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心得体会

2024-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心得体会 篇1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江、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内容主要有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谈话,对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的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见解,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仍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邓小平南巡谈话为党的十四大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党的十四大的突出特点和最大贡献,在于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充分肯定了这个理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把这个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式载入党章。邓小平南巡谈话的精神实质正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举得更高、号角吹得更响。完全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南巡谈话,就没有十四大的突出贡献。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精辟论断,根据14年来的实践经验,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它推动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促进经济建设和各方面建设迅速发展。

邓小平南巡谈话推进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丰富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南巡谈话中的许多精辟论述,是马恩列斯不曾讲过的,是毛泽东同志不曾讲过的,也可以说是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不曾解决的理论问题。邓小平南巡谈话有力地推进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进程,同时也就极大地丰富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南巡谈话廓清了此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间严重困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在邓小平南巡之前,中国已经改革开放十多年,但诸如姓“资”姓“社”之类的问题,几乎一刻也不曾停止过困扰和争论。邓小平南巡谈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科学标准,对姓“资”姓“社”的争议和“左”右两方面尤其是“左”的干扰给出了鞭辟入里的剖析,从而使中国的改革开放既坚持正确的方向,又摆脱了无谓但无奈的困扰。正是从这时起,中国的改革开放才走出了受挑剔受质疑的困境,走上了新的坦途,从而实现了邓小平的预期: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得更稳、更好,甚至于更快。

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非常剧烈,金融危机还在发展蔓延,国内经济一些体制上的问题,特别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需认真加以解决,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不少,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依然是改革开放!

二十年前,小平同志不顾八十多岁的高龄来到广东,讲了许多语重心长、发人深省、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话。他明确告诉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些话我以为至今仍有强大的震撼力,而且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心得体会 篇2

1. 联系中国国情, 坚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个命题最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被提及出来, 在其思想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党仿照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在特定历史时期内这种体制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该体制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羁绊作用愈发凸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党理论联系实际, 把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波及中国, 改革开放显现了下滑迹象, 在这重要历史关口, 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 发表了南巡讲话。讲话强调, 改革开放的成功依靠的就是实事求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才是我们所要秉持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2.反对不正确倾向, 小心右, 更要防“左”

苏东剧变期间, “左”的意识抬头, 势头凶猛, 人心惶惶。各种议论甚嚣尘上, 如要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 要制约改革开放, 要取消个体经营等。

多篇文章表面看是弘扬社会主义制度, 真实情况是在宣传“左”的那套, 妄图限制改革开放。《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对国家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提出了质疑, 认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是实行市场化、兑现私有化的, 并指出让个人购置国有企业、把国家资产变卖私人等统统都是资本主义化的做法。《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和规范改革开放》直接抨击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经过改革开放就成了资本主义制度。

还有《谁说社会主义“讲不清”》《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多元化观点》《用科学态度对待社会主义》《批驳“社会主义失败论”》……

不难看出, “左”的表现是把国家改革开放定义为发展和推进资本主义。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前后主要是受“左”的掣肘, 所以要继续推动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就必然防“左”。

南巡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经验归纳

1. 归纳概括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邓小平曾说过, 共同富裕和公有制占主体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的原则是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 不能产生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通过对这些思想的提炼、概括,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就诞生了: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强调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刷新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指明了方向。完善社保体系, 保障群众生活;实施西部大开发, 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人民服务。

2. 归纳概括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邓小平多次谈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先谈到“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再谈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终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诞生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是一项理论革新, 表现在:一是指出市场和计划没有制度属性, 只是经济手段。市场和计划都可以拿来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二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结合就使后者具有社会主义的特征。历史上资本主义和市场结合产生了两极分化, 而社会主义和市场结合是要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效解决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结合的难题, 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作用的发挥奠定了基础。将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 搞好国企改革;加入世贸组织, 利于国家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发挥好市场作用, 同时宏观调控成绩显著;非公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南巡讲话推动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肯定

