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共9篇)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 篇1

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工作,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江苏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基层实践部分要求,特制定我院相关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能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并能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二、培训对象

完成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临床轮转后需参加基层实践的基层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中心中医全科执业医师、中医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规划

(一)培训时间与安排:

1、培训时间:从**年**月至**年**月,期间共安排2-3期中医类别全科及助理全科医生跟班学习,每期2个月。其中:医院中医科0.5月,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名单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组织安排,具体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位实践医生定点排班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月。

2、人员安排:见具体轮转表

3、医院及社区后勤保障安排:医院为基层实践医生提供职工食堂就餐饭卡(费用自付),方便就餐。

(二)培训形式及要求:

1、培训形式:

通过基层实践基地带教老师的指导,使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直接参加社区全科医疗实践和居民健康管理,利用中医药为社区个体与群体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人性化中医药服务。训练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结合实际工作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素质。培养形式有:在基层带教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全科医疗活动、集中授课、案例讨论、教学研讨会、预防服务工作实践、适宜技术培养、社区卫生调查等。

2、培养要求:

基层实践医生根据《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中医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标准基地实践篇》标准要求执行。

全科医生要求:1、每人至少完成10份不同健康问题的个人健康档案(其中5份有中医内容),并能实行动态管理记录;家庭健康档案10份,并进行连续管理。参与3个以上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独立完成3次以上健康教育,时间不少于1小时,听众不少于15人;2、制定1份社区重点人群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案;3、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各10例。

助理全科医生要求:在培训期间,每人至少完成2份全科医疗健康档案的书写;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各2例;管理家庭病床1例;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产后访视各2例;在培训期间参与2个以上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独立完成1次健康教育活动,包括设计计划方案、实施教育、咨询、评价等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听众不少于15人。

3、培训方法:

a、实行带教老师负责制,医院中医科由科教科统一指定1名带教老师进行专人带教,社区服务站带教老师由卫管中心统一指派具有一定资质的带教老师进行带教工作。出科由带教老师负责组织考核。各类培训方式旨在扩大全科医生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并能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b每位轮转医生离开轮转科室及实践社区时请将轮转手册交科教科审核,审核通过方可进入下一轮转社区。

(三)组织考核:

1、成立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培训考核小组,由分管院长任组长,社区卫管中心主任、科教科主任、社区科主任为副组长,中医科带教老师、各社区带教老师任组员,共同参与管理。全科医生基层实践的日常具体工作由科教科、社区科、社区卫管中心全面负责。

2、社区卫管中心及各站点负责人作为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培训工作的主要部门,必须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

3、为了达到培养质量,要求医院及社区卫管中心分别成立培训及考核小组,平时加强培训及考核,不断夯实基本功。

4、考核:考核内容以全科医生及助理全科医生规培基地实践标准进行考核。当全科医生每轮转完一个科室时,由该科室带教老师对轮转生进行出科技能考核。考核结束科室、社区统一负责将考核评分表整理存档。

四、中医全科及助理全科医生基层实践领导小组名单及职责

长:***

副组长:***

员:***

主要职责:

1、审查全科、助理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培训相关问题及后勤保障工作并提出相关建议。

2、制定全科、助理全科医生基层实践管理办法及培训、考核细则。

3、了解培训过程中的意见与要求,及时反馈并解决。

五、中医全科及助理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培训及考核小组名单及职责

长:***

副组长:***

员:***

主要职责:

1、按照中医全科、助理全科基层实践培训标准,制定轮转及相关培训和考核计划,研究制定考核方案;

2、指导督查日常及出科考核工作;

3、带教老师具体实施全科医生的日常培训与考核。

4、科教科、社区科、社区卫管中心不定期抽查学员培训及出勤情况,原则上每星期休息1天,遇特殊情况,必须打休息申请,经带教老师同意,递科教科同意后方可休息,出科时必须补足培训时间才能给予出科。

5、各轮转科室及社区做好相关台账资料的书写及整理工作。

本方案从文件下发之日起开始实施。

END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 篇2

如何更好地建设全科医生社区培训基地, 提高全科医生的培训质量;如何对已有多年临床经验的专科医生及刚出校门的医学院校学生进行全科医学的实践培训, 使学员通过培训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提高其防治社区常见疾病和解决社区健康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落实社区实践基地的认定条件

1.1 配备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办法

成立全科医生培训领导小组, 专人负责全科医生培训工作。职责明确, 专门职能部门管理。

1.2 规章制度

制定全科医生培训规范及配套的相关制度;制定相关的考核评价、检查、监督管理办法。

1.3 教学条件

满足住院医师社区实践培训所需的临床设科室设置及相应功能。

1.4 师资要求

(1) 具备满足社区实践培训要求的师资队伍, 选择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全科医生担任; (2) 加强对带教医师的管理, 进行双向考核, 学员实践结束时填写《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带教医师带教考核评分表》, 对带教医师进行评分, 及时发现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予以纠正。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社区实践过程的每个环节,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 将实践真正融合于工作中。通过集中理论学习和综合性医院临床各基本诊疗技能培训, 全科医师基本掌握了正确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诊疗原则、转院指征及健康教育等技术。社区实践总体培训思路主要有:

2.1 规范建立健康档案

居民的健康档案是全科医生掌握居民健康状况的基本工具, 是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卫生保健服务的重要依据。包括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连续性、可用性五个方面。每位全科医生完成家庭建档不少于10户, 个人建档不少于30份。

2.2 合理安排社区实践门诊

每周在门诊服务时间不少于2天, 熟悉社区全科医生的接诊方式和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每周社区上门服务不少于1天, 熟悉与社区居民沟通的技巧。

