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项目流程(精选8篇)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网2011-9-16 10:18:08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合同能源管理包括三种形态:
一是节能效益分享型,即由节能公司提供资金和全过程服务,在客户配合下实施节能项目,在合同期间与客户按照约定的比例分享节能收益;合同期满后,项目节能效益和节能项目所有权归客户所有。
二是节能量保证型,即客户分期提供节能项目资金并配合项目实施。EMCO提供全过程服务并在合同中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量,且节能量效益能够弥补所有项目还款额和一切为EMCO提供的检测、检验、运行与维修服务费用。如果项目没有达到承诺的节能量,按照合同约定由EMCO承担相应的责任和经济损失。如果实现的节能量效益超过项目还款额,客户和EMCO可以共享超额收益。三是能源费用托管型,即客户委托EMCO进行能源系统的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能源托管费用;EMCO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费用(扣除新增的管理费用),并按照合同约定拥有全部或者部分节省的能源费。
目前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仍是主流,节能量保证型项目迅猛增长,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纷纷涌现。而在分布上,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主要分布在建筑领域;节能量保证型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主要出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宾馆饭店和商业卖场。在时间上,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的分享期限有延长的趋势,平均超过4.5年,最长超过10年;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的托管期普遍较长,平均超过10年,最长为15年。随着国内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运营管理的不断成熟,目前开始出现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节能量保证型相结合、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能源费用托管型相结合以及租赁业务与合同能源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商务模式。
四是比较有争议的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移交”。BOT模式是在政府和EMCO之间达成协议,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特许期限结束时,EMCO按约定将能源系统移交给政府部门,转由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
BOT可有多种“变形”:
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模式,即建设-拥有-运营-移交。这种方式明确了EMCO公司在特许期内既有经营权又有所有权,经过一定期限后,再将该项目移交给政府或公共部门。
BOO(build-own-operate)模式,即建设-拥有-运营。这种方式是EMCO公司按照政府授予的特许权,建设并经营某项基础设施,但所有权归EMCO公司,并不将此基础设施移交给政府或公共部门。
BT(build-transfer)模式,即建设-移交。即由EMCO公司融资、建设,项目建成后立即移交给公共部门,政府按项目的收购价格分期付款,其款项可来自于项目的经营收入。
BTO(build-transfer-operate)模式,即建设-移交-运营。与BT方式不同的是,政府在获得项目所有权后委托EMCO公司运营和管理该项目。
BLT(build-lease-transfer)模式,即建设-租赁-移交。即政府授予特许权权,在项目运营期内,EMCO公司拥有并经营该项目,政府有义务成为项目的租赁人,在租赁期结束后,所有资产再转移给政府公共部门。
IOT(investment-operate-transfer):投资-运营-移交。即由EMCO公司融资并收购现有的能源系统,然后再根据特许权协议运营,最后重新移交给公共部门。
来源:南方财富网
新能源暨风电发展的综合评析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网-2010-12-29 16:39:58 提起“新能源”这个耳熟能详的名词,是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追求目标。人们普遍将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统称为“新能源”。其实,这样的称呼不准确,上述所有能源,我们的老祖先数千年来都在使用。比如:先辈们烧饭取暖用的柴火、木炭等,以及照明用的豆油,就是利用生物质能;农作物和食品的晾晒,是利用太阳能;水车抽水和水磨加工粮食,是利用水能;古代的主要运输工具帆船是利用风能,抽水的风车也是利用风能,将粮食颗粒与碎屑分开还是利用风能;唐代杨贵妃“温泉水滑洗凝脂”,是利用地热能。可见,“新能源”并不新。现代主要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仅仅是工业革命后,随着蒸气机和内燃机的发明,才逐步得到大规模地普及应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仅仅只有两百多年的时间。当这些矿物质能源的使用,带来了严重地环境污染和气候灾难时,人们才猛然地惊醒,急切地寻找替代能源,反朴归真地重新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反而将老祖先已经使用了数千年的能源,冠上了“新能源”的头衔。
何谓新能源?严格定义应当是:低价可再生清洁能源。“低价”、“可再生”、“清洁”这三要素缺一不可。而现有的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其实都不完全符合上述三要素。虽然水力发电成本相对较低,但存在投资高、建设周期长、对河流局部地质环境影响大,还有溃坝风险等,并未真正达到生态环保和安全可靠的要求。至于太阳能发电,虽然对使用方来说是清洁能源,但对硅晶片生产制造方来说,却存在着严重污染和巨大能耗;实质是污染和能耗地点的转移,综合衡量不能算是清洁能源。只有风力发电,确实称得上是可再生清洁能源,但目前的风力发电还处在投资高、效率低、并网难的困境。根据上述分析,未来的水力发电,只有在改变大规模拦河筑坝的水能利用方式后,才能算是让人满意的新能源。太阳能发电,也只有在找到光电转换效率高、成本造价低、生产过程无污染的新材料后,才能算是具有普及使用价值的清洁实用能源。风力发电,必须在大力降低成本后,才能算是真正合格的新能源。比较之下,只有风力发电前景最光明,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水力发电资源有限,不仅要依赖大江大河,还受地理地质条件限制。太阳能发电受阴云雨雪、季节、黑夜等众多因素制约。只有风力发电,适应范围广、制约因素少、普及较方便,是最具有发展前途的可再生清洁能源。