1.人民群众对理论成果的肯定

南巡讲话的共同富裕思想深得民心。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实践星火燎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广开来。党在十三大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目标, 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已基本实现。南巡讲话后, 下海经商渐成潮流, 同时下海经商有力推动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的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1995年的60794亿元。1995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3元, 比1978年增长12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78元, 增长11倍。1995年末,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97万亿元, 比1978年末增长140倍。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 理论工作者对理论成果的肯定

南巡讲话对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具有深远意义, 理论界对南巡讲话进行了深入地学习研究。许耀明认为, 南巡讲话是一次政治嘱托, 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的固有认识, 在社会主义国家思想发展史上有里程碑式的影响, 同时对十四大作了准备。王东以为, 南巡讲话是民族复兴的战略构想, 是邓小平的升华之作, 是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一把钥匙。龚育之认为, 南巡讲话是历史发展跨入新阶段的宣言书并已形成体系, 它和十四大一起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迈进了一个新时代。

3. 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对理论成果的肯定

南巡讲话后,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传达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的通知》, 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南巡讲话精神。李鹏、江泽民、乔石、李瑞环、宋平、万里、陈云、彭真、薄一波等高级干部纷纷表态支持南巡讲话,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十四大报告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 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十五大报告对南巡讲话进行了评价:邓小平南巡讲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十八大报告指出,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南巡讲话之所以得到各界肯定, 原因有:在南巡讲话前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南巡讲话后各界召开了若干重要会议, 贯彻落实南巡讲话精神, 发挥了整风运动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4卷) 》, 人民出版社, 1972。

[2]《邓小平文选 (第1-3卷) 》, 人民出版社, 1994。

《邓小平南巡讲话》- 读书报告 篇3

前言: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老人,在他垂暮之年依然在为中国的发展默默耕耘,是他带给了中国人一个新的春天。

1.南巡讲话一锤定音,成丰功伟绩

20年前的春天,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城市,一个春天的故事,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在朝气蓬勃的创业者中间传播开来,似乎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个神州大地。一位时年88岁的老人,在那一年开年之际.,巡视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划时代的诗篇。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邓小平的一系列讲话,成为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第二份宣言书,表明了中国深化改革的决心,指引了中国前进的方向。今天看,.南巡讲话,是中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又一座里程碑。它讲话回答了长期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对待改革开放基本路线的态度,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等;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道路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发展才是硬.道理,步子要迈大一点等等。

1984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 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1992年12月,邓小平被英国《金融时报》推选为“1992年风云人物”。这份殊荣之所以授予邓小.平,是因为他已88岁高龄,而且没担任任何正式职务,但却使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在政治报告中主要依据南巡讲话,从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5年后的十五大.,将这一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写进.中共党章,成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的党的指导思想,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从此不可逆转。1999年,邓小平理论被写进宪法。

2.南巡讲话一路不停,成果丰硕 1992年,邓小平已经宣布.退休两年了。.但就在这时,人们的思想再一次出现困惑,国家前进的步伐有可能慢下来。..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的邓小平.论做了系统阐述。

一向寡言的邓小平,到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几乎没有停止过讲话。最激动的一次,从深圳坐船到珠海一个小时,他整整讲了一个钟头。

官方文献记载:1992年1月20日,邓小平登上深圳国贸大厦五十三层俯瞰深圳市容。指出:我们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有了这一步,再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才.有希望,我们时间不多呀!

1月23日从蛇口港乘快..艇抵达珠海.。离开深圳前再次叮嘱市委负责人:你们要搞得快一点。.1月25日,视察珠海亚洲仿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在听取情况介绍时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你认为站得住脚吗?我相信这是正确的。

1月29日,邓小平来到珠江冰箱厂.,当听说这个乡镇企业小厂在7年间,产量增加了16倍,排名全国第一,并出口到东南亚一些国家时,他高兴地说:“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发展,..不.发展就会受人欺.负,发展才是硬道理。”