2.3 注重健康教育

学习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 学习与社区组织和其他专业人员的沟通技巧及组织能力。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每月不少于2次。

2.4 规范慢性病及老年人管理

开展社区主要慢性病的筛查和规范管理, 每位全科医生经常联系的服务对象≥50人, 管理糖尿病患者不少于5人, 高血压病患者不少于10人。老年人健康管理:分年龄段进行管理, 总管理人数不少于15人次。

2.5 信息统计

要求熟悉传染病报告及处理、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精神病患者管理、各种恶性肿瘤稳定期的社区处理、临终关怀、社区康复、家庭病床管理等。协助完成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信息资料统计、整理、上报。

2.6 熟悉国家基本药物的应用

掌握社区常用药物的用量、用法及不良反应。

2.7 熟悉双向转诊的基本流程

至少全程参与1位患者的转诊全套流程。

2.8 注重提高满意度

有良好的医患关系, 有较高的患者和服务人群满意度, 总体满意度应≥80%。

2.9 合理安排干预计划及总结

有社区诊断及近、远期社区干预计划, 每周进行社区上门随访工作不少于1天。每月组织一次阶段小结, 交流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总结, 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注重日常工作能力的提升

3.1 沟通能力

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 通过健康教育、门诊服务、上门访视、电话随访等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参与社区站点的团队管理, 学习工作中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沟通, 构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3.2 团队合作

一个优秀团队要求具有凝聚力, 充分发挥团队中每个成员的特长和积极性,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出色。我们的工作是让每位参加培训的全科医生熟悉团队工作流程, 认识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 参与团队工作, 融入社区工作, 感受到个人在团队中存在的价值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4 注重服务理念的提升

4.1“全人”的理念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3]。因此, 全科医生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除了给患者诊治疾病, 更应关注患者心理和期望的整体需求。

4.2“全程”的理念

全科医疗是“从生到死”的全程健康服务。这种持续性服务意味着:全科医生与服务的个人及家庭建立起从生到死, 对健康—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 对各种健康问题连续性服务负责, 以门诊或一线服务为主体, 为社区居民建立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 从而形成医生—居民—社区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建立起固定、长久、亲密的朋友关系, 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与合作程度。

4.3“全面”的理念

利用临床各种基本诊疗技能, 结合在社区中掌握的家庭和社区支持服务系统的信息, 成为社区居民的临床医生、保健医生、咨询顾问等多面能手。全科医师要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对疾病做出判断, 及时恰当地提出处理建议并做出妥善处置。善于利用在综合性医院培训中的专家信息和资源, 协作完成会诊、转诊等工作, 共同解决患者的需求。

5 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存在的不足

5.1 专业师资缺乏

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结构尚不合理, 主要是缺乏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又有学识水平和带教能力的高层次师资人才。浙江省2001年为地市级全科医学教育机构培训182名骨干教师[4]。2010年开始全面启动了浙江省全科医生骨干师资培训工作, 计划3年内培训1000名骨干师资。

5.2 全科医生待遇问题影响其队伍的发展

全科医生工作在最基层, 环境较艰苦, 医疗设备相对落后, 工作任务繁琐, 收入水平与社区地位和工作量存在差距。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全科医生工作积极性, 制定合理的工资制度是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总之, 全科医生是全科医疗的主要实施者, 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坚力量, 也是初级卫生保健的最佳提供者[5]。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解决老百姓看病难和治病贵的问题, 需要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 教学与培训相结合是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师资队伍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无论是综合性临床培训医院, 还是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实践基地, 都应以社区基层全科医疗的需求为主导, 培训出真正能胜任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工作职能的全科医生。

参考文献

[1]许亮文.全科医生的在职培训[J].中国全科医学, 2004, 7 (5) :296.

[2]陈建华, 方力争, 朱文华.提高全科医师健康管理能力的培训实践[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 8 (3) :241-242.

[3]李鲁.社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

[4]张爱珍, 余海, 杜亚平, 等.浙江省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 2002, 5 (6) :451-453.

急诊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 篇3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急诊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

急诊科医师培训基地所在的医院必须是三级综合医院或教学医院,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急诊科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基地细则。

一、急诊科医师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一)相对独立的布局合理的急诊区域:

1.总要求为宽敞、通风、布局合理,就诊路线清晰通畅、方便。

2.急诊区应设鲜明标志。急诊区有独立入口,大门宽敞,运送患者的车辆可直接到达。急诊科门口的道路交通通畅。急诊科内应设救护车专用停车点,并保持救护车道路通畅。

3.急诊大厅有足够面积。候诊区宽敞,轮椅和推车进出无阻。4.小儿诊室与成人诊室分开。

5.单床抢救室面积不少于20m2,多床抢救室每单元(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2m2。6.辅助科室建筑面积能满足患者就诊量的需要。7.输液室分设小儿输液区与成人输液区。

8.独立的挂号处、收费处、药房、检验科、影像科等。

9.以上建筑布局尽量安排在一楼同一层面,要求能减少交叉穿行往返。10.院内或科内具有诊治传染性疾病如SARS的独立区域。

11.急诊观察室、急诊病房,急诊ICU、急诊手术室等布局合理。其中急诊ICU必须按国家有关标准行封闭式设计,特别是消毒隔离设施(如层流等)完备,至少有一间具备接收严重传染性疾病病人能力的带负压系统的隔离监护单元,独立的双回路供电系统,有中心供氧供气系统,中心负压吸引系统,医疗区与功能支持区分布合理等;急诊手术室完全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手术室规范。

(二)科室设置与人员配置: 1.院外急救部分:

