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精选8篇)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1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如果没有把主要的重点放到教师培养或不断地培训上来,那么也没有任何教育改革会取得成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界广泛聚焦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为教师的成长培训搭台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具有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要尝试建立“教师学堂”,把它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首先是,“教师学堂”教学可以分为“专家讲坛”、“校长讲座”、“骨干报告”和“教科沙龙”循环进行。其中,“专家讲坛” 主要聘请专家、学者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就当前教育科学前沿理论进行辅导讲座;“校长讲座”主要由学校正、副校长对当前学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专题辅导;“骨干报告”由学校获得过或聘请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师作事迹报告或经验交流;“教科沙龙”由教师交流自己了解和掌握的外地先进教育科研信息和教改成果。其次是要坚持开展,务求实效。“教师学堂”坚持每周利用一次下午开课一次,每次一个栏目进行学习;所有专任教师都要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参加学习的人员要作好听课笔记,并写出心得体会。“教师学堂”管理坚持做到“六落实”。一是组织落实。成立校务班子,确定一名分管继续教育工作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师学堂”管理;二是制度落实。建立相关制度,明确了教师在入学、考勤、考核、登记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三是计划落实。分制定“教师学堂”办学计划,对全年的培训工作作出切合实际的详细安排;四是工作落实。严格按照计划设计和办学要求开课,不随意调整或挤占教学时间。五是考核落实。教科室专门确定1人负责教师学习的出勤、笔记、心得等项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的重要依据,与教师考核挂钩;六是经费落实。学校每年预算校本培训支出以保证了“教师学堂”正常开展。

二、打造学习型团队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创造力的源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提倡教师研读教育名著,不断为大脑充电,不仅是传承教育文明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必然要求。学校开展“名著主题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要精读教育理论书籍2本以上。活动坚持做到组织有序: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学习要求,分确定实施意见。保障有力:坚持每学期为每位教师至少配发1本必读书籍,编发选读书目,为青年骨干教师每人订一本教育期刊,不定期为教师编印学习材料,丰富阅读内容;充实图书室阅读资料,建设电子图书馆,为教师阅读提供条件:通过建立“周周读书日”制度,开展寒暑假集中读书活动,落实“天天自学”活动,提倡“日日上网”浏览学习等形式,阅读教育名著,吟诵教育经典,掌握教改动态,养成阅读习惯。措施具体: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季度举行一次读书辅导讲座;每学期进行一次读书心得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讲演比赛;每期开展一次读书笔记展评。使读书活动成为教师为大脑充电,实现知识更新的重要载体,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以课堂为实践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磨课教学,构建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又符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校本教研的核心任务。磨课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按照“重心前移到备课、中心落实在课堂、针对目标抓辅导”的策略重建课堂教学,推进课堂教学规范化和特色化进程。“重心前移到备课”是指课堂教学要从备课抓起。教师备课要经过“三个环节”。一是寒暑假的个人谋划性备课:要求教师在假期中要精读本册教材和课标,浏览与本册相关学段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对全学期的教学进行谋划设计,并起草学期教学计划。二是分单元的集体框架性备课:单元教学前,学科备课组组织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求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框架性教案,框架性教案要体现“四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结构、统一多媒体课件、统一课堂练习和达标检测。三是分课时的个人针对性备课:在小组框架性教案设计基础上,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在不改变框架结构的前提下,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课时教案。“中心落实在课堂”是指将课堂教学建模作为校本教研的中心。课堂教学研究主要通过“一六一”活动来实现。“一”是指每年举行一轮青年教师大讲赛;“六”是指“上六课”活动,即:新教师上汇报课、青年教师上竞赛课、实验教师上研究课、高级教师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优质课、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上“六课”活动每年一个轮回,分说课和讲课进行,“六个一”活动成为了建构合格课、打造优质课的有效途径;“一”是指每年召开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交流推广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的先进经验。“针对目标抓辅导”是指按教学目标要求抓好分层辅导。分层辅导按分类要求,递进达标的原则,以“当日清”为目标,以责任承包为主要形式,通过个别的、小组的辅导,使学生养成“当日事当日毕”的良好习惯。

四、以反思促成长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2

一、自我角色的正确定位

正确的角色定位对于行动的指导性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 其工作是具有创造性的, 它不同于个体劳动, 也不同于行政性和操作性的工作, 而是要依靠自己的学识、人格魅力和工作灵感, 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工作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智力的投入, 学生的发展往往是多个教师集体智慧和努力的结晶。教师在心里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 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工作, 并不单纯地为了赚取工资谋取生活来源, 而是要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成就教育事业、实现价值的追求;应该更加清醒地看到长远目标的实现, 而不应该过分地在意眼前的利益得失。社会的肯定和认可, 家长和学生们的肯定和认可, 实际上才真正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形式。

二、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环境

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 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内容是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 活动比较多, 但效果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每课中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比较多, 而活动时间不充分, 40分钟内很难完成。如果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 对教科书中的观察方法、实验步骤进行预演, 这样课前就有所发现、有所准备, 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 科学课要预习是有必要的。

一、预习是科学探究的前奏

1、设立学生“前概念”调查本, 系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每次上课前两天教师可根据教材上呈现的问题及教学的需要设计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前概念”调查。这里的“前概念”是相对于学生经过科学课堂学习所形成的概念而言的。提出问题的角度、多少、层次性可由教师根据教学预案作出灵活的安排。

