体字一般采用分析偏旁和部件来记忆。有些合体字的部件学生不认识,比如“低”字的部件“氐”,这部分仍可用笔画分析法记忆。采用此种方法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某些笔画的细微变化以便把字形记得更准确。

3.增减或调换偏旁部件的方法。形近字多,同音字多是汉字的特点,也是识字教学的难点,教师教学生用增加和调换偏旁的方法以熟带新记字形。比如学了“青”字,用增加和调换偏旁的方法,学生可记装清”、“睛”、“请”等字的字形。采用此种方法分析记忆字形时,教师强调仔细观察,发现异同。学生通过眼看、脑想、口述,不但记住了字形,而且发展了思维和连贯语言的能力。

4.运用造字规律分析记忆字形,由于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想象力丰富,教师运用汉字指事、会意、象形等造字规律训练学生分析记忆字形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兴趣。记“杀字,学生说:“人”像伞的伞面,两点像降落伞的绳子,“十”像拴在降落伞上的人。在记字形的过程中,学生观察想象,兴趣盎然,学得主动积极,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场面。

5.编顺口溜记字形。利用儿童生理、心理特点,让学生编顺口溜,生动活泼地记字形。既可摆脱识字的单调、沉闷,也可提高识字效率,还能达到发展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的目的。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我见 篇5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大纲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阅读,就要通过识字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广泛阅读,就必须大量识字;写文章,就要在识字的基础上学会用字组词,以词造句。所以,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必须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0个左右。现在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识字量大,识字难,识字教学也更难了。让广大教师感到,低年级识字教学有:字多难记、形多难写、音多难读的“三多三难”的特点,这给汉字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识字教学的研究,尤其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让许多教学专家、小学语文教师乐此不彼,仅就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就出现了30多种识字教学经验。在这些实验中,“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是最具有影响的,在“小语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此外,还有“韵语识字”“部件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等,也都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学特色。面对众多的教改经验和异彩纷呈的教法,我们应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 识字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 识字教学初始阶段的对象是6~7岁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是:活泼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记忆力较强,但学得快,忘得也快。呈现一个汉字,儿童对其形状的辨认经历的认知过程是:①先整体后局部,即识字总是先感知字的整体,然后辨认个别笔画;②先轮廓后内涵,即低年级儿童往往对字形的轮廓容易掌握,对内部细节难以牢记;③先上部后下部;④先左后右;⑤先熟悉后生疏。了解儿童的这些认知特点,我们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就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来考虑,为儿童探求新知识提供可能。内容上要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教学形式上要生动活波,教学难点要分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儿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和记忆,从而促使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 让学生“乐”学

激发学生的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边玩边学,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促使有意注意的发展。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通常的做法是:

1、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第一步

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氛围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识字教学中 开展多种游戏活动帮助识字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猜它是谁”、“给生字宝宝找家”、“找朋友”等,将这些学生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3.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4、课堂中教师要多表扬鼓励学生

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之我见 篇6

写话是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教学任务中艰巨而又重要的一项内容。要想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就应从低年级开始,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二年级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由此可知,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写话”是个新的任务。因为他们的人生阅历浅,见识的事物少,所以刚接触到“写话”时还不知从何下手。有的学生为了应付,随便写几行字,或从某些书上抄几句。那么,如何将写作的基础(写话)打得夯实?我仅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大量阅读,积累语言。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我让学生坚持天天读书,读我们所学的语文书,读课外书,如通童话故事、优秀作文、......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读的过程中积累好词佳句,专门准备一个收集好词佳句的笔记本,每周在班上进行一次交流,为写话打好基础。

二、练习写句,引导写话。

低年级写话首先应从句子入手,循序渐进进行训练。首先,根据一个词写一句话,要求把话说完整,下一次在这个基础上把话说具体。如用“铅笔”造句,有的学生写:我有一支铅笔。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我有一支什么样的铅笔,这支铅笔怎么样。以扩句的形式,逐渐训练学生写话,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在能写出一句或几句通顺的话后,要求有所提高,就规定写某一方面的主题。如给出一幅画,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写话(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春天你有什么发现(你发现天气有什么变化,动植物有什么变化,人们的穿着、活动有什么变化)。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把句子恰当地联系起来,表现一个主题。