(1)救护车:至少2辆,车内须配置十二导联心电图机1台、除颤起搏器1 台、急救呼吸机1台、生命体征监护仪(包括无创血压、心电、脉氧、呼吸等功科教司

第 19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能)1台、快速血糖仪、气管切开包、环甲膜穿刺置管套件、人工呼吸囊、各种大小经口气管插管套件(含喉镜)、面罩、喉罩、氧气源、负压吸引装置、夹板、颈托、止血带、绷带、铲式担架、脊柱板、负压垫、常用急救药物等。

(2)人员配置:至少2名司机,出救护车时每车应配有医生、护士、担架工至少各1名。

2.接诊区:

(1)预诊台:工作3年以上的护师4人。

(2)诊室:设成人诊室、小儿诊室若干,各诊室医师编制≥4人,但需有妇产科诊室及特殊病人如精神病、囚犯等诊室。诊室内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必须已获得本专业执业医师资格,或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的医师。

(3)抢救室:不少于4个抢救单元。抢救单元(床)与医师之比不少于1∶1;抢救单元(床)与护师(士)之比不少于1∶3。

(4)输液室: 根据输液床(椅)位,床位与护师(士)之比不少于4∶1。

(5)观察室:床位≥10张。床位与医师之比不少于5∶1,床位与护(师)士之比不少于4∶1。

(6)清创室:清创手术台不少于1张。(7)石膏室:能满足不同病人需要。

(8)急诊辅助科室:24小时不间断开诊。急诊药房应满足急救需要,并有足够的抢救药品储备。急诊检验科和急诊影像科(CT、B超、X摄片等)开展的项目能完全满足急诊所需。

3.急诊病房:

床位≥30张,床位与急诊专科医师之比不少于5∶1,床位与急诊专科护师(士)之比不少于3∶1。病区实施规范化整体护理。

4.急诊ICU:

监护床位数不低于年平均每日急诊病人数的5%,最少不得低于6个监护单元,其中有1~2个独立的隔离监护病室。独立监护病室每单元床所占面积不少于20m2,多床监护病室每单元床所占面积不少于16m2。床位与医师1∶1,床位与护师(士)之比不少于1∶3。

5.急诊手术室:

科教司

第 20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手术台≥2张,能随时开展急救手术。

(三)医疗设备:

1.急诊抢救室基本设备: 设 备 名 称 监护仪

量 1台/床

能 便携式,心电、脉氧、无创血压、体温、呼吸、数据打印等。

呼吸机

1台/床

简便易用、可移动、电动型、带可充电电池(可运行30分钟以上),呼吸模式为CMV、SIMV、PEEP、CPAP、PSV、SIGH、可调性FiO2,监测功能为呼气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吸气时间、吸呼比等。

除颤器

自动心肺复苏仪 无创心脏起搏器 床边X线摄片机 洗胃机

12导联心电图机

至少1台 至少1台 至少1台 1台。≥1台 1台

中心吸引接口或电动吸引器

至少1个或台/床 可充电便携式吸引器 中心供氧接口或氧气筒 输液泵

微量注射泵

快速血糖自动测定仪

麻醉咽喉镜

无影灯

抢救车 冰帽

1台

2个/床或1个/床 1台/床 1台/床 1件 2套 2台 1辆/2床 1个/床

快速输液≥1 000ml/h,多功能组合能满足急救所需 颈托、各种类型夹板、各型

科教司

第 21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气管导管、氧气面罩等抢救器材

2.急诊ICU基本设备 设 备 名 称 多功能监护床

能 可称体重、可移动、整体升降、前倾后倾、长度可伸缩、可放置不同体位等

监护仪

1台/监护床 心电(示波6>个/桢)、呼吸、SPO2、呼气末CO2、无创血压、有创双压力监测、双体温监测、充电电池(供电≥30分钟)、24小时监测结果回顾等,并具备监测功能的可扩展性。

机动便携式监护仪

至少1台

无创血压、呼吸、脉氧、心电监测,充电电池(供电≥30分钟)等。

心排血量监测装置或与监护至少一套 仪配套的心排血量监测模块 呼吸机

1台/床

其功能模式:CMV、SIMV、PSV、CPAP/PEEP、新型通气模式≥2项,FiO2可调;监测:呼气潮气量、气道峰压、平台压、平均气道压、Ti、分钟通气量、FiO2、iPEEP、肺顺应性、呼吸功等,其中至少1台带转运功能。

简易呼吸器

除颤起搏器

有创临时起搏器 床边血液净化机 血气分析仪

1个/床 1台 至少 1台 1~2台 1台

CRRT

科教司

第 22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纤维支气管镜 冰帽 降温毯

预防深静脉血栓气泵 快速血糖自动测定仪 中心供氧接口

中心供气(高压空气)接口 中心吸引接口 或吸引器

可充电便携式吸引器 输液泵 注射器泵 12导联心电图机 床边便携式B超机 床边X线摄片机 麻醉咽喉镜

1套 1~2个 至少1台 1个/2张床 1个 2个/床 2个/床

至少2个/床

1台/床,1台

至少1台/床 多功能组合 至少 2台/床 1台 1台 1台 2套

X线防护设备齐全。

漂浮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切开导管、气管导管、喉罩、经皮气管置管套件、血液净化配套耗材等齐全,并有储备。

各种抢救包(如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胸腔穿刺包、腰椎穿刺包、导尿包、脑室减压包等)和其它常用抢救器材齐全,并有储备。