2、课前可安排学生搜集资料、制作信息资料卡。

由于科学课涉及的知识容量大, 如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可能用到,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制作相应的信息资料卡, 为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实施做好辅垫。同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搜集资料, 正确甄别信息的真实性, 同时课堂上可安排学生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

3、准备实验材料, 布置实验或制作活动。

有些实验材料比较复杂, 而学生在课上制作又用得过多, 教师可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或制作相关的实验材料。由于材料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 因此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增加活动体验, 对于学生的科学探究是大有裨益的。

二、预习促探究

1、预习缩短了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 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预习的形式, 引导学生在课前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例如:教学《电与我们的生活》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

这里所说的工作环境, 既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 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 还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共处。教师更多地从事思维性的工作, 僵硬的工作环境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 教师工作应尽量地营造一种舒畅的工作环境, 尊重其他教师和领导, 尊重和关心学生, 以人为本, 多点儿“人情味”。协助好学校教学领导和其他任课教师的工作, 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从而更好地营造良好的学校教学环境, 进而激发自身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之间优势互补, 共同提高

共处同一校园的老师们, 因为身处在相近的教育环境, 承担相近的教学任务, 谋求相同的教育目标, 这种共通性的教育实践成为教师们沟通的桥梁, 也由此孕育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当中, 教师应重视个人学习和反思的重要性, 同时, 还要重视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商、交流与合作, 共同分享和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也借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克服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同时, 学校也应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做出贡献, 可鼓励教师自愿组成合作小组展开研究, 共同设计教学方案, 一起进行课堂观测整理课堂实录, 并在此基础上共同分析寻找原因, 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方法, 从而增强教师的合作研究意识。学校应充分发挥各教研组、年级组的合作交流, 在同类学科共同交流的基础之上, 还应积极地开展异类学科、异类年级的合作探讨, 从而开阔广大教师的视野, 扩大其教学资源。

教育形势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 教师的观念只有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发展, 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发展, 才能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 才能做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教学具人文色彩。正确定位自身角色、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优势互补、教与学共同提高, 才能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 促进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和巩固, 从而真正实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

科学课预习的策略

◇王永红

单元时, 学生通过预习收获颇丰:首先, 学生主动观察、了解了电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到电在现代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其次, 通过观察并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电珠、电线、开关、电池、手电筒等材料, 有的学生还通过摸索、试验, 自主点亮了小电珠, 大大激发了学生们探究科学的学习兴趣;再次, 有的学生在玩材料的过程中, 关注到了绝缘体与导体、闭合电路和短路等现象, 引发了深层次的思考, 实现了对知识能力的主动建构。

2、预习拓展了学生搜集活动材料的思路, 使学生能进行更加深入的自主探究。

因为科学教育十分提倡科学探究活动材料的生活性、趣味性, 因此,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从生活中获取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 启发他们更加关注身边的科学, 让他们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科学。例如:教学《磁铁有磁性》 (教科版三下) 时, 学生在课前搜集了大量的活动资料, 涉及面很广, 除相关的文字资料后, 实验材料有各式各样的磁铁、铁钉、缝衣针、大头针、木块、泡沫塑料、铜片、塑料尺、各不相同的硬币等。学生根据自己确定下来的研究主题自主选择活动资料进行问题的研究, 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使学生能够自主研究问题。同时, 材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既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也解决了有些实验材料不易准备的难题, 减轻了教师准备实验材料的负担。

3、预习使自主探究活动的时间更加充分, 弥补了课堂时间有限的不足。

如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3

关键词:专业发展;构建模式;主题教研

一直以来,振国学校始终把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基本保障和根本措施,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办学质量的提高。

一、找准切入点,全面规划促发展

学校充分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对学校发展的意义,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制订了符合校情、科学合理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要求教师结合自身发展和教学实际,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制定目标明确的个人发展规划,鼓励教师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专门召开教师大会,结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及学校实际,安排专人宣讲学校制定的相关要求,动员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制定的各项促进教师发展的活动。每学期末,学校针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得到良性发展。

二、找准着力点,为人师表树形象

1.优化知识结构

校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每学期领导干部都根据个人工作实际学习一本学校管理专著,认真记学习笔记,校长每月检查一次,并在领导班子会议上反馈检查情况,学期末领导和教师一起进行读书交流。深入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倡导教师读教育著作、教育书刊杂志、读校长推荐文章、读学生喜爱读的书。每学期举行教师读书手抄报展、教师读书笔记展、教师读书征文等活动,评出优秀,表彰奖励。

2.优化能力结构

针对工作实际,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填写月份工作记录,每月进行领导班子工作反思交流,互相学习工作经验,借鉴思想方法,查找不足,及时采取改进措施。领导班子集体通过组织讲座、交流、经验介绍、课例研讨等形式定期对教师开展专业培训,每次培训主题明确,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优化品格结构

组织教师观看高金英师德讲座、《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等视频,开展师德演讲、集体交流讨论,引导教师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开展“寻找身边的张丽莉”活动,在全校树立爱生敬业的典型,带动全校教师献身教育,无私奉献。

三、找准发展点,加强培训促成长

1.大练学科知识功

利用每周五下午的业务学习时间,由校领导、骨干教师主讲,举行有关新课标、教材、教法的专题讲座。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及时总结反思。每学期对全校任课教师进行一次新课标测试验收,成绩记入教师档案。

