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工程工作总结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测试工程工作总结(通用7篇)

测试工程工作总结 篇1

一晃2012年已过大半年了,2012年是公司的团队在手机行业中的过度年,上半年工作已结束。半年来,本车间在公司领导班子和生产部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以生产为中心,抓质量,促节能降耗,不断强化车间基础管理工作,狠抓落实。经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车间的综合管理工作逐步完善,圆满的完成了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当然也不足的地方,现将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工作能力

不论是提高自身素质还是提升工作能力都离不开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发现自己平时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从而改善。部门5-6月份开展了员工操作技能培训和6S的推进,在此次活动中车间员工自身素质,工作能力有了大的提高,从而我也看到了团队的不足,但是我不气馁,领导班组人员做好6S工作,按照6S标准,做到现场清洁,物品摆放整齐,地面无杂物,对员工高标准,严要求,对领导下达的任务以结果为导向,坚决执行,绝对服从。促进员工之间更好的团结协作,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上半年也有诸多新进员工,我高度重视,采取了由班组长牵头具体负责的方式,对新工的操作技能、安全消防知识等进行岗前操作培训

二.严抓质量,提高公司知名度。

随着公司的规模扩大和行业不稳定,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出于对公司负责,对自己负责,我作为公司管理人员从未对产品质量轻视,工作中积极配合质量部开展的各项工作,严把质量关,确保产品质量不但提升,教导员工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测试,从不流失一件不合格产品。

三.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严格控制人员使用成本,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满足出货要求。另一方面以能者多劳的办法,提高生产效率压缩人员,控制加班。特别是像我们SMT行业,主要成本在于人员上班,加班,提高了效率也直接就降低了生产成本。

四.狠抓现场节能降耗,提高工作质量

企业是我家,维护靠大家,在上半年的工作中,本车间大量的使用维修的耗材如:夹具数据线,射频维修,夹具顶针维修,做到坏了再修,再修。很好的为公司节约了不少成本。上半年公司因为受行业大气候的影响,生产任务不是很饱满。越是在这种时候节能降耗工作越是要狠抓。小到一根针,大到爱护公司的仪器设备。车间在生产的时候,我经常在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做的不足的地方需要改善

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本人在工作当也有做错和不足的地方,我会将以此时时刻提醒鞭策自已努力纠正,以在往后的工作过程中继续努力学习。不足之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在个别部门与人员沟通上,未考虑大局,沟通方法不对,态度太过于激动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2.有时对下属下达指令,未完全监督到位,导致产生些有事情做的不够完美,或者自已原则信念不够坚定,导致在做个别事情时出现时好时坏局面。

3.有时在对上司的指令,由于种种原因做的不够完美,特别有时对某事对上级的态度过于冲动。

下半年工作方向:

一、车间基础管理工作方面:

1、继续发扬职工强烈的责任意识、拼搏奉献意识和创新意识,做到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在今年的生产过程中,圆满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2、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培训,逐步完善车间“7S”管理,团队建设工作,确保车间全年“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

3、加强设备管理,实行设备保养到人,真实反应设备运行状态及设备状况,加强员工对设备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按时完成今年生产计划。

二、质量工作方面:

1、及时配合各部门开展的各项工作,使质量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坚定不渝的把质量工作摆在管理和生产工作的首位,学习质量控制的相关办法,提高对质量缺陷的判定能力。

3、强化质量控制办法和方案,落实车间的自检频率及自检力度。进一步观察质量监控点上存在的问题,找问题原因的根本,不断分析总结,不断整改完善。

三、人员管理控制方面:

1、在今年订单量不满足期间,狠抓合理安排人员,要做到一方面满足出货,二方面控制人员。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熟练程度

3、熟练掌握员工操作特点,合理组织好生产,减少员工抱怨,提高车间员工整体形象。

以上是我个人对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好的方面我会继续发扬,再接再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及同仁多给与帮助支持,我将在下半年以更加积极的工作热情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

工 作 职 责

有幸作为三和新一员,明确认识自已本职工作职责才能圆满的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以下为本人工作职责:

1.直接对经理或上级领导负责,向其汇报工作,服从其工作安排和管理。

2.全面负责生产运作安排、组织和管理工作,主持本部门的日常事务。

3.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和实际生产状况,完善组织结构和人员编制,科学合理地配置人手。

4.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新增人员的招聘申请,按工作岗位技能要求考核、筛选、录用各级员工,并搞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5.根据计划部下达的生产计划,合理地做好生产计划安排和组织生产工作,并检查/指导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生产任务,确保交期。

6.依照ISO9001品质管理体系要求,建立生产过程中的品质保证和帝制体系,按照产品质量标准和样板要求,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坚持“三不”原则,确保质量满足客户的需要。

7.组织/落实/执行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防火规定,结合实际运作特点,制订本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做好各岗位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8.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消防知识培训,提高属下员工的安全生产和防火意识,并落实与监督执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9.制订机器设备、夹具、测试仪器等的使用/维护/保养及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执行。做好设备、夹具、测试仪器等的报修/维修工作,减少故障,防止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10.制订生产耗材的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料、工、费”及各种物料的损耗,提高节约意识,增强成本观念,不断降低物耗和生产成本。