3.急诊手术室基本设备: 设备名称 麻醉机

量 1台/手术台

带自动呼吸机、双吸入麻醉、FiO2监测。

麻醉监护仪

1台/手术台

心电、脉氧、有创/无创血压、呼气末CO2、双体温等。

除颤机 电刀

1台 1台/手术台

胸内、胸外除颤

科教司

第 23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中心吸引或电动吸引器 备用电动吸引器 中心供氧接口 便携式高压灭菌锅 抢救车 麻醉咽喉镜

可移动C型臂X摄片机

2个/手术台、1台/手术台 1个 2个/手术台 1个 1辆/手术台 2套 1台

其它能满足手术要求的各种手术器械、抢救器材齐全等。4.清创手术室基本设备:

清创手术台、抢救车、吸引器等手术器械齐全。

(四)医疗工作量:

1.急诊:急诊量≥60000人次。2.急诊病房

(1)床位使用率≥95%;(2)平均住院日≤7天。3.急诊ICU:

(1)ICU床位使用率≥75%;(2)平均住院日≤7天。4.急诊手术室:

(1)急诊手术例数≥500例/年。(2)手术种类全面覆盖急诊创伤。

5.收治病种能满足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急诊科细则》的要求。6.每位受训者管理病床数≥5张。

(五)医疗质量:

1.急诊科应能够单独或协助开展的代表本专科医疗水平的急救项目≥10项,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急诊内窥镜上消化道止血、急诊PTCA、电除颤与电复律、经皮快速气管内置管术、机械通气、胸腔闭式引流术、急诊开胸心脏复苏术、严重多发创伤病人的急诊手术、开放性腹部创伤的急救处理、开放性颅脑外伤的急救处理、严重脊柱外伤的急救处理、各种骨折病人的急救处理等。

2.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

科教司

第 24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3.急诊病历书写符合规范,甲级率95%; 4.急诊ICU收治的危重病人应符合住院标准。

二、急诊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师资条件

1.人员配备:

(1)专科指导医师与受训者人数的比例1∶1。(2)医生构成:

由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担任各科室或病区主任或副主任。科室内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应占科室总医师数比例≥70%,所有医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

2.专科指导医师条件

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5年以上、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品学兼优、已发表学术论文或综述1篇以上。

参与本细则编写人员:

执 笔:

吕建农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救中心 审 议:(以姓氏拼音为序)于学忠 王启斌 王仲 王辰 朱继红 陆一鸣 李宗浩 林辉 黄子通 廖晓星 吕文光 蔡文伟

科教司

第 25 页

2006年版

北京协和医院 山东电力中心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 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中国救援医学会 中国救援医学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院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 篇4

我院科教部主任XX就我院开展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向专家们做详细精彩的多媒体汇报。专家组详细询问规陪学员工作、学习、生活、工资收入等情况,核实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资金投入;并现场巡查我院教学设施设备、学员宿舍等,详细翻查我院住规工作记录、经费投入等资料。并根据考核指标进行严格的考核评分。最后专家组对我院的住规工作做出了充分的肯定,综合意见如下:各项制度、管理资金投入充足。工作规范、文件齐全,职责明确、师资情况好。同时,也对我院提出建议:规陪工作专款专用、完善技能实验室建设,毕业后继续教育委员会工作记录,出科考试建议重点放在临床知识、临床技能考核,而非理论考试。

会上,xx处长总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国家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临床医师个人发展的需要,国家及各级卫生部门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将会在以后出台的政策中得到更多的体现。本次检查结果令人满意,九院平时开展的住规工作就做到很好,希望再接再厉,并在专家组提出的几点建议上做出改进。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 篇5

一、专业基地职责

1、各专业培训基地主任及住培秘书和各科室主任及住培医师管理人员需认真学习《基地认证标准》和《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并按要求做好规范化培训工作。

2、组织有关科室的医师填写住培导师申请表,并按照《基地认证标准》中的指导老师条件进行遴选淘汰。

3、基地住培秘书在接到科教部安排的住培医师轮转表后,整理出本专业的住培医师轮转表,根据住培医师及轮转科室的建议提出调整意见后报科教部汇总。

4、为每位住培医师安排一个指导老师,负责其住培期间的指导工作,包括指导住培医师的病历书写和论文修改,协助住培医师与科室安排的带教医师沟通等。

5、组织科室开展教学查房,安排指导老师进行临床理论大课,督促其做好教案和课件。

6、按《规培专科基地档案目录》要求做好档案留存工作。

二、科室职责

1、为轮到本科的住培医师安排带教医师。

2、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查房和小讲课,3、对住培医师进行日常考核和出科考核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 篇6

关键词: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做法,经验

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保障和改善城乡居民健康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我院2009年5月成为江苏省第二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同年11月,在常熟市卫计委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开始接收第1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进行为期3年的培训,至今已有7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现就我院培训情况谈谈做法和体会。

全科培训实施情况

培训对象: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均来自本市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刚工作或工作1~2年的年轻医师,学历均为本科学历,毕业院校基本为江苏省内的各医学院校,平均年龄25岁。因我市共有3家培训基地,故学员由卫计委分配到我院。

培训领导:医院的科教处为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部门,建立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网络。院长为总领导,分管科教的副院长具体负责,科教处处长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并设班主任1名,负责全科医师的日常管理与考评。各涉及的轮转科室设立全科医师辅导员,负责全科医师的管理与培训。