2.大练课堂教学功

每学期除抓好正常的教师说课、讲课、听课、评课活动外,学校举行一次大型教学竞赛活动,要求教师全员参与,由领导班子成员和教研组长组成评审小组进行听课打分,鼓励教师积极听课。听课后领导点评,教师互评,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3.大练三笔字基本功

学校要求教师每天一板粉笔字、每周两篇钢笔字、一篇毛笔字,由教导处定期检查。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三笔字竞赛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当场打分,综合三笔字成績评奖。

四、找准突破点,构建模式提效率

1.加强集体备课,开展组内教研

引领教师积极参与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积极讨论,深入探索。要求各备课组负责人确定好中心发言人、记录人,做好记录。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示范课、展示课、研讨课、汇报课,认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

2.实施课题带动,深化主题教研

学校实施课题带动战略,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结合学校确立的省级课题《农村中小学构建“轻负有效”课堂的策略研究》,各教研组根据学校主课题确立了二级分主课题,每位教师根据组内二级课题明确了三级小课题。由教导处负责,强化主题教研过程管理。由业务领导对教师进行理论指导,理论联系实践,积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勤于探索、乐于钻研,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开展“三课过关”,加强反思交流

两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三课过关”听评课活动。通过三轮听课活动,评出优质课、达标课、合格课。在活动过程中,每位教师态度端正、精心准备,深入研讨每一课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后大家互相评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讲者、听者都有收获。

我校将继续努力为教师创建发展超越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振国学校)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4

营城子中心小学校幼儿园 刘中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对幼教事业的发展要求,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的保教保育工作,特别是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由于地理偏远,条件艰苦,优秀师资欲求不得。经调查:农村中心园50%的师资由小学教师转岗而成,50%的师资属于临聘人员。相当一部分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设计、科研创新等方面存在缺陷,甚至个别教师缺乏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教育技能。这些问题直接成为了制约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所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为了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为了解决师资问题,我园立足本园实际,采取多种策略,取得了一些实效。

一、扎实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由于我园幼儿专业教师少,不少普教教师对幼儿教育缺乏经验,因此搞好校本培训意义重大。

1.扎实开展学《指南》培训活动

《指南》就是幼儿教育的“纲”,只有熟悉指南,我们的教育活动才有的放矢。学校采取专题辅导与教师自学相结合,熟悉《指南》内容,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将《指南》精髓活用于教学实践中。在课程设置上,我园按照《指南》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删减一些不适合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孩子,更适合我园的实际,从教学内容上有效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2.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我园部分教师系小学教师转岗而成,如何让这部分教师尽快熟悉幼教业务,我们开展了“一帮一”的帮教活动,由骨干教师利用所掌握的幼教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其他教师进行帮扶和指导,苦练基本功。为了打造“一专多能”型教师队伍,学校要求每学期都要进行“弹、唱、跳、画、写”的幼儿教师基本功比赛,以赛促练。

3.定期开展常规性校本研修

我们实行“集体备课——听评课——课后反思——学月小结”的教研模式,即每周参加两次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要集中听一位教师的课,人人评课;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深入反思;每月每位教师都要针对自己的教研计划进行小结。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活动。平时教研组认真收集困惑教师的问题,如“怎样集中幼儿注意力”“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怎样提高家长工作的有效性”等,然后进行梳理,找出共性。针对这些问题,在教研活动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认真进行讨论,让这些困惑教师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在教研活动中,大胆改革尝试,将《指南》的思想贯穿到教学活动中。

4.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

我校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宝贵的管理经验,老师们受益匪浅。

二、规范保教常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常规管理制度

要求教师提前制定好学期计划、月计划、周安排,开齐《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项课程。按照“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习惯,学习知识。

2.精心组织幼儿室外游戏及文体活动

本着安全、健康、益智的原则,教师积极开发和开展各种游戏及文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幼儿智力,启迪幼儿思维,培养幼儿谦让、合作、竞争意识和习惯,提升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及对艺术的爱好。

3.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丰富保教活动

一是活动多样的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快乐学习。课堂学习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途径,为避免教学形式的小学化,在课堂上,我们根据各段年龄特点,以形式多样的游戏为基本活动,采用情景化教学方式,将游戏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活动,在游戏中注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始终保持孩子高昂的学习兴趣。

二是自编自导,丰富早操活动。早操是幼儿一天生活的开始,既要达到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活动能力和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目的,又要让幼儿乐于参加。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自行编排早操,配以活泼明快的音乐,制作丰富的活动器械,丰富多彩的早操活动倍受孩子喜爱。例如我园的早操结构为:选择《小松树》《早操歌》作为热身运动的音乐,《玩具进行曲》作为队列变幻的音乐。徒手操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对小白兔、小蝌蚪、小燕子、小鸭子等小动物进行模仿,用数字歌增强了幼儿对数字的兴趣。游戏部分运用《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这一动感十足的音乐进行游戏。幼儿随着这欢快的音乐,找到自己好朋友进行游戏,活动使幼儿更加的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开心的度过每一天。放松运动,采用舒缓、柔和的《猪八戒吃西瓜》音乐,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放松身体,结束早操活动。

三是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学习活动。

在幼教工作中,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变废为宝”,为教学增添色彩。我们的老师大多是“能工巧匠”,利用废弃了的瓶子教幼儿自己种植植物,丰富了实践活动;利用废弃的纸杯做出了漂亮的花瓶,丰富了美术活动;利用各个季节动植物的变化认识四季,丰富了科学活动。在器械操中,我们选择了孩子平时喝水的瓶子,在瓶子里放入小石子进行使用。这样既增强了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又利用器械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协调能力等。