回顾人类对风能的利用,可以说历史悠久,成效非凡。直到工业革命前的数千年间,风能在人类的水运和航海史上,曾经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风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现代的风力发电,对风能利用的效率却不如古代的帆船;因为古代的帆船不论风大、风小、顺风还是逆风,都能日夜兼程地向前行;而现代的风车,每年大多数时间都是处在无法运转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要从现代风力发电的历史说起,我们知道现代的风力发电靠的是风车,也就是人们常见的三桨水平轴风车。其实,风车的最早用途并不是用来发电,而是用来抽水,不论是古代的中国,还是欧洲的荷兰、丹麦等国家,最先都是将风车用作抽水为主。不过中国古代采用的是垂直轴阻力型的帆式风车,而欧洲国家采用的是水平轴升力型的桨式风车。真是殊途同归,为了同一个抽水目的,有风就抽,无风不抽,风大多抽,风小少抽,让人们悠闲自得、极少烦神地使用了数百年。直到欧洲人率先将风车用于发电时,人们才对风车寄予了更大的厚望。出于加快风车转速,提高发电效率的目的,采取了减少桨叶数量、加大桨叶长度、缩小桨叶面积的办法,竭力降低桨叶的阻力,增大桨叶的尖速比。增速后的风车,果然达到了增加发电量的目的,却付出了降低微风性能和风时利用率的代价。好在北欧国家海洋性气候的风速较大较稳,这样的改进利大于弊。随着风车逐步向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发展,受桨叶材料的限制,为了既增加桨叶的尖速比和扫风面积,又减轻自身重量,只能把桨叶设计成更细更长的空心结构,最终变成了“一根杆子三根针”的现代式样。现在大量普及的三桨水平轴风车,是西方人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并参照直升飞机螺旋桨理论设计的。其原理是:依据伯努利方程,在流体流速变化界面两端,流体的总能量守恒。将风车桨叶的扫风界面看作流体流速变化的界面,来进行桨叶设计。这样的理论在应用于小型风车设计时,由于小风车的旋转速度很高,依据该理论还有一些可参照性;但在应用于大型风车设计时,仍然用该理论作为设计依据,就明显不合适了;因为大型风车的旋转速度很低,桨叶的扫风界面,不能再被看作是流体流速变化的界面了。其实,飞机螺旋桨与风车桨叶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飞机螺旋桨是主动高速旋转,而风车桨叶是被动低速旋转,两者根本就是不同的概念,不应该采用相同的设计理念。
至于西方人为什么会得出水平轴风车效率高于垂直轴风车的结论?应该说是有实验依据的,早期的西方人肯定进行过风洞对比试验,而这样的风洞对比试验,很大可能采用的是小型风车。由于小型风车的转速高,水平轴风车桨叶在高转速下,其截风效能不仅不受影响,反而更有利,效率当然高。而小型垂直轴风车,在转速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桨叶截风效能随转速的提高而降低,逆风侧的阻力反而加大。况且,早期的小型风机,普遍采用的是共轴直驱式电机,转速高的水平轴风车明显占优势;可想,在这样的早期对比试验中,难免会得出水平轴风车效率高于垂直轴风车的结论。
我们知道:西方人办事很严谨,有时又太刻板,思维常受理论束缚。岂不知:即使早期的理论没错,后来的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风车逐步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其旋转速度越来越低,水平轴风车的优点在大型风车上表现弱化,弊端反而强化。而大型垂直轴风车由于转速很低,原有的弊端和不足反而明显弱化。所以,我们不能用西方的风电理论和早期验证结论,盲目否定大型垂直轴风车的应用前景。
受风面积越大,获取风能越多,这是尽人皆知的基本常识。不论是古代的帆船,还是现代的滑翔机,都是靠加大受风面积来获取更多风能。而“一根杆子三根针”的现代风车,却是靠缓慢转动的细长桨叶来获取风能,从直观上看就令人心生疑窦。但为什么这样的基本常识,在现代风车设计理论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是因为人们被权威的空气动力学理论所震慑,盲目相信这样的设计有道理,以为不管这“三根针”有多细,只要桨叶的扫风面积巨大,就会像理论计算的那样高效获得风能。其实,空气动力学理论,是用来对流体中高速运动的物体,进行结构受力分析。早年的西方人之所以按照空气动力学理论进行桨叶设计,就是为了消除空气涡流阻力,从而提高桨叶的旋转速度。这样的设计虽然能够减少桨叶的风能损失,并不能比同等面积的普通桨叶截取更多的风能。当然,用在高速旋转的小型风车上,其扫风界面更接近伯努利方程的条件,有利于风车效率的提高;但是,用在低速旋转的大型风车上,这样精巧设计的效果却是微乎其微。所以,尽管现代风车桨叶的外形设计非常符合空气动力学要求,但用在低风速、慢转动的情况下,还是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能。事实证明:理论与实际脱节,再权威的理论用错了地方,也不会产生出理想的效果。就像在铁路上行驶的高速动车,其外形有必要按空气动力学结构进行设计;而对于普通列车,进行这样的设计就是画蛇添足、劳而无功。看来,只有那些对西方风电理论执迷不悟的人,才会相信这样自欺欺人的“神话”!
尽管现在三桨水平轴风车得到了普及,技术也相对成熟,但我们不能因为西方人也在使用该风车,就不加分析地认为这就是最佳设计。其实,这种与风向垂直转动的桨叶,仅仅利用了有限的升力,却损失了更大的轴向阻力,不仅桨叶自身受风面积太小,而且升力型桨叶对风向扰动和空气涡流十分敏感,风机之间必须保持足够大的距离,才能避免相互干扰,这就大大降低了风车安装密度和风电场地的利用率,造成了大量风能资源无法利用。并且,这种风车在风大和风小时都不能正常运转,年风时利用率不足25%,每年的大多数时间成为摆设,还得依赖电网三到四倍的电力配套。这种状况,既有风车设计自身的原因,也有我国平均风速较低,达不到西方原设计要求的原因。这样的风电不可能成为电力供应的主要来源,也难以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总之,“一根杆子三根针”式的风车不符合中国国情,其大量普及,是对现有风能资源,特别是优质风能资源的极大损失和浪费!更是风电行业的悲哀!这种盲目跟踪西方风电技术的做法,造成了投资高、效率低、并网难、风能资源浪费大的状况,必须尽快扭转!
在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发展的补贴政策鼓励下,激发了人们对风电的投资热情和冲动。当然,国家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本意没有错,西方国家也对风电实施补贴政策。在国家补贴政策的鼓励下,很多风电企业和地方政府,都是在眼前利益上盲目参与风电竞争,特别是一些大型央企为了争夺火电配额,不惜赔本也要参与风电竞争,跑马圈地和跑马圈海的现象时有发生。可见,补贴政策的实施,虽然促进了风电发展的突飞猛进!却掩盖了后续危机,削弱了风电创新的意愿和动力。按我国目前的风电发展速度,很快就会令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而且,这样的无序竞争,不仅会将优质风能资源迅速消耗殆尽!还可能造成大批风电企业破产倒闭!最后的烂摊子还得政府出面收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不能只看到风电装机总量达到世界第二,更要看到风电投资的实际效益和存在的问题。按照现有风电发展状况,陆上风电投资收回成本至少需要八到十年甚至十多年,海上风电投资收回成本更需要十多年到二十年,这还得靠国家政策的补贴;否则,可能设备报废时也难以收回成本。可是,不管中国人能否收回成本?国外核心技术转让和关键设备销售的利润早就揣上了腰包。许多缺乏自有知识产权的风电制造企业,其实就是在为洋人打工。
目前,很多人知道,这样的局面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要使风电能够持续发展,长远发展,必须要进行重大改革和技术创新!虽然国内的相关风电发明,已经为风电发展点亮了希望的曙光!但多数风电企业仍在迷信西方的成熟技术、难舍投入的巨额资本、看重眼前的既得利益、怕担创新的研发风险等等心态困扰下,求稳不求变,对重大创新发明往往是不屑一顾或疑虑万千。多年的习惯养成了唯有西方的月亮最圆,只要看到西方国家还在使用三桨水平轴风车,就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只希望通过购买技术或自我小改小革,来提高现有风车的效率。
其实,西方的风电技术,是在发展理论和发展方向上存在致命错误!所以,我们不可能通过常规化的改进,就能扭转“一根杆子三根针”风车在原理结构方面的弊端和不足。目前,三桨水平轴风车的潜力已经挖尽,很难再有大的突破!风电发展主要还得靠垂直轴风车的创新,今后谁先涉足谁将先得益!试想:古代的先辈们根本不懂空气动力学理论,却能船行八面风,驾轻就熟地扬帆在江河湖海,其利用风能的效率之高,远远超过现代风车,这难道不让风电专家们汗颜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迷信西方的风电技术,尽管西方的技术是成熟的,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实用的!我们要敢于打破西方的风电“神话”,摒弃现有的风电发展模式,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开创中国式的风电之路!