培训时间:统一为3年。

培训过程:①培训方法:按照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关于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细则的要求,采取临床医疗实践工作为主的培训方式,对每位学员完成全科医学相关理论、临床科室轮转和社区实习3部分内容的培训。其中,相关理论学习中的主干课程如《全科/家庭医学概论》、《康复医学》《社区预防保健》等在卫计委的统一安排下,集中进行培训和考试。我院主要负责临床科室轮转部分的培训,涉及内科、神经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急诊医学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咽喉科、传染科、精神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13个临床科室,共计27个月。我院培训结束后,由卫计委统一安排到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社区实践。②培训师资:对全科带教师资的调查问卷显示,96%的师资认为科学的带教方法在全科医师培训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1]。我院对每个带教专科均设立专门的带教老师,要求进行“一对一”带教。为了让带教师资掌握全科医学的理念,明确全科医师的学习目标和工作任务,我院分批次组织带教老师参加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班。目前,我院已经持有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合格证书的正规师资33人,基本满足带教需求。③带教方法:在全科医师培训过程中,采用日常出科考核加年度考核,结合不定期技能培训的方法,提高全科医师知识和技能。日常考核:全科医师进入科室,即由带教老师对其明确本科室学习目标和要求。科室轮转结束对其进行出科考核,主要分为日常表现、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3部分。年度考核:每年底,科教处会组织全科医师进行年终考试,主要是理论考试和站点式技能考核。不定期技能培训:每个月安排带教老师对培训大纲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进行强化培训,做到人人通过。

培训结果:截至2015年8月31日,我院共接收参培全科医师6批,共58人。其中2009、2010、2011年参培的学员共20人目前已经完成培训,顺利拿到合格证书,合格率100%,无1人流失或延长培训。

体会

加强临床技能训练:1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不仅应该具备深厚的医学理论知识,更应该具备精湛的临床技能。因此,我院主要从3个方面加强对全科医师的临床操作技能培训。①坚持科室轮转,并将要求学员掌握的技能分散到科室进行重点教学,如轮转到呼吸内科的时候,要求带教老师重点强化学员掌握胸部体格检查的方法,并将胸部体格检查列为出科考核的必备内容。②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对考核不熟练的学员进行重点辅导。③强化“三基”训练,要求学员必须参加院内的三基理论和技能培训及考核。

加强临床诊疗思维能力训练:全科医师的主要服务对象在社区,服务内容主要以门诊为主,这就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而一般前来培训的全科医师都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正是他们最欠缺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以病例为基础的问题解决型学习法。即以病例为基础,由学员发问,逐步引出该病例的主诉、现病史、身体各项检查(如心电图、CT等)资料,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再次与患者进行交流,进一步收集临床资料,并查阅有关文献资料,针对问题进行学习和总结。在以上过程中,指导老师仅进行启发、引导学员主动发现问题,最后总结并评价学员的表现,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通过不断的演练,能让学员逐步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形成以病患为中心的思想,培养学员系统化与综合化的诊疗思路,增强学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师资带教能力建设,把好师资关: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好老师。临床教师的带教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在全科医师师资的任用上,要选拔热爱带教工作的中高级职称带教老师,再上岗前进行师资培训,使其明确全科医师培训的目的、意义,熟悉全科医师培训大纲的相关要求,掌握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出科考核等培训的过程管理方式方法,规范教师带教行为,达到同质化教学。

经过3年的集中培训,在培的全科医师能够顺利取得全科医师合格证书,胜任社区全科岗位,从机制上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不足的问题,做到“小病去社区,大病上医院”。

参考文献

基层单位安全科岗位职责 篇7

1在安全处及所在公司的领导下工作,对本公司行车安全管理负全面责任。

2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总公司年度下达行车安全四项频率和安全管理日程严格管理,落实到位。3坚持以安全生产促经营发展,做到管理服务相结合,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坚持安全例会制度,积极发动全体司承人员参加总公司的行车安全竞赛活动,把上级对安全工作的要求,变成每个驾驶员的自觉行动。

4做好事故预防工作,针对驾驶人员不同情况,实行A、B、C分类管理。

5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处理好一般以上交通事故,做到重大以上事故跟踪报告,建立健全各类事故台帐、报表、档案。

6负责整理和填写交通事故材料上报总公司安全处索赔事宜。7坚持原则,对违章、违纪、事故隐患不姑息迁就,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基层医院全科护士培训探讨论文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总床位285张,护理人员135名。设置科室有内科2个、外科、妇产科、儿科、康复科2个、手术室、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在岗护理人员117名,其中N4级9名(50±4岁8%),N3级25(40±5岁22%),N2级27名(30±4岁23%),N1级41名(25±3岁35%),N0级15名(25±3岁13%);本科6名(6%),大专98名(84%)。专科护士共10名,其中ICU2名(20%)、急诊3名(30%)、手术室2名(20%)、靜疗1名(10%)、伤口造口1名(10%)、康复1名(10%)。1.1.2参加全科护士培训的`标准:在全院N0-N2级护士中选择20名参加培训,年龄22±3。年资3±1。职称结构护师:护士=6:14=30%:70%。岗位结构N0:N1:N2=4:10:6=20%:50%:30%。学历结构本科:大专=6:14=30%:70%。临床工作时间4±2年。1.1.3带教老师标准:选择院内具有带教经验的高年资护士20名进行一对一带教,年资16±9年。年龄结构32±2:37±2:45±5:≥50=3:5:8:4;分别占该年龄段的50%:100%:34.78%:36%。学历结构本科、大专分别为6、14名;分别占该学历群的100%和20.59%。、职称结构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1:13:6=5%:65%:30%。岗位结构N2、N3、N4级护士各3、12、5名,分别占该级别护士的8.33%、63.16%、38.46%。专科护士均在列。