南巡讲话,摧毁了极“左”思想余毒,消.除了人们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冲击了小农经济思想和小生产者意识。由此,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了,认识进一步提高了,改革进一步深化.了,经济也在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被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样一句布尔什维克式的话语,.提醒了我们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无产阶级建立的政权不以“解放生产力”为其宗旨之一,那么无产和赤贫状态的延续,无疑将使得革命本身失去意义。..殊不知,毁灭一个旧世界,乃是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无产是一种急需摆脱的状态,而不是引以为骄傲的状态。他还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摆脱了无谓的争论和清议,看清楚实际上我们生来不过是要求更快乐、自由和富足地生活时,我们才能.得从容些。这“三个有利于”一出,可能比经济学家和哲学家的长篇大论更为清晰地推动了中国,毕竟中国从穷困跃升.为人均收入接近900美元的中低收入国家..了。1992年,因.南巡讲话而使得我们尝试告别计划经济,使得中国在严峻的转折点选择了一条尽管艰险但正确的前行之路。1992年的讲话,使得我们走上了我们心存畏惧的前路.,一条摆脱了计划经济,但却.必须承受市场经济痛苦起伏的.前.路,并且此后一走就是义无反.顾。3.1992后的中国

十四大以前,我国.商品的市场度,以价格放.间里,消费品95%进了市场,生产资料85%左右进了市场,基本解决了商品市场的问题。

南巡讲话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直接催生了中国的知识经济,使学者、专家成为高收入者,彻底扭转了延安整风以来知识分子被打压的.局面。.关于留学生“都可以回来”的表态,促使大批留学生回国创业,诞生一个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的知识精英阶层——“海归派”。

门户网站网易的创始人,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富丁磊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考上研究.生后,最.后还是放弃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处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背景下,我觉得机会很多,不如到社会上闯一闯。

南巡过后,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建.设高潮,下海经商也随之风起云涌。一批批人从体制内移身商.:“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数字显示,1989年到1991年,中国GDP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当年,这个数字就增加到12.8%。此后,中国保持了“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一称号,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94万亿人民币,约合1.08万亿美元,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

4.个人感想

中国,一个拥有着13亿人口,960万平方千米土地面积的泱泱大国,她的发展与崛起,令世界为之瞩目。在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的改革成就,其影响是深远的。众所周知,90年.代内地改.革开放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何处去等重大问题,人.们没有统一认识,整个社会气氛亦见低迷,邓小平前往深圳珠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当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舆论普遍意识到,南巡谈话廓清了当时困扰国人的种种认识问题,必将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果然,随后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发展呈现出一派新风貌。南.巡谈话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是把改革和发展作为硬道理。内地这十几年来改革开放事业之所以能不断推向更高水平..并顺利加入.世贸组织,夺得奥.运举办权,在国际舞台上取得前所未有的地位,无可否认,正是基于不断坚持创新,与时俱进。近20年来,中国人的生存状态的确比以前要好得多了。我们已经打开大门,让国民看到外面的世界,也让外面的种种气息扑面而来。21世纪的中国,改革开放不再是简单地像当年搞经济特区那样,打开几扇窗户看风景,而是打开了大门,这显然需要更决然的勇气去告别我.们仍.然.留恋.的单一所有制.的经济体制,去实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今日的中国为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需要国民永远和自己抗争,和外来竞争抗争,也和命运抗争,永远地.抗争下去,才有.赢的希望,而不是赢的把握。..春天的故事,回.响着中国人意气风发迈向春天的脚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辉煌壮丽而任重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传和推进,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不懈追求和奋.斗。

聆听春天的故事,你会敬重一个老人的眼光和胸怀;聆听春天的故事,你会听到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足音;聆听春天的故事,你会感受到一个国家开拓前进的信心。正是江南.好风.景,东方风来满眼春。让我们聆.听春天的故事,感受春天的脚步,走进新时代的大门。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篇4

引言:,讲话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解放生产力”,谈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南巡讲话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开放会带来许多好的经验也会带回腐化和丑化

第五,谈话还指出,在管理位置上的要有新思想的正文:

“邓小平南巡”,是指在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之间他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之行。事隔十年了,大家仍对事件记忆犹新,那是,邓小平的举动在当时令所有人大感意外;也,他那一路的讲话异乎寻常的震撼力和感召力;还,他的出人意料的行动和那些出人意料的讲话,对当时的产生了拨正航向的作用,以“反对和平演变”为中心的新政治运动,从此偃旗息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正式建设的重心。