现代的水平轴风车,是西方人在古典欧式风车基础上的继承和发扬,效果并不理想。那我们中国人,更应该对东方特色的垂直轴风车继承和创新,没有必要盲目效仿别人的做法。我们不妨避开西方的风电理论,换一个思路来考虑:既然垂直轴阻力型风车具有受风面积大、旋转速度低、微风性能好、受气流扰动影响小的特点,并且这些特点在大型风车上表现更加突出。那么,我们只需让桨叶增加风载智能调节功能,就会获得更高的风时利用率;并可加大风车安装密度,提高风电场地利用率;不仅可以增强风电场的规模效应,也更有利于设备的集中维护管理。
有适合大型风电场使用的最新发明“双侧风能全利用竖直风车”,其面积巨大的阻力型桨叶,有风载自我调节功能,可在微风或大风状态下正常运转,具有较高的风时利用率;该风车不仅几乎消除桨叶的逆风阻力,还能同时利用双侧风能,使效能倍增,让风电成本远远低于火电;如果与工业电解水制氢技术配套,有可能解决风电储能和并网难题;另外,由于该风车是转速很慢的大型阻力型风车,受气流扰动影响较小,可以提高风车安装密度和风电场地的利用率,其总体投资、运行和维护成本,不会高于现有大型风车。这项中国人自有知识产权的发明,有可能让我们摆脱对西方风电技术的依赖,是当前风电发展的一个可选方向。
根据中国国情,任何行业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没有政府的强力介入和推动,必然步履艰难。风电行业也同样如此,风电技术创新的风险大、投资高,单靠企业有相当难度。所以,风电重大发明的研发风险,最好能由政府出面承担。毕竟国家每年对风电的补贴数额巨大,只要拿出很少部分用于新技术的研发创新,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的风电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期,如何尽快突破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实现风能资源高效低成本地开发利用,既是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也是新能源开发中,最有可能迅速取得成效的突破口。只要我们果断抛弃传统的定势思维,大胆创新、科学创新,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一定会走出中国式的风电创新之路!迎来风电行业“柳暗花明又一春”的美好前景。
一、BOT融资方式的涵义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 (建设、经营、转让) 的缩写。从内容上看, BOT是一种适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方式。BOT融资方式即政府或有关公共部门作为招标人, 为项目 (主要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的建设和经营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作为融资基础, 由项目公司作为投资者和经营者安排融资、承担风险、建设项目, 并在规定时期内经营项目获得合理的利润回报, 最后根据协议将项目所有权无偿地移交给政府或有关公共部门。
二、BOT项目融资的风险分析
由于BOT项目建设的周期较长, 涉及的各种风险因素较多, 因此不确定性很大, 风险分担和风险规避就显得更加重要。按照风险分担和风险管理的原则, 项目融资中的风险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与市场客观环境有关, 超出了项目自身范围的风险, 主要包括: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指可由项目实体自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 主要包括:完工风险、生产风险以及环境风险。
一般来说, BOT项目建设阶段的风险由项目公司承担, 经营阶段的风险须视具体情况而定。政治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一般由政府和保险公司承担。
在项目经营阶段中存在着一个市场风险, 它主要是指来自项目产品的销售和能源及原材料供应两个方面的风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原料的供应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 因此项目能否运营成功, 关键就在于产品能否销售出去。这样, 销售就成了BOT项目运作的关键, 产品的销量和售价几乎涵盖了BOT所有的风险因素。
三、BOT的案例分析
(一) 广西来宾电厂。
1995年5月8日, 国家计委批准了第一个BOT试点项目——广西来宾电厂。1996年, 法国电力国际公司与原通用电气阿尔斯通公司组成的EDF联合体在国际招标中一举中标。为实施该项目, EDF联合体成立了广西来宾发电有限公司 (简称法资公司) ——广西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1997年法资公司与广西政府签订了特许权协议。来宾电厂项目总投资6.16亿美元, 投资方在建成电厂并商业运营15年后, 运营期到2014年把电厂移交给广西政府。通过运营维护合同, 广西来宾法资有限公司 (电厂业主) 将电厂的运营和维护工作承包给广西来宾希诺基发电运营维护有限责任公司——一家由法国电力集团、广西电力公司和广西投资集团投资的中法合资企业, 希诺基向法资公司和来宾电厂提供15年的运营和维护服务。合同规定, 广西电网每年至少要从来宾电厂购买35亿度电, 但是实际上可以提供更多的电。一年最大的发电量能达到63亿千瓦。另外, 在来宾电厂的投资设计、融资、建设的整个过程中, 广西政府对该项目提供了大力支持, 要点有: (1) 允许投资者将其从电厂经营中取得的人民币收入, 在扣除费用和缴纳税金以后, 换成外汇汇出境外。 (2) 如果由于政府政策的变化导致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率大幅度变化时, 允许调整电价来解决。汇率的变化幅度在5%以内时, 电价不能调整;超过5%时电价可以调整。 (3) 指定一家燃料公司供应项目公司所需要的燃料, 并与项目公司签订燃料供应协议, 按协议保证供应项目公司所需要的燃料。 (4) 保证每年至少购买35亿千瓦时的上网电量, 并指定由广西供电局与项目公司签订购电合同和调度协议。 (5) 关于通货膨胀问题, 规定由于燃料价格的变化可以调整电价。 (6) 项目公司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所规定的税收优惠。 (7) 广西政府免费或以优惠的价格向项目公司提供电厂建设、营运和维护所需要的土地、供水、供电、通讯、道路、铁路等现有设施的使用。 (8) 在项目公司的整个特许权期限内, 所需要的各方面协调和协助, 广西政府都可以给予支持。
(二) 英法海峡隧道工程。
1.项目的达成。
(1) BOT项目发起人 (即项目公司) :欧洲隧道公司。它由英国的海峡隧道工程集团 (一个由英国银行和承包商组成的财团) 和法国的法兰西一曼彻公司 (一个由法国银行和承包商组合的财团) 联合组成。 (2) 特许期:55年。它是目前世界上特许期最长的一个BOT项目。特许权协议是在1987年与英法两国政府签订的。 (3) 承发包方式:固定总价和目标造价合同。欧洲隧道公司承担了海峡隧道的全部建设风险并为造价出超准备了一笔17亿美元的备用贷款。49亿美元的陆上建筑工程的一半按固定价格 (即总价) 承包, 而隧道自身则按目标造价承包, 欧洲隧道公司将把实际费用加固定费支付给承包商。 (4) 计划总投资费用:92亿美元 (在施工过程中已增加到120亿美元) 。 (5) 建设工期:计划1988年开工到1995年竣工。建设工期的风险就在于, 施工工期加长就会使经营期相对缩短, 并且将会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收益和债务的偿还。
2.融资情况。
为BOT项目筹款是项目发起人最重要的业务之一。如前所述, 筹资总额达92亿美元, 使该项目成为到目前为止由私营团体筹款的最大的基础建设。在海峡隧道工程投资过程中, 关于融资工作要求欧洲隧道公司坚持政府提出的三个条件:[1]政府对贷款工作担保;[2]该项目将按有限的追偿权, 100%地由私营团体筹资, 交付发起人使用, 债务由完成的项目收益来偿还;[3]该团体必须筹资20%的股票投资, 即17.2亿美元的现金。除此之外, 74亿美元贷款将从209家国际银行 (历史上最大的地区性私营银行联合体) 筹措。筹款之初, 14家初期项目的承包商和银行首先赞助8, 000万美元。同时, 在4个发行地点成功地筹集到大批以英国英镑和法国法郎计算的股票投资。
3.政府担保情况。
与其他的项目BOT发起人相比, 欧洲隧道公司从英法两国政府得到的担保是最小的。这是由于英国政府要求建设、筹款或经营的一切风险均由私营部门承担。除特许期较长外, 政府没有向该公司提供支持贷款、最低经营收入担保、经营现有设施特许权。外汇及利率担保, 仅仅提供了商务自主权、“无二次设施”的担保。
四、结合案例分析影响BOT项目融资的因素
(一) 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
BOT项目多用于开发基础设施, 而传统上的基础设施项目都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 这样, BOT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政府对项目的支持, 对于财务上不可行的项目, 只有得到了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才有可能成功, 否则项目将无法进行下去。广西来宾电厂正是由于当时中央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项目的实施才得以顺利的成功。
(二) 政府的担保。