三、借助图画,引导写话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因此,训练学生提高看图写话的能力,为中高年级的写作打好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好看图写话,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我在教学古诗时,根据古诗的图画进行了写话练习。因为古诗的一大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生可以根据插图,结合诗意来写话。在学完《回乡偶书》后,我要求学生看着插图来编故事,学生通过想象,把贺知章回家乡的场景写得很精彩。

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画画,然后写一写,二年级下册《画风》一课学完后,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自己画风,写出画风的过程,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有话可说,新意别出。

四、坚持写日记,打牢基础。

日记是经常性习作最好的载体,养成良好的日志习惯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重要保证。我要求学生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哪怕只能写一句话也行,要求无错别字,句子通顺。只要坚持天天写,天天反思,一定能提高。例如:今天自己受到了表扬,要写出谁表扬了自己,为什么受到了表扬,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通过这些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当然对学生的写话训练方法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我见 篇7

一、游戏识字, 激发兴趣, 为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存在“学得快, 忘得也快”这一问题, 通过实践, 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方法是让学生进入“游戏王国”, 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记住字形。低年级学生都喜欢玩游戏,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 寓教于乐, 学生会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常用的方法如下:

1.摘果子:在黑板上画好一棵大树,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果子, 果子上写生字, 让学生读。读对了, 奖励果子, 让学生产生收获的喜悦。读错误, 则把卡片还给老师。这样就把一节枯燥乏味的识字课上成了一节轻松愉快的游戏课, 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玩中学、学中玩, 成了课堂的主人。

2.开火车 :一人当火车 头 , 其他学生学火 车开动的声 音 , 老师出示生字, 让学生依次按顺序读字组词, 遇到难记的字, 还可以让学生分析字形或者分享自己是如何记忆的?不知不觉中, 孩子就轻而易举地记住了所学的生字, 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3.找朋友 :选择一些同音异 形字或准 备一些字形 结构相同的字, 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 又找到了学习伙伴, 心里得到了满足, 更感兴趣。

4.变字小魔术:教师选出一些简单的字, 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 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 “木”, 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 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 在游戏中学习, 在交流中巩固。

5.歌诀法 :刚开始 , 老师可以 编一些口诀 帮助学生识 记 , 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编, 如“一点一横, 两眼一瞪 (六) ”。“一口咬掉牛尾巴 (告) ”。“十人打架八人拉, 三人报告一人抓 (李) ”。“一个小日本, 拿了一把刀 , 杀了一口人 , 滴了四滴 血 (照) ”。“远看峨眉山不在 (我) , 西下美女谁不爱 (要) , 口中有口难开口 (回) , 法字三点水不在 (去) ”。采用这种形式, 增强了学生识字的趣味性,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6.联系生活 , 找身边的 “朋友字”:汉字无处 不在 , 走近生活, 你就会发现许多汉字朋友。例如生活中的路标、广告牌、食品包装、单位名称牌等, 都是学生识字的材料, 学生乐此不疲。应用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 是否运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是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主动识字, 自主识字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在识字教学中, 如果让学生被动地记、机械地抄写, 学生就会感到厌倦。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 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 学会独立识字的本领, 主动识字, 体会成功的快乐, 才能让学生保持兴趣, 让单独的兴趣变成心理满足。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 自由选择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 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说说这些字中哪些是认识的, 当学生说出后, 我及时鼓励:“你真行! ”并问他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说出各种答案:“我是在阅读课外读物中认识的。”“我是在广告牌上通过问父母认识的。”“我是看电视时认识的。”等等。 我及时鼓励:“你真会识字, 请继续努力! ”学生听了, 就会获得成功的愉悦, 从而增强自主识字的信心, 自主识字的愿望会更加强烈, 自主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会更高。

总之, 只有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 才能培养他们爱学习的兴趣, 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当然, 低年级语文知识教学方法还有许多, 我相信只要教师加强教学实践, 就能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最佳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行涛, 周卫勇.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2011.10.