1978年4月,计委、外贸部在所的《港澳经济考察报告》中强调:发达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对港澳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的作用。可以借鉴港澳的经验,把靠近港澳的广东宝安、珠海划为出口基地,将其建成的对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客人的游览区。报告中,清醒地认识到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性,创办经济特思想也由此萌动。

80年代末,改革开放正关键的历史时刻,改革将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人们认识,整个社会气氛亦见低迷,邓小平同志不顾高龄,前往有“改革开放窗口”之誉的深圳、珠海、上海、武昌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当时,是国内海外舆论意识到,南巡谈话廓清了当时困扰国人的种种认识问题,必将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果然,随后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发展呈现出一派新风貌。历史也证明,他当时的思想是的。

谈话的内容主要有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解放生产力。要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关键是“中心、两个点”的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姓“社”的问题。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有利于发展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的综合国力,有利于的生活。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生产力。

4、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注意四项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的政治路线要靠的组织路线来,要注意培养人,“四化”标准选拔人才层。要反对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信念,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后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谈话指出:不,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生活,就出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改革的方向,把20余年的改革开放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那以前的整个80年代,是改革的次浪潮;从那以后,直到2001年,是经济发展的次浪潮。

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心得体会 篇5

首先,讲话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其次,谈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南巡讲话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

第四,开放会带来许多好的经验也会带回腐化和丑化现象

第五,谈话还指出,一些在管理位置上的领导一定要有接受新思想的态度

“邓小平南巡”,是指在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之间他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之行。事隔十年了,大家仍对这个事件记忆犹新,那是因为,邓小平的这个举动在当时令所有中国人大感意外;也因为,他那一路的讲话具有异乎寻常的震撼力和感召力;还因为,他的这个出人意料的行动和那些出人意料的讲话,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一种拨正航向的作用,以“反对和平演变”为中心的新政治运动,从此偃旗息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正式成为国家建设的重心。

1978年4月,国家计委、外贸部在所形成的《港澳经济考察报告》中强调: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对港澳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借鉴港澳的经验,把靠近港澳的广东宝安、珠海划为出口基地,逐步将其建成具有相当水平的对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客人的游览区。报告中,中央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对外开放对于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创办经济特区的思想也由此萌动。

80年代末,改革开放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对于中国改革将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人们没有统一认识,整个社会气氛亦见低迷,邓小平同志不顾高龄,前往有“改革开放窗口”之誉的深圳、珠海、上海、武昌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当时,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舆论普遍意识到,南巡谈话廓清了当时困扰国人的种种认识问题,必将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果然,随后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发展呈现出一派新风貌。历史也证明,他当时的思想是合理也是正确的。

谈话的内容主要有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谈话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没有出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把中国20余年的改革开放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那以前的整个80年代,是中国改革的第一次浪潮;从那以后,直到2001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次浪潮。

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心得体会 篇6

--“风起南方”图片展的调查

一、前言

1、调查背景

1992年岁首,邓小平同志在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参观。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我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地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2、调查目的20年前的春天,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小平35天的南国之行犹如浩荡春风,给华夏大地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2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踏上了高速发展之路。

当又一个春天来临,我们在博物馆重走邓小平南巡之路,感受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感悟时代变迁的启示。

3、调查时间:2012年3月11日

4、调查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5、调查对象:风起南方—纪念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图片展

6、提出问题:

1)南方谈话对中国的总体影响

2)南方谈话对广东的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3)广东应该怎样从春天再出发,续写春天的美丽

二、主体

1、华夏发展

20年来,伴随着对社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转变,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年来,从“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判断标准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各级政府出台政策的鲜明取向。

20年来,伴随对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认识的加深,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

从“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到“统筹区域发展”,我国相继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发展战略。

2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传统经济增长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长正从主要依靠东部地区“单一推动”

向各大区域“多级推动”迈进。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一年多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筹帷幄,确定了“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南粤巨变