四是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幼儿园主题教育。我们每学年都要邀请家长参加“六一”“国庆” “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家长的积极参加,既丰富了活动内容,提高了活动质量,又有效促进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给家长上了一课,学习了一些如何培养孩子的方法。真是孩子高兴,家长满意。

通过以上这些活动,大幅度提升了我校幼儿教育的管理水平,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5

——2015年暑期赴浙大培训学习体会交流

各位老师,大家好!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聆听大师教诲,是每个普通老师的心愿。八月十日至十五日,我们一行八人到浙大培训学习,聆听了教授专家关于理想课堂与校园文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教师职业形象与塑造以及课堂教学新追求、教师专业发展等讲座,甚感荣幸。的确,培训不是福利却胜似福利,或者说,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因为在短短五天的培训学习中,我们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以生为本,求真务实,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研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创建真正育人的乐园。下面,我主要将8月13日下午浙江大学祝怀新教授《以专业化为导向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讲座和老师们做以分享。祝怀新教授的讲座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一命题。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背景: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化基础;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障碍:

四、自在思维与自觉思维——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自我反思;

五、学习型组织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在讲座中,祝教授认为,只有文化水平者并不意味着能执教;教师必须知道如何有效地传递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和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有一定的认识;现代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我们国家教师专业化起步较晚,祝教授认为,我国的教师专业化比西方国家至少晚了100年。他认为,教师在社会上地位不高,主要是教师缺乏不可替代性。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教师专业化应该作为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之一。因此,教师应从机械传递文化的趋向和‚遵照执行‛的教学观转向‚研究者‛;反思和研究是通向‚解放‛、实现教师专业自主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有关教育理论的研究,使研究与行动合二为一;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他认为,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价值取向功利化与价值目标短期化。第一,以学生学业成绩为标准的教育教学评价单一化,使原有的教学传统和教学文化被忽视、被侵蚀;教学上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和追逐短期利益等不良倾向,阻碍了良好的教学文化的形成;师校、师师、师生关系紧张,学校品位降低,教育精神消退;第二,教师文化出现扭曲:严峻的升学率考核,使部分教师在名与利的驱使下出现教育目标缺失的现象。重功利重实惠,重眼前物质利益,轻高价值目标的追求;为了角逐利益,部分教师丧失了应有的科学精神和教育良知;教师严重轻视育人工作,师表意识单薄,师生之间缺乏沟通;第三,个人主义工作方式与派别主义文化心态;第四,严格的科层制与教师精神的弱化1,科层制管理体系中,教师无法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2.量化的考核使教师活力受到严厉的制约,教师文化越来越表现为功利主义倾向,教师为达标而疲于奔命,缺乏幸福和成就体验。教师的智力劳动失去了创造、灵性和个体魅力,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降低,引发厌教心理。下面我结合教授的讲座,联系自己的认知,谈谈我的体会。

教师专业化,什么是教师专业化?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3日第四版是这样阐述的: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从广义的角度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从狭义的角度说,‚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纬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那么教师的专业成长指什么呢?它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基于个体经验,依据职业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改进自我,以顺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过程。包含自我教育和教师教育两过程。它是终身化的过程。

曾经看华师大一位教授讲座,他说我们小学教师之所以得不到主流社会应有的尊重,主要原因就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多年来,社会上给教师这个角色以多种隐喻,如春蚕、蜡烛、春泥、一桶水、园丁等。从这些隐喻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下面我们逐一审视这些隐喻。

‚蜡烛‛这个隐喻由来已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疑是对传统教师社会想象的生动描述。然而,像蜡烛一样默默燃烧自己,之后剩下的是什么呢?可见这一隐喻对教师的定位产生误导,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需要与学生教学相长。

‚一桶水的故事‛这也是一个盛传的教育理念,意欲比喻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学科知识要进行有效的传递,容易导致学生被当做知识的容器,教学是单一的‚倒给‛,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我们不得不考虑,教师桶中的水的质量如何?是否需要及时更新?自己原有的那桶水恐怕不但没用,反而变质发臭了。

这些举不胜举的新旧理念,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何谈‚专业化‛?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什么呢?第一,是教师的知识结构。国外有影响力的观点: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包括:(1)学科内容知识:(2)一般教学法知识;(3)课程知识;(4)学科教学法知识,指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的混合物;(5)有关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6)有关教育脉络的知识,包括班级或小组的运转、学区的管理与财政、社区与文化的特征等;(7)有关教育的目的目标、价值、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第二是教师的专业技能构成。教师的专业技能由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所构成。教学能力由一般教学能力和具体学科教学能力构成。一般教学能力指各种各样教学活动所涉及的能力,主要有: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1)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学诸能力中最高级的能力。(2)教学认知能力。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主要表现为: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对学生学习准备性和个性特点的了解、判断的能力等。在教学能力结构中,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能力。(3)教学操作能力。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从手段看,表现为:第一,言语表达能力,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条理性和连贯性等;第二,非言语表达能力,如言语的感染力、表情、手势等;第三,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如运用教具的恰当性。教师的专业技能构成