[2]常涓.小学教学典型课例.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3.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8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我们老师最头痛也是学生最害怕的一件事。老师费了许多心血指导学生写作,可是最后能写出一篇好文章的学生还是太少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运用语言进行交流。那么,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写作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工作

学生每次写作文,最害怕的是无话可说,没有写作材料可用。材料来自哪里呢?当然是学生的日常生活。我们教师可根据每次作文的不同要求,让学生阅读有关的报纸杂志、浏览有关网络知识、收看有关的电视节目、从平时收集的卡片、采集的好词好句中寻找相关内容,正所谓:处处留心皆文章,落花流水皆学问。教师每次作文课前充分准备工作,可以为学生的习作打开大门。

二、语文课堂上的科学指导

语文课堂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书面语言,学习所学课文的表达方法。在语文课堂上,除了老师必须讲解的内容,让学生多练习是非常有利于作文教学的手段。比如,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这样的复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有效地复述可以强化学生对优美词语的记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另外,语文课堂中的造句功能不可忽视,造句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语文课堂中如果遇到精美的片段,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可以仿写作者的布局谋篇、可以仿写作者的修辞、可以仿写作者的用词造句,这样的小练笔其作用不可忽视,因为它们是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直接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是作文教学的根,离开了根,学生的作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根深叶茂的。

三、激发兴趣,让学生尽情表达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愿意写作,乐于写作,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完成作文,写好作文的重要保障。我所教的班级里的学生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本随手贴,每个人都有权利在班级中的告示栏里贴上自己的作品,可以是自己今天的学习心得、可以是对老师学生的深深祝福、可以是表达自己心情的语句,可以是……只要是学生自己动手创造出的东西,都可以贴在告示栏里面,这样,学生就会越来越愿意写作,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应当允许有好有差,允许学生写作上的失败,充分信任学生,热情地鼓励学生。不能要求所有学生的习作都像优秀作文一样,更不能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分出三六九等来。我们应当赏识学生每次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他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就会毫无顾忌地进行写作,因为他们写出的作文老师不会嘲笑,相反的还能得到老师的帮助和赞扬,如此一来,学生逐渐从“要我写”中走出来,真正做到“我要写”。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学生,及时表扬学生,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所在。

四、力争上好每堂作文课

在作文课堂上,我们老师除了要按常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审题、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组织材料外,更主要的还要指导学生的口头作文,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还要讲究作文的讲评艺术,等等这些都是为学生进行写作铺垫道路。

1.指导学生进行口头作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当十分重视口头作文的训练,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与人沟通的需要。课堂上,我们必须让学生弄明白口头作文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叶圣陶曾经说,作文是人们书面说话,你嘴上说什么,再用文字写出来,你怎么说,就怎么写,这就是作文。所以我们更要重视指导学生的口头作文。学生在作文前要求他们要有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2.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重视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其次是根据作文的具体要求,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的文章,边阅读边对照写作要求,看看自己的作文是否与习作要求一致。另外,学生间的互相批改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如果有时间,多给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不断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句里的“绿”字,是历经多次的反复修改才定的,终于成了千古绝句。由此可见,修改不仅是作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写好作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一旦形成,便会在“落笔”之前勤于思考,“成文”之后反复推敲,长此以往,写作水平必将大有提高。

3.及时的作文讲评。在作文讲评时,教师要充分捕捉学生习作中的成功之处,小到字、词、句,大到节、段、篇,都要及时加以肯定。特别是对后进生更要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力争每次作文讲评,让每位学生都有进步。

总之,作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能蹲下身子耐心教学,耐心指导学生,让学生有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就会更上一层楼。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9

广元市剑阁县柏垭小学李权颖苟媛媛

作文难,难作文。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

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更难。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的这一难题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据此,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要从以下几方

面入手,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兴趣的作文是枯燥的,乏味的,苍白的,在这一的情节下写出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缺乏生命力的,就更谈不上什么真情实感。因此,要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就要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想写,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我们应做到“三开放”:

第一,思想开放。教师要冲破传统教学的桎梏,把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人才素质培养

上来,要让学生懂得文章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可以弘扬真善美,也可以抨击假丑恶。力求做到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

第二,内容开放。习作从现实生活提取素材,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他眼睛里的世界和跃动着的童心。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积累素材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做到内容不受约束。

第三,形式开放。在习作题材上可不拘一束,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也可以使发表某种意见,阐明某一观点的议论文;可以介绍,说明事物的说明文,也可以使计划,合同等应用文,形式开放。不拘泥于每周谅解的作文课,可以把作文延伸到家庭、社会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

二、开辟四种渠道,引来作文活力

其一,“看”:即观察事物,获取写作材料。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召开演讲会,编辑小报等,鼓励学生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这样就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10