BOT项目的债务融资都是无追索权的, 债务资金和股本资金的回收只能靠项目的现金流量, 投资人的风险较常规项目要大得多。为了促成项目, 使投资人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上, 往往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担保。在广西来宾电厂BOT项目中, 广西政府与项目公司特许权协议中, 包括协议正文及购电协议、燃料供应与运输协议、仲裁协议等24个附属协议, 政府除了承担一般意义上的政治风险和法律变更风险外, 政府还承担电力市场需求风险、燃料供应风险、部分汇率风险。
(三) 风险的分担。
由于BOT项目建设的周期较长, 所以涉及的各种风险因素较多, 不确定性也很大, 风险的分担就更加重要。在英法海峡隧道BOT项目中, 银行和承包商的股权投资仅有1/9亿美元, 大部分股本分散在众多的小投资者的身上, 风险得到了分散, 而且承包商还可以通过承建工程获得收益。银行的贷款是有近311家欧洲的银行提供并有铁路联营的担保, 因此虽说项目的风险要大, 政府所给的支持要少, 但是项目发起方和银行的单个机构承担的风险并不大。
五、我国采用BOT项目融资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 加快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
我国政府若把拟建的部分基础设施项目转让给外商设计、筹资、建造和运营, 不仅可以减轻政府直接的财政负担,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不足, 缓解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的矛盾, 而且还可以把原来必须用于该项目的建设资金转用于其他产业的发展, 使政府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有宽绰的回旋余地。
(二) 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
我国利用外资主要有外商直接投资和借用国外贷款两种主要方式。BOT投资方式既与这些投资方式相联系, 同时又有其特殊性。因此, 采用BOT方式引进外资, 无疑是突破了利用外资的模式。另外, 多数BOT项目的建设资金全部由外商解决, 政府不需担保, 也无需承诺支付项目借款, 这不仅不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也不会增加外债负担。
(三) 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
由于BOT项目一般都涉及到巨额资金的投入, 并且项目建设的周期较长, 使得项目的建设、经营中潜伏着极大的风险。私营机构为了减少或避免风险, 获得较高的收益, 客观上要求在项目建设前进行科学的论证、合理的设计, 在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加强管理、科学组织, 这对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管理水平的提高无疑将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
(四) 有利于政府对重大项目的宏观管理。
采用BOT投资方式, 项目的整个决策、签约都有政府参与, 都由政府直接负责, 政府对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效益等进行充分论证后才能确定, 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项目建设的盲目性。
六、结语
我国采用BOT方式融资的时间不长, 总结一下国内外BOT项目融资的经验和教训将会使我国在今后采用这种方式开发基础设施时少走弯路, 为我国引进外资和利用内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创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严兵, 阮南.信用风险:BOT项目融资成败的关键——国内外电力行业项目融资案例分析[J].经贸实务, 2003, 1
[2].赵文胜.项目融资的BOT模式[J].露天采矿技术, 2005, 4
[3].胡晓萍, 龚杭.BOT中的“非市场失灵”现象分析[J].金融管理, 2007, 1
[4].朱珊, 程灏.BOT项目组织结构实例分析[J].经济师, 2004, 2
[5].宋志东.BOT融资中的风险分担及合同管理[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
[关键词] BOT 项目 运行机制 探究
一、BOT项目的提出和确定
1.BOT项目的提出
从BOT项目提出的主体来看,首先应该是由当地政府提出的。而政府提出BOT项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模糊的方式,另一种是明确的方式。所谓模糊的方式提出BOT项目是指就是指政府制定出未来规划(如五年规划)的重点项目,或向社会公布某些基础设施或基础工业项目存在供应不足,但这些基础设施或基础性工业项目中哪些由BOT方式来建设,则不明确。比如,澳大利亚私人部门根据政府五年规划所列的项目,对自己有意向的项目提交项目建议书。
政府以模糊的方式提出BOT项目时,会给项目投资者很多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项目建设建议权。实践中,许多投资者会结合政府的项目建设意向,悄悄地进行实地调查及初步可行性研究,甚至主动向政府提出具体的BOT项目。而且能够提出有效解决问题并切实可行的项目的投资者往往容易获得政府的青睐,并有可能最终承建BOT项目。澳大利亚悉尼港海底隧道工程项目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州政府在1979年向社会征集解决悉尼港湾大桥交通拥挤问题的建议。最初有人提出修建悉尼第二大桥的建议却未被政府采纳。直到1986年澳大利亚的GRANSFILD公司和日本的KUMAGAL公司联合向政府提出了建设海底隧道的建议,才被政府所接受,这两个公司最终也成为该项目的主办方。
所谓明确的方式提出BOT项目是指政府向社会明确公布具体拟建的BOT项目,而且项目的地点、规模、建设时间等已经明确。除了项目投资者和建设者明显的创新建议外,项目建设的基本内容一般不变。我国《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特许权试点项目的筛选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是国家中长期规划内的项目”。《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办法》规定:“具体项目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提出”。
从以上有关规定看,我国BOT项目的提出是政府部门以明确的方式提出的。而实践中我国大多数BOT项目也是由政府部门首先明确提出具体项目的。在提出具体BOT项目过程中,项目行业主管部门、政府规划部门、政府项目的宏观管理部门发挥不同的作用。
2.BOT项目的确定
从国内外BOT项目的规范和实践来看,BOT项目一般都要经过特定的行政或法定程序来确定。多数国家的BOT项目是经过政府行政部门审核和批准,我国也不例外。《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以BOT方式吸收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除国务院另有明确规定外,沿海地区投资总额超过3000万美元的项目与内陆地区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仍应由中央政府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国家计委审批,合同、章程报外经贸部审批)”。《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被选定的试点项目,由所在省(区、市)的计划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按现行计划管理体制提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行业主管部门初审后由国家计委审批,必要时由国家计委初审后报国务院审批。”可以看出我国的BOT项目的最终确定需要经过行业主管部门、政府规划部门、当地政府等各方面把关、审核和批准;而投资额达到一定规模的BOT项目则需中央部委和中央政府的审批。
在BOT项目的确定方面,香港的做法别具一格。香港立法院通过对每个具体BOT项目颁发一项特别法令来确定该项目的有效性和合法性。由于香港行政机构和立法部门的高效率,使得每個BOT项目立法与项目的及时启动得以平衡。同时,通过个案立法形式来确定项目,也使得各方的权益得到更好的维护。在所有的BOT隧道项目中,政府和特许经营者没有发生重大纠纷和仲裁。
二、BOT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BOT项目运行的重要基础。但首先由谁来进行具体的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同的BOT项目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讲,政府以模糊的方式提出的BOT项目,其初步的可行性研究一般由有意主办的投资者进行。如前面所述的澳大利亚悉尼隧道项目就是如此。而政府以明确的方式提出的BOT项目,其初步可行性研究一般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比如,巴基斯担的竞争性投标项目,均由政府进行前期的可行研究。
