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城南旧事》初中生读后感

2025-03-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暑假《城南旧事》初中生读后感(精选10篇)

暑假《城南旧事》初中生读后感 篇1

《城南旧事》这本书是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六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集。主要讲述了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英子跟随父母从日本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在那里,她认识了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浑身是伤的妞儿、厚嘴唇的年轻小偷、不爱说话的德仙叔和儿子不想死掉的奶妈宋妈。整部小说在天真盎然中道尽了人世的复杂多变也道尽了英子面对人世凄苦的所有的困惑和思索。

在林海音的笔下,她的生活是丰富而又多姿多彩的,从她所写的文章中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善良的小女孩,为了让秀贞和妞儿找到妞儿的父亲(也就是秀贞的丈夫),英子不惜把自己名贵的钻石金表和金手镯送给了她们。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真、善、美的眼睛。林海音却用自己稚嫩的双眼细心观察、用心积累、精心写作,最后这些都成为了自己笔下的人、物、景、情,绘成了一幅人间百态图。

想到把自己要培养成一个有文学才能的人,那么平时就一定要用真心、真情、真意来写作,养成日积月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使自己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文章更加有趣。

《城南旧事》读后感初中优秀 篇2

很多书其实早就买了,但始终没读。现在捧起它们,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今天读了《城南旧事》。这是着名女作家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

书中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小女孩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我仰起头来,望见了青蓝的天空,上面浮着一块白云彩,不,一条船。我记得她说:‘那条船,慢慢儿地往天边上挪动,我仿佛上了船,心是飘的。’她现在在船上吗?往天边儿上去了吗?”“这句话很伤了我的心吗?怎么一听爸说,我的眼皮就眨了两下,碰着我蒙在脸上的手掌,湿了,我更不敢放开我的手。”“我慢慢躲进大门里,依在妈妈的身边,很想哭。”“‘不!’我反抗妈妈这么教我!我将来长大了是要写一本书的,但绝不是像妈妈说的这么写。我要写的是:‘我们看海去’。”“怪不得,宋妈的丈夫像谁来着,原来是它!宋妈为什么嫁给黄板儿牙,这蠢驴!”……“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作者以她超逸的文字风格,饶具魔力的文笔,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自然而又不造作,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城南旧事高中生优秀读后感 篇3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叫做英子的六岁小女孩,生活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在这里,她认识了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经常被父亲毒打的女孩小桂子;为了供弟弟上小学不得不去偷东西的厚嘴唇年轻人。当然还有打破了英子家宁静的兰姨娘……她也体会到生死离别的痛苦。朝夕相处的宋妈被送走了,自己的爸爸也因病去世。生命,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段时光里,有些人走着走着就不见了;有的人,走着走着就不再是童年的模样了。

我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着,感受文字给我带来的那份宁静、那份美好、那份温暖……还有那份淡淡的伤感。我又继续读着,读着,读着,泪如雨……

这不禁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在田野里肆意的捕捉昆虫;是在高高的树上摘柿子;是悄悄地在爷爷的茶杯旁发现他的假牙;还有那深不见底的大井、门口的搓衣板、鸭窝窝里的蛋……但是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奶奶做的面疙瘩,热气腾腾。

我还记得,在那人山人海的街头,在那车水马龙的巷口,来来回回的孩子,每人手里都有一个玩具。无论是门口凶巴巴的老奶奶,还是旁边爱种花的老爷爷,在记忆中,都是那么的美好。每个人都有童年,无论是灿烂的、幸福的,还是孤独地、心酸的。

年幼时,看这本书,总觉得是探险有趣的奇妙童年生活,可是现在再看,却看出了那个年代,孩子的心灵才是最自由的道理。书把我带回了童年,带回了那个模糊的巷子,还让我明白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坏人。

暑假《城南旧事》初中生读后感 篇4

电影记叙的是关于一个叫林英子的小女孩,她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而最让我喜欢的是《我们看海去》这个篇章。其中小偷对英子的关怀让我不解,明明是一个贼,为什么见到英子后不仅把球给了她,还想她透露了身份,他不应该见到英子怕她告诉警察儿杀了她吗?不过这一章节也有让我感到十分有趣得地方,就是英子的调皮。“你是来拉屎的吗?”常常让我笑个不停。

其次,还有在父亲得了肺结核后,为了让父亲的心情好一点,英子努力考好了成绩,从而想要缓解一下父亲的病情。可是,偏偏父亲得的是致命的肺结核,不久就死去,英子在纪念父亲时,已经体现出来了她长大的那一面,在九泉之下的父亲看到应该会很满意吧!