1.2方法

以我市某三甲医院培训全科护士为契机,入选护士培训前参加统一的相关知识笔试后成绩备案后。利用晚间、周休等业余时间参与进行同步培训。因故不能参加者借阅参加学习者的学习笔记及课件自学。将3年培训期分为两期,Ⅰ期(前18月)培训后进行考核,在分析和找出难点问题的基础上,作出调整后再进行Ⅱ期(后18月)的培训。1.2.1Ⅰ期(前18月)培训方法:采用“666”制。1.2.1.1第一阶段:理论授课,时间6个月,将所学理论课程设置分为三大类:Ⅰ类为多学科构成的人文课程,是必修课程和重点考核内容,旨在提高学员人文素养、交流沟通、法律意识、创新意识及应急能力等知识;Ⅱ类为护理学基础理论课程,是必修课程和重点考核内容,重在加深护理基础专业知识;III类由七大系统构成的器官系统课程,此为业余选修课程,不列为考核内容(在校期间已学)。卷面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1.2.1.2第二阶段:基础技能强化培训,时间6个月,采用小组轮转制进行科室轮转,要求熟练掌握各项护理基础操作技能,通过静脉输液、给氧、胸外心脏按压等二十六项基础技能考核合格后进入第三阶段学习。1.2.1.3第三阶段:专科技能强化培训,时间6个月,继续进行科室轮转,导师“一对一”强化培训,结合临床实际通过床旁教学和情景教学教授专科知识和技能。考核包括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操作两方面,主要内容包括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急救技术、临床教学和科研能力五方面。1.2.1.4考核标准:理论考核以三甲医院对全科护士培训考核为参考依据,由培训老师根据学员、医院具体情况出考题,护理部主任审核对学员进行考试;技能考核参考三甲医院考核标准,二十六项基础技能操作分时分段接着考核,专科技能在轮转科室由培训老师进行考核。1.2.2Ⅱ期(后18月)培训方法:1.2.2.1强化师资理论部分:护理部组织专家设定学习课题[4],指定带教导师学习并要求上交手写学习体会,同时完成课题的PPT在科室讲解[5]。操作部分:要求自学操作视频后在护理部技术组考核过关后再给学员示教。并组织学员的操作考核。逐项进行,不合格者不继续下一项操作。1.2.2.2分层分班:按Ⅰ期考核成绩高低依次分甲乙丙班,按基础水平高低实施对应的理论授课和操作示教,乙班丙班酌情增加学习培训和练习时间。1.2.2.3个性化“一对一”的培训:教与学“一对一”,全程进行学习培训指导和效果的跟踪,并及时作出客观的评价。采取Delphi【6】法征求教学意见,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1.2.2.4强化结合临床病例加强自学并促使实时汇报:期间结合科室实际救治病人,对其病种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护理的问题施行床旁提问和抽考。直到合格为止。过程中还必须完成该专科病人的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和疑难病例讨论各一次,撰写并上交小论文一篇。1.3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x±)表示,采用SPSS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Ⅰ期后考核平均成绩:65±4分,与培训前考核成绩(58±4)分相比成绩有所提高,但提高不明显。2.2各项考核结果与岗位级别直接相关,与学历年资间接相关:岗位级别与学历越低成绩越低(表1)。2.3N0-N2级护士Ⅰ,Ⅱ两期依法执业和出院指导各项考核结果比较(见表1,2),P﹤0.05,具有显著差异。后18个月(Ⅱ期)微调培训效果评价:平均成绩:86±4分。较前明显提高。

3讨论

3.1突显的难点问题与实施对策:从表1,2中显示经过Ⅰ期培训后结果:各项知识和技能成绩差。教学组成员组织讨论:分析难点对策及改进措施的实施后的效果评价。综合其原因在于:一是基层医院条件设备相对滞后、师资人力相对不足;二是培训方式采取“一刀切”,与学员素质高低不一不相适应;三是学员理论知识与操作功底差,理论、操作与临床脱节,拟定出对策并组织实施改进措施后进行效果评价:仪器师资方面:充分利用本院区内和三甲医院的资源共享,组织前往予以集中培训学习;请该专科老师进行授课,并提交教学课件资料供学员自学,结合电子多媒体等进行操作视频的教学,按Ⅰ期考核成绩高低依次分层分甲乙丙班,调整授课时间和内容;针对学员缺陷实施实施重点的个性化“一对一”的培训;结合科室实际救治病人完成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床旁提问和抽考,疑难病例讨论,撰写并上交小论文等学习方式,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然后实施笔试考试与操作考核监测学习进度与学习效果,直到合格为止(80分以上为合格)3.2全科护士顺应当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所需【7,8,9】。培训出知识面广、操作技能强的全科护士意义深远。院前: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为胜任急危重病人的抢救、院内外应急调动支援提供有效支持。院外:面对社区的全科护士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的健康为工作重点,因此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基垫。一个合格的全科护士对护理执业的要求有了更高层次的提升,所以在专业要求上必须体现依法执业和出院指导两方面。3.3临床护理综合技能: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实施的对象是患者,如何做?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谁做?何时做等;必须在科学的全面的医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目的、操作程序方法、注意事项、观察护理要点、并发症等必须全面深入地掌握。各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必须烂熟于胸,在观察、分析、处理和护理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在护理记录的书写时才能真正做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有理有据。才能有效规避法律风险隐患。3.4社区护理实践技能:全科护士深入社区,主要协助全科医生,承担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护理、用药指导、康复训练、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卫生保健、精神支持、临终关怀和独立家庭访视等工作。因此,要求全科护士必须通晓内、外、妇、儿等多学科卫生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操作技能以及掌握必要的健康教育内容,尤其是常见慢性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家庭访视、精神支持等。才能得心应手的胜任护理工作,才能真正体现“实惠于民”的初衷,才能真正达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护理服务环境的美好愿望。

4结论

在条件设备、师资人力相对滞后的基层医院和受训护士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基础上进行全科护士的培训,存在的难点是师资和学员素质高低不一;理论知识与操作功底差;理论、操作与临床脱节。应对的对策:要实施“因势利导的个体化培训”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采取因势利导的个体化培训方案:“强化师资、分层分班、因势利导、个性化‘一对一’的培训和强化结合临床病例加强自学并促使实时汇报的模式”是在基层医院进行全科护士培训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张智慧 汪淼芹 李雪梅 单位:四川南充顺庆区人民医院护理部

参考文献

[1]姜润生,杨玉萍,陈存华.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展望[J].昆明医学院学报,,(3):5-8.