我国BOT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一般由政府部门负责。《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被选定的试点项目,由所在省(区、市)的计划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按现行计划管理体制提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论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先由谁来进行。主办项目的投资者在后面的投标时,均要提交更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BOT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概况;(2)工程技术可行性分析相关技术规范要求;(3)经济可行性分析,包括市场需求分析、收入及收益等财务分;(4)环保可行性分析;(5)风险构成及其分担分析;(6)外部条件及政府的责任分析。
三、BOT项目的招投标
在完成BOT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之后,政府部门在一定的媒体上发出项目招标公告,其中主要内容有:对BOT项目整个招标行为的总体介绍和描述;招标项目、代理机构及其联系地址、联系方式;招标人对投标人的资格要求及资格预审的具体安排。
1.投资商投标资格预审
《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实施BOT方式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投资商招标实行资格预审制度。由省交通厅组织资审委员会,对潜在投标人的资格进行审查。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人方可参加投标。”
投资商投标资格预审是BOT项目招投标的第一步,应该单独进行。实践中,许多BOT项目对投资商资格预审往往在评标中同步进行,这种做法不但浪费资格不够的投资者的财力,也会浪费政府机构的财力。因为不论什么样的投资者为了投标,就必须进行比较详细的可行性研究,这必然需要一定的投入。而政府在没有初步筛选的前提下,进行标书的发放等方面招标工作,不仅缺乏针对性,而且也会浪费时间和资源。
投资商投标资格预审的主要内容一般有:(1)要求依法注册的企业法人;(2)要求有相应的注册资本金;(3)要求有良好的银行资信, 财务状况及相应的偿债能力;(4)要求有相应的从业经历和良好的业绩;(5)要求有相应数量的技术、财务和经营等岗位人员; (6)要求有切实可行的经营方案。
2.招标邀请
经过资格预审后,政府机构向符合条件的投标候选人发出招标邀请书。招标邀请包括的内容有:(1)招标文件的内容;(2)投标文件的编制与提交;(3)开标与评标;(4)中标人的确认;(5)现场考察及投标预备会;(6)投标费用的开支、投标保证金的缴纳等。
3.BOT项目的评标
BOT项目的评标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评标的原则,二是评标的标准,三评标的专家团队。
BOT项目的评标应坚持如下原则:(1)公开;(2)公平;(3)公正;(4)诚实信用;(5)公共利益优先。在这些原则中,前四个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最后一个原则则是BOT项目特殊性质决定的。
评标标准直接关系到BOT项目招投标基本原则的实现。评标标准一般包括:(1)项目的工程技术规范要求;(2)投资成本、运行和维护费用的合理性;(3)项目的施工招标、建设方案的可行性;(4)融资方案的可行性;(5)产品及服务标准;(6)价格和收费的确定方法;(7)设施的权属与处置;(8)汇兑、项目产品币种要求;(9)投资回报率的上下限;(10)特许期限;(11)国家现有相关法规政策要求。
评标的专家团队的专业水平对BOT项目的评标结果产生直接影响。评标专家团队成员应包括:工程技术专家、金融专家、行业经济权威分析人士、环保专家、高级律师、国家地方政策高级顾问、社会学专家、政府规划、行业主管、政府宏观管理部门等方面官员及代表公共利益的民意代表等。
四、BOT项目特许协议的谈判
经过评标的专家团队评标后,政府部门一般选定3~5名投标者作为中标候选人。政府部门首先与经过评标而选出的最佳投标者即第一顺序中标者进行项目特许协议谈判。如果第一顺序中标者谈判破裂,政府部门就会与第二顺序中标者进行谈判。而在实践中,政府部门为了占有更多的优势和获取更多的利益,有时候会同时与被选定的中标候选人进行特许协议的谈判。
政府部门与项目投资者谈判的主要内容有:(1)投资者的权利与义务;(2)政府机构的权利和义务。
BOT項目特许协议的谈判具有过程复杂、耗时较多等特点。而政府的原则、立场和态度则直接关系到特许协议谈判的成败。BOT项目特许协议谈判过程中,政府应该坚持以下原则:(1)以诚信为本。在谈判过程中不可经常出尔反尔。(2)务实的态度。对投资者合理的投资回收、收益获取和必要的外部条件支持等方面的要求,应予以积极的认可,而不是一味地回绝或压低投资者的合理要求。(3)政府应该合理分担一定的风险。(4)谈判应注重效率。特别是特许协议谈判不应政府机构人事变动而无辜延迟。(5)政府不应因政策的变动而改变谈判中已经达成一致的条款。
五、项目公司组建
投资者与政府间特许协议谈判的成功意味着,项目中标者和承办者的真正确定。在特许协议签订后,投资者将根据融资、建设的需要组建项目公司。组建项目公司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BOT项目公司适用的法律依据
从国内外BOT项目实践的来看,BOT项目公司组建及运行的法律依据是国内法,即项目所在地国家的法律。
2.BOT项目公司的法律形式
在多数情况下,或者说BOT项目通用的法律形式应该是有股份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如香港则要求特许经营者必须是有限责任公司)。这两种形式的优点是,它们不仅使投资者以其出资额承担风险,从而规避了出资者以其全部资产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而且为项目的融资提供了可操作的纽带。
六、BOT项目融资与建造
1.BOT项目融资
BOT项目建设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投资者的股本投入,一是通过借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筹措。在大多数情况下,股本投入的百分比是全部项目投资的10%~30%,所需的其它投资一般以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方式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筹措。
2.BOT项目建造
项目公司许按照与政府签订特许协议,须在规定的建设期内完成项目的建设。项目建设可以由项目公司自己来完成,但多数BOT项目是采取招投标的形式由中标的建设承包商或直接委托建设承包商按照“交钥匙固定价格”来承建。
七、BOT项目运营与移交
1.BOT项目的运营
BOT项目建成后须经国家有关部门按照特许协议、建设图纸和国家环保、安全等法规进行全面验收后方可进入运营阶段。项目运营既可以由项目公司进行,也可以由第三者通过承包等方式进行。
2.BOT项目的移交
特许期满,项目公司须按照特许协议的约定将项目完好地移交给政府。所谓完好是指项目设施的质量及项目资产的完整性符合特许协议约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江前良:国际BOT方式理论与实务[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6
BOT 方式在中国出现已有十年有余,1984 年香港合和实业公司和中国发展投资公司等作为承包商和广东省政府合作在深圳投资建设了沙角 B 电厂项目,是中国首家 BOT 基础项目。但在具体做法上并不规范。1995 年广西来宾电厂二期工程是中国引进BOT 方式的一个里程碑为中国利用 BOT 方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此外,BOT 方式还在北京京通高速公路、上海黄浦延安东路隧道复线等许多项目上得以运用。广西来宾电厂 B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来宾县。装机规模为 72 万千瓦,安装两台 36 万千瓦的进口燃煤机组。
该项目总投资为 6.16 亿美元,其中总投资的 25% 即 1.54 亿美元为股东投资,两个发起人按照 60:40 的比例向项目公司出资,具体出资比例为法国电力国际占 60%,通用电气阿尔斯通公司占 40%,出资额作为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 ;其余的 75% 通过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方式筹措。中国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不为该项目融资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
项目融资贷款由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英国汇丰投资银行及英国巴克莱银行组成的银团联合承销,贷款中 3.12 亿美元由法国出口信贷机构一一法国对外贸易保险公司提供出口信贷保险。项目特许期为 18 年,其中建设期为 2 年 9 个月,运营期 15 年 3 个月。特许期满项目公司将电厂无偿移交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
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何帅领
[下述要点属一般要求,需根据具体项目进行调整,供参考]
一、通过询问和要求提供有关BOT项目的书面材料,首先对项目合法性作出初步判断。
1、主要问题:
(1)目前项目审批进展情况?