广东人民牢记小平同志“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的重托,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广东的地区生产总值,1998年达到1030亿美元,超过新加坡;2003年达到1914亿美元,超过香港;2007年首次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台湾,同时超过“亚洲四小龙”的平均GDP3806亿美元;从2005年开始,广东GDP增量首次超过韩国,预计10年内总量将超过韩国,“追龙”梦圆。而2011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万亿元,跨入了中上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门槛。

20年来,广东紧紧抓住世界产业、技术、人才转移的契机,营造“孔雀东南飞”和“海归”潮涌的人才洼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液晶电视模组产能约占全球1/4,LED产品封装量约占全球1/2,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量居全国之首……广东经济正在从“拼汗水”向“拼智慧”转型。

对于广东来说,这是一个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的艰难命题。“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2010年广东常住人口达1.04亿人,更有高达2700万人的外来人口。广东要

解决贫富差距、群体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等矛盾,实现“1亿人的共同富裕”,难度之高堪称全国之最。但广东始终注意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珠三角带动东西北战略,着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和扶贫开发“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战略。到2011年底,全省85%的贫困户和86%的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全省96%的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三、结果与讨论

1、结果

2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实现了历史性的经济社会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走上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轨道。

广东则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以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实践,为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2、从春天再出发

1)广东从搞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关注“热点民生”,到逐步把外来人员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建设幸福广东”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深化和扩大。

2)广东积极推行大部制改革,顺利完成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深圳市46个政府部门精简为

31个,而顺德将41个党政部门合并减少到16个,以“最大胆大部制”饮誉大江南北。

四、参考文献

1、南方日报

2、新华社新华时政

3、凤凰网财经频道

4、一财网纪念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专题

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心得体会 篇7

——读《南巡讲话》有感 高瞻远瞩,指点江山,雄谋伟略定东方

“这是一个老年人最后一次迸发他的政治能量,把国家推到了市场经济的不归路上。现实证明,他当时做了准确的战略判断,抓住有利时机,为中国赢得了20年时间来发展经济。” 深圳资深媒体人金城先生这样来形容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这不仅仅是对邓小平南巡讲话对中国新一轮改革热潮所起的不可替代作用的肯定,更是对南巡讲话几十年后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感叹。

当时,面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发生了社会制度的演变或国家的解体,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冷战”结束以后,综合国力竞争日趋加剧,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这两个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当时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非常严峻。在国内,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第14年,尽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道路上也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内外交困的我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声音指引我们,于是,他高瞻远瞩,指点江山,雄谋伟略定东方。发生在1992年的那个春天的故事把中国未来的命运前途指向了光明。而如今故事中的那个老人已经离去,但他的身后是逐步走向雄强的悠悠中华。如今,我们沐浴在改革额春风之中,回首先辈的峥嵘岁月,越发感觉邓小平当年的高瞻远瞩,真的不啻为划时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巨龙腾跃扼苍穹

南巡讲话远见卓识,面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低谷的现实,它成功扭转了中国的局面。首先,小平同志巡讲话中强调了发展的重要性。如他所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他还说:“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二十世纪的中国远未发达,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环顾历史,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003战胜非典,2008年的奥运圆梦,2009年国庆大阅兵,2010年的世博会„„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受益于我们逐渐增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站立在国际发展的潮头,我们更加没有理由松懈,只有继续坚持小平同志的发展路线,我们才能一往无前,最终用我们的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优越性。

其次,小平同志针对大家在发展过程中的疑问,一针见血地回答了姓资姓社的问题。“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无疑使一直笼罩在中国人心头的疑云一扫而光。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的传统套路被打破,中国人创造性地突破了这个框框,于是,“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特定的社会制度实行了分离,成为中国特设的发展模式。而且,正是在“南方谈话”的鼓舞下,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6月9日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崭新的概念,同年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次向市场经济改革的大胆尝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这个充满创新意识的党和这个朝气蓬勃的中国。中国也正是因此一步步走向辉煌,如今中国的GDP已然雄踞世界第二,这正是对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作用最有力的诠释。