[2]EducationCommitteeoftheAssociationofCommunityHealthNurseEducators.Essentialsofbaccalaureatenursingeducationforentry-levelcommunity/publichealthnursing[J].PublicHealthNurs,,27(4):371-382.

[3]汪淼芹,苏霖,胡可芹,汪爱茹.全科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设置初探,护理实践与研究[J],,10:65-67.

[4]王日芳.规范化培训对基础医院低年资护士素质培养的效果研究,中国医学创新[J],2013,1:152-158.

[5]罗小红.低年资护士临床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中外医学研究[J],,09:98-100..

[6]代亚丽,姜元芳,孙晓莉.基于Delphi法的成人护理本科课程设置,护理学杂志[J],,27:63-65.

[7]卢建娣,综合科病房护士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应用,按摩与康复医学[J],,3:128-129.

[8]徐元,陈亚洲,曹晶,贺茜,吴兴娟.三级医院护士分级培训核心课程设置研究,中华护理杂志[J],,4:49.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基地 篇9

为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要求,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任务,结合我省医疗卫生机构实际,现就我省2010~2012年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以下简称“转岗培训”),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统一规划,分级实施。转岗培训工作以《规划》为指导,以培训基地为中心,社区、乡镇在岗临床医师为对象,全省统一规划,市州分配培训计划,县区确定培训人员,基层医疗机构落实培训任务。

(二)立足省情,分类培养。根据我省卫生人员培训无专项经费的具体情况,与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工作、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工作相衔接,根据每位培训对象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时间、内容与流程。

(三)突出重点,提高能力。采取临床观摩、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基层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以加强培训对象临床实践能力与临床实用技术为重点,提高培训对象对常见病的临床诊疗水平,增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四)责任分解,各负其责。建立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组织管理网络,省卫生厅科教处拟定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负责方案实施的综合协调工作;省卫生厅妇社处负责组织实施社区医疗机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省卫生厅农卫处负责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各市、州卫生局负责培训基地的管理和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各县(市、区)卫生局负责培训对象的确定与相关工作的协调、沟通;各培训基地 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建立指导老师与培训对象的一对一联系,具体组织实施全科医生培训、考核和培训效果评价。

三、培养目标

通过开展转岗培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基本医疗技术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一支适应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全科医生队伍,基本实现城市每万名居民拥有1.5名全科医生,农村每个乡镇卫生院1名全科医生的目标,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在身边”的基层卫生技术人才需求,逐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四、培训对象

(一)培训对象条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从事医疗工作1年以上,具有医学中专以上学历,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有一定的临床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优先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骨干人员以及曾接受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全科医师骨干进修或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培训的人员。

(二)培训对象选拔。省卫生厅科教处根据卫生部下达的培训任务,按照我省培养目标向厅妇社处、农卫处分解任务,厅妇社处、农卫处向各市、州卫生局下达培训计划,各市、州卫生局向各县、区卫生局分配培训名额,各县、区卫生按照培训对象条件确定培训人员名单,并上报市、州卫生局。

五、培训基地

(一)基地确定。

1.理论培训基地。结合全省基层医疗机构在岗人员培训工作实际,分别确定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转岗理论培训基地。

确定兰州市卫生学校、白银市卫生局、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水卫生学校为社区医疗机构转岗培训的理论培训基地,其中,兰州市卫生学校承担兰州、定西、临夏、甘南4个市、州的培训任务;白银市卫生局承担本市培训任务;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承担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金昌5个市的培训任务;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承担平凉、庆阳2个市的培训任务;天水卫生学校承担天水、陇南2个市的培训任务。

确定各市、州卫生学校(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乡镇卫生院转岗培训的理论培训基地,没有卫生学校的市州由市、州卫生局认定有培训资质和条件的机构作为培训基地,并报省卫生厅备案。2.临床技能培训基地。根据我省实际,确定14个市、州医院为转岗培训的临床技能训练基地,分别承担本市、州培训任务。

3.基层实践培训基地。以各县、区医院为主,选择部分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中心乡镇卫生院为补充,由县、区卫生局遴选,市、州卫生局确定。

(二)基地职责。负责本基地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课程安排、教学质量检查与培训对象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根据卫生部的培训大纲安排培训对象的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和临床实践等,组织管理指导老师与培训对象的培训计划的制订和落实,组织与实施培训对象科室轮转、进出科考核与培训结业考试、技能考核,组织落实培训对象集中学习期间的生活安排与管理。

(三)指导老师。理论培训指导老师由各基地相关专业任课教师担任。临床技能和基层实践培训指导老师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并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须经基地推荐,由市、州卫生局认定。

每位指导老师负责联系2-3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培训对象,具体负责制定所联系培训对象的培训计划、培训科目、培训时间安排。

六、培训时间及方式

培训时间不少于 12个月,其中理论培训不少于1个月(132学时),临床技能训练不少于7个月,基层实践不少于4个月。培训方式可采用集中理论培训、个别面授、临床观摩、学术讲座、科室轮转、基层现场指导、远程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