(2)项目是否为经营性公路项目,是国道还是省道?
(3)项目可研报告是否已批准,立项文件是否已拿到,是否为有批准权的政府部门批准,文件内容是否与政府介绍的内容一致?
(4)由哪个部门或地方政府与投资商签订BOT合同?
(5)项目已取得的批准文件(包括立项、规划、设计、用地等)有哪些?
2、要求提供材料:
(1)项目建议书(如有)/可研报告
(2)立项、规划、设计、用地等批文
(3)有关上述问题的其他文件
注:国道一般须国家发改委核准
二、要求政府解决经营性公路建设项目必须采取招标方式确定投资商的问题。
主要问题:
(1)政府打算通过何种程序确定投资商并与之签订BOT合同?
(2)《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要求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投资商,政府如何操作能够保证拟定的投资商能够中标?
注:《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经营性公路建设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布,采用招标投标方式选择投资者。
三、要求政府作出相应的承诺。
可要求的政府承诺如下:
(1)不批准有竞争项目
(2)不提前收回特许经营权
(3)授予BOT项目配套服务项目的优先开发权
(4)给予省内最优惠政策(即给予政策不低于任何其他公路项目,如给予其他公路新的优惠政策,自动适用于该项目,包括税收政策)注:可就具体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商讨。
四、可要求政府补偿/补贴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要求政府补偿/补贴:
(1)经营期收益达不到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预期收益
(2)项目造价超过预算/概算
(3)特许经营权提前赎回
(4)政府行为/法律变更/不可抗力导致项目终止
(5)政府违约等
注:可要求政府对其义务(尤其是补偿/补贴义务)提供担保,比如地方商业银行或大型国有企业提供保证担保。
五、与政府就相关重要问题进行商讨并确定。
相关问题:
(1)BOT合同是由投资商与政府签,还是由投资商先成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与政府签?
(2)政府是否允许项目公司将公路收益权质押给银行用于贷款?
(3)收费期限是多少年?如不属于中西部地区,政府如何保证给30年收费期限?收费期限起止点如何计算?
(4)政府能否负责征地拆迁工作?(由于地方征地拆迁难度很大,大多投资商要求政府负责征地拆迁)
(5)政府对投资商有什么要求?在本项目中是否有特殊要求?
(6)争议解决是否可约定在[]仲裁?
张劲枫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政府投资领域的集中、收缩和财政能力限制,靠政府投资许多基础设施项目难以开展;另一方面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受约于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这一难题的BOT及其演化方式就如雨后春笋般的风起云涌,许多施工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据报道,目前民间资本已占据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的“半壁江山”,在上海整个高速公路网投资中,七成左右直接来自于民间资本;《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办法》已从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对自来水、燃气、热力、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公路等新建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将逐步减少政府投资,采取BOT方式面向社会投资者招标;湖北省“十五”期间公路建设有15个项目、710亿投资向社会招商。这几年我集团也先后运作了内江
321、中原物流商城等几个项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BOT属于施工业的上游,与施工关联度大,比起单一的施工利润空间相对大的多,因此是施工企业拓展经营范围,寻找利润增长点的首选。下面就谈谈施工企业如何投资运作BOT项目。
一、BOT项目的内涵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转让”。它是指政府和项目发起人签订特许权转让的协议,由项目发起人组织成立的项目公司承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的任务,同时,在规定的特许期内,拥有该项目的所有权并收取费用,用来偿还项目的债务,并获得预期的投资回报。在特许期结束后,项目将无偿移交给政府。
BOT项目的参与人有政府、BOT项目公司、投资人、银行或财团以及承担设计、建设和经营的有关公司。政府是BOT项目的控制主体,决定着是否设立此项目、是否采用BOT方式;项目公司是BOT项目的执行主体,它处于中心位置,所有关系到BOT项目的筹资、分包、建设、验收、经营管理体制以及还债和偿付利息都由项目公司负责;投资人是BOT项目的风险承担主体,他们以投入的资本承担有限责任;银行或财团通常是BOT项目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
二、BOT项目的运作模式
1、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效益分析
企业在决定投资运作BOT项目以前,要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做出科学、准确的项目投资财务效益分析,对项目产品市场和回报进行科学的预测,全面地考虑到项目将来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并制定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措施,防止项目半途失败,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
“项目投资财务效益分析”是从企业微观经济的角度,以现行价格为计算的基础,来分析项目投资建设后对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用以确定投资行为的财务可行性。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是净现值法,通过合理的预测项目寿命周期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按照一定的利率折现,来反映项目是否值得投资。
2、项目公司的组建
项目公司的好坏关系到项目运作的成败。组建项目公司首先要选择合作方,即共同投资人。施工企业具有项目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因此从互补的角度应该选择具有企业管理策划、一定的资金实力以及项目所在地人脉关系优势的企业作为合作方,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和融资打好基础。合作各方以现金或其他方式出资,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成立项目公司,正式对外运作项目。为了在项目公司中掌握话语权,施工企业必须在项目公司中占有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并选派得力的人员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及其他经营管理者,尤其是财务负责人,维护本企业的投资利益。当然这是投资各方协商和博弈的过程,最终反映在公司组织机构上的一种平衡。
3、特许权协议的签订
BOT项目一般是由项目公司与政府机构签订“特许权协议”,该协议在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明确界定了政府和项目公司及其他关联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是双方合作行动及利益分配的依据,是项目开发和安排融资的基础。因此施工企业在运作BOT项目时,一定要对签订“特许权协议”倍加关注和谨慎,企业要组建专门的工作机构、选拔精干的优秀人才来从事协议的研究、修改和签订工作。
特许权协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特许权协议签约各方的法定名称、住所;
(2)项目特许权内容、方式及期限;
(3)项目工程设计、建造施工、经营和维护的标准;
(4)项日的组织实施计划与安排;
(5)项目成本计划与收费方案;
(6)签约双方各自权利、义务与责任;
(7)项目转让、抵押、征收、中止条款;
(8)特许权届满,项目移交内容、标准及程序;
(9)罚责与仲裁。
4、项目融资的模式
BOT项目的运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施工企业及合作方仅靠自身的资本实力无法满足需求,必须安排适当的融资方式。适合BOT项目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向银行或多家银行组成的银团贷款、发行企业债券、与信托公司合作发行信托产品。
银行贷款是BOT项目一种主要的融资方式,银行会要求投资方在项目公司中投入一定比例的权益资本做保证,并以项目未来的“特许经营权”做抵押担保。抵押是BOT项目中最重要的担保形式,主要发生在项目公司与贷款人之间。以项目经营收益为还款的基本来源甚至唯一来源,这是项目融资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BOT项目投融资得以广泛适用的一个重要原因。以项目投资形成的不动产和动产等项目主要财产及其相关权益作担保,是对其“唯一来源”所产生缺陷的一种必要补救,是避免和减少项目融资贷款人风险的一种重要法律措施。
发行企业债券也是BOT项目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是指由项目公司或其股东按照法定的程序,向社会公众或特定的对象发行中长期债券以筹集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发行企业债券对企业的信用和实力要求较高,发行主体必须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BOT项目也必须有清晰的发展前景和可观、稳定的收益,这样才能够吸引投资者。
信托融资是BOT项目融资的一种新型的值得积极探索的模式。项目融资是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方式,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参与项目公司,通过各参与主体的协调,设计规范的融资计划、风险控制方案、收益共享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信托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融资中介不仅以专业、经验和理财技能参与安排融资计划,而且还可以以信托、投资银行、财务顾问等综合金融手段运用于项目投资。BOT等特许权经营方式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途径,特许权经营项目一般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大型项目,融资需求巨大,周期较长,信托投资公司可以集中资金优势受让取得特许经营权,在项目营运期内,以项目产生收益如经营性公路通行费收入、排污截污收费、管网项目收益、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收入等作为信托收益向投资人分配。受益权信托有利于拟建和建成项目的投融资互动衔接,自我发展,良性循环。