小时候,我最怕做的一件事就是写作文,我常常为了一篇作文而翻遍家中所有的作文书和好词、好句摘抄本,但还是写不出一篇好作文,直到我初中时那位知识渊博的王兆康老师拿着我的一篇作文说 :“这篇作文写得不错,材料选择恰当,中心明确┈┈。”就是这么几句看似普通的话,使我的眼睛一亮,才知道写作文并不可怕,而是件有趣的事。现在也为人师的我在教学生涯中,也觉得有许多孩子正重复着我当年一样的经历,他们也常常为作文而苦恼,每每作文课时,苦思冥想,抓破头皮也写不出一篇象样的作文,针对这种现象有过相同经历的我,如何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他们也不再“惧怕写作文”,在此我定出我的一些小小的心得,希望在教学中当一个好向导,为孩子们做一个好的引路人。

一、撒播爱心--呵护创新的萌芽

回想自己在作文教学中,总是抱着“鼓励”为先的思想,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朝着自己创设新思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那就是:给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唱”赞歌。所以在每篇习作里,我千方百计找学生的闪光点,诚恳地表示肯定、赞扬。哪有学生不为自己创造出来的闪亮闪光的东西所感动的?连我也常常被自己找到作文中的闪光点而感动,比如在一篇描写小草的习作中,也许城里孩子大多会写一些赞美小草如何如何美的作文,而我的一个学生却是这样写的:“那些可恨的小草,无时无刻地插在爸爸的菜田中,那纵横交错的根爬满了爸爸的双手。”这样的语句,也只有经历了劳作的山里孩子才有的。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除了完成老师规定的作文之外,每周还主动多写一篇。让我评评他们习作的优劣。这样要评改额外的相当数量的作文,我的精力与时间投入更多,但为了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我情愿,也值得。

曾记得,这群孩子读三年级时,做了一篇小作文,上交后,我还未批阅。刚好与我校的一位老师在探讨山里孩子的作文教学,这位老师随手拿来一本,翻开一看赞了起来:“呵,写得这么长,这么好。”。“长”,指作文本写了一页字,“好”字写得清楚和端正。她仔细地看完后又微微一笑,说:“可惜,是笔流水帐。”对此作文我应如何批改?用老眼光批它一个“60分?”算是给加分了。此时,我想起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观念不改变,而望学生写作能力普遍地够得上得标准,那便是缘木求鱼。”这就是告诉我们批改作文的观念也必须更新。这篇作文在我笔下却得了“85分”。不是“60分”!我是从爱护学生出发,以新的视点进行批改。我把这篇作文的好坏,该得多少分以及为什么给了85分的原因,向学生作了分析、讲评:“写作态度、字迹端正,篇幅长等”。文章的小作者叶雪灵同学看过评语和分数之后欣喜万分,同时也激起她写作的兴趣。

说来也奇怪,叶雪灵同学虽然小学毕业好几年了,但她 对写作兴致还是很高,直到今年考上高中,在全段来说她的作文水平也是名列前茅的。回想起那次“流水帐”。假如我给批个沉甸甸、冷冰冰的“60”,或写一句“你怎么记一笔流水帐”的话,也许永远也激不起她的写作激情。经过这件事后,我给作文打分从不“铁面无私”、“严

格把分”,而是“小心翼翼,”舍不得扣分,还写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评语,为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找闪光点,唱赞歌。

二、激荡思维--点燃创新的火花

孩子的思维是纯朴简单的,而想象又是丰富多彩的,如一个月亮可以想象成圆盆、小船,同样也可以想象成香蕉、气球┈┈,记得在我教五年级时,我们班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野餐活动,同学都玩得挺高兴,回来后,我就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作文题目为《野餐》。在指导时,我也强调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要写真情实感。我想有这么好的材料,肯定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可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是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接着描写野餐的经过,最后高高兴兴回来。作文显得很平坦,没有一点感人之处。经过一夜的沉思,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结症,问题好象是自己在教学中指导不当,使学生的思维没有放开想象,所以我又采取别的指导方法。

第二天,我对作文进行了讲评,再次指导学生写这次野餐活动,我采用拟题作文,一上课,我就激发学生介绍这次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事。同学非常活跃,都急着想说自己感人的事,有的说“搭灶”,有的说“烧面条的方法”,有的说“我终于吃到自己亲手做的饭”┈┈我就趁热打铁,又耍出一招,你们用什么题目好呢?这样同学们又激动地说起来,取“高兴”、取“搭灶”、取“丰盛的午餐”、“老师笑了” ┈┈。想不到,学生竞一连说了十几个题目,而且都说出自己取这个题目的理由。这次作文同学们写的特别顺,不但课堂气氛轻