从内容看,表现为:第一,呈现教材的能力,如恰当地编排呈现内容、次序、选择适宜的呈现方式等;第二,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如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学活动形式的组织等;第三,教学评价能力,如,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的能力,编制评价工具的能力等。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已成为21世纪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使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与开展网络课程教学的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那是更多教育专家和领导要去思考的事,我们所能思考的就是我们所能把控的这40分钟的‚课堂‛!祝教授说,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在讲台上成长起来的。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建构有效、鲜活的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谈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吹‚绿‛了死板僵硬的课堂,提高了学生能力,但由于教师对这一新教学方式的认识的片面化,也导致了许多负面问题。

(一)合作学习的‚极端化‛走向

1、在时间上——因‚合‛废‚思‛

为了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气氛,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的思考时间,就要求学生聚到一起讨论,这种‚蜻蜓点水‛、‚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必然导致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无见解可交流,无问题可质疑,无规律可发现,无方法可创新。

2、在空间上——因‚合‛限‚思‛

许多教师把‚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时尚‛,不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如何,不论学生的实际需求怎样,不论是不是知识的重点难点,都将‚合作学习‛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这种不讲原则的、毫无价值的合作学习占用了课堂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二)合作学习的‚空壳式‛走向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对立与分离。教师把独立思考从合作学习中剥离出来,甚至对立起来,使合作学习徒有其形而不具其神。教师不领会合作学习的实质,在课堂上一出示问题或者某个学生提出发现的问题,就直接要求学生交流讨论,学生根本就来不及独立思考,怎能进行有目的地交流,怎能进行有一定深度的讨论,只见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只证明学习方式在变革,但其中的成效可想而知。

我们应该做到:1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建议学生合作学习前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再合作学习。2鼓励学生表达独立的观点,鼓励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对方的观点。

(三)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做什么?

在很多的公开课中,教师为了使教学能够顺利进行,自己在巡视过程中搜寻符合自己要求的答案,有些教师放任自流,只是给听课教师做做样子,简单的指导一下学生的合作学习。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我想,是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实时监控和指导,注意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使小组合作学习不偏离正确的教学轨道。

2、促进学生全面参与合作学习。防止个别优等生唱‚主角‛,当‚演员‛,这几位同学控制了整个讨论,而其他同学只能唱‚配角‛,当‚观众‛,这样的分组学习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其结果当然是两极分化比常规教学更严重。

3、指导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讨论的目的不是各自观点的简单相加,而是产生比原来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认识和观点。

心理学说,真正有效的思维训练是在‚静‛中完成的,思维的极限也是在‚静‛中挖掘出来的。无疑,这里的‚静‛是指个人的独立思考。我认为,合作学习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独立思考则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寓独立思考于合作过程中,做到‚动‛‚静‛结合,‚存异‛与‚求同‛结合,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谈一谈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创设情境仅仅是学习文本的一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最终目的。然而,一些教师包括我本人,却本末倒臵,撇开文本,为情境而情境。

1.脱离实际,教学导向不正确

有的教师执教《两只小狮子》一课,课中教师创设了让学生为两只小狮子取名字的环节,从课堂反应看,学生的确很感兴趣,并给两只小狮子取名为‚勤勤‛和‚懒懒‛。接着教师再以‚你为什么给两只小狮子取名为‘勤勤’和‘懒懒’‛展开阅读探究,看似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把他们牢牢地吸引到有趣的故事情节中,然而,我们有没有想到:给小狮子取名为‚懒懒‛会给一年级的小朋友带来什么影响?学了这堂课,班级里突然冒出诸如‚脏脏‛、‚瘦猴‛、‚懒懒‛的名字就不足为奇了。‚懒懒‛本不是什么名字,充其量也就是个不文明的绰号而已,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弊多利少的。2.游离重点,教学目的不明确

教师备课必须认真研读文本,与文本和作者对话,把握文本的重点,领悟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而情境创设必须为突破重点服务。教学《太阳》,有教师以拓展、延伸课外知识的名义,借助‚假如我是科学家‛的问题情境,用大量的教学时间组织学生探索太阳的种种知识,其结果,语文课被并化为各科的大杂烩。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特点,学习课文内容以及说明文表达的语言形式,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才是我们教学目的所在。

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也存在故事情境缺乏数学味、臆造的情境过于牵强等误区。比如《有余数的除法》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教师创设了一幅这样的情境:一片结满蜜桃的果树林,让人看了垂涎三尺。在一阵阵‚啧啧‛声中,教师绘声绘色地说:‚同学们想到这桃园中玩吗?‛学生一齐应:‚想‛。教师话峰一转:‚好,只要大家这节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春游时就带大家去。‛而后,教师先拿出6个鲜桃,平均分成3盘,每盘得2个,列式:6÷3=2。再拿出7个鲜桃,平均分成3盘,每盘得2个,还剩1个,列式:7÷3=2……1。

这个情境的创设看上去很‚漂亮‛,但是情境与教学内容内在联系不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无法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活泼,失去了情境创设的价值

现在的课堂,讲故事、做游戏乃至合作探究的时间太长,而用在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和练习的时间太少。我们不能再犯历史性的错误;联系实际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不能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破坏知识的系统性,应该按照学科的特点进行。

愿我们的教师能时时刻刻冷静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对学生发展是有利的,并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方面有个大的提升,努力追求有效乃至高效课堂,以适应教育形势对我们的要求。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6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对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理念,教师职业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校本培训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途径。而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务实,讲究实效。我们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坚持以校为本,大胆实验,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让老师深刻领会校本研究的实在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校本研究这种新名词渐渐走入了教育教学第一线,一开始,广大教师对此缺乏认识,不了解什么是校本研究。为了提高校本研究的实效性,不走弯路,我校首先对广大教师进行了必要的宣传和培训,让广大教师都能深刻领会校本研究的三方面的含义:

首先是“为了学校”,即研究目的是为了学校,要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为直接指向。其次是“在学校中”,即研究实践在学校中,以研究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课例为载体,以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问题要有学校中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方案和成果要在学校中实施。再次是“基于学校”,即研究课题基于学校,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的资源更充分的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更彻底地释放出来。我校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有更大的潜力可挖,必须充分利用。在研究中要坚持合作与互助,不论是专门教研人员、骨干教师还是一般教师,大家都是伙伴关系,和谐相处,平等对话,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要及时收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不断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思考、探索,在同伴的互助下或专家的指导下不断地解决问题,取得进步。

我们有计划的召开全校集体大会、教研组会、备课组会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学习,向广大教师反复宣传校本研究对我校发展的实在意义,让广大教师深刻领会其重要性,从而提高研究的积极性,增强实效性。

二、开展校本培训的实际方式。

为了切实搞好校本研究,提高实效性,根据我校实际,我们采取了多种切实有效地方式:

1、加强领导。我校领导非常重视这种新型研究形式,加强了对校本教学研究的组织领导。组建了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班主任为骨干,全体参与课改教师为成员的研究队伍。

2、物质保障。我们为每个年级都订有各种类杂志与报刊,使每位教师都能及时了解最新最全的教育教研信息和课改新成果。另外教师随时可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充分共享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

3、理论培训。我们订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课改先进经验光盘,用于对广大教师进行课改培训。我们派出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学习课程改革理念和先进经验,然后回来对广大教师进行培训。

4、集体充电和个人自修相结合。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理论文章,并购买了一批教育理论书籍,发给全校教师,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充电”。人人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制订学校校本研究方案。

5、小课题带动。为了提高实效性,实施小课题带动战略,即教师的课题基于学校,基于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随问题而研究,随感而发,从而解决问题,得到提高。我校教师人人有课题,处处搞研究,人人有提高。

6、师徒结对、观摩听课、组内组际交流。为了搞好研究中的合作与互助,我们实行了新老教师之间师徒结对,广大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听课,教研组、年级组相互之间广泛交流,使大家形成研究中的伙伴关系,和谐相处,平等对话,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三、校本培训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的发展而研究,它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为直接指向。它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学校,挖掘学校的潜力,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增强学校的活力。因此,它不是“花瓶”,只是一种摆设,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要态度务实,讲究实效。所以,它必须和教学实际和学校发展实际相结合。为此,我校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一系列研训一体化探索,具体做法有:

1、教研活动制度。由教研组负责组织各科教师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的形式。教研组在每学期初要认真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经批准后认真实施落实。认真组织本学科教师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坚持组织全员参加的组内公开课,开展课题研究,搞好教改实验。督促教师撰写论文和总结,经常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做好活动记录,我们设有《教研组活动记录册》,有学期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活动总结等栏目,活动记录包括主持人、中心发言人、参加人员、中心议题、活动内容、效果自评等项目,学校进行定期检查。这样形成了整个教研活动制度,是学科研究和发展的良好途径。

2、备课活动制度。我校制定有详细的教师备课制度,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我们严格执行三步备课程序:首先教师自己备课,个人深钻教材,拟出教学目标,找出疑点、难点问题;然后集体备课,各备课组按学校安排每周一次,每次安排一个中心发言人轮流主讲,着重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的方法,并做好活动记录,为此,我们专门设有《备课组活动记录册》,也有学期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活动总结等栏目,学校进行定期检查;最后再次进行自己备课,根据集体备课统一意见,再次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设计修改教学方案,完成教学准备工作。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把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好教学程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到精讲、巧练、少讲多学,做到“三讲”、“三不讲”。我们对教案的设计编写也有具体要求,要求写可行性、实用性教案,严禁抄写、补写等应付检查式的教案,每节课后,务必写好教学反思,总结每堂课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从而来提高自己。现在,我校形成了组组有记录、人人有教案、堂堂有反思的良好风气,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成绩日益突出,效果显著。

3、听课、评课制度。广泛开展各种听课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们制定有详细的教师听课制度,另外,我们举行了大量的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观摩课,评委、老师参加听课,集体评课,大家抱着共同提高的态度探讨教法,讲优点,谈不足,提建议,进行深刻反思,共同提高。通过听课制度,广大教师形成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良好风气,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4、师徒制度。给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实行师徒制度。青年教师要主动、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指导教师要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分析教材、钻研教法,传授教学经验,共同备课,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这种制度对于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教研能力的迅速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教师新老交替和学校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进行校本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问题意识。

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关键已成为共识。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既是教师形成创造性劳动态度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工作兴趣、灵感的源泉。如果教师看不到教育现象的蓬勃的生命力,感觉不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那么,怠惰、消极、漠不关心的现象就会蔓延开来。那样,教师就会在教学工作中缺乏热情,因循守旧,消极应付,就会对那些年复一年的周期性的工作感到枯燥乏味。课题研究一头连接着教师的业务学习,一头连接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环节。

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提倡教师边教学边研究,进行校本科研。学校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整合教导处教研组等各种力量,建立立体、开放的教研网络。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意识,通过案例分析、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多种研究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研究中促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同时,学校还要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相互支持,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研究内力,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加强教师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7