11.积极推行“5S”管理活动,搞好现场“5S”管理工作,确保工作环境清洁、整齐有序,一切物品需分类标识清楚/摆放整齐,做到安全、文明生产,提升企业形象。

12.贯彻落实公司有关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并组织制订各项管理制度/运作流程等,加大其执行力度,督导属下员工严格遵守执行。

13.制订各级员工的岗位工作职责,并监督其履行职责。

14.做好生产试产过程中的工艺条件记录工作,分析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工艺合理性,合理地设定生产条件,并对不合理提出改良建议。

15.做好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配合各部门搞好工作,让内部客户满意。

16.随时掌控本部门的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状况、生产效率/耗材、仪器设备状态及人员动态等,对其存在的异常状况,及时分析原因确保生产运作顺利正常。

17.做好各类生产报表和文件的审批工作,确保报表数据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测试工程工作总结 篇2

根据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了《工程测试技术》的课程性质和任务。该课程主要是研究测量和试验技术的一门课程。它不仅是机械类及近机类有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而且也是一门能直接用于实际工程的课程, 是机械类专业的主要学科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起到了支撑作用。在新时期, 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催生了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 高素质劳动力需求越来越多, 因此, 高校的课程改革要及时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以培养专业素质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新型人才。

2 目前现状

我国高校实践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 (1) 课程实验的类型虽然正在从传统验证性向设计综合性过渡但项目的内涵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2) 开放实验和实践教学硬环境设施薄弱, 场地、设施、仪器资源矛盾突出, 严重影响运行效果; (3) 开放实验和实践教学软环境暴露问题诸多,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新瓶装老酒, 另外师资力量薄弱; (4) 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水平落后等等, 总体表现为实践环节改革正在受到普遍关注, 但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实施与实践成果相对较少。反观国外高校实践环节的教育, 实践创造性科目与专业科目相互关联、交融, 在教学过程中, 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贯彻以学生而非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重视体验与实践环节, 鼓励学生参与地区发展和企业产学研活动;重视讨论、发表、辩论、实验、竞赛等多种教学手段的利用。并且,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实践创造性教育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智力或能力的开发, 也是伴随着情绪、意志和兴趣等情商因素的开发[1]。

3 课程设计体系

在一套完整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中,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 是实践环节中在校内除毕业设计外周期最长, 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运用的重要阶段。因此课程设计内容体系的设计、构建和实施是否科学、合理、有效是考察学生是否在该阶段真正得到锻炼的重要保障[2]。

长期的灌输式教学中, 许多同学养成了一种“依赖型”心态, 无论是实验还是课程设计, 希望老师给出具体化的过程和结果, 而且越详细越好, 以便抄写老师的结论。其弊端自然导致很多同学很少动脑筋, 设计过程中体现不出个人思想, 设计报告千篇一律。通过开放性的选题、过程和结果有利于个人意志的体现和逻辑思维的锻炼。充分利用助教型教学软件, 使教学不再枯燥乏味, 同时增加大家的实践性;培养良好的治学态度和协作精神[3]。开放性的设计过程要求既要有团队合作又要明确个人所做的工作, 因此个人所做工作的快慢好坏对团队总体结果产生的影响将会激励学生有更好的自律性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完成开放性课程设计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构建一种集经典实验-设计综合型实验-开放性实验-开放性课程设计为一体的实践环节教学模式, 该模式使被动学习模式向主动学习或兴趣性学习模式转变;让传统的“教师”转为“教练”, 开放性的实践, 积极的互动;该模式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有利于协作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4 教学手段的改革

4.1 采用情境教学法, 实现开放性教学

将学习领域划分为几个学习情境, 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和情境教学法, 按照教师编写的情境实施表, 进行开放性教学, 在讲授测试元件时将课堂放在测试实验室, 利用实物讲解元件结构、原理, 并让学生动手搭建测试平台, 课后学生自己搭建测试平台完成学习内容。学生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 会遇到各种难题, 教师结合这些问题进行统一讲解或个别辅导而已。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所涉及的概念多, 测试元件的工作原理抽象、结构复杂, 基本回路及典型回路较多、情境室的设备数量有限, 因此, 必须增加辅助教学手段, 利用教师自己研究开发的一套完整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了大量的图文并茂的教学信息, 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 活跃课堂气氛, 同时也有效弥补了学生人数多, 实验设备少的不足。

4.2 借用专用软件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辅助的教学手段, 将抽象教学转换成形象教学;充分利用助学型教学软件, 使授课系统化;充分利用助学型教学软件, 加强学生实践环节训练;拟以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为例进行研究, 以201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入手, 时间为1周;初步创建项目研究的基础环境, 包括场地、基本仪器、工具、耗材, 根据课程设计周次安排不同合理有效使用以上资源。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 首先在理论教学阶段, 根据课程内容, 在学生中事先征集自拟开放性课题, 论证筛选后按照5-8人分配小组, 并选出组长;开题布置查阅资料, 写出详细的设计方案;分析方法及简要原理, 具体设计步骤;数据计算等;按照资料整理收集、电路设计、调试制作、报告修改、ppt制作等不同内容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以小论文形式提交, 完成答辩, 根据过程和报告给出考评成绩[4]。

通过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模式, 即使应试教育下的思维模式逐渐转换成了开放式的思维模式, 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 不再是典型的“书呆子”, 开放型的教育, 不同的思维能力, 锻炼了同学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 从灌溉式的教育逐渐变成点拨式教育, 改革使中国的开放式教育实现了质的飞跃。

4.3 提高学生课外训练水平, 拓展学生实际技能

工程测试技术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 学生只掌握教材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在日常课堂学习之外, 进行必要的课外训练, 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仪器, 完成测量作业, 计算相关数据, 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课外训练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有益的准备。在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的基础上,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义务承担专业对口企业的相关外包测绘任务, 提前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 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进取精神。

5 总结

教学改革是教育界永恒话题, 对于探索永无止境, 改革与探索, 重点在于对教育实现质的改变。此次的改革, 第一:要改变老师的角色与作用;第二: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只有把这两点结合起来, 才能逐渐的对教育的实质进行改变。在改革中求进步, 在进步中寻求改革的方法。时代在进步, 我们必须用新的教学模式, 新的思维方法, 来合社会上的各种需求。通过这种改革体质, 实现教学的目标。独立思考+思维创新+协助合作=开放式教育, 笔者也将长期实践教学中探索出更加切合学生实际教学改革方案。

摘要:工程测试技术作为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也应进行相应改革。文章依据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试技术本科生课程改革方案, 主要从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探讨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手段。

关键词:工作过程,工程测试,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衣秋杰, 李志敏.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24) .

[2]郝红军.基于资源协同的质量管理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 (5) .

[3]谭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 (5) .

浅析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篇3

【关键词】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改革;课程

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1教学方式没有实现多样化

教学手段落后,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必要的互动。虽说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但基本上还停留在投影代替粉笔的初级阶段,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充分利用还远远不够,对教学手段的改进也期待进一步探索所以可以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会造成学生被动吸收知识,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2课程的不合理安排导致基础薄弱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需要前期学习的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两门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课,机械程测试技术一般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开课,中间间隔的时间比较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遗忘比较严重。而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进人状态较慢。该课程一方面要求学生全面回忆起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不断吸收全新测试技术知识。假如不能充分利用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并做到与新知识融会贯通,则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会处于茫茫然的学习阶段,学习兴趣锐减,积极性受挫。

1.3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实践机会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由于实验条件有限,难以完成一些较复杂的实验,而且某些简单实验完成的效果也不太好,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脱节的现象,学生理解这门课程存在一定的困难。二是实验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操作,有些学生不思考就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最终仍然不明白为什么该实验要有这几个中间步骤,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众所周知,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实验教学对于学习本门课程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了实验教学不能正常开展,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演示教学多,案例教学较少,实际应用测试结果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

1.4学生接受知识相对比较被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上课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利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是通过长期的观察,由于,教学手段落后,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必要的互动。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教学基本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实验之前教师将每一个实验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到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都做了详尽的交待,学生只要按固定步骤操作即可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虽然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教材内容,但却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不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2.对于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改革的几点看法与研究

2.1改变传统的单一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测试技术课程学时压缩,测试技术内容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把多媒体教学引入测试技术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单纯的黑板、粉笔式课堂教学,缺乏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使图、文、影、音等多种信息结合在一起。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课程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掌握。而且教师应该改掉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为启发式。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观。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以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增强能力的目的。

2.2采用案例和基础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工程实例,把各个模块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模块化知识在实际测试中的具体应用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加强测试系统系统设计的观念。比如讲解大型钢结构桥梁时,首先让学生分析危险截面所在之处,继而促使学生思考如何贴应变片以测量危险截面处的弯矩,并引导学生思考整个测试系统频率响应函数的建立方法。另外,在分析功率谱时,多数学生误将其峰值视为具有最大振荡幅值所对应的信号,实则不然,功率谱中峰值处对应的信号只能说明其平均能量最大,但其振荡峰值却未必最高,这可以通过讲解测量射流中心速度的方法而使问题明晰。显然,通过工程案例的讲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桥电路、A/D转换器和微处理器等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其掌握测试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3中心向学生动手实践倾斜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实验在课程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需要安排大量的实验教学。实验应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出发,发挥其能动性,让他们自我解决实际问题众所周知,工程实际中,机械工程师明确了测试任务后,一般的工作顺序是:在互联网上或企业内查询,选用适当的传感器和相关仪器;设计适当的试验方案,组建测试系统;完成测试要求。因此应开设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常用物理量(位移、力、压力、振动、噪声和温度等)测量的综合性实验,每个实验相当于完成一项工程测试任务。

2.4优化教学知识结构

教学内容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载体。由于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知识点多而繁琐,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相对离散的知识模块化,把知识点分为信号认知模块、信号分析模块、信号调理模块、传感器基本知识模块以及测试装置性能测试模块等,使每个模块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能够分模块的掌握有关的知识。在把知识模块化的同时,我们根据突出重点,注重实用的原则,在满足教学要求的条件下精选授课内容。当然,要达到上述要求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确定教学内容是什么,二是怎样将这些教学内容组织成一个合理且实用的有机整体。

3.结语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相对于其他的课程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其实践性。而且多年的教学经验也显露出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特点。我们应该应用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再但前的发展形势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任重而道远。希望通过以上学改革,相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陈光军,常江,张连军.测试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129~130).

[2]赵纯.关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若干想法[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3):35-37.

2020年测试工程师工作总结 篇4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0年测试工程师工作总结

__年即将过去,虽然我__年在__的工作时间不长,只有不到__个月的时间,但是这将近__个月的时间里,本人认真的做好了本职工作,认真、积极、按质按量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

一、工作总结

总体来说,__年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项目测试工作

2、知识与经验___

3、完成所需知识的积累

4、工具学习及研究

具体来说,如下:

1、项目测试工作

这段时间,我主要是协助__进行__项目测试,主要工作内容有:

对测试用例的编写提供反馈意见;

对测试过程及测试情况进行分析,并提供意见;

设计业务测试数据的例子;

绘制系统关键业务流程;

进行主要功能的界面测试、功能测试;

按照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并提交测试汇报;

进行需求验证工作。

2.知识与经验___

这部分工作,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完成项目测试经验总结

完成“测试经验交流与知识___”简报,包括简报材料的制作。该简报内容包括:项目测试经验介绍、测试度量、性能测试知识介绍、__使用经验交流。

对现有测试规范提供改进反馈意见;

根据以往经验,在__项目中提供帮助。

3.完成所需知识的积累

这部分工作,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学习所需的知识、工具及技能。我主要是根据《新员工入职指引表》的要求进行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学习金融行业业务知识

学习公司研发规范

学习研发部产品知识

参加公司或业务部门___的培训

学习缺陷管理工具__

二、__年计划

__年,我希望能通过参与具体项目的实践,达到以下目标:

1.能将测试过程在项目中真正的运用起来,并让项目的开发人员了解我们的测试过程

2.在项目中沉淀出一些部门成果

除了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测试工作外,我还将积极、主动的参与部门建设工作,和部门所有成员一起努力,在领导的指导下,将我们部门做成受到公司认可,有一定地位的部门。

三、对部门建设的建议

在部门建设上,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逐步开展部门建设工作:

___对人员进行分工,或者说是团队成员的侧重方向进行明确

例如,同一测试技术或测试工具,可以不需要多个人同时研究,这样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2.强化制度建设

3.加大对测试过程的实施力度

现有测试过程,过程文件上存在不易操作的地方。所以在实施上也相应的存在一些问题。另外,争取能让开发人员了解测试过程。如果能让开发人员了解测试过程,可以让测试工作更好开展,以及获得更好的配合。

4.加强部门测试成果的积累与沉淀。

现在的测试成果保存在服务器上,很容易发生测试成果丢失的情况。加上还有一些测试成果未提交服务器,只是保留在个人机器上,很容易发生人走成果也不在的情况。另外,保存在个人机器上,也不利于知识的传播与___,不利于部门成员技能的提升。

除了将已有测试成果进行有效管理外,还需要将已有的测试知识沉淀下来。例如,对项目的测试经验,性能测试的经验,测试用例设计经验等等。

范文仅供参考

工程测试技术知识点总结 篇5

工程测试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测量四要素: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误差。测量方法:直接,间接,组合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但准周期信号的是离散的。

周期信号是个简谐成分的频率比是有理数,若不是有理数则是准周期信号。

周期信号的强度以峰值,绝对均值,有效值和平均功率来表述。

1T0绝对均值xx(t)dtT00有效值xrms1T0T00T0x2(t)dt x2(t)dt1平均功率PavT00测量装置的静态特性:五个特性 动态特性:三个函数

传递函数的分母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分母中s的最高幂次代表系统微分方程的阶数。

影响二阶系统动态特性的参数有: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一阶的是时间常数。输出等于输入和系统脉冲响应函数的的卷积。波形不失真的条件。

测量装置动态特性的测量方法。两种

物性型传感器和结构型传感器各依靠什么来实现信号变换 机械式传感器的优点: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哪些参数 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

热电式传感器分为热电偶和热电阻。调幅信号的解调方法有:三个 滤波器的特征参数:六个 电桥的分类 直流交流

单自由度系统 质量块m在外力f(t)的作用下的运动方程 测振传感器的分类

选择

傅里叶变换的主要性质:奇偶虚实性,对称性,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函数的并联和串联:传串乘并加,频串幅乘相加。

电阻式传感器原理:变阻式,电阻与电阻丝长度,电阻率成正比,与电阻丝横截面积成反比。

电容式传感器原理:电容与极板面积成正比,与极板间距离成反比。

电感式传感器原理:自感L与空气隙成反比,与气隙导磁截面积成正比。当面积固定时,L与气隙非线性。

直流电桥的平衡,单臂,半桥,全桥。和差效应。三种电桥输出电压与灵敏度

交流电桥平衡时需要满足的条件,电容 电感电桥 LC滤波器的构成方法 识图 L T π型 基本放大电路三种识图

轴向拉伸或压缩载荷下应变测试的应变片的布置和接桥方法

表格

名词解释:

1、测量,试验,测试概念与区别

2、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3、准周期信号与瞬变非周期信号

4、信号的时域描述和频域描述

5、负载效应

6、频率响应函数

7、传感器和敏感元件

8、压阻效应 压电效应与逆压电效应(线性的)

9、霍尔效应,磁阻效应,热敏效应

10、调制与解调

11、电桥是什么

12、采样和截断

计算

一阶系统的频响函数

简答

1、信号的分类;谐波信号周期信号一般周期信号确定性信号准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一般非周期信号各态历经信号平稳随机信号非确定性信号 非各态历经信号非平稳随机信号

2、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三个特点:

3、各态历经随机函数的主要特征参数:四条

4、传递函数:四个特点,第一和第四是重点。

5、涡流式的变换原理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6、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前置放大电路的主要用途两点。两种形式。

7、同步解调,包络检波,相敏检波的原理

8、放大电路应具有的性能:四条

9、信号处理的目的:三条

10、H(s)H(w)h(t)三者之间的关系

11、互相关函数的应用 5-17 5-18

12、两个位移传感器 6-5 6-14

13、基础基振时,以质量块对基础的相对位移为响应时的频率响应特性中的幅频特性:解释图

14、涡流式位移传感器的特点

15、压电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频率特性

16、固定加速度传感器的方法

综合布线工程质量保障之监理测试 篇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监理工作从开始的工程设计参与到最后的质量验收,内容很多而且详细,如何应用科学的手段保障综合布线工程的质量是工程监理的核心价值所在。而监理测试,是监理方在监理过程中最为客观有效的手段。贯穿于整个工程中,使得监理方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督促解决,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根据综合布线工程的特点,监理工作主要分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检查验收阶段三个阶段。下面将根据这几个阶段的工程需要,着重介绍相关监理测试内容。

1 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监理测试

设计及选型是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首要环节。各类元器件匹配性能否达到设计要求,材料费用是否超过预算,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后续工作。系统设计合理性的审核及产品验证成为此阶段的关键。在这个阶段可以做选型测试。

在传统监理测试中强调的比较多的是进场测试,而选型测试和进场测试往往同时进行。主要的原因是在近10年的时间内,综合布线基本上是5e类的天下,桌面用户对于网速也仅仅只有10/100M的要求。任何厂家的线缆、水晶头、插座配合使用已经完全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但随着万兆以太网技术的成熟,超5类线(5e)独霸天下的格局被打破,6类、6A线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如今,一个新的综合布线工程绝大多数用户会选择使用6类或6A线。有经验的集成商就会发现,各个厂家的6类水晶头连接方法不一致,6类线的内部结构也有较大差别,模块也有一定的差异。相对5e线、6类及6A线各个厂家的技术是私有技术。用同厂家的产品,可能超出预算。不同厂家产品,施工过程中会带来元器件兼容性的问题,这会带来无法达到传输要求的问题,很多不兼容的6类链路甚至达不到5e的传输标准。此时,可以采用模拟链路的方法来确认综合布线系统兼容性,可以更好的完成选型工作。

1.1 模拟链路测试(仿真测试)

选取待选线缆及待选模块,分别进行“三长四连”仿真测试法进行测试。三长指的是:20/50/100m三个长度;四连:配架模块、二次跳接模块、汇聚点CP模块、用户插座TO模块等四个连接器。此项测试,是模拟用户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真实链路,从墙插到接入层交换机的位置,按照标准中的“通道模型”进行测试。

对于测试结果,100m代表最长链路,通常考察的是插入损耗、ACR(衰减串扰比)等参数;50m代表最常用的链路长度,综合考察NEXT等参数;20m代表短链路,重点考察RL(回波损耗)参数。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可以通过HDTDX和HDTDR进行故障定位,找出兼容性较差的元器件。

1.2 外部串扰测试(万兆链路专有测试)

万兆以太技术的成熟,对布线系统带宽要求很高。标准6类线的最高传输频率是250MHz,而在使用6A线的时候,也就是10G传输时,最高传输频率要求达到500MHz。在如此高的频率下,对线缆本身的物理特性参数和施工工艺有着极为挑剔的要求。尤其当传输速率达到10G时,线缆本身的质量,连接跳线的质量及同捆线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6包1的捆扎方式),都成为影响链路传输性能的重要因素。这时干扰信号不仅仅来源于各线对之间的干扰,相邻的双绞线之间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干扰,从而影响网络传输的质量。因此在10G及以上传输速率的布线系统中,在相应规范测试完成的基础上,增加外部串扰测试。在实际的布线系统中,线缆与线缆之间的外部串扰会更加明显。因此,在工程实施前外部串扰也必须验证的一个指标。

一般的综合布线系统,由于配线架等安装设施都将六根线束作为最小捆绑单元,线捆绑扎的时候都是“6包1”或者“11包1”在高密度的走线,可能会采用更大的捆绑单元。所以考虑使用“11包1”施工前测试,由于外部干扰测试周期较长,施工后的验收测试一般只选取5个捆扎单元,在选型时,可以测试一个捆扎单元进行模拟。

2 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

2.1 开工前的进场测试

合同签订后,采购货物进入施工现场或进入现场的物料仓库时进行验货测试,目的是保证施工中所使用的产品均为合格产品,及时发现供应商产品不同批次存在的质量问题(比如不同OEM产地的质量问题、不兼容问题等)或产品在运输保管过程中受到的损伤(比如过度堆压、雨淋等),并避免假冒伪劣产品在此环节混入施工现场。因此在安装工作完成,进入验收测试环节时才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无论如何补救也是为时太晚,停工、延误工期、返工,损失无法避免。进场测试的方法主要是对电缆、插座、光缆等布线产品进行元件级测试。

(1)双绞线选型测试:在进行双绞线选型测试/进场测试的过程中,业界长期存在着错误的测试方法,这些方法流行甚广,危害较深,使得很多建成的网络长期带病运行。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个流行的错误测试方法是如何进行选型测试。

错误方法,从整箱线中截下100m,两端打上水晶头,然后用电缆测试仪(信道模型)进行评判,例如Cat.5e电缆,选择TIA Cat.5e Channel信道标准进行测试,如果测试合格,则判定电缆合格,可以入库。

这个方法错在哪里?一般来讲,一条链路中串接的元件数量越多,则参数下降越多,链路质量就越差,那么评判的标准就会有所放松。在这个方法中,由于测试模型是多元器件的(通道模型),要求远远小于电缆本身,因此很容易让质量差的线缆蒙混过关。

进场测试进行的是元件级测试,则可以保证所进货物本身是符合产品规范要求的。因此正确的进场测试对电缆的正式认证测试是截取100m电缆(两边不要打水晶头),两端剥去绝缘胶皮约1cm,然后将其插入电缆测试适配器的8个插孔当中进行测试。选择的标准是TIA 568B.2中对应的电缆元件标准而不是链路标准。测试的参数将是标准中要求的全参数,如果测试通过,表明电缆质量符合要求。

(2)模块/插座测试:插座/模块的进场测试也是重点检测内容。目前实际测试的还是以兼容性测试为主,即以仿真测试仍以兼容性为主。

2.2 随工检查

随工检查,一般也被称为监理测试,是指工程在进行的过程中,一边施工,一边测试。或在小规模工程完成后,进行抽样检查。目的在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修正问题,避免造成大规模的损失。保证在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随工测试可以做一些元器件的检查,比方说新买元器件,也可以做链路的检验,这取决于具体施工情况和合同中的要求。根据我们的经验,随工测试着重对跳线及实际链路进行抽测。

(1)跳线测试:刚才在前面已经提到,6类线及6类以上链路上各个元器件的兼容性。可能是刚替换一根全新的跳线也会是整条链路的瓶颈。有经验的人员会发现自己做的6类跳线有80%都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是为什么?

跳线本身距离较短,大部分的跳线不超过5m, 10m以上的跳线算是长跳线。因此,线缆本身对跳线质量影响较小,而水晶头及其端接的质量是跳线测试的关键。由于传输频率的提高,500MHz甚至更高,在线缆能够支持这样传输速率的情况下,端接的地方有了更高的要求。简而言之,双绞线在插入水晶头的时候,发生较大形变,例如绞在一起的线对被分开等,这些都会使线缆的特性发生突变。比如回波损耗等,最终使得水晶头成为高速率传输的瓶颈。

因此,对于6类跳线,一般我们建议直接用厂商生产的。如果计划购买厂商跳线,请在选型测试中再加入跳线测试,并在仿真测试中加入厂商跳线。但根据我们的测试经验,很多厂商直接用机器压制的跳线也有较高的不合格比例。曾经有机会测试了10根某厂商的6类跳线,其中一条跳线不合格,而另外几条都是刚刚卡着合格线过,留下余量非常小。因此,无论是厂商出场的跳线还是手工做的跳线都必须进行安装前测试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

跳线测试的误区:用通道测试代替跳线测试。目前在业内,有不少的集成商或工程施工方用通道的测试模块去检测跳线。测试结果令人满意,几乎是没有不通过的。其实,刚才谈到跳线的故障点往往处在水晶头上而不是线缆上。但标准中规定了通道测试模型是不包括链路两端水晶头的,也就是说一起在做通道测试的时候会自动扣除链路两端水晶头的影响。那么对于5m或10m长的线缆自然就很容易通过测试,而真正的跳线测试是包含测试跳线两端水晶头的质量。

◆6类跳线测试:其实对于6类跳线,TIA及ISO标准委员会早已有了相关的参数及测试设备规定。在6类线刚进入市场后,关于6类跳线的水晶头及模块各个厂家都有自己的做法。考虑到公平,标准委员会找到一个第三方的模块,SMP生产的模块,可以较好的兼容各个厂家的水晶头。此标准委员会把第三方的模块(SMP)放入测试规范中。因此,在做6类跳线测试的时候,必须使用SMP的模块适配器;

◆Cat.6A/Cat.7跳线测试:Cat.6A/Cat.7跳线测试与之相似。不同的是需要使用DTX-1800电缆分析仪,配合使用喇叭跳线测试适配器DTX-LABA/SET来进行测试,测试时适配器的连接效果。

(2)链路测试: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一般分为楼宇间的主干系统、垂直子系统(各楼层接入到主交换的链路)和水平布线系统(从墙插到楼层介入设备)。在实际工程中,主干系统和垂直子系统大部分使用光纤作为介质,水平布线系统几乎都使用双绞线,因此在进行测试时,分别对这两种介质进行测试。

◆光链路测试:在光链路的随工检测一般分为两步进行。首先,进行简单的衰减测试,查看这条链路的基本状况。如果出现衰减过大的链路,可以先用光纤专用显微镜查看光纤的端接面是否平整、干净。发现有灰尘污染,请用专门的光纤清洁剂清洁(99%异丙基酒精),请勿使用普通酒精,有些未挥发的颗粒会残留在光纤端面,影响光纤的使用。在光纤端接面干净的情况下,依然出现较大的衰减,可以用OTDR仪表,对整条链路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是融接出现了失误,还是耦合器反射过大,或是光纤芯径不匹配等因素;

◆衰减测试:用一个光源及一个功率计分别接在被测链路两头,测试整条链路的衰减;

◆光端面查看:用光显微镜直接查看端接面;

◆OTDR测试:在被测链路上两端各加一段补偿光缆,一般称之为发射补偿光缆和接受补偿光缆,要求长度单模大于35m,多模大于10m,这样可以避免OTDR仪表的测试盲区,使光被测光链路的首尾情况能够更清晰的反应再OTDR的曲线上。通过这条OTDR曲线,可以清楚的发现被测光链路的故障情况及发生位置;

◆双绞链路测试:在较小规模的工作区水平布线完成后,对其中若干条链路进行抽查。在这样的测试过程中,可以检查双绞链路是否存在开路、短路、错对,线序是否正确,链路是否过长,电气特性是否够良好,线的处理,模块的链接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同样的,和光链路一样,希望通过这样的测试找出链路中的问题所在。避免了大规模施工时出现相同问题。

用一对仪表及永久链路适配器,分别接在被测两路的两端(从配线架到墙插),按照“永久链路模型”进行测试。

如果测试不合格,用HDTDX及HDTXR选项判断故障点的具体位置。

3 工程结束后的验收测试

关于综合布线的验收测试是国家标准规定中的强制测试,是每个综合布线工程完成后必须做的测试。关于综合布线的验收,有国家标准GB 50312-2007,欧洲标准ISO11801及北美标准TIA 568C。这些标准中详细的规定了验收测试测试内容、测试模型、测试方法、抽样率、测试指标等相关细节。

作为工程的监理方应该开始就在合同中明确提出,在工程结束后,由谁来做这个验收测试?是甲方、乙方,还是监理方?验收测试完毕后,监理方是否还需要基于验收测试结果,再做监理测试。这些测试按照哪个标准测,选取什么测试模型,监理测试的抽样率如何,都可以在协商并在合同中明确。本文将简单介绍标准中规定测试模型及抽样率。

3.1 测试模型的选取

(1)永久链路(PL):永久链路主要指水平布线子系统中,从墙插到设备间的配线架。这些埋在墙体里或固定在配线架上不会轻易动链路。因为使用时间长,不容易替换,所以标准中的测试要求也会相对高。

在随工检查,链路测试部分的铜缆抽测,用的就是这种测试模型。这种测试模型,要求严格,而包含的影响因素较小,也是综合布线验收测试真正需要测试的东西。

(2)通道(Channel):通道模型指的是水平布线子系统,从计算机网卡链接跳线开始,接入交换机上的跳线。和永久链路模型相比,是两端多了两跟跳线。因此,标准中的测试要求也相对低。

有的时候,乙方为了更容易通过验收测试,用通道测试模型代替永久链路测试模型。严格意义来说,是不正确的。但通道测试,对于裸线、模块、信息插座和链接器的兼容性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工程选型阶段,采用“通道模型”进行仿真测试。

3.2 抽样率

GB 50312中对验收测试的抽样率做了详细的规定。对于双绞线,抽测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0%,不足100条按100条起测。布线系统合格与否的判断方法是:如果抽测对象的合格率不低于99%,则推断全部布线系统合格。如果抽测合格率低于99%,则需要全部进行测试而不仅仅是抽测,一次来判断最终的真实合格率。实际上根据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的经验,建议6类及5e的布线系统工程验收,最好选择全部测试,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性能达标,6A布线系统验收采用抽测的方式,选择10%的抽检率,进行外部串扰的测试。光纤信道,大部分是骨干链路,建议也是全部测试,以保证骨干链路的传输性能。

4 结束语

测试工程工作总结 篇7

关键词: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教学改革;软件测评师;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94-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软件产业迅速发展,企业面临着开发高质量软件系统的巨大压力,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软件企业对承担软件测试、质量保证工作的软件测试人才需要剧增,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职业价值、发展前景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为此,国内高校开设了软件测试相关课程。但是,由于其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得培养出的学生软件测试实战能力差,导致大量毕业生应聘软件测试相关职位时受到冷遇。

为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软件测试人才,《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实验教学亟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经验,分别从改革思路、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论述常熟理工学院《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和体会。

二、实验教学面临诸多挑战

笔者调研国内高校软件测试课程的建设情况,发现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倾向,实验教学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1.企业对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能力要求是综合性的,要求软件测试人员具有软件项目经验,具备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知识,能够独立开展软件测试工作。但是,国内高校教学计划制定时片面强调软件测试的作用,对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保证之间的天然联系缺乏理解,对软件质量保证相关实验的重视程度,课时安排存在严重不足。

2.目前,《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实验教材选择面临无书可选的尴尬局面。课程实验设计只能全凭任课教师把握,使得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风险。

3.国内高校在实验设计方面,多以基础性实验为主。这种单一的实验设计方式,难以适应软件测试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三、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驱动下,以中小企业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和软件测试工程师认证大纲为导向,我们整合已有的校企合作课程资源,按照Daniel Galan软件质量保证框架组织实验教学内容,采用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法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实践中加深对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软件测试实践能力。

(一)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软件企业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是软件测试课程改革的源动力和驱动力,软件测试相关的从业资格认证是学生入职的敲门砖。为此,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背景下,我们以切合中小企业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结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软件测试工程师认证、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软件评测师认证的考试大纲要求,选择朱少民老师编写的《全程软件测试》[1]和NIIT培训教程《Software Testing and Quality Assurance:Student Guide》[2]作为课程教材,按照Daniel Galin软件质量保证框架组织教学内容。Daniel Galin软件质量保证框架[3]指出软件质量保证是建立企业软件质量文化所需的一些列活动的集合,认为软件测试是一种典型的软件质量保证措施,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潜在的软件缺陷,软件测试工作贯穿软件项目的始终。按照Daniel Galin软件质量保证框架组织课程内容有助于保持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保证之间的内在联系,符合软件企业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的最新经验。

(二)实验设计

如何在有限的实验课时内,最大限度地加深学生对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的理解,增强其软件测试实践能力,是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我们设计了导入性实验、基础性实验、创新项目实践三种类型的课程实验。导入性实验要求学生应用已修课程(包括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软件工程等)知识进行软件调试,在软件调试过程中理解软件调试与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之间的关系,实现到本课程学习的过渡;基础性实验目的在于强化课程基础理论、原理的理解,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所学知识,掌握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创新项目实践以课程实训项目为载体,为学生运行所学知识解决软件测试实践过程中涌现的各类问题,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素养。

1.导入性实验。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系统中潜在缺陷,而缺陷的解决则通过软件调试手段实现。为此,设计导入性实验“软件调试”。本次实验以员工工资核算软件Employee作为实验对象,要求学生发现Employee中人为注入的软件缺陷,然后应用Java调试器的断点调试功能,结合回归测试手段修订所发现的缺陷。

通过导入性实验,学生体验了改正软件缺陷的艰辛,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如何发现软件缺陷、如何提高软件质量。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指出发现软件缺陷是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职责,软件测试工程师需运行软件测试方法、技术和工具才能发现潜在的软件缺陷。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提高软件质量需要开展包括软件测试在内的各项软件质量保证工作。

2.基础性实验。基础性实验旨在加深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基础概念、原理的理解。课程安排8次基础性实验,实验2、3、4和5属于软件质量保证实验,6、7、8和9是软件测试实验。

(1)实验2:软件度量实践。实验2关注软件度量问题,介绍软件规模、项目工作量和软件成本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掌握软件规模估算、工作量估算和成本估算的方法和过程。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应用USC CoCoMo II进行软件成本估算。(2)实验3:基于Microsoft Project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计划及进度管理,是软件质量保证中重要的管理部件,也是开展软件测试活动的前提。实验3要求学生使用Microsoft Project建立软件项目计划、运用跟踪甘特图追踪项目进度,等等。(3)实验4:版本控制软件CVSNT。CVSNT是当前最流行的版本控制系统,是中小企业进行版本控制的利器。实验4讲解CVSNT的安装和使用,要求学生掌握CVSNT的操作技巧。(4)实验5:BugFree软件缺陷管理。软件缺陷管理贯穿软件测试项目的始终,记录软件缺陷从发现、修复直至关闭软件缺陷的全过程。实验5介绍开源缺陷管理软件BugFree的软件缺陷管理思想,要求学生掌握BugFree安装与配置、软件缺陷管理等技能。(5)实验6:软件静态测试。软件静态测试是软件测试技术中发现软件缺陷效率最高的技术。我们安排“软件静态测试”专题讲座,讲解软件制品阅读、静态分析的技巧,还介绍如何运用CheckStyle、FindBugs等静态测试工具分析程序源代码、目标程序中潜在缺陷。本次实验有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实践。(6)实验7:JUnit单元测试。实验7介绍单元测试工具JUnit的使用,要求理解JUnit单元测试框架,掌握单元测试脚本的编写技巧。本次实验还推荐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JMock,综合应用JUnit和JMock进行对Java应用系统进行集成测试。(7)实验8:软件功能测试。软件功能测试是检验目标软件是否正确实现了客户需求,是软件测试执行的重要内容。实验8要求学生使用QuickTest Professional(简称QTP)对机票预订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本次实验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功能测试脚本的录制和编辑,掌握QTP检查点设计的方法及技巧。(8)实验9:软件性能测试。实验9介绍软件性能的概念和原理,讲述如何运用HP Mercury LoadRunner对Web系统进行性能测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理解虚拟用户技术,掌握基于LoadRunner的性能测试技术的过程及技巧。此外,本次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使用开源的性能测试工具JMeter进行软件性能测试。

3.创新项目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我们从学生课程项目、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项目、开源软件项目等中筛选出软件规模适中的软件系统作为课程实训项目,让学生对课程实训项目进行系统化的软件测试,要到学生主动动手实践,在软件测试项目实践中培养工程素养。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加强对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培养,推荐这些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中,为学生在科研项目中积累软件评测经验。

四、结束语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通过十余年的建设已形成了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十多轮的授课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也日趋完善。

当前,我校正转型应用技术大学,这将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本课程教学团队正尝试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开展课程教学活动,编写校本教材,多措并举提升学生软件测试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少民.全程软件测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NIIT.Software testing and quality assurance[M].上海:NIIT(中国),2011.

上一篇:合同款结清证明下一篇:坚守我的小岗位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