松,而且写的文章也是千姿百态,富有感染力,通过这两次作文的对比,使我感触很深:

第一次是运用传统的命题方法。这就是教师命题,学生作文,而且教师命题的题目只有一个,学生只能以这个题目作文。这种命题作文有几个明显的弊端。其一,我们知道题目既定,就规定了这篇文章应写什么,不应写什么;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因为题目的本身已经在某些方面提出要求,这样做实际上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多向性,往往导致学生作文千篇一律,但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不一定有利。其二,题目既然老师出,学生会根据老师的意愿而作,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讨厌、害怕、应付的心理,使作文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大负担。

第二次作文指导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在教学中的尝试。由“命题作文”改为“拟题作文”,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拟题作文”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让学生“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学生就会有自己的话可写,有自己有内容可写,作文就会生动活泼、千姿百态。在作文指导中,我们教师应该设计提问方法和引导,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课堂作文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这也是我们当今教育的总趋势。

三、慎下禁令――忌以死板之“箍圈”框孩子的思维

回想起自己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我感到最懊悔的作文教学是在我教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作文教学写一件“我喜爱的玩具”时,我要求学生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一段话。为了便于指导,我安排一堂指导观察玩具的作文训练课。

上课时,我就拿出一辆小汽车玩具让学生观察。我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小汽车怎样?”学生说:“小汽车真漂亮”、“小汽车真可爱”┈┈。当时,我把学生说得较好的词语摘在黑板上。接着,围绕重点词语,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小汽车的可爱、特别之处。我按自己的思路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先观察小汽车的外形、颜色以及使用方法等等。同时,把学生描述时出现较好的词汇一一板书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课堂上的观察体会写出这篇作文。

当同学们交上作文时,我发现他们的文章开头都是:“我有一辆可爱的小汽车”或“我有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大部分同学都把黑板上的词语用在自己的作文里,虽然文章都写得相当不错,但我总觉得什么地方“缺”了点东西,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事后我们班里最小的女同学叶华告诉我:“梅老师,我家有一个洋娃娃更漂亮,它整天都陪着我睡觉┈┈”我的心为之一颤,是啊!每个学生都应有自己喜爱的玩具,都有自己“玩”的方式,并不经同于课堂上的“小汽车”。虽然学生也按老师的思路写出了“小汽车”,但没有联系生活、拓宽眼界,无法抒发真情实感。

每每想起这堂作文指导课,我都觉得异常的懊悔。如果课前让每个学生带上一个自己喜爱的玩具,教学时,我只教给学生观察的方

法,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玩具;如果指导观察玩具时能围绕总起句,按一定顺序观察,扩大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这样就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根据个性自由发挥,也就不会出现那样千篇一律的文章了。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我见 篇11

一、深挖身边的资源,使识字贴近生活 。

識字可以无处不在----电影电视的字幕、街头巷尾的标语广告、无处不在的商品说明等等。当然学生的姓名也是极好的识字素材,譬如我带一年级时,每年都是从学生的姓名入手,将他们的名字写好贴在教室后面,并宣布谁认全了这些字,就可以得到分发作业本的奖赏。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具有极大诱惑力的,加之朝夕相处,认起这些名字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学生为了这个特别的奖赏,识字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到两周的时间尽然认识了全班同学的姓名,真是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巩固学习过的生字,我还提醒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自己学过的字词,抄下来并开展竞赛活动,结果学生又顺带认识了不少的字。通过这些途径,就使那些原本十分枯燥的汉字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像一颗颗种子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这样的学习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识字学习之中去。

二、创设学习情景,在综合运用中识字 。

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倾向:他们只是根据生字固定的位置、大体的形状机械记忆,明明记住了,但颠倒了次序、换了位置,他们就又不认识了。因此,教学生识字要特别注重“四到”:眼到----识形;心到----明意;口到----正音;手到----会写。教师应努力创设好的学习情景,提高学生对生字的综合运用能力。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就要以各种活动和游戏为载体,如: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戏、送树叶回家、“抓特务”、夺红旗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以玩激趣,以趣促学。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因义而音。创设识字情景能提高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汉字的要领。例如语文第一册中“日、月、山、石、”等字,都是实物的形象。如:教“日”字时,我首先出示甲骨文的“日”字,请同学们猜:这个字像什么,学生很容易看出像一个太阳,那么“日”字就很容易掌握了。又如出示“马”的古字,学生也很容易认出是一匹奔跑的“马”。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初步领略了汉字的神韵,就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种学习是有趣、有效而记忆深刻的。