《惠安馆传奇》让我体验到了秀贞对小桂子的疼爱,还有她对思康三叔的痴情;在《小栓子》里,我看到了当时的穷人家的家境是多么的困难。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5

安阳市钢二路小学

秦艳艳

我是在咱们学校跳蚤市场上无意间发现的这本书,因为我听说这本书非常好,所以就立刻买了它。而且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后的感受非常深,好像又回到我们那个时代——同时也回忆起儿时的伙伴,还想起了很多很多的往事情景。

作者林海音主要通过《惠安馆》,《我们看海去》,《驴打滚儿》,《兰姨娘》,《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呈现了对童年的回忆和向往。“童年”一去不复返呐!童年有许多的忧伤、快乐、温暖都让人深情的感受和眷念。这充分说明了时间和光阴的宝贵。

文章主要通过小英子、妞儿、秀贞、宋妈几个人物来描绘当年的北京城的点点滴滴,深刻的从小英子六七岁的小孩到少年在北京城的生活。对人生和生命体验的多重感受。

《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她很善于观察,通过她的观察体会到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道尽了人间的复杂情感和真实人性。还通过小英子的帮助使妞儿回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怀里——即人人避之不及的“疯女人”秀贞。小英子眼中从秀贞玩过家家“真有意思”成为好朋友。这样就能表现出了小英子的童真和稚拙,让人充满了淡淡的哀愁,浓浓的追思。

小英子又搬了新家,新朋友走进了她的生活。小英子与一个陌生男子成了朋友。在英子的眼里,他性情和善是个敦厚的老实人,也是慈爱的哥哥、孝顺的儿子。小英子喜欢听他讲故事、与他约定一起看海去。然而,他们的约定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呀!说明当时社会矛盾——为了生存,穷人被迫上了偷盗、犯罪的道路。作者当时能够感受那种对社会深深的隐忧和对人民深刻的同情。

《城南旧事》中的宋妈也特别爱小英子,在当时的年代为了生存,宋妈忍痛离开幼小的孩子,来到城里给人当奶妈。把辛勤的所得交给丈夫,本来是希望赎回田地,让生活变得阳光。可是生活就不是想象的那样美好。

小英子在文中说兰姨娘直率、随和而坚强,她敢于追求爱情。和革命青年德先叔远走高飞的爱情故事。也同时刻画了英子的母亲和父亲的慈爱和关爱。也说明了作者对当时的女性命运深刻的同情和关注。

这篇文章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那些平淡的往事却不知不觉的镌刻在我的心中。童年的美好和向往,作者主要对北京和在北京度过的童年时光深深地怀念之情。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6

-------再读《城南旧事》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小学的时候,那时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而时隔四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读完这本书时,心中是激动的、忧愁的、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的。

《城南旧事》是作者中年时期对童年的回忆和记录,作者要说的不仅仅“实际的童年”,而是融入了人生智慧的“心灵的童年”。文中英子的纯真和热情使我内心有些许感动,我想阅读这本书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体会人物的灵魂,洞见自己的赤子之心。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东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缓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作者开篇以一阵阵骆驼声将读者带进寒冷的城南之冬,有和煦的冬阳、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年复一年卖煤的骆驼队。骆驼一步一步走来,安详稳健,正如作者描述的“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详的态度,”“它们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我仿佛也回到了童年,开始慢慢长大,慢慢萌芽,像那骆驼一样,总会到的,总会长大的。

作者回忆的第一件事就是疯子秀贞和她的女儿小桂子相认的事。这件事在成人的眼里,被认为是疯子拐跑孩子的故事。而帮助疯子母女相认并偷盘缠帮她们离开,这显然是孩子才能做出的事。不过令我惊讶的是英子小小年纪竟有如此的热肠和胆识。从英子身上我看到了赤子之心,也就是人先天本有的善。这种善包括一切美好的品德—善良、诚实、勇敢等,是人先天本有的,萌芽于童年时代,经后天的培养和练习逐步成为一个人的人品特质,也可以说一个人因此而成为其本身。当然,也可能因为后天的经验和错误引导,而使初心蒙尘,带上有色眼镜去看世界,当然也就看不到善,看不到本质。

英子喜欢《我们看海去》这首诗,她一遍一遍地读,尽管她分不清天空和大海。我想她之所以喜欢也是懵懵懂懂地感受到了小诗背后的希望和活力。跟她一样喜欢这首诗的是一个嘴唇厚厚、眉毛浓浓的青年。他原是纨绔子弟,无奈家道中落。为了让弟弟实现飘扬过海去念书的梦想,他不惜沦为盗贼。小英子去草丛捡皮球,偶遇了这位正在藏匿脏物的青年。单纯的英子跟他聊起了天,讲起了各自的故事,背起了《我们看海去》。年少的英子分不清天与海,分不清好人与坏人,她只听他讲故事,并约定长大后一起去看海。她清澈的眼里,只看到美好和善意。英子期待自己长大,走向更宽广的世界,青年希望弟弟踏上出海的航船,学业有成。他们都有自己单纯美好的愿望,若非无奈,谁又忍心让自己沦为盗贼。好人、坏人都不是天生的,各种无奈,并不都能被世人理解。小时候眼中的世界是阳光和美好,不自觉得会把人归到“好人”的世界里,看到人性中闪闪发光的点。然而,要公正还是要人情,要对还是要错,我们很难给出回答,只有在过了那一段时间后,用时间冲淡一切,再回过头系统地去看事物,心里才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品评是非功过、细数得失离散,最终发现,这些不过是芸芸众生的常态。人生途中多艰难,但愿珍惜相聚,莫问归程。

正如作者所说,在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离她而去,椿树胡同的疯女人、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孩子的德成叔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无一是如此,一直到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童年结束了。“英子,你长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在吵嘴!他还小。”“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等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这是很多人离去之前对她说的话,一直以来,总是有人让她做大人,终于在13岁那年,爸爸的花儿落了,她再也不是小孩子了。

我不得不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那些童稚又无知的年幼光阴里所有悲伤或愉悦的事。那些小时候的回忆,那些和朋友之间的小秘密,那些美好的日子。这么一想,我竟然也有种恍如隔世之感。但如今剩下的也却只有回忆,这个属于自己的回忆。曾经的我也有过把童年中发生过的故事记录下来的冲动,然而时日久远,冲动淡去,有些事越拖越没了期限。读了林海音的童年,反复思考,反复琢磨,蓦然间明白,无论时光过去多久,总有那么些日子,静滞而永恒,总有那么些人,真诚而亲切。

曾有朋友讲给我他的一些故事,他说自己经历了这些事后一觉醒来,就明白了不能“强说愁”这个道理。起初我很迷惑,这个与那些事又有什么关系。再读《城南故事》后,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在这个年纪,我们不可能像小时候那样简单幼稚地去生活,但也不可能用成熟的思维去判断事物。“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也许我们就是这样懵懂的成长。但不论世事如何,我们还是得有像英子像童年那样的一颗心,用心发现善,用心生活,用清澈的眼睛看世界。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7

一眼泉水可以给走在沙漠里的人神的希望,一束阳光可以给在寒冷的人一丝温暖,一本好书可以给渴望知识的人一丝慰藉。我久久不肯合上书,里面生动有趣的话语让人更深切的感受到林海音的“旧事”中的好奇心、看事物的态度、悲伤、欢乐„„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歌《送别》更加让我体会到了小小的英子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她那悲伤快乐的童年。

笑,英子从一开始就在笑。见到疯子秀贞她在笑,找到小桂子她在笑,在荒园里认识了一个大哥哥,她还在笑„„笑,伴随着她告别了童年。这种笑,不仅仅只代表着快乐,还代表着悲伤、凄凉„„

在疯子秀贞与英子第一次见面之后,英子便经常与疯子秀贞来往。因为得知小桂子的事之后,英子对秀贞与小桂子深感同情;因为与秀贞的交谈,英子学会了心与心的沟通„„英子最后答应了秀贞:看到了她的小桂子,便让她赶紧回家。后来,英子帮助秀贞找到了小桂子,而秀贞最后却与她的小桂子惨死在了火车轮下。英子知道了并没有为秀贞与小桂子的离开而感到悲伤,因为她知道,秀贞与小桂子是带着幸福而离开的。

秀贞的这种母爱,不仅让我想起了电影《樱花》中的母亲,她为了一个捡来的孩子而不惜舍去自己的生命。最后她因为摘樱桃为女儿过生日而坠落山谷。秀贞就是这种因为爱而“疯”的母亲。

小小的英子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说秀贞是个“疯子” ;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把小桂子扔掉;不明白荒园里的大哥哥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不明白大学生为什么被抓;不明白„„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8

利用暑假闲暇时间,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这本书是由民国作家林英子所作。整本书分为主线剧情和支线故事两部分,并以时间为发展线将几个故事串联起来。其中主线剧情有《惠安馆》《我们一起去看海》《驴打滚》和《爸爸的花落了,我的童年结束了》等。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惠安馆》里的秀贞,她在大家眼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起初,我和故事中的其他人一样,对秀贞抱有一定的歧视心理。直到深入了解她以后,我才发现她是因为思子心切才精神失常的。尤其是在读到她说的那句“英子,如果你看见了小桂子,请带她回来,并且跟她说,妈妈不会打她”时,不仅让我瞬间改变了看法,而且也有感生泪。另外,同样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驴打滚》中的保姆宋妈,她频繁地托主人给自己的两个孩子写家书。家书中表露出宋妈无时无刻不牵挂她的两个孩子。家书的字里行间,让我感受到母亲的爱和辛酸。

这两个故事,让我知道,无论是精神失常的秀贞,还是背井离乡的宋妈,她们对子女的爱强烈而绵长。我很庆幸,我的妈妈每天都能陪在我身边,我在她的唠叨中同样能感受到她那永无停止的爱,今后我将更加珍惜与妈妈相处的点点滴滴。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9

《城南旧事》讲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名叫英子,她随父母回国,来到北京城南生活的故事。故事线很长,讲述的是她从天真到懂事,从小女孩到毕业生的过程。故事中的英子所经历的喜怒哀乐种种事情,看得让人心疼不已。总想着希望她能有个好的结局,可总是事与愿违。

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英子交了个朋友,她们是忘年交,英子还帮她找回了丢弃的女儿。为了帮助这对母女,她偷拿了自己母亲的金手镯给她们当盘缠。这件事情有人说英子的做法十分义气,为朋友不顾一切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我的观点与他们不同,因为我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我想,如果东西是英子的,那送多少都可以,这样才属于义气。但金手镯是她妈妈的,在没经过物主同意之前,无论你拿走什么东西、拿谁的,这都是一种偷窃行为。是可耻的!虽然英子是出于好心。但这不是好心办坏事吗?所以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我还和妈妈讨论这个问题,妈妈的观点和我差不多,认为这做法是不正确的。但英子乐于助人的精神还是值得表扬的。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10

当时,是在语文课本上看到的这一篇节选的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才使我饶有兴趣地读完了整本书。我承认,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毕竟那时一个伤感的年代,因为深爱着的会被抛弃;值得怜悯与同情的会被世俗的眼光所鄙夷;原本正直的青年会被迫向生活屈服;深沉的母爱要因为生存而做出让步;年仅13岁的孩子要因为生离死别而努力摆脱自身的童稚,负起生活的责任,挑起家庭的重担……

英子的童年是曲折的,经历了种种的磨难,和我们的童年相比,更加多了一点戏剧性,然而,童年的确是值得回味的,因为那时最纯真,最美好的年代,常在饭后闲聊中,听着大人们回忆起他们那个时候的童年,大傍晚的,在树下乘凉,摊着大席子与伙伴们吵闹,嬉戏,在田地间捕捉萤火虫,在午间下池子游泳,或许这些对与我们来说甚是遥远,但是在这个金色的年华里,总会有那么些难忘的事情,可以一直保存在心里,保质期是永远。

蓦然回首,一切一切都在不经意间溜走,我的童年也接近尾声,那些爱的人们,物们,也都随着时光的脚步,一去不复返了。小的时候,真的是有羡慕过大人,可以什么事情都自己拿主意,可以自己做主,是多么的有权威,长大了才明白童年是再幸福不过的,大人们只不过是五彩斑斓的虚像。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是回忆吧,过好每一天,使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如同城南旧事里面一段我很喜欢的话:是啊,身体可以老去,但心灵不能老去,童年是我们所拥有的,幸福是可以创造的,别忘了过去,别忘了一切很美好的东西,就在一切又一切的美好中过去中,鼓励自己坚强快乐地活下去把!

上一篇:手术室护理流程下一篇:11科学实验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