教师合作的涵义

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A&认为合作是教师文化的一种"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生成的一种相互开放$信赖$支援性的同事关系#他认为教师的合作文化有五种特征’自发性$自愿性$发展取向性$超越时空性$成果的不确定性#

我国的 (新时期新名词大词典) 中指出’合作是群体行为类型之一"是行为主体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共同完成的行为#合作标志着人们个体间的协调作用越迁到最高层次"其前提是合作双方达成相应的共识"并在合作中双方互相检测和评价对方的行为#

根据上述观点"笔者认为"教师的合作首先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里的目的可表现为完成学校布置的研究工作"也可表现为完成教师自己的工作目标"只有目的明确"合作才有方向"同时"在共同目标下也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其次"教师的合作具有互惠性"即在合作过程中"参与者都会从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或成果$或经验$或智慧的提升"这样"教师才有积极性"教师的合作才能持续下去#再有"教师合作具有自愿性$平等性"这是保证合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只有出于自愿$平等的合作才能让合作的参与者的自尊心得到满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所以"教师的合作是教师们为了实现学校或教师个体的工作目标"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彼此相互配合$互动"在教育实践中共同提升专业水准的行动#

教师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 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6年就提出了*教学应被视为专业+的观点#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教学专业上不断成长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得以更新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水准$获得持续发展#可见"教师专业发展以专业结构的完善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归宿#

2.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第一"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在具体的学校情境中进行#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根据教师和学校的需要来确定专业发展的活动内容#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活动类型较多’开发校本课程$观摩研讨同事的课堂教学$交流彼此的工作经验等#

第二"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课程行动研究被认为是教师的实践与体验#它有实践性$参与性$试验性$批判性等特征#教师进行课程行动研究是针对教师专业职能的拓展"促进教师从传统的教授者转变为研究者#

第三"教师自主发展#教师自主发展是一种内源性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既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又要有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责任#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既依赖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背景"又要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批判反思#

可以看出"任何通过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以及教师自主发展来完善教师的专业结构和提升专业素养"都要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完成"而任何一种教育实践都离不开学校$离不开教师群体#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性的事业"而教师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性的职业#所以"撇开合作去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现实的"即便是教师的自主发展"也需要在教师的合作中才能反观到自己的优劣"从而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

(二) 教师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教师合作能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

教师的工作历来被认为是个人主义的"再加上当前教师评价机制的影响"过于崇尚竞争$优胜劣汰使得教师们倍受工作中的孤独感$无助感的侵扰#同行之间日益疏远!自我封闭!很少真心探讨工作问题!拒绝与别人交流经验!害怕他人超过自己"在这种极端竞争的文化氛围下!一些教师会形成#习得性无助$!于是他们甘于满足现状!无力竞争!成就感丧失!代之而来的是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倦怠!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失去热情%

教师间的合作!可以改变这种压抑的文化氛围!因为教师的合作是建立在平等&自愿&互惠的基础上的!可以帮助教师们从自我的小天地中走出来!融入教师群体之中!在合作中感受群体的力量"迈克尔’富兰 (Michael Fullan) 呼吁*#我们需要的不是个别教师的孤立的激情!我们需要的一种包括但又超越个体的激情%$教师合作可以使每个教师在张扬自我的同时!又将在共济互助下实现自我%在这过程中!教师们之间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智慧!明确问题的根源!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消除工作中的惰性!激发工作的热情!自觉地体会&发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2.教师合作能不断更新教师知识

教师知识指教师在揭示其指导信念&分享其教学方法&关联其教学结果&提供其教学哲学以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观念&见解&感受及理解等%可见!教师知识既关注教师的思想和观念!也关注教师的教育实践%所以!教师的专业思想&专业价值观&专业实践等都是教师专业知识的表现%

教师的专业价值观不是自发地形成&完善的!它需要在教师群体的共振中不断深化对专业的认识与思考!把握时代脉搏%因此!教师专业价值观的形成&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合作%

专业实践知识是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经验&成果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内隐的特点%在教师合作中!通过交流&探讨学科的教学方法&知识结构&最新的研究方向与成果等!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也可以通过与专家合作来接受指导%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Join Stuart Mill) 在, 自由论-中指出*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取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总之!教师合作可以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师合作能有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证明!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前提!没有反思!就不可能有教师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有深入持久的教育变革%所以!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的培养被看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乍看起来!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形成是教师个体自发地完成的!所以!教改以来!一些学校要求教师上完课后写反思日记并定期检查!以此来培养反思能力%但有研究表明!反思的意愿和能力不可能只是个体地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合作的支撑%如迈克尔+富兰 (M ichael Fullan) 所说*.合作对于个人的学习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与人交流!我们能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在合作中!通过对话&交流!教师之间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专业上的帮助!这样!教师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实践的时候可参考的范围扩大了&标准多元了!反思过程动态化了!反思的深度也会越来越触摸到事物的本质!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会更高%

教师合作的策略

(一) 营造利于教师合作的文化氛围

教师合作是自觉&自愿的行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愿!这种意愿能否变为现实!关键在于工作环境是否充满合作的气氛%因此!营建教师合作的文化氛围是推动教师合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1. 提升学校领导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领导的品格就是一所学校的品格!学校领导能团结&合作一定会带动教师的合作%因此!学校领导要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明确教师合作对教师个人&对学校&以至于对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所在!并要率先垂范!做好榜样!以实际行动感召广大教师主动寻求合作途径%