在原则保证培训大纲所要求课时的情况下,对已参加过全科医生骨干培训、全科医生在岗培训、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培训的人员,应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由指导老师参考培训对象个人的意愿,采取按需分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相应缩短培训时间。

七、培训内容及要求

培训内容以卫生部制订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为主,结合我省基层医疗机构实际确定,主要包全科医学理论培训、临床技能训练及基层实践。

(一)理论培训。重点学习全科医学及相关理论、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康复医学、心理卫生、预防医学和医疗信息管理等内容,以集中面授为主,远程教学为辅的形式进行。

(二)临床技能训练。分为临床基础培训和临床科室轮转两部分,以轮转科室为重点,具体为:内科不少于1.5个月;急诊急救不少于1.5个月;妇产科不少于1个月;儿科不少于1个月; 外科不少于1个月;传染科不少于0.5个月;其它选修科室不少于0.5个月。学员可以根据自己原来的专科,选择其中至少四个科室进行轮转。各科实习内容及时间,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乡镇卫生院人员培训也可参照卫生部组织编写的《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指导手册》和《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系列教材急诊急救指导手册》,对培训内容做适当调整。

(三)基层实践。主要是在带教医师的指导下,通过学员直接参加基层全科诊疗实践和病人管理活动,使其掌握全科医疗服务技能和预防保健相关工作的能力,以培训讲授、具体工作实践、演示观摩、案例讨论等形式进行。具体为:

1.全科医疗服务技能实践不少于1个月,掌握全科医生的接诊方式、医患沟通技巧;以个人为中心的照顾方式;家庭保健的内容与方法、家系图的绘制与家庭结构分析;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每人至少完成2份规范的健康档案);社区常用药物的用量、用法及不良反应观察;双向转诊原则及其操作方式;病人群体和个体的健康教育技能(包括教育、咨询、评价等),至少组织实施一次群体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熟悉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评价、社区卫生诊断的原则和基本步骤;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实施与评价的基本方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及团队合作的工作方法;儿童免疫规划知识和预防接种技术要求;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处理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2.慢性病管理实践不少于0.5个月,掌握高血压、糖尿病、COPD、脑卒中等重点慢性病人及高危人群的筛查、预防控制与连续性综合管理技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营养学基本知识;慢性病的膳食、运动及心理指导原则与方法;居民群体和病人个体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方法。了解冠心病、COPD、脑卒中等常见疾病的康复方法。

3.重点人群保健不少于1个月,掌握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及相关政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包括《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规范》、《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熟悉老年保健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要求;老年常见健康问题的预防、处理及居家照顾、家庭病床管理。

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参观见习不少于0.5个月,了解传染病的防控体系及工作流程;儿童保健、妇女保健体系、内容与方法。5.基层卫生服务管理不少于1个月,熟悉基层卫生服务中的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评价指标、方法和程序;病人满意度调查及分析方法;基层卫生服务团队的工作模式;与社区组织和其他专业人员沟通的渠道和沟通的技术。了解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及管理模式。

八、结业考核

结业考核由省卫生厅统一组织,厅妇社处、农卫处、科教处和各市、州卫生局各负其责,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对考试考核全部合格者由省卫生厅颁发《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

厅妇社处、农卫处分别负责社区人员和乡镇卫生院人员的理论培训阶段的理论考试;各市、州卫生局负责临床技能训练和基层实践培训阶段的实践技能考核;厅科教处负责考试考核的过程监督和证书发放,组织专家对培训对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抽查,主要检查培训对象的理论考试试卷、实践技能考核方式与过程、临床技能训练和基层实践记录。

九、组织实施

(一)执行时间。2010年11月30日前启动,2013年11月30日结束。

(二)培训计划。全省城镇人口按860万计算,乡镇卫生院以1390所为准,计划2010-2012年共培训2680人,其中,社区医疗机构培训1290人,乡镇卫生院培训1390人。每年的培训人数根据卫生部下达的培训任务,结合我省培养目标,分年度确定。

2010年计划培训900人,其中,社区医疗机构培训450人,乡镇卫生院培训450人。社区医疗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与2010年中西部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项目结合,具体由厅妇社处组织安排;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按照本方案实施,培训人数由厅农卫处具体分解下达。

2011年计划培训890人,其中,社区医疗机构培训440人,乡镇卫生院培训450人,转岗培训工作按照本方案实施。具体培训人数根据卫生部当年下达的培训任务适时调整。

2012年计划培训890人,其中,社区医疗机构培训400人,乡镇卫生院培训490人,转岗培训工作按照本方案实施。具体培训人数根据卫生部当年下达的培训任务适时调整。

(三)政策支持。在岗人员转岗培训培训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保持不变,由所在医疗机构发放,计算工作年限,住宿由培训基地统一安排。经过培训考核合格者可变更注册为全科执业范围,同时作为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

(四)培训经费。2010年社区卫生人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结合2010年中西部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项目进行,中央财政不再给予补助;2010年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经费由中央财政专项按8000元/人的标准给予补助。

2011、2012年转岗培训经费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根据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确定补助标准,并按照该年度转岗培训项目管理方案执行。

(五)监督检查。省卫生厅负责转岗培训实施的过程监管和效果评价工作,将适时组织专家对培训的实施进行督导,保证培训任务的落实和培训质量的稳定。

各市、州卫生局要按照本实施方案制订本地转岗培训实施办法或细则,针对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需制定出操作性较强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对临床技能训练和基层实践培训基地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各培训基地要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培养指导医师和师资队伍,成立转岗培训管理机构和专家委员会,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培训任务的全过程组织管理,制定培训相关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为培训学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保证培训质量。

上一篇:农民工劳动权益论文下一篇:外婆的老屋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