三、采用多种形式,提高识字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编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休”字,可编成“一个人,坐在树旁,睡得真香。”又如“闲”字,可编成“一个小朋友,进门看见一根木头,躺在门里好自在。 ”

字谜识字法:字谜具有益智性,也是学生极感兴趣一种活动,运用字谜来识字,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能理解字义,同时还能锻炼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口十八——困”,“两人坐在土堆上——坐”,“半边青,半边红——秋”,“五木同在----森林”等等,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

故事识字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抽象的汉字演绎成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样即可以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又能达到准确记住较难生字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如教“朗”字时,我编成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姓良的孩子,十分珍惜粮食,所以人见人爱,。这样,学生就牢牢地记住了“粮食”这两个字都与良有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了字,长了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加法识字法:一些复杂的字,学生认起来很难,写起来更难,如“赢”字,如果拆开来记,就容易多了,亡、口、月、贝、凡,合起来就是“赢”。又如“克”字,可以拆成“十、口、儿、”这三个字,也可以拆成“十、口、”两个字。学生亲自动手了的,这种记忆是深刻而久远的。

组合识字法:如在识“寺”字后,让学生加上偏旁,组成尽可能多的字,有的学生加上“ㄔ”旁,组成“待”字;有的学生加上“牛”旁,组成“特”字;有的学生加上“讠”旁,组成“诗”字;还有的学生加上“忄”旁,组成“恃”字……通过组字,学生高兴地发现:原来汉字竟有如此奥妙,识字也可以有如此乐趣,一下子就把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训练之我见 篇12

一、低年级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

1.造句。这一训练主要在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 每课需要学生认识的生字在学生认读的同时, 可让学生口头组词, 并用所组的词练习说话;每一课里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则要求学生书写时组词、写话,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这时候对学生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学生能说出(或写出)一个简单、通顺的句子就要给予肯定,对组词、写话或说话多的学生,教师要多表扬,以便调动学生说和写的积极性。

2.扩句。扩句的训练主要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 如果学生能一次说出或写出较为具体、生动的句子,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如果学生写的句子不够具体, 这时候教师可进行必要的引导。一方面教师可结合书中的例句引导学生,把话写(或说)具体;另一方面,教师可结合 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 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为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串句。串 句是在造句、扩句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更高一层的训练, 要求学生先将一课中所学的生字分别组词, 然后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这一训练的难度相对要大一些,所以一般在二年级进行。

4.仿写。仿写是低年级作文训 练的一条主要途径。在学生学完一首儿歌后,教师应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形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如,在学习完《水乡歌》一文后,笔者让学生仿照文章的结构,结合自己家乡的实际进行仿写,有学生想到西北地区的山多, 所以他就这样写: 我的家乡什么多 / 山多 / 东一座,西一座 / 东西南北千万座。这样的训练,既可以让学生学会有条理的表达,又可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5.看图说 (写 )话。看图说 (写 )话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一训练可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低年级的课文基本都配有插图,教师可抓住这一有利条件,让学生进行练习。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然后让学生说说(或写写)图中的主要内容,再让学生读课文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引起注意。这样长期的练习, 既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还可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低年级作文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1.从说到写 。教师千万不可急于求成, 让学生一开始就进行写话的训练,这样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一年级学生的想象力相当丰富, 好多话他们可以说出来, 但是受识字量的限制不一定能写出来。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以后,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增加写的训练。这样做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由易到难 。低年级的习作训练还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对学生说话、写话的要求应做到由一词一句到连词成段,由通顺、完整 ,到具体、生动。一开始要求不能过高,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3.由实践到 写作。陶 行知先生曾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 使他能干; 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 ,使他能接触大自然、大社会;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从而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要想让学生写出(或说出)有真情实感、让读者为之心动的句段,教师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上去观察、去思考、去感悟生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谈他们眼里的生活,他们眼里的世界,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写作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游戏之中、每一次实践活动之中。

上一篇:企业与个人关系小故事下一篇:医院医疗设备购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