最后,就是小平同志对政治路线的把握,令人叹服。他指出:“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开放以后,一些腐朽的东西也跟着进来了,中国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丑恶的现象,如吸毒、嫖娼、经济犯罪等。要注意很好地抓,坚决取缔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发展。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他还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且要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诚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党的领导,因为它实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无数的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才能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创造安定的政治环境。这正是我们在今天收获物质文明的同时收获今日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原因所在。

“南方谈话”意义深远。它为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它不仅是邓小平同志对自己多年来理论思考的一个梳理,更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助力剂。针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思想疑虑,小平同志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站在时代的高度,立足中国的实际,总结了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市场经济论、“三个有利于”论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光辉,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大向前推进。这个讲话标志着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伟大历史性飞跃的思想结晶——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和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能享受今日的学习生活环境都离不开当年南巡讲话的指引作用。也正是因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华巨龙腾跃扼苍穹

3.斯人已逝,睿智长存,吾辈当承启华夏新篇

97年,小平走了,带着他对他的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眷恋。而我们阅读和学习“南巡讲话”的目的也绝不是再次歌功颂德。我们要做的,是继承和发扬隐藏在当年老人身后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当初的改革阻力可想而知,那么,今天呢?

南巡讲话19年过去,随着固化利益集团的形成,如今改革的阻力已远远大于动力,破解既得利益集团的干扰,突破体制上的瓶颈,成为继续改革的关键。与此同时,中国日益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无时不刻在突显改革滞后所带来的社会危机。我们一直在发展进步,但我们更需要在一个大发展大繁荣时期的内心惊醒。我们发展道路上的问题依然很多,有些是埋在未来前进道路上的隐患,有些已经初现端倪,而我们要做的,是拿出当年的小平改革的精神,去面对和改革今日的中国。

这几年来,中国知识界不断疾呼要求改革重新提速,这个呼声在进入2012年,第五代中共领导人即将接班的此时,变得更为强烈。那么,谁能接受前辈改革的衣钵,在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出谋划策,指点江山呢?

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心得体会 篇8

时代特点的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是对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马列主义统一战线学说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周年之际,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新时期统战理论,对于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以上各位同志进行了认真座谈,大家畅所欲言,既讲到了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特点和丰富内涵,又充分肯定了邓小平同志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贡献,既讲了学习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意义,又谈了如何用邓小平统战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讲的非常好,我完全赞同。

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对象和范围,并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和依靠知识分子、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扩大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原则,其核心就是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实现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广泛的团结,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

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科学地阐明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以“爱国”取代“革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场文化大革命,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这样的时刻,统一战线的性质必须要重新定位。那么新时期统一战线应该是什么性质呢?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指出:“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他第一次将“爱国”作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名称提了出来。按着这一思路,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正式将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称之为“爱国统一战线”。这种改变决非称谓的一般变动,而是明确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也是爱国主义的,体现了最大的包容性和广泛性。如果只讲社会主义,不讲爱国主义,就会失去广泛性;反过来只讲爱国主义,不讲社会主义,也不符合中国统一战线的实际。统一战线爱国性质的确立,使统一战线团结的范围更广泛,争取的人心更多,凝聚的力量更大。

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深刻地揭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邓小平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如果说革命统一战线是服从和服务于革命斗争,那么,邓小平提出“爱国统一战线”则表明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应当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以一种世界历史眼光指出,和平与发展问题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全球的主题,新时期我们面临着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祖国统一和保卫世界和平三大历史任务,邓小平特别强调新时期的统一战线,一定要“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因此,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必须服务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最重要的政治。他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共同奋斗。”这从根本上确立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对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占有重要地位论断的新发展。

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明确了新时期统战工作对象和范围。邓小平指出:“统一战线的对象,清楚得很,顾名思义,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范围以宽为利,不是窄有利”,“我们的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扩大了,不仅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还包括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这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爱国者的范围是广泛的”。邓小平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这个论断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爱国统一战线的最新理论概括,是对马列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思想的新发展。

上一篇:描写熊猫兔的作文下一篇:华为狼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