三、结束语
建筑施工业是一个利润较薄的行业,虽然现在国家的经济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基础建设的投资规模非常庞大,2003年达22729亿元,但全国的施工企业数量众多,仍然处于“僧多粥少”的局面,竞争异常激烈,低价中标、垫资施工成为行业的鲜明特点。因此,施工企业应当适当的进行多元化经营,开发利润和回报较大的项目,以化解业务单
一、利润稀薄的风险。选择投资项目要尽量围绕主业(建筑)进行相关行业的多元经营,少搞或不搞与主业无关的多元经营,避免因盲目涉足不熟悉的领域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一、高校推行BOT项目融资模式存在障碍
(一) 高校缺乏BOT项目管理人才且管理不规范
BOT项目融资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项目组织管理方法, 在高校的应用还在探索阶段, 在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规划、招标、合同谈判、项目实施、经营管理、收益计算与分配等方面缺乏人才, 甚至许多人还不知道BOT是怎样的一种模式, 更不用说如何积极运作。同时, 目前国家没有相关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实践中主要参照《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进行操作, 由于双方项目管理人员缺乏, 水平参差不齐, 其操作程序、内容和方式往往千差万别。使得专业性很强的BOT项目融资模式随意性很大。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可操作性的法规, 加大了项目融资成本。BOT项目融资模式实施过程长, 实施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各方利益关系的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它既涉及学校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 又牵涉到许多其它相关部门, 如财政、物价、税收等部门。
(二) 特许经营期内投资者与高校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矛盾
投资目的主要为获取收益, BOT项目投资者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为降低建设成本, 会采取降低建设标准, 选用质次价廉的材料等措施节约投资, 这必将导致建筑物使用寿命达不到标准等后果。在特许经营期内, 所有权和经营权归投资者, 导致对投资者的经营和管理缺乏控制力。融资建设的食堂、公寓等在运营期内食堂饭菜质量、价格等容易失去监督, 公寓住宿标准执行不严, 容易出现提高住宿标准的现象。投资者一旦过于追求利益, 将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及校园文化氛围。同时,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均衡, 许多学生来自贫困地区, 学费、生活费的支付还有困难。因此, 在项目经营和管理上, 学校和投资者的目标取向存在差异, 容易引发一些矛盾。如何既保证投资者应有的利益又保证高校师生的利益不受损害, 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三) 高校BOT项目融资模式存在风险
高校引进BOT项目融资模式建设的项目, 在签订经营协议时投资者会对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学生公寓的入住率、学生公寓的收费标准等因素进行约定, 而这些因素均需主管部门批准, 不是学校所能左右的。因此, 在协议中约定上述因素时将形成一定的风险。BOT项目资产产权的移交是以投资者按照协议规定的年限收回投资和一定的利润为前提的, 而收回投资和一定的利润又是以学生宿舍的入住率等作为保证的, 如果国家调整招生政策, 压缩招生规模, 不能保证足够的入住率, 势必影响协议的执行和资产的移交。高校学生住宿费的收费标准, 国家是有明确的政策规定的, 在建设BOT项目时, 项目回收期等是按照当时的收费水平测算的, 如果国家调整住宿费的收费标准, 也会影响协议的执行。
(四) 高校实行BOT项目融资模式缺乏账务处理方法
BOT项目融资模式由投资者在特许经营期内收取学生住宿费, 经营食堂、超市等取得经营收入, 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利润。高校则以特许经营期内每年的住宿费, 食堂、超市的经营收入归投资者所有, 特许经营期满后获得学生公寓、食堂、超市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由于BOT模式是高校创新融资模式, 其账务处理国家没有统一的会计制度要求, 各高校对其账务处理方法不尽相同。以学生公寓为例, 目前, 各高校账务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支付住宿费时直接作为事业支出, 同时增加固定资产, 这样逐年结转形成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的住宿费之间将会存在一定差额, 并且不能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在每年支付住宿费时:借记“事业支出”, 贷记“银行存款”。同时, 借记“固定资产”, 贷记“固定基金”。
(2) 将BOT项目在投入使用时确认为学校资产, 在特许经营期内每年支付住宿费。在投入使用时直接增加资产:借记“固定资产”, 贷记“固定基金”;逐年支付住宿费时:借记“事业支出”, 贷记“银行存款”。
(3) 支付住宿费时通过往来账反映, 借记“其他应收款”, 贷记“银行存款”。这就造成账务处理不能如实反映经济业务, 不符合真实性原则。经营期满移交时借记“事业支出”, 贷记“其他应收款“, 同时借记“固定资产”, 贷记“固定基金”。
二、高校BOT项目融资模式完善建议
(一) 培养专门人才, 建立高效专业管理机构
要建立一个机构对BOT项目进行统一归口管理, 做好BOT项目融资模式专门人才培训和专业知识普及工作。BOT投资方式在我国开展的时间短, 是一项政策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涉及到经济、贸易、法律、金融、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工程技术等诸方面, 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和专业机构管理。这需要一批既懂本国国情、投资环境、法律法规, 又懂BOT方式国际惯例的智力密集型的机构来为BOT项目服务, 进行BOT的具体操作。目前, 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奇缺, 也缺乏专业机构从事管理。为此, 培养BOT专门人才和建立高效的专业管理机构是当务之急。
(二) 完善立法, 进一步规范BOT项目融资模式行为
据统计资料显示, 2008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已突破20万亿元大关。大量的民间资本处于“休眠”状态, 寻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 为此, 必须进行投资制度创新, 通过BOT方式广泛吸引民间资本。BOT项目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既符合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BOT法律法规体系, 仅有部门规章, 立法层次较低, 缺乏权威性, 内容过于简单, 缺乏操作性。所以有必要对BOT项目融资模式制定一部单行法。将BOT模式的运用纳入规范化轨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 规范投资者行为, 明确企业、政府及公民分担高校建设投资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及奖惩办法, 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高校基础设施的激励机制提高到法律高度, 减少投资过程中的不规范和不确定性, 以促使更多的民间资本走联合发展的道路, 进入高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经营, 维护各行为主体的利益。
(三) 坚持互利互惠原则, 实现投资者与高校双赢
要综合考虑投资者长期利益, 也要考虑项目操作者短期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民间资本的流动是以利润的最大化为基本导向和动力。为此, 在实施BOT项目中, 特许权经营期的确定, 回报率的高低, 项目的经济财务评价, 不能靠传统行政手段来确定, 要根据市场、地区发展、价格承受、资本市场体系动态、项目资金成本、项目难度、经营风险等综合考虑, 以确保项目的回报率, 增强民间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 促进BOT融资模式发展。如在选定学生公寓长期项目收益的同时, 要考虑教师公寓、餐饮、文体、商贸等短期投资回报收益的组合, 充分调动社会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使高校基础设施市场化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加强投资商和学校的沟通, 在项目经营管理中形成优势互补, 实现双赢局面。投资商在项目论证、建设方面有其专长, 而学校在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方面有优势, 加强双方沟通, 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 优化高校BOT项目融资模式账务处理
目前, 高校许多基础设施如学生公寓、餐厅、超市、体育场馆等均可采用BOT项目融资模式来建设。高校BOT项目合同约定的价格一般高于高校自己建设的成本, 符合融资租赁性质, 可以比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处理方法是首先确定BOT项目资产的资本化及其金额。在BOT项目投入使用日, 高校通常应当将投入使用日BOT项目的原始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BOT项目资产的入账价值, 借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按两者的差额, 借:未确认融资费用, 同时,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视为承租人的高校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 必须合理选择折现率。在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 应采用合理的方法加以计算。每期 (通常为每月) 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 按当期应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金额, 借记“财务费用”科目, 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在逐年支付住宿费时, 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贷记“银行存款”。这样, 按融资租赁会计准则操作不仅符合真实性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而且体现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
