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50米8教案

2025-0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体育50米8教案(精选5篇)

小学体育50米8教案 篇1

50米*8

第 33课时

授课记录: 12/12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短绳

50米*8 学习步骤:

一、情景的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讲解小游戏<角力>的方法和和示范

2.提出要求,组织游戏.3.参与游戏

4.组织游戏的比赛

5.巡回的指导

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教师的讲解,理解游戏

2.自主、积极的参加游戏

3.积极的进行比赛 组

织: 自由的练习

二、熟能生巧

教师活动:1.提出要求,分发器材

2.组织分组的练习

3.组织计时的练习学生活动:1.理解教师的要求

2.自主的进行练习

3.努力的完成练习,提高自己的成绩

织: 散点队形

三、艰苦的练习,提高自己

教师活动:1.讲解50米*8的练习方法提出要求

2.组织练习

3.注意同学们的生理反应 学生活动:1.理解教师的要求

2.自主的练习

3.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组

织:自由的练习场地器材:

小学体育50米8教案 篇2

一、耐久跑的动作要领

在跑动过程中, 上体微微前倾, 上肢自然弯曲小于90°, 以肩为轴, 以肘用力, 前后为主动摆动, 力求在跑时省力。采用小步幅高频率的跑法, 强调此技术主要是为了尽量节省能量。人体在跑动时, 头部与躯干保持正常垂直, 肘关节稍内收, 两臂自然前后摆动, 膝关节灵活自然, 大腿带动小腿向前摆动, 前脚掌积极“扒地”, 蹬地富有弹性, 整个动作舒展、放松。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

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跑”的口令或哨音后开始起跑, 往返4次。往返跑时按逆时针方向绕过标志杆, 不得碰、扶标志杆, 不得串道, 躯干部到达终点线后再减慢速度, 逐渐停下脚步 (见下图) 。

三、教学实践

(一) 课前做好充足准备活动

课前, 我对自己所任教的班级进行摸底, 如:每学期一开始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所患有的疾病, 尤其是心脏病、哮喘的学生应加倍关注, 做好标记;其次, 掌握学生已有的耐力跑能力。通过观察历年的体育成绩 (或摸底测验的形式) , 了解学生原有耐力水平, 归纳出“优秀、良好、及格、须努力”的四大层次, 为以后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做好准备;再次, 认真分析学生对“50米×8往返跑”抵触的原因。是学生自身能力不足, 还是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单一;是学生对耐力跑练习中不适感的逃避, 还是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所有这些情况我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根据学生实际, 引导学生树立对耐力跑锻炼价值的正确认识, 为此运动顺利地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课中有序提高能力

1.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结合体育运动知识的讲解, 强调准备活动在防止跑步中脚踝的受伤、延缓“极点”出现等方面的重要性, 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 改变“做准备练习消耗体力”的错误认识。同时我课前认真备课, 积极收集有趣、有效的各种准备活动的内容, 课中认真带领学生参与各项准备活动, 使学生从相对安静的状态逐渐过渡到运动的状态, 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从而更好地调节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为下面比较剧烈的“50米×8往返跑”训练做好身体上的准备。

2.基本部分要凸显重点

基本部分是体育课实施的重要环节, 是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梳理, 制订切实可行的耐力跑单元教学流程, 确立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而在教学实践中能做到心中有数, 落实有序, 循序提高学生的耐力跑能力。我在“50米×8往返跑”正确动作技术的强化方面主要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在示范与讲解中, 清楚了解何为“跑动时步幅适中有弹性”、“摆臂节奏在累的时候如何控制”、“落地时要做到全脚掌着地”等环节, 在听、想、练中, 使学生更直观地加深对跑动技术的掌握;同时由于学生在跑动中能量消耗大, 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为了供给机体足够的氧气,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促进学生耐力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注重“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呼吸方法渗透的同时, 着重指导学生学会口鼻并用, 尤其是极点出现的情况下, 督促学生加强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奏的控制。

3.遵循规律, 划分阶段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我将“50米×8往返跑”的教学过程划分为:

(1) 适应阶段。采用走走跑跑、或慢跑不走等方式, 通过中小强度练习, 使学生逐渐适应, 全面激活学生的运动技能, 为适应更大强度练习做好准备, 提高基础有氧耐力。

(2) 巩固阶段。逐步加深对身体的实际控制能力, 提高跑的技术, 学会控制跑步的节奏, 找到让自己感觉舒适并能较长时间持续跑动的节奏。如:根据不同教学要求, 采用2 (圈) 快2 (圈) 慢 (50米×2, 一个往返为1圈) 、“3慢1快”或“3快1慢”等不同组合的变速跑练习。

(3) 挑战阶段。我还结合不同的地形进行不同速度的跑动练习, 如:直线快跑, 曲线慢跑, 减缓学生对长距离的畏惧感, 在此基础上还结合计时报数的方式, 让学生了解自己耐力跑的实际水平, 激励学生更加自觉的练习。

(4) 模拟考查阶段。让学生了解并适应考查的运行模式, 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各项准备, 特别是掌握好合理分配自己体力的方法。同时我还发动大家“结对子”, 互相鼓励, 在模拟考查时, 争取人人有进步。

4.针对实际, 分层设定

根据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 将不同耐力基础的学生按相应的评价指标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学层次, 并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 以达成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我们称之为分层教学。为了使分层更为科学有效, 我通过课前对学生身体状况等方面的摸底以及上学期的耐力成绩和现在体能状况相结合进行, 为教学提供依据。我采取的两种分层方式是:

(1) 同样时间不同距离的分层。A组为50米×9;B组为50米×8;C组为50米×7;D组为50米×6。

(2) 同样距离不同时间的分组。规定距离为50米×8, A组为1′40″;B组为1′55″;C组为2′05″;D组为2′20″。

需要注意的是, 在分层教学中, 教师要严格把握升降级制度, 对于达不到教师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的学生, 可以从A组降到B组, 从B组降到C组, 从C组降到D组;反之, 如果认真完成练习内容达到上一组的练习要求, 就可从B组升到A组, 从C组升到B组, 从D组升到C组。这种带有一定竞争意识的升降级制度, 有利于区别对待不同能力的学生, 使学生在练习中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激发和调动学生对“50米×8往返跑”的兴趣, 同时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享受体育活动的成功, 增强自我效能感, 提高教学效果,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5.游戏融合, 增加趣味

游戏, 是学生的最爱。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耐力跑, 增加趣味性, 创造良好的练习气氛, 使学生在欢快、轻松、有趣的游戏中减轻身体的不适反应, 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完成任务。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我主要采用追逐、接力、过障碍等游戏。如:我们熟悉的“大鱼网”、“贴膏药”、“移动篮筐”等, 要求学生能在大场地上进行跑动, 并且教师要适时地改变学生角色的互换, 以便于学生有一定时间的调整和间歇。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我的主导作用, 积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如“喜洋洋激战灰太狼”, 利用学生喜欢动画片的心理, 将动画片中的人物设计于游戏中, 通过喜洋洋学习本领 (走走跑跑、全力奔跑、急速冲刺) 等形式, 激战大灰狼, 最终取得了胜利。学生喜欢这样的自创游戏方式, 同时又可以将跑与投掷、爬行、跨越等动作相结合, 使学生忘却了疲劳与不适, 情绪高涨, 有氧代谢能力得到极大地增强。

6.结束部分要做好放松

耐力跑冲刺结束后, 大部分血液集中在下肢。如果刚一跑完就蹲下来, 不利于下肢血液循环, 还容易造成脑部缺血, 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因此, 跑步结束后, 我们应强调让学生采用慢跑、加深呼吸等方法, 以尽快缓解和消除疲劳, 在此基础上可结合采用站姿单腿弯曲体前屈、坐姿单腿屈膝外展体前屈、跪姿躯干后仰手抓脚踝等动作, 既可放松长时间跑动后易疲劳的肌群, 还可拉伸练习, 提高关节的灵活度和韧带的柔韧性。

(三) 课后及时小结与反思

每节课结束的时候, 我都乐意去认真总结这节课中的印象深刻之事。一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二是教学效果, 特别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三是不足之处、遗憾之事。对于存在的不足, 不管是大还是小, 我都要紧抓不放, 及时记录于教学笔记本中, 认真分析形成的原因, 通过“实践—反思—实践”的方式, 探求解决的多种方法,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我的建议

(一) 综合评价, 树立自信

建立“跳一跳, 就能摘桃子”的综合评价模式。尊重与接纳学生的个体差异, 力求评价能涵盖学生的学练、体验、比较等过程, 使学生对评价有期待, 对评价的结果能获得应有的激励, 从而树立正确的锻炼动机, 提高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及意志力, 调整或消除学生对耐力跑锻炼的惧怕和厌烦心理, 引导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锻炼, 获取耐力跑锻炼的快乐感。促使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能更上一层, “体胖”、“力量差”和不爱锻炼等“体育弱势生”在原有基础上, 经过刻苦的锻炼就能有所提高。

(二)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上海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建立, 有利于体育教师跟踪学生学习“50米×8往返跑”的始终和及时地记录学生每一节课的点滴。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自我感受, 又能清楚地了解学生每节课的生理反映, 如头疼、肚子疼、胸闷、气喘、肌肉酸疼等感觉, 为下节课的顺利进行提供区别对待的参照;学生成长档案袋的设立, 不仅给学生日常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提供依据, 而且无疑又给了学生更多的鼓舞和提示, 鼓舞优秀者不断挑战, 战胜自我;提示“体育弱势生”加快脚步, 不断进步。

(三) 家校合力, 促进学生形成自锻意识

50米快速跑教案 篇3

学习目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初步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学习内容:50米快速跑 上课时间: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1.教师组织游戏<换物接力跑>,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2.请同学布置场地和控制赛跑的距离.3.邀请一组同学一起完成一次游戏.4.教师组织进行游戏.5.进行小结,指出存在的错误好继续进行游戏.学生活动

1.认真的听教师对游戏的方法和规则的讲解.2.布置好场地让自己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愉快的完成游戏.3.进行游戏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与同伴完成游戏.4.在游戏中要及时的纠正存在的错误.组 织: 以四列横队完成游戏.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用前脚掌着地,积极摆臂,加快步频 难 点:在跑的速度达到最快的时候仍能保持动作。教师活动

1.教师组织学生做一些准备活动。原地的摆臂和行进见、间的高抬腿练习。并组织两人一组进行原地的高抬腿跑。看谁做的动作好。

2.组织30米的放松跑让同学体会正确的动作。3.进行的快速跑,在跑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动作。学生活动

1.认真的作好准备活动让自己进入最佳的奔跑状态。2.在放松跑的过程中体会正确动作所带来的奔跑快感。3.尽力的完成50米快速练习。组 织:四路纵队。

三、放松练习

小学体育50米8教案 篇4

六年级(水平三)第7课时 沈国华

教学内容:

1、跑:50米加速跑

2、游戏:射 击

教学目标:

1、能知道加速跑的要求动作方法;

2、了解游戏名称,熟悉游戏规则和方法;

3、能做到逐渐加快跑速到最高速度,动作放松、协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起跑后的加速; 难点: 手脚协调用力。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体育委员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绕规定场地慢跑;

5、原地拉伸练习。

二、基本部分

(一)动物模仿操

要求:模仿逼真、动作有力

(1)启发学生想象出各种动物形态、动作;(2)学生分散练习;

(3)组织典型示范,教师参与其中。

(二)跑:50米加速跑

动作要求:上体正直、稍前倾,前脚掌着地,积极摆臂,加快步频,跑成直线。(1)分组练习跑的专门性练习:①原地摆臂②原地高抬腿③原地小步跑;(2)组织分散练习高抬腿跑接加速跑,要求过度自然、加速明显;通过分组练习,体会由慢到快的动作变化;建立正确的速度概念;

(3)各组练习50米快速跑,逐个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对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纠正,对个别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纠正;在分组练习中,能保持正确的上体姿势,改进技术动作;

(4)组织让距跑、追逐跑进行练习;在跑的过程中利用积极摆臂加快步频,六年级上学期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

超越、甩开对手,最先到达终点。

(三)游戏:射击

(1)请一组同学当助手,示范讲解游戏的名称、方法和规则,重点提示学生投准与灵活躲闪;

学生仔细观察示范动作过程,认真听教师的讲解,理解游戏方法、规则和要求,知道游戏的重点;

(2)组织学生尝试练习,轮流给予指导;学生能在组长带领下,自我体验游戏过程,针对教师指出的问题,积极讨论,并进行交流;

(3)带领学生分组游戏,教育学生关心同伴;能想出多种营救方法积极营救“被俘同伴”;

(4)游戏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按规则游戏,注意安全。

注意点:场地当中的分界区宽度要适当,防止因相距过近,投击力量大,造成对方队员受伤,也可将排球的气放掉一些,减缓冲击力。

三、结束部分

总结本课内容;

放松、收拾器材;

师声道别。场地器材:

8体育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尝试利用绳子来摆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

2、在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创造不同的游戏活动方法;

3、结合环保意识,收回活动器材。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1)学生在郊外“秋游”,老师带领做螺旋形跑。(2)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同做绳操。

2、……(略)

3、创造性学习

(1)画“树叶”(老师:现在是美丽的秋天,金色的树叶渐渐地飘落在池塘里,小朋友们,我们能用自己手里的绳子在池塘里摆成各种形状的树叶吗?)

(2)利用摆好的“树叶”进行跳跃练习(老师:小朋友,我们看见池塘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在一片片荷叶上跳来跳去的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好吗?)方法:①跳一片“树叶”。②连续跳多片“树叶”③教师指出跳的重点是:轻跳轻落下。环保游戏----“捡树叶”方法:学生沿着池塘在音乐伴奏声中跑步,等音乐一下,学生进入池塘捡树叶。要求尽快地让池塘变得清洁。

上一篇:合规简报下一篇:财务管理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