2. 建立利于教师合作的机制

科学&民主&和谐的工作机制是教师有效合作的保障%

第一!树立教师合作典型%善于启用合作意识强&合作能力突出的教师!让他们承担较重要的教学&管理任务!有效带动其他教师的合作%

第二!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将教师合作意识与能力纳入到教师评价体系之中!让教师认识到合作能力是教师必备素质之一!督促教师走出自我!走向合作%

第三!采取科学的竞争机制%教师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同时!有奖惩必有竞争%有研究表明!竞争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消极的互依关系!而消极的互依关系会导致彼此对立性的互动%所以!要认识到竞争不当给教师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实践中!既要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又要保护教师的自尊心%竞争只是手段!发展才是最终目的%所以!多开展以教师团队为单位的竞争!对竞争的结果!也要合理奖惩%

(二) 激发教师合作的意识

合作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一个人只有融入社会&参与团体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完善人格修养%

1. 认识合作的意义

首先要让教师们认识到合作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此!学校可请专家给教师作报告!分析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开阔教师的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座谈!回顾并展望自己的专业发展!找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座谈中也要了解教师们对合作的认识!消除顾虑!树立合作中的#共赢$思维%

2. 丰富合作的体验

倡导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参与合作&经历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感悟合作之#道$%在实践中感受合作的价值!进一步萌生深层合作的意愿%

(三) 提高教师合作的能力

一是组织教师学习合作的知识与技能%

二是帮助教师分析自己的合作需求"主动寻找#创造合作机会"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合作团队"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育教学论坛等"在活动中"本着求同存异#尊重多元的心态"承担相应的责任"共同完成活动目标%

三是总结合作经验与教训"为进一步合作提供借鉴%

(四) 展示教师合作的成果

一是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报告会等"汇报合作成果"交流合作体验"体会合作对自己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是开展竞赛"维系教师的合作热情"提高教师在团队合作中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合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合作要有共同的目标"合作的参与者要出于自愿#明确并承担自己的合作责任"能自觉配合#支持其他参与者的行动%

其次"教师合作应体现互惠的原则"合作团队应是每个参与教师的利益共同体%合作中"可共同分享团队中的资源#获得理智的启迪和情感的愉悦%

再次"教师合作要遵循平等#民主的参与规则"避免教师合作团队被少数人主宰"要使每一位教师都有平等的权利"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最后"合作团队的形式可多样化"如$同伴指导#协同教学#课题研究等"确定合作形式要尽量满足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需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0, 255.

[2]曾琦:新课程与教师心理调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5.

[3]饶从满, 张贵新.教师合作: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 2007 (1) .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8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是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解决许多新的课题, 如创新教育、问题解决、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数学建模、数学文化等;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对教育真谛应有深刻的理解。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只有将人的培养、将完整人格的自我塑造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看做教育的最终目标,生命的无限可能性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展开,教师才能成为富于时代精神、创新精神的人,教师职业也才能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尤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其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更高,而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更为重要。因此,不揣冒味,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对数学教学问题的执着探讨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同样,对数学教学问题的执着探讨,也是每位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心脏”。数学教学问题,不仅包括学科知识问题、学科教法问题,也包括学科理念问题。具体到:某个数学问题的解决和变式,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教法设计,解题过程的评价和反思,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数学情感的体验和养成,数学思想的概括和发展,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一个个的解决,都能有效地促使教师走向成熟。数学教师只有对在数学教学中碰到的许多实际问题不轻易放过,及时地去请教他人,才能促成他们数学教学专业的顺利发展。 二、对数学教育理论的不断学习

罗树华说过,教师学习是新世纪、新时代的要求,是履行育人使命的需要,是更新观念、完善自我、提高人生品味的需要。学习的内容有: (1)专业知识技能;(2)现代生活与处世做人的知识技能;(3)“终身学习”的知识技能。学习的关键环节是阅读、思考和自悟。同样,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通过有系统的专业培训和理论学习。这些培训要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伴随着他们的教学实践而展开,包括新教师上岗培训、青年教师新苗研修班的培训、青年教师骨干研究班的培训、名师班和奥数班的培训,以及新课程和新理念的培训,也包括进修深造。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不断地学习数学教育理论,尤其要学习当代的数学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数学教育的理念。托佛勒《第三次浪潮》的问世,标志着信息革命的开始。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是在先天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它包括数学意识、思维品质、创造能力和数学语言等四个层面。这些数学素质的形成都离不开学习。

三、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反复实践

身教是最有效力的实践环节。课堂,是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一个优秀教师的特质包括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优异的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教育机智,与学生交往的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科研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和良好的性格特质:对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的能力。这些特质都要在课堂的反复实践中磨炼出来。教育教学实践是数学教师发展的基础平台。教师的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汲取;教师的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价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顾泠沅教授也曾说,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拼搏”中提炼自己。所以,数学教师必须在数学课堂的反复实践和决战中,促成专业的逐渐发展。

四、对数学课堂实践的深刻反思

反思就是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教育效果,以便对自己教育观念进行及时地调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其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现代教师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诚如J. calderheal所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数学离不开思维,更离不开反思。因此,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例外。

五、对数学教育方式的改革创新

上一篇:铸就绿色家园作文400字下一篇:新教师专业成长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