随着高等教育投资体制逐渐呈现多元化, BOT项目融资模式将成为解决高校资金不足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尽管BOT项目融资模式的推行还可能存在很多问题, 但随着它的逐步完善, 必将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建设项目;BOT;必要性;可行性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各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随着规模的扩大,高校后勤基础设施短缺、办学条件跟不上办学规模,在国家建设资金投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将BOT融资模式引入到高校建设项目中来,将对传统的高校资源配置与运作产生全面的冲击,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进BOT项目的必要性[1]
1.1高校建设项目资金的需要
高校目前的经费来源主要用于高校日常教学、科研、生活的正常运转,政府虽然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对教育产业建设方面的投资,但还是无法满足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因此,利用BOT融资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高校建设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高校建设资金的不足,弥补资金缺口。
1.2减轻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分散项目投资风险
BOT融资模式有效的引进了民间资本对高校建设项目的投入,缓解了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实现了政府、民营企业、高校三方的最佳融资效果。在BOT融资模式下,高校增加了基建项目的资本金数量,降低了资产负债率。这不仅节省了政府的投资,还将基建项目的部分风险转移给了民营企业。
1.3发展投资空间,提升竞争力
高校由于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有限,建设项目普遍存在着建设资金匮乏、运营效率不高的现状。BOT融资模式有利于引进竞争机制,形成投资主体多样化、资金来源多途径的融资新局面。
1.4在项目投资建设和管理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在BOT融资模式下,高校与民营企业是以特许经营权合同为基础进行的全程合作,民营企业从高校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等前期工作开始参与,可以将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引进到项目中,这不仅降低了项目的投资风险,而且实现了对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BOT融资模式进入高校,并成为高校建设项目投资领域的新宠。要在短期内解决我国高校教育资本不足的问题,不能只依靠财政拨款,而应积极主动地引进BOT融资模式进行融资:(1)引入BOT模式与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的发展相适应;(2)引入BOT模式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趋势,与国际高校办学模式接轨;(3)我国已经积累了用BOT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丰富经验。
2.引进BOT项目的可行性
2.1高校引入 BOT 模式的可行性
2.1.1高校BOT模式的特点。首先,高校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具有存在和发展的长期性,因此,高校的后勤项目建设适宜运用BOT摸式。其次,高校基础设施的使用者主要是在校大学生,产品或服务的消费定位是较低的。项目大都处于校园之内,要求项目规划要与校园的整体氛围相匹配。再次,高等学校BOT项目大都属于常规性项目,项目的风险相对较小[2]。
2.1.2BOT模式相对比较成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高校BOT模式可聚集社会闲置资金用于后勤项目建设,以弥补国家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摆脱高校教育资金短缺的困境,形成教育投资多样化,使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高校成为融资主体,改变高校在办学上过分依赖政府的状况,引进资金而高校无债务负担。对于项目的运营公司而言,通过获得特许经营权,利用投资和融资方式对项目进行建设和运营管理,可以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效益。所以,高校和投资方是双赢。
2.1.3高校采用BOT模式,所引进的内、外资无需任何担保,项目的建设与使用属于商业运作。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促进良性循环,使投资者、高校和其他有关方面共同承担建设风险。从而提高项目选择决策的科学性、缩短建设工期,提高建设效率。
2.1.4引进BOT模式与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的发展相适应。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拨款是我国高等教育唯一的经费来源,由于总体教育投入的不足,这种方式严重地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发生了改变,多种渠道的学校自筹经费在高校经费投入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呈上升趋势,政府拨款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随着教育法制的进一步完善,教育投资的多元化逐步纳入法制规范,必将推动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的发展。因此,将BOT模式用于高等教育项目建设,可以鼓励民间投资,将社会闲置资金吸引到高等教育上,大大丰富教育投资渠道。
2.1.5引进BOT模式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趋势,与国际高校办学模式接轨。我国高等院校的后勤设施一般是由高校投资和管理,这极大地增加了高校的负担,减少了教学资金的投入。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这种传统模式必然会受到冲击,高等院校后勤社会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引进BOT模式是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利于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高等院校后勤设施的管理。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BOT融资方式作为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一种有效模式,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2.2民间资本进入高校的可行性
2.2.1首先民间资本已有足够的能力投资高等教育。目前,我国民间蕴藏着丰富的潜在教育资源,国内居民存款及各类金融资产已达l0万亿元人民币,民间资本已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40%,民间资本已占有社会固定资产相当大的比例,相对比较充裕,巨大的社会资金需求寻求投资市场,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投资效益最好的部分。同时一些民营企业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求生存求发展,通过改革建立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制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同时使其投资高等教育成为现实。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运作良好,其备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使其投资高等教育成为可能。政策扶持与实践探索。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教育产业,投资办学,特别是《中国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为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这几年来的实践探索,也为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产业积累了经验。国有民营二级学院、以教育投资股份公司形式运作的大学城等新模式的实践,也为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高等教育产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3]。
2.2.2充足的社会资金为BOT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积累了大量资金,拥有巨大的投资潜力。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能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则开展业务活动。在对待风险的问题上,能客观地分析、理性地决策,很多国内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已经可以和国外水平相匹敌。
参考文献:
[1]李扬,黄业苏.试论内资BOT融资模式在高校新校区建设中运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0(7):42.
[2]李庆军.BOT融资模式在高校后勤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7(4):51.
[3]王升.BOT融资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6.
课题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520号)。
作者简介: